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属加工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工业制造过程中对高精度金属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工出具有特殊结构的金属材料成为摆在金属加工领域的一道难题。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与普通的光源相比具有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近年来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科学研究及工业实践中。激光加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激光加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1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原理
激光材料加工时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平行性的特点,将激光聚焦到需要切割或焊接的点上,在材料的局部形成高温[1]。激光材料加工通常需要利用一组透镜或者反射镜片将激光束聚焦到需要加工的弓箭表面上,达到所需要的功率密度。通过合理地选择和调节加工透镜对激光功率进行调控。为了达到要求的几何形状的激光光束,可以相应地选择特定的加工透镜进行调节。通过改变光束的特性可以实现简单的加工形状例如点状、环形灯;而复杂的几何加工形状需要通过全息照相成像系统来进行调节。功率密度是激光材料加工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它决定了材料加工的质量和速度,不同的加工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功率密度参数。较低的功率密度适用于对材料的热处理,例如退火、表面合金化和焊接等。而较高的功率密度则适用于对材料的切割、打孔及表面非晶质化的加工。
2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具体应用
2.1激光切割激光切割技术是利用聚焦镜将激光束聚焦在被加工材料的表面,利用激光产生高温使材料融化。同时利用与激光光束同方向的压缩空气将熔化材料吹走,使激光束在被加工材料上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切缝。激光切割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应用到多种材料如有机玻璃、木材、塑料、合金钢和碳钢的加工。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通过脉冲使激光器放电,从而形成高密度的能量光斑,瞬间熔化或气化被加工材料。激光切割的切割精度很高,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同时切割速度可以达到70m/min,远远大于线切割的切割速度[2]。2.2激光焊接根据焊接对象的不同激光焊接分为深熔焊接和传导焊接,它们主要用于机械制造和电子电气行业的焊接工作。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激光焊接技术可以满足汽车传动系统中70%的零部件的焊接需求,与其他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激光焊接的工作成本低廉,焊接效果较好。此外,激光焊接还可应用于组合件的焊接工作中。通过组合件的焊接,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性能,还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优化汽车的整体性能。此外激光焊接还广泛应用于刀具、刃具等器材的制造中。
3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优势
3.1加工速度快在激光材料加工技术中,激光切割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汽车工业当中,激光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钣金零部件的加工。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开发应用,激光切割的应用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快速地对复杂及三维零部件进行快速有效地切割加工。激光切割技术的设置时间较短,对不同的工件和外形也有很好的适应性。激光精加工和微加工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制造中,优化了汽车结构,提高了汽车的性能。3.2加工精度高激光焊接技术将非常细小的高强度激光照射到工件表面,使工件在局部高温融化,达到焊接的目的。与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激光焊接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污染气体的出现,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对高强钢的加工来说,3D激光切割技术是最常用也是最经济的加工方法[3]。激光切割技术使材料只会在局部形成较高的温度,避免了材料因大面积受热导致性能出现破坏的现象。与电阻焊接相比激光焊接可以有效降低焊缝的宽度,提高了焊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激光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激光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材料加工时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平行性的特点,在材料的局部形成高温,达到对材料进行加工的目的。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激光材料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制造、特种产品制造领域起到了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在金属材料加工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延龙.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25.
[2]黄翔,徐君,张永良.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
关键词: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
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在数控机械加工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前如何对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其加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当前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还在沿用着几十年前的比较陈旧的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这种比较传统的加工工艺主要是按照几十年前那种条件下的设备和刀具情况进行设置的一种工艺方法。因此,从总体来看,这种加工工艺的加工效率较低、加工质量也不高,这种现状很难满足当前的加工要求和市场需求。对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进行改进,促使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提高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2新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中存在不足之处,大多数数控机械加工企业的铣床厂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进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以此来达到提高卧式铣床升降台的加重质量和加工效率的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将高速切削的加工工艺技术借鉴到卧式铣床升降台的加工中,并且在基础上根据告诉切削加工的特征对卧式铣床升降台的具体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促进了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的改进。以下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图1所示,是改进后的机械加工进刀线路,改进后的机械加工进刀工艺,螺纹沿着通常意义上的长度方向,即Z轴方向,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进刀方式为交替进刀。从牙底圆弧中心同时向左后两边进行偏移,采取小段直线的方式进行逼近,通过程序设计对切削过程中的横向走刀起始点和进刀的次数进行设置,以此来确保走刀的精准。在X轴方向上,则应用分层进刀的方式,分层进刀时需沿着直径方向进行,且进刀的深度为每次0.9mm。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螺纹进刀方式,其进刀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将牙宽中点作为中心线,同时向左右两边进行偏移的方式进刀,其粗加工的走刀路线即为图1中的走刀路线。图1改进后的机械加工进进刀线路对于沿Z轴方向及横向走刀的走刀次数设定的问题来说,其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1)Z轴方向走刀次数=横向进刀初始点以左的进刀次数+横向进刀初始点以右的进刀次数。2)横向进刀初始点以左的进刀次数=[(牙型高度-精加工量)-径向进刀次数×每次径向进刀量]×[左边角(TAN)/每次横向进刀值]。新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改进后的整个机械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
3改进后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经过以上改进之后,切削加工的进刀速度显著加快,基本上实现高速进刀。就高速而言,该概念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加工材料其高速的鉴定范围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切削方式其范围也是不同的。简要来说,高速切削加工指的是高于普通切削加工速度5~10倍的切削加工进刀速度即可称之为高速切削。具体来说,对于切削铝合金而言,1500~5500m/min的生产速度即为高速切削;而对于铜的切削加工来说,其速度在1000m/min以上即可称之为高速切削加工;而对于铸铁材料,其速度需达到500~1500m/min,对于钢仅需达到300~800m/min,就可称之为高速切削。而对于不同的切削方式来说,其对高速切削的鉴定范围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具体来说,对于车削而言,其高速切削的范围是700~7000m/min;对于铣削是300~6000m/min;对于钻削则为200~1100m/min;对于磨削则需达到9000~21600m/min,才能够称之为高速切削[1]。从时间的生产应用来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经改进之后基本上可在不同材料,不同切削方式下实现高速切削生产。高速切削生产的实现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可获得以下应用效果:1)在进行切削加工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切削速度的不断提高,采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切削厚度。刀具的每刃切削量极小,从而使得其切削力随之显著降低,实际生产数据显示,切削力可减少30%以上,这样的条件之下,可实现对薄壁零件及脆性材料的精确加工[2]。2)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可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切除率,从而是机械加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3)实现高速加工之后,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切屑可以以较高的速度排出,从而能够带走90%以上的切削热,极大的减少了传递给加工工件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工件的内应力和变形热,可显著提升加工精度。4)高度切削加工的实现,能够使切削系统的工作频率原理机床的低阶固有频率,显著的减少了振动的发生,从而使得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得到良好的控制。5)随着高速切削加工的实现,高速切削可以代替磨削加工而对新型高硬度材料进行加工[3]。综上所述,在深入分析新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对新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进行改进,能够实现高速切削加工,从而促使机械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余伟.XX发动机甩油盘陶瓷刀片数控加工[C]//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2010.
