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牛养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项目一般概况
1、项目名称:仲坪村黄牛繁育饲养
2、建场地址:石门镇仲坪村
3、项目负责人:任南洙
4、技术依托单位:安图县畜牧总站
(二)仲坪村基本概况
仲坪村位于石门镇的北部。全村总户231户,总人口880,现有耕地327公顷(水田40公顷,旱田287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耕地的土质比较脊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该村目前仍是石门镇的贫困村,至今尚有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的贫困户12户(包括特困户,救济户),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兰泥村贫困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太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二是属于半山区,资源缺乏,几乎没有副业收入。
(三)项目建立依据
延边黄牛无论是役用还是食用,在国内都是属于牛类中的优良品种。在食用方面,因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并富含钙、锌、硒等无机盐,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美味佳肴和强身滋补佳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肉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牛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喜食的人日益增多,食用量逐年加大,市场上牛肉供不应求,价格累累上涨。目前,全州内的黄牛养殖多是家庭牧养形式,这种牧养形式受草原面积所限,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数量非常有限。因此,随着牛肉食用量的逐年加大,市场上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州每年由商贩从外地倒运进来的肉牛达几万头,既增加了费用又降低了牛肉的质量,而且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此可见,牛肉的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很显然,仅仅依靠过去那种牧养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因此,许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都采取了比较先进科学的圈养方式进行饲养,即使没有草原也照样进行规模发展,如山东省的许多地区、我省的农安、榆树等县市都有着典型的成功经验,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从实践中看,该项目实属投资小、见效快、易行可靠的好项目。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仲坪村耕地土质较差,每逢雨季来时,常常受到山洪的侵袭,水冲沙压情况十分严重且村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是靠种植传统作物,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束缚和贫困。由于农民的积累少,资金缺乏,无其它增收项目,加上许多不利的生产条件,经济发展仍然很滞后,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本村林地、草地面积多的优势,发展黄牛养殖是使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十分可行和非常迫切的大事。
(五)项目开发的意义
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为延边各族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延边黄牛,更具特色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但是,在传统的牧养条件下生产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开发这一项目,对于发展特色产业和地方民族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预测及产品销售方向
我州农村虽然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但基本上是牧养方式和传统的喂饲方法。因此,繁殖率低、生长慢、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牛肉价格不断上升。目前,州内市场上的牛肉价格每公斤已达到20元之多,仍不能满足需求。据调查,仅石门镇牛的日屠宰量是3头左右,加上节日农民宰杀的牛,大约年屠宰量为1,500头左右,而石门镇每年牛的出栏数包括牛仔和役牛也不足2,000头。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乡镇生产的肉食牛满足不了自身需求,那么县城的牛肉供应则是一个很大的空缺,牛肉价格不断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可以预测,该项目的销售工作,可在就地就近完成,如果不是因为管理等企业自身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也一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技术分析
由于过去所采取的家庭牧养方式,在品种选育、营养调配、疾病防疫等诸方面都缺乏科学性,因而牛的退化现象严重,普遍个体小、生长慢、得病多,结果是生产费用大,经济效益不佳。近几年,经专家潜心研究,成功探索出一套具有较高科学性的饲养技术。这一技术在全国普遍推广以来,使养牛业均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和培育优良品种。目前推出的饲养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种改良,首先要选择体大、健壮、色纯、繁殖力和抗病力都强的母牛,形成一定量的繁殖群。其次是为了保证品种优良,一般应采用人工冷配。这样,培育出的牛个体大、体质好、生长快,一般2周岁即可成为大牛出栏。
2、为便于科学管理,采用圈养方式进行养殖。在圈养条件下,一是牛的运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低,有利于长肉增重,比一般牧养的牛同期增重40%左右。二是便于集中管理,省时、省工、省饲料。三是易于保持卫生,利于防病,也可减少环境污染。四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可以人为地促使母牛增加繁殖力。由此可见,圈养是发展养牛的一种优化办法。
3、讲究科学的营养配比和喂饲方法。饲养肉牛,要求它生长快,育肥快。根据这一需求,对牛本身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份等营养成份,按照利于肉牛的发育和生长,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方并采取科学的喂饲方法。一般按公牛、母牛、成牛、小牛分群分舍饲养,按自繁和外购分区分舍饲养,还要采取定时定量喂饲,去势快速育肥等科学喂饲方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4、圈养方式使传染病的防治有了基本保证。新的饲养技术在牛的传染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是可以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加以预防,如进行科学饲养,提高牛的一般性抵抗力;搞好圈舍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外界隔绝,加强检疫和接种疫苗等。其次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彻底地消灭已发生的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四、投资概算及项目计划
