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学校教师进修工作计划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学校教师进修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学校教师进修工作计划二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我个人20xx年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全员培训,通过集中研训和分组研训为主要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省、市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20xx暑期全员培训内容分15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工,全员参加培训,原则上不得缺席。
四、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培训与分组研训相结合。
1.专题讲座形式
(1)走出去:加强校际交流,和县内外名校挂钩,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暑期组织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名校听课观摩、咨询取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讲座、研讨会、教研活动等,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使他们从这些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经验。
(2)请进来:聘请校外名师和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如:名师成长之路、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讲座。
2.分组研训形式
分组研训是在教务处规划和指导下,各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教学实际,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案例教学分析与研究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在听课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矫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2)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营造青蓝工程。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从教材研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辅导等,手把手辅导。使其尽快适应教学。
(4)开展教学竞赛。
五、培训时间:
26日下午至29日上午
培训集中时间:上午8:30 下午3:00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暑期全员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成立20xx年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为: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采取年级组及学科组双线领导模式,具体分工如下:
语文:z 数学:z
外语:z 理化生:z
政史地:z
艺体信息:z
七、培训实施
1、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组研修相结合的模式,由督导室具体负责考勤与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2、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有特殊情况,须书写假条,由年级主任、分管校长签字,方可准假。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
早上好!今天,我怀揣着一份激动、一份自信,走上了竞聘的平台,竞聘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
本人年毕业于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系本科,现正积极报考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学校里熟悉的伙伴都戏称我为“流动大军”,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从教七年来,我曾任教过数学、科学、生命科学、心理等多门学科,担任过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政工教导员、大队辅导员等职务。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从事哪份工作,不求闻达于人,只求每天能尽职尽责的做些实实在在的事,用真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同事。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和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师德水平,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近三年来由于学校的栽培和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普陀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荣获“普陀杯”生物学科评优大赛二等奖,参与了《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内容的编写工作,撰写的论文也分获全国、市级比赛二等奖。
初踏竞聘平台,我对教学管理有着如下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我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学校培养“勤于思考,敏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奉献”的教育人才、优化课程改革,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因此管理者除了兼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外,还应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能力,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调控、自控能力及熟练的现代技术手段,能做到平等负责地落实每一项学校工作,协调各项活动,明确服务意识,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
如果有幸加入学校教学管理的团队,我将做以下两点尝试:
一、重视学习适应角色
1、立足本位,丰富教管学识
如果我能有幸踏上教学管理的岗位,我将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的理念,向骨干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向部门领导学习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思考可行可检的工作策略,做好教导主任的助手,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团队的最大合力。
2、着眼群体,促进自我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师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倡导自我发展,让教师做好终身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教科研方法,使教师能善用理论去研究理论,善用理论去拓展实践;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二是熟读善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前者通过对于学科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规划,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和学科目标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加以表达,更有利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教师自我发展的秘诀之三则是力争在上好每一堂“家常课”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学习和改进。在课堂教学“实战”中,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生成在书本上无法找到的教学智慧,这些东西都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都需要教师个体细细体验、默默领会的,是别人难以教会的,属于教师个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范畴。
二、重视创新发展特色
1、以创新推进成效关注有效教学
通过理论层面的学习,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因此化理念为行为,倡导“做中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主要是明确前段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如调动“教苑报”的潜在优势)——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个人的课堂实践——基于跟踪调研下的小范围互动探讨与改进——公开示范课(或改变评价方式,尝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个体与团队的互动中提升教师有效教学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改变教师以主观臆断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媒体的作用亦不可忽视,既能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实效性,又可提高教师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与增强教师获得有效专业支持的机会。面对“家校互动”平台的潜在优势,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制作个人教学网页,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取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增进与学生、家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2、以创新引领变革促进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无疑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通过教师群体围绕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践与探索,将来源于常态工作中的研修深深扎根于课堂教学主战场中。
