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一、英语对话教学的关键元素――情景

情景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必要因素。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情景化。英语情景对话课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话题情景或社交活动的情景场面,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听说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及提高的目标。

二、对话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话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个难点,我觉得太难以操作和把握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不愿意开口,开口说话的声音也不大,更不用说讲得如何流利,能正确用英语跟别人交流。我从不会把教材上的对话内容一个词一句话逐一地分析、讲解、翻译,总是想方设法带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他们总是不开口,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所以我就此展开了教学研究。

1. 根据学生的现状找出原因。课堂过于安静可能跟学生的性格有关。有过半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外向的学生,就算对知道的、懂得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轻易举手回答、响亮地说出来,这可能是受班上安静主流的影响。

2. 结合教材思考教学策略。(1)从分析教材入手,明确教学内容。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下册的英语教学,本册教材有6个单元,分别是:This Is My Day, My Favourite Season, My Birthday, What Are You Doing, Look At The Monkeys,A Field Trip.本册教材包含了10个话题:daily routine,seasons, weather, seasonal activities, housework, indoor activities, telephone English, animals, field trip.(2)以话题为纲,践行对话教学的研讨模式。首先明确话题新语言点,列出相关的旧语言点。然后想一想该话题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等对话因素。最后,按教授新语言的一般步骤细化教学设计的每一步,践行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对话课教学的基本步骤为:热身复习――呈现新语言――操练(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巩固拓展。

三、对“A Field Trip”话题的具体操作

PEP五年级下册Unit 6 单元话题是A Field Trip,A 部分教学内容:

地点是野外,是John and Miss White之间的对话。新语言点是:Are they …ing?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旧知识是有关描述outdoor activities的V+ing动词短语,提问时间、地点和一般的情况描述。根据本班学生也有过野外旅游的经历,我这样设计“A Field Trip”第一课时的教学。

Step 1 Warm-up and review(激活学生旧的图式)

课前呈现Field Trip主题,问:Do you know that?用相关图片(park, nature park),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What can we do in the park?复习Unit 6单元的动词短语,激发说话愿望。

Step 2 Presentation(文本初构)

(1)结合课文内容:Look, they are in the nature park too. What are they doing?描述人物正在干的事情:Are they V+ing?让学生猜(进行大量文本的输入)。

(2)Now let’s try, 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

情景:It’s lunch time. John is looking for their classmates. Now le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What do they say?

(3)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 3 Practice(文本再构)

(1)Listen and read following the computer.模仿语音读,注意标出意群。

(2)挖空对话里的关键词,让学生听着录音再次重复句型。

(3)交替挖空问句与答句进行练习。

第2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游戏化,是指体育课采用游戏的形式或方法进行教学。体育课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良好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优的锻炼效果,笔者就自己所任教的年级,展开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的方法

1 实验的对象:五年级四个班学生。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班级情况基本相同,根据对实验前测得的数据分析,确定1、3班为实验班,2、4班为对照班。

2 测量项目: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五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mx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3 数据测量的方法和器材测试方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的要求执行,测试器材采用上级主管部门配备的南京北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测试仪器。

4 统计方法: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软件和Excel程序进行数据统计。

5 实验法:按《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实验班运用游戏化教学,对照班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期的教学进度内,测得实验前(学期开学初)、实验后(学期期末)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

二、测试数据与分析

1 五年级男生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身高体重标准数据分析

表1五年级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高体重标准数据分析表

表1中:实验班正常体重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9.09,营养不良减少4.55;对照班正常体重提高7.14,营养不良减少4.76。数据显示实验后与实验前略有变化,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别不显著,说明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与教学方法的相关性不大。

2 五年级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高体重标准数据分析

表2中,实验班女生的正常体重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5.13,超重和肥胖各减少2.56,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没有发生变化;对照班女生的正常体重实验后比实验前降低了5.0,超重增加了5.0,营养不良减少2.5。数据显示对照班女生的体重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一般的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女生来说,没有吸引力,还致使学生厌倦怠慢体育锻炼,从而达不到正常的活动时间。