1、投资概算
仲坪村黄牛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余65万元,由当地农民自筹解决。
2、项目计划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万元,全部用于购买仔牛共500头,建五座300平方米的牛舍共1500平方米。
【摘要】:杨树在高海拔地区是一种非常好的速生造林树种,同时也是一种多灾多病的树种,很容易受到虫害的影响,其中杨树黄斑星天牛对杨树的生长破坏极大,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大大降低木材的经济价值,所以,对其进行防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首先对黄斑星天牛的形态特征以及发生规律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杨树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思路和具体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黄斑星天牛; 危害特点; 防治措施
引言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党城湾镇东山村海拔2100米,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属于高海拔地区,杨树是肃北县主要的造林树种,作为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的加快,杨树黄斑星天牛也随之传入我县,去年8月,在我县党城湾镇东山村一组发生黄斑星天牛疫情,东山村的杨树生长受到黄斑星天牛的严重危害,伐除杨树虫害木4000多株,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1、黄斑星天牛的形态特征
一是卵,杨树黄斑星天牛卵的颜色为乳白色,呈长条形,长度一般为5-8mm,宽度一般为0.5mm左右。二是幼虫,幼虫为长形,长度根据虫龄的不同而不同,老熟幼虫一般在35-50mm左右,头部颜色为褐色,体为白黄色,前胸比较宽大。三是蛹,蛹的长度在35mm左右,颜色为淡黄色和乳白色,触角曲卷于腹部。四是成虫,成虫的长度一般20-40mm,宽度为7-13mm,翅膀颜色为黑色,背部有黄色或白色的斑点,触角有11节,是体长的1.5-2倍。
2、 黄斑星天牛的发生规律
黄斑星天牛是目前肃北县杨树林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蛀干害虫,幼虫主要对杨树的枝干、树干造成破坏,使枝干断掉,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使树木失去价值。幼虫在每年的4月初就开始在树干内活动,6月底形成蛹,7月份是羽化高峰期,成虫产卵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在我县为2-3年一代。这种害虫繁殖能力比较强,每头雌虫产卵40粒左右,并且是一个刻槽里只产1粒卵,扩散能力大,死亡率低,主要危害杨树、榆树以及柳树等,新疆杨和河北杨一般不会受到这种虫害的影响。
3、 防治思路
对于黄斑星天牛的治理过程复杂,治理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这种害虫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主要是幼虫对枝干的破坏,一个生活史有95%的时间都在对杨树造成破坏,只有5%的时间暴露在外面,外界环境很难对它形成干扰,成虫羽化的时间也非常不稳定,所以,化学药剂很难发挥理想效果。二是,黄斑星天牛对温度、湿度等环节条件要求不高,很容易蔓延。三是,该地区的防护林以及农田林网的树种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杨树为主,管理和经营方式采取粗放模式,树木生长比较慢,为这种害虫的发生提供条件。四是,这种虫害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一旦发生,其自身的隐蔽性很难被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对黄斑星天牛的治理应该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治理为辅的治理原则,同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以及人工等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以及迫害程度,逐步控制和减少虫害的范围和面积。
4、杨树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4.1药剂防治
第一,成虫期的防治。该地区的黄斑星天牛的成虫羽化的时间一般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可以在这段时间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用噻虫啉微胶囊或绿色威雷200倍液喷洒在树体上进行成虫防治。对于虫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药物喷洒15天以后再进行喷洒1次,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第二,幼虫期的防治。如果幼虫已经蛀入树木体内,可以采取钻孔注药技术进行防治。杨树的树液一般在5月份开始流动,这时幼虫取食活动会非常频繁,在树木下面会出现很多的粗木丝以及虫粪。可以用钻孔机把树体的下部打上孔,注意要将两个孔之间的水平面呈90°上下错开,然后在孔内注射灭幼脲100倍液,用泥土将孔口密封完整,以毒杀幼虫。
4.2生物防治
第一,天敌防治。啄木鸟是黄斑星天牛的天敌,由于肃北海拔高、气候干旱,该县很少有啄木鸟,但可以尝试引进啄木鸟的方法,对啄木鸟栖息区域做好保护措施,为啄木鸟创造优良栖息环境,提高啄木鸟数量,从而对黄斑星天牛的繁殖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第二,病原菌防治。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性杀虫剂,对人和动物没有毒性,可以对黄斑星天牛起到消灭作用,没有污染、没有残留,可以采用虫孔注射法、虫孔堵塞法或者菌液喷干法等进行防治。
4.3营林措施
第一,清理伐除虫害木。技术人员需要对杨树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新发生或已经感染虫害的树木做好标注和打号,组织人员及时对这些树木进行彻底砍伐。砍伐后的虫害木要就地集中处理,用焚烧或者熏蒸等方法对虫害进行彻底销毁。
第二,伐根嫁接毛白扬。毛白杨是一种不会感染黄斑星天牛的树种,生长速度非常快,已经伐掉的虫害杨树嫁接毛白杨,不仅可以很好的恢复林分,而且可以有效控制黄斑星天牛的滋生。具体的方法是:对已经感染虫害的杨树进行伐根处理,对根部土壤进行灌溉以保持充足的水分。要注意伐根不能过高,一般为4-6cm就可以。剪削接穗处理,选取0.5-1.5cm粗的毛白杨枝条,要确保枝条是一年生、没有病虫害、树芽饱满并且已经木质化的枝条,长度剪成10-20cm,下端要削成楔形,楔形面的长度控制在1.5-2.5cm之间,接穗时要将楔形背面表皮剥掉,削掉直径的三分之二,留有两个饱满芽。接穗,将杨树嫁接的部位削成大约3cm的光面,确保平滑并且树皮不能被破坏。使用嫁接刀将韧皮位置和木质位置拨开出一条缝隙,将穗的楔形面插入缝隙中,用接穗钉将其固定好,确保接穗不能移动。插入穗并且固定好以后,立即用稀泥将接口位置以及接穗顶端截面位置涂抹严密。嫁接完成以后,用沙壤土将接穗覆盖埋严,做成小土堆形状,轻轻压实,注意不要碰到接穗位置。
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黄斑星天牛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对它的治理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只要对这种虫害的活动习性做好全面的观察和研究,对其进行全面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就能为杨树提供良好是生长环境,提高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国庆 杨树天牛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J].安徽林业,2013(13)
