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按人数分组
1.一对一互助合作。两人合作是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运动技能的分组策略。采用一对一分组策略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一对一互助练习,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则根据要领仔细观察,提供反馈和帮助;反之,当一人能正确掌握动作时,他就转变为观察者和帮助者,另一名学生则变成练习者进行练习,直到两人都正确掌握技能为止。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广播操、武术、球类等项目。2.4至6人小组合作4至6人合作在合作教学中是较为常见和科学的分组形式。学生小组由4至6人组成,选出一人作为小组长,起到组织、领导、监督、帮助的作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尝试、探索,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进而获得成功。具体实施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让小组自主讨论,尝试探索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小组依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投掷、体操等技巧类项目。3.多人合作。常见的多人合作是按照四列横队分组,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式大多用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上,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实战中得以展示和演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跑、体育游戏等项目。
二、按功能分组
1.帮教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就是教师将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和相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绑定,其形式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是一帮多,或者是多帮一。这种分组策略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德育渗透性,即小组合作的互帮互。例如:在体育教材“排球双手正面垫球”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将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技能教授给学生,通过几堂课的练习,60%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抛自垫的技能,但是仍有40%的学生因为球感较差而掌握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排球两人对垫教学时采用了帮教型分组,垫球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纠正同伴的垫球手型和垫球部位,同时在对垫时能较好地控制球的高度和方向,进而帮助同伴共同提高。通过“一帮一”的合作模式,学生们都得到了收获,掌握较差的通过合作垫球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小老师”在帮教中获得了成就感。分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常常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掌握得较差的学生则停滞不前,甚至渐渐产生抵触情绪。而帮教型分组合作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指导“学困生”,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合作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小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会想尽各种办法指导和督促他们练习;“学困生”则热情高涨,在“小老师”的监督下努力练习。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成功感与喜悦感。2.友伴型分组。友伴型分组就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前教师只需说明练习是几人为一组。这种分组往往是在日常学习中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练习小组,这就有利于增加小组团队的凝聚力,意见容易达成一致。例如:在体育教材“健美操基本步伐”教研课上,我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导入本课内容,即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并腿跳、弓步跳、开合跳。在基本步伐集体教授后,我让学生按自主意愿进行友伴型分组,规定6人一组,自由结伴。分组完成后,各小组先积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迅速投身于练习之中:有的小组集体边喊口令边练习基本步伐;有的小组选出较好的同伴在前面带领组员们练习基本步伐。在课的最后,我请各小组展示表演,每个小组都踊跃举手,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步伐一致,动作规范,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分组策略进行练习,这样常常会因为学生之间性格差异和爱好不同而出现小组凝聚力差、组内意见难以统一、组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友伴型分组则恰好避免了以上问题,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组成小组,组内默契度大大提高,同伴们的练习热情也大有增长。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一致,并能有效地开展练习,练习效果较固定分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友伴型分组在分组时常常会出现有些学生被孤立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开导那些被孤立的学生,同时劝说小组成员接纳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加入适合自己的小组,促使每个小组达到最优化。3.合作型分组。合作型分组就是教师将学生按相同人数、男女相同比例进行分组,分组后,组内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合作,最后共同掌握运动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在男女均等的情况下将组内成员的特长最大化,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例如:在体育游戏“四人五足走”教研课上,我将“合作”二字贯穿始终。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用“火车与司机”的小游戏代替了传统的慢跑,并通过“合作操”让学生活动关节。在课的基本部分,我将学生前后四人(两男两女)分成一组,我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四个人怎样配合才能走得更默契?”)自主尝试四人五足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尝试、探索,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得出了四人五足走的方法:相互配合,男生迁就女生的步伐,做到步伐一致。在练习过程中,男同学为了迁就女同学尽量控制步伐和速度,他们大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或“左右,左右”,大家齐心协力,步伐一致地走向终点线。分析: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把男女生分开分组,这种分组策略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因为男女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男女生分开分组的方法,常常会产生男、女生技能达成度存在明显差距的现象。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合作就应该男女合作,在合作中男生女生相互互补、迁就,发挥各自特点和特长,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将大大缩小男生与女生掌握技能的差距。而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应细心留意各个小组的情况,用言语引导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学会迁就、谦让组内的女生,同时也要鼓励女生向男生看齐,学习男生们的勇敢和拼搏精神,进而彼此互补,共同进步,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听句读句说句写句用句提高能力
文言文教学自主且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功的训练。
语言(具体到句子)是思维的载体,表达不到位,再好的构思也难以实现。众所周知,作文技巧可以速成,而语言文字基本功却无法速成,唯一的途径是长期地、扎实地进行基本训练,舍此别无他法。
我的做法是有意识的把句的训练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听句、读句、说句、写句的能力和赏句、集句、用句的习惯。
