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需求分析示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习生;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0-01
1 问题陈述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虽说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队伍不断状大,却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键康和保健方面的期望。况且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我实现,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常常报着一种挑剔和不信任的态度。而这种不认同的态度无形中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以致于相当一部分从事临床医疗、护理事业的人选择了离职,而这对于即将“走马上任”正式参加工作的临床实习生来说,更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不敢朝前迈步。
为了解临床医、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和带教中存在的问题,特自制了一张表格,对2010年、2011年实习期即将结束的医生、护理实习同学进行调查。
1.1 调查对象:2010年和2011年实习期即将结束的本院医、护实习生87名,其中医生32名,护士55名。
1.2 方法: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在无调查人员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不记名填表。
1.3 主要内容:对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打“√”,各项可重复选择,也可在备注栏里详细说明。
1.4 结果
1.4.1 发放问卷87张,收回归87张,回收率为100%
1.4.2 存在的问题总结
1.2.2.1 认为自己在整个实习期间各方面都适应地挺好,没什么大问题的仅8人;
1.4.2.2 认为自己在理论、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可科教科、护理部和带教老师都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培养的有32人;
1.4.2.3 认为自己在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科教科、护理部和带教老师不够关心这一方面的有27人;
1.4.2.4 认为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在心理上和尊重这一方面关注不够的有51人。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心理这一方面,概括出来大致有几个内容:
(1)轮转太快,适应起来有点困难,感觉自己到哪里都是外人;
(2)除了带自己的老师,其他老师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就只“同学同学”的叫,有点不太尊重人;
(3)老师的带教热情不高,同学们都感觉自己是可有可无,甚至于有点多余;
(4)老师和我们沟通的太少,上班说的少,下了班基本上就不说话了。
其实,新一代年轻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精心保护下长大,很大一部分人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改变,比如:忙碌的工作、繁杂的生活环境,还有在心理上由受爱护、受照顾的对象,变成关心、照顾别人的角色,以致于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上班没什么积极性,学习也没什么动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
2 对策
(1)在工作性质比较相似的科室中选择的其中部分科室实习,以适当延长轮转期。其实在实习期间实习同学要适应和接受的新事物太多,环境从熟悉的校园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医院,接触的人物从人数有限的老师同学变成了临床带教老师和数量众多的患者和家属,遇到的事物从单一的学习变成了复杂的包括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沟通的问题。适当减少部分轮转科室,延长轮转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新生活。
(2)关于大部分老师记不住同学名字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有存在,包括本人实习期间也曾为这而困扰,没事的时候其他老师(指不是专门带教的老师)从来不问“你叫什么名字”,也从来不跟自己多说一句话,可一有什么事想让实习生去做的时候,就冲一不小心站在她旁边的实习生“同学同学”的喊,遇到有个性点的实习同学会告诉她,“老师,我叫***”,一般人也就乖乖地按她说的去做,但心里总归是不太舒服的。如果能像新员工来的时候那样,科主任、护士长或者总带教在实习同学第一天来的早会上稍微介绍一下,专门带教的老师响亮地多喊几声同学的名字,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当然这其中也需要该实习同学的积极配合。
(3)严格挑选带教人员,组建一支规范的带教队伍,现有的带教老师大多是达到了带教标准,就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名上报。其实带教老师也可以竞争上岗,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并不说明你是个好的带教老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很高的带教热情,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带动实习同学积极性。当然,如果能把带教和非带教的待遇适当拉开一点距离,将有助于提高带教热情。
(4)老师多和同学沟通,入科时带着实习同学熟悉环境,并介绍本科的工作特性,使实习同学对他即将面对的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介绍他在本科实习的大纲要求,有空时穿插一些理论、操作技术讲解。本院自2010年起还选拔了数名指导老师,在新的实习期开始时,所有的指导老师和实习同学一起参加“岗前培训”,每1名指导老师负责约5名实习同学,定期组织聚会座谈,帮助同学一起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加油鼓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属于这个医疗护理队伍,并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去发挥个人积极性和特长,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 陶舜梅.临床护理带教与对策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0,11(17)
关键词:独立审计市场 需求 分析
一、独立审计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审计市场是审计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的集合,是有效而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独立审计市场是指在独立审计活动中由审计委托者,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进行的交易行为,以及由此所构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供需双方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其功能是通过审计市场机制――审计市场运动中内在的机能与其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而实现的,即依靠审计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来实现审计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促进审计商品的供给方提高产品质量,并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优化审计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水平。审计市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买卖“审计服务”的产品市场,与一般的产品市场类似,审计市场也存在着审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交易“审计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行为。但审计服务还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价值高,审计服务直接影响广大社会相关利害人的经济利益。二是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识别。审计服务的商品在形式上是审计报告,不允许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大多数公众很难通过外部形式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三是审计产品形式上的需求者与实质上的需求者不同。一般商品的供需双方关系明确而单一,审计服务的委托方是公司的管理层或者董事会,尽管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仅仅表明目前大股东的意愿,而审计服务真正的消费者是社会公众,这种双重的委托关系决定了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一定会对事务所施加某种压力。
