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基础会计教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会计教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会计教材

第1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 基础会计;行动导向;内容;重构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B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学生此门课程学习效果会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安排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对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校填报志愿资格线比较低,学生分数普遍不高。进入大学后,学生极易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状态转变为完全放松,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础会计是一门内容繁琐的课程,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是零起点的,一开始就要接触要素、科目、账户等多项抽象内容,尤其面对众多生疏的会计科目,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消失。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岗位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活动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协调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繁琐的理论知识内容简单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现有基础会计教材的局限性

(一)理论与实践有脱节现象,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与教学要求

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传统教材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往往是先讲后练、先理论后实践,未建立起一体化的模式。很多基础会计教材既想把会计理论知识讲全,又想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应用性,在某些环节加上了动手操作的环节,因此现阶段教材可看作是加上了操作的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还未能真正建立一套适合行动导向模式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

(二)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不利于学生实际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为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现阶段基础会计教材多按会计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一般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形式三个知识模块。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含义、对象、目标、假设、一般原则等内容;会计核算方法模块具体包含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等内容;会计核算形式则主要讲解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此种结构体系割裂了实际工作中各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各项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及相互联系,学完后不会运用、难以留下深刻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构

(一)重构思路

依据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遵循会计知识认知规律,考虑到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重新序化基础会计教材内容。按照工作事项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通过工作过程还原工作知识,删减不需要的理论知识。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事项安排教学任务,以实际会计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明确任务后先学习相关理论与要求,再动手操作,做到边做边学,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相关会计知识,这时的学就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学,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二)重构方案

笔者根据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认知会计工作、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识别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到五个不等的任务,各任务内部设置若干个工作步骤。

为遵循一般认知规律,第一个项目设置为认知会计工作,分为认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核算基础、区分会计对象、应用借贷记账法四个任务,通过学习,对会计职业有个总体认知,对会计的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认识,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要求(此项目包含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两种会计核算方法)。项目二为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分为核算资金筹集业务、核算供应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财务成果的五个任务,每个任务内通过设置分析账户、编制分录等步骤,使学生清晰区分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并会进行会计处理(其中生产业务核算中包含成本计算内容)。项目三为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识别与填制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记账凭证两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识别、填制、审核与保管等内容。项目四为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按业务顺序分为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更正错账、对账与结账四个任务(其中任务二登记账簿中包含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相关内容)。项目五为财产清查,分为清查库存现金、清查银行存款、清查实物资产、清查往来款项四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清查准备、清查组织实施、处理清查结果等步骤,使学生掌握清查工作流程。项目六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分别设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任务。

项目一认知会计工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部分,项目二到项目六则按照企业经济业务处理顺序依次展开,反映了会计岗位业务技能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执行各步骤的同时,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与要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穿插于各个工作步骤,学习效果会有明显提升。

[参 考 文 献]

第2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有效;衔接

一、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作为财经类相关专业必开的两门课程,学生首先接触的为基础会计,紧接着在下一个学期学习财务会计。在教学中,基础会计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基本业务处理,为学习后续的各种专业会计奠定基础,教学的内容为会计总论,要素、科目与账户、复试记账、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凭证、账簿、财产清查、报表、账务处理程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控的引导。而财务会计则是在进一步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学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报表,提升了知识点的难度和学习的精细程度,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及综合技能掌控的引导。由于两门课程分属不同的学期,因此通常一个班级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

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思路为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从工业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整个业务流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处理,并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工具和记账的流程。而财务会计的教学则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一个要素、每一个重要账户的业务处理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思路是不同的,相比基础会计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财务会计按要素设计教学更加抽象,学生不容易把各要素下各账户的知识点应用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而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又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学生很难适应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衔接,财务会计的学习不知如何入手。

(二)市场上两门课的教材是分别独立的,教材设计思路为:基础会计除基本知识点外,按工业企业流程进行业务的编写;财务会计则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个要素下的账户应用进行编写。市场上没有将两门课知识点有效融合的教材,客观上导致了高校选择教材的局限性,进而导致教师教学思路的局限性。

