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常用审计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用审计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用审计方法

第1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常用方法;效率提升

前言:效率提升的思路是各行各业快速发展都应该具备的工作意识,快速、完整地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对计算审核中涉及的各方利益都认识清楚,把握重点细节,确保各个环节的财产使用效果为最佳。《暂行办法》中的相关审计工作要求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保障的要求,所以制定出更为快速有效的审计办法,是帮助常用审计方法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工程造价审计内容研究

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协议、合同、招投标文件、工程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价格、签证、费用的审计。

只有认识这些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完成现有的审计工作。当然本文另一个主旨在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所以了解以上所说内容,更有助于我们快速研究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缩短工作时间,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提升保驾护航。

二、着重审查工程变更工程量的正确性

对工程变更进行价款审查的重要基础就是对审查工程量正确审查,对这项任务的正确性研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变更价款的正确性存在与否。

首先是对是否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标准进行了相应计算,比如在对楼面找平面积的时候应该扣除凸出地面的设备基础占用的面积,但是实际并没有扣除此项,就说明存在不正确性;其次是要按照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计算的工程量数额,是否按照正确的施工图纸、实际施工内容进行了计算,如果没有就说明存在计算的不正确性;第三就是审查工程量是否和定额子目的工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果承包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虚增工程量变更签证,就以为着其中存在计算的不正确性;第四就是在实际的工程场地测量工程变更量。尤其是对设计变更单或者现场签证单工程量进行详细复核,避免工程量虚增的现象出现。

三、工程造价审计的常用方法研究

(一)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全部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二)标准图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三)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是一种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的方法。即把组成单位工程的最基本元素一一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

(四)对比审计法

对比审计法是指用已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审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

(五)筛选审计法

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最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审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审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三、提升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研究

(一)审计计划的科学制定

工程审计项目涉及的专业面非常广,土木工程、电气、消防、暖通、给排水、园林、装饰等专业内容都是工程审计项目。所以各专业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专业之间通过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审计计划的全面完成。必须将咨询机构接受委托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之后,对每个专业项目都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存在,每个审计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清楚合同期限规定。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计划做好调整,合理利用一切审计资源(设备材料的采价程序、价格资源),缩短审计周期。

(二)遵守相关的执业规范

做好工程审计工作,有助于帮助发、承包商双方的经济利益提升,由此必须遵守相关的执业规范,提升自身的公信力。避免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出现,建立内部复核的严谨工作机制,由一人进行对外联系,保证审计人员在交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失当的现象。

(三)灵活选用审计方法

全面审计法的使用,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降低,所以对于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来说,选用抽样审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抽样审计工作不是随意审计,而是根据不同的工程施工情况作出相应的审计工作的实施内容的确立。遵循重要性原则,合理选取重点工程内容作为审计的对象。当然,我们必须用灵活的思路看待工程审计工作,稳固实践观念在审计师思想中的“经济地位”,全面负责的同时,更要发现各个细节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找到重点。

(四)科学编制签证审计定案表

签证审计定案表一般来说控制难度较大,因为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加上施工现场监督的不合理,签证手段不全等内容就给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发、承包双发没有进行通力合作,工程结算审计就会出现分歧。所以必须按照合理、完整、准确的工程竣工结算报告进行全面编制,给审计工作的合理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最大限度节约审计成本,必须从现实的工作困境中解脱出来,全方面考虑工程施工的审计内容,重视每个细节的审计事项,进而使整体性的审计内容获得重组与“进化”。当然,单一不变的审计思路不能帮助审计工作有任何起色,我们还要灵活考虑审计使用方法,对工程图纸与现场施工建设的内容做出详细观察与分析,做好“实时监控”工作,从时间上体现工作效率的快速性,从内容上弥补工作的不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张创茂;浅议基建造价审计[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谭峥嵘;提高工程造价审计效率的途径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2期

[3]郭靖;论工程造价审计常用方法及提高效率的途径[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4]周荣;“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第2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我们所说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也可以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模式,在各种经济效益审计、任何项目的效益审计都通用.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可以总结为这几步:"搜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从而做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搜集证明经济效益目前已达到水平和存在提高效益可能的审计证据,然后把审计证据和审计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判断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接着做出审计评价,最后再提出审计意见和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技术方法来评价企业已经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这样才能很好的证实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同时也才能进一步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的途径.从技术方法的选择上看,主要有以下这些方法:

(一)传统的审计方法所谓的传统审计的方法是指过去用于财务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查询法、调节法、鉴定法、盘点法、观察法等.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为了保证审计数据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必须要审核有关经济效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财务数据.

同时,在审查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挖掘潜力时也要运用某些传统审计的方法.

