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螳螂捕蝉文言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激趣教学;影视;课内课外;仿写训练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坚信只要认真、谨慎地开掘文言文作品中的精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言文营养大餐”,并授之以渔,古典文学精华定会由学生之口融入他们的血液中,芬芳他们的生命。
小古文内容纷杂,如何选择取舍,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对施教者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在选材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班级孩子的喜好。但无论怎么教、教什么,保护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让孩子亲近小古文。
一、笑话先行,钩住学生的耳朵
小古文,对初学的孩子而言是新生事物,文句深奥晦涩,难免使孩子有畏难情绪,为此拉近学生与古文的心理距离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之初,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爱听的笑话入手。
如教学《北人不识菱》: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有个北方人不懂装懂的可笑故事,讲完后我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讲得滔滔不绝。看到孩子们都喜欢这个故事,我就相机出示古文版的《北人不识菱》,学生一看到文本,便兴趣盎然地读起来。孩子们的小耳朵最喜欢听笑话,于是后续的教学中我又引入了《世无良猫》《性缓》《杀驼破瓮》等经典笑话,让孩子亲近古文,扫除畏难情绪。
二、影同步,吸引学生的目光
古文语言凝练,且相距年代久远,学生常因理解不了文意而戛然止步,失去阅读兴趣。初学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有效协助,帮助他们走进一个个文言小故事,而“影视同步”正是其中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影视作品能够将生涩、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影视画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如教学《武侯弹琴退仲达》时,我先引入影视剧《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让孩子们通过影视欣赏,了解“空城计”的故事梗概,初步感知诸葛亮的睿智、司马懿的多疑,再切入小古文教学,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以本为本,勾连课内与课外
其实我们苏教版的课文,有不少就是根据古文来改编的,如《螳螂捕蝉》便是依据《说苑》中的一章改编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找找写《螳螂捕蝉》这一故事的有几个小节几个字,孩子们数了一下,共12个小节546字。我又出示了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只有简简单单177字。
孩子们读着小古文,一下子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课文中,动物名反复出现,“却不知”一次也重复了三次,表述上唠唠叨叨,如果国王兴致不高,恐怕都不乐于往下听了。而小古文只寥寥数句,极简洁,极凝练,这自然也能勾起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期待和兴趣。
四、仿写为辅,领略古文魅力
还有一些小古文,语言相对简单,很适合孩子模仿创作,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实文言文创作难不难,在学生中甚为流行的“文言俚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声不在高,有理则灵……”不就是学生模仿《陋室铭》写出来的吗?可见,学生是有模仿创作能力的。
在学习了《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后,孩子们能创作《桂花》“金秋多桂花。香飘十里,花影迷离,秋风吹来,花若碎金。”在学习了《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后,孩子们就能创作《暴雨》“今日天阴,黑云翻墨,雷声轰鸣。天晚渐止,风雨归隐,虹彩高悬。”
以上是我个人在小古文课题研究、小古文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心得。在我看来,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能积累多少数量的小古文并不重要,能学会几种吟诵调子不重要,能创作几篇文言小短文也不重要,最重要的莫过于把经典汉语的美带进现代汉语中。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言:让语言的根,伸进经典汉语最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让我们如琢如磨,且思且行,成为学生小古文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育人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塑造人发展人的伟大事业。课堂教学融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思想提高、情操陶冶、习惯培养和发展个性,于一炉,汇成一股巨大的影响力,去推动学生“天天向上”。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求学生“会学”,这样必须做到学法与教法统一,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以利于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达到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和智力活动的时间、力度明显不够。教师串讲和少数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多,师生一问一答情节性问题讨论的多,而指导朗读和动笔训练的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不高,成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究其所有,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角色,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成为存储前人留下知识的“容器”,对于交际教学法,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导致课堂不活跃。二是一些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见解,害怕表达不准确,害怕同学们嘲笑,所以 为避免处于尴尬环境中,这些同学只能是 保持沉默。
在前一段时间的优质课评比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学方法多样,分组讨论热烈,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进行的有条不紊,但仔细观察发现,整节课好像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发言,而且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有的学生满怀期待的眼神小手高高的举着,最后却被无情的“打入冷宫”,显然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素质教育是人性化教育,教师应该注重每个个体的成长,把师爱与师教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课堂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激发学生 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心里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能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开阔思路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针对不同的学习层次,施以不同的启发,诱导和教育。在学生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掌握课堂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里状况,及时加以鼓励和引导。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创造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我们所期望的要高。
另外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学会,而且重点指导他们会学。如引导学生背诵一段文字,告诉他们记忆的方法有分类列表法,比较记忆法,背诵记忆法等。这样学生知道条条道路通北京,就不再感到学习枯燥、单一、死板,不再畏难而退。教师还要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努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根据实际增加或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一个问题有多重看法,争执不下时,我请他们一一上台讲解自己的理由,以理服人。这样做到了 学生的参与兴趣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课始到课终,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组织形式,四十分钟的教学减少了情节性的一问一答,让学生读书、品尝、联想、记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就是给学生提高让问题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醒学生求知解惑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把平淡的教材内容生动处理,可以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如在学习文言文《螳螂捕蝉》一课时,可以设问文中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少孺子劝说吴王的话有何含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说吴王?螳螂捕蝉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含义?你能否用示意图画出螳螂、蝉、黄雀、操弹人所处的位置。以上几个问题的提出,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