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展拓展训练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导师负责制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教师资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于1999年首批公布的20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之一,承担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基地根据国家有关职教师资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规划》、《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及符合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二)创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四项新模式,即实施“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招生就业模式,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三突出、四双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特色模式;(三)建立相应的特色教学体系,以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基地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不断建设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三突出”(突出实践技能、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双制”(实行“双大纲”、“双课堂”、“双证书”、“双师资”机制)的教育教学特色。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三突出、四双制”的教学特色,基地拟定了与之配套的“三特色优势方案”,即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职业特色训练方案和创新能力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近两年来为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基地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双师型”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从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以《职教师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各个专业率先研究、设计、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各专业技能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模块、教育教学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这三大模块的设计也体现了我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三突出”的教育教学特色,即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三大模块下还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不同分设有二级模块,在各专业技能模块中包括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技能和通用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还设置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模块。我们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技能进行细化,制定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各技能项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及实施环节,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同时把各专业的技能培养项目分解到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突出特色。通过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考核标准。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和强化了基地职教师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了具有我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突出特色样板和教育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技能过硬的目标,更加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基地在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认识,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教特点,构建了“一年级认知实训二年级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毕业顶岗实训”的技能递进式职教师资实践教学链,突破了普本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凸现了职教师资技能过硬的培养特色。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地制定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数量,形成了系统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按技能递进关系分配到每一个学年,把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的“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的“毕业顶岗实训”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基地逐步提高认识,依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种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知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程序以及其相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通过“看、问、记、想”,使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课程和综合性生产实训奠定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层次,单项生产性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某项生产性技能实训,了解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构、设备、设施及管理,能具体对每个单项技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能。
第三层次,综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基本或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各个单项生产性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实训,全面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生产程序和过程,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研工作及其创新。初步能达到技术员、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四层次,顶岗实训。要求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训基础上,通过顶岗生产、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训,使学生在指导老师或顶岗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从事所分配的顶岗工作,达到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四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操作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落实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和保证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早期成立了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教研组主任,组织既有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各专业实践教学教研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工作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在成立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基地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热爱职教事业,热心实践教学工作,熟悉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作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导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大纲,具体负责职教师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考核,参与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的建立使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生产技能实训、三年级的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四年级的顶岗实训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这一创新,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促进和保证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较大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按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教师资专业技能体系要求,基地加强制度建设,还制定了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职教师资各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水平和从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地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以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教师资教师师资库,组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去,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建了多个实训基地,拓展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的职教师资实训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教学改革,完善适应职教师资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1、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按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和要求,制订出科学、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地为彻底改变过去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科完整性、偏重理论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倡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即以满足西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性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倒推的方式确定应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及综合素质课。按照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的思路,专家及相关人员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行业现有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和就业方向,努力使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们努力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实训相衔接,一定的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能力相适应,并以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结构。体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1。
