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娃娃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 级】小学三年级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表演几首关于四季的歌曲、乐曲,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风格,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演唱和表演歌曲《捉迷藏》,并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3.创编歌词,对歌曲进行再度创作。
二、学生和内容分析
《四季的歌》安排在人音课标版三年音乐上册第六课教材。本课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及孩子们在四季中的童趣生活。进而通过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表达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在歌曲演唱方面,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流畅地唱好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感,一字一音要吐字清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随着音乐唱好歌曲已不是难点。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表现圆舞曲的特征,有些学生还有欠缺。在歌曲的情感表达方面,要以启发为主,多听、多体会,真正地让学生的情感从内心中流淌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在互动中享受、在体验中发展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电子琴、四季的图片、节奏条
【板书设计】
3/4 ×・× × × ×・× ×・× × ×・× ×・× ×・× × - -
花丛图片 草帽图片 谷堆图片 棉褂图片
桃花里 荷叶下 果园里 雪人里
【教学过程】
一、赏四季
1.观看四季的图片。
师:首先,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共同走进四季。
师生交流:在一年中,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季节。
二、唱四季
1.师:四季是美的,描写四季的歌曲会更美,就让我们用歌声再一次走进四季吧。
2.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月光光》《秋天多么美》《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三、节奏游戏
1.聆听歌曲《捉迷藏》。
师:在歌声中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四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描写四季的歌曲。想不想听?(听音乐)
师问:这首歌曲好听吗?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春夏秋冬不仅变成了四个娃娃,还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小节的节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 × × ×・× ×・× × ×・× ×・× ×・× × - -
3.听辨节奏。
(1)听老师拍节奏,学生模仿。
(2)完整拍击节奏。
4.节奏接龙。
学生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个娃娃,进行节奏接龙。
四、表现
1.聆听歌曲范唱,体会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2.轻声随琴用“lu”演唱歌曲的旋律。
要求:有气息支持地演唱,每小节的第一拍要稍强一些。
3.学习歌词:
请一名同学朗读歌曲的前半部分歌词,全体同学齐读歌曲的后半部分歌词。(配音乐)
4.演唱歌曲:
(1)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来对口形填词,但是不要出声音。
(2)轻声随琴为歌曲填词。
(3)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5.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二声部。
(1)师问:同学们唱得太好了。通过歌声,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四个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得很开心)那我们就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啦啦啦”来表达快乐的心情好吗?
(2)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衬词“啦啦啦”。
(3)分组演唱歌曲。
五、演四季
1.师:同学们,春夏秋冬这四个娃娃想请大家帮帮忙。他们每年都藏在相同的地方,同伴们都知道了,他们想请你们帮忙换换地方,你们愿意吗?
2.为歌曲创编歌词并自由演唱。
3.自由分组,为歌曲创编歌词并表演。
4.演唱创编的歌词。
六、说四季
1.师:春天是萌发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熟睡的季节。谁能说一说我们家乡――吉林市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2.师问:我们家乡哪个季节最有特点?(学生回答)
3.师:你们知道吗?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但是这四处自然景观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吉林雾凇。每当雾凇来临时,松花江两岸十里长堤便会“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去。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雪上项目就是在我们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进行的。最后,就让我们乘着雪橇去观赏吉林市美丽的冬景吧。(观赏雾凇、北大湖滑雪场图片)。
七、小结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自然就是这样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彰显着它的魅力。就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拥抱可爱的大自然吧。
八、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多种音乐要素的捕捉体验不同的音乐情感,感受四季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不少描写四季的歌(乐)曲及相关图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但是在对教材理解方面及学生内在情感方面表现得不是很好,尤其在童趣的挖掘上有些学生表达得还不太明显,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还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中的快乐,融入艺术殿堂之中。
九、课例点评
这节课是以歌唱教学为主的一节综合课。所有综合内容都为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与铺垫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通过“赏四季”“唱四季”“演四季”“说四季”,让学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特别是在学会歌曲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歌词,并扮成四季的娃娃、各种植物、雪人等来表演捉迷藏的情景,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的作用,真正做到在玩中学、乐中学,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也充分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2.教师的体态大方、得体,为本节课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亲切生动的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开始喜欢上老师。在活动中,教师那充满希望、信任的眼光,一个个有趣的动作更达到了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阳光的照射,做到了角色的真正转换。
3.巧设游戏,解决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节奏接龙这一游戏,把歌曲中的难点节奏编入游戏中,并分别扮演四季娃娃拍一拍,演一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这一活动的设计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为学习歌曲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4.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本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四季风景图片,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歌曲相对应的图片又让学生用歌声与肢体语言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把听觉、视觉、记忆与情感参与融为一体,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兴奋点。
