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传感器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感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感器实训总结

第1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 故障排除 实训教学

一、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学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复杂得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被用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

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型汽车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汽车故障诊断仪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技术升级、故障码的读取应该作为一个基础项目。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仪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

二是让学生懂得分析发动机数据流。发动机数据流是指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流的数据,数据通过诊断接口由专用诊断仪读取,数据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具有动态同步、多参数同时显示的特点。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可以检测发动机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流还可以设定汽车的运行数据。由于部分发动机故障没有故障码显示,利用发动机故障码来判断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若能善用数据流分析,则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让学生懂得利用汽车示波器进行信号图形分析。用汽车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传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坏。现动机的工作转速高、传感器的信号变化速率快,变化周期达千分之一秒,还有相当一部分信号故障是间歇发生,时有时无,这就给故障的检测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汽车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电信号,还可用较慢的速度来显示这些波形,以便让维修人员一面观察、一面分析,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径。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这些新型设备和手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以外,对于一些常规的机械方面的故障也应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根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课题分解

电喷发动机的故障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良、发动机动力不足和发动机水温高等。在实训教学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故障设置了几个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设备(或实训用车)上选取常见故障的发生部位设置故障,把设置故障后的实训设备的故障排除作为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检测和排除故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完成这些课题的实训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把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通过规范的操作完成检测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1.课题一:发动机启动困难

本课题知识点: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不能启动、启动后熄火、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启动,故障排除是从油路和电路入手。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启动时启动机不工作 启动电路故障 熔丝、空挡开关、蓄电池电压、启动继电器 空挡开关断路、启动继电器线圈断路、蓄电池电压极桩接触不良

启动机正常工作但发动机无启动征兆 1.油箱无油

2.点火电路故障

3.配气正时不正确 油箱油量、喷油器、火花塞火花、点火信号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碰撞开关(惯性开关)检测汽缸压力 曲轴位置传感器断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断路、惯性开关断路、喷油器熔断丝断路

有启动征兆,但瞬间停止 点火电路故障 检测点火电路的IGF(反馈)信号 IGF信号线断路

2.课题二:发动机怠速不良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稳等现象。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在可设置故障点较多。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

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怠速不稳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检测节气门是否脏污、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歧管是否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进气歧管漏气、空气流量计信号线断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燃油回收系统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电磁阀损坏 电磁阀故障

曲轴箱通风故障 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阀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怠速触点 怠速卡滞、怠速触动信号线断路

油路故障 喷油器滴漏或堵塞 喷油器堵塞、喷油器卡滞

点火电路 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火花塞积碳、高压线漏电

汽缸缸压不平衡 汽缸缸压 让学生测量缸压

配气相位不准确 配气相位检查 正时皮带不正时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温传感器故障 水温传感器及电路 水温传感器电路断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 进气温度传感器及电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断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 怠速阀卡滞

3.课题三:发动机动力性不足

本课题知识点:在发动机运行中,由于技术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动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动力性差,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但带负荷运转时加速缓慢,上坡无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时仍感到动力不足,提速慢,达不到最高车速。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空气滤清器堵塞、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空气流量计断路、进气压力传感器真空管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断路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 检查燃油压力、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漏气、喷油器堵塞

点火系统故障 检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机械故障 节气门不能全开、汽缸压力不足、配气不正时 正时皮带安装错位

4.课题四:发动机水温高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水温高也是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外,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高表现为水温表指示值高或水温度灯亮,但是也必须注意的是水温传感器故障也会引起水温灯亮,这并不是发动机真的水温高,引起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机械故障 检测冷却水的液面与冷却水的质量、检测冷却系统水垢的情况、检查节温器与水泵与传动皮带、检测发动机机油液面 传动皮带松动、节温器故障

散热电路故障 检查水温传感器、水温开关故障、检查散热风扇与电路 水温传感器故障、水温开关故障

汽车空调

散热电路故障 检测汽车空调的散热电路 空调散热风扇继电器故障

三、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的开展

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数据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电喷发动机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础,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项目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集中讲授电喷发动机故障的类型、特点和诊断流程。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性质,可以把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故障分为两类:有代码故障和无代码故障。实际上在电控发动机出现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会有故障码产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利用汽车故障诊断仪对故障码进行读取,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我们可以先观察故障现象特征,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从相关的传感器、零部件检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相关的数据流进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车示波器检查相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形图,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别相应传感器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故障诊断时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养成良好、规范的故障诊断方式和工作习惯。

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练习的开展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选择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把设置好故障的设备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组长,并分发工作任务书。由组长按照教师的意图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工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讨论,写好故障诊断流程图交教师审阅后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和开展协调实训,规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故障现象、检查判断方向、检查步骤、检查结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记录在实训报告书上,然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点评。

四、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过程是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发出指令让执行器进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控单元的损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不能鲁莽操作,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是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严禁断开各电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电脉冲损坏ECU。

二是要焊接的时候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

三是电路的检测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数字万用表或二极管试灯。

四是避免人体的带静电接触电控单元。

五是汽车维修不仅仅是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维修经验积累和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各种常规的检查排除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结语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的实训教学是汽车运用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理知识,开拓思维,多种手段多角度分析问题,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加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容晖.数据流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第2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08

