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明威生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非常传奇的色彩,比如他参加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爱好打猎、拳击、捕鱼、斗牛等各种体育活动。他早期的小说创作多以反战、厌战的思想为主题,《太阳照常升起》就代表着“迷惘的一代”,表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经过战争后的迷惘心情,后期的作品则克服了早期的迷惘心情,作品中的人物也坚强起来。
另外,海明威的文笔以简洁、明快著称,他爱用日常语言,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从而创造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海明威式”文学风格,被人称之为“电报式文体”。这种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一批批作家。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后期代表作,获得过当年美国的新闻普利策奖。
关于《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很多评论家都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写基督的受难,老人像基督一样历尽苦难;也有人说,作者正是用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来阐释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老人是悲剧性的命运;还有人说,老人是作家,大鱼是他的作品,而鲨鱼是批评家,任何作品让批评家一批就完蛋。
总之,绝大多数学者们都认为,这个捕鱼的故事背后肯定有隐喻意味的。但是海明威自己则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老人就是老人,海就是海,孩子就是孩子,鲨鱼就是鲨鱼,不好也不坏。”他曾说过他同意伯・贝瑞孙对《老人与海》的评价和解释。艺术史家贝瑞孙说:“《老人与海》好比出自荷马的手笔;行文像荷马史诗一样平静。真正的艺术家既不寓言化,也不象征化,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而海明威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本文主要从《老人与海》这部伟大的小说的隐喻意义层面去分析这部小说,正如作家自己所说:“冰山的八分之七是藏在水面下的,露出水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老人与海》背后的隐喻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出发点是结合海明威的生平和一贯的写作主题来研究这部小说的隐喻意义。
海明威母亲热爱音乐,海明威是六个孩子中的第二个。父亲既是个打猎和钓鱼的能手,又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受到父亲的影响,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狩猎和捕鱼的热爱。拳击是海明威最热爱的运动,他14岁时在父亲支持下学习拳击。对拳击的热爱伴随他终生。海明威中学毕业后,离家来到堪萨斯城,并且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一名见习记者。正是在记者生涯中,海明威掌握了新闻写作的独特技巧,并形成了自己卓越的文学风格。
海明威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并来到意大利战场。7月初,海明威的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的机枪弹头和炮弹片多达237块,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了他的体内。他在医院里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勇敢勋章和十字军功勋章,这时候他的年龄才只有19岁。29岁时,海明威挚爱的父亲因为经济困难和糖尿病用手枪自杀了,这件事情深深地影响着海明威日后的思想和情绪的发展。随后,海明威在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望山庄”动笔写《老人与海》,前后仅8周时间,海明威这位世界文豪写出了“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在他的“望山庄”把自己最心爱的猎枪放进口中,扣响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枪。
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这部作品说的是一个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84天没有打到鱼的故事,第85天,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打鱼。这一次,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老人终于捕到了一条非常大的马林鱼,并且把它绑在船边的栏杆上,但是在返回的途中,一群鲨鱼游来咬掉了大马林鱼的鱼肉,最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引来围观众人的指指点点。
接下来本文主要从细节分析海明威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其“硬汉精神”的隐喻意义。关于小说中的隐喻意义,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没有什么象征主义。老人就是老人,海就是海,孩子就是孩子,鲨鱼就是鲨鱼,不好也不坏。”但是他又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男孩、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把他们描写得足够真,他们会意味着许多东西。”从上面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老人与海》的背后是有很丰富的隐喻意义的。
首先是大海。大海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母性。老人对海既有依赖性,又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大海是老人抗拒命运的角斗场,也是老人生存的环境,老人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大海这个背景之中,在这片大海里,老人与大马林鱼展开了搏斗。
例如其中关于大马林鱼的描写,是晚年的海明威给予怀疑他写作能力的人的最有力的反击。因为后来海明威已经写不出什么公认的杰作了,尤其是1950年后,长篇小说《过河人林》的发表让很多人都大失所望,大家都认为海明威的写作才华已经消失殆尽。然而,海明威在重压之下没有屈服, 1952年,《老人与海》的横空出世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海明威在文坛上的这段经历与《老人与海》中老人桑地亚哥很多天捕鱼不获终于收获一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的经历非常相似。显然,作品中的大马林鱼象征了海明威心中的那个宏伟的目标,甚至是创作的巅峰。
如果说大马林鱼是海明威心中那个宏大的写作目标,那么鲨鱼就是通往目标途中我们没法避免的磨难与厄运。鲨鱼代表一切忽视、蔑视以及失望悲观的破坏性力量。同时在文中可以看出,老人对鲨鱼的看法是有区别的。他最痛恨的是那“食腐肉”的鲨鱼,因为它们“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而对首先来袭的那条大灰鲭鲨,却说它“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的最快的鱼一样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
文章中的孩子则让本来压抑的场景变得无比温馨。孩子是作者苦心经营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孩子这个形象里,作者寄予了自己的深切希望。孩子总是一如既往地站在老人的身边,无论外界怎么怀疑老人的捕鱼能力,他就像老人最忠实的臂膀一样支持和关心着老人。“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一些海滩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他从没梦见过这孩子。”
很显然,在这里,孩子被作者寄予了一种希望的象征,他是老人新的生命的延续,就像那在海滩上玩耍的狮子。在小说中,作者非常偏爱狮子,“狮子”在作品中是权力、强盛和力量的象征,更是男性的象征。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海明威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肉体的伤害创痛日甚一日地折磨他,使他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这一切都在梦境回忆中的狮子身上得到了慰藉。
最后就是老渔夫桑地亚哥了。老渔夫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硬汉精神,一种压倒命运的战斗的力量。老渔夫桑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一位悲剧式的战斗英雄,他代表着海明威这一生追求的硬汉风格。
在老渔夫桑地亚哥身上体现着人类面对困境和死亡时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与海》的原型古巴渔夫富恩特斯是海明威的好朋友。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被他搭救,从此两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老人代表了整个人类面对挫折面对厄运时的不屈精神。《老人与海》是一部海明威对待人生的宣战书,是人在这个充满了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做出的最伟大的呐喊与斗争。也正是这种呐喊与斗争,使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启发着人们的细细思索。
另外,小说还有很多地方暗示着耶稣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场景,例如其中的一句,当桑提亚哥看到星鲨时,他的喊叫就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里而不由自主发出的喊叫声”。这里的场景明显就是暗示耶稣基督为人类的苦难受难的思想。“他扛着桅杆坐在那儿” “两条胳膊直直地伸在外面,两只手心朝上,就这样瞅着了”这些带有非常明显的描写的语句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一种无言的倾向,正是这种无言的倾向表达了作品背后那隐喻性的意义。而海明威也正是以这种无言的、隐晦的方式向他的同胞、向世人传递他对现实的莫大悲哀和他的复杂心情。
在《老人与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老渔夫在同鲨鱼搏杀的时候,他说:“那你尽可以去毁灭一个人,但不能打败一个人。”这句话流传甚广,众人皆知,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老人与海》就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全文也是围绕着这样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组织起来的,这也正是这部小说最高意义上的隐喻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余光中,译.台北:重光文艺出版社,1970.