听句、读句是说句、写句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反复体味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读句与读全文有所不同,读全文的目的在于整体感知文章,而读句则把任务落实到句的表达上。读句时可以让学生记一些词语,背诵几个句子,品味句子的谴词造句的妙处,语气感情的特点,为说句写句做储备,说句:上课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说长句、说语段、说感想、描述事物、复述课文。对于说话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不能怕学生说错。此外,课堂提问时,也要抓住时机强化说句训练,应该明确说的要求: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表达准确,避免词不达意;不罗嗦。再则,叙述语言应具体,描写语言要生动,议论要精辟,要看内在逻辑。当然,这些要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边想边说,教师在一旁提示、引导、指正、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指正和引导十分重要,指出错误、及时纠正并提供思维导向和语言范例,能使学生逐步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并且由于教师的重视,学生就会产生这方面的自觉意识,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听、读、说的能力最终落实到写作上。我的做法是每学一课必定要让学生仿写文中一个或几个句子。过程是:先确定仿写范句,再一起赏读,指出其特点。有的确定仿写点,教师做仿句示范,学生仿写。仿写的范围要宽,角度要多,仿优美的词句,仿表达方式,仿感彩,放语言风格,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仿写作手法,凡有可仿之处且难度适宜者,皆可仿写。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如学完《羚羊木雕》仿写其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对话,学习《春》仿借景抒情的手法,学《紫藤萝瀑布》仿化静为动,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仿人称的肖像描写,学《安塞腰鼓》仿排比的修辞……学生写完后交换检查,较好的当堂宣读,每日一句,每课一得,逐渐提高难度,仿写段落,在仿写中求创新。写句训练难度较低,生容易操作,因此兴趣高,效果好。涌现了不少佳句,令人刮目相看。
事实证明,这种把学课文和作文语言训练近距离、低难度相结合的写句训练,打消了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写作的惰性。对提高表达能力有明显效果。
作文要贴切、准确的表情达意,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资料库,其中包括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靠学生自己搜集、积累,效果难以保证。我把这个任务放在每节课前三分钟交给学生完成。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学生各念一句摘抄的佳句,并三言两语谈谈好在何处,集体朗读后抄录在个人的摘抄本上。开始学生只推崇名言哲理,后来就扩展到修辞、用词、意义、感情、风格、文采等多方面,这表明了学生赏析、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超级秘书网
用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己说过的、听过的、写过的、搜集过的佳句,常常督促、提醒,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变成自觉的行为,只要长期坚持,学生作文大白话、随意话的表达就有所改观,语病也大大减少,而且在作文技巧、构思方面也有可喜的进步。
【关键词】 议论文 提炼 论证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14-01
1 议论文的基本常识要掌握
写作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议论文,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之间该如何衔接,再就是要懂得议论文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最后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些,我们在写作中通常用的是哪几种等等。
2 议论文写作应从全局把握
2.1 提炼论点要“精选”
作为教师,对一些材料作文,我认为首先要整体把握所给的材料,然后拨开迷雾,提炼出材料中的本质意义,即论点,比如下边这段材料: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这个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外,还把车子擦拭的光亮如新,其他学徒看到了,都笑话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取走的第二天,年轻人就被挖到了那位车主的公司去上班。
要写好材料作文,关键是要找准最佳角度,比如从擦车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可以以“干一行爱一行”(A)、“要做就做最好”(B),来突出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如果站在其他学徒的角度可以用“成功需要多做一点”(C),“多做事不吃亏”(D)来命题;而如果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这段材料可以提炼出“得到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足矣”(E),进一步说明机遇与良好习惯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提炼文章的论点,以(E)项最佳,(C)、(D)两项次之,(A)、(B)两项有点偏颇,只看到了用心做事这一点。
通过这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要静下心来,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多提炼观点,然后从中找出最好、最鲜活的主题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第一步。
2.2 应用论据要“细挑”
我认为对于论据的选择应该遵循“细挑”的原则。
比如对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分析中,教师可以先就文章的标题《敬业与乐业》入手,引导学生先就“敬业”这个论点展开小组讨论,并以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思路简单写出来。然后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这篇演讲文,并勾画出作者的论点及证明论点的论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就文中的论据与自己所写的论据做比较,看哪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对比,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就第三段作者为了对“敬”这个词进行论证时,所采用的论据进行讲解:首先运用了朱熹的名言,然后作者紧跟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都不旁骛,便是敬”。为了进一步阐述“敬”这个论点,作者沿着自己设计好的思路继续深入,顺理成章地用凡人类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拉出“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车夫“这两个职业悬殊的个体作为论据进行论证,着力把侧重点放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些论据的运用,把“敬”这个词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清晰而又明快,说服力极强。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突出议论文的论点,所用的论据必须要“细挑”,在这篇《敬业与乐业》的文章中,这些经过精挑细选论据的运用,使得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2.3 论证方式要“多样”
说到论证方式,运用最多的有以下四种:
a.例证法:即用典型的事例做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如此,在《勤能补拙》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运用了梅兰芳年轻时学戏被老师否定的例子,以及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为例展开举例论证,进而成功地突出了“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个论点。
b.喻证法:顾名思义就是采取比喻论证的方式进行,在这种论证方式的运用中,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能把两个毫不相干或者相似度不大的事物拿来运用,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他把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成一所大宅子,而把一个青年人对待大宅子的不同态度来比喻“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既形象又生动,还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在突出论点的作用上,能更加直观的表明作者的观点,可以说“憎爱分明”。例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先正面用“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来加以正面论证,然后又把“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反面例子拿来和正面事例进行对比,这样对比后的结果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更加突出。
d.引证:引证就是“旁征博引”,所以这点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警言格句以及好的古典诗词名句,通过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融汇到自己的作文中,作为引证的例子来加强议论文的论点,往往在增强说服力的基础上,更加出彩。
3 结论
总之,议论文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文体,真正写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所以在平时语文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针对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外,还应加强议论文实际操练,即从议论文的三要素上下工夫,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进行逐一训练,话题可以是当前的热门事件,也可以是学生们关注的娱乐资讯,这样一来,议论文就不再是难啃的“硬骨头”,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杨利.议论文写作教学探微.[J].2007(05)10.
【关键词】初中学生;写作意识;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我每次上完作文课内心总不那么畅快、不那么如愿:要么,学生写出的内容少得可怜,对一处熟悉的景物、交往中的朋友、亲身经历的事等,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要么,学生写得不好,结构不完整、语言不真切、不生动、主旨不鲜明不突出;要么,学生没兴趣,他们认为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要么,学生不敢写,完全不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见解。
