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工作思考;管理模式;质量监控
收稿日期:2006―05―12
作者简介:简国明(1958―),男,汉族,江西省樟树人,韶关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模型、代数图论研究。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文献短缺,资源利用不够
这些年来,成教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着重复前人工作的现象,学生没有掌握好当前科学研究状况,对一些新的思想、观点、方法、理论缺乏了解,事例没有理论支撑,观点、方法陈旧。这主要是我们的成人教育本科生大多是县、镇中学在职教师,信息量少,图书资料缺乏,到校本部查找文献资料又怕麻烦,网络资源也没有很好利用,再者成教生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查新自然不够。
2.学生写作基本功较差,选题盲目,格式不规范
由于前些年来,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在中学时代或工作中成教生仅练习了小型论文(一千字左右),现在要完成五千字以上的本科毕业论文,实非易事。又没有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平时疏于练笔,他们在立意、选题、选材、构思、创新、论证、推理等方面比较欠缺,以至于专升本函授生把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或教学总结,例子堆积。论文立意不明,观点不清,没有理论上的深化。论文选题盲目或选题陈旧,题目要么选得过大、要么选得过难,而标题又取得太大或太长。由于成教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写作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格式不规范,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缺少逻辑性。
3. 时间投入较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时间投入较少,论文写作基本功差,毕业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规定了引用他人文献不要超过全文的15%并要求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电脑上网,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拼凑成文,占为己有。指导教师明明知道学生写不出那样前沿的毕业论文,但苦于无任何证据,也只能望文兴叹。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成教生自身的问题。
4.老师指导到位情况不好,评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不好,在论文选题、研究、撰写等方面没有认真指导和把关,学生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评语比较空虚,写不出其个性特点;一些论文质量较差,但评价却很高、成绩甚至给优秀。评审老师顾及指导教师的面子,评语不好写得太差,或者没有认真评阅,参照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评分,就给出其评语和成绩。对于一些不符合基本要求却准于答辩,答辩又轻易让其过关。这有指导的学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原因,也有近年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二、加强和改进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落实毕业论文责任和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科研、设计方法,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和教师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思想认识,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毕业论文通过才有可能获得本科毕业证,同时在自己工作中,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情况。因此学生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搞好毕业论文工作。
(2)制订好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落实毕业论文任务。根据毕业论文工作具有写作时间长、人员多、涉及面广、分散等特点,为了完成好每届的毕业论文工作,系里都应制定详细的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研究、论文的指导与撰写、论文的要求及格式、论文的答辩及评审、论文的工作时间安排等。严格规定好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辩、评审等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表格,如研究题表、选题表、评审表、答辩记录表等以及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
为搞好毕业论文工作,我们一般在第5学期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每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都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并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写作者与指导者的双向选择,由系里平衡地确定出每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并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2.搞好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强化毕业论文指导,使毕业论文研究科学化
(1)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搞好毕业论文集体指导。为了使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对于没有开设“毕业论文”课的专业,应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论文的撰写与格式要求以及一些研究课题介绍等,同时给学生介绍网络资源特别是校园网的文献资源的查找,包括各种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包括网络文献资源的介绍),使我们的函授生得到系统的科研方法培训,以达到集体指导的效果。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根据数学类本科函授生的特点以及我们几年来的经验,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综述性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应用性研究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数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可涉及初等数学、函数论、微分方程、代数学、几何学、组合论、图论、数学史、数学美学、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等研究领域。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搞好毕业论文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有好的毕业论文就要有好的指导教师,这就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函授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科研经历,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严谨治学,以自己的认真的科学精神去影响学生,做科学研究的典范。
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得到教师指导,选题要与指导教师商量、讨论,写出提纲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对不同基础、不同成绩的学生分2-3个类别提出不同的论文写作要求,要在文献检索、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方法及步骤、撰写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要把好选题关。选题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为: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减少假拟题目;体现科技发展水平,力求题目新颖;兼顾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
要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指导教师指导落实到位、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扎实,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建立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和质量监控措施,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毕业论文评价科学化。搞好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它是实现毕业论文评价严格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应从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应用性和难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来衡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来划分,并用百分制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按平时成绩、审阅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出该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如平时成绩占20%、审阅成绩占3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学员的学习态度、文献资料阅读与文献综述能力等;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难度、分量,论证能力,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文字表达与撰写规范等。
(2)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措施。为使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应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毕业论文的监控措施。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员要全程跟踪,悉心指导并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建立好毕业论文的系、教研室、指导教师的三级监控体系,如毕业论文选题由指导教师、分管系领导把关,论文期中检查由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由教学秘书负责,论文的评审由系答辩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负责把关。
(3)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重要环节。系要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系领导、教授、资深副教授、博士组成;再分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若干个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委员会(或小组)一般由5人左右组成(非指导教师),其中设主席(或组长)一名,秘书一名,主席(或组长)应是系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
规定好毕业论文答辩程序,比如答辩程序可为:1)主席(或组长)主持,介绍有关情况;2)答辩同学宣读(介绍)论文,10―15分钟时间;3)提问:分固定提问(3个左右的问题)与自由提问进行;4)回答问题(允许20分钟考虑后回答);5)宣布答辩结果(评价、成绩等)。
同学毕业论文完成后并填写毕业论文评审书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给出审阅意见及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审阅成绩)后交系办;系里按每篇论文的研究方向送交一位教师评阅,评阅教师给出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系里审查毕业论文的答辩资格后,再分学科进行答辩,答辩后答辩组专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审阅、评阅、答辩、评审等各环节要严格把关,并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这有利于保证毕业论文评审的公正性,避免指导教师代答、辩解的现象,以及一些不必要争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超英,徐凤信.毕业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 (1)107-108.
