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航空摄影测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摄影测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空摄影测量

第1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航空摄影 测量 影像定向 解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都被应用到了航空摄影测量中,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从二维过渡到三维了,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是人们了解和获取自己生存空间信息的关键技术。航空摄影是通过遥感影像来对自己所要进行摄影测量对象的定位,以起到准确识别航空摄影测量对象的目的。

一、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GPS航空摄影测量、常规航空摄影测量以及DGPS/MU航空摄影测量,其作业流程如图一所示:

(a)常规航空摄影测量 (b)GPS航空摄影测量 (c)DGPS/MU航空摄影测量

图一 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模式的作业流程图

从图一中我们发现,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模式主要是通过获取和定位航空影像的方式进行区别。使用常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时,需要在地面设置大量的控制点,以实现对摄影测量对象的准确定位,从而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目的;GPS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GPS定位技术来对航空摄影测量对象准确的定位,以获取加密后的影像资料;DGPS/MU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影像中存在的外位元素,来顺利进行空中的拍摄,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目的。

二、航空摄影测量作业的注意事项

1.航空摄影

随着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获取影像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在航空摄影器材中安装控制系统,而且还需要将摄影器材与定位系统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GPS航空摄影测量中,更得将航空摄影器材和GPS定位技术进行固定的连接,以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如果使用DGPS/MU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拍摄的话,就需要将POS系统安装在摄影器材中,以保证获取影像的质量。

2.地面控制

在对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加密处理时,是通过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来实现的,但是不同的航空摄影测量模式有不同的地面控制方案存在,都是针对各个航空摄影测量模式的特点制定的,以保证各航空摄影测量模式的顺利实施,确保获取影像的质量。

3.内业测量

在航空摄影测量模式在获取了外方位元素之后,且外方位元素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就可以将外方位元素作为依据来建立与影像有关的立体模型,并通过匹配技术将立体模型与影像进行匹配和识别,从而完成立体模型中地形特点和地面建筑物的绘制和测量。但是在我国现有的4D产品中,都是按照固定的作业流程开展生产活动的,例如单片内定向—与影像匹配进行定位—单模型绝对定向—立体模型测绘。但是在DGPS/MU航空摄影测量的使用过程中,却需要使用到POS系统的定向参数,以保证模型恢复的顺利进行。

三、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的试验和结果分析

在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几何定位的形式:一种是摄影测量加密,是将影像中的坐标和地面设置的控制点等与获取的外方位元素通过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获取精确性高的定向参数和空间坐标,为航空摄影测量影像的定向提供便利。

1.试验概述

本次试验中需要对4个地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影像的拍摄,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所获得的影像资料都需要扫描成数字影像,在POS辅助光速法区域网平差程序的帮助下,来对4个地区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地面设置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通过WuCAPS模型来对航空摄影测量影像的定向进行统计,以将测量误差控制在±6.0 范围内,然后在使用POS系统进行检验和处理,最后得出的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就是POS系统进行测量之后得出的航空摄影测量影像所具备的外方位元素。

2.影像所具备的外方位元素的精确度

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常规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来统计影像所具备的外方位元素的精确度,在影像中,通过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来计算出6个外方位元素,在根据理论推断出它们的精确性,然后再使用POS系统来核对外方位元素的精确度。

3.对地目标的直接定位的精度

目前,我国现有的4D产品中,大多数都是通过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来对模型中的定向点进行加密,不用再依靠外方位元素来进行立体模型的恢复了,因此我国还没有针对外方位元素精度的规章制度存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某个单个模型中设置了符合要求的加密点之后。就可以对这个单个模型进行几何模型的建立,从而获取需要的三维空间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在我国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与地面控制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紧密,这就给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降低了难度,常规摄影测量是我国航空摄影测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GPS航空摄影测量操作简单,且经济性高,DGPS/MU航空摄影测量是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范业稳.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赵俊羽.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在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3]刘硕.基于POS系统的航空摄影测量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第2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 航空摄影测量 数据采集 精确度

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数字测量时代,对传统的测绘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颠覆。其实,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飞机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其工作效率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其工作量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此,本文对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提升了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一、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分析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航空摄影的质量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其要求主要为:航空摄影所获取的影像和信息,是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重要参考依据。其质量与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有着直接联系。其实,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影像构成的质量,几何图像的质量,表观质量等方面,都是影响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精准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影像的倾斜角。在航空摄影测量的过程中,其影像是存在一定的倾斜角的,一般情况下,其倾斜角为3°,主要是由影像边缘的水准器影像中气泡多处的位置,对其倾斜角进行全面的判断。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无水准器所记录的影响,若是没有发现任何的质量问题,那么可以在图像上选择相对明显的标志,并且利用摄影测量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抽查,这样可以避免其数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保证了数据的精准度。

(2)航摄比例与航高。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由于其影像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其地形相对较为复杂、较为起伏,其比例也就会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所指的位置也是一个相近的概念。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地体比例尺的形式,将影像上的一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L的水平距离之间的比称为航摄比例尺:,其中H为相对测区平均水面航高;f为航摄机主体焦距。

另外,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其航摄的比例并不是随意而定的,主要是根据测图的比例,大致与比例尺是一致的。同时,在制定航摄飞行计划的过中,选定航摄机和航摄比例以后,主要根据上述公式,确定航高的位置H。但是,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按照相应之前确定好的航高进行飞行,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从差异。因此,应当对其差异,进行全面的控制,一般情况不得小于5%,航高的偏差不能大于50m左右。

二、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精准度分析

(1)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其精准度,并且达到我国相关标准,就要对每一个航摄拍摄过程的精准度,进行全面的提升,这样主要体现在该项工作展开的细化程度。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其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模型,对其模型进行全面的测量,保证两者的数据处于一致的状态,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精准度,避免出现一定的误差。

(2)应当在映像上添加密点的数量,但是在添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影像位置上的相关要求,其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每个位置上应当设置6个定向点,若是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的话,可以设置4个定向点;第二,加密点的位置应当在过主点方位线,同时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其偏离过主点的垂直与方位线不能大于1cm。在选点相对困难的时候,其点位不能小于1.5cm,距离方位线应当不能低于3.5cm,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3)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限差,主要为:标准点上上下下视差主要为0.005mm,检查点的视差为0.008mm;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内定残余的误差主要的分为平面、高程等两个方面,其中平面应当在0.41mm左右,高程应当在0.68m左右。但是,绝对定向的平面不能低于0.3mm,若是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也不能低于0.4mm。另外,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也应当对所测绘地貌、地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在影像上,进行全面的标注,避免发生遗漏的现象,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以及精准度等方面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孙富余,郝飞,邢文静.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及精度分析[J]. 人民长江,2015,10: 30-31+35.

[2]范业稳.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量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杜学飞. 模型机航空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4.

第3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POS系统;航空摄影测量;应用

Abstract: GPS supplemental aerial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can greatly reduce the ground the number of control points, shorten the mapping cycle and reduce the cost. This article analyses GPS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erial photography application.