[2]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张爱玲,译.香港: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9.
[3]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董衡巽,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5] [美]董衡巽,编选.海明威谈创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
[6]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 丘平壤.海明威研究在中国[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8] 吴然.海明威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杨仁敬,编著.海明威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0]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一、关于生态文学批评模式的概述
生态文学批评是一种文学研究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种公认的文学研究流派,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主张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缺失的研究,分析“自然”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对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熟视无睹和肆意地破坏进行批评,从而号召人们理解、爱护和尊重大自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人类在自然界之中究竟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相处?人类破坏自然的恶行会受到大自然怎样的惩罚?这些都是生态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问题。最初,人类和自然保持着相依为命的和谐关系,但是在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现代社会里,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和自然的关系,希望可以重新建立和谐的自然和人类关系。而对企图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贪婪的人类行为进行批判正是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内涵。伴随着生态文学批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重新解读,以便可以对其中蕴涵的生态智慧和哲理进行挖掘。
二、海明威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中自然主题的影响
自然一直是海明威进行小说创作的主题之一,自然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小说《老人与海》之中。小说中的自然犹如人类一样,带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时而温文尔雅,时而狂野暴躁。郁郁苍苍的森林,奔腾不息的小河,波涛汹涌的大海,苍翠挺拔的树木,都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素材。打猎、游泳、钓鱼、滑雪等这些贴近大自然的活动,几乎陪伴了海明威的一生。海明威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带有一种挽歌的性质。对战争的厌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绝望,使得海明威终生都在寻找未被破坏和未被开发的自然,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海明威曾经去过伊利诺伊州的大草原,西班牙,基韦斯特,东非,古巴和美国的西部山区等地,贴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和关注回归大自然。海明威的住处——橡胶园,基韦斯特,太阳谷,华隆湖畔的避暑茅舍等,无不是贴近自然的地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对于小说创作中的自然主题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大自然进行了深情的讴歌,同时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表达了自己回归自然的思想情感。
三、生态批评视角下对《老人与海》的解读
(一)生态批评视角下对《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解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孤独老人桑提亚哥是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无依无靠,终生与海为伴。老人热爱海洋,赞美大海的美丽。老人把大海比喻成了一位女性,当成了一位在施宠或者不施宠的时候会做出鲁莽或者调皮的事情的女性,老人绝不冤枉她、恨她。在这位老渔夫的眼中,人类已经不再是自然界的统治者,他一直试图通过一种女性的形象和自然界之间维持着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在老渔夫看来,海洋中的任何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老人热爱飞鱼,因为它是海洋中重要的朋友,老人替受伤的鸟儿疗伤,照顾那些瘦弱的黑色小海鸥。通过作者对老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存在和日常行为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了,人类的影子已经融入到了自然的生态圈中。在海明威对老人生活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种整体回归自然的生态观念,老人寻求的是一种自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稳定的密切关系。
(二)生态批评视角下对《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恶性关系的解读
对于人类的贪婪无止境的自私行为,自然界会进行惩罚的。恩格斯曾经在《自然的辩证法》一文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为我们策划了一场人类和马林鱼进行斗争取得胜利和人类与鲨鱼斗争最终失败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小说的故事发生起因是老人已经在海上84天没有捕捞到任何一条鱼了,因为“近海的鱼是越来越少了”,这也暗含了人类对于海洋自然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已经受到了海洋的惩罚,人类的生存也变得更加艰难。海明威在小说中为我们细致地描绘了老人在海上经过84天后终于捕捞到一条大马林鱼的惊险过程和最终带回鱼骨的悲凉结局,生动传神地为我们讲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疯狂掠夺和受到自然沉重报复的辩证关系。
在小说中,老人杀死马林鱼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重要原因:首先,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老人已经熬过了84天没有捕捞到鱼的生活,为了有足够的钱去买生活用品和捕鱼需要的鱼饵,老人只有通过捕鱼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老人和马林鱼进行搏斗只是为自身的生存而相互残杀,这和自然界中的老虎、狮子、豹子为了生存而相互厮杀是同样的道理。其次,人类试图通过征服自然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老人是一个渔夫,出海捕鱼是他生存的唯一出路,正如他杀死大鱼的时候心中想的是他只是杀死了一条大鱼,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鱼肉。老人作为一名捕鱼者,最大的荣誉就是将鱼杀死。通过对以上两个重要原因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第一个原因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才进行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第二个原因的产生是在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的驱使下进行的行为,这也是造成现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小说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老人虽胜尤败,在表面上他杀死了马林鱼,可是最后带回来的却是一副毫无用处的骨头架子。这正是海明威的独具匠心之处。海明威把老人和马林鱼搏斗的背景置于大海之上,小说中的老人和马林鱼是自然力量的象征,马林鱼是被自然征服了的一面,鲨鱼是自然复仇的象征,结果是毁灭了人类所捕获的东西。人类和大自然进行了殊死搏斗后,并没有取得彻底性的胜利,最起码没有战胜大自然。小说中老人最后的失败也告诉我们:任何试图控制和占有自然的人类自私贪婪的行为,都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会成为自然的敌人,最后只会以失败而告终。
