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扬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从2009年至今累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94人,毕业26人,其中90%以上进入苏、浙、沪大中型企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通过5年来的摸索,化学工程领域已经实现了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分类培养的格局,完成了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工程实践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扬州大学在化学工程领域开展了以学科内在关联性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为纽带的“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力图通过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程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出能综合运用多个工程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适应多种工程研究工作和解决多样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化工”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工程领域的狭窄对口”变为“多个工程领域的广泛适应”。
二、“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重新定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扬州大学围绕“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对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培养面向行业、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复合型“大化工”人才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背景、良好的创新思维、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扎实的化工、材料、制药、环境等学科基础知识,能综合运用化工过程、绿色工艺、工业催化、材料制备、药物合成和环境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独立从事化工-材料类、化工-制药类、绿色化工-环境保护类等多个大类方向的研究工作和解决多样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方案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基本原则,重新制定了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构建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双螺旋”课程体系
针对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新的培养方案,学校在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由化学工程领域牵头,校内多个工程领域协调配合,改革了传统的层次化课程体系,见图1,构建了基于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模块化双螺旋”课程体系,见图2。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多链交汇,有效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脱节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使得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上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理论课程平台和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所整合的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块化”的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通过设置模块能够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多链交汇,有效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脱节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使得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上多个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理论课程平台和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所整合的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
(2)“双螺旋递进式”的课程排布更加贴合人的发展规律
“双螺旋递进式”的课程排布,既保持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独立性,又确保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使得各模块之间呈现了从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基本工程技能———建立初步工程概念———获得多领域工程科研训练———亲历工程实践———实现“大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完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学校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平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教学实践资源包括扬州大学国家级测试中心、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扬州市材料性能强化技术中心、扬州大学联环生物化妆品研究所、扬州大学超分子化学研究所、扬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研究所、扬大-中化精细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药物合成专业实验室等;校外教学实践资源包括扬州市化工园区、高邮市电缆材料科技园区、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园、泰州医药城、江苏油田、扬农集团、长青农化、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联环药业等多家单位,以及50多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近70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多工程领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3.打通相关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大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
应该摒弃传统的学科主义色彩,充分体现实用主义的根本诉求。学校通过打通相关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将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构思细化落实到相关课程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少而精地设置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类课程、外语类课程、工程数学类课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所共用的最基础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并不强调学科系统性,而是以“必需、够用”为度对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旨在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首先要重视其学科交叉性、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要能反映本工程领域和相关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学生熟悉多个工程领域科研的最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将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或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企业工程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最后课程内容的选取还要考虑系统性,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课题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学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
(3)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灵活性
选修课的设置除了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大量的交叉学科课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在全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解决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适应不同类型研究方向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4)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
“大工程领域”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课程学分占到1/3左右,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更多是要提供多个工程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而且,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将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知识学习、科研选题、工程实践,以及延伸至对论文写作阶段工程应用性的指导。同时,还要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学习与工程应用的转化效率,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4.科学合理地配备师资“大工程领域”的课程在师资配备上
除公共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外,主要采用“三三制”,即多个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企业及研究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院内有企业工作背景及长期与企业有业务合作的教师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尤其对于实践课程的师资配备则要充分体现“工程背景”,可以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拥有一定数量面向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校内教师,或是来自企业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积极尝试采用多教师串讲的授课形式,例如:在化工—材料类课程中醋酸纤维的生产和应用这部分内容,将安排三位老师进行串讲和指导,两位校内教师一位主讲化工工艺与设备,一位主讲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而邀请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则讲解醋酸纤维的应用及市场行情分析。从而实现了多学科知识配置—市场认知—企业应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
三、结语
目前许多院校广泛采用主辅修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再辅修第二专业的课程。辅修课程的上课时间经常与主修课程的上课时间相冲突,或者辅修课程的上课时间统一被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这给辅修课程的学习带来不便。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采用特色班级方式培养,即在招生时就用固定班集体招生、统一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便于课程体系的学习,尤其是便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同时拥有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这使得该学院在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的招生、教学与管理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2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不能简单地将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拼盘”。根据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在请教专家、调查学生的基础上对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培养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5个课程模块组成。公共基础和素质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及CAD、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波谱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包括环境化学、管网工程、环境微生物学及实验、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及实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特色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包括化工环境保护、化工污染控制工程、化工污染控制设备、绿色氧化技术、突发性化工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包括环境工程仿真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PIDCAD工艺流程制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该课程体系在保留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波谱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学时与化学工程专业一致,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复合;特色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体现出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融合。
3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对于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要求综合培养学生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两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达到综合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其相应的教学不能采用灌输性的教学风格,而应采用渗透式教学、融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等。(1)渗透式教学是指在上述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渗透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教学,在上述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渗透化学工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例如,《物理化学实验》中动力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做“Fenton试剂降解除草剂2,4-D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2)融合式教学是指在上述特色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中将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中的知识、原理、技能融成一体进行教学。例如,《化工污染控制工程》中教师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流化床化学反应器处理农药厂废水”的专题教学,将流化床工艺设计参数、原理、废水排放标准等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3)案例式教学就是指在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工程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教师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电镀厂含铬废水的深度处理”的案例教学。(4)研究型教学是指在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完成研究型学习活动,来综合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Fenton试剂降解除草剂2,4-D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溶液中2,4-D的浓度?如何用计算机软件绘制2,4-D浓度的标准曲线?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FeSO4和H2O2使用量对2,4-D降解速率的影响,如何求算该降解过程中的速率常数K和表观活化能Ea?