0 引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冷却液温度能够准确反映发动机热负荷状态参数,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需要不断地检测冷却液的温度,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检测冷却液温度的重要设备。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冷却液传感器种类比较多,但是汽车比较常用的是负温度系数型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此种传感器是利用陶瓷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其具有灵敏度高、制造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1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液出水管上,其主要目的就是随时监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并且及时将监测的数据传递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修正喷油时间和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工况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是许多控制功能的修正信号,如喷油量修正、点火提前角修正等。冷却液温度信号也是汽车上其它电控系统的重要参考信号,如电控自动变速器系统、自动空调系统。

2 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如图1所示。B3的2#输出冷却液温度信号;B3的1#接地。通过ECM的THW端子,由电阻R向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提供5V的电压。电阻R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串联。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化时,端子2#上的电压也随之变化。根据该信号,确定冷却液温度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是分压电路的一种形式。电路中限流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因而热敏电阻上的电压降与热敏电阻占电路总电阻值的百分比成正比。ECU就是检测热敏电阻的电压降来判断水温的高低的。传感器一般有两个端子,分别为接地和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电压值为0~5V。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性能好坏的测量方法,有电阻检测、电压检测、波形检测及数据查看。

2.1 电阻检测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阻值可用万用表电阻档进行检测。检测时,断开点火开关,拔下温度传感器插头,拆下温度传感器,将传感器和温度表放入烧杯或加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检测传感器两端子间的电阻值,应当与标准参数相符合。阻值偏差过大、过小或为无穷大,说明传感器失效,应予更换,检测条件与标准参数如表1所示。也可以就车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电阻。

2.2 电压检测

用万用表就车检测传感器的电源电压和信号电压。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接通点火开关,检测传感器或 ECU 侧插头上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应为5V左右。插上传感器插头,接通点火开关,检测传感器插头上两个端子间的信号电压应为 0.5~3.0V,具体电压与温度有关。如电压值不符合规定,在确认线路连接良好的情况下,说明传感器失效,应予更换。

2.3 线路检测

关闭点火开关,拆下蓄电池负极线,拆下电脑侧的线束插头,再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插头,用万用表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和电脑侧线束插头对应端子之间是否导通,如果不导通应检查修复。一般电线阻值小于 1 欧姆。表2为丰田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与ECU侧插头测量时的标准电阻。

2.4 数据流检测

用解码器读取测量数据流,观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数据信号,和实际冷却液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太远,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有故障。

2.5 波形检测

用示波器连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观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随温度升高电压变化的波形,与正常的波形比较,进一步判定传感器的好坏。

通常冷车时传感器的电压应在3V~5V之间,然后随着发动机运转,水温升高,信号电压减至正常水温时的1V左右。若传感器电路开路,信号电压波形出现向上的尖峰(到参考电压值),若传感器电路短路,信号电压出现向下的尖峰(到接地值)。

3 结束语

本文对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产生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为卡罗拉维修人员提供一个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流程,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移动机器人;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7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223-03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focused on "heavy practice, integrated heavy, heavy and innov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how to design a mobile robot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was based on LPC1768 system. some experiments will design for studen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uld make student connect knowledg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improve qualities together .

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s; mobile robot;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而嵌入式系统则是机器人控制的核心部分[2]。针对笔者所在的院校向应用化改革的目标要求,设计了一门针对探索建立新型概念课的方法和方式,把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素质提高与协调发展并重的实验教学观念;以实验技能训练为核心,重应用,强调规范和精确[3-4]。本课程是将电子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 《移动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将电子专业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项目进行重新整合,建构一门新型实习实训课程。本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1 课程设计架构

本课程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成两部分。

本课程的基础部分的整体框架是以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以LPC1768作为CPU处理器[5],以串口或者LCD1602作为输出显示。从而构成一个简单的系统。综合部分学生可以结合自动控制的内容,实现诸如温控系统、超声探障报警系统等内容的设计。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最左边是传感器,示意图中列出了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当然可以设计其余的传感器传入。中间是处理信息的中心也即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是cortex-M3芯片,右边是数据获取显示部分,可以采取串口通过USB转串口线在上位机超级终端上显示,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上,通过超级终端上显示。还可以通过I2C挂接LCD1602,在LCD1602上显示数据信息。

本课程的扩展部分是自主控制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嵌入式系统LPC1768作为主CPU,实现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以及传感器数据的获取,移动机器人周围会搭载一系列传感器,如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里程计等等。通过CPU控制电机实现控制移动机器人运动,通过超声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结合实现移动机器人周围障碍物的探测,而后CPU会处理传感器数据,通过处理的信息会进一步控制移动机器人的运动,通过陀螺仪,电子罗盘,里程计等传感器信息去获取移动机器人的位置信息。因为涉及到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部分的内容,所以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也会将任务分成各个部分。让学生以综合作业的形式提交。

