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业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采购计划
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计划,在核实过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并与相关计划员或其它负责人沟通确认无误,并存单保存后,做出最终的采购计划。
2. 询价和还盘
此环节主要工作有以下两大块:
1) 发询价函:了解好供应商后,需让发询价函,让供应商对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确认后加盖公章回传;
2) 议价:综合考虑价格、交货的及时度、付款方式等方式找出二、三家,进一步商谈,以达到最能保障公司利益的企业进行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多家供方报价单尽可能做细致,能做到细节出处最好,起到知道所采购物品来龙去脉的效果,并利用所有途径去验证,这样后面还价也有理有据容易达到预期
3. 做采购订单、合同
在询价议价完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订单了。订单做好后要与各供应商提供的书面报价、比价表及先前做好的采购计划、计划确认单等等装订到一起。
接下来需要做另一个版本文件,即合同。合同版本基本是固定的,但要结合公司的要求以及与供方谈判的结果以及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要求而变化。
4. 跟踪货物
在此环节,要了解整个供应过程是否正常,了解接货人的联系方式、地址,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另一方面,供应商发货后,还要了解承运人的联系方式等。这样便于随时跟踪货物在途中的状态。
采购部作业流程相关文章:
1.采购部工作流程
2.采购部工作流程图
3.采购部入库流程
一、研究解读——再造目的需明确
新课标指出艺术学习具有应用价值,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艺术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使学生毕生受益,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效率,更具有创造性。新课程标准下的许多教材都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美术作业的完成表象表示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接近尾声。从本质上看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方式和教学互动的具体内容的结合。其中的价值为:(1)验证学习效果。(2)共同参与,取长补短,共同表现,体会感受。(3)陶冶情操,快乐学习。
美术作业的完成隐性则表示这个单元这节课可以继续升华,从而蕴含着再创造的可能。它不但改变了作业呈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流程。
二、量体裁衣——再造方法需切准
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作业都能够进行创意性再造呈现,美术课作业呈现的再造性要素,是作业之间必须存在互相关联的内在秩序或者是等同性条件,这些秩序或条件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再造主题相同
课堂作业一般都会按照课程的要求布置相对一致的作业内容,一些自由度高的作业形式展现出来往往会弱化主题的同一性,作业完成之后的视觉效果差就很难再合成呈现。这并不是说去限制学生的表现风格,而是要求作业内容上的相对一致性。例如《表情丰富的脸》一课借助一个载体,利用一张表情面具,让学生将表情丰富的脸展示出来! 《东南西北》一课让学生将制作好的东南西北拼成一个立体造型。《有趣的脸谱》一课利用脸谱墙的形式进行展示!
2.再造模数固定
所谓模数就是指作业的外观尺寸的相同性或等比性,无论是平面性作业还是立体制作的作业都需要外轮廓尺寸具有完全相同的比例、大小、这样才具有组织重构,整体再造的可能性。例如《美丽的盘子》这节课,教师用同尺寸相当的盘子指导学生去绘画、制作,再将学生的的作业进行有组织的重构,从而提高孩子的创作欲望。《彩旗飘飘》《装饰纹样》这两节课利用不同色彩相同尺寸的色卡让学生进行绘画,再重构展示。
3.再造材料统一
作业制作材料的统一性或同类性也是再造、合成的条件之一。所谓统一性,就是指作业主要制作材料的相同性或类似要求,只要这样才能够将一定数量的单个作业有机地组合一起。如第11册《有趣的脸谱》一课,以石头、葫芦瓢、酒瓶等多种不同材质进行表现,并将这三种材质分别进行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4.再造开放和兼容
美术课堂作业在呈现过程中的再造性发展,需要每一幅单独作业的状态都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要使全班同学自由完成的作业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有必要加入适度的限制性条件,因为限制性条件是一种共有关系,这种共有关系是兼容的基础,例如限制一定的形态或色彩、使用的工作、加工的工艺,等等。限制性条件的目的是使全班每一位同学完成的作业具有某些共同性或相似性。例如《图形拼摆》一课限制了学生的色彩选择和大小选择。《手拉手的好朋友》一课利用背景大图限制学生的作业制作大小和展示形态。
三、优选活用——再造的形式需恰当
(一)美术作业再造的类型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般只是布置同一个作业题目,从难度上讲,有的学生感到难度适中,有的学生感到较为困难,有的学生感到太容易,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作业练习要求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来说可能过高,日积月累使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这足以说明我们应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出发,分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全方位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美术作业再造的构成性
从《适合的纹样》《图形拼摆》等的课文中发现,这些课程实际运用了一些技术性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单个完成的作业作为构成性单元要素,并选择一定的方法和结构形式,使这些独立作业形成一定数量的“单元”,再组合成一幅大尺度的形式。这种单元数量重复组合的方式可以很快的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质上将呈现转化为深度加工过程,将课堂作业的展示转化为教学内容升华与再造性发展。
(三)美术作业再造的空间性
作业呈现再造性发展,能将其变化成更为丰富的空间形式。在《茶壶制作》《美丽的盘子》《家乡的桥》等课中,全班同学的单个作业被积累构造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它极大的强化了同学们对构成设计空间变化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了同一物体,运用空间再造性呈现的多种可能。明白数量与重复对空间形态的意义。
(四)美术作业再造的集成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流程”。SOP起源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管理方式之一,其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众多企业管理案例中都得到了验证。因此,将这种现代的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并结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殊管理环境,探索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教学管理标准流程,对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对教学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研究对于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作业流程理论被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促使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更有利于各高校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教育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越来越体现出了它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认识观念、管理理念的发展滞后,高校教学管理往往在高校实践活动中存在认识不足,缺少具备专业水准的管理团队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专业化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重科研教学、轻管理的历史情结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缺少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团队,不仅没有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还缺少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统一业务规范标准要求。同时,由于高校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普遍以经验管理为主体,个人管理经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水平。
(二)教学管理实践缺乏标准工作规范,管理工作中权责不清由于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方式普遍为经验式管理,管理方式不仅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毫无普适化的标准,甚至在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学院,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都存在着各种差异,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秩序混乱,形成了上一层政令不达,下一层信息不通的阻值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的缺失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高校教学管理环节中权责区分不清,没有明确的责任定位和工作职责定位。
(三)教育资源利用和配置存在低效和浪费,教学管理环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高等教育资源是国家教育资源中等级最高最为稀缺的资源,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职能,但是由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缺少有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框架,也缺乏高效的、权责明晰的、顺畅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因此对高校教育资源造成了普遍的配置低效和资源浪费,从而严重地影响到高校教学秩序和高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良影响的循环过程,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探索和解决,而不能区分对待。
三、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及构建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构建需要从科学的定义体系出发,遵循一定的科学性的构建原则进行构建,要在充分借鉴当代商业工业体系中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构建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一)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根据管理学中关于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概念和高校教学管理实践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做出这样的基础定义,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按照科学性的管理原则,制定出的符合高校教学管理基本工作制度和方法的,权责明晰的,目标明确,过程清晰可控的标准的教学管理操作规范。
(二)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构建的基本原则依据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及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现存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形成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以权责明晰的制度建设为基础和保障。要做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能够权责明晰,职责明确,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在每一个教学管理实践环节中,任意环节和管理者出现问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以依照,从而对每一个教学管理环节进行有效规范。
第二,以高效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和依托。高效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主体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而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工作规范的执行和应用水平,再科学的管理工作流程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化的实践者进行操作,也无法进入实际运行。因此,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重点和依托。
第三,以高效、科学地配置和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为构建目标。高校教育资源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中最为珍贵和稀缺的教育资源种类,如何合理、科学、高效地利用和配置高校教学资源自然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利用标准作业流程理念构建新型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第四,坚持普适性框架建设与具体性个性化生成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经验式管理和纯个人特性管理的情况。因此,构建一个具备科学性、系统性、普适性的标准作业管理体系框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环节。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在普适性的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框架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工作流程机制制定。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普适性指导作用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的、系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珍,张长海.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7-161.