学生的身体形态,除了运动的关系外,饮食习惯的关系也很大。表1、表2中,基本反映了五年级学生的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不但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区别不大,就是实验后和实验前的变化也不是很明显,似乎与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没有关联性。

3 五年级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质健康数据分析

从表3的统计隋况看,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实验后比实验前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符合少年儿童生长和运动规律。但从提高的幅度来看,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效果更明显。肺活量体重优秀等级,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15.91,不及格率降低了18.18;对照班肺活量体重优秀等级,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7.14,降低了不及格率26.19。50rex8往返跑优秀等级,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13.64,不及格率降低了。6.18;对照班肺活量优秀等级,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2.38,不及格率降低了9.52。坐位体前屈优秀等级,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4.55,降低不及格率4.55;对照班坐位体前屈优秀等级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4.76,不及格人数没有变化。实验班立定跳远优秀等级,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27.28,降低不及格率13.64,对照班优秀级提高了19.05,降低不及格率11.91。实验班男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成绩,优秀级提高了27.27,降低不及格率22.73;对照班优秀级提高了19.05,降低不及格率21.43。数据显示,除立位体前屈外,其他各项实验班与对照班都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充分说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学游戏化优于其他一般的教学方法。

4 五年级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质健康数据分析

表4中,五年级女生的水平,实验班与对照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班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与同年级男生的情况基本相似,表明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效果同样适用于女生。

三、结论与建议

实验前的数据测试处于学期初期,并且五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与四年级相比变化也很大,应该说受测学生处于低水平阶段,所以,测试成绩总体上很差也属正常。从实验后的成绩与实验前的成绩比较来看,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基本符合青少年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和运动规律,只是从数据上显示出实验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比对照班成绩提高的幅度更显著。这说明,体育教学游戏化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对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能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更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化教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50米×8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明显地提高了反映小学生的整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体重标准,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总成绩。而且这些基本没有性别上的差别,说明体育教学游戏化在改善男女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运动能力方面均有优势。

第3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利用化学式简单推求化合价,进而能用化学式正确地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4)学会简单化学式的读法。

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

1.化学式的书写;

2.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第一课时

化学式

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某些物质,从组成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判断各属哪一类物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Al、CuO、He、H2、NH3、SO2、ZnO、NaCl、KMnO4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提问]

化学式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以水的化学式“H2O”为例进行学习。

2.注意:①纯净物的化学式是唯一的,混合物无化学式;

②书写化学式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③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与元素符号一样。

3、意义(以H2O为例)

[提问]

水中是否含氢气、氧气?理解右下角小数字的正确含义。2H2O表示什么?

[回答]

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H2O表示2个水分子。

[练习]

请以水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为参考,说说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

[讨论]

符号H、2H、H2、2H2、2H+各具有几个意义?分别是什么?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1)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①金属(铁Fe、铜Cu等)

②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硫S等)

③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等)

④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氟气F2、氯气Cl2、溴Br2、碘I2等。

(2)化合物(只研究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①写法:a.氧化物:如CuO、P2O5,“氧在后”。

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金左,非右”。

(注意)1.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

2.化学式中右下方的小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

②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例如:ZnS读作硫化锌。非金属氧化物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意义(以水为例)

宏观

微观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课堂练习]

1.上册课本P87习题

1.(1)(2)(3)(4)

2.2CO2表示(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

C.2个碳原子和2个氧分子

D.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第二课时

化合价

二、化合价

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物质

HCl

H2O

NaCl

Fe2O3

原子个数比

1∶1

2∶1

1∶1

2∶3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物质不同,原子个数比可能不同。

[分析]

原因是在形成化合物时,各原子为了使其结构达到稳定,即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不同原子的个数比是电子数目不同造成的。

