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 新型学徒制 资源平台 考核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渗透,企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在“新型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需要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型学徒制”教学形式做出适时调整,以符合企业需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变革
现阶段“新型学徒制”的推行主要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强调工学一体、市场为主的学徒培养模式。传统模式下学生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教师和师傅的传授,学习时间和课程规定相对明确。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技能分享和信息传播使技能获取变得容易,教师作用被削弱,也使学校在“新型学徒制”中的育人功能弱化。学生甚至不需要认真听课,没掌握的技能操作通过网络很容易得到解答,教师的技能权威不在,互动变得困难,影响了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模式由“课内学习+课外消化”转为“课外吸收+课内消化”。
这需要学校在“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要探索新教学模式,建立全方位网络资源教学和技能的平台。首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引导交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技能问题上传至资源平台,课外学生使用实训室等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其次,通过“互联网+”,学校教育可以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创造移动学习和管理机会,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依然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学校的学习和管理,也使学生的“双重身份”得到尊重和保护。最后,互联网使学校管理延伸到学生实习阶段。随着资源教学和技能平台的搭建,学校与企业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了解企业师傅下达工作任务情况以及学生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监督企业师傅在“师徒带”过程中的工作情况,采集对比相P数据,规范完善师傅技能传授过程。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技能学习方式中,互联网的定位是工具,是技能学习的辅助教学。而“互联网+”下的“新型学徒制”学习方式是利用理念、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技能学习方式,形成优化、有效、适应时展的学习方式。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技能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了资源保障。互联网虽然拥有海量的资源库,但学校还需根据职业分类,建立符合职业特点,适合微信、微博、微课堂等碎片化学习方式的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技能学习更加便利。同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和老师甚至企业师傅通过数字媒体提问、及时探讨交流,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互联网+”使技能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技能学习形式也更自由便捷。学校通过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网淘课,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技能学习形式,并结合“翻转课堂”拓展学习训练,形成良性有效的技能学习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学习评价、成果认定的变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李振锋甚至压根都没考虑去外企,也没想着去政府机关或者通讯社这样的媒体机构―这可一向都是小语种专业的偏爱。他投了三家公司:小米、百度和富力地产,原因是“这些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创新能力也不错”。
而从去年开始找工作就一直在纠结的香港人兰安,因为复星投资集团2014管培生的Offer,终于决定留在上海。他拒绝了平安不动产,以及一些投行的Offer,“去复星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公司能给我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像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选择去中国新兴的成长型民营大公司,这甚至是他们Top 1的选择。雇主品牌咨询公司优兴咨询(Universum)2014年对中国103所大学的5.14万个毕业生的就职意向调查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调研项目他们已经连续做了9年,对于“毕业后最想做什么”这个问题,25%的毕业生选择了国有企业,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是33%;选择外企的毕业生则从2013年的44%狂跌到21%;选择包括创业公司在内的私营企业的比例则从去年的14%猛增到30%。
毕业生开始抛弃“非外企/国企不进”的想法,或者说他们不再那么关注雇主的投资属性。前程无忧对2012年毕业生的一份调研显示,30%的学生求职时不再看重企业性质,仅有16%的学生钟情于欧美独资企业,而21%的毕业生更愿意到民营企业谋职。
对投票给民营企业的学生进行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他们青睐的是知名度高的大公司,比如万达、恒大、富力、小米、加多宝、复星和互联网行业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
复星首席人力资源官兼集团总裁高级助理康岚对于现在的一些毕业生在宣讲会和应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从创始人风格到投资收益,感到相当惊讶,“我们感到公司在上海以外的高校中的影响力也有了明显提升,今年收到了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8000多份毕业生简历。”
小米4年前刚成立的时候,只是在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上发了一些招聘的帖子,其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说,做2012年校园招聘的时候,宣讲会上大概都只有三四百人的规模,而今年的10场宣讲则场场爆满,随便哪一场都是上千人的规模。
“后来居上。”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这么描述新兴民营大公司现在对毕业生所表现出的吸引力。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政策调控以及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此前一直颇受毕业生喜欢的德勤、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四大”)及快消和一些跨国日化企业等外企频频曝出的坏消息让外企在毕业生眼里的光环效应开始减退。
“四大”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收入和市场份额在2010年出现首次下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12年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显示,“四大”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从2005年时的接近50%下降至2011年的36.18%,而且它们的收入增长率也低于行业总收入增长率。