(三)生态批评视角下对《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最后失败了。老人对于失败的原因也进行了反思:“我真的不应该出海那么远!”“我这次出海真的太远了!”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老人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老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海洋的关系,自己对于海洋是拿着人类自己制造的认为很先进的工具进行掠夺,可是当自然真正地实行报复的时候,无论人类认为多么先进的工具,在自然的面前还是显得微不足道,人类最终无法战胜自然,无法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现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无休止的索取已经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自然界已经开始对人类的贪婪行为做出警告。
四、结语
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中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生态学思想和对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关系的反思,为如何正确看待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反思:在生态文学批评中,人类仅仅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和其他自然界的动物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和其他自然物是互为条件的,如果将其他自然物作为人类的环境来看待的时候,人类就处于“中心”的位置,但是如果将人类作为其他自然物的环境时,其他自然物就处于“中心”的地位。所以,在《老人与海》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和自然界要和谐共处,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固然可贵,人类的尊严同样不能丢失,但是在强调和肯定人类能力的时候,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的利益为代价,坚决不能为了人类自身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通过对海明威的生态主题思想的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海明威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增强我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尊重大自然,合理利用和开发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海明威这位具有超前生态意识的伟大文学家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给我们的最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 郭遂芝.《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与哲学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14).
[3] 陈霞,周红蕊.海明威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06).
[4] 陈建永.《老人与海》的叙事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08).
[5] 陈靖怡.从《老人与海》看人类生态意识的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6] 陈智淦,王育烽.海明威的生态情结——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与《圣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一、浅析《老人与海》及《老人与海》的写作风格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故事描述了一个独自出海捕鱼48天都没有收获的老渔夫捕获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老人与这一条大鱼整整搏斗了两天两夜,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他终于成功的捕获了这条鱼,并将这一条马林鱼成功的拴在了自己的船头上,然而受到鱼血的吸引,大马林鱼引来了鲨鱼,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利品,老人与鲨鱼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值得让人同情的是,鲨鱼最终还是将马林鱼全部吃净,老人只好拖着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回家。《老人与海》的故事其实非常的简单,但是海明威却用自身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让世人都为之震撼的硬汉形象,借助语言这门艺术,海明威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如果要在语言运用方面找寻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大师,那么海明威当之无愧。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之中,人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桑地亚哥老渔夫的坚毅果敢,在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中升华自身的人格,海明威真实、简练的语言文字给了人们深刻的启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局更是给了人们无尽的联想。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人物心理的描述为重点
在老人与海一文中,海明威想要表达的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真实的老渔夫的形象,而老渔夫这个形象具备的最大的特点就应该是贴近生活,因此海明威赋予了老渔夫最简单的言语,而这也是使桑提亚哥坚毅、果敢性格特征的基础。就是那么一个朴素的老头,他乐观,不盲目,即使在最糟糕的境遇之中,也始终怀揣着希望和自信心,他说:走运当然好,但是我宁肯把什么都安排得分毫不差,那么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个准备了。
在大海上与马林鱼、鲨鱼搏斗的时候,他也曾说:虽然这是不仁义的事,我也要让他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短短的几句话,是老渔夫的自白,更是海明威的自白,真正的勇士,在痛苦面前,仍然可以顶天立地的做一个男子汉该做的事,老渔夫是海明威心中坚强勇敢的化身,更是海明威心中的执着:人类的力量是无坚不催的,人的勇气可以战胜一切。
三、简洁的语言,含蓄的描写,深刻的象征意义,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
在小说之中,作者用细腻的、非现实的笔法描述了一个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坚强的渔夫形象,虽然最终人力难以胜天,但是在老渔夫与天斗的过程中,读者们却收获了无尽的启发。
老人与海中,多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像是一条看不见的链子,串起了文章的整个中心,提高了作品的美学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哲学内涵。例如海明威在描述大马林鱼的时候,突出的强调了大马林鱼的形象,重点的描述了它的外形和它的美,海明威借助了大马林鱼的形象,赞美了大自然,从侧面说明了大自然的壮观与雄伟。文中,桑地亚哥还提到了狮子,这也反衬出老渔夫不愿为躯壳所束缚的勇者之魄。如果说大海就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现实生活,那么大马林鱼就是生活中的强者,而鲨鱼就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悲剧因素。海明威用多角度的思维,多层次地展现了艺术的功效,这就是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最突出的特点。
