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议论文 教学 美点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品读语言之美
上课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妙,把握议论文语言独到的魅力。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点拨:一是注意抓关键词、句、段的朗读, 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联想、感受,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获得理趣的感受,这种美正是作者理智的结晶。而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就会主动积极地向抽象思维扩展,教师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讲得生动具体,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了。二是注意文章语言的特点,议论文常常借用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使文章的语言鲜明生动。如《懒惰的智慧》 中叙例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课文第四段列举了汉弗莱・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原理的事例,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机旁边”写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的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叙例中,“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这些语言不仅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智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2思人文内涵之美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议论文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许多议论文在构思时,已充满了作者璀灿的人文主义思想火花, 它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芒,透着理性美。如《懒惰的智慧》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局限于“懒惰”的认识,赋予“懒惰的人”以新的意义,认为是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使读者对“懒惰的人”有了新的认识。该文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懒惰”和“懒惰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观点奇妙而新颖。
这一新颖立意会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肯定“勤劳”,否定“懒惰”,而文中作者却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的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一语中的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的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3析结构之美
议论文除具有生动的语言美,感人的人文美,还透着严密的结构美。尽管议论文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的限制,但不同议论文的结构又各具特色,五彩斑斓。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体会其结构的建筑美,如果教师能借助形象的板书再现结构美,那么这种建筑美再加上直观的形象的图案美,真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如《懒惰的智慧》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之后,先论述其中一个方面: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再论述另一方面: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文章从日常生活、技术改造、科技发明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雄辩地证明了因为懒惰,就有了改造和发明的动机,因为有了改造和发明,就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道理。文章在采用例证法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正反事例穿插对举,形成了对比论证,这样不仅产生了一种幽默、机敏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心悦诚服,而且这种别致的论证结构似乎是一种“随意的流畅”,虽然不讲究固定的套路,论证的道理却一样清楚透彻。
4悟创新之美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版权所有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版权所有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1 2 3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1 2 3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阅读趣味常常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趣味理应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关于趣味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一是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二是指爱好。《辞海》的解释为,一是情趣与意味;二是美学名词,称为鉴赏力,指分析和鉴赏美的能力,特别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加以鉴赏和评论的能力。本文所指阅读趣味,是指一个人的读书爱好与情趣。阅读趣味决定学生对读物的取舍,而选择什么读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阅读水平及鉴赏能力,会影响学生精神境界的形成,乃至人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来优化其阅读趣味,丰富其人生智慧,提升其语文素养,奠定其人生发展的精神文化之基。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文中曾说:读书要“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要有较高的读书品位,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读好书就是提升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心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
而当下学生阅读的趣味如何呢?
回答显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用“读书丧志”来形容眼下中学生读书的现状。读书本来应该有益身心,怎么却说“读书丧志”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些当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就不以为怪了。他们不喜欢读名著,也不喜欢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如当代作家路遥、王蒙、周国平等人的书也读不上劲头来。无志读名著,此可谓“丧志”乎?读那些低俗之物,岂不越读越无“志”吗?
当下学生不愿意读名著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学生愿意读什么呢?据我观察,一是喜欢看画报,读魔幻小说,看通俗故事;二是乐于看三维(四维)动画类、口袋类书籍;三是乐于读“郭敬明”。我担任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审委员到一些学校评估时,听说其学校专门开了读书课,特意观察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们手中拿的和看的大致也是画报与故事类作品。
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这很有道理。但我们的学生不读名著,却读那些低俗读物,其阅读趣味岂不堪忧?其精神发育岂不堪忧?一个时代的学生都不愿意也不喜欢读经典名著,一个国家的学生不喜欢追求高端的文学艺术与文化,国家未来岂不堪忧?