Keywords: POS system; Aerial photography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J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于GPS 导航定位技术的航空摄影辅助空三测量技术,是利用GPS手段只需少量的地面控制点就能内业成图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该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地面控制点的数目,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

1 常规空中的三角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室内加密的典型方法。空中三角测量按加密区域分为单航带法和区域网法;按加密方法可分为航带模型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以光束法为例,光束法以每张像片所建立的光线束为平差单元,所以像点的像空间直角坐标z,Y,-f为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的观测值。整体平差要求:

①各投影光束中各同名光线相交于一点;

②控制点的同名光线的交点应与地面点重合。

共线条件方程:

是光束法平差的理论基础。

上式中x3,y3,z3,是摄站点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G—XYZ中的坐标。x,y,z是加密点或地面控制点在G—XYZ坐标系的坐标。x,Y,-f是像点的像空间直角坐标。a1,a2,a3,b1,b2,b3,c1,C2,C3是三个外方位元素φ,ω,k的函数。像点坐标可以从像片上量测得到,因而从上式可知,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待求值有两组,一组是每张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用t表示),另一组是加密点的地面摄测坐标值(用x表示)。其误差方程形式如下:

方程形式为:

解求法方程式时,可消去一组未知数,解求另一组未知数。常规的方法是消去像片外方位元素这一组,直接解求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值。

2 GPS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的可行性

从以上三式中可以得知,方程中含有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GPS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的实质在于利用机载GPS测定的天线相位中心位置间接地确定摄站坐标(亦即外方位直线元素)。GPS用于空中三角测量需要机载GPS天线相位中心位置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呢?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GPS摄影机位置的坐标在区域网联合平差中十分有效,使具中等精度的GPS能满足航摄测图的规范要求(见下表)。

上表所要求的GPS定位精度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而且由于GPS确定的每个摄站位置均相当于一个控制点,因而可以减少地面控制至最低限度,直至完全取消地面控制。由于摄站坐标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图形强度,使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精度有所提高。

3 应用实例及结果分析

3.1 工程基本情况

某航测工程有9个架次的飞行,测区面积约为28.2km2。采用运-5型飞机作为航摄飞行平台,航摄仪采取双拼相机的方式以获取更大的单幅影像覆盖面积,航摄仪上安置了一台Trimble5700型GPS接收机,用来记录相机曝光时刻的时间,同时还安装有电动数字罗盘用来控制飞行旋偏角。地面布设了一个GPS基准站(点号为jz01),其坐标由某测绘局提供,飞行轨迹以及基准站位置情况见图1所示,飞行剖面图见图2。

整个飞行作业从早上8点20分开始至中午12点20结束,其中纯飞行时段从8点55分开始至中午12点结束,共计进行3h。分别按照1∶1000和1∶2000摄影比例尺进行了飞行,其中1∶1000飞行10条航线,1∶2000飞行了4 条航线,航向重叠度约为65%,旁向重叠度约为35%。飞行期间,单台相机共曝光578次。地面基站GPS提前开机近半小时进行初始化,机载GPS在起飞前10min开始观测,数据采样率为0.2s,共计观测约3h,从图3中可以看出飞行过程中有少部分卫星出现了中断比较严重现象,比如1、6、25、29号卫星,大部分时段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卫星可用,因而GPS数据的整体质量不错。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飞行阶段卫星的DOP值都小于4,而且绝大部分飞行时段卫星的DOP值都在3以下,最大值为3.8,这说明观测期间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相对不错。

3.2 航测内业处理流程

内业具体处理流程为:①原始影像航摄漏洞检查(主要检查航摄空白区用以判断是否进行航摄补拍);②影像畸变纠正处理(消除影像的畸变差和主点偏移量);③影像匀光匀色处理(消除成像条件对数字影像的各类影响);④双拼虚拟影像生成(主要包括纠正为水平影像、影像子像元相关、速成小空三、虚拟影像生成等);⑤摄站坐标的解算(应用双差或PPP 方法进行解算);⑥GPS辅助空三;7)DEM、DLG等的制作。其中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过程中需要摄站GPS坐标的支持,能否解算出精度相对比较高的机载GPS数据是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能否取得预期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3.3 PPP处理结果质量分析

在PPP方法中,通常使用观测值的验后残差及由残差所计算的RMS值的大小来评价参数估计的内符合精度或模型精度。验后残差越小,其对应的RMS值越小,其理论上的定位精度越高。图5给出了每个历元根据验后残差计算得到的三维RMS 值。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历元的验后三维RMS 值都在2cm以内,最大值为2.1cm,最小值为0.2cm,由此可以说明PPP在动态定位中的理论精度可以达到几个cm级的水平。

下面从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数据进行处理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PPP的理论定位精度。利用PPP将工程中所布的基准站数据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解算,其解算结果中的每个历元三维RMS值如图6 所示(由于静态观测的数据量比较大,这里只截取了中间时段的历元,所以其横坐标GPS 时间的起点和终点与图5不同)。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历元的RMS值都小于1.2cm,同比之下比实际动态数据解算的RMS 值要小,这是因为静态数据的质量往往要比动态数据的质量好,卫星出现周跳的次数较少,而且多路径误差也小的多。

3.4 PPP同双差解和已知坐标的比较分析

首先通过Trip软件对地面基站的数据采用静态的方式进行解算,用以保证两种方法处理动态数据时历元的一致性。然后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对动态数据进行处理。其中PPP方法采用Trip软件,双差方法采用GrafNav7.60软件。首先将PPP的处理结果同双差的处理结果进行差值计算,并转化为N、E、U三个方向上的分量,然后将三个方向的互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个分量中还分别存在着一定的系统误差,这种误差可能主要是由两种方法的模型差异造成的,部分可能来自于轨道误差、卫星钟差以及对流层湿延迟的估计误差等。因为这些因素在双差模型中都被双差过程消除掉了,而PPP采用非差模型,使用IGS提供的卫星钟差和轨道产品,尽管IGS分析中心提供的产品精度已经很高,但是对于几个小时的飞行数据处理,定位结果还是会受到二者的影响。事实上,这种比较方式不足以反映PPP的真实定位精度,不过由于目前航测中一般都应用双差方法进行动态定位,尽管双差解法也存在误差,但是其精度是可以满足航测规定要求的,所以将其作为检验PPP精度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比之下,应用基准站静态数据模拟动态的方法更能体现PPP的实际动态定位能力或潜在的定位精度,因为基准站的坐标由四川省测绘局提供,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其参照价值也更大。其方法是应用PPP采用动态的解算方式来解算基准站静态观测的数据,将其解算结果与已知的坐标进行差值计算,并转化为N、E、U方向上的分量进行统计。不过应用这种模拟的方法得到的PPP定位精度显然要比实际的动态定位精度高,这是由于静态数据的质量往往都比动态数据质量好,而且对于某些参数的估计静态数据要更准确,比如对流层参数估计等。

4 结束语

综上,高精度GPS动态定位的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已日趋成熟。可以大范围推广,而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无疑会引出测绘业从技术手段到队伍结构的革命性变革”,从而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袁修孝.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原理及应用[M].测绘出版社,2001.