关键词:黄牛;品种改良;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机械化农业的长足进展,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降低,黄牛产业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并且规模逐渐变大,产业链日趋完善,从原本的追求量的增长的养殖业逐渐转变为重质的养殖,这对各地区黄牛品种改革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利用种间杂交的方式,创建新品种,可以提高牛的出肉量与生长速度,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黄牛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改良认识不足。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与影响,很多养殖户都秉持着只要母牛能够产出幼崽即可的思想,甚至还会出现“子母配”的现象,配种误区事件频发。并且牛具有较长的繁育周期,对应的品种改良工作也会花费较长时间,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人力物力的成本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很多养殖户丧失品种改良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改良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二)养殖规模小。虽然我国在道路建设中投入了较多的建设资金,部分养殖地区已经修建了水泥道路,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经济与交通等问题的制约,各家各户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养殖规模过于零散,不利于品种改良工作。并且会出现配种站数量较少现象,对于乡村的养殖专业户来说,配种可能要驱车赶往数百里外的配种站,不利于配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配N人员技术水平低。存在很多配种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黄牛养殖户,缺乏系统的配种知识,在进行配种工作过程中,不能有效识别患有子宫炎症、卵巢囊肿等疾病,不经系统治疗就对母牛进行配种工作。并且缺乏判断母牛时期的知识,人工操作技术也不甚熟练,导致出现母牛屡配不孕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降低养殖户品种改良的热情。
(四)良品繁育体系落后。目前,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多个乡镇地区还没有有效开展体型鉴定、品种登记、遗传评估等改良品种的基础工作。选择种公牛不是依照后裔的检测结果,而是沿用传统的系谱与自身表现进行决定,难以对种公牛的遗传品质进行判断。在各个地区开展的黄牛冻精调查跟踪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不能使种公牛得到良好的利用效果。在母牛的养殖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将大量杂交牛在一岁时出售,只保留少数的母牛进行杂交,导致品种改良工作难以取得进展。
二、提高黄牛品种改良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黄牛品种改良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大众关注度高的手段进行养殖知识的传播,弘扬黄牛品种改良的必要性,并宣传政府对于黄牛品种改良的扶持与优惠政策,使养殖户深入了解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与经济效益,并大力宣扬改良的基本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养殖户的认知,提高养殖户的改良热情。
(二)增加配种站。政府应着重在养殖范围密集的地方适量增加配种站点数量。并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分析解决在配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配种的数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配种热情。
(三)加强配种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定期开展形式各样、内容深化的培训活动,并实行长短期培训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配种知识与实践认识。并培养工作人员积极的服务态度,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养殖地区,可以采用携带液氨罐配送的冻精的方式,对母牛进行受精,提高母牛的怀胎率。除此之外,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中心,为养殖户传播专业的养殖知识,并在养殖地区筹办技术讲座,并分发黄牛的配种知识,对于有疑难问题的养殖户进行一对一解答,也可以定期到养殖地区放映黄牛配种的相关视频,提高养殖户的配种认知与养殖水准,保证养殖户可以在日常中处理配种问题。
(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人工授精与优良品种的网络建设力度,对养殖户的黄牛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完善黄牛谱系资料,对种公牛后裔进行遗传检测与评定,做好各项育种基础工作,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的工作手段,规范本地黄牛育种、配种工作。养殖户也可以和公司、基地、配种站、大中专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引进品质优良的外国的冷冻胚胎与冷冻,提高黄牛繁育质量。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切实培育典型的改良牛品种,采取多种手段,依赖养殖大户,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养殖示范基地,改变传统的粗放的分散饲养的养殖模式,建立完善的农户、基地、与公司的一条龙的养殖模式,打通销售与供给之间的隔阂,突破地域限制与交通问题造成的销售受阻难题,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恰当的经营规模可以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黄牛的防疫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
三、结语
随着我国机械化农业的长足发展,黄牛养殖产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为了提高有效提高黄牛的品质,政府部门需要在养殖地区深度弘扬黄牛配种知识,建立方便快捷的配种站点,并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通过集约式的网络管理,保证黄牛配种工作有效开展,提高黄牛的繁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宏霖.泾川县黄牛改良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6,03:72-73.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普查工作主要做法
根据枝江会议精神及普查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立即召开“黄牛”普查工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普查专班人员确定、普查工作开展部署、相关普查措施等展开积极讨论。会后组建了由庄舒梅总畜牧师牵头,畜牧科、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普查专班,根据我市自然资源分布及地理特征,将普查工作任务细化,迅速在全市十个镇(处)开展基础调研,加强对沮漳河流域,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的普查力度,严把普查操作技术关,确保普查工作有重点、有质量的完成。
