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沌理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液压滑模机的工作原理
液压滑模机由齿轮泵.电液换向阀.溢流阀.针形阀等液压元件及压力表组成一个控制台.由控制台输出的油液经外胶管.分油管路.支油管路.针形阀至千斤顶(爬行千斤顶)组成液压回路.如图所示
当启动电机使油泵工作时,油液经由二位四通电液阀的P腔通过A腔的节流口以不大于10㎏/㎝2的压力循环回油箱,此时B腔和O腔连通,油路系统处于回油状态.
当千斤顶需要供油时,操纵电液阀的旋扭(顶升位置),令电液阀换向,使油液由P腔经B腔进入油路系统,使千斤顶完成一次工作行程.
需要压力大小由溢流阀调整,由压力表读出压力值,当油路系统中达到设定压力时,油液从溢流阀卸荷口回油箱.为避免压力表因油压冲击跳动,以致失灵,在压力表联接口设有阴尼装置,避免压力表指针的急剧跳动,控制台顶板上的8个针形阀用以控制8路通道.
二、千斤顶(爬行千斤顶)的选用
选购千斤顶时,首先考虑滑升阻力;滑模自重;施工载荷;支撑杆的荷载。确定千斤顶的吨位及数量。
18.5M墩体模板的外表面积为66.7M2,附加影响系数取K=1.2,则滑升摩阻力为160KN;全套滑模包括模板围圈、操作安全平台等,根据设计其总重量为160KN,考虑人员、设备、材料以及动力荷载等施工荷载为260KN,则滑模滑升总阻力为580KN。
由于原则以轻便为主,受力点过宽则将造成滑模结构变形,参考同类施工技术经验及本围圈设计要求,千斤顶间距一般为2.5~3.5M,则单侧需要千斤顶6个,上下游圆弧头位置考虑到其模板面积较大,为均匀受力,各加设1个千斤顶。
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得单台千斤顶受力为41.43KN,考虑千斤顶安全系数为2,并且在滑升过程中存在单侧或单点滑升调模的需要,采用100KN千斤顶。
再考虑在施工中千斤顶容易损坏,备多6台作备用。因此购买20台QYD-100千斤顶即可。
三、现场制作安装
大坝闸墩的工作面设计长:18.5M两端(上下游方向)为圆弧,宽2.5M.根据工作面的尺寸,我们采用90的角铁设计制作一个钢结构的长方形框框,内框尺寸为:长18.66M,宽2.63M高1.1M;外框尺寸为:长20.46M宽4.43M高1.1M.四边采用螺丝联接,钢模板安装在内框四周围。中间采用180MM的工字钢制作6个“开”字架联接两边框架,每个“开”字架上安装2台共12台千斤顶。两边圆弧段各制作一个“F”架联接两端框架,一个“F”架安装一台千斤顶,共使用14台千斤顶。千斤顶安装时,控制钢模板到千斤顶的中心距在200MM,使千斤顶爬行上升时受力均匀。千斤顶套握48MM排珊管作为支撑杆,千斤顶工作时沿着排珊管爬行上升。
四、操作
起动电机前,检查液压油是否在标准线上,各针形阀是否打开,电液换向阀开关是否在“回油”位置,在安全的情况下超动机器。
1、混凝浇筑到设定高度时,(一般是浇筑1.2M上升0.3M)把爬行杆上的限位器调离千斤顶的0.3M高度,起动机器,把电液换向阀的开关转至”上升”位置,千斤顶开始爬行,千斤顶的一个爬升行程为100MM,当千斤顶上升到一个行程时,千斤顶上的QYD-100筒式调平器会缩进千斤顶里面,系统此时开始溢流,立即把电液换向阀开关转到”回油”位置卸荷.待筒式调平器从千斤顶里面完全升出来后,千斤顶再开始第二个上升行程,如此重复行程,千斤顶爬升到需要高度为止,工作面继续浇筑混凝土.
2、当千斤顶爬升到需要高度时,如有个别千斤顶未爬升到需要高度时,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误差,把已爬升到需要高度的千斤顶的针形阀关闭,再起动机器,把未爬升到需要高度的千斤顶爬升到需要高度.
3、随着滑模滑升,当墩体垂直线出现偏差时,同样是采用关闭千斤顶的针形阀来调平.如向左偏时,关闭右边千斤顶的针形阀,左边限位器调高相应高度,开动机器,右边千斤顶爬升到设计高程即可.
