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人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成人教育(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4-6577 cn:37-1214/g4 邮发代号:24-96 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中国成人教育期刊简介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为主要主办单位的国家级综合性半月刊,系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一片交流思想、争鸣学术的自由天地。
栏目信息
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本刊评论、本刊特稿、焦点透视、成教时评、理论纵横、新视点、管理之窗、院(校)长论坛、青年园地、教学研究、继续教育、现代企业教育、农村成教、省地巡礼、特色学校、任务天地、台岛专递、港澳采风、域外扫描、招考热线、成教简报等。
一、新市民城市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分析
就社会发展看,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发展目标,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而城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与特定的城市及该城市生活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城市思想文化建设成果[3]。因此,培育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其身份归属感的必要环节,决定着城市发展潜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必要环节是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城市文化需求。伴随撤村建居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档次提高,然而文化生活的匮乏影响了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加之,城市社交方式复杂,新市民社交方式简单,淳朴的感情关系趋向性明显,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为地域和亲情。加之,由于新市民职业技能、创业技能还需提高,新市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融入城市力不从心,职业转变困难。上述原因导致失地农民虽然住进城市,基本过着城市生活,但适应城市社交圈仍需要磨合期,城市归属感缺乏。新市民城市融入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从制度因素看,一些制度因素将居民群体划分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新市民易成为城市边缘群体;从心理因素看,新市民处于缺乏心理依恋感和文化归属感;从交往圈看,由于职业局限与居住方式,新市民与外界交流仅限于工作,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容易导致新市民不能融入城市主流文化,使其成为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文化边缘人”;从文化融入感看,社会存在、发展的精神基础是社会成员价值观、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城市归属感从属于文化认同,身份归属感认同的标志是当代形态的文化认同,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城市张扬的现代文化震荡给新市民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们需要建构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建构文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归属感程度的高低。
二、新市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从培训主体看,新市民教育培训实施主体为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社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压力,新市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对外来人口接纳积极性不高,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规划力度不够,对培训机构培训引导和激励欠缺。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新市民对象的特殊性,培训费用标准较低,而社会提供的培训经费杯水车薪,利润空间小,导致社会培训机构热情不足,直接引发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模式单一、培训质量较低,“叫好不叫座”现象凸显。虽然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责任义不容辞,但由于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对新市民情感、身份转变心态变化认识不足,加之新市民流动性较高,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成本考虑过多,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就社区而言,社区作为新市民在城市生活的地域空间,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可以在业余时间为新市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帮助新市民建立城市归属感。但目前,社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呈现缺位现象,社区教育仍局限在服务老年和青少年休闲生活,社区教育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目前新市民教育情况看,新市民参与教育积极性弱,源于多数新市民忙于生计,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时间,直接导致接受教育的愿望较低。就教育培训课程而言,政府推出的新市民教育培训课程陈旧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多采用正规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新市民实际需求加以论证和改进。培训机构推出的课程相较于政府推出的培训课程实用度强,但多数新市民由于不愿意支付费用或认为费用标准贵,而不愿意参加学习。少数参加教育培训的新市民关注的是学历教育,目的是职业发展,由于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学习,周末上课时间较少,学历教育形式化严重。另外,由于新市民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没有理智地认清自身发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教育培训参与度不高。这需要依靠政府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使新市民能够了解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新市民成人教育培训策略
文化素质的提升是新市民面临的挑战,只有文化素质的提升才会引起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融入城市文化。成人教育学家普士顿和哈蒙德指出:“成人学习者的生活控制和管理,有助于他们自尊的改进、社会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不仅教会新市民知识,还能促进新市民学习能力提升、社会竞争能力提升,激励其思考,激发起学习,提高现代社会城市融入能力和社会竞争潜力,从而真正实现新市民的市民化。著名终身教育论者埃德加•富尔指出:“人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4]适应变迁社会,获得自身更好的生存发展,在青少年初级社会化后,必须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成人持续社会化。成人教育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双重功能。成人教育应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帮助新市民顺利实现身份转变和过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综观国外(韩国、美国、法国)新市民教育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新市民教育培训法制健全。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奠定了新市民教育培训地位,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和分工,加强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建立新市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新市民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培训经费管理及拨付制度,各级部门按照拨付比例,积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特别是企业教育投资力度,用于新市民教育培训,力争做到“多赢”。三是建构可行的新市民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内容更注重可行性,教育模式上不再局限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利用慕课、微课等开放性教育教学手段。四是建立多方参评的评价系统。政府建立新市民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设立准入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反馈制度,让各级利益主体具有发言权,使培训效果具有可观测性、可考核性[5]。针对我国新市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新市民教育成功经验。我国新市民成人教育培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适时调整成人教育政策,促进新市民身份认同。政策制定与出台要紧跟时展,成人教育要服务社会功能,必须通过政策扶持。以美国移民教育政策为例,美国强化移民公民教育、对移民的管理,源于政策放宽,美国政策的制定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5]。