2、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1、课程体系的优化在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突出重点理论教学;2、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3、保证重点主干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对专业重点主干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4、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有名望的专家、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性来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5、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将根据课程性质精简教学实习门数,实现多课程综合实习,增加或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和落实,职教师资本科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我们实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灵活专业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历年我校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培养方案和训练方案,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专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师资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职教师资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师资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型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渐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中等职教师资的道路。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新教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进一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体现素质教育,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中,我受益匪浅,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对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不断地改进,改进是教学的动力。
一、发扬教学民主,开展谈话、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生生、师生多向交往、互动的过程,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便成了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有效的化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活动参与、谈话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纵向一个“单元”,让他们在组内、“单元”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其间,我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谈话,并进行点拨,在“单位”间引入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这种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的传、帮、带,全员(包括教师)参与式的教学,人人有发表见解的权利,个个有活动的自由,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二、展现知识形成,优化改进归纳、总结,突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遵照新课标理念,化学教学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化学概念、化学式、化学规律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化学规律,克服枯燥乏味,避免“背黑体字”和“抠字眼”。这样做给学生理解、掌握化学规律带来了很多好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精要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为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现状,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一些记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可通过口诀记忆元素化合价: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一二铜汞四七锰,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这样学生易学易记,感觉这些规律非常有趣,印象自然深刻。
三、设计训练方案,加强深化练习、复习,落实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了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化学习者提供有效途径。练习、复习,作为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技能技巧,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分类,合理安排、延伸和拓展训练,保障练习复习的典型性、针对性和概括性,切忌机械重复训练。另外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所建立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教师在练习、复习的设计训练方案上就更因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案和指导策略,必要的时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落实化学学习实践的高效率。
四、创设特定情境,积极倡导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经过感悟的化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化学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体悟,这样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才具有实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外部信息——化学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方式融入到自身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外部信息和自身的内部智慧相互结合,相互糅合,相互撞击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看法,形成新思路,感受新体验的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拓展培训,寓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恩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只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二战以后,这种训练的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培训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二、高职体育改革与拓展训练
1、传统体育课程的弊端。传统的学校体育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和完整、追求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忽视内容、手段、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开展的,所有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时间安排与分配全部由教师主控,而且对于每一届不同的学生所运用的教学大纲却基本相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
2、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拓展训练的项目纷繁复杂,形式众多,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地开发和设计出一些新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培训的不同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和设置不同的项目作为训练科目。所涉及的课程随着近几年拓展训练在国内的飞速发展,许多拓展项目也应运而生,名称各不相同,分类更加细致,根据培训场地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类:
(1)室内训练项目这是根据拓展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室内进行的以智力为主,兼有体力游戏为辅的培训项目。拓展训练的“破冰”阶段也通常在室内进行,或遇恶劣天气在室外训练的不安全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也常安排一些室内训练项目。
(2)场地训练项目。这是专门为拓展训练而设置和修建的人工场地,该类训练项目重在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突破心理极限达到培训目标。在方法上主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心理认知为突破口,以组织行为的手段,提高到管理学的高度来分享点评。这类项目的培训目标明确,项目内容经典突出,形式表现活泼多样,具有极大的心理挑战性,学员的体验极为深刻。因此,这是拓展训练的主体。这些训练项目根据培养受训者的相关能力分类设置,如:心理素质类、体能素质类、沟通能力类、团队新人类,合作能力类、竞争意识类、创新精神类等。
(3)野外训练项目。这是把户外运动的项目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科目,是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的活动。拓展训练本身就是从野外生存发展起来的,因此,户外运动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作为拓展训练的内容,也可以把若干个户外运动项目串编成一个综合性的拓展训练项目,这都需要根据拓展训练的培训目的而定。由于该类训练有着十分明确的培训目标,在要求上比一般的休闲式户外运动更为严格。也许由于在难度上有了人为的设计,因而对受训者的体能要求必然会高一些。
3、拓展训练的基本方式。每个培训项目均进行拓展项目―沟通感受―项目分析―引导领会等内容,从体会提升到理论,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应用从热身开始进入感受―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一个理论的反复实践,初步形成有意识的习惯,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当中最终成为一种习惯项目安排环环相扣,充分表现团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培训师的所有回顾内容模块化。
三、体育教学加入拓展训练内容的意义
1、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但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及校园地理特色,根据拓展训练的要求与内容,把一些拓展课程与体育课程交叉渗透以及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课程形式进行推广。
2、采用目标式管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发令,学生响应”的指令式管理,拓展培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各个项目。实景学习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拓展培训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模仿。因此,我们在高职院校中采用拓展训练这种目标式管理,它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3、注重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理论与实践学习割裂开来。教师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造成不同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大不相同。拓展培训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体育加娱乐,它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大多数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培训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听不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讲解,即必要的指导。有些教师只是提供听力材料,放录音,然后对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听力很难有大的突破。
