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事部经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就是xx年11月到中集,人事部经理辞职报告范文。至今已有一年又六个月了。我就是抱着为一个中国企业尽心尽力的意愿,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到了中集。虽然过去我在中国工作过,也和中国企业有过合资的经历,但这就是我第一次在一个中国企业内担任职务。到中集的这个决定,有我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一年多来,我的经历丰富了很多,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珍惜这一段经历,而且不后悔做了这个决定。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将离开中集。五月份时,这个信息将公开于众。我们共同探讨中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人选,已经几个月的时间。您二位一直了解我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但就是,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您们仍然保持对我的信任,保密和敏感的工作仍然交付给我,让我看到您二位和中集的宽厚和胸怀。对此,我由衷地感谢!
人力资源就是支撑中集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因此,不管我就是否在中集,都希望您们以及集团总裁班子能够继续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以强有力的支持。在今后的几年里,中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做得更扎实。在我离开之前,有几件事情希望得到您们的关注:
今后两年左右,人力资源职能应该建立中集统一的职级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集的各个产业,各个企业,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只要就是中集的企业,就应该纳入中集统一的职级系统。只有用统一的衡量标准,中集才能够比较公平地了解每个员工的职责大小。只有实行统一的职级系统,今后在薪酬福利的设计上,在员工职业发展上,在后备队伍培育上,才有一个清晰的尺度。集团人力资源部要在xx年年把中集职级系统在中国境内的制造企业推行实施。要把职级推进到burg,vanguard,泰国,等等。
今年已经开始成势的工作就是全集团统一的业绩管理体系。多谢吴总的支持,整个集团现在开始意识到,共建团队愿景和年度计划,对上下一致协调,推动工作,业绩管理等,都有极大益处。xx年年能够开始把如何做计划的方法推动下去,能够按照统一的方法评价各级员工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今后几年,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层的战略规划能力,预测能力,团队管理/激励能力,业绩辅导能力。业绩管理体系需要有强大的管理团队,才有可能行使有效。几个表格,几个程序,就是无法代替有效管理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性。远航需要得到大力支持。“远航一”应该做为领导力提升的第一步。向多年前中国的“扫盲”运动一样,远航应该走到中集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参加,包括企业的总经理们,包括总裁班子。这样,中集可以把远航做为集团管理的喉舌,推动统一的管理理念,统一的解决问题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上下左右,发自内心的协调。协调就是无法强求的。协调必须发自内心。集团人力资源部已经意识到,应该根据经营战略需要,分析应该具有的领导能力。今后应该启动“远航二”,“远航三”,等等。
此外,中集的人力资源职能,无论集团层面还就是企业层面,都还没有能力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供管理团队做经营决策。首要两个原因就是:人力资源人员的能力有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没有实施推广。因此,在xx年—2010年,中集需要全力推广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加上有效的信息管理,可以给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内部员工各种信息,同时可以降低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人工成本。
我是XX年11月到中集。至今已有一年又六个月了。我是抱着为一个中国企业尽心尽力的意愿,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到了中集。虽然过去我在中国工作过,也和中国企业有过合资的经历,但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中国企业内担任职务。到中集的这个决定,有我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一年多来,我的经历丰富了很多,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珍惜这一段经历,而且不后悔做了这个决定。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将离开中集。五月份时,这个信息将公开于众。我们共同探讨中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人选,已经几个月的时间。您二位一直了解我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但是,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您们仍然保持对我的信任,保密和敏感的工作仍然交付给我,让我看到您二位和中集的宽厚和胸怀。对此,我由衷地感谢!
人力资源是支撑中集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因此,不管我是否在中集,都希望您们以及集团总裁班子能够继续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以强有力的支持。在今后的几年里,中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做得更扎实。在我离开之前,有几件事情希望得到您们的关注:
今后两年左右,人力资源职能应该建立中集统一的职级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集的各个产业,各个企业,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只要是中集的企业,就应该纳入中集统一的职级系统。只有用统一的衡量标准,中集才能够比较公平地了解每个员工的职责大小。只有实行统一的职级系统,今后在薪酬福利的设计上,在员工职业发展上,在后备队伍培育上,才有一个清晰的尺度。集团人力资源部要在XX年年把中集职级系统在中国境内的制造企业推行实施。201x年要把职级推进到burg,vanguard,泰国,等等。
今年已经开始成势的工作是全集团统一的业绩管理体系。多谢吴总的支持,整个集团现在开始意识到,共建团队愿景和年度计划,对上下一致协调,推动工作,业绩管理等,都有极大益处。XX年年能够开始把如何做计划的方法推动下去,能够按照统一的方法评价各级员工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今后几年,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层的战略规划能力,预测能力,团队管理/激励能力,业绩辅导能力。业绩管理体系需要有强大的管理团队,才有可能行使有效。几个表格,几个程序,是无法代替有效管理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性。远航需要得到大力支持。“远航一”应该做为领导力提升的第一步。向多年前中国的“扫盲”运动一样,远航应该走到中集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参加,包括企业的总经理们,包括总裁班子。这样,中集可以把远航做为集团管理的喉舌,推动统一的管理理念,统一的解决问题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上下左右,发自内心的协调。协调是无法强求的。协调必须发自内心。集团人力资源部已经意识到,应该根据经营战略需要,分析应该具有的领导能力。今后应该启动“远航二”,“远航三”,等等。
此外,中集的人力资源职能,无论集团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还没有能力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供管理团队做经营决策。首要两个原因是:人力资源人员的能力有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没有实施推广。因此,在XX年—201x年,中集需要全力推广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加上有效的信息管理,可以给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内部员工各种信息,同时可以降低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人工成本。
一旦有了统一的职级,统一的业绩管理体系,有效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可以建立员工的潜力评估,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关键核心岗位的后备力量培养,以及支持经营策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一旦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心灵契约能够加深,企业和团队有凝聚力,上下左右协同程度提高,集团成为有机一体的可能性增强。对人治的依赖性会减低。一个更平等,更透明,更公平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会加深对人的信任和授权,增强信息的及时沟通。
集团人力资源部在今后2—3年里,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中集的人力资源职能部门面对着要上陡坡的挑战。让这个职能部门自己杀出一条路来,是不现实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总裁和总裁班子一致的支持,是无法行之有效的。同时,我认为如果把人力资源看成是最重要的经营资源之一,人力资源职能应该直接参与经营。
在中集目前的情况下,我不建议中集到外面去找一个有跨国公司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集更应该信任自己内部有能力有潜力的管理人员。把这些人真正用起来,激励起来。他们给中集带来的长远价值是远远比一个无法适应中集现状的空降兵要高。有些人不抱怨,不会哭,不愿意叫,不等于这些人没有期望,没有抱负,没有能力。会叫的人不一定最好。沉默的人不一定不强。
今天提出辞职书,是我经过认真思考,做出的决定。我决定离开,让我最最舍不得而且不愿意辜负伤害的是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们,许多成员企业的人力资源同事,许多成员企业的总经理和许多总部的同事们,最后还有您二位。在这一年半的工作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同事们之间的支持和关心,中国人的那种情分,是我多年在国外比较难以得到的。
我很感谢二位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给我和人力资源部的支持。我希望今后二位能够更关切人力资源职能的发展。爱护一个刚刚成型的职能,帮助它的成长。同时,了解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心态和心声。把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离职面谈,申诉调查等等信息,做为了解员工的正当渠道。使用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信息,将是对人力资源职能的最大认可。
非常感谢二位和中集的其他同事在这一年中给人力资源部的支持!我也祝愿中集早日达到一千亿的目标!我从内心祝愿中集越做越强,立于不败之地。今后如果需要,我将很愿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色,继续帮助中集。
经济观察报:2001年达能控股乐百氏之后,你们五个乐百氏的管理团队突然集体离开,给外界留下了无数谜团。现在您离开乐百氏一年多,可否谈一谈当初离开乐百氏的原因?