除此之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还使用了语言的反复运用,就比如“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这句话频繁地出现在文中,作家用短短的一句话就将老人一个人打鱼的悲凉之色渲染的淋漓尽致。当然,海明威高超的写景手法也不得不提。谁也不能怀疑海明威是一个非常高超的写景者,他利用多变的空间和多变的时间带给人们一个立体的视觉感受,虽然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可是他却用丰富的情景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感,将鲜明的画面深深的刻进读者的脑海,使得读者不由自主地去回味,去思考。
1、老人与海主要运用象征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2、《老人与海》在那个“迷惘时代”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代表作品,海明威也成为了信仰和意志的代言人。海明威通过在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的赞扬,也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3、《老人与海》表达出了海明威内心世界和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塑造的老人硬汉形象符合海明威对待生活的方式,反映出他想表达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海明威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勇敢、坚强、执着的优秀品质,这品质也都生动形象地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整部作品的创作埋下伏笔。
4、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熟练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捕鱼老人、小男孩、大马林鱼、大海、鲨鱼、群狮以及其丰富的寓意,深刻地表现出了文学作品的精髓,体现了作者广阔的思想境界,使得表现出来的主题和现实意义远远高于题材本身的内容,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老人与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详细分析了老人、大海、小男孩、鲨群的象征意义,研究象征手法的表现形式,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人物特征。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冰山理论;海明威;象征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是美国“迷茫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是作者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作者晚年的闪光之作。“冰山原则”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圣地亚哥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正是由于“冰山”的创作原则,不同的人对这部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
二、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冰山理论以“冰山”作为比喻,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海明威这个著名的“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把作家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表象之中,达到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刻且隐而不晦的艺术效果,将文学的可感性与思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去感受并发掘其内在的意义。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创作原理和艺术风格,表现了他在创作实践中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三、冰山理论和《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老人圣地亚哥,小说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说讲述了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深海中捕鱼斗鲨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圣地亚哥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小说中,海明威省略了大量的时空背景及其相关描写,把它们作为冰山的“八分之七”统统隐藏在了水面之下。通过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读者可以探索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从而获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此,要想解读“冰山的水面以下的部分是什么”,就要研究《老人与海》的象征艺术。
(1)老人圣地亚哥
老人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总结和“冰山”理论最有力的体现者。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圣地亚哥是个失败者,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小说开篇就为圣地亚哥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在渔村里,没人知道圣地亚哥的身世背景,他的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他没有儿女,孑然一身。不仅如此,圣地亚哥的遭遇就是一场悲剧。坏运气始终伴随着他,已经过去了八十四天了,老人一条鱼都没有捕到,贫穷和饥饿威胁着圣地亚哥。到第八十五天,圣地亚哥独自一人驶向了大海深处。当他经历三天的努力和拼搏,捕到大马林鱼时,命运又无情地捉弄了他。在返航途中,圣地亚哥遇到了鲨鱼群,为了保卫马林鱼,他与鲨鱼群殊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圣地亚哥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乌有,他拖着大马林鱼的骨架回到了渔村。在返航的途中,又遭遇穷凶极恶的群鲨,老人拼尽全力与之拼搏。最后,圣地亚哥胜利返航,尽管他只拖回来一副鱼骨架,但从精神上看,他却是一个永远的胜利者,他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顽强的斗志,是个不为命运所折服的强大的人。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挑战人生的种种磨难和人的生命极限,是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圣地亚哥通过顽强的斗志,保存了人的尊严和风度。因此,圣地亚哥的人生越是失败和孤独,越是彰显出老人面对马林鱼和鲨群时大无畏的硬汉形象。
(2)小男孩儿马诺林
小男孩马诺林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男孩是老人的希望,更是作者的希望,是生命力的象征。马诺林五岁就开始和老人学习捕鱼,是圣地亚哥生活中唯一的伴侣。在老人八十四天出海徒劳无获时,在所有人质疑老人捕鱼能力时,小男孩依然信任他,不愿离他而去。小孩子的纯真质朴衬托出老人的英雄气概,显示出主人公的伟大不凡。小孩对老人的同情和崇拜也给老人温暖和信心。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多次提到“要是孩子在着多好啊!”老人通过这句话唤起对昔日辉煌的回忆,继而恢复信心,重振精神,继续搏斗。因此,孩子成为他动力的源泉,激励他不断克服困难。
四、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和运用
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感情等,是被海明威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冰山”。那么,海明威是如何完成这隐藏的过程呢?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是通过精妙的叙事技巧、简洁含蕴的语言、“电报式”的对话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来完成的。
(1)简洁的语言表述
“每个由新鲜沙丁鱼做的鱼儿都是头朝下挂着,钓钩穿进小鱼的身子并且扎好、缝牢。钓钩所有的弯钩与尖头,都包裹在了鱼肉里。”[10]在原作品中,作者实用了一些列精炼的动词:“hung(挂)”,“tied(系,扎)”,“covered(覆盖,包裹)”,并通过用词的精准、毫不犹豫以及用词的连贯性展现老人完成动作时熟练灵活的身手,同时从侧面描写了老人果断勇敢的性格,紧扣小说主旨。海明威的作品中,虽然用词简洁明了,但每一个单词都承担了具体且确定的叙事任务。而反过来,对于这些直白文字的精心雕琢也在中心人物的思想和经历上体现出来。
