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歌颂祖国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歌颂祖国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歌颂祖国的作文

第1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歌颂教师节作文篇【1】曾经有人问过我,有生以来,你最感激的人是谁?我说:“除了我父母之外,就是我最尊敬的各位老师。”

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了。这时我们正在上课,我趴在桌上很不舒服。王老师看见了,就问我:“你怎么了?”我摇摇头。老师就用她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过了一会儿,她不禁大声地说:“呀!你的头怎么这样烫!是不是发烧了?走,快跟我到办公室里去。”老师就拉着我去了。到了办公室,老师就先给我爸爸打了电话,说:“陆叶惠同学生病了,你快点到学校来把她送到医院去!”

因为我爸爸在厂里工作时弄得手上都是油,又要洗手,又要换衣服,所以时间也有点长。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宁愿不顾其他的学生,也要照顾我一个。老师先拿出体温表来给我量体温。量好了一看,快四十一度了!老师好像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在一边看着,心想:老师是多么地关心我!过了一会儿,老师又亲切地问:“你口渴吗?”我说:“老师,我不渴。”老师那么亲切地关心着我一个人,没想到教室里却乱成一团。老师就跑到班级里叫班长领读课文,之后,又跑过来关心我。

等了一会儿爸爸来了,我就去了医院。此时此刻,我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但老师对我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回报的。

老师您真伟大,我爱您!

歌颂教师节作文篇【2】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歌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忠心的祝愿。

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日的祝贺!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康乐、如意!

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老师,您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愿所有同学的心扉都向您敞开。愿我这小溪的乐音,永远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响。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第2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一、积五彩文辞

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强调文章要有文采。要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就得积累大量的词汇,要积累就得多阅读,中学生要有一种“万卷古今消永日”的读书精神。同时,对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要多摘录、多熟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位。许多名家在读书时是讲究抄录的,如明代文学家张溥在阅读书籍时要亲自抄录几遍,他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录斋"。只有在脑海里贮存了大量的词汇和大量的语言,才能妙笔生花,才能下笔如有神。科学统计表明:大文豪莎士比亚、鲁迅他们的词汇量是非常惊人的。

二、养浩然气魄

“文以气为主”,气就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博大深沉的胸怀。这种胸怀是雄浑悲壮的思想,是慷慨激昂的精神,是沉郁顿挫的情感,是大家风范而不是小家子气。也就是说学生在作文里要写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写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青年风貌。祖国的英雄儿女值得我们敬仰,祖国的万里河山值得我们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祖国落后阴暗的一面也需要我们来指明和批判。我们的许多先人是做得很好的。孔子伟大的人格光辉和教育思想。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朗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在遭受屈辱的情况下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诸葛亮的忠心与谋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和恬淡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唐末杜旬鹤、聂夷中、罗隐的感时伤世。岳飞的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烧出了身处困境的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他遭流放时仍放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一腔冲天豪气和悲愤心情,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世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鲁迅先生在“如磐夜气压重楼”的恶劣环境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总理在血雨腥风的时代里,庄严地对心爱的祖国承诺:“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许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闪耀,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气魄,认识他们的赤胆忠心,认识他的喜怒哀乐,认识他们不平凡的所作所为。我们阅读他的语言和事迹,就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接受他们的教诲和熏陶。这样,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想同学们的胸怀就会宽广起来,气魄就会宏大起来。

“文以气为主。”自然而然,同学们的笔下就会少一些浮华,少一些贫嘴,少一些风花雪月,少一些小家子气;就会多一些沉稳,多一些神采,多一些“大江东去”,多一些大家风范,多一些“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树入世雄心

第3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造成学生厌倦习作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限制,写作素材匮乏

中学生大多时间被封闭在学校这块伊甸园里,远离尘嚣,生活单调。“三点一线”的校园环境,沉重而重复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怎么去做美味佳肴?并且这种无趣无自由的生活怎么能产生激情去写出千奇百转、异彩纷呈的佳作美文?多彩的生活距离他们那么遥远,他们哪来心思去体验生活,哪有什么真情实感?若是有一点感想的话,可能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隐隐不满吧。