据留法博士余一彦介绍,在国外,中国的留学生非常多,而且中国留学生非常聪明,非常勤奋,他们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但是这些人到了社会上,往往只能做人家的高级雇员,很难成为帅才。我国有很多国际奥林匹克的冠军,但是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没有一个菲尔斯奖的获得者。这与其读书情趣不无关系。
当年孔子在《论语》中教导弟子“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只成为一个器皿、容器一样的人才,要成为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然而,当今上了大学的学生乃至博士,也只能做一些器皿一样的人才,我们如今的教育愧对我们的祖师爷啊!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也曾说:“我在大学几十年也没有间断教本科的课,科研任务再忙,我还是有相当精力教本科的课,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调出去了当北大出版社的总编辑,我还是兼本科一年级的课。我发现现在大学生很多中学语文没有学好,受应试教育束缚太厉害了,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读的都是零零散散的道听途说的。比如说《红楼梦》就看过电视,没有读过完整的书、基本的书,所以上到大学以后就没有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你看,连考入北大的这些“人中龙凤”都没完整地读经典名著,其他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
探究学生不读经典名著的原因,高考不考名著阅读也不好考名著阅读是显性之因,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家长、教师往往忽视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更舍不得用必要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著,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如何会得到提升呢?
以上只是原因之一,其实还有两只隐形的“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专家或是没看到,或是看到了而“吾不言”。这隐形的手是什么?我以为,一是电视、网络、低质文化冲击语文教育,改变了学生阅读的口味,从孩子出生就是声像图画的冲击,学生习惯于图像思维,再看文字就会很难知其优美;二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对语文教育的钳制,这是很沉重的话题,此文不想深谈。
下面我想说说中学生为什么要读名著。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文明的最高思维成果主要还集中在古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经典名著里,阅读这些名著,完全敞开心灵与其共“舞”,这是与智慧大师的对话交流,这样的阅读和感受,是对大师情感与生命的间接体验。当学生真正融入作家的感情世界,与作家科学家进行心灵沟通和生命对话时,作家科学家在语言文字中饱含着的生命体验,蕴藏着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便会与其生命的体验相互碰撞,相互沟通,这时的读书是智者的高峰对话与体验,学生的思想精神文化境界可以得到有益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有益于身心的阅读,也才是灵魂的提升与精神的正向愉悦。阅读到这个层面,才找到了阅读的真谛。
正如朱永新先生说的一样:“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有文化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加以推想可知,当一个人主动与大作家、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进行思想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时,他的血液中似乎已经流淌着大作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的血液,此时才可获得生活中的一般人所没有的高层次见识与思想,这种对人生的高层次的间接认识,便在读者自己的生命和头脑中积淀下来了,人的精神才会产生新的飞跃。
阅读《论语》《孟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社会历史文学名著,可以直探人性的本源,可以学到高端人生的伟大智慧,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的心胸会更宽广,让我们的视野会更广阔,长此以往,便可形成人的良好文化教养与精神世界。事实上只有读经典名著,学生才可能与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对话,才有可能达到他们的精神高度;只有阅读《人间喜剧》《巴黎圣母院》《哈姆莱特》等等,才能与巴尔扎克、雨果、莎士比亚等大师们交流,才会达到人类最高思想文化文学境界。没有这样的阅读,新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古代。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他从小对中国古诗词特别喜欢,他认为,好的诗词,含义深远,自己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对诗词每十年都有新感受;阅读中西文化经典名著,对其文化素养的熏陶与提升有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读这些古诗文的效果。”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和思想境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不引导他们去阅读中西文化经典著作,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样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
然而,目前由于各类新媒体的诱惑,不少人沉浸在“电子三屏”(手机、电视、电脑)生活中,这便使阅读产生了“异化”,这不但主宰瓜分了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而且极易导致“灵魂的矮化”。这样的“快乐阅读”,不但会造成“阅读无能症”,导致阅读品位的低下,还可能会导致灵魂的无所“归依”,以后再改变和提升其阅读的趣味与境界就难了。
读“屏”不是真正的阅读,那些大量即兴式的表达和无编辑状态发表的文字,常常是浅尝辄止的读物,有些甚至是有害读物,若长期沉浸于此,快乐就是一时的“娱乐”而已,其危害就如同“饮鸩止渴”!而阅读那浅显的故事,因其没有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与深刻的人生智慧,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但真正的收获与提升不能从此处获取,只会浪费时间,严重的还会败坏阅读的趣味。
阅读经典名著如此重要,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读书趣味呢?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认为,读书亦需立志。读书是有层次之分的,高层次阅读乃如我国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表现了张载作为一个百姓,一个臣子,一个学者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感,也最能表现读书人的胸襟,也表现了我们古代先贤读书的抱负与志向。国务院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也曾引用这四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追求。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学习时也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对的人生发展以及中国现代革命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立志既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教学方略。志不立则学不成,读书与立志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故立志对读书学习之意义毋庸过多论述。
众所周知,光立志而不读书,志向就不可能实现,要达到真正的有益身心,要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高层次发展,就要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形成,也非轻而易举,需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因为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氛围,能使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会使学生自然进入快乐阅读的实践中。其方略可利用学校阅览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图书阅览课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高品位读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资料,建立班级图书交流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读物,共享课外读物;还可让家长为学生建立“我的小书屋”,买书、订阅报纸杂志,指导阅读等等,这样的氛围形成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另外,要积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努力寻找一切机会,尽力展示学生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例如,举办“读书论文宣读”、“读书演讲”、“讲故事谈哲理”、“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等;还可以组成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建立学生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袋,随时放入自己的词语积累卡、读书随想等;还可定期组织课外资料展示会,看谁搜集的资料最丰富,最精彩等。