就我校基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模式而言,虽然“合作伙伴”的研修模式使我们受益匪浅,但可以看到第一轮的合作伙伴并未覆盖到全体教师,因此在第二轮的“合作伙伴”项目申报上,老师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到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申报项目上,以期达到教学研究的最大合力。所以我认为我校的校本研修更应该倾向同伴互助,因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对于教学管理而言,是最为实用的方法,它不拘形式,又能兼顾教师本身的自尊心及自信心,重要的是激发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张扬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引领”则会投射出更夺目的光芒。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用心做好每一次教研,精心策划、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优质教育“点”的同时尽可能发挥“链”的辐射作用。
【论文摘要】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除承担教师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科研等活动外,还应开展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研究。发挥好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对于促进教师由“被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化,对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基层组织保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这一“以校为本”的理念日益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以校为本”已经成为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校本研修”则是“以校为本”理念的突出表现和新亮点。反思以往工作,研究并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主阵地作用,是目前教师教育中巫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师教育与教研工作实践中,感到“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教研组主阵地作用与传统的教研组活动在组成元素上并无变化,重要的变化在于对教研组活动内容及作用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校本研修下的教研组作用除研究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应开展教学反思、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了解教育发展趋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这些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一、以教研组为主的校本研修实践
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就应加强教研组建设,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围绕本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把教研组工作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之间协作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其目标不在于获得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或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而是旨在使学生能获取学习迁移的本领,即不仅能解决课堂上呈现的问题,而且能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这种理念我市中小学校在教研组活动中形成了道里区区域“联片研修团队”,南马路小学“自主研读”,秋实中学“问题牵动,一课三磨”,萧红中学“学科交错备课”等教研活动形式。较好地处理了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
秋实中学的“问题牵动,一课三磨”教研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观摩,组内教师观摩常态教学,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形成研修主题;(2)研磨,同伴互助,解决问题,目的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优化教学策略,构建生命课堂;(3)建模,在反思实践基础上优化教与学的策略,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逐步构建新的模式。三个阶段中观摩是基础,建模是升华,三“磨”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课三“磨”教研活动的核心理念,磨出先进的课题思想,磨出经典的课例,建立自主、发展的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微观理论课》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化学组的教师就是通过“问题牵动、一课三磨”教研活动,突破这一难点的。首先同一教研组的教师集体观摩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然后教研组教师再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同伴间智慧碰撞,不仅提升了老师创设情境能力,也研磨出了《微观理论课》教学模式,认识了教学模式不是思维定势,是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是重点预设的部分。通过“观摩、研磨、建模”环节,把课改理念体现在课堂上,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的成效惠及了学生,在形成学校特色的办学风格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我市道里区是一个“小城区,大农村”,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地域,经济发展、城乡教育、师生发展都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师进修学校打破校本研修只是一个学校内的框框,把生物、历史、地理等小而薄弱学科的教师按照地域差异、技能水平和年龄结构等特点进行有机组合,组成东、西部地区区域联片的大教研组,开展了“植根校本、着眼区域、城乡联动、跨片协作”的教研活动,这种按地理位置组建联片团队,由进修学校教研员担任团队负责人,学期初制定教研规划,并借助网络载体每月定期开展集中研修的区域联动式教研活动。道里区“网络互动、团队互助、专业引领”的区域联动式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目前已经进人构建区域研训联盟共同体阶段,现已组建了“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初中有效导学研究工作室”等团队,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大名师工作力度。这种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另一方面锤炼了教师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了道里区各学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整体推进。 二、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主阵地作用的思考
我市在校本研修中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的实践告诉我们:教研组作用的发挥要以课堂教学为重要载体,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上;通过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形式,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教学反思,把切人点放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上;通过联片教研,把提升点放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上。正因为如此,各种教研活动方式得以推广。如萧红中学的“学科交错备课”已由定期走向常态,由规定动作变为自选动作,涉及几乎所有学科。英语组与地理组以“世界时区差异”为主题的交错备课;语文组和历史组、音乐组、美术组的针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的交错备课等。这种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与拓展了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多元思维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 刘畅
我是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学习,通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样一次国培学习而感到十分高兴。国培收获更多,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知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各个工作领域、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教育领域,当然更应该首当其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二、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本次培训,线下实践要求老师们要把线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开展新形式的教研活动,50%的教师要讲授公开课。教学主任推门听课评课,自己还要把自己的课堂实录、PPT、微课视频上传到工作坊完成平台任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实践,审视自我。
