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操作系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操作系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操作系统论文

第1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一、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

远景是要回答:企业将成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经营战略则是实现远景的策略,人力资源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实现其远景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理念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例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远景是成为向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方案的最佳服务机构。由于远景目标的知识性特点,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是初期选拔经验丰富并具有咨询业素质的专业人士,随着公司的成长和专业技术的完善,再加入毕业生由公司自己培养,以便尽快壮大队伍。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是"信任、团队、智慧、创新",以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并凝聚优秀的员工,认同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二、大人力资源管理涵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战略、组织和系统,落实到各个相互配套的操作系统

组织建设包括"硬"的组织结构规划设计和"软"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决定组织建构并透过组织得以实现。文化建设首先确立核心价值观,再将其有系统的向组织渗透,并有意识的融入管理系统、制度和程序。系统建设既要求操作系统的科学与规范,更强调各系统间的配套衔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操作系统是对战略由宏观到微观操作层面的细化,其间必须经过一个更为基础的普适性的技术分析过程,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即通过对工作、人、职位的分析、评估,整理、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操作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招聘、绩效管理、培训发展、薪资福利及人员管理等子系统就是建立在此平台上。

2.操作系统是连贯一体的,如人才保留不仅是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的问题,在员工招聘时就应该加以考虑。面试评估标准应关注应聘人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应聘人的发展期望是否是公司可以提供的;如果不相匹配,即使招聘进来也很难长期保留。只有综合、系统地制定各操作方法,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以至员工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大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同时,各层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第2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1)增强安全Linux系统SELinuxAndroid系统权限主要由应用层权限和Linux内核的文件系统权限组成,APP应用通过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声明申请应用层权限,Linux文件权限则明确了系统内每个文件的读、写、执行、拥有者和分组的权限。Android系统宽松的开放性为其带来高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各种安全问题,从Android4.3版本开始,在内核集成了SELinux,增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SELinux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强制访问控制(MAC)系统,且内嵌于LinuxKernel中。SELinux定义了系统中每个用户、进程、应用和文件的访问和转变的权限,然后它使用一个安全策略来控制这些实体(用户、进程、应用和文件)之间的交互,安全策略指定如何严格或宽松地进行检查。只有同时满足了“标准Linux访问控制”和“SELinux访问控制”时,主体才能访问客体。在SELinux中,通过事先定义每个进程的允许操作,来禁止其进行越轨的操作。集成了SELinux的Android系统沿袭了这一机制,通过限制各进程的操作权限,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篡改系统。一般来说,攻击漏洞的恶意软件为了长久利用篡夺到的Root权限(系统超级权限),会在Android的系统区中埋设特点命令(如su切换用户命令),而在SELinux中,通过事先设定不允许以Root权限执行的各种进程改写系统区和重复挂载,就可以有效回避此类攻击。Android5.0之前的SELinux默认设置为Permissive模式,即对违规行为只作日志记录,供事后审计,而5.0版本则默认设置为Enforcing模式,真正启用SELinux,对违规行为进行拒绝并日志记录。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开发者可对操作系统的内核源码进行修改,放宽SELinux策略检查,向没有锁定Bootloader的终端设备刷入定制的内核,以获得不受限制的Root权限。(2)用户参与的权限管理针对一些敏感的权限,iOS都会弹窗请求用户的许可,如开启GPS定位、网络连接、拨打电话等,而对一些涉及隐私的权限,则不对第三方APP开放,如收发短信、联系人管理等。由于iOS的封闭性对于权限管理机制有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随着iOS系统的不断改进,越狱困难越来越大。

