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交流发言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应包括两个方面:表述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做到理解与辨析,从而给予正确评价。我曾在不少公开课中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出示一个有合作交流价值的材料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在全班交流。这时很多学生争先举手发言,唯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通过一番“热烈”的发言,发表过意见的人洋洋得意,不再积极思考;未能发言的学生垂头丧气,拒绝参与,那些一点都不懂的学生更是高枕无忧,在一旁看热闹。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表面上热闹非凡,实质上事倍功半,学生在交流中只注重自己的见解,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只在意老师的评价,他们的交流只指向教师。当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后,他们就不会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更不会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是什么造成这种现状呢?这实质上就是教师的角色未能完全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还带有权威性、指令性,教师并未真正成为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还是一个能给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学生的交流只指向教师,学生间就不会交流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形式。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以“指导者”代替“权威者”,把学生推向合作交流的前台,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才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才是一种进步。适时表扬赞赏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认真和敢于怀疑、否定别人观点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对学生放任自流。而要作为指导者、组织者甚至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中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如:学生思考陷入困境;问题解法多样,寻求最佳解法;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在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操作时,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控。
二、认真备课,为学生合作交流准备材料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当前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这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里面很多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教师不能把这些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对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均应从“知识建构;情感态度;学习的反馈与控制”等方面入手,积极为学生准备合作学生的材料。
三、精心设计,把“强迫”合作变为“需要”合作在以往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我看到许多这样的合作交流:上课前,教师已经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和讨论内容。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61-02
什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研究英语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英语语言这门工具?教育部在2007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当前的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口语交际有着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但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偏重语言形式,如语音、语法、词汇的讲授,培养出一大批精通语法规则,但不会听说、不具备真正交际能力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将分析当今大学生际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并努力探索解决途径,提出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听力水平及文化背景知识等渠道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一 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来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理解和掌握在何时何地,以社会方式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还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体语言)来达到某一种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语言学家Little Wood指出语言的交际能力首先是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从而了解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通接受的语言。这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及得体,即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提的意思表达清楚并能判断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英语口语教学应围绕交际能力所包含的几个内容,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 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状况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强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听、说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位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许多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知识,但却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这种“哑巴英语”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英语忽视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欠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就学生自身而言,心理素质是许多学生普遍开口难的一大因素,这种困难来自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害怕和人交流或者害怕被人嘲笑,而与其所掌握的语法和词汇量的多少及语音标准无关。其次,听力和词汇限制也是许多学生开口难的另一大因素,学生缺乏对词汇的熟练运用,听力水平不高,听力理解能力不强,即便掌握再多的词汇量,很多时候也因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而导致交流障碍,无法与别人正常地交流。就教师而言,课堂设计缺乏创新,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往往过于僵硬,这种僵硬并不是说师生间有矛盾,而是指授课者与听课者间的定位过于固化。一堂课,气氛是关键。若教师的定位只在传授书面知识,并且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传授这项活动,那么就会使课堂变成独角戏,剥夺了学生练习口语交际的权利。此外,对英美国家背景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中英文化本身的差异使学生使用英语时难以组织语言。
三 改进英语教学的措施