二、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追求甚于精神追求。网吧、KTV增多了,街头书市多的是花边文学,江湖小说。这些东西鱼龙混杂,毒害学生。图书馆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门可罗雀。学生除了校园,那还能有洁净的读书环境?加上不少学生分辨力低下,自控力不强,面对林林总总的诱惑,无师自通沉湎于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交友、赌博等。这些如鸦片一样让孩子上瘾,毒害孩子的身心。而对于文学名著,学生是一无所知。

三、教师教学上的偏差

学生不愿写,写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有关。有些老师在作文命题上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规范套路,条条框框太多,让学生刻意模仿,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每次作文,写到母亲老师就要求学生歌颂伟大的祖国;写到蜡烛就要求学生歌颂老师;写到春游,就要求学生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老而俗的套路,僵化的习作方式,学生“戴着脚镣跳舞”,久之,无话可说,望文生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我们的作文命题立意是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命题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写作的条条框框是否太多?政治、教化味道是否过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是什么?在这里就是传授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改已有多年,可以说新课改像指南针,给中学生指出了作文的康庄大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自然、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下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要求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给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指出了一条利教便学的路子,也彻底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中学教师如何活学活用,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一、解决学生厌倦写作,教师应潜心研究新课标,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时俱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校园,接触老师,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平时除了钻研课本和教参外,很少去阅读名著或查其他相关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布置完作文后,很少下水写作。不少教师上网除了聊天、打游戏外,很少利用电脑做教学课件。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没有了写作激情,不要说一桶水,连一杯水也没有了。教师除了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跟上时代的发展外,还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放眼丰富多彩的世界,关注多变的时代生活,走进学生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课件、网络资料集思广益,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语文习作的意境中,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习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鉴于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布置作文前要有作文预习题,让他们课前上网,到图书室去查资料,抽空去街道、进社区、下厨房、到田野去寻找习作之“米”。

2.鼓励学生搞网上读书竞赛,书写微博,QQ群发言讨论,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3.教师要把作文理论课上成实践课,围绕课后综合性学习和当前热点、时事去讨论,辩论;让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区,敢想,敢问,敢说,敢议,进而敢写。

4.每次习作课前做好“五个一”:讲一则笑话,说一则新闻,叙一个小故事,诵一首诗词,做一次才艺表演。课堂上每个学生思维敏捷,激情四溢,写作的欲望膨胀。这样,学生怎么会厌倦写作呢?

二、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必须解放学生

1.解放学生首先让学生从封闭的学习和作文课堂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读好书,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文思泉涌。

2.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必须解放他们的思想。平时多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及兴趣点,正确地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指导他们把生活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尽情地表达出来。“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我情表我意,我意行我文。”

3.降低写作的门槛,去除各种条框的约束,砸烂束缚学生习作的枷锁。减少统一命题,让学生有感而发,自主创新,选题、选材多样化,个性化。

三、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应引入鼓励和赞扬机制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被表扬的渴望。对学生的习作成果,特别是处女作,视如早春的嫩芽,要精心呵护,耐心培育。

1.写作是一次艰苦的精神劳动,爱护学生敢说敢写的闯劲,珍惜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乐趣,实现自身价值。

2.每一次作文,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百花齐放。告诉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从学生不足中寻找“足”。放大学生优点,改去学生缺点。不吝啬鼓励的话语,每周都要表扬大半的习作,哪怕仅仅是引用一句名言。或许你的一句话会让他喜欢写作,甚至改写他一生。

