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惊喜的英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英语习语 《圣经》 内涵分析
引言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国家、民族的人民的思想形态、文化意识、道德价值及行为准则等方方面面。习语是英语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相关文化现象。英语经过长期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习语,成了英语语言不可或缺的部分。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它对世界的影响不局限于宗教领域。王佐良先生曾评论:“《圣经》虽不是文学书,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圣经》不仅为古今中外的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更直接影响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圣经》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英语借用了400至500个来自《圣经》的希腊词汇,如angel,disciple及margyr等。《圣经》中的习语因其背后深刻、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在英语习语中占据重要位置。
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教材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有关英语文化的习语出现在教科书上。这些习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然而,如何准确把握和理解这些习语对大部分同学构成一种挑战。笔者尝试通过对《圣经》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习语加以举例分析,抛砖引玉,强调在学习习语过程中,了解背后的典故及《圣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1.习语的定义
习语一词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含义往往不能从单个词的意义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和俚语等。习语表现形式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在发音上韵律优美,风格各异,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因而,习语在英语尤其是口语当中使用频率较高。
习语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语义的统一性(semantic unity);二是结构的固定性(structural stability)。语义统一性指习语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意义无法从各组成部分揣摩而知。从结构上看,习语本身也具有完整性,其各个组成部分不可随意拆开或替换。习语是约定俗成,有固定喻义的语言。
2.《圣经》中的习语分类与举例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灵感源泉。《圣经》成就了许许多多古今中外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从弥尔顿的史诗巨作《失乐园》等三部曲,拜伦的巨作《耶弗他和他的女儿》,到济慈《夜莺颂》,再到近代C.S.Lewis的《纳尼亚传奇》七部曲。《圣经》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是引用和参考最多的作品。《圣经》文体丰富,囊括了叙事性散文、诗歌、语言、书信和启示文学等多种文学体裁。《圣经》中的语言的运动,尤其是习语的使用更是广为引用,成为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圣经》中使用的习语具有深刻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背景,想要准确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些习语并非易事,要求对这些习语的《圣经》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圣经》中的习语从内容角度涉及人物、动物、植物和数字等方面。
2.1《圣经》中和人物相关的习语
举例1:Adam亚当
根据《圣经》记载,亚当为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把他安置在伊甸园中。有许多与Adam相关的习语,如Adam and Eve,系指人类先祖;他们是上帝创造的第一对夫妻,所有人类系他们的子孙后代。
Adam’s ribs指女人。根据《创世纪》第二章记载,耶和华神使亚当沉睡,他就睡着了;取下他的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根女人,就是亚当的妻子夏娃。今天,人们用这个短语指女人,也指出了夫妻之间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Adam’s profession指从事园艺业和农业。《创世纪》第二章记载:耶和华上帝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远古时代人的主要职责在于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举例2:Lot’s wife指过分好奇的人
根据《创世纪》第十九章,耶和华神想要毁灭所多玛,因为其中居住的人罪恶滔天。然而,神却顾念罗得(Lot)唯一的义人,于是命令他们在他毁灭所多玛之前离开该地,并严肃叮嘱不可回头看,否则会变成盐柱子。罗得的妻子在离开的路上,出于好奇回头看,瞬间变成了盐柱子,为她的好奇负上了惨重的代价。因此,这个短语用于指过分好奇的人,同时指那些过分贪恋今生物质的人。
举例3:doubting Thomas指多疑的人。
《圣经》新约记载耶稣从死里复活,向众门徒显现。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他的门徒多马(Thomas),多马却回答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这个短语专门用于指代那些过分多疑之人。
2.2《圣经》中和动物相关的习语
《圣经》中常常赋予动物某些特性,也折射出相关的希伯来文化对这些动物的态度。
举例1:Balaam’s donkey巴兰的驴
巴兰(Balaam)是旧约中米甸的一位先知。摩押王与以色列人征战,派人带了挂金请求巴兰诅咒以色列人。巴兰见利忘义违背了上帝的意思骑驴前往,途中上帝派使者在路上拦阻。驴见状四处躲闪,将巴兰的腿挤伤,巴兰大怒打驴,此时驴开口讲话申辩。今天,这个短语用于指平素沉默,突然提出抗议的人。
举例2:The scapegoat替罪羊,指代人受过的人
The scapegoat出自《旧约》中的利未记。在犹太宗教仪式中,犯了罪的人会把一只无瑕疵的羔羊交给祭司宰杀,作为赎罪祭。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耶稣降生,被订于十字架上,成为世人的赎罪祭。今天这个短语用于指那些被屈枉正直,替人受过的人。
举例3:dove of peace和平鸽,和平的象征
鸽子用于象征和平,也是始于《圣经》。在《创世纪》诺亚方舟(The Noah’s Ark)的故事中记载,因为人类的罪恶遍满全地,耶和华以洪水毁灭世界。为保存余种,上帝命令诺亚造一艘方舟将各样活物带进方舟。洪水降临,泛滥150天之余。当洪水消退之时,诺亚放出一只鸽子,鸽子回来时嘴里叼着一枝橄榄枝子,表明洪水已经停止,耶和华的怒气也已经过去。后来鸽子成了世界各地和平的象征。
2.3《圣经》中与植物相关的习语
举例1:The apple of one’s eye眼中的瞳仁,形容极为珍贵之物
《圣经》诗篇第17篇第8节诗人大卫祈祷说:“Keep me as the apple of your eye;hide me in the shadow of your wings.”《圣经》中《申命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说上帝保护以色列人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可能因为苹果是圆的,用以指代瞳仁。这个短语常用来指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某个珍贵的人或物,有时可译成“掌上明珠”。
举例2:fig leaves无花果树的叶子,指遮羞布
故事记载在《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了蛇的引诱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二人发现彼此赤身露体,顿觉羞耻。于是,二人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成裙子穿在身上,用以遮蔽羞耻。今天这个短语用来指遮羞布。
举例3:a mess of pottage一碗红豆汤,喻因小失大,见利忘义
《创世纪》中记载以撒的长子以扫因极度饥饿回到家中,恰好见其弟雅各煮好的一碗红豆汤,便向弟弟讨要。雅各趁机向其提出要求,让出长子的权利。以扫因为饥饿难忍,于是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了长子的权利。后人用这个短语比喻那些因一时痛快,而损失长远利益的不智之举,同时以扫成了为肉体的欲望而出卖精神甚至灵魂的物质主义者的代表。
结语
《圣经》中除了上述几种类型,还有与数字、地名等相关习语。《圣经》中的习语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英语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以上例子只能对这些习语管中窥豹,若要有足够的习语知识,需要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才可以在语言交流中没有障碍,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2000:13.