图2所示则为扩展部分移动机器人设计框架,左边是获取周围环境的传感器信息,右边是显示部分,可以通过串口或者是无线模块nrf24l01将数据传输到PC上。传感器的数据获取以及处理则在LPC1768上实现。由图2可以看出,此设计仅仅使用了创意之星的底层框架,会使用LPC1768控制舵机运行。传感器数据获取处理,以及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也是由LPC1768实现的。由于考虑到CPU的处理能力,后续会继续在此基础上使用多CPU进行改进。

2 课程体系设计

本课程将分成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综合设计三块内容。

第一部分是嵌入式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介绍,开发环境介绍,会就嵌入式C与普通C语言的区别以及一些嵌入式C中常用的关键字如volatile进行介绍。而后会对一些与传感器连接需要使用的外设接口进行介绍,包括四个小部分,分别是通用GPIO的介绍,定时计数器的介绍,无线通讯模块的介绍以及I2C接口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传感器相关模块的介绍。首先介绍什么是传感器,而后分别介绍各个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等。

第三部分会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自己设计一个系统。会给定一些可选题目,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感器去进行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学生提交项目计划书,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软件测试代码,测试报告等内容。

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会有实验课程结合,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会有5个实验相对应,分别是嵌入式开发环境如何使用,主要是介绍keil软件的使用,如何创建工程,如何调试代码等。而后是对于通用GPIO接口的使用,之后是定时计数器的使用,主要是实现利用定时器精确进行计时。最后是I2C总线的介绍和使用。

针对传感器知识也设计了相关的实验,首先针对红外传感器会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遥控器,针对温度传感器DS18B20,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一个温度报警系统,能够获取当前温度信息,当温度信息超过一定限值的时候,通过蜂鸣器进行报警。针对超声传感器,主要可以用于获取15cm-4m范围内的环境信息,希望学生能够实现每次按键中断能够获取一个障碍物距离信息。且能够通过I2C接口将数据显示在LCD1602的屏幕上。接下来九轴传感器的数据信息获取是基于I2C接口的,所以需要学生在了解I2C接口的基础上能够获取九轴传感器上电子罗盘,陀螺仪,加速度计的数据信息,且能够进行相应的处理。

针对自选项目会分层次给出题目。一般性题目诸如温度报警控制系统,有毒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超声障碍探测系统等。针对自主控制移动机器人部分,会给出诸如多红外传感器感测移动机器人四周障碍系统设计,该设计会作为独立模块要求学生使用单片机实现),超声红外探测障碍系统:与第一部分的区别是会要求学生使用舵机控制超声传感器动态探测前方障碍等。

3 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属于全新课程建设,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项目驱动教学。

(1)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采用理论知识,软件代码以及实验结合教学的方法。

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从工程的角度分析,它是涉及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单个学习者很难掌握当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因此,各个专业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所侧重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电子和电气专业的嵌入式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侧重于硬件电路设计。就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分析,嵌入式系统涉及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编程等诸多知识内容。而且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如何在诸多的技术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计划采取嵌入式系统教学采用理论知识,软件代码以及实验结合教学的方法。由于本实验实训课程主要着重于嵌入式系统的外设使用,因此会避开硬件设计、操作系统、makefile等相关内容,直接采取首先介绍各个接口,而后介绍用到的寄存器,之后介绍如何使用寄存器操作接口,如何使用下载器,通过例子代码以及实物演示的方法来介绍如何使用,之后通过给定实验题目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上使用理论课学习的知识来编写代码实现相关外设使用。

(2)对于传感器知识部分,采取首先介绍相关传感器的理论知识,而后实物展示,之后通过讲解传感器数据获取,处理代码让学生大概了解内部的工作原理,由于时间限制所以不要求学生会编写所有的传感器内部数据获取、处理的代码,最后会在实验课提供给学生实验课程的相关传感器初始化,读取,使用的接口代码。学生只需要能够使用各个传感器的接口代码获取传感器数据就可以了。

(3)对于最后的综合实验课程以项目组织实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手机、数码相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电子交通工具、智能仪器和车载电子系统等等,而且其更新升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些都体现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并且需要采用研究性方法来进行设计和开发。

传统的嵌入式教学只是注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播,即老师向学生灌输最终的概念、原理和结论,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和被动的记忆。学生被禁锢在课堂上、实验指导书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通过项目和自行创新实验的设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机器人相关的比赛,也能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本设计最后的项目,可以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自己想要实现的程序,而后利用我们LPC1768实现相关的内容,同时我们也会分层次给出几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如气体传感器探测系统。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相关的传感器,目前气体传感器有MQ2气体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很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某种传感器去进行设计。

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可燃气体传感器做一个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用于家庭,放在厨房,当厨房可燃气体超过一定数值的时候就能够报警,对于家用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可以选择空气质量传感器做一个系统,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空气质量的指标越来越重视,如果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个这样的系统去实时探测当前的空气质量,既有实际意义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电子专业的强烈的兴趣。

此外对于项目设计,要求学生在整体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有项目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有对于每个设计文件的说明书以及测试代码,测试文档。对于整体设计完成之后需要有结题相关文档等。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一个软件项目中应该要做的不仅仅只是软件代码编写,还包括需求说明,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文档,软件功能测试代码,软件功能测试文档,系统测试代码,系统测试文档等等内容。

4 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实物演示、设计报告和答辩等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按照40%、30%、30%的比例构成。要求学生演示自己的实物,需要提交自己设计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以及实验报告,最后会有一个答辩环节,三者结合给出最后成绩。

5 总结

本课程主要是将本校电子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笔者在所带嵌入式系统课程上针对基础设计部分做了尝试,效果良好。学生就在学习嵌入式系统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之后,最后的大作业就设计出温度报警系统,超声传感器测距模块等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1] 殷建军,张明武,万军洲.竞教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2(2):1-4.