[2]于学全,邵大鹏,倪,等.孔口倒角工艺及刀具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关键词]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38-01
一、前言
数控车床不仅是一种高技术密集、高自动化于一体的加工设备,更是整合应用了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自动监测、高端机械等高科技技术的产物。随着数控车床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企业不但越来越重视数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开始更加重视数控加工技术以及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机械加工对于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二、数控机床产业对于现代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1、数控机床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
数控机床是实现现代制造技术、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多品种。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工作母机”,是数字化控制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的结晶,是先进制造装备的典型代表。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同时,产品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也对机床设备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及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因此,这必将使机床数控系统企业沿着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架构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推进技术服务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
2、应用数控机床加工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随着机床数控系统行业的发展,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用户对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数控机床具有生产效率和加工自动化程度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好,能完成许多普通机床难以加工或根本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加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的不断出现和零件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数控加工以其强大的优势得到了迅速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争取市场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由于数控机床在生产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生产过程中各企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3、数控加工技术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
数控加工技术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抗风险、保增长、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加工工具,对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虽然是一种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但它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及配套技术。因此,数控加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工件种类繁多且大多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刀具的种类和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合理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应加大技术扶持,在数控机床产业做到发展与创新相结合,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快冲床技术发展。因此,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已成为机械制造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优化改进措施
1、对零件的加工路线合理确定
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结合零件的具体结构特点来对加工路线进行确定,在编程过程中,结合相关原则来确定加工路线,零件的加工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需要得到满足;对加工路线进行缩短,促使刀具空程移动时间得到减少;要能够较为简单地计算数值,有着较少数量的程序段,这样编程工作量就可以得到减少。如果加工于数控铣床上,因为刀具有着差异化的运动轨迹和方向,选择不同的加工路线,零件表面就有不同的粗糙度,那么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在对平面轮廓零件进行铣削时,为了促使刀具切入切出的刀痕得到减少,就需要科学分析刀具的切入切出路线。在安排点位加工数控机床的加工路线时,需要对走刀路线进行缩短,在孔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抛弃传统的思维,换算相关的尺寸,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各孔间距的总和,这样空程移动距离就得到了减少,加工时间得到了节省。
2、对工件的装夹方法和刀具等合理选择
相较于普通机床,数控机床上的工件有着相同的装夹方法,要对定位基准和夹紧方案合理选择。尽量将已有的通用夹具装夹应用过来,促使装夹次数得到减少,保证通过再一次的装夹,可以加工零件上所有需要加工的表面。工件定位基准需要重合于设计基准,这样尺寸精度才不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定位误差的影响。在对夹具进行选用和设计时,尽量将组合夹具以及可调整夹具应用过来,专用夹具一般不能够采用;要快速可靠地装卸工件,将气动和液压夹具应用过来,这样机床的停机时间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要外露零件上的加工部位,避免刀具的进给以及切削加工受到装夹工件的影响。
在数控编程的过程中,数控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刀具合理选择,它不仅会对机床的加工效率产生影响,与加工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刀具进行选择时,通常需要将工件材料、加工型面类型等诸多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相较于传统的加工方法,数控加工对刀具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刚性之外,还需要有稳定的尺寸,能够方便地安装和调整,那么就可以将优质材料制造的数控加工刀具应用过来,并且对刀具参数优化选择。
3、对刀点和换刀点合理选择
在数控编程的过程中,需要对对刀点和换刀点的位置合理选择。选择的对刀点,需要保证数值处理更加方便,程序的编制能够得到优化,可以很方便地在机床上找正,加工过程中,也可以便捷地检查,最大限度地降低加工误差。工件上以及工件外都可以选择对刀点,但是需要联系到零件的定位基准。为了促使加工精度得到提升,尽量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选择对刀点。通过刀位点的位置,可以表示出刀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各种刀具有着不同的刀位点。如果在加工中选择的是多刀加工机床,并且需要换刀,那么就需要对换刀点合理设定,固定点或任意认定的点都是可以的,一般在工件或者夹具的外部设置换刀点。
4、对切削用量合理确定
在数控编程的过程中,编程人员需要对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合理控制,结合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切削用量差异化选择,并且在程序中按照相应的形式写入进来。按照相关原则来对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在粗加工时,主要是提升生产率,还需要将经济性和加工成本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过程中,除了要提升加工质量,还需要考虑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等因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车床在我国的制造行业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数控车床的故障分析,对车床的影响因素、故障模式、致命度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对那些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控车床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马晓波.基于可靠性驱动的某数控车床装配质量分析[J].机械制造,2012(1).