尼尔森的一组化妆品市场份额数据则显示,跨国日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9年的57.9%跌到了2012年的44.5%。它们丢失的份额正在被中国本土公司所抢占。比如在洗衣粉和肥皂品类中,本土品牌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7.6%,而宝洁的份额为7.6%,联合利华为6.6%。一向享有快消行业“黄埔军校”美誉的宝洁在2013年初出现了管培生主动离职的现象―这是宝洁管培生史上从未发生过的。
这些消息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选择甚至左右他们最后的决定。兰安选择复星的其中一个考虑是,“我没看到这家公司有什么负面的消息,说明这家公司发展快而稳健。”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四大和其它外企现在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和十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去往新兴民营大公司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侯士兵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尤其是互联网和地产等行业的知名公司在校园招聘方面的号召力越来越强。
“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薪资条件出众,工作环境也都不错,对毕业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侯士兵说,今年到交大举办招聘活动的公司有2000多家,互联网公司大概占到了10%。
其实王欣佳之前对百度的印象就只是“一个厉害的互联网公司”,她对互联网行业也并不了解。读研期间,受导师影响,她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新闻,每天上科技博客,慢慢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变化很快,每天都有新东西”,这刚好满足她喜欢变动的性格,“我不喜欢那种可以一眼看到今后几十年生活的工作。”
因为学的是广告学专业,她一直都倾向于做和营销相关的工作,但她后来发现她也可以做产品经理,她觉得做产品和做广告之间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广告分析的是消费者,产品经理分析的是用户。”
她把自己的这种理解用在了回答百度的其中一道笔试题目“中国好声音”搜索结果排列页面上,“除了逻辑清楚,还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去分析。”之后王欣佳顺利进入了面试。虽然专业并不完全对口,但面试官对她印象还不错,所以让她先去公司实习,本来还有一次终面,但一个半月之后,她直接就拿到了百度手机浏览器的产品经理Offer。“我是个文科生,我觉得他们招我可能是因为互联网也需要文科生的感性思维。”百度针对她这个职位的校园招聘一共招了46个,其中北京40个,上海只有6个。
在王欣佳逐渐培养起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的兴趣的这三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而“BAT”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种指代被普遍认可大概也就发生在2012年底。“5年前如果一个毕业生同时拿了阿里和微软的Offer,来阿里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阿里巴巴校园招聘总监刘湘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现在我们基本上没有这种担忧。”
但和其它本土互联网公司的人才竞争开始变得激烈。“这几家互联网公司的HR我们都彼此认识,大家的做法都是抢第一波。”刘湘雯说,所以它们基本上会在每年的9月1日开放网申,国庆两周之后就结束整个招聘。阿里巴巴集团从2012年开始统一做校园招聘,2014年毕业生招聘数量大约1000人,比前年多了800人。而他们收到的简历大约有5万份。虽然招聘岗位仍以技术类为主,设计类、产品运营类不到20%,但财务、HR等职位也已经开放给毕业生。而腾讯今年的招聘规模也仍然维持在1000人以上。
在另一家最新崛起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其招聘部总监付雅杰说,2014届管理培训生校园招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人数限制,已经完成23场宣讲会,吸引到上万名学生,京东今年收到了约8万份简历,和3年前相比大概翻了3倍。截至现在,Offer还在持续发放。
“互联网行业一开始外资进入的比例不高,管理上更贴近本土的策略和方法。而且对人才的吸引和运用更讲求实效。”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招人上舍得花钱。而外企现在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受限于较小的薪资弹性,无法像资金充裕、市场领先的民营公司那样,在人才争夺中一掷千金,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优势都不像以往。
而薪酬和发展机遇一直都是毕业生找工作时最为看重的。刘湘雯在招聘过程中发现,“90后毕业生在求职上很成熟,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更成熟。”在满足他们职业兴趣的同时,必须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阿里巴巴2014年毕业生薪资水平比去年提升了30%到50%,腾讯优秀管培生入职后的年薪至少也有十三四万元。
23岁的张扬理想的薪酬标准是本科毕业能够拿到15万元左右的年薪,阿里巴巴运营管培生的Offer基本实现了他的这一理想。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他在找工作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互联网行业的待遇不错,而让他真正下定决心进入互联网行业,则是因为在微软和百度实习的经历让他觉得互联网在未来有广阔前景,“你会有一种在浪潮之中的感觉,”而且他觉得,“在传统领域,中国想赶超欧美发达国家还比较困难,但在互联网领域,中国并不输于人后,甚至有些领域做得更好。”
张扬的兴趣其实很广泛,但他觉得互联网和人们的生活更息息相关,会更有成就感。而且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成长,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发展的可能性。
“毕业生更多的还是关心他们在这个公司有什么样的舞台,做的工作是不是代表了行业和公司的未来。”刘湘雯说。北大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同样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新兴企业中,互联网行业目前对学生吸引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它们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到,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很小。而外企吸引力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清楚了外企职业发展中的天花板效应。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应届毕业生赵飞龙觉得,“互联网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有一些作为,而去银行或者当公务员,我个人认为,有时候通过努力并不一定有什么成果。”所以赵飞龙投的都是互联网公司,既有BAT,也有58同城、赶集网等。他形容找工作的感觉就像是上大学选专业,“最开始只是明确了互联网这条道路,但我并不知道具体该走互联网的哪条细分的路。”在乐视网实习的经历让他喜欢上了视频网站,尤其是移动端视频的发展,“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新兴和前沿的东西,移动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即将成为搜狐视频渠道运营专员。
赵飞龙并不是通过常规的校园招聘进来的,2013年12月,朋友推荐他到搜狐视频实习,然后通过实习考察来决定能否被留用,这个过程让他觉得挺煎熬的,除了心理上的,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同时接到两个任务,一个是分析搜狐视频不同渠道广告投放的数据,把每个月各个渠道广告的收益和成本都计算出来,大概有十几个渠道要去计算;同时,要处理一些合同资料给老板签字,他觉得这也是公司对他进行的一种多任务处理的考验。
相比而言,张锡瑞拿到腾讯游戏策划的Offer更顺理成章。她属于为数不多的女性游戏玩家里面更为数不多的好的玩家,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5年的网游历史。“我们现在50人左右的团队男女比例很不平衡,大概是1:7,我能够进入这个团队可能有我是女生的因素吧。”