[2] 孙士明,刘新平,郑秋梅,等.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122-125.

[3] 原亮,丁国良,李浩,等. 嵌入式系统的综合教学实验环境建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92-95.

[4] 汪治华,刘岩,全晓莉, 杜凯; 构筑综合学习平台, 改革创新工程教育[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39-142.

[5] 周立功.ARM 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6] LPC2114_2124_2212_2214-02-user_cn 中文手册.

第4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超声波 传感器 疾病诊断 测距系统 液位测量

一、超声波传感器概述

1.超声波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的传播形式。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声波,其每秒的振动次数很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有两种形式: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振荡(纵波)。在工业中应用主要采用纵向振荡。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另外,它也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衰减。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在相同强度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由于超声波频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高,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超声波的特点:(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3)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

2.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

超声波探头主要由压电晶片组成,既可以发射超声波,也可以接收超声波。超声探头的核心是其塑料外套或者金属外套中的一块压电晶片。构成晶片的材料可以有许多种。超声波传感器主要材料有压电晶体(电致伸缩)及镍铁铝合金(磁致伸缩)两类。电致伸缩的材料有锆钛酸铅(PZT)等。压电晶体组成的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可逆传感器,它可以将电能转变成机械振荡而产生超声波,同时它接收到超声波时,也能转变成电能,所以它可以分成发送器或接收器。有的超声波传感器既作发送,也能作接收。 超声波传感器由发送传感器(或称波发送器)、接收传感器(或称波接收器)、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组成。发送器传感器由发送器与使用直径为15mm左右的陶瓷振子换能器组成,换能器作用是将陶瓷振子的电振动能量转换成超能量并向空中幅射;而接收传感器由陶瓷振子换能器与放大电路组成,换能器接收波产生机械振动,将其变换成电能量,作为传感器接收器的输出,从而对发送的超进行检测。控制部分主要对发送器发出的脉冲链频率、占空比及稀疏调制和计数及探测距离等进行控制。

二、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1.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传感器包括三个部分:超声换能器、处理单元和输出级。首先处理单元对超声换能器加以电压激励,其受激后以脉冲形式发出超声波,接着超声换能器转入接受状态,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超声波脉冲进行分析,判断收到的信号是不是所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如果是,就测量超声波的行程时间,根据测量的时间换算为行程,除以2,即为反射超声波的物体距离。把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对准被测物变化方向发射超声波,就可测量物体表面与传感器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有发送器和接收器,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也可具有发送和接收声波的双重作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原理将电能和超声波相互转化,即在发射超声波的时候,将电能转换,发射超声波;而在收到回波的时候,则将超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

2.超声波传感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诊断疾病,它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超声波诊断的优点是: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损害、方法简便、显像清晰、诊断的准确率高等。

3.超声波传感器在测量液位的应用

超声波测量液位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脉冲信号,在气体中传播,遇到空气与液体的界面后被反射,接收到回波信号后计算其超声波往返的传播时间,即可换算出距离或液位高度。超声波测量方法有很多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1)无任何机械传动部件,也不接触被测液体,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不怕电磁干扰,不怕酸碱等强腐蚀性液体等,因此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寿命长;(2)其响应时间短可以方便的实现无滞后的实时测量。

4.超声波传感器在测距系统中的应用

超声测距大致有以下方法:①取输出脉冲的平均值电压,该电压 (其幅值基本固定)与距离成正比,测量电压即可测得距离;②测量输出脉冲的宽度,即发射超声波与接收超声波的时间间隔 t,故被测距离为 S=1/2vt。如果测距精度要求很高,则应通过温度补偿的方法加以校正。超声波测距适用于高精度的中长距离测量。

三、小结

文章主要从超声波与可听声波相比所具有的特性出发,讨论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并由此总结了超声波传感器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但是,超声波传感器也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反射问题,噪声问题的等等。因此对超声波传感器的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学习,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栗桂凤,周东辉,王光昕.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机器人环境探测系统.2005,(04).

