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

第1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成因;对策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对日常生活领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特点

根据2009年《经济研究导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西安地区为例,大学生的月消费额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以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为主要月消费额,在一个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存在14.8%的大学生人均月消费额超过了同类正常范围和本地人均消费的正常范围。这些大学生以中高年级的大二、大三居多,占到了此类消费群体总量的85%之多,并且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5000元/月,家庭所在地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 由于新时期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消费观念新颖时尚,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大学生的这一基本消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消费观的新颖时尚,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此外,由上面分析的大学生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基本的生活消费在总的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学习、交往、娱乐、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则有较快的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

大学生处于一个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也呈现个性和从众性并存的现象。在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维权意识强,钟情国际品牌的同时,他们又极易受他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影响,追逐时下流行潮流,形成从众消费的现象。

(三)消费观念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时尚和潮流”的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缺乏明确目标,易受促销和明星效应影响,购买随意性强等都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二、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

1、 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

上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时提到了大学生具有消费支出水平高的特点,而这正是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观念的反映。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约有13.7%的大学生拥有1300元以上的高档手机,更有少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5000元以上。他们购买高档手机、数码相机,买商品时注重时尚和品牌,节假日还常外出旅游。这些现象正是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消费观的表现,过高的消费支出也是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 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

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消费观念新颖时尚以及冲动化和情绪化的特点,因此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超支状况比较严重,24.9%的学生感觉每月生活费不够用,而向同学经常借债的人占到了8.2%。他们认为,现代人就应该接受超前消费。另外,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应“视情况而定”,特别是对花费较大的电子类产品的超前消费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部分学生仍比较赞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这是一种不良现象。

3、 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消费支出

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这一特点,而其支出水平高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支出。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将近有30%的学生谈恋爱,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生活费用的30%。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女生恋爱花费在400元以上的是同级别男生的6倍多,而在交际方面月支出150元以上的男生比重是女生的6倍多。尽管如此,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与感情必须要有物质投入,因此经常无法正确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且大学生的这种“感情”消费有蔓延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热爱生活,追赶时代潮流,其心理状态处于少年向中年的过渡时期,体现自我意识是青年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要求。由于他们的消费观念新颖别致,时代感强,这就容易导致刻意追求、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成比例,形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的现象。

2、 学校缺乏关注和引导

第2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双十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突破式”的进步,网购逐渐成为国民消费方式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传统购物来说,网购具有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等优势。近年来,“双十一”网购节日兴起,其在社会消费领域所创造的“需求神话”与网络电商所营造的节日氛围中逐渐从一种校园亚文化异化为全民W络购物狂欢节,并最终使“双十一”网络购物行为固化成为一种被大众定期礼拜的公共节日仪式(吕欣,2014)。“双十一”所蕴含的丰富隐喻生动折射出了我们当下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反映出了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当代年轻人的内心渴求,“双十一”也成为中国当下鲜活的“时代标本”。

二、文献综述

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敏捷活跃、容易并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心态开放等特点,并且其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与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都使网购这种兼具实用型和时尚型的购物方式迅速风靡于各大校园并被其普遍接受。

1.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当前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健康消费观,即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是合理的;而另一种则持相反论点,认为大学生消费是不合理的消费观。对于前者认为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少年向中年、由学校向社会过渡阶段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既存在与少年、中年群体相似的一面,却又与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整体上来看,多数学生能够秉承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适度地消费。这是由于大学生已经开始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其在消费时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于消费商品的选择上,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使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刘志伟,2002)。对于后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并不合理,甚至存在盲目追求、奢侈浪费等现象。他们认为大学生当前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从众性,使得大学生消费偏离了正常轨道(宋佳霖,2011)。例如,超前消费的信用卡、促销打折的广告都引诱着大学生进行不合理的消费。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经常压缩个人日常开支,将省下的钱用于人际交往、娱乐等非必要的消费,导致自己的日常生活面临捉襟见肘的现象。

