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电工技术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技术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技术基础

第1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过去的汽车包括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调节器和连接线);启动系统(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点火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照明系统(包括前后照明灯、遥控器、接受器、延时器、开关等);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仪表仪盘、车身防盗等汽车电路系统、原理的维修。在如今交通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运输机械不同程度的安装有电气控制系统。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的控制上,电的应用早已超出,汽车音响、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在汽车上正在普及,这些汽车职业的工作都会用到电的知识。作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更加有必要学好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学生学习汽车电工从哪入手

如何好好学习,理论成为实践的指导,实践见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举例两个人,一个人去学校学习,一个去学徒。开始可能是学徒干的好,但是两三年之后,你就能看到差异,读过书的始终不一样,说的是他的思维不一样,支持先理论再实践,任何一项技术学习要想学得扎实,都必须先从原理入手方得要领。汽车电工是一门技术活,肯定要先去学校学习好。以师带徒形式当然能学到技术,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成不了高档次的汽车电工人才。到学校学习之后有一个学历证书,从我们国家的形式来看,学历文凭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学校也有实践操作的,现在大多数汽车维修学校都设置实训基地,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很多。

二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我们学校应该如何锻炼师资力量,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使电工电子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顺利运用。首先,我们的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汽车行业的崛起,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其运用技术,我们对待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既要有汽车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汽车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师要随之发展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其次,教师不仅要学习本土知识,还要引入发达国家等的新技术。教师积极适应汽车行业变化,把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叠加,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最后,双师型教师的形成,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有所运用,既能渗透性教学的要求,并且老师既会用普通工具,又会用专业工具,有水平,从而乐于听讲,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会使用汽车万用表、汽车解码器、跨接线、测试灯、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诊断仪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

每门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主要有直流和交流电路知识、电与磁的关系、电磁的应用(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等等,特别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形式灵活多变、电路分析深奥莫测,这么多的知识点单纯靠老师灌输知识肯定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能达到事半功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能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二)画面吸引法

课堂前几分钟就能决定你这节课能不能把学生吸入到课堂里面,就像写作开头就要引人入胜。在讲解新课开始前,我们给予学生一个画面感让学生带入课堂,学生吸引过来后,我们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哪些地方?电能书如何产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我们播放下载一些视频影像资料再播最后,我们问学生那我们要不要学习电知识。学生整堂课中作为主体,他们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就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把知识掌握。在讲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图时,我们提问:学校校门为什么能开关了?使学生感觉非常吃惊,然后开动脑筋回答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开始提问:大家有没有留心进入我们教室的有几根线?如果将教室当成一个封闭的盒子,里面的所有电器可以等效成什么?学生被刚才的画面引入后,激发浓厚的兴趣,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中跟着老师一起互动思考,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最终把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完美的掌握。

(三)相互类比法

我们的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实际案例就很难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似的相互类别,相互联想,使抽象变具体,学生一下子就很能够接受并理解,这样就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讲解电容和电感的概念和公式时,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类比。像欧姆定律,学生在初中时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也掌握得比较扎实,已相当熟悉,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将R、L、C三者的定义公式及应用列出,让学生类比熟悉,学生自然感觉非常亲近没有那么陌生的感觉。又如,学生对磁的概念难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磁畴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翻转,笔者教学中巧妙地用学生参加课间操的联想来进行比喻。学生出操有这种现象,开始阶段,出教室的学生数较少,几分钟后,大部队就出操了,但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出操较晚,这和磁化曲线的形成很相似。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抽象的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规律。

(四)主动学习法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部是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就是要颠覆这样模式,把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推动进行,主动学习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交流电路的分析中有纯电路的分析,而后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中,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法就要求学生依据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注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进而一步步到解析法、波形图、相量图、相量法;以此类推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时采用过程辅导形式,在纯电容电路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终在RLC串联电路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来进行分析。这样的模式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有经过亲身体会,他们在今后的并联电路以及混联电路的学习中就能很容易运用这种方法。