[3]童敏明,唐守锋.检测与转换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第5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传感器技术 教学改革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59-02

传感器技术是高职电子类及自动化专业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内容繁杂的交叉性学科。传感器技术研究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理论和公式的理解结合实验进行教育培养,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时,不仅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现代化、创新的教育方法教学传感器技术相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一、传感器技术及其特征分析

(一)传感器技术及其特征。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在特殊场合中,传感器能够测量关键部位的参数信息,而这就需要参数能够快速反应变化。目前的传感器检测温度已经达到-273℃-1000℃范围,精度可达0.001%-0.1%范围,可靠度最高已经达到9级水平。传感器具有在特殊恶劣环境中进行检测的能力,这样一来也便于对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很多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带,都需要借助传感器进行信息数据记录,另外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中,人仅靠五官难以感受参数变化,就需要借助传感器设备进行探测。此外,传感器设备还可以同计算机设备连接,借助计算机技术及时处理参数信息,提高探测效率。

(二)卫星传感器参数概述。卫星主要运用传感器的光谱分析、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并且卫星体现了传感器微型化、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以及多功能化的特点。此外,通过研究微型传感器的参数、功能等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传感器的实用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传感器技术。

二、高职院校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关于传感器理论的教材种类繁多,并且多偏重于抽象原理推导,学生很难掌握其基础知识,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使得学生难以提升兴趣,难以理解;对于实践教学而言,高职院校侧重各类传感器运用教学,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传感器技术实验设备十分落后,学生能自由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

(一)课程培养目标较笼统。通过研究教材可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获得用作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和维护等知识点,并且通过综合设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而另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则是以加强学生对检测系统和传感器的动、静特征认识和理解为主,重视学生对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检测方法的掌握。根据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虽然大都涉及生产第一线,但并没有以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的具体目标,因此可以理解为是通过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更有甚者,个别学校还存在指向不明确的问题,教学目标和内容明显照本宣科。

(二)现有教材侧重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传感器教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材,一类是项目化教程。普通教材大多采用对原理进行划分的方式,不同章节讲述不同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以及其他主要参数等;在项目化教程中,教材的内容被模块化地编排起来,所有特征相同的传感器类型都作为一个模块进行讲解,而模块下的项目则是传感器的不同工作原理。这样的教材排都比较重视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教学,但这样的侧重只适合学生在制作电路较为简单的传感器机械时才能用到,但和工程应用中的传感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三)教学与实践任务脱节。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倡导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模拟任务地点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资源和已掌握经验,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的最直接资源就是校内的相关设备,因此教师一般会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并将实验项目作为基本学习任务。但根据目前已有的实训设备来看,大多只能进行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和实际工作内容有所区别,甚至基本没有关联,因此教学和实践基本脱节。

三、高职院校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教材内容改革。目前很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与实际情况不符,往往会出现实验内容和教材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虽然教材的方向主要是实践运用,但存在侧重点上的不同。教材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师的教学内容却可以灵活改变,因此教师在制定课程时,应灵活应对,综合教材与实验内容,既不会偏离教材的指导性,又满足实验要求。因此具体的做法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材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缩减教材中难以实验或现实工作中不会用到的内容,只作简单的理论概述即可。

(二)丰富教学手段。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内容,通过多种形态展现教材理论,突出教学重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差动电感传感器章节时,可以将差动变隙式和差动螺线管式的运行原理制作成动画,或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视频,将这一工作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实际操作的视频,将其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时播放这些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操作这一装置。

(三)鼓励学生动手。电子设计制作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理论,将脑海中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并完善理论认知。另外,学生也能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将所学专业的其他科目知识有机结合,统一运用,以此形成整体性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压阻传感器部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概念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易的电子秤,而该系统主要包含电桥、压力传感器、放大电路、显示电路及AD转换电路等元件。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会自动联想到电子、电路、编程等相关知识。

(四)增加课程设计。对于传感器的教学实验来说,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只具有验证性,虽然实验器材中很多设备都是透明外壳,以便学生了解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但其也不适宜学生对测量电路的学习研究。为解决此类问题,学校相关专业教师计划增加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市场购买相关的元件设备,同时根据自己已学理论,自己设计传感器课程,巩固所学知识,并保证实验结果更接近现实状态。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主题以及具体工作写出来交给教师检查,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要记录结果并作总结性叙述,这些资料对于学生毕业前完成论文写作及答辩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五)侧重专业重点。例如,教师可以安排70个学时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主学应用类专业。由于具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全面学习各类传感器的操作及使用方法,教师也可以单独设置课程;而对自动化的学习只需要安排40个学时左右即可,因学时不多,教师可以根据培养的方向将侧重点放在位移传感器、力学传感器等专业上;至于机电专业,教师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光电检测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等方面,以提升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教师通过采取一系列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侧重某一方向或内容,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专业的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

(六)开展竞赛活动。人都是有好胜心的,因此比赛活动是最能够激发学生斗志、唤醒学生沉睡的旧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每个班级或宿舍中挑选一些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比赛。以电阻应变片电子秤部分为例,在实验过程中,因为电位器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反复调整,因此当精度不同时,最后的结果就会产生明显区别,这也成为它比较适合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做得好的学生,其作品就会被其他W生当作榜样,而不同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传感器技术相关知识。

总之,传感器技术是高职院校仪表自动化、机器人控制、机电技术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信息自动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引入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为今后对此类课程教育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艳霞,郑伟伟.高职院校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2]李美凤,贾伟伟.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庞晶,苏双臣,柴洪涛,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1)