(三)很多学校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过渡是生硬的,上完基础会计,下一个学期紧接财务会计,两条教学思路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融合,学生不知如何是从。

(四)基础会计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的形成影响最为重大,并非人人都能胜任,高校对基础会计教师的选择应该更为慎重。另外,同一班级,这两门课分别由两个教师教学的情况很常见。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不同,财务会计教师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不甚了解,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程度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困扰。

三、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方面实践并收获一定的效果

(一)学校应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授课有吸引力的教师教授基础会计。作为第一位专业课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形成都起到重大的影响,接触专业初期形成的方法与素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

(二)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建议两门课采用一人一贯制教学。虽然教学时间不同,但教师的选择可以实现一贯制,即教某班基础会计的教师下一个学期继续教授该班财务会计,这样既保证了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一致性,教师也较为清晰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掌控程度,方便切入财务会计知识点,利于教师将两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注重知识点连续性、专题性规划。

(三)注重课程的平稳过渡。在财务会计教学前,设计几节实训课程,通过不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让学生将基础会计掌握的业务能力落实到实际灵活运用,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引入深入的问题,并通过学习财务会计得以解决,相比生硬连接两门课程,学生在思想、情感、方法、能力上更能接受这种平稳的过渡。

(四)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教学已形成固有的模式,分别采用两条教学思路,导致两者的融合度不高。在国家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两门课知识以工作环节的形式进行整合和教学,避免内容的重复,注意难度的递进,注重工作过程知识的培养,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衔接两门课程。将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出版,也能弥补现在市场上两门课程融合教材的缺乏。必须承认,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衔接仍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实践,笔者愿为此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拥军.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2(7).

第3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W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

[2]王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4(02).

第4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字:课程 意义 问题 教学方式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更广阔的就业方向,我校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了《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深入进行思考。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1、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济理论知识。

今年来,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变人们固有的理念。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知识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职校园,这股氛围也在学生间弥漫着;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经济知识,想知道各种经济想象的原因,这便让他们对经济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学生的需求,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济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而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经济知识。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掌握了财政的收支、政府的预算、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金融市场等知识,这些知识从多面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许多,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为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作铺垫。

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里,涉及到许多经济领域的概念、事项,如果学生不理解该项的含义、流程,那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专业课程企业财务会计中涉及到金融资产这章节,大部分教材对股票、债券、基金等只作简短的介绍,甚至有些教材连概念都没有。什么是股票,它是怎么产生的?分红的意义?什么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学生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对这么业务的账务处理只能依葫芦画瓢。这门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更具体、更详细的理解这些金融工具,为他们学习好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4、加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为增强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有更多得选择,更多的前进方向。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事物多,概念性强,学生基础差,掌握效果不理想。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对会计专业而言,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一方面由于课程中出现新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另一面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弱,因而让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

2、教师队伍多样化,专业知识欠缺。

担任此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出自各种专业的;专业对口的教师较少,导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透彻以及经济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常用运用讲授法进行,对于其它教学方面运用较少。不丰富的教学方式,在大量的经济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学生对经济知识的浓厚兴趣会越来越低,最后转为厌倦。

4、教学与实际生活缺乏紧密结合。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经济的影子。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纯讲理论,偶尔能举些例子。对于学生来说,理论过于遥远,举的例子往往又是呆板的,脱离实际生活。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方式的探索

1、以鲜活、生动的现实事件形式展开。

学生尤其爱听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鲜的事物,事例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同时生动地例子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经济知识。比如,在财政政策的授课中,通常学生对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缺乏实质的认识。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以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为背景,讲授这两者在现实生活的表现。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安排的任务当中完成学习。对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在任务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对自身的认同感;对教师而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把填鸭式教学转为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常运用此方式,如:在学习商业银行业务章节时,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时业余时间收集银行的相应业务,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本组的成果,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成品,同时加入商业银行业务的知识。

