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天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29个新词。
2、初步学会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
3、懂得旧社会财主的罪恶,穷苦人家生活的艰苦。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10自然段。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激发动机:
1、出示实物荠菜,教师和同学一起谈谈自己对荠菜的认识。(从生长季节、生长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
2、揭题后解题,质疑:
(1)揭题:我盼春天的荠菜(板书)
(2)读题,你觉得课文重点会写什么?课题重点词是什么?
(3)质疑:据题你会认为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你有什么疑问?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要求:
(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
3、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
师简介旧社会穷人生活有关情况(如同学谈话中涉及此问题即穿去)
4、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
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5、再读9、10自然段,简单回答作者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
(板书:好吃坦然的心情是享受)
师引: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与她的经历有关。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吧!
三、导学--探究,学习新课
1、研读第二段:
(1)分节指读,归纳节意
(2)联系全文主要意思,你认为“馋”与“饿”哪一点更主要?为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全段。
2、研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
(2)指名再读,其他同学闭目再次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
(师在此告诉大家这种读书方法叫“初读想象画面”)
(3)在你想象到的画面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怎样的画面?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要求对照文中句子,分析品读,体会感情,先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集体交流(分两方面-财主家人残酷和“我”心里害怕,可怜)
A、第一方面:研究财主家人残酷
重点研读,并进行朗读训练:
a、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b、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想象说话:财主家人当时的语言、神情
c、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为什么会没有勇气?)
B、第二方面:研究“我”心里害怕,可怜
重点研读,并进行朗读训练:
a、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一切”在这里包括哪些,“不顾一切”说明什么?)
想象说话:当时的气候环境和“我”此时的心理
b、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c、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假如妈妈知道这件事,她心里会怎样想?会哀什么,愁什么?)
d、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师述:是啊,羊儿咩咩地叫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而“我”独自一人在空旷漆黑的田野上,有家不敢回,有家不能回,“我”的命运真是连羊儿、乌鸦也不如啊!“我”心里有许许多多的害怕,这样的生活真是受罪!(板书:心里害怕是受罪)
(5)说话训练,激发感情:
“我”仅仅因饥饿难忍而去偷财主家的玉米棒,就落得如此下场,我想同学们此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假如你就是文中这位主人公,你此时最想说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6)配音朗读全段
四、作业练习
简要复述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简要复述第三段
2、师引:所以在那么让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让人受罪的冬天里,“我”多么盼望春天的到来啊,因为春天
二、导读--探究,学习第四段
1、接上引读
2、从哪里感受到“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急切心情?朗读
3、理解“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两点原因:
(1)用关联词把描写原因的两个句子联接起来
(2)荠菜真的那么好吃吗?这句话怎么理解?
(3)读下一个长句子,想象画面,
思考:此时,我的心里没有(),也没有(),非常()。
(4)这样没有担心,也没有顾虑的心情,就是“坦然的心情”。具体找找有关的词句。
(5)a、再次读句子,想象画面,让我们也一起到那美好的境界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
b、请大家把这种美好的境界用文字描写下来。
c、交流。
4、师引:同学们,比起冬天偷玉米棒时那种紧张害怕的心情来,现在这种放松坦然的心情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啊,自由,太好了!
让我们也来一起分享一下这种快乐吧,感情朗读全段。
5、配音朗读,试背全段
三、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作者说自己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你们说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2、“我”仅仅是盼春天的荠菜吗?那“我”实际上是盼什么?又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盼望吗?
3、是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里,这可是旧社会的人们日思夜想,却想也想不来,盼也盼不到的生活啊,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呢?
四、学习“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意:
1、学习“单元提示”,小结“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方法:
一、归纳节意;二、舍次留主;三、进行归并
2、共同归纳第二段段意:
(1)归纳节意:第一节:“我”小时候很馋。第二节:“我”馋是因为饿。
(2)联系全文主要意思,你认为“馋”与“饿”哪一点更主要?为什么?