第6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单片机;项目教学法;烟雾报警器

[DOI]10.13939/ki.zgsc.2015.41.151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工业4.0这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提出后,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外培养模式的启发下,逐步加大校内生产实训比例,引入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开展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以育人为目标,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根本,克服了以学科体系进行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1 项目教学方法采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自动化、电子工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基础课[1],也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设计课。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方法最为适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施项目内容,提高实际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开课前,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3~4人,设立组长、质检员、领料员、员工等,由组长制定详细的任务并进行分工。通过布置任务、项目资讯、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检查、项目总结与评价等过程制定项目方案[2]。学生在烟雾报警器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了解单片机系统开发的流程。实现从原理图设计到PCB制版、硬件搭建、程序设计、软硬件联合调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系统设计注意事项,建立控制系统概念。

2 烟雾报警控制项目描述

项目题目选定好后,指导教师需要为烟雾报警器提出相应的任务需求。在课堂中,通过模拟客户提出设计需求。要求项目的实施场所为家庭厨房。

项目描述:日常生活中,泄漏的可燃气体在一定范围内很难被人们发现,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3]。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可燃气体泄漏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在家居环境中,烟雾报警器是一种必备的选择,它可以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如煤气、甲烷)的含量,如果可燃气体含量超出正常指标,系统会进行报警,提醒人们及早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4]。

项目任务要求:设计一款供家居使用的烟雾报警器,它的气体探测范围300 ~ 10000ppm;主要适用气体:可燃气体、烟雾;环境温度:-20℃~+55℃,采用数码显示温度值。设计的烟雾报警器具有以下功能:

(1)火情探测功能:根据不同的防火场所,用户可以选用温度探测法、可燃气体检测法及烟雾探测法等合适的火灾探测方法,来有效地探测火灾。[5]

(2)灯光报警功能:当室内烟雾浓度过大、有火情等情况发生时,报警器要进行灯光报警。当烟雾超过最大设定值时,或是温度超过阀值时,都可以声光提示报警。

3 烟雾报警控制项目实施

经过充分分析任务需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过系统方案设计、模块选型、电路设计、PCB版绘制、电路焊接、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等过程完成项目的整体设计。

3.1 项目方案确定

由项目任务描述,小组成员开始着手设计控制系统结构框图,经过讨论设计后形成完整的设计思路。期间教师通过巡视指导,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项目系统设计方案。按照设计要求,烟雾报警控制系统分为控制器模块、报警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显示控制模块、键盘控制模块、烟雾检测模块、指示灯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系统设计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 项目电路设计

项目的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好后,需要对控制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元件选择和原理图设计。通过查找技术手册和相关参数,各个小组确定烟雾报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为STC89C52型号的单片机。显示部分采用价格合理满足控制要求的数码管进行温度显示,通过三种不同颜色的LED灯作为温度、烟雾报警指示。气体传感器模块采用MQ-2型号的传感器,并由LM393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放大电路,采用蜂鸣器作为报警模块。温度控制部分采用DS18B20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

3.3 项目硬件搭建

项目原理图和元件选择后,经过老师和学生们共同讨论,确定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并通过仿真测试方法进行验证。确定方案设计可行性后,开始进行电路的硬件搭接。实物如图2中所示。

3.4 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

硬件焊接好后,需要各个小组进行控制系统编程,控制系统主要的控制流程如图3中所示。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开中断;然后进行温度显示,并实时监测温度和MQ-2气体传感器的感应变化,通过判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与气体传感器的感应值得变化范围,进行指示灯的控制与报警器报警工作。

通过程序编写并在线调试,确定该烟雾报警器的程序控制,完成烟雾报警器制作与调试。最终,各个小组成员经过两周的设计、硬件焊接、程序编写、软硬件联调等工作后终于完成烟雾报警器的控制系统设计项目。

3.5 项目的测试与评估

经过小组互相测试作品的功能性、性能可靠程度,最终确定一组优秀的项目产品。该组的产品焊接工艺较好,能实现项目任务描述中的各项功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合格产品。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进行项目产品评价和打分,确定各个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

4 烟雾报警控制项目总结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将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一个项目的整个环节。整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企业各个工作环节,让学生脑中产生系统的概念。经过项目的设计,学生对各种芯片选型、原理图设计、硬件焊接与检测、单片机中定时器、中断等重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5 结 论

项目将单片机中的端口定义、定时器、中断等知识融合,结合温度、气体传感器等设计完成一个烟雾报警器控制。使学生完成烟雾报警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技能水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开发实际项目,将项目设计引入课堂,不断提高学生技能。

参考文献:

[1]王静霞.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丛文龙.应用“六步教学法”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0.8(12).