杨杰强:我们离开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双方的经营理念不一样。达能控股与乐百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就会产生一些碰撞,在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对企业的文化的理解方面会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对企业发展速度的理解就有很大分歧。中国经济每年有百分之七到八的发展,比国外的发展速度快,所以我们会重点抢夺一个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那样日后的获利会很可观,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这是我们一贯的理念。达能却不同,他们追求的是每年的收益,因为达能在法国是上市公司,股民、证券分析师对他们的压力很大。虽然我们也非常理解他们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做事心态,但很显然,我们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识大不相同。中西方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也有不同。比如,削减成本、收缩编制,在中国的企业裁员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没有问题,但是国外企业裁员百分之二三十也很正常,辞退员工在西方企业里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顾虑会多一些。
我觉得不能用对与错来判断中西方的差距,就好比一个人去看病,有的人是用中医,有的人是用西医,结果都能够治好,用西医可能对人体有一些副作用,但是见效快,中医可能见效慢,但是长期有益于身体机能的平衡。所以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不管谁对谁错最后看的是谁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决定权,最后反映的是资本的意志。做一个企业中医的方法也可以,西医也可以,关键是请谁做主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五个创始人突然集体离开,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有影响,请问您觉得现在乐百氏的发展如何?
杨杰强:我个人理解,五个创始人离开对企业的震动应该不算小。我们伴随乐百氏走过了12年,包括文化、经营理念、价值观都非常一致,走的时候又非常突然,但从这两年达能进入来看比较顺利,在某些方面调整得也不错,比如今年推出的“脉动”非常成功,桶装水的发展也相当不错,现在已经绝对是全国第一品牌了,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乐百氏是很有前景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团队也会逐渐对中国的市场越来越熟悉。另外,跨国公司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的资本基础比较雄厚,全球资源庞大,抗击风险能力非常强。
比如开发“脉动”,我们在的时候已经开始做市场调研,当时这个品牌还没有命名出来,正在考虑如何进入功能性饮料市场,达能进来后,直接拿了某个国家的一个商业概念嫁接到中国市场,这体现出他们的全球资源系统非常厉害。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产业投资者合资而没有选择金融投资者的原因。 理性选择
经济观察报:离开乐百氏之后您碰到哪些机会?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机会的?
杨杰强:说实在话,我在乐百氏的12年多从来没有接到过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记得我们离职的会是在五点种召开、六点钟结束的,我收拾了东西回到家里是九点钟,第一个电话来自娃哈哈营销总经理,我告诉他我们五个人一起退出了,他觉得很惊奇和意外。
隔了一天,我从广州回中山家的路上接到第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接着分别有两个猎头公司给我推荐了四个CEO的职务,其中有一个是上市公司,有两个是药业,一个是保健品,他们给我开的年薪很高。
不断地有电话来,我也见过一些企业,除了猎头公司介绍一些企业,还包括很多朋友介绍的项目,有些是给我们团队一起推荐的,行业涉及到药业、保健品、传媒、洗涤用品、手表、房地产,后来我统计下来一共有41个项目。
经济观察报:这么多机会难道就没有一家让您动心的吗?
杨杰强:刚离开乐百氏那会儿,记得公司有个员工问我准备干嘛,我说先休息一年,他马上回应说,你干了12年,就算你休息一年也就等于每年休息一个月,跨国公司的高层就是这样的。
一年当中,我从没想过去做职业经理人,项目合作还是想过。我觉得,如果要重新做,完全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自己就没有什么优势,只有进入一个熟悉的产业,才能拿到足够的资源。所以,我的原则是,选择一个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或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团队的核心能力,做一个定位明确、个性鲜明的企业或品牌。
经济观察报:您最终选择进入焙烤业,创办我点(中山)食品有限公司,这是出于怎样的机缘和考虑?
杨杰强:休整期间我到上海走访一个朋友,他鼓动我出来创业,他带我看了一些中餐连锁,我觉得做中式快餐连锁还是比较复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整个制作过程到送卖的程序都比较复杂。但朋友的思路引起了我对连锁业的兴趣和关注,我发现零售连锁是大趋势,是一种业态的革命。我把目标放在了面包西点连锁店上,我去上海、北京、广州都观察了面包西点连锁店的情况。从面包连锁的调研当中我发现,从1996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面包连锁店到现在,单店的营业额以上海为例,已经从一天1000元上升到现在的几千元、上万元,有的到2万元。
我选择进入焙烤业有几个理由,第一,我们的创业团队大都是原来乐百氏的优势,我们本来做饮料,其实是在食品这个大的范畴内,饮食同源,不是喝就是吃,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本身有一定市场的感觉了,虽然说已经跨过了饮料到焙烤食品的领域,但它总是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都是四到五个小时以后要重复消费。
第二,从焙烤行业本身来讲,真正在全国很强势的品牌和网络还没有,比如目前做得比较大的好利来也主要覆盖到东北和华北,杏花楼月饼主要是上海华东一带,还没有真正整合全国的品牌和网络,焙烤业目前的发育情况很像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上半叶的饮料行业。接下来,焙烤企业将逐步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重新洗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产品品质好、经营管理优秀的企业很有可能跑出来,在各种类别都会产生巨头,最后集中到一两个“巨无霸”、五到六个巨量玩家,每个行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第三,因为焙烤行业现在还没有很大的“巨无霸”产生,所以老外还没有盯准,外国资本、外国产业集团还没有看到非常合适的收购对象,像娃哈哈、乐百氏早就被达能、雀巢盯上了。饮料、汽车、IT等行业在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大大加剧,而焙烤行业进入国际竞争可能还要三到五年,相对来讲以国内竞争为主,尤其是做中点,有点像白酒,外国资本不好进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玩。所以,我觉得在焙烤业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掌控来取得相对的资源优势。 运作国饼
经济观察报:新公司的发展思路是什么?目前业务运作如何?
杨杰强:我们已经在中山开了三家连锁店,就是综合型的面包西点店,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一方面做包装食品,渠道走公共的平台,利用乐百氏运作全国大渠道的经销商,很快就进入全国的大卖场和超市;另一方面建立我们自己的连锁系统,这就好比我们的根据地。包装食品是靠专业的渠道运作,但是做面包西点店如果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就不稳了,因为天天在和顾客见面,可以增加顾客对品牌更深入的了解。面包连锁店先做直营,做到盈利点上再发展特许加盟,能让别人一加盟就有机会赚钱,这个生意才有号召力。
在做“我点”品牌的同时,今年我们最主要的一个项目是取得了“国饼十佳”的全国总承销权。
经济观察报:月饼市场的销售很集中,也就是中秋前一两个月,这给运作全国市场带来一定的难度,您打算如何向全国市场推国饼?
杨杰强:首先国饼十佳产品的定位有好的卖点,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就是传媒的宣传,广泛告知老百姓有这样的产品,第一个传播,第二个就是要找渠道,我准备在全国做招商大会,筛选出合适的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而且这些经销商的素质要比较高,能够掌控终端,因为月饼销售和其他产品还不一样,周期比较短。另外我们要和十佳厂合作好,使得我们的物流迅速地在短时间内运送到全国各地,铺货到位,宣传到位,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这个卖点。
经济观察报:运作国饼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杰强:国饼十佳的每个厂家先把保鲜包装做好了,然后统一放在一个工厂组装,然后再输送到全国市场,周期比较长,对我们来说有时间压力,难度会非常大,需要几方面的配合,厂家的配合、物流的配合、生产的配合,还有品质的保证。
因为月饼这个市场是爆炸性的需求,中秋前零售市场才启动,所以关键在于各个环节多头的衔接是否顺利。我们采取限量发售,预计销售规模能到十来万盒,有大小两种包装,价位100元上下。
经济观察报:“我点”自己也做月饼,运作国饼十佳会不会和你们自己的品牌有冲突?
杨杰强:不矛盾,我们才是第一年做,比较小,取得国饼十佳权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重头放在国饼运作上。
经济观察报:这几年月饼企业都在拼包装,包装越做越高档,您认为未来月饼生产企业竞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你们打算如何运作自己的月饼?
杨杰强:食品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个是包装,一个是美味,但是除了这两点以外,怎样才能胜出,才能更有特色?有的企业在广告诉求中突出它的生产线、技术、皮薄馅好,品质很高,还有的从包装盒上争奇斗艳,也有的制造一些新型营销手法,最近两年月饼也开始打广告,甚至在中央台做广告。我们的做法是,讲述一个品牌的不同,我们的诉求就是取悦消费者,我们赋予月饼主题,送给消费者不同的卡,买给父母的、买给老师的都有不同的卡,突出它的产品概念,其实也是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不光是我去适应消费者,其实市场需要去用不同的手段包括技术和营销来开发和创新。
大家普遍觉得在月饼行业采用一些新的营销手法很有必要,因为这个市场很集中,短短的一个月的运作就有100个亿,消费高峰是瞬间形成的。而我们中国水的市场、奶的市场一年也就100多个亿,而且是常年销售。
我认为,月饼从文化上、包装上还没有梳理得很清楚,我们正在尝试把原来做饮料的品牌经验、渠道经验等一套工具用到焙烤行业上,开发出一些新的东西,发现新的市场和商机。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简单地复制,要学习、消化很多东西,因地制宜运用,逐步积累经验,力求在焙烤业有所作为。 旧班底新团队
经济观察报:我点公司大量启用原来乐百氏的旧部,请问大家是如何组建在一起的?