〔2〕 牛凤杰.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3, (6) 61-62.
〔3〕 陈友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7) 3-4.
〔4〕 晋民杰,马海庆.毕业设计提高成教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争鸣与探究,2005, (1) 93-94.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和教师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的。教师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在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十分重要,它关乎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课堂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鉴于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让自己的语言尽量通俗一些,多样一些,然后再辅助于肢体语言,尽力去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灵感。例如:提问学生时,你可以这样问:“你能帮我找出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程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可以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说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吗?”对于智力较好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你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解法吗?”这种分层次多样化的提问,不但能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而且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勤于动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它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学生正确表达正是其大脑思维的梳理和条理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和要求学生表述有条理,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共同探究,在教师和自己互动中去思考、去感悟,并在问题讨论中各抒已见,展示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把别人的话听懂加上自己理解,然后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要学会用幽默化的语言批评学生,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批评学生时,语气要尽量婉转,语调要轻柔,结合具体问题淳淳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幽默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讥讽他。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爱搞小动作,你可以这样说:“小心,不要丢了东西哟。”如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可以问:“你梦见吃没堡了吗?味道怎样?”这样,课堂气氛在教师的调动下,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再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肢体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性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数学语言应在逻辑性的基础上力求亲切,富有情感性。只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肢体语言的结合使用,会让这一效果更加完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说,人语言的魄力的25%来自于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可以辅助肢体语言,进而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如:把摸一下学生的头表示鼓励,故意夸大表情让学生加深记忆等。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30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在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来说一说数学的作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巩固练习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小心验算。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和课堂上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及老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教师的示范要多方面体现,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彰显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力量。所以,身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严谨的教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真正彰显榜样的力量。
四、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五、利用数学中的实践过程,来涵养师生共同
合作的价值和意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才竞争外,还有品质、精神竞争,人事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识和合作模式的训练,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通过团体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认识到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用。
六、利用数学课后广阔空间,强化德育教育
任何教育都要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课上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下。课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空间广阔而自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实现育人的目标。比如,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变简单的对错判断为宽松的交流体会,使作业成为师生隐性沟通的方式和空间。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非常受用,反响效果好。在这里,孩子们向我敞开心扉,在我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的园地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小常识”,为学生展现了悠久的数学历史文化,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绳测法”、“滚测法”等原始实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规律,然后通过“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及对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并介绍我国从秦朝开始就实行统一度量衡,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为了与世界接轨,将原来的“重量单位”改为“质量单位”等,实行新的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到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学习了较大数的读写后,以环保来作背景材料: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一杯水,请你计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这个数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数,由此,学生就对这个大数有了实际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了节水意识。所以,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生活化
纵观数学的发展与形成历程,数学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新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学科本位、互相割裂的弊端,注重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数学人文教育中,一是要把数学训练与语言积累训练相结合。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有位教师从一年级抓起,学了数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家中、校园以及上学路上的事物,每次上课前用2~5分钟时间交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又如,在应用题、文字题教学中以及试题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分析题中的语言表达,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二是要把数学与社会、自然、体育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在《统计》教学中,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对本地人口、新建房屋、家电使用,各种车辆购置、社区建设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使学生对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地方建设的投入等有所了解和认识,从中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再如,在体育教学中铅球、铁饼场地的画法,也让学生感到数学与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三是学数学与用数学相结合,如在学习小数应用题时,可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渗透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前言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在“实施建设”中指出:“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数学的美体现在符号、公式、逻辑、语言的简洁美、数和形的对称美、统一美,还体现在数学命题、解题的方法巧妙、灵活、有趣的美等方面。不管是谁,每解开一道有趣的难题,心中总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成功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力展现数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例如,在一次考试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地里设计了一座花坛,使花坛的面积占正方形的三分之一。小小设计师们各尽其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花坛,不少学生在设计中注重了对称美。又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扑克牌,其中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计算±24,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然后公布在游戏期间采取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在游戏快乐、竞赛的气氛中感到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让教师在引导探究中贴近生活
