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律诗绝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原文:
《读信州赵昌甫诗》朝代:未知 作者:未知
斯文世不收,未绝仅如缕。
哦君古律诗,思君用心苦。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打造绿色产业,壮大崛起实力
2012年4月25日,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罗保铭同志代表五届省委向省第六次党代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词。报告起草小组解读:绿色崛起,是科学发展的海南化抉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省情的一次更加明晰的铆接。绿色崛起,既折射了当今世界在面临着“增长极限”教训后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模式中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最关键的是,绿色崛起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济概念,或者一个单薄的生态友好概念,而是要回归到整个社会生态的和谐,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本质上来,承续了海南“小财政、大民生”的传统,要进一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上迈开大步。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什么是“绿色崛起之路”?报告中有非常清晰的表述,即“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了海南省委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时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考量,又综合了发展新型工业的前提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心。
报告对绿色崛起的前提、支撑、依托、途径、最终目标和思想保障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具体是用六个“最”,回答了“如何实现绿色崛起”的问题。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从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开放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报告将开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放需要具体的抓手来承载。对此,报告讲得十分明确,这就是“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的海南开放新战略。
报告提出,率先实现服务业开放的突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扩大开放是海南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报告将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和医疗市场的开放作为目前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医疗、教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开放型文化产业和医疗旅游先行区。
报告提出,努力打造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无疑是海南扩大开放的龙头板块、集聚区域和引领力量。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了全面加快洋浦开发建设的决定,加快海口发展的支持政策即将出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也已经动工,海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物流航运中心、临港加工物流保税园区和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关键词】格律诗;常识;简析
我们国家是诗歌创作的大国,我国的诗歌源远流传,最早的诗歌创作集,当数《诗经》和《楚辞》。
一、诗歌韵律小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部诗集《诗经》《楚辞》虽属诗作,但不讲平仄,韵律,为了呤诵上口,已使用韵律了。
汉朝时期产生了两个重要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未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较为成熟的五言诗。七言诗作大约产生于汉代,尚无明确定论。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后人一般称之为古诗。其中诗作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乐府:原本是汉朝设置的官署名称,乐府的职责是负责到民间去采风,收集民歌并为之配上乐谱,后来人们这些乐谱的歌词也一并称之为“乐府”。)
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作,但在用韵上不符合规律。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之三。
齐梁时代,出现四声(平、上、去、入声),使诗歌创作开始讲究平仄押韵。南朝齐永明时期,当时的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缙凇⑺沃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了一种讲求平仄和对仗,为其特点的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二、几组定义
要想学会近体诗创作,品评诗歌的美伦美奂,必须要弄懂弄通以下几组相对应的概念。
1、绝句、律诗:
绝句指一首近体诗中只有四句诗。
律诗指一首近体诗中必须有八句诗。
2、五言、七言:
五言指一句诗中有五个文字,一个字也叫一言。
七言指一句诗中有七个文字。
3、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一首诗四名,一句五个字;一首诗共计二十个汉字。
七言绝句:一首诗四句,一名七个字;一首诗共计二十八个汉字。
五言律诗:一首诗八句,一句五个字;一首诗共计四十个汉字。
七言律诗:一道诗八句,一句七个字;一首诗共计五十六个汉字。
4、押韵:
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押韵的,除首句是否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即一、二、四;或一、二、四、六、八押韵,押韵只押平声韵;近体诗不允许“出韵”。
5、平仄:
古有四声,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了,),故有平仄。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是规律,不可突破。