一、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巧妙地导入课堂教学,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要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在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使声音、图象和文字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桥梁。紧扣教材合理利用电教设备,创造逼真的影视氛围,并加以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展思维。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教学内容。
如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用flash制作了一片一片的小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雪花上面就是本课的生字,我又创设了一个“雪娃娃在空中飞舞”的一个情境,我制作了flas,画面上一朵朵的小雪花在空中飞舞,要复习巩固的生字就在小雪花上,于是我又设计了导语:“雪娃娃顽皮地在空中飞舞,它带来了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的生字宝宝”。我创设了这个情境,就使原本枯燥的复习引入,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而把“睡”“蛙”两个字的偏旁用红色醒目地表示,更是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给孩子很强的视觉刺激。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说,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过程,捕捉学生思维火花
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想吻合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在教学《四个太阳》时,小作者给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给孩子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给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将两种情境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给炎热的夏天画个绿色的太阳,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又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学生在试读:“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时,我更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一个动画场景,“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落在山上,屋顶上,地上。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在学生看得入迷,发出惊叹时,我马上问孩子:“这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呀?”学生都特别开心地讲打雪仗,堆雪人,这时候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就读好了这句话。
在教学《“红领巾”真好》、《风娃娃》、《称赞》、《纸船和风筝》等等的课文,都可以运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多彩的画面,再配上声音就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设计新颖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使训练的形式更丰富、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提高训练效果。
1、猜字谜。如:门里一个人(闪);门外一个人(们);云上一个人(会)
2、看图猜字。如:一张孔雀图,就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鸟)
3、配乐朗读。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读起课文也朗朗上口。于是我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情绪更加高昂,情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就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
四、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学习。这种能力的学习,不能只凭课堂里的学习,还要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那么在课外延伸这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一些资料、知识。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搭建一座与课外知识连通的桥梁,学生能够在网络这个知识海洋里,尽情冲浪,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五、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逛玩具城”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虚拟的由许多玩具组成的城市,学生兴趣马上被点燃。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材内容一般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我们的画》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说话的情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展示图画时,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效果很好。
这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境创设,步步引人入胜,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积极性高涨,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此外,采用分组讨论续编故事,表演对话,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续编的故事各不相同,有黄莺唱歌,小白兔送南瓜,小狐狸送帽子等,而且训练面广,人人都有机会得以提高。
六、课外作业,提高兴趣
关键词 激发;创设;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有利地促进了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通过各种教学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重要桥梁。
一、信息技术形式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枯燥乏味。将教学内同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仁爱英语教授lightning,thunder,flash,storm等单词时,在动态的画面中事先加载雷声、风声和闪电,以求达到逼真的效果,老师只要通过鼠标点击,画面便会相继显示:风声四起,乌云滚滚,雷电交加,暴风雨等一系列情景,学生马上理解了意思,记住了所学单词。再如训练学生看图写话,生动的图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说,甚至表演,然后写,效果好多了。有时写了一部分,让学生续写或填空。这样经常练习,学生的写作有了提高。此外,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尽可能在上课前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如在大屏幕上打出循环字幕:"Welcome!Let's enjoy the 45 minutes!",配以轻松愉快的图片和优雅的英文歌曲,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心态放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仁爱教材内容的情景性很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学习,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这些情景,而不受时间、空间等人为因素的限制。不仅可以辅助学生从感官上形象地体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外语,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达到了智力活动的最佳结合。如在复习动物单词的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画面:美丽的动物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画面上来。这时树丛中传来动物的叫声,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立刻说出动物的名称:dog,duck,cat,mouse,tiger,m,bird……。接着小动物们依次从树丛中走出来,每只动物作自我介绍,然后说一些问候语或者提出简单的问题,同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如在执教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时,语言项目是“what colour is it?”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画面: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洋娃娃,它的身体部位有着不同的颜色,让学生猜猜要出来的洋娃娃是什么颜色,当学生的回答不对时,动画中的小男孩会说:“that’s not quiet right.can you repeat it?”答对时,就会说:”very good,wonderful.这样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富有乐趣。
