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渠道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过详细的分析,引起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1由于渠道施工中没有对当地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勘查,所以在施工技术方面的防控措施较差。在渠道经过的地段,如果遇到土壤条件较差,比如软土、断层以及风化土层等,在遇到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滑坡。
1.2在有些渠道工程中,虽然采用了抗滑措施,但是由于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滑带土的性质有所改变,降低抗滑性,从而引起滑坡。
1.3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带,受到地震或者爆破等因素的影响时,就会增加下滑力或者减少原有的抗滑力,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滑带土结构,所以造成滑坡。
1.4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导致施工方法不对造成滑坡。此外,对于施工现场的土质没有详细的勘查,所以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没有严格筛选,在与原有土质结合时,由于土质不合,所以容易产生滑坡。
1.5在渠道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因素或者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坡脚的土壤大量流失,改变了坡体的应力状态,所以产生滑坡。
2渠道的滑坡处理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2.1.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1.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2.1.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4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5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3渠道滑坡防止
3.1对于防止渠道滑坡现象的产生,首先应该从渠道的设计阶段入手。在渠道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当地的地质水文状况进行详细的勘查,了解沿线的土壤条件。如果遇到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段,要尽量的避开,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抗滑措施,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渠道的稳定性。
3.2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在平台开挖之后再进行抽沟,对于渠道的坡度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坡度过陡,需要及时的修整。为了确保渠道的施工质量,需要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对于可能存在滑坡的地段,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止因为滑坡而带来危害。
3.3加强对渠道的日常养护管理,设置专人对渠道进行巡视,减少人为破坏现象的产生,对于渠道中的杂草淤泥等物质要及时清除,防止发生淤堵。在坡体出现裂缝和渗漏等现象时,及时维护,防止扩大化,将滑坡现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结束语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设计合理方案
要想促使新型教学法发挥积极作用,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是必要前提,实施项目和任务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特别是针对项目设计,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设计,一方面,精讲一门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将多门课程结合起来。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还需要将大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坚持目的性、可行性等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工业建设项目,并将其各项费用估计罗列出来,针对学生程度的不同,提出针对性问题,如“计算基本预算备费?”、“计算项目总投资额?”等,学生在项目问题驱动下,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就投入到问题探索过程中,并在教师引导下,得出问题答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项实际工程,并提供造价事务和施工图纸等内容,将项目进行合理划分,例如:钢铁项目、砌筑项目等,并阐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情况,而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人物,例如:模拟招标、算量等,营造相关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项目划分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部分给予适当帮助,不仅如此,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阶段性成果汇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后,学生将合作学习最终成果汇报出来,教师做出针对性评价,并就薄弱点进行强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加实践课程教学,建立考核体系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工程造价软件逐渐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方法,并调整时间课程时间和任务量,例如:费用计算表、工料分析表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为日后参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学考核和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在完成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两个环节后,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兼顾教学成果和学生态度两方面,构建立体式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如此,还要丰富评价主体,例如:学生互评等,突出能力为重心的考核标准。
(四)重视校企合作,争取实习机会
为了能够促使项目任务教学法发挥有效性,还需要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了解到企业对人才需求,校方要与当地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去培训,并给学生提出项目任务,争取更多实习机会,给学生锻炼机会,与此同时,聘请业内精英来校开展讲座或者兼职教师,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专业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提高就业率。
二、结论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的一种,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无数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对滑坡的研究和防治之中,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成华研究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王成华,1942年生,重庆市沙坪坝人。196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1968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后更名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作。198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在滑坡等灾害防治技术和边坡加固技术研究上,他先后总结提出了拦砂坝稳滑坡、滑动面灌浆改变滑动带组成、结构新技术;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溜砂坡灾害的形成特征、动力学机理和固砂防灾技术,丰富和完善了边坡岩土工程学基础理论和加固防护技术。
实践出真知滑坡防治新方法
王成华研究员长期从事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在崩塌、滑坡的形成、发生机理与防治;滑坡危险区划、危险斜坡判别和滑坡预测预报;在大型水电工程库岸再造、公路、铁路和输油气管道等边坡分析与加固以及高速滑坡发生过程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目前,滑坡的防治对策依然是“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