第4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技术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D9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最新进展与应用领域

自本世纪初数字航空相机问世以来,ADS40、DMC、UCD、SWDC等航空摄 影 仪不断涌现,近几年GPS技术、惯导技术、数码扫描、激光扫描、雷达等高精端技术与航空摄影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多种航空摄影新技术,如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IMLJ(POS)/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利用高解像率的CCD阵列取代胶片,获取地面的地物地貌光谱数字信息的数字航摄仪、SAR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LIDAR激光测高扫描系统等,也在推动着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效率的地图数据更新、城市规划服务和土地测量、GIS/LIS数据库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理想的专题制图和三维数据采集、林业、农业、土地利用、地质等领域的地理数据获取等,还可广泛用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工程、城市交通、水利工程、矿山测量、考古、地质、医疗、生物、材料力学、工业测量等领域。

2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2.1 空三加密

利用VirtuoZoAAT+Pat-B自动空三加密模块,以数码航片作为空三加密的原始数据,运用Pat-B平差软件进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通过航测内业方法(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公共连接点的转刺)构建空中三角网,并将外业控制点成果和POS数据导入系统按严密的数字模型进行区域整体平差,得到优化后的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成果。

以航测外业已划分的区域分区为内业空三加密的基本单元。使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集像点坐标,采用解析空三平差程序解算大地坐标。加密分区间参加大地定向的公共像控点必须是唯一的,即同点号、同坐标值。加密限差按GB 7930-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加密分区间必须接边,作业完成后应填写图历表,输出加密成果(作业说明、外业控制点分布略图、加密点分布略图、外业像控点坐标、加密点坐标、大地定向、检查点坐标、接边点坐标和检验报告等)。

2.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生产

2.2.1 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利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工作站进行1:1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中,导入空三成果恢复测区并创建立体像对,作业生产区域DEM数据,并用特征点、线参与计算修改生成DEM。利用DEM数据对原始影像进行数字微分纠正,通过自动生成的镶嵌线对整个测区的模型正射影像进行无缝拼接,并最终完成数字正射影像图。最后按40cm×50cm矩形图廓对影像进行分幅裁切,形成DOM数据成果。

2.2.2 DEM生产

利用空三成果,自动建立测区立体模型及其参数文件,在此基础上生成核线影像。DEM数据采集时应采用影像自动相关技术,生成DEM点(或视差曲线)。采用视差曲线编辑过程时,视差曲线间隔要合理。视差曲线(或DEM点)必须切准地面,真实反映地形态势。

(1)采集特征点、线、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在完成影像自动匹配比较困难的地区和部位,例如大片居民区、水域及高层建筑旁被黑影遮盖部分等所作出的处理,主要方法是量测出相应部位的特征点、线、面。

采用显示等高线模式或显示等视差模式,在立体模型中对匹配结果进行检查、编辑。本项目中应注意对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检查、编辑:

1)影像的不连续、被遮盖及阴影等区域原因,检查匹配点是否切准地面;2)建筑物、树林等部位,检查匹配点是否为地面点,而非物体表面上的点;3)大面积平坦地区、沟渠及地形破碎区域,检查匹配点和等视差曲线是否真实表现地形;4)大面积跨图幅的静水面,对涉及的模型均给定值,保证水面DEM高度保持一致;5)高架桥、高架铁路、高架公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抬高或置平,保证DOM影像不变形。

2.2.3 建立DEM

根据加密点直接按区域生成大范围区域DEM,通过引入特征点、线、面等采集数据构三角网,进行插值计算,按2.5m×2.5m格网间距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即DEM。

2.2.4 DOM生产

利用DEM完成影像微分纠正,按照分区对测区内影像以像元大小为0.1m进行双线性内插或三次卷积内插法进行重采样,生成分区正射影像(DOM)。通过自动生成的镶嵌线对整个测区的模型正射影像进行无缝拼接。DOM接边中高大建筑物的投影差带来的接边倒影,可采用调换左右片生成正射影像进行贴补,使高层建筑物达到无缝接边,并最终完成数字正射影像图。

2.2.5 正射影像检查修补

检查所生成的正射影像是否失真、变形,尤其是房屋、桥梁和道路,是否有房角拉长、房屋重影、桥梁和道路扭曲变形等。若有此情况,则要重新采集生成DEM,重新纠正,确保影像无误。对正射影像上局部出现的模糊、重影现象,通过贴补纠正后的单模型正射影像进行修补。

2.2.6 影像匀色

为保证镶嵌后正射影像色彩一致、均匀,针对航摄过程中出现的色差,需对所生成的正射影像进行色彩纠正,包括单影像色彩调整与多影像色彩均衡。匀色标准: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幅,对测区中代表不同地貌的几个影像图进行匀色,分析效果,调整出一幅符合整个测区颜色信息的标准样图。根据标准样图,对测区正射影像进行全自动色彩调整和平衡处理, 确保最终DOM的整体色彩均匀一致。影像应色彩真实、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饱满,色调正常,图幅与图幅之间色彩过渡自然、色调一致。

2.2.7 正射影像镶嵌

相邻的数字正射影像必须在空间和几何形状上都要精确的匹配。必须进行可视化的检查,以确保相邻的数字正射影像中地面特征没有偏移。还应该尽量利用镶嵌线避开由于高程特征引起的偏移和错位,同时应尽量保证地物的完整性。

2.2.8 DOM检查

(1)利用空三加密的保密点对DOM进行检查,当同名点平面差异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返工。(2)相邻DOM影像镶嵌处的接边限差以目视直接判读不得出现明显接边痕迹为主要原则,不应大于4个像素,对满足接边精度要求的影像进行无缝接边,对于接边超限的影像,须查明原因进行修改。(3)正射影像镶嵌前的接边检查,还需要检查相邻DOM影像镶嵌处的颜色,保证相邻DOM影像镶嵌后影像过渡自然,不得出现明显色差。

2.2.9 正射影像分幅裁切

按GB/7930-87的分幅规则,采用40cm×50cm规格进行分幅,确定图幅四个图廓点坐标为裁切范围,每幅面积为0.2km2。

2.2.10 正射影像质量控制

(1)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进行图面检查,保证正射影像图面清晰,反差适中,色调均匀。(2)正射影像图不得有重影,模糊或纹理断裂等现象,影像应连续完整,灰度无明显不同,色彩平衡一致。并保证相邻图幅间的影像色调基本一致。(3)正射影像上的地物地貌真实,无扭曲变形,无噪声等缺陷。(4)正射影像覆盖范围内的影像无漏洞。

3结语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利用计算机替代“人眼”,使得数字摄影测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迅速发展,它将在三维可视化、GIS数据更新、数学近景摄影测量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它的发展使得胶片摄影被数字摄影所取代成为必然趋势,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航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新型数字航空摄影机的应用必将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带来一次变革,并把我国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推向数字航空摄影时代。

参考文献

[1] 山海涛,郝向阳,哈长亮,陈杰.视觉基本矩阵与摄影测量中相对方位元素的关系推导[J]. 海洋测绘. 2012(01)

[2] 万雪.利用Harris算子进行广义点摄影测量特征提取及其矢量化[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02)

[3] 仝海飚.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图技术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01)

第5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POS 系统 误差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60-04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GPS获得的定位信息对空中三角测量进行辅助,表明导航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前景。解决了像片的定位问题,GPS技术对像片的姿态参数却无法获取,对地面控制不能完全摆脱。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发展的同时,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简称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的一种新的方法也随之而产生。机载POS系统结合GPS技术与惯性导航技术,或开创准确地获取航摄相机曝光时刻的外方位元素(GPS测量得到位置参数,惯性导航系统得到姿态参数)的先例,进而使地面无或是少量控制点,甚至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序也不再需要,就能直接定向测图,使航空摄影作业周期缩短,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且成本也降低了。POS系统将使传统航空摄影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并引发航空摄影理论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伴随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其不断提高的惯性、GPS器件精度水平,无论定位定向精度还是实时数据处理能力POS都会有质的提升,其在航空摄影测绘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POS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是其高精度定位定向技术,对它的研究能使POS系统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推进。