2安全域隔离

(1)TEE隔离iOS在推出TOUCHID功能的同时也推出了SecureEnclave安全域,SecureEnclave是苹果A7及以上主处理器的协处理器,其自身具有微操作系统,与主处理器共享加密RAM,通过中断与主处理器通信,操作系统借助它实现指纹特征数据、UID和GID密钥等需高安全级别关键数据的存储,其在架构上与TEE相似。TEE系统架构标准由智能卡及终端安全的标准组织GlobalPlatform,它提出了在原有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隔离出可信执行环境TEE(TrustedExecutionEnvironment)和富执行环境REE(RichExecutionEnvironment),其中TEE用于安装、存储和保护可信应用(TA),而REE用于安装、存储其它的应用。TEE具有自身的操作系统,与REE环境中的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相隔离。REE中的授权应用,通过驱动程序才能与TEE中的驱动程序通信,不可直接访问TEE的资源。TEE还可具备可信用户界面(TUI),为一些关键的屏幕显示和交互提供了安全保障。图3为TEE系统架构示意图。TEE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缺点:TEE的硬件隔离主要体现在对CPU资源的分时或分核隔离、RAM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寻址隔离等,物理器件上仍然与REE环境共享,实质上只是芯片内的软件调度隔离,因此不具备较高的防篡改能力。同时,TEE仍存在认证的问题,CC(信息技术安全评价通用准则)组织的EAL(评估保证级别)等级认证仍在进行中。针对TEE架构的移动平台攻击包括:1)芯片攻击利用JTAG调试接口对MMU(内存管理单元)处理器单元重新编程,修改RAM及存储的寻址范围,以获得相应数据的访问权限。利用物理探针在SoC芯片的数据总线上进行信号窃听。2)共享资源攻击如果REE环境中的非法代码能共享访问与TEE相同的CPU或RAM资源,那么TEE就存在受到共享资源攻击的风险。3)系统漏洞攻击在智能手机设备上发现了TEE内存访问控制的漏洞。Bootloader存在设计漏洞,可用于系统非法提权。整数溢出会给TEE的运行带来风险。在安全启动代码中存在证书处理或签名有效期的漏洞,允许黑客插入恶意代码。4)入侵式攻击篡改代码签名机制可允许黑客插入恶意代码。(2)SE隔离SIMallicance组织提出了基于Java语言的OpenMobileAPI机卡通信接口,使得运行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OpenMobileAPI接口,使用ISO7816协议与SE安全单元中的Applet应用通信,现主要应用于Android系统。SE是具有防物理攻击的高安全性的芯片,内含独立的CPU、RAM、FLASH和操作系统,SE可存储密钥等关键数据信息,SE中的Applet应用可进行各种加解密算法的运算。主流SE芯片厂家通过了CC组织的EAL5+安全认证,这是目前较为安全的系统隔离方案。由于SE自身不具备UI界面,需借助上层操作系统(即REE),用户输入的PIN码等仍有被截获的风险。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黑客可对操作系统中安全规则检查模块代码进行修改、编译并向终端重新刷入更改的模块,使得非授权应用可直接与SE中的Applet通信,为终端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

3安全解决方案建议

REE+TEE方案或REE+SE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终端系统的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抵挡高级别的攻击。以下针对运营商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建议:(1)架构方面:建议SE不直接与REE对接,而是与TEE的TrustedKernal对接,REE对SE的访问,可通过TEE进行,即REE+TEE+SE方案。(2)关键信息存储方面:原存储于TEE中的密钥、密码等关键信息,可转移放至SE中,借助SE的抗攻击能力,对关键信息实施保护。(3)关键运算载体:大数据量的加解密预算,如对称加解密运算等,建议由TEE中TA应用负责,借助TEE丰富的运算和内存资源保障响应性能;小数据量的加解密运算,如数字签名等,建议由SE中的Applet应用负责。(4)实施建议:电信运营商的SIM卡是现成的SE资源,且具有成熟的TSM后台对其管理,终端TEE可通过ISO7816接口与SIM卡SE进行对接,把SIM卡SE作为可信设备,从而构建出软件+硬件的整套安全解决方案。