按照诗作中第一句(首句)平仄使用规律,可以把诗句分析成:
①平起平收式:― ― | | ― ― ― | | | ― ―
②仄起平收式:| | | ― ―| | ― ―|| ―
③平起仄收式:― ― ― | | ― ― | | ― ― |
④仄起仄收式:| | ― ― || | ― ― ― | |
这四句也就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句,只是放在其它诗句上,不讲啥起啥收
罢了。
6、联、出句、对句:
近体诗每两句为一联,一联中的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
7、对、粘:
对: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不符合规律叫失对。
粘:上联中的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不符合规律叫失粘。
8、拗、救:
近体诗中有的地方的平仄不能随意变更,如违反了平仄规律就叫“拗”,但“拗”了以后是需要“救”的。
9、对仗:
近体诗另一重要特点是对仗,对仗是针对联来说的,律诗的四联各有名称:
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
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这是十分有联想性的四个字,上下相联,形成全诗。一般说,“颔联”、“颈联”用对仗。对仗的要素有基础要素、语法要素、声律要素。
三、图释诗律
总结上文,可以一谱汇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的平仄律表,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是韵角,首句是平起仄收式,可以不入韵。一般说来,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常。
参考文献
[1]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78年
[2]张之强 《古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3、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绝句的排序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两种。不管是五绝还是七绝,它们都是截取律诗的一半组合而成的。因组合不同,可以有如下四种形式:(一)截取律诗的前四句,即首联和颔联,其中最后两句要对仗,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二)截取律诗的中间四句,即颔联和颈联,由工整对仗的两联组成,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截到律诗的后面四句,即颈联和尾联,其中第一、二句必须对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截取律诗的首尾四句,即首联和尾联,这种情况除第二、四句押韵外,没有对仗的情况,如罗隐《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以上四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根据律诗的押韵和对仗的规则,绝句的第三句都不要求押韵。
因此,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再根据它的相应规则去寻求解答。
例如:下面这首诗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春阴垂野草青青②满川风雨看潮生③时有幽花一树明④晚泊孤舟古祠下
根据上面所讲的规则,很容易看出,这首诗属于第四种类型,即由首尾两联组成,诗中无须对仗。第“④晚泊孤舟古祠下”不押韵,因此,它应当是第三句。从诗中描绘景物的顺序来看,是由远及近,因此,可以断定这首诗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④②。
又如:下面这首诗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不肯过江东 ②生当做人杰
③至今思项羽④死亦为鬼雄
根据上面所讲的规则,因为第②和第④句工整对仗,构成完整的一联。所以,这首诗属于第三种类型,即截取律诗的后四句,由颈联和尾联组成。“③至今思项羽”句不押韵,因此它是第三句。按照仄起平收的规则,“②生当做人杰”的“杰”字是仄声,应为首句,而“④死亦为鬼雄”的“雄”是平声,应为第二句,故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
二、律诗的排序
五律和七律的平仄:
首句不押韵的:
(1)仄仄脚
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平仄脚
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首句押韵的:
(3)仄平脚
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平平脚
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从上述五律和七律的平仄规则中,不难看出:不管首句押韵不押韵,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中,第三句结尾为一个仄声字,第七句结尾为两个仄声字;而在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式中,第三句和第七句的结尾两字都是仄声字。因为律诗的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所以,我们在确定律诗是哪种起式时,只要考虑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就行了:第二个字是仄声的,它就是仄起式;是平声的,那就是平起式。懂得了这一点,律诗的排序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确定律诗的起式。由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确定它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
2、根据末尾两字的平仄确定第三、五、七句;
3、根据仄起平收和对仗的规则找出与第三、五句对应的第四、六句。
例一:下面这首《安定城楼》,要判断它中间四句的顺序,应该怎么排列?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A.
B.
C.
D. 。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雏竟未休。
(1)王粲春来更远游(2)欲回天地入扁舟(3)永忆江湖归白发(4)贾生年少虚垂涕
因为“递”是仄声字,所以这首诗属于首句不押韵的“仄起式”七律。在备选的四句中,第(2)(3)句与第(1)(4)句都是很工整的对联,到底怎么排列,哪句在前,哪句在后?根据“仄起式”的七律第三句末尾是仄声字的规则,在上述四句中,只有第(4)句“贾生年少虚垂涕”中的“涕”字是仄声,而其他各句末尾的字都是平声,因此,只能把第(4)句安排到A的位置。排好了第三句,根据对仗和押韵的规则,理所当然,“(1)王粲春来更远游”则应当排在B的位置。同理,因为“发”字不押韵,所以,“(3)永忆江湖归白发”应当是第五句,即在C的位置,而“(2)欲回天地入扁舟”则应当在第六句的位置。即按(4)(1)(3)(2)的位置排列。
第二:下面这首律诗《登楼》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A.
B.
C.
