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畜禽养殖;基层;培训技术;途径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22-02
畜禽养殖技术,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时,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全力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畜禽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基层少数地方在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区域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培训时间过于教条
从基层了解到,少数地方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没有很好地结合畜禽养殖的特点特色,一般都集中在春季或农事相对闲少的冬季,并时常与“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相结合,“一阵风”、短行为的表现较为突出,致使一些畜禽养殖者怀疑技术培训是在“作秀”或走过场。
2 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少数地方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仍然是全县集中或以乡镇为单位,采取拉横幅、贴标语营造培训氛围,现场发放一些技术资料,然后请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进行“填鸭式”授课。对于此种“老套”的培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的“80后”“90后”养殖者一般难于接受,甚至比较反感。
3 培训内容依然陈旧
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课上了解到,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授课内容一般是基础概念、基本常识,占据了大量篇幅和大量时间,广大养殖者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饲养新理念、管理新模式、防疫新动向等没有时间去讲授。有的专家教授或者技术人员甚至倚老卖老,未准备新的相关知识,拿的讲义是陈年旧稿或者滥竽充数。
4 培训效果有待商榷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养殖者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培训工作中,较短的时间既传授了猪、牛、羊、禽饲养知识,还传授了疫病防治等诸多知识,培训对象往往是不知道培训的重点,越越迷糊,及时消化和运用就更是不可能。如此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目标最终难以较好地实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畜禽养殖大场(大户)和广大散养户对养殖技术培训的需求,无论是时间、内容,还是师资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养殖者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 时间上要力求便民
时间就是金钱。从事畜禽养殖具体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晓,畜禽养殖业没有节假日,养殖者365 d必须天天出勤,否则,畜禽就会“断顿”挨饿、不利于生长。故此,对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养殖业的规律性和具体实际,多听取养殖者的意见建议。笔者建议减少所谓的“淡季”或“春季”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养殖者忙完一天饲养管理后的晚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方便广大养殖者参与培训。
6 方式上要力求多样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是要进出互补。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让培训对象参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或大专院校的短期培训班学习。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请专家教授到县、到养殖单位集中统一授课,从而达到“进出互补”学习效果。二是要内外兼顾。可采取组织培训对象参观区域内优秀养殖单位与学习区域外先进养殖单位好做法、好经验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全面进步。三是要现场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到畜禽养殖场,专家教授或技术人员到现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面对面”、“手把手”地传帮带,增强畜禽养殖者的动手能力。
7 内容上要力求精准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一是要重视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培训要突出畜禽养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特别是要强化“新”养殖者的基础知识培训,打牢创业、富业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满足当下。专家或技术人员应接“地气”,务实地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弄明养殖者当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其现实需要解难答疑。三是要拓宽视野。要通过宣讲外地先进经验、典型作法等事迹,积极拓宽养殖者的发展视野,提升其科学养殖素养。
8 结果上要力求质量
养殖技术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一是要强化培训组织领导。各地应结合区域实际,组建培训机构和领导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促培训。二是要强化培训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师资既要有专业大专院校的“名人”“大家”和优秀的基层技术人员,还应有养殖者极为熟悉的“土专家”“小能人”。三是要强化培训对象管理。应指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确保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培训内容能真正深入人之心、践于行。
摘要: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抓好培训优秀的实训教师这一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抓好实训教师的来源和培训工作,互相听课,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开展竞赛、评教、评学活动和实训设施建设工作。关键词:实训教师;聘用;培训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3702放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以后,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激烈,有许多校领导为使自己的学校脱颖而出,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一流的学校在学校实习时就生产、销售产品,顶岗实习期间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级技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的成功,是自身努力和老师奉献的结果,尤其是实训教师,他们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会学生做人,用渊博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理论,用熟练的技能手把手教会学生操作。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先培养一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实训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做起:1 抓好实训教师的来源和培训工作1.1 实训教师的来源实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实际操作,对本专业要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让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应从对口专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中招聘,到学校后要安排听课和讲授理论课,掌握本专业理论课内容和提高讲授理论课的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授课能力,能组织和带领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达到培养目标。