(2)口语式的对白展示
在这部作品中,口语式对白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冰山理论。在许多的对话场景中,海明威撇去对主人公情绪、行为等的繁复描写,而只剩下简单的对白陈述,留给读者那“八分之七”的空间尽情想象。
“Do you think we should buy a terminal of the lottery with an eighty-five?Tomorrow is the eighty-fifth day.”(“你看我们该去买张末尾为85的彩票么?明天可是第85天。”)
“We can do that,”the boy said,“But what about the eight-seven of your great record?”(“可以呀,”男孩说。“但是你上次的记录可是87。”)[10]
在这段老人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海明威几乎省略了所有的“他说”,“老人说”和“男孩说”。这是一幅完全由对话构成的场景。人们读到这段对话的时候,就仿佛站在老人与男孩的身边,亲自听着他俩的对话。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马林鱼是圣地亚哥一生中捕获的最大的鱼。所以,马林鱼是人类美好前途的象征,人生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鲨鱼象征着世界上的恶势力,象征着卑鄙与贪婪,象征着阻碍人们实现梦想的破坏性力量。狮子是力量和强者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和坚韧,象征着老人追求强大的力量,向往做一名强者。浩瀚的大海象征人生的大舞台,神秘莫测,变幻无常,人的命运也飘泊不定。小说中对于这些形象的灵活运用,又一次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直率的海明威坚持这样简单、具体又直接但却不平淡的文体,让读者读到一个看似简单明了却意味深远的悠长故事。
五、结语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展现了水面之下“八分之七”所蕴藏的巨大象征空间。《老人与海》虽然短小精悍,但却赋予人类永恒的启迪,不愧是“冰山理论”的典范之作。(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转娃.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 陈俱生.辞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1175
[3] 布占廷.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前景化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02)
[4] 董衡巽.海明威小说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3:305
一、“硬汉子性格”――马洛林
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海明威将他与老人相提并论。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占有不少篇幅,显然这是作者象征手法中独具匠心的一个设计,研究作者的象征艺术离不开小男孩――马洛林这个人物。
五岁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年龄的时候,但是小男孩就已经和老人学习捕鱼并和他出海,虽然小男孩的年龄不大,但是经过生活的磨练,小男孩已经开始懂得跟随老人学习捕鱼维持生计。在老人的眼里,小男孩马洛林早已和自己融为一体,小男孩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在小男孩身上可以看到老人自己,小孩身上散发的坚毅、忍耐、顽强的品质侧面代表了作者海明威“硬汉子性格”。虽然孩子被父母强行带走,但在孩子心中老人桑提亚哥依然是最棒的,在孩子回归帮助老人展示了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小男孩的话语:“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与命运做斗争时,老人几次提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正是因为小男孩不断的鼓励和陪伴,老人的生活才不会寂寞,老人才能坚强的生活下去,才会感到希望,使他变成一个精神胜利者,有精神解脱自己,小男孩是老人遭遇困难后的一个慰藉,可以时刻鞭策自己勇敢面对一切风暴,不屈服于任何困难。这些对小男孩的描写都表现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二、生存环境的剪影――大海
海是捕鱼者生存的依靠,老人是一位渔夫,每天以捕鱼为生,在海上的工作早已成为老人每天的日常工作,大海是作者笔下最重要的一个意向,在作品中,大海有时温柔、仁慈,就像一个女性,在老人遇到困难时会给你一条马林鱼让你看到生活的希望,但是,它有时又是残忍、凶猛的,在作品中,老人更多的是对大海的不满,对海燕的同情,就像在遇到狂风暴雨时老人能依然无所畏惧,依然与凶猛的大海做斗争。其实,作者对大海的叙述是象征着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民主与进步的力量还比较小,正义的力量被压制,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正义力量的弱小的社会现实。但是,海明威又赋予了大海如女性般的仁慈和善良,在老人在快要放弃时,大海给予了老人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让老人重拾希望,但是大海又是残忍的,老人千辛万苦得到马林鱼后又有一群鲨鱼夺走了马林鱼,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即依存又斗争,这与海明威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影响。海明威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通过运用意象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自己与其不断的斗争。
三、恶势力的代表――鲨鱼
在作品中,作者这样描述鲨鱼:“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象鲨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通过作者的描述,作品中的鲨鱼象征着作者生存环境中的恶势力。在与鲨鱼无数次的顽强抵抗中,再次展示了海明威依附在老人身上的硬汉子精神。老人与马林鱼、鲨鱼这征服、搏斗的画面中,既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象征,又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性,这也是其冰山理论所体现的。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人道主义,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凶残的屠杀,战争给作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阴影,使其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老人圣地亚哥在每次出海前都希望能钓到大鱼满载而归,文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大鱼的赞美,体现了老人对大鱼的喜爱,也象征着作者对美好事物、远大理想的追求。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小说中在老人钓到从未有过的大鱼后,却引来一群鲨鱼不断的阻碍,不仅将大马林鱼吃的只剩骨头,就连老人也差点丧命。马林鱼象征着美好的目标、理想,一群鲨鱼则象征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在战争、革命中所遭遇到恶势力的代表,他们一直阻碍者正义力量的前行。
【关键词】硬汉;自信;精神力量
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桑提亚哥的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理意义,他不再代表他个人,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他激励人们向困难和死亡挑战,他的行为准则就是拼,不顾一切地去拼,虽死犹荣,决不屈服。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最后颂扬海明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诚实最大无畏的创造了我们这个苦难时代中真实人物的作家孩子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
孩子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在老人的潜意识里,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另一阶段,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梦到两个自己,所以尽管他与孩子朝夕相处,他“做梦时从没有梦见过孩子”。小男孩的出现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是有其象征意蕴的,是人类的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最后,孩子的归来也昭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气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在失败之中隐隐约约地又感到了一丝的欢乐与光明的希望。