2、用高考题代替听力训练。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进行听力训练总是采用高考题,学生经常是在答题的压力下上听力课,长此以往会产生畏惧、烦躁和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不断训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测试考出来的。
3、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如学生缺乏必要的语音知识(如音节、重读、意群、连读、失去爆破等),辨音能力差,学生词汇量不足,这些都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4、学生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如抓关键词、猜测词义、速记等。
二、提高学生听力的策略
针对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提高听力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从而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1、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词汇量
听力基本功首先应包括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跟读录音,让他们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另外,听力理解的关键是“搜索记忆”。如果记忆里有关于该信息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已有的知识体系就能与刚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头脑中便能形成概念;反之则不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储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积累知识、善于记忆的好习惯,以备听力理解时随时提取使用。
2、科学设计听力训练,抓住学生的兴趣
听力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地上好每一节听力课。
(1)听力训练持续的时间应坚持“短而勤”的原则。每篇材料都不宜过长,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2)听力训练的方式经常变换听力训练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听力材料与背景音乐相结合,讨论听力材料与听录音相结合,表演听力材料与开展小竞赛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选听力材料,首先应选择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其次,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对话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然后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有关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同时可适当拓展题材的范围,尽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材料
(4)听力导入的手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引出相关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听的积极性,集中其注意力
3、培养预测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预测是听力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抓住材料中最能反映某种环境或信息的关键词语,是进行听中预测的重要方法。预测策略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预测和听后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快读选项,对可能的问题(重点预测)和对话或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进行预测;听中预测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起始句、标志语、关键词等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同时这里也包含着对听前预测的分析、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和推理性弥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地想象、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所听的内容。
4、听与说、读、写结合训练
说、读、写活动在交际活动中与“听”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对听力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能唯“听”而“听”,必须将“读”、“说”、“写”活动也纳入“听”的范畴。即除了“听”本身外,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听材料和其他话题展开“说”的活动,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背诵一些琅琅上口的好篇章,博览群书,尤其是多读关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书籍,还要训练学生听中速记和限时写作的能力。
5、精听与泛听结合训练
精听,即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文章的主要意思,还要听懂一些细节性内容,甚至每个句子、每个单词。泛听主要指一种不拘泥于细节而着眼于了解大意或接受熏陶的听力活动,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泛听是对精听的一种必要补充。因此,除了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听训练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机会涉猎多种有声材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听觉”理性,完善听的能力。
6、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
摘 要 足球运动是一项将体力消耗与脑力思维紧密结合而来的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运动,足球教练员在开 展足球训练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选拔队员、建设队伍、还要对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技能进行培养。而这其中的每一 个环节都需要教练员去执行、去沟通。本文拟结合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的指教行为,从而研究其执教理念和独有的行为 特点。 关键词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 执教行为 理念阐述 行为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24 On High Level Football Coaches Coaching Behavior Concept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Study
LI Wenxi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Hu'nan 411104) Abstract Football is an activity of physical exertion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mental thinking. As a long-term system of spor- ts, football coaches in football training to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process, not only for the selection of players, team build- ing, but also for specialized skills were cultured footballer. And every aspect of which requires coaches to perform, to com- municate. This paper combines a high level of football coaches teach behavior, so study the coaching philosophy and uniqu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high level football coach; coaching behavior; concept;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study 0 引言 体育运动是一项将体力消耗与脑力思维紧密结合而来的 活动。只有将体育运动用智力思考来经营,才能提升体育活 动竞技水平。足球活动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足球是一项对个 人能力和团体配合要求都很高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足球训练 过程中就需要足球训练员对本队伍有合理的运筹管理,想要 加强队伍实力,提升足球水平,就需要教练员重视训练方案的 可执行力以及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①而高水平的足球教练 员区别于其他足球教练员的关键是,他往往会通过自身执教 的具体行为来展示自身的训练理念和思维特点。而对其执教 行为理念的合理阐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到一条高效 管理球队的思路。 1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理念阐述分析
随着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当今足球运动对观赏性和竞 技性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的竞争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双方队员之间依据自身体力和竞技水 平来直接对决的活动,实质上在很多时候,是考验双方团队的 理念和意识以及各球队之间的风格。从根本上看,足球队教 练员的执教理念和风格将对球队比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教练员就是整个球队的灵魂和核心。教练员水平的高低以 及执教行为理念将会直接反映在球场上队员之间的表现和配 合。可以说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行为一定能够带出一支 战斗力强的球队。 1.1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理念的定义及内容构成 分析 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之后形成的指导思想和理性认识。 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行为理念则是在其长期以来的足球带队经 历中形成的。也是经过教练员和队员相互配合、共同探索而 得出的实践经验。其执教行为理念同时还是教练员自身对足 球的认识、看法以及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通过长期指导足球 训练,最终也将成为其对足球这一行业的人生理解和认识。 而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理念的构成部分内容丰富。无 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感悟都是其重要组成 部分。首先,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应该掌握足够量的理论知识, 好的球队运营、管控技术都是建立在大量丰富的足球基础知 识和理论知识之上的。同时也是提升和促进执教行为的关 键要素。如果教练员缺乏专业足球知识的支持,那么就很难 形成正确的执教理念,更不能很好地指导队员。②足球不仅仅 是一项运动,还是一门艺术,不仅仅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还 离不开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足球是运动,这就意味着 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很多问题都是在实践中表现而来 的,而高水平的教练员也是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得出的经验。 而这些经验感悟也是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理念的核 心部分。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行为理念不仅仅是对足球知识 的掌握和对足球运动的丰富感悟,还是自身执着的敬业精神 和对足球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一般足球教练员都将足球队 伍培养这件事视为一种事业,而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往往将其 视为一种爱好。发自内心地喜欢足球运动和关注足球事业。 而这一基本出发点就决定了优秀的足球教练员对足球运动管 理有着极其坚定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高水平足球教练员 的执教行为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被人视为其自身对足球运动理 解的最完美行为。 1.2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理念的特点分析 执教行为不是僵化不变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运动实践 中逐渐发展、变更的。但无论其执教行为如何改变,其本质理 念和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而对其执教行为理念的特点进 行研究、分析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了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 行为理念。