五、拆除
当整个工作面混凝土施工完毕时,把钢结构架上面的工具、机具、材料吊离。开动机器,使滑模框架上升到脱离混凝土工作台面,拆除控制台引出的液压油管,吊离控制台。在钢结构框架上捆好钢丝绳,利用门式超重机超重,当钢丝绳受力均匀时停下,利用气割割除排珊管(爬行杆),再把整个钢结构框架吊到地面进行拆除解体。
六、效果
经过三龙电站闸墩的施工结果,我们认为:采用液压滑模机械浇筑混凝土要比采用传统的支模工艺更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减少甚至避免施工缝隙,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好,避免了支模、拆搭脚手架等多种重复性工作;进度快、工效高、材料消耗少等优点。据统计: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
>> 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 以学术研究引领旅游学科发展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统计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 试论旅游学的学科基础 浅议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学科体系构建 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旅游业发展变迁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 旅游学科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概念研究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及学科体系探讨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旅游学科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热点领域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二) 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 近五年国外旅游学研究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旅游研究;博士论文;旅游学学科;中国国内;北美[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6―0009―06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写好数学论文的前提是需要有拟定一个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有哪些比较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最新数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数学论文题目1、用面积思想方法解题
2、向量空间与矩阵
3、向量空间与等价关系
4、代数中美学思想新探
5、谈在数学中数学情景的创设
6、数学创新思维及其培养
7、用函数奇偶性解题
8、用方程思想方法解题
9、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1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幽默风趣
11、中学数学教学与女中学生发展
12、论代数中同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3、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14、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
15、论师范院校数学教育
16、数学在母校的发展
17、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8、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19、数学新课程教材教学探索
20、利用函数单调性解题
2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2、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3、变异思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24、试论数学中的美学
25、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26、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7、数列问题研究
28、复数方程的解法
29、函数最值方法研究
30、图象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近年来高考命题研究
32、边数最少的自然图的构造
33、向量线性相关性讨论
34、组合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5、函数最值研究
36、中学数学符号浅谈
37、论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数学语言、图形、符号等)
38、探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39、数学后进学生的心理分析
40、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42、生活中的数学
43、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产生背景及对数学发展影响
44、略谈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45、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46、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
47、数学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48、高考应用问题研究
49、“数形结合”思想在竞赛中的应用
50、浅谈数学的文化价值
51、浅谈数学中的对称美
52、三阶幻方性质的探究
53、试谈数学竞赛中的对称性
54、学竞赛中的信息型问题探究
55、柯西不等式分析
56、中国剩余定理应用
57、不定方程的研究
58、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证明
59、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60、生活数学文化分析
数学研究生论文题目推荐1、混杂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2、多目标单元构建技术在圆锯片生产企业的应用研究
3、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群决策研究
4、排队论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若干类新形式的预条件迭代法的收敛性研究
6、高职微积分教学引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7、分数阶微分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8、三维面板数据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
9、半参数近似因子模型中的高维协方差矩阵估计
10、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11、若干模型的分位数变量选择
12、若干变点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
13、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
14、基于ESMD方法的模态统计特征研究
15、基于复杂网络的影响力节点识别算法的研究
16、基于不确定信息一致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17、基于奇异值及重组信任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18、广义时变脉冲系统的时域控制
19、正六边形铺砌上H-三角形边界H-点数的研究
20、外来物种入侵的广义生物经济系统建模与控制
21、具有较少顶点个数的有限群元阶素图
2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23、基于Copula函数的某些金融风险的研究
24、基于智能算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
25、基于Copula函数的非寿险多元索赔准备金评估方法的研究
26、具有五个顶点的共轭类类长图
27、刚体系统的优化方法数值模拟
28、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多准则决策问题研究
29、广义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与H_∞控制问题研究
30、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研究与应用
31、具有较少顶点的共轭类长素图
32、两类共扰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33、复杂网络社团划分及城市公交网络研究
34、在线核极限学习机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35、共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存在性的研究
36、几类非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
37、数据维数约简及分类算法研究
38、几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39、区间二型TSK模糊逻辑系统的混合学习算法的研究
40、基于节点调用关系的软件执行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41、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网络关键节点挖掘算法研究
42、圈图谱半径问题研究
43、非线性状态约束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44、多维power-normal分布及其参数估计问题的研究
45、旋流式系统的混沌仿真及其控制与同步研究
46、具有可选服务的M/M/1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
47、动力系统的混沌反控制与同步研究
48、载流矩形薄板在磁场中的随机分岔
49、广义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
50、带有非线性功能响应函数的食饵-捕食系统的研究
51、基于观测器的饱和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
52、高职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关键技能的研究