[2]The Holy Bible(New King James Version)[M].Thomas Nelson,Inc,1997.
[3]闻肖梅.圣经人物与英语习语[J].咸宁学院学报,2006,10:11-12.
[4]齐瑾.《圣经》中有关动物的习语典故[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172-173.
【关键词】环境;幼儿英语;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英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用两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环境对幼儿英语获得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据。
一、从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因素来看,环境对语言的获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所听到的虽然是有限的句子,却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语句。此外,以皮亚杰为代表的门内瓦学派提出的对认识和语言发展关系的看法对语言获得理论的研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从幼儿母语获得与英语获得的生理机制的对比研究来看,英语语言环境决定了幼儿英语的获得
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且这一时期掌握外语与掌握母语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幼儿无法像听说母语那样流通地听说英语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像母语那样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已成为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处于最基本的两种学习环境即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
家庭环境在幼儿学习英语中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
1、家长重视对幼儿进行英语的教育是创设良好家庭英语环境的前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纷纷让孩子进幼儿园接受多种教育。现在的幼儿要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得到了家长更多的关注。其实,幼儿学好一门学科往往取决于家长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当家长重视幼儿英语活动时,他们便会有心地为幼儿创设各种学好英语的家庭环境,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因此,家庭创设良好英语环境的首要前提,便是需要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视。
2、家庭学习氛围,环境创设是幼儿英语自然习得的有效保证
父母自己给孩子创设学英语的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学习英语兴趣。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父母将给孩子买来的玩具上的一些字母或英语单词念给幼儿听,时间一长,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自己口里也会念念有词。我们感到父母只要有心,在孩子接触某东西时,念英语给他听,或采用放录音,读单词的方法,让孩子的周围尽可能多出现英语,就不怕幼儿学英语有困难没有气氛了。
3、亲子间的英口语交流学习更有助于消除幼儿学习英口语的心理障碍
孩子往往与父母十分亲近,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以这种方式教幼儿英语,幼儿既无精神上的疲劳,又能够享受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能在玩中学英语。只要父母多与孩子开展交流,对消除幼儿学习英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幼儿学习英语的主要是通过在学校或幼儿园老师的教授获得,那么首先幼儿园里要有良好的英语环境。幼儿周围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素养,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幼儿园里的“英语角”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自觉接触英语,能够有探索的欲望。
其次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有伙伴和老师能与幼儿共同在游戏中学校新的知识,这是家庭环境所达不到的效果。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也可以使许多胆小、内向的小朋友在游戏中也能大胆地与别人对话。在幼儿园中开展英语游戏活动能给幼儿说话练习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幼儿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快速阅读 阅读习惯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它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而且,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自己的语言输出。在考试中阅读理解占的比例也较大,但是目前学生学习英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在考试中失分最多。影响阅读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因素,即学生对词汇,短语,结构,从句不理解,造成阅读障碍。非语言因素:学生对英语文章中渗透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不熟悉,从而导致部分内容不理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堂,上好阅读教学课
纵观中学英语教材,所选语言素材都具有时代性,反映了青少年的生活和亲身面貌,涵盖科学,文化、法制、宗教、人文风情、商务等切合生活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前引导学生对课文话题先进行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对文章的文化背景和课外知识相互补充。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教师应改变那种肢解课文,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深入讲解语法的教学方式,这样生硬的语法讲解只会使学生更厌恶阅读。努力创设情景,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设置各种任务对听说读写进行综合训练,掌握阅读的一些技巧及策略。
二、阅读技巧及策略
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及策略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高效率。快速阅读技能主要包括查阅、略读、预测、研读、跳读。
1.查阅(Scanning)。查阅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阅读课文时,对具体数字、日期、人名和地名等的查阅是训练“查阅”技巧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当回答有关who,what,where,when, why 等文章的细节问题时,用此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准确性。在查阅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应明确所查的对象;查阅前应清楚此信息可能以哪种形式出现。
2.略读(Skimming)。略读是指读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迅速获取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主旨,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根据西方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他们通常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一步步具体论证所以文章的主题句往往出现在首段或段首句。因此在略读文章时,应重点注意首尾段以及每个自然段的首尾句。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也就掌握了段落大意,这样就可以略去细节不读。
3.预测(Prediction)。预测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指对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积极的推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文中已出现的语言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出现的信息,这是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快速阅读技能。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然后阅读开篇第一、第二段,以验证或纠正对文章的预测。例如: She did not hear what you said because she was completely engrossed in her reading. 有什么原因就产生什么结果,因果之间的逻辑联系使我们推测“engrossed”的含义,不外乎“被吸引”“全神贯注”,以致没听到。
4.研读(Study Reading)。研读不外乎就是仔细研究读文章找含义,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句子中要找到准确的内容,不但需要进一步重点细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理解其表层意义,还需对句子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回答较为复杂的问题。在研读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根据有关常识、背景知识及利用构词规则来猜测词义;如果遇到难以理解或结构复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知识,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搞清主、谓关系,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等,达到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5.跳读(skip in reading)。所谓跳读,指不需每字都去认识,不连续的读法,例如:
Her son, dressed in a blue blazer went to the table and began to gobble. He hadn’t eaten anything in a whole day. So all the dishes: Beefsteak, bacon, tasted more delicious then ever. 在这一小段中尽管可能不认识文中的 blue blazer gobble, beefsteak和 bacon等几个词,但跳过去之后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她儿子饿极了,一坐下来就美美地大吃一顿”这一信息。
通常,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而不应机械、孤立地使用某一种,要灵活运用。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情境教学 英语课堂 小学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学会探索、学会如何运用英语。也可以通过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一、情境教学,以“激”为引
