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数学高效课堂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高效课堂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第1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体性;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愿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应该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由活动,积极发言,主动思考和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落实的不是很到位,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突破口,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教学时,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教学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兴趣盎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有针对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能够真正得到锻炼。一是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免做作业,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或者针对那些学习上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单独开小灶,适当为他们留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高效课堂。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向45分钟课堂时间要效率,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五、注重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才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投入,学习起来是轻松的,而不是痛苦的,会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要做到少而精,导入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探究新知。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合理过渡,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小化,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把数学家的成功故事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数学领域等待解决的问题告知给学生,引起他们探究欲望。

六、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情感等,通过合理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评价并不等同与表扬,如果给予学生过多的表扬,就会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弱化。

七、结语

课堂教学的一门很深的学问,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应把课前、课堂、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一步的工作做细、做实,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努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服务学生理念,以教学理念作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徐建朝 单位:河北省任县骆庄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包含许多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应当重点突出,并且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只有注重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设计,才能够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对于相关的思考问题在难度与深度的设置上也要更为合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当不断思考和学习,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时,有的教师这样设问:

(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180°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此问起点太低,无法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你能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此问起点太高,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类似的不合理的设计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无法有效实现知识教学,还会给学生在知识理解上造成误区.

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要设计更多开放化的教学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形成更为深刻的体验,也能够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来创设学生动手探究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探究“椭圆的定义”时,我组织学生展开如下探究活动.用具:两个图钉、一根长约20cm没有弹性的细绳、一支笔、一块纸板.活动步骤如下:

(1)分组(四人一组).

(2)将纸板固定在桌面上,把细绳拴在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纸板上.

(3)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从而画出椭圆的图形,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果绳长刚好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绳长比两个钉子间的距离小呢?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有趣,随着对于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对于椭圆的定义也慢慢形成了认知.这样的知识获取,才是高效课堂教学应当采取的教学方式.

三、总结

第3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一)发挥教师作用,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数学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兴趣后,才可以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其从根本上去享受知识具有的乐趣。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且比较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教师都试着寻找一些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1.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与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的学习行为特点,紧密结合其学习知识的思维模式,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改变传统且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加强。

2.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用辅助教具。数学教师需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视频内容与图像内容插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打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但要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情操能够受到感染与引导。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效仿教师的行为与性格,完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标准。数学作为一门可以极大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课本上的东西,也要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够完成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在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其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使学生可以养成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加其学习数学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通过先进的方法描述数学概念、定理及性质等内容,并需要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述函数的重要性质———奇偶性时,其定义很容易理解,但学生初学时并不能很好掌握。这是由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使用的是函数的对称性。而且高一学生还不能深入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作为这节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课程,但不会做题。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提高这节课的效率。

1.从几何图形开始,使学生明白中心对称与轴对称,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函数解析式的几何性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形与数相结合,深入了解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再通过函数解析式推导出奇偶性质,使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理解定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2.在讲解完定义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函数存在的奇偶性并分析函数具有的性质,例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容易接受。

3.在课后练习中,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相结合,使其可以相互影响。为下节课讲解函数单调性埋下伏笔,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三、结语

第4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一、把握好科学性原则与方法

要求教师熟练把握教材理念与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应该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在此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科学地设计提问的内容。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无懈可击、准确无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以理,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充分地挖掘教材潜力,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有效课堂提问的魅力。

二、把握好启发性原则与方法

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代给学生,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就把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连到一起,经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师生共同向一个方向思考,一起去探索、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的有效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学效果。

三、把握好适时性原则与方法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教师要引而不发,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四、把握好集中性原则与方法

有效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且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问题要少而精,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切忌提问杂乱无章。当然,教学时要提的问题很多,如公式、概念、证明方法、解题过程等,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哪些问题该提、哪些问题不该提、哪些问题先提、哪些问题后提,在备课时就要进行统筹安排,否则,如果提的问题太乱太杂,就难以体现自易而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也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把握好针对性原则与方法

课堂提问不要随意进行,不能无病。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缜密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只有准备充分,课堂提问才能顺畅、自然,才能发挥实效。