(五)小组合作法

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和动起来呢?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式,这种方法在现在教学当中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并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主体性的地位。在“汽车电工电路”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法可直接应用于安装汽车照明电路中。首先得分析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安装、电路的注意事项等,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析和安装电路。最终安装成功或者失败,大家一起分析安装注意事项和故障原因,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法来提出问题并且设立奖励机制,看哪组同学安装的最好和最快。这样,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非常之高。大家在相互合作中互相提醒和学习。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一个内容要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最好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归纳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项目等同于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这样的方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全面得到提高。如汽车高压点火线圈的工作过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建立一个项目,这样项目的目的是解释点火圈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学生要完成这样项目就必须主动去找出相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项目相结合就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取舍

现在社会上各种教材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自己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根据市面上汽车的普通电路原理选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需要的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等。然后去社会各修理店进行实地考察,汽车故障一般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要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根据汽车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教学生能够在以后走出社会当中的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知识累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器测量设备的运用、简单电路图的识别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使技能真正落在实地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和政策。总之,汽车成为当今社会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交通工具,电器电子的汽车中的使用更新换代也是越来越快,这样对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人员应当向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汽修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专业需求还要了解更多的新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将新型的技术和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老师将引领学生最专业的元素,了解最前沿的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创新教学,创新每堂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3-56.

[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85-87.

[3]杨蓉.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知识窗,2015(2):38-38.

[4]黄定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5(1):126-127.

[5]翟琴静.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大理工,2014(4):51-52.

[6]唐尉.浅析电工基础创新教学[J].青年时代,2014(22):90.

第2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一、职业中专实验课的现状

1.据了解不少学校的实验数目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实验课太少。

2.实验设备陈旧,现在的职业中学,普遍学生生源少,学校收入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实验教学设备,学校没钱,只有靠国家的有限投资每年增加一点设备。我校实验室有两个,设备不少,但是大部分实验设备由于陈旧不能用。要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几乎凑不齐实验器材。

3.采用普高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验。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可以。

4.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教学过程上存在问题。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只是一味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每次实验课教师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等,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有时一个班的学生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器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个结论,这样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极少同学只看不动手,不留心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思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改革措施

1.做好实验前教育。对学生第一次做实验来说,首先应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入座,这样以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就能很快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抢座位而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就很容易查找。

2.改变观念。学校上至领导下到学生要重视实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识,从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真正以实验为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素质,既要有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验。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实验的各个节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就清楚,学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解决问题,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倡学生预习实验,布置预习提纲,采用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器材,如果不予重视,那么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器材不能用,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器材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器材能否用,考虑到实验过程中,有出现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材以便及时补充。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情况下,可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改进,设计不同的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重点看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3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15)24-0026-02

0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的特殊性、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就可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是决定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特点