这里的激并不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课上激励学生相互竞争,营造相互竞争说英语的活动气氛,最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竞争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每一节课开始,我都会在黑板上分好小组G1/G2/G3/G4等。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小竞赛,看一看哪一组在这节课上得到的多,哪一组就是当日之星。除此之外,组内举手发言多的学生会额外得到。每两周从当日之星中评选出最佳英语组,给予奖品。在得到奖品的同时,给全班表演一个小的情景剧,可以是书本上的Story time或者是Cartoon time的演出,但是要精彩,说明他们当之无愧。
利用竞争的方法能有效激励学生说英语,相应的,课堂气氛就会从原来的一人课堂变为人人课堂,课堂气氛会“热闹”。竞争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同桌竞赛、小组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在教授单词时,高年级较长的英语单词,就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比一比谁读得准、谁记得快;低中年级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利用竞赛的方法比一比谁读得快、谁写得好;在句型及课文的教授中,可以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语音语调到位,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通过竞赛的方法,相应地给出一些奖励的措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情境教学,以“趣”为先
1.兴趣点――“动作”。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授小学英语4AUnit8 “Dolls”一文时,利用动作演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头或者指着别人的头、脸说英语单词,再延伸发出指令Touch your head,边说边做,边玩边做,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head这个单词的意思,再引出其他单词的教学,最后根据不同的指令巩固单词。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脸部器官的各个单词。整节课的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注意力更是高度集中,印象深刻,最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兴趣点――“游戏、儿歌”。通过以上兴趣点的激发之后,我们就要想办法使学生的兴趣长久地保持。例如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小学英语3AUnit6 “Colours”一课中教授的是颜色的单词。我发给学生各种不同颜色的纸牌,然后发出指令:Red,red,red,sit down,please.拿红色纸牌的学生立即就坐下了,有的孩子没有反应过来,其他学生赶紧提醒,整个课堂充满欢乐。接着我又发出指令:Yellow,yellow,yellow,s tand up,please.white,white,white,close your eyes.拿相应颜色纸牌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动作。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学生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单词,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反复诵读。一个小小的游戏,既考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上。由此可见,精心设计的游戏练习,能让英语课堂更加快乐,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扎实有趣。
3.兴趣点――“多媒体”。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飞跃,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黑板+粉笔”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配合情景和设置情景,使学生直观、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5 “An English Friend”中,为表现副词fast,carefully,beautifully等原本抽象、单板的单词,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让课文中的人物Liu Tao在页面上一闪而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再次演示Liu Tao飞快地奔跑而过,出示单词run fast。学生很快通过动画演示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相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动画设置,为副词教学生成了一个活动、生动和立体的课堂,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生动、立体的语言。
三、情境教学,以“学”致用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它不是母语,没有那么天然的语言培养环境,学生接触它仅仅是在英语课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改变现状,最终达到让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为“我要学”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它的使用范围从小范围的英语课堂变为大范围的英语环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英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和交际性。因此语言环境的运用就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最佳英语组的得奖组及最佳英语小能手称号的获得,都要用英语表演节目。班级中,几乎全班学生都时刻准备着拿到他们的奖品和称号,他们为了能得到称号而时时准备着节目。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彩排,这时,我推出了英语角活动。每次参加的人员就是他们的小组成员,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角时间,彩排情景剧,为他们的“奖品”及荣誉而努力。我看见学生一个个努力彩排,一句句流利、语音语调准确的英语从他们口中说出,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仍然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心理探索在作用着各种新潮电影的衍生,并由此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第二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
电影符号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像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之一便是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模式与精神分析学的模式结合起来。这在电影理论研究中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体现在它使电影的本体研究真正
进入电影的文化研究,并为后来的电影意识形态批评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奠定了基础。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尼克・布朗将这种变化称之为由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变。他认为这种转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批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文科学研究的新思潮,终
于认识到过去被长期忽视的“主体”的重要性,从而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研究方法。尼克・布朗指出:“后结构主义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像电影符号学那样成为一个严谨的体系
。从与电影有关的角度看,后结构主义分为若干各有其侧重点的鲜明倾向。它们包括:1、‘第二符号学’,即麦茨原来对电影语言的研究在精神分析方面的延伸;2、从电影的意识形态方面对电影进行
的政治性批评;3、对电影中有关女性的表现进行女权主义的批评。”[1]本文主要通过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一系列理论梳理来对精神分析学与电影这二者的关系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一) 精神分析学与电影
人们普遍认为,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采用了语言学的模式,而电影第二符号学则主要采用了精神分析学的模式。克里斯蒂安・麦茨本人自70年代以来,也越来越倾向于在电影学的研究中,将结构主义符
号学与精神分析学模式结合起来。麦茨的《想象的能指》(1975)问世,标志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诞生。
事实上,精神分析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早已开始。甚至可以说,从电影诞生之日起,这种影响便已经开始。十分巧合的是,电影的诞生石1895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弗洛依德与布洛伊尔合作出版了《竭
斯底里研究》一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正如尼克・布朗教授所指出的:“精神分析学与电影的关系具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电影于1895年在西方出现,与弗洛伊德第一批著作出版的同时,与
1900年出版的《释梦》仅距五年。这种历史的巧合仅仅暗示着两者间复杂的文化关系,虽然这种类似性曾是用于解释电影魔力的最初理论范畴之一。1920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梦与电影的关系,但是
,直到40年代以及70年代更近期的法国人的著作中,对他的研究才趋于严谨。”[2]
(二) 电影第二符号学
电影第二符号学,其实就是电影的精神分析符号学,它首先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麦茨认为,只有在这种语言学模式与精神分析模式相结合的研究中,才能真正弄清楚电影的实体性即本体的问题
。因此,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想象的能指》的第一部分,麦茨通过对于电影机构的分析,对于电影作品产生意义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在该书的第二部分,麦茨更是通过故事与话语的研究进一步探
讨了电影观赏机制研究中的“二次认同”理论。“以两个阶段(即第一符号学和第二符号学)来说明当代电影理论的发展仅有一定道理,作为麦茨的著作《想象的能指》中的一个描述,这一区分确实表
明了符号学从一种结构符号学发展为一种主体符号学的过程。第二阶段仍然研究‘特性’,但是这时研究的不是符码,而是能指,即影像的具体特征。”[3]具体地说,第二符号学是围绕电影观者与电
影影像之间的心理关系而建立起来的。
麦茨首先承认他是运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来研究电影问题,在《想象的能指》中他谈到:“弗洛伊德第一次独立而且是辉煌地为文学和艺术实验一种精神分析的研究,一项新的事业不能期望在第一
次尝试就达到充分明确。”[4] 电影与梦有许多相似关系,麦茨对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的确,当观众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观赏电影时,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十分类似,银幕上的画面与梦境