二、独立审计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政府及法律法规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政府作为最大的审计信息需求主体,但在市场经济中的多重角色,制约了其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主体。从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最早的是1980年财政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会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我国第一批法定审计需求。此后财政部、证监会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条文规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的会计年报必须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法定的要求。《公司法》、《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其它报告;证监会和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有关监管政策和上市规则中都将审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等。
会计师事务所1998年进行了脱钩改制,审计市场的地区分割开始被打破,但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着主要的股权,这些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公司便更倾向于选择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还欠发达完善,国有股份所有者“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审计市场上存在着没有委托人的契约人。公司的权利掌握在人管理当局手中,因此,审计服务的需求表现为一种形式。上市公司的很多行为不是面对市场,而是面对政府和相应的监管机构,只要能符合或满足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企业就可以获得最佳的成本效益比,如避免被摘牌,获得配股资格等。对企业来讲,取得主管部门的认可是关键,审计质量成为次要因素,因为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公司或已上市公司成本效益函数的变量,审计质量的高低对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影响;相反,若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可能会降低那些自身质量不高的待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利益。
(二)企业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我国的审计需求是形式上的审计需求者,管理当局不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只不过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信息向公众传达公司的财务信息。这部分需求者(其实是管理当局)迫于无奈,为了应付政府管理机构的要求而接受审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审计需求及审计产品质量的高低却与其无关;管理当局关注的是审计费用,往往根据审计价格的高低,而不是根据质量、信誉、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的内在价值选择供给方,且质量对需求的弹性小于价格对需求的弹性。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在IPO市场,还是在已经上市的公司中,均缺乏对高独立性产生自愿性需求的制度环境。这就从根本上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保持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机。由于经济还处于转轨时期,有效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还未有效地建立起来,上市公司中由于我国特有的股本结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有绝对控股权,社会公众股的投票权形同虚设,其利益没有制度保障,管理当局很难有自愿聘请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动机。在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当局既是被审客户又是审计服务的需求者,掌握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支付审计费用的主动权,这种被扭曲了的审计关系造成市场上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淡漠。如果公司存在刻意粉饰报表的现象,公司管理当局自然是不愿意被社会公众了解,因此管理当局存在着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另外,管理当局拥有聘任和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同时还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因此审计合谋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
(三)社会公众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是审计服务真正的消费者,更关注审计的质量,这源于对资本市场中相关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广大的社会公众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相关者们虽然并不承担审计费用,但为了转嫁或降低自身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往往会对审计质量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表明: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其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出具的审计意见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债权人为保证所贷出款项的安全收回,必须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准确把握。而注册会计师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独立鉴证,能够最好地满足债权人的这一需求。但从我国的股权结构中可以发现,个人股占整个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的比例还不到30%。股东的股权一般都比较少,与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例相差太远,基本上没有个人成为董事会或监事会的成员。因此,个人股股东没有能力去监督上市公司的行为,只能成为“搭便车”者。这部分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没有投票权和表决权和股票市场较高的换手率。据统计,我国的换手率一般在200%,如果考虑到流通股只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30%,我国的换手率将达到700%-1000%,是美国67%的15倍。极高的换手率说明个人股股东大部分在投资股票时是做短线操作,甚至直接把股市当作赌场,根本就不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谈不上对上公司的信息进行监督。现实中审计服务的最终需求者是资本市场中现实或潜在的资金提供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由于这一部分人为数众多,各自独立地提出审计服务需求是不现实的,通常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最终需求者根本利益的机构(如被审计单位股东大会、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等)代为提出审计服务需求,并代为约束和评判审计服务
的质量。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审计市场中,应尽可能保证审计服务需求者与其最终需求者根本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三、独立审计市场强化的政策建议
