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网络教学平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教学平台

第1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平台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1.课前作业:高效合理的前置作业,巩固以前的知识,顺理成章地把知识延伸到课堂知识中,起到呈前启后的作用。

2.确定教学目标:最先确定的是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再一一细化,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为每一个任务确立教学目标,将总教学目标贯穿于每一个主题任务的学习活动中。

3.学生情况: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教学设计,准确掌握学生之间的差距、风格、兴趣、性格、学习动机,进而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活动。

4.教学过程设计:在Moodle平台中强调以活动来展开教学,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让学生体验活动、参与活动、讨论活动。教师要把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成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后总结过程,从而得出最优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学习资源设计:Moodle平台支持形式多样的文件,如TXT、DOC、PPT、MPG视频、Flas和MP3等,上传文件到服务器中进行管理,并把这些资源放置到课程中去,设计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课程活动,吸引学生去探索。

6.教学评价设计:Moodle平台的评测功能非常强大,可以给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在Moodle平台中考测试和练习系统支持练习、考试、论坛、任务、调查、课程、讨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Moodle平台在实际中的应用

1.校本资源建设。Moodle平台网络教学需要强大的资源库支持,只有内容丰富的资源库,才能设计出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师才乐于使用。

(1)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课程教学需要确定素材,针对性强,各个素材相对独立,经简单修改就能直接使用。

(2)教师齐抓共管,把平常好的课件、素材和精品课堂上传到服务器中,共同建设资源库。

(3)自录视频。录制视频的原则和形式应遵循下列方式,课堂实录式、实地拍摄式(或实景拍摄)、绿幕抠屏式、讨论式、采访式、演讲式、计算机录屏。

第2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在各地不断展开,“互联网+教学”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教学活动”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中施教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教”,在新华字典中意为施教者向受教者主动的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或指导的行为,与英语中teach、instruct的意义相对应,是教师的一种行为活动。

1 课堂教学

课堂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指物理空间的课堂,即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二是教室课堂的延伸和泛化,即有组织、有规模的学习发生的环境。对于广义的“课堂”概念,比较公认的描述如下:课堂是一种结构化的时期,学习活动在这一时期内发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学生(或称为学习者)和教师(或指导者)的教学构成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能是教材(课本或多媒体教材)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活动周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特定科目的知识或是特定技能活动的教学,教学活动通常发生在教室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情境的学习环境中。

无论是在现实中的课堂还是在泛化的课堂,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学习者特征相似,这些相似可以体现在年龄、知识程度、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

2)教学内容固定,施教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受教者群体特征,按照各门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和选用教学方法;

3)具有固定的教学周期和教学时间,施教者根据以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受教者群体,制定固定的时间表,向整个受教者群体试试教学。

根据课堂的含义和课堂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学发生的时空差异和教学传播媒介,可以把广义的课堂分为两类,一类在现实的学校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传统课堂,另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活动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空,但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特征并以网络环境作为载体和媒介的网络课堂。

2 教师在两种不同类型课堂中参与的有关“教”的教学环节和行为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通常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与总结阶段。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活动贯穿始终;但由于这两类课堂所依托的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即“教”的活动发生的时间、阶段和场所都有所不同。

2.1 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空,教学实施阶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和同一个物理空间协作完成的,教师“教”的活动也集中于这一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凯洛夫的“五环法”)。教师在这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进行与“教”相关的教学行为。

2.2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堂在打破了对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时,也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使得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和阶段,以及发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教师“教”的方法发生变化。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学习者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课堂中主要教学媒介不再是教师,而是教师预先创设的教学环境和在此教学环境中基于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节奏,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的学习特征,通过和学习环境的交互参与教学活动,使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作用被弱化,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包括: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实施网络教学、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教师“教”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环节中。

1)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

由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一致,教师“教”的活动先于学生“学”的活动开始。在网络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这体现在:

A 教师在学生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完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的内容的制作,网络课堂的教学引导要满足学生能够根据预设好的引导内容独立完成目标学习任务的学习;

B 对于异步网络课堂,教师可能需要预先录制讲授内容,对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大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解答。

2)网络教学的实施

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两类:讲授式和互动式。

讲授式的网络课堂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公开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者在参与这类网络课堂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师推送通知的指导来收看和学习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来完成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互动式的网络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有小组讨论式和协作式两种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可以根据讨论的同步情况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顾名思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需要“倾听”、引导,点评和总结;“异步讨论”即教师在讨论区或论坛中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帖子,学生参与进去进行发言,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出后续更多的相关问题使得学习者获得问题的拓展和解决能力。

在协作式的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课程设计和课堂环境建设阶段完成协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在教学实施环节将其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及在整个协作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2.3 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中“教”的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在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有教学活动

3.1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策略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体现学习者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而非教师的“教”,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与服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存在特有的教学策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的设计除了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交流工具外,还应具备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

国外多数教学平台中支持教学策略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习路径工具的设计。学习路径功能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导航树,教师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活动包括讨论、联系、作业、测试等都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有机排列,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路径,教学平台具有学习进度跟踪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路径情况。学习路径功能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学案”,体现在教师“教”上即教师可以灵活的添加、修改或删除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形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学习序列,并能够通过平台的反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观已经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但是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支持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使得学习路径的操作更为灵活、学习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

3.2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评价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作为教学质量的测量标准之一,教师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有效,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教学评价具有“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和“主体转变为互评”三大特征。

除教学策略支持的教学活动以外,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在教学评价支持方面也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完全地网络教学评价或其与传统课堂评价的结合逐渐成为新兴的教学评价方式。常见的教学平台所具有的评价功能有问卷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测评系统、成绩管理、文件袋等多种形式。其中“测评系统”包括自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等环节,指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在内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学生组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权重,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该“教学评价”即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总结性评价。“文件袋”也被叫做“电子档案袋”,常常与学习路径功能相联系,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一些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设计的一种趋势,“文件袋”能够以电子档案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作业、参与活动、学习成果以及自我反思等,使得学习者自身和教师家长了解其学习和成长情况更为便利。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功能支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对这些服务支持功能的管理和选择上,如问卷系统中问卷的设计和生产,问卷回答情况的反馈等。

4 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模块的设计

4.1 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活动的信息技术支持

教师在网络教学课堂中“教”的活动主要分为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操作、师生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环境管理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涉及信息技术手段如表2所示。

4.2 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功能

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特征对比,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师“教”的支持与设计,本研究认为教师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