杨杰强:我们新公司的高层大部分都是原来乐百氏的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在我离职的前后离开乐百氏的,知道我离开乐百氏之后就鼓动我做点事,也有些知道我们在创建新公司就凑过来了。
新公司的营运总监李勇是原乐百氏生产技术部的总监,营销总监管贞福是原乐百氏华东区助理销售总监,财务总监李新文是原乐百氏桶装水事业部的财务总监,人事部经理庄小华也是原乐百氏公司人事部的。
另外我们还招聘了一些专业人才,我们的技术研发总监是曾连获中国三连冠的烘焙技师陈金平;市场总监吴江涛原来在百事可乐做过,曾经有一段时间长期驻在海尔为他们做策划;还招聘了一个原来在肯德基从店长做到区域经理、再到专业培训师的经理,专门负责我们连锁的西点面包店。
经济观察报:新公司投资多少?股东构成如何?
杨杰强:我们整个创业团队都有投入,我是最大的股东,具体投资不方便说。
经济观察报:你们乐百氏的五个创业元老,给大家的感觉一直是同进同退,请问这次一起离开乐百氏以后大家为什么没有一起来做?
杨杰强:我们五个都没有主动提出说大家再做一个企业吧。因为大家已经合作十几年了,也合作得很好,应该说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使命,现在是各自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有人在休息,有人在读书,有人在做投资公司,大家充分体会别样的合作方式或者是别样的生活方式。就说我自己,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想做点什么事情,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而且是享受这么一种生活方式。 角色转换
经济观察报:十几年前你们创建了乐百氏,现在又重新创业,请问和十几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感受?
杨杰强:以前乐百氏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乐百氏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我们打造了一个全国品牌,为此,我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一直到现在,我在内心还是挺享受的。
如今市场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首先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比较多的产业已经形成行业的龙头,这种格局下品牌集中度比较高,再进入就不容易,比如以饮料为例,在中国随便可以数出十个以上有十个亿以上的资产、年销售额在十个亿以上的企业。其次,十几年以前市场比较空白,产业也没有整合,只要有发现市场的眼光,有胆量,进去相对比较容易,所耗的资源也不多。乐百氏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全国的网络,品牌也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了,而且成本极低,拍一条电视广告可以播两年,现在半年消费者就烦了。从资本上来讲,当年乐百氏投入才90几万,除了设备厂房,剩下的流动资金就是一车奶,就可以滚动起来。现在如果资本太小了根本没有机会,因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且在产业经营当中不光有国内的竞争,还有跨国公司的竞争。
现在创业非常重要的就是切入的时候定位要非常清晰,在某个领域要做出特色,做到最好。
经济观察报:你们离开乐百氏的时候乐百氏已经是一个全国的大企业,现在我点公司和乐百氏的规模是无法比的,从一个相对成熟的大企业到一个新创的小企业,您感觉最大的压力或者说挑战是什么?
杨杰强: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以前企业做得那么大,很多单都不是自己签的,现在100块钱也要自己签,重新开始,而且一些做法不能用大公司的方法去行事,原来在乐百氏广告的投入动辄上千万一个亿。我现在的思路一定要非常现实,应该说长远的愿景要有,但是现在要找准感觉,找适合的管理制度,适合的发展战略,要脚踏实地去做,不能眼高手低。
第二个就是必须要坚持,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件事,不要以为以前有了这样的经历有一些积累就会很轻松。要了解大家都在进步,大家都很善于学习。
不光要有平常心,还要有进取心,我们的社会资源比较多,要善于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我觉得中国市场那么大,食品饮料每年两位数的增长是不成问题的。
经济观察报:您觉得要做到一颗平常心难吗?
杨杰强:有时候会错位,但我常常提醒自己,我点我点,我还是一点点。
采访手记:一颗平常心
在离开乐百氏一年多以后,杨杰强创建了我点(中山)食品有限公司,新公司把目标瞄准了焙烤行业,做面包西点连锁。对于杨杰强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旧的延续,新起点在于他介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新的产品、新的公司,旧的延续是因为新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大都来自乐百氏旧部,新公司的业务拓展依托的是乐百氏的人脉和网络以及杨杰强的个人品牌。
“4%”这个数据不是随便得出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科学依据。原来,在整个宇宙中,明物质即能发光或能反射光线的普通物质只占4%,剩下96%的物质是什么还不清楚。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宇宙之大,乾坤之广,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人类要完全认识宇宙,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为何已知世界占比如此之少
人类对已知世界的认识仅占全部的4%,基于“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20世纪40年代末,“大爆炸宇宙论”的鼻祖伽莫夫认为,我们的宇宙正沐浴在早期高温宇宙的残余辐射中,其温度约为6K(开氏度,过去也曾被称为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单位,1K与1℃大小相等,但计算起点不同。摄氏度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起点,而开氏度是以绝对零度作为计算起点,即-273.15℃=0K)。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年轻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巨大的喇叭形天线时,出乎意料地接收到一种无线电干扰噪声,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无变化。他们在排除仪器本身毛病或者栖息在天线上的鸽子引起的种种因素后,依然接收到那种无法解释的噪声。这种噪声的波长在微波波段,对应于有效温度为3.5K的黑体辐射出的电磁波。经过进一步测量和计算,他们得出辐射温度是2.7K,称之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发现,极大地鼓舞了许多从事大爆炸宇宙论研究的科学家,因为这竟与理论预言的温度如此接近!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在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接着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那么根据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离大爆炸中心点越远的星系,其飞离中心点的速度也应该越慢。但科学家却发现,宇宙中越往外的星系,飞离中心点的速度不是衰减下去,反而变得越快。于是,科学家大胆地推断:宇宙中一定有某些物质和能量没有被我们的天文观测所发现,这些物质被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物体(星体或气团)围绕星系运行的速度和该物体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就可以估算出星系范围内的总质量,但是计算后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最终,科学家推算出:星系中明物质占4%,96%是未被人们认识的物质,其中暗物质占23%,还有73%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这73%的数据就是根据宇宙加速膨胀所需要的能量计算出的。原来,“真空”中并非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理的探测仪器探测不到罢了。
人类能认识世界其余96%的物质吗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暗物质、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简称WMAP)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小变化,发现了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作为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在“大爆炸”的38万年后产生,其中的光子在宇宙中穿行时会经历一系列物理过程,特别是在经过质量较大的星系时,这些光子将遭遇“引力陷阱”。斯克兰顿等人介绍说,如果星系主要由普通物质组成,那么光子在落入“引力陷阱”以及逃逸出来的过程中,由于“陷阱”深度固定,其能量总体上将不会变化。但是,如果星系中包含暗能量,情况就会不同。由于暗能量有排斥力作用,光子在落入“引力陷阱”并逃出来的过程中,“陷阱”会逐渐变浅,能量反而增加。体现在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图上,经过这些星系区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将出现微弱上升。斯克兰顿博士采用WMAP以及另一项名叫“斯隆数字天宇测量”(简称SDSS)的技术,测定宇宙中星系的位置和彼此间距离,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经过一些大质量星系区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确实出现了微升。科学家认为,这一结论只有用暗能量才能解释。
