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行政管理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管理的核心

第1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行政区行政;跨域治理;区域公共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管理模式都是以行政区区划为基础,进行相对单向性同时也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在上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下,每个行政区划内根据本区的利益和具体情况进行政府行政管理。应该说,这一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弊端,相反,它有利于划分不同行政区划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并在积极的方面能够因地制宜。

然而,进入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现实国情和政府管理上的历史传统。所谓“治理”要求多主体,它是基于不同行为主体在不同领域中的能力能够满足解决相关问题的要求这一基础的。然而,在中国,公共事务最终还是由政府来解决,其他行为主体暂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源应对相应的问题。从而,从原有政府管理模式一下改变至跨域治理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以政府为行为主体和最终权威,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区域公共管理”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模式。

二、行政区行政:需要被超越的旧范式

“在一级政府的地域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独占本区域内的行政管辖权,其权力行使的法律效力范围限于行政区域内部, 对其它无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内部事务无权干涉。”行政区行政在一定历史时期符合了中国国内各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但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应对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跨区域甚至是跨国公共事务中却变得弊端明显,甚至寸步难行。因为行政区行政关于权力划分和权力的地理边界的严格限制,只能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威在已经圈定好的行政区域内部行使权力、解决问题,这样强行的地理界限分割造成了跨域公共问题难以找到责任主体、解决主体,从而要么被搁置,要么被推来推去,要么各行其路。在不同行政原则、行政路径和区域利益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公地悲剧”,导致跨域问题难以解决。

制度与政府行政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政府的权威来自于其能将集中于政府的公共资源应用于公共事务的解决和公共问题的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共问题特点、形态的变化,使得原有的制度与政府行政的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此时,对既有制度和政府行政模式的渐进式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从政府行政效率的角度,还是从政府权威合法性的角度,致力于最终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公共问题都是其目标。因而,日益显示出弊端的行政区行政就成为必须要被超越的旧范式。

实际上,中国不是第一个面临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公共问题跨越边界难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国家。相反,这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全球共同问题。公共问题的流动性、外溢性、无边界性,不仅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一个地理范围的跨国区域内甚至是整个全球范围内。在国际社会上,中国作为一个“黑箱子”或者说“实心球”似的国家实体,已经广泛参与到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具有打破国家“边界”通过合作、双边乃至多边努力应对和解决公共问题的经验。这也为中国国内跨域公共问题的解决找到了一条理论上的道路――跨域治理。

三、跨域治理:未达的理想范式

跨域治理是针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域事务”而兴起的新的公共治理和行政管理理念,它在根本上是由跨域事务的复杂性而造成。跨域事务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具有不可分割的公共性,跨域性公共问题的范围往往超越了任何单一部门、组织或政府层级的管辖权之外;其次,具有跨越疆界的外部性,政府机构采取政策所产生的后果可能是由其他的地方及人民来承担;最后,问题解决具有政治性,由于跨域事务本身的公共性具有不可分割的特质,因此无论是共同利益的追求,或是避免共同性灾难,都需要具备某种政治性的安排。

跨域事务的复杂性所要求的有效治理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行政管辖和管理的内涵和意义。具体而言,跨域治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部门、团体或行政区,因为彼此间的业务、功能或疆界相接及重叠而逐渐模糊,导致权责不明、无人管理与跨部门的问题发生时,即由公部门、私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组合,透过协力治理、社区参与、公私合伙或契约协定等联络方式,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跨域治理超越的不H仅是行政区行政的权力地理边界、责任边界和利益边界,也在应对公共事务的主体上发生了改变,是一种既有权力分配、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跨域治理要求政府权力的下放,要求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社会团体甚至是公民个人的参与。但是这种纯粹的“跨域治理”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首先,中国的行政权力结构一直是垂直性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层级制特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权力尚不充分。其次,中国的公民社会还处于发展初期,长期对政府权威的依赖使得来自于社会层面的私营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团体没有培养和形成作为主体身份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中国社会的行政机制长久以来就具有垂直性特征,不具有权威分散下放的民主理念根基和基础,还处在“简政放权”的初级阶段。从而,所谓“治理”的核心要义,多元主体在现行的中国国内政治体制和社会条件下,并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跨域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跨域公共问题,而对于解决该问题的路径不应该是理论意义上的或者是教条的。公共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从最终目标的实现角度,如何能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实现公共产品的最有效供给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能够最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实现跨域公共问题解决的范式就是目前我们应该追求的范式,而这种范式,既是对行政区行政旧范式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也是汲取跨域治理的理念内核进行中国化的实践改良,从而形成连接起行政区行政旧范式与跨域治理理想模式的中间桥梁。

四、区域公共管理:可行的现实范式

因为行政区行政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严重滞后性的模式,而跨域治理又远远超出了中国政府行政传统和社会发展成熟度而成为一种激进的变革,一方面不具备马上落实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这样激进的结构性变革将造成政府权威衰落,社会权威还无法完整建立,从而走向无序状态。那么,是否有一种折中主义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跨域公共事务管理道路就成为核心的问题。这时,“区域公共管理”就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可行的现实范式。

“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区域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区域公共管理部门,为解决特定区域内的公共问题,实现区域公共利益而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现代治理的社会活动。区域公共管理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既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政府权力被限制于地方,眼光和利益仅仅囿于局部的地方利益,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域公共问题不愿付出成本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的弊端。

“区域公共管理”是个整体性结构化的制度创新过程,它依托于政府权威和社会发展现实,同时,在各行为主体的互动博弈中对政府与社会两方面力量和运行模式进行积极塑造。从而,通过区域公共管理可以使原来各地方政府单独提供公共物品的外部利益内部化,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合作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提供区域性公共物品,按照收益大小分摊成本,这样就可以增强各地方政府供给区域性公共物品的积极性,在兼顾地方政府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区域性公共治理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彭彦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合作与行政权协调[J].经济体制改革,2009(06).