(3)所以这一段的段意归纳为:“我”小时候馋是因为饿。
(4)再次小结“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方法
3、尝试归纳第三段段意:出示课后第三题
读题后选择下面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1)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害怕得跳进了一条河。我在河水中挣扎,爬上对岸但不敢回家,傍晚,我独自一人游荡在静得可怕的田野上。
(2)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跳进了一条河,爬上对岸但不敢回家,傍晚,我独自一人游荡在静得可怕的野上。
(3)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害怕得跳进了一条河,爬上对岸后也因害怕,一直不敢回家。
4、自主归纳第四段段意:让学生自主归纳、交流
五、总结全文,再次质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2.我们先来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我
母亲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下面我们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出示细读提示
1.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细读每件小事,画出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
(二)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
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能找到二件、三件、四件小事,这时教师引导:
1.读读这一段内容,想想是不是母亲生前的一件小事。
2.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四件小事来写。在叙述每件小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最受感动。
第二个问题:
1.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谈,教师点拨: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板书
——
绝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联系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母亲现在什么情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肝癌这个非常可怕。她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会越来越轻,肚子鼓的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3)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面对我的暴怒和绝望,她忍住了哭声,更忍住了——(自己身体的病痛),还鼓励我,从这个“忍”字看出母亲怎样?
(板书——坚强)
(4)“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小结:母亲深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用两个“好好儿活”,面上鼓励儿子——母亲在世的时候,要勇敢地克服困难,坚强地活下去。实际上也在暗示儿子——母亲去世后……
(5)我们把这段话的理解再送回到文中去。(分角色读这段对话)。
2.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母亲说要带我去看时是什么神色?(央求)理解词
意。母亲是为了自己而央求儿子吗?为什么?
小结:母亲在病痛如此严重的时候下,她私毫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儿子,从这里我们体会到母爱什么?(板书——无私)
(2)当我同意看时,母亲的神色有哪些变化?(喜出望外、高兴)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小事,我的同意却令母亲喜出望外,为什么?(母亲是想在她有限的时间里,排解我心中的郁闷,鼓起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3)当时的我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小结:当母亲离去后,回想起这些往事,作者心中会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3.第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省略号什么作用?那么,母亲还会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在她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依然是她的儿女,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板书——伟大)
4.最后一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画面。(出示课件图)
(2)当我看到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更加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那么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与不同颜色的有什么联系吗?
(3)课件出示(描写的句子)齐读
让学生自由说
点拨:这不同颜色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活法,你能说说都怎样的活法吗?
黄——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白——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紫红色——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小结:那就是说,人有各种活法。具体来说,可以活得淡雅、活得高洁、也可以活得热
列而深沉。
(4)把这种感情送回到句子中,齐读。
(四)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对比、语言、动作、神态)。
2.教师总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四件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过度:许多年后,史铁生在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的鼓励下,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
四、口语训练
1.同学们有没有查找资料?你查到史铁生的作品了吗?把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放音乐)。
2.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
小结:你们道出了史铁生要对母亲述说的心声。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位深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怎样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呢?课下我们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给妈妈写一封信。
3.课后小练笔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坚强、伟大、无私)
绝望
【关键词】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33―04
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什么是电子教案
传统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主要是纸质的。电子教案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来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生产物[1]。
笔者认为电子教案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并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现代教学设计方案。其中的内容不仅教师自己上课要看,更主要的是要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也能看,包括了教师上课的全部板书、相关图片和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等。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变化。电子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供教师教学用的具体教学方案,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用的课件、资料库等。所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应某种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2]。从电子教案的内容来看,电子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教师备课,而且可以用于课堂教学。
电子教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电子教案是指一切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在内),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的多媒体教案。狭义的电子教案是指利用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和演示工具(如PowerPoint)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教案。本文就针对狭义的电子教案来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
二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精心制作是前提
电子教案的制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里,将其以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从电子教案的内容上看,电子教案的制作应该包括具体教学方案的编写,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加工、制作。下面将从电子教案的制作格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多媒体资源的选择三方面论述电子教案的制作。
1 电子教案的格式尽量规范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教案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学科还是应该制定一个学科规范,至少教案的格式项目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笔者参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及部分学科的样例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电子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模块。①教案题目和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学科、年级、对应教材、课时。②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包括:知识结构、重点、难点。③教学目标,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两部分内容,学科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④学习环境与资源描述,学习环境即教室环境,资源描述包括:硬软件资源、实验(演示)教具、教材与参考读物、多媒体课件、网上(网站)资源以及其他资源。⑤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顺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⑥教学过程,即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3等。⑦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⑧教学反思,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感悟。[3]