与其他施工建设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不仅是在施工环境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施工技术和施工操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规模比较大,大范围的施工规模直接导致了基础处理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投资成本增加等,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也受到极大的重视。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都具有地形复杂、水流湍急的特点,在这种条件下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基础处理施工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密,相应的受到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处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类型是十分多样的,尤其是在地形复杂或者是软土地基等条件下基础处理的手段是更加复杂的,这就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难度。最后,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既是确保上部结构稳定的要求,也是基础强度保障的要求,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做好技术操作,这样才能够确保基础处理施工的基本要求。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地基的稳定性会对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地基稳定性欠缺就会减少必要的抗滑性,进而基础施工的稳定系数会下降,水利水电整体工程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在施工寿命方面会大大下降。其次,地基渗漏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产生影响,渗漏过大会产生地基空隙过大,以致于水利水电基础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基础沉降作用也同样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产生影响,施工环境所在的地质条件因素导致水利水电基础沉降作用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基础沉降作用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使水利水电结构产生变形,这样不仅会对整个工程产生毁坏作用,而且也会影响到施工安全。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锚固技术在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一般都是处在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自然条件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锚固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轻和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影响,能够在地形复杂地区的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优越性。锚固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减少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的工程量,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先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所要面对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地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明确相关的参数,然后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和相关设计,进行有差异性的锚固施工技术,这样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处理工程施工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锚固技术施工的重点是要对工程项目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和基本地理情况进行明确的掌握,也因此在锚固技术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勘察和勘探工作,也就是要做好相应的基础性工作,为以后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2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基础处理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发挥十分明显的作用。预应力管桩本身具有的优势能够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工程的强度和稳定度产生积极影响。具体的,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包括先张法施工技术和后张法施工技术两种处理工艺,这两种施工工艺在具体施工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慎重的选择。其中,先张法是指在相关构件施工之前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的施工工艺,而后张法则是在相关构件强度达到80%以后再施加相应的应力以提高构件强度的一种方法。更加具体的,在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沉降环节的处理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锤击法和静压法是其中两种最常用的施工技术。其中,锤击法是运用桩锤的冲击力克服对桩的阻力,促使桩沉到设计到的深度或者达到相应的持力层,锤击法是最常用的沉桩方法之一,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是锤击法施工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打桩设备。在使用锤击法进行预应力管桩沉桩的时候,要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以及桩基础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确定打桩顺序的编排,并且沉桩的深度要遵循先长后短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锤击法沉桩的施工效果。而静压法经常被运用在软土地质的施工过程中,并且在使用静压法的时候要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地基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静压法施工的需要,需要通过铺垫道渣层并且碾压、铺设路基箱并且沿打桩机走向铺平放稳的方法对施工条件进行优化,在沉桩的时候一定要对第一节的沉桩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这是决定静压法沉桩施工的关键,由于软土土质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稳桩、压桩的时候出现桩身发生变化要及时的采取校正措施,保证沉桩的质量。

3.3水泥土在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从某个角度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这个施工目的上来说,水泥土能够在强度提升和稳定度提高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水泥材料其他相关的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制成水泥浆,然后将混合搅拌好的水泥浆灌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项目部分的内部,水泥浆在基础项目内部发生相应的反应,进而提升整个基础部分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施工技艺也被称作灌浆法。因此,水泥土在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就是水泥浆的制作过程和水泥浆的灌浆过程,水泥浆制作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及在灌浆过程中水泥浆的数量都会对灌浆效果也就是强度和稳定度提升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参数进行科学的控制,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泥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稳定性提高和强度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

4结语

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项目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上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的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和施工标准要求高的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继续充分的分析,并且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开展施工,确保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为整个水利水电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彬.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5,(10):253.

[2]于博,李凤鸣.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114.

[3]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225.

[4]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7.

[5]刘建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180.

第4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前言:为了全面实现对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在缓解能源资源危机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进而使得相应的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为了全面确保这一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科学且合理的实现对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在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际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造福于社会,实现自身综合效益的发挥。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求与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施工要求

第一,在掌握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地点地质环境等的充分了解与分析;第二,要在进行土方挖掘前根据施工方案的实际要求实现对施工地点附近障碍物的有效处理;第三,如果施工地点在山区,那么就需要对这一施工地点的地质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而如果施工地点处于陡坡等地点,需要针对这一地点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第四,针对施工过程中进场车辆的实际需求,对所经过的路段进行加固处理;第五,放线等环节上需要实现对测量结果的复审,然后定位,并要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反复性的测量,确保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