新市民身份转变,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对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成人教育政策过程中,应考虑时展需要,顺应时展需求,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政策制定的有序性、衔接性、连贯性,出台系列成人学习法律条文,重视新市民文化建设,建立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新市民心理健康、职业技术培育等成人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成人教育机构要论证新市民实际需求,促进新市民角色转变,帮助新市民尽快适应新工作和生活环境,逐渐改变认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调节情绪,培育积极乐观上进的心态,学习新技能,努力从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提升自己,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三是成人教育重点应是新市民角色转换引发的心理冲突。成人教育应将对新市民身份转换所引发的心理冲突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认知改变,重点解决新市民的生存危机、心理安全感、工作挫折感缺失,提高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引导新市民主动吸纳城市文明,主动融入城市生活,抑制心理边缘化。四是成人教育应注重“学习圈”的构建。利用新市民地缘集中性特点,构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学习圈”,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目标相同的新市民结合为一个群体,通过合作学习、沟通和交流等非正式学习途径,掌握新市民学习需求,遵循“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原则,让具有“共同爱好”“共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形成微学习组织,通过隐形教育使“学习圈”中的新市民成员们在成人教育引领下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学习圈”交流互动,破解城乡居民之间的误会与隔膜。五是成人教育内容应,尊重文化差异。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应尊重新市民文化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保留新市民优秀文化基因,发挥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文化构建激发新市民积极性,帮助新市民熟悉工业化、社会化的必然结果———职业分工,了解法律法规、约定俗成习惯,具有遵纪守法及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改变不文明的陋习,具备城市人际交往礼仪。因此,成人教育师资应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新市民身上体现的生活系数和价值观,正确评估新市民对原有文化的坚持度,在教学组织上多采用探讨形式引导新市民探讨生活文化习俗,引导新市民正确评价自身文化。
作者:林韬琦 蔡玲丽
参考文献:
[1]桂诚.新市民教育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4).
[2]刘岩.成人教育建构“新市民”城市归属感作用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4,(10).
[3]郭凌雁.网络时代新市民适应性教育变革的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1.世界各国成人能力水平及其分布呈现明显差异芬兰和日本在各项调查结果中均处于前列,综合能力良好,但是其他国家,大部分成人连阅读、数学的基本能力都令人堪忧。除芬兰和日本外,许多国家多数年轻人毕业时阅读、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不高,而且有大量成人在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处理能力上明显欠缺。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仅有1/20的成人达到阅读的最高水平(四级或五级),将近十分之三的成人阅读水平处于或低于最低水平(一级)。然而,就各类能力熟练程度而言,国家内部各年龄层、社会阶层的差异较国家间同一维度水平的差异更为明显。几乎每个国家都至少有10%的成人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韩国和美国而言,社会经济背景以及能力水平间的相关性在年轻一代中的表现要低于老一代。此外,各国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具有较低受教育水平的外国移民各类能力更差的可能性更高,这意味着成功融入异国文化并不仅仅是时间问题。OECD调查发现包括英国、德国、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参与该项调查的成人社会家庭背景对于其能力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国家中,父母的教育程度与孩子的能力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对于日本、澳大利亚、挪威、荷兰、瑞典等国家而言,社会家庭背景与成人能力不相关。这意味着提升国家总体的平均水平不必要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当与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的缩写,是一项由经合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测试结果比照时发现,PISA测试中表现出存在明显社会不平等的国家就是PIAAC调查结果中社会流动性最低的那些国家,这意味着社会中处境不利与低能力水平间的相关关系在个体早期生活就埋下了种子。
2.部分国家在提升国民能力水平上已取得成效OECD的调查结果呈现了一些国家在提升国民阅读等能力上若干年努力的成效。例如,韩国老一辈参与的各项测评成绩很低,而年轻一辈的成人评估成绩处于各国前列。但是,OECD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年青一代的测评的总体排名不如对应的老一代人的排名情况。OECD认为这并不意味这些国家青年一代的能力水平下降,更可能是其他国家对于下一代人的培养进步较美英等国的幅度更大。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相对落后于韩国等后起之秀。
3.能力能够改变个人生活、推动国家经济发展OECD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力对每个个体的生活机会具有明显影响。不具备适当能力的个体将会处于社会边缘,随着社会发展低能力水平的个体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个体能力水平越高,其获得良好工作的机会越大,薪资水平也可能越高,此外,能力水平也会影响到个体与幸福生活相关的其他方面,如健康、社会参与度、信任感。能力水平越低,个体出现不幸福感的可能性越高。对一个国家而言,随着未来经济竞争对国民整体能力的依赖性增强,总体能力水平较低将会导致一个国家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全球的经济竞争之中。能力上的差异与收入差异成正相关。
4.正规教育的数量积累不能自发转换为能力水平的质量积累OECD发现,尽管所受教育情况与能力相关,但是,接受相似教育的成人在能力水平上却呈现明显差异。甚至有证据显示,日本和荷兰25—34岁仅完成高中教育的成人在测评中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在内的大学毕业生。这也意味着能力和学历学位水平存在某些不对等关系。OECD认为,成人在完成正规学校教育之后,还会学习新技能,原有技能也可能因不再使用而退化。个体离开正规教育的时间越长,其能力水平与正规教育的关系将越弱,如工作内容和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对其能力水平影响程度将越来越大。但是,OECD认为调查结果也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正规教育在发展基础能力上仍有重要作用,是个人未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正规教育结束后人们将直接进入工作单位,此时他们的能力水平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情况、进修情况、获得继续教育并发展能力的情况。
5.正规教育以外的教育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大部分学习都发生在正规教育以外,包括家庭、工作单位等方面。为了保证重要能力的保持和发展,人们必须一生不断学习。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不论是高技能水平还是低技能水平的人都需要终身学习。OECD调查结果显示,阅读、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与年龄明显相关,一般在30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世界各国在这一方面呈现出明显一致性。在工作中,特别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使用阅读、数学等技能的成人测评出的能力水平会更高。目前,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国家都开展了成人教育与培训,而各国在这类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大小是造成各国测评中同一年龄段结果优劣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荷兰成人参加成人教育的比例达到60%,而意大利在该方面的比例还不足30%。参与比例越高的国家在测评结果中表现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来看具备4级或5级阅读能力水平的成人参与成人教育与培训的可能性是仅有1级阅读能力水平的成人的近三倍。参加成人教育与培训有助于他们保持并发展阅读、数学能力。虽然,政府加大该类成人教育和培训力度有利于成人能力提升,但能力水平较低的成人更不愿意参加成人教育和培训,这是仍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公布首轮调查结果部分国家指出了未来政策的改进方向