D. 。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1)北极朝廷终不改(2)锦江春色来天地(3)玉垒浮云变古今(4)西山寇盗莫相侵
按例一的解法,因为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中的第二个字“近”是仄声,且“心”与“临”谐音,即押韵,所以,这是一首首句押韵的仄起式的七律。在“北极朝廷终不改”句中,“不改”两字都是仄声,故这一句是诗中的第五句,即在C的位置。与之对应的只有“西山寇盗莫相侵”,故(4)“西山寇盗莫相侵”是第六句,即在D处。又因为“地”为仄声,而“今”为平声,故“(2)锦江春色来天地”应为第三句,即在A处,“(3)玉垒浮云变古今”则应在B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上述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应当是(2)(3)(1)(4)。
下面再举一首平起式的五律来说明。如:下面这首诗中间四句的排列顺序是: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A. .
B. .
C. .
D.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高考试卷离不开古典诗歌鉴赏题。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高考鉴赏题,这里从五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阶段掌握学习的范围,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选入了高中的课本。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我们不但要熟悉,尤其要理解这些名作,掌握好写作技巧。因为高考不是离开“教纲”去考学生。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和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全国高考卷选了王维的《过香积寺》,设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要做好这道题,关键是你平时对课本中王维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没有?选题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与课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相似之处。读懂了课本,何怨解不了此题?再看2004年全国考卷的古诗词鉴赏题,入选的是张籍的《秋思》。设题为“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设题也没有离开我们的课本。有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我们在课本中接触不少,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细节,赵师秀《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等等。就思乡之情的作品,我们接触就更多,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等。 二、要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都应了解。如2003年全国春季考卷,2003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诗歌的体裁知识,两卷分别考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一常识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诗四联中的“颈联”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尤其重要。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蕴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等等。2002年全国高考卷考查了“折柳”这一文化常识、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这一文化常识,因此了解流派、风格、意象等文化常识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按内容划分诗歌种类 掌握诗歌题材,及时分辨“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赠思乡诗”的类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写景抒情诗。古人作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2004年高考重庆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梅尧臣的《东溪》,就是从这个方面来考查的。 咏物言志诗。诗人的志向和品质要表达出来,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为咏吟的对象。当然,所咏之物要和所表达的志向品质或形似、或神似。因此,一般诗人所咏之物有比较固定的象征义和比喻义。2004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题选了苏轼的《红梅》。作这道题就应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 边塞征战诗。古诗人有军旅生活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中,我们也就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也是高考题入选的范围。2004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选了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马”、“刀”与军旅有关。“关”、“黑山”与边塞有关。掌握了这些知识,做这道题也就不难了。 怀古咏史诗。许多古诗人生活奔波,仕途上或升或迁,多有凭吊,凭吊之时往往对古代的人或事,有缅怀,有感叹。古赤壁、石头城、故国等地,是无数风流人物叱咤风云之地,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触,融入在他的诗歌之中。赏析这类诗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对诗人本身及所处时代都要有所了解。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杜痒的《赤壁》,鉴赏这首怀古咏史诗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赤壁”这个题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送赠思乡诗。诗人送别亲朋好友不免要赠送诗歌,以表情意。诗人远在他乡,也难免有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也就用诗来表达,高考考这类题也是常见的。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就是赏析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两首思乡诗。2004年高考浙江卷也考了李白的《菩萨蛮》思乡词。
四、要掌握一些鉴赏用语 近年来的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2004年各地高考的古诗歌鉴赏题,除北京卷用了客观题外,其他考卷都用主观题。要答好主观题,不掌握一些鉴赏用语,答案就难以做到简明扼要,用语贴切,恰到好处。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诗歌鉴赏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要答好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体裁方面的术语,如:诗、词、曲、律诗、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小令、套数等;其次要掌握好表达诗歌思想内容及感情方面的术语,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生活、爱国思乡、伤春闺怨、孤独伤感、惆怅寂寞、恬淡闲适、昂扬激愤、忧国忧民、迷恋思念等。 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也是词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语言鉴赏术语如: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术语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联想、以动衬静、以乐写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诗歌鉴赏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青天,作用是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烘托”等术语。2003年北京卷的诗歌鉴赏题(指出赵嘏《江楼感旧》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要用到“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术语。 五、要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锤炼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因此,鉴赏诗歌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高考题也多从关键词设题。有一类题叫你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如2003年全国卷设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设题:请从三、四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另有一类是叫你赏析关键词,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设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湖北卷设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王湾《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从以上设题看来,平时读诗应对诗人锤炼的词语多多品味。 除了从关键词入手之外,鉴赏诗歌还应从表达技巧入手。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前文已列出),有的鉴赏题就是从表达技巧设题的。2003年北京春季卷就设了“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样一道题,要答好此题,我们就得从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入手分析。借什么景?抒什么情?诗中写到雁,因为雁是一种候鸟,春秋迁徒,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往往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中写雁是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再看2004年全国卷设的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也应该从表达技巧入手作答。 当然,鉴赏方法还可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生平情况、艺术风格及诗歌的标题等方面入手,这里不一一而论。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高考试卷离不开古典诗歌。
关键词: 汉语格律诗 英译 格律派 散体派
1.引言
1.1汉语格律诗的界定
本文拟谈汉语格律诗的英译,那么什么是“汉语格律诗”呢?