三、信息技术虚拟教学环境,便于解决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使教学过程中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而易理解。如在讲解。Good和bad是一组抽象的形容词,如何让学生理解词义是教授这两个单词的关键。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把他们的词义充分揭示出来。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卡丁车的赛场上,在观众的欢呼中,两名车手全副武装,准备决战,两辆车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把鼠标转向第一辆车,同时学生能听到很清脆的汽车发动的声音,随后汽车疾驰而去,说明这辆车非常的好。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good一词循环出现在屏幕上,然后把鼠标点向另一辆车,只见车子突然在拐弯处冲出弯道,转了几圈这后停下来,此时车子不能开动,bad一词伴随着读音跃入眼帘,学生理解明白了两个词的意思。所以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达的内容清晰、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即有吸引力,又能使他们快乐学生英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英语交流、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心理素质。
四、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交际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之间,语言的活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件的制作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和大量语言实践。如在执教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时,语言项目是“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
进入练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对话的轮廓和材料,用课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给为单位进行对话。
A: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B:His/her face is round
C: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D:His/her eyes are small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对话场景,让学生自由对话,随着画面的变换,动画的配音,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交际学习,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善于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好习惯。
五、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运用信息技术可促进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但要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根据仁爱教材的内容及特点,并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设计,发挥其主体作用;在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教具,不能只注重多媒体技术而忽略常规媒体和教具,合理使用多媒体、常规媒体和教具,发挥其各自的长处。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丰富农村教学课堂,让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学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优势,为农村的英语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让农村英语教育走上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钢琴课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开设的实际情况,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更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较为被动的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和钢琴技巧,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机会,因此钢琴课堂也缺乏了它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有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中职的授课教材选用上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是缺乏本土性的,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熟悉的乐曲风格较少,有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直接影响了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生不能够顺利的组织幼儿音乐活动。
(三)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仍然将弹奏技巧作为重点,只要能掌握了正确的指法并能熟练的弹奏曲目即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音乐文化的学习涉猎较少,进而导致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缺乏,因此中职院校应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发展,为将来的工作单位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极富灵活性。综合性、参与性、即兴性、本土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的特点,运用到中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可以满足其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角,获得更多的音乐感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用自然的方法去感知音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演、舞蹈等方式来体验音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华,来解决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难题。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综合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特点是指朗诵、歌唱、合奏、即兴创作、律动等元素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进而引导学生去体验、感知、发现、探索、创造的综合活动,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借助各种音乐媒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音乐训练。