一般而言,其特点主要有:首先,执教理念具有不 可复制、个体性特点。每个教练员都有自身的成长经历及背 景,而各自看待足球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每一个人的执教行为理念都不一致。理念 可以模仿,但不可以复制,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执教理念在实 践应用过程中,极其稳定。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都能够将执 教理念长期实践并应用于足球训练之中,他们的足球执教理 念的稳定性也确保了整个球队水平的良好稳定发挥。足球教 练员的训练水平对比赛结果有着直接导向性。球队在赛场上 的表现实质上就是教练员执教理念的第一反映。高水平足球 执教员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将比赛规律和赛场实际结合应用 于球场比赛。 2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特点研究 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其工作水平不仅体现在执教思维和 执教执行力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执教行为有自身独有的行 为特点,而通过对其执教行为特点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对高 水平足球教练员有清晰的认识和进一步了解。 2.1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都有较强的创新性特点 创新是一支球队进步发展活的灵魂。具备较强的创新性 这无疑是一支优秀、高水平球队的共同特点和一致内涵。如 果一支球队僵化封闭、固步自封,思路停滞不前,那么整支球 队的战法和战术就很容易被对手掌握,从而被克制。③因此,高 水平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行为往往有着极强的创新性和开发性。 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引入其他球队先进理念,提升自身球队 发展水平。正是创新推动了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2.2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都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 实践是一支球队技术提升的关键举措。好的足球教练员 不仅需要创新思维,其行为还需要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只有 执教行为能够落实到实处,能够应用与具体实践,整个执教行 为才是扎实有效的行为。确保执教行为的实践性,就需要将 队员实际与球队理论紧密结合,将执教理念具体应用至球队 训练中去。实践性是执教行为可行性的根本保障,对一个球 队来说,更是其球队技术提升的关键举措,高水平足球教练员 的执教行为一定都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为。 2.3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都有极强的情感渲染力 教练员作为球队的灵魂式人物,教练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 球队球员的行为,教练员对球员的情感渲染力和鼓动力对球队 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只有教练员将球队中的每一个成 员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才能够让整支球队有更大的能量和更 出色的发挥。高水平足球教练员也一定是情商较高的教练 员。④只有将队员当亲人对待,足球队才能赛出高水平。⑤ 2.4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都有极强的计划执行力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所要培养的足球队伍,更需要通过执 行来培养,而培养锻炼一支球队就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方案和 计划,凭空训练不可能有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球 队。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不仅能够制定执教方案,还能够将 执教方案具体应用至球队训练中来。极强的计划执行力才使 得一支球队能够每战必胜。 3 结语 足球教练员对足球队影响重大,而教练员的执教行为就 是其执教水平的最好证明。通过对现阶段高水平足球教练员 执教行为理念进行阐述以及对行为特点进行研究,一方面我 们可以发现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会对我们工作思 路的拓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论文系湖南工程学院 2011 年校级课题成果 注释 ① 钟普.足球教练员的训练有效性分析[J].中国体育,2012.4:138-139. ② 邵耀忠. 教练员的心理因素和教学行为对训练效果的作用分析 [J]. 教育科 技,2012.10:105-109. ③ 王万华.运动队群体对教练员管理行为的期望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3.4: 222-228. ④ 向泽臣.教练员的激励艺术研究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3.7:18-20. ⑤ 程冬美,王兵,连莲.运动训练理念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层次化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Zo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Hierarchical, Project"
LI Hongmei, LI Zejun, ZHANG Xin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s self-ability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zoology, the experiment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basic experiment, integrat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innovative experiment" three levels.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oject undertaken. After practi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experiment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hierarchical; project
1 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在必修实验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实验内容予以扩展,并由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动物学范畴内的小课题或自行命题,设计实验至完成实验。除课程必修实验外,还包括动物学相关的选修实验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各种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验项目。其中,学生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申请,器具准备、试剂配置等,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并允许改进实验方法。
1.1 基础性实验
此层次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动物学理论的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物学实验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学会实验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动物学实验的基础性实验包括动物装片的制作技术、动物绘图方法;代表动物的观察、解剖;动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及简单动物检索表的编制;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技能等。例如:动物的细胞和组织、早期胚胎发育观察、绿眼虫和变形虫、水螅、涡虫、吸虫和绦虫、环节动物、头索动物的外形与结构;昆虫、鱼纲、两栖纲和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分类;鱼、蛙、家鸽、家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等。
1.2 综合设计性实验
动物学实验中一些技术实验手段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关联性较大,通过把有关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由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动物学实验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该层次实验提供一定的内容选择范围,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完成一定数量的内容。而且实验项目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自行完成设计、材料准备、仪器调试,实验实施、完成实验报告等。选修实验的课内课时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在平时的教学时间中。该层次实验项目包括草履虫、水螅、涡虫等生活环境观察、野外采集、室内培养、不同环境因子对动物的生长影响实验等;校园常见昆虫调查及校园常见昆虫名录编制;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鲤鱼、牛蛙(或蟾蜍)骨骼标本的制作;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蛙胚的装片制作观察等。
1.3 研究创新性实验
研究创新性实验层次的实验项目除课程实验外,还包括各种学生项目课题以及由教师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的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科技竞赛等要求结合课程特点自选课题,可在课内或课外完成,不受课时限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验和研究,其成果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大赛。
近年该层次开展的实验项目繁多,例如:养殖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和幼体;养殖观察蟾蜍卵发育不同时期的状态;人工孵化鸟类并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校园景观水体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的调查;几类环境污染因子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不同外源营养物对烟蚜茧蜂寿命的影响;昆虫繁效对比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有尾两栖动物的生命现象研究;校园鸟类种类多样性调查;两栖动物形态结构与生存的实验研究等。
2 实验内容的项目化实施
项目式教学是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①在项目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开放实验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②根据实验项目提出明确任务,或者由申请实验的学生提出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拟定实验方案,查找资料、交流论证、分工实施完成。
2.1 实验题目的选择
教师提前两个星期提供可选的大类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比如,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和昆虫的采集及针插、展翅标本的制作,脊椎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动物生活史观察、鸡的孵化系列实验等大题目,并告知实验室条件和主要试剂。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兴趣,通过上网查资料、图书馆借书等多种途径,围绕大类题目设计不同的具体实验题目,例如环毛蚓、螺类、河蚌等动物的外部及内部解剖浸制标本;各类昆虫的针插、展翅标本制作;蛙的生活史观察记录、标本制作;鱼、蛙的骨骼标本制作;鱼的浸制标本制作;鸡的孵化及鸡胚胎发育标本制作;家鸽剥制标本制作等。
研究创新性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自带项目,并明确项目操作的可行性、规模、用时等内容,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2.2 开题报告的撰写
选题拟定后,学生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进一步论证实施此项目的条件和方法,明确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写出项目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介绍该实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的历史和最新动态;接着根据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拟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详细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实验进度安排、检测手段等,其中需要详细列出所需试剂品种、数量、规格,实验仪器名称、检测设备名称等。实验方案首先经过项目小组讨论、评价或检验其可行性,然后交由教师或相关实验技术人员审查,教师初步确认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并且实验条件具备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3 实验项目的实施