[2]王佃利,杨妮.跨域治理在区域发展中的适用性及局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第2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这里提及的行政指导, 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采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权力强制性的行政管理行为, 它透过利益诱导和道德引导机制, 广泛运用于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 起着补充和替代、辅导和促进、协调和疏通、预防和抑制等积极作用, 显示出特殊的功效性和适应性。从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看, 行政指导方式过去也有所运用, 但比较零散、不甚规范, 缺乏自觉性和系统性, 难以体现出行政指导方式的特殊功效。而福建省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过去局部探索的基础上, 自2005 年初起在全市工商系统全面开展行政指导试点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受到各方关注, 产生广泛影响, 成为国内积极探索运用行政指导方式的一个典型。

一、泉州工商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指导试点的基本做法

在泉州市工商局的部署和领导下, 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自2005 年4 月正式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行行政指导。我们着重考察了泉州工商行政指导的原则、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监督、救济等基本要素和环节。

(一) 工商行政指导的原则

实施行政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依法行政原则。工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管辖范围, 不得滥用权力, 不得与有关立法精神、原则和规则以及一般法理相冲突。

②平等原则。工商行政机关应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接受行政指导的平等机会,在实施行政指导时, 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 不得歧视和差别对待。

③合理原则。工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 采取的方案、方式应与行政指导的目的有必要和合理的联系, 且与行政指导目的实现相当; 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方案中, 选择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案,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方式中, 选择既能有效实现行政指导的目的, 又能避免损害行政相对人的方式。

④自愿原则。行政相对人拒绝接受行政指导的, 不得因此对其采取或变相采取强制措施以及其他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理行为。

⑤公开原则。工商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指导时坚持政务公开, 公开行政指导信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

⑥诚信原则。行政相对人已经听从、配合实施的行政指导, 除有正当理由或经过正当程序外, 工商行政机关不得否认, 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该行政指导行为。

⑦效能原则。工商行政机关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缩短时限, 提高行政指导效率, 降低行政指导成本, 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方便、迅速、快捷的行政指导服务。

⑧救济原则。行政相对人认为工商行政机关在行政指导过程中, 实施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有权依法提起异议, 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或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 请求行政赔偿或行政补偿。

⑨无偿原则。除非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 工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和对行政指导项目进行评估, 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二) 工商行政指导的主体行政

指导是由行政指导主体单方面主动采取的一种积极行为, 其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要求行政主体转变观念, 提高综合能力并进行周密的部署和计划

二、泉州工商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指导试点的重要经验泉州市工商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指导试点获得的重要经验, 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 统一、有序、有效的组织领导

泉州工商行政指导能够迅速铺开并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在于有统一、有效的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第一, 思想先行、认识统一; 第二, 领导重视, 大力推动; 第三, 思路明确, 统一部署; 第四, 重点突出, 逐步推进。

(二) 通过机制和方法创新

形成有力抓手, 将行政指导与常规工作联系起来这主要是结合工商管理职能建立和推行了4 项行政指导机制: 一是推行登记事务教导制。采取适时公开工商部门在办理登记事务过程中掌握并作适当加工的信息资料, 供相对人参考; 对即将到期的登记事项、许可证照, 通过适当方式提醒相对人; 通过明确所需材料、提供示范文本、教导规范填报等方式引导相对人正确申办各项登记事务; 指引停业、被吊销企业依法退出市场等方面的工作措施, 指导行政相对人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广告许可审批、展销会审批、动产抵押登记等行政许可及行政确认事务。二是推行查处违法疏导制。在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 注意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运用教育手段,让相对人认清利害关系、知晓法律法规, 以自觉、自愿纠正违法行为, 杜绝一罚了之, 防止违法反复; 对一些有违法苗头的相对人给予预警提示, 帮助其及时调整行为, 避免违法; 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告诫规劝,及时消除违法。三政府提供激励性机制应该包括对公民个人和民间组织的激励机制。我国目前公民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依靠的是公民个人的责任感和公益心。而且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公民个人的付出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就严重挫伤了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第3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县域农行;竞争;营销理念;企业文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国际金融寡头不断地垮塌,国际金融业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在世界金融界陷入一片狼藉之时,国内金融业却显的异常坚挺。这给国内金融界增加了不少信心,加快了我国金融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这都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随后,许多大量其它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又立足于国内金融市场,开始对县域经济领域内的金融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面对日趋复杂的县域金融市场环境,农行如何保持住这块业务经营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行的未来。在“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新企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采取进一步加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突破限制县域农行自身竞争力的因素,在这场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取得至高点。

