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

小学美术评课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评课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评课稿

第1篇: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

“赏、析、做、评”四步教学法即通过美术课堂中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积极动手创作、展开作品评价这四个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脑动手习惯,体验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为学生提供美育的沃土,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一、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会学生欣赏方法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教师可把知识融入故事中,用故事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習的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让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美术作品的观察点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改进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属于视觉艺术。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例如,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中,如果只有老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作品的美感,而充分运用多媒体,用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信息能大大节省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这样能激发学生认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使视、听感官相互配合,达到一种通感的审美效果,从而领略该作品的艺术内涵。 

二、分析作品——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可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 

首先是让学生对画面中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赏析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细致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了解相关背景。还要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汇,例如:描述形状、质感、空间、形体;分析节奏、均衡、动势、对比;解释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判断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等等。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创作 

教师可围绕欣赏和分析,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的享受。 

针对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难这一特点,我把学生动手操作与科研、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制作了大量范画,收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力求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制作步骤。同时,我积极深入课堂,亲自示范操作,有效突破重难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以美术教学为依托,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大赛、聚焦课型、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将四步教学法贯穿融会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分析、学习、借鉴,从而创作出立意新颖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作品评价——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新课标将评价看作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指出,对“教”的评价,是对教师组织美术教学过程及其质量和效率的评价,其中包括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灵活使用;对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有意识渗透;对学生特点和学习初始状态的了解和把握等。对“学”的评价,是指学生美术学习质量的评价,侧重于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评价的目的性。要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二是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不要片面地强调美术操作技能,要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个性发展、态度观念的进步、合作精神的形成和人格的逐步完善。三是评价应该全程化,注重平时多种美术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四是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鼓励学生自评,创设环境互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学生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 

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同时,教师要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的发展。同时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与艺术才华。 

第2篇: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高师;美术学;教师;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现状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等美术专有特点加入到美术课程性质中,这说明美术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同时,新课标针对以往美术教学大纲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并注重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拓展,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根据学生年龄,又将该内容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的课程内容既关注学生本身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高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200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的规定,高校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五大部分: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书写及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中,高师美术学专业大多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如下表)

在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影响下,美术师范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上,我国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微乎其微,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教育理论课程无外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课,毫无新意!然而,有关新课改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纷纷出炉,因为没有落实到教材,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沿用老掉牙的内容。使得美术课堂如同走过场一样,仅存在形式,缺乏活力。因此,将现代教育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发达国家,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美国,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比美国早了83天,这件事情极大的挫败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究其原因,是两国科技人员艺术素质不同,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文学方面: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音乐家中的柴可夫斯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辈;美术方面,当时的巡回画派震惊世界如:列宾、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R塞和杰克―― 伦敦等少数作家,音乐家虽然也有拉赫玛尼诺夫。美术上寥寥无几,然而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最能开发人的空间智能。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苏联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因此经过《零点计划》几十年的研究,美国人在他们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而且还开设门类众多的美术相关课程。如美国的迈阿密学院艺术教育系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7.5%;中国占 6.87%;单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贯穿从师范生四年的培训系统。

2主要原则

2.1贯穿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贯穿师范生4年大学生活的系统,必须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努力探求最佳结构,实现“齐抓共管”、“环环相扣”,使教师职业技能模式发挥最佳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2阶段性原则

应该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两个目标,近期目标是为了师范生更好的教育实习,远期目标是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基础。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使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职业素养等诸方面“准教师化”,但是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只有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划分的四个阶段,放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整体”之中才能显示出各阶段价值和生命力。

2.3实效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必须注意实效效果。根据这个原则,师范生只有通过每一阶段的考核才能进行继续学习,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指导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它的实际效果。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各个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1]为了达到此要求,解决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钩问题,围绕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将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纳入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安排可如下表:

时间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目标角色感受角色准备角色演示角色实践

训练内容教师观确立语言表达技能高尚的品德油画基础国画基础设计基础手工制作欣赏评述书法篆刻现代教育技术课堂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美术课标解读板书、教案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参观中小学教育实习教育反思

对应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思想品德教育油画国画工艺美术史书法计算机基础美术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验收方式报告作品展览微课比赛实习汇报

(结合大学生素质养成工程颁发证书,师范生应该有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的荣誉)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意义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教育理论和其它相关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四个学年,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听课、观摩的基础上象征性地讲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很好的促进师范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2]使师范生更好的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是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