4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首先必须有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的师资。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的师资匮乏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培养具有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双专业学位的高水平的博士或硕士,他们在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教育期间接受过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的专业教育,具备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素养,是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想师资队伍。(2)教师交叉自学和资格认证。在学院内部要求有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的教师参加化学工程的本科理论与实践教育,要求有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的教师参加环境工程的本科理论与实践教育,教育期满后进行考试认证,达到认证资格的教师才能评聘为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3)聘请企业有工程实践经验,且有良好师范素养的工程师参与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学生自主学习是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无机及分析化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的绪论课上,主要介绍化学的作用及学习方法。第二,阐明化学与人类生活之间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第三,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作用无论是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还是将来从事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讲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举例说明,夏天食物容易变质,我们可以将食物放进冰箱中保存,以防止变质。这是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降低食物变质的速率。汽车尾气CO和NO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从热力学的角度讲,CO+NON2+CO2可以发生,但是遗憾的是,在通常状况下,该反应进行的非常之慢,以致不能有效地去除车道内的CO和NO。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进行研究,必须考虑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此可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科技发展新动态及前沿知识,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根据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多年来教学中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增加课堂讨论。针对一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不仅可以体验教师备课的准备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微观概念及理论形象化。例如,在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学生一般较难理解,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和化学软件以动画的形式去展现,课程内容会更加形象、生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第四,对于公式推导,应该板书推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避免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要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使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较好的应用公式。
3培养学生能力
为了调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课程的兴趣,可以积极组织各类化学竞赛活动。我省有各类化学竞赛,例如:化学视频大赛,化学实验竞赛和趣味化学竞赛等。近年来,教育部门坚持开展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全民创新。此外,为了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激情及能力,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均是由学生亲自撰写项目申请书,申请答辩ppt,中期考核表,结题报告和结题答辩ppt等资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还为学生日后工作和学习培养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
4适应专业要求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要把握专业的特殊要求,认真学习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重难点。例如,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章节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这部分内容对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能源转化及利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为高效、低碳环保使用能源奠定基础。
5结论
(一)建设内容
一是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硬件建设。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已有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巩固和规范,实现专业和企业的有机衔接;开拓新的生产实习基地,丰富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优化实验室资源分配和管理机制,增加公共和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数量和时间;引导和加强专业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产学研中心的有序高效运行,增进校企的紧密联系。二是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硬件建设运作机制的建设。以校企产学研中心为桥梁,学校和企业签署共同建设协议,确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成立协调办公室,实现实验室、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协调互助,加强和完善学生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的了解和行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利用区域优势和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的协作,满足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切实提高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新形势下的优秀本科生,促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