“国培”让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生物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生物课,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生物,抓住生物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生物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到生物学,乐学、爱学生物;三是关注课堂,关注生物教法、学法,体现生物课的灵魂,而课堂中教师不时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四、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师成长;教师培养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学校发展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前身为始建于1884年的“养正书院”,为长春市第一所官办学校,至今已有137年的历史。学校秉承“濡养正心”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积极构建人文书香校园,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师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式、多元型的现代化高中。
一、引领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新时代教师作出了准确定位,提出职责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1.健全学校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学科主任、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考核工作,教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由学科主任为组长,由备课组长、学科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组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2.强化教师考核机制
学校定期召开“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专项会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学期有计划总结、学年有师德考核考察。学校始终坚持教师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等有机结合,按照养正高中教师考核细则,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晋职晋档相结合。统一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实行文本和电子双轨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重视过程性管理。
3.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引导教师从七个方面构建教师的职业认知: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由“挑战者”向“迎战者”转变,由“蜡烛”向“果树”转变。学校制定5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既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这些规划中,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个性化、自主发展。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
1.打造强师队伍
教师要强师德、树正气、兴严谨治学之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出不少师德优秀典型。师德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师道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典型,促成新老教师结师徒对子。在教师队伍中,每个人至少拥有两个以上的头衔: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班主任是事无巨细的“大家长”,任课教师是授业解惑的“老朋友”,育人导师是没有血缘的“养父母”。实施全员育人,积极走访,用一片真心温暖每个家庭;崇尚爱岗敬业,人人争先奉献,用爱心捐款扶助所需之人。
2.夯实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改变教师生活方式的最佳方法。学校创设全员教师培训平台,先后组织学习“党的精神”“核心素养”“新课标”“新课改”“教师职业理想”等内容,鼓励教师撰写学习笔记。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赛,教学理念得以提升,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校加强基于“共同体”的教研机制建设,改变校本研修碎片化、无序化、单一化的状况,创新培训方式,除了讲座、听评课观摩以外,增加了先进学校实地考察、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学科节展示、课题交流等方式,把培训当作最好的福利,不断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主动学习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研究的主人,在深度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
3.注重教学创新
学校以“深化目标教学,推进生态课堂”为教学目标,实施“一个围绕两个基于三个注重四个善用”:即围绕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素养);基于学情、基于标准;注重学生思维生成性、注重师生互动有效性、注重能力培养时效性;善用信息化手段、善用新课程理念、善用学生互助生成、善用创设现场情境。借助长春普通高中联盟发展“10+1”联盟协作体、田家炳联盟校的教学教研,整体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立足核心素养,引领全校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坚持面向全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求新教师夯实基本功,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重点强化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打造合格课堂;发展中教师磨练教学艺术,强化专项研究学习,打磨过关课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骨干教师则引领教学研究,主持学科教研活动,结对指导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承担课题研究,上示范课,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还基于个体专业发展建立了研修档案,在学校开展的学科核心素养论坛上,组织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4.创建特色团队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学校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无形的、潜在的、持续的。为此,学校把“养正教育”确立为学校的育人特色,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如师徒结对互助、教学研讨、专题沙龙等,编写基于校情和学情的校本教材,开设《朝闻道》《商务英语》《灾难自救》等20余种校本课程。通过校级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推动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生物、地理学科教师团队被评选为长春市首届优秀学科团队。
三、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教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1.模式创新
学校定期开展“养正大讲堂”,请专家进校园作报告,提升教师内涵品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做好读书沙龙系列活动的设计,调动教职员工参与读书的热情。
2.实践创新
百年传承,气节不改,养正人就要传承养正魂,在养正,希望培养的学生气质高雅、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勇敢担当、积极进取、心怀天下。为此,学校不仅外聘了沙画、泥塑、形体、彩妆、摄影等专业教师,也从校内培养了模拟联合国、人工智能、声乐、茶艺等科目兼职教师。近年来,紧随新高考改革步伐,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大胆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校本研修理念正在改变着学校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涌现出了一大批课改标兵,打造了一大批精品课教师。
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017年以来,学校借助联合办学的优势,在“共享教育理念,共建六大中心”的理念下,联合开展高频考点研究的研讨活动和班主任的拓展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课程展示、拜师结对、联合考试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现在是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的基地校,同时也是“影子培训基地”;与丹麦约灵市哈尔沃中学结成学习交流合作友谊校。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参加教育部“美育浸润”项目,开设慧雅绅雅课程,五育并举,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世林.农村中学可以这样激发师生活力[J].人民教育,2018(02):47-49.