一、加强县域农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由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年报可知,截止到2010年年末三农金融业务总值达到了产38,436.86亿元比09年增长了近18.8%。县域金融市场累计贷款15,052.86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26.1%,比中国农业银行全年贷款平均增速还要高出6.3个百分点。三农金融业务公司类贷款余额10,379.56亿元,比09年增加了2,068.63亿元,占农业银行该类贷款总额的28.9%,较去年增幅达到了24.9%,存款余额为11,700.28亿元,占到农行该存款总额33.1%,比上年提高了25.3%。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155.80亿元,比09年增加359.92亿元,增幅为45.2%,发放惠农卡总量达到了6,185.5万张,新增惠农卡2,948万张,资产的回报率为0.77%,比09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农行三农个人贷款总额累计4,375.60亿元,比09年增长了43.4%,存款总额为23,601.43亿元,比09年增长15.8%。农业银行三农业务在2010年税前利润为345.2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23.7亿元,增长了64.8%。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县域金融市场的活跃,对农行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县域农行业务作为农行业务发展的基础,起到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县域金融市场如何发展对农行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农行是全国县域点最多、网络覆盖最广泛的商业银行,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它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县域金融市场的争夺,对农行原有的几大传统优势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前形势下如何保持住农行在县域金融市场的优势,并不断取得较快较好的发展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因此,找出县域农行存在的问题,打破束缚发展的因素,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选择。

二、县域农行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由于受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滞后、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全、客户整体资质较弱等客观因素,以及县域市场调查研究不充分、资源配置力度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行县域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1.县域经济的处于弱势地位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自然资源丰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大多数县域经济的个体化、民营化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滞后弱势地位。目前,我国的县域经济处于这样一个弱势化现状:县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规模经济与大中型城市差距较大。而这些条件决定了县域农行体系不健全、金融同行之间的竞争缺乏规范等普遍存在的现状。农业银行客户和市场的优势主要在县域经济,但县域市场固有的弱势化特征对于提升农行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很大障碍。

2.内部的营销理念相对落后

首先,农行大多营销人员还没有突破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依然还停留在产品推销层面上,业务综合营销能力较弱。这种单向的营销理念没有做到“以客户为本”,只满足了客户的低层次的需求,而更高层次的需求则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营销处于被动的局面,影响了客户的维系和拓大。

其次,农行在创新理念上相对欠缺、科技含量低,导致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提高和有效的解决。第一,高效率的市场信息系统没有建成,这就不能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也无法利用信息档案来细化对客户的服务和管理;第二,产品研发体系不完备,这就不能有效的有针对于客户的具体需求来研发产品,研发的产品不具备以人为本的优势,也不能按照需求及时开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再次,农行的竞争意识不强。在思想意识上,以往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有求于银行,银行便长期养成了官商习气,并且没有消除。这就出现了等客户上门,服务态度较差,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

3.专业人才缺乏、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低

近年来,在银行新业务不断推出、新技术广泛应用、同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势下,营销团队的整体素质不能与之相适应的状况突出出来。能够精通与银行业务息息相关的证券、保险、房地产等领域的人才相当稀缺,这无疑造成了不能与高端客户沟通的问题,并与业务的拓展不相适应。

三、提升县域农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办法

1.积极参与县域社会经济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金融体系的建设受其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中西部问题尤其突出,如何让金融市场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让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制约金融市场的发展。

(1)利用农行在县域金融体系中的有利条件,继续加大对当地“新农合”等惠农政策的参与力度。可以通过2048个县域支行以及22个二级分行营业部,与当地有关部门建立联合营业网点。利用广大农民对农业银行的熟悉度,一方面广泛宣传新农合;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农行卡进行刷卡报销医药费用。

(2)认真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作为金融企业,一定要敏锐的发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在把握好资金去向,控制好资金风险的同时,要敢于把资金积极地投入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中去,对与特别有把握的项目可以采取主动参与的方式,并在相关规定范围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争取抢占几个当地的龙头项目。一些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可以倾斜一下。

2.改进营销理念、积极创新

目前农行在营销理念上存在的滞后性,对业务的拓展和提升造成了很大障碍。针对这一现状,要加快科技创新,以与时俱进的新营销理念,充分释放现代金融的产品竞争力。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情势下,要尽快提高农行新产品的科技含量,保持农行金融产品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1)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建立高效的信息决策指挥系统。在县域农行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网路系统,开设固定的内部网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全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信息,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分析,有利于及时引导县域农行进行政策调整,也有利于上级宏观高效指导县级提高营销能力。

(2)尽快完成县域行业产业信息库、客户资源信息库、市场产品信息库等信息库的建设。实现客户资行数字化动态管理,对于不同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客户服务跟踪制度,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发现客户潜在需求,不断创新业务类型及时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全面提高银行软实力。

(3)加快科技原创步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行产品核心竞争力。在银行系统的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要以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为主导,全面实现县域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各项监管系统,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

3.加强高端人才建设,提高县域农行人才吸引力

现在金融市场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因此,加强县域农行内部高端人才的建设,提高县域农行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员工整体的业务素质是县域农行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定期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企业文化意识,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树立敢吃苦,敢承担,敢创新的思想认识,让企业文化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企业形象。

(2)对基层员工定期培训。组织基层农行员工到上一级农行进行培训,不断学习上一级农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也可以由农行组织优秀的农行员工到基层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基层农行的管理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实行“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不断增强绩效评估在奖罚、职位的任免、岗位变动、薪酬高低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企业领导定期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觉到领导的关怀,感受到温暖。

四、结语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县域农行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的提升县域农行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市场机遇创造农行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闵建华:治理农业银行亏损的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1992,(07)

[2]陆丁杭:提升基层农行发展能力的思考[J],浙江农村金融2005,(05)

[3]龙西安:农业银行积极应对返关冲击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1993,(09)