1 POS系统结构的组成

在本质上,POS系统集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GPS)技术与惯性导航技术于一体,惯性导航系统、DGPS 与POS计算机系统是其主要的硬件组成部分,POS还包含一套用于融合数据事后处理的软件,示意图见图1。

其中,通过用户与基站GPS接收机,DGPS可提供实时差分GPS定位信息,载体实时角速度与加速度信息由惯性导航系统提供,实时信息通过POS计算机系统融合,得到载体速度、姿态、位置等导航信息,同时利用POS系统事后处理软件处理POS系统采集惯性导航系统与DGPS的数据信息,得到的导航信息有载置、速度、姿态等。以下研究的是最重要的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接着再简单介绍其POS计算机和事后处理软件。

1.1 惯性导航系统

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的惯性导航技术,是利用一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的加速度,一组陀螺仪测量载体的角运动,经过积分运算得到载置、速度和姿态信息的一项技术。根据惯性导航原理在物理平台中的实现,称为惯性导航系统,按有无实际物理平台分为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两种。由于惯性物理平台被数学平台取代了,因此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与平台式惯导系统相比,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小和成本低,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导航设备中。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解算原理见图2 ,除利用陀螺仪的输出实时计算姿态转移矩阵(即“数学平台”)和姿态角与平台惯性导航系统不同外,它的解算则与平台惯性导航系统一样。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组合体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通常称为惯性组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对系统而言,IMU是开环的,只有惯性传感器信号输入的作用,不能反馈控制IMU,在计算机内实现对所有的信号处理,故易于实现。

通过图2可以得出,导航计算机实现的惯性平台,即“数学平台”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所在。数学平台解算姿态矩阵是用陀螺测量的载体角速度来实现的,实时姿态角信息可以从姿态矩阵中得到,将加速度计输出用姿态矩阵从机体坐标系变换到导航坐标系,再导航解算。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尤其是出现并日渐成熟的高精度激光、光纤陀螺,使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逐步成为航空载体的主流配置,采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POS 系统与航摄相机集成安装容易实现,内部器件的更新和维护也更加便利。不过,受工作原理限制的惯性导航系统,其导航参数误差随时间发散,长期稳定性不好,因此要用其他导航系统来校正,而首选就是高精度与稳定性好的卫星导航系统。

1.2 卫星导航系统

GPS是美国国防部联合海陆空三军研制的导航系统即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地面监控部分、空间导航卫星部分、用户接收机三部分,其显著特点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益、性能好、自动化、应用广等,能够对三维的位置、速度和GPS时间等信息进行实时的提供。

以GPS卫星和用户GPS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观测量,是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根据已知的GPS卫星空间坐标,可对用户GPS接收机天线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以星地空间距离为半径的三球交汇是GPS定位方法的实质,所以,需要将3个卫星在一个测站上到接收机天线的距离观测量。具体定位原理见图3。

与无线电导航类似,GPS导航采用的原理是单程测距。因接收机钟和卫星钟不能严格地保持同步,GPS实际的观测量并不是卫星至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真实距离,还包含了接收机钟和卫星钟同步误差的距离,所以也叫伪距。不过,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电文中所提供的相应钟差参数修正卫星钟差的,而要准确测定接收机的钟差是比较难的,因此,须将接收机的钟差作为一个未知量,与用户三维位置在数据处理中一同解出。所以说,同一个观测点上,要实时求解4个未知参数(3维空间坐标及一个GPS接收机钟差),需要至少4颗卫星进行同步观测。

1.3 POS计算机与事后处理软件

POS系统的核心部分是POS计算机系统(POS computer system,PCS)中实时运行以及在事后处理软件中的INS/DGPS组合算法。如IMU和DGPS等其他模块的硬件平台就是POS计算机系统,这些模块的完成需通过软件算法来实现;同时,还需要通过POS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用户对 POS 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通过分析市场上POS产品、POS计算机系统的特点与POS应用航空摄影的背景,可得出POS计算机系统的特点须具备三个方面:

(1)在性能方面,计算能力必须更加强大。POS计算机系统需要实时接收并储存 IMU和GPS数据、实时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这就对POS计算机系统提出的要求也较高了。

(2)在功能方面,导航器件兼容性须很强大。目前,导航器件存在不同的精度、性能、数据格式等等,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导航计算机对不同的器件给出的处理方案也要不一样,以满足用户需要。另外,POS计算机系统需要对系统控制、输出和功能的扩展进行满足。

(3)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抗震性能必须要很好。POS系统在对航空摄影进行辅助时,其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机动,同时还需要严格限制其外形尺寸和功耗。

事后处理软件顾名思义就是事后离线处理算法软件,事后处理惯性导航系统采集的IMU数据与GPS系统采集的DGPS数据,高精度像片外方位元素经过系统解算可以获得。对事后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利用的是航空摄影中应用广泛的Applanix POS/AV 510自带事后处理软件POSPac,其流程详见图3。

2 航空摄影应用中的POS系统主要误差分析

机载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时,误差不可避免的存在于系统器件精度、集成安装或其它机动物理特性等环节,POS系统的性能都会受到这些误差的影响,所以必须分析其误差。卫星导航系统误差、时间同步误差、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是机载POS系统的主要误差源。

2.1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

分析惯性导航系统误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对POS系统采用惯性器件提出精度要求,尤其是陀螺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惯性系统误差,可以评价POS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器件质量。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惯性导航系统误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IMU仪表误差;(2)初始对准误差;(3)计算误差与运动干扰误差。

2.2 卫星导航系统误差

因较短的观察时间和高精度的定位特点,GPS 在测绘领域展现出的应用前景也是巨大的。不过与生俱来的缺点也对GPS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其中,GPS高精度定位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其误差。目前来看,有很多因素会引起GPS发生误差,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有卫星时钟误差、卫星星历误差、SA误差等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2)主要有电离层的附加延迟误差、对流层的附加延时误差和多路径误差等与GPS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3)主要包括观测误差、接收机钟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不定性影响等与接收机设备相关的误差。而误差源对GPS影响较大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2.2.1 卫星时钟误差

GPS系统是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传播时间来测距的,时钟的误差将直接变成测距误差。GPS系统中各卫星钟要求互相同步并与地面站同步,即使采用原子钟计时也不可能绝对稳定,而是存在着漂移。接收机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导航电文中钟差参数直接对卫星时钟误差进行改正。

2.2.2 卫星星历误差

星历误差是指GPS卫星星历提供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通过地面监控站将星历数据注入卫星,而监控站对卫星测量的误差、卫星运动时的摄动因素等都会造成星历中一直都会有误差存在,且不可能消除。

2.2.3 电离层与对流层折射误差

卫星发射电波到达地面接收机,必须穿过电离层与对流层才能到达GPS接收天线。在不同的介质中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电波对流层与电离层会发生折射,从而引起延时误差。非电离层大气对电磁波的折射就叫对流层折射误差。针对这种折射误差加以改正时一般需要建立电离层与对流层模型,目前GPS接收机中一般都有误差改正模型。