3、实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弱化纯理论的枯燥性。

这课程理论知识占有的篇幅较大,授课过程容易变枯燥。学生往往喜欢动手操作,那么在一些章节中有实务操作内容,如税收计征、贴现以及股票等,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操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许多证券公司官网中都有模拟股票交易软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软件结合股票知识授课,如此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他们动手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基础模块;特色;学习

新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含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模块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所体现出的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中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技术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共性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现代公民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对数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实现对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职数学新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的衔接性非常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后续学习时的难度会非常大,而多数中职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招生的落选生,其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比较强,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多采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铺垫,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中,对基础知识的选择特别进行了精选,包括:整式的运算、数与数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以此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备知识。从中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性的淡化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选择接受的信息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获取新的知识及认知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才能实现学习的效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中,对新的数学知识的介绍时,基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直观的集合图形等形式来导入,这就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数学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到的字眼有:“形如……叫做……”“像这种表达方法叫做……”等,只有将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中,不以概念入手,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证明(证明过程略),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而在立体几何中,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直线和平面相垂直的判定方法: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像此类的概念学习,都采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进行介绍,淡化了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更注重实用性,在新教材中的应用非常多。

三、注重教材的低起点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划为基础。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起点,编写理念突出教学的实用和够用。在教材中,例题的编写要更加深入浅出,讲解要更加详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方便。新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主要强调的是对同种方法的应用,“按葫芦画瓢”式的练习题防止了技巧性的解题。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P(-1,2),并且垂直于直线2x+y-1=0,求该直线方程。而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直线l过点p(2,-2),并且垂直于直线x-y-2=0,求该直线方程。

四、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完全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理解数学与专业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上也不端正。例如,在一些专业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睡觉的现象。有一次,我对上课睡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数学和他自身的专业没有关系,不想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又对现实和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就更加体现出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材中,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的步骤来进行设置,最后对知识进行应用。例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数学处处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厌学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五、符合认知规律的板块设计

在新教材中,对知识的设计主要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板块串联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这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在旁白处增加“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名人名言”等附加板块,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 得到激发。此外,在每一章之后都设置有“阅读与欣赏”栏目,对数学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内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力求活泼、亲近、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突出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相关知识,教材在板块设计中,预留有一定的边白,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

六、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度。对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而言,新教材突出了对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使用,在每一章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教材编写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编排之外,还相应的配套了电子课件、教案以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这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从数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计算器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工具,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对以后自身投入到社会中能否适应环境以及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变化,使数学应用的空间更加广阔,对常用计算的淡化,更加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随着数学新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深入,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在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设计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情景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展、提出、研究并解决,使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感知上获取认知,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教学实施以教材作为实现的载体,如果只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师,也是没用的,因此,应该深入教学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在新世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要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2]王联华.中职数学学校自身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36).

[3]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林春奇.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2011(12).

第6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语言教学;文化渗透

“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言教学中缺乏文化渗透的弊端。语言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就很难全面地掌握语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语文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科目。中国的学生必定觉得语文更好学,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再熟悉不过了,这对于语文学习是有辅助作用的。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比较陌生的,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利因素。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文化知识的渗透之外,如果所使用的教材本身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并增加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那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将会事半功倍。目前,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普遍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系列教材。此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入了文化注释(Culture Tip)。

一、《英语(基础模块)》的教学设计

《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是在引进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Downtown: English for Work and Life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编而成。每个章节由以下部分组成:学习目标(Goals),主题图(Picture Dictionary-style Chapter Opener),课文(Text),家庭作业(Homework),游戏环节(Game Time),文化注释(Culture Tip),网上冲浪(Internet Idea),自我检查(I can…)。

《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设计了文化注释部分。教材编写者为这套教材总结的“教材特色”中包含了以下的说明:“文化贴士(即为Culture Tip的字面翻译):语言的背景介绍,传递影响语言表达的习惯风俗、价值观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影响语言理解和运用的重要因素,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这套教材中“文化注释”部分的设计确实做到了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注释”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包括了所学语言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要让教材面面俱到地把涉及语言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都介绍给学生,这样是不现实的。《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选取了影响语言表达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文化因素进行介绍,而且语言简单、内容简明扼要,学生读起来很轻松,不会有说教的感觉。《英语(基础模块)》共有一、二两册,每册共有八个单元,现将每单元的主题及每单元“文化注释”的内容列举如下。