1.美国美国成年人在阅读、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总体成绩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美联社报道称,在所有三个方面的测试中,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和其他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得分均明显高于美国。美国新一代的总体能力水平低于50至65岁的中老年人。对此项调查结果,美国教育部部长邓肯(ArneDuncan)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些研究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展示出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要求高技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在帮助美国人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得很不够。尽管我们拥有最高技能的成年人与其他领先国持平,但研究同样暴露出,美国尚有大量被忽视的只具有非常低的基本技能成年人。我们亟需找到方法改变这一现状。”美国《纽约时报》在OECD公布结果后谈到,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University)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专家安东尼·卡内瓦(AnthonyCarnevale)对此结果发表了质疑:“如果我们无能,为什么我们还如此富有?”他认为美国的经济优势源自其高水平、大规模以及更灵活,并且能够吸引来自其他国家的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但美国的这种优势正在逐渐下滑。基于美国对于高技能水平和低技能水平的雇员的工资差距巨大的背景,有关美国的PIAAC调查结果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种薪资模式是否意味着鼓励更多人提升其能力水平,进而增加收入、促进平等。理论上看,应该是如此,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据《纽约时报》爱德华多·波特(EduardoPorter)指出儿童和成人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学到对他们未来工作发展有益的内容。学校教育并不能增加这些人参与工作的个人价值,而雇主也很少花钱去培训员工。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的社会经济学阻碍。这意味着不仅不平等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增加贫穷学生学习机会问题上政府所做也不多。美国在根据本国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向政府提出了七条政策建议:解决美国面临的技能挑战,社会各界协同一致十分必要;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提升总体的教育质量;应建立成人高中毕业后进一步学习的有效途径;关注基础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其与就业能力的联系;成人学习项目应适应不同需求,通过有效的合作完成;应增强对基础能力挑战需求的认识和关注度;应针对事实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政策建议将对改变美国现有成人能力素养现状具有一定帮助。
2.德国PIAAC调查中德国有5000人参加,总体测评结果处于中等水平,在阅读能力方面中等偏下,在解决问题和算术方面处于中等偏上。《德国之声》对参与了OECD首轮调研的统计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安德利亚斯·施莱谢尔(AndreasSchleicher)进行了采访。施莱谢尔认为研究的目的不是分析个人能力与经济水平的关系,而是测试成年人具备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将这些能力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从而带来富裕和满足。他认为个人能力决定其在就业市场的地位,也决定人们在政治中扮演主动还是被动的角色,而教育影响人们对个人健康和责任的理解。施莱谢尔指出,不可将该研究看作一个国家的排行榜,最需要探讨的研究结果是每个国家内部成人能力的差异。而德国需要在成人培训和终身学习方面为国民创造更好的条件。施莱谢尔强调,在芬兰、瑞典和日本等国,一生不断学习是很自然的事,而在德国,大学主要培养年轻人,培养对象过于单一。在职培训以及大学以外的培训应灵活化,各体系之间应建立过渡衔接关系。《德国之声》还对成人教育和再教育学教授米歇尔·舍曼(Mi-chaelSchemmann)进行了采访。舍曼认为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是重要的一步,但并不能由此酝酿出一个教育改革项目。现在德国需要为能力较弱、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让这些人摆脱受教育程度低和失业的恶性循环。
论文关键词:格龙维;成人教育思想;农村成人教育
一、格龙维成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格龙维的成人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倡导的民众高等学校中,民众高等学校的目的在于给予青年一种“生活的准则”。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家庭中以及社会上,有一种精神的、活动的生活。
(一)历史、国语和唱歌是民众高等学校的核心课程
在民众高等学校的课程选择上,格龙维认为历史、国语和唱歌三方面应该是核心。第一,历史。格龙维认为:“历史乃是大规模的人生经验;要正确地教导青年,它不仅是最好的工具,并且是唯一的工具。”他同时指出:“因为历史包容着人类最最值得注意的语文和事迹,同时人性在这里显露着,一切科学的进步都归属在这上面,所以一切人类的知识骨子里都是历史的;知道过去便是了解现在及善筹将来的唯一方法。”他甚至还把他的“生活学校”叫做“历史的高等学校”。第二,国语。格龙维说:“信仰与语言,乃是将人类的灵魂和一切神圣的以及亲切的事务联系起来的两条宝贵的链锁。因为有了信仰,然后灵感才和它的神圣的渊源相联结;有了国语,然后才得与同类的灵魂打成一片。”“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其信仰与语言之形成并不是偶然的,都是从各种人民的特殊生活中发展来的。”他强调语言是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而国语更是团结国民最有力的“调和剂”。第三,唱歌。格龙维认为,唱歌能使人们超脱人世,达到永恒,可以使个人在其本身以及与他人相处之间得到最高的和谐。在他看来,如果民间歌曲能够利用起来,那将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
除上述三种主要科目之外,他还增设了一些新课程,如“国家统计”,这是反映丹麦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活教材。这些新课程还包括丹麦宪法和各种法律、国家行政与地方行政状况等。
(二)“活的语言”是民众高等学校教育的伟大工具
丹麦在经受英国和德国的侵略之后,格龙维认为应当设立成人学校,用丹麦语讲述丹麦祖先的故事,使民众从过去光荣的回忆中得到将来民族的自觉。这种工作,他觉得非充分使用现代丹麦语,不会成功。格龙维倡导“活的语言”,视口语为表达精神生活的交通工具,唯有用这工具才能将生命从一个灵魂传到另一个灵魂。他认为:“语言的地位高出于文字之上,犹之形体高出于阴影之上一样。”在他看来,一本好书将“活的语言”的反映或阴影传达给我,可以唤醒沉睡在我的灵魂深处的情感,但是不能够移植新的生命,只有活的语言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文字乃是死了的东西。格龙维认为,书本的文字为死的语言,只有口说的话才算是真正的语言,才算是活的语言,没有说话,就没有生活。“没有获得语言,就没有生命”。
在丹麦农民解放50周年纪念日那天,格龙维用生动的讲演激发了听众的热忱,并且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成立了“丹麦语协会”,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他们把丹麦的历史大事以及民族进步的希望,用普通的语言描述并且伴着音乐流传出来,这些民众集会和唱歌就成了唤醒民众精神生活的方法,而这也正是“活的语言”的教育功用所在。
(三)教育管理体制的自由是民众高等学校的必要条件
格龙维主张民众高等学校中应当自始至终贯穿“自由”的精神,这是民众高等学校事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奠定了其成功的基础。
民众高等学校的学生,其入学必须保证是自愿的。学校实行寄宿制,他们在学校住几个月,既不专门学什么,也不进行考试,修完学业之后也不颁发文凭。师生间的关系,必须贯穿自由的精神。格龙维认为:“只有在耳朵像嘴巴一样自由的地方,只有在教师真能尽他于师生关系上现有或能有的全副活力和教导本领供给学生的地方,才有活的教育。”
此外,他还认为,学校的最高统治权不管在什么人手里,校长应该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但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校长应当与“学校评议会”进行商讨,而评议会的成员要以学生为主。
(四)女子教育是民众高等学校的重要特色
在女子教育方面,格龙维与当时许多学者的意见有所不同。他认为“女子也是一丝不差的人类”,也应当和男子一样共享“生活教育”。
他在1808年就曾经说过:“女子可以成为文化的刺激者,而且是强有力的刺激者,她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她的天然特性,但因这缘故,她的教育也必须和现今的仅为无谓装饰的教育截然不同。”这充分体现了他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对丹麦的成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丹麦成人教育一直有关注家庭妇女的传统。他的这些关于女子教育方面的观点,为日后丹麦民众高等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丹麦另一位教育家柯尔特(Kfisten Kold,1816-1870)在格龙维的影响下,身体力行地实施了他的女子教育主张。他在芬岛的达伦建立了一所民众高等学校,并且创办了高等学校夏季妇女班,开了民众高等学校妇女教育的先河。随后,很多民众高等学校都专为妇女开设了家政科,以培养女性的性格和文化修养为主。