关键词:红色旅游;品牌资源;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D916.6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引进工作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也是一门工作艺术。
作为公证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人才引进是基础性工作。引进的人才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人才素质是否全面,是否能适应公证事业发展的需要,都是在人才引进环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公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公证机构已相继改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改革赋予了公证机构在人、财、物管理上很大的自。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公证机构享有前所未有的独立自。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公证机构在人才引进上,并没有利用好这个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引进缺乏主动性,被动接受比较多,比如安置领导、熟人子女、复员转业军人;二是人才引进没有规划性,引进人才比较随意;三是人才引进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四是人才引进渠道狭窄,形式单一,无法形成千军万马争相竞聘的局面。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公证机构在改制后,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行政体制上,没有充分发挥好人、财、物管理的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本着长远发展意识出发,科学合理制定公证人才规划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各地的公证机构普遍存在着公证员不足的现象。而另一方面,部分公证机关却空着编制不用,多年未曾引进公证人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公证部门领导缺乏长远意识,在人才引进上缺乏规划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短期利益思想在作祟,公证部门领导实行聘任制,他们比较注重短期效益,对公证机构的长远发展缺乏规划;三是公证员实行效益工资制,留足三项基金后剩余的收入都由公证员分配,因此公证员不愿意更多人参与利益分配,而更愿意使用一些“质优价廉”的辅助人员,因此就导致了“挂名公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小农意识”和短期利益的思想,尤其是公证部门领导,必须树立起大局意识、长远意识,从公证事业长远发展和人才储备的高度出发,科学谋划好本地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人才引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公证机构应该对本单位人才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对业务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对急需的人才制定引进计划,以便引进合适的优秀人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协会,也要对本地公证人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定出本地区公证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提出人才引进意见供公证部门参考,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组织公证机关招聘人才。
二、拓宽人才选拔视野,改进人才引进方式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行,各地的事业单位都对人才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为了引进优秀人才,各企事业单位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各地人事部门每年都会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到全国各地高校集中的城市,主动出击招聘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各公证机构却像是置身度外,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在人才引进上鲜有作为。面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迫切形势,公证机构必须充分利用好用人自,拓宽人才选拔视野,改进人才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笔者建议,除了参加传统的人才招聘外,我们可以尝试参加网络人才招聘会,可以参加法律人才专场招聘会,还可以直接到知名高校去招聘。在选拔范围上,除了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外,还可以把选拔视野扩展到从事法律实务的人才身上,比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的优秀人才。
针对市人事部门每年组团招聘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组织各级公证部门,积极参加这种招聘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年年底,基层司法局可以对所属公证处人才情况进行摸底,根据所属公证处的人才需要,提出相应的用人计划,然后由市司法局和市公证协会牵头,组成“公证人才招聘团”,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招聘团,赴各大城市、知名高校招聘人才。
三、大力引进专家型、研究型人才
公证理论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公证实务的指导和公证人才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从目前情况看,各地的公证理论研究工作还有待提高。同北京、上海公证理论研究较好的城市相比,有关公证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公证理论研究人才短缺,二是理论研究氛围不够浓厚,三是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即使是在省内,相对长春、吉林公证同行、省公证处而言,四平市的公证理论研究也没有多大优势。因此,从公证理论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在人才引进时必须认真考虑引进专家型、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激光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激光加工是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自己的特色与规律,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激光加工理论和各种激光加工工艺参数。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单色、相干性、方向性和高光强,同样激光加工设备也涉及到众多学科因而决定了它的高科技性和高收益率。纵观国际和国内激光应用场情况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开发和完善,当代的激光器和激光加工技术与设备已相当成熟形成系列激光加工工艺。
1、激光加工的基本特征
激光既具有时间控制性,又具有空间控制性,使其能够满足自动化加工的要求。因此,激光加工系统可以与计算机数控技术交相呼应,生成便捷、优质、高效的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而实现加工工业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利润。总体而言,激光加工技术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特征:
①工艺集成性好。一方面,同一台机床可同时具备多种加工工艺,如切割、焊接、打孔、表面处理等;另一方面,同一台机床可同时实现多种工艺同步进行或者不同工艺分步进行的效果。
②加工效率高。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激光加工工艺可以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例如,激光切割效率是一般切割的15倍;激光焊接效率是传统焊接的25倍;激光打孔效率是机械打孔的40000多倍。
③加工质量好。激光加工大多采用非接触式加工方式,而且能量密度高,为加工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④适应性强。激光加工可适用于各种材料,如高强度材料、高熔点材料、高硬度材料等等。同时,激光加工既可适用于大气环境,也可适用于真空环境,体现了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⑤经济效益高。提高经济效益,是激光加工最显著的特征。以激光打孔为例,它能比一般打孔技术节省25%~75%的直接费用和50%~75%的间接费用。
2、激光技术优势分析
2.1、加工速度快,效率高
激光切割是当前各国应用最多的激光加工技术,在国外许多领域,例如,汽车制造业和机床制造业都采用激光切割进行钣金零部件的加工。在航天工业中,铝合金用激光焊接的成功应用是飞机制造业的一次技术大革命。在汽车工业中,激光加工技术优化了汽车结构,提高了汽车性能,降低了耗油量。激光精加工和微加工不但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为制造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大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的不断提高+激光切割的加工对象范围之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利用激光对高硬度、高脆性、高熔点的材料,进行形状复杂的三维立体零件切割,这也正是激光切割的优势所在。由于激光加工技术的高效率、无污染、高精度、热影响区小,因此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激光切割的优点还包括设置时间短,对不同工件和外形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2、精准率高,无污染