由此可见,探查、发现潜在滑坡对治理其灾害至为关键,王成华研究员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其《高速滑坡发生的危险斜坡判别》一文被《中国水利水电发展文库》收录,文中他认为高速滑坡发生之前的危险斜坡判别是高速滑坡发生地方预报和减灾防灾的基础工作,危险斜坡判别的主要内容则是危险斜坡的空间位置和危险程度。他从高速滑坡形成发生的因子分析入手,应用数理统计,模糊数学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黄金分割的原理,建立了高速滑坡发生的危险斜坡判别的指标体系和危险度判别模型。
在滑坡的治理方面,他同样拥有丰富的治理经验。1998年初,王成华研究员承担泸州市世寿街滑坡的分析和防治设计项目。他认为要把滑坡防治看作医生治病,针对主要病因制定防治措施,而他称这种方法为主要因素控制法。
针对世寿街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低、已滑动多年的特点,王成华研究员提出防治的三项工程,即滑坡前部设计两排全埋式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上、下相连组成W型;滑体中部滑带土用高标号水泥沙浆高压灌注,改变滑带土结构,提高其抗滑’性能;滑体中前部建筑基础按承重抗滑桩设计。同时,加护坡防洪措施,用钢筋混凝土防洪堤,基础为高压水泥砂浆旋喷桩,桩下端置于基岩中风化层界面;条石浆砌格梁与干砌条石护坡,既要达到坡面防冲、稳定,又要满足迅速排水之目的。另外,王成华研究员还认为要采取措施防渗排水,需要防治地表水八渗;在主滑断面位置布置树枝状排水盲沟,以达到汛未能迅速排除地下水的目的。
1998年后,经过几个雨季和汛期的检验,滑坡已经停止滑动,证明其对策的现实可行性。2000年,王成华研究员将其治理经验整理发表,他认为出于综合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滑坡防治不仅要考虑滑坡本身的稳定,而且还要考虑滑体上各种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溜砂坡是斜坡重力侵蚀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特定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常对公路、铁路、渠道等线路工程构成严重危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较为干旱的山区,如、青海、新疆、四川西部等地。近20年来,国内对溜砂坡的研究虽然层出不穷,而王成华研究员则是独树一帜,他于2003年,向国家申请发明专利《溜砂坡深部固砂方法》。这是一种溜砂坡深部固砂技术,即在需要固砂的砂坡上垂直地面向砂坡深部钻孔。再向孔中插入微型花管,向花管中注入高压粘土、粉土或水泥细砂浆液,浆液通过花管四周小孔射出,形成树根状浆脉。最后,浆脉利用自身的粘结和吸附作用,将砂粒紧紧握住,达到固砂的目的。
2009年6月,这一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批准。它有效地解决了溜砂坡固定的难题,为防治溜砂坡带来的危害探索出了一种良好的方法。科研创新高效产能
王成华研究员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这种科研转化,往往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龙羊峡水电工程库区滑坡及其预测”、
“暴雨泥石流滑坡区域预测预报”、
“山洪、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和“忠(县)一武(汉)输气管道工程、兰(州)一成(都)一渝(重庆)成品油管道工程和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山地灾害与水工保护”等研究成果,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为减灾防灾部门产生了几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
2010年,王成华研究员参与完成《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减灾技术》,他在文中重点分析了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山区公路危险性区划,以及建立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安全检测预警体系和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针对常见的公路地质灾害,应该坚持科学性、针对性、简单易操作性等原则,建设公路监测预警体系。在文中,他创新性地提出依据我国公路管理体制,应建立以县公路局为中心的县、养护工区、沿线村民参与的“三级公路安全监测网络”。
王成华研究员建议建立我国的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智能系统,这个系统能让专家组随时分析智能系统输出的信息,一旦出现某隐患点加剧变形或临发的前兆,县监测预警中心应立即组织专家考察确认是否报请县灾害防御中心发出警报。
他还提出公路选线科研阶段的防御对策,认为公路选线应遵循公路与山系正交的原则;以高桥、长隧道垂直爬上第三地势阶梯,分段展线的原则;尽早脱离沿河灾害多发区,上行至高原(台地)上原则;地质灾害坡向分异规律,沿河线路多走阴坡,少经阳坡等原则。
王老的这研究成果,为我国山地公路建设、防灾、灾害预警等提出了新的理论,将为山地公路建设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他还主持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与地方合作项目多项,如《都江堰市宁馨苑山庄“5・12”地震后地面开裂及后山稳定性评估》。与都江堰市宁馨苑山庄合作,在汶川地震后,他深入宁馨苑山庄,探查山庄地面变形原因,对山庄后山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估,为山庄的恢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退休后,王成华研究员继续受聘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授课,将自己的知识传给年轻学者,继续为我国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贡献绵薄之力,迄今,王成华研究员已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十余名。
Abstract: Liuchua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ject is located in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city, which belongs to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The insulation thickness of polystyrene insulation board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design. Aiming a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ing thickness and insulation thickness with two empirical formulas and provides the suitable insulation thickness for the channel project, which can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 冻土;保温层厚度;底板厚度
Key words: frozen soil;insulation thickness;base plate thickness
中图分类号:TU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71-02
1 工程概况
柳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主城区东南28km处,除西北与张家口市高新区毗连外,其余均与宣化县接壤。其东与宣化县贾家营镇、东南与顾家营镇、东北与马家湾乡、北与大仓盖镇、西与沙岭子镇相连,西南与江家屯乡接壤,南与洋河南镇以洋河为界隔岸相望。地理坐标北纬40°37′,东经115°03′。
柳川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季风大雨少且干燥、夏季短促而凉爽、冬季严寒而漫长、温差悬殊的特点。
据宣化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5.8℃。最大风速20m/s,无霜期166d,年封冻期在11月至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1.63m,年日照时数2908.4h。多年平均降水量383.8mm,降水年内变化较大,全年雨量的80%集中在6~9月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的1959年降水量676mm,而最小的1984年降水量仅为238mm,前者为后者的2.8倍。
水文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74m3/s。分析算得柳川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4.5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00万m3,25%、50%保证率设计年来水量分别为1246万m3、440万m3,75%、90%保证率无水。
通过河道开挖、筑堤、防渗、防护及两岸景观建设,使治理河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并形成蓄水水面,与沿河景观带成为一个美丽怡人的景观长轴,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场地。本工程河道治理工程范围为柳川河自丹拉高速上游300m至柳川河大桥下游300m,全长2.4km。沿线设有2座橡胶坝及3座艺术堰,自京包铁路至丹拉高速桥沿线设有一引水管道。
因该区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考虑在混凝土底板下部聚苯乙烯保温层厚度的选值。文中针对该区域的工程土质条件,采用两种经验公式,计算了衬砌厚度和保温层厚度的关系,并给出了该渠道工程中应采取的保护层厚度。