4结束语

第3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 钢琴;作曲;系统;软件;硬件;综合

钢琴作曲是整个钢琴艺术的基础与前提,钢琴曲就是钢琴演奏的“设计图纸”,也是钢琴教学的教材。

然而,钢琴作曲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本文运用西方现代先进的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钢琴作曲进行系统化研究,即把整个钢琴作曲作为一个大的完整的母系统,又细分为三个子系统――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综合系统。既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研究各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子系统中又再分为若干子子系统乃至子子子子系统,形成一个“系统网”的理论框架。

一、钢琴作曲的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最初源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又称“软件设备”、“程序系统”,主要指程序库编译程序、操作系统等。后来应用于各个领域,多指思想、理论、智力等系统。钢琴作曲的软件系统,主要指钢琴作曲家主体的智力系统,它是钢琴作曲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具体而言,钢琴作曲的软件系统,又可细分为下列各系统:

(一)品格系统。品格系统指的是钢琴作曲家个人的品行与人格系统,又包括思想品质、道德品行、文化品位等要素。思想品质是钢琴作曲的“基础工程”,它对于钢琴作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乃至决定作用。例如波兰钢琴家兼作曲家肖邦,因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所以才创作出许多表现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与对入侵波兰的沙俄的痛恨之情的钢琴名曲,如《波罗涅兹》、《玛祖卡》等。道德品行也是钢琴作曲的“基础工程”。例如“乐圣”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与高尚的道德操守,创作出钢琴名曲《热情》、《黎明》等,表现出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光明磊落的道德光辉。文化品位同样是钢琴作曲的“基础工程”。例如创作出我国第一部公开发表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的赵元任,曾留学美国,游学于英、法、德等国,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型作曲家,其文化品位之高,决定了他钢琴曲作品之精深。(二)知识系统。知识系统指的是钢琴作曲家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准。具体又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艺术知识(又含音乐知识、舞蹈知识、美术知识、戏剧知识、影视知识、曲艺知识等等)。只有知识积累雄厚,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创作出钢琴曲精品乃至经典。(三)能力系统。能力系统指钢琴作曲家的基础能力的总和,其中主要包括心理能力(含感知力、联想力、情感力、灵感力、理解力、意志力、创造力等)、艺术能力(含开拓力、构思力、个性力等)、作曲能力(含旋律创新力、节奏掌控力、风格表现力、个性张扬力、艺术综合力等)。

由此可见,钢琴作曲的软件系统,是整个钢琴作曲系统中的“地基系统”、“智力系统”、“动力系统”。

二、钢琴作曲的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组成一对范畴。它最初也源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又称“硬件设备”,原指计算机的物理装置与各种部件。后泛指各种外显的系统。钢琴作曲的硬件系统,又可细分为下列各系统:(一)题材系统。题材是钢琴曲的要素之一,题材选择的正确与否,常常决定钢琴曲创作的优劣成败。例如法国钢琴家兼作曲家德彪西选择印象画派大师莫奈的油画《月光・印象》为题材,创作了钢琴曲《月光》,成为音画一体的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二)形象系统。音乐形象也是钢琴曲的要素之一。例如我国钢琴家兼作曲家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等人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曲《黄河》,就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黄河儿女的音乐形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三)主题系统。主题系统主题同样是钢琴曲的要素之一。例如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就表现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主题思想。

由此可见,钢琴作曲的硬件系统,是整个钢琴作曲系统中的“实体工程”。

三、钢琴作曲的综合系统

钢琴作曲的综合系统,是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力的整体提升系统。具体又细分为下列系统:

(一)情感系统。情感是钢琴曲的生命与灵魂,是作曲家主体通过作品客体的集中反映。例如《和平进行曲》就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纯朴情感。(二)风格系统。风格是钢琴曲神髓与亮点,是作曲家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例如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以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级钢琴曲经典之作。(三)意蕴系统。意蕴指钢琴曲的意境、意味、韵味、底蕴等。例如汪立三创作的钢琴曲《梦天》,系根据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同名诗作创作的,全曲表现出诗中朦胧、浪漫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可见钢琴作曲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要求的水准也高。