2 教学设计应尽量的详尽和灵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切忌蜻蜓点水,只笼统地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有具体详尽的过程和方法。对于诸如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细节也要在电子教案中展现出来。下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1)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2)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① 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② 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讨论,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③ 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④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① 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② 用东、南、西、北这四个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4]
从上述教案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是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电子教案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虽说教学过程设计的越详尽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学重点、难点的每一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的安排,实际上,理清整体思路框架要比细节设计更具条理性,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感染力,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进度并发挥教学灵感,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只需要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环节,至于每一个环节中的小细节,教师可以根据讲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活起来了。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环节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环节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总结,启发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以击鼓为例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并将此过程和水波的产生过程进行比较。
得出: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5]
上述教案中的三个环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在借鉴这份教案时只需把握住这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至于每个环节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方式,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灵活的改动。
3合理使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教案反映和传递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等,因此好的教案需要教师花费心血,对内容不断进行凝练[6]。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音频资料、课件、网页、flas及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利用各种媒体资料很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即将课程内容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教案节选。该教案教学过程的设计包含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画春天、议春天、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几个环节。下面是创设情境环节的节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① 利用声、像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
②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7]
上述教案的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将春天的美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春天的美进行了多感官全方位体验,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合理使用是保障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这里我们就针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在没有黑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师即兴板书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PowerPoint中的文本框控件有效解决。通过“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启动控件工具栏,选择“文本框”,在幻灯片上画出文本框区域。再在文本框控件上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窗口“Font”中可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和大小;“Fore Color”可设置文字颜色;“Multi Line”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文本框多行显示;“Enter Key Behavior”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Enter”键实现移行;对于案例等长篇文章或需多行文字显示者,还可在“Scroll Bars”中选择“1-fmScrol1BarsHorizontal”水平滚动条,“2-fmScrol1BarsVertical”竖直滚动条,或是“3-fmScrol1BarsBoth”两者都选择。其它可以根据教学课件情况再做其它属性设置。调整完后关闭“属性”窗口,在教学状态下,鼠标点击文本框,可以随意键入文字或拷备文字,使PowerPoint变成可输字的电子黑板。
2 如何解决好学生长时间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首先PowerPoint中的文字不应过多,切忌满屏全是文字,在PowerPoint中插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影音资料或是动画可有效缓解学习疲劳。其次在PowerPoint模版的选用上不能过于单调,在保持主题风格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内容模块选择不同的模版,以此来缓解长时间看一种模版引起的视觉疲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在利用电子教案时注意适时地利用黑板板书,黑板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及师生情绪交流的手段,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由于长时间观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3 如何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
恰当的讲课节奏,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在使用电子教案时要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时,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其实在电子教案设计、制作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而控制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因此电子教案素材的选用一定要遵循详略得当的原则。如对于重点问题的表现,材料要丰富,可用图片、视音频图像等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分析,而对一些非重点问题有时可以一带而过。[8]
4 如何应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
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包括下面的情况:文件打不开、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插入的视音频和flash无法播放。
文件打不开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软件版本的兼容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文件被病毒感染了所致。(1)如果是版本兼容的问题,最好能下载一个兼容包,然后再打开。其实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最好考虑到软件的通用性。如果是在高版本的软件上制作电子教案,在保存时最好将文件格式保存为低版本所支持的格式。(2)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在安全模式下启用杀毒软件查杀。由于文件大都是在U盘中保存的,那么预防文件被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是防止U盘被感染,定期对U盘进行杀毒,不乱插U盘,养成良好的使用U盘习惯。
文件中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路径出错,要链接的文件找不到,所以最好将要连接的文件和讲课时使用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文件不在同一个计算机上时,路径也不会出错,也能防止教师在拷贝电子教案时将有些内容遗漏。
文件中插入的视音频或是flash打不开,很有可能是本地机上没有相应的播放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插入视音频资料的时候尽量选用或将文件格式转换成Windows media player 能够支持的文件格式。对于因缺少播放器而导致的flash无法播放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将PPT与flash文件完全融为一体,而不需要考虑播放器的问题。方法如下:首先,将flash影片生成可自运行的“.exe”动画文件。生成的方法是这样的:打开flash影片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播放器选项,取名并保存。原有的flash影片文件,就生成一个可自运行的“.exe”文件。众所周知“.exe”文件不依赖于任何的程序可自执行。然后采用“插入对象法”将“.exe”文件插入PowerPoint文档。可先插入一个按钮,在该按钮“动作设置”中的“单击鼠标”选项中选择“运行程序”,指向文件路径和名称。注意: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把在PowerPoint“工具菜单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的“安全级”选项设为“低”。不然的话,每次演示都会弹出个警告框,影响效果。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包括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养成将电子教案提前打印,将电子教案打包,做多重备份的习惯,而且在使用一些软件编制电子教案时最好使用通用的软件等。
四 结束语
电子教案是信息时代下应对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9]。如何制作出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如何将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如何利用电子教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
参考文献
[1] 何新凤,刘代汉.论电子教案的研发[J].教育信息化, 2004,(12):68.