根据王永义编著的《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绝句为四行体,律诗为八行体,排律为十行以上的长篇体。
格律诗的成熟期在唐朝。下文中所叙述汉语格律诗的翻译方法大致为唐诗的翻译方法,所举的例子多为唐诗中的绝句与律诗。
1.2唐诗英译历史
关于唐诗英译的历史,马祖毅先生在他的《汉籍外译史》中有详细的论述。在这本书中,他分别谈到了英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翻译介绍唐诗的情况。其中英国、美国这两大英语国家的情况介绍得尤为详细,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1.3“方法”(method)一词的界定
关于“翻译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和分类。除了经常提到的“直译”和“意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分类法。例如,德莱顿(John Dryden)在他的Preface to Ovid’s Epistles中提到了著名的翻译三分法,即逐字译(metaphrase)、意译(paraphrase)和拟作(imitation)。他认为逐字译和拟作这两个极端都应避免,正确的方法是介于两者之间,即意译。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到了八种翻译方法,即词对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改写(adapt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忠实性翻译(faithful translation)、地道的翻译(idiomatic translation)、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一些中国的翻译理论家也有他们自己的分类法。如张今教授在他的《文学翻译原理》一书中提到了历史上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即自由主义的翻译方法、现实主义的翻译方法和形式主义的翻译方法。
至于诗歌翻译,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比如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在他的《诗歌翻译:七项策略及方案》(Translating Poetry:Seven Strategies and a Blueprint)中提到的七种翻译法,即音位翻译法(phonemic transl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韵律翻译法(metrical translation)、散文翻译法(poetry into prose)、押韵翻译法(rhymed translation)、无韵诗翻译法(blank verse translation)和口译(interpretation)。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的陈善伟(Chan Sin Wai)博士在2000年第4期的《翻译学报》(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发表的文章“Standards and Methods in Poetry Translation“中提出六种诗歌翻译的方法,它们是:音位翻译(phonological translation)、押韵翻译(rhymed translation)、散文翻译(prose translation)、韵律翻译(metrical translation)、口译(interpretation)和无韵诗翻译(blank verse translation)。
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许渊冲在《中国翻译词典》“诗词英译简史”一条中所说,把汉语格律诗英译的方法归纳为四种,即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创译派和散文诗译法。
2.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四种方法
2.1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
以韵体翻译汉语格律诗的翻译家以英国的翟理斯、中国的许渊冲为代表。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 A.Giles,1845-1935)是格律派的代表。他在翻译汉语格律诗时采取直译押韵的诗体形式。评论家认为他译的唐诗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看他译的杜甫的五言《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White gleams the gulls across the darkling tide,
On the green hills the red flowers seem to burn;
Alas! I see another spring has died...
When will it come――the day of my return?
