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营养与健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营养与健康

第1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调查

近些年以来,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为了对驻保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驻保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了问卷调查。

一、身体素质调查现状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肥胖和营养不良的问题,总体来说,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一般。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每天摄入的营养不足,平时爱吃零食,而且,很多大学生三餐没有规律,吃饭速度快,运动量少,导致很多大学生比较肥胖。在大学生中,女生的营养不良率要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因为很多女生比较注重自己的身材,男生平时爱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经常熬夜。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营养情况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不太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营养知识和营养结构。有很多学生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营养搭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饮食,对于什么事物中含有什么营养元素更是一知半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多学生从来不喝奶,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不吃豆制品,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缺钙,营养不良。很多相关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立足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讲座、海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

三、饮食习惯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展,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速度快,乱吃零食,抽烟、喝酒,不喝水只喝饮料等。在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的爱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女生,其中有多一半的女生更加偏爱零食,但是,零食中的营养不均衡,不能为我们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且,其中糖和脂肪的含量比较高,影响学生的正常进食,导致学生营养不良。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学生不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她们更加喜欢去校外的一些小餐馆去吃,她们认为校外的饭菜口味更加好;还有一些学生起床非常晚,食堂已经不供应早餐,她们就会到校外去买一些肉夹馍、豆浆等,吃完之后直接把垃圾丢在课桌里,导致教室的卫生非常差劲;很多学生到校外的一些小摊上或者小餐馆就餐,因为消毒设施不完善,所以,很多餐具都没有进行消毒,非常不卫生。不去校外就餐的学生的数量非常少,尤其是女生,因为很多女生都会吃早餐。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早餐,有些学生虽然吃早餐,但是营养含量却比较低。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大部分学生都是不吃早饭的,还有一些学生偶尔会吃早饭,也就是吃不吃早饭完全看心情,只有少数的学生平时会吃早饭。其中,女生吃早餐的数量要高于男生。因为很多男生爱熬夜,晚上上网玩游戏,爱睡懒觉。根据国内外的调查显示,不吃早饭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会影响人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大学生知道早餐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搭配早餐。在大学生中,抽烟喝酒的现象不多,一般在校期间,学生都不会吸烟或者酗酒。但是,很多学生用饮料代替水,这对他们的健康极为不利。

四、膳食结构现状

在2007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每天吃豆类及其制品”。奶制品和豆制品的钙的含量比较高,人体可以从这些食物中获得所需要的钙。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喝奶制品的大学生数量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来不喝奶,因为摄入的奶制品不足,所以会影响学生的骨骼发育以及其他系统的发育。豆制品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广西巴马村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平时吃很多豆制品。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每天吃豆制品的非常少,这与我们的膳食标准相差很多。除了奶制品和豆制品,蛋类也是主要的营养物质,但是每天能吃一颗蛋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大学生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非常少。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摄入量不足,则会引起人体缺乏维生素或者矿物质,影响机体的功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提出了每天要吃够5种蔬菜和水果。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每天能吃两种蔬菜的大学生就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来不吃水果,这就导致大学生的营养摄入不足。而且,很多大学生不喜欢喝水,尤其是女生,每天的饮水量严重不足,他们都是等到非常渴的时候才会喝水。水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保护我们的肾脏。

五、结语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营养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向大学生普及营养健康的知识,让大学生有健康饮食的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当面临健康的问题时,能够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卢雪.大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王大江.对大学生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3)

第2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营养教育;KAP;小学生

1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和昌盛。现在儿童中的肥胖率却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也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国内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以及小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还存在很多的争论。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上海杨浦其中两所小学进行调查。

2研究对象

在杨浦区选取某一小学和某二小学两所小学,考虑到一,二年纪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抽取三至五年级每校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发放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79名学生均为3—5年级公办小学的学生,小学78名,男生46名,女生32名。某二小学一共回收101份问卷,男生54名,女生47名。

3.2小学生营养知识的情况

问卷的营养知识问题均为单选题一共六题。被调查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49.7%。通过国数据分析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营养知识已经有基础的认识,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三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46.2%,四年级为48.7%,五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54.3%。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了解的营养知识要比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多。年级高的比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率要高。