她在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因为课程基本都已经结束,就打算去找个实习。当时腾讯游戏策划刚好在做暑期实习招聘,她本来不抱什么希望,但从小的愿望是做游戏,再加上看到没有专业限制,就打算试一试。她还记得当时的笔试单选题目五花八门,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统计、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和游戏行业的一些知识,开放题就是要求设计一个游戏。通过笔试之后她准备的一页的简历写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游戏经历。“当时面试官看到都傻了,问我玩了那么多游戏是怎么考上复旦的。”
拿到腾讯Offer的时候,她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读研。而腾讯吸引她的地方很快便战胜了那些犹豫。“薪酬福利不是最吸引我的,腾讯的发展空间很大,毕业生进来之后可以快速成长,他们鼓励创新。”她还了解到,最早进入游戏部门的人学历都相对偏低,这两三年因为行业发展快,人才不足,每年都不断有新项目产生,根本不用愁发展空间。她想成为她的Team Leader那样的人,“这也是我选择腾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Team Leader的带领下,她觉得实习了三四个月之后的自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再局限于完成手头的工作,更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了,而且在实习当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公司就是要创造利润,要的是结果。”更重要的,她变自信了,即便是一个实习生,有时候也会代表整个部门和其它部门的人打交道。
王欣佳也很喜欢这种不“论资排辈”的氛围,之前在广告公司实习的时候,她觉得同事之间会摆架子,对新人和老员工的态度也不同。而她现在的同事大家年龄都差不多,办公室里大家互相叫“同学”,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很和善。“我的Mentor(导师)主要负责教我一些方法,而不是只会给我布置任务的人。”有任何问题都能随时问她。
被鼓励交流和沟通也是兰安在复星投资实习期间强烈感受到的,在讨论具体的项目时,大家的态度都很开放,你也可以自己去找一家目标公司做分析,然后去问领导的意见,而完全不用顾忌实习生的身份。在三周的实习期间里,兰安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个讲究成果和效率的公司”。复星的CEO梁信军和他们聊的时候说,“不但要做事情,更要做成事情。”投资涉及到很多行业,比如消费、制造,对于兰安来说都是全新的,虽然工作强度和压力都比较大,“但我蛮享受这个过程。”
这同样是新兴大公司所喜欢的一种年轻人的状态。“我们主要关注毕业生的内在驱动力,学生自己内在成功的意愿有多强,是不是足够有活力,比如在校期间爱折腾―愿意接触更多的课余活动,并且做得比较出彩。”龙湖集团招聘及人才发展中心的卢睿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们今年已经发放了大约110个Offer,每年的增幅在10%左右。
这些毕业生们选择公司的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创新和活力,这意味着公司在未来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对于毕业生来说,这同样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息息相关。大街网的数据显示,对比求职者意向,选择关注并投递简历给纯互联网公司的毕业生,超过77%的用户同时投递了传统行业的电商部门或者网络部门,这可以理解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创新。
“活力、创新、前景”是李振锋在选择公司时设定的三个关键词,“很多地产大公司都涉足欧美市场,富力选择了马来西亚市场,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未来可能有不同的玩法。”富力在马来西亚的项目是在新山市,靠近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想把它打造为一个新的经济中心,类似于一个靠近香港的深圳之于中国的意义。李振峰自己很看好这个项目。
“我个人比较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不太想去传统的政府机关,而是会选择新兴的地产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李振峰能够有这种机会的重要原因是,随着新兴民营大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它们对小语种方面的人才需求变大。李振锋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种趋势,今年到北外招聘的民营大公司明显变多,比如百度招聘多语种产品经理,小米招聘海外市场客户经理,OPPO、恒大、富力等都在招聘相应的海外市场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郑涵月也因此拿到了百度国际化部多语言产品经理的Offer,“互联网公司对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新的领域,相对于国企,我觉得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李振峰觉得,一辈子在政府部门当个翻译,想想都挺没意思的,而且薪资水平也不高。到富力地产这样的公司,可以让自己所学的马来语有更大的市场价值,而且小语种专业的知识技能普遍比较单薄,在之后接触具体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产品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广,在之后也会更有职场竞争力。富力的整个招聘只有两轮面试,除了语言专业能力,李振锋觉得他们很看重年轻人的活力。“个人觉得,去做海外市场,对他们来说也是新的尝试,需要一些有干劲的年轻人去开拓。”
房地产和金融是吴天圣感兴趣的两个行业。“但我想一定要找一个有创新、有想法的大公司,觉得这样对自己才有所提升。”最后拿到恒大地产品牌中心Offer的时候,他才如释重负,虽然过程比较揪心,但总算进入到了一个心仪的公司。一个小插曲是对于终面,之前被告知形式是即兴演讲,但去面试时才发现临时变成了压力面试,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里面试官会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当时特别紧张,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即兴演讲,打听了往年的一些题目,想好如何套模板讲故事。”听到同一场面试的一个同学被问“我看你简历,成绩也不好,兴趣爱好写的是无,学生社团工作基本没有,这样我觉得你是一个没有特点的人。你怎么反驳我这个观点”时,吴天圣自己都急了一身汗,他很庆幸自己被问的是“你的哪种品质能够帮你克服学习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事后回想起来,他觉得如果自己碰到的是另外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
吴天圣是复旦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本科生,家乡是昆明,虽然当初也想留在上海,但考虑到恒大总部是在广州,觉得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多锻炼,所以选择去了广州。他觉得恒大和其它地产企业不同的是它进入了体育事业,产业布局比较广。“而且因为我是个球迷,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无形中也吸引了我加入恒大。”
这种“粉丝”效应在小米身上更为明显。根据林斌提供的信息,小米2014年校招在全国13所大学选出5000人参加笔试,之后选出500人面试,最终5人里面留用1个。在发放的104个研发类Offer里,其中有40个都给了“米粉”,他们中的大多数很早就开始在小米实习了。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通讯工程专业的李晨是其中之一。2011年9月,他拿到了小米的第一代工程机,自己用的时候觉得问题挺多,就去小米的论坛和微博反馈,后来就被对接到BSP部门,也就是他现在所在的部门。他的热心和对产品的理解收获了一个到小米实习的机会,当时他才大二,“很多人觉得有点早,但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打算。”小米手机的定位和价格,让李晨觉得小米不仅仅是做手机,之后小米果然推出了盒子、电视、路由器等。“小米做的是一个平台的创新,这个平台对我来说是有魅力的,它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生态圈。中国很少有公司这样做,手机可能就是手机,不会去结合其它的东西。”