[4]田作全:对增强县域竞争力的思考[J],现代金融,2007,(10)

第4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自今年__月份我行根据上级行要求成立信贷管理、公司业务两大机构以来,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使我行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和信贷市场营销服务都取得长足发展,尤其在重点优质客户以及新行业、新领域的营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随着我地区金融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感觉到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服务[文秘站网文章-水平已不足取得我行更大的发展,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不讲最大只求最快”的经营理念,即:思维快、节奏快、创新快、动作快、收效快、发展快,才能最大限度的使我行得到真正发展。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回顾我们执行总省行信贷政策、制度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感到在执行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主要是:

1、审批权限的上收,制约了我行对优质公司客户的营销。今年以来,根据省行的工作调整,将我行信贷审批权限全部上收,经过我行积极争取及省行的支持,已将部分优质客户审批权限给予我行,但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同业竞争的加剧,给我行在市场开拓、稳定优质客户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1)由于审批权限的上收,使我行在本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负面舆论影响。(2)由于审批权限的上收,使我行在优质客户营销领域效率低下,部分优质客户因不及我行审批环节的繁琐而转入他行。如____有限公司,是我行“九五”期间重点支持项目,其产品__*系列__*机以其高技术含量、低廉的价格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2,我行日均存款__*万元以上,年度收息__*余万元。由于该企业现金流量较大,资金需求往往在时间方面要求较急,导致由于我行贷款注入不及时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而将我行全部本、外币存、贷款转入他行。(3)在市场开拓方面难以作到方便、快捷,同业竞争能力显著下降,直接影响我行即期效益。如__*第一高级中学是我市唯一一所重点中学,也是历年高考在本地区升学率最高的中学。该学校基本存款帐户日均余额__*万元以上,一直是各家银行竞争的对象,前不久该学校因临时性资金需求,向我行提出__*万元贷款申请,担保方式由AA级企业保证,经过我行调查并逐级上报时间较长,使该校极为不满,并在我行未果的情况下将基本存款帐户转入他行办理。

2、机构分设内耗多,相关职能发挥不充分。今年我行按照“审贷分离”的经营模式,在二级以上分行组建信贷管理部、与公司业务部,由此在信贷管理上,形成了以公司部营销、管理部制度建设与风险防范、风险管理部风险控制为重点“三足鼎立”的良好信贷经营管理格局,由于“三部”工作对象相同、管理与公司贷款审查与调查方法相近、“三部”隶属关系相同,故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客户资料统一来源,相关部室翻版照抄,增加内耗”、“审贷环节多,办事效率低,不利于服务客户”、“部室文字游戏多,分析营销客户、有针对性出台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室隶属行需要部分部室执行上一级行制定的制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部分部室相关职能发挥不充分。

3、部分贷款附加条件难以落实,存在优质客户需求与省行政策的对立。针对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落实,省行严格要求以土地、房屋为首选,使我行部分优质客户抵押贷款与要求相违,如立即变更抵押物,将使企业加大支出的同时对我行产生不良影响。如__*总厂是我省优秀民营企业,全国66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经省行评估处认定信用等级为AA 级。历经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产____产品的最大生产厂家之一。该厂各项资金占用合理,各项财务指标良好,所有者权益比重大,抗风险能力强。我行日均存款____万元以上,是各家银行竞争对象之一。经我行针对更换抵押物一事与其协商,企业意见较大,若强制要求办理,必将产生不良后果。

又如____公司是一家生产和经营保健品和医药用品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____万元,其生产的__*系列产品,在国内有__*多家经销商经营,畅销全国。该公司在我行开立了基本帐户,日均存款__*万元以上,年度收息__*万元。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企业实力日趋雄厚,还款意愿较强,现已归还我行项目贷款__*万元,针对现有的__*万元存量贷款,企业已做出承诺于明年还清,关于省行提出更换抵押物的事宜,我行与其协商,企业提出异议。

4、全行统一客户评价标准,抑制欠发达地区工行的发展。__*分行是坐落于__*的一个二级分行,近年受地方经济不景气,传统工商业经营持续低迷的影响,加之我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到位,导致__*分行经营举步维艰,按总行统一确定的“法人客户评价标准”,评价欠发达地区客户,形成我行可加大信贷营销力度的客户不足,导致出现新增贷款投量不足、不良贷款率下降迟缓、地区内亚健康客户流失,对公存款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严重危急我行的经营工作。加之总行近年全面推行等级行评价体系,实行人力费用、经营费用与评价结果挂钩,使信贷营销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问题日趋突出,由此我们认为,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人才与经营低迷交织的恶性循环。

5、制度繁杂,监控手段仍欠严密。随着各时期中心工作任务的不同,不断完善、更新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在组织调研中,我行各级信贷人员普遍反映:“近年总、省行为实现不同时期工作目标,各项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且更新较快,给各级信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制度带来了难度,而制度又是管理层实现管理的理想模式,稍有不甚,将会出现违规,而目前我行大部分确保制度执行监控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事后现场检查上,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的授权管理、市场准入及退出、贷后管理监测等功能仍未得到有效充分发挥。

6、针对已确定的退出企业,如力度过大,将对我行总体退出计划及贷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我行严格按照总省行退 出要求,认真执行每户相关企业,将任务与目标落实到人头,手段与措施多元化。此种做法旨在执行总省行相关信贷政策,但无形中极大的影响了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广阔企业的正常经营,使企业在没有做出合理对应措施的前提下,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从而严重影响了部分未退出贷款的本息收回。