其中对运动后正确的恢复三年级的认识要比五年级的低。三年级学生剧烈运动后认为立刻喝大量的水占35.7%,有32.1%的学生认为运动后应该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只有25%的学生选择正确,还有7.1%的学生选择运动后要吃饭补充能量。三年级的学生们对于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少。学校的体育课需要加强对低年级的学生运动营养的教育。

3.3小学生的营养态度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66.5%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学习营养知识;22%的学生选择想学习;9.2%的学生对学习营养知识的兴趣一般,有2.9%学生选择不想学习。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习营养健康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态度也比较端正。学校应该提供学生们学习营养知识的机会,加上学生们浓厚兴趣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小学生营养行为的情况

营养行为:包括早餐、中晚餐及零食行为,良好的营养行为不仅考虑到三餐的能量配比还要考虑到每餐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学生所喜欢的食物的种类中,13.2%的学生喜欢吃蛋类和奶类的食物,15.6%的学生喜欢吃鱼类的食物,21.9%的学生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类的食物,49.3%的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说明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

3.4.1早餐行为的情况

早餐行为非常重要,早餐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到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人体的免疫力。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占92.9%,每周4天或以上吃早餐的学生占4.3%,2%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三天或以下,只有极其少的学生不吃早餐。小学们早餐的情况非常好。早餐是上午的主要的能量供应,良好的早餐行为保障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正常的身体发育。

3.4.2零食行为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五年级中每天都吃零食的比例要比三年级高出2.9%。说明虽然五年级学生知道的营养知识比三年级高,但是五年级的学生零食行为比三年级要频繁。这种现象说明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开始自己选择食物,但是他们选择往往都是依据食物的口感。

小学生去汉堡快餐店每周吃1次以上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2.9%。汉堡快餐,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为特点,摄入这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又加重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小学生应当尽量不要去吃汉堡快餐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根究调查可以得出,小学生掌握的营业知识总体上比较少,又不全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他们在选择食物时主要依靠食物的口感,以及自己的喜好选择。这样学生们就会偏食,挑食和摄入大量垃圾食品,导致学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虽然学生是在学校吃午饭,学校可以提供健康合理的食物配餐,但这并不能保证学生们就具有了健康的饮食方式,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营养知识教育。

4.2建议

1、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们营养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们如何选择食物,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建议家长要控制小学生对垃圾食品的摄入量。

3、学校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健康进行干预。特别是对一些肥胖的学生,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11级体育硕士)

参考文献:

[1]袁莎,张立实.营养教育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5

[2]吕姿之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第3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营养状况是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务的集中体现, 为了解汕头市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以便更好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于2012年下半年通过学生体检, 对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0~11月份龙湖区学生体检6所中学11所小学, 其中男6955名, 女6531名, 共计13486名中小学生。

1. 2 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工作手册》要求测定身高(cm)、体重(kg)等指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 体重低于90%标准体重为低体重(轻度营养不良), 低于80%标准体重为中度营养不良, 高于110%标准体重为超重, 高于120%标准体重为肥胖。

2 结果

2. 1 总体营养状况 由表1可知,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正常体重检出率为55.12%, 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36%, 较低体重检出率为26.12%, 超重检出率为4.26%, 肥胖检出率为9.14%。

2. 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生, 女生较低体重明显高于男性, 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3 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9, 11和16岁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8岁时上升, 以后开始下降, 13岁时又升, 而后下降, 16岁时再次上升。男生肥胖率一直呈较高水平, 7, 8, 10岁为高峰期;女生7, 9岁时较高, 到14岁时处于较高水平, 以后开始下降。由此可见, 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初、高中阶段, 女生主要在14~16岁高中阶段;肥胖易感人群男生为小学和高中阶段, 女生各年龄阶段不明显。见表2。

2. 4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在各个学段中, 选取7~11岁小学生, 12~14岁初中生, 15~16岁高中生进行比较。高中学生营养不良高于小学初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 P0.05), 小学生与初中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发生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χ2=10.94, P

3 讨论

3. 1 营养不良状况 检测结果显示,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5.36%,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营养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在初高中阶段, 女生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的继续期, 新陈代谢旺盛, 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增大;且学生负担相对较重, 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和精神压力较大, 营养供给达不到要求, 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女生为追求形体而控制饮食, 再加上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周期性月经失血有关。

3. 2 肥胖状况 2012年龙湖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6%和9.14%;男生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 女生在各个年龄阶段肥胖没有明显差异。

肥胖对学生的社交和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因此学校应把营养知识纳入中学的教育内容,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 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知识技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从而降低营养不良和超重的发生率,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 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414-433.