以《北风吹》这首钢琴曲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如利用多媒体观看芭蕾舞剧《白毛女》,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让学生更全面的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为直接的把握乐曲风格,接着分析全曲,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讲解长琶音的弹奏方法,弹奏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意犹未尽的意境。对乐曲整个有了把握之后,就要进行实践展示,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唱曲谱,一组用奥尔夫乐器进行伴奏,一组同学作画,运用综合多种的艺术形式,来感知乐曲情绪。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参与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参与性特点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去发动自己具有的能力,要求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学生依然是活动主体,整个过程没有被动的模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洋娃娃的梦》这首钢琴曲为例,引导学生自己体验音乐情绪,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主要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受,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教师播放《洋娃娃的梦》,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之后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旋律,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跺脚、一组击掌、一组拍腿,通过声势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会乐曲的节奏特点。之后教师讲解弹奏方法,再让学生亲自进行弹奏体验。感受乐曲戏剧性的变化,在弹奏时也要注意和弦音的变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大大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不仅提升了弹奏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兴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即兴性特点是指每个人根据自身住所具有的不同本性,通过心灵本能反应去主动创造,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教学模式是自由开放的,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本性音乐”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会主动设计自己的音乐和动作,激发自身的即兴发挥潜能。以《铃儿响叮当》这首钢琴曲为例,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充分挖掘、调动学生自身本能的音乐感知,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加上舞蹈、视唱等形式设计伴奏织体。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组,一组弹琴、一组唱词、一组用乐器伴奏,通过师生合作、进行歌曲伴奏的即兴编创,既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有效的培养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下面,以“2011年龙海市小学品德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的十四节参赛课为例,研讨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应采用的几点策略:
一、有效目标定位,精选处理教材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节好课,必须在明确“学生需求”这个大目标下,吃透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从而满足孩子的需要。《朋友之间》这一节课,老师就创设种种情境,让学生感悟,对待朋友要宽容要真诚,要学会分享。《说声“谢谢”》这一节课,教师就教给孩子,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为我们服务过的人,要真诚地说声“谢谢”。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花草树木点头笑》这一节课,就让孩子明白,花草树木作用大,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从小事做起做个爱绿护绿小卫士。《我们的大地妈妈》这一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孩子,地球妈妈被污染了,“她”难过得哭了,我们要保持环境,努力让大地妈妈“笑”。上述课例证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才能真正对整节课起指导性的作用,这也是达到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
品德课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在课堂上应体现“生活性”这一学科特点。首先,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并将这些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华食文化》这一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理念。教学中,林老师对“食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增删取舍,在众多“食”中,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面食作为切入点,从观看拉面的制作过程,进而展示面食品种多、制作方法多、制作手艺巧的特点,以点带面呈现中华的菜系文化的博大精深。熟悉的话题、熟悉的场面,通俗易懂的展示,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节课,陈老师拍下校门口的堵车的场面,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交通问题就在每个人身边。这些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都是那么真实,学生在回归真实生活的同时,也真正感悟了生活的真理。
其次,教学方式要生活化。要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学习,在情境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花草树木点头笑》这一节课,老师就请孩子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植物的功用,有些孩子讨论了“芦荟汁能使皮肤的伤口加快愈合”,“妈妈用黄瓜美容”等来自生活经验方面的信息。《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节课,教师把鸽子、金鱼等小动物们请进了课堂,让学生在与小动物交流中懂得:爱护动物就要去了解动物、尊重动物,“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生活的权利”(学生语);“动物也有生命,我们不要随便去伤害它们”(学生语)。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更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创新教学设计,深化情感体验
品德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我们长大了》这一节课,老师牵着孩子踏着歌声进入教室,又引着孩子踏着歌声走出教室。每个孩子都动手在印着“成长的脚印”的大红布条里写下最能体现自己长大的一件事,人人参与、个个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愉悦中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风儿吹呀吹》这一课,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去“寻找风娃娃”和“制造风娃娃”。在“寻找风娃娃”的过程中,学生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多种方式感受风的存在。在“制造风娃娃”这一活动中,学生富有创意地用气球放出的“风”吹动风车,吹走羽毛,真真切切地“制造”出风来。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游戏化的学习中,感受“风”带给他们的乐趣。《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节课,老师教给孩子三个让自己的眼睛更明亮的妙招,并当场让学生体验,于是有学生快乐地说“我的眼睛更亮了”、“感觉舒服极了”,真切的体验才是最有效的,只有真切地体验过,孩子才会自觉付诸行动,保护眼睛。只有求新求变的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一要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内化;二要实践活动,加深体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这一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拟定学习目标,围绕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饮食这四个方面来一次民族风情游。