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障碍原因,教师需时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排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当众发言时产生焦虑和紧张,而实际上不仅是学生,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并克服紧张心理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其实紧张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迹象,换句话说紧张情绪是完全正常并被需要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控制这种情绪,不但不因紧张使交流受阻,反而能够充分利用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第一次应对各种情况,如课堂上的发言、值日报告、复述文章、课外演讲、与人交谈甚至约会时都易产生紧张情绪,而一旦学生适应以上情况,那么这种不利的情绪就不会再影响他的交际能力的发挥,这就需要不断地反复应对此类情景。再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怯场的最大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或者是缺乏自信。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相应的自信,可以选择学生们所熟知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注意循序渐进和对话题难易的把握,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话说、想要说。发言时需提醒学生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听众和交谈者身上,而不是一直为自己的紧张担心,并同时注意与听众或交谈者的眼神交流,利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适当的手势和肢体动作来放松自己,轻松地畅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见闻。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听力训练不容忽视。其实教师的问候、提问、指示、解答等有可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能提供的最自然、最有效地听力理解练习。当教师不断地使用这些课堂语言时,实际上是在给学生有意义的、真正的听力练习。但课堂上的这类听力练习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中播放语音和语调多样化的录音材料和影视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听力材料的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首先是听前准备。听前准备是为学习者即将听到的内容做准备的,正如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就某个话题有所预期和准备一样,而不是告诉学生准备听,然后直接打开录音机。其次在听力练习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内容。教师不要期望学生能听懂理解每一个词。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完第一遍后问几个相关的信息,在听完第二遍之后让学生说出录音中说话者的态度。总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而不是测试他们的理解能力。最后,听后练习也很重要。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把他们所听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和个人思想结合起来进行讨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从听的能力转向说的能力。
改善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有效地练习口语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进行调整,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练习口语的时间和机会。首先可以利用例句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英语思维,没有必要板书整个句子,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懒惰和依赖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思维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加强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同时耐心引导他们踊跃发言。
在教学中重视文化背景教育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想学好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由于学生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犯错误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英语中的习语和典故,了解英美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少有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和他们进行交流。如果缺乏一定文化背景或语言文化习惯的了解,学生们的发言有时就会显得有冒犯性和不地道。例如,中国人习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问候他人。这些问题包括:“你去哪儿?”“你吃了吗?”而这些在英美国家人心目中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和年龄及收入一样,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如在交流中被问及这些问题,他们往往会认为提问者不够礼貌。
四 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其语感和对语言文化习惯的了解。而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重视语音和词汇,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听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并引导他们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维斯、皮尔斯.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前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团队意识,拥有团队协作能力。而合作能力需要一个人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使他拥有这种意识,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贯彻实施。本文在对合作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应停用策略。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
合作学习策略产生于20世纪中期,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努力探索,形成多向信息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自其产生之后,得以推广与应用。在我国,较之课程改革之初,应该说,随着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在逐步增强。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之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深度不同,是合作学习的开展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不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注重合作的形式,忽略了内涵本质,出现形式化倾向。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第二,教师往往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应有指导和监控,更多的是关注活动的结果。这使合作学习变成了“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第三,教师未能很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实际,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要学生和做多长的时间就合作多长的时间;第四,教学材料运用的科学性尚待加强。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
二、合作性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要是合作性学习在小学课堂中得以成功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后,才能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乐于陈述观点。语言表达诗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合作学习所必备的条件。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否则,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发言。“学会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个成员在与他人交谈时,能够克服浮躁之气和轻谩之举,不能因发言人是差生而轻谩他,不能因发言人是优生就简单认同。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当然听也不能敷衍,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意会。每个成员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说话要有条理,表达要完整,同是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她人说话时的习惯,争辩要讲和气,不能因意见不一而闹情绪。
(二)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要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讨论价值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第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展示的个人学习成果如自学笔记本等,引导学生学会赏识他人,学会婉转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抓住教学中的有关契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大胆、踊跃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能言善辩;第四,小组之间开展一些竞赛,引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第五,小组开展互的学习活动,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把握实施课堂合作学习的契机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儿童好奇心强,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我首先利用电脑播放一头大象的录像,然后拿出一杆称,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用这杆秤称出大象的重量。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提供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直到下课,还沉浸在合作学习的快乐之中;其次,鼓励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小组合作阅读讨论和尚捞铁牛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设计并动手操作感知和尚捞铁牛的方法,从水缸中捞起“铁牛”。同学们兴趣高涨,等我刚说完就积极讨论设计,并且积极动手操作。