[2] 白呼群, 主编.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2:30-32.

[3] 连志勇.沈阳市中小学生1996~2003年营养状况趋势分析.中国学校隆, 2005, 26(4):301.

[4]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15-318.

第4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58-02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随着人们对健康知识认知度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肥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全面了解九江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指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及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该市15所小学、12所中学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自于2001-2005年九江市148 240名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均按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1]评价学生营养状况。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受试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标准90%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80%为中度,低于70%为重度;超过标准体重110%为超重,超过标准120%为肥胖。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148 240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6.91%,超重率为9.33%,肥胖率为7.25%,营养正常者仅占56.51%。

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5.10%和12.33%,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996.71,P<0.01)。中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81%

和6.72%,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02%和8.18%

,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4

,107.01,

P值均<0.01)。见表1。

2.3 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3.89%

和30.31%,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9,P<0.01)。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0.59%和9.24%

,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90%和5.01%,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5.69,982.63,P值均<0.01)。

见表2。

2.4 不同年份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1.89,81.03和15.77,P值均<0.01)。2005年与2001年比较,营养不良率增加了5.98个百分点,超重增加了1.65个百分点,肥胖增加了0.63个百分点。见表3。

2.5 学生营养不良构成情况 营养不良学生中,轻度占77.76%

,中度占20.41%,重度占1.83%。见表4。

3 讨论

九江市中小学生5 a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6.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60%),高于上饶市、丹阳市的调查结果[2-3];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16.58%,与上饶市、厦门市的调查结果接近[2,4],但明显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3%)[5]。从学生营养状况变化来看,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检出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说明九江市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为突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与相关报道一致[6-7],并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8]。提示在控制营养不良的同时,重点应加强对营养过剩问题的防制,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低于小学生,与青春期突增现象吻合。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新陈代谢旺盛时期,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此时若营养摄入不足,就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上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睡眠不足,消耗增多,造成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超重率和肥胖率则低于小学生。中国部分家庭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早、中餐过于简单,晚餐较为丰富,加之学生晚间活动量较少,极易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加上女生爱吃零食,追求苗条,刻意节食、减肥,是造成女生营养不良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

第5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体质;体育锻炼;健康状况

近十几年的调查统计都表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这已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引起各级各组织部门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运动有了些许保证。但是学生回家以后,他们学习的负担依旧很重,不少父母给孩子请了家教,让孩子学习绘画、学乐器,把孩子娱乐放松的时间挤占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我国将近75%的孩子父母从来不带孩子一起运动,有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是写作业,父母不允许他们出去玩。

作为父母,他们一直认为孩子没有生病,体质健康状况就没有问题。其实不少孩子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父母却对此不予关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该意识到,中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降低很有可能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康,甚至诱发孩子心理的“亚健康”。如果中小学生在学生时期只是成绩优异者,而忽视了对其身心健康的培育,那么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他们会没有足够好的身体去应对压力,更不易胜出。中小学生不愿出门运动时,作为父母应充分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积极引导孩子去参与到运动之中。

1.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增强体质的途径

1.1 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在2009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举办期间,设立了一个主题,即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的一个关于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的报告,报告显示,高达64%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仅为33.9%,6到12岁的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5%,13到17岁的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也只有8%。

2002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198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连续十几年持续下降。中小学生的心肺功能降低、身体机能水平降低、近视率更是逐年上升,中小学生中体重超重的人数明显增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相对常见,但现在在一些中小学生身上也屡见不鲜,他们的患病年龄已经提前了10到20年,这是相当可怕的结果。