通过以上可知,影响GPS定位误差有很多的因素,利用差分GPS可以完全消除卫星时钟和星历误差,对传播造成的延迟误差也能够消除很大部分,但是对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则消除不了,不过这些误差却是极小的,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2.3 航空摄影过程中POS系统内部不同信息源的时间同步误差

DGPS定位输出频率一般为1 Hz,而IMU数据的输出频率可以高达20~50 Hz,所以POS系统的输出频率与IMU数据输出相同。机载POS系统航空摄影过程中,POS系统接收航摄相机的曝光脉冲并记录该时刻jt,POS系统输出时刻it与航摄相机的曝光时刻jt往往不同步,详见图4。通常情况下,航空摄影过程中飞机是在匀速飞行的,POS系统采用线性内插的方法得到导航参数。这种内插法使用在飞机匀速飞行的时候是不会有误差产生的。不过,飞机在实际飞行的时候是不可能一直是匀速飞行的,那么线性内插法就势必会导致误差产生,这样产生的误差就被称之为时间同步误差。

100~200 m/s是航摄飞机的一般飞行速度,在较短的时间之内,飞机速度的变化不可能太大。所以为了方便分析问题,假设线性内插误差POS系统输出频率的1%,那么对行速度为150 m/s的航摄飞机和输出频率为50 Hz的POS系统,就存在约为0.3 cm的时间同步误差。对POS系统来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这一数量级的误差的。

3 POS系统在航空摄影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在分析POS系统组成及其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针对其应用需求进行研究分析。POS系统可以与多种航空摄影器材或航空传感器集成相连,如ADS40航摄相机、光学相机、SWDC相机、机载激光雷达等,从而实现传感器直接定向或辅助定向测量,如下图5所示。不同的航摄相机对POS系统精度要求不一样,但是针对它们对测量精度的共性要求研究,对POS系统应用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航空摄影对POS系统的应用要求

我们知道,POS系统本质上是高精度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但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中与导航定位中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不同,这是针对它的应用场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航空摄影中应用较广的航摄相机为例,在摄影过程中,其中拍摄瞬间时间非常短,在这个瞬间时刻内,载荷平台的运动误差特别是高机动运动误差将严重降低摄影成像质量。另外,随着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运动误差频率也相应提高,低频运动转变为高频运动引起高频误差,加剧了相片质量的退化。下面针对几种常用的航空摄影相机对POS系统应用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无论是光学摄影成像、扫描成像还是雷达测距都对POS系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精度要求。不仅要求POS系统在较短的成像周期内具有很高的绝对精度和相对定位精度,同时某些成像载荷对姿态测量误差更为敏感。

综合前面对POS系统组成及其应用需求的分析,对POS系统及其器件在应用航空摄影提出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1)IMU器件是POS系统测量姿态角的关键器件,一般来说,IMU测角中误差精度要求:横滚角和俯仰角误差不得大于0.01 °,航向角误差不得大于0.02 °,记录频率要高于50 Hz。所以目前只有精密级惯性器件(陀螺偏移小于0.001°/h)符合要求;

(2)差分GPS接收机是POS系统高精度位置获取的主要器件,机载GPS天线安装在航空飞行载体外表面,必须保证其在高机动情况下地正常工作;航空摄影数据需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故GPS接收机采用高精度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模式,其基站GPS接收机一般在100 km范围内;GPS最小采样间隔一般在1 s以内;

(3)POS导航计算机是POS系统完成导航解算,输出运动参数的主要部分,其电源系统应满足航摄作业期间无间断供电,导航计算机能够实时记录和存储航摄作业所有IMU数据、GPS数据及其它必要数据;

(4)具有同步时间信号时标输入接口,能够将航摄相机快门开启脉冲(即曝光时刻)通过接口准确的传入POS系统,与POS系统进行时间对准,减小时间同步误差的影响。

3.2 POS系统在航空摄影中的应用方案对比分析

通过POS系统的组成可以得出,POS系统本质上是航空摄影应用中的高精度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但是与导航中的GPS/INS组合系统的区别又在于,GPS/INS组合系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海洋中的运输载体导航定位,通过它对载体的定位信息进行实时反馈,最终实现载体的航行任务;POS系统应用航空摄影主要完成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进行摄影定位,因为一段时间内该摄影地区的定位信息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可以在实时定位的基础上,再对导航信息进行一次离线事后处理,没有时间的限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能够获得比实时更好的定位精度。

所以,目前在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应用方面,主要有两种应用方案:事后处理与实时融合。在航空摄影同时将IMU与DGPS进行实时融合就叫实时融合,对POS系统有比较高的器件要求;在航空摄影同时将IMU与DGPS数据进行存储,利用离线处理算法对保存数据进行信息融合的就是事后处理,因为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进行融合处理时可采用一些耗时但精度较高的算法,这样获得的精度相对较高。POS系统两种应用方案的特点具体见表1。所以,POS系统应用和数据处理时,需根据POS系统所处的应用阶段的不同,来设计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案,进而使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的任务得以实现。

4 结语

该文首先介绍了POS系统内部惯性导航系统和GPS导航系统两个最重要部分,同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误差,从而分析了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应用的两种方案及特点,还分别比较分析了实时处理与事后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袁修孝.POS数据辅助的航空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7,32(4),284-286.

第6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推广。无人机因为精准度较高,能在人们不易到达的地方完成任务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地形绘图在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或者是其他任何的用途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也是发展的必然的措施。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测量用在地形图的测绘方面,能够促进无人机以及地形绘图质量双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就当下的无人机航空摄影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在地形绘图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地形测绘;发展需要

1前言

时代的发展对于处于其中的人和物的要求都不断提高,许多新的事物的需求依靠人们自身的能力都无法完成,于是高科技产品便成了最有力的帮手。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中的应用,有许多积极的成果,摄影的优质效果也是的地形图测绘的相关人士认识到实际可用性。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的具体的优势,也使得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的测绘中的应用不断推广。在具体的应用中,因为操作技术或是实施环境等的影响,还有许多亟待调整的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现状

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是一中新型的测量方式,发展低空的无人机的航空技术的发展是当下测量工程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在技术领域发展的需求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具体的需要。航空摄影测量在现实的测量工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有速度较快,测量的精度较高等方面的优点,应用的范围和方式还在不断的多样化,在工程测量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时间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区域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的布局都要依赖于实际的地形情况,在数据获取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和更新的速度虽然在不停的加快,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手段,还是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无人机的航空摄影可以快速获取分辨率较高的影响,结合数字化的测量软件的发展,后期数据的处理也更加简单和精准化,成图的质量也有了大大的改善,所以相关部门支持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改进,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积极作用也驱动着相关的应用进一步的落实。航空数字摄影的测量方式是基础的地理信息获取采集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无人机航空摄影中的资料和数据的包含量越来越多,符合发展的实际的需求。无人机航空测量的具体的优点有机动灵活、成本较低以及载荷多样性、操作简单等,在测绘行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形图的测绘也是建设工程必须要进行的基础工程之一,所以地形图的测绘对于建设的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获取的数据的精准度也便有了更加重要的实际的意义。无人机航空摄影的成本也较低,符合相关建设单位的预算承受能力,所以应该进一步研究,充分发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的测绘中的广泛的使用价值。

3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航空摄影的测量应用在地形图测绘的许多方面,笔者经过相关资料的调查,得出具体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航空摄像测量中的像片控制