1)资源整合(文件库或资源库):资源浏览、资源编辑(教师可以上传和修改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资源、习题库等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资源管理(包括设置资源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将不同资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以整合并分享给学生以及分组任务)以及资源审核(批改作业、评价作业和学生作业)等子功能。

2)教学策略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活动管理、学习路径、教师博客、在线交流、视频会议、邮件系统、公告通知、搜索等功能。

3)教学评价支持

该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电子学档、问卷系统、互评系统、测试系统、作业系统、活动报告、学习情况、成绩管理等功能。

4)设备管理

A 网络连接统计及管理:包括电子签到、网络管理等

B 多屏幕、音响、摄像头等物理设备管理:讲授、摄像、录音、问答等设备的支持

第3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因为其大量开放的资源及便捷的交互功能,能够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它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包括课程制作、网上备课、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在线交流、作业提交、在线学习、网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美国有3000余所大学,都建立了正式的校园网站,近95%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在网上为学习者提供网上课程、在线课程注册、网上杂志、参考资料、在线交流等服务,并且有近400所高校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基本覆盖了大学和学院的所有专业学科,已基本完成传统教学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教学的转变。在国外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可利用资源,在各国一些大城市,一般都提供公共的学习平台供市民学习,以OPEN的形式免费开放。那么聚焦中国,我国的校园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十分重视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在1999年转发了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积极意义

现代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影响非常大。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种模式融合在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之长,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方便学习者学习。可见,在高校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效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应用和信息道德,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举全力开展网络教学,既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成,又是注重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现代化人才。2.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网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网络上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及时地更新,就像是一个通向无限知识海洋的窗口,总能给学习者带来新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网络信息还能够提供课堂上不能形象表达的知识,提供比教材和其他媒介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与真实、有趣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涉猎更多知识的兴趣。3.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结构多年来我们提倡教学改革,更多的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涉及甚少。教学模式改革的缺乏,对于调整教学结构不利。开展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充分互动,大大突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的观念,有利于教育教学结构创新。4.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后,可以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点不限时地学习,极大地消除学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再担心因没有听懂或忘记教师所讲而影响学习效果,可以在任何时间反复点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学习效果。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学生可以听到许多不同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讲解,可以有效摒除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个别老师的授课而放弃学习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更好地汇集和管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且便捷的信息资源平台,使其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内容,同行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经验。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对教师的信息进行汇总,教师在线与学生互动,提交批改作业,等等,及时校内新闻和通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网络教学平台可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和学提供了便利,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高。1.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习者的积极性,确立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技术上沿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2.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缺乏的普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在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上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协作开发等办法,使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国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本校教师水平提高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3.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班级授课”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扩大学生自主学习途径,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4.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可以通过留言、发帖和回帖等方式表达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学生有了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云.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与展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第4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09

1 混合式教学简述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活动逐渐赶上社会需求,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曾经风靡全球的教学形式主要有:MOOC、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但是这些教学形式也只是在当时盛行一段时间就消沉了。由此可见,教学形式的更新是极快的。

鉴于各种教学活动的流行,我们综合总结了各种教学的有点,并将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有传统教学、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的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

在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是:在“适合的时间”为“适合的人”,采取“适合的技术”,为“合的学习风格”而传递“适合的优化技能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习成就,达成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包括教学理论混合、教学方法混合、教学资源混合、学习环境混合和信息技术的混合。混合式教学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混合技术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解惑者的理念。

2 混合式教学活动分析

在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根据知识的不同,将知识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三种,然后根据不同分类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式和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方式、学习成果汇报方法、小组学习方式、竞赛方式(包括辩论赛、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

对于课程概论,学习要求以及大部分的知识型知识点,我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和课堂互动的传统教学方法。

对于技能型和能力型的知识,主要由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有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完成。并将学习成果做成汇报的ppt,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

小组学习是学生课下学习补课缺少的一部分,主要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小组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在任何时间地点,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积极性很高。

此外,在课堂上,我们还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学科热点辩论赛、参观学习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前面,会将活动通知通过各种手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

在课程的教学资源上,我们以课本为主,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资料为辅,让学生能够拥有你足够的学习资源。我们对于所有分类后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只要可以做成微视频的知识点我们都已经做成微视频,并将之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时候使用。

在上述的课程教学中,无论课下还是课上,我们都是用到了网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几乎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我们提出一个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

3 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需求

根据对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分析,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连接学生、教师、资源和学习过程的综合系统平台,能够全面支持混合式教学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功能。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式教学对网络教学微平台学生端的功能需求:小组学习、作业管理、课程资源、学习活动、课程问卷和反馈。

小组学习。在这个功能中,我们要求提供学生查询小组情况、小组任务、小组成员互评功能。小组情况主要提供学生查询本小组成员,以及全班小组情况;在小组任务功能下,学生可以查询最新的小组任务、以前的小组任务和上传下载小组学习记录单以及提交小组任务;在小组成员互评功能中,主要提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互动的相互评价,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一个资料。教师账号登录后这里的功能为分配小组任务、查看小组任务、查看小组评价。

学生作业。学生的作业,上交、通知都会在这个板块里出现。教师新作业以后这个板块会有提示,提醒学生浏览新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作业的下载、完成和上交。最后,在教师的账号下,这里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作业的、查收、统计、以及优秀作品作业的分享。

课程资源。学生登陆以后,将会看到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门课程学习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师ppt、微视频、共享资源。课程介绍主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上课方式以及注意事;教师ppt主要是上课教师将自己上课使用的可将上传给学生共享,让学生能够参考学习或者课下复习;微视频功能主要是提供学生浏览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微视频进行浏览学习,并可以对微视频进行评价;共享资源中主要呈现的是教师和学生寻找的本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登录后相应的功能变为资源的提供和。

课程问卷。对于课程进行前、中后期,我们将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学习反馈的问卷。在这个功能中,主要提供教师发放和学生提交问卷,同时能够将学生的问卷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活动。在这个功能下,学生可以提出任何关于课程的问题,有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解答。主要弥补学生在课下学习中没有教师指导的缺陷,学生也可以在这里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关于学习的帮助。同时这个功能中还将包含教学活动的通知、策划书、海报等信息。课程中有任何教学相关的活动都将在这儿呈现。