53、基于生存分析和似然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5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55、带平方根俘获率的可变生物种群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56、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动力系统混沌同步控制研究
57、带有不耐烦顾客的M/M/m排队系统的顾客损失率
58、小波方法求解三类变分数阶微积分问题研究
59、乘积空间上拓扑度和不动点指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60、浓度对流扩散方程高精度并行格式的构造及其应用
专业微积分数学论文题目1、一元微积分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
2、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飞航式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分数阶微积分运算数字滤波器设计与电路实现及其应用
4、分数阶微积分在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5、广义分数阶微积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6、分数阶微积分及其在粘弹性材料和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7、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积分及其性质证明
8、中学微积分的教与学研究
9、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微积分的变迁研究
10、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1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12、微积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3、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策略研究
14、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15、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16、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17、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18、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1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20、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微分方程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22、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一些应用:分形重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23、基于偏微分方程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
24、状态受限的随机微分方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变分不等式、分形随机可生存性
25、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
26、几类随机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
27、微分求积法和微分求积单元法--原理与应用
28、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平滑与分割研究
29、小波与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粒子群和微分进化的优化算法研究
31、基于变分问题和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32、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和增强研究
33、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34、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字图象处理的研究
35、倒向随机微分方程、g-期望及其相关的半线性偏微分方程
36、反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在混合零和微分对策
37、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降噪和图像恢复研究
38、基于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9、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和随机延迟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40、非零和随机微分博弈及相关的高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41、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42、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43、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44、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45、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微积分基本概念的理解
46、中学微积分课程教学研究
47、中美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微积分内容的比较研究
48、高中生微积分知识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4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0、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
51、分数阶微积分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
52、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3、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5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微积分教学设计研究
55、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6、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数字图像去噪与增强算法研究
57、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8、高三学生微积分认知状况的思维层次研究
59、分数微积分理论在车辆底盘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混沌理论;幼儿园课程;蝴蝶效应;自相似;奇异吸引子
19世纪牛顿一迪卡尔的机械科学、简单秩序、系统封闭的世界观影响了整个工业化的历史。这种世界观强调数量的精确化,不接受矛盾和不确定知识,强调绝对不变的恒定和单一,认为只有一种思维方式、一个真理或一个最好的过程。自20世纪以来,这种世界观在宏观和微观世界都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随着自然学科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被称为“20世纪物理学第三大革命”的混沌学形成,它彻底击碎了关于可控制可测量过程的牛顿式梦和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可预测的幻想,由此展开了科学领域范式的重大转移――由现代主义范式走向以开放、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范式。[1]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其他领域学者以此为基础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开展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领域,幼儿园课程当然也处于这场范式转移之中,封闭的、追求形式化的传统幼儿园课程受到了极大挑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混沌理论视角对幼儿园课程进行重新审视。
一、混沌理论的基本观点
混沌理论亦称“非均衡理论”或“动态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三大科学理论。传统对“混沌”的理解是“乱七八糟,混乱无序”,今天科学的“混沌”是指在确定的系统中出现貌似不规则的有序运动。现代关于混沌的研究还揭示了另一种“混沌”,即非平衡的混沌,这种混沌出现在有序结构之后,是有序结构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混沌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论文《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中提出的,即一只蝴蝶在世界上某个地方振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世界上另一个地方的风暴。它强调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在宏观上将会产生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从更深的层次看,混沌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系统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我国,妇孺皆知的成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是与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相关联的,因为初始条件是不稳定的、不为人知的。
2.自相似结构
混沌运动会表现出非周期性和非对称性,但这并不能说明混沌运动是无序的。相反,它表现了一种混沌之序,是一种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运动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系统会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从层次关系上看,部分与整体具有结构上的相似,从而表现出有序性。这种有序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有序,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有序形态。