中的画面十分类似,观影的情境与做梦的情境十分类似。实际上,电影创作过程与做梦的过程也同样十分类似。观赏电影与做梦也存在着区别,主要由于电影观众知道他在看电影,而做梦的人却不知道
自己在做梦;观赏电影是一种知觉状态,需要现实的刺激物,做梦状态却是一种幻觉状态,不需要现实的刺激物。然而,尽管二者存在着区别,但毕竟存在着许多类似,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属关系
”,这就在于睡眠程度的问题。虽然看电影的人是醒着的、做梦的人是睡着的,但睡着的深浅程度有所不同,清醒的程度自然也有不同。坐在黑暗的电影放映厅里的观众可以说是昏昏欲睡的清醒状态,
也可以说是似乎清醒的睡梦状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将电影称作“白日梦”。
法国著名电影学者让・路易・博得里的论文《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也被普遍看做是电影第二符号学的重要论文。在这篇论文里,博得里同样求助于精神分析学和拉康理论,将观众在电影院
中的体验同拉康的“镜像阶段”进行了类比,认为两者十分相似。博得里指出:“放映机、黑暗的大厅、银幕等元素以一种惊人的方式再生产着柏拉图洞穴――对唯心主义的所有先验性和地志学模型而
言的典型场地――的场面调度。对这些不同元素的安排重构着对拉康发现的‘镜像阶段’的释放所必需的情境。”[5]然而,对这种可能成立的自我的想象构造来说,一定会有拉康所强调的两个互补条
件:移动能力并未完全获得与视觉组织力的早熟。如果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件――不能移动与视觉功能的优势――在电影放映时会再次出现,也许他就会假设: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类似。在黑暗的电影放
映厅里,观众首先与银幕上的人物影像认同,而后又与作为“主体的眼睛”的摄影机认同,于是,观众便可以通过这种双重认同机制,如做梦一般使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得到满足。而电影犹如梦的运作
一样,通过移置作用与装饰作用,使许多深层的本能欲望通过伪装之后,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在银幕上展现出来,使观众的窥视癖和观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观众被压抑的欲望因而得到宣泄。
加拿大电影学者比尔・尼克尔斯在为博得里这篇文章所写的按语中指出:“转向拉康和精神分析探讨也使我们转向意识形态,但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主体和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它支持着阶级的、
性别的、种族的和民族的特定意识形态,但也会独自导向那种离开特定历史条件的唯心主义主体观或自我观。”[6]显而易见,博得里正是介于精神分析学与意识形态批评之间,他的这篇文章《基本电
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既是电影第二符号学的重要论文,甚至也“标志着电影的精神分析符号学的建立”[7];此外,这篇文章也是较早运用意识形态批评方法对电影进行分析的重要论文之一。博得
里最后指出:“由此而言,可以把电影看成是一种从事替代的精神机器。它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模型相辅相成。”[8]因此,对基本机器的反思应该并入关于电影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
参考文献
[1][2][3][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136、164页;
[4][法]克・麦茨《想象的能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2年(英文版),第25页;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关系;分析与探讨
经济学是由“理论经济学”以及“应用经济学”两大学科组成的。理论经济学主要揭示了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规律,论述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基本原理。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理论经济学又包含宏观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学两个学科。应用经济学是以运用经济学为基本原理,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并分析其经济规律,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内容。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组成了应用经济学。关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论经济学是基础,应用经济学识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又被重新审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以此来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正确地指导。
一、在我国经济学中“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
在我国经济学术界,大多数还是比较注重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这种现象在出版界,学术界以及教育界随处可见。例如,经过实际调查研究表明,在各类经济刊物以及经济学论著的收编,刊印,发行等过程中,相对于理论经济学来说,应用经济学的成果更受欢迎。其论文和刊物更易于发表和发行。相反,许多出版社对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不怎么看好,对投稿的作者态度也相对冷淡。有些出版社甚至颁布了许多硬性条件和规则,要求理论性学术专著的作者在出版时提交高额的资助金,这就致使许多的理论经济学研究成果无法公诸于世。这些高水平学术著作的流失也是制约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与理论研究的情况不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出版界则受到广泛的欢迎。这就严重导致了经济学畸形发展问题。
二、经济学畸形发展的原因
由于应用经济学一边倒的倾向性现象,严重制约了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这一现象也必将制约应用经济学的日后长远发展。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对人们追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行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当前,理论经济研究收益少,见效慢,因此大多数人比较看重应用经济学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上的潜力,这就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人才与资源偏向应用经济学的现象。二是观念认识落后。对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管理者,企业界,都缺乏全面认识。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应用经济学而轻视理论经济学,进而导致了经济学的畸形发展。
三、经济学畸形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改变学术界的观念及其现状
目前在学术界“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不平稳。因此要想改变这种过分倾向应用经济学的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加强对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与支持。可以为理论经济学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研究基金,在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等。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鼓励更多的学术工作者投入到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当中,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学术上研究片面思想问题,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平衡发展提供保障。
(二)革新经济学教育观念
要想改变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就必须改变教师以及学生对理论经济学以及应用经济学之间关系认识片面性的思想观念,明确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深刻体会到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坚定基础理论经济学学习的思想观念。只有学生自觉进行理论经济学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提高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不平衡发展的现状。
(三)创新教学手段及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经济学教授过程中,不能光靠教师讲课,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到达启发思路,开拓视野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学习心得,学习感悟,评论文章等。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其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平衡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以此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应用于实践当中,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从而达到锻炼应用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要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强调基础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时,并不是提倡将基础理论经济教学与经济实践教学分开,而是在经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基础理论经济知识教学。争取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学而无用。理论经济的学习必须具有服务于经济实践的价值,因此基础理论经济的学习与经济学的实践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实践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基础理论进行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体会到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力与推动力。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经济学知识,那么对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可言。没有基本经济学作为指导和基础,那么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则无法实现。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下,以及“重应用、轻理论”的形式下,必须注重对理论经济学的支持,增强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力度,以此来保持我国经济学的平稳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张镇川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继详.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辨析[J].江汉论坛,2000(05).