1.2施工技术所呈现出的重要性

面对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与对环境的保护,进而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水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实现水利发电能够改变传统发电方式下对资源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且绿色环保,安全性高。而要想充分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施工技术来落实施工内容,进而才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当面,面对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竞争的优势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就必须以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自身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工,就必须以施工技术为突破口,再结合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而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2、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针对浅基础的施工地形,如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放坡,那么就需要以基准灰线的直边为基础进行切割,进而形成槽边轮廓线,在此基础上实现作业面的展开。而针对地下水的降位以及地面排水系统的构建,要求要结合所掌握的勘察资料等进行充分的分析,避免地基的结构遭受到破坏。其次,要确保地基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可以承担起地基以上建筑物整体构造的负荷,因此,这就要求对地基的基本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满足防潮、抗冻等功能的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地基等的工作面足以满足地基稳定性的需求,地基的变形值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地基稳定性能的基础上,确保不会因地基的问题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下沉等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来讲,采用这一基础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功能,进而实现对基础工程的有效处理,确保这一技术的合理运用,其次,要根据桩身允许偏差范围实现对这一技术的落实。当前,这一技术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的技术方法较多,比如振动法、静压法以及锤击法等,其中静压法应用较为普遍,其是以桩机的作用来实现对管桩的施力,而采用锤击法则可以在保证这一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速度。而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来落实这一基础工程的施工,则要取决于工程的实际状况,在落实管桩沉降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实现对这一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检测,一旦发现相应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就必须给予及时且有效的解决,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3.2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经常使用的一种基础性技术,原因在于这一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通常都是位于山区,而基于山区本身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难免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成本与时间来克服这一客观难题。而将抛锚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够通过对工程的特殊化处理来提高基础工程整体的稳定性能,进而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总体施工量,最终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这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到的一项基础施工技术,其能够通过水泥土的性能特点来实现对地基的进一步加固,进而在提高地基稳定性能的基础上,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水泥与水进行混合后要实现均匀的搅拌,以满足对水泥土强度的要求,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灌浆的深入要在50厘米上下。具体使用此技术时需要结合施工地点土壤的性能特点来定位水泥参合量。

3.4软土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软土处理技术常被用到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在采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一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挖除置换法。这一方法指的是将已定工程范围内的软土挖除,然后以具备较高抗腐蚀性能的材料进行回填,通常使用砾石等,这类材料能够确保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后期建筑物出现下沉等问题;第二,排水固结法。这一方法需要以人工的方式来落实,实现对基础内外积水的排除,进而能够在提升凝固速度的基础上,确保软土具备能够承担建筑物负荷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对地基的加固;第三,重锤夯实法。这一方法需要采用起重机与重锤,然后通过对起重机高度的调整,实现重锤的自由下落,借助自由下落过程中重锤的力量来夯实软土层,以强化地基的稳固性。第四,振动水冲法。这一方法是在增加软土基础稳定性的过程中,借助振冲器来实现对软土层的射水振冲造孔,然后再以碎石等进行填充。除此之外,常用到的方法还有混凝土灌注法以及旋喷法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施工需求特点来合理选择软土加固方法。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来讲,要想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落实基础施工技术,以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落实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来合理落实各种施工方法,以确保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这一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庆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资讯,2011,24(12):53-54.

第5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基础处理 施工技术 锚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301-01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基础设施工程,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推动施工技术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进而制约工程整体质量。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工程自身特性,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基础施工技术原有作用。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视,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和处理特点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与水利水电息息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大,涉及到的部门和利益方较多,同时会受到工程地理条件所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遵循我国法律法规,设立统一的施工技术标准[1]。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特性,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无论是荷载还是自重都不是其他工程可比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则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基础结构施工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标准角度出发,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基础施工技术,尽可能降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地基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所在,如果地基稳定性无法保证,在后续施工或使用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沉降、偏移现象,无法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即便是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施工活动,工程原有的作用也无法保证,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缩短工程使用寿命[2]。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透

工程地基稳定性得到保证,可以有效降低渗漏现象的出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渗漏现象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能造成地基缝隙加大,而在后续施工活动开展中,地基空隙越大,将出现更为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造成地基稳定性受到破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工程基础沉降作用是危害到工程整体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可能受到地质条件因素影响,土层强度不足,空隙大,受到工程竖向荷载力作用,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出现,如果基础沉降度超过一定范围,将造成工程结构变形,危害到工程整体结构质量,安全自然也无从谈起。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应用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作用十分突出,特点鲜明,同时涉及到众多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施工质量。故此,在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充分掌握技术应用要点,由此展开分析。

1.锚固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于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施工难度将有所增加,应这一需求,锚固技术由此诞生。锚固技术在山区之类复杂条件下基础施工,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降低工程量,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在基础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量地理和地址情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实现锚固技术差异性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工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3]。

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所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尤其是在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背景下,预应力管桩技术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在沉降时,常见的施工技术则是震动法和静压法,可以有效改善工程沉降现象,保证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

3.水泥土应用

水泥土应用,则是在传统施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通过水泥和水分的充分搅拌,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可以实现加固地基稳定性的作用[4]。一般情况下,水泥土灌浆深度在50cm左右,在提升地基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竖向荷载作用力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水泥土的质量需要高度重视,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来协调水泥土质量、土壤质量、密度和水泥掺和量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认知基础施工技术,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标准开展施工活动,尤其是施工技术要点部分,要予以高度重视,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1):197-197.