3.奇异吸引子
在混沌运动过程中,对行为运动范围的控制和限制体现三种不同吸引子:吸引不动点、极限环和奇异吸引子(即混沌吸引子)。吸引不动点将系统的行为收敛为一个静态的平衡点,而极限环则将系统的行为收敛为一种周期,两者使系统形态呈现静态的平衡性特征。奇异吸引子不同于前两者,它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行为运动偏离静态固定区域而导向不同的形态,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总之,正是以上两种相反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张力,触发了一个局部丰富多样的复杂的巨大模式。[2]
4.非线性
“线性”指小起因引起小结果;“非线性”则是指不起眼的小原因可能引起巨大的、具有震撼性的结果。线性因果关系――般被视为常态,混沌理论却认为“非线性”才是自然和社会的常态。因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间常因纠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是非线性系统长期演变的结果,且每种行为都只是暂时反映当时系统的状态。混沌理论认为,系统的变动情形都是非线性的、动态的和暂时的,永远平衡并不存在。[3]
二、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
混沌理论采取对现象作整体诠释和解析的研究范式,提供“非线性”典范的思考方式,强调混沌和秩序并存,主张以整体、全面和易变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件和现象。该理论以开放系统的动态、不稳定为探索重点,将混沌状态和不可预知行为视为主要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模式。[4]
1.课程目标要整体规划,统整各方资源,同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关键能力”
幼儿园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复杂、混沌的系统,不仅涉及自身教育观、当代教育思潮、国家教育方针、学科知识发展、幼儿心理等方面内容,也与社区发展及家长的观点等因素密切相关。课程目标可视为整个课程的初始条件,目标基础上的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评价都依赖于初始的目标制定。因此,在进行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时应考虑其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即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宜采取整体规划方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促进社区、家园积极互动,统整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能力”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幼儿进行智力活动的核心技能和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性能力,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关键能力。混沌理论的“自相似结构”观点强调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层次上非周期性的有序,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尽管课程目标是多层次的,课程方案是多元的,但都必须围绕自相似结构中的吸引中心来确定课程目标,即目标的设定要以培养幼儿的“关键能力”为核心。
2.课程内容应具有开放性、建构性、生成性
传统幼儿园课程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严格按照计划好的、确定的内容进行,不允许有“干扰”或“破坏”,较少顾及教学模式或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混沌理论认为非线性是一切自然和社会的常态,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会形成错综复杂的混沌状态,这一状态处于永恒的变化中。幼儿园课程作为一个混沌系统,也应体现其非线性特征。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成的,应注意“生成”,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建构性。[5]幼儿园课程应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以符合不同时期不同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混沌理论强调非模式化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幼儿突发奇想、教师随机应变等奇异吸引子的存在,课程内容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应是死的、固定的“教材”,而应体现出开放性和动态变化性。幼儿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应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因此课程内容不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价值观的反映,不再是预先设计好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人员等多种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活动和特定幼儿等奇异吸引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诱发生成的非模式化的内容。
3.课程的实施是师幼在平等基础上不断对话的过程
混沌运动中的奇异吸引子通过诱发系统向不规则方向发展,使系统产生复杂、丰富、多变和不确定性。在把幼儿园课程视为混沌系统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将课程实施看作是一种对话。对话的原始意义专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这里是指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在这种对话中,说话者能够完全敞开心扉,有一种要去经历一场有趣的冒险的感觉。[6]师幼通过平等对话和相互交流,不断激发和寻求课程实施中的奇异吸因子,创造课程革新的动力。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不再是教师“独白”与“自言自语”,而变成师幼在平等交往过程中不断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非真理的拥有者和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7]
4.课程评价要体现多元性和发展性
混沌理论对幼儿园课程建构多元性和发展性评价有许多方面的启示:首先,混沌理论认为每种行为只反映当时系统的状态,不存在永久的平衡。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应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应在评价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以保证活动内容及时更新。评价中的每一次循环,都是在前一次评价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都会增加新的信息。[8]其次,由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以及评价过程中价值关涉的复杂特征,幼儿园课程评价也可看作是一种混沌现象。因此,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不再以园长和专家为权威和标准,而应是教师、家长、幼儿对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且评价的内容应综合考虑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是课程评价的吸引中心,围绕这些吸引中心进行多重评价。[9]第三,多元性和发展性评价在强调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应强调评价过程。非线性系统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系统变化过程中偶然性的特殊作用,要求对评价过程给予特殊关注,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0]由此可见,多元性与发展性评价充分体现了混沌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文献:
[1]陈建翔.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教育研究,2003,11
[2]李桂元.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混沌理论及方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8
[3]朱云东.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电化教育研究,1999,5
[4]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05,5
[5]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的新进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7
[6]滕守尧文化的边缘.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4
[7][9]卒子建.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本书汇集了2003年6月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物理学中当前所研究的问题”专题讨论会上所做的特邀演讲。这次会议是为了庆祝R・J埃利奥特教授75岁生日而举办的。R・J・埃利奥特爵士曾长期担任牛津大学理论物理系主任。作为一位科学家,他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他发表了许多被引频次很高的科学论文。本书中的演讲都是由R・J埃利奥特爵士的研究助理、以前的学生、博士以及同事撰写的。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象R・J埃利奥特爵士本人一样已经是第一流的科学家。