【关键词】环境风险;流程风险;精细化管理
保险是一种影响风险配置的制度安排,而风险是目标实现过程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影响目标的实现。从车险在收入和盈利规模中的占比可以看出,车险在财险企业的经营目标中占绝大的比重,因此车险的经营风险管理,是财险企业的生命线。虽然当前车险的经营经过几年的波折已经趋于理性和规范,但是经营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例如持续的通涨及不正当的竞争;陈旧的经营理念也有待于进一步更新,例如“做大不做强”、保费规模偏好和企业内外的逆向淘汰机制,加之信息平台的不完善和国际债务危机等,车险目前的经营仍然风险丛生,严重影响着车险乃至财险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对当前车险经营风险的控制提出分析和建议。
一、车险经营风险的种类
按照风险因素的分布,车险的经营风险可以分为环境风险和流程风险。环境风险的影响因素存在于车险(财险)企业经营流程之外的经营环境中,因此企业虽然可以进行管理,包括识别和评估,并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但难以从事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流程风险,也就是影响因素存在于车险企业经营流程中的风险。
(一)车险经营的环境风险识别
通涨风险。由于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油价和停车等使用成本的上升,车市低迷导致车险新保业务下滑;通涨也影响车险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价格敏感度;对于车险企业,通涨引起经营费用和赔付成本的提高,使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影响财务绩效,为了维持监管要求的赔付能力,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包括借款费用或机会成本。
产业链风险。车险所在的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汽车生产(销售)商,车险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受汽车生产(销售)商控制的4S店享有汽车和车险消费者的信赖和大量的客户资源,从车(财)险企业那儿无风险地获取较高的手续费收益;而在为车险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维修服务的同时,从保险赔款中分享高额的维修费用;汽车生产(销售)商协同(控制)4S店构建原厂零配件的供应壁垒,从作为最大买家的车险企业那儿赚取高额利润(实践中车损险赔款70%用于零配件购买,30%用于维修);甚至汽车生产(销售)商投资整合车险企业以控制产业链在我国也有事例,例如2005年上汽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投资成立安邦保险。总之,车险企业在产业链中与汽车生产(销售)商及4S店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所受的利益损害不可小视。
环境风险除了上面所举的通涨风险和产业链风险,还有各种其他的风险,如不正当竞争风险、监管和政策风险以及行业风险等,限于篇幅不加赘述。
(二)车险经营的流程风险识别
车险经营的流程由诸多环节组成,按顺序可以划分为产品设计、展业销售、核保承保、再保险、理赔、追责和考评等。考虑到有些风险事件与若干个经营环节相关,本文不按照上述环节的顺序,而是从经营风险事件分析的需要,直接对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若干风险事件进行叙述。
定价风险。为了回应车险市场上“高保低赔”的问题,保监会2011年了《加强商业车险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了《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保险金额按“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减去折旧金额后的价格协商确定,或其他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还制定了车辆参考折旧系数等数据。这无疑是对车险市场定价行为的一种规范,但也必须注意到它在实践中的风险。首先,在欠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允价值由 “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共同确定,而两者确定的随意性较大,这给道德风险留有作用空间。其次,车辆“折旧系数”只是一种必要的假定,众所周知资产的价值损耗有使用损耗、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等不同的方式,假定车辆的价值属于使用损耗(会计上一般如此),就可以以公里数来定折旧,但此时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就被忽略,而事实上在技术进步飞速的今天,车辆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忽略其无形损耗显然不合理,所以将统一的“折旧系数”用于车险定价过程,消费者或车险企业利益受损的风险值得注意。
理赔风险。一是道德风险,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上升,涉及交通事故的赔偿金额也急剧攀升,各种法规及制度必然会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一些个人或组织受利益的驱动导致主观心理行为和道德观念扭曲,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恶意骗保非法牟利,致使保险企业受到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其他被保险人的利益,社会公平遭到破坏。二是偿付能力风险。原来的做法是按照机动车实际价值投保,当被保险车辆发生非整车的部分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实际修复费用乘以实际价值与新车购置价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车主仍需自担部分修复费用。行业协会2011年《示范条款》中的损失赔偿基础是“实际修复费用”,而非此前的“按比例赔偿”,若按照现行费率标准继续承保车险业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将面临较大风险。三是“代位求偿”责任下的法律风险,《保险法》65条第一、二款明确了保险人对于第三方的代位赔偿责任,加强了对第三者或受害人权益的保护,但对于车险企业来讲,将面临法律风险。第三者和被保险人之间赔偿责任的确定,如果是普通协商达成的结果,且在无法找到被保险人的情况下,保险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查明协议的真伪以及被保险人是否已经向第三者支付赔偿款等;保险人如未及时核定保险责任或未及时给付保险金,将会影响到保险人的理赔时效,车险企业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为延迟赔偿付出代价。
流程风险除了上述的定价风险和理赔风险,还有各种其他的类型,例如产品开发风险、销售渠道风险、过度服务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此不赘述。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驱齐驱,在主导性产业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产业领域民营经济尚不具备替代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实力;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营经济应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在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应发挥各自优势,有机互补,良性竞争。
2010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浙江信泰集团公司和温州立人集团案件为代表,本次危机表现出“层次高”、“情势急”、“涉及广”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危机涉及未偿民间贷款总量高达近万亿元,金融纠纷案件超过万起,近150名企业主因无法偿还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而“跑路”、“蒸发”,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破产倒闭,温州民营经济步履维坚。与此同时,温州国有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自2010年10月67户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十大国资集团公司开始,到目前已有16家国有企业集团挂牌成立,重组后的国资集团资产总额大幅上升,企业整体实力和融资能力明显提升。
于是,关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论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一些学者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的前提下,一边是国有经济吃穿不愁,一边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宏观调控”和“国进民退”。这些观点认为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是以牺牲民营经济为前提,从根本上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放在了完成对立的两面,认为两者完全是“对立竞争”关系。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于理论、于实践都有失偏颇,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并非是“对立竞争”,更多的应该是“互补合作关系”。
1.民间借贷危机主因是其系统内部法律规则意识缺失,不能盲目归因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对立竞争”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原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民间金融体系本身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其次是资本盲目逐利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等问题。
1.1民间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缺失
民间金融是推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这并不能掩盖民间金融体系的自身问题。信用和交易安全金融的核心要素,而信用和交易安全必须以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为基础,纯粹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信用之上的金融体系风险不可避免。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抬会”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融资在温州乐清等地盛行,规模已达数十亿之多,最终由于利率不断抬高导致泡沫产生,爆发于1986年的“倒会”危机与本次借贷危机一样,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人格化的信用和交易体系。