2.大学生“双十一”网购现状的研究

当代消费文化不仅仅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也是对商品本身的一种消费,其表现为一种符号消费。也就是说人们除了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还将商品作为一种显示自身身份,地位,价值的符号来消费(陈黎,2015)。随着网络消费热潮的升温,2009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诞生更是促成了全民参与网购的热潮。虽说“双十一”作为非传统的购物节日而存在,但却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符号,引领着消费热潮。

“双十一”狂欢购物节通过依托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双十一光棍节”,将普通的网购赋予了新的含义,引起了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大学生是极易接触并热爱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双十一网购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特点,使他们在双十一网购这一新鲜的活动中能获得一种新的身份体验。而这种体验不仅满足了他们自身对商品的需求,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主体际性的符号交流。

3.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

总体来说,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三种。首先,他们认为网购价格便宜,购买方式便捷。对拥有固定生活费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同样的商品网购对其更有吸引力,因为网购商品较实体店便宜,并且能够货比三家,给其充分的比较空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品。除此之外,网购方式便捷,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可以在网络上逐一挑选,省去外出烦恼。其次,当代大学生都拥有追求个性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在虚荣与求异的心理促使下,他们从网购中追求时髦与个性,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不同。最后,从众性与宣泄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是一种追随群体的消费行为,这种随群消费在大学里更是随处可见。而我们所说的宣泄性消费包括正面和负面进行宣泄其内心情感的消费。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到了民事责任年龄,但他们的心理还尚不够成熟,且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情绪起伏波动比较大(宋佳霖,2011)。网购作为他们宣泄的途径,适当发泄有利于其心理健康,但过高消费却也能造成极大浪费与不利。

三、相关核心概念

1.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态度和总体看法,是价值观的组成之一,是人们用来价值判断与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尺子(罗子明,2002)。在这种判断标准的指导之下,人们通常会选择躲避开不利的、与自身三观不符的、不喜欢的或者不接受的商品和消费行为,而选择去追求积极的、价值判断美好的商品和消费行为。

2.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消耗某种商品和服务时大脑思维活动的态势,即心理态势,是一种内心活动。这种心理态势的形成受到消费者的个性、气质、知觉、想象、感觉、情绪、记忆、兴趣、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顾文钧,2002)。人们通常在消费时,心理也会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这一普通心理学的基本过程。

3.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得劳务与消费资料而从事的选择、购买与使用的活动,也称为消费者行为。一般一个完整的消费行为要经历几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收集与评估、购买决策及购买后评价。从横截面所涵盖的内容看,消费行为由许多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构成,而且更偏重于后者。内隐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人特征内部要素(霍金斯、科尼,1987)。但众多学者强调,消费行为是由影响消费者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4.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是消M者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爱好及其它约束条件选择自己所能购买的商品,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孟超,2015)。理性消费最根本的特征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杜绝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习惯。秉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的消费行为,倡导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没有完全具备“慧眼”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社会的诱惑,并不能理性思考,所以常会出现盲目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大学生“双十一”前后消费行为与心理的相关信息。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一种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符号、数字或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以用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风笑天,2012)。通过文献研究能够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核心期刊的搜索,整理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现状、影响因素等相关资料,确定基本的研究目的与方向。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问卷编制、施测及数据分析等方式,共抽取483个大学生样本,获取了影响当代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因素及其对自我网络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3、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与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本文分别通过对两名大学生及两名电商进行访谈,了解分析“双十一”等消费节日对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五、调研总体情况与样本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主要以江苏和北京的高校为主。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回收有效问卷483份。

2.数据基本分析(SPSS)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共有174人,占总样本的36.0%,女性人数共309人,占总样本的64.0%,年龄分布为18-26(21.75±1.747)。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所处高校985或211比例为32.9%,与全国985、211工程占全国高校三分之一的比率大致接近。所以,样本高校分布较好,具有代表性。而在年级分布中,样本大都分布于大三、大四区间,其专业分布中,以文史、艺术类为主,比例最少的为医学类。在日常消费模式调查中发现,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会根据产品的质量价格状况决定。而剩下的多为网络消费模式,选择以实体店消费为主的大学生占极少数,此现象也反映出如今实体消费的低沉状况。被调查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成正态曲线分布,多半集中在1500元左右,更有大半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500元。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且具备较高质量的消费能力。而在主要消费项目上,饮食、生活用品、衣服鞋帽位居消费项目前三位。此外,旅游出行、话费网游、教育支出也相差无几,分列后几位。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消费结构不再似往常单一,也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品质。