[2]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36):225-225.

第6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M1-4

1 教学目标分析

在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设计时,一定需要对课程所关系到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这是由于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是作为指导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后,可以达到的最理想的结果,这样的一种结果可以包括外显行为以及内部心理方面的变化。

在进行分析相关的教学目标时一定需要全面考虑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学目标不是属于设计者或者教学者对其进行施加给学习者过程的,是从学习者的相关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能够走弯路。

2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作为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情况来分析:

(1)学生所具有的普通性特征。在高中年龄阶段的每一位学生其认知活动是属于表面的,其深刻性不足;其思维模式是属于形象的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也会与直接的感性经验相互联系;更多的是以学习作为发展的动机,偏向兴趣方面的。

(2)学生的初始能力的体现。对于一些用有较强技术经验的,需要提高其技术素养,培养出能够独立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有一定的协作能力。

(3)学生所拥有的学习态度。通过与一部分学生讨论后得知,学生们大都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知识。

3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通过学习来完成一些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只有通过完成一些真实的任务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但是一些真实的任务是否能够体现出教学的目标,怎样才能体现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明确其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内容所存在的结构关系,使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在后面进行设计学习任务时,才能更好地形成全面的教学目标以及所定义的知识体系,才可以按照不一样的知识类型,将其嵌入到环境中的不同要素之中。

4 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学习情境就是对在教学过程进行一些深度的设置。情境方面的创设,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带动新的学习动力,全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相关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来促进学生可以养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独立思考的主动在于学习的习惯。

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需要提出相应的任务,也是属于符合学生心理方面的习惯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精心地创设出问题的实际情景,能够在完善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的同时,还需要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愿望,全面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感知一些新问题。

通过相关的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相关的动手能力开始的,全面切断活动与思维的现实联系,思维就无法得较好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些知识的抽象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己能够动手操作,在相关的操作实践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出主体的作用。

5 设计学习情景的策略

5.1 创设趣味性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属于最理想的老师,假如有了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能够产生十分浓厚的探究动机,就会通过渴望以及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学习。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以及手段有也会有多种,如果引入了全部所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社会现象、和趣闻以及生活常识等,大都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之中。

5.2 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电工技术基础与现实生活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更多的强调是需要注重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到相磁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从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来看需要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来达到创设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全面体会到在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来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5.3 创设自主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相关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创设出自主化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用自己最佳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中来,全面调动出学生原有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达到激活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们从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且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学习上,从而探究出新问题的答案。

5.4 创设合作化情境以及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作为新课程中需要倡导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和交流也是作为主体性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条件,通过相关的创设合作化情境,使师生们之间能够进行动态化的信息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共识、共学和共进。

5.5 创设应用性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思想来激发出学生本应该有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有很多的内容与生产实践都会与现实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如果将这些工业以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是十分理想的,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6 形成性评价

教学结果是作为体现在学生对一些新知识以及学到技巧的领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反馈可以对今后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会起到很好的修正作用,同时也需要正确地操作这样有利于帮助对知识方面的理解。因此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实际兴趣,最理想的办法就是通过评价。为了更好地消除一些落后生存在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们不需要对个人进行评价,唯有当全部小组成员都达到了理想的目标时,才可以获得最大的成功。

过程评价量表更多的是从操作的标准性、熟练程度以及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评价设计。

7 修订形成方案

电工技术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作为教学设计中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之后就是可以修订成正式的方案。完成的修订的程是属于对以上步骤进行梳理,也就是通过加工来形成的过程。在整个修订形成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以及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设施的基本情况等。

方案的形成过程是作为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到每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实际差异性,方案需要使用一个较为开放性的阅读模式,在一些内容的教学细节上全面体现出任务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不一样的学生情况。分层次任务能够使学生及时完成任务。方案最终目的是需要经过相关的备课组来进行讨论,从而形成良好的集体智能,以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青萍,张慧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39-40.