1.2民间资本的逐利性使然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市场不景气导致企业订单锐减,原材料、企业用工等成本急速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传统制造行业企业利润极其微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瓯越“义利”文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利性”形成“推力-拉力”效应,温州民间资本逐渐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不锈钢、泵阀、鞋革、医药、眼镜、太阳能、医疗器材、五金家电等多个行业出现“空心化”现象,游资象无头苍蝇疯狂沉迷于“快钱游戏”,从“炒棉花”、“炒房产”、“炒煤矿”、“炒有色金属”直到“炒钱”。按投资人风险喜好及产品类别分类,回报率在10-18%之间里就明显具有风险,回报率超过20%时就属于高风险投资。当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从2003年的8-15%上涨到2011年的25-35%,民间资本的盲目逐利性使其脱离经济实体流入借贷领域。2011年央行温州支行调查显示,在第二季度,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投资成为储户投资首选,到7月份在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当金融泡沫最终破灭,不仅直接导致温州民资的直接损失,也导致温州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严重。
1.3宏观调控引起资金紧张,担保公司趁火打劫
在艰难维持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对宏观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为了遏制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过剩,2010年上半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钟摆式”式的宏观调控让民营企业措手不及。与此同时,银行金融系统提高贷款门槛,并通过担保公司的介入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温州涉及民间融资的各类融资机构多达1800多家,这些以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融资机构,凌驾于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导致民营企业与银行金融无法实现通畅对接,“麦克米伦缺口”凸显①。为了应对资金紧缺,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担保公司等融资机构进行资金求助,民间借贷利率顺势拉高,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陷入恶性循环。加上“调地产、控通胀”靠宏观政策导致房地产业资金冻结,资金无法及时回收,民间资本链条断裂。宏观调控成为引发民间借贷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危机成因错综复杂,但主因在于其内容系统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由此而推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是“对立竞争”关系的观点站不住脚。
2.宏观调控与国有经济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点不是“与民争利”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对基础性和技术产业领域保持较强控制力。因此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以及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需要为依据的。
2.1宏观调整政策目的是用“有形之手”调节经济运行,不是“与民争利”
在国有经济是否“与民争利”的辩论中,“四万亿”救市计划成为讨论焦点。2008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了救市的十项措施,内容分别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税制改革以及金融改革。可以看出,四万亿资金投资有两个最主要的方向: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民生经济投资。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市场是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不能弱化市场,更不能干扰和取代市场的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局限与缺限,即市场失灵。放任市场失灵和经济失衡,会引起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当市场失灵,就需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来适度调控市场,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这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尽管宏观调控也存在失灵的可能,也确实给我国经济后期发展带来一定后遗症,但这并不能否认宏观调控在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危机后美国等西方国家被迫采取“非自由”市场经济的国有化手段避免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扩大化,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从本质上讲,四万亿救市计划就是运用政府“有形之手”调控经济,应对危机,目的是保证我们经济可以稳定健康发展软着陆,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2.2国有经济改革是其自身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方向是“有进有退,进退有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要发挥其主导和主体地位,必须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讲我国国有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国有经济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二是国有经济管理不规范,存在权力缺乏约束、垄断企业收入过高等问题,三是国有经济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等。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不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以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州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改革论证了这一点。2008年,温州全市国有企业617户,资产总额为715.91亿元,户均为1.1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仅为8.03亿元,负债率平均为69.1%,而且管理体制混乱,除市本级的174户划归国资委监管,其余的400多户企业均没有统一的监管单位。为了改变国有企业低、小、散,企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资产良莠不齐、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2010年10月温州市市委、市政府《温州市市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实施方案》通知,决定全面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实现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明确提出要通过整合重组,加快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加速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集中,同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合理用于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困难企业帮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10月第一轮整合重组启动,将61家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10户国有集团公司。经过一年运作,改革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第一,行业结构向国计民生产业和基础性产业高度集中,主要涉及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交通建设、机场、港口和铁路与轨道交通等行业。第二,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1年底企业平均资产达到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资达118亿元,投资着重偏向惠及民生,包括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第三,这10家国资企业所涉及到的竞争性行业,如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由于体制创新尚未理顺,盈利能力尚未显现。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有经济自身转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国有经济改革应该如何改、怎么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改革的根本方向不会变,那就是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而民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据统计2011年民营经济总量超过GDP 的50%以上,在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的民营经济GDP总量已经超过80%。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3.1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行业,民营经济尚不具备替代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实力
在关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争论中,有部分观点认为应该提高民营经济整体地位,因为其比国有企业更具有活力和适应力。我们不能否认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等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但目前阶段,民营企业担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条件尚不成熟。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整体实力与技术实力远远超过民营企业。例如,在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的构成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分别占30.8%、35.6%、32.9%,私营企业占18.4%、9.5%、13.8%;在新产品项目数、开发经费、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出口销售收入构成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分别占44.4%、41.2%、42.8%、43.4%、21.2%,私营企业占10.9%、10.3%、8.6%、8.4%、7.1%。因此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06)规定,主要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经济要发挥自身优势和整体实力,逐步发展成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由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在推动作用,但整体来说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往往难以摆脱以下特点:第一,数量大、比重大、规模小、寿命短。2007年“温州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专项调研课题”研究认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0.99年,2011年上半年温州共有民营企业7.7万户,占企业总数90%以上,注册资本金2200多亿元,户均不到300万元。第二,技术装备率低、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民建中央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指出,民营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经营发最主要的困难是“人工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成本上长”,这反映出民营企业发展长期依赖于低价格的要素成本、追求低成本扩张,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的问题。第三,管理模式带有“家族”色彩,缺乏现代管理制度,人才流失严重。