二、今后信贷工作安排及建议

为全面推动我行信贷管理工作,提高信贷资产经营成果,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于社会,针对目前我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安排及建议:

1、进一步明确机构岗位职责,理顺相互关系,加快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要以公司业务部、信贷管理部为重点,根据总省行确定的部门职责为依托,细化相关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理顺相互关系,精减一些不必要的审贷环节和文字处理过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集中精力调研、分析客户有效的潜在需求,开发新产品,引导其适时采用。要将信贷管理与公司业务齐抓共管、齐头并进,要突出公司业务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抓出营销王牌,提高银行经营成果;信贷管理部要以公司业务为重点,使其成为公司业务的政策保护神,要以不同时期中心工作为重点,引导营销,开发新品,与公司业务部联手推动全行信贷工作。

2、严格信贷管理,实现风险可控。

__*分行资产质量低、效益差一直是困扰我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结合我地区中小企业众多,非国有经济发展旺盛这一特点,严格执行总省行确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要努力培植挖掘优质客户有效需求,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办理信贷业务实现风险可控,另一方面要针对存量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实际问题,探讨清收转化不良贷款的新思路、新途径,对资产质量工作目标,要跟得上上级行的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力争在近短时间内,切实改变经营落后的被动局面。

3、对总省行出台政策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对我地区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象,为不

使我行现有优质客户流失,同时做好市场开拓,建议省行能否将__级以上优质公司客户信贷业务审批权给予我行,我行将在严格执行总省行相关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本地区信贷营销工作,切实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原则落到实处。

(2)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与其配套的客户评价标准与等级行评价体系,使欠发达地区行及员工鞭策与动力与时俱进,克服自卑心理,集中精力,搞好经营。

(3)完善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建议总省行今后出台业务制度规定,能与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监控体系挂钩,减少员工素质不同导致理解制度、执行制度的参差不齐,使全行执行制度实现统一规范,减少现场制度检查频率与差错。

(4)对收缴抵贷物质、不良贷款核销难的问题,建议在明确工作责任,确定可能损失的前提下,增设准入抵贷物质和准备核销贷款两项科目(或报表),以便相关部门集中精力对两项各自不同客户共性内容进行工作,收集相关资料,盘活信贷资产。

(5)对增量贷款与存量贷款的管理,应坚持区别对待,审慎管理的原则。真正将增量严格管理,存量尊重历史的管理方法用到实处,体现了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从而实现风险可控,逐步压缩。

第5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征信业管理条例》 基层央行 征信监管 商业银行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走上法制轨道。《条例》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管职责,同时也对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湖南省贯彻落实《条例》的实践出发,总结成效,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条例》实施后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监管的建议。

一、贯彻落实《条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开展《条例》专项宣传,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2013年3月15日至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立足湖南实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全面参与、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的多方联动的宣传态势,营造了“学《条例》、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辖内各级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宣传队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学校上门宣传,在广场、商圈、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设置宣传展板和咨询台,并联合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全面普及征信法规宣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在营业网点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播放电子标语、发放折页,还通过在单位网站信息、发送短信等方式,向客户宣传征信知识。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省累计举办宣传活动1000余次,张贴标语、海报12万余份,发放折页30万余份,媒体报道300余次,宣传受众近20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条例》的理解和认同。

(二)层层组织《条例》学习培训,提升征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邀请征信管理局专家为全省征信从业人员及高校师生讲授《条例》培训第一课,7000余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参加学习,为后续培训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抽调人民银行征信业务骨干组成再培训队伍,在连续两个月时间内,对全省48家接入机构以及有关政府部门、部分小贷和担保公司、高校师生、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并部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系统内再培训,累计举办培训362场次,参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覆盖全省所有征信从业人员;三是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举办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条例》知识竞赛,以自问自答、限时计分的形式,全面检验29家机构征信从业人员对《条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全省同步展示,观众近2万人,取得了以赛代训,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全面开展《条例》贯彻自查,指导金融机构逐项落实到位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2013年7月至10月,长沙中支组织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对本单位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采集、信息提供、信息查询、信息使用、取得同意方式、异议处理和内控制度7个方面,主要发现个人信息采集书面同意、提供个人不良信息事先告知、格式合同条款的提示和说明、内部征信管理制度等4方面存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问题。同时,督促各单位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内控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和改造系统,逐项落实《条例》及相关征信制度要求,目前除不良信息告知外,各项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二、《条例》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

2013年4季度,在各接入机构对《条例》进行全面自查的基础上,长沙中支组织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对象的专项执法检查,促进了征信相关业务的规范运行,与此同时,检查也反映出基层央行履行征信监管职责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一)商业银行征信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条例》实施后,商业银行对征信管理的认识普遍有所增强,但仍存在“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一是征信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尚未建立贷后管理查询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也未在系统用户变动后及时向征信管理部门报备。二是系统用户管理不规范。一些基层网点业务量大、人员调动频繁,存在管理员用户、查询用户兼任和多人使用同一查询用户的现象;有的查询用户虽已调离征信岗位,但未及时停用。三是查询流程不严密。主要表现授权日期在查询日期之后,贷后管理查询无内部审批授权,查询原因与实际业务不符等。四是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例如,无授权查询借款人配偶或企业法人、出资人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要素填写不全,一次授权多次查询等。五是存在向持无效贷款卡企业放款和自然人做担保未办理贷款卡等问题。