(二)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通过普查我们发现,我市的黄牛主要集中分布于半月镇、王店镇、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及玉泉办事处6个区域,其中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围绕着沮河和漳河而形成平原,王店镇、半月镇、玉泉办事处属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因此确定我市黄牛的产区主要围绕着沮漳河流域向丘陵地区进行过渡,这里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同时黄牛也是产区群众的主要畜力。普查专班历时一个月,对现存的黄牛走村入户进行体尺测量、统计及基础信息调查,圆满完成224个农户、364头黄牛的基础性普查工作。
二、黄牛主要特性
(一)品种的起源及形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市的黄牛品种均起源于亚洲原牛,经自然选育和人工驯化后,开始形成地方品种即“黄牛”。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役用的耕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能力强的黄牛也随着生产需要逐步演化,发展成以役用和肉役兼用型为主的牛种。
根据县志记载,我市历来就以沿养黄牛和本地大堰水牛为主。黄牛在我市呈现点状分布为主,从海拔100米左右的平畈丘陵到1000米左右的山区均有农户饲养,是丘陵、山区旱粮产区的主要畜力。经过特定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区群众长期选育,促使黄牛体型外貌、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各项性能更具本土特征。
建国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党关于发展耕牛养殖的方针政策,坚持自繁自养,丰富了黄牛的资源。据记载:1950年我市的耕牛存栏23881头,其中黄牛21971头,水牛1910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黄牛作为役用的数量不断减少,到1980年止,我市的耕牛存栏23200头,其中黄牛5700头,水牛17500头,黄牛存栏数占存栏总数的24.56%。现在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养殖黄牛作为役用目的的数量逐年减少。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正宗土黄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致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黄牛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大,黄牛的养殖逐步由散养方式向规模标准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黄牛存栏以肉用为主、役用为辅。我市饲草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青草、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工利用,并且在沮漳河流域有大量的天然草场,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成本。据初步测算,按照这种方式饲养,每头黄牛可达3000—4000元的利润,从而出现大量存栏5—10头的小型黄牛规模场。
(二)品种特性
经调查黄牛具有耐热耐寒,适应能力较强,体小力大,四肢结实有力善于爬坡等特点,能用于农业耕作。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除耕牛和母牛在耕作期和哺乳期需早晚补少量的玉米蚕豆等精饲料以外,一年四季均可以青草、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饲料。黄牛性格温顺,合群性强,易放牧。抗病能力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不重视免疫、驱虫、消毒等基础防疫措施也会发生疾病,如痢疾、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等。黄牛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亦能肉用,是值得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
(三)生产性能
1、生长性能。本次普查的测量数据结合1982年100头不同类型的耕牛个体体尺测量数据显示,公黄牛的体高范围90-122cm,体斜长在88-128cm,胸围在122-160cm,管围在12-17cm,体重109-270公斤,母黄牛的体高范围94-116cm,体斜长在104-128cm,胸围在116-183cm,管围在10-18cm,体重163-363公斤,阉黄牛的体高范围90-130cm,体斜长在92-143cm,胸围在109-180cm,管围在12-19cm,体重101-426公斤。但随着农机普及,以及河南南阳牛等地方黄牛的引进改良,我市黄牛的役用性能消减,增重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肉用性能突显。
2、繁殖性能,公牛一般18月龄性成熟。母牛一般24月龄性成熟,30月龄可以初配。公牛3—7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终生能生产牛犊7—8胎,12岁左右开始淘汰,母牛多集中于9—11月份和第二年的3—5月份。周期为18d—24d,周期平均为21天,持续期18h—72h,平均持续期为3d。怀孕期为277d—285d,平均怀孕周期为275d。繁殖性能稳定,大部分牛只能三年产两胎。
3、肉用性能,经调查农户屠宰后净肉率高达53.25%,且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膻味小,适口性强,非常受市场欢迎。
4、役用性能,随着农机普及,黄牛的役用性能在消减,肉用性能在突显,依赖养牛耕地的农户减少,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不断增加。
三、普查工作思考
随着临近县兴起养牛业之后,拜泉县有很多人靠到临近县倒牛赚到了钱。到了2000年,当地有2000多人加入到了倒牛的队伍中。当时,拜泉县共有2.6万黄牛养殖户,黄牛存栏60万头,大小交易市场有17个,光是屠宰场就有13家。可是以前这里并没人养牛,之所以现在搞得这么红火,完全是由一帮子经纪人倒牛倒出来的。
这些经纪人把牛卖到了齐齐哈尔市和吉林省的榆树市等地方的屠宰场。由于市场销路火爆,当地养殖规模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经纪人一车车往外倒牛的速度。从2001年开始,僧多粥少,经常出现几个经纪人抢一头牛的事。
经纪人多了,不但倒牛的成功率大大降低,而且一头牛往往要倒好几手,赚钱的差价少了。一手贩卖能赚个300元、200元,可经过好几道程序后,100元也很难赚到,有时候甚至照本也得卖。这样下来经纪人也不容易赚钱了。
冯铁库是拜泉县丰产乡永兴村的经纪人,他也是众多倒牛受益者之一,倒牛市场的不景气,不得不让他重新调整倒牛思路。冯铁库琢磨着:与其倒别人的牛还不如倒自己的牛,省掉中间环节就可以多赚点钱。2001年年底他从交易市场买了50头牛,其中15头是育肥牛,他直接倒手卖给了屠宰场,每头牛赚了150元钱,其他35头还没育成肥牛,他就直接拉回家养了起来。冯铁库把“边买边卖”的倒牛思路,调整为现在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养的先养,不能养的就卖,能育肥的就育肥。
冯铁库有多年贩牛的经验,比一般的养殖户更掌握市场行情,知道牛养到什么时候最赚钱。他凭着自己的经验,第一批牛育肥了三个月之后卖出去,每头牛至少多赚了200元。现在冯铁库养牛的利润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以前一年也就赚个3万、5万元,现在他边养边倒,一年能赚到10万元。冯铁库的成功经验引导了一大批经纪人也按照他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方式开始养牛。从2 002年开始,拜泉县的养牛总量增加到了40万头以上,当地的交易市场增加了5个,也吸引了临近各县的一些养殖户到这里交易。