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相应的民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并选派一名代表当导游,引领大家走进各个民族。于是,课堂成了一个游兴浓厚的旅游团,学生是游客,学生代表是导游,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唱一唱、跳一跳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大理、游丽江、看香格里拉,走乡进寨,走进少数民族居住地,欣赏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感受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滋生出民族自豪感。《我们长大了》这一节课,学生通过量一量自己的脚印、自己的身高、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鞋子的变化,比一比自己所获得的奖状,说一说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等等,感悟自己的点滴成长,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在不断地长大,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兴奋、感到自豪,进而萌生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了学生道德的内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适用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31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外联系的加强,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全社会掀起来英语学习的热潮,教育部正式规定从2001年起在全国城市和县城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到今天乡村的小学也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的学习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的"从娃娃抓起"的状态。
一、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相关的基本问题
"策略"最初是在军事学上英语的概念,通过特定战略的采取来达到特定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策略的概念开始应用到教学的领域,教学策略可以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促使老师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改进教学的形式。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执行阶段,教学策略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采取的具体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教学方法的采用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的条件下,运用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良好教学目标的教学举措。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具体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老师的自身教学风格等因素。所有的这些要素都是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有针对性的策略,保证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做好。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的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教学策略的提出需要老师对教学的现实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这个过程可以使的老师从根本上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以便于提出符合但前实际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使得教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教学策略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深入到教学的前沿才能真正的把握英语教学的规律,因此教学的策略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使得老师深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更好的为小学英语教学作出贡献。
二、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坚持良好的教学策略,没有树立起英语教学策略的理念,在教学开展上采取的方法不适应与小学生的需求。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实现中的英语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够恰当。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存在配合不紧密的状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学习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苦差事",在学习中存在应付的心理,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的学习。老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很好的解决。课堂的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英语单词,缺乏生活化的气息,这些都使得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更好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举措
(一)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
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语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采取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播方准确的英语发音。学生在听到英语发音的时候能够对所听到的词汇进行模仿,在学生模仿的时候一定对发音不准确的词汇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伴随具体的语境教学,老师树立音不离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在发音练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词汇的学习,词汇的学习和发音练习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实物和词汇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从日常接触到的词汇入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法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可以淡化语法教学,在教学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真正的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重视小学生的口语教学策略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只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使得学生在日后的交流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语言的学习在于表达,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树立起重视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具体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勇敢的把学到的词汇表达出来。小学生在英语表达的时候往往会缺乏勇气,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使其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从而能够勇敢的进行英语语言的表达。在学生的口语训练上一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言的表达。