关键词 现代仓储 模拟仿真 仓储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一、Flexsim仿真软件的功能及作用
Flexsim是一套具备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为一体,为制造、物流等领域服务的软件产品。同时也是新一代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有效工具。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使得建模过程更为快捷,只需通过图形的拖动和必要的附加程序就可以快速地建立起系统的模型。软件提供丰富的物理单元(如处理器、操作员、堆垛机、货架等)、原始数据拟合、输入建模、进行仿真实验、结果优化、生成3D动画影像,同时还提供与其他软件的对接。
(一)Flexsim仿真软件的功能。
1、建模功能。
Flexsim建模是直接从三维开始,无须转换。用拖放图形的方法建立模型,建模时将相应的实体拖放到模型窗口的指定位置,实体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参数可根据不同行业的使用者来设定,可以快速、高效地把制造业、物流业、以及一般商务流程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
2、仿真分析功能。
Flexsim可以用试验的形式来仿真假定的情节,自动运行模型并把结果转存在报告、图表中,并且提供平面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以及甘特图等多种图形图表,支持数据与图表混合的统计报表。在模型运行过程中记录所有设备的所有状态(工作、等待、阻塞、故障等)的时间值,以及设备加工产品的个数,用户可以自由组合和输出由这些数据组成的报表。
3、可视化功能。
Flexsim采用了与视频游戏相同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简单的点击和拖动,可从任何角度观看模型,同时观察系统的各部分,实现模型的整体化展现。Flexsim 的运动学功能能实现设备的动作,平移(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或是旋转运动,使模拟过程更接近真实。
(二)Flexsim仿真软件对配送中心仓储功能研究的作用。
1、图书配送中心仓储功能研究目的。
图书配送中心的作用是作为中转站来实现图书的分销,尽可能的降低库存所占压的资金,减少库存成本,提高图书物流的流动性。图书配送中心的仓储功能研究不是一味的研究能存储多少图书,而是通过对现行图书配送中心各个环节的数据和设施进行分析(包括分拣,退货,打包,临时仓储等),寻找阻塞因素,得到改善方案,为今后的改进建设起到“灯塔”的作用。
2、Flexsim仿真软件对研究的作用。
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可在计算机内建立配送中心的整体或局部的三维模型,然后汇总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信息的统计和提取,输入到仿真软件中尝试运行,通过Flexsim的可视化功能,能反应出现行配送中心的系统阻塞因素,查看阻塞地点的运行数据表,再次分析数据,以便提出改进措施。利用Flexsim对新华图书配送中心模拟再现,不但能提高效率,缩短研究开发周期,而且保证安全,节约开支,提高质量。对模型进行各种系统分析和工程验证,最终获得优化设计和改造方案。该软件能验证物流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改善和管理的基本数据,降低运营成本。
二、实证分析―以新华图书配送中心为例
运用Flexsim软件对新华图配送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计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蓝图,对订单的核心数据分析提取,输入到仿真软件中对图书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出库与打包)进行模拟仿真,从而论证采取该软件对配送中心现状研究的必要性。
(一)自治区新华图书配送中心简介。
新华图书配送中心担负着向全疆各地州、县新华书店实行统一进货、统一结算、统一配送的任务。该配送中心属于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较大的库存量,向省(州)区域范围的用户实行配送。配送规模大,配送批量大,客户数量多。同时所面临的进货出版物品种繁多,拣货量大,差错率高,不注重逆向物流等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屏障,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配送系统能否良好地运行。在这样传统的图书配送中心,到货和退货的图书按照先入库再分拣,然后移库存储或配发出库输出的流程进行处理,这种作业流程虽然入库速度较快,但却造成了分拣工作量大、出库不及时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配送中心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长期运作也增加物流成本。实现图书配送的高效化,已成为提高我国图书业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降低企业乃至全行业流通总成本的主要途径。
(二)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功能及阻塞分析。
1、拣货区及阻塞分析。
拣选作业是整个仓储物流活动中作业量最高的,达到了整个物流活动的51%。在新华图书配送中心,没有采用自动化拣选,采取的是人至货的方式,拣货员通过步行到达图书存放位置,然后将选好的图书送至静止的集货点。这种方式需要的作业面积较大,补货不方便、劳动强度高。拆分区的通道上,货物摆放不规则,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收货拆分区及阻塞分析。
拆分区主要对接收到的图书进行拆分和清单核对,进货速度快,数量多,作业工序简单。在新华图书配送中心,此区域采用的作业方法是先进行清单核对,之后进行简单的无序堆码,最后进行拆分。虽然不会造成进货时的拥堵,但是给后续工作(拆分、分类)带来不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3、打包区及阻塞分析。
打包区主要对定单图书进行整理、整合、配货、打包、贴标签。仅配备五台半自动打包机,采取人工铺牛皮纸,人工包装,人工贴标签,机器打包的方式。对于如此庞大的图书配送中心,在业务量剧增的情况下,采取这样作业方式,已经完全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4、退货区及阻塞分析 。
退货区主要是对过期图书进行整理、核对,然后重新返退各店或各出版社。主要针对的是各地州退回来的书籍。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作业难度大。新华图书配送中心的退货区拣选策略采取分区拣选的模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无自动化设备和技术,自动化水平低,出错率高,没有最大化的发挥分区拣选的潜力优势。
5、发货处理区及阻塞分析。
在整个区域里完成接货、退货及入库前的工作,如接货、卸货、清点、检验、分类、及入库准备等。具体包括:将准备好的图书装入外运车辆出发,外运发货区与接货区共用同一场地,有站台、外运线路等设施;按用户的需求,将配好的货暂存等待外运,或根据每个用户货堆状况决定配车方式、配装方式,然后直接装车或运到发货站台装车。这一区域对图书是暂存,时间短、暂存周转快,所以占地面积相对较少。
6、站台及阻塞分析。
新华图书中心仓库站台属于进出货共用站台,虽然可以提高空间和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对于图书这种时效性特别强的收发货管理相对困难。在出入库频繁的情况下,容易照成拥挤、阻塞等相互影响的不良后果。并且目前这个站台没有设置防撞胶,对于货车的停靠有一定的困难。并且车辆的装卸货都是采取了人力装卸,装卸速度慢,成本高,影响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应该引入嵌入式站台登车桥,方便装卸书籍。
7、业务信息处理区。
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层(将图书清单收集、加工的图书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业务层(对合同、票据、报表等业务表现方式进行日常处理);运用层(包括仓库作业计划、最优路线选择、控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根据运行信息检测图书物流系统的状况);计划层(建立各种图书物流系统分析模型,辅助高管人员指定图书物流战略计划)。
8、库存区。
库房建筑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化设计,地面采用适合图书仓储的水泥地面,不易起尘,并且库房内通风、采光、防水、防腐、防虫蛀等安全措施齐备。干湿度、温度控制严格,保证了库存图书的质量。同时采用图书标准化书架、国家标准图书分类代码,以及计算机检索查询系统,便于随时准确提取和收入图书。
(三)数据分析及未来业务量预测。
2012年业务量为4300万元,根据历年增长水平(增长率变化情况及平均增长率),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城市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状况,新增大型企业数量及发展情况得出以下数据:
由此上表可以看出,该图书配送中心的年业务量以2012年为基础,2022年增长2倍,2032年增长7倍,2042年增长19倍,迅速增长的业务量是实行仓储自动化的前提条件,单纯的依靠人工分拣,人工打包,人工配货和拣选,会导致出错率增高,工作效率低下。只有在未来进行仓储自动化后,企业的运行速度才能赶上业务增长的速度。
三、结论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已经成为供应链的枢纽环节,其作业效率直接影响到末端销售。本项目以新华图书配送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新华图书配送中心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其收货、打包、退货、发货等作业流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了货物的拥堵,整体效率低下,设备利用率低。根据仓库的现实情况,对现有作业流程中的收货、打包、退货、发货等作业流程进行改善,提出改善备选方案, 并用Flexsim软件对方案进行仿真,进而分析仿真结果,得出不同仿真条件下的最优方案。
图书配送中心总体规划图包括了CAD图和Flexsim设计模拟图,主要是向着整体建设现代化仓储目标去规划,所以规划核心要点有:
(1)图书配送中心的仓储区域采取自动化立体式仓库,巷道之间选择高层堆垛机,可提高数量和品种繁杂的图书进出库的运行速度和减少摆放错误率。
(2)建立一到两个自动化仓库电脑控制处理中心,该中心主要监控整个图书配送中心的运行数据,并对临时调整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修改,并且定期分析整个图书配送中心的工作运行情况,方便核心技术员随时对于图书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局部调整。
(3)在收货拆分区,采取全自动化的图书分拣机,一是对图书的拆包处理,其次是根据计算机处理中心的指令对图书的种类分类和根据订单的需求进行图书拣选。这样的自动化图书分拣机器,完全可以提高操作的速度和运行的效率。
(4)在图书的打包方面,采取全自动化图书打包机,加快已经分类和拣选好的托盘图书进行打包和贴标签活动。
(5)由于图书是一种体积小,重量大的批量实体,所以采取液压叉车经行长距离的搬运托盘图书,减轻人工劳动量并且加快各个区域之间的图书流动效率。
本研究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紧缺人才专业创新项目资助和新疆农业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杨万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本科生;迪丽拜尔・吾吐克,余定强,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詹凌云.浅谈我国物流中心的仓储自动化[J].商场现代化,2006,7:119-120.