1、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看书本P85表4--2

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注意: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有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②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③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

④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⑤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观察]

Ca(OH)2、NaOH

CaCO3、Na2CO3、CuSO4、

NH4NO3

、(NH4)2SO4这些化合物中加横线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3、原子团:

有些物质如Ca(OH)2、CaCO3中的一些原子集团,作为整体参加化学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也叫根,根也有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根

CO3

-2

硫酸根

SO4

-2

铵根

NH4

+1

高锰酸根

MnO4

-1

原子团的化合价是其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4、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后标数值。

H(+1)

O(-2)

Mg(+2)

S(-2)

[练习]

请同学们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讨论常见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有什么相同之处?

[总结]

1.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注意:Fe有+2、+3;Cu有+1、+2,高价时读作铁或铜,低价时读作亚铁或亚铜。

例如:FeCl2读作氯化亚铁,FeCl3读作氯化铁。Cu2O读作氧化亚铜,CuO读作氧化铜。

[探究]化合价的表示与离子符号有何区别?

如:+3价铁元素

Fe(+3)

铁离子

Fe3+

(两同两不同)

三、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知价写式)

[例题]

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1)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P

O

(2)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5×2=10

(3)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最小公倍数

正价数(或负价数

原子数

P:

10

÷5

=2

O:

10

÷2

=5

(4)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P2O5

(5)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算是正确的。

(+5)×2+(-2)×5=+10-10=0

答:这种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P2O5。

[小结]

知价写式一般步骤:

(1)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2)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4)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5)按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检查化学式。

[练习]

写出溴化钠、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氮的化学式。

答案:NaBr、CaO、Al2O3、NO2

[补充]

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

一排序,二标价,三约简,四交叉,五检查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铝

硫化氢

氯化镁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钠

氯化钡

氯化银

答案:Na2O

BaCl2

AgCl

2.已知化学式书写化合价(知式写价)

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

解:SO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

练习: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S、SO2、SO3、H2SO4

NO、NO2、N2O5、NH4NO3

答案:、、、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表示物质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化学式既可以表示该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又可表示出该物质中的一个分子中每种原子各有几个。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的,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根

3.注意事项:

4.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已知化学式书写化合价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87习题3、5、6

2.某宝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3.某含铁盐溶液能够在高浓度的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盐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Na2FeO3。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6

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3

D.Na2SeO2

答案:2.D

3.C

4.A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化合价概念较抽象使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分散难点。前面的离子、元素等知识的学习不容忽视,它是这节课的重要基础。记忆化合价十分枯燥,组织好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下让学生编化合价的歌谣,利于学生记忆,有的学生编得挺不错!

第三课时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

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1]

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1=18

[练习]

计算3HNO3、NH4NO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

[例]

计算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

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同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之比。

解: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2×1)∶(16×1)=2∶16=1∶8(化为最简整数比)

计算二氧化碳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O)=(12×1)∶(16×2)=12∶32=3∶8

计算硫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H)∶m(S)∶m(O)=(1×2)∶32∶(16×4)

=1∶16∶32

计算硫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N)∶m(H)∶m(S)∶m(O)=(2×14)∶(1×8)∶32∶(16×4)=7∶2∶8∶16

[练习]

计算HNO3、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又称为质量百分含量)

[例]

计算水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

=11.1%

答: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练习]

计算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化学式的其他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2)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例1]

60

g

MgSO4

中含有氧的质量。

解:m(O)=m(MgSO4)×w(O)=60

g×=32

g

[例2]

多少克碳酸氢铵(

NH4HCO3

)与

400

g

硝酸铵(NH4NO3

)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x·=17.7%·x

400

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2(N)=400××100%=400

g×35%

根据题意:17.7%·x=400

g×35%;x=790

g

(3)有关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

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w(N)=×100%=×100%=35%

设不纯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x=31.5%

[例2]

某不纯的尿素〔CO(NH2)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4%

,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w(N)=×100%=×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x=90.8%