(一)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减少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度干预行为,不断强化市场机制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提高管制效率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逐渐向独立管制模式过渡。我国审计市场建立之初,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创造市场需求,并直接创造或间接调节审计供给。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市场化的效率,但这种行政干预下的市场,缺乏对独立审计的自发需求,审计供求主体之间缺乏正常的供需关系,低价竞争大量存在,审计市场难以正常的成长。近年来虽然审计市场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分干预依然存在,审计供求关系依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育自愿性需求市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的理念是:“保护股东权益,倡导股东积极主义”,即规定公司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应具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审计中应该保持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聘用过程信息的透明度,使得股东大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机制不至于流于形式。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管理当局掌握了聘请主审事务所的所有权力,管理当局有权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工作条件和审计收费水平,在不满意时还能以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鉴于上市公司中由于外部董事和外部监事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比例过小,董事会和监事会所起的制衡作用就显得太弱,由此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管理层谈判时力量单薄。建议在上市公司中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家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上市公司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支付审计费的数额、审计工作的程序等重要事项,以减轻客户管理当局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的“权力来源”,切实增强会计师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
(三)大力推进开产权制度改革 由于几乎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保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加之我国上市公司持有股权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在很多上市公司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股东“一言堂”的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和监事会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当局的作用,实际上是公司管理当局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完善的公司机制才真正是外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根本制度保障。但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有赖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有赖于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各方面的完善。客户是否真正需要独立性高的事务所,取决于管理当局有无向所有股东提供可信财务信息的动机。我国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管理当局很少有动机聘请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而是聘请“独立性低”、“容易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满足其目的。我国国有股和法人股几乎都是控股的大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不同。这些股票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而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没有动机通过提高其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使其财富最大化;正因为不能流通几乎不用担心失去控股权。然而社会公众股股东具有需要高独立性、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强烈动机。因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降低或削减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持股比例,相应扩大社会公众持股份额,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特征,这是奠定形成有效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也是最终可以使公司股东中的众多中小股东,可以通过行使表决权来参与对公司的控制(包括对独立审计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立和完善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使股权(产权)真正流动起来的方法。正是由于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与参与,才使“高独立性”的自愿需求市场所需的产权基础得以确立,自愿需求高质量的审计市场才能够被培育起来。
(四)积极引导普通投资者,提高素质提高普通投资者的素质,培养其投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积极扶持机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如养老金基金、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有能力也有激励去关心自己所投资的公司的治理状况,如有能力广泛收集信息并派人员参加股东大会等;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QFII)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同时让境外法人股减持,实现境外股全流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使得我国证券市场成为真正的投资场所,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
药物治疗仍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方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的重视。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耐心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按时服药;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严格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需立即告知医师,并及时进行处理。此外,由于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记忆力等逐渐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嘱咐及严格监督患者定时服药。
2饮食指导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钠水潴留等,且患者的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以低脂肪、低盐、低钠、低热量为主,且要限制患者的饮水量,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负荷,并嘱咐患者多食用水果及蔬菜,确保患者大便通常,防止便秘,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对患者进行体质量称量,并且要认真对患者24h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防止钠水潴留现象发生[3]。
3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态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方式、运动量等。有报道慢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运动方式,因此,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慢走锻炼,并嘱咐患者家属在患者运动期间进行陪同,并准备好急救药物,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救治;此外,还应嘱咐患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
4心理护理
市场细分的变量
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变量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根据消费者的特征细分市场,主要为理论界所采用。研究重点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主要以顾客总体特征为细分标准对消费者进行分群,从个体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行为决策过程等三个不同侧面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但是这类细分变量以静态的观点来划分消费者,不能反映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变化趋势。
另一类细分变量是根据顾客对产品的反应细分市场,主要为营销决策者所采用。他们根据不同营销决策目标(产品定位、定价、广告定位等),围绕某产品或品牌的特定消费情境对消费者细分。细分变量包括产品使用率、消费态度、寻求的利益等,目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对某产品或品牌的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差异,以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群和适当的营销策略。这类细分变量以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变化为基础,具有动态性。