[2]侯凌燕,尹军琪.我国新华书店图书物流中心特点与物流中心建设概述[J].物流技术,2010,12:33-36.
[3]韩耀东.新华书店配送中心图书退货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6.
[4]周向阳.Flexsim系统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10:85-87.
关键词:RFID技术;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采集;分拣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1 RFID技术在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流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邮区中心局是在邮区中担负邮件分拣、封发、经转和运输任务的邮政生产单位。它既是邮区内的邮件分拣封发中心,也是邮件发运中心,负责邮区内各类邮件的处理、分发、集散和交换进出转口邮件的任务。目前,邮件在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条形码,与条形码相比,RFID(RadioFre—quencylDentification)技术在数据自动采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或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的这些特性很适合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邮区中心局。邮政系统进行的一些尝试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5年初,国家“863”计划项目“无线射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启动。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邮政以速递总包处理业务为突破口,选择上海为试点,进行了“射频识别技术在上海邮政速递总包处理中的应用”实验。实验表明,RFID技术具有远距离、非“视线”识别、高速、多标签批量识别、无须人工干预、信息可擦写、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等优势,非常适用于邮政生产作业。其中,装卸车识读率99.4%;分拣识读率100%(初验测试值);处理中心内部速递作业和总包分拣处理可提高效率约20%,实现了交接时的信息自动核对、分拣时的信息自动采集。速递部门与邮运部门交接环节实现了即交即清和各环节邮件处理时间信息的自动采集,优化了物流网络,完善了速递总包跟踪查询环节,避免了邮件的延误和丢失,方便了质量考核,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2007年,邮政规划院实施的“京沪穗邮政速递总包RFID应用试验项目”,进一步验证了RFID具有远距离自动识别功能,可在几米外读取数据,每秒可读几十到几百个标签信息,能够快速、大批量处理数据。托盘货品在通过仓储门时会被自动扫描并记录全部信息,后台自动完成出人库记录更新;可穿透纸箱,无需开箱验货;标签可读写信息10万次,每个标签都具备全球唯一码,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单品识别技术。
再如,基于RFID技术的“国内平常邮件全程时限监测系统”已在全国投入应用。
以上案例证明,邮政速递总包的交接环节应用RFID技术后,有效提高了交接和分拣的效率及准确率,实现了各交接点信息的实时准确采集以及整个处理过程的透明化管理。由于邮政速递总包作业流程与邮区中心局普通邮件作业流程基本相同,RFID技术在速递总包处理过程中的成功应用,预示着其在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过程中的更优异的表现,可行性不言而喻。
2 当前邮区中心局的生产作业流程
目前,邮区中心局的生产作业是以“两子系统”为支撑的基于条形码技术的网络化作业流程。网络化作业要求国内给据邮件必须具备全国统一的标识条码;收寄时除录入邮件重量、资费等信息外,还必须录入收件人准确的6位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电子化支局封发至中心局的给据邮件总包,全部拴挂128条码袋牌;国内给据邮件信息和封发信息通过支局系统生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中心局系统。邮区中心局通过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接收网上散件信息,经开拆处理后,通过扫描邮件条码,获得邮件寄达地的邮政编码信息,完成邮件的分拣作业,由中心局系统生成邮件的封发信息,完成封发作业,并将带有邮件寄达地信息的邮件信息在线发送给接收局的中心局系统或投递系统。
在邮区中心局内部,总包处理作业流程一般为:邮车到达中心局,押运员将路单交接发室,接发员查看车封;下载信息,打印勾核单,下载信息至扫描枪;接发员持扫描枪到装卸口对邮件卸车进行扫描、分堆;扫描信息上传至终端,完成多件少件的补录信息,缮发验单;邮件出口时,接发员先到微机室出装车单,寻找相应装发的邮件,码盒、装车,装车完毕后到微机室报数、出路单,微机按照装车单勾选相应信息,随后出路单、写车号、发信息。
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在目前邮区中心局网络化生产作业流程的基础上,以邮车到达为起点,以出口邮件装车离开中心局、相关出口邮件信息发出为终点,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邮区中心局总包生产作业流程,描述了基于RFID技术的给据邮件分拣封发作业流程,但不涉及邮件在生产作业过程殊情况的处理。
3 基于RFID技术的邮区中心局总包生产作业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邮区中心局总包生产作业流程。前提是邮区中心局的每辆邮车、每个总包邮件堆位、每个托盘(或拖车)、每个分拣台席(格口)、每个装卸口都安装RFID信息接收器,并将装卸口人工升降门改为自动升降门。
3.1 总包邮件接收
邮区中心局生产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计算机综合网实时下载相关局发来的邮车信息,并发送到安装在大门口的RFID接收器。邮车到达时,RFID接收器接收邮车上RFID电子封签发出的信息,并与中心局综合网中相关邮件发运局发来的邮车信息进行比对,确认邮车无误后开门放行,否则禁人。同时对邮车车载总包邮件数量进行第一次预扫描,读取车装总包数量并上传至综合网。指调中心根据装卸口作业忙碌情况,给邮车指定卸车口及卸车时间,并将该车的RFID信息发到相应卸车口的RFID接收器。
根据邮车信息,邮区中心局综合网自动下载该车邮件总包信息,并发送至相关指定卸车口的RFID接收器。当该邮车到达卸车口时,卸车口的RFID信息接收器接收到邮车电子标签发出的信息,当与指调中心提供的信息一致时,卸车口自动升降门打开。同时,RFID接收器从中心局综合网导入该车邮件总包信息,相关局发来的总包信息与邮车进局时第一次预扫描信息同时在显示器上显示,两个数据如不一致,则警示接发人员注意。卸车人员验视电子签封无误,打开签封、车门,准备卸车。
在卸车过程中,总包在皮带机上经过时,卸车口的RFID对卸车总包邮件进行二次扫描读取卸车总包数量,与网上下载数据勾挑核对,如有多袋少袋则自动发验。在卸车过程中,装卸口RFID同时对总包内件进行首次扫描,读取袋内件数,并上传至综合网。
3.2 进口总包处理
接发人员将进口总包邮件装入不同路向的总包托盘车,分送转口(出口)总包存放区或进口邮件分拣开拆区。码放时,总包袋口朝外,避免压住RFID袋牌。托盘车载RFID接收器对放置在该托盘车上的总包信息进行核对,如非本托盘车邮件则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处理,接发人员将托盘车拖离邮件卸车区后,托盘车RFID自动统计该车总包邮件数量,并将车载总包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中心局综合网,综合网确认信息后,转发到相应总包存放区或邮件开拆区的RFID上。
当托盘车抵达相应转口(出口)总包存放区或邮件开拆区时,该区RFID接收托盘车及车载总包发出的信息,并根据综合网发来的信息确认该托车总包是否为本区域的总包,扫描车载总包数量与托盘车RFID提供的数量信息是否一致,若不是本区域邮件或数量不一致时则报警,提示相关人员处理。总包存放区对进来的托盘车载总包邮件进行累计。
总包存放区RFID对存放时间超出设定时限的总包邮件,即时将该批总包邮件上传至指调中心综合网,指调中心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将该批总包予以出口装车发运。
3.3 总包发运
邮区中心局指挥调度中心将需要装车发运的总包邮件信息发送至总包存放区、相关托盘、装卸口的RFID接收器。工作人员打印出装车单到总包存放区敛取相关总包邮件。如系落地总包需码盘时,托盘车载RFID接收器对码放在该托盘车上的总包信息进行核对,如非本托盘车邮件则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处理。
当托盘车脱离总包存放区时,存放区RFID接收托盘及总包发出的信息,确认是否发运装车的总包邮件。工作人员将托盘车通过装卸口拖进邮车车厢或通过传送带装车时,装卸口及邮车的RFID扫描托盘车及总包RFID标签发出的信息,不管是从分拣区,还是从总包存放区推来的拖车邮件,如与指调中心提供的装车口RFID信息以及待装邮车上的RFID信息不一致,装车口的RFID则启动警示装置。提示接发人员处理。
总包邮件装发完毕后,装卸口与邮车的RFID终端显示器显示装车邮件种类数量、路向等信息,工作人员核对装车单,确认无误后封车门。装卸口RFID向中心局综合网上传装车邮件信息,并打印路单,由邮车押运员签收。邮车驶离装卸口一定距离后,则装车口升降门自动关闭,并将该邮车信息上传至中心局综合网并转发至大门口的RFID接收器。
邮车到达大门口,大门口的RFID接收邮车发出的信息,并与网上传来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开门放行。邮车驶离后,大门口RFID将该邮车信息上传至中心局综合网,由综合网将该邮车信息进行网上发送。
4 基于RFID技术的中心局给据邮件分拣封发作业流程
本流程建立在给据邮件均使用RFID标签的基础上。
4.1 挂号信函分拣封发作业流程
接收:转运工作人员将装满进口总包邮件的托盘运至总包开拆区。开拆区RFID接收托盘车与总包邮件标签发出的信息,并与网AcT载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则报警提示工作人品处珲。
开拆:开拆人员扫描总包RFID袋牌,下载该总包邮件内的散件信息,开拆总包邮件。开拆台上的RFID接收器扫描挂号信函上粘贴的RFID标签发出的信息(第二次扫描内件信息),与网上发来的信息进行勾挑核对。两次扫描信息如不一致,则报警提示分拣人员予以注意,人工清点袋内散件邮件数量。
分拣:挂号信函采用手工分拣方式,邮件粗分到台席,细分到格口。分拣过程中,安置于格口内的RFID接收器扫描放入的信件是否为本格口信息,不是则报警,提醒分拣人员剔出。
封发:分拣人员通过手持RFID识读器将分拣完毕的挂号信函RFID信息扫描录入系统,进而生成封发清单并打印,同时生成RFID总包袋牌。封装好的总包邮件按车次或封发格口分堆位向转运交发,封发信息按照封发计划分频次、批次通过中心局综合网传到总包转运环节,通知接发人员按时拉运出口。
4.2 包状邮件分拣封发作业流程
包状邮件分拣流程采用机器分拣进行描述,其接收、开拆、分拣、封发过程和作业规范与挂号信相似,不再赘述。5小结
综上所述,RFID技术具有的远距离、非“视线”识别、高速、多标签批量识别、无须人工干预、信息可擦写、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邮政生产作业,特别是对提高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卷烟物流;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应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物流企业形成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品。作业成本法涉及两阶段的费用分配过程:第一阶段,把有关服务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最终得到卷烟物流成本。
二、卷烟物流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1.核算方法科学,精确,基本涵盖了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
2.物流成本按活动分类,便于企业分析成本结构。
3.有助于物流流程的改进。
4.虽然作业成本法最初是为解决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而设计,发展到今天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已远不只是成本计算。
三、作业成本法在卷烟物流企业中的运用