(二)基层央行征信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征信法规体系不完善。《条例》对于征信监管的相关规定比较原则,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同时,《条例》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备,而现有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的部分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征信监管需求,如对规范查询授权的理解、查询原因错误的违规认定均界限模糊,操作难度较大,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内容没有细化,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2.征信监管手段有待改进。此次检查历时2个多月,全省共计组织71个检查组,对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14家分支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受检查人员、时间、工作安排等条件影响,检查覆盖面仍较为有限,难以实现对征信相关业务的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因缺乏非现场监管和数据分析的手段,基层央行无法直接提取商业银行数据统计、查询明细等情况,只能依赖日常办理征信业务的统计数据和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简单批量对比,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核查和校对,影响了监管效率。

3.征信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层央行征信人员配置不足,当前市州中支尚无对应的征信部门编制,平均征信人员不超过3人,同时还需兼任信用体系建设、评级管理、征信宣传、金融稳定等工作,县支行业务股更是对口金融稳定、调查统计等多个部门,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缺乏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征信监管。另一方面,实施高效、严谨的征信监管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熟练掌握征信、法律、会计、计算机等业务知识,而目前基层央行征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教育背景较为复杂,普遍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执法水平有待提升。

三、《条例》实施后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监管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征信监管法律法规

一是对照《条例》的相关要求,完善现有征信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使其适应企业征信系统规范运行的需要,修订和完善现有《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信用信息采集、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及违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提高基层央行征信监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二是尽快出台《条例》的相关配套制度,如数据核查与监测、异议处理、侵权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措施,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对数据质量和信息保护的检查监管力度。

(二)创新、优化征信监管手段和方法

一是建立征信业务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对影响征信工作的重大事项,如业务系统升级、制度变化、安全管理等进行报备,及时掌握其征信相关业务运行情况,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二是优化非现场监管手段,研发征信监管信息子系统,向基层人民银行适当下放辖内异常查询监测、数据实时批量比对等权限,提升其非现场监管能力。三是实施有效重点监管,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根据非现场监测中发现的征信制度执行不严、业务不规范情况,确定重点检查的对象和业务范围,提升征信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征信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征信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培育一批既熟练掌握征信业务操作流程,又熟悉行政执法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征信专业人才,切实提升征信执法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交叉检查、联合调研、人员交流等方式,促进征信队伍中各类人才的合理、有效利用,为征信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征信人员的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打造一支“团结进取、素质过硬、风清气正”的征信监管队伍,树立人民银行征信人员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煜.全面提高征信管理与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13,(6):42-44.

[2]魏大鹏.《征信业管理条例》视角下基层央行有效监管问题探讨[J].征信,2013,(11):50-52.

第6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62-02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of Amiodarone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arrythmia

ZOU Peiyuan, FENG Xiaoy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Yangjiang City, Yangjiang 529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ythmia 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nd ventricular arrythmia.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treatment, Amiodarone was used in 52 patients with AC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arrythmia, intravenous loading does of 3-5 mg/kg of Amiodarone was given within 10-20 min, followed by 0.75-1.50. mg/min infusion. If ventricular arrythmia was uncontrolled, additional bolus of 150 mg could be repeated every other 30 min, and oral Amiodarone 0.2 mg, tid, observation treatment for five days. Results: In 52 patients, 35 cases (67.3%) were significant effective, 11 cases (21.2%) were effective, 6 cases (11.5%) were invali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R, QRS, QT intervals during iv Amiodarone therapy. Conclusion: Amiodarone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safely to control ventricular arrythmia on AC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eart failure; Ventricular arrythmia; Amiodarone

ACS是临床危重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其中频发性室性早搏易诱发室速VT和室颤VF,而VT和VF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胺碘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扩血管和抗心肌缺血作用,可使心力衰竭症状得以改善,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疗效确切,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共收治的52例ACS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静脉胺碘酮治疗,对其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ACS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61±11)岁;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9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3例;心功能分级按Killip分级:Ⅱ级18例,Ⅲ级26例,Ⅳ级8例;左室射血分数为25%~44%,平均(33.6±6.8)%;患者在ICU室持续心电监护,发生频发室早26例,短阵VT 15例,VT 9例,VF 2例。入选病例排除由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速。

1.2 方法

在治疗ACS和心力衰竭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首剂3~5 mg/kg,用生理盐水20 ml稀释,10~20 min注完,之后给予0.75~1.50 mg/min静滴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间隔30 min再注射胺碘酮150 mg负荷量一次,同时口服胺碘酮0.2 mg,tid,若治疗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或VF,先行电复律后再应用胺碘酮预防发作。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ICU病房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血压监测,随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用药后心律、心率变化,每天记录一次18导联心电图,监测P-R、QT间期及QRS波群时限,根据心率、肺部湿音情况评估心功能,观察时间为5 d。

1.4 疗效判断标准

室早或短阵VT、VT、VF在治疗观察期24 h内消失为显效;室早减少≥50%或重复用药后心率<100次/min为有效;重复用药后室早无减少或心室率不减慢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疗效

临床疗效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见表1。本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后显效35例(67.3%),有效11例(21.2%),无效6例(11.5%),总有效率为88.5%。52例中VT 9例,其中5例经静脉注射胺碘酮后终止VT,其后维持静滴胺碘酮预防复发;4例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预防复发;2例VF患者电除颤维持应用胺碘酮,VF反复发作而死亡,最多1例患者电除颤16次。见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 1 临床疗效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例)