也可招聘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但要长时间进行培训。1.2 实训教师的培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必须抓好实训教师的培训工作。工程类或实习设备不完善的学校,应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一线参加工作,掌握新技术、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和新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在一线写出教案,带回资料(录像或图纸)。学校要大力支持实训教师开创新的实训项目工作,让学生尽快掌握最新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实训教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操作经验,不断改进实训程序,创造效率更高的操作方法,服务于全行业。2 抓好实训教师的互相听课工作互相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新内容、新技术、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开始实施阶段,互相听课和集体备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互相听课后认真讨论会有以下作用:(1)实训教学往往在实训车间,结合设备、工具、材料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讲解,教学组织比在教室讲授理论课难度要大的多,能互相学习教学组织经验。(2)能够确定所讲内容选用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最好。(3)能够对本次课所讲内容的多少、深度以及顺序进行合理安排。(4)能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动作、姿势和程序进行改进。(5)能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6)能够根据学生操作情况,总结巡回指导过程中应注意事项。(7)能够研究出某一个实习内容从演示到学生掌握所用的时间。(8)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教学水平。3 提高实训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实训教师为人师表,在操作演示时要百分之百的正确,所完成项目或产品要百分之百优质,每个动作、姿势必须符合要求,所用均符合要求。所以实训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操作练习,或到一线工作中练习,或跟学生一起练习,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带领学生实训。作为实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尽早成为“双师型”教师。以精湛的技术,使学生佩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学校争光。4 开展竞赛活动每学期或每年都要开展实训项目竞赛活动。各实训教师教的学生进行大比武,领导要重视,严格评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师生共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实训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实训项目比赛。要求比学生用时短,内容全,成绩优秀者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表彰,给予奖励,作为年终评先或晋级时的优先条件,在校内外多次获奖者推荐为市、省及全国劳动模范。使全校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氛围。搞好本职工作,促进学校发展。5 在实训教师中开展评教评学活动5.1 实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经过两年学习成为一个具有中级工证书的技术工人,他们的思想转变和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实训教师要从自己的手中把学生送到工作岗位,是接力的最后一棒。要求实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沟通,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使师生关系亲密无间,使学生愿学、爱学、积极主动搞好实训项目的实际操作练习,尽快提高思想素质,转变观念,做好就业准备,树立远大志向。5.2 实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理论学习因为学生毕业前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既要“应会”合格,又要“应知”合格才能获得职业等级证书,实训教师要在整个练习操作过程中及时与专业技术理论相结合,采取提问,留技术理论作业和定期理论模拟考试的措施,提高职业鉴定合格率,取得师生共同满意的效果。 5.3 实训教师要抓好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实训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学生参加实训前要先讲安全注意事项,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实习。在每个项目开始和每天实训前,要认真讲解实训安全注意事项,在巡回指导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因素,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安全工作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5.4 实训教师要抓好自身建设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实训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水平的技术本领去教育学生。6 学校要重视实训设施建设工作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加快学校的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实训设施建设,淘汰旧设备,及时添置新设备,使学生在学校实训车间使用的工具、材料、设备和就业后在真正岗位上使用的相同,使学生就业后马上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为实训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另外,有些工种的实训教师的工作环境是恶劣的,如电弧焊实训教师,整天烟熏火燎,影响身体健康,学校要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建设合格的、舒适的实训教学环境,及时落实实训教师的安全防护和劳保待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训工作管理,使实训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实训教师是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才能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知名度,进而使招生人数逐年增长,把学校办成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参考文献[1]彭德舟. 做一名合格的实训教师[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金志炎. 怎样当好实训教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4) .[3]宋采德. 浅谈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革新, 2006, (03)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篮球技术的改进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篮球比赛程度的日趋激烈,教练员对传接球技术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所处篮球场禁区位置的中锋,培养中锋位置策应传球技术对全队进攻体系对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中锋位置如何获得球权以及中锋策应位置传球方法的训练进行探讨,以期对日后中锋位置策应传球技术训练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篮球 中锋位置 传接球技术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50—0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SKZZX2013063。