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与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能力。作为老师应当通过合理安排,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并能自尊,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这样,必定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左昌伦.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几种现象的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2)
一、积极创设学生表达的情境
一个词语、一个故事、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精彩的画面都能引申出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在表达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层次性。发散思维、丰富语言,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使得口语交际课更有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敢说”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变革就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唱主角,变课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读、钻研、讨论、交流看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试着自行解答,有些问题学生解答不了,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其次,要善于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而“敢说”。 多加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兴趣。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平时在家里、在小伙伴中,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但不少学生上课时,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说得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针对学生这一心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讲得是否正确,都加以肯定。对被点名发言的学生,讲对了则热情表扬,若不讲或讲错了,则启发诱导,千万不能训斥。教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语文课或者讨论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当众表达,再让全班学生进行评定,评定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把别人讲话的优点说出来,再让他向全班学生转述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样,班上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显示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每个人都有用语言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冲动和渴望,他们之所以有时不敢说,主要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在制约着他,使他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压力而闭口不言,即使说了也是吞吞吐吐、辞不达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而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充分信赖,在讲课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悬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也不要盲目批评,而是从适当角度给予肯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满足他们“说”的欲望。
三、根据年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要求
对低年级的学生,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题目,化难为易,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老师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将单向命题说话变为双向交流,并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无拘无束地交流表达。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鼓励他们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库”,这样才能妙语连珠,对话才能生动,幽默风趣。否则就会在说话时干瘪无味、语无伦次、不得要领、苍白无力或呆板生硬。
四、善于发现,开拓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夏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夏天的气息。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并加以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创设口语锻炼的平台
关键词:互动动机 互动策略 多水平互动
一、研究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互动影响因素及互动策略的必要性
互动教学指“使某一教学主体与其它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全面地建立信息、情感、思想、人格等方面的交往关系,以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我认为,对于互动的理解局限使得互动教学的研究急需取得突破,在研究课堂互动影响因素及互动策略的联系上有必要性,实施多水平互动教学有急迫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教学“以实用为目的”,重点在于重视语言学习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目前难点是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本研究力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借鉴国内外英语课堂教学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方法,研究影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提出适合职业院校课堂互动的策略并推荐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课堂互动模式,增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理论研究
“社会建构主义”是上世纪末源于英国、本世纪初介绍到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其主要观点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习者自己从中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为终生教育打下基础。本研究试图探索该理论结合图式理论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课堂互动的优化。
三、课堂互动动机研究
1.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得到课堂互动影响要素数据。对四个教学班共19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2.分析问卷。研究课堂互动影响要素。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学生互动的策略。
课题组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对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在分析后得出:⑴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学习基础差异性很大;对英语学习的近期目的性影响长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超出人的想象,地球村的趋势需要我们了解世界。目前,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工作需要对国际科技发展的了解,需要阅读外文资料或与外国人员交流。随着互联网及其它媒体的发展,英文类节目增多,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才能欣赏。在英语学习中,会接触到大量反映西方文化的材料,接触不同文化能丰富人的思维方式,对工作和生活的把握更科学。总之,英语学习的最大功能是使工作更顺利,更加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要放眼世界,着手目前,努力学好英语。⑵课堂互动程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策略:①课堂发言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问卷中,高达70%的同学有发言愿望,但是从不主动发言。因此,解决心理问题是改进互动现状的第二个根本问题。为使同学有成就感,从而增强表达欲望,教师需要注意的几点是:鼓励;纠正错误以不打击自信心为前提;设计问题因人而异,保持一定的难易度;在学生表达陷入困境时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②互动的多向性有待改进。