利用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可以对该地区的相关的地形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在进行像片控制方面,可以将无人机的航拍于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一定的结合,将航空的具体数据与地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对应,保证获得的数据能和实际的地面的测量数据进行一定的相互转换,达到实现测量地区实际地形的掌握,也方便地面对于接受的信息能够进行及时记录,保证信息完整性。航空在具体的摄影过程中,通过对像片控制点的特殊的布置和设计,在结合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的测量技术,就可以对测量地区的信息进行完整全面的掌握。通常情况下的数据测量要求乖拐点的控制点分布,但是在进行控制点分布时,一定要记住具体的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具置关系,保证后期测量受到一定的便捷度影响。

3.2航空摄像机测量中的空中三角

在进行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时,空中三角形的作用主要是对地形测量的准确度的把握上。设置好空中三角,人工就可以减少对航空摄影的内部的相关内容的定向进行一定的干预,系统可以根据空中三角的相关设置,进行自动的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也可以减少人力方面使用和消耗。在进行人工选取连接点之后,就可以进行连接点以及设定位置之间的调整测试,达到满足于测量地点实际的比例需求时,就可以依靠技术对地面的地形情况进行准确的测绘了。

3.3航空摄影的立体采编的测量

上述的步骤都是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中的部分细节之处的要求,但是在完成上述的步骤之后,应该注意对地形内部收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统一的采编。利用无人机可以保证一定的精准度,但是后期节点数据的分析和准确性的检验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步骤。但是无人机进行数据收集后,关于等高线和水涯线一定要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对屋檐角等测量时可能产生较大误差的地方,应该进行一定的标记,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处理,提高整个地形测绘图的准确性。

3.4外业补测的操作

在运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时,对测量不到的地方应该进行补测等措施处理,要求测量人员应该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补测的测量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结果的比较,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就不同的地方进行补测,纠正测量的错误,并且积极实施改正,发挥补测的精准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重要性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不断推广,不仅是因为技术自身的优点,还因为实际的需求使得无人机的技术有较大的可实施性。笔者经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得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可行性在以下几方面:

4.1安全灵活无人机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地形测量方面的可靠性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因为利用无人机,可以不需要机上的工作人员,所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也是极大的保护,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无人机自身的优越性。不同于直升机等载人的飞行,无人机的起落都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所以使得具体的使用又多了一层灵活性,在不同的地形也可以正常的运作,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效率。因为测量的地方大都是经过较大改变或是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方,所以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具的实用性。无人机经过设置后可以根据预先的路线进行运作,所以事先制定的计划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能保证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经过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根据事先的程序设定,及时的传导地面的工作地点,可以及时的进行数据的交换,提高数据的准确的和完整性。所以无人机因为具有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逐渐推广。

4.2成本较低

于载人的数据收集飞机相比较,因为没有固定的场地需求等原因,无人机的成本较低、又因为使用的飞行平台和控制系统都成本较低,所以利用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时,总的费用较低,性价比较高。无人机使用的人员进行训练的程序以及相应的技能掌握都较低,所以工作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也较低。维修和保养的费用较低,因为无人机制造材料清洁和维护便利等先天优势,所以无人机的外部修护的费用也较低。因为设备的等级较低,所以相应的配置也不回太高,成本的费用便进一步降低。

4.3多角度测绘

无人机配置的数码成像的设备的精度都较高,所以在使用中,拍摄的角度可以多变,经过调整之后,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交错拍摄,全方位的获取测量地点的数据,可以解决高层建筑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地形进行及时的调整,所以测量的数据的准确都较高。测量成像的分辨率较高,对收集的数据的精确性便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人机航空摄影的技术在具体的地形测绘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应用中有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要根据无人机的积极作用进行相应的应用,充分发挥无人机测量技术的作用。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应用的范围也会不断推广。

参考文献:

[1]支卫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8):224~225.

[2]张瑛,胡亚杰.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工业b,2015(39):319.

[3]陶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0):219~220.

[4]张颖秋.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5(5):59~62.

[5]陈卫家,戴健.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249.

第7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无人机;水利工程;测量技术

水利工程测量中,主要采用人工实地测量和卫星遥感测量两种模式,虽然也可以为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但是存在明显的弊端,例如人工测量的效率低、误差大,RS测量的成本较高等。我国民用无人机的研究与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仅次于美国。在无人机应用中,航空摄像测量是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大小、所在位置、测量精度等具体内容不同,对无人机航测的操作技术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探究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优势

一是操作灵活,测量方便。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搭载微型高清摄像机,人为操控对特定的目标区域进行测量,操作十分灵活方便。在飞行模式上,可以垂直升降,不需要专门场地,或是弹射架等辅助设备。根据无人机实时反馈的航测影像,如果技术人员对航测结果不满意,还可以操作无人机对局部区域进行多角度反复航测,直到获取满意影像资料或数据信息为止。另外,由于无人机小巧轻便,能耗较低,续航能力较强,目前一些主流无人机,续航能力通常在30min以上。二是环境适应能力强。很多水利工程位于山区等环境复杂地带,或是地形比较复杂、危险,人工测量可能会面临较多安全隐患。而无人机航测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地面站系统提前规划好飞行线路,以躲避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安全完成航测任务。三是数据精确,反馈速度快。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对数据结果和影像资料的精确度有较高要求,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数码相机,可以获取1:2500~1:1000之间的大比例、高精度影像资料,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需要。另外,短距离无人机航测,还可以在摄影测量的同时,及时将测量数据、影像资料,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反馈给地面站,地面站接收信号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几乎是同步导出结果,为技术人员了解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信息提供了参考。

2.无人机航空摄像测量技术在水

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一是布置外业像控点。确定水利工程所在位置和测量区域后,进行航线规划。确定若干处需要重点测量的外业像控点,作为本次航测的重点对象。将这些像控点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形成无人机的航线。尽量减少重复路线,可以节约航测时间,保证无人机在续航时间内完成航测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飞行高度、转弯半径、拍摄角度等具体要素的设计,以保证无人机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影像资料。二是航空摄影。在完成航测前的设计与准备工作后,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可以减小测量误差。航测时,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获取水利工程地形地质信息,可以将航向重叠度调整为50%,后期数据处理时,再将重叠部分删除,可以保证最终测量结果的完整性。无人机飞行测量过程中,以系统预设参数为基准,按照既定航线完成测量,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调节飞行参数。例如某无人机搭载了索尼A7RII型号的定焦单反相机,结合该相机参数,若想保证成图精度达到1:1200,要求无人机行高控制在300~350m之间。如果工作人员若要获得局部位置更加精确的影像资料,就需要人为调整无人机飞行高度。三是立体测图。将航测所得数据及影像资料统一收集,并将这些数据导入VirtuoZo平台,像对定向元素直接由加密成果导入测图工作站,数据采集以成图模型为单位进行,每一幅图存放一个文件,文件名与图幅编号一致,扩展名为xyz,然后经转换程序直接转成dwg数据。四是外业高层采集。水工建筑物调查测量:对测区内淤地坝、溢流坝坝顶高程、淤积面高程即临水坡脚高程进行调查测量,对抽水泵站管径及位置进行调查测量。地形图调绘:依据拼接影像,结合测量范围进行实地调绘,主要调绘测区内村庄名称、房屋属性、通讯线、电力线、道路材质、交通桥等地物。调绘过程中,根据需要采用GPS-RTK方法实测部分管线设施。五是内业数据处理。影像纠偏:镜头正中间畸变最小,越到边缘畸变越大,结合相机检校报告,采用专业软件,对所采集像片进行纠偏和格式转换。空三加密:各类空三加密软件使用步骤大同小异,基本是按照“新建工程-导入数据-生成航带-处理影像-提取同名点-刺点测量-平差解算-精度评估-建立模型”这几个步骤进行。数据生产:使用专业软件生成DEM、DOM等数据,借助立体眼镜、手轮脚盘,使用航天远景、适普、JX4等线画图采集软件,由专业采集人员完成线画图采集工作。六是精度评估。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还需根据水利工程测量要求,检验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评估形式分为两种,其一是模型精度评估,将所得内业数据,带入带空三模型,对比实际测得检查点的三维坐标,与空三模型中检查点的三维坐标是否相符。如果存在差异,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一般而言,模型精度误差在0.5m以内,都属正常范围,但是如果误差过大,则不得使用。其二是成果精度评估,以1:1200成图精度为基准线,采用人工抽检方式,将达不到该精度的数据筛选出来。