(一)按物流费用项目划分,确认资源,形成成本库
卷烟物流企业的资源包括能直接归集到物流环节的直接资源,也包括归集到管理部门的间接资源,这些资源分为七大类及其众多次项:(1)人工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费、培训费等;(2)卷烟存贮费用,主要包括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3)场地费用,主要包括租赁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4)折摊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等;(5)车辆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燃油费、车杂费、修理费等;(6)事务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通讯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等;(7)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税金等。这些资源是保证卷烟物流日常运行的基本要素,通过分类,可以形成卷烟物流成本库。
(二)按物流环节划分,确认作业及作业中心
根据价值量分析后得出的业务流程,按照卷烟物流配送的职能及环节将作业中心分为入库作业中心、仓储作业中心、分拣作业中心、配送作业中心、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综合管理作业中心等。每个作业中心都包括若干个作业项目。如在分拣作业中心下,可以按卷烟分拣线划分为多项作业项目,每个作业项目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
1.入库作业中心。主要包括运输、接收货物,扫码入库。通过采集上位系统的采购数据,物流企业提前安排收货作业资源(人员、设备、储区等),卷烟到库后仓库管理员进行初检(品种和数量),经过一号工程扫描合格后,通过无线手持终端对入库卷烟进行组盘,系统根据入库卷烟的存储属性和组盘情况自动分配储区和货位,并给相关设备发送作业指令,各设备接收作业指令后完成入库上架过程并将作业结果反馈回系统,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
2.仓储作业中心。货物入库后,仓库管理员及时根据仓储管理系统对卷烟进行分类管理,实时记录卷烟动态信息,以便及时更新仓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仓库各个存储区进行湿度、温度控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对卷烟进行移库,保证卷烟处于良好的存储状态。
3.分拣作业中心。分拣作业在物流作业中的意义就像人体的心脏,是物品的流动源,其动力来自客户的订单。分拣主要包括出货准备、拣货、理货、装箱(包装)、复核等环节。对卷烟的分拣主要是通过各种自动化的分拣设备来实现卷烟快速分拣、装箱并打码。
4.配送作业中心。包括装车、配送环节。卷烟出库后,送货员按线路配送方案组织装车并验货,送货车到达卷烟零售客户经营地时,及时将卷烟交送给零售客户并办理交货手续。配送作业分为直接送货作业和接力送货作业,又可以按送货线路细分为多个作业项目。时时地优化、整合线路配送作业项目,降低物流成本,不断提高配送效率。
5.信息处理作业中心。按照订单信息在供应链上的流动过程将信息系统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其中前端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管理,后端包括仓储和配送。可以看到,前端服务与客户联系极为紧密,数据交换频繁,交易在这里发生,触发了供应链上最后一环的物流;后端服务其实就是伴随着订单信息流的物流过程,其工作完全由企业承担,但是其过程对于客户并不是完全不可见的,它通过与CRM的接口随时向用户通报订货的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订货的追踪服务。
6.综合管理作业中心。综合管理作业按管理部门职能划分,包括:办公室、财务审计部、安全保卫部等,发生的间接费用要求按部门进行归集。
(三)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去
在作业成本法下,卷烟物流企业根据资源成本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卷烟物流环节,准确地反映卷烟物流环节成本信息。如人工费用按职工人数进行分配,折摊费用按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分配,租赁费用按占用面积进行分配,车辆费用按行驶路程进行分配。
(四)正确选择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物流环节中去
卷烟物流企业的作业是按环节划分的,作业动因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作业的层次,作业的层次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的环节、具体作业项目等。二是驱动的特点,是指物流环节的消耗作业的性质。如分拣线作业与卷烟分拣量有关,将卷烟分拣量作为分拣作业的作业动因,配送作业与送货路程有关,将送货路程作为配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五)计算作业中心成本
根据各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归集到各个作业中。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对于各作业项目直接发生的资源直接计入作业成本,对于间接发生的资源,必须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系数分配到各作业中,形成作业成本。作业中心成本用各作业耗用资源之和表示。作业成本计算公式为:
某一项资源分配到作业的成本为:作业成本=资源费用×资源动因系数
所有需分配的资源分配到作业的成本为:作业成本二资源费用×资源动因系数。
四、卷烟物流企业运用成本法的意义
1.及时地为领导提供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信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卷烟物流各项作业成本的分析情况,它提供了各项作业成本信息,使领导及时地了解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构成,为企业优化物流流程,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管理部门及作业的生产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2.有利于有效地实行成本控制,增强行业的竞争力。通过对整个物流环节作业流程的全面成本控制,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减少完成每一个作业的资源消耗,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强化作业成本管理,增强行业对外开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 汉中物流企业; 应用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一)国家宏观物流状况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在我国经过30年的发展,从理念的引入、基础设施的完善、行业的布局到体系的建立已初步完善,成绩可喜可贺。根据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2010年全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创造效益明显,较强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从物流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看: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同比持平,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物流总体运行状态良好,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但与物流发展成熟的国家如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美国在2003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下降到8%,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潜力无限。
(二)陕西微观物流状况分析
陕西省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条件:一是有经济总量做基础。2008年为7 314.58亿元,2009年为8 186.65亿元,2010年达到10 021.5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至全国第16位,年均增速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保持同水平增长,甚至已超过了一些东中部省份,从区域上逐步形成陕北板块高增长性崛起和关中、陕南加快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陕西省位置居中,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2011年底,基本建成以西安为枢纽,宝鸡、榆林、汉中、安康、渭南、商洛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
为了适应这一环境的新变化,必须拓宽传统成本控制的范围,运用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来指导汉中地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建立更加符合物流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模型和管理体系,动态记录并控制产品或服务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信息,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成本决策和分析能力,为汉中地区的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提供有力的动态支撑工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适应汉中地区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成本核算的新模式。
二、陕西汉中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汉中物流企业状况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北倚秦岭,南接四川,西临甘肃,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3万,占陕西省人口总数的11.3%,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多金属成矿带,农业、茶叶、畜牧业都各具特色,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汉中资源,实现南水北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成为汉中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根据考察,目前汉中地区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为:物流企业有61家,大型物流企业有5家,大部分物流企业属于中小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有的是从制造型企业分化出来,有的是从原来的货运部、储运部转化而来,55%以运输为主,35%以仓储为主,10%是提供综合的物流企业,以前两类居多。
(二)汉中物流成本核算状况