Tab.1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efficacy and arrythmia(case)

2.2 血流动力学改变

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情况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应用胺碘酮对血压影响不明显。通过观察心率、肺部音、呼吸困难的好转,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用药期间无发现因胺碘酮加重心衰发生。

表 2 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情况比较(x±s,mm Hg)

Tab.2 Comparison of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mm Hg)

2.3 心电图监测

用药前后心率、P-R、QT间期及QRS波群时限变化见表3。

3 讨论

ACS常并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VT或VF时常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又加重心肌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复律治疗对病情和预后有积极作用[2]。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病态心肌、重症心功能障碍和缺血心肌特别敏感,应用要谨慎,尤其Ⅰc易诱发致命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时安全性较差,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易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研究证实,对ACS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不增加基础心脏病病死率[4]。因此在心肌缺血、ACS、心力衰竭等状态下应用胺碘酮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胺碘酮可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ACS后的死亡率,对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主要是阻滞钾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还能轻度阻滞钠离子、钙离子内流,以及非竞争性阻滞α和β受体,从而发挥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6]。另外胺碘酮还能阻滞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削弱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性,有利于室速和室颤的防治,降低猝死率。目前认为,胺碘酮改善ACS患者预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致心律失常作用小;β受体阻滞作用,但负性肌力作用小;改善心肌缺血;抗颤作用等。

胺碘酮静脉与口服产生的电生理作用有所不同,主要区别为静脉胺碘酮早期不具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即对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影响。本组观察静脉胺碘酮早期除心率减慢较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R、QT间期及QRS波群时限均无明显变化。笔者重叠应用静脉和口服给药方法是因为静脉用药起效快而口服起效时间常为7~20 d,静脉和口服并用1周后,口服开始起效,停用胺碘酮,保证有效药物浓度,防止心律失常复发。

根据文献及本文研究,在治疗ACS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时使用胺碘酮疗效好而且安全,是首选的治疗药物,为缩短起效时间,应静脉应用时口服,剂量宜个体化,静脉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心电、血压,静脉推注应缓慢,以防止副作用发生。

[参考文献]

[1]袁贤奇,宋有城.心肌梗死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治疗[J].临床急诊杂志,2000,1(3):103.

[2]Wemel V, Russo S, Arntz HR, et al. The new 2005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Comments and Supplements [J]. Anaesthesist,2006,55(9):958-979.

[3]李亚瑞.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3):209-210.

[4]袁文利,万征.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23.

[5]郭蔚,阮长武.静脉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J].医药产业资讯,2005,7(9):1.

[6]宗明,张超英.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1):29-31.

第7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一、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业务自恢复开办已经二十二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释。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数案例表明,当前邮政金融业务中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出现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不强,不按流程办事、不按规定作业,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三是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前台本身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制度和规定,出现差错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老问题老现象重复发生;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尤其是在对二级支行二类网点和网点的管控上,出现了一些真空现象。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各网点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揭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建立“三条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按照银监会提出“赔罚、走人、移送”的原则,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充实稽查检查的人员,为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如此,邮政金融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 :“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目前省分行建立的83项制度,就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去做,就在83项制度中去寻找答案。

第8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黛力新;莫沙必利

肠易激综合征意指长期反复的腹痛伴排便异常,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多与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不少学者将该病视为心身疾病,70%-90%心理评分在异常范围,近期发现中枢与胃肠神经系统相互作用[1]。我院通过应用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消化门诊诊断为便秘型IBS患者96例。诊断符合2006年罗马III IBS的诊断标准[2]。

1.1.1入选标准

1.1.1.1过去1年中至少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不适,并具有如下条件中的2项,①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作时大便频率异常。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1.1.1.2经相关辅助检查已除外器质性疾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6±11岁。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35±11岁。两者性别、年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5毫克日三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黛力新1粒早、午饭后口服。疗程4周。治疗期间保证生活规律,戒烟酒,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消除顾虑。

1.3疗效评价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意指长期反复的腹痛伴排便异常,而无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属于一种下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三次,粪便异常多为干球粪、硬粪、排便费力、腹胀等临床症状。与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70%-90%心理评分在异常范围,同时发现存在脑肠互动现象。

黛力新是小剂量三氟噻吨与四甲蒽丙胺的复方制剂,对人体的异常情绪有双向调节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焦虑及抑郁药物。一方面小剂量三氟噻吨主要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四甲蒽丙胺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协同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另一方面两种成分在治疗作用方面有协同效应和副作用的拮抗效应。该药可迅速缓解患者情绪障碍、心理社会等应激因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莫沙必利是胃肠动力药,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分布,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促进胃肠运动,由于其高度选择性作用于消化道,不影响心脏和胃酸分泌,不良反应率低。

我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便秘性IBS总有效率达77.1%。加用黛力新治疗后,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χ2=5.352,P=0.021,P0.05),治疗4周后两组单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单项症状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第9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

随着竞争加剧,组织结构的日趋扁平化,组织就必须依靠员工主动执行职务外的一些利他行为,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因而越来越为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国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心理授权和OCB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在国内,心理授权对OCB的作用机理,前因变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团队因素和领导者特质方面,对于工作本身对心理授权和OCB的影响还缺乏研究探讨。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从工作特征角度来探讨心理授权对OCB的作用机理并检验工作特征是否在心理授权和OCB间起调节作用,以弥补理论空缺同时为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高提供新视角,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现状与假设