市场部 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转眼,来XX分公司工作已一年有余,这一年以来,倍感艰辛但收获良多。亲临经营一线,就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市场硝烟弥漫,竞争你追我赶,资源捉襟见肘,员工起早贪黑,发展的压力扑面而来,我个人努力珍惜每一天的时间,沉下心、俯下身,用心想、拼命干。但感到客户需求多,市场变化快,业务没抓好。现按公司述职要求,汇报如下,请予以评议。
一、 2020,从过去看现在
(一) 市场经营关键指标
一是四年来首次完成收入目标任务。20年公司完成考核收入6.8143亿元,完成率100.11%,收入份额同比提升0.35pp,达30.37%。二是增收能力明显提升。截止17年1月,系统真实收入较20年同期增长480万元。三是业务发展稳中有升。全年有线宽带净增8.66万,同比增长36%,宽带到达份额提升0.16PP,实现到达份额近四年来的企稳回升;ITV净增10.17万;天翼净增14.2万,过网份额达到23.9%,全年提升3.38pp。
(二) 关键的市场驱动因素
1、策略与节奏:协同前端专业部门,在有效承接省公司季度营销活动的基础上,充分结合XX市场竞争实际,分波次开展征信产品创新、场镇光复行动、商铺专项策反、政企固话迁转等一系列营销活动,通过产品政策创新、终端政策调控,资源合理筹划,使全市上下实现营销节奏的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2、战术与执行:牵头前端部门开展多波次专项营销活动,全省带动效应明显。一是美乡卡率先打响后院点火第一枪,共完成8.6万户,绝对量全省第一,推动中江区域过网份额提升6.7PP,全面压倒对手。二是积极开展战术创新,单升融活动掀起全省暑促序幕。活动单周,实现单升融1.26万户,年增收590万。
3、生态与转型:牵头成立生态价值经营中心,加速转型探索步伐。一是统筹生态化布局,通过线下生态圈拓展和运营、线上红包铺子上线等,实现翼支付活跃用户同比翻番,活跃商户同比翻两番;二是有效控制基本面的流失,全年存量收入保有率95.42%,宽带月均离网率0.98%(还原后),低于省控目标0.27PP,天翼月流失率1.79%,整体排名全省第六;三是流量经营成效明显。流量收入达1.94亿元同比增幅35%,户均流量687M,总规模同比增长170%,总体排名全省第三;四是泛渠道拓展和运营初见成效。截止目前,泛渠道总量达到8029个,累计激活1384个,春促期间带来012业务2700余个。
4、机制与创新:牵头实施公司全资源视图的划小承包,资源以收定支,利润超目标提成,“收入靠挣、资源靠抢”思路贯穿全年。牵引各经营单位关注收入和发展质量,节约成本开支,提升资源效益。通过清理大量基础数据、梳理优化流程,使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得以提升,以“统一标准、动态配置,集中资源操盘,分阶段牵引营销重点”为原则,按季根据营销重点确定人工成本及营销成本抢盘系数和单价,确保激励导向一致,激励穿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充分释放一线活力,激发市场狼性。
二、党建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一)加强学习,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按照组织程序,于20年9月,成立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第六党支部,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我有幸被推选为第六党支部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个人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市场经营同步推进,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一是宣贯学习“两学一做”,组织参加XX市知识竞赛,清理和补交了本支部08年4月至15年12月党费共计26014元。二是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名,并按要求开展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三是坚持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包括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及集团公司党建任务和要求等,通过学习,进一步锤炼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性。四是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春促活动以来,组织本支部党员到前端一线开展“天翼先锋队”春促支撑活动,累计65人次。
(二)克己自律,坚决筑牢廉洁从业防线
“欲正人,先正己”,作为部门负责人,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一直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从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同时,认真分析查找部门内部易发生问题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增强防腐拒变能力。
三、工作体会和问题
1.能力恐慌、求知若渴。市场部作为前端统筹部门。工作压力大、能力要求高、管理幅度广,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于已知的挑战是如此地薄弱,以致于对市场竞争的敏感度和主动性不足,在面对发展新阶段的困难和问题时,处理方式较为传统简单,对人对事的管理缺乏精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是基本要求和唯一选择!
2.一分部署,九分执行。市场经营工作的成败关键在执行,对于本地网来说尤为如此。很多时候营销政策的左或右,基本上是殊途同归,效果好坏主要看落地的执行,因此市场部的工作必须要更加的接地气,首先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去偏执的抓好执行,同时更需要认认真真多跑一线,踏踏实实狠抓细节,在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
四、2021,把握当下,只争朝夕
(一)把未来照进现实,刻画一年后的情形
场景一、好:屠龙成功,竞争格局向好并趋于稳定;
场景二、中:维持现状,此消彼长,疲于奔命;
场景三、差:用户大规模离网,退回2013年水平。
市场不相信眼泪,实现场景一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唯一的选择!
(二)主要思路及举措
1.补齐短板、弯道超车,打赢三大份额战
未来成败关键,归根到底拼的是市场管理体系的基础能力。对于我们来讲,不仅要补课更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直面问题和矛盾,不回避、不掩盖,迎头赶上、奋起直追。
(1) 快速补齐实渠短板。一是在认真细致的开展渠道规划,实施渠道拓展的基础上,市场部核心是做好资源的筹划,针对卖场和农村场镇等当前最为薄弱的地方进行重点资源聚焦和倾斜,二是从自身做起,不断强化对渠道的认识和学习,带头主动下沉,一点支撑,快速响应,着力加强过程中的通报、管控和推动,及时纠偏,扎扎实实抓好执行穿透,举公司之力提升渠道执行力。
(2) 打造立体化和生态化渠道,实现弯道超车。一是线下城区和场镇加快渠道商超化和商超渠道化建设力度,在农村村超翼农社拓展和激活上,首先让其成为电信用户,其次每月只要带来销量即在减免业务费用的基础上及时给予酬金的支付,让其真实感受到好处,从而牵引益农社从形似向神似逐步转变。二是做实、做活泛渠道。一方面去衭留菁,开展泛渠道清理,将资源更加聚焦在有能力的优秀精英直销队员,放大标杆辐射效应。另一方面下大力气落实好泛渠道支撑的5个必须,进一步提升积极性。三是做强线上渠道,探索新型营销模式。首先是强化微信公众号运营,搭建线上运营平台,上半年粉丝数突破10万,成为XX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之一。其次,构建线上渠道传播和引流,集约化外呼确认,线下承接变现的营销新模式,开发抢单系统,以此调动渠道积极性,提升营销成功率。
2.善待客户,用心经营,实现用户稳存提值
(1)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更成体系的开展用户稳存。聚焦三类预警和五类流失派单,固化执行流程,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执行。同时,关注政商校客户的流失情况,纳入宽带存量经营统一管理,总体目标宽带流失率控制在0.75%以内,减少流失1万户。同时以季度营销活动为载体,打造网龄回馈体系,提高离网门槛、提升客户粘性。
(2)合理开发用户,做好二次经营。一是ITV全年规划三波大型促销活动,集约开展ITV用户的内容运营和升级,尊享版占比全年超过60%,内容运营创收超千万;二是持续开展单C升融和单宽升融,以存带新拉动宽带新增1万户;三是进一步强化终端拉力,加快存量换机和换卡的速度。全年规划两波大型换机活动,2升4、3升4换机全年超30万,4G渗透率达到90%。
(3)围绕“三户运营”,做活生态圈。聚焦“商户、客户、帐户”三户流转,一是做好新入网客户的辅导,首刷率达到80%。二是聚焦169套餐及发了用户,每月中旬提取目标客户,线上集中推送红包券、商户促销活动、专属理财产品、民生应用等,提升用户活跃率,实现沉淀资金向商户有效流转;三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商户联炒和红包铺子推广,实现用户到商户的精确引流。实现翼支付用户活跃率超60%,发了用户消费活跃率突破40%。
(4)发力流量经营,拉动收入增长。围绕“大流量发生器、大流量发动机、大流量发生区”开展分析和运营,通过强化视频应用推广、开展流量承包试点、线上集中运营等多种手段。流量收入同比增幅达到40%,总规模实现同比翻番,达到5000TB,户均MOU值超1G。
3.制定政策,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快动
深刻理解“智”的含义。市场部是全市产品和政策的制定者,简单、价值、稳定是基本原则和要求。
(1)聚焦支付、跨界整合,驱动生态化学反应。以“发了+分期”为核心,全渠道聚焦首推,持续放大“手机免费领 宽带免费用”的声音。一是坚定不移做大发了用户规模,做大资金沉淀;二是强化与商户成本资源的紧密融合,试点推出商家联名卡,调动商户发展电信客户的积极性,形成增量拉动能力;三是积极探索与各类终端商、金融机构的线上线下合作,引入多家分期平台,简化流程、理顺支撑;四是上线单品及低端融合产品,完善征信产品体系,同时,通过酬金牵引,肥瘦兼搭,切实做强农村区域的覆盖和支撑,调动渠道积极性。
(2)聚焦融合,打造差异,构建智慧家庭新优势。一是城区高举WIFI大旗,高端产品在坚持带宽引领,持续做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健康与分享”,强化想家、家庭云、环境宝等产品的渠道落地推广,上线智慧家庭组网标准化产品,以前向渠道落地推广和后向前置家装市场为切入,通过存量高端用户赠送、新入网用户拦截、跨界整合家电及电脑等异业资源等手段。做强产品品质和服务差异化优势。二是农村聚焦电视为圆心,低端产品降门槛、抢规模,优化C+尊享版产品资费,调优竞品宽带的终端策略及管控措施抢占家庭入口。