汉中现代物流水平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无以并论,严重阻碍了诸多支柱产业的发展,使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不是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缺乏,就是思想观念不能转变,物流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与GDP的比例看,2009年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8%,陕西省为21.4%,汉中就占到了27%,尽管2009年9月陕西省政府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发展汉中大物流;西汉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的西成铁路及汉中支线机场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物流的网点也延伸到了农村市场,汉中物流企业承接物流业务品种越来越多样化,也比较频繁,企业的经营环境陆续发生变化,但与成本结构紧密联系的物流核算仍然是传统的手工操作。粗放式经营模式使物流的间接费用的分配依然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仍以人为划分的标准,如机器工时、人工工时、产量等标准进行分配;对成本费用构成的前因后果也没有进行切实的分析,产品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没有进行具体的核算,缺乏溯本求源的细分,仅有笼统的概念,成本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核算、事后分析为主的阶段,不利于产品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费用分摊不合理,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经营决策失误、成本控制失控。这些既不利于汉中政府进行宏观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更不利于与东部地区的成本接轨。
三、汉中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汉中物流企业的传统成本核算与企业经营环境不相称,成本信息扭曲
随着陕西省政府对陕南突破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和对汉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汉中的物流市场迅速扩大,物流业务更加专业化和广泛化,已延伸到陕北、关中地区,甚至全国,基于人力为主的传统低效的物流运作模式已被基于电子商务技术如销售系统(POS)、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新技术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所取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为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作业质量和满意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也开始关注产品结构的变化,分析成本核算方式的差异性,改变过去传统以产量为标准的单一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逐步适应适时制和全面质量要求下的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优化作业流程,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汉中物流企业承接的业务已多样化,传统的成本核算难以满足要求
作业成本法实施的一个条件就是间接费用占很大比重。以合同契约制为准的汉中物流企业,近年来承接的物流业务越来越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的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向综合发展。随着汉中制造型企业的非核心业务的不断外包,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费用在物流企业表现得越来越少,而订单处理、装卸搬运、运输、仓储等环节的间接费用越来越多,已占很大比重,依照成本效益分析原理,降低成本迫在眉睫,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成为必然。
(三)汉中物流企业集约式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核算模式及核算系统的融合
目前汉中物流企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大而小,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善,这一现象不断地得到改善,将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发展模式过渡,完成与制造型企业的业务流程的承接,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法胜任这一特殊的转型。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式适合集约式发展的要求,完全可以从供应链流程上,优化作业流程、明确责任、加强业绩考核,完成模式的转型。
四、汉中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外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应用为汉中物流企业提供了借鉴
从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看,美国已有70%的企业实施了作业成本法,从开始的制造业到物流业,应用成效已非常明显,且不仅仅应用于企业规模比较大的物流企业,也越来越适合于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尤其是制造费用比重越来越大、物流费用越来越难以分配、传统的单一分配弊端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核算模式及成本控制势在必行。从国外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外大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已很熟练,中小物流企业实施越来越普遍,说明了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核算不是不可能,只要符合作业成本法实施的条件、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技术调剂到位,完全可以实施。汉中大多数物流企业属于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技术的不断引进和成熟,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将带来汉中物流企业的大力发展。
(二)国内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汉中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发展空间
根据国务院2009年3月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布局和“十二五”物流发展的具体目标:全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达到14%,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实现13%,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力争控制到17%,陕西省政府于2009年12月提出了陕南突破发展的《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划(2009―2020)》。其中关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陕南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依托陕南区位和交通运输枢纽条件,继续加强交通网络和电力供应网络建设,实现三大区域汉中、安康、商洛的机场支线建设,与不断发展的公路铁路网完成物流对接,实现陕南到关中输电通道达到750千伏的电网结构,不断提高各项物流装备,强化物流集散、分拣包装及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发展现代化的物流园区。按照陕西省政府的规划,拟投资280亿元,2015年将建成汉中褒河、安康五里、商洛商丹物流园区,完成生产业聚集区,实现物流产业与制造型企业的联动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面对物流业诱人的前景和国内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汉中物流企业只有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优化产品结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模式,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效益,完成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汉中基础条件改善和技术的进步为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提供发展的动力
位于陕南的汉中有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地处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西北、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三项物流主干线如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纵横交错,特别是西汉、西康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使汉中迅速融入西安一二小时经济圈,实现了与关中及周边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未来将成为新的区域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这些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与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新模式――作业成本法不谋而合。随着汉中褒河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网点的延伸,电子交换系统(EDI)、条形码(BAR CODE)、电子销售信息系统(POS)、射频(RFID)、卫星跟踪系统(GPS)、系统仿真等技术的引进和陆续应用;随着顾客越来越多样化的物流需求的扩大,如何有效地衔接各个物流、各个工序上传播的信息,实现物流作业商品入库、验收、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合理化,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式成为必然要求。
(四)汉中高校和科研单位为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优厚的人力资源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物流专业性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汉中有6所高等院校,成人高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科研单位14个,各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7万多,两大经济开发区(北区即鑫源经济开发区和南区即南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一高新技术园区,这些优越的地方资源为汉中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本,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汉中地区的物流企业选择新的核算方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0.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1.