3.无人机航空摄像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及处理

一是传感器误差及处理。为保证无人机航测数据及影像资料的实时传输,通常需要在无人机上搭载无线传输模块。但是考虑到无人机载重小,以及为了延长续航时间,只能安装简易的传感模块,通信传输效果相比于常规设备会有一定的削弱。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像资料发生畸变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一种措施是选择最新的通讯装置,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以兼顾小体积和高精度;另一种措施是增加无人机内置存储模块容量,将采集到的影像资料暂存于存储设备,待无人机航测任务结束后,将影像资料直接导出。这样不经过传感器的压缩处理,也可以保证影像资料的精度。二是无人机平台因素及处理。无人机在航测过程中,因为受到风力作用,拍摄时发生较为严重的抖动,因为飞行偏离既定航线,或是拍摄角度不理想,而导致最终获得影像资料模糊不清,分辨率达不到使用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措施之一是选择无风、晴朗天气开展航测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对无人机航测作业产生影响。措施之二是采用智能导航与人工操控相结合的模式,辅助无人机飞行,以便获取更加准确的影像资料。措施之三是安装机载POS和GPS定位,辅助空三测量,也能够达到提高数据精度的目的。

4.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将会发挥更加显著的应用优势。另外,无论是水利工程测量,还是地籍测绘、灾后救援等活动,对无人机航测结果的精度、信息反馈的时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迫使无人机航测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未来主流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例如现阶段航测中仍存在较多无效数据,或是影像资料重叠度高、模糊影像多。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可以自动进行曝光补偿、调整拍摄角度等,获取更加清晰的影像资料。其二是无人机及其搭载设备(通讯模块、摄影设备等)的微型化,以实现更长的航行时间,完成更多的航测任务,适用于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5.结语

第8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航测;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 aerial photogrammetry ]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测量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油气长输管道勘察设计的测设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先进代表和大范围内采集地形原始数据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已成为我国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油气管道测设中最主要的地形数据来源之一。航测与遥感技术应用在长输管道线路设计中,对改进长输管道测设技术和能力、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以及推动长输管道测设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设计中应用航测与遥感技术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管道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东至浙江、上海,南至广东、广西,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安徽和香港共15个省、市、自治区,线路总长约8600km,设计输气能力300´108m³/a,是一条连接中亚进口气源、国内塔里木气田、准噶尔气田、吐哈气田、长庆气田和沿线中西部地区、华东、华南、长三角、珠三角等用气市场的重要能源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提高我国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是构筑我国油气战略通道的重要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大口径高压输气管道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能源工程,建设人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决定全线引入航测与遥感技术作为管道线路设计的辅助手段,发挥航测与遥感技术优势,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人员内外业反复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为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提供优质的设计服务。

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航测与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线路设计的工作中。作为线路选择和优化的辅助工具,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信息实现其辅助功能。

在利用遥感技术之前,设计人员首先根据地形图确定管道的拟定路由,然后根据拟定路由的中线坐标确定航测路线,待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信息拍摄、测量完成后对图片进行纠正、裁剪、拼接等处理,最后由线路设计人员应用软件在处理好的影像图片上添加带有坐标的线路文件,对拟定路由进行优化,实现其辅助功能。

3 航测与遥感技术的优势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线采用了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获得遥感图像和地面高程信息,遥感图像为真彩色全波段图像,分辨率0.5m,地面高程信息精度为每1m一个高程点,这些遥感资料经过GIS手段构建模型,服务于选线工作。作为管道设计的新技术,遥感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a时效性较强。由于传统地形图绘制时间多在上世纪50-90年代,存在区域性更新及更新速度慢的问题。然而近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各地方经济随之发展,人口增加,县、市、镇、村的规模扩大,河湖、交通线等地物都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年代久远的地形图经常造成线路选择的失误,造成没有必要的反复工作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用的遥感影像图均为线路设计阶段拍摄航空遥感图片,其反映出的地物信息均为最新的信息,时效性非常好,从而在保证设计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线路设计人员的内业工作量。

b 视觉效果更直观。选线时,同地形图、行政区图、交通图等传统地图相比,遥感的真彩色影像图视觉效果更加直观、准确。传统地图只能依靠各种抽象的图例、颜色、线条等表示地形地物,而真彩色影像图以照片的方式把地物呈现给设计人员,地物清晰、具体、直观,容易判别。

c 不受地形限制。选线时,由于地形的差别,山区地段选线比平原段要困难得多,在新疆、甘肃、宁夏等高寒地区,人迹罕至,选线人员到达线路位置的难度非常大甚至存在安全风险。在传统的选线模式下,由于地形限制,大型河流穿跨越工程、隧道工程确定穿越点、隧道入(出)口的选择都存在难于总体把握和全面考虑的问题。遥感技术利用航测的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可以打破地形的限制,使选线人员可以在不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获取拟定线路方案所需的地形地貌信息,从而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线路设计人员的外业工作量。

4 航测与遥感技术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建议措施

作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设计工作应用的新技术,航测与遥感技术在与线路设计的结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a航测与遥感技术受天气的影响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部的遥感图像都需要在飞机上拍摄出来,天气情况对机的飞行和遥感图像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对于春季沙尘天气,夏季雷雨天气,冬季风雪天气,这些都会延误遥感图像的拍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的进度。

克服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措施可以采用,第一,采用航天遥感方法拍摄的卫星图片避免航空遥感受天气的限制,以遥感图像时效性为代价确保工程进度;第二,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取最佳航测季节,及时关注航测区域的天气预报,选取晴好天气有计划的提前开展航测工作。

b航测与遥感技术航带宽度问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遥感图像的宽度为管道中线两侧各600m,如果在遥感图像拍摄完成后再发生改线幅度大于600m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现场人工测量来获取数据,因此遥感图像有限的宽度对线路的选择存在束缚。

发生超出航带宽度改线主要是原因:

 城镇规划范围、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整速度过快,环境敏感区域级别变更。

 地下特殊地质结构、重要历史文物等在现行勘察规范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前期需要。