第4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雨来的故事像一颗定心丸一样更给了我鼓励,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拿出勇气,就一定能战胜它。因为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800字]作文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被雨来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了。它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机灵的小男孩雨来来自美丽的芦花村,他是个游泳高手,也是个爱学习的学生,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懂得民族大义。一天晚上,日本鬼子来芦花村扫荡,雨来的爸爸妈妈去集合了,家里就只有雨来一个人。村里的李交通员为躲避日本鬼子,去了雨来家中的秘洞。鬼子追了过来,用糖块、金戒指诱惑他说出李大叔的下落,他宁死不屈,换来了一顿毒打。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决定枪毙他。黄昏时,河沿上响了几枪,却不见雨来。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上夜校的时候,暗黑的屋子里点上几盏油灯,几个孩子围坐着。雨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课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师的手指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想到我们的学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老师们的淳淳教导,然而我们还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而雨来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是这么认真的读书。他生在时期,却能认真、刻苦学习;我们呢,在这种和平的社会里,本应发奋读书,与实际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雨来被鬼子恶打的时候。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流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揩,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人心悸!然而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承受这样的折磨么?雨来仅仅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出生在时期,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然而他却能面对最的敌人,勇敢地说不。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耐心的教导,生活在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风雨雨。然而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从未想过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大文豪纳素夫这样说,《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我将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一切生活来之不易,现在的和平生活是这些爱国少年、爱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要向雨来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爱学习的少年,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800字]作文暑假,爸爸给我买了本新书《小英雄雨来》。读了以后,我爱不释手,因为我被雨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雨来就是一个机灵鬼,从小爱游泳,聪明活泼,逗人喜爱。雨来妈因要到区上去开秘密联络会,到河边去唤正在玩耍的雨来回家。雨来听到妈妈叫他后,顽皮地跟母亲开起了玩笑,一个猛子潜入水下,待母亲失望地走后,才从水中突然冒出,哈哈傻笑多么顽皮可爱的雨来啊。但雨来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懂得民族大义。一本用土纸油印的课本,他宝贝似的珍藏着。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追赶,他勇敢地挺身而出,掩护他,不管凶狠残暴的鬼子施展什么手段,软的,硬的,甚至毒打,以死威胁,直到要被鬼子拉出去枪毙,也毫不屈服,显露出真正的小英雄本色。但我们的小英雄也不是省油灯,趁鬼子不防备,雨来一头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鬼子气得暴跳如雷,嗷嗷直叫,但他们不敢下水,只胡乱地向水里开了几枪,根本不顶事。

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在雨来上夜校的时候,暗黑的屋子里点上几盏油灯,几个孩子围坐着。雨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课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师的手指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我想,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这和雨来相比,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天堂日子。然而课堂中,有的同学还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我们不爱惜自己的教科书,常常是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已经抓破了书皮,弄脏了书页,甚至于把书架子都拆散了。看着雨来学习的认真劲儿,我感到深深的羞愧。

雨来被鬼子恶打时显示出的英雄本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流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揩,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人心悸!难以想象,假如换做是我,我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吗?雨来仅仅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出生在那样**的时代,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然而他却能面对最的敌人,勇敢地说:不。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长辈耐心的教导,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雨来袭击。然而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挑食,总是埋怨玩得不够,电视看得还不过瘾,电脑游戏还不够刺激我们无休止地向父母要这要那,从没想过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同雨来相比,我显得多么渺小和缺少责任心!雨来接受着风雨的考验,就像是顶着暴风雨的海燕。而我呢?就像是一只小小的燕雀。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大文豪纳素夫这样说。《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古英雄出少年,从现在起,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它是因为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要向雨来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热爱学习的少年,将来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800字]作文这个单元,我学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很喜欢游泳,仰浮本领最高,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一天妈妈知道雨来耍水,要打雨来,雨来跑到河沿,一头扎到河里去了。一会儿,他探出头来,望着正在发愣的妈妈笑。

秋天,雨来上夜校,他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自己在家中读书,交通员李大叔忽然跑了进来,藏到缸下地洞里。鬼子没有找到李大叔,便把雨来绑了起来。鬼子用糖和金戒指诱惑雨来,雨来没有接受。鬼子又问雨来,但雨来仍然说没看见。鬼子生气了,扭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脸上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但雨来始终说没看见,气得鬼子嗷嗷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枪声,都哭了起来,他们到河沿上找雨来。忽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这个故事很感人,小英雄雨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保护李大叔,而且,他非常勇敢和机智,把敌人骗了过去,他还是个爱国的小英雄不会因为自己的好处去出卖中国人。