2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保温防冻胀措施。保温措施是在混凝土衬砌体下面铺设保温材料,阻止大气与基土的热量交换,从而提高衬砌体下面基土温度,到减少或消除冻胀的目的。本工程保温板采用聚苯乙烯硬质泡沫保温板。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聚苯乙烯保温板外观表面色泽应均匀、平整,无明显收缩变形和膨胀变形,无明显油渍和杂质。②聚苯乙烯保温板应采用全新原料,不得添加再生料。③保温板表面应有加糙工序,采用压花、打毛或其它措施,对表面进行加糙处理。④密度≥30kg/m3,吸水率不大于1.0%,压缩强度≥250kPa,导热系数≤0.029W/(m·k)。
针对该渠道中的不同位置,保温层的厚度按不保留冻土层时确定:不保留冻土层时保温层厚度即保温层下基土刚好不产生冻土层时所需要的保温层厚度,选用保温基础总热阻法和等效导热系数法分别进行计算确定。
2.1 保温基础总热阻法:
S=λ■R■-■-■ (1)
式中:Rb—保温基础总热阻,[(m2·k)/w];按经验公式计算R■=R■=0.3073LnI■-0.5374 (2)
Ra—地表放热系数,与当地平均风速相关的系数;
a=15.119■ (3)
式中:S—保温层厚度(m);λ■—保温层导热系数[w/(m·k);δ■—混凝土基础(衬砌)厚度(m);λ■—混凝土导热系数,[w/(mk)];V—基础表面平均风速(m/s);Rd—冻土层的总热阻,[(m2·k)/w];I0—负气温指数,(℃·d)。
取风速度为20m/s;I0取15*120=1800;保温层导热系数为0.029w/(m·k);混凝土导热系数为0.51+0.0005Tw/(m·k);保温基础总热阻Ra=1.76598,a=15.119*SQRT(A3);则由上述公式,可得混凝土基础衬砌厚度和保温层厚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 等效导热系数法:
S=λ■■-■ (4)
式中:Z—天然冻深(m)1.8;λ■—冻土层等效导热系数,[w/(m·k)];
λ■=0.2208e■ (5)
Zw—冻结期平均地下水埋深(3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取保温层导热系数为0.029w/(m·k);混凝土导热系数为0.51+0.0005T w/(m·k);Z为1.6m,Zw为3m;则由上述公式,可得混凝土基础衬砌厚度和保温层厚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随着底板厚度的增大,所需设保温层厚度可以逐渐减小。采用保温基础总热阻法计算,当底板厚度为0.95m时,可不设保温层;从图2可以看出,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计算,当底板厚度为1.2m时,可不设保温层。根据以上计算对结构的不同部位,保温层厚度的设定如图3所示。上游铺盖厚度为0.5m,下游消力池厚度为0.8m,下游护底混凝土厚度为0.7m,可统一设定聚苯乙烯保温层厚度为0.15m;橡胶坝混凝土基础底板厚度为0厚度1.3m,可不设保温层。
3 结论
柳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季风大雨少且干燥、夏季短促而凉爽、冬季严寒而漫长、温差悬殊的特点。文中针对该区域的工程土质条件,采用保温基础总热阻法和等效导热系数法,给出了针对该地区,底板衬砌厚度和保温层厚度的关系曲线。从保温基础总热阻法的计算结果来看,当底板厚度为0.95m时,可不设保温层;从等效导热系数法计算,当底板厚度为1.2m时,可不设保温层。从安全和施工方便的角度出发,该橡胶坝工程不同部位的保护层设置为:上游铺盖混凝土厚度为0.5m,下游消力池混凝土底板厚度为0.8m,下游护底混凝土厚度为0.7m,可统一设定聚苯乙烯保温层厚度为0.15m;橡胶坝混凝土基础底板厚度为0厚度1.3m,可不设保温层。
参考文献:
[1]SL23-200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
[2]SL211-2006.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
[3]丁德文,叶拔友.基础保温层厚度的确定方法[A].第三届全国 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质量控制,装修,管理建筑装饰
[摘 要]在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中,以工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对工程的质量通病进行防治,提高装修工程的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装修施工永恒的主题。本文主要从施工质量的多个个方面来探讨建筑装修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装修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但对工程质量评优影响很大,对使用及居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装修工程要整改和修复,也会给使用单位及业主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在装修施工中要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规范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建筑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 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装修是敷设于建筑表面的装修层,所以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必须以结构主体为载体才能进行施工。其施工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施工中工序平行、交叉、搭接频繁,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多。同时建筑装修设计风格各不相同,装修材料品种繁多,使建筑装修施工工艺呈多样性,也就是说,同一空间的施工要通过多道工序、多种工艺来完成,而同一道工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来达到相同效果。施工工期短、质量要求标准高。当前装修工程手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已采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机具.但人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安全因素多,生产率不高。另外,随着装修标准的提高,现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结构、设备安装、装饰的比例已达到了3:3:4,对于高档次装修工程的造价比例有的已超过了50%。
2 加强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制订质量控制方案
装修工程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图纸上存在的错、漏、碰、缺,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以增强会审各方责任心,防止图纸会审流于形式,造成变更、返工,影响工程质量。根据工程的投标文件的承诺、工程的特点编制出监理的实施细则,以确保监理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完整、制度及管理架构健全。建议推行各装修工序的样板引路制度,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审查好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各种专业施工方案,从源头上、从制度上规范样板引路的运作。
2.2 严控材料质量
装修材料是装修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装修材料,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论文参考。装修主要材料要在规格、品种及环保方面满足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特别是满足国标《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使用达到绿色环保标准的材料。工程装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的有关记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严禁擅自变更设计特别是在装修材料的使用上不经许可不准代换。如遇设计变更必须要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书面申请经审核后报建设、设计等有关各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变更。
2.3 优化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建筑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所以,要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人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同时设置质量控制点。首先对施工的工程对象采取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根据工程的特点、重要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2.4 实行动态监控