译者采取直译法,忠于原作风貌。该诗一、三行用韵,二、四行也用韵,每行五音步。在译诗中既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内容,同时也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式。
许渊冲先生在长达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中,先后出版译著50余部,其中大部分是古典诗词的汉英翻译。他主张以格律体译诗,请看他译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译文采用AABB韵脚,第一、二行每一个单词都对仗,且都是单音节词,末尾的“flight”与“sight”又相对称。译文展现了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2.2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
以自由诗体翻译汉语格律诗的翻译家以英国的韦利、中国的杨宪益为代表。
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翻译唐诗的方法,与翟理斯大不相同,他的翻译方法是依据原文逐字逐句直译,而不是意译,采用不押韵的自由形式,而不用诗体的押韵形式,他认为译文如果勉强凑韵,势必损害原文。他不求格律,用词简朴精炼,虽采用自由诗体,但仍旧注意一定的形式与节奏。他对汉语和古典中国文化的理解,他自幼所受的良好的文学教育和良好的语言和文学的感觉,使他的译作富有诗的感觉,文体明净,语言充满活力。他最好的一些译作,往往使人浑然不辨其为译作。例如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中的前四句:“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韦利的译文是:
“Life in the World is but a big dream;
I will not spoil it by any labor or care.”
So saying,I was drunk all the day,
Lying helpless at the porch in front of my door.
译诗既忠于原作的意思,在英语表达上又保持了一贯的明晰流畅,使英语读者对之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杨宪益先生用自由体译诗。他十分强调忠实,认为翻译时不可作过多的解释,应尽量忠于原文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评论家认为他与戴乃迭合译的《唐宋诗文选》(Poetry and Prose of the Tang and Song)“把散体译文推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的译文简单明了,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请看他译的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Intimacy too deep for words,
Silent gazes across a wine glass
Even the candle shares our grief at parting
And sheds slow tears until dawn.
译者忠于原文的字面意义,译文所用的词语均为日常用语,如deep,share等更是习用常见的口语。译诗读起来似乎比原诗更为精练、上口。
2.3根据原诗内容对汉语格律诗进行创造性改写
根据原诗内容对汉语格律诗进行创造性改写的翻译家以美国的埃兹拉・庞德为代表。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1915年出版了英译中国古诗《神州集》,共收英文译诗十八首,实际包括中文原诗二十二首。书名Cathay下面有一条说明:“For the Most Part from the Chinese of Rihaku,from the Notes of the Late Ernest Fenollosa,and the Decipherings of the Professors Mori and Ariga.”庞德根据的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美国学者费诺罗萨学中国古诗的笔记,而费诺罗萨的笔记,又是在日本听日本学者讲解时作的。可见庞德译中国诗的途径多么曲折。
由于庞德本人不懂汉语,而他翻译《神州集》的途径又是如此曲折,他的诗歌译作翻译得很不忠实,所以有些评论家认为根本不能算是翻译。美籍华人学者James J.Y. Liu将《神州集》斥为“自由创作式的翻译”的极端。翻开庞德的译诗集,再对照相应的中国古诗,庞德的一些译诗确实存在很大的偏差。如庞德所译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eku-to,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reaching heaven.
将“故人”误译为人名,“黄鹤楼”音译(日文读音)为地名,时间(三月)、地点(扬州)都给漏译了,全诗中突出的意象是“长江”,连诗题也给改为“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江上送别》)。
2.4以散文形式翻译汉语格律诗
以散文形式翻译汉语格律诗的翻译家以翁显良(1924-1983)为代表。
翁显良出版有《古诗英译》(1985),该书是散文诗译法的杰作。他在《古诗英译》小序中说:“……译诗的难处,在于再现形象和改创声律。再现形象,不能背离诗人的本意,……然而再现绝不是临摹,似或不似,在神不在貌,不妨得其精而忘其粗……至于声律,语言不同,自然要改创,更不必受传统形式的束缚,押韵不押韵,分行不分行,一概无所谓,……可是,长短轻重,抑扬缓急,都要随义而转,却也不怎么自由。”所以他把古诗译成再现原诗形象的散文诗。以下是他用散体译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utumn Glory
Off the main road runs a narrow stone path,winding,climbing,vanishing into the cloudy heights where perch a few tiny cottages.