作者简介:宋陆陆(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进攻约占80-90 次左右,每次进攻以4次传球计算,一场比赛的传球次数可达400 次左右,所以传球技术是篮球比赛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组织进攻的纽带。而中锋所处的禁区位置是篮球比赛中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中锋在进攻中经常有机会站在禁区内接球,所以,中锋球员也要具备良好的传接球能力,将球传给适合位置的人员,为其他队员创造有利的进攻条件。
1 中锋位置的传球技术特征
中锋策应传球技术是指进攻时以中锋队员为枢纽, 通过其传、接球,把其他位置的队员连接起来,进成一定战术配合。中锋是策应技术主要是由摆脱防守、抢占策应位置接球和助攻传球技术组合构成。抢占策应位置接球是助攻的前提条件,而策应传球则是攻击的开始环节。
2 中锋位置策应传球的区域
由于中锋位置的特点, 在进攻中篮球中锋位置有效的策应区域可分为外策应区、内策应区、居中策应区。
2.1 外策应区
主要是指罚球线一带的区域。由于外策应区的位置离篮筐较远,并且处于阵地进攻的中心区域,因此能够加强内外、左右的联系,中锋到外策应区策应,可以拉空篮下区域,增加其他队员攻击篮下区域。中锋抢占外策应位置接球后,一般规律是将球传给切入的外围队员或是另一侧横切的中锋队员进攻。
2.2 内策应区
主要是指限制区两侧靠近篮筐的区域。由于策应位置靠近篮框,能有效的形成内线攻击。中锋抢占内线的位置接球时,一般规律是将球传给埋伏在三分线外的队友进行攻击或是遇到围守中锋夹击时将球传给薄弱防区内所处的队友。
2.3 居中策应区
主要是指篮球场中间地带区域。居中策应的中锋应该具备较强临场观察能力和配合意图。在进攻全场攻防时,帮助同伴从后场顺利过渡到前场,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内外到联系。
3 摆脱移动抢占策应位置接球
中锋抢占策应位置接球,是发挥策应技术的前提。因此,中锋队员必须善于运用快速、灵活、多变的脚步动作,合理地对抗摆脱对手占据有利策应区位置接球。
中锋策应位置的接球手法的熟练程度关系到策应技术的成败。在强对抗的情况下,必须养成上步伸臂接球和手指触球瞬间顺势后引的良好习惯,为策应传球奠定稳定基础。中锋接球前应该观察场上情况, 食指触球后不再看球, 立即决定接球后的行动。
中锋不仅要具备双手接球的能力,更应具备左、右手单手接球的能力,接球后要保持“三威胁”的姿势,保持身体平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攻击。
中锋摆脱防守移动抢占策应位置接球, 依靠的是队友之间的相互呼应,通过速度与脚步的变化迷惑对手,获得理想策应位置接球,提高攻击力。
目的:学习、掌握进攻机会的接球方法,提高脚步灵活性和正确的接球动作。
要求:摆脱防守快速且突然,接球手法正确,控球牢固,保护好球。
【方法一】原地卡位移动接球练习(见图1)
球在队友⑧手中转移,练习者④背对篮框占据有利位置,卡住4 的防守路线,等⑧突然传球给⑥后,练习者④的脚要抢4 的侧前方,同时用肩、髋、腿卡住4 的抢前防守。④的一侧手肘横在4 的手臂前,另一侧手臂上扬给⑥明显的位置和传球方向。接球的瞬间要迎上一步观察场上的情况, 同时做好进攻的三威胁姿势。
练习要求:接球时要迎前上步,防止④的抄截。合理使用肩、髋、臀、肘的动作抢占位置。
【方法二】反跑卡位接高吊球练习(见图2)
练习者④在内中锋位置面对防守者4 站立。练习时,向底线跨步同时,示意吊球位置。右脚做交叉步抢到防守者4 的脚外侧,左脚跟上抢占有利位置,利用4 防守暂时失去重心、失去位置之时准备接球。练习者④跳起在空中接吊球时,要控制好重心,用左手接球,接球后左脚先落地,右脚抢占有利位置做好策应传球的准备姿势。
练习要求: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接高吊球时与外线队员的配合,移动起跳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
【 方法三】移动中的转身接球练习(见图3)
这种接球方法是中锋遇到抢前防守时所采用的接球方法,④准备到罚球线接球,在做要球动作时,遭遇到4 堵在其左腿前面使④移动受阻。此时,④应左脚侧蹬做急停动作,撤后腿,抢在4 的后脚外侧前方做转身动作,肩、胯、腿、肘卡住防守者,中锋下位接球。
练习要求:练习时要特别注意进攻者在做转身练习时需要用身体卡住防守者的移动抄截。
4 策应传球技术的练习方法
策应传球练习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持球姿势,用腿、肩、背、手臂部位及灵活的脚步动作将球保护好,随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并用进攻动作诱使防守者,分散其注意力,便于发挥控球技术。
【方法一】二对二夹防时的控球练习(见图4)
练习者④在内策应区要位,接队友⑧传来球后,在前面夹夹8 与后面防守4 的情况下,保持摆动、跨步保护好球。持续3秒后,再将球传给外线队友⑧,再接球做同样练习。
练习要求:接球后在有夹击防守的情况下3 秒钟的时间内控制球;用肩、背、腿、肘保护好球,进攻幅度要大,用眼睛余光观察场上情况。
【方法二】多变方式传球练习(见图5)
练习者⑤在外中锋位置呈策应姿势背对篮框站立。练习者⑤接到⑧传球后,在护球好球的同时观察防守者与队友的行动。当队友⑦从其防守者体前空切,练习者⑤用反弹传球至⑦的左手处,让其接球上篮;若⑦从其防守者体后空切,则可用高吊球或反弹传球给⑦的右手处,让其接球投篮。
练习要求:策应持球姿势正确,将球控制好判断准确,传球快速、及时到位,方式运用恰当。
【方法三】三对三对抗练习(见图6)
练习者④在内中锋位置背对或面对防守站立。⑥和⑧在外线相互传球,④摆脱防守者4 插上背接⑧的传球后,用双手头上或反弹传球给⑥。然后下顺至内中锋位置接⑥的传球,再用头上或肩上传球等方式传球给外线。
练习要求:④摆脱防守接球要突然、快速,并把球保护好;注意观察同伴行动,传球要隐蔽、及时。
5 中锋位置传球培养
一名优秀的中锋队员,不仅自己要具备进攻的能力,而且还能为队友创造进攻机会,衡量一名中锋队员的助攻能力如何,并不是看他们的传球次数,而是看传球形成助攻能力如何。同样,要提高中锋队员的策应能力,也就是要提高有效传球机率。
5.1 提高主动策应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提高主动策应的意识是中锋策应传球的首要条件,中锋队员既要考虑打个人进攻,又要考虑到全队的整体配合,只有传球意识提高,中锋才能主动寻找配合的机会,才能发挥策应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善于培养中锋队员的策应意识。
5.2 策应传球有目的性
中锋队员在策应位置传球前,需要观察防守的部署,观察方法应该由远而近,由后而前,当队友抢占到有利位置或摆脱防守的瞬间及时传球。传球的落点要远离防守队员的一侧,有一定的提前量便于队友接球后做下一个攻击动作。传球后,利用掩护、穿插等动作牵制对手,随时准备配合进攻。
5.3 合理地运用假动作
中锋队员在策应位置传球前,传球假动作非常重要,传球时应该利用眼神、身体动作等假动作迷惑对手,声东击西,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传球方式变化莫测,使对手产生错觉,从而达到良好的传球效果。
参考文献:
[1]郑佳.世界男子篮球中锋攻守技术特点的分析[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陈杰.第30届奥运会男篮内线队员进攻“位置模糊”特征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晗.现代优秀男子篮球中锋攻防技术特点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 电子工艺 工艺文件 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7
0 引言
“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实训课程对培养工科类学生电子工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一定的电子工艺知识及相关技能是工科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不断更新才能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吻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①
1 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实训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接触电子制造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先进设备,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我校电子工艺实训室增加了贴片机、自动印膏机、手动印膏机、回流焊等用于贴片元件装配的设备,以及进行PCB制板的一整套设备,实践教学内容在保留原先手工焊接训练、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上, 增加了PCB制板、贴片元件装配工艺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1.1 基础实践训练
基础实践训练包括手工焊接训练、拆焊训练、几种小型电子产品安装、焊接及调试几部分,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掌握手工焊接技能,学会常用元器件检测方法,了解小型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1.2 表面贴装工艺训练