但是由于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具有两极性,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大类。
产品市场化的两极性
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一极是新产品的发明者、生产者和供应者,他们想象力丰富,勇于创新,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敏锐地认识到人类的需求,开发出新产品,并坚信产品的独特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极是市场的需求方和购买者,他们对高新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和产品的效用、性能及特点等普遍无知或知之甚少,难以明确说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并且由于观念束缚、资金限制及对原有产品使用的惯性作用等因素,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探寻产品的技术奥秘及特殊效用。
所以,在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在大规模、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面前,消费者的个性被压抑、淹没,顾客的潜在需求并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为产品生产者所了解。
因此,是否从顾客潜在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顾客的潜在需求及其价值观念联系起来,是企业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充分市场细分
由前面的论述可知,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大类。现实需求是消费者有意识的、明确的欲望,且市场上早已存在一个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与之对应。潜在需求是消费者朦胧的、不确定的欲望,有时甚至十分隐蔽。潜在需求是其现实需求的一种拓宽,它往往依附于现实需求,有时连顾客也说不清楚这种需求到底是什么,但当企业借助于现实需求对顾客进行触发和引导时,这种模糊不清的需求将会逐渐变得清晰。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实质上是将顾客潜意识里模糊不清的需求予以明晰化的过程。
一般的市场细分以顾客的现实需求为前提,可以说市场细分并不充分,消费者的一些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充分市场细分是指在一般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进行更窄小的划分,通过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对细分市场片再进行划分,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潜在的、特定的利益(见图1)。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由于考虑了产品市场化的两极性对一般的细分变量的影响,丰富了一般的细分变量,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细分,因此也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通过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对一般的细分市场片再次或多次进行细分,形成充分细分市场片,并以此为目标市场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即为以充分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策略。以充分细分市场片为目标市场的企业清楚了解该细分市场顾客的潜在需求,并以顾客的需求为基准,这种营销观念既为顾客创造了附加值,也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实施以充分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策略,关键在于发掘、触发以及引导顾客的潜在需求。在产品策略上,开发具有独特性能或专门化的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或新功能,满足充分细分市场片发展的需要;在渠道策略上,一般选择专门化和直接的单一渠道,集中企业资源,充分与顾客沟通;在价格策略上,强调卖点,有卖点,顾客就愿意付出溢价,并形成顾客忠诚;在促销策略上,建立与顾客充分沟通为理念的促销模式,充分考虑顾客的潜在需求,加强与顾客的直接沟通(见图2)。
案例分析
可采眼贴膜充分市场细分,制胜于市场
眼部护理是皮肤护理市场经过一次细分的细分市场片,而药用眼部护理市场是比眼部护理市场更狭小的市场,是其再次细分的充分细分市场片(见图3)。可采眼贴膜的市场机会就是从顾客的潜在需求出发,充分市场细分,准确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一系列营销策略。这是可采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大都市,黑眼圈、眼疲劳、眼袋与鱼尾纹一直是爱美女性的烦恼。尽管几乎每个化妆品品牌都有眼部护理产品,但是却从来没有厂家从专业角度对产品进行定位,也没有对功能诉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可采从女性顾客追求美丽与功效合一的潜在需求出发,从中药内外调理入手,独创汉方“养眼法”概念,诉求平复眼袋、消除黑眼圈、鱼尾纹等功能。可采的主要成份是人参、檀香、当归等20多种天然名贵中草药。显然,依托于化妆品的“药功能”将女性消费者潜意识里模糊不清的需求予以明晰化,可采眼贴膜满足了她们对美丽和功效的追求,中药的温和性也使消费者的防御心理降到最低点。可采眼贴膜就是从女性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功效、温和的潜在需求出发,对眼部护理这个细分市场片再次进行细分,形成了充分细分市场片 药用眼部护理市场。
确定以药用眼部护理这个充分细分市场片为目标市场后,可采眼贴膜围绕触发和引导顾客的潜在需求,推出了营销策略,短时间内在市场上崛起并成为该细分市场内的先导者。
■产品策略
可采意识到女性对化妆品追求安全和功效统一的潜在需求,所以其产品开发以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功效为着眼点。
可采眼贴膜是中药产品,中药的保健效果国人皆知;可采又是化妆品,化妆品的诉求功能比保健品更显活力。可采眼贴膜有一个很明确的诉求点 汉方。汉方的提法,进一步强化了可采的中药、植物精华、古方等特点,增强了产品的说服力,从而令功效更具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产品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性,且由于可采是第一个进入该细分市场的品牌,所以顾客很自然地把可采看作眼部护理的专家。
■渠道策略
在渠道策略上,由于产品的特点,可采避免了一般化妆品通常采用的日化线通路,而是把药房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
以药房为销售渠道,表现出可采眼贴膜在眼部护理方面的药用功能和专业性,同时向消费者传递的是健康、放心的信息,增强购买者对这种专业性的信任感。专业渠道一方面较好地引导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而且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减少了通路成本,避开竞争风险,在终端促销上也更加得心应手。
■价格策略
在价格策略上,可采眼贴膜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且结合其产品特点,参考了保健品的每日定价方法,并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可采自投放市场以来就强调其“养眼法”这一概念,产品卖点鲜明,直接地反映出产品的核心价值,直指人心;且由于是药用眼部护理细分市场片的先导者,树立了鲜明的专家形象,消费者较易接受和认知,所以愿意为此付出溢价,并形成顾客忠诚。
■促销策略
关键词:家庭金融;个人理财;需求
中图分类号:F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18-02
家庭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理论,表现为个人家庭通过一系列金融活动实践以实现家庭长期效用最大化。以西南财经大学的国内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标志,我国家庭金融高质量微观数据库有了初步成果;另一方面,在经典理论的借鉴之上,家庭金融研究更需要实证方面的因素考量,以便对研究结果加以评述修正。通过分析理财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认清当前我国家庭金融发展概况,提出建议,促进个人家庭生活质量的
提高。
一、家庭金融活动的特征
广深性。从广度上来看,家庭金融辐射范围广阔,参与对象与机构数量众多,资金额与交易量大,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在经济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深度上看,家庭金融相关理论刚刚起步,且内部机理演化难以推算,其研究需加大行为心理因素构成,吸纳社会学研究范式等内容,贯彻在市场参与、投资组合决策、负债消费等一切行为活动选择中。
差异性。家庭金融具有文化异质性,其发展路径在各个地域不同,呈现出的特征也就不同。不同背景之上的理论与实证难以达到统一,行为偏差影响明显,因而更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操作。在一国之内的家庭经济体中,由于财富规模、风险规避态度等因素不尽相同,实际金融活动选择也千差万别,由此对理论研究提出挑战。