Here I pull up my carriage,entranced.For the twilit mountainside is ablaze with crimson maples more vivid than spring flowers。
译者采用散文体,不用韵。他也不一行对一行、一词对一词地译,而是完全将自己对原作的充分感受彻底融入到了译诗这一艺术空间,仿佛译者就是作者本人一般。
3.结语
法国有一句谚语“la vérité est diverse”(truth is diverse),有一位英国诗人这样写道:“Beauty is truth and truth beauty.”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la beauté est diverse”(beauty is diverse)。这句话也适用于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各种方法。汉语格律诗可以比作一座美丽的山峰,而各种不同的汉语格律诗英译方法只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在看这座山峰。我们相信汉语格律诗英译的方法越多,译文越多,也越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汉语格律诗这座美丽的山峰。
参考文献:
[1]Chan Sin-wai & David E.Pollard.An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5.
[2]Giles,Herbert A.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 London:Betnard Quaritch,1898.
[3]Lefevere,André.Translating Poetry:Seven Strategies and a Blueprint.Assen/Amsterdam:Van Gorcum,1975.
[4]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Waley,Arthur.170 Chinese Poems.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1986.
[6]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7]刘象愚.从两例译诗看庞德对中国诗的发明[J].中国比较文学,1998,(1).
[8]吕叔湘编注.中诗英译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9]马祖毅,任荣珍.汉籍外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10]王永义.格律诗写作技巧[M].青岛出版社,2003.
[11]翁显良.古诗英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12]许渊冲.如何翻译诗词――《唐宋词选》英、法译本代序[J].外国语,1982,(4).
[13]许渊冲.汉英对照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杨宪益.略谈我从事翻译工作的经历与体会[A].金圣华,黄国彬主编.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新加坡女诗人刘情玉(泊雁)就深谙对仗在律联中的妙用,举例略作评论:
《登霹雳洞绝顶》颔联:“幽岩寺观饶禅味,古洞林泉远俗埃”,属于典型的字字反声对,格调清新脱俗,后三字上佳。
《壬午重阳》颔联:“云遮碧月素娥隐,霜护黄花雅士来。”诗中“雅士”属偏正结构,所以用素娥取代嫦娥。素娥,月中仙女,即嫦娥,后也作月亮的代称。
《遥贺槟城艺协五十周年》颔联:“美画眸前清气绾,新笺案上妙章成”,清气能“绾”,这是虚写,妙章可“成”是实写,这就叫虚实相对。
《癸未九日登高忆故乡》颔联:“黄花欲共秋容老,宵雨平添月色凉”,“老”和“凉”是诗眼,又似信手拈来,展示了作者在练字上的认真态度。
《岁暮感怀》颔联:“浮云世事荣枯换,为府诗书念虑迁。”浮云,比喻人生短暂无常;为府,喻藏书之地。巧用比兴,联用反对,是为佳构。
以上例句展现了女性诗人特有的柔婉、细腻、美妙的笔触。而在后面,我们却可以看到巾帼不让须眉的浩气干云的一面:
《南亚海啸大灾难》颈联:“入目何堪尸首叠,扪心无奈筑巢摧。”海啸大灾难让人刻骨铭心,这种大题材,使用对仗不用套话,实属难得。
《丁亥暮春遣怀》颈联:“入眼风云随易变,冲堤潮浪退难同。”“易变”、“难同”是词组近义、单词成反义,并非合掌,属巧对。
《盼求吟趣续年年》颈联:“倾樽中夜茫茫意,听雨寒窗黯黯天。”诗人有在长夜一醉方休的豪气,也难免有像黯天听雨的郁闷心结,所以希望在以诗会友中得到吟趣,这也许就是泊雁不遗余力办刊的宗旨吧(《新风》《世纪风》均由她主编)!
以上仅从对仗、平仄上解读泊雁的某些单联,未能一窥全豹。下面抄录她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七律以供欣赏:
故园梅蕊冒寒开
故园梅蕊冒寒开,傲雪凌霜丘壑栽。
天月圆融幽梦绕,灯花璀璨馥醪陪。
黄莺紫燕迎春到,银柳水仙新岁来。
今夕欢歌催鼓乐,看谁健笔夺诗魁。
余虽不敏,被情玉视为宗兄,惠函索和,倚老卖老,文不对题,敲敲边鼓,聊以助兴:
依韵奉和泊雁女士“故园”诗元玉
大马南园梅盛开,愚兄可惜一枝栽?
草堂花少宜恩宠,神殿官多莫浪陪。
纵使耳聪情眷恋,忍教头白雁归来。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