1.创设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有米可炊”
《语文课标》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景交融”。没有“景”,没有具体的活动和真切的感受,要想产生“情”、产生写作的兴趣,谈何容易?写作中三言两语就结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学生有素材才能写出更多的内容。我常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创设情景:1.组织活动创设情景,2.利用影片、图片创设情景,3.讲故事创设情景。例如,老师抓住孩子“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天性,将一次次的作文演变成一次次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大增。他们为了使自己表现的更优秀,相互间必定要交流、沟通,必定要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唯恐表达慢了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意愿,这就促使他们积极思维。这些思维实际上就是作文写作思维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一次教学中,恰逢大雪天气,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总想张望张望教室外面的雪景。出于职业的敏感,我请示了领导,经批准后来了个“顺水推舟”,将孩子们带到教室外。乐开怀的孩子们感受着大片大片的雪花,跑着、笑着,你给我一个雪弹,我给你一个雪雷。我参与到同学们中,趁机引导大家观察周围的雪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大家看,雪片像什么?”“想一想,我们应怎样描述雪片的下落?”“同学们喜爱雪天吗?”活动结束时,我告诉同学们:这次作文就写《下雪了》,注意要把看到的雪景描写下来,把自己在雪中做的一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做到静动结合。同学们欣然答应,因为他们有丰富鲜活的写作素材,他们能写出很多,有话可说了。最后在作文评析中,没有发现一例三言两语就完事的现象,却发现同学们的内容更真切、叙事更完整、主旨更鲜明等众多优点。 2.树立学生灵活迁移的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有很多写作技巧、精彩的语段,学生积累后巧妙地迁移到作文写作中去,那么学生的作文在章法、技巧上就会提高很多。
在学完《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我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的写法,并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将作者的这种写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列出提纲。学生根据列出的提纲描写校园的主要特点,同时表答自己的热爱之情。仅从结构上看,习作就比较成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当学生,和他们一起写“下水文”
一部分学生不够自信、不敢写。其实,老师当学生的心态也是如此。于是我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想法: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在一次写作课上,学生明白了我的意图后,赶紧拿出笔和纸准备和老师比一比,同时也想看看老师会不会遇到困难以及怎样解决困难的。我写着写着,感觉有个地方的形容词表达不够准确贴切,微皱了一下眉头就微笑着请教学生这地方该用什么形容词较贴切,于是大家都积极地去思考,提供了很多供参考的词语,争论后一致选择了一个应用到写作中;又写着写着,我又感觉到为了表达某个意思说的话太罗嗦,于是我又号召大家商量商量该用一句什么简洁的话才能表达这方面的意思;文章结尾写出后,我读给大家听,立即有位同学站起来补说了他的一句话,大家琢磨后一致认同了他的补充、为之感到自豪。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让学生发现老师也同样会遇到写作中的问题,发现他们自己能解决老师写作中的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写作的自信,从中他们也学到了怎样选好一个词、怎样选好一句话等。
4.树立修改作文的意识
《语文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本身对缺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鉴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使学生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并且体验和感悟生活,逐渐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好习惯。例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假日出游、平日里自己购物、在家做家务等生活细节,并让他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校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积累写作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体验,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整理。学生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观察,在活动结束后又有了体验和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善于积累,充实写作素材
要想出口成章,就必须有充足的写作素材,而充足的写作素材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要勤于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听到的和看到的优美语句,这对于小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1.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多读书,多读好书,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优秀的词句、不同风格的体裁、巧妙的构思等,可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都使其兴趣盎然。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文章越多,写作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记录“摘录手记”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小学生通过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积累,词汇量不断增加,写作素材逐渐丰富,在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尖。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2.结合自己的回忆,丰富写作内容,充实写作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小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还要使小学生的写作内容生动形象,不空洞,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日记、照片等重温过去的趣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情节。例如,写题目为《童年趣事》的习作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趣”字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展开写作。有关学生亲生体验的写作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指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练笔指导。尽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小学生的练笔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练笔指导,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必然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
1.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片段的练习。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说话练习、看图作文练习、学写周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的练笔。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并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恰当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怎样写“完整事”,逐渐向习作练习过渡。