虽然有成熟的市场、丰沛的货源,但冯铁库这些倒牛经纪人还是觉得有些钱没赚到。由于当地没有屠宰场,经纪人每次都要雇车至少跑上四五个小时的路卖到外地屠宰场,而且每年的运输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
就在倒牛经纪人冯铁库为上屠宰场发愁的时候,倒肉经纪人石寿太也在为倒肉利薄而发愁。由于中间环节多,到石寿太倒肉的时候,利已经很薄了。于是2004年3月,他利用当地肉牛资源和自己的客户优势,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屠宰兼销售的企业。正如他所料,当地的养殖户和经纪人纷纷主动把牛送来了。石寿太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倒牛了,后来认识行内的人多了,他一边倒牛一边从冷库买牛肉再倒手卖给外地的肉类配送公司。
其他经纪人看到石寿太赚了钱也跟着开起了屠宰场,仅2005年一年就出现了12家企业。企业的竞争也让牛价涨了起来。当时屠宰牛的行业利润很好,所以大伙儿都往这方面发展。到2005年末2006年初,很多家屠宰场都起来了,带动了养殖这一环节,从而形成了养殖、贩卖、屠宰等一条龙发展。
水涨船高的价格让养殖户得到了实惠也刺激了养殖积极性。2007年,全县肉牛存栏量就增加了10万头,肉牛产值超过了1个亿。
关键词:海南黄牛;杂交技术;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899-02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部曾在海南省琼山、澄迈、琼中、白沙等市县建设国家商品牛基地和耕牛基地,海南岛内出现了大量的大型牧场,用于规模化养殖肉牛。2000~2001年间,海南省在中部6市县投资兴办牛场,发动群众养牛。2006年海南省农业厅提出了利用日本和牛冻精与海南黄牛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产出杂交一代肉牛(以下称“海南杂交牛”)发展计划与实施方案。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因黄牛肩峰高而得名,是海南省地方黄牛品种[1]。海南黄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日本和牛以肉质优良闻名于世界。在日本和牛的品种中,黑色和牛数量占和牛总量的90%以上。通过DNA分析,黑色和牛被认为与中国青海黄牛有共同的祖先。整体上该品种具有暗黑色的皮毛,有角而无肩峰。纯种和牛的背毛呈黄褐色或赤褐色,下腹部、后肢内侧色淡,皮肤为淡红色,角、蹄呈褐色[2]。黑色和牛系以其牛肉产量特别著名,肉质鲜嫩,尤其是肉中带有高度的大理石纹脂肪,瘦肉与脂肪红白相间像肉上结了霜一样,称雪花肉。
杂交可充分利用种群间的互补效应,尤其是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即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3]。冻精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之后,人工授精已成为黄牛改良的重要手段。
以海南黄牛为母本、日本和牛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杂交产下的海南杂交牛,充分发挥了杂种优势,肉色鲜美、肉质细嫩等特点,生产的牛肉肌间脂肪丰富,富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点与试验准备
试验在海南海荷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优质肉牛养殖基地进行。
选2010年3~6月出生的海南杂交牛和海口市红旗镇三牧养牛专业合作社的海南黄牛各15头,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试验牛只采用在牛舍圈养和放牧相结合。试验前对所有参试牛只逐头进行健康检查,编排耳号,驱虫健胃,免疫处理,圈舍消毒,固定槽位[4]。
1.2 日粮搭配
在牧草生长季节,粗料以60%禾本科牧草(多年生王草)、配比30%的农作物秸秆(玉米秆、稻草)、10%的精料(玉米、麸皮);在枯草季节,饲喂王草青贮。精料配方为:玉米50%、木薯干22%、豆饼18%、麸皮10%、磷酸氢钙50 g/d、营养砖。营养砖不但可以补盐还可补充微量元素。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微量元素缺乏,促进食欲,有利于生长发育,也可防止贫血和中毒发生[5]。
1.3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从项目开始实施起,定期对海南杂交牛和海南黄牛进行追踪调查与测量,建立健全档案,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能
由表1可知,海南杂交牛的初生体重明显高于海南黄牛,提高了75%。海南杂交牛在6~24月龄各生长阶段体重亦较同龄海南黄牛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100.0%、45.5%、20.5%、39.6%。
海南杂交牛在初生时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分别比海南黄牛提高了24.1%、38.2%、41.5%、29.9%。海南杂交牛在6~24月龄各生长阶段体尺亦较同龄海南黄牛有显著提高,其中体高增长7.8%~14.8%,体斜长增长6.7%~12.5%,胸围增长8.1%~29.0%,管围增长12.5%~25.0%。
2.2 繁殖性能
在自然条件下,海南杂交牛和海南黄牛繁殖性能差别不大。海南杂交牛母牛的性成熟期为18~20月龄,周期为18~22 d,妊娠期为285~295 d;海南黄牛母牛的性成熟期为19~21月龄,周期为15~20 d,妊娠期为283~290 d。
3 小结与讨论
据数据证明,海南杂交牛在体重、体尺指标方面均优于海南黄牛,其初生体重可提高75%。经24个月的育肥期观察,海南杂交牛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由于海南黄牛体型矮小、生长缓慢、产肉率低,因此可以利用日本和牛来弥补海南黄牛生长速度和产肉率的缺陷。海南杂交牛既有日本和牛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的长处,又具有海南黄牛耐热、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优点,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经对比试验,海南杂交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大,且采食速度快,非常适合海南省的生态环境。
对饲养的海南杂交牛进行育肥试验,经专家现场屠宰测定,育肥效果显著。根据现场测定结果数据和肉质口感评定认为:育肥的海南杂交牛有明显的产肉性能优势,具有优秀的种质特性。海南杂交牛屠宰率、净肉率高,肉质细嫩,肌肉脂肪呈大理石纹均匀分布,比照日本和牛肉质标准,海南杂交牛处于优良等级,符合高档消费需求,能迅速提升优质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牛肉品质要求的提高,改善中国牛肉品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是肉牛饲养大国,提高牛肉质量可以增强中国牛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6]。海南省有养殖肉牛的基础,在贫困市县推广海南杂交牛,既增加当地贫困市县农民收入,又能创建海南省优质肉牛品牌,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美食品牌做出贡献。
根据2006年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中心产区海南黄牛的体型、体况、体重与1976年的调查基本一致。但其他产区如琼中、东方、乐东、儋州、定安等市县海南黄牛的体型、体况、体重均呈下降趋势。
海南杂交牛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逆性强、产肉率高等优点,农民饲养销售一头6月龄的海南杂交牛犊牛,比同期饲养一头海南黄牛增收1 000元以上,对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 杰.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2] 郑 林, 祁茂彬,王大鹏,等.和牛与利复牛杂交效果观察[J].辽宁畜牧兽医,2004(1):16-17.