1.2 增强体质的途径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增强体质的方法有两种:营养,还有运动。这说起来是很简单,但具体实施的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特别是让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就更不容易了。现在中小学生就面临此类问题,营养和运动严重失衡。一说到体质差,父母的想法就是增加营养,认为吃的好、吃得多,就能提高孩子的体质。当然结果并非如此,营养充足了,而孩子体质没有提升上去。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营养过剩而运动不足。营养需要补,但是前提是与运动平衡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父母是中小学生参与运动的启蒙老师

2.1 幼儿时期父母使孩子学会了最基本的运动方式

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运动给予最亲密的指导和关注,使他们学会了坐、爬、立、站、跑。这是中心小学生参与运动的最为基本的运动方式。那时,父母期望孩子多爬、多跑,以此增强抵抗力。当孩子成了小学生、中学生,父母的愿望有了倾斜,他们把上个好学校最重要的目标,而更多的忽视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如果中小学生能从小坚持各种样式的体育锻炼,他们的体质状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国外设有诸多进行心理矫正的机构,然而他们对心理有障碍的孩子的处理方法你可能想不到,方法很简单,由父母亲自带着孩子一起在足球场上疯跑。好多原本心理压抑、抑郁的孩子,在足球场上跑跑跳跳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2.2 中小学生参与运动不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是孩子参与运动的第一任体育老师

很多父母认为,中小学生参与运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实,中小学学校里面虽有课间操和体育课,但受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都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所以中小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参与运动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在低年级阶段,孩子的天性好动,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父母会经常运用游戏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耍。其实,一些看似很简单的游戏,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些运动的基础,父母可以给予一些规则性和指标性的要求。例如,在玩耍或娱乐中增加一些竞技性的运动,做一些提高他们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活动。比如,每天坚持上下台阶,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做好记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3 父母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方式之一—运动

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目前生活,孩子做完作业之后,父母可以带他出去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父母跟孩子进行慢慢地交流,告诉他这两种生活有何不同。相对于直白的直接的交流来说,后者的教育方式更加比较活泼、自然,而且孩子也能够很自然的了解并接受。

第6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学校卫生工作;营养现状;超重率;肥胖率;改善建议

小学生是卫生经济中的主体,也是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服务的对象。现今,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解学生的营养情况,宣传预防肥胖及营养不良疾病的知识,进而保证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能够健康成长,不断增强自身体质。由于学校卫生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儿童,数量巨大,这给学校卫生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选取农村一小学校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1至6年级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20名,女童280名,男女比例为8:7。调查他们的营养现状,首先用电子秤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并用WHO推荐的标准作为测量的依据。有学校的卫生工作人员制定营养调查表格,具体内容为学生的每日在校的饮食、在家的饮食、休息状况、运动状况等,详细记录,为减少误差,由两人共同负责实施。最后参照WHO所推荐的标准,以年龄别身长(H/A),年龄别体重(W/A)和身长别体重(W/H)的Z值

2结果

在以上检查、测量过程中,发现482例学生的营养状况良好,占到总数的80.3%,其余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亚健康,其中超重学生64例,占总数的10.7%;肥胖学生28例,占总数的4.7%;营养不良的学生有26例,占总数的4.3%。

3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在校学生的营养亚健康的学生除了膳食结构不合理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缺乏锻炼、体质因素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营养状况。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化、城市化,我国家庭对孩子更加宠爱,这就会加重小学生营养亚健康的状况。学校是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接受正常生活方式的地方。对此,学校不断要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笔者有着多年的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多年经验,对于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研究,对于改善小学生的营养,有如下几点建议:

3.1加强学生运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患者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学生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2]

3.2提供合理的营养餐小学生均会在校使用一顿中餐,对此,学校应当依照营养师结合我校学生营养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营养餐方案,应当种类多,口感好,并且适合学生的胃口,给予营养丰富的营养需要,满足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加强早餐奶计划,教师应当督促每一个健康学生饮用,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应加倍关怀和帮助。[3]

3.3宣传教育由于小学生缺乏自身营养知识,这样教师及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知识结合能力,为其讲解加强自身营养的科学方式,讲究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设立图画展板及视频教学,让学生大致明白其意思。同时在每学期的家长会期间,详细向家长宣传家庭营养计划的重要性,强调不要过于宠爱孩子,不要孩子挑食,注重家庭营养的补充等。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相关卫生事业的改革也开始深化,人们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也开始引进经济学有关概念、模式或者经济活动的规律,从而更加深化现今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学校卫生工作也开始结合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经济活动,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对于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的营养现状,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营养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措施,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庆丰,李增宁,马书领.医院感染患者营养不良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157-159.