所以该尿素中所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w(杂)=1-90.8%=9.2%

[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相对分子质量。

H2SO4__________

98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__________148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H4HCO3中N、H、C、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14∶5∶12∶48)

3.计算12.25

g

KClO3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4.8

g)

4.计算120

g

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CO(NH2)2中所含N元素的质量相等?(90

g)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87

习题7、8、9、10

2.锌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锌缺乏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下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C12H22O14Zn

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6.5

mg

××制药厂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455____________;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14.3%________。(精确到0.1%)

3.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原子个数比为___3∶7∶2∶1__________。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89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15.7%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合格奶粉每100

g中含蛋白质约18

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定某奶粉每100

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奶粉。{

(3)氮元素的质量:18

g×16%=2.88

g>2

g,不合格奶粉(或蛋白质的质量:2

g÷16%=12.5

g

g,不合格奶粉)}

第4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通过对旬阳县城关二小五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利用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状况来探讨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节体育课都能使学生们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得到锻炼,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旬阳县城关二小五年级随机选择50名学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XX县XX二小五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100%。

2、访谈法: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一些问题。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通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方面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的有2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40%;一般的22人,占44%;不喜欢的8人,占16%。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一般和不喜欢的人数较多,占60%。经过和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到以下原因导致学生因自身原因导致对体育课兴趣不浓。一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体重偏胖的学生在逐渐的增加,而身体偏胖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学生嘲笑,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引起这部分学生内心产生抗拒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二是有一些天生体质差、体弱多病的学生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三是由于怕累、怕脏、怕叫苦导致对老师教的技术动作躲避练习。

根据调查情况了解到学生对学校体育课兴趣的大小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小学体育课的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那么我们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应该调查清楚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愿意自主地参与到锻炼中去。

(三)对体育课中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上了解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希望师生互动进行教学活动占75%,师生关系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占65%。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体育活动中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较大。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体育课互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得到锻炼,同时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让学生们在欢乐中锻炼,在锻炼中感受快乐。

(四)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为实现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可能,同时在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许多学校缺乏全盘计划,不顾实际地扩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许多矛盾的激化。校内的许多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就是其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旬阳县城区学校也有同样的现象,用于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严重。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本校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并不是很满意。

从影响学生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运动的调查原因中了解到,场地器材的因素占65% ,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16% ,教材内容的原因13%,怕做的不好别人笑6%。学生如果因为场地受限,上课时不能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积极性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容就易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例如,男同学喜欢踢足球,但是基于许多学校的足球场地不够用的现状,他们只好望球兴叹,对体育课抱失望的态度;而篮球课往往是六七十人在一个篮球场活动。如此不够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显然不能够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另外,人多场地少的现状,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慢慢地很多学生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了原本爱好的体育。种种现状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乃至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因此,加强体育设施硬件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利于他们锻炼的客观条件刻不容缓。

三、结论及建议

(一)加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强健的体魄才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把枯燥的体能训练变成游戏活动,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第5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务实高效;教学流程;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25-03

一、研究的目的

追求教学高效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首要任务。以增城市荔城街新桥小学2012和2013届五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改革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实践的学习平台,开展务实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目的为“轻负高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小学体育务实高效体育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地探索、完善我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务实高效体育课堂模式”,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二、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班:增城市荔城街新桥小学2013届五年级学生,共86人。其中男生48人,女38人。

对照班:增城市荔城街新桥小学2012届五年级学生,共60人。其中男生31人,女29人。

(二)研究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学习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高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教学行动研究进行实践探索。

3.对比法。实验班按我校务实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模式、对照班按体育教学传统课堂模式由同一任课老师、按同一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以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同期的检测成绩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论证我校务实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对促进提高体育教学课堂高效性的作用。

为了避免实验班、对照班在实验前存在系统差异,在实验前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同期对学习体育态度、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三方面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见表1、2、3)。