今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在临沂举办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班,聆听了专家小学科学教育的前沿理论与教学研究经验,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国培项目------磨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回首磨课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水涨船高。我想“智者善于借力”就是如此。磨课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给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启迪和智慧。
一、磨课促使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广泛吸取知识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固然要深刻理解教材,抓住关键、分清主次。但是磨课的过程不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对教材内涵见仁见智的解剖。所以,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加强课外学习,广泛吸取知识,才能应对磨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在执教老师第一次备课后的研讨时,关于谁被谁吃的“箭头”指向问题,该怎样向学生讲解?有的说“被谁吃箭头就指向谁”简明扼要,学生易懂;有的说“应该从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说起”;还有的说从“能量的转换上”讲解;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质疑、驳斥,各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互不认输,一时难以定论。于是大家商定,带着这个问题,再次上网查找资料、研读课标、请教专家、翻阅教学参考书等,然后再次一起研讨,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预设探究中发生的“意外”以及执教者所掌握的学情分析和广泛的科学认证,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拿出最佳方案。大家如释重负却不免感慨,科学课真不简单,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执教者不仅要深刻领会教材、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还要懂得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拘泥课本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虽然我们为了一个问题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是为执教教师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小组成员们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人尽其才,孜孜以求,努力向上。依靠专家的专业引领,借力本组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和大量课外知识的吸取,群策群力,集思广义,最终取得磨课的顺利完成,真正起到磨课的最佳效果。
二、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有人说:好课时“磨”出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课前应首先分析所授课的类型,例如《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这节课不是“动手做”的科学课,也不是“阅读”的科学课,它基于对话,基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积极探寻问题的态度、缜密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的经验获得生长。在这样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里,选择什么内容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哪些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如何运用开放性导语激活学生的思维,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及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因此,我们一致认为,执教者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开发,有效的组织语言,强化课堂生成,才便于学生的经验获得生长。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交流的思维深度,因为科学讨论课的乏味来自课堂交流的肤浅,来自过多的相同思维,只有充分挖掘课堂交流的思维深度,去激活其他同学,才能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作法是先让课的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则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如“草原”对本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并不是很熟悉,一般都只是从电视上、电影和书籍中对其有些了解,没有亲身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分析和推理也都是一些理性的思考。有的教师认为为了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不仅要制作丰富的课件,更要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对生态平衡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教学手段更能为教学服务;有的教师则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课堂通过呈现具体事件,展示矛盾冲突,挑起话题,采用以谈话、讨论、交流等语言传递为主的呈现方式,让孩子经历思维与语言共同交织的理性探究之旅,无须制作太多的媒体课件。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于是我们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明显地发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在的为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其实,也可以让其他成员抱着“找刺”的心里,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促使执教者开阔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则自然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哪些意见更加切合自身的素质,那些看法更能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然后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务必精益求精地使课更加完美。
三、磨课促进团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磨课的过程是一群智者对话的过程。在磨课计划的导航下,每个研修组都唱响了远程研修课例打磨的主旋律。每一位执教教师根据大家提供的备课素材开始了“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随后,每个研修组的全体成员就本组执教的第一稿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在省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了备课研讨。研讨会后,执教教师经过同伴互助,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第二次教学设计。
课后诊断是课例研究的灵魂。为此,继执教教师的第二次教学设计后,每个研修组就召开了观课准备会,讨论明确观课主题和要求、确定观课维度、做好观课分工、准备观课工具、确定观察点、落实上课观课时间等。课后大家及时对观课记录进行了整理、补充和分析,写出观课报告,并召开评议会,全组议课。