(一)组织公民行为

Katz和Kahn在1966年首次提出组织公民概念,指出为了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员工的三种行为是必要的: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员工工作超出岗位描述;员工积极行为超出工作职责。Organ在1988年正式提出组织公民行为(OCB),指出OCB是员工主动表现出的、不被正式报酬体系所认可的能够提高组织整体效能的个体行为,具体行为有帮助他人、事先知会、责任意识、运动员精神和公民道德。我国学者Farh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OCB划分为组织认同、同事间的利他行为、敬业、人际协调、保护公司资源五个维度。

(二)心理授权

Thomas在1990年构建出授权的认知模型,首次提出心理授权概念,认为心理授权是个体所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或认知的综合体,具体包括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工作意义是指:员工依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对工作目标作出的一个评判;自我效能指员工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认知评价;自主性指员工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程度;工作影响指员工所做工作对组织、他人的影响。依据表现特征,心理授权又可分为内在状态和比较状态,工作意义和自我效能均属于内在状态,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属于比较状态。

(三)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

根据Thomas对心理授权的界定,可以看出心理授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励影响员工个体的工作行为,进而影响工作绩效。现有文献研究也证实了心理授权对OCB的影响。如Menon(2001)发现心理授权对OCB有直接影响;Short 和Rinehart(1992)对教师心理授权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决策指定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1a:工作意义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1b:自我效能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1c:自主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1d:工作影响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四)工作特征与心理授权

工作特征最初起源于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原则。1965年Turner 和Lawrence 提出了必要任务属性理论,确定了工作特征的必要要素。随后Hackman等提出了工作特征模型,指出任何工作都涵盖技能多样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反馈和完整性,并且该工作特征模型能够激发员工的三种关键心理状态,即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感知到工作中的责任并了解工作的结果,通过增强这些特征能够强化员工内在动机,影响工作绩效和满意度。Kraimer 等(1999)的研究发现工作特征各维度对心理授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iden等(2000)的研究发现工作特征能够正向预测心理授权。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工作特征与心理授权有正向关系。

H2a:工作特征对与工作意义有正向关系。

H2b:工作特征与自我效能有正向关系。

H2c:工作特征与自主性有正向关系。

H2d:工作特征与工作影响有正向关系。

H3:工作特征在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间关系起调节作用。

H3a:工作特征能够加强工作意义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

H3b:工作特征能够加强自我效能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

H3c:工作特征能够加强自主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

H3d:工作特征能够加强工作影响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选取重庆、上海等地员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82%。从性别看:男性58.62%,女性41.38%;从学历看:大专及以下21.43%,本科占到60.49%,硕士及以上18.08%;从职位看:普通员工61.37%,基层管理者21.22%,中层管理者15.01%,高层管理者2.4%。

(二)研究方法

1.测量量表。本研究采用结构式问卷,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工作特征、心理授权和OCB。主体测量部分采用Likert5点量表,正向题由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给予1-5分,反向题则采用反向计分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工作特征量表采用的是Hackman等编制的量表,包括技能多样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反馈以及完整性五个维度,共15个题项。心理授权量表采用的是Spreitzer开发出四个维度量表,包括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共12题项。OCB量表采用的是Farh等编制的中国组织公民行为五维度划分量表,包括公司认同、同事间的利他行为、敬业守法、人际和睦以及保护公司资源,共20题项。本文问卷各量表及维度的a系数均大于0.7,所以问卷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信度。

2.分析方法。结合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笔者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可信度、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对工作特征、心理授权以及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信度方面,通过SPSS19.0软件的信度分析,得出各量表的a系数均大于0.7,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为了更好地反应量表数据的真实性,本文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工作特征和组织公民行为各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7,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与原量表一致,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相关性检验

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工作特征与心理授权及各维度间显著相关,且各相关系数均大于0,因此工作特征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各维度。H1假设得到检验。同样心理授权及各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H2假设以及H2a、H2b、H2c和H2d得以检验。

(三)调节效应检验

对于工作特征对组织心理授权和OCB间调解效应的检验,本文采用Baron等提出层次回归分析法,共三步。首先,将性别、学历、职位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得到方程1;其次,将自变量心理授权和调节变量工作特征引入回归方程,得到方程2;最后,将自变量心理授权和调节变量工作特征去中心化后的乘积作为新的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得到方程3(本文方程略)。得到本研究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方程1中控制变量中的职位与OCB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控制变量整体对OCB解释的方差变异为8.3%,相对影响较小。在方程2中,以工作特征和心理授权为自变量,以组OCB为因变量,回归方程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同理,分别验证了工作特征在心理授权各维度上对OCB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特征在心理授权的工作意义维度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R2=0.000,p>0.05),H3a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而在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维度均起到调节作用,H3b、H3c和H3d假设得到支持。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工作特征作为调节变量对心理授权和OCB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特征能够加强心理授权及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维度对OCB的影响,而在工作意义维度上调节作用不明显。对于这一结果可能原因是:工作意义更多的是对员工本职工作的衡量,标准倾向于工作绩效。工作本身的特性可能会影响工作绩效,但这大多是员工岗位职责明确要求的,因而通过工作特征来强化心理授权对OCB的影响就会受限,难以体现出工作特征的调节作用。相反,对于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来说,与OCB可能有更大的直接性,受工作特征影响更大,因而工作特征对其调节作用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