开展这些活动,使阅读名著的氛围得到优化,学生才会产生阅读名著的持久兴趣,当他们有了阅读经典名著的收获与成功感时,其思想和精神境界也会逐渐获得提升,其人生也可能更为精彩和快乐。
为使阅读经典名著持久开展,我们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主要采取的是“读写互动”教学方略。
“读写互动”与以往人们常说的“读写结合”是有区别的,“读写结合”,是强调读与写结合在一起,读书时要动笔墨,把自己的读书看法、想法随时记下来。“读写互动”是我们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导学生读书时,尤其在学生读了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东西,或对字句、语段加以点评,或对书中人物进行评论,或是仿写句段等等。因为只有写东西,才能解决那些不肯读书的学生读书的问题,不读书,他就不能写,要写出东西,就必须读书。同时,老师与学生以及生生之间互相督促和检查,这样就形成了“读写互动”的链条,整个过程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显然,这对学生读书有了一定的强制作用,对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会有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
为将阅读名著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常把经典名著阅读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方法是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大家共同阅读一部名著,然后进行专题研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学生可从语言、人物、文化、主题、表现手法、人生哲学、人物与社会等某个角度来确立课题,经过讨论交流然后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当学生的小论文撰写成草稿之后,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研究性学习论文交流会,学生宣读论文并接受答辩,教师根据学生论文和答辩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根据教师同学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最后全班或全校结集印刷论文集。我们的每届学生一般都要做五六个研究性学习阅读专题,这极大地推进了经典名著阅读活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开展的“《围城》专题研究性学习”,学生写出了《徘徊在“围城”内外――的百态人物浅析》《艺术语言的魅力――谈中比喻的妙用》《刀光剑影显神通――浅谈钱钟书先生的讽刺艺术》《走进幽默之城》等较好的小论文。专题研究性阅读以小论文为抓手,重在读书探究的学习过程,重在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把专业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细、做严,使之成为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主心骨。
教务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本学年在教务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52名,其中专业教研室29人,课程涉及采油、采气、仪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机械基础、制图、管焊、电工等多学科,新教师数量多,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的周课时达到20节,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管理、培训教学协调难度大。我是油气开采专业的老教师了,熟悉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教学过程,也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对专业室教学管理上,我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力争用人性化的理念、负责的意识、以身作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从细节入手,从严要求,从大局出发,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间,准确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帮助解决。以指导者的态度,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在教学中成长。平时主动和年轻教师交流,解决年轻教师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把工作做细做活。
二.倡导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风,使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教研活动是教务部的常规工作,每学期开学,我积极与教务部部长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室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们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师渐渐成熟,他们主动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渐渐增强。教研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老老师,课堂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学术真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诚地指出,也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非常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真正达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三.有序组织学生论文指导审查工作,使之成为宣传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组织油气开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师对开采06班、地质06、钻井06班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审查,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了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织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不能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派教师到现场亲自收取论文,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老师们圆满完成230人的论文指导与审查工作,按时把质量上乘的论文提交到石油大学,为中心的势力和教学水平做了很好的宣传。
四.积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把课堂当作超越自我的平台。
今年我承担完成的培训与教学任务有:
1.完成采油高级工培训班采油知识与技能培训7天,完成学时49个;
2.承担《采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课程的函授教学,完成课时50个。
3.在西南石油学院承担大学生采油采气培训任务,连续6周,每周6天课,历时42天,完成学时288个。
4.假期承担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跟踪、现场考察指导、技术论文指导、技术交流的组织工作等,历时21天。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潜心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上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兵了,但我仍没有放弃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看重教学过程,备好课、上好课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寻找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把课堂教学当作展示自我才华、超越自我的平台。
五.静下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今年我参与了两项比较大的教学研究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心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开发申报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项目,并负责该项目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组织三位老师完成编辑工作。
2.参与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四位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争取明年初出版。