李晨是他所在部门的第一个实习生,也是第一个应届毕业生。他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有很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有的是从摩托罗拉、HTC过来的,大家都目标明确,工作积极。“身处这群人里面,会有非常大的工作兴趣和前进动力。”他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还不够多,工作的前两年对工资也没有太多要求。未来两三年内,他都会待在小米,做一个BSP工程师。“我觉得对于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影响你一生的职业方向。起点是一个需要反复考虑的问题,你需要问自己会什么,这家公司凭什么要你。我觉得要自己感兴趣,未来有前途。”
个人兴趣在毕业生职业目标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根据优兴咨询的调查,“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是毕业生今年上升最快的职业目标,从2013年的24%提升到36%。“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也从38%提升到49%,也就是说,每两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非常重要。对于90后来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多意味着“提供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兴趣相一致”以及“重视和尊重员工的贡献”。
兰安在上海读研的两年半时间里,去汇添富基金实习过,也在申银万国研究所做过卖方实习研究员。他后来觉得证券公司是卖方市场,要服务于买方,“我个人是想做真正的投资人,把自己的理念运用到投资里去,复星刚好是一个比较大的投资品牌,而且是买方。”兰安决定留在上海的一个最大考虑就是公司,“我在上海是有很大成本的,我必须把这个成本补回来。”除了薪资待遇,这个“成本”更多的是指未来的发展机会。他的数学专业的本科背景在香港金融就业市场并不吃香,因为香港更喜欢纯金融背景的学生,而香港的背景在上海反而成为一种优势。
和外企秩序化和规制性的招聘流程相比,兰安觉得复星的招聘更有亲和力。复星今年在终面之前安排了一个酒会,各个业务的经理都会到场,毕业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兰安觉得这和宣讲会相比能够更直接地了解一个公司,包括里面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宣讲会其实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希望和明星高管能够进行互动。”刘湘雯说,所以阿里巴巴今年组织了5场技术论坛,出席的嘉宾有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CTO王坚等。更“走心”的活动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型沙龙,提前电话沟通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加入阿里的意愿,阿里会据此安排相应的人去和他们交流。
相比传统外企战线拉得很长的招聘流程,这些民营大公司的招聘周期也大大缩短,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对这种“快进”式的招聘节奏,卢睿锋觉得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早期锁定优秀的人,可选择余地更大;二是从侧面体现公司的效率,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公司形象和风格的体验会更好。
另外,在近年的招聘中,不论是毕业生,还是公司HR,都在强调价值观。除了阿里巴巴,张扬其实还拿到了腾讯和360的Offer,选择阿里的另一个原因是,“阿里不光自己赚钱,也帮大家一起赚钱。”张扬虽然觉得这更多是由阿里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但还是感觉比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而加多宝会在招聘过程中观察,比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当你看到一个人的着眼点是让整个团队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格外关注这个人;当你发现虽然某个人也在积极解决问题,但他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能够在这个团队脱颖而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再考虑。”加多宝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夏楠说。
“校园招聘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做的,更难的是毕业生到了公司之后如何去培养。”夏楠说,毕业生刚进入加多宝之后,前期更关注他们的心态和适应度,而不是给他很多的技能培训,之后才是普遍性的技能培训,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表现进行评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会去借鉴宝洁、可口可乐等外企做得好的管培生项目,这也是我们需要着手建立起来的,但没必要和它们进行比较。”
为了培养顶尖的产品经理,腾讯今年首次针对该职位推出“产品培训生”项目,挑选优秀毕业生进行定制化培养,并且在全球校招的毕业生中选出30个人组成实验班,进行两年的轮岗培训,分别在客服、用户研究、设计以及交互岗位学习,并获得一对一的Mentor(导师)辅导。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绝对人数上讲,这似乎又是一个“更难就业季”。
但是,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量相比去年增长了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互联网学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就业工作的相关文件会议精神,把毕业生就业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率。我院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完善实习和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毕业生工作。现对今年的毕业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就业总体情况
互联网学院2020年毕业生共 395人,相对2019年增长 260人 。其中软件技术187人 ,移动应用开发 71人,网络营销137人。2020届专升本学生 104人,升学率为26%。截止12月互联网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6.7%。
二、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校企合作情况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互联网企业在上半年收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软件开发类企业。所以在学院开发有效的、对口的企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影响。2020年全年,互联网学院共对7家企业进行了考察,其中省内5家,省外2家。与海一云商、河南造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2.就业安置情况
为了确切做好20届学生就业工作,系部多次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组织了毕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邀请就业指导专家线上为大家进行讲座,解决学生心理矛盾。通过学院老师、辅导员等骨干教师力量,利用他们在相关专业、行业的影响力,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学院就业工作小组通过收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及老师们提供的单位创建了“就业信息库”,对学生就业起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学院还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积极转发至学生,跟进他们的就业过程和结果。
3.就业指导情况