本书对现代凝聚态物理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与全面的综述。书中19篇原创性质的论文被分成了三个主要的领域,即无序与动态系统;结构与玻璃;电性质与磁性质。这些论文的作者中间就包括了像M・E・Fish-er,A・A・Maradudin,M・F・Thorpe,M・Balkansk,T・Fujiwara这样著名的科学家。因此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的卷首是R・J埃利奥特教授的开幕式演讲“物理学中的有序与无序”。其余的文章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共19章。第一部分无序与动态系统,包含第1-5章。1 对有趣但与愿望相违球面模型的反思;2 向量自旋玻璃的相位转换;3 转换、动态特性与无序从平衡到不平衡系统;4 3分量2维生长与竞争交互作用的混合;5 混沌边缘玻璃状的动态特性。第二部分结构与玻璃,包含第6-12章。6 生命分子中的柔性;7 碳纳米管的点阵动态特性;8 由于运动约束的玻璃状特性,从拓扑学泡沫到巴加门;9 玻璃转变与急骤冷却效应;10 介质损耗作用及为玻璃形成中的驰豫寻求简单的模型;11 图灵模式构成理论;12 双八面癸基胺单分子层:非平衡相畴。第三部分电性质与磁性质,包括第13-19章。13 随机粗糙金属表面光反射二次谐波产生的多散射效应;14 大规模电子结构计算理论;15 对称磁团簇;16 维半导体量子线中的光学与费米界异常;17 利用畴壁激发探测多分子层中的磁耦合;18 量子渗透问题中的电子状态密度;19 熔化描述动力学作用构建中的功率项。
本书可供从事凝聚态物理及统计物理的物理学家及研究生阅读借鉴。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关键词:混沌振荡;延迟反馈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
CONTROLLING POWER SYSTEM CHAOTIC OSCILLATION BY
TIME-DELAYED FEEDBACK
ABSTRACT: Chaos is an inherent phenomenon of nonlinear systems. Power system is a typical nonlinear system where complicated chaotic oscillations exist and threaten the secur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s. Here, the power system chaotic oscillation is controlled by one of chaotic control ways, i.e., 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DFC), and the delayed time and gain coefficient are determined by Melnikov’s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choosing proper delayed time and gain coefficient the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UPO) of the system can be ballasted and the chaos can be eliminated, and the system can be changed from unstable to stable. Because the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 is not necessary, the delayed time is not related to the period of UPO and should not be the integral multiple of the period of UPO, so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apply.
KEY WORDS: Chaotic oscillation;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Power system stability
1 引言
电力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复杂的动 力学行为,如混沌和分岔,它们对电力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
混沌是由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产生、对初值极为敏感、具有内在随机性和长期预测不可能性的往复非周期运动。随着人们对混沌现象认识的深入,混沌的控制方法应运而生。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混沌控制的OGY(Ott,Grebogi,Yorke)法(参数扰动法)以来,混沌控制受到广泛的关注,相继出现了偶然比例反馈(Occasional Proportional Feedback,OPF)、自适应控制、线性反馈控制、自控制反馈控制等方法 [2]。在这些方法中,由K. Pyragas提出的延迟反馈控制法(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DFC)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利用简单的反馈来镇定混沌吸引子不稳定的周期轨道(Unstable Periodic Orbits,UPO),既适用于低维系统混沌的控制,也适用于高维系统和无限维延迟微分动力系统混沌的控制,甚至可用于时空混沌的控制[3]。
研究电力系统混沌控制的论文目前尚不多见,文[4]、[5]分别采用变量直接线性反馈和非线性系统的逆系统法控制混沌,但前者需要确定目标轨道,后者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延迟反馈控制法研究电力系统混沌控制,它避免了目标轨道的确定,控制器简单,易于工程实现。其中的延迟时间和反馈系数可通过Melnikov方法来确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镇定效果。
2 电力系统振荡的混沌性态
式中 δ、ω为等值发电机的功角和角速度增量;H、D为等值转动惯量和等值阻尼系数;Ps、Pm为电磁功率和机械功率;Pe为扰动功率幅值;β为扰动功率的频率。
式(1)中,取H=100、Ps=100、D=2、Pm=20、β=1[7],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图1、图2是Pe=27.545和Pe=27.546时的系统相平面和 曲线。图1表明当扰动达到一定幅度时系统处在混沌状态,其轨道运动是遍历的,功率谱密度是频率的连续函数[5]。图2表明当扰动幅度Pe再有个微小增加,系统的δ(t) 将不断增大,系统失去稳定。如何消除上述混沌现象、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转贴于 3 延迟反馈控制
延迟反馈控制器为
式中 ω(t)、ω(t-τ) 分别为角速度增量及其延迟量;τ为延迟时间;K为反馈系数。将式(2)直接加到式(1)的第2式后,得
式(3)是把输出信号以特定的方式反馈给输入信号来实现控制,该反馈以输出信号与延迟输出信号之差作为控制信号,反馈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2]。这种反馈仅需要一条延迟线,它的反馈增益矩阵可以是奇异矩阵,其可控性分析见文献[8]。这种反馈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在于:当对某个变量进行负反馈操作时,抑制了该变量中所包含的各个不稳定模的发散性质。由于所有不稳定模在该变量方向上都有分量,该单一变量上的负反馈就有可能有效地抑制所有不稳定模,从而达到稳定目标状态的目的。
4 延迟时间τ 和反馈系数K的确定
为实现所期望的UPO稳定化,在实验中仅需调节延迟时间τ 和反馈系数K,但要确定这两个参数并非易事[2]。文献[8-11]指出延迟时间τ 必须是UPO周期的整数倍,文献[9]还给出了一种控制自治系统混沌时τ 的计算方法。然而,文献[3]根据Melnikov方法分析延迟反馈控制的机理,得出τ 不必是UPO周期的整数倍,它与UPO的周期无关的结论,从而给τ 和K的确定带来方便。下面根据这一方法,求取利用延迟反馈来控制式(1)描述的系统混沌时的延迟时间τ和反馈系数K。
这样,便可应用Melnikov函数对系统进行分析。当ε=0时,Hamilton系统为
其Hamilton量(或称Hamilton函数)为
式(7)是一能量函数,代表等值发电机的动能,1-cosx 代表势能,h代表能量常数。
式(6)的中心点为(0,0),并有点p1=(-π,0)和点p2=(π,0)粘合而成的双曲鞍点。当h=2时,存在两条联结双曲鞍点的同宿轨道,其参数方程为[12]
则式(5)描述系统的Poincaré映射在不动点p1的不稳定流形与不动点p2的稳定流形将横截相交。
对于,其Melnikov函数为
如果
则系统(5)的Poincaré映射在不动点p1的稳定流形与不动点p2的不稳定流形将横截相交。如果系统参数同时满足式(10)和式(12),即
如果选择参数τ和K不满足上述关系,则混沌产生的条件被破坏,稳定流形和不稳定流形不再横截相交,从而消除混沌。而且,延迟时间τ 不必是UPO周期的整数倍,它与UPO的周期无关。
从 Ψ(τ1)曲线(如图4所示)可知,当τ1≥0.013s时,延迟反馈的作用明显,较小的反馈增益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5 数字仿真结果
下面对式(3)描述的系统进行数值仿真。仍采用式(1)的数据,如果取τ1=0.013s,则τ=τ1.根据式(14),当K≥0.26时,系统的混沌将被破坏,受控系统由混沌状态转为周期状态,系统进入稳态后出现稳定的周期1运动(如图5所示),采用同样的反馈参数还能使失稳的系统进入稳定的周期1运动(如图6所示)。
6 结论
延迟反馈控制可以镇定电力系统的混沌运动,它取当前信号与τ 时间以前的输出信号之差作为反馈信号的来源,无需外加参考信号。由于延迟反馈产生一个作用明显的扰动项,使得稳定流形和不稳定流形不再横截相交,从而达到控制混沌的目的。
在控制电力系统混沌振荡时,不需要对系统模型中的所有方程施加延迟反馈,反馈增益矩阵可以是奇异的。延迟时间τ不必是UPO周期的整数倍,它与UPO的周期无关。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简单有效,用简单的模拟电路即可实现[11]。
[1] 薛禺胜,周海强,顾晓荣(Xue Yusheng,Zhou Haiqiang,Gu Xiaorong).电力系统分岔与混沌研究述评(A review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researches in power systems)[J].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6):9-15.
[2] 刘向东,黄文虎(Liu Xiangdong,Huang Wenhu).混沌系统延迟反馈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tic systems and it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J].力学进展(Advances in Mechanics),2001,31(1):18-32.
[3] 蔡朝洪,须文波,徐振源,等(Cai Chaohong,Xu Wenbo,Xu Zhenyuan et al).延迟反馈引导混沌系统到周期解(Directing chaotic dynamics towards periodic motion by 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J].控制与决策(Control and Decision),2002,17(4):457-460.
[4] 张强,王宝华(Zhang Qiang,Wang Baohua).基于变量反馈的电力系统混沌振荡控制(Chaos control with variable feedback in power system)[J].电力自动化设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2,22(10):6-8.