第7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常见病;检出率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了解中小学生健康状况,预防控制学生常见病,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为掌握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以便于针对性的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及干预措施,区卫生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体检机构对区属中小学校学生全部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普查的方式开展健康体检,对区属中小学校6~18岁的所有在校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共68182名,其中男生35761人,占52.4%,女生32421人,占47.6%。

1.2方法 按照《四川省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办法》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规范》的要求进行,由学校所在的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规范中所规定的体检仪器、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视力、龋齿,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身高标准体重2000版。

2 结果

2.1生长发育状况 成华区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四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加在稳步增长,男生的生长发育高峰在11~13岁,女生的生长发育高峰在9~11岁,男女生身高生长曲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2次交叉现象,分别在9岁和13岁,13岁以后,男生的身高发育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男生的体重发育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生。13岁以后,男生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女生。见表1、图1、图2。

2.2常见病检出状况 监测的几种常见病中,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近视(52.1%)、龋齿(31.3%)、肥胖(14.5%)和营养不良(3.7%)。按不同性别对各种常见病的检出率比较,女生的近视和龋齿的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的肥胖和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按不同年龄对各种常见病的检出率比较,高年龄段的近视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年龄段,低年龄段的龋齿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年龄段。见表2。

3 讨论

成华区中小学生各年龄段身高、体重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并非等速进行,增长速度在各年龄段和男女生之间均不相同,具有阶段性,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但对比杨漾、陈佩杰等的研究[2],成华区各年龄段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均低于上海市中小学生2010年生长发育水平,考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与遗传、经济、地理及教育因素有关,成华区地属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水平与光照强度等均与上海市有明显差异,导致了两地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差距较大,也说明了成华区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尚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区域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如制定操作性强的营养干预计划,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

近视由于在中小学生中的高患病率,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要求改善消除的5 类眼病之一[3],现在成华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2.1%,高于重庆、三亚等的报道[4-5],从该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生发病率高于男生,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一致[6]。国内多项研究表明[7-8],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均在近视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是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如过度近距离学习、视环境不良、用眼习惯不规范等[9]。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学习较男生刻苦,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较少有关[9]。保护视力应从小抓起,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如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优化学习环境,增加室外活动,定期检查视力,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等。

龋齿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成华区中小学生中的检出率为31.3%,高于梧州、徐州等的报道[10-11],低年龄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高年龄段,女生龋患率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多数是年龄小时吃甜食过多、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家长考虑换牙的因素,对乳牙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12],且女生更爱吃甜食、零食、冷饮[13]。乳牙虽然要逐渐被恒牙替换,但在引导恒牙萌出,保持口、唇及而颊部外形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且龋齿伴有严重疼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妨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防治龋齿至关重要,应加强家长及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后及早进行充填,有条件可进行窝沟封闭等预防性治疗。

肥胖和营养不良现象在成华区中小学生中均不同程度存在。男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2010年全国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水平[14],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报道一致[14],可能与男生更容易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有关。男生营养不良率也明显高于女生,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不相符[15],其原因可能是在生长突增阶段,男生比女生增幅更大,体育活动相对更多,营养需求量增大而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高年龄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也明显较高,原因可能是高年龄段学生基本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且多处于学习负担较重的中学阶段,机体所需能量和消耗量都增加,而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摄入能量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应重视对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的防治,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的营养干预措施。

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关系国家未来,应在全社会营造健康教育氛围,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健康教育网,学校加强宣教力度的同时,让家庭积极参与到学校健康促进活动中,配合开展学生健康促进活动,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合理安排学生课业量,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以促进学生形态、技能和运动素质的均衡发展,减少常见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2.

[2]杨漾,陈佩杰,洪茯园,等.上海市2000-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01-1204.