全方位检查施工质量要及时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进行定时检查或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论文参考。现场进行动态监控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法”三种。“目测法”就是采取“看、摸、敲、照”来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其中“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如内墙抹灰大面及阴阳角是否平直,地面是否光洁平整等;“摸”就是进行手感检查,如涂料有无掉粉,水泥墙面、地面有无起砂等;“敲”就是运用检测工具进行音感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清脆与沉闷来判断装修质量;“照”就是对于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用镜子或灯光照射进行检查。“实测法”就是通过使用有关检测仪器.用现场实测的数据与有关规范数据相对照来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试验法”就是通过采取实验检验手段来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对隐蔽工程及工序间交接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检查验收.未经检查验收的工序不得隐蔽。论文参考。对隐蔽工程及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必须在自检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2.5 加强室内装修环境的质量控制
除了上述所说的选用绿色材料外,同时要从施工各个工艺环节人手,制定具体的环境管理方案,并纳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尽量选用无毒、低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比如装修施工时尽量减少现场制作家具、造型门、套口等,推广使用免漆板和成型家具板。饰面装饰推广使用免漆板可减少现场喷涂施工污染,成型家具板的使用可减少胶粘剂用量。如果建筑室内装修,当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设计时,宜先做好样板间,并对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2.6 强化设计、施工人员的培训
装修工程施工面广,涉及工序多,质量要求高;加之装修行业是新兴行业,不仅专业施工人员少,而且专业设计人员更加匮乏。因此,加强对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提高装饰工程质量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装饰工程行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大多数技术人员是从土建工程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在失败中逐渐成熟,装修专业人才极少。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应加速对装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装修企业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是提高装修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
总之,建筑工程装修施工中必须采取主动控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信息化
一、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思路
工程建设中,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一个新颖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工程建设将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方便、简单、快捷、适用等优点。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在隧道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初步勘察得到地质资料,采取数值模拟技术、理论计算和经验类比方法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通过施工现场监测获得地质资料、围岩力学动态、支护工作状态的有关数据以及施工技术状态(信息),再采取多种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力学分析,来判断围岩及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和工作状态,反馈于设计与施工,从而选择和修正开挖、支护参数,使隧道的建设达到优化。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反馈。
隧道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思路可以概括为图1。与地面工程不同的是,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允许有交叉、反复。在初步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经验或力学计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得到关于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力学、工作状态的信息,对初步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对设计和施工所作的调整和修正十分必要。
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发展的“新奥法”核心就在于把围岩看作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监控量测,采取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有效地调节围岩变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建立在新奥法的思路之上,新奥法三大准则之一的现场监测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有相似之处,可以说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新奥法在现阶段的发展与完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应用了大量的现代信息工具和手段,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数据处理,因此在信息的获得与处理、反馈途径等方面讲究多渠道、多手段;而新奥法则主要利用传统的量测工具进行数据的获得与反馈,信息的获取与反馈途径比较单一。因而,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比过去的新奥法更优越。
图1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流程图
然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在目前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除工程建设体制因素外,人们没有对此充分了解及重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使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及广泛的推广应用。
二、目前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未落实的原因分析
2.1建设体制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建筑体制是设计与施工分离,各行业都分别组建了专门从事设计或施工的法人单位,同时在资质和行业准入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现行建设体系和架构中,一般分为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个主体。建设单位主要负责投融资和建设管理;监理作为建设单位的委托方主要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监管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等;设计、施工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分别签订合同完成相应的设计、施工任务,设计方提供施工图,施工方按设计图纸施工,两个合同主体在以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协调下完成工作,在管理阶段上也分列为规划设计和施工实施阶段。
在这样的合同体系和管理架构中,充分体现了建设单位的中心位置,但割裂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二者在合同形式和内容上是分离的,之间没有彼此的约束关系,各方关注的利益和承担的风险不同。设计方与建设单位存在合同关系,关注设计本身效益和项目的投资效益,承担设计的风险,将提交图纸视为完成合同任务,施工阶段定位为从属和配合的位置,仅委派少量人员配合施工。施工方与建设单位存在合同关系,将图纸内容变为有形实体,承担施工中的风险,关注自身的成本和效益,追求的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设计图对施工方而言被视为合同内容,施工方以施工图作为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设计方一般不介入施工组织设计。
这样的建筑体制显然不利于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也不利于发挥施工方自身经验的优势,尤其不利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许多业内人士提出体制的弊病,但改变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一些工程已经开始走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的道路,提出设计和施工总承包模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使得效果还不明显,促进它们的融合还需做较多的工作。
2.2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体系没有有效形成