大海是老人生存依赖的环境,也是老人抗拒命运抗拒自然的角斗场。老人既对海有依赖性,更对海有一种征服欲望。大海在海明威眼里,绝不仅仅是纯洁的净土,它同时又是人生无休无止的战斗大舞台。在海明威的意识里,人生就是每时每刻同自己作战,向孤独开战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悲壮。所以,海明威塑造出一个个向命运、向自我挑战的硬汉形象。他笔下的男主人公勇敢、高尚、有意志力,能承受并超越一切孤独失败和死亡的痛苦,永远也不会衰败。
鲨鱼是挫折和磨难的象征,如果说大马林鱼是海明威心中的那个宏大的目标,那么鲨鱼就是在完成这个目标中遇见的厄运与磨难。鲨鱼代表一切破坏性力量,被人蔑视、忽视以及悲观失望等等。老人与鲨鱼搏斗更体现了作者心中鼓动着的不屈服顽强的生命。
桑提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他果然钓上了前所未闻的大鱼,他对大鱼的赞美,身躯的庞大、姿态的优美、威力的巨大、色泽的美丽,可以使人联想到它象征着人们渴望创造的奇迹,要达到的宏伟目标,甚至是要实现的远大理想。而那些不断前来吞吃、咬噬大鱼的鲨鱼,则可视为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磨难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的精神表达——英雄主义。挺过能打倒人的苦难取得胜利是英雄主义的中心。为了让圣地亚哥成为全人类英雄的象征,他的苦难也必须是巨大的。海明威对英雄主义的幻想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以获得瞬息的完美的结局。英雄做的就是有尊严、有风度地面对苦难,因此海明威强调自我控制。我们外在的成败对英雄主义来说并不像使我们自己举指与内在的高贵一致那样重要,像圣地来哥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我们可以从书中对海龟的描述看到这一点,圣地亚哥说“大多数人对海龟都是冷酷的,因为海龟在被割开、杀死后它的心脏会跳几个小时。但老人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脏,我的脚和手也像是它们的一样。”这一定义是重要的因为它巩固了我们对圣地来哥不屈不挠的理解。海明威在小说中提出的打不败的品质:他的身体毁灭了,他的心,他的精神将会继续斗争。这预兆出了圣地亚哥将要面对马林鱼的艰巨任务。并且,海明威告诉我们圣地来哥吃海龟蛋来补充体力,喝鲨鱼肝油来保持健康。这样,他内化了海的特质并且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通过圣地亚哥和曼诺林的对话证明了圣地亚哥在这部小说的结束也是未被打败并且保持着他的尊严。他对那个男孩说的第一句话是“他们打败了我,他们真的打败了我。”在这些句子中,他们指那些鲨鱼。然而,他很快转向了世俗的事情,如怎么处理马林鱼的头,他不在的时候曼诺林捕到了什么鱼。当圣地亚哥由于运气不好,拒绝和曼诺林捕鱼时,男孩说他能带来好运气。很快,圣地亚哥谈论如何做一个新矛为下一次出海做准备。
海明威区别了两种不同的成功:外部的,物质成功;内部的,精神成功。我们可以从圣地亚哥的衣服、他的船和他的房子看出来,圣地亚哥缺少前一种成功。而由于他拥有后一种成功,缺少前一种成功的重要性就被拥有后者给掩饰了。圣地亚哥的故事可以描述成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匮乏的物质资源的成功,像上面提到的,这样一种精神的特征就是英雄主义和人性的特征。在圣地亚哥一点一点失去他的艰辛所得——极其宝贵的马林鱼之后,他仍以从未被打败的状态结束了这部小说,是因为遵从了内部成功高于外部成功的原则。
海明威巧妙地说出“除了他的眼睛,他的一切都是旧的,它们和海同一颜色,他们是愉快的,是打不败的。”这让人们注意到将上面提到的两种成功一分为二。在引用的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把“一切”当作是他贫困的生活条件;而“他的眼睛”则显示了他的精神胜利。尽管他缺少物质成功,但他打不败的精神战胜贫瘠的物质条件是小说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结语:
《老人与海》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作家创作的一个总结。老人的硬汉子形象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因而也使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最高体现。大海、孩子、鲨鱼都象征着某种东西,超出了本身原来的含义。这种含蓄的表达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本文同时表达了对英雄主义,成功,价值精神层面的理解。
【参考文献】
[1]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9.
[2]刁绍华.海明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3]阿瑟·华尔多恩,丽莲·洛斯,等.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邱平壤.海明威研究在中国[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5]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6]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7]陈惇.外国文学名著精解[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小说《老人与海》 战后作家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最有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由于“精通叙事的艺术”而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理论核心内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篇文章试图用文学理论来解读该作品。
海明威的童年生活非常幸福,经常跟父亲出去钓鱼、打猎,1914年,一战爆发,他去了前线。他作战勇敢,经常帮助别人。战争结束后,他带着政府授予他的勋章回到家乡。一战影响了他的生活,尽管战争最后胜利了,但他变得沮丧、失望,可怕的战争阴影笼罩着他,从此他经常失眠。同时他也开始思考:战争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一些年轻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些伤势严重甚至落下终身残疾,对于那些有幸活下来的人来说,他们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战争把传统的道德和理想观全都破坏了,他们痛恨战争,感到空虚无助。爱情、友情甚至放荡的生活都不能帮助他们摆脱精神痛苦,他们不知道对待生活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战后作家自认为是“迷茫的一代”,脱离信仰,远离了文明。海明威被誉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起初他感到迷茫,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投身写作,来反映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
《老人与海》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部小说情节非常简单,主角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小说中有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充满了象征意义。作者主要强调男子气概,圣地亚哥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充满信心,具备乐观主义精神,虽败犹荣。圣地亚哥类型的人物是海明威作品的典型代表。海明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真实直接地描述人们”,他的作品的主人公都跟英雄主义、人道精神等相关。
至于文学理论方面,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哲学家只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世界,目的是为了改变它。”因此,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要看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不应该把文学和历史及社会分割开来,文学思想来自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于海明威来说,他的童年经历和战争经历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这一点。比如作者对于钓鱼、小船、鲨鱼和海上描写都十分生动。