[5] 王宝华,张强,苏荣兴(Wang Baohua,Zhang Qiang,Su Rongxing).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逆系统方法控制(Chaotic oscillation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based on inverse system method)[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4):8-11.
[6] 张强(Zhang Qiang).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研究(Study on nonlinear oscillations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J].电力自动化设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2,22(5):17-19.
[7] 张卫东,张伟年(Zhang Weidong,Zhang Weinian).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参数分析(Analysis of parameters for chaotic power systems)[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0,24(12): 17-20.
[8] 胡岗,萧井华,郑志刚. 混沌控制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9] Chen G R,Yu X H.On 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tic system[J].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1999,46(6):767-772.
[10] 王光瑞,于熙龄,陈式刚.混沌的控制、同步与利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一、袁珂的神话影响及其神话观
神话研究前辈专家中,最有影响的是袁珂先生。他从有志于“神话学”开始,毕其一生精研神话,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山海经校注》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其中1996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袁珂神话论集》,是一部“与前不同,面目一新”的论集。它与1982年出版的袁珂《神话论文集》相衔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50年来袁珂对神话的理论研究成果。
《袁珂神话论集》共收有论文48篇,分为4个单元。袁珂的诸多成果中最核心的是广义神话理论。他认为狭义的神话,专指上古神话,兴起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就逐渐衰竭了,但广义的神话却是生生未已,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天南地北,都有新的神话产生,所以广义神话是扩展后的神话。广义神话的概念使中国神话研究领域呈现出开放的局面,能够荟萃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神话,融会具有神话因素的仙话、传说、故事等于一炉。这就扩大了神话研究的视野,使神话从先前狭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袁先生又在《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第3期上发表《再论广义神话》,其中将仙话、传说纳入了神话的范围,“因为它们的精神和神话的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同属幻想的虚构”。 “广义神话,其实就是神话,它不过是扩大了神话的范围,延长了神话的时间,它只是包括了狭义神话,却没有否定狭义神话。狭义神话,仍然可以作为学者们研究的核心。”袁先生认为:
1.神话和迷信的本质区别是:神话往往对于世界的态度,富于人民性;而迷信则是消极的,往往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区别突出地表现在对待命运的态度上面。神话往往表现人们不肯屈服于命运。相反地,迷信则恰恰是宣传宿命论,宣传因果报应,让人们在命运面前低头。神话往往是敢于反抗神的权威的;迷信则是宣传人对神的无力,必须做神的奴隶和牺牲品。
2.神话和传说的区别是:神话渐渐演进,作为神话里主人公的神渐近于人性,叙述这渐近于人性的主人公神的事迹的,就是所谓传说。总而言之,传说和神话的不同,是传说已随着文明的进步,渐排斥去神话中过于朴野的成份,而代以较合理的人情味的构想与安排。从神话演进为传说,我们就可以看到人民是怎样把自己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愿望渗入神话中去的这一事实,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人类是怎样从文化的较低阶段进入到文化的较高阶段的。
袁先生的神话观表明神话是始终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的文学创造。它是朴野的,但是也是开放的;是属于过去万物有灵时代的,但是也是属于世世代代人民的。它是融会古今、生动活泼,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类杰作。
“广义神话论”的提出,曾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就对此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今天这场讨论仍在继续,然而从这几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已有许多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运用这一理论发掘和研究原始社会以后的神话论著逐年增多。可见袁珂“广义神话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神话还应具有三个规律性的特点,即迷雾思维、隐性力量、神话不“神”。
二、关于“迷雾思维”
袁珂先生指出神话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
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人开始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了超自然的存在物,神力和魔力。他们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中大火的燃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幻变……产生了惊奇的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他们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叫它们做神。……这就是所谓的万物有灵论。从这些蒙昧的观念中,产生了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1]
袁珂先生的这个认识恰恰说明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对神话特点之一的总结——互渗律。在原始思维中,人与外在事物、主体与客体尚未区分开来,也不知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处于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布留尔把这一特征称为“互渗律”。在原始人眼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永远处于一种感性的神秘的互渗关系之中。例如,万物的肖像和它的原型对原始部落居民来说是不分的,肖像就是原型。于是,他们在岩壁上画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然后用长矛等武器猛刺这一肖像。因为在他们看来对肖像的攻击和直接攻击那个人或动物效果是同样的。他们还认为,吃一种食物就意味着同它互渗。吃老虎、野猪的肉,就会增强胆量和勇气;而吃了鸡、绵羊、乌龟,则会变得懒惰、虚弱和怯懦。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处于一团迷雾之中,混沌朦胧,学者遂命名为迷雾思维。这种叫法和布留尔的认识相近,但是更加接近中国的东方思维。如《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注家西晋司马彪云:“徐徐,安稳貌。于于,无所知貌。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清朝宣颖注释道:“浑同自然,毫无物累,未始陷入于物之中。”这是原始先民物我混同思维方式的最好写照。唐代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记载 “开天辟地”神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地混沌如鸡子”。按照唯物主义思路,外在的混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混沌,人类懵懵懂懂地来到世界,似乎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不知方向,不分彼此。万物皆我,我即万物,物我不分。这表现在口头文学中,便是创造了神话。神话是由原始社会人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心理等今人划分出的各类学科汇总,是后来各大文明在原始社会的混沌表现。
神话既是混沌时代的产物,也是迷雾世界的“心灵鸡汤”。袁珂先生对神话的看法确有卓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神话始终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如果没有神话,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平抚充满疑惑、担忧、惊恐的心,不知道如何面对比他们强大得多的自然,不知道该如何坚持生命的延续。神话出现后,人们可以在对人以外的有灵万物中寻求力量、精神依托和支持,于是用想象和幻想创造了一个神的世界。那里有他们认为的永恒世界的存在,以使他们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丰富现世活着的意义;那里有从祖先、英雄神话中获得的不竭力量,以使人类拥有更加坚定的精神和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
三 、关于“隐性力量”
英国神话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在其《神话简史》中问到:人作为精神动物,始终追索的意义何在?例如,狗并不因为它们身为犬类而烦恼,不会为生活在别处的犬族的生存状况而焦虑,更不会换一个角度来体察生命;但人类却很容易陷入绝望之中。因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创造出各种故事,把自身放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上,从而揭示出一种潜在的模式,让我们恍然觉得,在所有的绝望和无序背后,生命还有着另一重意义和价值。
神话能给人类提供这样的意义。因为人类需要在神话世界中直面现实,超越现实,寻求生的能量。神话赋予现实世界的直观性,使人们能够直接洞察一切。它们的重点既非描述神祇的言行举止,亦非出于无聊的好奇心或者娱乐之用,而是为了让人们得以模仿强大的祖先或者英雄,以及一切有能量的事物,实现精神的让渡体验,从而获得神话中的“神”性。于是有了战胜洪水的大禹、敢于射日的后羿、创造文字的仓颉等。他们的精神赋予现实人类“生”的力量。