第4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关注,特别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目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单位)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

再次,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注重对管理“柔性”因素的控制如管理风格、沟通、文化等。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具有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盛。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愈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者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管理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而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具有共同的愿景,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甚至将其作为管理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可替代科学决策,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任务布置了,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措施等于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将管理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管理既要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使二者利益、愿望与目标等大体相一致。做到上下同心,形成组织的凝聚力。要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最终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还要协调被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达到1+1>2的系统功能效应。还有一种管理误区就是一味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了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是需要监控、需要调研的,这都是管理的题中之义。制定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走向

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而充分的决策,有赖于准确而充分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决策系统与操作系统的衔接环节,是落实决策的重要一环。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环节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中的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

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否则,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随着问题的累积,可能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势所趋。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化,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规章,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政策进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和要求,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管理将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也更普遍地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展开。

第5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运用了微格教学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我们对重点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分解,划分为导入、提问、讲解等分项教学技能,然后将分解的内容分配给各位老师,由他们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讲解,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讲,如何上好这节课就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还通过观看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录像,特别对一些获奖的优秀课片,我们经常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特别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例如,我们将一个获奖的优秀课片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微格课型为提问类型,内容为高二化学“乙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总结归纳部分。他首先让学生复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概念及酯化反应的过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在6min的微格录像中,提问的语言、问题的明确性,新旧知识的连贯性,语速、启发与暗示等提问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课后,我们立即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反馈评价,经过重放录像观察、发现有待于改进。提问设计的层次不到位,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层次的提问呢?在部分讨论后,建议教师可设计:“乙酸为什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应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校电化教学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微格教学中的模式行为规范,重点讲述和训练下面的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讲解、演示、变化、强化、课堂组织、结束等十种教学技能。

现以一实例说明通过微格教学对改进教法的作用:有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毕业年限与任职资格相同,分别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学的实践录像,都以“元素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一节作为讲解课型的内容。

甲老师:语言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他用流利的语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乙老师:语言和教态略显紧张,他选在实验室上,他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验去做,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根据微格教学具有模式规范的目标要求,运用教学评价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虽不如甲,但在“启发教学应用”、“知识输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见,微格教学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模仿与纠正,但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对于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极为有效。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评价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体与分项的优劣上,以前没有精确的限定规则,在评价上过于笼统空泛,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就能比较科学地、真实地评价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第6篇: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 知识创新 跨系统 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0

在知识创新的线性模型中,知识创新具有上游一中游一下游的链式结构,技术创新的起因和来源是科学,是基础研究,从上游端增加对科学的投入将直接增加中游端新技术和下游端新产品的产出。然而在实际中,知识创新的起因和来源,也可以在研究、开发、应用和扩散任何阶段发生。创新同时存在着多种形式,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良等。因此创新多主体之间一系列综合的相互联系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知识创新系统是动态的、多维的,表现为创新所需要的各种内在联系和协同活动与知识创新主体协同相适应。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也需要各系统之间的协同。

1 知识创新的系统变革与创新信息服务的开放化发展

知识创新往往从启示开始,在新构想、新设计、新实验中,获得初步知识,初步知识经过科学检验后,成为新的体系化的知识,新知识经过应用,便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

从德伯拉・艾米顿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是知识生产力,起作用的是创新系统活动。知识经济的繁荣愈来愈多地建立在多元创新主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作的基础上。从知识流动的角度看,创新需要协作的环境,当前知识创新愈来愈注重合作,合作通过共生关系促进多赢,同时能促使知识流动,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来源。知识创新的系统进化说明,知识创新的实现越来越强调整个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和超越组织边界的实现性。创新组织倾向于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系统结构,信息的协同获取成果成为创新成果产生和成功应用的关键。