激光焊接激光焊接是将光斑非常细小高强度的激光照射到工件表面,通过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使作用区域内的母材局部快速熔化、汽化,实现焊接。与传统的加工热源相比,激光具有高亮度性、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因此,激光加工是一种新型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无污染,以及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例如,3D激光切割技术是加工高强钢最经济的技术。激光切割适合高强钢加工毛边过程。对于这种加工,3D激光切割尤其适合这种已经成型的金属薄板。如果钢的强度达到1500MPa,就只能采用激光切割技术才能实现,没有其他更经济的方法可以选择。另外,对于激光切割而言,低热输入是激光切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为一些合金的高强特性会由于热效应而导致性能降低。激光能焊接以前由于不可视原因而无法焊接的部位(例如,车顶侧板和后挡板的结合)。激光焊接同样是一种变形很小的高质量焊接,能够达到很高的精度。另外,激光焊接相比电阻点焊能够减小焊缝宽度,这再一次降低了重量和燃油消耗。
3、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3.1、激光切割技术
近年来,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据相关技术研究分析表明,激光切割技术占激光加工技术的近70%。激光切割机主要由激光器、机床主体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常用于激光切割的有CO2激光器和YAG激光器,其特点是切割精度高。根据切割要求不同,激光光源的功率从5W到90KW不等,切割钣金工件所采用的激光光源功率一般是在100W到1500W之间。当切口宽度要求在0.15mm至0.2mm之间时,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应该小于1500W,此时激光光源的振荡模式为单模振荡,切割面也会相对比较平整;当切口宽度在1mm左右时,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应选择大于1500KW,此时激光光源的振荡模式为多模振荡,切割面会留下少许污物。当在使用激光技术切割厚板时,则需要采用空气、氧气、氮气等辅助气体来配合完成,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用它来辅助切割,能够有效避免切面发生氧化;在对厚度较大的板进行切割的时候,使用氧气作为辅助气体,能够加快切割的速度。
激光切割工艺中可使用CAD技术结合CAM技术来提供加工工件所需要的工艺参数和加工信息,高效、连续地完成自动化切割和生产。激光切割不需要大量更换模具,工艺参数变更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硬度、高熔点、硬质、脆性、粘性、柔性材料及薄壁管件的切割,而且还具有切缝窄、速度快、热变形小、切口平整的优良特性。
3.2、激光打孔
激光打孔是激光技术材料加工中应用最早的激光技术,激光对板料进行打孔,一般采用的是脉冲激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瑞士某公司利用固体激光器给飞机涡轮叶片进行打孔,可以加工直径从20μm到80m的微孔,它的直径与深度比可达1:80.另外利用激光在一些脆性材料如陶瓷上加工一些微小的异型孔,直径可以达到0.001mm,这是普通的机械加工完成不了的。
3.3、激光焊接
依据服务对象和使用器件的不同,激光焊接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机制,一种是深熔焊,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另一种是传导焊,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激光焊接技术不断渗透到汽车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具体而言,这种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动件焊接。当前,激光焊接技术可满足汽车传动系统中70%的零件的焊接需求。与其它焊接技术相比,激光焊接不仅可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降低零件的使用成本,体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其次,焊接组合件。简单地说,焊接组合件就是将分散的平板工件焊接成体、冲压成形。通过焊接组合件,既可以减少工件数量,也可以提高部件性能,还可以减轻车体重量,进而优化汽车的整体性能。以雅阁汽车为例,它的车门是由1.4mm的钢板和0.7mm的薄板拼焊冲压而成,降低了40%的车门重量。
此外,激光焊接技术凭借其坚固性强的特点,还广泛应用于刀具、刃具、量具制造行业。例如,我国圆锯片的年产量超过1000万片,不仅满足了建筑行业对高质量锯片的迫切需求,而且保障了国外锯片市场的有效供给。
3.4、激光表面热处理
激光表面热处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光表面硬化。在激光表面硬化的作用下,马氏体的量会不断增加,进而导致零部件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的不断提高。同样是AISIl045型钢,在未经处理以前,钢的硬度仅为HRC35,而质量损耗却高达418mg。而在同等条件下,激光表面硬化会增加HRC20的硬度,同时降低304mg的能耗。可见,激光表面硬化会极大地提高物件硬度,降低物件质量损耗。现如今,激光表面硬化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汽车锭杆、凸轮轴、曲轴、缸套等物件的制造。从实际效果看,它不仅提高了物件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物件的制造成本。二是激光熔覆与合金化。激光熔覆与合金化是以提升熔点的方式来增强加工材料的抗蚀性和耐磨性。该处理主要应用于熔点较低的材料。通过处理,使材料生成高熔点合金层,进而实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尽管激光熔覆与合金化有所区别,如涂层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向,但两者相辅相成,都是现实中不可或缺激光表面热处理方式。当前,激光熔覆与合金化主要应用于气门、阀门、齿轮齿面、铸铁模具等工件制造,为工件质量提供了着实的保障。
结束语
激光加工技术产品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的优点,激光加工技术已逐渐使用到钣金工艺生产中,但激光技术的全面推广仍受技术理论和加工设备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樊熊.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15:23-24.
关键词: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
薄壁零件是指壁厚
1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分析
薄壁零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到多种行业中,传统的薄壁零件加工,加工效率不高,且容易出现薄壁厚度控制不够理想的特点,影响薄壁零件的应用和质量。针对这类情况,数控机床的应用,切实有效的改变了的薄壁零件加工的效率,借助PLC控制系统,可以强化对切削刀具的控制,可以自动完成对薄壁零件的切削。
1.1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阶段
根据薄壁零件的基本情况,可以有效将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三个阶段如下:
(1)粗加工阶段。主要初步对薄薄零件进行加工,结合具体的零件特点和零件类型,选择适宜的粗加工工艺[1]。如在对薄壁套的加工时,主经过粗车外圆、粗镗内孔等工艺完成对零件的粗加工,并去除多余的材料。
(2)半精加工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对薄壁零件的次要表面的进行相关处理工作,结合质量指标和精度指标,保障次要表面加工的有效性。次要表面加工完成后,需要M一步的对薄壁零件的多余部分进行去除。为了促使薄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标准能够满足三精加工的需求,需要强化对半精加工的质控。
(3)精加工阶段。经过半精加工处理的薄壁零件已经初步达到相关指标标准和技术标准。精加工主要是通过精车零件外圆的方式,促使零件的精度和粗超度能够满足薄壁零件的图纸要求[2]。
1.2 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在实际的数控机床加工中,由于薄壁零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加工位形精度的需求,且受到薄壁零件自身的薄壁、刚性差和易变性等特点,使得薄壁零件在具体的数控加工工艺中,具有更高的加工要求[3]。
以薄壁套为例,薄壁套在具体的数控机床加工中,需要合理的对两端面、外圆面和内孔这三部分,具体的施工工序根据上述加工阶段,分别对两端面、外圆面和内孔进行加工。
如图1所示为薄壁套加工中的车外圆加工图,按照相关技术指标,先展开的粗车外圆,促使外圆达到Φ65mm,粗车外圆完成后,进一步展开的半精车外圆,将薄壁的直径变为Φ64.5mm。这时零件已经初步满足零件的工艺需求,在选择精车外圆对零件进行进一步的精车外圆,使直径为Φ64mm。从而使得薄壁套的车外圆能够满足具体的薄壁零件精度需求。
1.3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
为了完成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需要合理的展开刀具的选择,具体的刀具选择中,需要结合刀具的具体型号和零件的基本技术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在具体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时,需要保障刀具具有高精度、高强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刀具需要便于维护和拆卸等特点。如表1为薄壁套的数控加工刀具参数选择,结合下述具体参数,可以有效完成对薄壁套的刀具选择,保障刀具切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
2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影响问题
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是转变传统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的重要方式,选择数控加工工艺,有效的改变了薄壁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并达到降低薄壁零件加工成本的效果。然而,实际上,切实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造成干扰。故此,需要详细的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5]。