3.相关性检验分析

(1)高校与其相关因素的调研数据分析

上表为高校(985或211与非985及211)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其中每月生活费的Pearson卡方值为10.255,自由度为4,显著性概率值P=0.036

高校(985或211与非985及211)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

(2)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调研数据分析

下表为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其中每月用于网购费用的Pearson卡方值为13.118,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04

六、结果与讨论

1.影响当代大学生网购行为与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消费群体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一方面,他们消费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他们经济尚未独立,消费行为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面临许多矛盾。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自身的需求、生活环境以及性别的差异是影响其消费的主要因素。

(1)自身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的生存需求已不再是人们的追求。本次调研也发现,当代大学生们的生活水平已不同于从前,他们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即使自身还未能实现收入的自我增加或者在生活费用尚不能完全自我掌控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会选择在最大程度的自我支配中达到自我需求与满足。因此,自身需求是大学生进行消费的最重要因素,而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便利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可控范围内自我支配效用最大化的满足感。

表5.4性别与其相关因素的卡方检验Y果

(2)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加之货币的不断膨胀,物价飞涨,以及商家的促销诱导等,很容易营造一种高消费的社会风气。而心智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形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同时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觉得自己“腹有诗书”、高人一等,在大手大脚的同时又希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且追求标新立异的消费方式,攀比、从众心理也都随之而来。电商利用大学生们不买就亏了的心理,借助“双十一”努力降低价格减少库存,大学生们则在商家的大力促销、社会的鼓吹以及周围人的带动下进行从众消费,消费观也随之产生偏差,理性消费行为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表现甚少。

(3)性别差异

生物学将人类划分为男性和女性,而这不仅仅影响男女性的进化历程,也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极大的不同。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归纳男性与女性在网购行为的差异,首先男性较为极端,要么是忠实的网购支持者,要么绝不进行网购活动,女性的作为则更为温和;其次,男性更喜欢看评论,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女性更注重网购互动带来的虚拟体验;最后,男性更加柱状网购过程,女性则更容易享受网购带来的快乐(蒋欢,2010)。根据调研发现,女性网购次数及“双十一”活动的参与度要远高于男性,从女性特质就可以理解这一结果的产生。女性较男性来说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如促销活动、打折活动等的影响;其次,女性更加注重商品的直观感受而不同于男性购物性价比为首选的经验;最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消费易冲动,且极易后悔。男性消费较理智、自信,很少购买让自己后悔的物品。

2.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双十一”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分析,通过大学生对自我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认知,为引导其树立理性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开展。

(1)宏观层面

首先,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健康的消费环境,而良好的消费环境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所以在社会中树立理性和谐的消费观以及合理的消费环境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曾经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即使放在如今高消费的社会环境中也应该值得提倡与宣扬。另外,政府也应以身作则,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严惩的现象,并及时纠正社会上的不良消费习惯与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并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中观层面

一方面,大学是个“小社会”,也是大学生大学时光中所处时间最多的地方,合理健康的大学风气对其影响颇大。不论作为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进步。因此,学校应当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奢侈、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活费用的最基本来源方,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等应及时制止,对待孩子的生活费支配问题,既要给其一些自主支配权,也需要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建议,减少不理智的消费。除此之外,父母的社会经验丰富,对于金钱的判断具有成熟性,合适的时机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止其攀比、从众心理的产生。

(3)微观层面

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做大学生之应该做,想大学生之应该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从跟风,减少不理智行为与心理的出现;其次,要培养自己正确绿色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学会理财。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不同,对于消费的能力和水平也各有千秋,要杜绝随大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消费水准有合理的心理预期,防止一时爽快而导致日后捉襟见肘的现象产生;最后,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本质上与社会各类消费人群具有区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自身觉悟,适时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这些都对自我合理消费观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欣,需求深化与赛博空间合力共谋的消费社会陷阱――“双十一光棍节”盛行背后的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2014年第12期