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构和制度,营造“人人关心就创业,人人帮助学生就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引导毕业生转变就创业观念。“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自觉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自主择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行自己的职业理想。一直以来,我们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展了多次讲座和主题班会。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从国家到政府再到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员和辅导员开展了多次线上讲座进行就业形势和方向的解读。学院要求辅导员 进行学习之后必须给毕业班召开线上班会 进行传达,从毕业生的需求出发,着重分析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强化了毕业生职业道德、吸纳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广大毕业生受益匪浅。
4.就业统计和跟进
学院要求毕业班辅导员每周对毕业班的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进和更新。对于正在工作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就业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帮助学生协调企业和就业单位,以便于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就业;对于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给予心理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从今年3月份开始对学生的就业信息开始整理和收集。6月份学院初次就业率81.3%。
5.就业核查
学院坚决杜绝中介机构或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严禁学院各级老师收取企业以学生实习、就业等名义支付的“人头费”、劳务费;严禁收取学生实习押金或顶岗实习报酬或管理费;加强实习指导机构建设,建立学生实习全过程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价机制。要求辅导员首先做好班级自查工作 ,主动和毕业生联系了解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更新,及时上报。学院要做好抽查工作,确保就业服务工作的精准、高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产学研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81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252-01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创造巨大的商务价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较 2013年底增加 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较 2013年底提升1.1%。报告指出,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团购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2014年保持稳步增长。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3.3亿、2.9亿和2.7亿,与2013年12月数据相比,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9.8%、12.3%和8.7%,且电子商务市场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也在逐步规范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优秀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1 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含义与特点
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含义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有机地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创新意识培养,即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1.2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
1.2.1 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文化基础却相对较差
独立学院学生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大部分具备一定的特长和技艺。在技能操作、网络平台运用、英语口语、普通话演讲、文体和社交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独立学院在高考招生过程中被界定为第三批次并可以采用适当降分的政策进行录取,因此,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知识相比之下处于弱势。
1.2.2 学生的理想目标远大,但是行为毅力方面往往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高,认为自己作为当代社会大学生中的一员,在当代青年队伍中应该是优秀的,因而有较大的雄心壮志。但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从小受父母溺爱,遇到挫折时往往束手无措,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参加活动时,独立院校学生虽然参与意识强,但缺少恒心和毅力,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
1.2.3 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较差
由于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前卫。他们很少和父母交流,很多决定都是自作主张,但是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应更倾向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2 独立学院“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学校、企业、政府的共同参与,共同促进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
2.1 完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促进学院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与企业强化联系,形成更为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在实习环节,企业与高校直接合作,在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中,与企业进行一定程度挂钩,建立具备鲜明特色的、兼顾商务活动和实践教学应用等功能的复合型实习基地。
2.2 提高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注重知识应用与实践
由于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工作强度大,用于专业研究的时间相对少;同时,项目申请难度大,研究经费不足,导致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研究项目还比较缺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扩大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合理安排其教学工作量,增加其研究经费是我国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3 促进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强化专业研究成果的应用
政府在构建独立学院“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保障性作用。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行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方面,强化企业支持学校学生的实践力度;另一方面,保障教学研究成果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产、学、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就须进一步加强三者之间联系。
