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班语言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班语言教案

第1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5-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新的考验。从自然层面来看,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避险、逃生手段必须成为健康成长的必备手段。从社会层面看,随着社会分化日渐加剧,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影响,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加之扩招后的高校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了,不但受社会环境影响,而且一些学生自身的素质出现滑坡现象,必须通过安全教育进行警示和提升,警钟长鸣,让每一位高校学生成为与其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合格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短板”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从理论角度而言,高校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最高学府。安全教育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预防手段,实施安全行为,确保身心健康,将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从而“防患于未然”、“安居乐业”,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增强整个社会和谐、平安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而言,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占社会人口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大学生毕业生很快就会为人父母,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如果能消除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短板”,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后续影响力,使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成为懂安全、讲安全的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并通过他们来教育、宣传、影响亲朋好友和周边人群,整个国家的安定、和谐就有了基础性(中间层)的保证。

二、昆明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短板”现象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将这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多方位的安全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大学生由于对安全的疏忽,导致受到伤害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的典型案例,告诫我们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短板”。而对比国际国内安全教育,昆明地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在昆的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短板”问题在经费投入、调查研究、教育团队、教育内容等方面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短板”问题

在我国,据笔者多方了解,目前没有对学校安全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官方比例要求,从昆明地区各高校经费投入来看,多数没有专项经费,而是混杂在其他经费中,数字参差不齐,但总量都较低,就事论事,无系统性和持续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昆明16所高校均无安全教育经费硬性规定,多为随机和靠部门协调争取,无长期规划;偶有专项安全教育经费,如禁毒教育专项经费、预防艾滋病教育专项经费,也是数量极少,断断续续。从理论研究看,目前关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问题的资料甚少,尤其是缺乏具体的数字。从经费保障的角度来看,以昆明各高校为例,高校安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安全教育处于应景和应急状况,各高校的教育经费使用都是结合各学校的特点而定,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二)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安全教育的专业人员或团队

昆明市各高校目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依赖各级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以及极少数高校安保人员完成,临时性极为突出、针对性不强,缺乏明确的人员保障。一是从高校安全教育的教师构成结构来看,昆明16所高校很少有学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保障力量,各高校均无安全教育专业教师硬性规定,多为保社区民警、社区消防工作人员和学校保卫人员担任。二是从保卫工作人员的能力来看,根据昆明16所高校所收集的数据显示,许多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老师均身兼数职,且并非专业出身,在处理一些高校突发事件时力不从心或能力有限,学校对工作人员无系统校园安全知识学习,无长期教学规划,很多日常工作的开展多靠保卫工作人员自身的积累,存在阶段性和应景性教学为主导的现象。

(三)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安全教育的专项科研力量

根据笔者的调查,昆明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专项科研力量,许多工作人员学历、职称较低,且保卫工作繁杂、危险,很多从事保卫工作的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的科研工作中,专项科研工作开展的较为单薄,科研成果总体数量少、质量。目前,高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科研的一大热点,但纵观论文所涉及的思考和解决办法,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较好地开展。

(四)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涵盖的内容单调、狭窄

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多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自然灾害等几个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情感教育、性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等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众所周知,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且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缓冲带,部分学生逐渐与社会有不定程度的接触,加之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都处在敏感时期,很容易在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方面发生迷失,而学校在这一块的教育工作多表现在开展讲座、个案谈话,存在“短板”现象。

(五)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还没有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昆明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即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与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有隔离感,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讲安全,师生共关注”的良好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有限的安全教育学生还学而不用,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隐患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三、加强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短板建设的对策

首先,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建立相应的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昆明各高校应改变对传统“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制定安全教育的长期规划。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问题,必须通过不断的呼吁和争取获取支持。另一方面,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诸如各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统揽全局,从机制建设、人员配备、经费管理等方面着手。

其次,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是应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教育主管部门应自上而下制定一个安全教育生均比例,对经费不充裕的学校给予适当补充,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切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对安全教育工作要有专项基金,夯实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昆明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知识、技能、素质培训,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薪酬、奖金,要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有相同的待遇,并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为其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教育工作中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带头在校园安全问题研究上下功夫,重视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着力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设计校园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校园安全教育的授课时间,真正将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

第2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闻到了“年味儿”,但是如今新时代的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逐渐减少, 为了让幼儿深刻体会过年的喜悦,了解本地的地方风俗,加深幼儿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识,知道在春节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因而设计了这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诗歌游戏中体验春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新年的地方风俗。

2. 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学会新年到,新年到,挂灯笼,放鞭炮等词汇与句式。

3. 喜欢春节的热闹气氛,愿意和伙伴一起表演。

活动准备:

龙船、扇子、红绸子、腰鼓、鞭炮、灯笼、PPT

活动重点:了解更多的新年习俗,能根据图谱完整的朗读儿歌并表演。

活动难点:说出不同的新年祝福语,并能边念儿歌边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态图片,音乐)

1.T:“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来仔细听,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听到这个音乐?嗯,过新年啦,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那小朋友们是怎么迎接新年的呢?”(师幼谈话,了解过新年的习俗)

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完整的认识儿歌内容。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福字,祝福的福,把它倒过来表示福到了,新年到了,我们用它来表示新年到。老师把刚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年里的趣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新年到!见到这个字我们要念什么?新年到。这又是什么?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们,喜欢这首新年的儿歌吗?那我们试着来把儿歌完整的念一遍,还要加上我们的表演呃!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看图就知道怎么念了。”

三、出示教具,幼儿表演。

“宝贝们,新年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你们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好了到老师这边来排好队。看,热闹的龙船队也来了,让我们用好听的儿歌和他们一起表演吧!扇子舞起来,灯笼也要挂起来,鞭炮想起来,扇子舞起来!”

四、活动结束

“孩子们,新年就要到了,我们一起给所有的老师们拜年啦!面向所有的客人老师,跟他们说声新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挂灯笼,放鞭炮,噼里啪啦吓一跳!

第3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场景一:

教师在进行大班童话诗《耗子娶亲》的教学活动中,开头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你们知道耗子吗?

幼:(教师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幼儿叫起来):知道。

幼1:耗子就是老鼠。

师:(满意状)对,小耗子喜欢吃什么?