学生项目实施小组按实验项目实施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提前预约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次数不限,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即可。除常用实验试剂外,根据学生开题报告的实验要求,实验室还需提前准备相关仪器设备及药品,然后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完成实验。实验过程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要求提前把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如果真出现了问题要自己先解决,经过小组讨论仍难于解决的再请教老师指导。由于实验的成败取决于实验方案、准备工作和实验操作等各种因素,实验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若出现问题需要自己分析并加以克服。学生没有了依赖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修改并完成项目,如果条件许可亦可拓展项目内容。
2.4 实验论文的撰写
学生完成项目后进入实验数据整理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小论文。实验小论文的格式要求参照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内容包括论文的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并对其中的图、表、公式、符号等也同样按照正式的要求。通过严格写作训练,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基本掌握了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模式和要求。
2.5 项目成果的交流以及评定
实验项目完成后,各小组选派同学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介绍自己实验项目的背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展示,最后回答教师和学生的提问。通过实验成果的交流,大家不仅掌握了自己实验的内容,而且了解了其他同学所选实验的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根据实验实施情况以及结果,教师(有条件的情况下相关实验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对项目组的成果进行考核,通过评定,给学生相应的学分。
3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效
3.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实验,分别要求,项目式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基础性实验,学生的实验知识与技术得到了扎实的训练,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实施,目标任务驱使,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结束后的交流和结果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强化了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动物学实验教学的突出特点,通过内容分层,制定了动物学实验技能训练方案,详细构建了动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与实验内容关系结构,使三个层次的相关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并对技能的达成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提高了实验考核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验层次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使学生在一个个实验项目中提高技能。
3.3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实验项目选择时教师充分考虑项目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对课程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的同学引导他们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院级项目完成情况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申报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使学生不断努力钻研。近5年来,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完成动物学相关内容的学校学生立项科研项目1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学生在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得省级奖9项。结合小课题项目化实施,完成毕业论文多篇。广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培养起来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03)
注释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问题对策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素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在足球事业建设中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全体足球事业爱好者、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含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足球运动总体实力。而青少年是足球运动的后备力量与人才储备,很多足球大国都从青少年开始训练,不断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能力,我国也要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本国足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加紧青少年足球训练。
一、青少年足球训练概述
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有一个了解,从理论上看需要将思维观念贯穿在足球训练中,使这种观念影响到青少年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需要长期漫长的规划与实施,多实践尝试,总结出成熟的训练方法。而从宏观上看,足球训练需结合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程度与各方面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属于意识领域,而这一意识则建立在实践与理性判断上。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要善于总结规律与方法,借鉴国外训练经验,结合具体问题找出解决对策[1]。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
首先,找到人才培养的途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健全的足球发展体制。足球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我国足球产业发展时间短,足球俱乐部内部管理与机制不健全,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渠道单一,使培养层次受到限制。此外,国内足球教练缺少对足球训练的重视度,足球大众化普及率低,制约了足球训练的全面开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主管部门缺少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视度;其他新兴体育项目逐渐取代了足球运动,总之,很多内外部因素使青少年足球训练受到挑战。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不够成熟
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核心训练方法与训练理念、赛制规则等都比国外存在差距,系统化与科学化的足球训练方法较少。首先,足球训练理念与指导思想不能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针对性程度不高,对训练指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其次,联赛与青少年足球训练不相统一。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进赛机会非常少,使青少年对大赛赛制或者规则不够了解,不能真切体会到赛场竞争气氛,对以后参赛非常不利。一些训练机构常将联赛与训练分割开来,将青少年限制在封闭空间内训练,使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大大降低,与专业足球运动员训练相比,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较多不足[2]。
三、青少年足球训练问题对策
(一)对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进行完善
首先,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与培训方法进行强化,扩宽训练渠道是重中之重,对青少年足球训练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多层次、多方位的引导,这是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地方体育部门与足球俱乐部以及教练员的共同努力,发展学校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足球运动的关键力量是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足球后备人才组成。由此,需要将足球运动融入到体育项目中,在不同地区建立起足球体验中心或者足球训练中心,使各地区的足球运动员能够积极参加到足球训练中[3]。
(二)推进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念化与科学化
如今,足球正朝着信息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先,要主动去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与心理变化,结合身体与心理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使训练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进而与青少年身体素质相适应。可以先开展一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将学生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此外,要对足球教练训练理念进行强化,推动训练内容的更新与拓展。青少年足球训练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系统化与模式化,要想使训练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就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还要使之符合比赛要求。
(三)将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
推动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处理好比赛与训练间的关系,这是青少年足球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要将日常训练与比赛联系起来,适当将比赛项目增加,处理好训练与比赛间的关系,多让青少年到赛场中观看或者体验,熟悉赛规与要求。首先,加强对青少年足球理论知识的教育,逐渐掌握足球运动规律与特点以及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在身体、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还要定期组织规模化的足球比赛,在了解比赛规则与要求基础上争取到更多参赛的机会。构建出一个足球训练体系,对足球比赛积极推广,尤其要增加U13、U11级别的少年组赛事[4]。作为足球教练更要在平时多与青少年沟通,树立起勤学苦练的作风,带领青少年冲破艰难险阻,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增强我国足球运动实力的关键,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体育部门、教练员等相互配合与努力,从思想上与行动上强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锵.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现状、诱因和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95-97.
[2] 胡泽勇,郑鹭宾,陈妙燕等.8V8比赛形式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应用优势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3):29-33.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能力;素材;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8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54
