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实验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以实验结论来探寻化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来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生动的实验演示过程还会加深学生对化学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如果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论进行认真思考,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已经不容置疑教师在力图提高自己的课堂和课外教学效率时,应该对实验教学倾注适当的精力,以便借助于实验的重要地位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Jl用丰富有趣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二、高中化学实验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资源来看,大多数的高中化学实验室都具备了基本化学实验演示和学生自主操作的条件,学生完全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行典型实验操作,从中亲身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体验化学实验变化的神秘。除此之外,一些条件先进的高中化学实验室还有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肠U如不同金属与酸、碱反应产生气泡或气体等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来尝试新的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必然会吸引更多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求学的兴趣,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化学知识的探寻上教师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巧妙地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快乐的实验经历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那么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1.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化学实验课上常常发现一些平时上课不积极的学生他们一旦做实验会表现得更主动、更突出,因为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在他们急切想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条件、产生的结果等时赴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实验字生将会获得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说白磷自燃硫是火药的成分之一铜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等这些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不同可燃物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和结果,在不同燃烧条件下将会产生另外的物质这一原理。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步骤。只有安全有效的化学实验操作才会带来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所以安全、有序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进行一切实验之前给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提醒大家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细心留意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安全防护措施然后通过正确的步骤来操作。譬如课本上比较经典的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教师应该提醒大家注意浓硫酸的使用不要让浓硫酸伤害到皮肤或者衣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注重实验步骤,细心观察是将浓硫酸倒入铜块还是将铜块放入浓硫酸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时随地都需要大家细心洛液的浓度、实验的温度、药品的纯度、试剂添加的顺序等都是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3.督促学生领悟过程掌握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虽然是一个有趣的操作过程,但是它的真正目的是想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将学生的学习乐趣当成了实验的目的从而忽略了及时指导学生体悟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特性的变化实验中的燃烧、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原理的来源。

四、结语

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针对教学的结构、程序及具体环节,从而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其融于教学内容当中,从而设计出一套思路清晰、具有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以供教学使用.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于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设计是否正确、合理都会直接体现于化学课堂教学当中,若出现偏差,就会对体验式教学的成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影响教师行为控制的外部因素

化学教师的内部因素是影响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控制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外部因素也会对教师行为控制产生影响.(1)教育模式的影响.进入新时期,虽然我国现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而培养学生.总体而言,我国教育模式仍是偏向应试教育.尽量部分化学教师已实施体验式教学,但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而对高考的压力,化学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目标集中于考试分数上,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其他能力、如实践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2)多角色职责的压力.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而且还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其参与者、学习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担任了多种角色,其职责自然也比较复杂,在这种多角色职责的压力下,化学教师难免会忽略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细节.而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也可能会由于多角色职责的压力而忽略培养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教师出现行为偏差.

三、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控制的相关策略

1.加强培养化学教师的基础素质首先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可在各市、区或县选拔具有优秀职业首选的教师作为典范加以奖励并进行示范性培养.其次,定期总结并培养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地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以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3].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可定期举行教职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会议以总结教师各阶段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积累教育理念.培养教师身心素质.采取情景式方式以实现对教师身心素质的培养.可在假期让化学教师在设定好的教学情境当中进行模拟教学,培养教师应对各种突发性状况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加强培养化学教师的技能首先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在此需要教育系统的帮助,可邀请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实地考查,针对课堂掌控能力强的教师给予肯定或表扬,同时可让具有课堂掌控能力的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以让其他教师学习相关的掌控技巧.其次要加强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建构式方法,即让教师利用已学知识,结合外界的帮助,通过建构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3.更新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及解题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要不断尝试使用其他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3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1.创设和谐氛围,重视学生主动性激发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教学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化学实验中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合适的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重视生活中化学素材的挖掘,在教学的时候重视生活中化学素材的使用,这样能够将化学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和化学的距离也会进一步拉近,学生本身的实践意识也会增加,学生化学素养也会明显地提高.

3.进行悬念设置,重视学生求知欲望激发

学生在进行化学练习或者实验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思维定势以及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对于遇到的新的问题,分析的时候经常存在想当然的情况,这也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有时候通过实验能够轻易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需要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并且,还应该重视悬念的设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会有明显地增加,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比如说在讲解金属钠性质和应用的时候,可以将这种办法应用进去.老师可以根据钠的性质来进行水生火实验的演示,在蒸发皿中放进绿豆大小的金属钠以及少量的乙醚,然后利用试管,将两到三滴水滴进去,结果蒸发皿中冒出了火焰.这种情况对学生而言和其认识是不相符的,便会产生疑问,并且好奇心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

4.重视化学实验探索性的突出,进行探索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一般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能够验证知识是不是真正的正确,同时对化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认识加深.但是这种办法无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能力的提高,而探索性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重视探究性实验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路.比如说在把金属镁和金属铝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便能够组成原电池,在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金属铝表面会出现气泡,这会让学生觉得金属铝活泼程度是超过金属镁的,这和金属活泼性排序是存在差异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很好地明白,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和所处的实际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通过这些实验能够突出实验本身的探索性,能够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

5.重视化学实验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其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和化学有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熟悉度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形容人做事半途而废的时候经常会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但是通过化学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以往的渔网制作材料是麻纤维,所以,必须根据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商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促销员在进行不粘锅的宣传,通过化学我们能够了解不粘锅不粘的原因是因为锅底有“聚四氟乙烯”,正是这种材料的存在,不粘锅才真正的实现了不粘.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是比较多的.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并进行实验的设计,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验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的进行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运用到了教学中去.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若是能够将其和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以往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过于的抽象不够直观,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意识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完善.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做到图文并茂,将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利用进去,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教学有效性也会有明显提升.比如说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有些实验本身的危险性比较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避免发生实验事故,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和播放,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还能够避免因为实验比较危险老师讲解不够细致的情况。