执课教师再一次进行实践反思,调整修改方案,并提交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三次备课、两次飞跃”,即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整个磨课过程以教师及其群体为主题,以教学要素为内容,以体验过程和生成好课为目的,让教师在磨课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次次扎实而规范的课例打磨中,磨砺出团队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砺出团队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砺出团队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使所有参与者在磨课的反思中成长着,进步着,快乐着,收获着。
四、磨课推动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科研习惯,端正教学理念
无论是从教学意义、还是教研意义看,磨课的终极目的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是基于个人的教学经历日复一日、课复一课的“自由式教学”、“应付式教学”,存在着不少低效、甚至无效乃至负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与国家社会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磨课则可以把经历中的低效、甚至无效乃至负效的教学实践磨掉,把经历磨成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理性的反思总结。当我们具有了更高的能力,掌握了更高效的方法之后,教研工作会卓见成效,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教师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会有一种成就感,大大激发浓厚的磨课兴趣,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参与,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习惯。而当磨课真正成为习惯之后,磨课便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教师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面对它,从而端正教学理念,使之真正成为加速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还值得一提的是,磨课并不是说要磨我们的每一节课,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用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精力去磨。我们是要磨一部分的课,最根本的是磨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原则,磨出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国.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一、规范课程管理,严把教学常规关。
教学工作是我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为了贯彻新的教班学理念,在校务会,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10条具体的要求。
1、教案检查
集中检查教案,大多数教师能按学校要求书写教案。总体来看,上交及时并能超周备课、书写规范的教师有:王艳秋、李东萍、阮春燕、王慧、程贺梅、张宝立、李淑贤、孙香萍、王慧玲、李秀芝、白荣杰、王东梅、程桂红、刘英、袁晓伟、郅雪峰,特别是韩凤英、曹丽红、栗凤秋、王淑琴等,她们不仅备课认真,内容详实而且每次上交都很及时。
2、课堂监控
教导处每天都不定时的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按学校规定进入课堂授课。本学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班级辅导的教师有:张洪岩88节、王国奇82节、朱向莲77节、周晶69节、王洋68节、宋华65节、王春艳64节、王东梅63节、刘英62节、程鹤梅55节、孙香萍52节、杨艳43节、王慧41节、郑露寒38节、王艳秋37节、杨明佳37节、郅雪峰37节、孙明岩34节、李淑贤31节、李东萍30节、王惠玲30节、刘英杰30节、曲新生26节等。
3、组织阶段性测试
为了检验教学成果,组织大型阶段性测试三次,每次都召开了考务会议,对考试的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考试过程做到规范、合理,对王国奇、李洪岩、刘玉兰、陈文阁、孙尚武、张若银等提出特殊表扬,他们监考纪律好,秩序井然。
4、抓好了初一新生小初学习的过渡衔接工作。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工作下,教学工作一切正常。
二、教研组的管理规范化。
校领导根据学校整体安排,积极深入所辖教研组,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研专题,结合本学科特点可以设立更小的活动主题,教研组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有主题,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活动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和过程性材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市片教研活动和网上论坛,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符合本教研组特点的教研组工作计划,计划明确具体、实用性强,并认真实施。
各备课组根据教导处安排进行了集体备课,并都及时上交了集体备课记录。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学进度,教导处在听课中发现,大多备课组都能根据进度表实施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进行。
教研组内也进行了轮听课活动。全校任课教师76人,参加研讨课做课的4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2%,其中除48周岁以上教师语文组11人上课的有王艳秋、阮春艳、徐鹤群、朱向莲、李淑贤、王慧、张洪岩、张宝立、李东萍、程鹤梅、刘晶慧,共11节全员参加;数学组12人上课的有孙香萍、杨艳、郝丽霞、王东梅、贾荣艳、周晶、王春艳、王洋、孙明岩,共9节;英语组9人上课的曹智龙、刘玉贤、康美玲、郑露寒、赵博、刘英杰、杨明嘉,共7节;历史组4人参加的有李洪岩、白荣杰共2节;物理组孙洪顺、刘玉兰、袁晓伟、郅雪峰、纪海霞、刘瑛;化学组魏强、付秀华、钟明慧;生物组赵丽杰、高亚杰;地理组曲新生、郑善莲;政治组洪然、程桂红、闫伟;体育组孙尚武、朱强、魏海涛、陈炳忠;音乐组王萌、李楠。美术组、计算机组没有参加。对参加的教师提出表扬。参加人数全的教研组有语文组、物理组、体育组、生物组、地理组、政治组、化学组、音乐组。
在这次研讨课中,很多老师认真进行听课。组内听课较好的教研组有语文组、物理组、数学组、地理组、生物组、体育组。很多教师认真听课,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值得表扬。参与听课的教师人数比以往要多,参与听课的教师共50人,听课较多的有刘玉贤听课12节,王春艳、王桂侠8节,王惠玲、贾荣燕7节,王东梅、孙香萍、李东萍6节,李洪岩、王慧5节,还有张宝立、曹智龙、杨明佳、程贺梅、魏海涛、朱强、纪海霞也听了4节。
总体看,上课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参与度高,有热情。
教学各环节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凑、扎实,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能够通过预习提纲的发放,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归纳问题。能够做到讲练结合,重点强调。教研组长也出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上学期教导处的测试相比有提高。
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存有差距。
1、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简单的问答式,缺少灵活性。讲课只是停在教材基础的层次,没有对教材深入挖掘。
2、有的教师还存在板书的书写不够工整规范,授课的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没有精心设计临时想到就说,课堂环节衔接生硬。
3、在有的课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还不够。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课堂上齐答太多,提问、讨论轮不到学困生,结果是表面上轰轰烈烈、课堂气氛很活跃、正确率高,教师课上得心应手。其实这些都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也就更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了。