第一册:

Chapter 1 Personal information:1.Introduction; 2.Titles

Chapter 2 School:Teacher’s name

Chapter 3 Shopping:Polite language

Chapter 4 Time:Full time / part time

Chapter 5 Busy lives:1.Sports; 2.Break time

Chapter 6 Housing: 无

Chapter 7 Food: 1.Most popular fruit; 2.Where to pay; 3.Tipping

Chapter 8 Work: 1.Changing jobs; 2.Handshakes

第二册:

Chapter 1 Daily Activities:无

Chapter 2 Food:无

Chapter 3 The Past:How many jobs?

Chapter 4 Free Time:1.Small talk; 2.Travel and tourism

Chapter 5 Shopping:无

Chapter 6 Health and Safety: 无

Chapter 7 On the Job: What to do when you’re late?

Chapter 8 A Better Job: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由此可概括出《英语(基础模块)》中“文化注释”部分的一些特点。

1.《英语(基础模块)》中“文化注释”部分并不像课文(Text)或家庭作业(Homework)那样固定出现在每个单元,它并不是必备的教学部分。在一、二两册教材中,共计有16个单元,其中包含“文化注释”部分的共有11个单元。

2.每个单元中的“文化注释”数量不是固定的,通常会包含1个或2个,最多的单元包含有3个“文化注释”。

3.所有“文化注释”的内容都是和所在单元的主题内容紧密相关的。比如:第一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食物(Food),在这个单元共有3个“文化注释”,分别是“最受欢迎的水果(Most popular fruit)”,“在哪里付钱(Where to pay)”以及“小费(Tipping)”。这三个文化背景知识都是紧扣着课文内容展开的。“最受欢迎的水果(Most popular fruit)”这一“文化注释”出现在第七单元第一课,主题是食物和饮品(Food and Drinks),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常见蔬菜水果的英语名称,“文化注释”为学生介绍了几种美国人比较喜欢的水果。“在哪里付钱(Where to pay)”以及“小费(Tipping)”这两个文化注释出现在第七单元第三课,主题是餐厅(Restaurants),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用英语在餐厅进行点餐、英语餐牌以及小费的计算方式。这两个“文化注释”分别为学生介绍了美国人在餐厅的两种常用付款方式(直接到收银台处付款或者交由侍应生付款),以及英国人和美国人在付小费上的差别。中国人在餐厅用餐时,并没有给侍应生付小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只是大概知道英美国家的人有付小费的习惯,但是对于付多少、怎么付这些问题是完全没有概念的。通过“文化注释”的介绍,学生就能弥补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知识缺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而其中,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语言。

参考文献:

第7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具软件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3]。20世纪90年代末欧洲29个国家共同签署Bologna宣言,决定到2010年在欧洲学士和硕士教育中全面实现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而言,根据人才规格中的某一素质要素来构建所需的教学内容板块和教学方式,重点突出所选内容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要想实现学生毕业时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就必须根据各岗位的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工具软件应用在我校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

1 模块简介

工具软件应用是一门专业选修模块,重点围绕自动化专业常用的软件工具进行系统教学,包括PROTEUS、KEIL、PROTEL、MATLAB等,涉及相关电路仿真软件、单片机编程软件、电路制版软件以及数学仿真计算软件等。旨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软件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系统仿真思想,使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以及科学的仿真计算能力。

在自动化专业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单独开设类似工具性的模块化课程。而是在各模块授课过程中需要使用某软件时,由专业模块老师另外讲授,这造成教师工作的重复。同时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对软件的认知较为分散,难以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我们也针对学生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后的反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虑,以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思想为理论指导,将本专业常用的工具软件整合为一个独立模块,集中学习,以满足后期学习过程中对工具软件的使用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初步的电路分析设计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和科学的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能力,为学生进行后续模块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工具性使用基础。同时,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在后期参与认知实习、第二课堂以及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工具软件应用有支撑作用的后修模块如图1所示。