[3]Parara jasegaram R.VISION 2020-the right to sight:from strategies to action [J].Am J Ophthalmol,1999,128(3):359-360.

[4]龙培培,窦义蓉,袁保成,等.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09-112.

[5]王绍萍,颜天阳,陈朱.三亚市2009与2013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369-1375.

[6]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2.

[7]郑曰忠.近视眼的流行病学[J].眼科,2001,10(5):301-303.

[8]赵青峰,袁春华.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9:221-222.

[9]赵明清,徐凌中.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特点与用眼行为干预的主要技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60-61.

[10]黄利安,周素芳,莫桂,等.梧州市2011-2013年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31(8):924-926.

[11]徐州市云龙区2011-2014年小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95-97.

[12]陈佳,谢坚,米斌.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12):1656-1658.

[13]叶秋娟.天台中学生2009-2012年常见病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5):66-67.

第8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7-0640-02

【关键词】 运动;营养状况;对比研究;学生

合理营养和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北京市200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学 生体质下降,体重明显增加[1]。有学者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调查中 发现,肥胖检出率大幅度上升[2];广州市2002年小学生体重与1995年相比也有明 显提高[3]。为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体质与营养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2002年和200 5年对广州市某区6所小学学生的体质与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6所小学7~12岁在校学生,每 年级抽检1个班。2005年抽检学生1 816名,其中男生921名,女生895名;2002年抽检学生1

429名,其中男生718名,女生711名。

1.2 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检测细则》的方法进行检 测。 采用辽宁丹东天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XTC-GFB系列智能型电子检测仪器及其数据管理 软件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

依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的参考标准,对小学生的 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1%~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81 %~90%为轻度营养不良);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

2 结果

2.1 小学生体质变化情况 该区2005年小学生体质水平与2002年相比总体呈 下降趋势,其中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下降显著(P<0.05),10~12岁男生的坐位体 前屈、立定跳远成绩以及10~12岁男、女生的50 m跑成绩也出现显著下降(P值均<0.0 5)。见表1。

2.2 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 2005年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0.63%,女生营养 不良检出率为2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89%和12.75%,其中 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肥胖检出率男 、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男生(14.96%)显著高 于女生(10.95%)。除7岁组外,同年龄段男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男生以10岁组肥胖检 出率最高,女生以12岁组肥胖检出率最高。

2.3 2005年与2002年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2005年该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 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2.62%),比2002年(23.44%)略有下降,但仍然以9~12岁年龄段 的检出率相对较高;2005年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2002年χ2=4.16,P<0.0 5)。

3 讨论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饮食和运动锻炼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次调查发现,2005年广州市某区小学生的肥胖率与2002年相比,显著上升,且男生的肥 胖率显著高于女生,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4-7]一致。说明该区小学生的饮食不合 理、缺乏体育锻炼。在营养不良检出率方面,虽然略有下降,但检出率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 平,以9~12岁年龄组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说明9~12岁开始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生理和心 理都处于关键的转折期,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素和能量摄入不足,很容易引起营养失衡, 与有关调查结果[8-9]相似。

小学生的体质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体重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10-11], 对心肺功能也有明显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肺活量指数较低,由于体重过重,脂肪 增加,肺活量下降,明显影响身体功能[12]。本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小学生肥胖 率显著上升,而体质水平却下降。其中,男、女生50 m跑成绩显著下降,女生1 min仰卧起 坐成绩、10~12岁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也下降明显,提示学生的柔韧性、下肢力 量和腰腹力出现了显著下降,与吴新华[13]的测试结果类似。过量脂肪堆积和体重 增加影响了学生运动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皮下脂肪增加影响肌肉质量,使肌肉的爆发力 下降。此外,由于实施新课程标准,快乐体育内容增加,可能使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 质练习比以往有所减少,而高脂肪、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增加,能量剩余增加,从而导致 学生体重超重和肥胖率上升。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饮食教育以及身体素质锻炼,是小 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蔡辉煌,张彦军.1985-200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体育科学,200 4,24(9):53-62.

[2] 季成叶.1991-2000年中国省会市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 1,22(5):392-394.