2.1 零件装夹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零件装夹是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中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装夹的质量不过关,就可能会导致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脱夹的情况,导致零件加工不达标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的发生。具体的零件加工中,同样需要装夹具有较好的刚度,且具体的零件加工过程中,需要详细的对零件的位置和夹紧装置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装夹的刚度不达标,或是具体的引起变形的应力作用部位和方向的分析效果不够理想,均可能会导致薄壁零件加工工艺质量受到干扰。此外,受到零件装夹的影响,还可能会引起薄壁零件出现形变的问题,也就导致零件的加工质量不达标[6]。
2.2 切削角度对切削量的影响
根据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需求,完成对刀具基本参数的分析,再合理的对刀具进行选型。而受到刀具具体切削角度、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刀具的切削量会发生变化。如果在刀具的选择中,前、后角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出现引起刀具切削过程的变形和摩擦情况发生变化。以前、后角变小为例,会导致摩擦和变形增加,切削力增强,会引起薄壁零件变形程度的增加,导致薄壁零件的切削效果变化,引起导薄壁零件加工质量不过关。此外,偏角对加工精度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数控加工中要重视对偏角进行选择和控制。故此,需要科学的对切削力的进行综合控制,薄壁零件数控加工的质量。
2.3 走刀方式与路径的影响
走刀是薄壁零件数控加工中的组成部分,具体的薄壁零件数据加工中,需要定期的对走刀和路径进行设置,促使薄壁零件加工中,刀具能够按照具体规划方案进行走刀。故此,走刀方式和路径的设计,有助于推动薄壁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提升。针对走刀方式和路径的设计中,需要重视对新型走刀方式的分析,完成对薄壁零件的加工[7]。
2.4 工艺路线的选择
针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薄壁零件情况,选择有效的工艺路线。这也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对工序、工艺制作线路等进行分析。如果具体的工艺线路选择中,没有有效的对的变形问题的进行处理,薄壁零件变形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不够彻底,均可能会导致薄壁零件加工效果不够理想,进而导致薄壁零件出现加工质量问题。另外,工艺线路中,需要重视对振动现象、加工剩余量等问题的综合分析,如果这些问题分析不够透彻,或是处理不够完善,也会导致薄壁零件加工途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薄壁零件不达标。
3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方法
针对具体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情况,完成对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达到优化加工工艺流程和改善走刀方式和路径等效果,在提高数控加工薄壁零件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加工效率的目的,促使薄壁零件的产量和质量的能够得到均衡提升。
3.1 基于仿真数控的加工工艺质量改进
选择基于仿真数控的加工改进方式,可以选择KU=F这一理论公式对薄壁零件的加工进行分析。其中公式中K表示薄壁零件的整体强度矩阵。F表示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所承担的负载列阵。而U则表示零件加工途中,零件的具体变形情况。对这一公式进行分析和解读,不难发现,F和U之间是存在联系,且二者之间主要是以负相关的关系存在。故此,为了完成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可以合理的对F或是K进行调整,就会有效的减少薄壁零件变形的情况,从而达到减少零件变形,提升加工工艺质量的目的。而具体的提升K或降低F时,可以通过对薄壁零件原材料的进行的选择,保障原材料自身具有较好的强度。在原材料基本确定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增加相关填充物质的方式,借助填充物质的方式,达到增加原材料强度的效果。选择这类增加填充物的方式,在薄壁零件加工完成后,可以将其取出,从而使得薄壁零件的变形得到控制,保障施工质量。借助基于仿真数控的工艺质量改进方法,借助KU=F这一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实现对零件加工的仿真模拟,并在具体的模拟中适当的K和F进行调整。调整中需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设计图纸展开,选择适宜的调整值,进而保障加工的质量性和有效性[8]。
3.2 零件装夹的改进和优化
鉴于具体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中,零件装夹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的对零件装夹研究。针对某一类型的薄壁零件加工,零件装夹需要经过有效的设计,且具体的设计中,需要保障零件装夹满足如下要求:
(1)结构紧凑、悬伸短。在具体的薄壁零件加工^程中,装夹会随着主轴同时回转,故此,需要尽可能的对装夹的重心进行控制,使其重心能够紧贴主轴的端部。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惯性力和回转力矩大小的目的,从而保障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对于悬伸长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薄壁零件情况进行选择。如在进行薄壁套的加工时,薄壁套的外径为Φ63mm,则需要将悬伸长度满足L/D
(2)平衡和配重。平横和配重问题对装夹振动是有直接影响。故此,具体设计时,可以结合具体加工需求,选择配重块或是减重孔,促使装夹平衡,进而避免回转时,受到离心作用的影响,导致震动的产生,影响薄壁零件的加工质量。
(3)装夹机构具有安全性和耐久性。装夹机构的选择,需要保障装夹的刚度和强度等指标均符合薄壁零件加工的需求。且装夹具有较好的夹紧力,这一要点是避免脱夹的情况产生。再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装夹的损坏情况,避免出现装夹变形的情况,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4)装夹需要切实与数控机床相匹配,二者连接有效,且避免安装因素带来的薄壁零件误差[9]。
3.3 路径与切削量的选择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需要科学的对走刀路径和切削量进行控制。以薄壁套的加工为例,在对薄壁套的切削量选择时,可以根据表面粗糙度计算公式,对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和给进速度等进行综合控制,其中具体薄壁套表面粗超度计算公式如下公式(1)所示:
结合上述公式,可以完成对具体的切削量的确定。如表2为薄壁套的切削量选用表。针对不同的薄壁零件加工方式,所选择的转速、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均存在差异。
表2 薄壁套的切削量选用表
结合上述切削量的确定,可以有效的完成对薄壁套的切削加
工。
对于切削路径的规划和选择,需要增加数控加工相关操作的主动性,并合理的对刀具路径的改良法进行优化。具体的改良中,在粗加工中,可以选择的阶梯式粗加工法和的一次性粗加工法,从而有效的完成对薄壁零件的加工。这类加工方式中,有效的转变了原有十二走刀路径,沿着X方向和Y方向的等高线展开平移运动,从而有效的对多余的材料进行清除,达到良好的切削效果,并切实完成对剩余物资的处理,达到保护刀具的作用。
另外,为了完成对加工工艺质量的优化,需要合理的对刀具前、后角进行调整,按照前后角的特点,使前、后角均增大,从而达到降低摩擦和变形的目的,减弱切削力,减弱薄壁零件的整体变形能力,进而提高数控零件加工质量的目的[10]。
3.4 优化施工工艺
强化对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相关施工人员能够完成对加工工序的解读和分析,再详细的对工艺制作线路进行解读,合理的对变形问题进行控制,达到提升加工质量的目的。针对上述所有改良方法,综合的应用到薄壁零件数控加工中,有效对夹具、刀具等的优化,保障薄壁零件加工的整体质量。
4 结束语
分析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结合具体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情况,详细的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解读,再建立在影响因素上,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方法进行阐述,积极推动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提升,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和提升质量的目的,积极推动薄壁零件数控加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J].科研,2015(10):00156.
[2]王旭强.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6(11):23-24.
[3]张本忠.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改进方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5):85-87.
[4]谭大伟,张政民.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3:51.
[5]季恺.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36-37.
[6]李洋.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J].大陆桥视野,2016(18):58-59.
[7]李盼.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分析[J].电子测试,2013(21):229-230.