2 构建工具软件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思想源自德国,强调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积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确定工具软件应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知识、素质、能力”三个要素对教学内容分解为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三个环节;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通过三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化专业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可独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单片机联合调试、PCB板设计以及数值分析计算等操作。为后期其他课程学习提供相应的工具支撑,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快的适应单位在工程实践中对相关软件使用的要求,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专业知识素养。

2.1 教学内容

工具软件应用实质是将本专业可能用到的软件工具放在一起,集中学习。通过对各工具软件的横向对比,找到学习软件使用方法的技巧,同时将模块开设时间提前,满足后期学习过程中对工具软件的使用要求。根据自动化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工具使用及相关能力,将以前的工具课程整合成一个模块,包括PROTEUS、KEIL、PROTEL、MATLAB,涵盖电路仿真、软件工程开发、电路及数值仿真计算等。该模块初建时共3学分,其中包括24学时理论教学和24学时实验实践。与其他专业模块相比,该模块实验实践学时所占比重较高,能够看出其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视。

2.1.1 理论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开设的内容,对课程的相关性进行讲解,相同内容进行删减。如PROTEUS中的PCB制作和PROTEL中的功能重复,则以更常用的PROTEL进行相关讲解;而PROTEL中电路仿真部分则放入PROTEUS中学习。在有限的理论教学课时中,按照所确定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上机实验前需掌握的新知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为该模块培养目标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后,能够独立使用相关软件完成简单的工程问题。

2.1.2 实验教学

第8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 双语改革 问卷调查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基础会计双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比较丰富。但对于西部地区的理工类院校来说,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甚少,并且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师资力量也相对欠缺,决定了其在进行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时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作为西部地区的理工类院校,如何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来更好地开展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是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

一、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会计双语人才服务的,学生是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并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设定、教材的选择、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等的选择。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诉求,笔者对所在的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1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填写问卷调查前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熟悉。

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学生对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态度;(2)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3)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二、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之后,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所示。

第一个调查的问题是“你对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持何种态度”,共有a、b、c三个选项:a.很好;b.可以尝试,但是不知道是否能听懂或达到学习的效果; c.没必要。

在97份有效问卷中,38名学生选择a,他们认为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53名学生选择b,他们认为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是可以尝试的,但是他们对教学效果表示不确定;还有6名学生选择c,他们认为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是没有必要的。

由此可见,94%的学生对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持积极态度。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进一步访谈和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阶段掌握一些会计专业英语知识,对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但有部分学生担心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会产生“夹生饭”现象,甚至有学生担忧会“舍本逐末”,在授课过程中执着于语言学习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本身的学习。

第二个调查的问题是“如果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你认为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比较理想”,同样是a、b、c三个选项:a.以英文授课为主;b.以中文授课为主,随堂介绍所涉及的会计英语词汇;c.对中文和英文的教学课时进行分配,先用中文讲解课程主要内容,然后再用英文讲解相关内容。

在97份有效问卷中,5名学生选择a,他们认为应该采用英文进行教学;45名学生选择b,他们认为应该用中文授课,同时随堂介绍所涉及的会计英语词汇;47名学生选择c,他们认为应该对整个教学课时量进行一定比例的划分,一部分课时进行中文教学,一部分课时进行英文教学。

由此可见,94.8%的学生认为授课时应以中文为主或者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只有5.2%的学生认为以英文为主的授课方式比较理想。通过访谈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表示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之前,并没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做铺垫,用中文学习已经不很轻松,更别提采用英文教学了,毕竟专业知识的掌握远比语言的掌握重要。但他们对双语教学表示认可,并认为以中文为主或者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到专业英语知识,一举两得。

第三个调查的问题是“如果基础会计采用双语教学,你认为应当选用何种教材”,共有a、b两个选项:a.教学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b.教学时采用中文教材的同时配套一本英文教材或自编英文讲义 。

在97份有效问卷中,5名学生选择a,他们认为应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92名学生选择b,他们认为教材应使用中文教材并可配有英文教材或自编英文讲义。