稳定性。现代家庭金融立足于人一生效用的最大化,以资源平衡与风险的分摊补偿应为目标,由此呈现出稳健性。从短期看,家庭努力追求内外部的均衡,力求实现稳定内部流动性,同时最大化外部投资收益这一目标;从长期来看,生命周期因素左右着金融活动选择,平滑风险与追求稳定收益成为首要考虑因素。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面对不同环境与需求,有更灵活高效的金融决策。
二、基于家庭金融视角的理财市场需求分析
(一)家庭金融意识淡薄,需求带动作用弱
以个人家庭利率意识、投资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金融意识目前在我国公民中显得薄弱,家庭参与理财市场的程度非常有限。据《报告》显示,我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1.01%。收入最高的10%家庭储蓄率为60.6%,占总储蓄的74.9%。在金融资产结构上,银行存款占比高达57.75%,家庭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8.84%,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逐次下降。
家庭单位由于数量众多,规模效应明显,投资活动通过财富效应传导机制成为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渠道。金融资产占有不均,收益严重分化,富裕者边际消费倾向弱,储蓄率高,储蓄量大,抵减了扩内需效果;储蓄占比大,有价证券少的资产结构收益低,实际与预期收入效应都大打折扣,消费需求被进一步抑制。可以看出,我国理财市场需求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并未对经济增长发挥出系统性带动作用,活力释放的背后还有赖于各种制度安排与社会意愿的形成。
(二)需求主体结构化,市场应对不足
业界认识的不足使理财实务领域的拓展受限。过去由于交易规模小,理财市场分割刚性明显,业务受理层级标准化,产品兜售“一刀切”,随着专业分工与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居民财富不断增加,由不同家庭收入所带来的结构化趋势明显。面对高、中、低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理财市场供给却显现出数量与质量上的应对不足。
从量的方面看,千千万万不同财务目标的实现以不同目标人群、风险收益匹配的各类创新产品为前提,帮助折现未来价值;从质的方面看,在一定时期与收入约束内,指示性的财务意见对家庭将显得更加重要。当前需求结构要求在市场细分上做到产品与理财业务的综合全面。理清机构内部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独立性,专注差异化财富咨询与规划服务,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转轨方向;更多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则对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培养兴起提出要求;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更应积极建立“一站式”家庭理财服务体系。
(三)体制与环境制约需求,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家庭主体参与理财市场的一道关口,传统上认为其主要通过市场风险、道德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政策风险等影响投资质量。我国体制与环境因素在个人投资风险方面影响显著,制约着有效需求。目前我国金融垄断力量抑制竞争,市场走向与资产价格数量变动均有纵的可能,从而加大涉及利率调整、汇率波动等在内的市场风险;而本身金融体制改革不利,相关法律缺位,市场化难以深发,资产流动性风险就会凸显;征信体系与法律制定不完备使产品欺瞒购买、公司违约等事件屡发生,审理与监管权力集中导致行业混乱,道德信用危机频发;而市场交易所需的各项标准得不到有效力的界定,面临来自法律政策本身的风险。
三、结语
反映在理财市场中的家庭金融活动具有广深性、差异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在我国具体市场环境下,存在整体需求带动作用弱、市场应对不足、投资风险大的特点。个人理财须面向广大家庭客户,做好需求识别与激发,推进家庭金融理念的渗透,显以本地化、全民化理财市场为标志的现代金融新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高专;兼职教师;培训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raining need of part-time nursi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college.Methods The training need and attitude of 65 nursing part-time teach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part-time teachers’ training need was urgent,the training way adopted generally by part-time teachers were reading reports,example discuss,observing teaching,cooperative teaching and participa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The general factors about taking part in training were short of training program,attention from hospital and(or)school,time and training funds investment.Conclusion The access system and terms of part-time teachers should be stricter and the range of employment should be extended properly.The training of part-time teacher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 faculty.The investig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training need should be enhanced.Higher quality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more training patterns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college;part-time teacher;training need
高职兼职教师特指学校正式聘任的,能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或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快速推进,以“双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队伍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1]。由于高职护理兼职教师发展较晚,以中专为起点的护理人员居多,素质参差不齐,还不能适应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基于教师需求开展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培训的保证[2]。本研究拟对高职高专兼职护理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以便为全面保证教学质量,对兼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抽取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受聘兼职教师65名,其中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学历16人,主管护师22人,副主任/主任护师37人,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6人,护士长20人,护理部主任/分管副院长5人,医师6人,均为临床或社区工作者,无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兼职任教时间均不足3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1)兼职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该问卷根据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访谈等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教学任务需求、教学发展需求、个人需求等3个方面11项培训内容。各项内容采用Likert 5分法量化记分,其中5表示“非常需要”、4表示“比较需要”、3表示“不确定”、2表示“比较不需要”、1表示“非常不需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7,重测信度r系数为0.81,达到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2)兼职教师培训态度相关问卷,包括希望的培训方式、途径、时间安排以及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等,采用单项/多项选择的方式完成。问卷由学院在教学工作会议后组织调查对象统一发放,采用不记名的方式逐一填写,10 min内完成,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份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Windows Office 2003双人双份录入,保证输入资料准确性达100%,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兼职教师培训需求结果 资料显示兼职教师的总体培训需求较高,平均分为(4.88±0.35)分,最需要培训的三项内容依次是现代教学技术、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分分别为(4.78±0.67)分、(4.76±0.71)分、(4.56±0.56)分。得分较低的三项培训内容依次是新专业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得分分别为(3.97±0.76)分、(3.89±0.92)分、(3.77±1.24)分,见表1。表1 兼职教师培训需求结果培训内容 总分 平均分