[2] 彭绍东.电子备课与电子教案[J].中小学电教,2004,(1):80.
[3] 罗李,裴纯礼.Word电子教案模板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80.
[4][5][7]教师与学生[EB/OL].
[6] 刘曼西.集成式多功能“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的设计、研制和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8,(5):47.
那天下午,是一年级语文课《春天来了》,我照旧拿着教材和教案走进教室,学生也很安静,课堂教学马上开始,我正准备按照课前的设计出示春天景色的挂图,这时我发现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走到了他的跟前,他说:“老师,春天来了,让我们去外边看看春天好吗?”我正为这位学生打断我的教学设计而生气,其他的孩子也嚷了起来:“是呀,让我们出去看看春天吧!”我想,这一节课肯定是上砸了,怎么完成教学目标呢?算了吧,反正孩子们也无心学习了,索性就随孩子们去吧。
我把孩子们带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草坪上,孩子立刻如脱缰的野马,好似放出笼子的小鸟,在草坪上跑呀、闹呀,那种情景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看到孩子们恣意地欢笑,毫不理会我的存在,我顿时傻眼了。突然,我想起了课前准备的录音机,于是,我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也许是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学生,也许是他们跑得有点累了,学生慢慢地靠近我。
我连忙将学生组织好,顺势提了个问题:“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刚才在草坪上奔跑的感受。”学生立刻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接着说:“春姑娘不仅有温暖的阳光,她还有许多的礼物要送给小朋友呢!可是,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草坪上立刻安静了下来,我会心地一笑,说:“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美丽的校园内,找一找春姑娘的礼物吧,比一比,谁最用心,找到的礼物最多,最有价值!”孩子们欢呼起来,我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每小组推荐出一名小组长,然后共同商量本小组用什么办法找春姑娘的礼物。
学生分头行动了!
花坛里、草坪上、操场边、小树下,到处都是孩子们充满生机的笑脸和清脆的童音。我来到每一个活动小组,听着他们琅琅的笑声和真情流露的话语,我知道,春姑娘把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回到教室,孩子们展示了自己找到的礼物,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第一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小草发芽啦。
2.柳树也发芽了。
3.草地很松软。
4.听见小鸟在唱歌。
第二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黄花苗(蒲公英)长出了嫩芽。
2.桃花开,小蜜蜂在采蜜。
3.小燕子飞来了。
第三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看见小蚂蚁的窝了。
2.迎春花打苞了。
3.小蜗牛也爬出来了。
孩子们,真棒呀!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吗?