[2]风笑天,《社学会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3

[3]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2.2

[4]宋佳霖,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6期,2011,12

[5]陈黎,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双十一网购行为[J].品牌:电子商务,2015,2

[6]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6

[7]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6

[8]霍金斯、科尼,消费者行为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9]孟超,从“双十一”购物节谈国民理性消费[J].太远大学学报,第16卷第1期,2015,3:35

[10]蒋欢,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第3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如今对市场营销影响越来越大的可能就是出生于8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独立个性、有思想、享受生活,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受到营销与企业管理界的格外重视。

(一)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特别在高中阶段,他们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如近年来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匡威(CONVERSE)流行鞋。而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不仅仅受流行所蛊惑,往往在消费中还要求反映他们的个性,自信、乐观、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年轻人开始为自身着想,并渴望能够自己把握未来的命运。

(二)迷恋高科技产品

在数码产品大量充斥生活的今天,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消费领域,最新款的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都是年轻人迷恋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时尚一族的年轻人总是随着潮流更换手机以及追求最新的手机业务。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的调研显示,近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8到30岁。中国的年轻人对新技术应用很敏感,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他们偏好使用移动新业务,尤其对娱乐导向的新业务感兴趣,如彩铃业务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而迅速火起来的

(三)超前消费

年轻人乐于接受新的消费行为,如信用卡透支等,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使得很多人经受不住诱惑,不懂得积累,往往陷入经济入不敷出的局面,也导致了“月光族”等新流行语的出现。

鉴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据2006年麦肯锡的消费者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市青少年每年的直接消费及因为他们而产生的年消费总额已达2900亿元人民币。各类收入阶层的家庭中,约有90%的受访父母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如果加上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还将增加2250亿元。

二、针对年轻人消费的广告营销分析

传统的市场理论与营销方法的基础,在于对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现在,随着一批年轻态的消费者的长大,这批年轻化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其影响力将为我们传统的市场理论和营销方法提供新的研究基础和带来更多的改变。以下就当前的一些广告营销策略加以分析。

(一)差异化策略

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口味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加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是诸多厂商的共同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惠普面临本土企业联想以及跨国品牌戴尔的夹击,如何在此形势下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惠普做出正确决断。

惠普公司2008年在我国了“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年轻人市场策略。此战略针对年轻人群体,以网络为核心,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同时也是对消费细分市场的重大划分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普全球战略中,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此全球市场策略的国家。对于此次的策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市场部及中小企业业务总监萧振义说:“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人群体对未来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是惠普将这一策略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从实施效果看,重点开拓年轻人消费市场推动了惠普电脑在中国消费类市场的品牌提升和业务发展。到2008年第一季度,惠普在中国大陆销售了103.32万台个人电脑,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7%,两倍于市场平均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市场策略后的半年中,惠普通过多方面的活动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个性表达平台,增强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忠诚度。短短半年时间就为惠普电脑品牌带来了17%的增长。

(二)网络广告营销

遨游网络可以说是当代年轻人的首选娱乐方式,这也促使各品牌把营销和广告的重点放在网络上。百年品牌可口可乐是较早的实施网络广告营销的公司之一。

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在网上设立了虚拟互动工厂,通过游戏、故事及提供各个生产阶段的情况介绍,向网民解释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以吸引网友上网参观和了解。2000年8月,可口可乐又在中国建设了以年轻人为诉求对象的集音乐、电影、聊天、游戏等频道为一体的中文网站,突出强调了互动与娱乐的特点。

以一向注重年轻人消费市场的百事可乐为例,百事可乐建立了与其公司形象和定位完全统一的中英文网站,以游戏、音乐、活动为主题,其背景则依然是创新的标志和年轻的蓝色。同时,百事可乐与Yahoo携手。2000年4月,百事可乐公司首先宣布与Yahoo进行全面网络推广合作;在音乐站点,如的投放力度加大;同时还涉足于体育类网站,例如、美国棒球联盟等。从奥斯卡到古墓丽影游戏和电影,百事可乐的网络广告总能捕捉到青少年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三)娱乐营销