2.2 培训方法与途径 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包括读书报告、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电视教学、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系统讲授、实例讨论、教师经验交流、观摩教学、合作教学等。其中较多被兼职教师采纳的培训方法为读书报告占92.31%、实例讨论占75.38%、观摩教学占73.85%、合作教学占70.77%、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占69.23%。表2 兼职教师选择培训方法及途径
2.3 影响参加培训的原因 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93.84%的兼职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培训,86.15%认为医院不重视,87.69%认为没有时间、81.54%认为学校不重视,80%认为培训经费不足。
2.4 希望培训的组织形式 29.23%希望采取集中培训方式、70%希望采取分学段培训方式、83.08%希望采取分学科培训方式、76.92%希望采取专家个别指导、33.75%希望采取全脱产的学习方式,66.25%希望采取半脱产的学习方式。
3 讨论
3.1 严格兼职教师聘用准入机制,拓展聘用范围 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来源有两种:(1)在课程安排之后,视课程空缺情况找熟人介绍教师;(2)为应急,补漏采用人托人的方法聘用教师[3]。我院自2005年以来,为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及扩招的教学需求开始引进临床一线优秀护理人才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具备临床带教经验,由护理部推荐及学校面试,相关教研室试讲引入,已形成规范的聘用准入机制。鉴于护理学科学历教育发展较晚,我市临床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尚不多见,目前在聘的65名在聘的兼职教师均来源于宁波市各级医院及社区临床工作者,其中仅有4名为硕士以上学历,且均为临床医师。在我国,教育部明文规定,高等院校教师原则上应为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有高校相关教学经验或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等。目前在高校职业与继续教育任职的教师,无论是专职的教师,还是外聘的教师都应具有教育部规定的相关条件才能上岗任教。本调查显示:在聘的兼职教师均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且自评接触过教育教学理论及高等职业教学相关知识的人数不足20%。研究者认为我院在引进兼职教师人才虽具备一定的准入机制和管理途径但是尚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教师的基本素质应作为一项考核的重要指标,外兼职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或技能水平,而且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此外在招聘兼职教师的途径上除了向医院引进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兄弟院校的优秀师资和专家教授,师资共享,真正做到聘请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实效。
3.2 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范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教师培训作为高职师资建设的重心已受到广泛重视,然而目前尚少见高校专门针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计划。兼职教师不仅仅在数量上补充高职院校师资的缺乏,保证教学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人力成本。此外,作为专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载体,多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也能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被认可。我院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已达1∶1,资料显示:多数兼职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体现不足,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4]。在影响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中显93.84%的兼职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培训,86.15%认为医院不重视,87.69%认为没有时间、81.54%认为学校不重视,80%认为培训经费不足,可以看出兼职教师并不认为自己的角色被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将培养计划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的范畴,做好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帮助兼职教师完成角色定位,做到学校、兼职教师和医院三赢,致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教研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3.3 加强培训需求的研究和预测 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培训教师的需求信息,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调查所形成需求问卷不仅包括兼职教师的个人需求方面、也广泛收集教育专家,培训专家,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有关教师基本素质及高职院校教学教研发展等方面的客观需求,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广泛性。本调查显示:兼职教师均具备较高的培训需求,说明兼职教师在承担教师角色时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应努力帮助兼职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其中,最需要培训的三项内容依次是现代教学技术、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些均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兼职教师多为高级以上职称,且护理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可能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相对欠缺有关,得分较低的三项培训内容依次是新专业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可能与兼职教师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均有不断接触相关知识有关。这些调查结果可能与教育培训专家认为在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等培训必要性更高具备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置培训内容和计划时应充分结合多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统筹安排,既充分满足兼职教师的个体培训需求,又符合实际教学发展要求。
3.4 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培养方式多样化 调查显示:在希望参加培训的组织方面,其中较多被兼职教师采纳的培训方法为读书报告、实例讨论、观摩教学、合作教学及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29.23%兼职教师希望采取集中培训方式、70%希望采取分学段培训方式、83.08%希望采取分学科培训方式、76.92%希望采取专家个别指导。33.75%希望采取全脱产的学习方式,66.25%希望采取半脱产的学习方式。兼职教师普遍不倾向于系统讲授及集中学习,可能与成人教育在接受继续培训时候更多倾向于能充分利用既往的学习经验,希望有较多的参与度有关。此外兼职教师多来自医疗卫生单位的中间力量,培训存在工学时间冲突,因此应充分尊重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如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宁波大学等师资,并根据学科差异进行分类培训。
4 小结
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较高,应严格兼职教师聘用准入机制,拓展聘用范围;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切实纳入本校师资培养建设范畴;加强培训需求的研究和预测;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培养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31.
2 王金涛.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54-56.