(二)经济活动分析方法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审查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进一步检查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现代企业常用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

(三)图表审计方法运用图表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来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的目标,其主要是利用各种图表,或者分析表格反映经济现象,并且进一步揭示经济现象相互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审计人员通过图表审计方法,可以更好的评价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这就对审计建议和采取纠正行动有积极的帮助.这种审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使比较复杂的现象变得直观清晰,具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的鲜明特点.排列图、调查表、系统图、流程图、因果关系图、网络图等是常用的审计方法.

(四)数学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分析是经济效益审计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数学分析方法是指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对生产经营和经营成果进行定量计算,可用作对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审计.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法等都是目前经常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三、业务经营审计选用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查主要业务经营的效益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一)审查计划时的常用方法1.审查计划编制依据的常用方法一般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根据预测的内容和预测对象的不同,考虑使用相应的预测分析方法.

(1)如果市场波动很大,或者是缺乏完整的历史资料时适用主观预测法,就考虑采用销售人员估计法或者管理人员评判意见法进行预测.

(2)如果进行多年的长期预测,或者重大经济问题预测,就必须需具备相当专门知识,可考虑采用专家意见法.

(3)如果市场出现变动,有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就应该考虑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数法预测;如果是市场发展有变化,但是其是呈上升趋势时,就可考虑利用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销售额.

(二)审查计划平衡的方法在企业的经济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所编制的计划是否综合平衡,比如说生产和销售的平衡,原材料供应和需要的平衡,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的平衡等,一般是通过平衡表来完成的.如果是大型联合企业,就可以考虑使用投入产出法审查所属单位是否综合平衡.

(三)审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审查计划是否完成,一般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超产(减产)数、超(减)产百分数的方法来进行,也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二、审查销业务活动的常用方法

1.审查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组织生产的常用方法.

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往往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审计人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或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做到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利润,可用线性规划法.如果限制条件中的自变量为两个,可采用图解法;如果限制条件中的自变量有多个,可以用单纯性法求出资源的最佳组合.

2.查找生产经营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原因时的常用方法.

经营管理中经常要找出管理的弱点、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如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中,哪几个产品是影响利润的关键,众多材料中哪些材料是管理的重点,产生的各种废品中,首先应抓哪一废品等等,这时可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3.研究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时的常用方法要帮助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就要针对存在的原因和问题寻找改进的措施,并在各种措施中寻找出最佳措施.这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系统图法.

四、管理审计选用的方法管理审计使用的方法除了经常用查询法了解被审单位的管理情况和用观察法到现场观察管理工作外,还用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组织系统图法、金额法和评分法等.

(一)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事先拟好需了解的问题,设计好调查表格,发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的方法.这是管理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重要方法,一般设计成问题式,称为问题式调查表.设汁调查表时要注意:

1.必要性,所提的问题应该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提无关紧要和审计目标无关的问题;2.可行性,所提的问题要使被问人容易回答,不提那些人们难以回答的问题;3.准确性,所提的问题力求简洁明确,还要避免具有诱导性、暗示性的问题;4.艺术性,问题要讲究策略技巧,所提问题不要引起被问人反感,刁;要用刺激性词句.问题式调查表发给有关的干部或职工,有时可发给全体职工.根据情况回答人可记名,也可不记名.一般说无记名的调查表可消除回答者顾虑,缺点是有的职工随便回答;记名则较郑重,但回答者有时有顾虑.

审计人员应根据调查要求设计,对回收的调查表要认真整理分析.

(二)流程图法流程图法.

可用于反映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某一管理工作的程序,可采用调查内部控制的流程图符号绘制,也可创造其他符号,但一个审计机构采用的符号应一致,以便识别.

(三)组织系统图法组织系统图法就是将被审计单位的各级机构绘成一张图,以反映被审计单位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机构的领导关系,这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的主要方法.

第3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据式审计;审计软件;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式审计的含义

数据式审计即使是在审计实践中也还是处在若隐若现的状态,审计人员对它的认识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审计模式可能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真正未来。数据式审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审计,它不是将账目或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账套作为直接的审计对象,而是将电子数据作为直接的审计对象,不必将其转换成规定的电子账套。通常而言,我们说的数据式审计,即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数据式审计不仅仅是传统审计业务的简单拓展,主要在于信息资产是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资产,因此,数据式审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跨越多学科领域。

数据式审计是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评价,向有关人员提出问题,追求系统的有效利用和故障排除,使系统更加健全。因此,数据式审计也称为信息系统审计(IS审计)。国际信息系统领域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将其定义为:收集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二、数据式审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基于现有审计知识的数据分析方法

1.合规分析方法

合规分析法就是用审计软件的会计核算部分,根据会计准则和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逻辑的数据处理要求,检查是否有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表表不符的情况;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非正常挂账、非正常调账现象;账户余额方向是否存在异常;是否有违背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逻辑的情况等。

2.趋势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若干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或发现异常变动的方法。它是审计人员利用少量时间点上或期间的经济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的特殊时间序列法,此法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宏观上把握实务的发展规律。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需要来确定时间序列的粒度,如年、季、月、旬、日等。