第5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跨世纪人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我认为语文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语文阅读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熏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语文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也曾经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辽阔的疆域。从而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知识教学中,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诗词欣赏、诗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品德素材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提高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份量。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语文课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富矿,在教材中充满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和壮举、锦绣文章和革命事迹。如果用心努力挖掘,就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他们的高尚品德。所以,教师不只为了传授知识,还要善于捕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比如语文教材中的《再见了,亲人》一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而且会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以后会更加珍惜,发奋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既便于传授知识,又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教学生做人。

二、作文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德育教育

“文为心声”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有同学在《星期天的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这些学生如果不加强德育教育,不教会他们为人,他们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

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育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因此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大气”文章,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

第6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在教学中,我对作品优美的景物描写、匠心独具的安排、生动活泼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充分挖掘,着意点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漓江的水”和“漓江的山”的描写段落。对写景的文章,我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1.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指导学生尝试:把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义词,看看其表达效果,使之理解原词表达准确。

2.语言的朴实本身也是美。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的角度去使用语言,并注意到语言不是词藻的堆砌。如在尝试中把山描绘成“巍峨挺拔”,把水描绘成“清澈透明”,都不足以说明山、水的朴实本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通常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结构的。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章按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梗死去这一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反映出事件的因果关系。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它像一把投枪匕首,刺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的美。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考虑内容结构,语言的表意的美感作用,使文章丰富的语言、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统一。

在语文教材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都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愚公与智叟形象加以对比,领会愚公身上表现出的那种大智若愚、不畏困难的改天换地的精神美,鄙弃智叟那自我保守、不思进娶无所作为的庸碌观念。又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启发学生从为了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的伟大形象,联系到当今的(或身边的)先进典型,虽不在炮火硝烟中,但只要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平凡的形象同样高大。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骄子,众多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反衬出祖国母亲整体形象更美。这些形象的挖掘,可使屹立在学生心灵中的英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的崇高情操得以萌发,这是实现美育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他们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重要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再现人物内在的心灵美,能收到使人感奋的艺术效果。学生能在积极而又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受到人物心灵美的熏陶和感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联想,勉励学生创造。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瞑》,开始让学生把它当作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来欣赏,启发学生从景物色彩、明暗、静动、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诗中有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在月光的笼罩之下,又另有一种朦胧美,有“明月松间照”也有“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人不见人的含蓄美。学生在这种清幽明静、活泼新鲜的境界中神游,由“悦目”到“赏心”.自然会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这时,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把这种对美的鉴赏上升到对美的歌颂和创造。课后,学生写出了《构溪河畔》、《校园夜色》等好作文。

第7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古人强调厚积薄发,这个积累就是厚积的过程,厚积就是“博观而约取”,所谓薄发乃是深厚的积累经过思考提炼而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观点,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也就没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学生们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并有意识的加以提炼和运用,才会让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地提高。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在作文中指的就是素材,没有素材就作不成文,而素材的获得就要靠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的就是积累,要想让学生的作文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就一定少不了素材的积累。因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感受关羽对义气的坚守,感受保尔对命运的抗争,感受杰克.伦敦对生命的热爱……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为暴走母亲陈玉容而赞叹,为丛飞而折服,为乔布斯的去世而叹惋……也引导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人物,爸爸的一句鼓励,妈妈的一个抚摸,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问候……那些可敬的可怜的可爱的包括可恶的人和事都是要积累的素材,都会成为学生们作文中可爱的精灵。那些语文课本中文化名人的轶闻趣事,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书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课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是写作的很好的素材。素材积累的多了好了,才可以做好作文这顿大餐。其实可以积累的还有很多,比如朱自清笔下那浓浓的父爱,周敦颐那如莲一般的品质,利奥波德对自然的关注这些都应该让学生加以思考和积累,渗透到他们的习作中,带动他们作文水平的思想性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

二、写作技巧的指导

有了华丽的语言,有了可用的素材,那么怎么组织素材才能让文章更有魅力,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呢,那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初中阶段涉及到写作技巧还是很多的。教师很有必要在讲课的时候把可用的写作技巧有意识的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学着去运用,熟能生巧,再让他们把这些技巧带到中考的考场以不变应万变。乃至于跟随学生的一生。

初中阶段接触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如《小橘灯》、《羚羊木雕》《驿路梨花》的彩线穿珠法;《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回延安》的回环反复法;《七根火柴》、《枣核》、《一件珍贵的衬衫》的以小见大法;《故乡》、《曹刿论战》《范进中举》的对比法等等……让学生多掌握写作技巧,尤其是中考可用能用且好用的技巧,让学生在考场上驾轻就熟的运用,对于他们的写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语文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就要把这些技巧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技巧并知道该怎么用技巧,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引导学生多用技巧。

三、写作激情的激发

好的文章,无论写什么,都能使人感觉到作者的激情,这种激情就像是一双出神入化的手,在钢琴的琴键上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激情的旋律会久久在读者的心中回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激情呢?