阿姆斯特朗告诉我们,雷鸣、日食、月食、风暴、落日、彩虹、流星——它们在另一个无穷无尽的时空里上演着无休无止的剧情,恣意炫示着自己的生命力。人类感喟于这些力量的时候,正是他们认识到自然力、万事万物巨大力量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这些“隐形的力量”,帮助自己走出畏惧。当早期人类注视一块石头时,他们看到的并非是一块了无生气、千年不移的石块。它有力、永恒、坚固,是另一种象征着绝对的生命式样,完全不同于当时显得风雨飘摇的人类生活。石头迥异于人类的“他性”,为它带来了神圣感。在远古时代,石头成为最常见的“显圣物”——神圣之物的自我显现。再例如,一棵树的死而复生,来年还春,原始人认为这棵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行自我复生,将凡人无法拥有的奇妙生命力具象化,变为可见之物。同样,当我们目睹月亮的盈亏,又再度发现了一种“复活”的神圣力量:它既严酷又仁慈,既令人恐惧又给人安慰。
这样看来,树木、石头和天体本身并不值得敬拜,但却因为它们所显现出来的某种隐形力量而受到敬拜。神话事实上也成了“人”话,是人要借助这股隐形的力量。于是神话就在人们既恐惧和欢欣,又敬畏和害怕的心理背景下产生了。
四、关于“神话不‘神’”
关于“神话不‘神’”的特点,主要显现在史前史后的神话比较中。
1.史前神话:人神不分,神话即人话,乃因为物我人神合一。这是混沌世界造成的迷雾思维的必然结果。
2.史后神话:神话走向世俗,从混沌走向理性的分明,人开始从“众生平等”的角度走向万物之中心,不再以更广的万物之眼光,更深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1)今天现代人所知的宗教、历史、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化工等学科在史前根本不曾分化,史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更加细致地划分。在以“人类”为中心的视域内,我们将自己认为的世界进行了划分,而且是越来越细致、系统的理性划分。
(2)史前神话更多关注神圣世界。这个世界使人深刻敬畏、尊重、体会除了人以外的其他事物的隐形力量,更谨慎地持守人在万物之中的定位,从而谋求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存。然而史后神话,即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愈来愈在战胜自然和社会中获得更多胜利,于是愈发增强了自信,相信自我的力量,甚至于越来越忽视外在于人的隐性力量,外在于人的事物和世界;过多地将注意力投射在自我、现世。但忽视并不等于对方的不存在;恰恰相反,越忽视越将自我置身于危险之境。
(3)史前神话是人们对现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些“话”是“幼稚”的,但是这些“幼稚”也恰恰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客观实在”。其表现手法“幼稚”,但所述内容真实。
(4)史前神话以及史后神话或者叫传说的,虽然几经洗心革面,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讲,都真实地反映了历代人们的思想、心理和客观实在。通过研究神话传说的发展变化,可以探寻人们思想、心理发展的真实历程。
五、神话出现的意义和价值
史前神话中的英雄众多,如大禹、后羿、神农……神话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如袁珂先生言——首先是给人以信心。英雄神话传说的存在揭开了人类心智运作的神秘一角,揭示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调节他们内心冲突,获得战胜困难信心的,并且鼓舞人类勇敢地战胜自然,让人们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充满希望地生存下去。
其次,神话有益治疗,可以用以美化破碎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可能,于危险和苦难时给人们以方法的启迪, “如果……那么会发生什么?”“如果遇到危险,应该像英雄那样……”正如英国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中所说的“当人们口口相传地讲述部落的英雄故事时,他们并不只是想娱乐听众。神话的主旨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想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个体,我们该如何行事。”[2]
复次,神话帮助人们领悟生活的真谛,让人类的生命贯穿过去未来,增加生命时间的人文长度和高度。承载过去的故事就是继承往古文明,开创未来的基点,而这样的承载也使得人类文明的高度得到了提升。伏羲、女娲、黄帝、轩辕……是神话的主角;创世、灾难、诞生、消亡也是神话主要传达的文明的价值。
再次,神话给人们以想象力的激发和鼓励。人类在早期充满着天生的想象潜能;而神话常常能满足人的童年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加,在想象力的驱使下,能将这种内心的动力、对生活和世界好奇的趣味性变成解决现实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大禹出生是母亲吃了薏苡,还是神珠,还是石头而有孕的呢?这个出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都对人们有很深的刺激,促成自我力量的反省。
最后,神话有利于人类精神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保持和发展。人类出生必须要明白为什么母亲可以生育子女,母亲的生育具有伟大功劳。这一点认知要从女娲而来。人呱呱坠地要吃东西,这食物是怎么来的——是神农教化人们过上了农耕定居的生活。夜晚的到来让黑暗吞噬了光明,人类的恐惧随着火焰的升起一起消失——光明的火种是燧人氏的杰作;洪灾的到来让人们长期陷于危险和绝望——是大禹给人们带来了地平天成的安居生活。历史在生活中绵亘。神话提供了人们对于自己和世界的来龙去脉及其规律以统一认知的视野与坐标。
注释:
[1]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关键词:智能标记系统;负荷预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China in fifteen during the national electricity demand growth rate is the average of five percent, the relative data show that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our country energy balance. But our country still has a lot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still use the mechanical type, this is my power compu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not synchronized, therefore, intelligent meter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ic energy billing domain is a big trend. With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and data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token related to th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meter system.
Keywords: intelligent marking system; load forecasting; data acquisition; data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智能表记系统的负荷预测
智能表记系统的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进行规划,控制和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一个电力系统来说,提高电网安全的经济型和安全性,保证电能的质量,都有赖于准确的电力符合预测。而且从发展上来看,负荷预测也是我国电力市场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以及理论意义。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普及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逐步走向实用化,在现代国家,电力预测的结果已经成为一种推行电力市场以及经济调度的必要且重要的基础之一。
电力负荷的预测就是依据过去电力负荷值,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决定未来的某一个时刻的电力负荷值。电力负荷值是随机而且非平稳的过程,由很多独立的随机分组构成,但是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大多是有规律的,这为实现有效的电力负荷预测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电力负荷预测目的主要有超短期,短期以及中长期的预报。
智能表计系统的电能数据采集以及分析处理
电能智能表记监控计费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电能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通道和主站,专用电能的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以及分站的电能表。
其中电能数据采集装置是电能采集和计费系统的基础,它能对电能表的电能数据进行基础性的采集和处理,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设计几个不一样的记分周期和数据缓存区,把得到的电能积分周期值带时标地存储在相应的数据缓存区当中。电能数据采集装置还有安全保护机制,对电能采集装置的工作参数以及所采集的电能数据进行保护,保证电能数据以及参数不被非法修改。
电能采集和计费系统一般不要求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传输,但是可以根据用户或者系统的需要进行分批次传输。电能传输周期可以以分钟,小时甚至是以天为计量单位。如果某些系统和用户有特殊的要求,智能标记系统也能够采用准实时(分钟级)的数据传输方法。
储存在各个电能数据采集装置当中的电能数据,能够根据系统要求,传输到相应的系统上,主站和分站点的电能数据采集装置之间的通信有两种方法,人工召唤传输方式和定时传输方式。如果分站和主站系统间没有通信条件或者通道长时间中断的时候,分站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便携式超标设备来进行电能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此外,主站还设有GPS时钟系统等标准时钟系统,以保证电能计费系统的时间统一,从而保证电能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我国当前智能表计系统主站采用的最流行的电能数据处理系统是SQL2000数据库。这种数据处理软件能让用户实现方便,高效的电能数据查询,检索,维护以及对电能数据的再处理以满足用户的特殊应用需求。
智能标记系统负荷预测的短期限制原因