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有机整体,由于目前设计和施工分离,使得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体系没有有效形成。首先,行业及建设惯例没有要求或促动设计方建立对应的动态设计体系,一般对预设计期盼过高;期盼预设计可以包络施工中的各种状况,体现了重施工图、轻后期的状况,设计也没有建立起符合动态设计的计算模式和分析方法。其次,各方对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中相应承担的内容比较模糊,也难以分割清楚;如对前面谈到的围岩,其既是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又是成洞的支护载体,与支护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实施中理想状况是形成支护,不利的状况则转化为荷载,这些状况又不是设计一厢情愿所能约束的;依靠施工方对围岩的开挖支护的有效控制去实现设计意图,实践性较强,若控制不力,则需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应对措施有可能调整支护参数或调整施工方法及工艺来达到目的,这体现了它们之间的不可分割。
2.3评价机制的影响
由于建筑体制中设计与施工的分离,各行业也相应分开分别进行评价。对优秀设计颁发优秀设计奖,对施工的优质工程颁发优质工程奖等。评奖对行业进步是一个促进作用,各方都希望获奖来提高自己的行业知名度和业绩。但相对隧道工程,这样的评价机制并不利于开展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如对设计的评价重点在施工图,施工图拟合程度高、变更少是评选优秀设计的条件之一,但动态设计被视为变更,意味变更增加,必然降低与预设计的拟合程度。设计方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去否定、修正自己的原设计,一般尽量维持原设计,力求静态,即使有一些问题,也不希望被改变。优质工程奖尽管对设计也有要求,但主要还是针对施工方的,对设计方影响有限。
三、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建议
3.1管理机制上促进设计和施工一体化
根据隧道工程特点,可以参照工业化生产模式,让设计和施工融为一体或促使设计、施工一体化,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隧道这个产品。设计不仅仅关注功能和结构,也介入施工实施,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提供全面支持,施工方不仅仅关注施工实施,也延伸到设计中,全面了解产品状况,从实施的角度优化设计,关注性价比和投资效益。如实施工程设计和施工总承包,业主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合在一起发包,让设计和施工方捆绑在一起,各方的利益和风险一致,促使设计和施工融合在一起,在工艺和技术上相互协调,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共同应对隧道风险,更好地完成任务。 3.2促进建立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体系
针对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体系欠缺的状况,建议行业制定指南文件,贯彻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理念,指导规范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行为。动态设计意味着设计涵盖施工全过程,需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措施调整,并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及施工状况等。为有效实施动态设计,从管理阶段划分上将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实施放在一起,设计计费也重新考虑,将动态设计列入施工图设计中。设计单位建立起符合动态设计的计算模式和分析方法,应施工需要随时进行反分析,掌握隧道状态。对调整支护参数或调整施工方法及工艺都可以达到目的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方案。
3.3建立综合、整体评价体系
目前隧道和地下工程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设计理念是将地下工程的复杂性简单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计算、施工技术的发展必须走信息化动态反馈的道路。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应体现为最优规划的实施而进行安全性、经济性、使用性的研究,并将成果转化为建设方案、支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内容。为此,宜建立对项目的投资效率和效益的整体、综合评价机制。激励设计单位实施动态设计,促进设计和施工单位融合,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设计部门设计隧道时,在套用规范的基础上,仍以过大地增加设计安全系数的方法来弥补对隧道受力与变形机理了解的不足,这样造成隧道造价普遍过高的现象。而国外对于隧道的受力机理、施工方法研究进行较早,有代表性的是英法海峡隧道。由于隧道围岩结构与岩性的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研究的前提与施工工艺关系密切。目前国内有科研单位对隧道的结构受力作过平面有限元分析,但涉及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整体内容,如优化方案与方法、现场监测与信息反馈等较为少见。因而对于隧道结构稳定性条件、受力变化与施工方法的关系仍需深入探讨。
由于隧道是一种隐蔽性的工程,隧道修建过程中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存在,导致隧道出现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隧道工程事故的出现,大部分都是由于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变化,而设计和施工单位没能很好的配合造成的,如果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很多工程事故都可以避免。
我国修建公路隧道的基本方法有钻爆法、全断面掘进法、盾构法和沉管法,少数隧道采用了掘进机法。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隧道多采用掘进机施工,而国内基本都为钻爆法施工,两者施工方案与方法相差甚远。在复杂地层中钻爆法对围岩不稳定影响远大于掘进机法,故对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进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研究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国金,等.信息化设计技术及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2,1.
[2]夏才初,等.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8.
[3]韩瑞根.地下工程新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0.
[4]孙均.岩石力学在我国的若干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1999,1.
论文关键词:水利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水利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部的管理,结合水利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对目前水利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三方面的关键问题,即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经理部的设置。
水利施工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合理地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班子,作为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龙头”。选拔一个担纲人物一一优秀的项目经理对于施工项目管理十分重要;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可以完成项目管理目标、凝聚管理人员的力量并调动其积极性、有效地应付环境的变化、促进管理人员的合作、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
1.项目经理的设置
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授权人,是施工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整个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确立施工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负责管理和合同履行的授权人,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责任人;施工项目经理是协调各方面关系,使之相互密切协作、配合的桥梁和纽带;施工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进行控制,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责、权、利的主体。