1、观察生活,激发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喜怒哀乐,而这些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个性体验,就是写作激情最基本的激发点。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并用心感悟生活,感受和汲取生活中的点滴营养,寻找和体味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枝末节,比如父母的一句关怀的话语,老师的一句善意的批评,同学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以及一片树叶的翻飞,一朵云彩的游动等等。对这些乍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片段进行观察、体味、联想、想象,从而激起情感的波澜,产生诗意的灵感,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2、广泛阅读,激发写作。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情感的激发点。读《背影》他们会想到父亲或母亲给自己做过的小事,诱发他们写亲情的激情;读《我的叔叔于勒》他们会对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深恶痛绝,激发他们思索和比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歌颂当今社会人间大爱的激情;读《像山那样思考》他们会对自己乃至人类的行为进行反思,产生呼吁人类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激情;读《老人与海》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英雄的身影不断的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怎么不让他们产生一写为快的激情。

引导学生们多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感情波澜,又要用人性的目光去关注人物形象的命运,从而多产生一些感动与思考,进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

3、创设情境,激发写作。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作文课上,我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写校园我就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并让他们观察我平时积累的校园四季的图片,春天的柳树和风筝,夏天的水池和树荫下,秋天的串红和爬山虎,冬天的操场和雪人;写活动我就领他们打乒乓球、踢毽子,看谁玩的好流的汗多,看谁的花样多;汶川地震了,我就播放音乐让他们看网上下载的图片和视频,那些惨烈的、感人的、可怜的画面都让他们亲眼目睹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当时很多学生都哭了,但是看了他们写的作文我能感受到他们四射的激情,对生命的珍惜,对地震的痛恨,对英雄的钦佩,对人间大爱的抒写。写自然我就把网上下载的那些山川美景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所谓的自然不是我们眼前看得见的这点,还有很多奇妙的景观,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第8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发展;儿童心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20-02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1 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正如叶老所说的“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砺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这两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这一段话,既说明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也即“言为心声”。又说明了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是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恰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儿童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儿童心灵的摇篮。

2 要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儿童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我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第9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青少年是一个正处在知识与身体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求知欲强,课本知识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成长的心理所需,必须很好地吸引他们去广阔的课外吸收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加强了课外知识对作文的渗透作用。

首先是加强景语的渗透作用。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景语的描写主要出现在记叙文、小说中人物出场的那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实验室指导学生广泛的收集、整理、体会、领悟它,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如学生在《家乡的晚景》中收集到的:“晚风吹拂田野,日光洒下余辉……”就会产生相类似的想象语句:“晚风吹熟了原野,大地一片宁静,太阳悄悄地躲进了暮色”;在《山乡的炊烟》中收集到的:“山乡的炊烟,总是那么蓝蓝的,带着农家的几丝希望,几丝馨香,总是那么轻舒漫卷的像一个踏春归去的仙女,在微风的护送下,悄然隐入了蔚蓝的天空。”使学生意识到景语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产生共鸣。然而在文题近似的《家乡的雾》中就产生相似的意识:“家乡的雾总是那么沉沉,那么朦胧,它迷惘了多少人的眼;总是那么润湿,那么温柔,它滋润了多少人的心”。景语的大量收集、加工、及运用,大大的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也增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鼓励他们广泛地收集,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激发他们的兴趣,燃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加强哲语的渗透作用。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学生收集到《鲇鱼跑了》一文的结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写到“当生命面临消亡时,它的力量如爆发的火山”。学生在《门》一文中收集到:“关门是为了防盗、挡风沙、不让蚊子飞进来;开门是为了接纳、迎来一片清新,迎来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请把好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哲语颂扬了国门大开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给国人所带来的实惠,但也要把好大门。当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到“门是起点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线。”又如学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写到“朋友是人生的桥梁,朋友是闯荡江湖的指明灯,朋友是你哭泣时为你抹眼泪的天使”等等。这些哲语渗透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达到了我们收集、整理、运用的目的,使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是加强音乐语言的渗透作用。