收音机作为经典的实践教学载体,在保留其分立元件插接装配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贴片元件、插接元件混合的装配方式,实训中学生通过动手印刷锡膏、贴片、回流焊接,掌握贴片元件手工装配过程。首先,学生利用手印台印刷锡膏,要求学生刷膏时用力均匀,锡膏厚度合适;其次,学生进行手动贴片,因为贴片元件体积小,不同型号及规格的元件外型几乎一样,为避免错贴、漏贴,采用工位装配方式,每个工位放置若干种盘状纸编带封装的贴片元件及用于取放元件的真空吸笔和镊子,工位上附有元器件安装的PCB板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完成贴片元件的装配,贴装完毕后,学生要检查元器件的贴装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特别是有极性元件,更不能装错,比如,收音机低放部分贴片二极管正负极装错,会造成电路电流的不正常。最后,将装配好的PCB板送入回流焊机中完成焊接,焊接后的还要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虚焊、连焊的地方,因为放置贴片元件时元器件移动可能会造成锡膏桥接。
1.3 印制电路板制作训练
电子工艺实习所做的电子产品通常都是使用常规的配套器件和设计好的线路板,实训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只需要机械地插件、焊接、调试,缺乏对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②在印制电路板制作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原理图绘制、PCB图绘制、Geber文件输出、裁板、贴膜、曝光、显影、腐蚀、清洗等一系列制板过程,然后进行元件检测、成形、镀锡、安装、焊接、测试等,完成循环彩灯的整个制作过程。在印制板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研究、设计、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该实训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PCB制板的一般流程,为今后的电子科创活动打下基础。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PCB制板,所以选用的实践载体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会极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选择相对简单的循环彩灯作为实训载体。
2 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实训内容③
通过购置新的电子工艺实训设备,开发新的实践项目,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将对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的优化。
2.1 重视课程的综述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今信息化社会,电子工艺发展迅速,在综述环节通过大量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手段介绍当今电子工艺发展状况,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中,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电子工艺发展现状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实践课程的学习目的,阐明学生通过本课程所能解的知识及应掌握的技能,以及本课程在学生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2 编写电子实践工艺文件,加强学生工艺技能的训练
原来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采用的是,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后,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往往由于学生记忆不全或有误造成操作e误,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现在,学生进行工艺训练及电子产品装配前,首先要求学生编写工艺文件,然后学生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训练以及产品的安装与调试,避免了盲目性,降低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安全性。工艺文件作为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反映了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装配准备、装联、调试、检验、包装入库等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及规范,在实践课程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造中所需要的技术文件的种类及其作用,懂得工艺文件对指导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实训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写方法,在实训中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保证了实训产品装配质量。
2.3 引入6S管理观念,培养学生责任、安全、节约意识
6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规范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整理”主要是指工作中区分出需要和不需要的事与物,再将现场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现场;“整顿”是指,将物料、器材、工具、文件的位置固定下来,明确数量并进行标识,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清扫”主要是指将实训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并注重细微之处;“清洁”是指,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状态能维持下去,并进行标准化;“素养”是指,培养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团队精神;“安全”主要是指,清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④在电子工艺实训中,根据企业广泛应用的6S管理方法,结合电子工艺训练课程的特点和实训条件,制定学生实训中的行为和评价标准,在锻炼学生的电子工艺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树立责任、安全、效率、节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具体如下:
(1)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将与实训无关的物品放在工作台上,个人生活用品要放在工作台下面的柜子里。(2)将与实训有关的工具、材料、元器件依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手工焊接烙铁要按要求摆放在右上侧,工具包放在左上侧。(3)课后清理、清扫自己的工位及周围,保持清洁,最后将剩余的材料及元件上交,培养节约意识。(4)保持、维护自己工位所有实训物品清洁、整齐、有序,实训期间要求学生统一穿工作服。(5)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6)学生要严格按照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减少人身伤害,保证设备安全使用。
在实训过程中,要按照以上标准评价学生行为规范,并将学生的表现计入课程考核中。
3 建立更加合理的考核标准
原课程考核为三部分: 电子制作、实践报告和平时到课率。为了更加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将考核分为四部分,包括考勤及行为规范、操作技能、考核件、报告四部分。考勤及行为规范考查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安全、尊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规范;操作技能考核学生工艺文件编制及具体操作是否正确、符合要求;考核件考查学生做出产品的质量情况;报告考核学生对产品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产品安装、调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改进后的考核标准更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
4 结束语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教学发展,不能仅满足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完成一些模仿式的焊接训练,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实际工作需要的关键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⑤根据企业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调试的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引入新的电子工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生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避免了工作盲目性,降低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标准,更能全面地考核学生能力,反映学生实践训练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素|的培养。