目前在国有水利施工企业中,因项目经理的权限较小,管理的面较大,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久而久之,工作积极性下降,项目经理队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项目经理的利益应体现合理激励的原则。具体奖惩措施的制订,应结合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来定,应突出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在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和按时完成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情况下,节余成本的30%作为项目经理部的奖金额度,其中建筑物工程节余的40%作为项目经理部的奖金额度(建筑物工程界定是建筑物预算额占总工程预算额的70%以上)。项目经理的奖金为项目经理部其他成员平均奖的3倍。节余成本的70%(建筑物工程节余成本的60%)上缴总公司或分公司。奖金须在本工程已完工帐清且经审计无误,由直接上级领导签字后发放。如果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现场标准化目标任何一项没能实现和项目经理聘任书不按时签订,依据总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对项目经理给予经济罚款,造成严重损失者将追究项目经理及当事人的责任。
选择施工项目经理应坚持三个基本点:一是选择的方式必须有利于选聘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担任项目经理;二是产生的程序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审查和监督机制;三是最后决定人选必须按照“党委把关、经理聘任”的原则由企业经理任命。项目经理必须是取得建设部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书、具有相应的项目经理资质、高度的政治觉悟、丰富的专业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是任项目经理的首要条件。另外,企业选聘项目经理时,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还要具体考察项目经理的能力。项目经理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能力=知识+经验+个人素质。
2.项目总工的设置
水利工程施工专业性很强,经常是在河流上进行施工,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同时水利工程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环境干扰严重,必须反复比较论证和优选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这些水利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必须组建技术和管理实力强的项目部才能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项目总工是项目经理部中的技术负责人,在项目技术方面起主导作用,他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的成败也非常关键。
3.项目经理部的设置
组织形式的选定,对项目经理部发管理效率有极大影响。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不同生产工艺特点,不同的外部条件,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项目组织形式,应由企业做出决策。要将企业的素质、任务、条件、基础,同施工项目的规模性质、内容、要求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分析。选择最适宜的项目组织形式,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做出决策。一般说来,可按下列思路选择项目组织形式:
首先要从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大型企业人员素质较好、管理基础强、承担任务复杂而业务综合性强,应该考虑以选择矩阵式、工作队式、事业部式的项目组织形式;而小型企业,任务单一、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较差的企业,应该考虑以部门控制式为主。
其次,从项目角度来看,大型复杂项目,多部门、多领域、多技术、多工种配合的项目,选择项目经理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项目,应该考虑以选择矩阵式、混合工作队为主,如对于水库枢纽除险加固、水电站等工程,一个项目往往同时包含导流、围堰、土石方开挖、坝体填筑碾压、灌浆、钢筋混凝土闸室、深基础厂房等众多类型水工建筑物,技术复杂,工种工序交叉,工期紧,应采用矩阵式或工作队式项目组织形式,以充分发挥水利专业施工队伍的技术优势。而简单项目、小型项目、承包内容专一的项目则应以部门控制式为主,如对渠道工程、管道安装等采用部门控制式组织形式,组织精干的小团队,快捷灵活地进行项目管理。
在近几年的项目法施工的实践当中,混合工作队式的组织结构成为了水利施工企业最常见和采用的模式之一,其组建方法一般是由企业任命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从企业职能部门抽调或招聘所需人才和队伍,组成混合工作队,所有人员在项目建设期间归项目经理领导指挥,暂不属原部门管理,当项目结束后又回归到原部门。这种组织结构的最突出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总部控制着整个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目标,各个项目部独立经营。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相比较,其组织领导方式实现了从集权制迈向分权制的一种改革。它的优点是:组织结构严谨、稳固,职能部门责权明确,管理层次分明,项目部成员相对稳定,利于统一指挥和管理,能有效控制资源,有良好形象信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控制方法、遵循原则
Abstract: the cost control is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general management of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enterprises has a pivotal role. Cost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science, in the country to control pric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how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so tha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smoothly,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etail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real estate, cost control, the control method, follow th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近些年来,房价也不断呈现出持续走高的势头。商品房价格涨幅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在投机者的“看高”预期和社会普遍的“恐慌性购房”中,被赋予了过多的虚拟价值使其远远背离了真正价值。面对日益走高的住房价格,许多居民不堪重负,只能“望房兴叹”。然而,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产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强化成成控制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房地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额大,影响成本的因素多,涉及面广,加之我国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的来说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过程的控制观念。很多开发企业往往只注重事中成本控制,而忽略事前和事后控制。要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就必须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时开始,直到项目结束时为止进行全程控制,否则,成本控制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当前,我国的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型的管理阶段,成本管理手段粗放,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三是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意识。我国大部分的开发企业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往往只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市场需求以及各种社会效益;四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信息渠道不通,成本管理工作偏离方向,从而无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五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我国对房地产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比美日等国要晚得多,而且,主要是对国外优秀成本管理理念的模仿和单纯的理论推导。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实践强于理论,手段领先于方法。