[3] 刘国宁,王声氵勇,荆春霞,等.广州市小学生体格 发育现况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217-218.

[4] 孙中友,戴寿桂.盐城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94-69 5.

[5] 钱耀忠,姚惠铭,汤海英,等.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10年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 生,2003,24(3):235-236.

[6] 刘芳兰,孟锐琳,许宏建,等.广州市某小学学生营养水平和视力不良调查分析.现代 医院,2005,5(3):67-68.

[7] 刘菲菲,郑辉列,刘勇.南昌地区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 6(11):893-894.

[8] 陈丽娟,陈文金,陈秀美.小学生体质营养不良随访观察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 4(4):328-329.

[9] 项橘香.杭州市部分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 70-571.

[10]熊妹珍,吴文红.深圳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研究报告.福建体育科技,2005,24( 3):10-16.

[11]刘晓军,张一民.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4,27(7):913-915.

[12]夏庆华,夏清皎.肥胖对小学生体能影响的配对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 ,16(11):28-30.

第9篇: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范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9-03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与适当锻炼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预防疾病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学生营养不良率正逐渐降低,但尚未完全消除,一些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仍然很高[1]。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今后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现将贵州省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5年9-11月对贵州省贵阳、毕节、铜仁、黔东南、黔西南、、黔南6个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共16 760名进行体质调研。其中汉族城市学生3 600名,汉族乡村学生3 600名,水族学生2 382名,侗族学生2 400名,布依族学生2 378名,苗族学生2 400名。

1.2 方法 按照1985年制定的《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2],以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对学生营养状况评价标准的修改意见为依据[1],将学生营养状况分为7类:(1)重度营养不良;(2)中度营养不良;(3)轻度营养不良;(4)较低体重;(5)正常体重;(6)超重;(7)肥胖。其中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为营养过剩,即超重和肥胖。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在被调查的16 760名学生中,营养正常者10 687人,占63.76%;营养不良者649人,占3.87%;较低体重者4 193人,占25.02%;超重和肥胖者1 231人,占7.34%。

2.2 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

营养不良程度与不同民族有密切关系(Hc=14.53,查χ2界值表得P

2.3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显著低于女生(χ2值分别为38.31,41.91,P值均

2.4 汉族城乡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城、乡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城市学生较低体重率低于农村学生(χ2=5.77,P

2.5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3个学段学生的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和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89,306.69,108.54,P值均

3 讨论

此次调查采用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组营养状况评价的修改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以往因青春期突增及遗传等因素使身高发育较快的学生被误判为“营养不良”问题的出现。

从调查结果看,5个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与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较低体重率除侗族外均明显低于水族、布依族和苗族,而营养过剩率除苗族外又明显高于水族、侗族和布依族。其他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原因可能为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民族教育总体水平不高,民族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与全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改变闭塞的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还应制定民族教育投入的保障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要普及营养知识,加大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

调查还发现,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营养过剩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城市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汉族乡村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低体重率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营养过剩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这又与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趋于多样化,饮食粗细搭配均匀,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不偏食、不挑食以及参加劳动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有关。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不良饮食习惯,主副食品搭配不合理,加上经常看电视,操作计算机,体育、劳动、锻炼时间偏少等因素,致使超重及肥胖学生增多。

总体来说,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明显低于女生,而营养过剩率性别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民族学生除布依族外,男生营养不良率均明显低于女生,与有关报道[3]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女生为追求苗条身材,节食减肥引起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也与营养、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当、挑食、偏食、嗜零食等现象以及体育锻炼少有关;另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早进入青春期,由于月经引起生理性失血,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大,若补充不足则引起营养不良;另外,少数民族女生营养不良率较高还与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和某些陈规陋习有关。

贵州省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而营养过剩率则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的趋势,原因可能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加之中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体育活动减少,若不注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则易导致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目前贵州省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仍有待解决,应制定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继续以消除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为重点,进一步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提高学生的早餐质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有关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科学搭配和加工食物,改善膳食结构。此外,还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学生。可通过发放健康处方,提供营养全面的学校午餐等方式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17-422.

[2]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158.

[3] 曹玉洁,姬红蓉,杨岩松.青海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30-43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