此外,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树立听力、阅读等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部分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保证学习的完整性。通过小学阶段的良好教育使得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起点,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一定要积极的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使得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本着“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整合为策略,以研究为主线”的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培养研究型教师到打造智慧型团队,从课堂教学到区本课程,形成了具有江干特色的信息技术学科研训体系,为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台、助力。
教科研训一体:顶层设计形成体系
教科研训一体是江干教育一直以来的工作路线,就是将教研、科研与培训融为一体,由江干区教师发展研究院统一布署和管理,由各学科教研员统筹规划和设计本学科的研训工作,按学年制订研训计划,每学期组织丰富的研训活动,在江干教育网上研训通知与活动报道,期末进行研训工作的总结交流。
在江干信息技术区域研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以“构建研究团队,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本着“面向全体,培养骨干,跟踪新人”的原则,构建了多层级立体化的研训组织,形成了区域教研大组、区片联动式协作组、校际联盟式教研组、专题研究工作室以及牵手行动共同体,以区域课题为引领,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训活动,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研究氛围十分浓厚。
2013年,区域课题《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研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与系统实践,构建了江干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研训体系(如图1),该项研究荣获2015年杭州市第30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分层发展策略:体验成功绽放精彩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普及,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骨干教师、适应期教师和三年内新教师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考虑到每位教师的兴趣、能力、基础等实际情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从2006年起就提出了“教师分层发展”策略,在区域研训中坚持“以师为本,需求为先”,兼顾不同层面的教师,制订分层发展目标。其中,骨干教师要“引领示范,追求特色”,适应期教师要“实践创新,寻求突破”,新教师要“注重基础,形成规范”。在区域研训中,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如下页表1),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目前,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包括市、区教坛新秀在内的骨干教师人数已占41.2%,五年内年轻教师占31.9%,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牵手行动,将二三层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牵手结对,全面指导,携手同行,相互促进。
当我们从区域层面提供了机会,创设了情境,搭建了平台之后,教师在区域研训中发展了自己的强项特长,在课堂教学、教科研、专业技术、学生竞赛辅导等各方面都展现了各自的精彩。2001年至今,有13位教师获“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位获二等奖;有4位教师获“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特等奖和一等奖,2位教师上示范课,5位教师荣获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区域课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主动撰写案例、论文与课题,每年都有很多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获奖。教学研究氛围十分浓厚。
工作室研训:构建专题研修团队
近两年,微课、机器人、Scratch、3D打印、APP程序设计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互联网+”、智慧教育、创客教育接踵而来,区域研训应引领信息技术教师走在技术推动变革的最前沿,探索新技术,实践新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但新兴技术这么多,我们应该学哪个?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同时学习各种技术,这就需要进行选择。因此,我们组织教研大组和骨干教师一起协商讨论,引入了“选课”机制,创立了“专题工作室”研训这一新型研训形式,并纳入到已有的区域研训组织结构中(如图2)。从2014年起,先后开设了微课、Scratch、Robot、Moodle、3D打印和APP工作室。本学期,微课和Moodle工作室经过系统学习之后转为实践运用,有些教师自由组合开发精品微课程,已有十多项微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微课程;有些学校利用Moodle平台开展日常教学和在线学习等。本学期有三位教师因学校准备购置3D打印机而转到了3D打印工作室,还有三位教师转到了机器人工作室,动态调整的方式满足了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工作室研训通过需求调查,统一规划、项目运作、分项活动、总结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外请专家指导,与公司合作,培养区域主讲教师,打造不同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各个工作室成员志同道合,一起学习感兴趣的技术,共同开展教学实践,大家积极在网上交流讨论,开设了社团拓展课,撰写了教学论文,申报了研究课题。调查显示,专题工作室研训已成为我区信息技术教师最喜欢的研训方式。
互联网+研训:迈向智慧研训之路
我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研训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培养研究型教师到构建研究型团队,从规范教学设计到利用课堂观察,重点一直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也涌现出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和教学研究能人,形成了具有江干特色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科研氛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云课堂、在线课程等正在推动着新的一轮教学变革,因此,我们也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拓展区域研训的时空界限,开展泛在研训,研究移动学习。
我们搭建了“江干区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从区域角度为不同层面的教师设计网络研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精品课例”等课程主要面向新教师,让新教师在线学习学科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打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90课时培训”是专门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而设置的课程内容,将线下学习的资源有序地分类存放,方便教师随时随地使用。此外,教师的研修心得和培训作业也上传到网络平台的相应区域,便于统一管理。此外,江干教育网也是区域研训的一个宣传通道。
两年前,又申请了“江干信息微教研”微信公众号,其二维码如图3所示。在研训活动前后及时相关信息与报道,开辟栏目一些前沿动态,为移动学习提供资源。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也陆续开发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在线学习课程,如采荷第二小学的“LC创客工作室”“PrintDream工作室”,天成教育集团的“电脑娃娃工作室”、采荷第一小学的“chyxrobot”、濮家小学的“Robot工作室”、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的“DS创客工作室”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了解新兴技术。
提起2015年底的那场江干信息专题工作室研训总结会,教师们至今仍然津津乐道。活动现场的高科技元素、高颜值主持、高精度总结、高气场论坛以及融入工作室特色的汇演,各种精彩high翻全场。“江干信息微教研”微信公众号连续了六个工作室的总结,“江干E教育”推出了微信专题,浙江教育网络电视台以“用信息技术玩转信息学科年度总结”为题进行了报道。“融通技术・智慧分享”,区域研训让江干信息人团结奋进,凝聚合力,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区本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课程力