3 结 语
独立学院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宏观角度可以从“产、学、研”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微观角度可以从应用创新型培养目标的制定、体现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完善以及应用创新型实践基地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后续的分析与研究。独立学院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双创意识,职业能力,实践策略
0引言
“互联网+”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重要的空间与契机,但是同样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意识简称“双创意识”,与职业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此,高职职业院校要深度开展双创教学,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加高职学生与市场需求、对口岗位的契合度,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双创意识的职业化、专业型人才,为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重要助力。
1互联网与双创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时代促进了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而双创意识与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提升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力度,保证高职学生在具有高超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这样才可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力下实现自我发展,为行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1]。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才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确保高等职业教育随时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满足市场人才发展需求。即便我国对于双创教育予以高度关注与支持,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难以将双创教育真正落实到职业教学环节,而互联网发展趋势则是各个高校优化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契机,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重要助力[2]。
2互联网在双创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开设模拟创业课程,提升双创教育力度。近些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日渐凸显出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化,成为高职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有效提升全体高职学生双创意识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对双创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进一步提升双创融合效率。为实现这一目的,高职教育人员可以采用引进双创理论课程的方式开展,在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对学生职业知识的传授效果,分别显现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功能,及时向全体学生传达与创业相关的政策与市场信息,拓展全体学生的创业视野,使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知识可以与时俱进[3]。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创课程还需要重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情况、提升实践教学效率,将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与实践情况相结合,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加以重点培养。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专门开设模拟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接近实际创业的环境,要求学生在模拟创业课程中合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使学生可以掌握对口公司的基本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了保证双创教育顺利完成改革与优化,高职教育人员应该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数据,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创业课程模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而互联网设备则有助于高职院校获得更具教育意义的实践信息,提升全体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理解与掌握[4]。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呼声与日俱增。实际上,高职学生具有多年的学习经验,并且随着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的增长,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非常客观,因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实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高职学生处于即将步入社会、面临角色转化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教育非常关键,而且职业教育环节极为重要,但是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内容理解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是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可以被合理开发,因此二者属于因果关系,只有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得到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得到有效激发,自主学习效率才可以顺利开展。在此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要服从于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发展计划,推动高职学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组建、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师整体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整体发展进程,系统分析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社会服务能力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教育工作,借助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优势,使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地方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为此,高等职业院校需不断强化高等职业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发展环节服务能力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学术研究类院校,因此教师能力培养也应该适当向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倾斜,必要时可以请高职专业教师进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学习,使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显著提升,并且提升高职教师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体会,为高职学生带来更加精准的职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5]。