我是通过用眼睛仔细看到的。
我是通过用鼻子闻大地的气息发现的。
我是通过用耳朵听小鸟的叫声发现的。
我是用手摸土地感到松软发现的。
……
你们真聪明,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到了春天里这么多美丽的现象,真了不起!那么,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
你们那么喜欢春天,让我们唱一唱《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好吗?……
一、妙语导精读,“错解”转“正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妨“将错就错”,把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平时爱奇思妙想的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宙斯是一个遵守天规的好神!”天啊,我一片茫然,学生也一阵惊愕。我强作微笑地对他说:“你能具体说说吗?”他便胸有成竹地说:“因为普罗米修斯暗中盗取了天火,触犯了天规,理应受到惩罚,宙斯只不过是依法行事罢了!”听了他的发言,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接着问道:“是啊,你的发言似乎言之有理。那宙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研读课文,准备参加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投入到认真细致地研读课文中去了。最后通过辩论,他们才意识到宙斯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完全置人类的生活于不顾,从而更显示出他的昏庸、专制。学生还从普罗米修斯敢于和宙斯这样的统治者作斗争,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的不畏、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二、妙语导悟读,“误设”变“美丽”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教师应以敏锐的触角加以捕捉与点燃,勇敢地突破预设的教案,将“纠错”巧妙转化成挖掘文本内涵的契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巧妙地把“错误”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设一座走向文本的桥梁,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海棠花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打断我的话,提出了“冰心奶奶应该把题目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才对呀,可为什么她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见解。但我并没有对学生的“浅见”置之不理,而在这一细节上做了一番“文章”——
师:从文中看,很多时候冰心奶奶都在看儿童。那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黑板上写下: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
(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加批注)
生:儿童是活泼的小天使,文中写道:“这几扇大红门,……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才会把儿童称作小天使!
师:你真是她的知己呀!儿童是天使!冰心奶奶多么爱儿童。在她的眼里,儿童还是什么?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太阳。文中写道:“个个鼻尖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人们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人比作太阳,这说明冰心奶奶是喜爱儿童的。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那海棠花,文中写道:“……花也和儿童一样,……别人看着也快乐。”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最美的春光。课文用一大段文字描写了儿童春游不同的神态、动作,她觉得这本身就是最美的春光!
生:我觉得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诚实、有礼貌的。
师:同学们,从文中我们品味出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挚爱,她眼里的儿童就是天使,是太阳,是春光。因此她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从她的笔端流泻出的是无穷的爱意,喷涌出的是对儿童纯真的挚爱。(对提问题的同学)你还认为要把题目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吗?(该生面露微笑,连连摇头)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在指定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捆绑在教材和教案的阴影下。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探究活动的特点是“源于教材,广于教材,个性发挥”,为学生在更大范围了解自己所急切关心,了解的知识提供了舞台。因此,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在网络中去研究,去发现。这种活动目标不是强加的、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结构,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环节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延伸至45分钟之外的大课堂中,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这也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
1.理解童话内容,感受小刺猬对刺猬婆婆的爱。
2.知道九九重阳节是老人节,增进关爱老人和长辈的情感。
3.认识字词:刺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师自制字词卡"刺猬、春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引入主题。
教师:
1.你知道这是哪些季节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
2.季节的变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丽。可是,刺猬婆婆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只能天天坐在屋里了。后来,刺猬婆婆的屋子里面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1.讲述故事,在结尾前插问:
(1)刺猬婆婆家中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2)你感觉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3)猜一猜这棵神奇的树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看图片完整地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小刺猬关爱老人的行为。教师出示字词卡。提问:
(1)小刺猬在春夏秋冬分别装扮成了什么树?为什么要装扮成这样的树?
(2) 刺猬婆婆看到这些树感觉怎么样?看到刺猬婆婆高兴,小刺猬心里有什么感觉?
(3)这个秘密是怎么被发现的?
(4) 刺猬婆婆发现了这个秘密会怎么想,怎么做?
三、师生共同看图讲述一遍故事
边讲述边指认"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师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关心老人。
讨论:
1.小刺猬为满足刺猬婆婆的愿望,想办法装扮成各种树。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什么愿望吗?你能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吗?
2.你为身边的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你是怎么关心他们的?
3.你关心爷爷奶奶时,爷爷奶奶心里怎么想?你感觉怎么样?
4.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重阳节?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吗?这一天你打算怎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祝贺节日呢?(教师扮作老人,请幼儿练习向老人表达祝福)
五、教师分别出示字词卡,带领幼儿认读,然后请幼儿一一说出每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延伸: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合资源;互动
我们都知道任何课堂都存在预设,预设就是对课堂未知的教学过程实施模拟、演练,就像军事预演一样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教学过程又是变化的,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所以教学中随时都存在生成,即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将其中有效的生成融入课堂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同样符合预设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应该协调统一,而不是相互抵消。为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细节,做好预设,并对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及时有效调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一、精心预设,优化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高效,从熟悉教材,设计教案到课前的基本准备都是预设的工作。预设的好坏关系着课堂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引导着课堂的生成,好的预设能成就有效的生成,能优化生成;而没有计划的,不认真的预设将使课堂变得混乱。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预设呢?