幼2:(突然大声地说):小老鼠喜欢偷鸡蛋,我看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就有。

(其他幼儿也呼应起来,我也看过,我也看过……..活动里顿时热闹起来。老师显然没想到这个环节,皱皱眉头。)

师:那请这个小朋友说说你看到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说了什么?

幼3:动画片是爸爸带我去买的,猫一直追老鼠,可是没有追到。很好玩。

幼4:我看到里面还有一只像狮子那么大的狗狗。

幼5:里面还有一个很胖的婆婆,拿着扫帚打它们呢。

师:是的《猫和老鼠》是有趣的动画片,但是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是敌人呢?原来啊………(老师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地讲给了幼儿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间已经过去了15分钟,但关于的《耗子娶亲》孩子们还没有欣赏……)

深度思考:节外生枝使目标发生转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淡化了自己原来的教学目的。场景一就是这种案例。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采取回避的措施,而是迎合着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谈动画片的内容,接着又大讲。从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看,这种做法是好的。如果这时教师能正确地引导,完全可以把幼儿引入到《耗子娶亲》上来,但遗憾的是,由于教学生成性问题处理欠妥,到最后变成了“常识课”。

对应策略:正确筛选,目标明确。

文学活动要关注幼儿文学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因此,在我们文学活动中,关注成长中的幼儿的整个生命的活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场景二:

教师上大班散文诗欣赏《蝴蝶舞会》时,为了使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舞会,播放了一段舞会的场景。正当大家看得聚精会神时,活动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两个孩子在模仿着舞蹈,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幼儿哈哈大笑。老师向他们走去,活动室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孩子紧张地低下了头,好像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笑眯眯的说:“想不到我们我们班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其他小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老师又说:“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好吗?”“好”大家热烈地鼓起了掌,旁边一位幼儿说:“老师,他们会跳拉丁舞。”“是吗?”老师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是的”更多的幼儿叫起来。“那好,我们就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热烈欢迎。”老师说完,带头鼓起了掌。两个孩子在老师再次鼓励下,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热烈奔放的拉丁舞,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喝彩声。他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这时老师乘机引导幼儿们想象“蝴蝶舞会中谁也会来跳拉丁舞?”“除了热烈的舞蹈,蝴蝶们还会怎样舞蹈”……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积极主动地探讨着关于蝴蝶舞会的问题。

深度思考:换位思考使课堂焕发活力

文学活动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场景二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课堂教学要以幼儿为本,教师要会换位思考,要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为他们着想,要看懂幼儿行为,分析幼儿行为,正确了解、判断幼儿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幼儿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教学气氛,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场景二中的教师无意间发现了两名孩子的特长,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对应策略:善于捕捉,点燃火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让孩子们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

笔者感悟:

幼儿的课堂生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的判断及活动环境的创设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案的束缚,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幼儿的智慧就会得到尽情展现,教学活动才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如果把幼儿的“生成问题”比喻成“琴”,那么教师的“回应”则是“瑟”。琴瑟合鸣,才能使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精彩无限、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宋志红.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4).

第4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有哲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反映。”“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内外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愈来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礼仪知识,对提高每个公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文明礼貌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要。”这是2010年11月16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等单位共同召开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观摩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达的心声。因此,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目标的1、2点中明确指出: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可见,语言教学中礼仪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在湖南省邵阳市蓓蕾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幼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过多的受到长辈们的呵护、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霸道”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思想――自律,尊重、关爱他人是格格不入的。在语言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进行培养教育,让他们受到熏陶、得以感染,并进一步养成良好习惯是极其重要和必需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供教育策略和参考依据,并通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担任课题主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语言活动:幼儿园语言活动既包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专门语言活动(即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的语言教育活动。

2.渗透:《辞海》解释为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本课题的“渗透”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整合、融入礼仪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以促进幼儿发展。

3.礼仪教育:本课题的“礼仪教育”是指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内容的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学会尊重他人,获得优雅健康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等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敏勤认为,不仅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要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实现整体构建,创建教学合一,师生共建的课堂。创造知识感悟场,找规律,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习系统理论:伊利莎白・卡洛-乌尔福克和琼・伦奇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涉及四个相互联系的范畴,即“四范畴说”(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语言交际环境范畴),从更大范围对语言学习系统进行了整合思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⑴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让幼儿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个个都做文明小公民。

⑵探索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

⑶构建“明礼、懂礼、知礼”的特色园所。

(二)研究内容

⑴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幼儿、贴近实际的故事、诗歌、散文、早期阅读等有机融入礼仪教育,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感受,实践中养成。

⑵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策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摸索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教育策略,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⑶探讨幼儿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结合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让幼儿的礼仪素养获得提升。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 加强业务学习

课题组购买了有关幼儿礼仪教育的参考书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如:《3―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初探》《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渗透美德》《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良好礼仪教育促进和谐发展》《尊重教育之礼仪的培养》《幼儿礼仪培养的实践尝试》等等。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学识水平,从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将各阶段的任务进行了分工。

(二) 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

教师方面:

⑴开展“每周跟我学礼仪”活动,每周请一位教师跟大家分享一个礼仪小知识,丰富教师的礼仪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全园20余名教师已全部参与此活动,所学基本礼仪30余项,内容涉及:握手礼仪、进餐礼仪、微笑礼仪等,很多教师在交流中都谈到此活动对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及意义深远;

⑵组织教师听讲座,学礼仪;

⑶每学期末举行公开课展示活动,由课题组的教师展示一学期的礼仪成果;

⑷组织教师每期参加论文、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幼儿方面:

⑴创设整洁、和谐、欢乐的礼仪环境,给幼儿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

幼儿园大门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地方,一走进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讲普通话,做文明人”、“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等彩色文明用语标志牌;幼儿园的电子屏每天会滚动显示文明礼仪格言;每天早上6名身披“礼仪宝宝”绶带的幼儿和值班老师、保健医生都面带微笑用最真诚的问候,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从幼儿园的大门一直到教室,一声声亲切的“早上好”,一个个问候的鞠躬,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传播着礼仪的气息,让幼儿在温馨的话语声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的墙饰布置中,老师们精心布置的“礼貌用语我知道”、“跟我一起学礼仪”等图片都时刻提醒着教师和幼儿讲文明、懂礼貌,让孩子们从环境中得到启迪。