二、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一些问题还很严重,因而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成人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切实改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一)改革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满足成人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成人教育所传授的内容都是一些深奥的生产理论知识,既缺乏系统性,又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这对农村成人生产能力和其他素养的提高作用不大。这对农民参加农村成人技术学校学习的态度和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家、地方政府、当地主管农村成人教育的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和他们学习的实际能力、自身思想状况等方面进行教育目标设计,使农村成人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在提升他们整体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同时,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编纂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确立以“科研为本”的办学思路,负责成人教育的各个管理部门应当对当地的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方面等进行广泛的调查,以探索出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内容、方法,从而使农村成人教育真正有效地影响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扩大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及管理自主权
教育管理方面的“自由”是格龙维成人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同时也是丹麦搞活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由于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有关,并且目前正处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借鉴丹麦的成功经验,“转变职能、适度放权”,在政府与学校之间,逐步扩大学校面向市场的需要和依法办学的自主权,应当是我国今后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方向。
今后,我们应当借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力度,以适应农村成人教育灵活多变的特点,进而促进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三)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女子成人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教学质量;方法措施
成人教育规模的扩大化发展,使得社会提高了对成人教育质量的重视,从过去只看重学历转移到关注成人教育质量。成人教育不仅能给相关人员一个更高的学历证明,更为重要的是让相关人员在接受成人教育之后能够切实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能够适应更加高级的工作需求。对于进行成人教育的院校而言,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加强对教务活动的管理,以此约束规范成人教育活动,确保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成人教育中教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1.对教务管理不重视。就当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教务管理不够重视。不少成人教育学院不重视教务管理,教学活动的管理更是被直接忽视。如在学员的档案管理上,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经常在学员档案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学员需要重复提交资料完善档案,降低了教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成人教育质量。2.对教务管理不严格。除了对教务管理不重视,管理工作不严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在成人教育中,虽然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不能严格依照制度标准开展工作。第二,对于管理人员的监督失位。教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的教务管理中也少不了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但是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缺位,对其在工作上的约束缺失,导致管理人员的一些不良工作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3.教务管理方法老旧。在教务管理的方法上比较传统老旧,不符合当前时展的特征,也不符合成人学员的身心特点,导致其在教学上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学上的管理手段落后,依旧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对成人学员进行管理,没有结合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其次,管理意识上缺乏创新精神,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成人教育仅仅是短期教育,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简单,没必要在管理上大费周章进行创新,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最后,教务管理内部的管理方法老旧,仍依照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实行逐级管理,导致基层管理工作者的一些建议或是想法得不到重视,使教务管理单一化和局限化,从而影响到教育质量。4.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没有专业的教务管理队伍是当前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显著问题。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流程上是一致的,包括注册入学、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予以合理的把控。但是,目前在成人教育中,教务管理的人员并非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任。办公室人员在办公室工作方面可能具备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教务管理上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会导致教务管理流于表面,不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务管理,促使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的方法措施
1.加强对教务管理的重视。成人教育要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首先,要重视教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虽然成人教育学院已经制定一些教务管理制度规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势的变化,现行的制度规章出现了滞后性和管理漏洞。因此,要重视对制度的完善,结合现今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教务管理制度进行补充,提高其管理有效性。其次,要重视教务管理在成人教育中的落实。从教务管理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为成人教育服务,目的在于促进成人教育按质按量完成。因此,教务管理不能局限在办公室,要落实到教育活动中,渗透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2.严格落实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工作开展不严格,也是导致成人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的一个因素。必须加强教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依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严格执行,避免出现敷衍塞责的现象。首先,要依照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开展教务管理工作,不论是在教学活动上,还是在学员档案管理上,都应该依照制度和方案严格执行。同时,保证管理活动达到制度和方案的具体要求。比如学员的出勤管理,若是规定缺勤率超过30%的学员不准予结业,在管理上就应该严格执行。只有严格执行管理,才能肃清成人教育的整体风气环境。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加强监督。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安排专人落实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及时向上级领导或是管理部门反馈情况,及时发现教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改进。3.创新教务管理的方法。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教务管理也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构建起一体化、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教务管理系统,在系统上设置多个不同的功能端口,比如学员个人信息查询、课程安排查询、档案资料查询,等等。其次,从不同的功能端口进入,对相关的管理数据进行上传,这需要将学员的各项数据从对应的端口录入系统之中。最后,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管理信息的实时更新。比如在考勤管理上,在教室安装和管理系统联通的指纹机,学员按下指纹,就可以将出勤信息直接录入系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4.构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管理队伍的不专业,使得教务管理活动也不够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学院应该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构建。一方面,在学院内部选拔具有教务管理方面专长的人员组成专门的管理队伍,改变以往由办公室人员管理的局面。同时对选拔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加强其教务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具备教学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其提供合理的待遇福利,吸引其来学院进行教务管理工作。通过专业管理队伍的构建,可以有效消除成人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当前成人教育的教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成人教育的整体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的水平。对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依照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成效。同时要加快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促进成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王夏诗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翠婷.优化教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王学民.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2)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512.1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40-02