70%的同学只和教师互动,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根据互动定义,要有教师与学生间互动,学生与学生间互动,学生与机器间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外语课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班级的人际关系不但影响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设计任务促使学生间交流是一项重要任务。此外,互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加强英语学习设备(如语音室)的投入以及学习系统的使用也是加强兴趣的重要方面。③教师教学理念和素质对学生的兴趣及互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有的教师只注意语言中的应试点,并对其不断强化,破坏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语言素质欠缺。这样的教师因自己教学理念的落后束缚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转变外语教学观念,创建互动平台,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课堂互动的设计和调控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教师的心理素质、语言驾驭能力是影响互动的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包括知识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交流。④教材的适用性对互动意义重大。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合理利用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阅读,给互动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规划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因地制宜地选择授课材料,是解放思想的体现。根据问卷结果,学生更对音像材料感兴趣,这与年龄特点相符合,也是语言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⑤课文教学过程中,互动程度较低,互动层次欠缺。课文不单是阅读材料,课文应是多功能的,在课文学习中应该达到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因此,课题组以课文教学为主要突破口,力求根据问卷分析,采用更完善的互动策略,通过实践教学,取得预想的互动成效。
四、教学实践研究
1.根据以上问卷分析及应对策略开展课堂教学互动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会说话就会作文,本身没有多难。不过,要在写作的时候言之有物,就需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另外,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分布在各个学期,以循序渐进的顺序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作文教学,助力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1引导实践,培养学生的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肠刮肚,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入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2注重平时词语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4让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
不少教师会简单的认为,作文训练是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因此,在教学中很少会采用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种认识显然不够全面。有效的合作交流不仅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激发,这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写作灵感,并且能够让学生从他人的想法中受到有效的启发。在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训练目的、作文题目展开审题讨论,然后相互交流,相互提意见与建议。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在合作交流中,他的发言往往不能满足其他学生的需求。为了克服这一点,可以采用中心发言人引导式合作,从小组中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由他引导该组成员逐步合作完成口述任务。其间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也可适当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这样的有效教学中才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这也是写作教学的一种革新。
5提倡自评、互评,重视讲评
作文是学生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在学生们写完作文之后,不要急着去评价,而应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同时也可以采取分组评论法,学生们互换作文,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看别人的作文,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一般都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容易忽略写作完成后的讲评。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小敏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新站乡中心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口语训练 小班化 校本研发 合作交流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2011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英语口语训练是语言输出的必要环节。如能在起始阶段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大大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浓厚学英语兴趣。所以在初中阶段开设口语课很有必要。开设口语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有爱好和需求的学生训练,提高口语训练的强度,为英语学习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英语的热情,减轻学英语的压力,为正确学习英语指明方向。
目前,初中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成班率高,每班人数在60人左右,对实施英语口语教学造成一定难度。由于班级人数多,每个学生发言机会少,无法得到充分训练。老师注意力分散,难以驾驭课堂。学生表达欲降低,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该现状,要上好口语课,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乃教育改革之趋势,其优势凸显。在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已率先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滞后,师资匮乏,要实现小班化教学仍存在诸多困难。为让农村中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小班化教学之成果,我认为可作如下尝试:班级设置不变,仍以60人/班为例,小班化后,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教学班可分成2个小班。每星期开设2节口语课,全班学生均可轮流上完口语课。
以现有条件,可采取多种办法实行小班化教学:
1. 学校指定专门口语老师和专用教室,各班轮流上口语课。
2. 由本班课任老师兼上口语课:一半学生上口语课,另一半学生则可当听众或评委。
3. 由同年级科任老师交叉上口语课:即将本班分成两个小班,由本班课任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同时上口语课。另一班也分成两个小班,上口语课时,仍由这两位老师上。两个老师之间互相帮助,完成口语教学任务。
由于口语课没固定教材,需要校本研发,可以选择与教材同步的材料进行编辑,作为教材的延伸与补充。老师要针对性地作好训练内容的系统安排工作,对每一节课的内容仔细推敲,采用合适的形式,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Wha’s the matter?可以分角色扮演师生和病人,在小组合作间完成对话,然后进行展示,形成激励机制。要使得口语课顺利进行,课前需有充分准备,各学员分别查找资料。为方便查找资料,学校应准备丰富的课外资料,成立资源库。由于开设了口语课,同学们上课不敢大意,因为没有课堂积累,到了上口语课只有干瞪眼的份儿,所以对常规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促进和巩固,比讲评一张试卷的效果要好得多。
口语课形式要多样化,如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复述课文、安排演出或讨论话题、角色扮演等。为防止走过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陈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犯错,不要打断其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复述课文是有效培养口语能力的途径,学生熟悉了课文,易于准确表达。课堂呈现除了小组代表发言,也可由各成员各自陈述,如角色扮演、演出须由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完成。为保证课堂秩序不混乱,可以由易到难,先模仿一组对话,再过渡到自编对话,然后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发挥。我觉得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在平时上课就能完成简单的口语训练内容,八、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逐步开展口语课。