由此可见,95%的学生认为中英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好,只有5%的学生认为在授课时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同学认为只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无疑将增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会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最直观的感受者,通过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对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反映出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对进一步开展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进一步开展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对于西部地区的理工类院校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无疑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基础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学资源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结合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基础会计双语教学必须要“因校制宜”

对于西部地区的非重点院校来说,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等远不及重点院校,这种差异决定了在进行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时不能完全照搬他校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必须结合所在院校的具体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于本校的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只有充分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改革才能易于实施和推行,否则将不具备进行实践的基础。

2、设定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培养目标

会计双语人才的培养不是通过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协作实现。这就意味着进行基础会计双语改革时,要先设定合理的基础会计双语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着课程内容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及方法选择、考核环节设计等环节。在设定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情况、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要充分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不能设定过高,也不能设定更低,过高的培养目标是空中楼阁,难于实现,过低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会影响到双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基于母语教学的专业英语知识涉入”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基于母语教学的专业英语知识涉入”,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进行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时,应以中文教学作为铺垫和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逐步选择专业英语知识涉入程度。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理解能力,避免了本末倒置,易于实施和开展。专业英语知识涉入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英语素养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理解能力,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对中文授课和英文授课进行课时划分,采用“先期中文为主,后期英文为主”的授课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4、中英教材结合使用的方式更符合实际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并从中了解会计专业前沿问题的发展动态,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不一定适合西部理工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于教材的选择,笔者认为应采用中文教材配以英文原版教材或自编英文讲义。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学习基础会计前,学生没有任何的会计知识铺垫,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难度太大;其次,由于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是存在差异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的会计处理与中文教材中的会计处理不一致,单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不符合我国的实际,采用两种教材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中西方的差异,有利于进行对比学习。

5、基础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双语教学无疑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挑战。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明确:双语教学不是语言学习,是利用语言来实现专业知识的国际化。即使是双语教学,其首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其次才是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在教学中不能舍本逐末。与此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教法,对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和答复。毫无疑问,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基础会计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当鼓励和选派专业教师进修,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英语授课水平,同时对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营造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晓燕.关于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4;6

[2]宁天舒.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和条件[J].高教论坛,2003;3

第9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

1.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材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教材选择的好,就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否则就会制约教学的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与其他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的区别不大,高职会计英语教材是在普通本科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不同的是,比普通本科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即使这样,也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理解感悟知识的能力也不高,这种教材内容不能被高职学生有效地吸收运用,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这些教材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进行教材选择,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是当今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会计英语知识积累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学好会计英语,学生就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现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课文看不懂,即使能够勉强理解会计英语文章的一些字面意思,也很难把所讲述的内容与会计教学中学到的对应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怕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设施不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学中遇到的较大问题。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室短缺;小班授课条件不允许;教学器材不足等等,这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实施单班授课,只能安排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手段只能是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很多教学补充资料无法在传统课堂上得到展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教学内容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想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多媒体教室相对短缺,如果保证学生的需要,就需要同时安排几个班的学生上课,这样,许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也成为制约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高职院校要结合岗位要求,开发实用会计英语教材现在,在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来的,这种教材不适合用于高职会计英语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材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能够结合岗位要求,不断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要开发这样的教材,高职院校有关领导要能够充分调动本校教师参与教学开发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努力研究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要积极到涉外企业中进行实践活动,不断了解行业需要,为教材编写积累素材。高职院校也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教材资源,整合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校本教材。

2.加强基础教学要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从英语和会计基础课程抓起,使学生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由同一任课教师负责会计基础、会计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并能够应用对比方法,把中国财务会计制度和西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作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容易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有效学习会计英语教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并不是很难的课程,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有了兴趣,加上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定能有效提高自己会计英语的学习效果.

3.完善教学设施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要建立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方式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外语教学中有关语言输入理论,语言学习者只有大量接触自然的语言材料,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技巧,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是学校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鲜活的学习环境,并有效提高学生会计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手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内化为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