关键词:多媒体;识字教学;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77-01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每节新课都避免不了学习生字,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口语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挂图、投影、实物等,生字的教学大都是学生看,教师讲,或是范写,迫使学生强制性地记住生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而往往碰到生字多,笔画复杂,且有容易搞错的笔画、结构时,学生常会张冠李戴,所以容易遗忘,错字、别字就会不断出现。而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效应,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识字教学,学生的记忆就牢固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帮助学生读注音,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教师上课出示生字时,可事先配上生字的读音,鼠标轻按,学生就能听到正确的读音,可以跟读。要注意的地方,如:后鼻音与前鼻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字,可将这些注音的部分变色,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还在拼音下出现相应的字。如,教学"风"时,学生跟读出示读音,并说明"风"是后鼻音,可将eng变红,此时设立热区,学生可自由点击如读成fen,则变为分,读成fong是错的,屏幕上也可出现"×"提醒学生注意。或在教学中有读音相同的字,如有"蜘、知、、只、支",这些字都是同音但字不同,在教学读"蜘"后,也可没立热区,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在课堂中就逐步消灭别字,同时新旧知识也得到了巩固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看、读有了亲身体验,字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多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如"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基本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木"可以引出"机、森、林","禾"可以引出"和、利、香"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即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汉字中还有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时可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水"旁,闪动"水",让学生组词。最后电脑出示一句话,"口渴了就去喝水"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进而区分"喝"和"渴"字,做对的电脑就给予表扬。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形象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2.展示过程,掌握字形,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但汉字是有"家族"可循的,而且有的家族还是十分庞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这一优势,在心中根据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偏旁、音、形……把汉字分为不同的家族,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相应的课件。在教学中,积极引导,请学生找出"同族字",课件一一显示,让学生进行归类串联,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教学"抱"和"饱"时,首先出示基本字"包",请学生找找带有"包"的熟字――跑(课件显示);再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发现:"足"与字意思有关,同时重复闪烁足字旁,加深印象;接着出示:吃()、( )娃娃,请学生借助声旁"包",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己试着创造出这几个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若说对了,通过多媒体声响予以掌声鼓励,在屏幕上立刻显示这个字,并闪动其偏旁,给予视觉刺激。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还能举一反三呢!让学生学习归类,分类掌握规律,利于学生积累汉字与词汇。
中国的文字奥妙无穷,多一笔少一笔字义,读音就差之千里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对字缺乏整体性认识,遗忘率高,笔画多而繁的字识记就更差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有趣的字的图案,通过图画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事倍功半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慢慢地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动画演示,图文并茂,理解字词义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说出一个词的意思是非常难的,有时他们明白了,可说不出所以然。在教学字、词时,可通过图画或画面的帮助,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第一册中"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不易掌握,可制作一个书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变静为动,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ㄅ"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慢点,并反复演示,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了。又如第二册"事、黑、跳"等字笔画多,书写难,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先书写一个个难写的部件,再整合在一起书写。还有一些字,某些部位易写错,可闪动关键笔画或偏旁,加深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与重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集中识字教学,既吸纳了集中识字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了创造欲望,提高了语文素质。由此可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减少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多媒体形象联想识字教学初探》、《多媒体形象联想识字教学再探》
[2]《信息化教学设计》
[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颁发
一、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健康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完善。截至1990年WHO提出了现今的健康观念,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完善的四维健康观。同时,新的健康又有躯体、情绪、心灵、理智、职业、环境和社会七个维度层面,告知人们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健康。四维健康观既是整体的健康观,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后还要力求达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静态平衡。
(二)健康教育的界定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通过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三)“五位一体”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由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能力薄弱,如若再受到家庭中不和谐或不健全的状况、社会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高危行为。所以基于动机理论,以个人为主体,建立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探索。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高危行为的影响