2.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篇章的练习。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语言基础,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习作训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或者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 内涵 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作为优秀文化,被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符合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应充满儿童趣味和儿童情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够集中思想,尤其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儿童文学应插入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图画,要在符合文学特点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的童趣;第二,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尚幼,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儿童文学应使儿童看得懂和喜欢看,除语言应浅显易懂外,内容也不应该过多;第三,儿童文学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的身心发展应符合其年龄特征,阅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要求儿童文学应为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第四,儿童文学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事物都具备自身的规律,并且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利用。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便是儿童作品。教师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讲授,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学习,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字、词、句、古诗等。儿童文学富有童趣,且语言大多规范简洁,因此易被小学生记住。此外,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能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学习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享受文学带来的精神韵味。因此,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二。如今,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形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界广泛认识到,引起家长、教师、学校甚至全社会的深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必须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获取认知和满足其好奇心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发现新奇的事物,并解决心中的困惑,还可以通过对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其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儿童文学作品是为满足儿童阅读而创作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是基于儿童的角度进行的,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在为儿童带去欢愉和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同时,培养儿童健全的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陶冶儿童的文学素养
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三。儿童文学不仅丰富学生课堂内的阅读,还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儿童文学是反映生活的文学,是一种具体的、概括的和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是创作者以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生命和情感的加温,将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赏析时,应尽量鼓励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判断创作者所描述的现象和表达的情感,并对自身的观点进行阐述。如《小王子》这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自我见解的阐述,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该作品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的空虚、愚妄和盲目,是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写出人类随风流浪的命运和孤独寂寞,是作者以自身温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真善美和讴歌和向往。儿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学会欣赏、判断和品味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的影响巨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也重大,使教师从中获取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多阅读儿童文学,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使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学习,学生充分感知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给学生快乐的童年,保护学生的童心和想象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如今,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珊,鲁俊.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探寻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密切联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88.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写作 能力
前言
阅读写作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写作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材料,促进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写作是学生进行表达的关键,培养学生具备一种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写作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一种总结和升华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的规定,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其对于课外自读都不应少于300万字,如果一个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其知识储备较少,无法接受书面文化的熏陶,因此,就难以激发其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正所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就广了,写作的能力也必然有所提升。可以说,长期的阅读过程能够提升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并且使其能够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学生甚至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过程感到反感,因此,很难参与到课堂语文教学中来,就算是对学生进行了专项的训练过程,也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首先,在语文课堂中,往往阅读教学次数较多,而写作教学较少,这种比例的失调无法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同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中学的语文教材是以典范的语言作品作为教材的主体,语言规范是语文教材的特殊性。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背诵古诗词文80篇,可是现代文背诵要求极少。无法对学生形成一种熏陶,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再者,很多教育工作着对于学生写作的文章,往往是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批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不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因而,极大的削减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方法探究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达到读写迁移
语文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依标扣本”。但阅读教学也不是“教课文”,是“用课文教”。既凭借课文的语言素材,文章作法,学读学写,培养能力。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进习作指导,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从仿写入手,实现表达方式的迁移。
(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先从阅读抓起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大家在除了学习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促进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要想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加强阅读写作训练,营造好阅读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所以,课堂上可以综合采用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以及默写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改变教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多鼓励,赏识教育,通过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阅读而不是通过批评刺激讽刺挖苦而导致学生兴趣度下降。只有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阅读的内容,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必须从读懂一段话入手。