(3)重视品宣、贴近客户,形成显性化经营拉力。一是面上强势打造169品牌形象。宣传就是重复,17年将分阶段、有节奏、从不同角度去传递“新169,给家人一个微笑“的品牌定位,重点突出带宽、服务、智能、健康、支付等差异化优势,避免简单的优惠。二是宣传投放更加精准,宣传形式更加创新。传统媒体投放必须贴近用户的生活圈半径,管控和压缩海报和DM单等宣传印刷品,加大互联网合作宣传推广范围和力度,以线上活动形式增强互动,同时积极寻求平台伙伴,通过资源置换,达成共赢。
4.因地制宜、不搞运动,积极稳妥推进机制优化
(1)做优网格化经营体系。今年,省公司将持续深化分局划小和承包经营,XX公司应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吸取兄弟公司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优化和调整。核心是解决区域内谁说了算和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首先,踏实做好基础数据的清理是一切的根本,需要以机制来牵引最小经营单元负责人或承包主体确保数据真实性并自主动态维护好数据。其次,在此基础上,以家庭渗透率为核心,分类做好责任田的划分和责任制的建立。最后,建立相对灵活的利益分配机制,试点推进责任人的确立和区域内的利益共享,树立标杆、复制推广,真正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守土有责。
(2)做大直销体系。事实和经验证明坚定不移做大直销体系,是扩大客户接触点,提升整体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优化直销队组建方式。打破专业化烟囱式的直销队伍建立模式,充分结合网格营销体系,以区域为主,建立灵活、复用的直销队,提升资源效益,同时探索最优和最符合经营实际的不同建商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其渠道生力军的作用。二是调整薪酬模型,将积分与底薪进行梯度挂钩,突破发展瓶颈,分淡旺季按季建立相应的积分工作内容,实现人尽其用。三是下决心成体系建立直销队员选、育、留、用的流程、规范、制度和规定动作,打通职业发展通道,防范用工风险,建立直销队蓄水池。
5.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做强市场经营体系和能力
2017年经营环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份额目标有极大的挑战性,更需整体发力和齐头并进。
(1) 横向统筹好市场前端部门。尤其强化对政商校业务的统筹管理。全力做好销售组织的支撑协同体系,分得开、收得拢。
(2) 纵向对经营单位实施更加精细化的分类管理。XX县域经济和市场竞争环境跨度较大,更要求我们做好分类管理,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预算开始,包括阶段性重点工作规划,资源投放和侧重以等都要实施分类管控。同时,眼睛向下,纵向盯到底,尝试建立多维度的最小经营单元健康度评价体系。
(3) 做好资源控盘。一是收入预算打破常规,与省公司考核口径接轨。梳理未下沉的省公司集中收入,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额下沉, 16收入基数和17年预算均以不含税体现责任田收入,实现经营单位的收入之和即为市公司考核收入。二是成本预算强调集约。在收入增存量配置成本的基本思路不变的情况下,对经营单位的成本分集中管控成本和切块管控成本,经营单位关注切块成本即可。三是加强与财务部协同,建立资源效益评估流程,引导经营单位资源开支的有效性,对资源投放建立闭环的决策参考、风险管控和效益评估机制。
(4) 建立并强化竞争应对体系。建立内外部结合的竞争应对团队和体系,市场部将引入专职团队每周收集主要竞争同业的营销和推广动态。并协同办公室和法律顾问进行法务评估,对恶意竞争的内容进行证据采集、证据保全和行政程序推动。各经营单位负责在区域内密切关注对手动态,建立反馈制度,以快速、及时获取对手的实时营销动作,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开展智慧竞争。
文/九絮扬
在时间之内
宿命的河流匆匆掠过
倒影,回荡
在时间之外
守候的杨絮慢慢消散
尘埃,落定
神的眼神望不尽那一潭天蓝
风的影子舞不出这一季金黄
且随风去
黄昏的天边涂抹着寻梦人最初的容颜
等雨停了
清晨的露珠散发着梦醒后失落的彩虹
路向何方?
夜莺依然奏起一曲曲白色的挽歌
死亡是又一次变心的开始
曲折的海岸线编织着起起伏伏的掌纹
牵手明天?
飞花纠缠着丝雨的乐章
重生是另一场卑微的妥协
归鸿是迷失的烟雨中眺望的霓虹
不过是彩虹的假象
时钟敲打着过客们脸上的风霜
背对着世界是瞳孔发出的讯息
——梦的延长是生命
一、初出茅庐便能独当一面
2009年7月,***被公司派往**大桥项目经理部,来到小山东项目分部学习连续钢构桥梁的施工测量。通过学习仪器说明书,掌握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做到能够正确使用仪器;通过在后场积极培训和锻炼,熟能生巧,做到能够熟练使用仪器,提高前场的测量速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在前场工作中的仪器使用实战,掌握前场环境下仪器使用要领和注意事项,把后场的技能储备转化为前场的现实生产力。学习桥梁的施工设计图纸,重点是结构物的平面位置、高程和线路的平、纵曲线设计,掌握桥梁各种结构物图纸设计坐标的计算和复核。掌握了计算器编程,***在计算器中编制了一个平潭海峡大桥线路竖曲线的计算程序,桥面任意位置设计标高可以在现场随时计算,不限于指定位置的实际标高测量,方便了箱梁、桥面铺装层和护栏的施工测量。
工作两个月之后,组长有事请假离开项目部一段时间,***被委以重任暂时负责前场的测量工作,与前场技术员、测量监理提前沟通,结构物设计数据提前计算复核,前场使用仪器测量细心谨慎,测量放样结果现场检查,出色及时的完成了这次临时性的测量负责工作,具备了在前场独立带队测量的能力,得到了前场技术人员的认可和组长的褒奖。
二、在工作锻炼中不断成长
2010年底,***继续参与了渔平高速延伸线T标的建设,较多的接触参与到测量内业工作中来。他在EXCEL中制作了***桥中西引桥箱梁移动模架预调设计标高计算表,可以自动计算和打印出表,节省了数据计算准备时间,打印出来的设计数据整齐美观,给前场施工测量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性。在熟悉测量资料报验和掌握施工规范要求后,对于新的分项工程结构物,没有现成的测量资料模版,他可以在表格中依据规范要求对其进行设计和编制,新制作的测量资料模板能够得到部长和测量专监的认可。他设计编制了通用路线正反算EXCEL用表和渔平高速延伸线T标线路路面设计高程计算自定义函数,检验计算正确后,被应用到前场测量和后场内业资料的设计数据计算中,可以代替同类路线计算软件,具备更好的针对性和便利性,在部门内部受到欢迎。
参加过多次GPS控制网复测与加密后,***基本能够主持完成公路四等GPS控制网测量工作。平潭复线桥和娘宫路基连接线是桥路连接处,两个标段的坐标系不一致,经过联测,发现横向存在11cm的对接偏差,分析原因时,设计院提出怀疑使用过的首级控制点存在较大误差或位移。为确认首级控制点是否存在误差或位移,***主持了这次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复测结论确定使用的首级控制点稳定无位移或较大误差,经受住了设计院的质疑,确认设计有瑕疵,并根据项目部的意见给出了具体可执行的桥路顺接过渡方案,得到了项目总工的认可。
关键词:抽油机杆滞后;酸洗;问题井治理
中图分类号: TE933文献标识码: A
某队抽油机多井次连续出现由于非机械性原因导致的杆滞后问题,经了解,全矿范围内此类杆滞后问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尤其是非聚合物区块开始出现此类杆滞后问题,并且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因为杆不下严重导致产液量下降、抽油杆完全卡死而检泵的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了影响泵况治理的一项新问题。
1问题概况
某队共有25口抽油机井,其中水驱井24口,后续水驱井1口。从2011年底开始出现抽油杆下行滞后现象,2012年全年共出现此类问题4口,累计5井次,经酸洗1口井恢复运转,其他四口井滞后严重最终检泵,造成检泵负担增加。从这些问题井的检出情来看,在泵筒内活塞上、防砂槽、游动凡尔罩附近都有一种异物沉积,经过证明这层异物就是影响抽油杆下行滞后的主要原因,异物堆积严重最终造成固定凡尔堵死、活塞拉伤、卡泵,甚至磨漏油管。2013年,A1、A2、A3又相继出现杆不下情况,其中A1为新出现井,其他两口上一年都曾经出现过杆滞后现象。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在治理新出现的问题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新发现,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近两年的针对杆不下井所做的工作,让我们对抽油机杆滞后问题的治理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
表1 2013年酸洗情况
2问题的处理过程
根据去年经验,酸洗是解决杆滞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已经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只有在油井尚能运转之时进行酸洗,从地面打入的酸液才能较好的作用于泵筒,酸洗才有效果。所以在2013年里,我们对新出现的三口问题井及时进行了酸洗。但是由于各单井情况各不相同,有下行滞后严重的井,有遇阻轻微的;有酸洗后恢复正常运转的,有洗后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检泵的。今年处理酸洗井的经验,结合去年经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寻找造成各单井不同情况的原因,我们将各单井酸洗情况进行分析。
2.1 酸洗时机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因为情况越轻,泵筒内聚合物反应物越少,结构疏松,还没有形成硬的垢质。在酸洗过程有限的时间内,更易被溶解。如A3,7~8个冲程中有一次下行遇阻,且离下死点较近。且电流产液都没有变化,说明泵筒中被聚合物反应物是疏松的,还没有形成硬块,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遇到垢质会降低速度,但是阻力并不大,此时酸洗效果最好;如A2,抽油杆遇阻的距离达到1.5m,且伴随响声,这时测量下电流增大,说明泵筒内异物已经很多,硬度较大,抽油杆下行时要克服阻力做工加大,酸洗时要将垢质全部清除有更大的难度;而A1这种情况,下行至2m就遇阻,且产液量大幅下降,说明此时凡尔已被垢质堵死,此时酸洗效果难以达到。