综合来看,在目前阶段,尽管民营经济总量超过GDP的50%,但企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问题使其在关键领域还不具备与西方先进企业相抗衡的实力,无法替代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成为主导和引领国民经济的力量。
3.2对于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驾齐驱
一些学者认为,从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到2010年的“新36条”都存在玻璃门现象,把民资不能通畅进入能源、金融、电信、铁路、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原因一味归结于央企垄断,这种观点很片面。某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由于在技术创造、资源占有或权力的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从而在生产、交换和价格的形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从而形成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情况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可能存在。我国国有经济确实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现象,但仅限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盐总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几家企业,其中电网在世界各国都属自然垄断,石油开采属于国家宏观战略不可能随意放开,而电信基础业务则是由于需要巨额基础投资。其余120多家央企及地方国有企业都不具有“市场禁入”、“主宰定价”等垄断性质。
民资进入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有几个影响因素:第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型国企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民资要打破这种利益格局存在一定困难,可先采取参股的方式进入其产业体系。第二,许多基础性行业,回报率低、周期长。例如2010年温州整合重组的十家国有集团公司有七家开展了基础性和国计民生产业,比例提升为70%,且主要以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造为主,属于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小的项目。温州有6000亿的民间资本,但这些国有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严重,融资来源仍主要是银行贷款,其融资项目并不十分受民资青睬,主要原因就是项目前期投入大,加上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对利润空间的再压缩,民资进入意愿不强。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于2012年上半年,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破解民资“玻璃门”,鼓励民资进入能源、金融、电信、铁路、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温州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金融改革示范区,着力整合规范民间资本,打造“民间资本集散中心”。对民间资本科学规范管理,将有助于减缓中小企业信贷压力,科学引导民资进入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革,并进入预期有收益或者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领域,实现国资与民资的互利共赢。
3.3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民营实体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比重和优势
国有经济要按规定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这里所指的一般竞争性领域是相对于“特殊竞争性领域”而言的,主要指除涉及国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要骨干企业之外的行业领域。
改革开放30年,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发挥着惊人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本次民间借贷危机暴露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2011年8月,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温州民企 “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外迁。温州经济一直是“走出去”经济,目前温州在外商会达184个,企业5.4万家,工业企业约为2.8万家,涉及民资约为2400多亿。包括正泰、德力西等在内的本地龙头企业也已经扩大在外投资比重,且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二,资金未进入实体。温州人行调查表明,近年来银行对工业的信贷规模增长明显,但工业增长却没有显现大幅增长。据对“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的抽样调查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均涉足房地产开发。在借贷危机发生后,2011年第四季度温州民企类计向银行借贷近170亿,本地银行存款净流出约134亿,但企业整体用电量、产值、物流运输量等指标均没有明显增强,资本陷入借贷与偿贷的恶性循环。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金融危机既会带来危险也会产生机遇。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沿地带,温州民企的生存现状也反映出目前乃至将来中国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的困境。温州经验表明,长期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等要素资源价格扭曲,产业结构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低下、核心竞争力低下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需要。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提升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和打造企业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发展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发挥企业协作机制,在横向上实现管理、技术、品牌和营销优势互补,在纵向上形成产业纵深链,往产业链两端转移,最终实现由资源驱动转向投入、创新和品牌驱动,提升民企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有赖于民营经济逐利的驱动机制,也有赖国有经济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没有民营经济,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难以活跃和繁荣;没有国有经济,就可能无法实现资源公平合理配置,陷入过度自由市场经济,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合理分工,并驾齐驱,既可以通过功能分工相互制约,又可以通过良性竞争相互促进,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建华,付宇等:我国国有企业性质的重新审视——由“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引发的思考,经济学家,2011年12月
[2]张晖明,曹媛媛:建设国资运营“有进有退”新机制,上海国资研究,2011(5)
[3]邵宁:国企民企共同支撑中国经济,现代国企研究,2010(5)
[4]张宇:当前关于国有经济的若干争议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0(6)
[5]张宇,张晨:“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1)
[6]李荣融:宏大的工程 宝贵的经验——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30年,求是,2008(16)
[7]王元京: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53)
[8]王汉珏: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12)
[9]张大龙: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法帮网
[10]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百度文库
关键词:WCF;服务;SOA;分布式;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3-721-02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WCF Technology i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GOU Ting, HE Qun-yi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ing the WCF technology of the .NET in this paper, it designed a WCF-based distributed database technology, a operational early warning system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of the data decentralized a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 cent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ultiple WCF services, which solve the problem of data difference from the scattered power plant. Because each service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lobal service operation will not stop all operations or cause performance bottlenecks and other issues,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 database's fault.