六、把握好适度性原则与方法

第5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积极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教学理念充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因此积极的教学理念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基于积极心理取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和主体地位,在积极的课堂教学和环境中实现学生积极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2基于积极心理学原则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1积极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建构积极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首要遵循的是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具备积极价值观。第二是,开展积极的教育制度和积极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教学法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基础薄弱的不足。

2.2发展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人具有发展性,对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是具有发展性的。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身心发展接近熟期,思想上想独立但独立能力还不够,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不仅促进高职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成长,还应注重发展其健康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二是积极心理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循序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目标。

2.3自主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自主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自主的人必须是自由本性的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二是自主的人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4系统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相关的管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与教育等诸因素看成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整体。多种因素的互动性发展,共同打造合理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结语

第6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果出现“满堂问、盲目问、无效问”等传统提问现象。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表面上看师生一问一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气氛十分活跃。实质上由于问题的堆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思考性与探究性。甚至,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厌烦。

(一)问题过多,没有选择性

现在,很多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过多,在整堂课上存在“一问到底”的现象,这样的课堂就成了问题的堆砌,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过多的问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数学学习时间。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时,为了引出椭圆的概念,他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以后差不多提了10多个问题,而这一些问题中有的甚至与椭圆的定义没有一点关系,这样,导致的课堂局面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十分热闹,师生之间的交流似乎很活跃,学生也似乎已经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对椭圆的定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实际上,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学生根本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二)难易不当,缺乏思考性

很多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课堂提问因为没有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在难度上控制不当,要不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进行回答,要不就是问题过难,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数学思考,这样的课堂提问学生就没有数学思考的空间,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后却还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椭圆有几个标准方程?”这个问题在此时提出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一点思维价值都没有,在课堂上,这位教师类似的提问还有很多,浪费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而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给学生出示√(x+c)2+y2+√(x-c)2+y2=2a以后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够根据√(x+c)2+y2+√(x-c)2+y2=2a来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吗?”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本来就是这一节课的难点,课堂上很多学生此时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只好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数学探究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三)缺乏等待,失去延时性

提问不是目的,不是课堂教学的装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中,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学习的手段。但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希望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对答如流,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了便开始为学生讲解与演示。这样的课堂提问由于缺乏课堂等待没有了问题的延时性,就导致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考的落空与数学探究的失效。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时,当提出“你们能够根据√(x+c)2+y2+√(x-c)2+y2=2a来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吗?”这一问题之后,说是让学生讨论讨论,但是两三分钟后,老师自己就按捺不住老习惯,看学生不会了没有进行点拨而是以自己讲解代替学生思考。这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二、纵横交错有效提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掌握好的提问的技巧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从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十分有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基于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延伸,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进行横向拓展,而进行高效的课堂提问。下面结合《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谈谈有效提问的设计。

(一)基于重难点———纵向延伸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因此,教师要善于基于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并进行纵向延伸,这样,才能引导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维探索。

1.剑指中心———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问题要剑指中心,指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把握提问的精度。所谓精度就是指教师要在学习内容的最重点处进行设问,在学生学习思维的关键处进行设问。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精度提问的引导下进行数学思考,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例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掌握椭圆的两个标准方程。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可以这样设计提问:“你能从系数、符号、运算三个方面谈谈方程的特征吗?你觉得椭圆的焦点位置与x2、a2、y2、b2有什么对应关系吗?你觉得方程9x2+16y2=144是椭圆的方程吗,如果是,那a2、b2分别是什么呢,c2又怎么得到呢?”学生在这些围绕重点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开始了由探索到熟悉再到掌握知识的过程。整个课堂不仅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化整为零———突破教学难点。在高中数学中部分教学内容在理解与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放弃学习。教师要善于把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化整为零,通过一组具有层次性的提问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这就是课堂提问设计的梯度。在设计梯度提问时,要注意每个问题之间的难易跨度,要给学生明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标准方程推导与化简涉及复杂的代数运算,学生演算√(x+c)2+y2+√(x-c)2+y2=2a时有一定困难。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去根号的方法是什么?你能写出完全平方公式吗?这个式子只经过一次平方能把根号去掉吗?如果不能那还经过几次平方呢?整理方程有哪些基本原则?“经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学生明确了思路,加以细致的计算就能得到(a2-c2)x2+a2y2=a2(a2-c2),再追问“:椭圆定义中a与c的大小关系如何?a2-c2的值的符号如何?”在引进新的参数b2=a2-c2之后,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结束的同时,也自然形成了a、b、c三者的数量关系。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数学思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化简过程,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思考难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