对学生的多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对教师研究室的建设加以完善
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专长和研究方向,来建设尖子教师研究室,并且对考核目标作出明确规定,支持本科生“进团队、进课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增进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交流,实现教研相长。
(二)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把突破口瞄准建设综合实验室,综合考虑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全面配套改革,提升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善生产实习环节。主要是巩固原有生产实习基地,开拓新的实习基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教师和实习场所;强化校企产学研中心的作用,促进学科发展。设计完善的多维实践创新平台运作机制,满足其发展和提升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广大师生”的指导思想,构建服务化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调动教师积极性,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结语
实验开放性是指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相关设备可以向实验对象进行开放。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采用开放式实验方法,不仅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将对开放性无机化学实验的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来,实验教学能改进学生的思维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开放性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实验室开放不但能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操作规范,规划实验的操作,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学生自主实验及独立学习的要求比较高,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下将对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进行系统的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为了满足教学机制的需要,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拟定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和化工类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工专业实验的基本知识。在离心泵性能测试的学习中,可以将其和管道流体阻力及传热系数结合在一起,将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将3套装置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工艺流程进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泵的启动、流量调节、管道阻塞及温度控制等方面,需要操作者掌握操作系数的调控方式,对仪表、阀门及管件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制定实际操作步骤确定下一步计划,加深单元操作在实际学习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和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改革。各项教学体系的制定,都需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构建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在实验中学到《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需要提前制定综合性方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映条件,在固体和固体反应时,需要及时进行加热。当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时,需要在常温情况下。收集装置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环节,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理解实验教学的目的,自主进行设计,通过创新性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客观公正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结合实验结果和学生操作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估。在《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胶塞塞住干燥的雏形瓶的瓶口,在胶塞上做记号,称取重量后做好标记。将启普发生器导出的CO2装入锥形瓶的瓶底。待满后,缓慢的取出导气管。用胶塞做好标记,进行称量。此时体积公式为G2=容器质量+mco2,其次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瓶塞,记下温度T和大气压力值p。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实验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获得所学的实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证明每个实验项目都要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实验课很难通过课程结束后的一次考试得出结果,需要多进行实验探究,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指标管理体系进行操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内容的了解度进行充分的概括。
三、结束语
氨的合成研究较深,发展较早,已经具有近七十年历史的典型高压催化反应。在氨厂所有设备中,氨合成塔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被称为合成氨厂的心脏,合成氨的生产是由氢气和氮气发生催化反应来完成进行氨合成的设备,整个合成过程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目前,工业上氨合成是在10.5Mpa-32.0Mpa的压力进行,由于氨成反应热较大。在450℃时每生成1mol氨可放出54.5kj的反应热,或相当于产生低压饱和蒸汽的1.44t/tNH3的热量;由于热回收设备存在温差损失,反应热不能完全回收,通常仅能回收反应热的50%~90%。为防止高温、高压环境以及氢气对钢材的快速腐蚀,氨合成塔通常都是由耐高压的封头、耐高温的内件及维持合适温度条件的换热器等组成。高压容器的筒体能够当作是厚壁圆筒模型来看待。内压作用的情况下,除了有对有封头的轴向有载荷作用,也有对筒体有沿轴向对称载荷,为此,立体问题适用于高压容器的圆筒应力。在进行高压筒体的应力分析时,因为载荷具有一定的轴对称性,同时高压容器的轴向尺寸往往是大于直径的,所以应力重点是特指筒体上除封头端外面的部分。在工程应用上一般能够认为这部分筒体的应力分量沿轴向是不变的,可看成平面问题。高压容器的筒体通常是厚壁圆筒,大量的厚壁容器鼓包结果表明,塑性较好的材料做成的厚壁容器,从承受压力到发生爆破。
2内衬筒体鼓包原因