在房地产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严格遵守以下成本控制程序。一是制订合理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就是成本控制的标准值,是控制实际成本的依据和标尺,它规定了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实际耗费所应遵守的数量界限,具体表现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三种;二是严格监控成本的形成过程。监控成本的形成过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目标成本值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实际成本是否偏离了目标轨道,以便及时进行纠正;三是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考核。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确定成本的有利差异(节约)或不利差异(浪费),综合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单位(或个人)并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明确产生责任的归属,并依据相关制度对成本责任部门进行相应考核并做出相关奖惩;四是持续改进并适时修改原来的控制标准。成本监控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以后的工作,在差异分析中可能会发现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成本控制标准的不合理之处,此时就要相应修改项目的成本标准,这样可以对下一步的成本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三 房地产成本控制的原则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关联到成本,房地产成本控制除了应当依照一定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成本控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现代房地产开发中,成本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除了建安成本外,还有许多诸如项目的决策与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的方案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是影响项目成本变化与成本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现代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概念中,遵循的是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控制的含义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控制,二是全程控制。全员控制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需要开发企业的全体员工全面参与。全程控制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应该从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结束为止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重点控制指的是成本控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地进行管理。就过程来看,主要是抓好决策阶段、立项阶段和方案设计、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原材料的选用、大型设备的选型基本上都已经确定,所以项目成本的80%都变成了约束性成本。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应该在设计阶段,其次才是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还要区分重点,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环节上,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只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两个根本原则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以下七大成本控制原则。
第一,过程控制原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是由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所形成的。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必须针对施工过程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分析每一个过程影响成本的因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控制方法,使每个环节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同时,一个项目的各道工序又是紧密相联的,其紧前工序和紧后工序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工序成本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关联工序成本的变化。因此,项目成本管理还必须认真关注相关工序的情况,结合各个相关工序的成本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全面管理。
第二,动态控制原则。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也要根据施工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在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结合市场情况和地域特点,重点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与风险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运用价值工程,重点考察产品的使用功能与美观程度,并进行限额设计;在招投标阶段重点考察施工图预算、考察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履约能力、合同相关条款等;施工阶段重点考察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并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第三,目标管理原则。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目标管理是指在项目决策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销售、竣工决算等各个阶段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使参加施工的每个管理人员和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将目标逐步加以分解,落实到各执行部门、单位和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循环等。
第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责、权、利关系处理的好坏有直接联系。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都负有各自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体系;同时,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还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如何开支、开支多少都应该有一定的自。另外,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考评,并将最终的项目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奖优罚劣,拉开差距,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就是指成本控制体系必须灵活多样,使之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需要。针对各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成本控制技术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大企业和小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和成熟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和成本控制方法都应当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绝对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例如,规模较小的开发企业其管理重点应该是尽快抢占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促进企业的壮大和发展;规模庞大的开发企业,其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第六,例行节约原则。节约是成本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人力、物力、财力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最主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成本的组成范围、费用开支标准、相关审批程序以及有关财务制度,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加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能增加项目开发收入的机会和条件,努力降低人、财、物的消耗水平;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浪费,把钱花得最值,该花的钱要花得合理,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第七,例外管理原则。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金融、建材、施工、设计、监理、运输、销售等许多行业,其成本控制也十分复杂,为了保证统筹兼顾而又突出重点,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依据常规程序实施控制,但是对各种例外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非常规”问题很可能是关键性问题,它们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很大,需要特别关注,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