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无非两个要素:一是使其爱写,二是使其会写。爱写就是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而学生喜欢作文的前提是学生有话要说。会写是教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让学生知道这话怎么说。根据思维的一般规律,我认为要教会学生作文,一般要做到四个注重,那就是注重作前准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阅读指导,积累作文的范本、语言;注重作文辅导,点明作文的基本规律;注重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注重作前准备,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促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作文兴趣
作文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所以,作文之前,教师必须先要教会学生观察,教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人,认识姿态万千的大自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作文之前,常常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或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观察任务,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引导他们有顺序地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许多新鲜事值得写,有许多感受要告诉给大家,当学生产生这种要表达的愿望时,兴趣就会产生,写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恼的事了。
比如写《我们的校园》,我总是先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我们的校园,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进行课堂交流,使学生对校园有个基本的认识,提起校园来,他们都有话可说;写《我的老师》,我总会要求学生先选择自己要写的老师,然后去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写成观察日记,并开展向家长介绍我的老师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以此增强他们的作文兴趣。
二、注重范例引领,通过抓好学生阅读指导,促使学生有本可仿,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教学中,我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重点向学生推荐这类的书籍,如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指导学生积累叙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就“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等问题,切实做好计划、安排。有了阅读的计划、安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叙事类的文章,目的是使学生闹姓莆招鹗碌囊话惴椒ā
同时,我还会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某些特定的任务去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不单纯欣赏故事情节,要揣摩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要在作者的思路、用词造句等方面多积累、多揣摩。尤其是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掌握作者叙事的顺序、叙事的方法,要求学生将优美语句、经典的描写摘录下来,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并提供相应机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头脑中就有了相应的积累,再也不会因语言贫乏和找不到范本而苦恼了。
比如,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结合北师大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了《红岩》《钢铁是怎样煤炼成的》等作品,对作品中的精彩叙事片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体会,并要求学生尝试着写比赛或竞技的段落,进行作文能力提升的专项训练。
三、注重作文指导,通过写作专题辅导,促使学生掌握写作技法,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专题辅导,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我常结合教材有计划地开展作文专题辅导,教学生学习如何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打腹稿;如何确定中心,拓展思路列提纲;如何突出主题,围绕中心选材料;常见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等。
这些内容,教材已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分块安排到了单元训练中。我便结合学生实际与所学内容,认真备课,把每一个专题做实、做细,并制订详实的训练方案,有效地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导。
比如,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本第12页要求学生“为主要部分写提纲”的训练及课文后面的提示,进行作文提纲的专门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确立作文思路。在第九单元的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课后训练“笔下生花:写一写自己接受的特别礼物和接受礼物的过程”及其相关提示,进行心理描写的专题指导和训练。
四、注重强化训练,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促使学生学会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作文训练。
一是自由作文,通过仿题和选题,培养学生自拟题目的能力。仿题,即对照范文摹仿拟题;选题,即将现有文章或共同熟悉的题材有意冠上几个题目选择其一。比如,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仿照林海音的《迟到》,进行仿写作文训练。
二是指定范围作文。只提供选材范围或中心范围,按预定目标训练。比如,开展提供选材范围为“母亲的一天”“童年”的作文训练,或提供中心范围为“爱”“不平凡”“难忘”等关键词的作文训练。
三是一题多做。用一个题目,连续做几次练习,可以抒情,也可以描写,还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书信体文章。比如,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作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写自己的父母,再写某一位同学,或是某一位老师,进行同题作文训练。
四是分组命题,集体作文。作文前,教师用卡片把不同题目和写作要求写好,各组任抽一张,按要求集体讨论作文,各组选代表朗读,大家总结优缺点。这样的一次作文可轻松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是现场速写。在参观、访问中将所见所思如实写出来,培养敏捷的文思。比如,在观察景物的作文指导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六是猜谜式作文,把身边的人、物或环境写进文中,成稿后组织猜谜会,被猜中者即为成功的作品,这样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以借鉴电视节目中的一人比划、描述,一人猜成语(或物品)游戏,进行训练。
七是写作文后记,或进行二次作文训练。教师可指导学生总结每次作文的得失,消化作文评语,写出作文后记,或按教师批阅结果,修改并誊写,进行二次作文。
参考文献:
和实践方面, 微格教学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方
法。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
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教学环境复杂化、教师角色多元
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等特点。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理
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技能等提出
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作为训练教师教学
技能有效方法的微格教学提出了挑战。面对这种挑
战,新课程背景下的微格教学在训练内容、方法与模
式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方能与新课程
理念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相适应。那么,微格教学
怎样训练才能有效? 有哪些训练方法,什么样的有效
训练模式,又要进行怎样的分析,又有哪些影响训练
的因素呢? 这些问题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也是摆
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
影响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因此,在新
课程背景下探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对
于促进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工作在各高
师院校深入广泛开展, 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方
法, 推进微格教学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发展,具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e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 世
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
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影响。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
在英语教育文选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1]有
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格教学改革的核
心。然而,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研究
视角和研究重点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对于有效教学
的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
研究是从教的角度开始的, 即研究教师教的有效性,
首先研究的是有效教学的特征与品质,继而研究教师
的课堂行为,试图从中发现教师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
的教学行为。[2]在定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取向。有学者
认为,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行
为;有效教学应该是积极的教学,在确定和选择教学
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同时也要
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教师要清晰地表述,对学生要
有较高的期望。[3]国内学者综合国外学者的观点,绝大
多数研究者把有效教学概念界定为:有效教学就是有
效率的教学,是指在一定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劳
力)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
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充分准备和精
心组织;(2) 教学目标明确;(3) 教学有条理或清楚;(4)教学富有挑战性;(5)适应性教学措施;(6)让学生
肩负起一定的学习责任;(7)训练技能;(8)师生最大
程度地交流。[4]这是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一种新的解
释,也是一种广为接受、引用的新观点。
微格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也符合以上定义,所不同
的是,它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
的教学环境中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格教
学打破了传统的微格教学中的时间、空间、资源等的
限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种基于微
格教学模式的教学,如双主训练模式、教师主导下案
例学习、自主协作训练模式、基于任务训练型模式等,
有利于微格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
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有效教学的发生。有
研究表明,有效的微格教学原因之一应该是良好的技
能训练和充分的教学准备。因此,考察微格教学是否
有效,仍然要从是否完成教学的训练目标、促进学生
学习教学技能出发,综合教学目的、微格教学模式的
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因
素,从而探索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的规律。
2.. 基于训练的研究
“训练”在英文中,动词为“Train”,名词为“Training”
。“Train”源于俗拉丁语“Tragina”,意为“被托拉之
物”,“Tragina” 又近似于拉丁语中“Tranere”, 意为
“拉”,在古拉丁语中“Train”又指“马车”,都需要施加
外力的影响。
“训练”在教育中的定义很多,我国的《教育大辞
典》定义为:[5](1)教育的基本方法,对培养技能、能力、
意志、行为方式和习惯具有特殊功能。偏重于通过外铄