理论认为道德、宗教和哲学是“人类大脑中形成的幻影”,它们是“真正生活过程的反应”。此外,社会的经济因素最终决定着社会的其它方面,艺术、哲学和其他意识形态“相对独立存在”形式,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文学作品属于意识层面,因此它们能够反映真实的社会,并且相对独立。
以《老人与海》举例。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本人,作者非常崇拜圣地亚哥。圣地亚哥具备一个男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他勇敢、乐观、信念坚定,竭尽全力去捕鱼,却逃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甚至找不到出路。他的失败似乎是注定的。这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接着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社会情境。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痛恨战争。既然生命变得转瞬即逝,人们通常都在想应该怎样尽可能地享受生活,他们对真实社会感到失望,开始怀疑那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这就是所谓的“迷茫的一代”,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肮脏的,但是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出路。海明威亲眼目睹了血腥的战争场景,他痛恨战争,同情无辜的人们。他同样也想为人们找到一条出路,因此他创作了这部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态度:无论多么努力工作,人们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海明威对社会感到迷惑,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的发生经常破坏人们对生活甜美的梦想,就像老渔翁在海上生活的变迁一样。他认为,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人类是永远不会获胜的。生命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够真正被解释、改善及挽救,因此问题从来不会被解决。不管怎样,人类应该而且必须控制自己,在无法估计的生命中保持理性和行为。
小说的结尾是作者的特意安排。老渔翁回来了,很快进入了梦乡,他梦见了一头非洲狮子。正如我们所知,狮子是一种猛兽,统治着森林。这个简单的情节暗示着圣地亚哥永远渴望胜利,同时他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孩子,孩子象征着新产生的人类的力量。尽管他没能完成任务,但年轻的一代人会继续下去,直到完成为止。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他此刻不能找到出路,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总有一天,人们对社会不再迷茫,那时人类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境。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态度。海明威建立在真实社会基础上写作文学作品,这使他的作品在美国人中间非常受欢迎。文学理论认为,一旦一部文学作品完成,它们又相对独立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在《老人与海》中,老渔翁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影响着很多美国年轻人,他们通过这部作品懂得了对待生活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圣地亚哥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典范。
总之,我们应该用一种历史的、社会的观点来分析海明威的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历史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在他的作品中间接地显现出来,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品味欣赏。
参考文献:
[1]Raman Selden and Peter Widdowson,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Lexington 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93.
[2]Wu Weiren,Hisr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0.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象征;寓意美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芝加哥外奥克帕克村的一个幸福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听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内战。丰富的社会阅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素材。《老人与海》塑造了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他也因此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二、《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
故事讲的是一个古巴的老渔翁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第85天,他单独远出海外,钓到一条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两天两夜,老人拉着鱼线不放,跟马林鱼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和心理战,他被它拖到大海的深处,手长时间拽着鱼线鲜血淋漓,抽筋麻痹,但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坚持着,终于把那条鱼拉到了小船旁边,捕杀了它。它把鱼拴在船上返航,许多鲨鱼争先恐后地来争夺他的战利品。老人又与鲨鱼展开了马林鱼争夺战,他一条一条地杀死它们,直到最后,只剩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他的武器。老人打跑了群鲨,但是它们也吃完了大鱼,老人拖着鱼的骨骼疲惫地靠岸回家,他睡着了,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象征寓意。
三、《老人与海》的象征寓意
尽管海明威曾反对把《老人与海》看成寓意性作品,但作品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大海”象征着现实生活,它永恒无限,神秘莫测。它时而仁慈,给你带来丰厚的收获;时而残忍,狂涛巨浪让你九死一生。“马林鱼”象征着人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人类的理想总是那么美好而又可望不可即。“鲨鱼”象征着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悲剧因素,它总是在你最欣喜得意的时候出现,老人则是抽象化了的人类顽强精神的象征。
1.大海象征着残酷的现实社会。
以大海为代表的现实社会是不可理喻、充满危险的世界。在老人眼里,那片海是永远无法理解的客观存在。它的荒诞性与神秘性恰好在于:它可以给你偌大的礼物,让你欣喜若狂;又可以让你胜利在望时,功亏一篑。大海代表的整个社会现实,整个世界完全凌驾于“人”之上,成了捉弄人的荒诞存在。人与现实世界斗争的结果是残酷的失败、流血和无能为力。正如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说过的:“我们是一些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一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物本身无时无刻不处于极端偶然之中。”对大海来讲,没有这个老头它也照样存在,而老人的存在却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偶然。他可能捕到一条大鱼就像他后来看到的那条大马林鱼那么大;也可能被鲨鱼吃掉,可能就是他遇到的那条;他也可能被狂风巨浪卷走或漂泊孤岛或葬身鱼腹……各种各样的偶然交织在他的经历中,一切都是随机的,不可预料的。海明威所勾勒的“老人与海”的图画实际上也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大时代的缩影。“迷惘的一代”正是被一种孤立无援、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社会之间冷酷无情的氛围笼罩着。整个人生就是孤独荒诞的。曾身经两次大战的海明威,起初为追求正义和真理而献身“圣战”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得支离破碎。战争的荒谬现世的荒谬使他逐步明了:他们都被现实世界的荒谬、残忍地捉弄了。
2.老人象征着人类顽强的意志力。