⑵开设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每周各班老师都会有计划地组织两个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将礼仪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如小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到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⑶开展各种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各活动中。

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所以很多的礼仪行为习惯还要在平时非正式的语言活动或游戏中进行巩固。如角色游戏――超市,教师要及时引导大家要排队付款、售货员要有礼貌地对待顾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学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和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

⑷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生活是同步的,教师要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引导孩子学说礼貌用语、学做礼貌行为。如,需要他人帮助时应使用礼貌用语“请你帮我……”,得到帮助后要感谢帮助你的人。

⑸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

2011年12月,“礼仪宝宝迎新年”――幼儿礼仪展示活动;

2012年3月,“学雷锋”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6月,“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幼儿礼仪操展示;

2012年6月,“大手牵小手,同做文明人”――幼儿家庭礼仪摄影展;

2012年10月,“我是邵阳文明小公民”――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三)请进来,走出去

2011年9月,邵阳市教科院赵建军主任来园开展讲座《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我园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受益匪浅。

2011年10月,谢渝芳、刘佳在山东济南参加了“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1年年会”。

2012年10月,卿茜、严静在山东青岛参加了“全国校园文明礼仪2012年年会”。

2013年3月29日,糜艳萍、李莉赴山东济南参加“全国文明礼仪研讨会”。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园幼儿已有的礼仪行为习惯,并了解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渗透情况。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礼仪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统一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经验总结法:从面上和点上及时总结我园在礼仪教育中的经验,为探索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有关资料。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它一般包括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探索,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幼儿形成了文明的语言习惯,教师对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 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范性、主动性、持久性获得提高

1.提高了幼儿使用文明礼仪语言的规范性

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抓住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这一项的目标3中就明确指出: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语言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幼儿正确学习了各种礼貌用语,如: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求助语―请、请问、请帮忙;感谢及回复语―“谢谢!”“麻烦你了,非常感谢”;回复感谢时应说:“别客气,不用谢”道歉及回复语―“请原谅、“对不起”“很抱歉”;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不要紧”“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赞美语―“你干得很好”“太棒了”“你真了不起”“你手真巧”;慰问语―“您辛苦了”;欢迎语:您好”“很高兴见到您”“请进”“请坐”;告别语―“再见”,等等。通过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的实践运用,孩子们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2. 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1)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主动性提高。我们通过讲故事、念礼仪儿歌、文艺表演、玩礼仪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经过不断地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的行为机制。

(2)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持久性。例如:我们评比礼仪之星的活动,通过从每班幼儿中推选出礼仪小天使,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的积极评价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情感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幼儿文明礼仪行为持久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总结了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可接受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通过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各年级组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找到了适合于幼儿的一些教学方法。如:

⑴儿歌童谣法。儿歌、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的认同。如,小班的《好宝宝歌》: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问声早;公共车上让座位,过马路时看左右;学会谦虚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大班的《接待客人歌》:客人来,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初相识,做介绍,带尊称,才礼貌。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将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儿歌、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幼儿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⑵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礼仪知识,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如,大班童话故事《等车》,故事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件非常普通的事――“等车”来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个憨厚可爱、热心帮助朋友的大象哥哥的形象。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⑶情景表演法。情境表演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大班开展谈话活动《过马路》时,首先是进行情景表演,教师扮家长,幼儿扮孩子,在创设好的场景中孩子没牵家长的手,在马路上乱跑,这时一辆“汽车”开来差点撞上孩子。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过马路应该怎样走才最安全?当师幼讨论后,再次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和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礼仪。

⑷行为辨析法。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设计问题或问题情景,让幼儿在事件的评析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如:语言活动《小猪变干净了》,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刚开始动物都不愿意和小猪交朋友?小猪这样做对不对?”“后来小猪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小动物们就和它交朋友了?”使幼儿通过小动物对小猪前后两种态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懂得了与人说话要有礼貌,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⑸环境感染法。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入手,在校园窗口、活动室、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教师通过在多种有趣的语言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轻松地学到礼仪。

(三) 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教师们在集体学习、互相观摩、交流案例等活动中,合作和互动大大加强,研究交流氛围更加浓厚,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⑴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以前,老师们总觉得科研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认为那是高层次的学者们研究的,通过礼仪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力得到增强。特别在家教指导工作方面,教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表达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来,老师们组织的教学活动,撰写的许多论文、教育随笔、活动方案等,都分别在省市获奖。

⑵教师人格魅力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开展好礼仪这一课题,让幼儿由知礼仪从而转化为用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成为孩子们的典范。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学生们的表率,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也特别注重自身的提高,她们懂得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如何做具有人格魅力和良好修养的社会人,如何做受幼儿和家长尊敬和欢迎的新时代教师,通过“每周跟我学礼仪”、“礼仪操”、“谁是最美的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们从素养、礼仪、形象、语言、处事、仪表、社交等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并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时时处处作孩子们的表率,作孩子心目中可以信赖的老师,同事心目中真诚的朋友,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始终以规范的文明礼仪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文明礼仪教育对家长以及社会的影响

⑴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研究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在课题开展的不同时期,我们都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使他们不但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同时也看到孩子们在每个阶段的进步与表现。并通过这种参与的方式,使他们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行为、语言等方面约束自己,成为孩子们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能感受到良好的礼仪氛围。同时,我们的研究活动中的每个活动,如:“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摄影展”、“礼仪小天使”“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文明小公民”等活动都得到家长们积极响应,

⑵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家长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题中的各个活动中来,家长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⑶丰富和充实了幼儿德育的内容。

我们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研究中,面对时代的变迁,不断拓展内涵及注入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探索了多种途径的礼仪教育活动方式,对传统幼儿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进行了补充丰富,赋予幼儿德育多而实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开展多渠道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⑷凸显了社会效应

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重大节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参与到社会中去,如“我是文明小公民”“花儿好看我不摘”“一起过生日”、“慰问敬老院”、“我为灾区献爱心”“亲亲我的好老师”“我爱妈妈”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社会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赞同,树立了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七、取得的成果与社会效益