的甚至强制性的实际操作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如学
生的军事训练,以及品质、习惯、艺术技巧和其他技能
的训练。(2)与“培训”、“学习”通用。如通过专业训练加
强专业知识。
英国德·朗特里编的《西方教育词典》认为[6]训练
是使一个人必须的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
和技能(Skill)有系统地发展起来,以便使他们能胜任
工作任务,而这种工作任务的要求在事先是能够合理
恰当地予以规定的,不管谁去做这件事,都需要有一
个完全合乎标准的成绩。
古特(Carter Good)在其所编的《教育辞典》(Th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ed)中将“训练”界定为:训
练乃一种特殊之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其目标制定
得极其明晰, 且目标之达成与否通常较易显现出来,
又训练通常要求达到某种程度之娴熟。而欲臻此娴熟
之境,且有待于学生之反复练习,以及教师对学生之
已呈进步之表现能力加以指导评估。[7]
从教育理论角度来看,不同教育理论流派视野中
的“训练”也不同。进步主义教育针对一味传统和死记
硬背等问题,批判极端的形式教育,反对过分强调训
练而牺牲个人的理解,养成机械的技能。但这并不是
说进步主义就一味地否定训练,而对怎样使儿童从生
活化的活动中得到生活的锻炼, 他们是大力提倡的。
进步主义教育的杰出代表人物杜威曾经这样说道:
“我们所依赖的唯一训练, 也就是成为直观的唯一训
练,是通过生活本身得来的……经验正是一切有价值
的训练源泉……这种训练来自参与创造活动,儿童从
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达到一定成果……”[8] 要素主
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贝斯特一再强调,“真正
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是力量的
源泉”。[9]要素主义注重心智训练,认为心智训练乃是
对儿童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效的智慧情感方面的陶
冶, 而且这种训练并不是强加到教学过程的东西,而
且训练本身就是学习,如果离开了它,任何真正学习
都不可能发生。[10]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虽然对技能
所下的定义不同,但他们都强调教学技能的训练。在
《心理学大辞典》(1989)中,技能被定义为:“个体运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习与训练而形成的智力动作
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皮连生认为:“技
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
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马
忠良等人认为:“技能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活法则的
活动方式。”概括起来,教学技能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
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既包括内隐的心
理活动,也包括外显的行为活动,这种活动需要训练
才能成功。教学技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
中设计教学行为,把陈述性知识或教学操作知识表征
系统构建这一系列教学技能图式,再通过外显的教学
行为操作来表现。微格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
和技能基础上,通过训练学习,建立或形成教学技能
内化—外化,从而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11]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微格教学中应采用基
于训练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对于揭示微格教学的内
在规律、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训练的实践能力和理论
水平、促进教学技能的应用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教
学技能的应用不会导致有效教学的必然发生,只有在
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技能和教学法进行有效结
合, 制订出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的设计方案,并
成功地进行实施,有效教学才会发生。而成功的微格教学技能有效训练是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
的, 采用基于训练的研究可以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
环境,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订
出最佳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案, 促进微格教学技能的
有效训练。
二、研究训练
(一)研究对象和模块
本研究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高职
初等小学教育专业公共课微格教学为例,运用以教
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方式,对微格教
学有效性开展基于训练的研究。研究中,对课程的
不同模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微格教学”模块和对应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1. 教学理论训练模块
“微格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技能分类”、“教学设
计理论”等训练模块,属于认知性知识,教学中采用
“有意义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首先,
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布置课后
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微格教学、教学技能
分类和教学设计等理论资料, 包括网站和理论文章,
鼓励学生将自己和别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创见
自己的网页,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学习理论
体会的网页。通过教师有意义传递,运用教师主导下
接受式模式,让学生对理论进行内化。在充分肯定微
格教学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
对新课程教学技能实践非同寻常的重要性的同时,也
必须看到这些理论与教学技能的潜在差距,从某种意
义上讲,这种差距的存在、淡化和扩大可能会使教学
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之所以微格教学基础理
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教学技能训
练有着如此显著的距离,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
的内化严重不足。因此,深化教学技能训练改革,必须
把那些理论逐步内化,转变为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智
慧。而只有把理论内化转变为学生的训练智慧,才能
切实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2. 课堂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模块
这是一个传统的训练模块,也是师范生必备的基
本技能训练模块。这一模块内容包括导入、讲解、提
问、语言、板书、变化、演示、强化、观察、结束等技能。
这些模块内容采用双主训练教学模式开展训练。以学
生为主体,学生是训练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组织者、主导者,
学生自主训练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提供者。学生通过自主训练达到对教学技能初步认识
与理解,通过自主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所学技能的意义
建构,然后在小组(或班级)的合作训练过程中,通过
技能训练、协作交流、取长补短,以及教师的必要指
导,来完成深层次的训练加工,达到对所训练的技能
深层次意义建构,从而最终理解并掌握这些课堂的基
本技能。
3..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模块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网络信息检索
技能、现代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技能、
多媒体课件评价技能。在这一组训练模块中,重点强
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应用(如PPT 课件
的设计、制作及教学应用)。另外,对视频展台、多媒体
计算机、直观教具等教学媒体在内的多媒体组合训
练,以演示技能为主。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训练
时, 要求学生运用案例进行学习和自主协作训练,训
练的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强调小组成员的互助
合作,自已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片断,在课堂上展示教
学片断的训练成果并进行评价,然后教师指导总结。
4.. 教学技巧技能训练模块
该训练模块从教学技巧研究的视角,借鉴澳大利
亚学者特尼等人提出的教学技巧分类,结合我国新课
程改革的实际,教学技巧技能包括:课堂倾听技能、教
学沟通技能、组织合作技能、教学评价技能。这些技能
是较高层次的综合教学技能。它和传统的课堂基本教
学技能相比更为复杂而且难度较大,训练起来费时费
工,因此,要明确训练内容、训练原则与方法。重点强
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训练
技能,提高训练质量。
(二)实施方案
整个微格教学的过程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表1 所示的微格教学课程内
容按照不同的训练模块,使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划分为
四个阶段:有意义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阶段,双主
训练模式阶段,基于任务训练型教学模式阶段,教师
主导下案例学习、自主协作训练教学模式阶段。这四个阶段均按照图1 所示的教学实施框架开展训练和
研究。限于篇幅,这里以基于任务的训练型教学模式
阶段为例,说明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微格教学技能训
练之前, 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在校2009 级高
职初等教育的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课程学习、训练需求
的了解,并进行分析,为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效
性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条件
和设备设计训练方案,准备教学技能训练。在课堂基
本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随后进入信息技术应用技
能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重点训练“多媒体教学课
件的设计、制作及应用”。训练过程中记录变化和存在
的问题,在这一模块训练结束后,对教学技能训练模
块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分析这一阶段的教学训练效果。在分析微格教学
有效性训练后, 对教学训练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进
入下一阶段,即教学技巧技能阶段的训练,一直到这
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在所有的教学技能训练结束之
后,总结整个教学和训练研究的过程,提出高职初等
教育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有效性训练分析模型。
图1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效分析模式图
(三)基于任务的训练型教学模式
1. 基于任务训练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1)学生的训练活动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具体
任务下展开的
学生需要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新技能,但不
是由教师直接抛给学生,而是将所要学习的新技能隐
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供的任务
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
哪些问题,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小组训练活动,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去实现对所
学新技能的训练。
(2)学生通过训练活动获得新技能并培养教学能
力
任务训练不是将训练的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
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形式,诸如理论学习、案例观摩、小
组备课、角色扮演、微格实践、反馈评价等亲自训练得
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技能获得的过程,建构起
对技能的新认识。
(3)基于任务训练型模式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出发
对学生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 在微格教学中,学
生对教学技能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微格
教学中的可量化、可简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技能目标、