1.设计动态的灵活预设
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再美好的预设都不可能完全呈现课堂的真实过程,而在新课改重视教案设计的思潮下,出现了过度严格执行教案的形式,教学过程变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动态的预设,让课堂有效生成随时能融入教学,成为教学的助理。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自己信赖别人,别人信赖自己的故事。
生1:我们日常做的“自己往后倒,别的同学借助自己”的游戏,就是一个信赖同学的表现,我信赖别人,可以放心得往后倒,这种信赖让我心里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生2:……
这样的设计就给了学生灵活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意思,融入课堂,教师再通过这些有效的生成,引导课文的预设,让课堂不仅有规矩,更有活力。
2.预设应该整理资源
小学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学预设应该从方向上掌控,让学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源,链接生活与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更有效地去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这课时,如果没有联系生活学生这几个年龄段是无法理解盲童的苦难的。而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发掘学生自己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盲童的内心世界,体悟文章的真正含义。
二、捕捉生成,完成预设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捕捉课堂精彩的生成机会,实现有效的预设目的。
1.抓住有效的问题生成,促成预设
例如,在《触摸春天》的教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蝴蝶明明是被盲童抓住的,为什么写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呢?
生:难道是听出了蝴蝶的飞翔?
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乘机引导: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走进盲童的内心,没有偏离预设,反而优化了生成。
2.互动生成中感悟、思考,完善预设
教学是双向的,很多生成都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形成的,教师要善于将生成引向预设,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思考。
例如,在《凡卡》这课的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凡卡为什么会写信?”的问题。
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
生:我知道,凡卡会写信,是他爷爷教的。
师:是吗?请你说说理由。
生:因为从文中对凡卡梦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爷爷识字,说不定爷爷在平时生活中曾教过凡卡。
生:老师,我认为凡卡会写信,还与席瓦列维父老爷家小姐有关,因为我在课外读过这个故事的全部文章。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能看出你平常很爱阅读,涉略很广泛,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哦!
生:老师,会写信,为何他却不会写信封呢?这难道是因为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没受过专门的教育的缘故?
……
通过师生的大讨论,课堂不仅生成了对凡卡会不会写信的思考,更形成了深刻的感悟。这依赖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及时的捕捉课堂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生成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但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愉悦的讨论环境中相互激发,思维不断碰撞,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生成,教师将生成引入课文预设,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精彩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有效的调控,灵活的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班剪纸活动:小树叶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小树叶从树枝上钻出来了。在餐前散步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去找春天,有个孩子拿着一片捡来的树叶对我说,老师这片树叶中间有条线,两边是一样的。我仔细一看发现很多树叶都是对称的。于是我就想到了让幼儿学习剪两边对称的物品。树叶是幼儿发现的对称物品,幼儿肯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剪纸活动。在前期的准备中,我先让幼儿学习了画各种线条做铺垫。以便幼儿能根据线条剪出树叶。 活动目标
1.能用一次对折的方法折画各种线条,并根据线条剪出树叶。
2.体验剪纸的乐趣,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没有树叶的树妈妈图片及剪纸过程PPT、没有树叶的树妈妈每组一张、绿色彩纸若干;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叶,引出课题。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树叶宝宝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瞧,这些树叶是怎么样的?
2.树叶中间都有什么?分成一半的树叶像什么?
二、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春风吹来了!花儿开了,树叶绿了,可是树叶妈妈就是开心不起来,你们猜猜树妈妈为什么不开心?
2.对了,原来是树妈妈身上没有了树叶宝宝,所以才不开心的!那谁能想个办法来帮助树妈妈变出许多树叶宝宝?让她变得很开心呢?
三、教师讲解示范。
1.出示PPT,逐步出示步骤,让幼儿在猜测中讲解剪树叶的过程。
2.出示剪好的树叶,给树妈妈穿衣服。
四、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给树妈妈剪出漂亮的衣服并给贴在树妈妈身上。
五、展示作品
现在树妈妈有了这么多的树叶宝宝,真的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是你们把我变得这么漂亮,来!和树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和其他的树叶比一比,看谁漂亮好吗!
活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