在娱乐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娱乐已经成为营销的一个载体,当营销主体借助娱乐这种“高附着力”的介质进行推广时,其效果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2005年,蒙牛酸酸乳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达成互动宣传,整个广告运动多向整合资源,并高效应用资源,充分地将蒙牛酸酸乳零售业务与“超级女声”有机的结合。

“酸酸甜甜就是我”被确定为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用“表达真我”作为创意核心,鼓励小女生真正注意到真实的自我。在创意表现上,让上一年的“超级女声”优胜者张含韵进行代言,把“丑小鸭变天鹅”的诉求直接指向蒙牛酸酸乳,因为它能带来信心及勇气,让小女生们实现自己“丑小鸭变天鹅”的梦想。整个广告运动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制造舆论,利用年轻一代的自我表现欲望制造新的卖点,整个广告运动的影响力就像滚雪球一样,产生了几何极数的效应,形成了超强影响力,并最终将影响力转化为销售力,帮助蒙牛酸酸乳成功打入市场,获得令人瞩目的市场业绩。

此后,娱乐营销得到快速发展,仁和闪亮滴眼液冠名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美特斯邦威服饰赞助《加油!好男儿》,而蒙牛再接再厉,与国家体育总局、央视联合打造趣味健身活动《城市之间》,首创全民健身海选,在奥运背景下倡导全民健身,通过无门槛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互动。

(四)观念营销

耐克一直以“体育精神”介入广告,较早的把运动产品在田径场、体育馆等专业应用上引入到平常百姓生活中,成为青少年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身份象征。其“JUSTDOIt”(只管去做)口号,指出运动不只是运动,而是象征了大胆尝试、拼搏、坚持、活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运动无处不在。耐克的“JUSTDOIT”首创了观念营销的先河,引得竞争品牌群起效仿,如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is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的“Anything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REEBOK的“IamwhatIam.”(我就是我)、安踏的“KeepMoving”(永不止步)等等。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的15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李宁赞助举办的大学生3对3篮球赛,其赛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贴切,提出“不服就单挑”的口号,此项赛事战火燃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全国9大城市,赛事转战120所高校,受到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这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比起单纯赞助赛事更有效。不但加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认知度,而且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机会,能切实打动他们的心扉。比起国内其他体育品牌,单纯利用“明星+广告”的营销模式开拓市场的做法,“李宁”组织校园活动,建立与消费的直接沟通,要明智许多。新晨

(五)捆绑式广告营削

麦当劳在2003年全球同步推出了“我就喜欢”品牌更新活动,麦当劳一改几十年不变的“迎合妈妈和小孩”的快乐形象,变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形象。

为了配合麦当劳的品牌更新活动,2003年11月24日,两个“M”麦当劳与“动感地带”(M-Zone)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活动仪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动感”来形容这次营销活动。动感地带一直宣传一种很鲜明的品牌态度“我的地盘听我的”,在年轻人中的认同感非常高,麦当劳极为看重这一点。而对动感地带的客户来讲,购买麦当劳的产品在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这是一种特权感,可以得到双赢。以前他们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最近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就大胆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会成为消费的主力。80后一代正成为我们许多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消费潮流,要想抓住这股潮流,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及变化,比竞争对手先想到年轻人消费者心里去。

参考文献

[1]马义爽,消费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1

第4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河北金融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投资理财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摘要】

本文从投资者教育的困境出发,分析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对于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差异化的理财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理财理念教育的通识课程;开展投资者教育讲座等方式。

【关键词】

投资者教育;理财理念;财富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投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给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理财理念教育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代财富管理中强调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往往时间短且存在很多难以很快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在被提示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陷入“跟随狂热”中或在同一个风险问题中反复,无法认清现状和目标。这是因为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定势的存在,使财富管理者也陷入了反复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困境中,使财富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投资者教育仅仅在财富管理阶段开始还远远不够。许多投资者在接受了财富管理服务后表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等等。可见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投资理念的缺乏。困境二: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理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实际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批改学生有关理财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认为理财就是理财产品或投资股票等,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来看,个人理财选修课程报满的情况就反映出学生对理财方面却存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华侨大学对福建省几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及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有59.86%的学生希望能接受相关的理财培训及教育以便规划自己的财富,积累理财经验,有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偏低[1]。困境三:“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理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理财服务,选择理财产品,坐等收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理财服务,如何选购理财产品,更不要说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再选择了。而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损失,这种风险还会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快速扩散和放大,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让更多人丧失对投资和理财的信心,不利于理财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全社会的理性投资。