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指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亿万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坚实可靠的人才基础,这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成人教育是社会的主体,成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而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成人教育研究活动不论是从研究数量、研究质量还是研究人员队伍来看都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人员队伍的逐渐减少、研究经费的逐年下降、研究条件与设备的简陋等等,都是制约成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瓶颈。
一、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成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成人教学改革的关键。
1、“三角支架”模式。
现代成人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在成人教育区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角支架”模式,即以职业教育为追求,以学校教育为平台,以教育者教育为主导模式。在这三方面的良性互动下,成人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原有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暴露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新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形成,它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生教育为追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以受教育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从以职业教育为追求向以人生教育为追求的教育理论的转变,将使成人教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职业取向,而是转而以职业教育为其立足点,形成一个终身的、全程的、多层次的全方位新型教育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是一种大教育的教育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教育载体平台的转换将为大量的成人提供学习准入的场所和机会,是先进的终身教育理论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旧的“三角支架”模式已经不适用时代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只有在新的“三角支架”模式的良性互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成人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能,为成人和整个社会服务。
2、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Teaching Model),它强调以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引导学员学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带着疑惑问题来学习的,因此特别渴望能学以致用,起到提高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竞争的作用。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显著的实用性特点,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用结合,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技巧。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
1、“双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或称“两栖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高教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创造“独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生存、发展,不单纯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鲜明个性。成人高教即是从普通高教脱胎而来,必然拥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垒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成人高教必须发扬、承继普高优势,创造自我,开创普高所没有的特色,磨砺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亮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孕育自身内在的强劲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应是洞悉各自的特质、表现型态,从而扬长避短,创造自我独特的优势,赢得自我生存的价值。
3、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
成人高教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
4、关注国际性。
经济的垒球化、国际化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表明我国已进入垒球经贸体系,教育亦随之出现垒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成人高教面对全球化、国际化,虽有挑战,然却有着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终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国际公认为“顶点教育”,正如《学会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能是无关紧要的活动部门了,我们必须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预算中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而滚滚奔涌进来,成人教育的地位、舆论环境及至相关政策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成人高教无疑会由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借此机遇,乘势而起,大力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瞄准国际化市场,迅速提升层次、品位,开拓成人高教独有的无限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艺闽登中,军队院校函授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继续教育》2009年10月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实训教学 现场勘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Adult education
WANG Yibo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education training. The thesis takes basic subject of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ies and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for example, to explore new rules and new methods of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hrough analysis of aim, content, procedure, method and discipline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成人教育实训教学是成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使学员学习和了解各类案件办理过程及办案具体环节需要的不同知识,培养学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训教学,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员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人教育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员的职业素质,达到熟悉公安业务,迅速适应公安工作,使用人单位和学员满意。