[3]许磊.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第7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项目教学法定义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以及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情况严重是一种普遍现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而非仅掌握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一种教学活动。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真实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中典型工作任务为例,通过以下五个阶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项目阶段

案例:王师傅接了一辆搭载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据客户反映,该车能够正常起动,但排气管冒黑烟。王师傅从故障现象上分析,初步判断可能为混合气过浓所致。

由教师提出,引起混合气较浓的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供油压力过高,氧传感器失效,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等项目。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可大可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项目的制定。

教师给出:王师傅调取故障码,显示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检查位于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接头,未发现松旷、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缩小了项目的范围,引导学生确定项目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的诊断。

第二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正确判断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将故障排除,必须要掌握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知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故障原因,将其排除。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阶段 实施计划阶段

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完成所需新知识的学习后,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进行工作。

步骤一:使用KT600读取发动机静态故障码及数据流

步骤二:检查零件安装状况

目视检查各个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的安装状况是否正常,重点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器和线束的连接状况

步骤三:起动发动机,确认故障现象

步骤四:读取并记录动态故障码、冻结帧数据流

确认诊断思路,查阅维修资料,逐步进行诊断,以确定最终故障,并予以排除。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过程。

第四阶段 检查评估阶段

教师制定出检查评估表,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按工作流程逐项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第五阶段 项目总结阶段。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项目实施环节,并对本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流程图,对本项目实施过程容易疏漏的环节重点强调,指出学生在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需具备的重要条件

1.教师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和计划的制定。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选取项目,所选取的项目必须典型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要想运用好项目教学法,就对老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地位与角色的转变。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此,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2.实习实训设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实习实训设备是项目教学法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本文中提到的案例所需设备:整车一台,KT600解码器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3.项目的选择

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按照传统学科式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而是按照项目教学教材或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在设计教学时,项目的选择是关键。选取项目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包含操作技能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与更新理论知识,熟练与提升操作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道授业者,而成为了整个教学环节中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及时掌控,也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等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加强。

参考资料

[1]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杨美田主编的校本教材《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

第8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升档过迟;不能换挡; 无前进挡; 无倒档; 跳挡;无锁止;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自动变速器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档位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故障,将给一些汽车维修行业带来困难,主要因为自动变速器又是一个集机、液、电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的的总成,技术更新快,而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慢,导致维修技术和工艺跟不上新技术的突破。下面就自动变速器一些常见的档位故障进行分析。

一.升档过迟

1.故障现象

(1)车辆行驶中升档车速明显高于标准值,升档前发动机转速偏高。

(2)须采用“松油门”提前升档的操作方法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升入高档或超速档。

2.故障原因

(1)节气门拉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损坏。

(2)速控阀卡滞、速控阀弹簧预紧力过大或速控阀壳体螺栓松动或速控阀进出油孔处的密封环损坏,导致速控阀漏油。

(3)真空式节气门阀椎杆调整不当、真空软管破裂或真空膜片室漏气。

(4)主油压或节气门油压太高。

(5)强制降档开关短路。

(6)ECU或传感器有故障。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对于电控自动变速器应先进行故障自诊断,如果有故障码则按故障码的提示查找故障原因。

(2)检查节气门拉索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调整情况。不符合,应重新进行调整;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电阻。如不符则更换。

(3)对于采用真空式节气门阀的自动变速器,应拔下真空式节气门阀上的真空软管,检查在发动机运转时真空软管内有无吸力。没有吸力,说明真空软管破裂、松脱或堵塞。此时应予以修复。

(4)检查强制降档开关。如果短路,则修复或更换。

(5)测量怠速时的主油压,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若油压太高,则通过节气门拉索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予以调整。采用真空式节气门阀的自动变速器,可采用减少节气门阀推杆的长度的方法予以调整。若调整无效,应拆检主调压阀或节气门阀。

(6)升起汽车,让驱动轮悬空,再起动发动机,挂前进挡,让自动变速器运转,同时测量速控油压应能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若低于标准值,说明速控阀有故障或速控阀油路泄露。此时应拆卸自动变速器,检查速控阀固定螺栓有无松动、速控阀油路上的各处密封圈或密封环有无磨损漏油、速控阀阀芯有无卡滞或磨损严重、速控阀弹簧是否太硬。

(7)如果速控阀油压正常,则为换挡阀工作不良。此时应拆检、更换阀板。

二.不能换挡

1.故障现象

(1)汽车行驶中自动变速器始终保持在1挡,不能升入2挡和高速档。

(2)行驶中自动变速器可以升入2挡,但不能升入3挡和超速档。

2.故障原因

(1)节气门拉索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

(2)速控阀有故障或速控阀油路严重泄露。

(3)车速传感器有故障。

(4)2挡制动器或高档离合器有故障。

(5)换挡阀卡滞。

(6)空挡起动开关有故障。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对于电控自动变速器,应先进行故障自诊断。按故障码的提示查找故障原因。

(2)按标准重新调整节气门拉索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3)检查车速传感器。如有损坏,应予以更换。

(4)检查空挡起动开关。如有异常,应予以调整或更换。

(5)测量速控油压。如果车速升高后,速控油压仍为零或很低,说明速控阀有故障或速控阀油路严重泄露。此时应拆检速控阀。

(6)用压缩空气检查速控阀油路有无泄露。如有泄露,应更换密封圈或密封环。

(7)如果速控油压正常,应拆卸阀板。检修各个换挡阀。

(8)人工控制系统无故障,应分解自动变速器,检查各个换挡执行元件有无打滑现象,用压缩空气检查各个离合器、制动器油路或活塞有无泄露。

三.无前进挡

1.故障现象

(1)汽车倒档行驶正常而前进档时不能行驶。

(2)选档杆在D位时不能起步,在2位、L位时可以起步。

2.故障原因

(1)前进挡离合器严重打滑;前进挡单向离合器打滑或装反;前进挡离合器油路严重泄漏。

(2)选档杆调整不当。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检查选档杆的调整情况。如果异常,应按规定程序重新调整。