2.2 酸洗过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酸洗现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通常的酸洗流程是:利用泵车从套管注入酸液,直到井口取样见到酸液反出,此时停止注入,整个注入过程抽油机保持在停止状态。之后保持3~4小时的作用阶段,此过程中平均每半小时起抽一次,做几个冲程的往复运动再停机。之后酸洗队开始从套管注入凉水排酸,从油管连接胶皮管回收,此过程抽油机也一直保持停机状态,直到酸液完全替净为止。但是在观察A1和A2酸洗现场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这两口井排酸过程中,均未见到酸液排出。其中A2在停止注水后,洗井车后箱所带的1.5立方米存水在洗井车未启动的情况下被吸入井筒内。这种现象应我们判断为是地层亏空严重造成的,大部分酸液进入地层。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但是对于一些地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很快进入地层,对泵筒的作用就很少了。因此在酸洗A2时,我们吸取了A1的经验,跟酸洗队进行沟通,实验在注入酸液的过程中保持抽油机运转,这样起到了更好的作用效果。这也就是A2的酸洗效果要好于A1的又一原因。
2.3洗井对杆不下的影响
杆滞后的问题在这两年中一直困扰着我们,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在洗井过程中,洗前原本正常运转的井,洗井过程中就会突然出现杆滞后的现象,而且随着洗井过程的持续,滞后现象越发明显,直至最后出现抽油杆完全卡死。在洗井过后需要停机一段时间才能缓慢正常运转。而且随着洗井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渐渐出现抽油机正常运转时也会出现光杆下行滞后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那就是对这一类井来说,洗井越频繁,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我们考虑调整这一类井的热洗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并对这些井进行动态跟踪,在没有明显的功图电流产液量变化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洗井周期,例如A3,我们就将它的洗井周期延长至了214天,其他几口井洗井周期也都在140天以上。
2.4 酸洗后见效缓慢
在A1井7月9日酸洗,酸洗后当晚杆不下情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经过10日一上午,滞后逐渐缓解,下行过程中不再有撞击声。又经过一天的观察,情况进一步好转。分析应该是进入地层的酸液被抽回,在抽汲过程中对泵筒中垢质起作用。而在A2也遇到类似情况。酸洗后当晚来看,杆滞后现象已经不存在,抽油机运转正常,酸洗效果良好。但5日之后,又开始间歇性的出现抽油杆下行遇阻,每3~4个冲程遇阻一次。测量功图正常,但液面过深,测量不到液面。下调参数43,经一段时间运行后恢复正常。后上调参数,目前液量能达到40t/d。由于地层亏空影响,在酸洗过程中一部分酸液进入地层而没有作用于泵筒,这是造成酸洗后当天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异物的沉积形式我们推测,异物来自地层,伴随着在泵筒内的析出,地层也会出现堵塞。这也就是类似井酸洗后没有立即恢复的原因。
3采取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管理,及早处理
年来对杆不下问题的总结,我们发现每次杆不下问题的出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抽油杆下行滞后,到下行遇阻,反复出现,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而检泵。岗位员工及技术员日常生产中加强观察,要加强对上报电流的上报和监督工作,如果发现下行电流明显上升,及时落实和采取酸洗措施,避免问题加重。2013年在处理杆不下井的时候取得了比上一年要好的效果,三口问题井在酸洗后均恢复正常运转,并节省了两口井的检泵指标,A1终因为无液量检泵。进一步加强各项生产资料的监督工作,掌握问题处理的黄金时间,力求每口井酸洗后都达到效果。
4.2 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热洗周期
由于垢质成因及洗井会使杆不下加重,而且全矿范围内有一少部分井存在洗井周期偏长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井的情况及我矿热洗要求,尽量延长洗井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延缓垢质沉积速度,延长抽油机井寿命。针对2012年先后出现的5口杆不下问题井,我们重新为其设定了热洗周期。如A1在检泵开井后也延长了它的热洗周期,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杆不下井在每次洗井时采取停机洗井的方式,在将洗井液倒入井底时,将驴头停在下死点处,这样可以减少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垢质对泵筒的磨损。并且需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抽一次,让活塞在泵筒进行几次往复运动,防止垢质沉积过多将泵堵死。摸索重点问题井洗井周期,密切观察这些井延长后的效果,找寻既能将杆不下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又能保证不发生泵况的最合理周期。
表2热洗周期对比表
3.3 建议注酸过程中适当启抽
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抽油机一直保持停止在下死点状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通过A1和A2的观察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底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有大部分进入地层,降低了对问题处的作用效果。而且对于结垢问题较严重的井,更应该在有限的酸洗时间酸对让酸液和泵有效的接触。所以建议在注酸过程适当的让抽油机运转,这样就使酸液充分进入泵筒内加强反应。通过A2和A1的对比,注酸时启抽是可以办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启抽过程中,要用试纸密切观察取样口取出的液体,如果取样口有酸液反出,就必须立即停抽。避免酸液腐蚀地面管线。
3.4 加强第一手资料监督管理,尽早发现问题
随着杆不下情况越严重,酸洗成功的几率也越低。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尽早发现问题苗头,采取治理措施,才是该问题井治理的关键点。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各抽油机井电流、功图、液面、产液及地面设备的运转资料,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处理。如A7井,在8月23日测量的工图中开始出现明显下行卸载,与该井过去工图对比有明显差距,经落实产液量暂无变化,下行电流也无升高现象。但由于泵筒内也有相似的异物沉积影响下行载荷,有会出现杆不下危险。目前我们将该井列为重点观察井,在工作中摸索规律,一旦问题严重可以采取提前酸洗或等办法,达到杆不下出现之前就消除隐患的目的。
4结束语
在近两年杆不下井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处于结垢区内的井,经酸洗处理好后,极易再发生杆不下的问题。曾经酸洗处理好的井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也极容易发生反复。所以曾经出现过杆不下问题的井,我们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列为重点观察井,分别建立单井档案,针对电流、产液、运行情况等一切异常进行记录。与全矿其他采油队结合,横向对比,最终目的是找出结垢区的分布规律,探明垢质来源,从源头上消除由于结垢造成杆不下问题。
1971年,当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杰和皮奥里(doeringer p.and piore m.),出版他们多年研究的成果《内部劳动市场和人力政策分析》一书时,曾经指出:“内部劳动市场是一个类似于制造业工厂这样的管理单位,其中劳动的定价和配置由一系列管理规则和程序来控制。由管理规则控制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mal labor market)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外部劳动市场(external labor market)不同,在后者当中,定价、配置和培训都直接由经济因素控制。然而,这两个市场却是互相连通的,它们之间的运动发生在某一个构成内部劳动市场的进人口和退出口(ports of entry and exit)的工作种类上面。内部劳动市场中其余的工作,通过对那些已经获准进入的工人的提拔或调动来补充。结果,这些工作便避开了来自外部市场竞争力量的直接影响”。尽管内部劳动市场理论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但是,作为研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利用它将传统劳动市场理论无法顺利整合的一系列因素联系起来。
二、对内部劳动市场起源的考察