实训课的训练模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训课的关键。目前比较常见的实训课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案例式教学法,以实战中的真实案例为蓝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观摩式教学法,请实战部门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模拟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演示,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能力;情景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案情设置模拟犯罪现场,学生自行组织分工进行现场勘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网络仿真教学法,应用高科技手段,教师设计现场勘查软件,用计算机虚拟犯罪现场的现实模式,学生通过选择程序,进入不同性质的犯罪现场,以人机互动的方式进行现场勘查,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现场勘查的综合能力。
1 实训目的与要求
模拟犯罪现场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整个犯罪现场勘查的过程。通过现场勘验检查程序规范化训练,学生应了解现场勘查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性操作。
2 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按照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分成几个模块,如现场保护模块;现场访问模块;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模块;实地勘验模块;现场分析模块等等。现场保护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为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应完成的工作;现场访问训练主要是让学生针对一个已经发生的案件,作为一名侦查人员如何寻找相关的知情人,找到知情人之后应该如何展开询问;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现场勘查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手段,对于常见的痕迹物证应能采取正确的提取包装和送检的方法;实地勘验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针对一个犯罪现场,应如何开展勘查工作,熟悉实地勘验的基本步骤;现场分析主要是针对一个已经勘查结束的案例,在已有的勘查信息的基础上分析案件性质、作案时间地点、作案人条件、侦查方向等等。每个模块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都有侧重,这几个模块组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犯罪现场勘查工作。
模拟实训通常是按照“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人员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考核”基本模式,对学生进行现场勘验检查程序规范化训练。以命案现场勘查综合训练为例,训练内容具体包括:临场前后的规范化程序、现场勘查工作的展开程序,特别是现场实地勘验程序。
3 实训步骤、方法
(1)实训开始后,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明本次实训的内容、目的与要求、纪律、作业以及本次实训的方式。(2)由指导教师模拟不同勘查人员(现场勘查指挥员、痕检人员、法医、照相录像人员等),在学生的配合下,根据预先在地点布置的简要模拟现场,对于从接报案开始至现场分析结束的整个(下转第106页)(上接第86页)现场勘查程序,进行边示范操作边讲解。(3)教师示范讲解结束后,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指定1名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并由他(她)指定本组模拟的2名侦查员、4名痕检人员、1名照相人员和1名法医。(4)指导教师给模拟人员讲明各自的工作任务,强调注意事项。(5)指导教师讲明每组实训所需的器材和实训场地,各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指定2名学生领取所需器材并验收。休息15分钟。(6)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示范和预先布置的5个模拟现场,在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的组织指挥下,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对各组的训练随时进行指导。(7)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清理恢复现场、整理器材,并按要求交接。(8)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并布置下一项训练内容的预习以及要求学生携带的用品、用具。
4 案情设计
4.1 基本案情
某年12月6日7时10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该市居民王某(该市西华建材公司业务部经理)电话报称:2006年12月2日至5日,我因业务需要到外地出差。今早7时回家,发现女儿王小某被杀死在家中。
4.2 提供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模拟被访问对象——报案人和邻居,进行现场访问。
4.3 王某尸体检验分析情况
(1)死者身穿内衣裤完整,位于卧室床上。(2)尸体颈部交叉勒有鞋带一根;颈部有勒痕并伴有皮下出血,会咽软骨骨折;手臂上有皮下出血。(3)死者为最后一餐后三小时死亡。
4.4 现场访问告知材料
现场保护情况:(1)派出所民警杨某某年12月6日7时15分接到市110指挥中心通报后迅速赶赴现场,用警戒带进行现场保护,并将发案情况向分局刑警大队汇报。(2)初步核实案情,观察现场,无关人员未进入现场。
5 实训纪律
(1)关闭手机。(2)严禁大声喧哗,不得进入非本组的实训区域。(3)各组学生勘查现场后进行现场分析。(4)实训结束后清洗手套,实训器材按要求交接。(5)清理现场,还原现场。
6 实训考核
实训课的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以组为单位,设计模拟现场,分组勘验,考核的内容包括:现场勘查程序是否规范、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是否规范、现场访问的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全面、现场分析以及后期卷宗制作是否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小强.构建以警务活动为中心的警察培训模式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几十年来,成人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成人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成人教育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其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整体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对成人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和创新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一、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现行的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课程门类不齐全,不能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充分灵活的选择机会。其次,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再有,现行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忽视成人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等诸多特点。
2、课程目标以学历为导向。成人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但成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调资、转岗、提干、分房、晋级等都与学历息息相关。于是,许多成人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看好这一市场,课程建设过分强调以学历为目标导向,偏向于为学历而学习,其实际效果和目标差距很大。
3、课程结构不合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校课程设置大一统,各类学校,各地区无特色无区别。必修课程一统天下,选修课很少。重理论课,轻实践课;重知识型课,轻智能型课;重专业性课,轻基础性课。重视分科课程,轻视综合课程。重视智育,轻思想品德教育。
4、专业设置重文轻理。目前,成人教育的招生专业偏重文科,偏重热门专业,对理工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注重经济效益为争生源,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情况,盲目申报新专业、热门专业,甚至个别专业有其名,无其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原有的专业重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调,也限制着自身的发展。
5、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内容更新缓慢,许多成人学校直接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有的虽有改动,但基本上是借用或移植普通学校教材,结构体系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这与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也不适应各类成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学习的需要。表现在: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等。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起现代的、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遵循成人特点、实用性和开放性和综合性四原则,应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两对关系。