混沌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方式,有不可预测性,稠密的无穷多个周期轨道以及不可分解性,所以说,判断运动是否属于混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运动测量的数据进行一种特定的处理和分析。在对混沌的研究当中,现代有效而成熟的分析方法包括,分形维数计算,功率谱分析,李雅普诺夫指数和谱分析,最大(最小)返回映射,彭加勒映射以及动力学轨迹重构等方法。只是根据电力系统负荷历史数据进行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报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根据负荷历史数据建立模型,然后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价之后再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但是无论是采用非线性曲线拟合还是采用随机过程拟合,采用确定性数值方法还是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或者是其他的方法,都难以离开对历史数据建立足够精确的模型。既然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决定了所建立的模型,那么电力历史数据的数学性质,就成为预报精度以及所建立的模型精度的关键,试验分析表明,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有一定的混沌成分。
根据电能历史数据作瞬时值的负荷预测,混沌是结余不可预报的随机行为和可精确预报的确定行为(平衡点,周期,准周期)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行为,换一种说法就是,混沌只是部分可预报的,根据当日历史和前一天的电能负荷记录,对以后几天的电能预测进行预报。所以说,从预报结果来看,预报的后一天的结果会比较准确,但是后两天的预报精度就明显降低,后三天的电能负荷预报精度就更低。这不是预报方法的好坏问题造成的,而是由于负荷变化的性质包含了混沌成分造成的。
电能负荷记录中存在混沌成分已经被很多研究人员提出并且进行证实了。而且,很多学者还根据混沌的性质做了很好的预测。但是,在对他们的预报误差曲线观察中发现,在十二小时附近一般都有误差明显增大的现象。因为用了不同的预报方法,这就启示我们说,这种现象来源于负荷记录本身性质包含的混沌成分。混沌行为的瞬时值不可长期预测性,在于其有限的观测精度。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得到无限精度的观测值,那样混沌就能进行精确预报了。但是在现实电能负荷观测值当中,我们只能得到有限的精度,所以说,现实中的混沌是不可以进行长期预报瞬时值的。
关键词:蝴蝶效应,生态省建设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scientists lorentz proposed the butterfly effect shocked the whole world, and thus was born the chaos theo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s the current China province area of a looming major task, and the butterfly effect what relation? How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vince application of the butterfly effect benefit mankind? This will discuss these problems and research.
Key words: the butterfly effect,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V7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混沌理论
一.蝴蝶效应的由来: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洛仑兹在创立大气对流数学模型时,运用计算机对天气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很清楚地看到了数值上千分之一的误差导出了完全不同的天气模式。洛仑兹用“蝴蝶效应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形象化的说明:一只蝴蝶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中扇动几下翅膀,几周后便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巨大的龙卷风。1972年,洛仑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这个貌似荒谬的论断,最终产生了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之一“混沌理论”。
二.生态省建设的含义
建设生态省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1]
三.蝴蝶效应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
1.蝴蝶效应理论解析
正如哲学中所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辨证法的主要特征,于是巴西的热带雨林就和德克萨斯有了联系;小小的蝴蝶翅膀扇动和巨大的龙卷风有了联系;那么蝴蝶效应与生态省建设呢?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社会学界认为: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有人这样解释蝴蝶效应: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2.蝴蝶效应在环境问题中的反映
就环境而言,一人创办企业,不仅排放废气废水,还可以大把捞钱,于是世人争相效仿,你排我亦排,最终导致今日地球河水黑黑,酸雨绵绵,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此蝴蝶效应也。回顾历史,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从纺织工业开始,以建立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而告完成。煤的大规模应用产生烟尘、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质,而冶炼业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更对各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是生产中分离出的氯化氢、硫化氢等排入大气,亦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污染大气,侵蚀衣物,损毁建筑物,使树木枯黄、庄稼受害、河鱼中毒等等。此外,水泥工业的粉尘,造纸工业的废液,及染料、炸药、石油、酸碱精致等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失等,也给环境带来污染。20世纪20年代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急剧增长,石油在燃料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环境问题有了新的变化,局部地区的问题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暂时性的问题演变成长远的问题;潜在性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演变成公开性的问题。
3.如何在生态省建设中善用蝴蝶效应
正如洛仑兹本人所指出的:如果一次拍打翅膀就能引发一场本来不会发生的龙卷风,那它同样也能抑制一场本来应发生的龙卷风。[3]生态省建设本就是一个逐渐积累的长期的过程。以海南省为例,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过去由于忽视环境保护,盲目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原始雨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35%降至1987年的7%,1998年底,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生态省”计划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体化目标,大力加强人口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999年初环保总局批准海南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随后海南省人大批准了《全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从而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近6年来海南坚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计划成效显著,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390万亩,封山育林面积累计达400多万亩,现有森林面积2600多万亩,森林蓄积量1.04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连续5年年均递增一个百分点。目前,海南省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4.5%。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海防林、路边林、城边林、速生丰产林、百万亩椰林等7大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天然林面积恢复到19%左右。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采空矿区等3项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的建设,使儋州、文昌等局部地区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65个,总面积271万公顷,其中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达到5%。
本人认为,生态省建设还需进行总体规划,将全省分成几大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各有偏重地加以发展,并且考虑总体效益最大化。规划是重中之重,规划中的一个小小变化,都将引起将来整个形势的巨大差异。
结束语
蝴蝶作为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竟有此等“神力”,自称造物主宠儿的人类又岂能自甘落后。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人类自当象蝴蝶振翅般地振作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创造一些奇迹,绿化一片河山。
生态省建设就是当前中国的一项具体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全民共同努力,长期奋斗,才能建成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