对内部劳动市场的起源,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包括:(1)工会化。作为工人的组织,工会被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是劳动市场的垄断者,经常通过对劳动价格和数量的控制,来满足会员对福利和就业的需要。结果,工资高于劳动市场完全出清时的劳动价格,就业人数却少于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可以提供的最多数量的就业岗位;借助工资刚性,劳动市场由此被分隔开来,加人工会的工人就业和收入得到了保障,没有加入工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妇女则被排斥在外。(2)大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转向了大批量生产,许多行业出现了寡头垄断。大批量生产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因此只有大量销售才能够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寡头垄断的存在使得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既变得至关重要,也变得非常谨慎,因此,大企业首先追求产品销售市场的稳定,进而,这种对稳定性的追求泛化到生产要素市场的控制上,其中自然包括劳动市场。(3)专门化的人事管理。在工业化初期,西方许多国家一段时间普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因此企业的劳动用工并不像后来那样正式和规范,加之许多现代工厂是在以前的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社会上没有劳动立法,企业里也不存在专门管理人力资源的职能和相应的机构设置,大量的家长制作风和行会惯例导入都实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和社会约束的增强,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人士来实施逐渐成为必要并最终变成现实。(4)特殊的历史和文化。雅各比(jacoby s.1979)认为,日本企业中的长期雇佣、年功工资、内部晋升和福利项目等内部劳动市场特征,与日本工业化之前技术工人的以技艺为基础的雇佣体制移植到后来的寡头企业有关。企业规模的变化增加了管理稳定性的重要性。随着恶性竞争威胁的减轻和融资能力的增强,企业由此能够对经营进行长远规划,以充分利用已经发生的大量投资,这就需要相应的稳固和严密的管理控制。(5)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劳动市场的状况往往对应着产品市场的状况。如果企业长期面临合适的工人短缺的情况,就会从长计议,建立自己的劳动储备。而当经济不景气,劳动力供给过剩,则企业更多地采用灵活的用工策略,以充分利用外部低工资劳动力供给,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看来,内部劳动市场的兴衰不过是劳动力供给紧张和松弛状况的反映。
三、内部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
(1)工作特定化(job specificity)。由于劳动是异质的,知识是会意的,人力资本是特殊的,竞争力是依赖于个人的且跨企业和跨职业不可转换的,因此,特定的工作只能由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来从事才是最有效率的。(2)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以干中学方式,暴露于工作环境,通过旁人的示范与指点、临时代工、作为助手工作一段时间等,形成与特定化的工作相匹配的技能。(3)工作阶梯(iob lad,ders)。在一个企业内部或某一职业,全部工作是分成工作系或工作群的。工作阶梯的纵向结构主要反映责任、技能和权力的变化。在更低层次上的工作经历对将来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是有帮助的。(4)进入口和退出口。进入口是特殊人力资本积累的起点,因此往往处于工作阶梯的底部。不过,这一点对蓝领工作来说较为突出和普遍。但对专业劳动市场的进入可能发生在各个工作层次。此外,对工匠劳动市场来说,几乎不存在特定的进入口或退出口。对内部劳动市场的退出是受一定规则限制的,这些规则主要用来约束非自愿流动,比如临时的或永久的解雇、带薪休假、因缺任务而导致的工作停止、伤残、违纪以及强制或提前退休等。(5)工资等级(earning hierarchy)。工资与工作挂钩,并不精确地对准个人的边际生产力,而是采用一些拇指法则来确定。工资增长往往反映资历增长。(6)内部晋升(internal promotion)。尽管提拔员工也考虑其个人能力和业绩,但资历常常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对工作表现的评估有时也是重要依据。(7)资历依赖(seniority reliability)。一个工作者的资历经常反映为其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连续任期。(8)解雇限制(1ayoff restriction)。固定或准固定劳动成本(解雇费、招聘费、培训费、劳动者替换造成的生产率下降和损失增加等)的存在,加之工作场所的习惯,导致雇主不能任意雇佣/解雇工作者。
总之,内部劳动市场是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如果内部劳动市场是按管理者的意愿建立起来的,而且管理者追求劳动成本最小化,工作在成本合适和能力胜任的情况下才提供给工人,那么,除非参与求职竞争的工人得到的高价格由高的劳动生产率来予以补偿,否则,工作将给予要价最低的工人。自然地,在工人方面,他们则寻求将劳动服务出售给出价最高的雇主。此时,只有当其能够降低成本时,竞争性的市场过程才会被内部劳动市场所取代。这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出现内部劳动市场,主要是由于它比竞争性外部劳动市场有更低的运行成本。
四、经济学家对内部劳动市场的理论解释
(一)激进经济学派(the radical economics)
首先,内部劳动市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资本家要掌握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尽管生产资料和产品是属于资本家的,但生产过程却直接掌握在劳动者手中,劳动者最了解生产的进度、劳动的强度、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的主观态度,而这些因素最终反映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换句话说,由于劳动者掌握了生产过程的关键信息,因此,对生产过程就有了实际的控制权。
其次,除了对生产的前提和生产的结果拥有法定的财产权利之外,资本家要实际控制生产过程,抵消劳动者在工作现场的控制力,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劳动分工、产品标准化、管理职能独立和机器生产。然而,劳动分工、产品标准化、管理职能独立和机器生产是相对的,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的显著变化取决于大的技术更新,而大的技术更新往往是随机发生,或者至少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出现,因此,在很多时期和很多企业内,特别是在总体上面临劳动力供给相对紧张,政府或工会施加政治压力的时候,资本家就不得不忍受和设法改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而旺销的产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本家向工人妥协的经济能力。
(二)制度经济学派(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首先,在企业经营特别是对劳动的定价和配置过程中,起作用的并非仅有经济因素,其他例如习惯等非经济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习惯就是一种有定势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当事人稳定的预期和重复的行为。实际上,习惯本身是重复行为的结果,是一种在刺激一反应的互动中适应环境的过程,尤其是群体习惯,它会超越个人的意识阈限,并靠群体的赞赏和报复等来强化。面对超量信息,惯例不过是处理事情的“拇指法则”,即粗糙的、凭经验的、约莫估计的方法原则。在制度学派看来,企业或机构中的各种制度安排,从本质上讲,就是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它们仿佛是企业或机构机体的基因,将其生命特征从过去延续到未来。如果说各个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那么,正是因为它们特定的习惯有差别。就内部劳动市场而言,劳动分工到什么程度,工作阶梯如何分等分级,工资级差如何确定,技能传授的方式和途径,招聘、审查、培训、晋升、解雇的标准和程序等,通常都不采取工作设计、动作分析、生产效率评估等的方式来进行,而是大量依照惯例来执行。
其次,就在职培训来看,老工人之所以愿意将技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新工人,一个重要的预期,就是意识到这样一来新工人在得到技能之后,并不会对老工人的收入和就业构成威胁。因此,老工人向新工人暴露操作技巧的前提之一,是存在资历承认、工作阶梯和内部晋升等惯例。另一方面,新工人在就业和接受培训之初,之所以愿意忍受较低的或不反映其边际生产力的工资,乃是因为惯例告诉他有朝一日他会上升到老工人的地位,从而将获得更高的或超过其边际生产力的报酬。可见,薪酬与工作职位挂钩,而不是根据对个人边际生产力的测定来给付,这样的工资结构,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种惯例。
(三)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firm-specific human capital theory)
贝克尔(becker r.,1964)提出,企业中使用的人力资本分通用性和专用性两类。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可以定义为一种一旦离开了其由以形成的企业,在别处就毫无价值的人力资本。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往往是在特定的工作场合、针对特定工作任务、以意会形式存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干中学和在职培训的方式并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积累起来。而一旦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员工身上积累起来,他在该企业的价值就与在另一家企业的价值不同,并由此与雇主对物质资本的垄断一起,形成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双边垄断。因此,可行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是承诺给长期雇佣的员工提供随任期递增的报酬,以激励他们对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让新员工从较低的工作岗位干起,然后,再沿着工作阶梯逐步上升,给新老工人稳定的预期和竞争的秩序。
后来,拉齐尔(lazear e.,1979)进一步提出了向上倾斜的经验一收入曲线,表明企业延期支付报酬的方式会诱使员工一生都努力工作。如果工人接受这样的承诺(隐含合同),就会认为只有当他变成资深员工时,才能拿回他早期以低收入的形式给予企业的“信贷”,这样,就非有内部劳动市场不可。企业通过内部劳动市场降低员工的跳槽率(rate of turnover),得到的是员工对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由此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员工的忠诚、活力和团队高昂的士气等。
(四)竞赛理论(tournament theory)