意见反馈。主要提供学生和老师提供使用反馈和学生私下联系教师的功能。意见反馈功能主要搜集使用者对平台的意见和反馈,以便修改整理平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联系教师功能主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可以在这里将个人的不愿意让同学知道的问题向教师反馈,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联系记录,以便回复学生。

注册和登陆。学生在学期开始,利用学号、姓名、学院、专业、联系方式(QQ、微信、手机号码等)信息注册,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学生管理;在每一次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先登录,才能进行平台的使用;登录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资源的使用和记录学生平台使用的情况。

学生端设置个人中心板块,主要包含以下功能:个人信息、我的通知、我的作业、我的任务、我的资源、课堂活动等功能。

个人信息功能下不仅包含学生本人的详细信息没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小组信息,和最新的学习动态;我的通知主要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通知,信息,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参加教学活动;我的作业和我的任务中主要包含学生的个人学习作业、小组学习作业和个人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以及评价;我的资源功能主要记录学生对资源的访问情况,在课程评价时,资源的使用记录将会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项指标;最后的课堂活动功能主要为学生提供课堂活动的具体策划、流程、安排以及评价方式,一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寻找相应的辅助资源,然后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提供学生策划课堂活动的平台,学生根据策划书策划一个课堂活动,教师评审后给予回复,若能够通过,学生即可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

与学生端相对应的教师端的功能需求主要有以下:我的班级、资源管理、作业管理、评价、问答、问卷、教学活动。

个人中心功能板块主要为教师提供教师的课程表、教师的个人信息、平台动态。其中课程表板块为教师提供教师的每周课程安排,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设计教学活动;个人信息平台是教师为学生展现的个人资料,学生在选课时以教师资料为参考,包括往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平台动态主要是指平台中教学活动的通知,学生问答板块的参与以及教师教学计划的提醒。

我的班级板块主要包括教师授课的班级、班级的学生情况、小组的角色安排等功能,使教师能够方便的管理多个班级的多个小组学习。

教学资源管理主要是提供教师上传、管理教学资源的功能。打开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就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保证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是最新,与课程资源最为贴近的。

作业管理主要包含学生(任务清单)作业的、作业的回收和统计功能。教师在每次课前,将课程的作业到微平台中,学生接收到通知以后,根据任务清单的要求,自主的进行网络学习,课上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评价板块为教师提供学生作业的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的问答板块和学生的学习讨论板块是同一个板块,教师通过问答功能可以给同学提出与课程相关的讨论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的提问将会出现在教师问答功能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请同学讨论或者教师直接回答的反馈方式。

问卷板块主要是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已经制作的问卷,在微平台中,回答后问卷板块将会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将量化结果反馈教师。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问卷分析,这样的结果既能够方便的统计数据,也可以分析单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学活动板块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宣传和通知。当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竞赛时,在这儿将相关事项,信息将会显示在学生板块的学习活动中。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传统课堂、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的综合的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和教师、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交互,学生自主的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进行大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活动在教室和虚拟教学环境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协作学习。

4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一个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6).

[3]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09).

[4]杜芸芸,张光忠,李岑.《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教师微平台理论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0):165-167.

[5]丁连红,王晓林.个性化混合式教学教师微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信息,2013(03):39.

第5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选择和分析;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志军(1986—),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

一、引 言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国外各种商业平台和开源平台也大量进入中国,网络教学平台市场一片繁荣。与此同时,我们依然看到众多机构仍在花大笔资金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其理由是现有的平台满足不了其需求。调研发现,其根本原因是用户不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对自身的需求模糊,且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分析的标准,导致选择过程比较盲目和片面,甚至作出错误的决策。解决该问题最可行的方法是构建一套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决策的选择和分析模型(Selection and Analysis Model,简称SAM),帮助用户在明确自己需求的同时,全面分析、对比、鉴别、诊断和评估各个平台,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和已有研究述评

(一)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网络和专家指导,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以LearningSpace、Topclass、Virtual、Blackboard为代表的商业平台和以Moodle、Atutor、Claroline、Sakai、LAMS、JoomlaLMS、Claroline等为代表的开源平台,这些平台都支持多国语言(包括中文),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得到了中国用户的关注。国内研发的较成功的平台有以Vclass、4A、清华教育在线(THEOL)、电大在线、WebCL等为代表的传统型平台和以学习元、下一代互联网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篱笆桩等为代表的体现Web2.0理念的新一代学习平台。

(二)已有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经调研发现,国外在2003年就开始了网络教学平台比较、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且出现了专门的比较与选择平台的机构与网站(如省略/)。其中比较典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如下五个:(1)Edutools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1](2)Ferl在2005年提出的学习平台评价模型(Learning Platform Evaluation Model);[2](3)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于1999年公布的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3](4)美国纽约州教育技术服务机构(EduTech)提出的EduTech的评价框架;[4](5)英联邦学习联盟开发的评价工具(LMS Report Card)。[5]这些指标都试图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指标在国际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Edutools至今还有一些机构在使用)。而国内对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的研究较少,2003年张伟远教授在《网上教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构建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6]此外还有两个借助国外的Edutools标准对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评价的研究[7][8]以及一些平台之间的比较研究。[9~17]分析发现,现有指标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设计时间较早,并没有进行持续更新,已经落后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

英联邦学习联盟指出:“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提供的评价量表只是当时平台发展情况的缩影,要跟上发展的步伐,此评价工具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基本上半年到一年更新一次。”[18]上述指标都是在1999年到2006年期间制定的,其更新的步伐没有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同步,一些新的学习理念与模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的新技术均没有体现,如学习设计、分布式认知等理念,移动通讯技术、语义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Web2.0等。

2. 很多评价标准都只停留在功能或者功能模块有无的层次

根据袁松鹤归纳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研究的三个阶段(功能评价阶段、可用性评价阶段、有用性评价阶段),[19]这些研究关注某项功能的有无,属于功能评价阶段的研究,而可用性评价阶段、有用性评价阶段的研究还没有开始。我们知道,同一个功能有多种实现形式,它们的逻辑结构、页面布局等都会影响到交互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所以仅从功能有无来评价,无法深入分析平台是否能够顺利地支持教学和交互的开展。

3. 以功能评价为主,缺乏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

这些指标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功能实现而忽视用户体验与教学实际需求的结果,导致功能虽强大,但是逻辑不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使用习惯和教学的实际需求而被搁置。这也可能是在Edutools网站上评价最好的Blackboard(8.0版本),却遭到了中国众多用户批评的原因之一。