3.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分析法也叫比重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来揭示总体的结构关系和各个构成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确定重点构成项目,提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还可结合应用,进行数据结构比例在若干期间的变动趋势分析。应用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现金流的结构分析、趋势分析以及结构比例的趋势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形成总体的了解。

4.比率分析方法

比率是两个相关联的经济数据的相对比较,主要用除法,它体现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比率分析法计算简单,结果简单,便于审计人员判断。由于采用了相对数,它可以适用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规模的客户。

5.经验分析方法

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对某类问题的反复审计中,往往能摸索、总结出此类问题的表征。在审计实践中抓住这种表征,从现象分析至实质,就可以较为方便地核查问题。将审计人员的这种经验运用到计算机审计中,将问题的表征转化为特定的数据特征,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句(SQL)或利用审计软件来检索,查询出可疑的数据,并深入核实、排查来判断、发现问题,便能实现根据审计经验构建个体分析模型的目的。

(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未知审计知识

1.关联分析方法

关联(Association)分析技术是从操作数据库的所有细节或事务中抽取频繁出现的模式。这种方式促进了关联规则的发展,关联规则总结了一组事件或条目与其他事件或条目的相互联系。关联算法下的规则经常这样表述,如“包含A、B、C项的记录中有83%的记录也包含D、E项。”其中的百分比表示规则的可信程度,关联在规则两边可以有任意多个条目。货篮分析是关联分析中最常用的形式,用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两个属性来度量。组成“支持度-置信度”框架。经过分析购物者篮子中的产品,并使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大量篮子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特定产品之间的密切关系了。

2.聚类分析方法

运用聚类分析可进行一些“孤立点”的挖掘。所谓“孤立点”就是存在一些数据,他们不符合数据的一般模型。数据中的异常点可能隐藏了重要的信息,反映了企业经营中潜伏的问题或暗藏的商机。孤立点挖掘通常描述为:给定一个n个数据点或对象的集合及预期的孤立点数目k,发现与剩余的数据相比时显著相异的、异常的或不一致的k个数据。孤立点挖掘运用广泛,能用于欺诈检测,如探测不寻常的信用卡使用或电信服务;在市场分析中可以用于确定极低或极高收入的客户的消费行为。

3.神经网络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一个并列分布处理的结构,它由处理单元及称为连接单元的信号通道互连而成。处理单元具有局部内存,并可以完成局部操作。每个处理单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连接,这个输出可以根据需要被分成希望个数的许多并行连接,这些连接都输出相同的信号,即相应处理单元的信号大小不因分支的多少而变化。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可以是任意需要的数学模型,每个处理单元中进行的操作必须是完全局部的,也就是说,它必须仅仅依赖于经过输入连接到达处理单元的所有输入信号的当前值和存储在处理单元局部内存中的值。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的能力,它可以根据所在的环境去改变它的行为,即可以接受用户提交的样本集合,依照系统给定的算法,不断修正用来确定系统行为的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而且在网络的基本构成确定后,这种改变是根据其接受的样本集合自然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ANN不断地接受从样本集合中提取的该集合所蕴涵的基本知识,并将其以神经元之间连接权重的形式存放于系统中。

4.数值分析方法

数值分析法是根据字段具体的数据值的分布情况、出现频率等对字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审计数据处理方法易于发现被审计数据中隐藏的信息。

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重号分析、断号分析、Benford法则分析,这些数字方法已经被国际著名审计软件ACL、IDEA等采用。重号分析是用来计算某个字段中相同数值的重复次数;断号分析是对统计字段的数据记录是否连续进行分析,如果有断点,则统计出来,否则只列出统计字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主要针对整型和日期型数据。班福法则(Benford’s Law)认为数据库中的数据与数据顺序必然遵循某种预定的形式,即符合班福分布,若某个系列的数据分布与班福分布不符,就可能存在发生的错误、潜在的舞弊或其他违规行为。

三、我国开展数据式审计面临的问题

1.审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偏低

当今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促使审计模式飞快的变化,对其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知识面必须广,加之审计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明显的感觉我们的审计队伍知识和能力偏低。

2.审计软件的发展存在问题

审计软件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审计软件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不足,而审计软件的开发却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钩,审计软(下转第241页)(上接第238页)件的开发缺乏理论的指导,其发展和完善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严重脱节。很多会计软件没有设计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会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等功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计算机审计软件要发展,不能专为一种会计软件而开发,会计软件的不规范,必然导致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编译过程过于庞大或者对于部分会计软件的不适用。

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小,要求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这就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开发利润高,难度小的财务软件。同时由于很多企业的财务软件都是自行开发,独成一套体系,通常不会留出数据通道,也给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造成障碍。

四、解决我国数据式审计问题的措施

(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对审计人员要求要提高到熟练应用计算机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通常是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简单方法,只有极少数的注册会计师进入了通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绝大多数的注册会计师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为主。所以在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在普通的审计人员中也应普及计算机审计的要求。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在注重普及计算机审计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成为计算机审计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企业应该加强审计思想创新

我国大多数企业应培养数据式审计的创新思想来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据式审计应用还只是一种尝试,数据处理传递的自动化水平较低,所以企业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振华.计算机审计的风险防范[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2]裴文英,姜玉泉.试论审计过程中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J].审计研究,2005(6).