Key words: WCF; Services; SOA; Distributed; Early Warning System
1 概述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是由分布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逻辑相关的数据库组成的集合,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也能执行全局应用[1]。
将WCF技术引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使系统具有更强的互操作性、兼容性、统一性以及安全性。WCF技术提供跨平台的接口,适用于不同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2 WCF概述
WCF(原代号为Indigo)是基于Windows平台下开发和部署服务的软件开发包。是微软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推出的.Net 平台下的框架产品,它代表了软件架构设计与开发的发展方向,在微软的战略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WCF是一个用于创建和运行分布式系统的技术集合,使用它能创建安全的(Secure)、可靠的(Reliable)、跨平台的(transacted messaging along with interoperability)分布式解决方案。它的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整合了.Net平台下以往全部的分布式开发技术,例如.Net Remoting, Xml Web Service,MSMQ,WSE和Enterprise Service等,它可以支持跨应用程序域(AppDomain),进程(Process),网络(NetWork)进行数据通讯,而且能寄宿在诸如IIS,Console等多种宿主(Host)中。是微软在SOA领域推出的一款主打产品[2]。
3 WCF的技术要素
作为基于SOA的一个框架产品,WCF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快捷的创建一个服务(Service)。如图1所示,一个WCF Service由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1) Service Class:一个标记了[Service Contract]Attribute的类,在其中可能包含多个方法。除了标记一些WCF特有的Attribute外,这个类与其他类没有什么区别。
2) Host(宿主):可以是应用程序,进程等,它是WCF Service运行的环境。
3) Endpoints: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它是WCF实现通信的核心要素。
一个Endpoint 由三部分组成:Address,Binding,Contract。为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将这种管理服务的方式简称为服务的ABC[2]。
Address是Endpoint的网络地址,它标记了消息发送的目的地。在WCF中,它解决了服务在哪里的问题。
Binding描述的是如何发送消息,例如消息发送的传输协议(如TCP,HTTP),安全(如SSL,SOAP消息安全)。它实现的是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讯的底层细节。
Contract则描述的是消息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消息的组织和操作方式,任何一个分布式应用程序,它之所以能够互相传递信息,都是事先制定好数据交换规则的,这个规则正是交换数据的双方都能彼此理解对方的依据,此规则即为契约。
WCF同以往的分布式技术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统一和简化了分布式技术的应用。以前使用不同的分布式技术,写法大不相同。而现在,只需要进行Attribute标记,再加上配置就可以实现不同技术下的分布式通信。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热电厂生产经营预警系统是一个基于WCF的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热电厂整体的生产经营预警机制。本系统适用于单位分散的各个部门,允许各部门将其常用数据存贮在本地,实施就地存放就地使用,降低通讯费用,并可提高响应速度。本系统是热电厂为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针对电煤价格上涨波动和发电成本增支压力巨大的实际状况,在各个分散的单位建立起规范的生产经营预警机制,对经营指标实施动态控制管理,从而使经济效益指导生产。
本预警系统在设计时从整体上划分为三层:数据层,中间层和表示层。数据层包含数据存储和与之交互的组件或服务。中间层包含一个或多个组件服务,WCF的服务主要在这一层部署。表示层指从中间层获得信息并将结果显示给客户机[3]。如图2所示。
生产经营预警系统的架构图如图3所示。
5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基于WCF的生产经营预警系统基本功能包括WCF服务功能与中心服务站功能,WCF服务功能负责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电厂的数据从各自的数据库的表中读取出来,以供中心服务站对各分散电厂数据的调用。中心服务站是本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基础资料管理:包括基础资料管理,机组数据录入状态查询,综合指标查询。此模块负责录入燃料相关信息,入厂标煤单价信息,利润相关信息及主要生产指标等信息,并对指定日期的综合指标进行查询。
生产经营预警:它是生产经营预警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边际利润排序图,机组负荷率曲线图,平均电价及单位成本费用,入厂标煤单价排序图,运行机组单位盈利能力排序图,运行机组现金流预警,运行机组敏感性分析。以上多个功能对录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使决策者对边际利润,机组负荷率,机组敏感性等多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系统管理:包括角色权限设置,机组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此模块可以注册和查询角色,机组及员工信息。
6 系统服务的实现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的各电厂根据具体需要创建的时间不一致,各电厂在创建时考虑到可靠性与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各自创建了独立的数据库,每个局部数据库存在一个数据字典。由于各个电厂的边际利润,入厂标煤单价等数据各有差异,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编码也各不一样,这就使得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跨地域、跨平台性,并且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来提取、分析计算、汇总各个电厂的数据信息,最终以统一的格式将发电信息显示出来,以备相关部门查看和管理。
服务的设计主要放到了中间层来实现,服务的具体实现分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并实现WCF服务契约
各部门创建WCF服务,并将服务代码放入相应的服务类中,服务接口对外开放。WCF服务实现对各个部门数据的提取和发送。
2) 启动WCF服务,创建并配置WCF客户端
服务创建成功后,中心服务站通过internet将分散在各地的服务添加进来,通过引用各服务的接口,将所需数据读取出来。中心服务器对各个WCF服务引用的配置文件如下:
bindingConfiguration="WSHttpBinding_IService1" contract="ServiceReference1.IService1"
name="WSHttpBinding_IService1">
name="WSHttpBinding_IService11">
……
3) 使用WCF客户端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将最终数据信息返回给浏览器,供客户端查看,使之对显示结果进行分析。
7 结束语
基于.NET的WCF技术是分布式编程领域的一个新台阶,本文简要的介绍了WCF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产预警系统中,使系统高度灵活,展现了基于WCF技术开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编程方法及程序设计技巧[4]。
参考文献:
[1] 分布式数据库的连接[EB/OL]./search/,2009.5.
[2] (美)罗威(Lowy,J). wcf服务编程[M]. 张逸,徐宁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3] 付仲恺.构建WCF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系列课程[R].2007.7.
[4] Jillzhang. WCF从理论到实践[EB/OL].search.download.csdn. net/search/wcf,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