建议大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我们对新课标内容的学习还应更加深入,准确把握,以此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希望教师们多读新课标的书籍,多看优秀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重视研修落实,提高教学实效。
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校领导在校本研修工作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上至校长,下至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全程参与校本研修。
校领导重视课堂教学情况,本学期除教导处每天不定时的听课,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
为了强化教师上课质量,我校从本学期9月6日起,开展“领导点名课”活动。采用领导点名上课的方式,在教师上课前才告知教师到多媒体上课。坚持每天至少听一堂课,不定时听课。由李校长、戴校长、卢主任、李主任构成的听课小组进行听课,听课后根据当堂所学进行测试并记入平时考核成绩。其他没课教师看楼下通知自觉听课,教导处检查记录。
优点:
1、大部分教师有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有的教师已有了措施。如:
①给学生足够的消化时间,强化了巩固复习,通过练习举一反三;
②有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③开展了游戏,竞赛等活动;
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⑤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大部分教师讲课都比较好,课上的认真,从上课看,教师备课较充分,落实目标,结构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双基”和能力的培养。
3、大部分教师肯吃苦,肯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
4、大部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教材分析,使用的能力较好。教学时,能够注意学生细节知识及重点知识的强调,能够扩展和延伸知识点。
5、部分教师的课堂体现了科研课题,把课题与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建议:
所听22节课,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不够多,究其原因如下:
1、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教学落脚点找好,大部分教师把教学的落脚点落在如何教上,新理念的落脚点应落在学生怎样学上,课堂应该以它为主线突出出来,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个落脚点来活动。
2、教学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大部分教师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如何学的措施。只注重教师本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完成了教学的40%-50%,学生的学应占教学的50%-60%,教学的目的应是让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会用。主要问题体现:①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的少,教师教学流程不够优化,教学不够精,例,习题没有筛选,代表性不够典型,这样的教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接受思考、消化的时间少,教学效益不高;②教师不组织教学,平时教学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不知道如何听课。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多。④真正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带、是否带到,若未带到怎么办,这四个问题应解决。⑤没有反馈措施,学生学什么样,教师不掌握,没法进行二次授课或二次纠正。
3、大练教师教学基本功
如:①如何优化教学流程;②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如何设计教学;③写好板书,教学语言的运用;④提高自己教学的组织和调控能力;⑤如何筛选例、习题等,习题课如何讲,不只是对答案,如何教给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教给学生让他们去办,不是只看或欣赏教师去办。
4、理科与文科的教学都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教给学生如何思维。
理科应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思维的来龙去脉。
文科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情操的培养,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去想去思考。有的教师把课文分析变成了对作者文本的欣赏和赞美,并没有指出文本本位的特点,也没有指出今后学习完,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教给学生怎样去用,把学生培养出评论者,并不是应用者,我们要的应是应用者。
文科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5、教师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缺少有效的沟通。教师教学经验暂时不足不怕,怕的是不下功夫的教师,希望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要坚持不懈必有好处。我还要说,咱们要有危机感,要有忧患意识,提倡把十三中看在自己的家一样来经营。
四、加强教师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本学期,我们更加注重了学习的实效性,使学习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李校长、戴校长及卢主任每月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具有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积极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确定的教研主题寻找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写出自己的自学笔记。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经验,上交了教学案例和论文。
继续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科任教师每周一第八节、班主任每周二第七节进行培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通过考核。
五、加强校本培训,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以科研促发展。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抓好对教师课题的指导工作。突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鼓励教师学以治用,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利用信息报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李洪英《素质教育,育人为先》、戴校长《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卢主任《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教师通过自学、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每月上交一份教学反思。
六、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还有个别教师没有关注学情。听课方面还有少数教师被动听课不能主动学习。极少数教师私自串课,上课接打手机。在每次的考试中都有极个别教师监考不认真,长时间离开考场,也有的教师合分的误差比较大,质量分析中难度等级计算错误,项目填写不全。错误类型分析的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