(一)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开展的活动分别在省、市获奖

⒈论文

⑴谢渝芳《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语言活动中》市一等奖。

⑵.糜艳萍《浅谈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⑶刘佳《让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愉快地接受礼仪教育》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浅议依恋在幼儿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市二等奖。

⑷李莉《让幼儿懂得爱,学会去爱――谈如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国家三等奖、市一等奖。

⑸李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交往礼仪》市一等奖。

⑹段瑜艳《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挫折教育》市一等奖。

⑺廖礼蓉 《“家园共育”的品德教育》市二等奖。

⑻彭海燕 《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市二等奖。

⑼袁金红 《幼儿园礼仪教育策略》 市二等奖。

⑽范一俏《浅谈幼儿园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市二等奖。

⑾苏美玲《浅谈幼儿的攻击》市二等奖。

⑿严静《浅谈如何在小班开展礼仪活动》市三等奖。

⒉活动

⑴李莉组织的大班活动《我的家乡--邵阳》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一等奖。

⑵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1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⑶李莉设计的《大班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⑷李莉设计的活动《圆形拓印变变变》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⑸李莉设计的活动《快乐的我》在2011年度市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一等奖。

⑹卿茜组织的小班活动《男孩女孩》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⑺卿茜设计的活动《舞蹈(江南style)》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⑻卿茜组织的大班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⑼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湖南省2012年度婴、幼、特教优秀社会课例比赛中获二等奖。

⑽李永红组织的大班活动《快乐心情》在2012年度市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示范课。

⑾刘佳设计的活动《帮助小鸡》在2011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⑿李慧设计的活动《大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花》在2012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⒀李慧设计的活动《打败灰太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二等奖。

⒁蒋婷设计的活动《韵律(织网捕鱼)》在2013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活动设计中获三等奖。

(二)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获家长关注、媒体报道、姐妹园竞相学习

⑴2012年6月,“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文艺汇演被邵阳教育电视台及邵阳日报报道。

⑵2011年10月李莉组织的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2012年10月卿茜组织的活动《难驯服的马》和李永红组织的活动《快乐心情》分别到隆回县、邵阳县、邵东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县等地送教下乡,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⑶李莉老师撰写的《邵阳市蓓蕾幼儿园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2012年4月)、《放飞快乐童心,展示礼仪风采――邵阳市蓓蕾幼儿园“文明礼仪伴我行”庆“六一”活动圆满成功》(2012年6月)等通讯稿在邵阳教育政务网上发表。

⑷2012年10月,全园教师与幼儿发起为小朋友捐款捐物活动,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赞同。

⑸2012年4月,“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班级环境创设竞赛――让环境会说话,城步、新宁、邵阳县等姐妹园所前来学习参观。

⑹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在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结等,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⑴教师对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渗透于礼仪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将礼仪教育渗透于种多语言活动中,如:区域活动、餐前活动、谈话活动中等。

⑵缺乏统一配套的教参资料。市面上有多种关于礼仪的资料,但并没有配套的、系统的参考资料对教师进行指导,需要教师们在不同的教参资料中不断搜集,资料的匮乏使教师们在课题进行中感到吃力。

⑶幼儿礼仪教育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成人素质有待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礼仪往往因为大环境而改变,所以更希望成人能够谨言慎行,成为幼儿的榜样。

第5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胡剑红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正式授牌,是宁波市海曙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幼儿教育学科工作室。自喻“青蓝作坊”,意取“青出于蓝胜于蓝,蓝基于青以致远”,旨在成为海曙区幼儿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工作室领衔人为宁波市第三批名教师胡剑红,七名学员均为海曙区各幼儿园的优秀青年教师。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易园教研、对外交流、网络互动等学术活动,同时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杨蓉老师出任工作室导师,使工作室的研究既“根植在平实”,又“憧憬于卓越”。工作室运用胡剑红老师独创的“四同四异”教学研析法,开展多次“提升集体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现场研讨展示,引发了教师们的共鸣与反思。

工作室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青林园区(青林湾西区115号)

工作室博客:http://.cn/yayagushi

在工作室“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四同四异”的教学研析方式,即同材异案、同案异执、同执异思和同思异行。实践证明,“四同四异”教学研析法,可以让教师达到“活动前适宜计划、活动中有效把握、活动后有效反思、反思后积极跟进”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同材异案,创活动前适宜计划

有效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前要“制定适宜的计划”,如准确分析教材、了解幼儿水平与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环节,等等。“同材异案”就是提供给不同教师相同的教材,鼓励教师们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最大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此种教学研析方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材异案的研析活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开展。

1.单轨式。指将一个教材按照一个维度进行多元化的设计。比如提供科学领域教材“磁铁”,让七位学员按照幼儿年龄的维度,分别设计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科学活动“磁铁”,下表就是她们在方案中预设的各年龄段活动目标(表1)。

另外,也可以采用提供同一个年龄段的教材,让教师设计不同领域的活动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教育价值的能力(图1)。

2.辐射式。即一个教材按照多个维度设计成领域各异、年龄段各异、活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案,形成以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结构。如七位学员针对语言教材绘本《变色鸟》对幼儿不同领域发展的教育价值,设计了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以及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教学活动方案(如图2)。辐射式的“同材异案”可以让教师大胆拓展思路,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思考教材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寻求适宜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分析教材、了解幼儿以及提供策略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同案异执,促活动中有效把握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能够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善于倾听与回应、善于积极互动,等等。“同案异执”的教学研析是就相同的教案,由不同的教师(或同一个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组织实施,并让其他教师观摩教学过程,从中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积累教学组织的实践经验。“同案异执”的教学研析在我们的工作室中经常开展,七位学员在“同材异案”的基础上,共同选择一个教学方案,然后由两位教师负责进行教学展示,其他成员参与现场观摩和研讨。