口语课的训练在于强化能力,培养合作,学会沟通。小组成员可以固定在4个人左右,保证人人都要发言,其他人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发言。小组之间可以互换成员,以便听取不同观点,最后形成自己的意见。由于班级人数少,时间充裕,每个人每节课至少有一次展示机会。有的任务需要两人或多人共同完成,为学生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只有靠共同协商才能完成,有很多不确定性,为课堂生成提供多样性,不自觉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中三班
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我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中加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各方面目标
生活习惯:
1.佩带手帕,衣着整齐,按时来园,不携带危险物品入园。
2.入园后将自己的东西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主动参与值日生活动(放椅子、整理图书、照料自然角等)。
3.正确的盥洗:卷袖子,用肥皂擦手并冲洗干净,保持地面清洁卫生,不随便玩水、玩肥皂。
4.学会自理大小便,整理好衣服。
5.能注意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保持衣裤的整齐干净。
6.愉快进餐,了解农民种粮食的辛苦,学会爱惜粮食。
7.文明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保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餐后抹桌椅。
8.能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整理好,午睡时不影响他人,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9.自由活动时能控制自己,不拔腿就跑,注意安全。
10.离园时放好小椅子,主动带走自己的物品。
学习习惯:
1.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他人讲话,不随意打断。
2.在集体教学中主动举手发言。
3.遵守活动区规则,爱护操作材料,知道换区游戏,在4.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好活动材料。
5.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正确。
6.正确使用玩具、文具,并学会保管,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收拾玩具图书等。
7.能独立看书、爱护图书,会翻阅图书,阅读姿势正确。
8.完成老师交给的简单任务,不怕困难,坚持完成。
9.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过程中能及时增减衣服、喝水等。
10.注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能与同伴摆放和整理体育活动材料。
交往习惯
1.能有礼貌地与他人问好、道别。
2.能与他人友好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尝试与同伴分享、合作、互相帮助,能够原谅同伴的过错。
4.尊敬长辈,不随意翻别人的东西,不乱发脾气,不随意索要东西。
5.爱护弱小,和伙伴在一起知道谦让,不争抢。
6.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大声喊叫等,并自觉遵守。
交往能力方面:
1.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2.对人热情,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3.尊敬长辈吃东西先请长辈吃。
4.别人讲话时,自己不乱嚷嚷,不说脏话、不说谎话。。5.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
6.诚实勇敢,知错能敢。
7.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8、爱护公物,爱惜花草树木,节约用水。
交往能力方面:
1.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有自信心。
4.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班内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5.主动与别人交流,同伴之间用普通话交谈。
6.乐意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二、培养步骤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某教师在授一年级“认识物体”一课时,在学生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之后,提出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告诉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接着又提问:“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分类。”紧接着又说:“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分的?”这一系列的活动前后不过五、六分钟。学生在展示讨论结果时,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大小分的,有按用途分的,教师在评价这几种分法时只是以面带微笑的“嗯”“啊”作为简单的评价。而当学生说到按形状分时,教师马上提问:“还有谁按形状分,给大家说说。”
从这一课例来看,其合作探究过程流于形式,虽然学生也经历了激烈的讨论、积极的求证过程,但都是分散、零碎的意见还没有来得及总结。所以在合作之后仍不知其所以。其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其实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的主体作用,让其在充分的合作探究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与碰撞,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于同学面前并及时的自我总结。其间,教师也要适时的予以指导。
2.学生的合作不够主动,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
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则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口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益比班级教学获益更少。基于这种情况,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如:某教师在授教“找规律”一课时,拿出一张有空白格的纸条,让学习小组完成有规律的彩条设计的合作。个别学生一个人拿到纸条就涂,却不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其中一个学生争辩道:“老师让我们合作完成的”。然后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性格自私,独立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单一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组员较固定,长此以往形成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而其他学生则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了。四、合作探究后,教师没有适时地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探究式的学习注意知识的形式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所以在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基础,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目的,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提供依据,打下基础。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4.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和谐的合作交流情境是成功的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赏识你的学生”不是一句空话,放下“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经验证明,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只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
5.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合作交流的材料
数学课堂教学应尽可能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材料。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直接引入“一半”这个概念。可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问题一:“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问题二:“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问题三:“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通过这几个问题,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想象中的“一半”。
6.训练学生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技巧
6.1 要引导学生养成对自己想法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的习惯
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是如何得到这一方法的”等问题,使学生习惯于反思和说明。
6.2 要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对周围环境的话语、图像、表格等材料进行阐述。
6.3 要训练学生口头或书面阐述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
7.教师要扮演好角色,指导、参与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