[3]林琳.计算机审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审计研究,2005(7).

[4]应里孟.数据式审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J].中国农业会计,2011(9).

[5]吴萍.中国特色的计算机审计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刘振华.计算机审计的风险防范[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7]张进,易仁萍,陈伟.计算机审计中电子数据的清理研究[J].审计研究,2004(6).

[8]石爱中,孙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05(4).

[9]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课题组.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6(11).

[10]裴文英,姜玉泉.试论审计过程中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J].审计研究,2005(6).

[11]吴宗知.IT审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审计分析;经济效益;提高策略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施工各个阶段都会发生成本费用,如果采取的管理手段不当,或者管理措施不到位,将会严重威胁资金安全,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应该对工程项目实施审计分析,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全体施工资源及管理费用进行科学的审计,确保施工资源及管理费用得到合理利用,为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

1浅析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方面投入的成本非常高,这些成本往往在短期内无法收回,需要工程项目长期运行后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风险,导致投资成本与获得效益不成正比,工程项目的全体参与方因而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审计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已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工程的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显著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而且极大地遏止了违规操作的发生,减少了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支出,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工程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工程审计需要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包括招标审计、合同审计、概预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等,然而当前部分工程项目中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工程审计分析模式,不但审计体系和审计标准尚未完善,而且审计分析的方法较为落后,引起了施工材料的损失和浪费,施工项目的无故添加、人工成本的盲目升高,这些都对工程的造价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要想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打破工程审计的固有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分析体系和标准,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分析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为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程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健全的审计体系

在以往的工程审计中,通常是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致力于保证资金的使用高效、安全,而忽视了对工程项目本身的监督,导致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严重不足,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经常会出现工程量的变更、材料的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难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我国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健全的工程审计分析体系,审计分析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致使工程项目在竣工后不能快速地投入使用,成本回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无形中酿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些工程项目虽然投入了运营,但是其创造的效益与投入的成本存在巨大的落差,这类情况在当前也十分普遍。

2.2缺乏完整的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分析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保证审计分析合理合法的顺利开展,极大的提升了审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实现了对工程建设成本的严格管控。但是我国在工程审计分析的评价指标制定上不够科学、严谨,大多是工程建设单位自己制定的,而且工程建设单位在确定评价指标时普遍缺乏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规范的考量,很多评价标准都缺乏完整性,存在明显的漏洞,对于工程审计分析的参考价值比较有限,错项、漏项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体现工程审计分析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而无法确定工程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也不能对工程项目的投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3缺乏健全的审计分析方法

工程项目的审计分析应遵循一定的方法,审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分析的结果,所以要加强对审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和了解,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审查复核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这些审计分析方法通常只能在特定的工程项目中才能发挥效用,如果盲目使用,不但无法发现工程项目中的潜在问题,也会影响到工程审计分析的实效性。现阶段部分审计人员在从事工程审计分析工作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常会胡乱使用审计分析方法,导致审计结果不够准确;还有些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对于审计分析方法的认识不够全面,只掌握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在进行工程审计分析时只能反复使用这些方法,造成了审计分析结果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3工程项目审计分析对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审计分析体系

建立完善的工程审计分析体系,既能够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参照,又能够对工程项目起到监督作用,减少施工资源的浪费,避免工程量的无故变更。工程项目的审计分析并不仅是审计项目的财务结果,还是审计分析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在前期审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之上,可在后期确保审计分析工作可以迅速完成,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投入与运行时间不会造成影响。目前,相关部门渐渐意识到由于单位缺乏健全的审计分析体系,且审计体系当中的部门审计内容与现代的工程项目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工程项目审计单位应加大审计分析的力度,不断完善审计分析体系,进而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3.2建立标准的审计评价

为了保证我国工程审计分析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制定统一、规范的审计分析评价标准,为工程审计分析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相关部门在制定审计分析评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不同的工程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工程审计分析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保证工程审计分析的高效开展。此外,还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如发现审计人员的不当行为立即进行严肃处理,尽可能的防止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分析误差,全面提高工程审计分析的精准度。