【案例1】

工作室日志(二十):关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时间:2012年5月22日

地点:高塘幼儿园多功能厅

小班科学活动“小兔找太阳”(思维训练)是工作室中大家确定的“同案异执”教学方案。今天上午由飞飞和梅子分别执教两个小班,我和其他五位学员现场观摩。活动前我给学员提了一个问题:请结合教学现场寻找到影响科学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9:00~9:17飞飞执教小一班、9:25~9:52梅子执教小二班。相同的教案、经验水平差不多的两班孩子、同是市教坛新秀的两位教师,但是教学效果还是有所差异。小一班幼儿在活动中骚动不安,在最后的“找礼物”环节中,有近50%的幼儿对自己将要做什么表现出茫然,而且最后能够顺利找到自己“礼物”的孩子也是少数。然而小二班的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悦,对教师提出的任务积极参与,最后有近85%的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礼物”。

接下去的研析中,大家比较一致地找出了方案相同、实施效果却不同的原因:两位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运用不同。飞飞的语言比较啰嗦、零碎,在每次提出要求时都反反复复地重复,反而给幼儿造成了倾听操作要求的干扰;而梅子的语言相对精炼,每次提操作要求时都能放慢语速、变换与先前不太一样的语调,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提高了很多,操作效果自然就大不一样了。飞飞自己也谈到:“我很担心孩子们听不明白我的要求就草草动手去拿信封,于是很着急地想把要求都说完,可越是这样越说不明白,只能重复地说……”“科学活动中的语言是幼儿科学思想和科学行为的外显,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内容要清晰、精炼、易懂,语音语速要有所控制和变化……”大家对之前我提出的问题热烈讨论,达成了共识。除了教师自身的语言之外,在之后的教学研析中我们又找出了影响科学活动效果的其他因素:教师准确评价幼儿行为的能力、回应孩子的策略、处理突发状况的机智等。

三、同执异思,引活动后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执异思”教学研析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反思平台,让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多元化的反思,通过个人反思、群体反思,使教师分析研究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历练,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工作室开展的“同执异思”形式主要有:

1.现场碰撞。在观摩后立即开展反思,对刚刚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交流、探讨,这种反思具有时效性。虽然现场碰撞往往运用口语表述,理论高度常常不够,但却是极其真实的、现场的、平等的,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表达个人的思想。上述的“小兔找太阳”活动后的集体反思就是属于“现场碰撞”。

2.网络互动。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都有博客,也创建了“青蓝作坊QQ群”,通过网络,大家可以自由地对观摩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继“小兔找太阳”活动现场碰撞后,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在博客里撰写了反思日记,彼此之间也有互动评论。当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时,就需要有所斟酌、有所提炼了,因此这样的反思更具有思辨性和成熟性。

3.专家引领。我们倡导每个教师对同一个课例要有各自独特的看法与思考,但是最终需要形成一种认同,此时就需要有一定权威的专家进行小结与提炼。工作室中除了导师、领衔人,七位学员凭借各自的专业特长也都能成为“专家”,对零散的、短小的个人反思进行归纳、提升,帮助大家梳理思路,并对研讨的活动提出一个相对统一的、认同的评价意见,让大家进入引领式学习,从而完成观念的转变。

四、同思异行,倡反思后积极改进

第6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目前,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高教司函[2004]190号)

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学习理论,对于当前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的教育家就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语言教育学家也开始对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主性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有所发展,建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显得更加重要。

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进一步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改革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个现代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为自主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和环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方案

根据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方式,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新的教学模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很好的方法与手段。

(一)明确教改目的,调整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上机与面授互动,促进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向“基于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针对网络教学的要求,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外语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进行外语教育创新,不仅要进行教育观点的创新,更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的指导下,我院设计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大学英语分为读、写、译、视、听、说主干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建立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要求》,确立了“四个阶段,三种教学模式,两个评估方式,一个中心”的新体系。“四个阶段”指大学英语1~4级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一入学就要进行分级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级授课。“三个教学模式”指大班“读、写、译”教学模式、网络“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小班口语训练教学模式。周课时分配为2+2+1=5,即2节读、写、译课程,2节视、听、说课程,一节口语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节省了教师资源。“一个中心”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为宗旨。

(三)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依托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基础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建立面对面的多媒体读、写、译课程与口语课程,以弥补由于人机对话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专题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教学+小班口语面授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视、听、说、读、写、译教学,网络课堂突出视、听、说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课堂突出口语教学,即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进行视、听、说、读、写、译训练的特点,强化课堂面授的视、听、说教学,以及教师通过课堂进行的学习控制与教学辅导,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扮演课堂监督与辅导者的角色。

读、写、译课程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面授,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介绍阅读、写作和翻译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视、听、说课程以网上多媒体虚拟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网络教室里单独进行学习,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若有疑问可登陆教学管理辅助平台。口语实践课是对视、听、说课的检查和补充,实行小班面授,辅导的内容主要针对本单元的题目进行,包括对话、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看图说话、游戏等形式。

(四)改革评价体系,促进网络教学的有效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实时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基本是主动的、探究式的、协作式的。在这种新形式下,传统的,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综结性评估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对网络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评估。用这种模式评估会导致信度和效度上出现偏差,不能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产生良性作用。网络学习得以进行,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力为依托,而对网络学习者的监控和评价则成为必要的动力支持。所以选择有效的评估模式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教学改革的延续。教学测试与评估也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进展情况,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改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院制定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占(40%)。(2)终结性评估占(40%)。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一)开放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优化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软件提供的材料,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网上收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素材,寻找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以提高自己英语素质为目标的学习,为今后进入社会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的信息容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在校园网上,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并可按大学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库,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语音室,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鲜活、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满堂灌”,还是“讲练结合”,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厌倦的感觉。而网络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影像、文字及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多姿多彩。教师能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网络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及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教师及各类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只能采取大班额教学的办法。而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外,更多地需要学生们反复地操练,在练习中求进步。而大班额教学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如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规模地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自由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内讨论并加以监控,指导任意一组学生,发现问题,立刻通过网络予以解答,而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向教师求教,从而使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缓解了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并最终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突现出来的问题

(一)试验时间较短(实际试验时间只是5个月)

从改革过程中看到,有些改革措施还不够完善。如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更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配置和使用,实验结果的反馈及进一步推广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策略滞后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学网络课件来完成的。在这种条件下,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借助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涉猎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论,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或比较困难。另外还存在着缺乏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回避问题就是忽略问题的存在,不主动、积极地寻求必要的措施去分析问题,表现出学习准备不足。

(三)教师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是应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只有掌握了网络应用技术,才能使校园网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自学了网络知识,会从网上吸取知识辅助英语教学。另有部分教师希望得到网管人员的帮助,愿意学习和应用网络教学。还有个别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懂网络,不会也不愿使用网络。在软件开发上,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班额口语授课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能自主控制学习进程,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和评价。

参考文献:

[1]BensonP.&P.Voller(eds.).Autonomyandl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C].Harlow:Lonman,1997.