其一、善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感悟音乐语言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充满激情的音乐语句,往往产生渴慕之情,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摄入大量优美的音乐语言,使之领悟并产生感觉。如文题《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引导学生欣赏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音乐语言:“小时候,我认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写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才知道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品味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生活的清贫,使学生从实际生活感受到教师的伟大所在,那么学生在作文运用时自然就会用相似的语言来盛赞教师。如在写《我的老师》就表现出:“老师像路灯,照亮了别人,冷落了自己;老师如一杯纯酒,越品味道越香甜;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兵’;老师是人生的航标”等等,从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敬业爱岗精神、作用等来歌颂教师。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有付出,在运用时才有收获。

其二、善于指导学生分类感受音乐语言的美感。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中的:“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了座座城”;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等是歌颂党的英明领导的。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祖国的伟大变化,用音乐语言来描绘中国正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学生在写到祖国变化时的句子是“条条大道如彩虹,个个村庄像街市”。阎维文演唱的《当兵的人》中的:“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日,身披着雪雨风霜;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迎着荣光。”深情抒写当兵的艰辛与真实的追求,使学生感受到了它的人生价值同时也领略音乐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绿帽子,绿军装,带来绿色的希望,带来了绿色钢铁长城”祖海演唱的《为了谁》中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归”等是颂扬当代军人的,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当代军人,认识了当代最可爱的人,在作文中用音乐语言去歌颂当代军人的奉献精神。在作品中写到:“不论在惊涛骇浪南疆还是白雪皑皑北国,都有你深深的足迹,你是万里边疆的守护神,你是雪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如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中的:“我在黎明呼唤你,追月的云哟,也知我的心,默默地为我送温馨;月亮下面,轻轻地飘着我的一片情,你是我灿烂的明天;愿春色铺满你的心。”等这些优美的音乐语言真情抒写了内心真实的情感,使学生深情的领悟如何进行情感写真。在一文中写到:“你的心情现在还好吗﹗你的笑容还那么灿烂吗﹗你的步子还那样轻盈吗﹗”这样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其三、善于指导学生广泛的收集音乐语言。积累丰富的优美的音乐语言也是写作的一个基础,只有平时善于收集、整理、领会,才能在运用时胸有成竹。如演唱的《父老乡亲》中的:“胡子里长满故事,憨厚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这些优美的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深深的表达了军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鱼水之情。在《父亲》一文中写到“父亲是一杯陈年的酒,父亲是一面镜子,父亲是一首经典的民歌。”欣赏蒋大为演唱《在那桃红盛开的地方》中的:“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秀丽的村庄,桃园荡漾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们的脸庞。”描写了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画,真正让人享受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美,同时使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光。然而在《秋天》一文中的结尾写到“秋雨绵绵的情思,秋风娓娓的细雨,秋云袅袅地游弋,一切都使你感慨,使你留连;秋天很温馨,仿佛是那少女腾起的情怀,放射出青春的瑰丽;走进秋天,就走进了充实。走进秋天,就走进了希望。走进秋天,就走进了成熟”。宋祖英演唱的《兵哥哥》中的“夜晚他是我枕上的梦,白天他是我嘴上的歌”情真意切的表达了姑娘们的爱恋之情。而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你是我心中的月亮,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星,你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阎维文演唱的《想家的时候》中的:“想家的时候很甜蜜,家乡的月抚摸我的头,想家的时候很美好,家乡的柳就拉着我的手,想家的时候有泪水,泪水伴着那微笑流。”深情的表现了军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写想念的句子:“梦你,如飘浮在高空的风筝,梦你,似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梦你,像雨后的彩虹,绚丽多姿”。等等这些都是使抽象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形象的概念,使学生善于用“换形”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