调查近年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员需求数量规模大,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不容盲目乐观。
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金字塔的人才结构模型的塔基,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大量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迅速推进,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农业比重持续下降,中国经济开始崛起,并出现向发达国家趋同现象。
2001至2020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特别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完成新型工业化,使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服务业也将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持续上升。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迅速下降。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起飞中后期,对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技能和技术与管理素质的人才将会有巨大的需求。这就需要数以亿计的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对中级的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巨大的需求。在这一阶段,经济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是我国实现经济崛起或者经济追赶的重要时期,此后,中国经济发展就将进入成熟期。
部份经济发达地区调查已表明,有就业愿望的中职毕业学生就业率基本上都是100%。原因主要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业机会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企业“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逐渐“退烧”,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有时比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更能胜任某些岗位。许多动手能力强的初中毕业生其实有充分的理由选择中职,走上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之路,而不是读普通高中,挤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独木桥。
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仍不容盲目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我国人口变化趋势,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8亿的高峰,根据学龄人口数量的统计,每年新生劳动力有七、八千万人,这些新生劳动力将有相当大的部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转移到城市,经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后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作。我国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使得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等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就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必须以本地区、行业的劳动力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自身成为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专门人才,适应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就业竞争市场的需求。
总之,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就是著名的“奥肯定律”。根据这个规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的模型,越是基层的人才需求量越大,以培养中初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无疑成为就业市场最大的供应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中职人才,创造了许多地区中职生95%以上的高就业率奇迹。虽然,我国目前中初等教育就业人才需求数量大,但是近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且所针对中职学生提供的岗位工作条件较差,工资收入较低,中职生毕业后往往频繁更换岗位、就业并不稳定。
第二,劳动用工单位更看重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品德
按照旧式工厂中工人等级晋升的惯例,一个初级工成为中级工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中级工成为高级工要七到八年的时间,这样的人才成长速度明显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求学三年之后,就能够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达到中级技工的水平,中职毕业生通过一部分学校开设的两年制高级技工班的学习就可以考取高级技工等级证书,再加上高等职业学校的深造,一个高技能人才约五年左右就可以快速打造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优势突显,但劳动用工单位更看重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品德 。
曾有地区的中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解劳动用工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在校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修养、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社会活动能力、职业技能等13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按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不太重视、不重视等四个层次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非常重视”的选项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占78% ;“诚信品格”,占69.2% ;“实践和创新能力”,占65. 6%;“专业技能”,占49.2%。显然,用工单位更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品德。
第三,信息社会要求中职劳动者具有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超市员工;心理需求;心灵沟通;凝聚力;竞争力
调查分析发现:超市对基层一线员工的心理需求关怀不够,导致大部分员与员工之间关系冷淡,缺乏沟通和配合,人员流失严重,缺乏凝聚力。长此以往,这势必影响超市的服务质量和声誉,进而影响经营效益。员工关怀做的好与坏对超市经营效益有直接的影响。超市管理者应奉行“以员工为本”的原则,经常与员工进行心灵沟通,深入了解员工的特定情况。同时,对员工的关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字,不要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应付,从而使员工形成凝聚力,共同为超市的发展而努力。
一、超市基层员工需求与心里状况调查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研究对象。
1.员工基本情况: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1:10,年龄分布大致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新员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员基本属于高中或大中专毕业,并且在超市做理货员没有多少技能上的要求,简单培训后便可以上岗,她们大多服务年限较短。还有一部分是40岁以上的正式老员工,这些人都是从事一辈子的服务行业,因此责任心强,等待退休的心态致使她们的服务年限为十年以上。
2.责任需求与心里: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单一,所以99%的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亦如老话说的那样“干一行要爱一行”,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员工会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然而,对于工作职责之外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有50%的员工认为必须有报酬才能接受,持这种态度的多为临时员工;相反,剩下50%在超市服务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员工却认为,这是对她们能力的认可,可以接受的。
3.凝聚力需求与心里:调查显示,在超市服务时间较长的员工,一般是正式员工,她们从心理上大都对目前的团队氛围及老板持满意态度,愿意以“主人翁”的身份从事自己的工作,对超市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信心;而那些为超市服务年限较短的临时工却不是很满意如今的工作氛围,并且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掌握不足,绝大多数员工对超市未来发展持不了解的态度。
4.培训需求与心里:调查还显示出了,超市在培训方面的缺憾,没有真正从员工心里需求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培训考核方案、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结果导致培训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培训层次不清,培训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二、超市基层员工心里需求问题透析
(一)忽视心里资本开发
超市的员工一般上班时间都是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上一天休息一天,可是如果遇到超市倒货架,那么一连5天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上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却没有加班费。向自己所属公司反映,得到也只能是“没办法,只能听超市的”几个冷冰冰的回答,公司对你的补偿也仅限于日后你有事要休息,不扣工资。一天下来,员工身体的疲惫加上超市的管理者严重忽视员工的心里问题,缺乏对她们最基本的关怀,对她们基本属于除非是派任务,否则是“不闻不问”的。这样的结果最直接的导致了超市员工流失量极大,服务态度极差。所以,建立和谐的心理契约是增强凝聚力、建立良好雇佣关系的根本。