总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大量阅读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宝库的“内存”,并能在阅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迁移知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冬琴,在阅读中提高作文能力, 文教资料,2005年02期[C].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活动相比,合作学习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在轻松、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并培养相关技能。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需要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生发展的特点等进行分析,做好合作学习的相关准备工作,提高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认识到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教学工作,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首先,教师没有做好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把控工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不同,对合作学习的应用程度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论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一味强制地开展合作学习,导致教学中过分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其次,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方案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认真领会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导致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很多教师都将学习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对合作学习存在认识误区。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不科学,质量不高。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发挥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合作教学活动的成功起决定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进行提高,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科学地认识、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加强学习,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2.科学准备合作学习工作
首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语文合作学习开展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价值和趣味性,从而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某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弈》文言文教学的时候,由于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因此简单的教学可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并且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对这篇寓理故事进行体会,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先明确自己能够读懂的句子,将学习困难的句子作为小组讨论交流的主题,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记录下来开展全班讨论。其次,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组织活动的重要基础,根据“组内成员各有特色,学习小组整体水平相当”的要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配比。
3.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以外,还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进行培养。此外,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例如,在《学弈》这篇课文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对文章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也是有所差别的。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建立科学、完善的合作教学评价工作体系
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合作学识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师生开展合作教学方式,阻碍教学进程。
1.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人数较多是现在学校班级最普遍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合作、讨论,没有几分钟就要进行指导。虽然通过分组学习确实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短,完全起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实践过程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1.2过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师生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导致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被忽略,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酚的性质与应用》这课内容时,教师先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在形式上是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自主学习,但完全降低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随意地学习,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
1.3小组成员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因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往往是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由于差异较大,学生之间难以深入交流、探讨,小组活动基本上是由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小组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正确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其首要任务便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他相关因素,并合理控制小组人数,过多过少都不适宜。安排每个小组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其组织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时候都能积极投入,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2.2做好任务分配工作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各个小组的合作目标,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同一目标灵活而又合作地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过滤与结晶的相关知识时,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解过滤和结晶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别,以此作为合作目标。合作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分配任务,每个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文笔好、写作能力强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汇报实验结果,在明确合作目标的前提下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2.3鼓励学生加强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缺乏交流的合作学习完全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简单,学生大多都能解决,合作学习就没必要深入探究;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则较难理解,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问题难度,让学生整体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指导,促进合作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