故事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生命英雄”的代表,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象征着人类顽强的意志力。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他以自信、勇敢、强悍、顽强的英雄形象奏响了一曲深沉低回的大提琴协奏曲。老人顽强的意志力贯穿于小说的始终。首先,老人虽然接连出海84天并且一条鱼也没有捕到,但还是满怀希望和信心独自驾着小舟出海了,而且“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由此可见,老人不惧失败的顽强意志。其次,在捕捉马林鱼的过程中,老人两天两夜拉着鱼线不放,跟马林鱼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和心理战,他被它拖到大海的深处,手长时间拽着鱼线鲜血淋漓,抽筋麻痹,但他以及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坚持着,终于把那条鱼拉到了小船旁边,捕杀了它,这也可以看出老人顽强的意志力。再次,当遇到鲨鱼时,老人又与鲨鱼展开了马林鱼争夺战,他一条一条地杀死它们,直到最后,只剩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他的武器,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将鲨鱼赶走。最后,当他发现马林鱼只剩下骨架时,老人拖着鱼的骨骼疲惫地靠岸回家,他睡着了,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狮子是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的象征,是胜利的希望,即使老人失败了,但是他的意志依然坚强,从来没有示弱。海明威塑造顽强的硬汉形象是人类顽强意志力量的象征,它象征着人类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顽强意志,不论在何时,人类都会顽强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3.马林鱼象征着人类美好的理想。
主人公在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的情况下,迫切希望能够钓到鱼,正好这个时候出现一条大马林鱼,满足了老人的愿望。老人这个时候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钓到一条鱼,那么此时出现的马林鱼就是老人的愿望和理想。当时的海明威年事已高,大家都认为海明威的才华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去不复返了。海明威本人也为此深感绝望,加上腿部弹片位移引起剧烈疼痛,他终日暴躁不安,致使他的妻子担心他精神崩溃的日子就要来临。然而,海明威毕竟不同于一般人,这个硬汉子在厄运面前和重压之下不仅没有屈服和退却,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挺进。他竭力要向大家证明他还是能够交到“好运气”的。他几乎是出人意料地写出脍炙人口的《老人与海》,补偿他在文学声誉上的损失。海明威的这段经历与作品中的老人非常相似:圣地亚哥曾经非常强壮,曾经是个捕鱼好手,然而却久久不走运,年纪又老了,但是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捕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显然,这里的大马林鱼象征着人们企盼达到的目标。没有这种宏伟的目标,就不会去奋力拼搏,也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作品写老人在经历了连续84天出海均空手而归的厄运之后,第85天,又继续出海。对于捕到大鱼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他想:“也许今天就要走运”,甚至“觉得今天很有把握,也许会有一条大鱼跟它们在一起”,“也许我的大鱼就在它们周围呢,我的大鱼一定在什么地方,那一个鱼群的周围很可能有一条大鱼”。作品这些几乎是重复的描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类自古到今不管经历了多大的灾难,对美好前途从来就没有动摇过信念,没有放弃过希望。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和希望的指引,人类文明才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社会。因此,作品中反复提到的大鱼实际上是人类美好的追求。作品接下去又写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果然钓到了一条比自己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但是大马林鱼不肯就范,它在水下坚持了两天两夜,其间不时地用苦刑来折磨老人,一会儿掀起大浪,把老人脸朝下摔在船里;一会儿又拼命地冲撞,把老人的双手弄得血肉模糊、疼痛难忍。最后,老人是凭着那种超常的拼搏,才终于制伏了大鱼。这一大段惊心动魄的描写又进一步表明,前途虽是美好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坎坷的,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以无比艰辛的努力甚至无数生命的牺牲为代价的。
4.鲨鱼象征着社会中的破坏力量。
当老人捕到大鱼后,在即将实现目的的时候,鲨鱼出现了,它们阻止老人愿望的实现,它们与老人展开了抢夺马林鱼的斗争。老人圣地亚哥“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他想:“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此外,圣地亚哥与马林鱼之间的关系也象征了艺术家和他的杰作之间的关系,捕鱼过程正是艺术创作过程的象征。圣地亚哥遭遇的苦难正是创作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磨炼。鲨鱼作为敌对势力象征了阻碍艺术家取得成功的各种外在力量。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故事中的大马林鱼还象征着古巴人民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条比他曾经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一条一条鲨鱼则象征了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殖民主义者,他们通过各种野蛮的手段,疯狂的掠夺着古巴人民所取得的成果,榨取古巴人民的膏脂。“大马林鱼”成了白色脊骨,象征了任何斗争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失败和痛苦的磨炼。但是,古巴人民并没有被一时的失败所吓倒,正如故事在结尾时“老人又梦见狮子”。
5.狮子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海明威在此书中还多次以狮子为象征,来暗示老人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老人在开头处于失败的境地,被人蔑视,靠梦见狮子来做精神支持,“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在磨难最难熬的关头,他想,“但愿它(那条大马林鱼)睡去,这样我也能睡去,梦见狮子。”后来,在海上最后一个夜间,他终于睡着了,梦见了狮子,“他梦见那道长的黄色海滩,看见第一头狮子在傍晚时分来到海滩上,接着其它狮子也来了……他等着看有没有更多的狮子来,感到很快乐。”当他带着那条只剩一副骨架的马林鱼尸骨回到岸边,他竟疲乏得“扛起桅杆往岸上爬……摔倒在地,躺了一会儿,桅杆还是横在肩上。他想法爬起身来,可是大困难了。他就扛着坐在那儿,望着大路。”可到了故事的最后:“在大路的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的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狮子。”为什么小说反复提到狮子呢?其实“狮子”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老人都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程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小说结尾的狮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虽然他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架,但他在精神上却始终是个胜利者。
四、结语
《老人与海》之所以能够以短小的篇幅、简单的故事情节塑造一个硬汉的形象,成为20世纪欧美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欧美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海明威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为人类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艳姿.一部积极存在主义作品[J].辽宁大学学报,1998,(4).
[2] 侯晓燕.论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大马林鱼形象的象征意义[J].宜宾师专学报,1998,(3).
[3] 蔡凤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4] 杨美俊.解读《老人与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