从表1、2、3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前,实验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态度、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确定两组非教学实验因子齐同。

三、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不论哪一种课堂教学都反映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便形成了多种不相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效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传统课堂教学几方面的比较,加深对高效型课堂的认识(见下页表4)。

四、务实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流程模式

追求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课堂教学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根据新授课、复习课和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制定以下三种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灵活运用。

1.笫一种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讲解示范(建立概念)引导练习(激发兴趣)分组练习(合作学习)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游戏拓展(复习巩固)归纳总结(激励表扬)。

2.笫二种课堂教学流程模式:激情导入(旧知铺垫)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展示交流(互动交流)疑难点拨(分类拓展)游戏比赛(巩固提高)师生评价(增强自信)。

3.笫三种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创设情境(明晰要求)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应用拓展(发展个性)展示对比(直观启发)归纳提升(拓展思维)检测评价(体验成功)。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年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再次以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三方面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班的学生同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见表5、6、7、8、9)。

1.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体育态度、身体机能方面的对比。

从表5、6、7看到,务实高效课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动者;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运动习惯有很好的作用,喜欢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课、课余自主参与运动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心情舒畅,在良好学习心理环境下,自觉参与、积极练习,在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龙其是体现人呼吸机能的肺活量指数有了较大的提高。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运动能力方面对比。

从表8、9、10可以看出,务实高效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能动性、互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潜能得到了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自信、互动互助和强烈的表现能力,有利于加快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短跑技术动作和奔跑能力、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技能以及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技能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的同期水平。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务实高效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良好学习心理环境下,自觉参与运动、积极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指数,改善其呼吸机能。

2.务实高效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互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能力,有利于加快掌握体育动作技术技能。

(二)建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高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5.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快乐体育

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体育课与美术课、音乐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们热爱各类体育项目,足球、篮球、跳远、跳山羊,点缀着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但基于学生调皮好动的特点,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定,一旦其出现越轨行为,将给予学生严厉惩罚,这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降低,学生的行为受到限制,也无法体会体育课应有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快乐体育,掌握基本技能”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贯彻此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打破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瓶颈,推动快乐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一、“快乐体育,掌握技能”的教学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掌握技能”,是指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对相应体育项目的操作,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从思想层次改变学生、家长对传统体育教学的认知。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各地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不齐全,有的已经处于老化边缘,像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已经使用多年,需要定期更换;体育练习场地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有的学校的操场仍为传统的“土操场”,当学生进行跑步练习时,便出现尘土飞扬的情境;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对“快乐体育,掌握技能”的教学理念认知程度不够,这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过严,当某个学生因调皮而自行活动或操作体育项目时,便会对其进行严厉惩罚。由于学校与家长过度重视自然文化知识,经常发生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情况,这使得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综合以上三个角度,不难看出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状况存在众多弊端。因此,教师应深入贯彻“快乐体育,掌握技能”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在现有体育设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某项体育项目的快乐。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跳绳学习”时,教师要事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跳绳活动的认识,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其中,既能确保学生安全,又能充分体会到跳绳的乐趣,并真正掌握跳绳的技能,为参加今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做好准备。

二、实现小学“快乐体育,掌握技能”教学模式的措施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善良,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这张白纸变得多姿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练习氛围,使其真正将体育技能熟练掌握,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1.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才能有所保证。由于每个学期学生要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每位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接受体育基本技能的能力等有所不同,这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统一规划,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了解其对体育学习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恰当的体育教学计划,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获。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接近70%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完全听从教师的指令,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影响整个体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跳远、短跑等体育项目时,应当与相应的童话故事“青蛙王子跳一跳、猫捉老鼠”进行穿插引导,教师以讲解故事的方式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其全神贯注;然后,教师边讲解边进行操作,并安排学生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模仿教学环节,待学生对具体模拟流程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但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当学生完成教师的制定目标时,可以进行“青蛙王子跳一跳、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感,让其充分体会到跳远与短跑的乐趣,而且在游戏中再一次巩固了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达到了预订的教学目标。