六.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自己职业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来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工作努力坚持“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别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对拿不准的事情,我请教领导,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我自觉服从,不折不扣执行,认认真真完成。
作为教学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诚诚恳恳待人”的原则,勇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为一个有大局意识,有团结心胸,有责任心的人。
在具体工作上,我以身作则,坚守岗位,积极协助全力配合余部长、栾书记和王部长的工作,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勇于承担,保证教务部工作稳定,人员团结,管理工作有序和谐。
论文摘要: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失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图书馆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书刊、杂志、硬软件信息设施,特别是网络信息形成资源共享,具有信息的无限性和新鲜性,可以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慧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一般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失智慧的启迪
也许我们的老师还从未认真思考过知识和智慧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学生们获得了相应的毕业证书,那么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产品”当然就是合格的。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证书上往往只标记着知识的份量而没有标注出智慧的度数。
我们的老师总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最高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恨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至于这些知识跟学生的体验有没有关系,通过学习是否提高了探究能力,则可以一概不管。而我们的学生也总是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当作头等大事,把取得高分看作是学习的成功而孜孜追求。可是,当他们走上社会,接触生活时,便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依旧停留在书本上。可见,我们不能为一张能够证明知识份量的文凭进行教育,而是要为启迪学生的智慧人生而进行教育,否则,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人生”从何谈起。
杨振宁教授曾评论:“中国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觉得书本的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我们教育的要害——禁锢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爱因斯坦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教育方法,竞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好奇心给完全抹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我想,知识的传授应该是教学的基本目标,除此之外,还有更高的目标值得追求。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简单往桶里注水的过程,应是不断开启智慧之泉、流淌创造之泉的过程。
所谓智慧是指人们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一个人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他可能干百次地重复他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于思考,不去探究,更不用说发明创造了。因为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领域,是探究和发明,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说到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有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二、确立图书馆的教育地位
图书馆历来有“终身教育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大学”等美称。图书馆也都一直担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在学校中的教育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在高校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教育地位,认识到图书馆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那么图书馆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比如,图书馆可以紧跟时展,开展适应时展的教育主题,配合信息和网络时代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配合素质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和文化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那么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书刊、杂志、硬软件信息设施,特别是网络信息形成资源共享,具有信息的无限性、新鲜性,可以更加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慧。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都在这里汇聚和碰撞。由于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冲击既能使他们发奋进取,也难免产生迷惑和彷徨,因此我们图书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文献资料的取舍、书目编排方式、科技信息导读、图书评论及座谈会等,都要力图主动引导学生接受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图书馆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场所,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延伸,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地。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图书馆能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充实和丰富自己。
图书馆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的说教,也不是迫他接受的强制教育,而是使学生在宁静而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在整洁、优美、典雅的环境中,在刻意营造的文学艺术氛围中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图书馆也不是单纯性的学术服务机构,而是校园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设施。它丰富的藏书和大量的信息对于学生、教师起到了良师益友的作用,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的展开。
三、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乐园
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影响细致入微,这是学校中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境界。图书馆还因其有丰富的馆藏信息、知识资源、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图书馆里丰富的馆藏文献,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整洁有序的书刊架,以及高雅的人文环境容易使学生读者产生认同感,成为大学生最佳的学习场地。因此,图书馆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因为丰富的藏书书库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优雅、安静的书库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开展自我教育。同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读物。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度,即自由选择书籍、报刊、多媒体电子读物等,教师只作为他们的好参谋、好帮手、好朋友。多项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第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现在的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开展了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工作,这些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育人”的作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学习动机,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可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结合专业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使用”专题讲座或培训班,指导学生有目的、正确地选择信息检索工具,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获取所需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并鼓励他们参与科研活动,使其在科研活动中真正掌握检索方法、技巧和有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组织与加工的能力。