步骤和行动要领,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进行教
学导入、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怎样进行板书设计、怎样
进行有效沟通、怎样进行课堂管理维持秩序等,这些
已有的经验会影响师范生现在的学习。训练只有从学
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的
积极性,学生训练技能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
达到训练目标。
(4)重视协作训练
协作训练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
训练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
成果而合作互动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训练的形式是
以小组训练为主体,它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
作用视为微格教学训练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在
该模式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训练,确
定教学目标,讨论交流、视频分析、亲身体验、反思评
价等协作学习。
(5)基于任务训练型教学模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和
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
该模式教学评价要求较高,它要求评价每一个学
生理解哪些技能的概念, 能否灵活运用技能解决问
题,是否能设计实施训练计划,是否能独立完成任务,
小组协商态度是否积极等。要弄清这些问题,单靠终
结性评价是难以奏效的。该模式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
同时,始终重视形成性评价,与此同时还注重学生的
自我反思评价。评价的具体实施可采用教师帮助学生
反思评价,学生与学生反思评价,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的类型有事件记录型、他人比较型、自我批
判型。[12]反思评价的途经,可以是在训练现场面对面
的反思评价, 也可以是训练完成以后的反思评价,还
可以利用网络在线反思评价。根据自我反思评价的结
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需要二
次重练,是否进入下一个技能模块的训练环节。
2. 基于任务训练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分析该模式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出基于任务训练型模式,它是指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
进行理论学习、案例观摩、角色扮演、微格实践、反馈
评价、领悟实质、把握规律。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一
个具体任务的驱动和引导下,通过自己学习、观摩、研
讨、上机来发现知识结构。它是建立在视听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上
强调学生主体训练地位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微格
教学目标,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充分调动主动性,
参与训练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和内心的
体验去训练、去发现,掌握技能的规律,同时发展他们
自己的个性。具体操作流程图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任务的训练型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
3. 基于任务训练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师呈现任务,进行任务驱动
教师课前首先要分析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确定
教学技能训练的核心问题, 即驱动的任务是什么;然
后设计出要训练的技能任务, 接着设计出训练什么、
怎样训练有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模块是任务驱动
的对象,也是训练的重点。通过呈现任务,主要是激发
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
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去使用技能。
(2)前期准备
学生要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对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的
结果,恰当地制定训练目标,以便安排训练前的准备
工作。要进行理论学习、选择技能、案例观摩、自我探
索、教学设计、合作备课的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其主要
目的是培养学生训练前的教学能力。
(3)中期训练
学生在完成前期准备任务之后,可根据自己所确
定的目标,选择技能进行小组合作、协作训练。把各班
学生分成6 组,每个小组8 人。这48 名学生在自己的
小组里进行角色扮演、微格录像,同一小组和不同小
组的学生可以多人同课轮流训练、多人异课循环训
练、组内同伴互导训练、个体反思分析训练等。在训练
过程中,互相观摩、共同研究、面对面地交流,以深化
对技能训练的理解和掌握。协作训练也可以利用网络
来完成,对“网络信息的检索、现代媒体的运用、多媒
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等”,都可以在
网上协作进行。在协作中使师范生不但了解自己,也
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在协
作训练中进行必要的指导,来完成被训练者深层次的
认知加工,达到对所学技能深层次意义的训练,从而
最终理解并掌握所训练技能。
(4)技能展示,把握规律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有效训练,学生之间就最终
训练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通过展示来介绍自己在
原有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教学能力的提高,展示
技能训练的个性风采,从而在相互学习中获得结论和
产生新的任务。师生互评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成果,
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指出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
改进学习行为,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对学
生训练技能成果的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
有效途经。
(5)后期反馈
在师范生自我展示技能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技
能竞赛。竞赛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技能、发展智力的
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状况的一次综合检验。课堂上的竞
赛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再
训练的机会。通过竞赛,一方面可以反馈学生的训练
情况,同时也为完成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自我评
价、师生互评提供了合适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时机。教
师总结强化,除了总结竞赛的情况之外,还可以结合
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 总结和重视训练中的技能,让
学生在任务或者竞赛结束后对自己训练的技能进行
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巩固, 同时对于学生难以训练、难
以把握的深层次教学技能进行概括性的讲解和拓展,
并与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加以联系,加深学生对所训练
技能的认识,并通过总结与强化最终达到较为合理的训练效果,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三、有效性训练分析
研究中,对阶段性训练效果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
方式进行了解,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性分析。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分析应考虑微格教学模式
的实施效果、教学手段的应用、训练过程,看训练效果
是否符合训练目标,是否有效促进了师范生教学技能
的学习和发展。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提出微格教学
技能训练有效性分析图型,并对2009 级高职初等教
育的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用它对微格
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学生学习
技能的需求,确定训练目标,对教学训练过程进行分
析,主要从考察微格教学模式和教学技能应用两个方
面进行考察。然后分析经过教学技能训练后产生什么
样的训练效果,是否符合训练目标。在完全符合、基本
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三者之间有许多情况,如图3 中
双箭头所示。笔者将训练效果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有
效和无效之间有比较有效、一般有效、不太有效等几
种情况。
图3 微格教学技能有效训练分析图型
四、影响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微格教学有效性训练的分析,我们发现了
影响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教师指导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中如何
指导、指导是否到位以及指导的能力高低对微格教学
技能训练的效果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我们对松原职
业技术学院2009 级高职初等教育一、二班共100 名
师范生,关于教师指导对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影响进
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教师指导对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性影响问卷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9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和
训练技能相符;96%的学生认为与教师讨论、交流产生
了良好的效果;88%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能力对技能
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9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评
价质量对学生技能训练产生了积极影响;89%的学生
认为教师适时指导是必要的, 因为学生在技能训练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当面给予纠正,使教学技
能的行为符合训练标准, 这样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训练
进步很快;93%的学生认为有的教师能提出深层次的
问题,如怎样使“三维”目标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有机地
融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是否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能否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通过教学活动把快乐
传递给学生以及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怎样才能达成。
2. 信息技术应用因素
表3 信息技术应用对技能训练有效性影响的问卷调查
从表3 的问卷调查来看,100%的学生认为计算
机操作比较熟练对技能训练具有影响力。96%的学生
认为学生应该熟练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因为它对多
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有影响。多媒体课件制作本身
就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又是教学的工具,要熟练地
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必须通过实践训练,不参加实践
训练不可能熟练。因此,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投资
力度, 建立了具有现代化先进水平的微格训练系统,
训练空间和设备能够满足100 人同时训练,为学生提
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同时,学生对利用网络筛选资
源也倍感兴趣,96%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对技能训练
要素
具有有效性,因此,学院采取措施,建立了开放式机房,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上筛选资源, 大大
提高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训练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学生
的文件编辑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他们可以在电脑上设
计自己参与训练的课型和备用资料, 上机训练时可以
使用大屏幕出示课件, 已经有97%的学生具有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