[2]王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

第7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工技术基础 项目教学 理论与实践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学校所开设的,电类、机电类学生的必学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掌握程度。但是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原来的教育方法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成为教学的一大问题,而在这期间项目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对项目教学法的设置是如何解决以上所说的难题进行了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给学生分派指定的项目让他们去独立完成,包括采集信息、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等。在学生完成项目期间,教师会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解决学生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习的重点由结果转变为过程,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推行适应全球发展大趋势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学改革的重点都放在了改变学习方式上。项目教学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教职所制定的,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相比较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僵化的思想将会束缚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素质,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三、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根据电工基础这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实行项目教学法是正确的选择。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理论基础的奠定。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是由理论来进行指导的,如果理论达不到要求而是在做项目的时候临时补充需要的知识,这种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课程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利用这个体系去指导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去解决问题,是项目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制定一个项目教学方案计划。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理论知识培养之后,下一步就应该要制定一个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准则,也是使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保障。教师要根据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共同面对难题,既能锻炼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能使整个项目完成的更加的具有创新效果。

3.开始实施项目方案计划。进行分组之后,学生就应该开始做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查询各种资料,可以要求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在项目进行期间,每个组都要做好文字记录工作,以便日后进行审查和纠正。

4.进行项目完成之后的成果展示。这个阶段当中学生将自己组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5.进行总结。工作总结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工作,它将前面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些经验方面的支持。项目完成后,教师针对整个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完胜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互相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经验。

四、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1.教材的选定。项目教学法一方面需要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选定一种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材作为理论指导。

2.教师的文化素养。从上述项目指导教学的步骤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必须要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答疑问。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3.学校应完善在电工教学方面的基础设备。学生的实践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器材,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实验场所和设备,为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认识到教学方面的不足才能进行改进,力求革新,选定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并真正地去执行,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过程。现阶段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肯定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应该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使学生真正能受益于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程弩华,睨玉华;项目区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第8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地质结构多样、建筑结构复杂、力学构造严谨、质量等级要求最高、受自然条件约束、施工周期紧凑等特点。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导致坍塌、溢流、渗流、变形等施工事故,对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工期、工程周边人员及建筑安全造成威胁。只有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规范及要求,采取安全高效的基础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准时、高质、高效完成。

一、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地基的情况非常复杂,在很多的施工中通常是会遇到不良地基的情况,这些地基存在着一些缺陷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的地基在地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地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地基中存在着岩石结构面,这样不能更好的满足上部结构的抗滑稳定性要求,同时地基在局部也会出现剪切破坏。地基在渗漏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的地基在空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空隙过大会导致水库出现漏水严重的情况,同时,地基也非常容易出现破坏的情况。地基在沉降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是非常容易对建筑物进行破坏的,也是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的情况。很多的建筑物都是由于地基的强度不够导致失稳情况出现,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逐一的展开作业,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

二、基础施工要求

1、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及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具有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作为施工的依据

2、在施工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及树木等进行清理,以避免其妨碍施工的顺利进行

3、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考虑到天气、灾害等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全面的施工计划及措施,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4、为了保证测量放线过程的准确性,使其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复核,还需要办理预验手续,对其要进行妥善的保护,并经常对其进行复测。

5、当挖掘工作过深,甚至出现低于地下水位的情况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参考相关的地质文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水位,使其低于挖掘底面的500mm即可。

6、山区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提前对当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滑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在山坡下进行施工时,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检查山体上是否有危岩、孤石及滑坡体等不稳定的现象,并做好及时处理措施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锚固加固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锚固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原理类似于船舶的锚链结构,原理是利用锚杆,将锚杆一端连接至工程结构物,或者是连接至挡土墙。通过与岩石及地基连接的锚固力,稳定地下结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施工事故(坍塌、滑移等)。锚固加固可以有效支撑上部结构物载荷,以及流体对地基的压力。锚固加固的适用地层是有限的,必须在有岩体或者挡土墙的区域施工。