四 结语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七大原则的实质是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两个根本性原则的分解,我们在成本控制实践中,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并要正确掌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则,即使是管理原则也会在实践中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必须要正确掌握好重点控制原则,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确保房地产项目开发总体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冯伟.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5(05)
【关键词】农业科技 成果评价 知识产权
所谓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是指通过鉴定、评审、评估、验收、专利授权、行业审定等方业科技成果的学术、技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确认、评定的行为、农业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对自己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和单位名称、商业秘密权、著作权等权利。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对侵犯农业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
农业科技成果通过评价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并获得社会的承认或实践的检验后,并享有科技成果权,它与知识产权有本质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讲,科技成果本身不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要依法确认才能产生知识产权。比如,要获得科学发现权,就应当将科学发现公开,要获得专利权,则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专利。
1.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流失”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主要采取引用评价和鉴定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容易造成成果产权“流失”。采取引用评价的被引用评价的科技论著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由于科技论著的发表公开了发明创造的内容,使该创新点丧失新颖性,从而失去申请专利保护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容易出现他人将其研究略作加工改进后作为自已的新成果申请专利,合法地窃为已有。采取鉴定评价要求鉴定材料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以便专家准确判断成果的水平,虽专家对鉴定的内容负有保密责任,但若这同样会加大了技术被泄密的风险。技术的泄漏严重影响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农业科技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各有关人员缺乏对知识产权应有的保护意识。有些人认为申请不申请知识产权意义不大,申请产权还要交纳申请费、管理年费,可能还会影响论文的发表等。还有一种思想认为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不太利于对外的合作与交流。另外,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对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商标以及著作权的条件、程序等了解甚少,而且缺少熟悉并能够有效应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农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人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困难,从而主观上导致了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产权“流失”。
1.2从具体保护工作操作上有相当大的难度。从农业科技自身的角度看,农业科研对象的生物性、研究环境的多样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研究周期的长期性,使得农业科技成果具有易扩散性、权利主体的难以控制性、产权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另外,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的鉴定过程通常较为复杂,加上涉及多家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很难辨别侵权行为,同时调查取证工作也较为复杂,保护难度加大。这客观上造成了在成果评价中的产权"流失”。
1.3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也相当不利。以论文评价和鉴定为主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大量的成果采用、成果鉴定的方式向社会,使具有创造性的先进技术在没有获得有关法律保护之前就公之于众,等于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白白提供给别人使用,失去了本属于发明人应有的农业知识产权,造成产权白白流失。再加上申请农业知识产权审批周期长、手续复杂,很多农业科研人员不大愿意申请成果产权保护,进而加剧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的产权“流失”。
2.防止农业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措施
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过程造成大量的成果产权的“流失”。据资料统计显示,70%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体外转让等渠道“流失”。所以,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农业知识产权“流失”,主要措施如下;
2.1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不足和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要先从思想源头提高全社会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同志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加大保护和行政处罚力度,.给农业专利技术权利人切实有效的保护。
2.2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评价体系。在农业 科技成果评价时一定要慎重,在发表文章或者进行鉴定前应增加一道工作程序,对要发表的论文中的技术或者要鉴定的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把关,看研究成果是否属于农业知识产权范畴,如果是的话就应当先申请保护,再或成果鉴定,切实保障成果完成人的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成果完成过程中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研的强公益性,研究经费目前主要靠国家资助,研究成果归属国家或单位所有,与研究人员直接利益关系不大,因而知识产权保护容易被忽视。若能够进行产学研结合,让企业资源介入,参与农业科技成果的完成。由于企业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动力,在成果的完成过程中,企业将会更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从而减少或避免成果产权“流失”。
由此可见,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外,还需要从其他各个方面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增强我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武敏、刘金花,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