[3] 张 沅,潘玉春,李金泉.家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彭乃木,林 娅,麻积海,等.丹麦红牛与温州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生长性能的研究[J].畜禽业,2010(4):34-35.
3月初的一天,皑皑的白雪还没有融化。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汉夏黄牛市场,养牛户刘奇一边忙着交易一边对记者说:他家2011年年初在农行贷款6万元,养了20头牛,一年下来不仅还上了贷款本息,还为他带来了6.7万元的收入。这个“牛市”是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的。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平均每月逢五集日黄牛上市交易量达5000头以上,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就达100万元,还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
2008年,经吉林省政府与农总行深入磋商,多方论证,2009年4月,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在农行吉林省分行挂牌成立,由省分行领导兼任总经理。各二级分行和县域支行相应成立了专业机构,单独安排信贷计划、单独设计业务流程、单独进行统计管理,为吉林省实施“草变肉”建设工程,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到2011年年末,累计投放畜牧业贷款57.44亿元,其中:向法人客户累计投放贷款10.62亿元,个人客户累计投放贷款46.81亿元。
3年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在畜牧业金融服务制度建设、担保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同时,以养殖户为重点,主要依托牧业园区、标准化饲养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符合贷款条件的规模养殖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畜牧业法人客户贷款超过20户。包括华正牧业、正通牧业、佳龙食品、镇赉飞鹤乳业、吉林达鑫禽业、吉林巨丰农牧等,占全省畜牧业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法人畜牧业客户无不良贷款。还支持全省18万户养殖户展业创业。其中:支持养猪户17438户、养牛户30102户、养羊户4215户、其他种类养殖户6874户。该行畜牧业贷款中心成立以来,还加强与省政府、省畜牧局的沟通联系,积极与审批准入的9家畜牧业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累计发放畜牧业担保贷款1.94亿元,现余额6207万元。在服务实践中,该行还探索出“农行+畜牧业担保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多种畜牧业贷款联动发展模式。在支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广大农户发家致富。为启动实施吉林省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该行2011年,还支持了15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设,投放贷款重点推进“草变肉”工程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家养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品试点。仅2011年该行就累计投放畜牧业贷款20.73亿元,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17户、贷款4.33亿元;农村个人养殖户6.27万户、贷款16.4亿元,当年贷款投放额占比位居全省同业和全国农行系统第一。
[关键词] 农村 肉牛养殖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210-01
牛属于食草动物,牛肉的特点是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且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越来越受到欢迎,使得肉牛养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这对肉牛的养殖带来了很好的机遇。然而当前环境下,农村肉牛养殖业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牛舍的建设不合理
农村肉牛养殖一般是小规模的养殖,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将家中的旧房改造成为牛舍,改造而成的牛舍中牛床往往会凹凸不平,牛舍矮小、空气污浊,不能保证牛舍日常的通风换气,同时也不利于牛舍夏季的降温,而冬春季又过于寒冷潮湿,甚至有的牛舍难挡风雨,光照条件也得不到满足。肉牛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会严重的影响到肉牛的健康,影响肉牛的增重。为了改善肉牛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对牛舍进行改进,肉牛养殖户要确保牛舍冬暧夏凉,并且要保证牛舍的通风和光线充足。
二、肉牛的肉质不佳
农村养殖户一般是到农村市场挑选本地的水牛或者黄牛作为种牛来自繁饲养,其后代大多数用来出售。而黄牛的体型一般较小,生长速度也比较慢,出栏时间相对比较长。水牛的体型相对黄牛比较大,但水牛的屠宰率比较低,饲养的周期更长,产肉量也比较低,肉质相对较差。肉牛与黄牛或水牛配种进行繁殖,往往会造成后代的品种不良,导致肉牛的增重慢、肉质差、不易消化,从而导致肉牛的销售价格受到影响。
三、饲料营养不全面
天然牧草的数量不足,对于放牧的肉牛来说,不能很好的满足肉牛的需求,从而会使肉牛的增重变得缓慢。虽然农村也有种植牧草来喂牛,但是牧草的种类过于单一,牧草的产量虽然高,但不能提供肉牛足够的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这会严重影响到肉牛的增重速度。而到了冬季,如果没有贮存足够的优质牧草,而是以农作物的秸杆来喂肉牛,严重的不能满足肉牛的营养需求。同时,农村肉牛养殖户由于资金的紧缺,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运用不当,认为饲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会影响肉牛的品质,很少用营养达配全面的高蛋白精料来喂养肉牛,从而严重影响肉牛的生长,导致牛肉品质下降。
四、繁殖技术落后
农村小规模的肉牛养殖户基本上没有学习过肉牛的繁殖技术,对公母肉牛往往采取的是混群放养的政策,使肉牛自由进行。没有人工管理的,往往会造成肉牛过早进行,也会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从而导致肉牛的后代早产、体重不足、体制较弱、生长缓慢、增加出栏时间等问题。而推广肉牛的人工受精技术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克服本交造成的配种困难的问题,但人工受精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养殖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较好的掌握并应用该技术。