氨合成塔是在高温高压下反应介质为H2和N2中运行的,塔体筒体材料为16MnR时,在高温高压条件,氢和低合金钢种不稳定的碳化物能够反应生成反应,生成甲烷,(FeC+2H2CH4+3Fe)可能在非金属夹杂处发生聚集,使钢的韧性和强度发生劣化,严重的会使晶间断裂,造成钢材的表面脱碳。氢腐蚀会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增加而增高。在高压氢中250℃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脱碳现象,实际证明,温度对其的影响大于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主要会使氢蚀的作用加速。氢蚀一旦发生都是经过一定的孕育和性能变化过程的。在孕育阶段,仅仅是延展性有所下降,筒体本身的机械性能并没有更加明显的变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此时的延性下降是可逆的。当氢蚀继续加深的时候,钢体的脱碳将变得更加明显,高压甲烷将逐渐扩展成为裂纹,此时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变化。一旦钢材中的碳已耗尽,筒体的机械性能会发生急剧下降。氢和碳化物的反应可能表现为脱碳,也可能表现为氢蚀。脱碳仅仅会造成表面硬度的下降。氢蚀则会造成内部脱碳以及开裂。在氢蚀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材料的外观就可能直接观察到破损的迹象。在一定的氢分压作用下,钢中的渗碳体受氢破坏存在着一个最低温度,即钢材发生氢蚀的起始温度,当温度低于起始温度时,氢蚀的反应速度极慢,以至于度过氢蚀孕育期的时间将超过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筒材料在长期承受高温高压过程中存在超温现象、材料本身存在过热情况以及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过热必然造成材料性下降。对于筒节而言,并未出现裂纹,在高温高压氢腐蚀环境中,母材较焊接接头发生氢腐蚀的损伤小。当筒体纵缝中的裂纹惯出后,内筒高压介质进入内筒与第一层层板的贴合间隙后形成压力腔,此时内筒也受局部外压作用,由于层板厚抗变形能力远大于内筒,在局部外压作用下,使内筒在该部位发生向内变形,产生鼓包。
3高压筒体鼓包检查情况及原因分析
由于合成塔有外保温层,而鼓包大多发生在合成塔内。为此,实际生产中判断筒体是否鼓包,一般是在更换触媒时发现的。一旦发现氨合成塔高压筒体鼓包后,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对塔体进行全面检查。首先应该测量筒体外壳厚度以及硬度,看筒体外壳在高温材料是否已经发生明显下降。其次是采用磁粉、超声波测温仪来进行详细的测定合成塔的损坏程度。通常情况下,鼓包部位都可能伴有过热现象,如果鼓包处的外壳的颜色已经变为红棕色,那么说明筒体已经发生现过热现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冷却后。相关技术人员进入炉内进行查看时,要仔细观察鼓包附近测温点是否出现了裂缝。同时,应对查阅氨合成塔运行以来半个月的相应操作记录,仔细核对合成塔的压力、温度是否存在很大的波动,一般出现鼓包情况,都是在整个系统的各类参数变化都极不平稳的情况下出现的。经分析,我们能够判断出,高压筒体发生鼓包的原因是由于氨合成塔运行时间较短,生产流程中的各项参数波动值很大,塔内的压力、温度波动氛围超过临界值,化学反应脱碳等综合原因造成了高温高压气体穿过绝热层到达塔壳,过压造成高压筒体部分产生鼓包。
4高压筒体鼓包现场的检测及处理
鼓包的原因判断清楚后,最关键问题在于判断材质的损坏程度。当对鼓包进行测量、测厚、超探等检验。判断鼓包为弹性失效、塑性失效还是爆破失效。如果器壁上最大点的应力强度完全已经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此时容器可能要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我们将这失效称为弹性失效。如果器壁上应力最大点的材料进入到了屈服阶段,然而还没有致使整个容器的破坏,另外的其他部分金属依然在弹性状态之中。进入到屈服阶段的材质,如果再进一步发生变形依然能够受到金属的限制。如果塑性区扩展到整个截面并使之发生屈服,此时的容器要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我们将这种失效称为塑性失效。如果材料屈服后再进一步变形,不是立即发生破坏。只有发生爆破是会出现真正破坏叫做爆破失效。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鼓包,应当查明原因,判断其稳定状况,如果能查清鼓包的起因并且确定其不再扩展,而且不影响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3级;无法查明原因时或者虽查明原因但仍会继续扩展的:定为4级或5级”的规定。经仔细的检测对鼓包设备安全等级评定为4级,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一是对鼓包处的裂纹进行及时的返修,采取修磨成相对弧型状,同时尽量减少间隙。二是要对鼓包的边缘勾画出具置轮廓,随时判别鼓包的周围是否有扩展现象。三是对鼓包位置的最高处用钢丝垂线保持2mm间隙,随时测量鼓包位置的高度是否有增高。四是按时进行壁温测量并适当控制产量,确保氨合成塔平稳运行。五是要制定出明确的应急预案,一旦再次发生鼓包不稳定的情况,现场操作人员要立即停产,泄压降温,同时进行详细的检测。
会议主题:务实、创新、高水平。
论文征集内容:
1.国内外日用化工新技术发展趋势
2.化妆品、洗涤用品新技术
3.新原料(包括香精香料及防腐剂)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4.生物、生化及天然活性物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5.日化产品的安全与功效性评价
6.行业法规与现代科学管理
论文要求:1. 论文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2. 提交“论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职称及所从事专业”(论文摘要限定150字以内);3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要中英文对照;4 .上交论文一律用word格式发到学会电子邮箱;5. 论文征集截至日期为2007年 7月 30日。
论文评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对青年优秀论文推荐上报北京市科协。参加评选;所有获奖论文作者的名单登载在《中国化妆品》和《北京日化》杂志上;对征集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论文集。
收费标准:参加讲座的外企及有关单位按30分钟/场,每场收费2000元。论文集广告费:彩页 2000元,黑白(文字) 1000元。
交费时间:2007年 8 月 15日前汇至北京日化学会。
研讨会期间设有新产品展示:内容:日化产品、原料、设备、包装、OEM、新技术成果转让业务洽谈。
规格: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价格:1500元。报名截止时间2007年7月30日。
学会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32号
邮编100061
联 系 人:刘静安 胡翠兰
电话:010―67113081
传 真:010―67173252
电子邮箱:bjrhxh@sina.省略
化工实训教学实施5S管理的意义[5-7]
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
目前,由于很多化工专业高职毕业生不一定工作在一些传统化工企业第一线,而是工作在一些类化工的企业,如日化行业,电子行业,橡胶行业等。而职业教育的理想目标就是毕业生能零距离上岗,因而在校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职业习惯,使之能快速适应不同企业的工作现场的管理。“5S”管理中第5个“S”是“素养”,也即通过“5S”管理,人人养成好习惯,按规定行事,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学员(员工)。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模式,使实训过程工厂情景化,能通过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
2有利于高职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还包含其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模式,将安全教育有机融入技能训练之中,营造工作现场管理氛围,消除工作隐患,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或实习实训环境。因而,在实训过程中能让学生潜生良好的职业岗位意识和职业道德。
实施5S现场管理的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积极推行
