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部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养殖专业;就业导向;人才定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113-03
高职养殖专业是培养养殖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高职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为养殖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部门和兽医门诊等,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1],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养殖业已逐步转向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一步加大[2]。如何在人才需要与人才培养间驾设一座桥梁是当前高职养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高职养殖专业教学多年,现结合工作实践就高职养殖专业人才的定位与培养,如何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探究行。
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1.1 坚持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周期较短、实用性都较强,为受教育者创造就业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最大优势。因此,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培育人才基本前提[3]。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产业之一,无论是处在第一线的大中型畜牧场,水产、家畜与特种动物养殖场,还是养殖技术指导和兽医门诊等为家庭及社会养殖提供服务的机构,从事兽药、饲料生产、加工及经营的企业都是高职养殖专业学生的可用之地。随着我国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那么,养殖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好用、实用,即易上岗,留得住,能适应变化。教学中计划大纲、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1.2 坚持产学结合办学模式
养殖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比学习理论知识更难, 养殖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那么专业教育也应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人才教育要由“终结教育”变为“终身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摸索出“双向合作、互惠互利”的产学结合之路,将课堂延伸到实习基地,把岗前、岗后的培训和教育结合起来,把实习锻炼与技能提高结合起来。
1.3 立足学校办学条件及生源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强,而高职的教学条件和资金的累积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争取要素效能的最大化。一方面要集中优势办好办强品牌专业,立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面向自由、宽松的就业环境选优汰劣,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考试考核制度,探索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养殖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2 高职养殖专业人才定位标准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按“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指导思想,高职养殖专业的人才定位标准应该是“以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养殖业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需要的,能够从事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动物疾病防治、养殖场经营管理,并能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4]。高职养殖专业的合格人才在就业上突出“三个去向”,即毕业后可从事三个方向的岗位:一是在大中型养殖场从事养殖技术的开发、推广和管理工作;二是在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三是在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或兽医门诊从事动物防疫工作。要在这“三个去向”中易上岗,留得住,干得好、能适应变化就必须具备的三项“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技能,了解并掌握科学养殖方法,能诊断治疗家畜的常见病,防治传染病,要了解新型饲料的成分及科学配方等;二是大中型养殖场和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包括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三是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其中涉及动物营养学、绿色环保养殖、现代养殖设施的开发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与理念、技术创新。
定位“三个去向”,培养“三种能力”不是空泛的,坚持“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方针,强化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职业实践等三方面的教学,推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生产实习-后续教育”的培养模式,首先要能适应岗位,缩短学习与岗位的距离。要能积极工作、细心工作养殖业的就业岗位多在生产的第一线,养殖业技术性强,风险性高,任何专业技术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坚持“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方针,强化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职业实践等三方面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切以实用为标准。
3 人才培养途径及方法
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而人才培养需要一定途径,这就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否科学。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必须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且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这对于养殖专业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养殖业的就业岗位多在生产的第一线,工作条件和环境比较艰苦,且养殖业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缺少职业道德绝不可能将职业规范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5]。过去的学徒式培训尚且注重品德方面的传帮带,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更不能轻视职业道德品质这一重要重要环节。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术、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诫和说教,而是要贯穿在课堂教学与技能实习操作的每一个环境,在长期潜移默化中逐步影响和渗透。
3.2 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懂理论,又会技术操作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型劳动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必须贯穿到各个地区教学环节中去。
3.2.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要能适应养殖生产第一线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高职养殖教学绝不是为养殖场进行现行生产的操作工培训,培养对象是高级养殖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饲养员和农村兽医,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6]。理论课程结构和内容关系上把握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练,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要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一高职教学目标要求开展课程改革[7],如恩施山区目前群养动物量少,单个动物饲养多,兽医人员缺少,就有意识增加动物传染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中兽医等课程教学比重;根据当前动物交易市场活跃的现状,新增了动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法规课程;在社会普遍兴趣养宠物热的背景下,不仅新增宠物诊疗与美容技术,还加重了宠物医疗的课程分量。传统教材中养猪、养禽、养牛羊三门课技术含量偏低,且教学内容重复,合并为一门课程,而新增特种兽类养殖与特种禽类养殖,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3.2.2 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改进教学模式 所谓应用性和针对性就是要注重实用和适用,前者强调学什么而不是强调为什么,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化,而注重实际应用,要针对具体职业岗位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特性教学,面向行业,后者要求贴近地方经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8]。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方式成绩。总之,整个教学木工都推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生产实习-后续教育”系列化,目标始终锁定在掌握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技术上。
3.3 强化师资力量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专业教师队伍。而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是高职院校中较常见的问题,现在很大的一部分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需要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锻炼,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不单会“说”,而且会“做”的“双师型”队伍。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要立足高职现状及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要在对职业岗位能力结构与人才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职业实践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以不断适应掌握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荣,何德肆.高职养殖专业对接地方养殖链的研究探析[J].当代畜牧,2012,224(12):61-64.
[2] 孔雪旺,陈功义,闫民朝.高职畜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0(24):4,11.
[3] 王维新.加快提高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8-9.
[4] 朱梅芳,陈学文.奶牛养殖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1):178-179,187.
[5] 欧燎原,李淑云.执业兽医与乡村兽医从业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204-205.
[6] 张响英,张 力,李小芬,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0(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