4. 不符合中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和用户习惯

我国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开始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国外平台的特点,如对精品课程的支持、对界面设计的注重,并且开发出了一些符合中国教学实际情况的功能。国外的平台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很多本土化的改造,特别是其命名体系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外的很多指标体系较难被中国用户接受。

5. 均只注重对平台进行打分,评价优劣,并非帮助用户选择平台

从这些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出发点来看,这些平台都注重评分,通过评分来区别平台的优劣。笔者认为,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其所面对的用户群体和使用的情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平台的优劣是不合适的,并且用户需求的差异性较大,在某套指标体系中得分较高的平台,并不一定是对用户需求满足比较好的平台,反之亦然。

因此,真正有资格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的应该是明确自身需求的用户。用户只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选择和分析才能够对平台作出较客观的评价。此外,对于用户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针对性、越能体现自己办学特点的平台越好。如果功能与办学特色不匹配,功能太多反而是一种累赘。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制定的出发点应该是帮助用户明确自身需求,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帮助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分析平台。

(三)SAM构建的原则

根据已有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希望构建一个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教学平台选择模型,模型构建原则如下:

1. 理论和实践并重,融合最新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最新技术与最优秀的实践

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紧跟学习与教学理论、最新技术与最优秀的实践,才能真正帮助用户作出理性的选择。如建构主义、情境认知和分布式学习理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形式的要求,Web2.0技术给网络教学平台带来的变革等都应该体现在该模型中。

2. 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

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重视不仅是用户选择和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工作宗旨。应该把这两点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个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评价的流程中,以此来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才能够开发出高效、易用、交互友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是本研究最高指导原则。

3. 以区别不同网络教学平台为特点,以帮助用户选择和分析平台为目的

本研究中将总结适用于不同用户群体、不同情境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具体指标的设计需要帮助用户了解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分析同类型的平台,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4. 结合中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和用户的习惯

具体指标的总结将重点参考国内的优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采用中国用户所熟悉的术语,体现对精品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相关规范的支持。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为了构建该模型,本研究从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模型维度的确立、每个维度下具体指标的设计、该模型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各部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如下:

一、二级维度的确立经历了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用户调研与网络教学平台分析四个相互交错、不断修改的过程。(1)通过文献分析获得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的整体把握。(2)通过对教育软件评价理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理论和用户体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为本模型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3)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不同用户选择平台时关注的重点,提高模型的针对性。(4)通过对主流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模块、具体功能特性的分析和比较,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发展情况。

具体指标的设计经历了共性指标构建、个性指标构建和最终指标形成三个阶段,通过多轮反复修改,才形成了最终的指标。在此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具体如图1所示。

模型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析和评价。(2)用于适用于不同使用情境和用户群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参考模型的构建。

四、SAM各级维度和指标的确立及效果验证

(一)一级维度确立

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外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维度只包括课程设计和开发、资源管理、教学和学习支持、交流协作、管理五个方面。根据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实际和本研究的原则,对其修改和调整如下:

1. 增加教学可用性、用户体验两个维度

网络教学平台不同于其他社交或商业平台之处在于其教学可用性。教学可用性主要关注通过对教与学过程的支持来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和学习者学习技能的提高两个方面。[20]对教学过程的支持体现在对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对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包括合作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的支持,而对学习过程的支持体现在工具支持、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学习迁移发生等方面,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学习者学习技能的发展需要通过给学生提供符合自身水平和能力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资料等,促进教师和学生习惯的养成,即适应性学习,并且能给用户提供一个便于教学和学习开展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用户体验表现在平台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是否友好,功能的设计是否简约、易用,能够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支持等方面。用户体验从低级到高级包括感官意义上的体验、知觉意义上的体验、行为意义上的体验、情感意义上的体验四个层次,[21]良好的体验能够给用户带来感官、知觉、行为、情感上的满足,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保证教学效果。

2. 增加学习评价、技术特性两个维度

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特点即能实现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全面记录与跟踪,这些信息是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通常设计多种活动、作业或者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习评价功能是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特别是在远程学习中,该功能尤其重要。目前它也是各大网络教学平台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支持多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清华在线设计了基于CIPP 模式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系统,[22] 4A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和开发了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23]这些都说明学习评价是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特点。而从调研来看,以往的指标都忽视了学习评价功能。

此外,技术特性,包括平台在部署、安装、访问、维护的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要求。这些都是用户(特别是管理员)在选择平台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 修改与调整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交流协作、教学与学习支持三个维度

IMS在2003年开发了学习设计规范( IMS Learning Design),来支持学习活动的设计;余胜泉教授等在2009年提出e-Learning 平台的发展九大趋势,第一条就是“从内容到活动”,即从注重对内容的设计和管理转向注重内容和活动的设计与管理。[24]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规定:“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25]由此看来,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与学习内容等同网络课程的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即支持网络课程,因此有必要将 “课程设计和开发”分解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支持系统从为教师的教提供更好的支持转变为学生探索、发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提供工具支持,辅助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弥补师生时空分离造成的不足,即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因此将教学支持修改为学习支持。同时交流也是学习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将其纳入到学习支持中。

经过上述修改,选择模型的一级维度为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管理、技术特性、教学可用性、用户体验九个维度,其中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资源、学习评价五个维度与武法提教授对网络课程要素的界定网络课程的六个要素[26](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可用性中)相吻合。这九个维度分为两个层次,教学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它们既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考察维度,又是各个具体功能模块设计的重要考察点。一级维度如图2所示。

(二)二级维度确立

笔者通过按照一级维度对国内外18个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梳理和分析,将其进行拆分、分析,相似功能合并、归纳。根据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的Silius等对教学可用性的界定,以及用户体验、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构建本模型中的二级维度(如图3所示)。

其中教学可用性包括教学设计、协作和合作学习、适应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环境、激励机制、教学标准兼容性六个方面。用户体验包括功能设计与定制、交互设计、帮助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和易用性六个方面。学习内容专指结构化的内容,而非结构化的内容属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依托于学习内容而开展,包括如答疑、讨论、调查、投票、任务布置等学习活动,也包括由这些活动组成的学习活动序列。但诸如作业、考试、测验等与学习评价密切相关的活动,尽管在很多文献中都称为学习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用于学习评价,因此将其纳入学习评价中。