2、桩基加固

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且摩擦桩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摩擦桩主要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使基桩所在地基承受压力并产生致密影响,提高上部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可以用于地层没有较坚硬的承载,或者是桩基所在承载层较深。使基桩直接到达承载层上(岩石层上),通过此种硬连接,使较软的地基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桩基的施工方式是不同的,预制桩的使用最普遍,灌注桩其次。预制桩是预先加工的钢筋混凝土桩,具体施工时利用液压打桩机将其夯入地下。预制桩用料较省,强度比较高,当建筑施工要求较高时普遍使用。但是,其在施工时难度较大,施工时间对现场施工机械数量依赖强,导致施工时间过长。灌注桩是指施工时,在施工场地上利用钻机在特定区域采取合理间隔钻孔,钻达要求深度后将钢筋放入并浇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难度较低,桩孔可以采用人工挖掘,对机械数量的依赖程度低。所有桩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但是,灌注桩会导致材料的严重浪费,并且其承载能力有限。

3、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将预应力管桩运用其中,有效的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预应力管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终所使用的方法。

4、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水泥土就是将水泥与水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以此来达到所要求的强度。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得基础能够长期的处于稳定的状态。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一般在50cm左右,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也能很好地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与水泥土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进行搅拌之前,一定要对上述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保水泥土的质量。

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

1、当进行浅基础施工时,而且还不需要放坡的情况一,这时施工只需要沿着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轮廓线即可,同时根据作业面将后在贩施工一一进行展开另外还需要做好地下水位及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下,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根据工程的地质资料来做好地面的排水系统,从而保证地基土结构的完整性,不会受到水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需要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因为建筑物的整体结构都需要由基础来进行承载,所以就需要基础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强度、这就需要在施工中要做好基础的防潮、防侵蚀及防冻等功能,同时还要做好地基基础要具有足够大的工作面,将地基的变形范围有效的控制上参考值之内,有效的控制建筑发生开裂、倾斜和标高发生变化等情况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使我国的水利资源得到保障。虽然我国的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在材料、工艺以及设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较一些国外承包商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我们还需要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和方法,使我国获得更多的水力资源,不仅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还能够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工程技术,2012(11):235-236.

第9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理实一体化

《电工技术》是我校五年制高职应用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它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与实践有较多的联系。而就目前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全部知识,特别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一直是我所探索的方向。所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电工技术》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第一堂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家用电器,介绍电工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工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中的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工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工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工技术这门专业课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应用到电路的小家电,如:日常用手电筒、家庭照明线路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开关、负载等元件由导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实用

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工技术》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学会分析和使用电路。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作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收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用记号标出,以便于课后集中精力去解决。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三、合理选择理论知识,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以单纯的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其弊端显而易见,对我们高职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针对以上种种弊端,本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对于一些初步的概念和知识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授的问题先引出来。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授课的内容,并主动在新授课内容中寻找答案。比如,在学生掌握了电阻串、并联电路等简单电路的解题方法后,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一节时,可先复习混联电路相关计算,然后在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使电路变成一个含有两个电源的复杂电路。这个电路无法用电阻串、并联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学生在多方求解无果而迷茫时,教师此时提出复杂电路的概念,复杂电路用简单电路的求解方法不能解决,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进而引出基尔霍夫定律内容的讲授。这种设疑引出问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着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工技术》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提问引入法。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应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

2.实验引入法。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有很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别是电磁感应方面的知识。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必须借助于实验,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电磁感应一节,学生在前面章节已经掌握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通过直导体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可以非常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这样引出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

3.定期复习法。对于《电工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及时地归纳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以简练的语言对授课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概况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二是反复练习,课堂上的例题讲解完之后,教师可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效果,达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三是启发式地提问,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提出或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结尾时照应式地回答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对授课内容进一步概括,使课堂教学前后相呼应,教学过程完整规范,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简单电路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而动手实践的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电路的基本结构章节里面,要学习到有关电路组成的理论知识部分,与在此同时就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并且,通过把家庭照明电路的简单安装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电路的内容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更贴近实际的生活,并通过真正的动手实践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予以巩固。经过这样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工技术》,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