建议在线路设计的各个阶段注重和地方相关部门结合与沟通,同时在设计工作前期针对特殊地段,特殊情况应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在局部可做加宽航测带方式处理。

c航测与遥感技术费用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采用的是航测与遥感技术,利用飞机在飞行过程对中线两侧拍摄遥感图像,由于安全要求较高,此项工作必须委托专业的测绘机构来完成,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来完成遥感资料的获取工作。同时航测带宽度也是影响最终费用的因素之一,传统测绘方式多为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

对于航空器费用高的问题,建议可采用相对廉价的航天遥感技术。即采用人造卫星代替飞机拍摄遥感图片或更为廉价的航空器遥感技术,如高空气球、无人机。这样在时效性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节省大笔费用。针对航测带宽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工程经验积累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技术把关。同时可考虑根据地形地貌难度区域性划分航测带宽度的方法降低航测费用。

5结语

航测与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引入管道设计工作的新技术,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的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但为设计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对一些不易地面踏勘观测的地形地物从俯瞰的角度给出了清晰的表示。因此,航测与遥感技术在以后的管道设计工作中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实践,使其更好的融入到设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 1 ]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2 ]樊红,詹小国. ARC / 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 3 ]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4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9篇:航空摄影测量范文

【关键词】航空摄影技术;铁路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P21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电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应用到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航空摄影测量迅速进入解析摄影测量时代。航空摄影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主要应用,为我国铁路的工程施工、安全运输、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历程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从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如今已成为地理信息原始数据获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在航空摄影技术起源开始直到目前数字摄影测量时代的技术发展进程中发现,目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国际上属新兴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实践日益成熟,并逐步应用到航空遥感的各个领域。2004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该技术也是重点讨论技术之一。会议认为该技术是对传统的摄影测量的重要革新,是未来航空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趋势。

首先,数字航空摄影像机、机载GPS辅助测量、IMU/DGPS已经在国家基础航空摄影项目得到大量应用,但对铁路测绘1:2 000比例尺以上的地形图(铁专院曾做过机载GPS试验,铁三院也少量使用过数码航片测绘地形图)以上,在技术上要达到规模化的实际生产应用,其发展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另外,机载激光探测与测距系统(LIDAR)、数码航摄仪、机载GPS及惯性导航系统(INS)有机结合,使用大容量高速计算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可在空中完成地面高程模型DEM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模式,将大大提高航测成图的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图精度,提供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LIDAR系统将走进铁路航空摄影测量行列中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铁路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不断的变化,就像电子计算机技术带来了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时代的巨大变革一样,一切都是可能的。

三、航测技术进入我国铁路测量的必要性分析

(一)既有铁路测量只有引入先进技术才能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开放改革政策促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开始对铁道部门提出挖潜、提高速度、提高运量的要求。面对全国上万千米的铁路线,当时的技术力量与手段只能进行线上与铁路相关建筑物的测量工作,在既有铁路测量中引人先进的测绘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1984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向铁道部送上《关于在铁路营业线上积极采用航测遥感技术的建议》,李森茂部长做出“这项工作应该支持去做,但应按急需分步去搞”的重要批示。1985年3月铁道部委托基建总局举办“铁路航测知识技术干部普及班”,专业设计院授课,主要参加人员是各铁路局主管工务的领导。孙永福副部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要在铁路复测中推广应用航测技术。此后,航测在既有铁路测量中应用得到较快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既有铁路测量的重要技术。

(二)航测技术进入既有铁路测量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郑州铁路局统计,既有铁路测量采用航测技术可以缩短复测周期,比地面人工测量快3-4倍。航测测绘的大比例尺图比人工地面测绘的质量高,通过调绘资料可检查纠正、补充现场测量、调查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获得准确、详细的铁路带状地形图;铁路局采用航测比地面测绘节省经费10%-20%。据北京局统计,采用航测方法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用常规方法需20年才能完成的复测任务,费用仅为地面人工测量的50%。既有铁路测量引入航测先进技术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1)加决既有铁路复测工作进度,及时建立起反映现场状况的铁路台帐;(2)有效地解决铁路用地测量问题,较快地完成铁路地籍测量;(3)可获取详尽、丰富、逼真、准确的地物、地貌信息,扩大了测量成果的应用范围,成图范围大于地面人工测量;(4)通过航测手段,获取大量的图形图像数据,建立铁路工务用地等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科学性。据了解,既有铁路航测成果不仅用于工务,还用于土地、房管、运输、机务、电力、规划、设计、路基防洪、公安保卫、环境保护。既有铁路航测为铁路技术改造、电气化改造和干线提速等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

四、航空摄影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现代既有铁路航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使用先进的测绘设备、新的测绘技术;另一方面是为用户(铁路局)提供高科技产品,为铁路运输安全,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比如,铁路航空摄影一般为黑白片航空摄影。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角度,黑白航空摄影已完全满足了铁路航测制图的需要。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测绘铁路1:2 000比例尺地形图仍采用传统的黑白片航空摄影,但在有特殊需要的铁路枢纽和大型车站时,开始使用彩色航空摄影,例如铁四院在武昌-广州铁路客运专线项目中,对困难复杂的长沙地区实施了真彩色航空摄影;一般既有铁路复测也是黑白片航空摄影,但很多铁路局也开始要求对既有铁路实施真彩色航空摄影,并提供彩色正射影像图,使提交的既有铁路复测资料面貌一新。此外,由于现有市场招投标竞争的复杂性,高科技含量往往具有更大的夺标胜算,所以,一些地铁、轻轨项目也逐步采用大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例如,铁二院完成的深圳-龙岗地铁项目采用了1:4 500大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收到良好效果。

(一)结合铁路测量的实际,发挥卫星定位,即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测量作用

GPS技术在既有铁路航测中的主要应用范围是:航空摄影。在航空摄影时,使用GPS导航,可以取得质量更好的航空摄影资料。既有铁路航测外业。根据铁路测量是沿铁路的带状测量,建立窄带状的GPS控制网,采用静态测量方式,进行高精度的导线测量。另外以快速静态测量方式测定像控点、线路联测点。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铁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分应用电子计算技术,实现内外业一体化和CAD技术自动绘图

在既有铁路航测外业和复测中,充分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站仪与计算机配套使用,控制测量及曲线测量中所有数据,作到互相传输通讯,并应用自行研制的从野外测量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实时处理,而这些结果能与航测内业软件接口,实现航测外、内业一体化。

(三)铁路带状电子影像图集和三维景观图

电子计算技术与影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制作既有铁路的带状电子影像图集。该图集是航空摄影影像与数字线划图的结合,直观地反映既有铁路现场的各种信息。电子版影像数据无需任何图像软件就能打开,方便使用。沿线三维景观图直观地再现铁路及两侧的地物、地貌,有利于抢险救灾和立交道口的技术改造。由模拟仪器过度到数字化成图系统,在采集方法上有了较明显的变化,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地形图应该说精度较高。对于 5%高程较差大于 0.3m 是由于测标切准地面时分不清所致,应提高作业员判断立体影像的能力,对于山区在选择像片控制点时,应注意点位分布,对于铁路工程来说,在当今铁路发展迅猛,边远山区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很重要,但山区地形图的测绘采用全野外测图比较困难,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是比较经济合理的,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及降低了劳动强度。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山区、林区有较大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可见,航空摄影技术在我国铁路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为航空摄影技术能以较高的速度,投人较少的人力,获取优质和丰富的既有铁路地形信息和铁路信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