从数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它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数学内容,并编抓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如在应用题数学中,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工程问题应用题》可以补充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从数学手段看,要重视综合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使用先进的数学手段,增加数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让教师在多元评价中应用生活化
作文的材料要取于生活,首先该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写学生熟悉的内容。为此,我本着以下三个原则进行施教。
1、本着“写自己”这一原则进行教学特殊教育学校传统的作文教学,绝大多数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中的例题要求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指导,这种教学作文的形式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牵着”听力障碍学生的“鼻子”去写作文,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调动不起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处于被动,难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更谈不上提高听力障碍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在教学中,我本着“写自己”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蓄写作素材。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不是抓过来就可以应用的,需要平时的认真记忆。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指导,让学生了解事物与语言的关系,使形象与语言相吻合。教学时,我注重平时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对于写得好及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不再空白如野。学生所能达到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做到了心中有数、掌握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出写作要求。由于教师了解了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及能够达到的写作水平,于是据这些情况,定出恰当的作文标准、要求及目标,让学生据要求对素材进行筛选、整理,以待下笔。
3、进行写作文。写作文时,可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做,以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心话。通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我发现这三个原则的实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新颖,而且在语言的组织、写作的角度等各方面都锻炼了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听力障碍学生由于失去听觉以目代耳去适应环境,观察能力很差,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外部表现,无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写作时,往往无事可写,有许多同学的日记空洞,象流水帐一般。比如,他们每天上学途中看到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来来往往,有时看到交通阻塞,有时看到有位小学生帮老大爷推车,有时看到马路两旁的树冒出花骨朵等等。这些内容他们都经历过,但不会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因而写不出有特色的东西。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捕捉不到有意义的新鲜事。
1、要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从思想上启发学生。如:教师提出有意义的内容引起听力障碍学生的兴趣。比如:你知道早晨太阳出来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反复思考,怎么也说不好。这时教师说,我们明天早上早些起床,看看日出时是一种什么情景。要求大家连续观察三天,然后写出自己的感觉。结果学生们的描写各有千秋,每天的写法各有不同。学生也都从中得到了观察的乐趣。再如,春天来了,让大家走出课堂,来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到后的景象。天空、阳光、风雨、山色、花草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曾无数次接触的东西,是那么不寻常.那么可写。
2、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在观察某一景物时,首先确定观察点,有次序地由东向西或由上而下或由远及近进行观察。如:观察立交桥,要求学生站在一定的位置从远处观察立交桥是什么样,从近处观察又是什么样。然后重点观察几个景物进行具体描写。
3、引导学生观察影视形象、图画、照片,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用电影、电视、幻灯、照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观察指导,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让学生处处留意,细心观察来不断提高写作文的能力。
三、注重交际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听力障碍学生由于听觉的丧失,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对事物的了解不多。学到的知识较少,而需要学会的应用于生活中的语言数量却十分广泛,致使与正常人的交往困难,这就迫切需要写作的教学要有的放矢。
l、捕捉学校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机会,进行写作训练听力障碍学生全日生活在学校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言语交际机会。如:我班同学王会言把文具盒弄丢了,我就让同学们写寻物启事。当王会言的文具盒又回到自已手中时,同学们体会到了写作文的用处,便更加喜欢写作文了。另外,同学们做了好事,可写表扬信;同学病了,可写慰问信等。
2、捕捉家庭中的语言交际机会,进行写作训练听力障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里(主要是假期),于是,我抓住了家庭这个写作训练的重要场所,如: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生日,让他们想想在家长或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应当向家长说些什么,辅导学生写生日贺词等。
数学教学的价值有两个:数学的实用性;思维训练功能.数学教学必须同时兼顾教育价值的两个方面,目前的教学过于偏重于后者,导致在数学课程与生活脱离,课堂充满了密不透风的演绎与推理,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的只有“冷冰冰”的一面,感受到的只有数学对考分的贡献,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自然就有偏差,误以为学数学就是学解数学题.当然,过于强调应用而忽视思维也是不行的,这是另一个极端.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同等重要,而且思维训练是推进数学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就要理清楚高中数学教育的出发点.高中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培养高中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这是与其价值取向高度相关的.(1)给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思维训练平台,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以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将数学与现实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社会价值,从中学会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分析: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导入新课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早期,我志愿军某炮兵团侦察出美军阵地后当机立断炮击美军阵地.可是在此不久,美军也较为准确地将炮弹打到了我军的阵地,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军会如此准确呢?提出这一历史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想一探究竟,这个AB时候教师初步进行解释,而解释的最佳方式就是配上图形来理解:如图,美军在其阵地旁建筑了三个固定观测点A、B、C,假设我方阵地的位置在D点(任意位置),美军从我方的打炮声到达这几个点的时间差,再借助于声速就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我方阵地的位置,这是数学在军事上的应用.这样的解释,学生能够理解,但是玄机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此导入,学生的精气神都调动起来了.