五、不注意肉牛的防疫工作
当前农村小规模的肉牛养殖户往往不注意肉牛的卫生防疫工作。当肉牛患病时,会不断的用药把肉牛的病治好,但一般养殖户的消毒防疫意识很低,舍不得花少量的钱去做好肉牛的消毒防疫工作。由于在牛舍内没有专门的消毒池,牛舍也不定期消毒处理,也没有及时对肉牛注射防疫针,肉牛一旦患病,特别是患上传染病时,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村肉牛养殖户应该注意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尤其是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更要注意消毒措施,同时也要增加牛舍消毒的次数。养殖户需要树立消毒防疫的意识,根据本地区肉牛疫病的发生情况,给肉牛注射相应的疫苗,同时也要注意饲料的安全卫生,保证牛舍的干净。
六、销售渠道不畅通
农村的肉牛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肉牛的交易一般是牛贩子在村里收购肉牛。农村的肉牛养殖一般采用零散的小规模养殖经营,这种性质就使得农村肉牛养殖呈现分散饲养的状况,且饲养量相对比较少且不集中,品种低劣,不能很好的吸引有竞争力的外来购牛户。即使有购牛户来购买肉牛,而肉牛养殖户本身缺乏市场价格判断,这就会使养殖户受到经济损失,从而挫伤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如果肉牛没有及时的销售出去,养殖户只能继续饲养肉牛,而对于饲养时间过长的肉牛来说,其肉质就会下降,无形中增加饲养成本;即使最终销售出去,也会影响肉牛的销售价格。因此,当前农村肉牛养殖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对养殖户有很大的影响。
七、结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环境下农村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牛舍的建设不合理、肉牛的肉质不佳、饲料营养不全面、繁殖技术落后、不注意肉牛的防疫工作、销售渠道不畅通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会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不易于农村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而在提出改善农村肉牛养殖问题的对策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推行科学的养殖模式,使农村肉牛养殖产生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使农民受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陶佑强. 我国南方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川畜牧兽医:牧业论坛.2007(05):22-23.
[2]汤绍贤,邱务喜. 松阳县肉牛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07):473.
[3]南涧. 山区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业:生产指导.2009(08):69-70.
关键词 肉牛;品种形成;自然资源
中图分类号S8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64-02
1 淮河的基本概况
淮河,古称淮水,是中国古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主流经河南、安徽、江苏3省18个县、市,流域面积、养育人口均占全国的1/8,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区域。淮河的支流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其中一级支流120多条,二级支流460多条,跨省的河流有100多条,南岸主要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北岸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新汴河,下游主要有泗河、浍河、沂河、沭河等。
淮河上游属河南省,以王家坝为界,多为山地、丘岭地貌,落差较大。中游为安徽地域,养牛重要区域阜阳,有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位于淮河流域,地势平坦,落差较小,有“七十二河归正阳,三十六湖在颍上”之说,正阳关是淮河第二名关,下游属江苏省,入洪泽湖,东注大海。
2 淮河流域的自然资源
淮河流经豫、皖、苏3省,大部分在华东地区,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雨量适中,光照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是淮河流域富足和兴旺的写照。自古就有“江淮粮仓”之说。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记述了豆类的种植时间和生长规律,豆腐的制造始于刘安。如今八公山豆腐,闻名遐迩,中国一绝,二十四节气的发明亦是源于刘安。农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淮河是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冷热空气在此相遇,形成大量的雨水,有利动植物的生长,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以淮河为界形成的南稻北麦的粮食种植格局,形成“南人吃米、北人吃面”的习俗。
淮河流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4.9℃,太阳辐射量年均506.52J/cm2。年日照时数长,无霜期长,适合大豆、小麦、棉花、水稻等多种水旱作物种植,年平均降雨量900m/n,最大冻土深度130mm,平均相对温湿度58.5%,最大积雪厚度260mm,年平均风速2.8 m/s,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宜于农田灌溉,充裕的水资源是淮河流域的重要农业资源优势,除光、热、水资源外,地质土壤资源更为丰富,淮河又是南北地质的分界线,淮河以南多为山地、丘岭,以北则为平原,地质以淤积土为主,典型的淮北大平原,是农作物的优势主产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芋为主,兼有玉米、水稻、高粱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芝麻为主。畜禽品种有黄牛、水牛、驴、骡、马、猪、羊、兔、鸡、鸭、鹅等。
3 淮河流域肉牛品种资源