(二)关注思维发展———横向拓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有思维深度,更应该体现思维广度,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思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善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面进行横向拓展,从而让课堂提问具有思维广度。

1.问题设置要源于生活实际。《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场景开展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在巩固标准方程的掌握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在X轴上)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远地点B距离地球2384Km,近地点A距离地球439Km,地球半径约为6371Km,你能计算出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吗?”通过这么一问,学生在解决生活及其他领域的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进行全面的数学思维。

第7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有效性

1.引言

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无论学生使用哪种学习方法,其目的都是要转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是最明显的,他们引导学生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构成部分,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引导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2.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2.1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认可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把课堂问题提问的多少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形式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提问,那么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能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注重如何以恰当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一些教师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出许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正弦、余弦诱导公式一节时,有的教师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习完了诱导公式可以用于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学生是在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下思考的,对于整个内容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2.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总是舍不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而是留出三两分钟思考的时间后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有效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讨论,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tanA=2,求8cosA+10sinA/3cosA-14sinA的值。面对这样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演算的时间,但是有的教师在多数学生还在思考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思路和过程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也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学习性。

2.3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前备课时准备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者将学生晾在一边,或者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就直接往下讲。教师的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还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教师在讲函数y=|x-2|+1的时,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由于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到y=|x|这个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因此很容易画错。一旦学生画错,教师就直接继续讲而不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3.1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问后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了使讨论更具有成效,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例如,若00,且a不等于0)。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方法证明,一种是通过作差法比较证明,另一种是直接作差,利用对数的性质绝对值符号求得。无论采取何种证明方法都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其中,对于学生仍有疑惑的问题可以适当给予指点和引导。

3.2以探究式的问题为主

探究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出一些探究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到空间与直线的距离时,教材中的例题: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这个几何习题仅从空间想象是无从解答的,需要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作图、如何分情况证明等。这种探究式的问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3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与学生的已有水平相符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而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使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受阻,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1+2+3+4+5+6+7+8+9”讲起,让学生先尝试用等差数列的公式算出该组数列的和,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2011(7).

第8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技术在国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它的出现远比班级授课制还要久远,可以说自从有教育开始就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当今多元化的背景下,新课改的实施已经开始多年,新的课程改革是关注学生主体作为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倡合作、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创新精神.

一、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一,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教材当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概念提问,这类问题设计的内容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某高中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正弦的公式、余弦的公式等”,这一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往往只需要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即可,没有过多动脑思考的过程,课堂提问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其二,教师未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理解释.部分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回答,对于错误的原因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解释,而是直接将教案中给出的答案公布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出现的原因不明确,难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其三,教师过多的提问,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提问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不能过多的进行课堂提问,提问行为应该是相互的,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提出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合理设置提问问题

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数学的科学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不仅仅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质量而不在于数量,不能一味地进行课堂提问,那样就和传统的教学手法毫无区别.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研究式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动脑思维,同时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受到思维阻碍,教师就需要及时作出引导,帮助学生冲破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循序渐进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层次.一般来说,课堂开始的提问有助于老师将新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旧知识,提出对新知识的疑问;接下来的提问,起到转折和过渡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在关键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点内容有效结合;在课堂结束时提问,将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以达到总结规律的目的.在具体讲课过程中,不宜提问过于频繁,要循序渐进的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有效开动学生的脑筋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问题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过于繁多,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是普遍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将问题细化,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回顾,另外在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例如,某校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授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先对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回顾.该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第一,我们学习椭圆时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该老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作答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难题:椭圆的几何性质是如何研究的?通过方程还是图表加以研究的?以此类推,该教师将问题环环相扣,进而通过类比椭圆几何性质的方法,得到双曲线性质和椭圆性质存在的联系.教师提出问题时面向全体学生,既做到了旧知识点的回顾,还将新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结 语