1、突出成人特色原则。成人高等教育的是专门针对成人进行的教育,对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成人在生理、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个性比较稳定,自我意识较强,而且经历了社会生活的磨炼,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发挥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的形成。总的来说课程门数不宜太多,教学内容应做到“少而精”,体现出成人特色。
2、突出开放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对“当班人”进行的“开放性”教育,是针对成人各个时期需要的岗位教育以及适应“活到老,学到老”终生需要的知识充电教育,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相应的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应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到强调创新能力和革新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体现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特征的多学科知识,反映到课程设置中去,使人才充分适应多样化世界的需要。
3、突出实用性原则。在新形势下,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的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教改革的世界性潮流。对此,要审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对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变化的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突出综合性原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广泛交叉、相互渗透,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人口、文化冲突等重大问题。因此,成人教育必须摈弃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教育内容设置,以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能力为原则来设置所需课程,强调科学思维方式、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
三、改革和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对于新时期的新的人才规格要求,成人高校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反应,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满足这些新要求,其中课程改革则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出发点。
1、确立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在一定的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可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程度。成人教育按其功能,可划分为四大类:补偿教育(含扫盲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因此,成人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是非常明确的。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应为实现成人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吸收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是持社会——个体发展统一观。因此,成人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反映未来人才的思想,改革的着眼点瞄准未来,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探索精神作为课程目标改革的努力方向。
2、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成人教育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三段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忽视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人学生的岗位需要。要构建具有成人特点的课程体系,就必须破除这种办学和教学的旧观念,首先要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处理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实际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就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加强在职针对性,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如果过分强调基础,内容偏多,难度偏大,势必增加成人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反而造成其畏难情绪,会影响到正常知识的掌握。第二,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传统的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有利于专业的规范化,但它容易走向僵化,导致教学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应当大胆突破传统内容的局限,对一些明显过时的东西要坚决摒弃,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第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当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删减,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好能结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归纳、升华,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
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不断获得知识、技能以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更为突出。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应以改善学习者职业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个人的理性能力和参与社会或集体事务为目的,用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其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模块时充分考虑成人学生在学习生涯发展过程中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阶段性变化,并依据这些变化提供生涯导向的学习活动的课程,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四、成人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成人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综合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新形势之下,面对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成人教育的课程结构
(1)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
必修课是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保证了学校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属必修课,必修课强调“专”,“精”,针对性,应用性要强。选修课指教学计划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修的课程。选修课对于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智力,培养研究和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选修课可适当“宽”点,选择性大些。如何确定这两者的比例,对于成人非学历教育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成人学历教育,则应加强扩大成人教育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减少必修课所占的份额。这要求在注意课程整体性的同时,要加强课程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扩大选修课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按综合课程组织新的课程类型
当前,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成人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人,综合课程恰恰体现了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应按综合课程来组织。国内一些地区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以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为例。将“数学”与“电路”结合为“电路数学”一门课,把代数方程与直流电路、三角函数与正弦交流电路,矢量和复数与正弦交流电路计算,微积分与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逻辑代数与其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介绍,成为跨越多门传统的技术基础的专业课程。经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对在职成人教育学员是比较适用的。
(3)实质课程与形式课程并重