拉齐尔和罗森(lazear e.and rosen s.,1981)曾经提出一个“竞赛理论(tournament theory)”来解释内部劳动市场:企业内的各个工作岗位,主要是按照工资档次所划分出来的阶梯。雇员总是从某个层次上的某一点受雇进入企业,并立即与同伴展开竞赛,当他赢得竞赛以后,就会被提拔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职位上去;输掉竞赛的人则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层次)上。在这里,两个不同层次的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可能是一样的,就是说,报酬只与在竞赛中的地位有关,很少与工作性质有关,向更高层次晋升本身构成对员工的激励。与之相应,总是需要有一些员工从较低的层次进入,由此才能保证竞赛的持续。这个模型字面上的意义似乎是:在企业的高层职位上大多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人,工作阶梯的安排,除了激励更低层次的员工做出努力而外,没有别的用意。这就解释了内部劳动市场中常见的工资与产出脱钩以及工作阶梯和内部晋升现象。
(五)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威廉姆森(williamson o.,1975)对内部劳动市场的分析包含两条对经济当事人行为的基本假定:首先,个人只拥有“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尽管个人想要做出最大化决策,但他只有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使得在缺乏某种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订立覆盖所有偶然性的复杂的合同成为不可能。其次,个人是“机会主义的(opportunistic)”,当存在不对称信息分布的情况下,个人不会诚实地透露他所掌握的全部信息。由此,当任务是充分分解和特定化的时候,个人将获得有关他负责的工作信息的垄断地位。进而,便与企业一起构成了双边垄断的讨价还价局面。由此,某种替代市场即时缔约过程的方案成为必要。因此,一系列管理规则、组织结构和合同形式(内部劳动市场)不过是同时节制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一种制度安排。
具体说来,工资与职位挂钩而不与个人贡献相连,这样,就不再需要根据个人差异对工资进行商议和微调;使用低级职位作为雇员进入企业进入口(ports of entry),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筛选员工的手段,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晋升鼓励员工与工作相匹配以及员工之间的合作,否则会引起职业生涯的中断以致无法享受资历优惠;延后支付报酬促使员工长期依附于企业,同时产生了刚性的工作阶梯或职业生涯顶点(退出点)的强制性退休(compulsory retirement)必要,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定价和配置的不确定性。总之,内部劳动市场可以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六)信息搜寻理论(information research theory)
针对劳动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萨洛普和萨洛普(salop d.and salop s.,1976)提出了有关劳动信息搜寻的自我选择过程理论(self-selection processes)。他们认为,一般说来,商品的出售者比其潜在 买者对商品的品质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卖者就要选择适当的方式透露商品的信息,这是一种信号行为。另一方面,买者也会密切关往卖者的信号行为,以甄别商品的品质。就内部劳动市场而言,如果企业为员工提供递增的收入边际,那么,就可以设想,只有较低退出倾向的人才会想要进入和留在该企业工作,这样,求职者和聘用者的双向选择就造成了员工和企业的良好搭配。
后来,麦卡森(malcomson j.1984)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劳动合同模型。就是说,合同约定,在企业招募的新员工当中,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在第二阶段会得到更高的报酬;这种“提拔”的依据,是企业对员工在第一阶段表现进行评估而得出的员工的排名。由于这种安排可以激励员工在第一阶段就努力工作,因此,企业采用试用期等安排不过是让其充当识别求职者素质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对劳动者来说,当他可能找到的工作和由此获得的报酬的分布取决于他搜寻市场的成本时,企业的工作阶梯和内部晋升的存在,使他在进入之后一般不会自动选择离开,也就是说,使他具有了稳定雇佣关系的倾向。
五、有关内部劳动市场的反思和争论
奥特曼(osterman p.1984)指出,从理论上讲,当劳动由一个完全变动的要素,也就是说,可以随经济波动而随意雇用和解雇的要素,变成一种准固定要素的时候,企业就倾向于用长期的合同来维持雇佣关系。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压力,迫使企业在内部劳动市场规则之外寻找增加利润的途径。导致了大量利用临时辅劳动和分包合同的趋势。此外,对经济困难的另一个反应,是非工会化的侵略性增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又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内部劳动市场理论。如果把内部劳动市场当作短期甚至是随机现象,与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工作规则缓慢变化的情况不符。但是,决定和构成内部劳动市场的因素很多,其相互关系也十分复杂,因此,迄今理论家对它的大多数的解释都是某种折衷主义性质的,“充其量不过是一张似是而非的因素的清单”。实际上,具体的内部劳动市场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易变的。
库塞拉(cucera d.1998)对比分析了欧洲、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内部劳动市场情况发现:制造业比其他产业的内部劳动市场现象更为普遍;大企业比中小企业的内部劳动市场现象更为普遍;地处经济中心区和有人事管理部门的内部劳动市场更为普遍;存在工会的企业不一定存在强劲的内部劳动市场;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对内部劳动市场的影响不明显;培训内容越是企业专用性的内部劳动市场越明显。尤其是妇女,作为缓冲就业队伍(bufferworkforee)的存在,是日本企业维持内部劳动市场的重要条件,由她们所担任的工作通常都不在内部晋升的序列当中。在引起内部劳动市场的成因上,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雇主对稀缺的、非常熟练的、可替换的劳动力的需求。换句话说,如果熟练的、合格的劳动力在本地劳动市场是唾手可得的,那么,内部劳动市场的规则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了。
格里姆肖和鲁伯里(grimshaw d.and rubbery g.1998)认为,20世纪最后10年,由于持续的高失业率、工会势力消退、保守政党放松管制、工资决定的分散化、绩效评估的个人特色和非典型雇佣合同的大量使用,不仅蓝领工人,许多白领雇员甚至管理层人员也得不到长期的就业保障,这使得企业管理中社会习俗、资历承认、工作伦理、长期雇佣关系以及工资集体谈判决定等,曾经是内部劳动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则和惯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影响力,整个劳动市场转向分裂成原子式的关系,个人要更多地承担经济波动造成的损失和负担,哪怕工人拥有企业专用型人力资本,或会影响企业声誉从而损害其长期招聘和留住人才的能力,雇主也倾向于将内部劳动市场从谈判能力已经下降的工人身边移开。因此,传统的内部劳动市场理论过于简单化了,应该考虑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动态地分析雇主的雇佣策略和雇员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考虑种种因素,企业可以一方面在劳动市场的顶部采取与业绩挂钩的方式决定工资,另一方面,在劳动市场的底部则引入劳务或服务转包的方式,将内部劳动市场与外部劳动市场结合在一起。因此,内部劳动市场应该是多样化的。
2002年,当内部劳动市场概念提出30年以后,皮奥里回顾说,当时他和多林杰提出内部劳动市场这个概念,是为了弥补劳动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脱节,并且将内部劳动市场局限在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如果我今天给出定义,我将更宽泛地定义它(内部劳动市场——引者注),不光包含简单的管理规则,也包含社会实践和习惯,而且我也会考虑其社会性的边界,而不必与正规组织的边界重合在一起。”
皮奥里认为,内部劳动市场的衰退可以理解为企业或组织转向更为柔性的技术和组织形式的反应。这种转折反过来加剧了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柔性技术使生产过程重组。现在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技能,但其中许多技能都是标准化的。为了完成工作经常要组织团队,于是沟通和协调成为个人参与合作必需的重要能力,并且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多种专业背景知识,而不是仅仅求助于程序工程师。团队工作实际上成为一个不同专业成员之间寻求密切配合的过程。此时,利用临时辅助服务来挑选工人,便愈益成为企业或组织正式雇佣前的考察途径。并且,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在组建和分拆特定工作项目的前后时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卡萝莉(carolie.2007)从企业竞争力视角分析了一段时期以来内部劳动市场所呈现出来的不稳定性,认为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扩散所导致的知识程式化(knowledge codification)的增强,已经使得竞争力更少地依赖于个人。知识越来越内嵌于企业自身,这对于降低建立在外部劳动市场弹性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相对成本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对外部劳动市场的借用兴盛起来,但却有可能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