注释
① 王晓红,李欣.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进[J].高教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0):120-121.
② 奕庆磊,刘宏宇.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5):125-127.
③ 李丽秀,张存芳等.“卓越计划” 背景下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发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4):129-132.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关键词:桑蚕生产;投入产出;技术供求
我国桑蚕产业拥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1],至今仍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更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传统产业。自1970年我国蚕茧和生丝质量分别超过日本之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与贸易国[2]。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背景下,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理念的变化促使消费者更加注重服饰的质量与档次。丝绸和丝织衣服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环保性,因此蚕丝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合理、有效提升桑蚕产业竞争力,不仅是我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问题,更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我国消费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山东省桑蚕养殖历史悠久,并且具备桑蚕养殖的较多优势。首先,山东省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温度、湿度条件适宜,可以充分保证桑蚕养殖过程对温、光、水的需求;第二,山东省桑蚕养殖的技术支持较为先进。随着桑蚕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先进的桑蚕养殖技术在山东省得以研发,并加以运用,从而促进了蚕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提升。第三,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活跃,拥有广阔的销售前景。目前,已有较多学者针对桑蚕生产进行了研究,研究角度主要包括桑蚕生产的时空特征[2-3]、桑蚕生产效率[4]、桑蚕生产成本变化[5]等角度。因此,对山东省桑蚕养殖及桑蚕制品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近年来山东省桑蚕生产的技术需求与供给情况、投入产出情况对促进蚕农收益稳定增长、提高我国桑蚕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数据来源及受访农户基本特征
1.1数据来源
数据采集利用2015年暑假时间,对山东省莱西市、海阳市、安丘市等蚕桑生产地区的桑蚕养殖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包括:农户基本特征、桑蚕生产的基本情况、农户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情况和农户桑蚕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实际收回401份,有效问卷352份,占87.8%。
1.2受访农户基本特征
桑蚕生产受访农户基本特征如表1和表2所示。主要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数、务农人数及家庭收入等。有效问卷中,男性受访者占91.18%,女性受访者占8.82%;在年龄分布上,多数受访者年龄集中在51~60岁的区间上,占所有受访者的61.11%;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小学及以下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3.08%和60%,表明调查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总人口主要以3人及以下为主,占比50%;务农人口则以2人居多,达到了81.94%。从家庭总收入角度看,多数受访者家庭收入集中在20000~50000区间上,占比达到51.39%;其次则为大于80000区间,占比达到20.83%,仅有5.56%的受访者家庭总收入低于10000元。总体来看,受访者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为可观。
2调查结果分析
2.1农户桑蚕投入产出特征
投入指标主要包括直接费用、每亩间接费用、每亩人工成本以及桑园种植面积等(见表3)。首先,农户养殖桑蚕的直接费用主要集中在400~600、600~1000、1000~2000元三个区间,分别占比31.25%、20.31%、32.81%。在直接费用的支出结构中,蚕种费、化肥费、蚕药费占主导地位。其次,与直接费用相比,每亩间接费用相对较低,多集中在200元以下,主要费用为固定资产折旧。第三,每亩人工成本中,费用多集中在500~2000元区间内,占比达到64.06%。最后,桑园种植面积以2亩及以下、2~5亩和5~8亩为主,分别占比20.31%、43.75%和31.25%。此外,受访农户桑树品种主要有湖桑、选792和农16,且主要以选792为主,占比达到77.05%;桑蚕养殖类型以密植桑园为主;饲养模式主要以大棚条桑育为主,占比达到71.83%。桑蚕产出指标主要包括蚕茧年总产量和年销售收入(见表4)。蚕茧年总产量多集中于200~500、500~1000千克,占比达到42.19%、29.69%。养蚕收入水平多集中在10000元及以下、10000~20000元以及20000~30000元区间内,分别占22.22%、47.22%和19.44%。联系农户桑蚕养殖投入数据,可以发现农户桑蚕养殖投入产出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桑树品种、桑蚕养殖类型以及饲养模式较为单一,尚未达到桑蚕的多样化养殖;其次,桑园种植面积大小不一,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较多地区的桑蚕培育尚未达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第三,虽然年销售收入相对较高,但投入成本依然有可降低的空间。其中人工成本投入较高,说明当前桑蚕养殖仍然是建立在以劳动力投入为基础的传统养殖方式上,机械化养殖尚未得到有效推广。
2.2受访农户技术需求意愿
在技术需求与满足情况方面,本次调查设计的需求类型主要有桑蚕良种技术、桑蚕养殖技术、蚕药使用与病虫害防控技术、蚕丝加工技术等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在以上几种技术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需求。在现有技术评价上,A代表满足,B代表基本满足,C代表有待提高,D代表亟待提高(详见表5)。桑蚕良种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提高蚕丝产量品种技术和提高蚕丝品质品种技术(见表5)。在对提高蚕丝产量的品种需求上,有46.77%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8.06%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37.10%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8.06%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亟待提高;在对提升蚕丝品质的品种需求上,44.07%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5.08%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45.76%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5.08%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亟待提高。二者对比来看,农户对蚕丝品质改进技术的需求意愿高于对蚕丝产量提高技术的需求意愿。桑蚕养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节本高效养殖技术与机械省工技术(见表6)。节本高效养殖技术方面,43.10%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44.83%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12.07%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农户对现有的节本高效养殖技术持认可态度,表明当前具备的节本高效养殖技术已经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农户桑蚕养殖的需求。