[8]龙倩倩.剖竹加工工艺分析及其数控加工机床的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4:25-26.
[9]何磊.盘类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105.
[10]舒安.对薄壁套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18-19.
关键词:ABS树脂;金属;闪光效果;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Q630.4
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苯乙烯和丙烯腈接枝聚合物。但是,在顺丁橡胶及苯乙烯和丙烯腈接枝聚合物,消除了生产的聚丁二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外,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有共有解离。因此获得事实上是聚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丙烯腈及解离散的混合物。在贸易通常将这种混合物与其他三配物被称为ABS树脂。沿流动方向取向分布在ABS基体金属铝粉,同时螺杆组合和不同的树脂基材的大的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不同的螺杆组合决定了铝粉和铝硅酸盐和ABS颗粒大小分布,但不同的树脂基材的不同从母材本身的透明度造成视觉效果差。
一.国内外ABS加工工艺概述
ABS树脂的生产加工工艺,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以其技术成熟,工艺灵活,产品范围宽,性能好,有利于规模化,减少了现在的成本,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工艺[1].在近年来国际上使用这个技术包括国内新建的ABS装置主要组成部分:虽然连续本体法目前已在产品范围有限,但连续本体法在成本,环保等优点使其在抗逐步建立ABS生产工艺的地位,随着产品范围的进一步发展,将在产业竞争力更大。多用在除了介绍不同功能橡胶在高性能的ABS树脂在聚合单体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其ABS树脂共混改性合金技术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技术,由于品种多,广泛的性能,生产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第二十世纪60年代的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开始ABS树脂的合成研究。自8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ABS另一个生产技术之后,1990年以后,ABS树脂生产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许多生产基地,直到现在,通过各形式。由于国内现有的ABS企业装置规模小,质量性能、稳定耐久性弱,目前仍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ABS树脂。劳森用新的成形工艺,通过在聚丙烯的取向控制铝粉实现消除融合标记的目标。但相关的加工工艺对铝粉相态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由于加工工艺对塑料性能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作者采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是一种母材,重点对材料的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加工工艺。
一.实验部分
1. 1 原材料
ABS: 728,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ABS: 722,含有少量PMMA,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铝粉颜料:片状,粒径100~250Lm,市售;
硅酸铝珠光颜料:片状,粒径40~300Lm,市售;红色染料:市售。
1.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双螺杆挤出机:TE-35型,南京科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注塑机: JN88-E型,震雄机械有限公司;
光学显微镜: BX51M型,日本奥林巴斯公司;
毛细管流变仪:RH2000型,英国马尔文公司;
高速混合机: SHR-10型,张家港白熊科美机械公司。
1. 3 试样制备
将ABS、1% (质量分数,下同)的铝粉颜料、0. 2%的硅酸铝珠光颜料及少量红色染料投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min,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上挤出造粒,其中挤出加工温度为230e。将所得粒料在90摄氏度下干燥4~6 h后再注塑成高光色板。
1. 4 微结构观察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铝粉和硅酸铝在ABS基材中的微相结构。
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螺杆组合对ABS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
金颗粒的闪光铝粉颜料,硅酸铝珠光颜料的透明的不规则碎片。的微小固体颗粒大量的空间分布,发现扩增后,大多数铝粉细颗粒,一个小的铝硅酸盐,直径10lm,描述铝粉和铝硅酸盐已经坏了。螺纹切削回大部分的铝硅酸盐片材破碎成很小的粒子,和螺杆组合抗剪加固,其破碎化程度显著增加。铝粉末和薄片粒度分布和硅酸铝的地位取向直接影响到宏观的视觉效果。铝粉末中的金属效果的基础性作用,鳞片状铝硅酸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闪光效果。在宏观层面,更深入的闪光点,空间分布均匀,粒径分布广泛,更强的闪烁效应是三维的,分层的。这种结构大大增加面积反射光线,金属效果进一步增强。
2.2二次加工对ABS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
挤出一个从现在开始,铝粉颗粒尺寸没有明显变化,但层状硅酸铝颗粒尺寸略有降低;挤出两大粒径,层状硅酸铝(超过100lm)已从现在开始几,细小颗粒形成更加拥挤的空间分布。但在宏观视野,金属闪光效果差别不大。在铝粉的宏观视野闪光点提供了依据,但层状铝硅酸盐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的Flash和立体效果的功能,因此层状硅酸铝达到一定程度的可获得壁,超强闪烁的效果,如果进一步提高破碎程度,这种特殊效果的提高幅度不明显。这表明作者准备金属闪光效果的ABS有回收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2.3不同塑料基材对ABS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属闪烁效应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的塑料基材的这种特殊效果的影响。分别以ABS728和ABS722为母材制备金属闪光效果的光学显微照片。使用时,不同的母体金属铝粉和层状铝硅酸盐空间和晶粒尺寸分布状况是近似的,在显示的经验的挤出工艺相同,受到剪切作用是similar.bs728和ABS722粘度和剪切速率曲线差异不明显,也证实了剪切应力的相位差不同的加工工艺,得到在形成过程中的ABS金属闪光效果的影响的研究不应大一次。可以看到在宏观的视野,更深层次的铝粉和铝硅酸盐,在视觉上闪烁的温度分布更加拥挤,可以形成的更强烈的立体感PTH金属闪光效果。但由于ABS728流体设计范围更广,适用于大尺寸工件的注射成型,增加了有效的考虑,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最佳ABS728,本研究选择的是ABS728。
三.结论
加工工艺和塑料基材ABS金属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这螺丝强度和不同的基体材料的金属闪光效应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杆组合切割作用,主要是因为前改变形状和空间分布的粒径大小的硅酸铝片,铝粉末颗粒形状共同形成密集的专业,这主要是改变具有透明基材,为使能从视觉上观察到更深层的铝粉末和硅酸铝。二次加工,挤出螺杆转速和温度对ABS的金属效果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马京生.没有金属的金属效果颜料――介绍一种珠光颜料[J].中国涂料.2010(02)
[2]孙达,凌益春,王岳飞,杨贤强.茶叶籽油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J].茶叶.2010(03)
[3]魏振承,唐小俊,张名位,张雁,邓媛元,张瑞芬.花生油加工和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粮油学报.2011(06)
(一)产业基础
作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链条的一个环节,客观来看,加工贸易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首先取决于各国产业的要素优势。要素优势影响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的发挥也具有深远影响。由于加工贸易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要素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技术水平和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
1.劳动力供给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天赋比较优势,对于拥有12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并致力于由封闭向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这一优势自不待言。中国在工业化和经济转型中释放出来的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供给,促进和保障了中国东部地区十几年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繁荣。而且,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几乎没有上升。
就中长期来看,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供给将继续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来自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人口和来自企业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转变等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失业人口,使中国在21世纪初期的十年内,每年约有2700万新增就业人口。以年均国民经济增长8%计算,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约为810万,以充分就业为标准,中国每年仍有上千万的待业人口。这种就业形势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劳动力优势仍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力方面呈现出的显著的比较优势预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中国仍将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2.技术水平
产业的基础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跨国公司转移技术水平高低的主导因素,通常情况下,在加工贸易中,跨国公司只向东道国转移适用性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等同于或略高于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在进口替代条件下,这些产业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在外贸和外资的强烈冲击下,多数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有所提高,纺织、服装和家电等消费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总体来看,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悬殊。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到90年代中期,中国大中型企业普遍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可靠性和寿命低20%。从设备状况来看,制造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仅占全部产业设备的24.6%,其中,为其他行业提供机械装备的机械行业本身设备就十分陈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占11.82%,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占52.74%,还有约20%的设备处于国内落后水平。就产品档次而言,达到国际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17.8%,居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的占26.9%,居国际70年代水平的占48.7%,还有7%的产品属于国际60年代的水平(《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由于产业设备落后、产品质低价高,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局面是造成我国加工贸易中间产品供应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了内资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扩散和技术外溢,也妨碍了加工贸易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3.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综合表现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如表1所示,1985年,在主要出口制成品中,中国呈现比较优势的制成品只有纺织、其他金属制品、成衣和杂项制品,这些制成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处于弱比较优势状态。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改观,1996年,中国出口制成品中除去原有的纺织、其他金属制品、成衣和杂项制品之外,无机化学、医药品、办公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机动车辆和光学仪器也呈现出比较优势。但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机电产品部分比较优势为弱比较优势,成衣和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强比较优势。