3.3健全审计分析方法

现阶段,工程审计分析方法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这对于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证工程审计分析工作的实效性,审计人员必须要对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了然于心,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选择可靠的审计分析方法。具体而言,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审查复核法。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与审计工作人员所收集的资料,审计人员应用专业知识及审计经验来分析这些资料,有效地核实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及合法,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推断、分析、验证、计算及复合,最终得出具有一定证明力的审计结论。第二,对比分析法。主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如国家与行业的有关标准、审计部门标准、审计人员评判标准等,和相同或是相近的工程项目数据的标准对比。该种方法较经常用来分析整体项目的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的指标分类越明细,其对照分析的可靠性越好。第三,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是把影响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一一列出,按照影响程度高低来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参照相似工程项目的影响指标高低来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不同等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并计算综合评价结果,以便得出此工程经济效益。第四,影子工程法。主要在某一个施工环节遭到破坏之后,虚拟建设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来取代之前环节的功能,要考察并评价一些水利工程、公路等项目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就可使用此种审计分析方法。

4结语

工程审计与工程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工程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关系着全体参与方的切身利益,为了提升工程的综合价值,必须要加强工程审计,对工程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减少工程的投入成本,确保工程的各个参与方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审计分析体系,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采取行之有效的审计分析方法,保证工程审计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促进我国工程审计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芝,陈静宏.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13,02(39).

[2]袁东宁,赵青峰.工程项目审计常见经济管理案例分析[J].管理观察,2014,23(550).

第5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 舞弊 审计

一、企业会计舞弊理论概述

1.会计舞弊的涵义

所谓舞弊是指利用不合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使国家或他人的财产或利益受到损失。而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从业人员未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如实记录企业账目,使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不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2.会计舞弊的动机

舞弊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行为者受到利益的诱惑。企业会计舞弊产生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为提高企业的业绩。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迅速壮大,会提前确认企业收入,或少计企业成本费用、平衡转移当期利润。

第二,为加大企业融资。企业为了获得某些优惠政策,而根据政策的相关要求调整企业的相关账目。

第三,为获得上市公司资源。在资本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或重要管理人员通购销合同或大额银行贷款担保等一些复杂的资金往来业务占用上市公司资产。

3.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

根据历年处罚公告与相关新闻资料的统计,企业中会计进行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虚构利润、虚列资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推迟披露、虚假陈述、出资违规、重大遗漏、违规担保等多种舞弊形式。其中,虚构利润、虚假陈述、推迟披露、重大遗漏是企业会计常用的舞弊形式。企业通过重大遗漏或推迟披露形式对外隐瞒重大担保事项、资金往来或法律诉讼;利用虚构利润形式虚增企业收入、虚减企业费用。往往企业会计会同时使用多种舞弊手段,为特定人员或企业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4.企业会计舞弊的特征

企业会计舞弊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段多样。企业常用的会计舞弊手段主要有推迟披露企业重大事项,虚构企业利润、遗漏企业重大事项或虚假陈述销售、采购业务等。

第二,企业会计舞弊持续的年限一般较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部分有舞弊行为的企业都会持续3年以上,有小部分舞弊的企业舞弊行为甚至达到九年都未被查处,真是令人惊讶。因此,监管部门如果发现某家企业有舞弊行为,必须要彻底严查,看看以前年度是否也有舞弊的现象存在。

无论会计舞弊审计有着怎样的特征,他所使用的审计方法都具有突出审计专业判断、着重查找审计突破口、侧重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注重审计舞弊经济后果的特殊性。

二、审计企业会计舞弊的方法

审计企业会计舞弊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复核法、期后事项分析法、税项分析法、交易实质分析法、资产质量分析法。

企业会计的分析复核法是审计时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主要是将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同同行业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异常,以此做为突破口,找到审计线索,进行实质性测试。例如利用比率分析法,根据审计目的选取一个比较可靠的分析基数,利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分析企业收入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而判断企业会计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期后事项分析法分析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日后的一些非日常交易事项或大额经济业务。例如对企业税项的分析,如果一个企业欠税数额较大,则该企业很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现象,导致虚增企业收入,因此,可能怀疑该企业的收入存舞弊的行为。

交易实质分析法是利用对企业实质分析的结果,发现审计线索。例如将已经发生的采购业务,不做入库处理,而将存货做为预付账款挂于存货账中,期未使企业少结转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存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使企业的报表看起来更加漂亮,即掩盖了企业真实的交易事项,也满足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让审计部门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使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加美观,根据相关使用者的预期,利用多种舞弊行为如虚构收入、少提减值等舞弊手段,虚增企业资产。利用资产质量分析法处于的亏损状态或勉强盈利状态是否存在企业会计舞弊行为。

除此之外,审计部门还会利用一些特殊的审计方法来判断企业是否存会计舞弊的行为。例如利用奔福定律提前发现企业舞弊行为征兆,即利用奔福定律测试选取的财务样本的真实性,当样本中选取的数据是经过人为调整过的,其测定的结果将有可能违背奔福定律,这就给审计工作人员发出了一个舞弊的预警信号。但这种审计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选取的真实数据也会有不符合该定律的情况出现,因此,在选取数据时要尽可能的选取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出的系数判断某个企业是否存在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还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利用基本分析法收集更加充分的审计数据来证明某个企业是存会计舞弊行为的。