(三)具体指标形成

通过图1所示的具体指标的研究过程,征求专家、用户、开发人员的意见,经过五轮的修改,形成了各个维度的最终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通用性和用户对具体指标的重视程度,所有的指标被分为基本项(共性指标)和扩展项(个性指标)两类,其中基本项是平台的基本的判断标准,扩展项代表了平台的最新发展。

为了保证该指标体系的效度,笔者邀请网络教学平台的专家(4名)、一般用户(4名)、有选择网络教学平台选择经验的用户(4名)对该模型进行评价。

根据访谈结果,笔者将重复指标删除,相近指标合并,对歧义指标进行解释,并调整指标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包括9个一个维度、38个二级维度和272具体指标(其中基本项166个,扩展项106个)的最终模型。

为了帮助用户更直观地查看各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笔者采用雷达图的形式将维度的结果可视化。本分析模型没有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某一模块重视程度的不同而自由设定。雷达图的构建方法如下:总得分/某项总分乘以5,转化成五分制评分标准,然后在雷达图的编辑状态输入分值,即可以雷达图的形式查看结果。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使用效果,笔者邀请了三位用户采用SAM对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报告,二级维度的一致性达到100%,三级指标中只有1~2个指标存在偏差(后调查发现偏差是由于有些用户不了解最新开发的功能)。用户指出该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和反映4A网络教学平台的真实情况。并且通过将4A的雷达图与Moodle的雷达图进行叠加(如图4所示),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个平台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别以及各自的发展空间。

五、基于SAM的教学平台选择参考模型

在SAM效果验证过程中发现该模型对用户的专业化要求依然比较高。为进一步简化操作,帮助用户区别不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类平台,笔者根据用户群体和使用情境将平台分为中小学辅助、高校辅助、远程学习、教师培训、企业学习平台五类。利用SAM分析不同类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得出各类平台的特点及参考雷达图。为避免个人总结的主观性,笔者邀请了27位专家对五类平台在九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总结的特点进行评价,从而构建了这五类平台的参考特点以及理论上的参考雷达图。

(一)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和参考雷达图

1. 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

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特点:编辑器操作简单,拥有常用的编辑功能,支持公式编辑,允许嵌入多种动画表情和互动方式(红花、掌声)等以增加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习活动以讨论、调查、投票、答疑为主;拥有符合中小学生实际教学特点的课程学习和辅助学习工具,如语文阅读与写作工具,英语、数学学习工具;允许嵌入配套的学科学习资源库,支持个人、班级、系统资源库的管理和共享;有专门的教学设计工具(授课页面),方便教师设计教学和学生参与学习;支持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的设计;能支持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管理方面,系统能直接生成年级以及年级课程目录,支持对课程、班级、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批量化操作与管理。平台功能简单实用,易于学习和使用;平台整体风格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

根据典型平台分析以及专家调查结果,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参考雷达图如图5所示(理论值是根据专家对此类网络教学平台在八个维度的评分的平均值统计出来的,下同)。

2. 高校辅助教学平台

高效辅助教学平台特点:对在线网页式学习内容要求比较低,内容的管理以文件夹管理课件或者大纲直接关联课件为主;学习活动主要以讨论交流、调查投票、答疑、在线交流等形式为主。拥有整个系统范围内用户的讨论交流(简易化的学习社区);注重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分享的支持;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展示;注重对考试、作业、成绩的管理;要求有较好的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支持机制;支持研究型教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注重用日历(日程)来管理学习任务;能够按照专业和班级进行管理用户;系统功能分类明确,操作简单。

根据典型平台分析以及专家调查结果,高校辅助教学平台参考雷达图如图6所示。

3. 远程学习平台

远程学习平台特点:对九个维度的要求均较高;特别强调对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支持和编辑,包括文本和视频的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结合;支持给每一模块提供建议学习时长,并记录学生学习历史情况,可自动从上回学习结束之处开始学习;支持常见的学习活动,并能够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支持;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拥有清晰、便捷的同步、异步学习支持和Web2.0的互动交流方式;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易于检索使用的资源库;支持自动化答疑;注重教学设计功能,支持导学设计、重难点展示,并能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支持多样化的激励机制的设计;有提醒机制帮助或提醒学习者参与学习;拥有学习资源的自适应机制,支持多样化的帮助形式,能够给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帮助。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远程学习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7所示。

4. 教师培训平台

教师培训平台特点:学习内容方面支持按专题提供培训;学习活动方面,支持多种互动交流方式,并能为教师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拥有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资源的专门的资源库,并能支持在线播放优秀的教学视频案例;拥有多重合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方式(支持协同备课、wiki、协同研究);支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开展;支持“自组织”式的圈子和团体的构建(形成同伴互助团队);支持教师的知识和人际网络的构建与共享和师徒制学习的开展。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教师培训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8所示。

5. 企业培训平台

企业培训平台特点:支持企业知识管理、分享与共建;拥有员工职业发展和岗位认证体系;支持企业的岗位能力课程模型;能够为各种数据提供强大的统计报表的功能;拥有强大的在线考试功能;具有积分和激励管理功能;支持辅助企业文化管理;遵循ISO10015标准(ISO10015培训过程管理);能够与内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有基于组织架构的分级管理和岗位纵向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企业培训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9所示。

(二)SAM的使用方法介绍

该模型的使用比较灵活,用户可以用于单个平台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多个平台的比较,还可选择全部指标或者部分指标进行分析。最佳使用方法,是先了解自身需求,判断所要选平台的类型,根据提供的不同类型参考模型和参考雷达图,选定功能点和具体指标,然后对平台进行分析,形成对比报告。为了直观地比较各个平台,可计算各维度得分,将得分输入雷达图中进行对比,然后作出选择。具体流程如图10所示。

六、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从如何帮助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的模型(SAM)。在广泛调研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构建的原则。通过文献调研、理论研究、平台分析与比较以及用户调研确定了该模型的一、二级维度,并通过共性指标构建、个性指标构建和最终指标形成三个阶段,确定了具体指标。最后基于平台分析和专家调查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群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性和参考雷达图。

该模型着重从教学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角度来综合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体现了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学、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注重功能的易用性等特点。具体指标的设计既立足实际又注重发展。例如对内容和资源的协同构建,对序列化学习活动、发展性评估、个性化学习、Web2.0技术对教学的支持、知识管理和人际网络等的关注,对平台功能的开放性、灵活性的重视等都较好地顺应了网络学习时代对平台的要求。希望该模型能够帮助用户明确自身需求,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不过,该模型缺乏相应的系统提供支撑,用户只能手动查找、分析、计算,操作不太方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基于该模型开发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的软件,使分析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同时,随着新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出现,网络教学平台将继续发展,该模型也应随着平台的发展而调整、发展。

[参考文献]

[1] Edutools[EB/OL]. 省略/static.jsp?pj=4&page=HOME,2010-09-16.