[2]BensonP.&W.Lor.MakingSenseofAutonomousLanguageLearning:ConceptionsofLearningandReadinessforAutonomy[M].EnglishCentreMonograph,NO2.TheUniversityofHongKong,1998.

[3]Dickonson,L.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J].System,1995,23(2):165~174.

[4]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5]陈美华,邵争,郑玉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6]程琪龙.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范捷平.研究型大学的外语自主学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第7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WANG Yuexiao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is anew course in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t com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six door nursery teaching Me.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grams to avoid duplication and overlap "Six methods" and another between the fragmented, but the drawback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o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tra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是“三学六法”,“三学”即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六法”即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和美术六门教学法。由于“六法”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尝试打破学科界线,将“六法”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因此,“活动设计”既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课程。

“活动设计”有机地容纳了“六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避免了“六法”内容的重复与互相割裂,确立了科学的幼儿园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幼儿园环境等内容与《幼儿教育学》重复,但提法却不相同;关于“五大领域”的设计与指导内容过于简单;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被删减,导致实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凸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相协调。那么,对其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实践等进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1 明确课程定位

“活动设计”一般开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说、弹、唱、跳、画的基础上,以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并加以实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运用到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中去。在见习和实习环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既重要又独特的课程,与其它每一门专业课都密切相关,它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上启“三学”,下启“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下,学生普遍偏好“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课,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

1.2 整合、重构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

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

具体的整合与重构如下: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学”一章;将“环境创设”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基本要素”第三节“幼儿园环境”;把《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案的基本格式与编写要求”整合到基础性模块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中,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实训。幼儿教师必须会听课、评课、说课,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从附录中提到基础性模块进行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性模块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听课、评课、说课,从而确保五大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顺利进行。在基础性模块中,还要加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学生尽快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幼儿园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

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模拟教学模式”, 将模拟幼儿园教学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儿教师”与配合角色“幼儿”,进行心理模仿,按课前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双模拟教学模式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熟悉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使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知识接受”过程向“问题解决”过程的转变。

3.1 技能展示

学前教育专业“说、唱、弹、跳、画”等各项技能最终都要运用到领域活动的教学中,因此,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渗透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如: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读;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可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活动可进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钟简笔画展示,等等。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每次1~2人,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与本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四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方案任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活动方案,包括观摩后的还原教案、自选内容设计及指定内容设计;二是制作教具任务,即制作试讲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色彩与形状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上要提倡废物利用;三是模拟教学任务,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每组选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四是说课、评课任务,由试讲同学简要说明活动目标的确定、指导策略的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点评。

一个特殊任务:记录听课本。配合本课程的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听课本。在各领域活动见习、公开观摩活动、观看教学录像及模拟教学活动时都进行记录听课本实训,要求记录好各环节及“三语”(导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并在“评议”一栏简要写下评语。老师对每次记录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记录听课本”的任务,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也为后续的见习、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3.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强化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解决以往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最能体现中职教学特色。本课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个阶段。

4.1 校内实训

本课程学习之初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尚浅,不适合到真实场所进行反复大批量的训练,宜在校内仿真实训室中训练职业技能。

(1)模仿教学。在实训之初,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训兴趣,树立信心,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模仿教学录像,从片断模仿到完整模仿;从集体模仿到个别模仿,使学生在模仿中得到许多体会和感悟。实践证明,这是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拟教学。在模仿训练后,学生对如何组织幼儿上课有了感性体验,就可转入模拟教学阶段。学生每6至8人为一组,每组要完成教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总成绩包括“模拟幼儿教师”和“模拟幼儿”两个方面。听课的学生要记录听课本,填写教学评价表。

模拟教学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是目标的达成、目标如何达成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学习亮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则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为师技能。

4.2 校外实训

(1)观摩见习。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实行按需见习和不定期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生入学后,便确定各班的见实习园所,在每个园所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各相应的班级便可前往观摩。见习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见习方式的优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既强化书本知识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学实践技能。

(2)综合实习。在校内实训完成后,安排为期五周的综合实习。在实习中,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每个实习生要完成一节公开课,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荐一名实习生开展全园公开观摩课。实习生开公开观摩课时,实习园的业务园长、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及全体实习生都参加听课,并安排下一届学生前往观摩。综合实习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职业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设计”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明日之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强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本文立足“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着眼实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争取摸取索出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本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第8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日渐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也已逐渐普及起来,尤其是在一些连年扩招,师资力量紧缺的学校里,利用多媒体大班授课更是成为最佳的选择。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于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里特别提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并前所未有地用了四个附页的图表来说明多媒体教学模式及操作流程。可见管理高层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

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目前的外语教学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人们逐渐发现这一运行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上海大学冯奇教授首先在对比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而自主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成绩反而还要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冯奇、万华)。随后,重庆工学院、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校的英语教师也陆续发现了各自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著文讨论。笔者作为一名专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经历着和思考着,并认为有必要先摸清高校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存在的原因,适时地进行调整,引导和规范,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这种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提供多样的立体的外部刺激,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和超文本的特殊功能等,具有很多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点,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我们必须首先从认识上走出这一误区。

1.多媒体外语教学的认识误区。多媒体教学的正确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显而易见,教学是该词的核心,计算机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样,在“多媒体外语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这一术语中,“外语教学”,也就是说,language learning是中心词,“多媒体”是修饰词,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一种辅助工具而服务于外语教学。