由于淮河流域是农牧业的主产区,特殊的地理地貌优势,为促进农业的发展,黄牛作为传统农业的动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有着很久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变革加快,传统的役用黄牛,已转向肉用型黄牛,“我国地域辽阔,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共有黄牛品种28个,其中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和晋南牛被誉为我国中原的4大良种黄牛”。都和淮河流域紧密相邻,影响着淮河流域的肉牛品种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黄牛品种的改良工作,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引进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逐渐改良沿淮地区的黄牛品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淮河流域的肉牛性状更加明显,产肉性能大为提高,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专业化规模肉牛养殖场逐年增多,2010年12月初经过对阜阳周边地区,12个自然村的实际调查,共有养牛户53家,5头牛以上的大户23家,最大的近200头,品种多为高代杂交牛,优秀的高代杂交母牛占60%。
4 淮河流域的肉牛饲草饲料资源
由于整个淮河流域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每年的农作物产量惊人,农作物秸秆更是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土地到户的快速推进,农村黄牛散养户大量存在,对以麦、稻为主的农村,秸秆利用充分,过腹还田,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粮食的增产。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资源,青贮玉米为养牛大户解决了青粗饲料,其他粮食副产品,如:麸皮、豆饼、菜子饼、花生饼、棉籽饼都是肉牛养殖的好饲料。由于淮河两岸湖泊地较多,水资源充足,行、蓄洪区面积广,各种草本植物质优量大,有种被群众称为“淮草”的植物,根系发育好,多年生,为当地农户放养肉牛提供了饲草资源,有利于母牛群的生产与扩大。树木的旺盛生长,特别是田边、沟边、河边的矮小树木,枝叶幼嫩,肉牛喜食。现在工业化快速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工厂很多,啤酒厂、白酒厂、食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糟渣,是肉牛可利用的好饲料,既可防止环境污染,又可发展肉牛,一举两得。
5 淮河流域的区位优势资源
淮河流域位于华东地区,承南启北,紧邻江、浙、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些沿海的工业化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生产贸易的中心区,对肉类产品,特别是高档牛的需求,逐年增多,借助淮河流域的有利资源,进行大量的生产基地建设,生产出骨细皮薄、肌肉发达、肉质好的肉牛品种,以近邻的区位优势迅速供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
6 淮河流域的牛群状况资源
为提高淮河流域肉牛的产肉能力,不断利用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如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杂交黄牛品种,经多年的不断改良,肉用性能提高很快,特别是西门塔尔,有的已达到高代血统,具有一定的种用性能,农村散养户的逐年减少,专业化规模养殖场的逐年增多,对优质品种的饲养热情逐年增高。近30年的黄牛改良工作,使淮河流域的牛群状况改观很大,体重、体尺、肉用性能显著提高,“初生西淮F1 28.55 kg、西淮123.77 kg。分别比淮北小牛增长46.26%和67.88%,差异极显著(P
7 淮河流域内的技术资源
淮河流经的豫、皖、苏3省对肉牛业的发展都很重视,都有过相当大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国家对此更是大力支持。列入中原肉牛带的发展规划。沿淮各县市都建立了黄牛改良服务机构,有专门人员从事相关技术服务,安徽省畜禽品种改良站、阜阳市黄牛改良中心都是国家级种公牛站,江苏的徐州家畜改良站,这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机构,都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从事肉牛发展的相关业务。阜阳市黄牛改良中心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获得冻精生产许可证,曾存栏各种优质种公牛40头,每年生产大量肉牛、奶牛冻精,供应周边省市,由于供应的肉牛冻精品质优良。后代表现好,深受广大养牛户的欢迎,在周边地区影响很大,技术人员多年从事该项工作,在行业内业务较熟,通过精心的技术服务,改变了落后的牛群质量状况,各种优秀的肉牛质量性状得到充分的表现,为肉牛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进步。
8 淮河流域内养牛的群众基础资源
由于淮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黄牛作为农业生产的动力之源,和农业生产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能找到牛的踪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劳力的城市转移,治安状况不好,偷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以致农村散养农户急速下降,母牛数量的减少,形成的牛源紧张,本应兴旺的肉牛产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农村留守的老年人喜欢养牛的积极性是普遍存在的,养牛对农村来说,其群众基础是扎实可靠的,而现实是没有人保护他的安全无忧,不被人偷走,他们只有望牛兴叹,无助无奈。
9 淮河流域生物结构资源
淮河流域是地球表面结构的一部分,地球在亿万年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地表生物的多样性,淮河流域作为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因其气候、位置的特定性,形成了流域内的特定生物结构,这种大自然形成的多样性生物结构,包括植物结构,动物结构,微生物结构,在相对恒定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着各种生物、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人类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这些变化的原动力应该是星系的运动。淮河流域植物结构、动物结构、微生物结构的状态是长期进化发展的自然结构,人类的发展应维持其恒定,以造福于人类自己,如果破坏这种自然的生物稳定,将带来危害,牛作为一种有特殊消化道结构的反刍动物,能利用大量的植物秸秆,将植物因光合作用而积聚的生物能源进行消化、吸收、贮存、利用,服务于人类自身,维持自然平衡,如今牛存栏大量减少,作物秸秆,叶片等植物能源不能转化利用,因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土壤结构因缺乏有机肥而得不到合理改善,生产出的粮食因污染而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利于生物链的健康存续,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发展肉牛生产,维持健康的生物结构,是中华民族健康强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