[2] Félix Buendía García.Evaluating e-Learning Platforms Through Scorm Specifications[EB/OL].省略/Multi2006/ Papers/15/S020_EL.pdf,2010-11-12/2011-4-10.

[3] Sandy Britain, O.L. 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D443394, 1999-00-00/2011-04-15.

[4] Evaluation of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2005. [EB/OL].edutech.ch/lms/ev3/,2010-7-11/2010-8-14.

[5] [18] LMS Evaluation Tool.[EB/OL].省略/SiteCollectionDocuments/LMSReportCard_Final.xlsCC-BY-SA-3waynet Inc.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2004.

[6] 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环境评定指标体系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17):34~39,78~79.

[7] 黎加厚,赵怡.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9):64~71,75.

[8] 王志军,余胜泉.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73~78.

[9] 范良聪.Atutor、Blackboard和Moodle之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09,(6):130~133.

[10] 缪茜惠.Claroline与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5):500~503.

[11] 闫静怡.LAMS与Moodle的比较与整合[J].软件导刊,2010,(3):19~20.

[12] 王木林,洪伟林.Moodle和电大在线平台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5):53~55.

[13] 何银.Moodle还是Edu2.0——教育欠发达地区的LMS选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70~72.

[14] 张丽,孟红艳.Moodle与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之比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76~78.

[15] 王海荣,刘丙利.Moodle与Sakai功能对比及对公共服务教学平台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8,(6):67~69.

[16] 翟菁.SAKAI与MOODLE的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2008,(9):33~34.

[17] 曲枫,高兴.从基础架构方面对Blackboard、 Moodle和Sakai三种虚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33):30,41.

[19] 袁松鹤.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评价研究与质量观[J].开放教育研究,2007,(6):59~62.

[20] Silius, T.K..The Usefulness of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matee.tut.fi/arvo/liitteet/usefulness_of_web.pdf,2011-3-4/2011-4-6.

[21] Lucas Daniel. Understanding User Experience[J].Web Techniques,2000,(8):42~43.

[22] 李景奇,韩锡斌,杨娟,刘英群. 基于CIPP模式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9,(7):53~57.

[23] 吕啸,余胜泉,谭霓.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2):73~78.

[24]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13~25.

第6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教学平台 开发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快地发展,我国的各个社会领域中,都在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技术,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阅读报刊、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而是依靠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还有新出现的微博、微信等技术,这些新型的媒体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价值观念还是人生理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将会提升教育的质量。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对教育工作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优化和完善知识体系。现在比较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和多个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进行网络交流互动,确保在第一个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领域中的动态情况,对于复杂多变的世界起到确定方向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开拓新型的教育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逐步完成信息功效,帮助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于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新的了解。并将知识信息传播给中职学生,让他们的知识有了更好的发展。

(3)不断增强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这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不断运用到教育中,给学生的心理以及对于知识的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过由于网络有一定的虚拟特点,学生在网络中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表达,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结合网络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育,体现出教育的实效性。

1.2 消极影响

(1)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出现了削弱的现状。随着我国与国际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逐步加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更是使得这些交流更加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也开始走向了市场化,在这个阶段,也有不少的经营者,他们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而出现了忽视科学化的要求,这样造成了多媒w网络教学平台的形象地位出现问题,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中等院校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基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现有的教育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基于当前的这种融合模式,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能力缺少了独立性,往往一遇到问题就会想到从网络中寻找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难以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带来的冲击力。

2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

2.1 多媒体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在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开发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的就是教学的模式是怎么样的,要树立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了。而且获取信息的稳定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加强,网络平台开发一定要根据移动信息进行共享的形式进行。

现在在成人年当中,使用移动媒体设备的越来越多,他们借助于先进的通讯设备连接上无线网络,可以以短消息的方式教学任务,这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信息传递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的情况。目前消息的传递功能也有了不断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形式了,可以是音频、视频或者语音等形式,而且消费的成本也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地减少建设平台所需要的资金,使得运营也更加的高效。

2.2 视频播放和传输业务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是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素材视频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有效地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学生无论是感觉器官还是在头脑中,都会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在和学生共同通过多媒体平台分享知识的时候,实现了教学知识内容的有效传输,这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就是一种颠覆的做法,但是要想真正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则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更加得完美。

2.3 网络平台中的信息浏览和下载等学习模式

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中,其关键的技术方面就是信息浏览和下载,同时这也能够有效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通过借助于互联网来实现网络信息的下载,当设备连接好后,老师或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下载保存,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查看自己所下载的资料。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无网络的情况下使用。对于计算机设备接入网络的原理与其他的一共设备接入网络的原理基本是类似的,主要的差异性在于网络的接入点存在差异,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支持的是WAP 服务。计算机设备所接入的互联网兼容性更稳定,并且在存储功能上与移动通讯设备相比较也有明显提升。在教学平台开发期间,完善下载存储功能,这样学生在学习环节便不会因浏览网络而分心。

3 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

3.1 配置网络服务器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所需的服务器而言,必须要结合平台中PC 的数量进行确定,服务器和多媒体设备之间设置好环形的网络配置服务器,这样便于操作,不过系统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局限,倘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规模比较大,根本不利于我们进行选择这种配置的形式。通过服务器来建立设备和网络之间的关联,倘若网络平台在运行的时候,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重新构建新的网络接点来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3.2 网关设置

对于网关设置,在教学平台中,把每一个网络层次连接在一起,发挥一体化的功能,可以凭借网络平台去搜寻教学所需要的内容。而网关的设计,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在平台建设开始,让技术人员划分网络连接的层次,并结合每一层次的功能来积极使用,这样一来,促进多个设备的积极运行。平台的操作者不会直接接受网关协议,而是通过服务器翻译这些协议。为了促进网络教学地顺利实施,需要网络平台结合网络环境来实现。对于网关,其依靠翻译器来进行传递,即以服务器能够读取的形式来传递学习请求,对于下载的一切文件资源,可以通过翻译来进行读取。对于一个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平台的操作特点用在设计阶段中,促进系统正常运行。