[3] 余艳琴.物流成本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欢院,张斌峰.陕西GDP过万亿元大关 万亿元经济总量意味着什么[OL].省略,2011-01-17.
[5]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R].2009.
【关键词】时间驱动 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核算
一、引言
由于第一、第二利润源的日益枯竭,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因此企业纷纷探索如何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在物流成本控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决策制定的有效性,基于此,一些学者就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积极而广泛的研究,相对而言,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显得极为滞后而且慎重。事实上,由于ABC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企业应用ABC核算企业物流成本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是企业出于对ABC高额实施成本的恐惧,如由于ABC核算成本分两阶段,而由资源成本分配到物流活动这一阶段的分配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长时间调查访问得到所需数据,因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同时,假设由于运作环境的改变,需要增加一些物流活动,ABC模型为了反映这一活动准确核算物流成本,不得不进行模型更新,膨胀物流活动词典,这将使得ABC计算系统所需储存与处理数据成几何基数增长,大大增加应用成本,导致一些已经应用ABC系统的企业或放弃;或即使环境改变,由于更新模型,如作业、作业动因及动因率的重新确定需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放弃更新模型,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除了实施成本高,ABC选择的成本动因是交易动因(如订单量、装卸次数等),但选择交易动因暗含了一个假设条件,即一个特定活动每次执行所消耗的资源数量相同,这在现实中是非常少的,如紧急订单与普通订单处理时间不同,因此难以真正反映物流运作复杂性;同时,几乎所有ABC系统的成本动因率是在没有能力损失假设下计算出来的。
在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逐渐接受ABC的思想之后,如何切实解决ABC的应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的时间驱动ABC,能较好地解决传统ABC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为ABC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二、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基于传统作业成本法操作的复杂性,推行实施的长期性及应用的高成本,难以在企业推广使用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2004)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理念来对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通过活动消耗的时间来驱动资源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目标(如客户、部门、产品等),其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有效资源能力(有效资源能力等于理论资源能力减去必要的闲暇、停工等)、计算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确定单位作业所需资源能力和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因此,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消除了冗长且主观性较强的将资源分配到活动的阶段,在整个成本分配过程中只需要估计两个参数:资源能力成本率和每个活动消耗资源能力所占用的时间。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实施
依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原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其中,C:成本目标总成本;wjk:针对特定事件k物流作业j消耗时间;ci:资源库i单位时间成本;n:资源库数量;m:物流作业数量;l:物流作业j执行次数。具体来说,式(1)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第一,确定物流活动涉及的资源库,物流活动涉及到许多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等,每个物流活动涉及的部门都可以作为一个资源库;第二,估计每个资源库成本;第三,估计每个资源库实际提供资源能力,一般按理论资源能力的80%-85%计算;第四,计算每个资源库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第五,基于不同时间动因,确定每个特定事件物流作业消耗时间;第六,计算物流活动成本。下面以具体案例来进一步说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的实施。为分析简化,只选定物流活动涉及的一个资源库――配送中心进行核算,如果要核算企业物流总成本,物流活动涉及的其他资源库用同样的方法核算,然后再加总即可。某制造企业配送中心配送A、B两种产品给不同的客户,假设完成这两项业务需要订单处理、进货、包装、拣货和发货五个作业,配送中心共有员工30人,2007年8月该配送中心发生的包括设施设备折旧、办公、工作人员薪金等总费用64627元,其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是2840个订单、2100次进货、2900次包装、3400次拣货和2900次出货,其中涉及A产品的物流作业量是普通订单1000个、新客户订单300个、紧急订单200个、同时是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100个,普通进货800次、特殊进货300次,普通包装800次、特殊包装200次、航空运输包装150次、同时需特殊包装和航空运输包装80次,普通拣货1500次、特殊拣货700次,普通发货1200次、特殊发货500次;涉及到B产品物流作业量是普通订单800个、新客户订单250个、紧急订单120个、同时是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70个,普通进货600次、特殊进货400次,普通包装1200次、特殊包装300次、航空运输包装100次、同时需特殊包装和航空运输包装70次,普通拣货800次、特殊拣货400次,普通发货900次、特殊发货300次。假设该配送中心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2天,则理论上总的资源能力供应为316800(30×8×22×60)分钟,依据经验估计,实际资源供应按理论供应的85%计算,配送中心的实际资源能力供应为269280分钟,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率0.24(64627/269280)元,产品A、B详细物流作业消耗时间见表1,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原理核算的物流成本见表2。
由表2看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只需确定两个参数,单位时间作业成本与作业消耗时间即可,配送中心存在16320分钟资源能力未被有效利用,导致3196.6元资源能力成本损失。同时由于案例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物流成本,因而只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作业,并未涵盖配送中心所有作业。
三、结论
第一,使用方便且成本低。时间驱动ABC直接由资源到成本目标(如物流流程、产品、客户),消除了冗长且主观性较强的将资源分配到活动的阶段;在ABC模型更新方面,时间驱动ABC可以随时对模型更新,如果增加了物流活动,只需确定每个新增物流活动的单位作业时间;如果资源价格发生变化只需更新单位资源能力的成本;如果由于业务流程重组或引进新技术等引起作业效率发生变化,只需更新单位作业时间。进一步地,时间驱动作业ABC基于大多数资源能力可以用时间衡量,而对于资源能力不能用时间衡量的可以用其他单位来衡量,如仓库、车辆等则可以用仓库、车辆容量等替代时间基于同样的原理进行核算。第二,适用复杂物流运作环境且成本核算更准确。时间驱动ABC以时间来驱动成本分配,通过建立时间等式,包含了多维时间动因(见表1),订单处理时间的时间动因包含普通订单、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由于时间驱动ABC模型更新容易,可随时更新;时间等式也体现物流运作复杂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成本核算更准确。第三,能力损失可视化。时间驱动ABC核算能清晰反映出资源能力损失,如表2所示,资源能力损失16320分钟,损失成本3196.6元。由于能力损失可视化,可以帮助管理者对物流作业进行成本分析及有效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投资相关决策,如美国匹兹堡一家软管制造企业通过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发现能力有效利用率只有27%,他们替代压缩企业规模,而是维持以留将来可用,从而避免了盲目投资。第四,更直观显示物流成本改进潜力领域。首先,时间驱动ABC的时间等式反映了特定事件某物流作业的时间消耗,从而揭示了消耗时间较多的物流作业,对于这些作业,企业可考虑是否采取设施设备更新或外包等措施来压缩作业消耗时间,减少作业成本;其次,时间驱动ABC直接将物流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如产品、客户、订单等,使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成本目标所需物流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进而有效管理资源来控制成本目标物流成本;再次,物流作业时间等式的构造以及企业随时掌握的物流作业消耗资源情况,使企业较容易发现物流作业流程优化的重点。
(注:本文受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流程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优化与应用研究》资助,项目编号:GJJ08348。)
【参考文献】
[1] 宋则、常东亮: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上)[J].财贸经济,2005(7).