例如,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学生对生活中的多位数司空见惯,但很少会注意到这些多位数的使用。在课前,可以借助《问题生成单》,让学生通过上网、手机查询、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课堂中学生交流汇报:有的是今年全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统计数据,有的是甘肃省的土地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多位数来教学读法和写法。同时,这些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也让学生了解了国情、省情、市情,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
我们现在大多还沿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统一的教学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形式,教师限制较大,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则可变革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我课前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有关涉及百分数的数据。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反映我市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百分数进行处理、分析,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一些数据,选择部分数据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有的学生选择近年来全市人口的增减变化、城镇居民纯收入的变化;有的选择宽带用户、手机用户数据等;有的选择各县区的高考录取率、中考升学率等数据,作业形式灵活设计为科技小论文、统计图、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
学科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直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合作学习,更缺少自主探索,教学中也很少有机会独立获取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法呈现信息化、学习开放化、学习过程交互化。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学重点是掌握面积公式,而难点在于面积公式的推导。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对于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学生很难理解。但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动态演示把一个平形四边形沿一个高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然后,再把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平移到梯形的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用颜色闪烁,加以重强,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在明确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再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后得知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是对应相等的,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把学生的难点轻松解决,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得轻松自如。
(二)利用网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网络环境下,可以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数学教学。例如,我们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可以选择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电子举手功能向老师提问,或者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学生“齐步走”的现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让学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有乐趣,优化了课堂练习。
(三)利用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智乐园教学平台等教学软件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登录软件平台后,自行浏览教学视频,学习中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在线向老师、学生请教,实现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可以得到不同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还可以在线讨论、发表帖子。在网络自学之后,选择软件中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进行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运用人机交互,实现个体化学习,就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本节教学结束或单元教学结束后,还可以选择测试题检查自己学生本课或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线答题、提交后,及时查看成绩,可以知道哪些题做错了。测试可以设计为数学游戏的方式,也可以是过关的方式,还可以根据难度设计为星级测试方式等,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挑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使其感受到了快乐。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由于武术是一门理论高深、技能高超的高级体育运动,是对学习者体能素质与运动基本功的极大考验,然而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中从快乐中获得知识,就要注意对武术课堂教学内容的甄选,要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来选择那些学生能够接受、消化并实用的学习内容和动作项目,并试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学生呈现与讲解这些武术知识,从而推动武术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二、因材施教,安全必要
武术运动是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考验,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核心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例如:身强力壮、天生爱运动的男生可以选择相对剧烈、高难度的动作进行教学;相反,身单力薄、身体较弱的女生则适合相对轻柔、缓慢的动作,这样才能使不同才智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发挥。同时,安全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武术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必须亲自守护,重点监督学生的动作规范与要领,确保学生能够严格依照规定科学练习。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适当地控制训练强度,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进行调节,防止出现学生由于过于疲惫昏厥的现象。
三、游戏教学,兴趣引导
在武术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很难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可以引入游戏来激起学生的亢奋情绪,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武友相聚、大刀接力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聚焦学生的神志,学生的神经、肌肉会自然进入紧张氛围,身体也会慢慢走向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武术练习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应该引进游戏,从而全面完善学生的肌肉质量。学生具备了练习武术的基本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对武术的疯狂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的品质。在一堂紧张的练习课的末尾,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梳理肌肉,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对接下来的教学课堂充满期待。
四、侧重武术套路形成特点与原则教学
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在具备了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武术套路,无论教师选定那一套武术教学策略,都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动作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武不偏离方向,走入正轨。例如:常见的套路动作表现为打、攻、摔、踢等,动作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进攻与守护,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动作规律,培养学生的肢体灵活度及保持平衡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稳扎稳打。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各种武术套路的特征,就能够凭借自身的体能条件来恰当地择取练习方法,确保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自身功力。
五、引入多媒体,渲染气氛
体育教学也应该同现代化接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优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感受到武术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武术动作,例如:一些古装武侠剧中的武术片段,学生通过观看激烈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对武术功夫的崇敬,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播放武术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锻炼的双重带动下身心得到锻炼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