二、结语

第4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众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崛起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以商业性、媒介性、娱乐性、世俗性、流行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体系产生了消解作用,从而威胁到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决定了文化可以以资本的形式赎取和转化为经济价值,语言符号也成为可供消费的文化商品。文化的资本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于价值理性的道德话语体系带来挑战,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色彩,资本本位取代价值本位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主导逻辑。

大众文化的媒介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诉求的是感官经验的视觉形象,而非书面性概念意义的文本修辞效果。由于大众文化的影像、模拟和仿真在高校思想政治思想理论课中过度再生产,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将感性层面的本能欲望满足所获得的消遣愉悦作为卖点,而不是深层精神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就此造成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庸俗化和低俗化。大众文化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以游戏的形式消解了教学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宜教色彩。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反映的是大众日常生活的平凡叙事,而不是基于抽象的价值理性的宏大叙事,也就造就了大众文化的日常化、琐碎化甚至是庸俗化。大众文化以现实的关怀和当下的感受为切入点,弥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学话语体系的深度结构转为丧失深度的平面结构。

大众文化的流行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立足于感性层面形象的审美化,而不是精神层面信仰的审美化。大众文化的流行性所导致的话语体系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使教学话语体系丧失对思想内容的形式分类、抽象概括和逻辑论证能力,最终导致语言世界的空洞化、思想世界的虚无化、情感世界的零度化。

大众文化的消费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是以纯粹欲望的满足构建自我价值体系的快餐文化,而不是以心灵的震撼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经典文化。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教学话语体系的语言符号不再反映现实,而是遮蔽现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技术化的批量生产,显然是对教学话语体系表意方式的必然性消解。

二、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具有创造性作用

诚然,大众文化本身蕴涵着能动的解码力量。大众不是单质的一元化群体,而是复杂的多元化组合;大众文化的受众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着生命活力的自由创造者。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文化的内涵,并对既有的文化格局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文化走向大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文化的发展将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天然的平等品格和民主精神,在文化形式上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等级化向民主化的转变、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促使教学话语体系从控制支配转化为对话交流。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的语言交往中达到相互理解,进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系统。

大众文化的媒介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消解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的差异性、等级性和垄断性,这对于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同意识的建构、价值信念的传承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文化的媒介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扩展了教学话语体系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空间,进而促进教学话语体系形成有效的理论自觉。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以其温馨、轻松、休闲、欢乐、回忆等手法,使在紧张疲惫、超荷压力生活下的大众放松心理状态,弥补生活的单调性、片面性和孤独性。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以风趣幽默的话语风格表达严肃庄重的思想内涵,使大学生对抽象思辨的文本更易理解;以民主平等的语言对话传递高尚深刻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大学生与教师达到价值的视域融合。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交互式体系的转变,达成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文化走向民主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大众文化的世俗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能够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内建立公共文化交流空间,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政治上的公民权,也会塑造大学生文化上的公民权。

大众文化的流行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新颖性、动态性和独特性。大众文化的流行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并不是基于控制性思维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重建,而是要将触角伸向身体领域、消费领域和符号领域,在无意识世界中探寻大学生自我平衡和信仰皈依的表现形式。

大众文化的消费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效率性、活跃性和创新性,大众文化从其审美趣味的普泛化出发,紧紧把握时代流行的脉动,吸纳广泛的接受者,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者,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现实需求。商品的交换价值原则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意识形态语言符号的消费,维持与现实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大众文化由于对感性层面物质欲望的执着,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功利化、标准化、庸俗化和空洞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众文化对教学话语体系的创造性作用。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要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机制、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创新,笔者认为,的基于实践的语言交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转变的实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交往不仅涉及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且语言交往作为内在的环节实现了价值和意义的生成。这种语言交往实践规避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可能导致的灌输化、控制化和同质化等消极影响,倡扬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产生的平等化、现实化和效率化等积极意义。

(一)语言形式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返回生活世界,建构起基于生活世界的语言交往,开辟充满意义的语言交往的公共空间,意味着扬弃教师抽象的独语,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达到普遍性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生活话语转化消解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可能造成的功利化、平庸化和浪漫化等消极影响,强化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生发的亲民化、平实化和风趣化等积极意义。

(二)语言形式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发展的另一方向。在大众文化视域下,语言形式还有朝着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使之更加深刻地把握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决定了其语言交往形式不应停留在生活世界的具体化层面,而应该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抽象化层面,通过精神层面的语言交往观念地建构起意义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世界的语言交往对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避免痴迷低俗的物质欲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应尽可能地创造精神世界的语言交往,构建起抽象化的普遍性价值共识,进而将价值共识引向实践过程本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学术话语性质定位避免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可能引起的肤浅化、平面化和粗疏化等消极影响,提升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引动的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积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发展的方向要求语言交往具备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等特点。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科学技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交往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发展的助推器。现代科学科技使语言交往超越了自然语言的局限性,构建出纯粹形式的科学语言,通过语言的逻辑化实现对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精确把握。在大众视域下,科学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交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创造了语言符号的新形式,创新了交往主体的新观念,创制了交往方式的新样式,最终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活动的交际能力获得空前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必要前提和理论方法的创新动力。

在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实现创新,就必须回到交往实践中去。在交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语言交往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亲近生活世界;通过语言交往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富有意义;通过交往语言的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潘晴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生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域[J].东南大学学报,2010(4):117

[2] 王金玲.关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