第三,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书库和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等,这些设施本身就是图书馆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可以利用静态的环境来感染人、塑造人,同时,还可以用动态的活动来教育人,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导读活动,如新书推荐、读者沙龙、演讲、征文、学习方法大讨论等活动,不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举办各种实用型知识讲座,如实用法律、身心健康、市场营销、股市操作、电脑文秘、收藏投资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与各种技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导师组2+2模式”是笔者在“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而创建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其内涵是:4个导师为一组,对师范生进行本科四年的分阶段全面跟踪指导。“2+2模式”是指大学四年分成2个阶段,每个阶段配备2个导师。大一大二为一个阶段,大一上学期配备入门型导师,大一下学期和大二配备学习型导师。大三大四为一个阶段,大三配备教学型导师,大四配备科研型导师[2]。为了使“导师制”尽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必须有此模式实行的保障机制:1.学校要有制度保障,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就业率、考研率等做为教师评奖、评优、评职等的重要指标,从而激励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2.尊重学生的权利,提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参与意识。3.学校要设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4.整合教育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量化导师特点,对应认定相应导师资格。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既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又充分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主要的是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全面启动学生学习与研究的思想与智慧。
二、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伦理人格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对于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而言,是朴实而深刻的。那么对于当下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而言,应如何解决因时代众多的原因促成的人格问题呢?教育学上有一句话: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构成这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素养是由两方面人格构成的,一是伦理人格,就是从伦理学上讲一个完整人的人格的表现;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人格,即由专业积累加之于哲学教育之后而生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基础能力。二者的关系是伦理人格完善的程度决定着学术观点的典型性与深刻性。没有完善的伦理人格必然会导致毕业论文观点的偏颇与狭窄,这一点对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表现是非常突出的。高师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其必须要在伦理人格与学术人格上平衡发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相对完善的伦理人格,很难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也很难把握课程内容与学生素养转化的机制问题。这样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上就很难有所突破与创新。地方高师院校与部属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也是有差别的。由于管理者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与保守,地方高师院校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本就没有形成科学的保障体系,因此必须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所突破,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以完善本科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为本科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学术人格创造基础条件。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以《易经》、《论语》与《道德经》为课程内容进行学生儒道人格的构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易经》是群经之始,其中满含着儒家思想与道家智慧,是典型的生活经验的提练与升华。只要将其还原于生活,再用生活实践其思想逻辑,那么其蕴含的智慧价值自然会被大学生所接受而渐渐显现。哲学是大智慧,是高度概括与凝聚而成的,有利于对课程逻辑认知和教育教学策略的权衡与使用。《论语》是东方的《圣经》。如果在东方找到一本能与西方的《圣经》相媲美的书,那就只能是《论语》了。只有如此关注人的精神品格教育的圣贤之精神,重新融入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完善我们大学生的伦理人格。《论语》在北大清华等高校都成为了热门的通识课,在浙江成为了中学教育的必选课,而在一般的地方高师院校中还没有成为课程设置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这同样也是个问题。入世的思想一定要有,出世的思想也决不能无啊!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任,不可谓重乎?死而后矣,不可谓远乎”。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儒家思想太累了。屈原没有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举重若轻的“无为而无不为”之思想,所以最后选择了汩罗江。陶渊明、李白、坡等因为有了道家思想的智慧而成就了生命的另一种精彩。没有道家的“自然、真实与自由”,其人生自然会变得枯燥与乏味。用逻辑推想一下,把《论语》、《道德经》设置为全校的通识课,把《易经》设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选择专门从事典籍研究或者对典籍研究有兴趣有建树的老师进行教学,每周两学时,长此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的伦理人格的构建自然地融会在一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亦是必然。这是一个很多价值观念都被任意解构的时代。经过时间与实践的验证,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类似的解构大都是粗糙与荒谬的。正是因为那种浅薄的解构太多,根本无法完成新的建构,才令当下的大学生面对现实时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传统文化课程能解决大学生的自卑、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人格问题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完善当下地方高师学生的伦理人格既能高效率地解决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人格问题,又符合我们民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规律。
三、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以便生成学生的学术人格