3.3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组成

首先,在平台中的服务器,其需要满足一定的网络请求,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中转部分。对于网络接点,一旦合理完成设置之后,对于教学平台的操作界面也需要合理设计,使其更加简单,功能齐全,利于使用者通过点击去选择。在系统中,关于PC设备中涉及多媒体播放的显示装置。以上是三大模块,为了展开设计,需要加强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策略

4.1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策略

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应用平台时,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针对的对象是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入到互动环节当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利用互联网完成学习。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更好地改善了时间与地点局限,但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理论化的知识点。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在设计阶段,有必要引入一些模块,即测试题,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可以积极应用手机教材,其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和教材内容之间的互有圆欢显銮浚比如,学生读完教材以后,可及时开展一些活动,包括:考试、分组进行交流、课外作业、阅读课外相关资料等,或者对下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与老师积极进行讨论。

4.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策略

对于平台开发,在具体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师与生积极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但是,不能过于强调平台功能的发挥,不然,无法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反之,网络平台就像一个屏障,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交互,往往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完成,比如,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移动电子邮件、移动网络聊天软件完成,或者进行视频交流,即以手机视频的方式。总之,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凭借领先的信息传播技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使其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地进行信息交流。

4.3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策略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来解决教学当中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而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及让学生采用不同种方法来解决。自从出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得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或者采取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给学生们创造一种“远距临场”的感觉。在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更好地分享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4 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信息的交互性进行灵活把握

现代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非常复杂的交流圈子,传统的信息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随着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了。这就使得单位用户在信息的传播中起着将信息的位置,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之间的信息能够共享。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在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下,个体行为的表现也许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给人的安定造成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在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传播。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对于抵抗非主流的一些意识形态进行改善,这主要是要对于学生运用手机中的微信或者是微博进行,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念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通过利用信息交互的方式,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4.5 正确对待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信息的即时性

在传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之下,我们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势必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传播的信息不断更新,用户所见到的想到的,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并且这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有一些负面的消息会出现大肆扩散的情况,导致了社会秩序出现混乱的情况。中职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也不是很深刻,进而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教育必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展开教育工作,及时地对于社会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一定的负面信息。

此外,对于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上传播的信息都处于多元化的状态,借助于客体的主体化进行表现,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得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因此,在中等院校的中职学生教育中,要让学生正确应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所带来的信息量,引导他们多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消息。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强教学任务的完成度。网络教学平台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了网络教学中,非常适合于当前的时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不断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扩展,通过网络教学平全能够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教学氛围。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发挥强大的功能,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的系统供人们使用,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得计算机技术、3G 时代网络技术的优点更好地发挥出来,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峥嵘,刘南阳.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160+162.

[2]崔洪亮.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5(23):164.

[3]王同明.3G时代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21-122.

[4]马丽君,李永宁.西部地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33-136.

第7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1 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实现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基础

首先,学校要实现网络化教学平台,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许多高校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非常重视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校园网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实现了办公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真正地实现了教学资源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

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实现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先决条件,并能为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上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且网络信息具有传递速度快、更新迅速、资料共享等优点,可以实现对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实时跟踪。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网络化的教学却也能以其独有的特点,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更新,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随着网络平台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设计的个性化课程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放到公共的网络学习平台中去,实现更多数人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更多学校之外的社会人士提供学习深造的平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为实现远程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降低教育资源的空间距离粘贴度。

3 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来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方面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并不能完全达到培养效果。这就有必要在以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教学环节切入更多的信息整合教学。让学生实现对网络学习资源碎片化的整理归纳,系统整合知识链条以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本身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良好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比获取具体的学习内容还要重要。作为学生适应信息时展的技能之一,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也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要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重要,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关键的能力。所以在明确了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学校教育应当尝试着转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层面提前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来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

4 实现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要有熟悉信息教学的教师做保障

无论是何种媒介承载的教育教学资源,其来源还是教师教学成果的转化,是教师教学经验通过网络信息媒介的再现。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教学的发展要依靠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的老师。因此,作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准备:首先要专心备课,做好专业知识授课的充分准备,多采用丰富的案例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金量,合理布局知识点的分布,加强知识的传授转化能力,深入浅出的将枯燥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第二,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还需要适应信息教学的技术要求,做好书本板书教学向网络信息教学的转变。努力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身运用信息媒介的能力。灵活使用丰富的网络媒介将知识更生动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

5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思想与原则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在教学平台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将无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有形的教学资源中,实现资源的实例化、生动化和网络化。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5.1 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享有对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可以是个体探索性的学习,也可以是相互协作、交流的研究性学习。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学习者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求异来不断形成和培养,因此强调学习者学习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5.2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其主要工作应当是对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当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导航者、指导者和交流者。教师除了将学习内容编制成网络课程之外,更多的是通过交互式平台与学习者交流观点、解答问题以及对学习者如何获取学习信息、如何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设计、指导,同时还需组织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

5.3 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设计合理,安排恰当的学习互动,可以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师生共同思考,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得到更多教学实际效果的反馈,并在学生反馈的的基础上做好积极改进的准备,实现网络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有互动,还要有合作,通过学生之间广泛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

5.4 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程度,让更多的用户实现免费学习

网络学习平台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使得大量的社会人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获取学习资源。同时,随着网络学习用户的增多,网络学习平台在实现其利润的基础上应向更多的人群免费开放。

5.5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网络化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的知识考查,综合教师的网络授课质量,学生对学生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准确的教学评价是实现网络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6 结束语

第8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网络课程;网络平台

由于前驱课程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补差,课程间重复的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导致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按时完成。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探讨了课程教学文档区、课程作业区、交流讨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及外部拓展链接区等内容的模块设计。明确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建设途径,分析了网络资源对传统课程的冲击及网络平台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适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的网络平台建设的方法。将网络技术与艺术设计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伴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将现有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设集文字教材、网络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教材、网上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艺术设计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庞大的学习资源。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依托艺术设计建设成果,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消除课程间重复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达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实际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加强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典型业务逻辑分析

该平台实现了包括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交流共享,教师在线辅导答疑等主要业务及多项功能。

1.1艺术设计资源管理业务

平台管理员或教师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负责在系统中课程群教学资源、竞赛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将使用SWF格式分课程、分章节展示软件开发课程群教材,形成阶段鲜明的课程群教材体系。既体现了课程间的关联关系,也充分保护了教师的知识产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选择艺术设计中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该平台支持课程动态管理,实现对课程群课程的添加和修改,便于后续扩展和系统升级。