三、总结

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出现,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漏洞,而这此漏洞的存将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首先,应该呼吁企业从内部完善管理工作,其次,在加强国家审计监管部门监督独立性的同时,加大对企业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扼制企业进行二次舞弊。

参考文献:

第6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数据挖掘;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445-02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步入了计算机审计时代,这样以来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要改变自身的审计分析思路,要打破传统的审计模式,能够运用系统论的思维,以全局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总体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借助于一种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技术,它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从海量数据当中,发现数据背后潜在的联系和规律。

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常用技术

数据挖掘(DM),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一种过程。

通过数据挖掘,不但可以来完善、丰富数据库,也为用户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1.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数据库中隐含的关联规则。

1.2分类

分类对数据概念的描述建立模型,再用这个模型来进行分类,生成一系列的分类规则,用于对其他的数据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库中的内容。

1.3预测

预测就是找出历史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可以获得当前数据的未来变化趋势,所具有的属性值的范围、种类和特征等。常用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法。

1.4聚类分析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组或类的过程,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1.5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常的情况,称为偏差。这些偏差包括很多潜在且有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模式的特例等。

1.6时序模式分析

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重复发生概率比较高的模式。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挖掘技术能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不同的挖掘技术应用的对象也不同。

2 数据挖掘的应用价值

从审计角度来看,数据挖掘就是根据事先明确的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中潜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并进而形成明确且有效的审计思路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依据其发现的知识来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审计业务中,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比如,通过对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信用卡恶意透支与信用卡客户的收入状况、平均消费额、职业、年龄等客户属性之间的联系”这类知识,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相应的审计分析模型并运用到被审计银行的当前信用卡业务数据中,审计人员就可以快速确定审计重点。

3 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审计中的操作步骤主要有以下几步:

3.1审计业务问题的定义

指的是要明确审计时需要发现什么信息、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定义驱动了整个数据挖掘的过程,是整个挖掘过程的基础,也是检验最后结果的依据。

3.2数据准备

这个环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和数据预处理三项内容。

数据采集要尽可能地采集所有与需要解决的审计业务问题密切相关的数据。

数据清理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数据清理形成审计中间表,这些审计中间表就成为数据挖掘模型的实例数据集。

数据预处理工作首先进行数据集成,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然后从集成的数据库中选择性地提取用与挖掘的数据,最后再对选择的数据进行投影、归一化变换等处理,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数据挖掘。

3.3建立模型,挖掘数据

设计人员(包括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对预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生成适合挖掘的数据模型。模型建立的好坏关系到数据挖掘结果的正确与否,可以说是整个挖掘过程的核心。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最后才能成为适合当前的审计任务要求的挖掘模型。

利用建立好的模型,进行数据挖掘,输入相关审计数据,会得到具体的结果,或者数据间的规律。审计业务人员要根据这些结果,对模型以及模型的输入参数值进行多次的修正和完善,以利于得出正确的挖掘结果。

3.4分析评价结果

将挖掘模型最后得到的正确的结果,提供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任务要求和被审计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得到到的挖掘结果,得到明确有效的审计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有些结果可能会为发现审计问题提供线索,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一步地追查相关的资料,发现问题所在。

以上几个步骤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往往不是一次完成,中间的某些步骤可能需要反复进行,这要根据当前阶段和将要实施阶段的审计任务要求来定。

4 结论

虽然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审计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在计算机审计领域的优势。在教育、金融、企业、经济责任等各行业的审计工作中,面对庞大的、复杂的数据库,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迅速把握总体,从海量数据中根据需要找出有用的知识信息以及数据间潜在的规律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牛丽敏.Apriori算法分析与改进综述[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4): 25-29.

[2] 韩家炜.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美)Mehmed Kantardzic.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胡俊俊,孙静.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审计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

第7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变量抽样 样本量 样本代表性 验证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审计中,抽样审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被审计期的审计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的目的与要求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审计人员应用审计方法对样本进行审查,得到样本的特征,最后,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审计抽样必须解决样本的适度数量问题,即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如果抽取的样本过多,虽然样本越能接近于总体中质的特征,但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反之,如果抽取的样本过少,或样本缺乏代表性,虽能节时省力,但抽查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增加审计的风险。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审计的实质性测试是对变量抽样的运用。这里主要对变量抽样的样本代表性进行探讨。

二、变量抽样样本代表性的验证方法

直观上看,要使样本指标对于总体指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应该使样本的分布结构与总体的分布结构一致。但是样本指标作为统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随着抽取样本的不同,就有不同的估计值。因此,要判断一个样本的好坏,应从多次重复试验中,看这种估计是否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被估计参数的真值。从统计的角度讲,须对样本的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进行检验。但从审计的角度看,不可能通过多次抽样来进行对比,于是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检验尤显必要。变量抽样的目的是通过样本审查的结果推断被审计总体数额,常用的方法有:

第8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计划,调查,内容,重点,方法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审计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想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以合理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工作。

一、计划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必须提前3日下达审计通知书。因此,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应确定在下达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后进行。

2、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合同、会议记录等经济资料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固有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前期调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前要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及经营特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型、主要产业政策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关联方和内部控制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2、了解基本情况的基本方法

(1)查阅行业业务经营材料。对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情况可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和行业报刊资料来获取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的成本、平均利润率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会议记录、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程序、查阅正在履行的合同、分析近几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请表来进行了解。

(2)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要重点了解上期期末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性。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等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

(3)阅读会计报表的同时,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依据报表中存货与主营业业务成本及预收账款项目的对应关系。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产成品、在制品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余额的适当性,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的交谈,可以初步了解人员结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及单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从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企业部门机构设置,得知某些特点部门或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了解有关企业管理层和机构的重大变化及决策程序,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对于已经确认的关联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让每位审计人员都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

(二)利用分析性复合程序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为制定审计计划做好准备。

1、计划审计前期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主要目地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多的了解及其确认会计报表数据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以便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

2、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方法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与比较。①绝对数比较。比如将本期金额(如应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余额)和预期(上年数或本年计划数)金额进行简单比较,如相差较大,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预以重点考虑。②会计报表的纵向垂直分析,比如计算本期毛利率与预期数比较,以发现异常变化。毕业论文,内容。③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产值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2)估计期望值。①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负债平均数额的增加会导致利息费用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坏账费用的增加。②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非会计信息指标的工人数、产品数量、生产经营场所的规模与可以预计会计信息指标工资费用、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账户余额。

(3)执行计算比较。对于发现的重大差异或波动,判断其重要性,同时确定差异或波动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三)编制审计计划前要重视对重要性水平评估。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毕业论文,内容。

2、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前期调查时要关注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和交易额两个层次的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评估,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例如,国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习惯上用的固定比率法是以净利润的5%―10%、总资产的0.5‰―1‰,营业收入的0.5‰―1‰作为重要性判断基础。采用变动比率法时,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②对账户余额和交易额进行重要性评估时,把审计时间重点分配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四)审计计划前期对审计固有风险的调查是制定审计计划、关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1、调查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承受外界的压力及其业务性质、容易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和账户交易额。

2、调查的方法。①通过询问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对诉讼案的调查了解,确定管理人员的诚信度,如果管理人员的经营诚信度高,那么固有风险就低。②通过对报表的阅读和查阅借款合同来了解管理人员是否遭受着异常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被银行逼迫还贷、企业已连续几年亚种亏损,那么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大,固有风险较高。③关注被审计单位容易错报的的会计项目,例如,被审计单位常常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因此很容易产生错报或者漏报。④运用专业判断,确定账户余额的可靠程度。例如,或有损失,坏账准备,存活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金额,出错的概率比较大,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其固有风险的水平。毕业论文,内容。⑤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例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确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关联方交易以及下一会计年度初的销售退货交易,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粉饰”会计报表之嫌,相应的固有风险较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期要特别关注。毕业论文,内容。

审计计划前期外勤调查工作结束后,审计组负责人应召集会议,紧紧围绕审计总体目标对计划前期调查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实务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程序,形成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计划,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第9篇: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数据挖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核算模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愈来愈依赖于高效、复杂而又庞大的信息系统,同时传统的会计核算、经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也随之改变。审计人员面临的原始资料不再仅仅是手工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而是信息系统本身及其高度集中的大量电子数据。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信息环境下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日益彰显其重要地位。

目前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应对数据日益海量化的挑战。这里的数据不光是指信息系统输出的被审单位财务、业务数据,还包括与信息系统本身密切相关的数据,如日志数据,系统开发的进度费用数据等。必须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有效地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和特点,挖掘出审计线索,扩大审计成果,降低审计风险。要实现这一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就成为一把金钥匙,它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对信息系统产生的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揭示其本来特征和内在联系,而且可以通过模型匹配和挖掘算法实现其在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应用。此外,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有效结合可确定快照技术中快照点的选择问题,以及确定系统控制审计复核文件中嵌入审计程序应采集什么信息。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的运用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很多,笔者在此仅列举目前最有可能运用于审计工作中的几种常见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被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系统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一) 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发现偏差数据

统计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库字段项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或相关关系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常用统计(求大量数据中的最大、最小、汇总、平均值等)、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来表示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差异分析(从样本统计量的值得出差异来确定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等。

该技术是目前数据挖掘在审计工作使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审计人员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搜集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同类型单位的大量财务、业务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内部存在的函数关系或相关关系,然后对审计期间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将分析的预测值和审计值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发现疑点。例如对某些财务指标进行深层次挖掘,可以发现异常指标数据,获得审计线索。