项目的实施是需要机构领导,要想5S现场管理能很好的嵌入化工实训教学过程,首先应成立一个推行委员会之类的性质的机构,该机构应由学校教务牵头,系部配合,最好有企业的现场管理的专家成员。机构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其他企业特别优秀化工或者类化工外企的5S现场管理原则和经验,制定明确的推进进程表,按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5S现场管理能强有力的推行下去。
2结合岗位责任,制定细则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发展趋势是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来整合教学内容。为了使“5S”活动有据可依,增强其权威性,可以结合一些著名化工企业生产岗位要求,同时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将“5S”现场管理嵌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3.3定期培训宣传,提升认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对5S现场管理认识有限,因此要有效推行“5S”现场管理,必须组织宣传和培训。一方面在实训室的宣传栏中布置有关“5S”管理的常识和图片,使师生能够随时看见“5S”。一方面定期、不定期组织邀请企业现场管理工程师对师生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通过培训和宣传,师生了解“5S”的具体含义、内容。
1.1教学模块的选择
环境化学本身内容非常丰富、复杂,涉及污染物在各圈层环境介质中的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现有的经典《环境化学》教材多分为七章或七章以上,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不可能讲完全部的教材内容,所以必须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仍以“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化学”和“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四大块内容为主体,但把后面的“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穿插入“水环境化学”部分,把“有害污染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整合入“土壤环境化学部分”。这样的整合既以基本原理为主,又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还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形成同时兼顾系统性和前沿性,基础性及创新性。
1.2引入“经典案例”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一些全球性、公害性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引入教学模块。大气环境化学部分放入“洛杉机烟雾”、“伦敦烟雾”和“多诺拉烟雾”等事件,水环境化学部分融入“水俣病”、“痛痛病”和“剧毒物污染莱茵河”等案例,土壤环境化学部分引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纳入“米糠油事件”。这些著名“污染案例”的引入,使枯燥、难记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案例,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营造出了生动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1.3增加“热点案例”
环境问题总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其特殊的热点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比如近30年来一直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的“南北极臭氧空洞”,“温室效”,近20年来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冬季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会出现的“雾霾天气”等。在学习重金属污染时,结合2010年12月发生的安徽怀宁1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学习有机物污染时,联系2010年4月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讲授水体富营养化时,介绍2007年6月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这些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1.4领略发展新动向
环境化学仍然是一门处在迅速发展之中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深入到环境的各个领域,如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圈,许多环境污染事件的深入研究和解决都依赖于环境化学的发展。由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现有的教材内容会相应的滞后。为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必须将国内外该学科领域出现的前沿知识和方法技术通过课堂介绍、讨论等形式纳入教学内容。
2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2.1采取互动式教学
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场所,不应该由教师“满堂灌”。在引入“经典案例”和“环境热点案例”时,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述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污染事故”时,我们让学生分析污染发生的原因、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形态、行为和环境效应如何,最后让学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要动用大量的知识点,比如水体有机污染的分布和形态、污染物在水体中是如何迁移和转化的,各种形态污染物对水体、土壤生态效应如何,对水生生物及人体的毒性效应如何。哪些措施可以控制污染物扩散,哪些措施可以促进污染物的较快去除。这种方式的实施明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衔接的纽带。我们与地方环保部门、污水处理企业、垃圾填埋厂、固体废弃物公司、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多个组织签订了长期的教学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基地的建立为环境化学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地方与学校的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以达到高校产业化目的的关键环节。将课堂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我们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紧紧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毕业后很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3以科研带动教学
将科研融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际情况学生的确更愿意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近几年我校实行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在项目中我们实施了优秀学生的导师制,学生可以从低年级就直接参加到科研工作来。另外,我们还将老师新的科研成果改编成具体实验,使学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
3考核机制的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