2.宣传体育精神,灵活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多数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校也更加看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对于体育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重视与宣传程度不够;同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乐于接受表扬,当其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时,会更加充满激情与动力。例如,在篮球教授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身高达不到投篮的既定标准,即使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将篮球投入筐中,这加大了学生的挫败感。此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低篮筐的高度,增大学生投篮的命中率,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且掌握必要的投篮技巧。在篮球考试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投篮技巧与平时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不仅注重投篮的命中率,也注重技巧总结,有效地提高了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质量。

3.身份互换,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说一不二,学生对教师既心存敬畏,又满怀厌烦,而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违纪行为也十分烦恼,这加剧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选取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教师”互换,例如,让五年级的学生担任教师一职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授,一是同为学生,其更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对“快乐体育,掌握技能”的理解更为相通,因此,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完成体育项目的教授工作,由学生进行亲身演练,其他学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表达出来;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更加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整个互换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全程监管,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互换工作顺利进行。

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重视学生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已经取代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成为新时期“快乐体育,掌握技能”的重要教学理念,快乐体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其旨在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将教学要求中的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丰富课堂生活的同时,掌握应有的体育技能,为新时期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活力,更好地迎接今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徐广军.深化阳光体育,精心设计“地面文化”:湖北宜城市南街小学[J].体育教学,2012(12).

[2]朱建国.正确运用体育游戏,构建阳光体育校园[J].小学时代:教师,2012(09).

[3]祁伟洪.“阳光下的快乐”:快乐体育在开展阳光体育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4]孙旭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3(04).

第7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课程调适、课程整合、课程创新等模式进行了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并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及实践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体育传统等存在差异,教育部制订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只是将小学体育课程划分为5个领域,给出了课程总体目标、领域目标及各领域内的水平目标,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允许各地、各校和教师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这使各个学校进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2004年底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过系统学习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制订了学校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经过4年的实践和探索,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日趋成熟和完善,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一、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选定、补充的内容及创编的新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经过连续几年对学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表明:身体强壮的学生多了,肥胖的学生少了;在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合作的场面多了,旁观的人数少了,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已经表明,校本课程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而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或随从,所经历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理论,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及教学方案,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

(三)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不仅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开发和研究,也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范畴,整体定位学校各类体育工作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目前,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运动队的训练等各项体育工作已经做到了系列化和常规化。

(四)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相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是针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同时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配置,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可划分为选择模式、调适模式、整合模式、创新模式。基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实际情况,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采用了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等模式。

(一)课程调适模式

课程调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对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的修改、补充和调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以一种教材为蓝本,针对学科课程的某一领域或某个知识点,教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已有课程加以修改,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总体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为参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着重进行了“跳绳”和“软排”两单元内容的补充和改编。具体的调适策略如下:

第一,完成课程内容的阶段划分。在年级的确定和内容选择上,确定“跳绳”在2-6年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是2-4年级跳短绳,包括并脚跳、单换跳、单摇双跳、花样跳、合作跳等;5-6年级跳长绳,包括“8”字跳、正摇反跳、多人跳、双绳跳等。“软排”则参照排球的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要求,在1-6年级按照3个水平进行内容改编:水平一阶段的内容是玩软排,通过抛接球、地滚球等游戏熟悉软式排球的球性;水平二阶段的内容是学软排,即掌握发球和垫球的基本动作,学会下手发球、自垫和互垫球;水平三阶段的内容是赛软排,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制订比赛规则,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

第二,进行了课时的总体调整与分配。经过试验和调整,将“跳绳”和“软排”确定为每学期8课时,同时为了解决总课时不变而这两个单元课时增加的矛盾,重新调整学期教学计划。例如:将一年级的软排内容与体育游戏内容有机整合,以软排作为游戏教具;将中年级跳绳内容与投掷内容进行整合,把跳绳卷起来当作投掷的教具等。这些新的调整与分配,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了较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确保了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专项技能。