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显著优越性和新鲜性,很多人跟风走,不能正确把握多媒体的技术内涵而将之奉为神明,处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条件和程度等同于教学质量的优劣,或一味追求时尚和量化的多媒体教学任务,而忘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其结果是,各校贪大求全,相互攀比,甚至不计成本地盲目加大或追加硬件教学投资而造成巨额财政负担;教师重课件轻教学,忽视对语言教和学规律的研究,受制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影响师生在教学中能动性的发挥和人文交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多媒体外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不少不科学不适当的地方,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泛滥。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板书,以投影代劳,在相当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就使得课堂的信息输出量大为增加成为可能。很多教师借这一优势,准备了内容丰富繁多的课件,涉及到一个单元内容的方方面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一些学校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每课少则九十多张幻灯片,多则一百五十多张。核定的教学任务是每学期讲八 个单元,以每单元六个课时计算,平均每个课时要用到二十张,除去必要的读课文部分,也就是每两分钟放一张。试问这样的信息量学生接受的了吗?何况每张通常都是一项较为完整的内容。

在这种希望能借助多媒体优势而尽可能多给学生输出信息的思想指导下,有的多媒体课堂上课件演示时间达到了课堂时间的80%,造成了事实上的“电灌”。教学节奏大大加快,学生没有必要的时间思考接受,反而造成新的,强度更大的填鸭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有害无益。更无从说实现了教学的先进性和启发性。

多媒体主宰课堂,师生能动性差。多媒体课件一旦制作完毕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上进行改动,这就在客观上禁锢了老师的思维,只能按照既成课件的程序去讲解。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点击鼠标,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接受程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就学生而言,眼球和脑子跟着有彩图有动画甚至有音乐的幻灯片转,期望着下一张幻灯片可能出现的色彩和画面,而忘了用心用脑地去思考幻灯片上所传达的内容,成了自动的接受器。这种定向式的教学模式无疑严重束缚了他们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外语教学原本的出发点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帮助实现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实际性的改变,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对声音、动画、图像的强大处理能力,只是简单的将教案搬到电脑上,不但没有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反而束缚了教师教学的能动性。

由此可见,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反而导致了落后甚至倒退的教学模式,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其它一些影响多媒体外语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除上述两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外,多媒体外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看似微小却实实在在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如大多数多媒体教室是将课件幻灯片投映在大屏幕上,这就要求教室拉上窗帘,关上门窗,甚至得关掉前两排灯光才能保证屏幕清晰。可以想见,在那样昏暗的教室里授课,学生和老师的思维能有多么活跃。师生之间彼此看不清楚,更别说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了。同时坐在教室前半部的同学得常常遭受摸瞎记笔记之苦。笔者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时就深受其苦,索性改为不用看课件时打开前两排灯光,用时再关上以确保屏幕清晰。虽然这样换来换去颇觉尴尬,但事实证明,在教室条件受限时,这样的转换是必要的。笔者明显感觉到,打开灯,处于明亮的环境里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和课堂气氛要比在昏暗的情况下好得多。

3.多媒体外语教学不利于教师语言素质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近几年在高校外语教学界的风靡对于外语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目前尚未能较好的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的现状来看,不利于教师语言素质的发展。

首先,多媒体课件制作给外语教师带来了极大负担。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播,外语教师除准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互联网等准备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要求下,教师还要将备课内容制作成若干张幻灯片,字体,字号,颜色,出现的次序等都要一一考虑周到。这就给教师们增加了极大的备课负担,消耗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而疲于奔命。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限,现在要在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都将语言和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负面地影响了外语教师在语言素质上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之于外语教师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造成了一些教师的安逸心理。有些老师不负责任,采取“拿来主义”,用买来或下载的现成课件在课堂上照屏宣科,而不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课件,组织课堂。这样的信息输出怎么会有学生有效的信息输入呢?常此下去,只怕有些教师离了课件就上不成课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一套符号体系。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语言知识摄入和输出的过程。外语教学之于教师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摄入足够的语言知识,并在相关的环境场合中进行输出,实现交际功能。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交际。脱离了语言教学实质的多媒体外语教学又怎么能够完成这一使命呢?重于多媒体技术的外语课堂有怎么能提高外语教师的语言素质呢?

三、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多媒体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内涵是帮助外语教师收集和展示语言信息的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外语教学永远不能超越于语言教学的本质而让多媒体成为主宰。

2.适量、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外语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首先要控制信息量。按照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给予学习者足够的,稍难于理解的语言输入就够了,而这种输入又能被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其次课件的制作要给课堂教学留有足够的空间去启发,思考和讨论,如课文导入时只给出问题,而不是长篇大论地介绍背景和相关知识。课文讲解时只给出关键词和重难点的知识点,而不是逐一细讲。总结内容时给出结构,从而使学生能对整体内容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偶尔辅之以贴切的画面,则更能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其兴趣。这样下来,每课用不着几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也不需要过多内容。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灵活进行,又可以避免很多操作中的不便问题。口译或任务练习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联系方式,最适合采用多媒体,不妨多加利用设计好的句子或任务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已有知识。

语言环境是最重要的语言习得要素。而原版电影或其它的音画资料是最合适不过的环境语言素材,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意截取,反复播放,供学生练习听力,提高理解力和通过讨论提高口语。学校应该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外语学习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老师辅导和监管时用。

3.教师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削弱。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教师的基本功都是不能舍弃的,现代教学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任何时候它也不能代替教师。作为外语教师,语言素质的发展是首要的,这是贯彻外语教学实质的基本保障。

此外,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应因使用多媒体而有所削弱。有效的教师课堂主导才能导致学生的高效学习。正如英特尔公司克瑞特博士所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技术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李安华)。我们真正需要的正是能将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效结合的教师。教师仍然应在现代化的课堂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拉近师生距离,进行教书育人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而不是躲在多媒体后沦为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

第9篇:大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高职;英语教学;对策和建议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展开的教学活动,它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自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教学也逐步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至今多媒体英语教学也在全国各高职院校中正方兴未艾。与传统英语教学环境相比,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实际教学效果和作用也受到某些专家的质疑。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怎样?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在哪些方面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对策和建议。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江苏省某高职院校16名专职英语教师(男5名,女11名,年龄:25-48岁),239名学生(大一:115名,大二124名;年龄:18-21岁)。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包括26个问题,主要涉及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认识,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程度,教师对多媒体高职英语效果的看法,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具体实践过程等;学生问卷也包括23个问题,包括学生对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的看法,学生在多媒体英语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学生对英语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