(二)部门人员关系冷淡,各部门各司其职责,很少进行部门问的沟通、配合
超市的一线员工崇尚的宗旨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有人会觉得团队的利益胜于各自的利益,很少进行相互配合、沟通,这也给超市管理带来严重的隐患。在超市工作,加班盘点犹如家常便饭,很少的加班费更加难以激励这些一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并且现如今的服务行业对服务者的要求甚多,加之强大的心里、精神、物质等多重压力,严重导致了这部分员工冷漠、缺乏凝聚力的现象频繁出现。缺乏有效的沟通,很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使得这些一线员工往往会有被公司遗忘的感觉,从而很难和超市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三、超市基层员工关怀管理对策
客观来讲,超市基层员工素质普遍比较低,一般除经理外,大多没有大专以上文凭,很多只是凭经验做事,加上她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员工关怀,根本不可能达到“以店为家”的层面,很可能不遵守公司规定,不尽职尽责,这势必影响超市的服务质量和声誉,进而影响经营效益。员工关怀就是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以员工为本”的员工关怀原则。员工关怀做的好与坏对超市经营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一)要与员工进行心灵沟通
不能因为超市的基层员工“位卑人轻”而忽略对他们进行关怀和教育。要启动与员工的心灵契约,与员工建立深厚的朋友关系,以诚相待,无高低之分。我们的部门经理要经常与员工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当天的工作。并且适时的对员工工作给予肯定,让员工满意。
(二)深入了解员工的特定情况
由于超市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所以超市管理者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内容。要鼓励全员参加活动并相互交流经验,分享从中所得乐趣;要肯定表现出色的员工,增强其成就感;要给予所有参与人员同等重要性和发言权,营造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要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活动的安排与决策中,采纳可行性、有创意、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建议,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体现自我价值;要创造平等参与机会,形成一个展示舞台,使员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展现个人风采。
(三)日常工作中关怀员工
在超市工作,想要不辛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做的就是体力活,是要靠体力吃饭的。那么,工作上的累是必然的话,精神的累就必须是偶然甚至是绝然。要想让员工从用精神上的释然来缓解工作上的辛劳,需要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政策规章,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落实。
1.令员工愉悦的谈话:超市部门经理可以在卖场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本部门的员工,包括长促、临促表示感谢,对她们的辛劳表示肯定,并且不要谈论其他任何事情。
2.便条:部门经理在收到的员工写的报告中加入一张便条,或者直接写在上面,你欣赏他工作的哪些方面和理由,让员工觉得自己很受领导重视。
【关键词】需求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来构建课程(Rodgers,1980)。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外语的教育的各个层面。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陈冰冰,2009)。
在我国2001年推进和实施小学英语教育以来,英语课程的开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小学英语课程的继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主力人群,怎样培养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和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托,以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和英语专业专科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需求为着眼点,对专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进行探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的重点也从最初的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ESP)领域逐渐转移到普通英语(GE)的教学领域。Mead(1980)在对调查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关,能够满足学生客观需要。Huchinson和Waters(1987)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步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国内的外语教学理论,从理论层面到实证研究都进行了探讨。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陈冰冰(2009)强调对需求分析的持续性,这样才能掌握动态的需求变化,获得稳定的信息,最终对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曹玉坤(2011)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学前英语教育职业技能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学生往往忽视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这些技能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学英语教育方向(专科层次)的需求分析
根据束定芳(2004)提出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兼顾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选取了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对159名英语专业学生和3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探索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根据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方面显示学生更为看重语法、口语、阅读和词汇方面的专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在口语、语音、音调方面的能力。二者在词汇、翻译、语音、语调、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需求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更希望小学教师在语音和语调方面更加地道,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翻译、文学和语言学方面能力没有过高要求。
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尤为看重学生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法、板书能力、英文书写和课堂组织的能力。而学生普遍对于自己职业技能的要求要低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两者在板书能力、英文书法、课堂组织、肢体语言、儿童歌曲和故事能力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小学英语教育(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初探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笔者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注重学生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重点规范学生的发音,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课堂用语的规范使用。并且通过建立院系自身的考评制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毕业之前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其次,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材,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专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知识不宜拨的过高过快,要坚持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牢基础知识。对于英语专业的高段课程如翻译、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可以将必修改为选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学生的视野。再次,加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启蒙阶段的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两笔(粉笔和钢笔)一画能力的培养和考评。同时将每学期的教学见习纳入教学大纲,充分重视学生教学见习和教学实践的环节,使学生的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要有目的、有针对、有检查、有收获。最后,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儿童歌曲、儿童绘画、儿童舞蹈和儿童故事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让他们选取其中的一到两项加以训练,做到人人有特色,各各有技能。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Mead,R.ExpectationsandSourcesofMotivationinEAP[J].EnglishLanguageResearchJournal,1980,(1).
[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6]曹玉坤.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英语课程开发需求分析.河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同等学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