中国80年代初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决定了其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只能居于劳动密集型环节,从附加值最低的组装工序开始参与国际分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所发展,但这些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国际比较优势呈弱势状态,因而,中国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有所上升,但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仍占主要部分。
(二)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
国际经验表明,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是后进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技术赶超的关键所在,没有对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之上的模仿创新,东道国通过引进外资达到促进自主技术能力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加工贸易发展中,除去跨国公司的主观因素,东道国当期的产业技术水平决定了跨国公司初始的技术转移水平,而东道国产业的技术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则决定着技术外溢效果,并推动着新一轮的技术转移和外溢。
中国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距离现实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都有很大的差距。研发经费的不足是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的首要障碍。无论国家、产业和企业,中国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都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在国家层面上,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约在2~3%之间,发展中国家约在1~1.5%之间,而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则徘徊在0.6%左右,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科技统计数据》,1998年).在产业层面上,中国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0.29%,其中机械制造业为0.53%,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0.35%,纺织制造业为0.12%。而美国在1992年产业研发投入平均为3.7%,其中最高的是医药与生物技术,达11.5%,最低的是食品业和服务业,为0.7%.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0.5%左右,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只占企业的45.6%(史清琪:《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研发经费的低投入直接影响了对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是我国技术引进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失调。1998年,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为1∶0.05,远低于1∶10的国际水平(王昌林、张志宏:”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国社科院院报》,2001年4月17日)。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大幅度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效,加之各种体制问题的制约,我国产业技术不仅不能有力地辅助企业加工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而且也难以紧随外企先进技术的转移进行追赶式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
(三)机制制约因素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各领域中尚未改革到位的运作机制制约着经济开放和发展的步伐,加工贸易也不例外。
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深层次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由于机制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没有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使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微观主体为三资企业占据,加工贸易对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的积极影响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国台湾、韩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进程中,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内资企业迅速地适应了跨国公司的需求,形成了高质量、大规模的供应能力,通过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他们成为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的微观主体,在加工贸易发展中不断壮大。而在我国,承载着国家大部分要素资源的国有企业,由于机制僵化、市场适应力差,没有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而民营企业则因许多束缚条件尚未成长起来,这使得外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的配套主要在外资企业间进行,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之间。这种局面一方面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尽管这些基础本身尚待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发展加工贸易可能带来的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被大幅度抑制,更重要的是,当地经济通过加工贸易逐步积累实力、发展壮大的进程没有显现,加工贸易的多数利益和加工贸易发展进程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影响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另一重要体制性问题是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由于直面市场竞争,企业具有最直接和最强烈的研发需求,因而,企业应是产业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体制基本是政府计划、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主导、项目管理,缺乏市场化、产业化导向,在风险融资不发达、不规范的情况下,有限的人力、资金投入没有合理的配置机制,投入产出效应极差。据1997年的统计数据,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73%,日本为65%,德国为66%,俄罗斯为69%,韩国为67%,我国仅达43%(史清琪:《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在这种背景下,希望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进入加工贸易链条的企业既得不到科技资源,也难觅技术支持和援助,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遭遇不到有力竞争,转移技术的步伐就会相应放慢,这样,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既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也缺乏有力的竞争促进,这是加工贸易发展中技术进步和外溢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
影响技术进步的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在于知识产权制度。树立正确的经营意识,培养牢固的守法观念,在中国产业界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表现尤为明显。知识产权观念淡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成为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政策环境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一揽子”要素效应和加工贸易在促进出口、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争相对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我国也不例外。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外资和加工贸易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方面给予了各种“超国民待遇”。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软硬基础设施和经营环境,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但是,加工贸易优惠政策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负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各种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不完备现象影响或抑制了中间配套产品的生产,从而对技术转移和外溢构成障碍。其中包括,关税政策中对最终产品高关税而对中间产品的减免税.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中,对境内结转的上游企业不实施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时间长,周转环节多.深加工结转“先征后退”等等。
另外,加工贸易运转中也存在一系列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生矛盾的政策因素,需要在实施中加以修正和解决。表2列出了接受调研的企业对相关阻碍政策依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的分值情况。根据表中分值情况,目前对企业技术进步最重要的阻碍因素是进口手续的繁琐和进口设备关税、增值税过高,其次是减免税的设备目录不够明细、样品进口受到限制,再次是知识产权问题,其他两项的分值较低,重要程度相对较轻。
对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的政策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保持引进外资的总量增长是各地衡量官员业绩的重要方面,为此,各地政府竞相制定更为优惠的引资让利政策,在扭曲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地方间的恶性竞争,成为中国引资的一大特色。地方政府重数量、轻质量的引资思想和行为,给外资企业以极大的便利,却忽视了外资进入对当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应该产生的积极影响。事实上,各级管理部门在引资和管理中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鼓励政策和监督措施。如苏州市外经委在项目审批中,根据行业特征制定加工贸易企业增值率的参考值,这项措施就有效地监督和促进了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增值率的提高。
(五)外资企业的战略与目标
东道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进入的前提条件,在此条件下,跨国公司根据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战略目标,确定东道国在其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和向东道国转移的技术。首先,中国强大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是所有外资企业进入的最重要的因素,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是外资企业共同的、首要的目标。其次,中国在外资和外贸中的优惠政策为外资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如此背景下,行业自身特点、中国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市场竞争局面成为外资企业转移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决定因素。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调研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上述分析,可以以调研结果对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作一总结。
表3显示了接受调研企业对影响技术进步因素的选择情况。按照重要程度打分,计分结果显示,各项选择得分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F—C—J—I—D—E—K—A—B—H—G。其中,选项G的分值最低,表明一般情况下,由于我国加工贸易链条的技术水平与母公司最先进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母公司对加工贸易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不大,难以构成对我国加工贸易技术进步的阻碍.选项F、C、J和I分值较高,与其它选项拉开了显著的距离,表明资金不足、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政府鼓励政策不够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依次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障碍。