3、调查过程

教师问卷由笔者本人分发给16名教师,在一个星期内收回。239名学生参与了学生问卷的答卷,完成时间在15到20分钟之间,期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答卷。笔者参与了学生问卷分发和收集的全过程。

4、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分别得到16份和236份有效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4.1教师方面。首先,有87.5%的教师认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效率,93.8%的教师认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满足了扩招后大班化教学的需要,81.3%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英语教学极大地增加了课堂信息输入量。93.8%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节约了大量备课时间。75%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68.8%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43.8%的教师有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18.8%的教师接受过全面系统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培训。87.5%的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93.8%的教师会上网下载有关教学资料。87.5%的教师会制作电子教案,12.5%的教师会制作网页和MAI(Multimedia Assistant Instruction)课件,6.3%的教师掌握了网上教学技能。75%的教师备课内容主要是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81.3%的教师基本上是按照课件的思路来进行课堂教学。有 68.8%的教师所有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课件,31.4%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25%的教师会向学生提供推荐相关英语学习网站,87.5%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写板书或少量板书。62.5%的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和学生的眼神交流。从多媒体课件方面来看,62.5%的教师认为课件内容越多越全面越好, 56.3%的教师认为课件的声音、图像和动画的制作越精良越好。37.5%的教师认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是制作PPT, 只要有必要的文字信息就能满足教学需求。56.3%的教师认为配套的MAI课件的某些内容和教材联系不大。尽管如此,还是有62.5%的教师尽量使用这些课件,只有25%的教师会查找相关资料自己制作PPT。由此可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多媒体高职英语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满足大班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提供的信息量激增,同时减少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时间,在某些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以上数据,首先,教师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水平有限,其次大部分教师比较依赖多媒体课件,备课和上课都是以此为基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因此,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信息的发送者,而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此外,教师对MAI课件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认为信息量越多越好,一方面又比较偏重声音、图像、动画等而忽略知识信息;教师制作MAI课件的能力也很有限。

4.2学生方面。84.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堂激发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81.8%学生认为多媒体英语课堂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接受调查的该所高职院校配备了两种多媒体教室,即只有主机、大屏幕、投影仪的非标准多媒体教室,和配备有主机和学生机的标准多媒体教室。68.6%的学生反映在非标准多媒体教室里师生之间有眼神交流;而在标准多媒体教室里,81.3%的教师忙于多媒体课件展示,92.8%的学生则只是盯着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但是在非标准教室里,有25.4%的学生反映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感到紧张。在标准多媒体教室中,有61.9%的学生觉得学习氛围更轻松。73.6%的学生感到在非标准多媒体教室里上课眼睛容易疲劳,有时注意力不集中。51%的学生承认在标准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自己有时并不在听教师的讲解或指令,而是浏览和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64.8%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图像及动画增加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46.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堂提供的信息量过多,教师展示课件的速度太快,有点跟不上。有36.9%的学生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信息太多太杂,没有重点。52.1%的学生认为阅读量过多,有时感到厌烦。7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42.4%的学生认为自己听力得到加强。49.6%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说英语的时间较少,59.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英语写作练习的时间较少。24.6%的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感到疲劳。47%的学生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比以前减少。51.7%的学生不清楚所学重点。23.7%的学生上课时只是看课件而很少翻看课本。由此可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确实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加了信息量,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通过两种不同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实践过程的对比可以看出,非标准多媒体教学环境并不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在只有大屏幕而没有学生机的情况下,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某些学生就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又无法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学习内容,因此有紧张感和压迫感。而标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缺陷在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师忙于播放MAI课件,学生忙于单向的机人信息传递。面对各种信息和信息媒体,某些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不足。从调查结果可见,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听力却没有加强(通过事后访谈发现,课堂上大部分“听”的和教师讲授的内容都会以文字形式出现,所以学生实际上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书面信息来获取听力信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的训练也有所欠缺。另外学生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多媒体课件上,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机人传播,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

5、对策和建议

5.1转变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只是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工具之一,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结构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探索、交互、合作等活动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调查结果来看,多媒体高职英语实践过程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多媒体课件展示过程,教师的角色随之也演变为电脑操作员;然而,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同时扮演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评论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5.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在了解最新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和开发一体化多媒体语言教材。首先,教师应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应具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熟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能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浏览下载教学资料,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进行网上教学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而不仅仅是播放多媒体课件。

5.3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课堂互动。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多媒体高职英语课堂缺乏足够的师生、生生互动。比如在标准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就不如非标准多媒体教学环境;而且,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确实是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忙于操作电脑或其他多媒体设备,讲解的时间随之减少,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也不多,师生个人对话、对子练习、小组活动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媒体高职英语课堂的互动性实际上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教师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黑板、粉笔,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特定的语言情景,进行主题学习、小组讨论、对子练习、角色表演等带有合作性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轻松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中,真切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听说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语言综合技能,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5.4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调查结果可见,在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依赖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备课和上课的思路都是根据其思路进行,有的教师发现配套多媒体课件的某些内容实际上和教材内容关系不太紧密,他们也在所有教学环节中使用这些课件。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达到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目的,而不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使用,这样就可能造成信息过剩,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如潮的信息面前,抓不到重点,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和各班学生的具体水平差异,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目的性地选用或自制MAI课件,利用其他多媒体信息工具和媒体,进行多维立体信息式的语言知识输入,真正做到既强化信息刺激,又增加信息输入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5.5增强合作。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师之间可以加强合作, 一起设计课程, 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交换意见, 分享经验, 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利用网络技术与“同事”、同行、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众多领域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合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取组织或个人的知识、信息、思想、经验等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应当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进行讨论,采用开放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5,(5).

[2]崔岭.多媒体投影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探析[J].外语界,2004,(2).

[3]邓星晖.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9).

[4]桂诗春.关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94,(4).

[5]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6]齐登红,王保云.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