1.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业务

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是架构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是该平台较为特色的业务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或课程的负责人进行单独提问;在指定时段或者闲暇时,被提问的指导教师上线即可在自己登录后的欢迎页面上直接看到学生提交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对指定的作品、竞赛、课程、论题,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专题群体讨论,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特色。

1.3在线交流共享业务

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以专题讨论群体交流的形式体现,教师以共享的形式上传资料,学生可以自己的心得、疑问、作品,达到讨论交流的目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以辅助课堂教学,方便用户在使用该平台的任何时候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双向流通,构成“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交流形式。

现今,已实现了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模块、资源下载模块、资源上传模块、在线提问模块、导师答疑模块、论坛模块、管理模块等功能。

2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支持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该平台的用户表示层立足于整体布局合理、设计精巧、色彩搭配合理、风格清爽、界面友好、用户体验度高。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将用户身份指定为“指导教师”或“学生”,通过课程管理可以添加删除指定的课程。主要包括系统首页、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课程群教学资源浏览页面、资源上传页面、资源下载页面、在线提问页面、学习论坛页面、导师答疑页面、竞赛辅导页面等。管理员实现了课程管理和权限管理。

2.1数据库层的实现

数据库层用大量的以存储文字文档、图片作品、视频幻灯、设计案例等资源包的形式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存储和共享,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幻灯、各章辅助教学图片、专业教学视频等,艺术设计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在此区域,为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不够完整、详细,艺术设计课程学时有限,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也被适当的简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数据库层是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提供相关的授课资源,供学生课下整理听课笔记,弥补上课时个别教学环节没有听懂或忽略之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或系统地经由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相关课堂教学通过进行二次梳理与加工,以弥补学时不足带来的影响。平台上传艺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专业训练素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历届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国内外优秀的专业视频及相关行业前沿动态信息等。同时,支持课程类别的扩充、课程的增加和删除,一旦教学有所改进,教学平台上共享的资源和分类可以同步更新。全国各级艺术大赛的参赛竞赛消息以及相关设计社团活动信息、管理、浏览、上传竞赛辅导资料。

2.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模块的实现

业务逻辑层处于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位置,是用户表示层与数据库层之间的桥梁,在数据交换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交互作用。它将根据用户发送的HTFP请求完成数据检索和数据更新,主要处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和前台管理等操作,并将结果回显到用户表示层。在线辅导答疑分为学生在线提问和教师在线答疑两个功能,针对具体的操作建立相关的业务逻辑类并提供访问这些业务逻辑类的接口,实现相关功能。学生成功登录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后,选定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咨询对作品作业等的点评意见。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学生发送给自己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3资源上传下载模块的实现

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资料上传功能,以不可下载、不可复制的SWF文件格式将自己负责课程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也可上传活动信息、课程安排、教学通知、参赛竞赛辅导资料。具有针对性的辅导习题、参赛竞赛题目、扩充辅导资料等则以可下载、可复制的文件格式让学生在“资源下载”处进行下载学习。该平台附带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2.4在线交流共享模块的实现

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同行互动”。课程网络平台的栏目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参与机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特色的呈现,使学生能保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热情。参与式设计模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专任指导教师在学习论坛中担任各个论坛的版主,进行论坛类别管理、版面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用户注册管理、帖子管理等。

第9篇:网络教学平台范文

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另一反面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普通认同,而“互联网+”的理念引领我们高职院校需要利用互联网搭建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

二、高职院校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使互联网成为了一个实现教育教学的平台,软件和硬件设备的配备则成了辅助的教学手段。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展示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一)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师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课件、教案、案例等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而资源建设是前提,教学应用才是目的,我们必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把资源共享,让老师和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加强课程学习,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分享,既可以同行之间互相借鉴,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使无形资产有形化。在高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都在课堂上,而很多即时出现的问题不能解决,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即时需求,学生也不能把困惑及时释放出来,所以需要有这样的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个别答疑,实现因材施教。(二)加强教学管理的需要引入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学目的、内容和要求,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把握,避免了教学过程的随意性,既方便教学管理部门监督,也能让学生和老师共同监督教学情况,对随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这种双向交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上网学习、完成作业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三所高职院校为例

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课程建设,我们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进行了调研,发现三所院校都通过不同的载体把物流专业课程释放到了网上,每个学校都借助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物流专业课程的学习环境,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依托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依托“爱课程网”建立的平台,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课程是借助南京易学软件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作为学习平台的。三所院校选择的平台不一样,每个平台系统虽然都有各自的模块和特点,但基本都包含了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件、案例、视频资料等资源,也通过课程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讨论答疑、在线测试等环节实现了师生基本互动。总体上来讲,教师在资源建设和积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了专业知识。但通过调研,很多教师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学习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网络教学平台模块无法体现物流专业特色三所院校都是借助已开发的平台开展教学的,而这种开发出来的平台都是一个模板,即为了保证网络教学平台的普遍适用性,任何一门课程的平台模块都是一样的,不具备课程设计模板功能,平台内容设计比较简单,无法体现出物流的专业特色。这些固有的模块无法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作用,无法设计有自己专业特色的课程,这种弊端对高职专业课程学习具有负面影响。(二)平台的动态交互性不够强在三所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认为自己建设的课程资源在网上实现共享后,学生自己学习,就完成了任务。有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中,能够实现互动的包括答疑讨论、作业及在线测试等,从实际的应用情况看,作业和测试学生会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完成,而对答疑讨论却缺乏兴趣,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他们认为这个答疑讨论模块还不如QQ、微信等工具方便。说明这种平台的互动并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要想实现依托网络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网络课程设计和把握的能力,学生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会无形当中增加教师的很多工作量,网络平台把课程范围已经大大的扩大了,除了要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课程模块外,还要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料,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知识,学生的问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教材,很多延伸性的问题往往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备课工作量远远超过课堂教学,还要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答疑工作,这些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也必须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信息处理等能力,否则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再“丰满”,也不堪学生学习能力的“骨感”。(四)为了“应付任务”而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高职院校开始纷纷建设精品课程,而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者也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设计平台模块,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三个学校都是这种情况,最开始着手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都是精品课程,后来各个学校依托骨干建设、示范建设等契机,把网络课程平台作为一个专项进行课程建设。所以很多院校都是为了“任务”而进行的设计和建设。

四、优化物流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