怎么教会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速度与进度呢?优秀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整合学生所积累的思想与智慧的过程,更是优化学生的思维与思想,强化形成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人格特征的一个过程。如果课堂教学过程只一味地灌输势必会抑制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若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策略为指导,解决好什么内容要讲,什么内容不用讲而让学生自己学,什么内容要进行合作学习,什么内容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什么问题不仅要懂而且还要能讲明白等相关的问题,那么无疑会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天然的敏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人格的成长提供有利的保障。而这方面的能力的挖掘与成长恰恰是学生发现论文选题,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所必备的人格素养。高师院校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是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其绝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思想的接受者。他们要成为创造性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者。他们是要全方位地开启学生心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说,理论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生成必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充分呈现。什么样的教育成就什么样的学生。教学过程只有量化到这种程度,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目的,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人格的生成与成长。
四、弱化毕业论文的理论性,强化论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八》也被选送。20年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年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年被评为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关键词:幽默教学 激发 和谐 亦庄亦谐 服务教学
幽默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在当今时代,幽默无处不在,聪明的人经常用幽默来调节气氛,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幽默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1]
幽默教学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含蓄诙谐的语言、表情、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幽默教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教师应变能力生动的体现。
一、幽默教学的效果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教师真正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本质、功能、使用方法、培养途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教学方法可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隔膜甚至对立,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机智而轻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时还可使自己从容脱身,离开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从而改变教学环境。
有时课上有同学因疲劳而打瞌睡,我便解嘲道:“暖风吹得学生醉,直把课桌当炕头”。众生听之一笑,也就解除了睡意。还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一位男生偷偷摸出面包和牛奶准备吃东西,我故意夸张地说:“苍天啊,大地啊,哪位同学这么善解人意呀,老师没吃早饭呀”。学生们都笑起来了,那个同学也非常不好意思地收起食物,就这样化解了一场尴尬。这样便多了份理解,少了些对立。这样善意的批评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的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 [2]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使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3、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
目前,很多老师仍在面对着“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尴尬局面,学生根本无兴趣可言,课堂上死气沉沉。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91%的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更为深刻。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指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力求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充分调动起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后进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有所触动。所以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幽默的课堂,是“我要学”的课堂。教师课堂上那凝聚智慧美的幽默感,就象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我在讲“如何写议论文”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对学生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五岁的侄子也会写。有一次,他说:“我最喜欢小狗了!”(论点)“小狗喜欢我,每天和我玩,很听我的话。”(三个论据)“所以我喜欢小狗。”(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不会被一些所谓的专业术语弄得云山雾绕,心生畏惧。
二、幽默教学的要领
1、亦庄亦谐。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幽默教学的运用因人而异。内向沉稳型的教师可以以语言的机智性取胜,在不动声色中,“幽”它一“默”,使学生在片刻思考之后,方觉回味无穷。外向开朗型的教师不妨结合夸张的语言态势以生动性取胜。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要坚决摒弃内容不健康的幽默。
2、服务语文教学。
幽默在教学中不可太多,所谓“物极必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把握火候,注意分寸,使之立足于语文教学。
如在字形字音识记中,“戌戍戊”可抓住三字不同部位读成:“横xu点shu中空wu”。这种顺口溜,学生读来琅琅上口,不仅识记快,而且容易长期记忆。有学生“樊”字写不对,告诉他们“大树林间树杈多”。
实践证明:幽默是开胃的作料,只起调味作用,毕竟不能以作料为主食。如果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背离教学的真正目的,那就南辕北辙了。
3、联系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将影视、歌曲、小品、漫画、小说等作品中的情节或语言巧妙地用于教学中,还要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轶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等。尤其是要注意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电视节目,流行趋势,流行话语等等,当你说出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时,幽默的效果会更好。
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学生的讨论环节起名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台湾著名综艺节目);学生抄作业,评语写成“非诚勿扰”;学生上课问题答不出时,我会幽默地说“亲友团帮助一下”;有些学生上课爱睡觉,我就给他们搞个“本月睡神大排行”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幽默教学总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其语文性决定了它以充分调动语文学习内容的幽默因素为主;其认知性决定了它是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其育人性决定了它不应该是粗俗的,而应该是健康的。幽默教学是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组成部分,它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使语文课堂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