实质课程与形式课程是指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内容,是旨在学习,接受知识,抑或发展智力、能力而界定的两种课程体系,在课程论史上曾有不同的主张。实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科学知识,为将来从事职业活动作好准备。形式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成人教育因其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所以课程应以实质课程为主。如加拿大的大学举办的在职人员专题讲习班,其课程完全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同时应注意的是: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的任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形式课程不能忽视。
2、改革和调整课程内容
(1)突出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成人教育由于其教育性质、特点、任务、培养目标,决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不可忽视,但它有别于普通教育,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不能过于追求系统、宽厚,而要突出重点,适当拓宽,突出应用,能适应岗位所需,并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其指导性。另外,当前成人教育的重点是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强化实践教学内容。而且成人学习具有目的明确、自制力强、理解能力与意义识记能力较强,且注重学以致用的特点,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已成为学员的普遍要求。近年来各国成人教育强化课程的实践内容已成共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有新的变化,如法国短期技术学院的大班课只占总课时的30%左右,各种技术指导课占40%,其它均为实际操作课,后两者为实践教学内容,共占教学总课时的2/3以上。
(2)适应新形式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信息产业在信息服务、通信产业、计算机与网络产业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终身教育的思想逐渐为各国所接受,教育将更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与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所需。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删除掉课程当中一些陈旧的内容,同时应把最新出现的人类的科学文化成就反映到课程中去,体现“先进性”。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确定,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中医成人教育一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中医特色,社会欢迎的中医药高级人才。中医成人教育改革应重视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中医教育改革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1.中医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进方向
中医系统思维方法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逐渐形成的。
中医药院校要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就应在中医教学改革中重视中医系统思维方法的培养,使中医院校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都养成用中医系统思维方法去分析、处理疾病的习惯。
目前中医院校成人继续教育课程设制缺乏中医特色,是全日制人才培训计划的压缩版,缺乏继续教育的特色,不符合中医药教育的培养规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是很合理,较难担当起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根据我们的调研及研究,认为中医成人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现在成人继续教育中非医学课程所占学时数过多。我们对一些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中医学成人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平均中医类课时仅占32.86%,西医课时则占37.12%,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30.02%。
很多成人教学计划中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多数列为选修课。此外,现在的中医院校将中医、中药、针灸等设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中医成人学员对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不精通,不会辨识中草药、饮片,不能在临床上灵活辨证遣方用药。
不能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考察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疾病,在养生防病中不能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环境,在治疗中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在成人中医教育中,课程设置要按照中医学的特点进行课程编排,对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的联系要给予足够重视,要注重对学生的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教学时间,有效地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
不能人为地将理论与临床分割,要加大中医基本理论课的学时,重视经典课程的教学,并将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临床课程打通,从理论教学开始边学习边临床,加大中医学教学课时,适当减少非医学课程学时。
我们在调研中很多学员提出取消成人中医教育英语课的教学,减少计算机等非医学课学时。因为中医成人教育学员大多数来自于基层,工作中很少能用到英语,计算机基层最多是文档的处理及系统的应用操作,编程等较复杂的问题在基层根本接触不到,学而不用很快就会遗忘,用去了成人本来就不多的宝贵时间,并且没有多大提高,还影响了医学课程的学习。
2.加强四大经典课程学习。
保证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理论中汲取精华。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对学生形成整体观念,打好中医学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三者作为学习完中医理论经典后的提高课程,是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其理论主要来自临床治疗效应的反证,建立了外感、内伤杂病和温病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同时对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放前,中医教学大多是师带徒的形式,学生可跟一师或多师,从学习初期就一边诵读经典,一边跟着师傅出诊,能直接的观察到运用经典理论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对经典的理解会更深,长时间临床,自己就能举一反三,随心应手,终身难忘。现在中医院校成人教育中不重视中医经典课程诵读学习。学生也普遍认为教科书理论与实际临床脱节较为严重,经典考核不注重临床应用,教材也有一定的缺陷,教学倾向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把经典课做为临床课为学生进行教学,加大学生对经典的背诵数量,并做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会在中医教学上对学生临床技术提高产生较大影响。纵观历代中医名家,他们不仅有悬壶济世的高超医技,而且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因此,中医教学改革中应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中国传统文化,为阅读、理解中医古籍和经典打好基础。
3.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
中医学是自然、人文科学的统一体,其理论基础更具人文特点,中医学的产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深刻影响。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在漫长地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国人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体现了中国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认识。
如通过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三大原理向医学的渗透,把人放在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广阔的动态平衡中进行认识,形成了以“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中医学思维方法。名医秦伯未曾说:“专一地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修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学好中医需要有古汉语基础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缺乏这种文化背景,很难掌握中医学术的精髓,使得学生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的“国学”知识,同时受到理科课程的培训,已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与习惯。参加成人学习以后,又将较多的时间用在学非医学课程上,难免对中医理论的学习产生畏难甚至排斥心理。
总之,要提高中医学员的临床技能水平,就必须对培养模式进行修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经典的培训,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