二、从国外理财教育的发展看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一)国外理财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美联储与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银行家协会等政府组织及100多家企业一起组成了个人理财入门知识联盟(Thenationaljumpstartcoalitionforpersonnelfinancialliteracy),以提升美国年轻人的个人理财能力。该组织还给那些为提高年轻人个人理财素养做出杰出贡献的社团组织颁奖[2]。可以看到在国外发达国家,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且也受到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国内理财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财”在我国出现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对于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慢。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始往往是有限学科有限专业才设置,作为选修课程的一般也要求财经相关专业限选,这对于理财理念的普及非常不利。在走出校园后,往往是不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才更需要理财方面的帮助,他们不具备基本理财理念,对获取理财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往往容易陷入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困境中。而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在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财相关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财富管理者也并不需要样样皆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协同,借力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因此即使是财经专业学生也不必要求人人都精通财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理念教育则是必须的。

三、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

理财理念的教育现在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财。但是这种理财教育应该说只是基本的财务或储蓄教育。在没有掌握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之前,理财教育也只能停留于此,也就是说受教育人在成为投资者的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投资者教育就是迫在眉睫的了,因为不难发现现在高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甚至期货市场上小试身手,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使他们已经俨然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也仅仅是好奇,出于非理性或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这样的投资者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或者悔恨来成长,不论从效率上还是从资本市场的稳定角度而言都是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财方面的教育,其投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18岁以后是人的投资理念的升华期,可塑性很强。孙凌霞,马国振等在《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时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投资机会时可以更好把握,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效抵制,面对投资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和家庭所真正需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此外,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一个学生的理财理念教育往往可以带来整个家庭理财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正确的理财方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对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投资者进行基本的理财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重大意义。

四、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非财经专业开设有关理财理念教育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与财经专业理财课程相区别。比如仅就理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家庭财务报表等内容做讲解,也可以适当综合财务分析,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保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可采用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书籍作为课程用书,有利于激发非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财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有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提示案例背后隐含的理财理念和方法。综合财经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既可以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可开设全校范围内的理财理念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定期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以适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其适合和感兴趣的内容。

(四)在发生投资相关时事时,可临时增设投资者教育讲座,从时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投资事件中的关键点和应遵循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方式对于财经专业或非财经专业的学生都较适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学时期是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的最后准备阶段,是创造财富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高等学校担当着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投资者的重要使命。投资者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是势在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理念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徐丹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0-11.

[2]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金融与经济,2006,(4):32-33.

[3]孙凌霞,马国振等.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

第5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objects and curriculum of Social Sports in Xi'an University of Sports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interview, we think that the objects and curriculum of Social Sports should be premised by the need of society and the market of talent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lineout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ports major. Besides, we set out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ports major, which is found on the base of compartmentalizing the module of public basic curriculum, major basic curriculum, major curriculum, and elective.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Major;the cultivating objects;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e direction of major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86-02

0引言

从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随后,部分体育院校也相继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进行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的5个体育专业之一,同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主要课程做了规定。截止2005年年底,全国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专科生的院校超过200所。呈现出了高起点、发展快、行政性强等特点。西安体育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截止目前已招收8届学生,已毕业四届学生,从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社会体育专业部分课程与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课程之间衔接不够。但是从目前社会体育实践发展和社会及市场需求来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原有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为了使全民健身事业得到科学发展及后奥运会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文期刊网站,利用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进行检索,1994――2007年5月,共检索105篇文章,并对其进行阅读,同时阅读相关课程论著及书籍。

1.2.2 访谈法就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及课程设置等一些具体问题,访谈了国内及校内相关专家15位及西安体育学院99、2000级毕业生。