二、促进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统一认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加工贸易最初“三来一补”的形象和后来与之相关的“走私”现象,使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出现了种种误区,对加工贸易发展在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也意见不一、认识不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服务的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一致性,杜绝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减少政策摩擦,共同为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二)鼓励技术进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
各级地方政府转变引资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外资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调,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并与企业联合进行职工培训。同时,严把审批关,将加工贸易审批和管理工作与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工作结合起来。
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产业科技进步基金,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发放优惠贷款和各种补贴,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进步、质量改进、自动化发展和员工培训,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技术进步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先进设备进口的各项优惠措施,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建设新的生产线和对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
鼓励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实施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技术进步的合法权益。
(三)鼓励提高配套率,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各项不利于配套产业发展的现行制度和政策,其中包括:改革关税制度,逐步降低制成品关税,减少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税收差异.改革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为深加工结转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减少退税环节。
加强对配套企业的科技、资金和信息支持,发挥政府、科研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内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开发、人才培训,提供优惠贷款、补贴和各项信息服务,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内资企业的配套产业发展。
鼓励外资的跟随性投资,促进配套产业群的形成,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生产基地,为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创造更加有利的产业空间。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扶持民营企业,促进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
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其具备应有的激励机制、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从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基础的作用,为加工贸易升级换代提供有力条件.民营企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应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其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和支持,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实行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一体化”发展,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新环境,从而促使内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
(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加工工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从改善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解决加工贸易的配套生产和升级换代能力问题。
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重视高新区的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培育坚实的后继力量。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伊始即应吸取传统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走外资与内资共发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保持与国际水平同步。
(六)改革科研体制,促进科研发展的产业化
加快传统科研体制的改革步伐,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的倾斜,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模仿创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并举,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七)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发展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一些地区配套体系的形成,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逐步建立起来,流通领域的物流服务渐渐不能适应需要.同时,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相关服务业往往不能很好地给予满足。因此,需要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 技术 审价 特点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1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的特点
1.1 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较一般装备审价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现在的武器装备广泛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是集中光、电、机、信息等为一体的高智能高精度武器,其成本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我们的审价人员有时对装备生产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认识上有所不足,对生产所使用的新材料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军工企业可能会有意加大原材料成本定额,将一些不合理费用加到期间费用中, 因而使得成本计算的工作繁重,难度也更大。
1.2 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对审价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要求高
由于现在的武器装备生产广泛采用各种新技术和各种新材料,为了能准确计算装备成本,合理制定装备价格,利用有限的经费收到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审价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对像现在广泛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同时对法律、外语也要有一定的基础。
1.3 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较一般装备审价工作的审价手段和方式更多样化
高新技术装备由于其成本构成的特殊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一般的审价方法不能够完全满足对高新技术装备审价的需求。它要求我们各方面专业审价人才共同协作;人工审价与计算机网络审价密切配合;需要专门的软件相配合。今天的装备审价还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价格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装备价格能否准确合理的确定与掌握的相关装备价格信息资源是否充分紧密相连,装备价格信息资源越充分越真实,审核出的装备价格就会越准确。因此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审价工作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强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2.1培养人才,加速理论研究,提高武器装备价格管理水平
(1)要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组织审价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以便适应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审价工作的需要;选择部分热爱审价工作的岗位军代表,通过举办培训班自学、审价工作实践锻炼,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尽快参与到审价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
(2)可以采用函授或者选派部分人员到财经院校学习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审价专业知识,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3)应尽快编写出版适应性教材,为自学者提供方便。目前,急需编写出版一本集成本审价基础知识、国家和军队有关军品价格管理法规文件、军兵种主管部门出台的军品审价定价具体实施细则为一体的装备审价教材,作为审价工作者的工具书。
(4)注意营造一个活泼而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发挥审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对审价骨干力量进行合理流动,特别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基层单位的人才,防止出现“大材小用”、“大材不用”、“小材大用”、“无才重用”等不良现象。
2.2有效利用各种力量和方法,确保高新技术装备审价工作的质量
2.2.1加强审价专家组的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和充实审价专家组的成员,加强审价专家组的力量将会更有利地促进高新技术装备的审价定价工作。总装备部和各军兵种装备部门可分别成立审价专家组。已有的审价专家组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部分具有审价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处理问题客观公正的中青年同志,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专家组要充分发挥其“专家”作用,除完成一些重要的审价定价工作外,应适时的将国家、军队、地方政府的价格文件汇编起来,印发各军代局,并在同一类产品审价工作告一段落后,研究总结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指导各级更好的开展审价定价工作。
2.2.2三级结合,加大审价工作力度
随着制约这些高新技术装备价格因素的增多,审价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配套产品的审价定价工作全面展开,现有的审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以军代表室为基础,三级审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机关和审价专家组要加强指导,共同把好高新技术装备的价格关。大型复杂的武器装备或重点装备可由总装备部组织人员进行审价定价;一般的武器装备可由军代局组织力量进行审查,报主管部门批准;配套产品可由军代局或者军代室进行审查,逐级上报批准。目前,军代室的成本价格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审价工作与产品检验验收工作一样,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靠军代室去完成,军代室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审价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审价小组,每年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调整人员,吸收岗位军代表参加,保证当年审价定价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