随着知识创新的社会化推进,部门、系统、组织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国家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与企业发展结合,开始重构国家知识创新大系统。这意味着,创新结构已从部门组织向社会组织发展。在创新主体多元化过程中,知识创新正从传统的封闭线性模式向开放化的社会组织模式转化。在传统的创新形式变革中,跨组织和系统的创新活动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形式。

在以科学研究与发展为主体内容的知识创新中,除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和综合性科技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外,其创新信息保障主要依赖于各部门、各系统内的信息服务,由此决定了信息服务的部门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国家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制作安排。在国际信息化环境中,我国相对封闭的知识创新系统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创新已从部门组织向社会化组织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条块分割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向以信息共享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跨系统发展。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导致所属信息机构组织关系的变化。改革中,我国传统的通过设立行业部门管理企业和经济的组织形式,已成功变革为政府宏观调控、按现代市场规律管理企业和经济的形式。在体制改革中,按行业部门设立的国家行业信息机构进行了两方面转变:一方面,进行体制变革,实现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另一方面,按经营模式实现市场化信息服务。

随着国际信息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整体化发展和市场经济中企业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我国信息服务的“部门”发展战略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而进行了战略上的信息服务机构的社会转型:①从部门走向社会。知识信息来源的特殊性和分布的异构性,已不能适应知识信息的跨系统利用需求。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自主创新的社会化组织,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创新需求导向,致使信息服务机构纷纷进行服务模式的变革,进行从部门向社会的服务转型。②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服务模式愈来愈难以满足知识创新用户的跨系统信息服务需求,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从客观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图书情报组织在内的信息服务机构正处于从封闭式的文献服务到开放式的知识信息服务的转变之中。③从系统走向行业。在国家改革发展、信息化推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我国的信息服务系统正面向行业的组织方向演化。政府机构改革中,原隶属于国务院行业部(委)的信息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其中一部分转变机制而成为全国行业信息中心。④从分散走向合作。国家知识创新发展中,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要求提供多功能和集成化的信息服务,以避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寻找分散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服务机构实现跨系统的资源重组和服务整合,即对各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进行融合和重组,以形成高效能、高效率的信息资源服务合作体。

综上所述,知识创新的系统变革提出了面向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要求;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服务机构的体制变革,为跨系统合作服务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 创新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协同及其目标定位

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指不同信息服务系统之间,运用技术手段,通过互动(Interac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等方式,协调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过程。协同服务的实现需要着重于以下问题的解决:

・知识创新导向。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支持知识创新(包括学习性的知识架构和研究性的知识创新),其实质是合作进行知识创新信息保障的过程。知识创新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协同是面向知识创新主体、应用过程和应用群体的交互集成的服务机制,它支持对知识内容的发现、创造、交流和组织,支持知识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利用。因此,协同必然以知识创新需求为导向。

・跨组织机构的合作。就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而言,由于信息服务系统具有按照组织体制确立基本格局的特点,因而跨系统的协同信息服务需要具有不同组织隶属关系的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以知识创新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业务整合和资源的共享。

・异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从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运行上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物质世界不外乎存在三种性质的系统,即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作为一种开放系统,进行开放式的运行和系统间互联是必要的。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关键在于,不同信息服务系统之间能否确立一种有效的协作机制和交互机制,以达到数据和服务共享的目的。

・多要素的服务聚合。跨系统的协同服务将突破服务机构固有形态的限制,协同的内容应不局限于文献信息资源本身,而是将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技术、信息基础设施聚合为一

个有机运行的整体。这是知识信息社会化共享和信息服务体系整体化发展的体现,是多网络、多系统面向服务对象的融合。

创新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协同具有三个层次的战略目标:

从宏观层看,为适应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知识创新任务的要求,需构建基于知识联网的协同信息服务系统。知识联网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网络联结,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形成合作一协调管理机制,目的是实现面向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联动。这种联网应是跨部门和地域的,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专业信息网络服务关系,实现包括科技、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在内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互通和行业信息服务之问的互通,即实现面向国家知识创新的多网融合,重构面向创新用户的网络服务系统,通过建立服务系统间良好的依赖和协作关系,构建协调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从中观层来看,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目标是针对具体领域或机构,基于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通过内部信息系统的有机组织和揭示以及外部资源服务系统的发现、融合、集成和嵌入,创建一个能够发现、管理、保存和共享机构内外学术资源、交流手段和学习资源的整体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从微观层看,指对于用户而言,通过跨系统协同服务满足全方位信息需求,享用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将用户个人资源系统包含在内,实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微观层次的资源和服务整合系统,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可用、互通、可塑的协同服务系统。通过协作和无缝链接技术,构建一个无缝、关联的信息服务空间。

3 跨系统协同信息平台构建与服务实现

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将若干个信息提供者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信息共享的平台上。这种协同化的共享集中,按照共享服务规则和技术标准进行,以便信息使用者在需要的范围内共享信息。当前,跨系统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共享方面,关注的是应用接口层的转换和应用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因此,实现对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相关服务的接口,必然成为基于信息协同服务的关键。

协同信息服务必须依靠合理的利益机制,只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机构发展和运行机制,才能突破我国现有分系统和行业的组织框架对信息资源交换和协同服务的种种限制,才能有效实现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创新信息服务共享。因此在宏观层面上,跨系统协同服务必须确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建设技术方案。在跨系统协同服务的实现中,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汇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协同信息平台的构建和服务实施工作。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大省和创新基地,然而信息服务的“供需”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信息资源‘机构收藏量大、投入高;另一方面,创新服务的保障不足,科研部门和企业信息需求满足率低。主要矛盾表现为: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地方科技信息系统和公共图书馆系统,条块分割、基本上是一种内向服务。建设湖北省科技信息协同共享平台已成为解决“一高一低”矛盾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湖北科技信息协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平台建设成为集成全省科技信息资源的枢纽、面向全社会提供知识创新信息共享服务的窗口和中部地区科技信息资源的门户。2007年,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区域性的武汉服务站,实现了湖北科技信息网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互连互通,同时组建了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目前平台初步搭建了“五网联通、资源集成、开放共享、服务社会”的基本网络构架,从而使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部门由内向服务逐步转为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面向全省,甚至全国的服务。

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专用光缆实现跨系统信息服务共享的基础架构建设。由于各信息服务系统之间资源的异构性(资源结构、元数据标准、著录规范、操作系统的差异等),要实现跨系统的协同信息服务,就要在各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础上,对参建单位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整合,对资源统一进行配置,实现对参建单位所提供资源库的统一检索(这是其中的关键)。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基于数据联邦的ETL技术(extract-transform-load)实现对各种异构资源(如关系型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与集成,从而屏蔽资源的异构性,最大程度上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以此为基础,进行功能系统开发。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信息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等基础应用功能和文献联合检索、文献下载和计费管理等核心应用功能以及文献管理、用户管理、流量管理等其他功能,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如图2所示:

平台服务功能系统开发主体工程的完成和应用,改变了用户分别使用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信息资源的局面,实现了跨系统的信息利用。2008年开始,湖北省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平台按理事会形式组织运行,根据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和《推广服务方案》,规定了主建单位、参建单位、合作单位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湖北省科技信息系统作为国家重点系统的地方节点,跨垂直系统服务的实现,有利于在全国层面上进行跨系统服务规划。与此同时,NSTL近年来推进了中国学位论文的跨系统协同服务的工作。目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系统、高等学校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学位论文库和万方学位论文库,已初步实现了协同化的服务组织,跨系统的深层资源开发正在开展之中。

包括湖北在内的地方协同和全国性专业化协同服务的实践,提出了我国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规划问题。在系统实现上,基本的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