国外的健康教育模式一直推崇的是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全面的性教育(CSE)也被罗列其中,同时强调教育要包括禁欲,禁欲可作为很好的疾病预防策略。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医学上关于避孕药和的准确信息,推广禁欲与有保护的性行为;综合项目包括禁欲的详细信息,并且致力于防治艾滋病、性病等,通过教育项目使大学生自我克制主动避免婚前性行为以及婚外性行为,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二、理论依据
现代病的根源往往是人们的无知且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贪欲却不自制、精神滑坡,导致道德上的缺陷,从而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即高危行为)的产生。建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基于特定路径与理论依据,从全新的视角和源头出发,对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建构分析。
(一)引用建构主义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简单联系,现代的教育逐渐引入了媒体、非营利组织等多部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多方协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更好地完成教育。
(二)动机理论视野下的模式构想
动机是指“发起并保持目标指向的行为的过程”。认知动机理论认为动机的两个来源是对于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考虑、预测和自我树立目标作为行为评价的标准;保护动机理论(PMT)认为健康相关行为来自于个体对结果的预期和感知价值,涉及个体所认知危险的严重性、对威胁的易感性、保护行为在抵御威胁方面的有效性和个体采取保护行为的能力四个因素;人本主义动机理论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自我约束、为个人成长而努力等因素,注重内部的动机;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抑制、引导的强化策略。从动机理论的发展来看,学界正在寻找将人是机器的比喻和人是神的比喻相结合的普通动机理论,即日益强调动机的多元性。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既要注重身体健康,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既要注重普遍原则,又要关注个体性;既要注重外在诱因、环境的影响,又要注重内在原因;既要注重理性认知,又要注重情感诉求。
三、构成框架
(一)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指学习者可以通过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采用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活动+咨询”参与性互动模式,采用课堂讲授、阅读、讨论、案例教学、观摩、角色扮演、咨询服务等教学方式,以现代传媒技术为传播载体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此外,学校教育要不光停留在知识层面,也要注重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关爱艾滋病患教育。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式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求解。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综合多种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体验,移情作用、少年妈妈现身说法、男生体验孕妇装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意识到高危行为的危害,懂得自身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继而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培育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远离高危行为以求健康。
(三)中西结合,五位一体,协同教育
借鉴国外健康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国开展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CSHE)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密西根课程模式,英国中学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PUSH)教育卓有成效,挪威建立全国目标,墨西哥教育部和卫生部密切配合,加拿大成立国家指导委员会,澳大利亚在全国开展新的健康教育计划,日本颁布学校保健法。加强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多维互动,协同教育,由点到面创造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其中,政府注重要大力支持,加大宣传,起好带头作用,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性教育资源,并且各个单位主体要试图建立相关机制,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开展综合性性教育。
四、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的特色
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在借鉴国外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注重主体的能动性,客体的协同性,内容的多样性,及时更新并不断完善,关注危险的性行为的共通性,关注高危行为的触发点,使当代大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有效干预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率,预防艾滋病,从而获得社会的、自身心理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多方收益。提倡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即强调实施主体的综合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阶段和方法的综合性。
(一)综合性的实施主体
健康教育需要建构实施主体和受众的畅通桥梁,多渠道、广范围、有深度的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模式在发挥自身动机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协同教育。其中,大学生是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因作用,一切的健康行为活动都应以其为根本导向。健康教育要注意调动其内在动机,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KABP),充分发挥知、信、行的基础、动力、目标作用。就实施主体来说,首先,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健康教育需要提升大学高层教育主管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提升师资水平以整合教师队伍,完善教材,创新教育方法,健全教育设施。其次,政府是健康教育的主导,政府健康教育立足于宏观调控,调动教育部、卫生部、学界、新闻媒介等多方力量,树立全国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引导教育新方向。再次,家庭是健康教育的港湾,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向孩子及时灌输相关教育知识,尤其是离异或者单亲家庭更要积极引导孩子。最后,社会是健康教育的保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非凡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以上四方要多多配合,可以建立联动模式,统筹协调,分期监控教育成果。
(二)综合性的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明显提高,未婚同居及未婚妊娠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对避孕知识一知半解、避孕方法不当。健康教育需要按需而教,寓教于乐。教育内容要涉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避免部分内容的缺失,改变当今教育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性健康教育,综合性的性教育应该囊括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多方面,培养其自律和理性选择的能力,为其成为独立文明的公众打好基础。基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向大学生灌输科学的性知识、青春期知识、安全知识、艾滋病知识、伦理知识等。
(三)综合性的阶段和方法
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科学性、阶段性和系统性,青少年是幼稚和成熟的矛盾体,因而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运用随机通达教学、抛锚教学、中西结合的方法,做到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