省工机械技术方面,31.03%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31.03%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20.69%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17.24%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亟待提高。调查表明,当前桑蚕养殖存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仍然需要依赖于较多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在今后的桑蚕养殖与蚕丝生产过程中,提高省工机械技术、提升机械化程度将会是降低劳动力投入成本、提高农户收益的重要举措。在蚕药使用方面(见表7),29.31%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53.45%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17.24%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总体来看,当前蚕药使用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农户的技术需求。在病虫害防控技术方面,34.48%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25.86%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32.76%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6.9%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亟待提高。当前农户在病虫害防控技术方面仍然处于依赖蚕药投入的传统防控方式,而尚未能够达到“绿色防控”。蚕丝加工技术方面(见表8),25.86%的农户对现有技术满意,46.55%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27.59%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提高蚕丝加工技术、实现蚕丝的精加工是有效提升农户桑蚕养殖收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推广蚕丝加工技术,是广大农户的迫切需求。
2.3桑蚕养殖技术供给特征
此次调查主要从技术供给推广水平和技术供给推广途径方面厘清桑蚕养殖的技术供给特征(见表9)。从技术供给推广水平来看,有11.11%的受访农户经常参加技术培训或进修,有52.78%的受访农户偶尔参加,有36.11%的农户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或进修。因此,目前桑蚕养殖的技术推广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约有63.89%的农户参加过技术培训或进修。但系统地学习过全套桑蚕养殖技术的农户却相对较低:在农闲时学习过全套的桑蚕养殖技术的受访技术满意,25.86%的农户对现有技术基本满意,32.76%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有待提高,6.9%的农户认为现有技术亟待提高。当前农户在病虫害防控技术方面仍然处于依赖蚕药投入的传统防控方式,而尚未能够达到“绿色防控”。农户占到37.50%,在农忙时现场学习过全套桑蚕养殖技术内容的受访农户达到44.07%。这表明当前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尚未能够达到持续性、系统性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农忙时现场学习过全套的桑蚕养殖技术的农户数量仍然有待提高。在桑蚕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更应注重将技术供给与农户桑蚕养殖实践相结合,使农户在实践中学习养殖技术,从而实现桑蚕的高效养殖和蚕丝的规模化生产。从技术推广途径来看(见表10),农户获得技术推广的首要途径是依靠政府各级农技推广站的农技人员传授,占比达到54.54%,其次则依次为依靠向其他农户学习、自己摸索、合作的农业龙头企业等途径。在所有技术供给途径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培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4.41%,表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未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的功能。因此,下一阶段更要注重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途径的多元化,依靠农技推广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途径推广,提升农业技术供给效率。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省桑蚕养殖技术的推广和供给情况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与提高,但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在获得相关技术的途径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与培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因此桑蚕养殖技术的推广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基于2014-2015年对山东省莱西市、海阳市、安丘市等地区桑蚕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山东省桑蚕养殖投入产出特征与技术供需情况,主要研究结论:桑树品种、桑蚕养殖类型以及饲养模式较为单一,尚未达到桑蚕的多样化养殖;桑蚕培育尚未达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绝大多数农户对省工机械技术、提升蚕丝品质品种技术具有较高的需求意愿;当前桑蚕养殖技术供给推广尚未能够达到持续性、系统性的供给;技术供给途径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以农技站推广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其他技术推广方式仍然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3.2政策建议
1)促进桑蚕组织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山东省桑蚕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范围较为分散,且养殖规模较小。这种养殖方式的缺陷在于单位农户的桑蚕养殖成本较高,且较为不稳定。在今后的桑蚕养殖中,更应该促进科研机构、加工企业和农户组件多元化的桑蚕经营合作组织,建立并推广桑蚕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以及“科研机构+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实现蚕丝的高效率、高品质生产。2)加强桑蚕养殖技术创新与推广。通过桑蚕养殖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加桑蚕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桑蚕产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桑蚕养殖技术创新,并实现多元化推广。在推进桑蚕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的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科技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推进桑蚕新品种以及桑蚕病虫害防控新技术,促使农户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全套桑蚕养殖技术,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蚕丝的稳产与品质。3)推广生态养蚕,发展循环经济。农户可以充分利用桑蚕、桑树、菌类以及家畜等养殖模式,积极开展桑园套种、套样,充分利用水、光、热等自然条件,促进桑蚕的高效率养殖和收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提高桑园的土壤肥力,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增加桑蚕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陈敏慧,吕建秋.我国蚕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13):45-48.
[2]李建琴,周育仙,顾国达.我国蚕茧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蚕业科学,2014(5):902-910.
[3]唐宏,张社梅.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85-91.