(2)测量前进挡主油压。如果油压过低,说明主油路严重泄漏,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更换前进挡油路上各处的密封圈和密封环。

(3)如果前进挡主油压正常,应拆检前进挡离合器。如果摩擦材料磨损严重或烧蚀,应更换。

(4)如果主油压和前进挡离合器都正常,应拆检前进挡单向离合器,检查是否装反及打滑。若装反则重装;若打滑,则更换。

四.无倒档

1.故障现象

汽车在前进挡能正常行驶,但在倒档不能行驶。

2.故障原因

(1)选档杆调整不当。

(2)倒档油路泄漏。

(3)倒档及高档离合器或低档及倒档制动器打滑。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检查选档杆的位置。若异常,应按规定程序重新调整。

(2)检查倒档油路油压。如果油压过低,则说明倒档油路泄漏。此时应拆检自动变速器,予以修复。

(3)如果倒档油路油压正常,则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更换损坏的离合器或制动器。

五.跳挡

1.故障现象

汽车以前进挡行驶时,即使加速踏板保持不动,变速器仍会经常出现突然降档现象。降档后发动机转速异常升高,并产生换挡冲击。

2.故障原因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或车速传感器有故障。

(2)控制系统电路搭铁不良。

(3)换挡电磁阀接触不良。

(4)ECU有故障。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对于电控自动变速器,应先进行故障自诊断。如果有故障码,则按故障码的提示查找故障原因。

(2)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如有异常,应更换。

(3)检查控制系统电路各搭铁线。若搭铁不良,应予以修复。

(4)拆下自动变速器油底壳,检查各个换挡电磁阀线束接头的连接情况。如有松动,应予以修复。

(5)检查控制系统电脑各端子的工作电压。如有异常,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6)更换阀板或电脑。如果故障消失,说明原阀板或电脑损坏。

(7)更换控制系统所有线束。

六.无锁止

1.故障现象

(1)汽车行驶中,车速、挡位等已满足锁止离合器起作用的条件,但锁止离合器仍没有产生锁止作用。

(2)汽车油耗较大。

2.故障原因

(1)ATF温度传感器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

(2)锁止电磁阀有故障或线路短路。

(3)锁止控制阀有故障。

(4)变矩器中的锁止离合器损坏。

3.故障诊断与排除

(1)对于电控自动变速器,应先进行故障自诊断,检查有无故障码。如有故障码,则可按故障码的提示查找相应的故障原因。

(2)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如果在一定节气门开度下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过高或电位计电阻过大,应予以调整。如果调整无效,应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3)打开油底壳,拆下ATF温度传感器。检测ATF温度传感器,如不符合标准,应更换。

(4)测量锁止离合器电磁阀。如有短路或断路,应检查电路。如电路正常,则应更换电磁阀。

(5)拆下锁止离合器电磁阀,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予以更换。

(6)拆下阀板,分解并清洗锁止控制阀。如有卡滞,应修复或更换阀板。

(7)如果控制系统无故障,则应更换变矩器。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国产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类型的介绍、故障现象的描述以及故障原因的分析和故障排除常用的方法的阐述,为维修国产自动变速器提供一些思路,但由于现在自动变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故障类型、现象、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张红伟.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3]李国成.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湖南农机,2011年11期.

第9篇: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 机电一体化 实训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该任务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问题需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自学新的知识与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在教学实施中,项目教学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小组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确定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现状,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就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在德国FESTO公司专为教学生产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在向学生讲解完MPS的九个工作站组成后,将九个工作站分成九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的实训内容涉及“机械结构拆装与调试”“气压驱动系统设计与搭接”“传感器应用分析”“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示教与控制”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并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2.制订项目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机械设计拆装与调试”项目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安装了德国FESTO公司的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的多媒体实训室里,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图,要求学生正确绘制气动原理图,并按设计要求搭接气动系统;然后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熟悉该系统组成部件的结构特点,制定出拆装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指导学生正确拆、装工作站的机械部件,保证装配成的部件能够正常运转。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计划的制订互帮互助,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形式,并按照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在MPS实训教学中,可学生3~4人组成一个小组,9个小组并行实训。每个小组首先熟悉工作站的作用及工作过程,然后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机械部分拆装、气动回路搭接、传感器作用、编写PLC控制程序、调试设备使之正常工作、编写实训报告等六项工作。每个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间轮换,进入新的实训项目,直至完成九个实训项目。为了检验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自动线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与鼓励,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找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以及个人的辛勤劳动,克服了困然,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实施,并锻炼了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分析与调试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总结评估

针对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检查的方式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进行反思、整理和总结,为下一轮的项目实施积累经验。最后根据学生的答辩,采用个人和集体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计划的周密性、人员调配的合理性以及任务完成的水平得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技校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虽然学生在前修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等理论知识并经过了单项技术的培训,具备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能力,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孤立的。因此,学生必须经过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模拟自动生产线为对象的工程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