统计分析技术在信息系统开发审计阶段同样可得到很好的运用。作为开发阶段审计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信息系统项目进度与成本费用的控制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借鉴同类型项目经验数据,对项目进度与成本费用建立统计分析模型,按照项目计划预测出实现预定进度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然后与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较,判断成本费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偏离较大支出实施进一步审查,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是否合理配置,有无存在损失、浪费等不合理支出情况。

(二)运用聚类分析技术确定审计重点

聚类分析就是把一个数据集分解或划分成不同的组,使同一组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似,不同组中的对象尽可能相异。通过聚类,容易识别出密集的和稀疏的区域,发现全局的分布模式和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审计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聚类分析技术对信息系统中被审计单位的同类型的财务数据或者业务数据进行分组,使其成为有相似特性的聚集。一般说来,财务数据及重要业务数据(如销售数据)的变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如果某些数据处于稀疏区域,说明其变动表现异常,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通过观察该区域记录的特征,可以发现审计需要查证的问题特征。

审计人员在对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中,可以借助该技术实现对计算机日志的审查。计算机日志记录了计算机系统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通过它,可以了解系统运行状况,审核安全事件,发现差错异常,从而对系统安全给予全面评价。但是计算机日志种类繁多、格式差别巨大,大小呈级数增长,也给审计人员带了巨大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聚类分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审计人员将收集到的同类日志数据导入到数据挖掘工具中,如SQL2005中的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工具,选择聚类挖掘模型,就可利用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实现日志数据的分类,“魔法般”地将非正常的日志记录从正常的日志数据中区分出来,例如登录时间在半夜的日志记录,暴力攻击的日志记录等,为后续审查评价提供了线索。

(三)运用孤立点分析技术挖掘审计疑点

孤立点是指明显偏离其他数据,即不满足一般模式或行为的数据。孤立点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来发现数据源中显著不同于其他数据或行为的异常数据和异常行为。

在常规审计中,被审数据的孤立点往往是审计人员依靠职业敏感,凭借一双“火眼金睛”来发现的。而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则需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采用孤立点检测算法,发现异常审计数据或异常发生频率等,从而发现有可能隐藏的违规行为。特别要强调的是,孤立点分析方法如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确定孤立点后,审计人员可将审计样本选在孤立点数据上,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如利用快照点捕捉问题数据,利用嵌入式审计模块进行实时监控等方法,达到锁定疑点数据的目的。

例如,在某医院信息系统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选取了该院门诊处方明细库上半年度的全部数据,对半年内向同一病人开同一种药品的处方数在两张以上的处方所间隔的天数进行了孤立点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数据分布图形态相比较,出现了若干处明显的低值。孤立点分布在0~2天。经延伸审计,发现该院存在大处方开药情况。于是,审计人员将审计样本选在孤立点数据上,利用快照技术迅速在全年度数据中捕捉到了疑点记录,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四)运用关联分析技术揭示关键属性

关联分析技术是从操作数据库的所有细节或事务中抽取频繁出现的模式,进而总结出一组事件或条目与其他事件或条目的相互联系。

在对财务或业务数据的审计中,同类或不同类会计科目及数据项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利用关联分析方法来查找、分析,可发现一些隐藏的经济活动,挖掘出数据的各个属性间可能的相互影响,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参考。继续以医院信息系统审计项目为例,审计组对住院病人费用进行了专项分析,以寻求影响其费用形成的最重要因素。首先从住院病人费用等表中选取病人的年龄、诊断病种、住院病区、住院天数、治疗结果、药品费用等属性作为分析项,然后建立关联分析挖掘模型,通过运用强关联原则,得出挖掘结果: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决定了病人的住院总费用。于是,审计人员将重点锁定于对上述两项重要属性的审查,最终发现该院存在违规设置住院天数计算规则以及超标准药品加价的问题。同样该技术也可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结合

运用。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系统审计中有效运用的发展策略

(一)开发高效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

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大多是国外公司开发的通用数据挖掘软件,大多数审计人员难以做到在日常审计中熟练掌握运用,这也成为制约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系统审计中被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出一套满足审计需求,简便易学,高效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套挖掘工具既可作为应用软件单独开发,也可集成于信息系统审计软件的功能模块中,但都必须涵盖常用的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同时融合多项典型信息系统审计数据挖掘示例的经验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定义具体业务,选择合适挖掘技术,准确建立模型,提高工作效率。

(二)及时出台信息系统审计操作指南

审计机关应当尽快组织制定出台相关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特别是对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的操作规程,如系统日志分析,以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提高数据挖掘质量,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三)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要熟练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树立攻坚克难的精神。同时,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大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和精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数据挖掘技术的高端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峰品.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2]黄修丹.数据挖掘领域中的聚类分析及应用[J].闽江学院学报, 2004(10): 44-47.

[3]李春宏.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339-342.

[4]张振亚.基于事件发现的审计线索发现[J].审计研究(增刊), 2006: 67-70.

[5]韩金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升财务分析质量[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 74-75.

[6]庄明来.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