第三,编写“跳绳”和“软排”单元教材及教学方案。在确定内容、划分课时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师集体研讨,编写了“跳绳”和“软排”两个单元各个年级的教材,并按照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方案,对各个动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操作建议,为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第四,进行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并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学校体育学科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3年多的教学实践,采用边实践、边反思、边修改的方式,对调适的内容进行完善,并初步建立了评价标准。例如:“跳绳”单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了具体的评价量表,用以检测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校在选择和确定课程调适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开发和调适的内容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应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在改编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经济条件、场地环境、时间空间限制等,所选择的内容应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二)课程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的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割裂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体育学科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也积极探索了课程整合模式,既有在体育学科内部进行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也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的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学科异年级的课程整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由几个领域构成,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同一个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各个年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就为学科内进行不同年级的课程整合提供了条件。例如:在学习“并脚跳远”内容时,让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来学习,在五年级学生的帮助下,二年级的学生逐渐掌握了“并脚跳远”的技能技巧,而五年级也在对二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过程中对此运动技能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第二,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主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进行。例如:与数学学科整合完成二年级教学内容《认识10000》,在体育课上由教师协助,家中由父母协助,让刚刚学习并脚跳小绳的二年级学生每天累计跳小绳的数量,直至达到1万次为止。这个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10000这个大数的体验,更强化和巩固了并脚跳小绳的技能,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体育学科还与音乐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生练习篮球运球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节奏的音乐,体验节奏在运球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得到发展。

(三)课程创新模式

课程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以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调整已有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将这些内容作为学校体育学科活动课程的领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和探索。

第一,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将学生按年级特点划分为两组,在两个时间段分别做课间操,这就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另外,除了国家规定的广播体操和在全国推广的小交警韵律操之外,学校自主创编了时尚动感的搏击操、刚柔并济的武术操、活泼欢快的韵律操,在冬季还增加了各种形式的体能运动。学校将滚圈、捉尾巴等传统体育活动纳入到学生课间活动中,由学校制作和提供相应的运动器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组织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课间操和课间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第二,体育节系列活动课程。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已经形成了以“金秋体育节”为载体的系列体育活动课程。在每年九月最后一个星期进行的体育节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特点,设计开发了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儿童趣味的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穿越隧道”“春种秋收”“迎面接力”,适合中年级段学生的“手舞足蹈”“传递圣火”“喜获丰收”,适合高年级段学生的“中国龙”“龙腾虎跃”“寸步不让”等游戏项目,同时,增加了适合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的游戏项目,如“团结一家亲”“二人同心”“运球接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与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家校一体、共融同乐的体育运动精神。

第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成立了体育兴趣活动小组10余个,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包括独轮车、轮滑、跆拳道等近年来新兴的体育项目。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在这些兴趣小组里,独轮车、轮滑等项目备受学生们的青睐,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以独轮车这项运动为例,正因为它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国内鲜有学校开展此项运动,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借鉴国外经验,大胆开发并设计了该运动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成功地使之在学生中推广。

三、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基本保障

(一)组建团队,赋权增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之前,先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各学科委员会被赋予课程自主决策的权力,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自主地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并进行内部的分工与协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科研引领,提升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项目,聘请了课程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指导和监督体育学科课程开发整体规划、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使校本课程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地推进。而在所开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科委员会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制订实施方案、评价计划,跟踪记录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随时调整实施进程,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从而推进了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第8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一、强化学习意识,使新课程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

1、本学期我们继续把课改理论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帮助教师掌握课改精神,增加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利用分散与集中的学习方式,重点学习课改理论,让每位教师从贯彻教育方向的高度认识课改的价值和意义。全体教师特别是一、二年级起始年级更要深刻领会课改精神,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变教师的知识传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共处,学会生存。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实践,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各学科的新课程的标准与解读。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注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专题学习。比如九月份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培训,十月份探究性学习培训,十一月份进行全县校本教研开放周活动,十二月份课题实施培训等,通过专题的培训,调动教师研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积极性,把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逐步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从基本问题中解决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畏惧与不理解。