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遍的辅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将会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教育现状来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启发、课堂的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等.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等问题来设置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提问时的合理性和层次性,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第9篇:数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小论文 教学活动

教学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写”,作为学习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展现才能智慧的重要手段,成为学习对象必须具有的学习技能。笔者认为,“写”不仅是学生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教师必有的技能。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写”活动的实施,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闪现的感触,不能及时“留档”,采用撰写教学小论文的形式及时记载,予以呈现,导致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得不到显著提升和增强。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论文,为教育教学“服务”,应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指导”和“遵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放大教学小论文功效,科学高效运用教学小论文,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效并举”。

一是反思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课堂教学“点滴”。教学活动要实现“教”与“学”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协调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就是“回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再现进程,将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实践感悟和体会,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和呈现的过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师更深刻地思考和探究,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贴近课堂、更贴近学生。但笔者发现,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检查,但仅停留于“脑中”,没有及时将所思、所想、所感进行“记录”,形成文字材料教学小论文,导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除,发挥不出指导、促进功效。因此,教学小论文运用课堂,首先要做好“记载”工作,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工作,第一时间思考自身教学活动过程,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在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等相关特性讲解传授基础上,利用初中生巩固练习活动环节,结合初中生巩固练习实情,自身进行教学举措的思考分析活动,并将讲授平行四边形性质感触体悟要点“记载”在备课笔记上,在课后教学感悟撰写时,围绕感悟要点,结合教学实情,撰写关于如何实施平行四边形性质有效教学的小论文,在记录自身教学“点滴”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优化教学活动举措。

二是剖析教学实践得失,明晰教学整改举措。教学小论文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修正”、“整改”教学实践手段、举措的“重任”。初中数学教师撰写教学心得、教学感悟等小论文时,不仅仅“停留”在总结教学活动,归纳教学心得的“浅层次”程度,而是“上升”到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教学得失,优化教学流程的“深层次”程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教学成果,学习致用,进行自我剖析、检查等实践活动,准确找出教学实践活动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将自身教学过程、教学实情、教学成效等方面,一一对比,进行分析,内心形成针对性、深刻性、实在性显著的教学举措,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提高教学活动实效。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小论文,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参考。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教学中,教者以往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告知的讲授法,在教学心得、教后感等教学小论文撰写中,结合教学实情和学习实际,认真思考剖析后,认识到直接告知答案的讲授法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小论文教学设想部分写作时,经常深入思考研析,提出了师生互动式、类比法等教学举措,将初中生融入探究知识内涵要义活动范围内,引导初中生自己通过“已知、求证”的格式,进行性质定理1内容的书写活动,并共同合作进行初步分析活动。教师实时向初中生指出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应具备的条件,使初中生深刻认识到,其相似条件要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举措中进行利用和实践,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是放大教学指导功效,推动教学活动进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其目的之一,就是推进教学进程,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实效。实践证明,经验成果重在应用,贵在运用。教学小论文是具有深厚“底气”、科学“指导”特性的经验成果,教师不仅要善于“写”,更重要的是善于“用”,要由拿来主义精神,吸收其精华,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大限度放大教学小论文的指导功效,推动教学进程。如“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教学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借鉴夏桂云老师所撰写的《关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习题变换》此篇小论文,认真阅读体悟,认识到切实的判定和性质的条件变换主要有互换条件结论、角动线定、线移量变等形式,并借用该论文所提出的典型案例,在此节习题课讲解中,现对教材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讲解,然后采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对所讲案例进行条件或结果的变化,组织初中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条件下或不同结论下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并且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套路,从而在多样变化的变式练习中,思维得到开阔,增强驾驭复杂数学习题的能力,提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以及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教学小论文的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课题,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形成的成果相对较少,还望同仁积极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可谐.初中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