[2] Terrance L、Pohlen、Bernard J: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Costinginlogistic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2).
摘要:现行以烟农为基础与以烟农合作社为基础的两种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并存,并没有达到促进烟农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目标,还增加了烟草商业企业的服务成本。文章设计出在完全以烟农合作社为依托的烟叶生产与销售流程的基础上,作业流程在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等组织的职能配置,并对烟叶物流流程外包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烟草行业应进行全流程信息化建设,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应该向前延伸到烟农合作社,向后延伸到烟草工业企业。
关键词:流程再造 作业成本 社会综合总成本 外包组织 职能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22-04
行以烟农为主、烟农合作社为辅的烟叶生产和销售流程,在烟农、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烟叶物流企业与烟草工业企业之间,造成许多重复作业、不增值作业、不经济作业,导致整个烟草产业链中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偏高,严重侵蚀了行业利润与行业税基。烟叶在生产各环节的烘烤及专业服务队提供的服务等是增值作业,而运输、仓储等则是不增值作业;烟叶在销售各环节的分级、打包等是增值作业,而运输、仓储等则是不增值作业;烟叶从烟农到烟站、烟站到中转库、中转库到中心库的多级运输与多级仓储等不增值作业是增加烟叶生产和销售的社会综合总成本、削弱烟草商业企业价值增值、影响国有资产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改变这种格局需要先进行烟叶生产与销售的流程诊断、流程再造,重新配置烟农、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烟叶物流企业的职能。这对降低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利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以烟农为依托的现行烟叶生产和销售流程及组织职能
(一)现行烟叶生产、销售流程与各组织职能。
1.烟叶生产环节流程与各组织职能。烟叶生产属于按国家计划种植,在现行的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模式下,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年度烟叶收购计划制定具体的收购计划,与符合条件的种烟农户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该合同的签订由烟农提出申请,烟草商业企业负责审核。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烟叶的收购数量、收购价格、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与烟叶收购的烟叶工作站(点)及收购时段,此外,烟草商业企业将烟农烟叶生产补助项目、补助标准也列入了合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后,烟农应严格按照烟草商业企业指定品种要求种植,并认真做好烟区的布局,建立规划区和轮作区,确保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烟叶的种植需要经历育苗、整地、起垄、移栽、植保等多个生产环节,待烟叶成熟后,烟农采收成熟的烟叶,编烟、装坑,烟叶烘烤完成后,便可以向烟草商业企业出售。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生产用的育苗设备、化肥、农药、地膜等与销售用的麻片、麻绳、麻线等烟用物资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采购并无偿或低价通过烟叶工作站(点)供应给烟农使用。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为稳定烟叶生产、提高烟叶质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烟草商业企业通过烟叶工作站(点)承担了对烟农进行烟叶种植技术辅导培训的工作。
2.烟叶销售环节流程与各组织职能。烟草商业企业将采购来的烟叶集中或分散地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由烟草工业企业按计划进行生产。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其烟叶销售流程表现出两个构成环节:一是烟农将烟叶销售给烟草商业企业;二是烟草商业企业将烟叶销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在前一环节中,烟农将烘烤完成待售烟叶运输至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中指定的烟叶工作站(点),由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合同,核对烟农身份证与售烟通知书,检查烟叶预检质量,对符合交售的烟叶进行编码。编码后的烟叶经评级、过磅、打包后暂时储存在烟叶工作站(点),待调运至烟草商业企业的仓库后,烟农烟叶销售环节结束。烟叶工作站(点)储存的烟叶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调运至烟草商业企业的中心仓库和周转仓库。调运入库的烟叶将再次验级过磅,同时,为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叶销售收入,烟草商业企业对调运入库的烟叶进行挑选整理。挑选整理后的烟叶将存储在仓库并最终由烟草商业企业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复烤公司。至此,烟草商业企业烟叶销售环节结束。
(二)现行烟叶生产和销售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烟叶生产过程中各种专业服务作业成本偏高。
(1)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作业量大且成本高。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合同时,烟草商业企业审核烟农提交的种烟申请后,与烟农面对面签订合同并建立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档案。在此过程中,作业量大且成本也比较高。
(2)烟叶工作站(点)烟农辅导员对烟农培训作业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烟草商业企业的烟叶工作站(点)现行对烟农的辅导培训主要是通过烟农辅导员走村串户的形式,上门讲授技术课程、普及技术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烟叶种植技术辅导专业而具体,在烟叶种植的各个阶段都十分必要,这使得工作量加大,而当前一对一的辅导方式极大地限制了烟农辅导员辅导烟农的范围和数量,一个种烟县烟草商业企业往往需要设置数百名烟农辅导员下乡入户,赶上农忙时节,仍然会面临人手紧张的局面。因而对烟农培训作业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
(3)烟叶工作站(点)对烟农烟叶种植物资供应成本高。烟草商业企业对烟农烟叶种植的物资供应同样面临着烟农分散的问题。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各烟叶工作站(点)生产任务合理上报烟用物资需求数,组织烟用物资的调运、就位,各烟叶工作站(点)制作详细的发放时间计划表,组织烟农用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统一到烟站领取由保管员按计划发放的物资,工作量大而繁琐,使得物资供应作业成本高。
2.未考虑烟叶销售过程中的运输作业总成本。烟农与烟叶工作站(点)间烟叶运输作业成本由烟农承担,烟叶工作站(点)与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的运输作业成本则由烟草商业企业承担。现行烟草商业企业的烟叶收购模式以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为主,烟农单独将烘烤完成的烟叶运输至烟叶工作站(点),经过过磅评级编码后完成收购,再由烟叶工作站(点)将烟叶运输至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烟草商业企业收购的烟叶暂时储存在各烟叶工作站(点),待烟草商业企业统一调配运输至县中心仓库或者周转仓库,再由仓库重新过磅验级,挑选整理储存,并最终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现行的烟叶销售环节中,烟草商业企业在烟叶工作站(点)收购各烟农的烟叶,烟农承担运输成本将烟叶运输至烟叶工作站(点)。为方便烟农运输,在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烟草商业企业往往把烟叶工作站(点)建设在离烟农较近的地方。
总的来看,从烟农到烟叶工作站(点),从烟叶工作站(点)到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从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到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都需要运输成本来归集待生产加工的烟叶,这些运输成本总和构成了烟叶运输社会总成本。在现行整个烟叶的销售流程中,并未全盘考虑烟叶运输作业的社会总成本。
3.未进行烟叶销售过程中烟站科学规模决策导致仓储作业成本高。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建设规模的确定缺乏科学、系统、明确、客观的依据是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以烟叶工作站(点)的投资综合效率数据为基础,只能依据公司会计盈余进行经验决策。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会计盈余、资金存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再生产固定投资与发展需要等投资,能否取得投资许可更多取决于管理层的主观判断,管理层的控制权欲望可能会致使各公司做出的投资决策与预算需求、实际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表现在,做出的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决策通常会超出实际需求,造成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建设完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情况。烟叶工作站(点)的超规模投资建设使得投资初始金额增大,增加了烟叶工作站(点)运营期间的管护费用,同时影响了烟叶工作站(点)在使用期内的折旧费用,再加上烟叶运输作业流程层次较多,最终导致烟叶的仓储作业成本较高。
二、以烟农合作社为依托的烟叶生产与销售的流程再造
(一)烟叶生产环节的流程再造。
1.改变签订合同及作业主体:从烟农到烟农合作社。在现行的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下,烟叶生产是以合同为导向的。烟农烟叶种植的品种、数量、面积以及烟叶收购的价格等均以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之间签订合同的类型主要是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而签订形式则主要是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双方面对面签订。