2、加强新教材的研究使用工作。本学期我们积极深入到年级了解苏教版教材使用的具体情况。帮助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注意总结,发现,并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矛盾:(1)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2)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部分差生适应性不强的矛盾;(3)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4)实施教材内容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5)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相对滞后的矛盾。根据我校学生人数比较多的特点,继续抓好语文考试的改革,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再进一步强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避免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尤其是与新课程理念的不协调性。同时也促进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平时的教学,积极践行新课程标准。

3、认真执行课程计划,按照新课程设置的要求开齐规定课程。规范了计算机、英语及体、音、美等课程的开设,并且也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加大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力度,综合实践课对于老师是一种新的挑战,但确实对学生是有益的,因此安排在九月份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加强研究和调研,制订完善课程方案,总结经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顺利进行,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由接受知识转向在实践中领会和运用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强化质量意识,抓好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改革和管理。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行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要求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常规教学进行指导性管理,其中课前准备包括编制学期教学计划、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深入了解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包括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业与辅导包括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辅导、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要尽量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方法来评价老师和学生。为此,我们于期中考试常规抽查后,研究制定了《*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试行稿)》。各学科教师要坚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单位时间效益。

(2)改革教师的教案书写,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反思。简化本案的书写,强化书案和夹页式教案。在集体备课时,年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建议,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修改自己的教案。语文其它课时的补充内容及材料写在教案上,每课的教学后记也可改成周反思写在教案本上,周教学反思可以把一周内的教学成败、存在的问题,自己今后应该改进的内容,努力的方向写下来,以便今后更好的改进教学。周反思的内容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但是必须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成败的真实反思,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应付了事。

2、认真组织开展好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语文分别进行了一年级铅笔字书写、二年级课文朗诵、三年级古诗词吟诵、四年级钢笔字书写、五年级演讲和六年级作文竞赛;数学进行了数学知识和奥数竞赛;在活动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不但发现和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而且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认真组织各种教学观摩、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指导教师确定具体的教研专题,每月组织了专题研讨交流。如本学期语文组进行了拼音(*)、识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的专题研讨及观摩教学,数学组进行了计算、应用题等专题研讨;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授课录像;另外,还有*、*、*、*、*、*等六位校级学科带头人上了示范观摩课,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教学研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1、尝试进行作文特色校构建工作。

深入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式和方法。向老师明确指出要利用早读、自习、午休等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如何充分让学生利用阅读课、休息时间借阅图书读书。比如,要求各班前面黑板另辟一角,每周一诗(篇),课前2分钟诵读这些常规性要求还要进一步督察,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作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不怕作文,乐于习作。本学期二年级写话15次左右,在写话中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三至六年级大作文8篇,小作文15篇,三、四年级要加强片断练习,不宜追求篇幅长短,应让学生在练习中留心周围事物,在具体事实上下功夫,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同时加强学生摘抄质量的提高,低年级主要以摘抄词语为主,开展“感恩教育”作文评比活动,注重词语的积累,中高年级要加强主题片段的摘抄。

2、加强教科研工作。我校已被批准立项的实验课题有一个。因我校是第一次开展,所以要健全课题的管理制度。学校根据课题需要作人员调整,涉及到实验老师变更的。要加强对教科研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加强实验课题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评估,在研究的同时要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个案和案例的积累,做到大胆改革,深入反思,善于总结。要在全校范围内倡导人人投身于教育科研,人人得益于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带动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3、加大了校本教研的研究力度。为了进一步贯彻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同时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上的积极探索精神。

4、切实抓好体、卫、艺、劳技和科普教育。

(1)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