[4]胡兴明,熊超.“东桑西移”与中西部蚕桑产业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108-114.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水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组织机构
成立局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活动内容
依托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集美大学水产专家、教授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开展以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合作、科普下乡、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基地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等为内容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1、围绕我区南美白对虾、青蟹等的养殖,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对全区海洋与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主要海域和渔业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推广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对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管,指导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行为,保障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3、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等活动,邀请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专家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专家、教授对本地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指导,促进养殖单位落实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投入品管理制度》、《渔药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制度。
4、科技培训。全区计划举办5期培训班,重点培训基层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放水产养殖技术和科普等资料。
进度安排:
3月份:制定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
3至12月份: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镇(街)活动开展情况。
1、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落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及全区渔业科技知识培训等。
12月份: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经验及所取得的成就。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渔业科技对我区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要将本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渔业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服务渔村、服务渔民。
2、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1.1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通过试验明确了发酵床养殖可及时处理粪污,其配套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养殖生产水平,但不妄想通过应用发酵床解决养殖生产中的所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研究和创新,在生产实践中找出问题,用科学试验发现问题的根源,再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并根据发酵床养殖技术的需要,配套应用了自动饲喂、自动饮水设施设备,开发应用了垫料翻耙设备等现代养猪技术和设施。根据各种畜禽的生物学习性和饲喂特点,将发酵床养殖技术向其他畜种拓展、延伸。
1.2技术集成,产学研推结合
山东省发酵床养殖的研究、推广,以畜牧生产、科研、教学部门为主,组成了学科交叉、上下互动、优势互补的研究推广团队,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专家组还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完善配套,针对该省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设计出了不同畜禽舍建设模式,实现了垫料多样化,生产过程工艺化,达到了易学、易会的推广效果。
1.3强化培训,技术支持过硬
在技术培训上,山东省畜牧兽医部门采用省里培训与市县乡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现场指导与定点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法。省畜牧兽医局为每个市畜牧局培训了4~5名技术骨干,为每个县培养了7~14名技术骨干,全省畜牧系统直接从事发酵床养殖的技术人员在1800人以上。各市县畜牧部门在组织参观考察、指导设计施工、开展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4由点到面,扎扎实实做好推广工作
先后在枣庄薛城召开了技术座谈会,在泰安肥城召开了现场示范会,在临沂沂水召开全省自然养猪法推广大会,在泰安召开家禽生态养殖技术论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现场参观、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政府官员、业务干部、饲养者了解这项技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5分类指导、突出推广重点
一是起步早、基础好、数量大的地区,重点提升发酵床养殖技术水平、完善支撑条件、探讨废料利用;二是群众认识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场区加快改造建设、加强规范引导;三是推广条件差、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相对缓慢的地区,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改造示范,加快推广步伐。在发酵床制作技术上,重点推广按照“碳氮比”因地制宜选择垫料原料的技术。
2存在的问题
2.1对发酵床养殖技术缺乏客观的认识
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养殖技术,不是完美无缺的,不可能解决养殖生产中的所有问题,该技术本身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有人因该技术存在不足而对该技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是错误的。另外,在养殖生产中,因为养殖户管理不规范,使该技术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抑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2.2菌种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
目前,山东省所使用的菌种以商品菌种为主,约有30余家企业在推广销售。自制土著菌种的仅3~5家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也对外提供半商品化的土著菌种。对发酵床专用菌种尚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予以审批,均未取得合适的批准文号,个别企业仅取得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批号,这不利于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
2.3发酵床养殖使用场(户)承担着污染处理的社会成本
近年来垫料成本不断升高,发酵床养殖将传统的“养殖生产+粪污处理”模式中的“粪污处理”环节提前到“养殖生产”环节来消纳,其中增加的部分成本属于社会化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给养殖场(户)予补贴,避免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后劲不足,建议按发酵床面积给予发酵床垫料原料、菌种80元/㎡的购置补贴。
3建议
关键词: 示范基地建设 地方经济发展 政府职能 科技培训