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新的组织模式,烟叶种植由原来的以种烟农户为单位转变为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因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主体也应随之改变,不再由烟农与烟草商业企业单独签订,而由合作社代表入社所有烟农统一与烟草商业企业签订。
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专业合作社之间合同的签订不仅局限在烟叶种植合同一方面,还包括一些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合同的签订。新的烟叶生产流程下,烟草商业企业的一部分组织职能将交由烟农专业合作社完成,如烟叶的育种、烟叶生产物资的供应和烟叶种植技术的培训服务。而这些原本属于烟草商业企业服务,交由烟农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并不是免费的,需要烟草商业企业向烟农专业合作社购买。因此,这部分服务的购买也将由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明确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作业标准、考核办法和服务费用等。
2.改变物资与各技术供应作业对象:从烟农到烟农合作社。在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叶生产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的物资供应和培训辅导服务均是面向单个烟农的。而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新流程设计中,改变了现行烟叶生产流程中物资供应作业的主体。烟草商业企业主要依据与烟农专业合作社签订的烟叶种植合同和专业化服务作业合同,向烟农专业合作社供应烟叶生产物资,由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烟叶生产物资的管理与使用,并由烟草商业企业负责监督实施。
烟叶种植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作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作业,依赖于先进的烟叶种植技术。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新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负责组织烟叶种植专家、烟叶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烟农辅导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使其胜任本职工作。在烟农专业合作社内,则由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烟农辅导员向入社的烟农进行系统培训辅导,推广先进的烟叶种植经验,同时,烟农专业合作社也为烟农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一方面烟农可以获取他人经验,另一方面,烟农也能向他人传授自身经验。
3.改变的成本优势分析:从变动成本到固定成本性态。在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中,烟叶种植的物资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采购直接向烟农供应。由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组成的物资供应作业成本以烟农户数计量,表现为变动成本的成本习性。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生产流程再造中,烟草商业企业烟用物资供应对象由原来的单个烟农变为烟农专业合作社,再由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烟叶生产物资集中管理和发放。因而烟草商业企业物资供应作业的成本习性由原来的变动成本变为固定成本。
烟草商业企业现行对烟农的辅导培训,以烟农辅导员走家串户进行烟叶种植技术辅导培训的形式为主,单个烟农辅导员的工作覆盖面十分有限,往往一个烟叶基地单元需要设置多位全职的烟农辅导员才能满足工作需求。烟草商业企业技术供应对象改变后,烟草商业企业直接对烟农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支持,组织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烟农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对烟草商业企业而言,这部分作业成本就转变为固定成本。
(二)烟叶销售环节的流程再造。
1.增加双方人员在烟农合作社中的烟叶预检作业。烟叶工作站(点)在烟叶收购过程中存在检验判定等级速度较慢且定级不准、收购等级不稳、不纯等现象。为加快烟站检验定级收购进度,减少烟农进站卖烟等待时间,提高烟叶分级质量,提升烟站工作效率,保障国家、烟农、企业三方面利益,烟草商业企业和烟农专业合作社可以增加烟叶预检作业。入户预检作业是将烟叶收购工作量分量前移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提高烟叶的等级纯度和规格质量,而且能够有效地加快烟叶收购进度,保证烟叶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加烟农收入和企业效益。烟叶入户预检就是在收购开磅前,烟叶预检人员指导帮助烟农进行初步分级,并和烟农明确约定售烟时间、地点、数量及等级范围。通过对待收购的烟叶进行预检,能有效减少烟草商业企业在烟叶收购过程中混部位、混组别、混等级造成的经济损失,使烟农的烟叶等级纯度达到烟叶收购要求,在提高烟农分级水平的同时,大大节省了烟叶交售的时间。
烟农专业合作社可以组建烟叶收购预检专业化服务队,接受烟叶工作站(点)及合作社的分级培训,职责是集中分级、管理指导、监督互助组队员做好烟叶收购分级工作。最终可以尝试由烟草商业企业购买烟农专业合作社预检作业服务。
2.改烟农入站送烟为企业入社购烟或流程外包以降低运输作业成本。现行的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下烟农以户为单位将其种植的烟叶烘烤完成后送交至烟站完成收购。烟农在烟叶工作站(点)等待烟叶的收购常需花费大量时间。这种专业化分级的散烟收购模式不仅给烟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运输社会总成本。为解决烟叶运输社会总成本高、烟农交烟等待时间长、烟叶等级质量不均衡等问题,烟草商业企业可以改变现行的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选择烟草商业企业进入烟农专业合作社进行烟叶收购的批量收购模式。在烟叶收购工作中导入精益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烟叶精准预约收购。按照精准预约时间、数量进行按部位收购。在入社购烟中围绕烟叶等级质量这条主线,强化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主体的职能,探索并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烟叶专业化分级预检、烟草商业企业入社收购的模式。通过约时,烟农可在烟农专业合作社预检专业化服务队的帮助下提前将待出售的烟叶分类,在交售时大大缩短等待时间,提高烟叶收购质量。
因此,烟草商业企业积极推行入社购烟的烟叶收购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烟农入站送烟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烟叶收购效率,减少烟农交烟的等待时间,提高烟叶收购品质。最终,在农村物流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烟叶物流外包给农村物流公司。
三、建立以烟农合作社为主体的烟叶全流程信息共享系统
(一)烟草商业企业帮助烟农专业合作社实现烟叶生产环节信息化。信息化技术为提高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搭建了重要的平台,适应了烟农专业合作社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为烟农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实时信息和分析判断功能,帮助烟农进行科学决策,减少生产中的盲目性,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合作社较大程度地延长带动半径、增强带动能力和提高带动效益,加快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协同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第一,溯源管理系统。烟农专业合作社覆盖烟农范围广、涉及种植的烟叶质量参差不齐,解决烟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性和责任追究等问题需要烟农专业合作社构建烟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第二,仓储管理系统。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的仓储成本构成了烟叶仓储社会总成本,将烟叶仓储量与成本信息化是仓储社会总成本管理的前提。
但是仅凭烟农专业合作社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烟叶生产环节信息化,需要烟草商业企业通力帮助以实现烟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
(二)烟草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共享烟叶流转信息。自烟草行业工商分家以来,烟草商业企业和烟草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备,但烟草工、商信息系统之间却一直相互独立、互不共享。烟农专业合作社作为新流程下的烟叶生产主体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草工业企业之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信息缺乏有效交互,导致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出现许多重复作业、不增值作业,造成整个烟草产业链中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偏高,严重侵蚀了行业利润,给社会总效益带来了损失。新的烟叶产销流程下,不仅要求烟草商业企业通力协助烟农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化建设,还要与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协同,以实现烟草产业链全流程的高度信息化。进而实现烟草商业企业、烟草工业企业、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的烟叶流转信息共享,为烟叶物流外包提供信息化基础,为降低储存成本等社会综合成本提供空间。S
作者简介:
周荣翼,男,湘西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科长,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