1.2.3 实地观察法参与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并亲自担任99级本科生辅导员工作(从入校至毕业)。

1.2.4 比较分析法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对主干学科也进了规定。但是,内容简略、笼统,各院校在执行中千差万别,特别是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差异较大。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受制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当社会分工发生变化的时候,业务培养目标也发生相应变化,市场经济已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学生就业必须按照人才市场的自主择业规则实行双向选择。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使全面发展的通才,而这种通才又应各具专长。社会体育专业划分既要考虑未来社会体育发展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质和量的需求,使其与社会对接,又要遵循本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突破传统的体育院校的窄口径人才模式,拓宽专业口径,以满足社会对各类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和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规格要求,同时结合西安体育学院办学定位及思路,我们认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大众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宣传报道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2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模式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决定着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1+3分流培养模式”,即一年级修完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开始分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下设三个方向,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模块,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确定自己未来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并选择学习一个相关的模块。同时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转向选修课,如健身健美、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2.3 课程与设置

2.3.1 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个性化人才为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合并、减少非主干课程,构建结构性强、知识密度大的专业方向课程组,提供给学生多种可选择的专业方向,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大力推进“学分制”,实施“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方向、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校选修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资源共享。还可以实行“3+2”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修满规定学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者第二学位,以拓展人才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设“小型”化、“模块”化、“学科”化的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培养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

2.3.2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提供多专业方向选择,实施“通才”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专项课教学实行“导师制”,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项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专项技术示范、教学和指导能力,具有一技之长。加强实践环节的实习、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不断修正学习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

2.4 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新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实施培养模式,构建全新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和图1)。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采用“平台”加“模块”的方法。建立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平台以及在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建立三个个模块。根据西安体育学院办学定位及在西北地区的优势,我们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课由社会体育方向、体育经营管理方向和体育新闻方向三个模块组成;根据已经毕业学生就业经验,我们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专项选修课,课程限制在网球、健身健美、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社会体育专业较强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砝码;选修课由限制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限制选修课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三个模块方向而设置。这样新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程,同时加大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技术课比例,另外也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2.4.1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以及就业发展方向选择方向的T字型教育。

2.4.2 三个专业模块方向课分别为:社会体育方向,其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管理、康乐设施经营与管理、闲暇体育娱乐论、传统体育养生学、健身秧歌、健身健美、网球等课程;体育经营与管理方向,其主要专业方向课程包括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原理、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体育市场营销等课程;体育新闻方向,其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体育新闻采访、摄影技术、电视摄像、体育新闻写作、体育新闻评论等课程,三个专业方向课所占比例相等,均为648学时,所占24.5%。三个模块及专项选修课、选修课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或就业发展方向,选择一个模块、一个专项课程及选修课程来修完这些专业方向,可使学生既能从事社会体育方面的系列工作,也能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未来工作转向奠定基础。

2.4.3 课程设置上应更加灵活,模块分类有利于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控制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学习;扩大选修课的学时及范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不断扩展知识面。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实际联系,注重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最有组合,突出不同专业方向专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4.4 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教育。增加专项选修课程,更能反映出一专多能,突出社会体育专业专项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加强实践教育,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包括见习、小实习、作业、社会(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内容,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从二年级暑假开始在专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联系与学生自找相结合,到健身场馆、社区、企业、体育局等部门进行小实习,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事业发展空间,进行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策划;还可利用周末到社区等群众需要的地方组织活动,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培养社会急需有用的人才为目的,满足小康社会建设人才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和成长的专业。尽管社会体育专业已出现了十余年,但是与传统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相比,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而两个传统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两个传统专业培养人才规格也在调整,但基本目标没有变化。社会体育专业与两个传统专业的区别,更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新情况下,同时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从课程设置上更能体现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同时,根据我国体育学院办学规模与定位来看,近年新增设了新闻(体育新闻方向)专业、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专业及科技英语(体育英语方向)专业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体育专业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分设方向课程,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5-817.

[2]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3-105.

[3]舒云久,陶治.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5):101-103.

[4]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8(12):1677-1679.

[5]程杰,龚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38-41.

[6]张文健,曹继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