青口镇位于海州湾畔,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镇、全国文明先进镇、省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镇行政区域84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社区,总人口18.1万,境内拥有11.6公里长海岸线,10米等深浅海域10万亩,建有1万亩梭子蟹、800亩贝类、800亩淡水、3000亩紫菜、2万亩潮间带贝类及4万亩浅海域贝类六大养殖基地,是连云港市“海淡水养殖之乡”。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先导,以创新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抓手,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富农工程”,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GDP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0元。
一、强化政府职能,采取市场化运作,保证示范基地健康发展。
为了发挥青口镇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规模、得效益,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促进全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势在必行。党委政府于2001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相关事宜,成立由镇长、财政、渔技、成教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先后多次下发创建示范基地的政策文件,切实解决了示范基地创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政府牵头,各部门协调,使基地建设良性发展。万亩梭子蟹基地是青口镇于2001年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依据政府负责规划、群众自愿投资、吸引外来资金、村里组织开发的方法组织实施,通过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调动群众投资积极性,建成了303个养殖池塘共1万亩连片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已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梭子蟹、对虾、贝类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青口牌”梭子蟹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投放优质苗种,提高梭子蟹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缩短上市时间,走出梭子蟹轮捕轮放创高效的新路子,同时采取蟹、虾、贝多品种健康综合养殖模式,在同一池塘中实现效益多赢化。一般情况下梭子蟹平均体重达3至5两,最大体重8两以上起捕销售,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亩均捕获梭子蟹96公斤,对虾30公斤,文蛤50公斤或杂色蛤100公斤或缢蛏50公斤,亩均销售收入达到8000元,获纯利3800元。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增加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连云港市赣榆质量技术监督局、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本镇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围绕优质水产品的生产,从标准制定、技术培训、示范应用等方面入手,形成了适合同类地区优质虾、蟹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全县推广,于2007年青口镇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梭子蟹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年限为3年,建设规模1000亩,于2007年经专家组考核后批准实施。
项目主要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养殖模式为蟹、虾、贝混养,项目实施期间注重以下几点。
1.组织科技培训,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6~10期培训班,对示范户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
2.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
3.水产种苗来源于市级水产良种繁育场,生产过程达到江苏省地方标准——《对虾、梭子蟹混养技术规程》。建立生产档案并做好记录,严格管理,确保水产品符合标准。
4.生产过程中饲料、渔药等投入品按规定的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5.“青口牌”梭子蟹已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梭子蟹上市产品标有青口牌商标,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率。
2007年健康养殖示范场已进行了7个塘口——400亩梭子蟹池塘健康养殖。亩均捕获梭子蟹98公斤,对虾35公斤,贝类50公斤,亩均产值8000元,获纯利3800元。2008年项目建设按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进行12个塘口——610亩梭子蟹健康养殖,养殖品种长势良好,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10%。2009年示范区养殖规模将达到1000亩。
二、重视科技培训,发挥基地示范功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梭子蟹健康养殖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对当前农渔业增效、农渔民增收及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积极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为确保农科教示范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示范基地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平台,统筹协调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实施新品种、新知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推进富民工程。
2.有力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高效农业的认识,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4~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数在200~500人不等,成人教育中心校组织技术人员编印了示范基地专用培训教材,对示范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基地技术人员在养殖期内还亲自到现场指导答疑,每年养殖期过后,都要组织他们总结经验,交流看法,以吸取教训有利后来。
3.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作用,为农民培训新知识,推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给农民看”。采取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专家答疑的方式,把基地的建设做法、经验直接传授给农民,使他们有最直观、便捷的感受,同时产生想干、快干、大干的欲望。
“带着农民干”。在规范标准、养殖品种和操作要求前提下,基地技术人员深入各户各塘口现场指导,保障养殖户对技术的充分运用。在品种更新、市场调节等环节,及时更新、调整,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农民做有目标、干有方向,大大提高积极性。
“围着农民‘赚’”。充分发挥镇专设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的作用,不断传播新知识、新信息,一切围绕为农民多赚钱的目标,全心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4.从抓渔业标准化、健康化入手,制定梭子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规定种苗、饲料、渔药等投入按规定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2008年养殖户平均亩销售收入8500元,亩效益3900元,较上年递增10%以上。同时,由于该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修复了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污染,从而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加快实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体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