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共育模式。互联网发展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可以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更加显现出来。通常而言,随着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也逐渐密切起来,多数高等院校都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方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与培养。但是企业实习阶段,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就难以继续维持,这也是以往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出现,彻底打破传统教育对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可以一边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技能学习,一边进行理论技能与职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促进,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6,7]。
3结语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双创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等职业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开设模拟创业课程,提升双创教育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共育模式等方式开展学生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双创意识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江涛,吴坚,匡增意.“一带一路”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华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1):15-22.
[2]钟文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与提升策略——以A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2):42-48.
[3]耿江涛,吴坚,匡增意,向丽丽.粤港台高职教育合作培养大湾区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探索——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1):60-64.
[4]邵长兰.以“能力为本”的美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建构与分析——以爱达荷路易斯州立学院制图和设计(CADD)培训项目为例[J].职教通讯,2020(07):106-112.
[5]周玲余.“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4):73-75.
[6]高利兵.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导向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研究——以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坊”项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02):42-47.
【关键词】互联网+ 双师型 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47-02
近年来,我国中药制药工程教育理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进展不大。然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现了好转,“互联网+”派生出多种新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促进中药制药行业新型发展,掀起“互联网+中药制药应用型教育”的热潮。医药院校“双师型”要教师发展一个专业领域中多种技能并存,取得技术技能多能化[1],达成学校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企业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的“共赢”模式,带动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共享、协同”的绿色发展。
1.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况
我国中药制药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与企业的联系不密切,导致培养的中药制药学生难直接为中药制药企业作出贡献[2]。中药制药应用型教育旨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新药研究上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中药制药应用型专业涉及的科目数量比较多,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制药基础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医药生产研发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互联网+”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要求中药制药专业教师熟练利用网络平台教育教学。例如运用网络远程在线教学,实现学生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再进行授课。但目前医药院校对互联网仿真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学生的培养不足以满足企业对医药院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3.“双师型”与中药制药应用型教师培养的定位
实践指导教师应了解中药制药应用型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进行针对性训练,准确地为学生讲解操作流程和注意重点,及时反馈给学生[3]。然而“双师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如难以评定“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育方面与一般教师是否应该有所差别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具体规定等[4]。为逐步完善“双师型”师资建设,对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友好交流沟通,此外对于“双师型”教师要严格其任职标准,明确其能力资格,健全其培训体系,设置其激励机制[5]。
4.“互联网+”及“双师型”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与改革
4.1 “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引导主动学习丰富课堂的授课方式
互联网为学生带来广泛的学习资源,可是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强制性,难以辨别信息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的能力[6]。目前课堂的知识可以从有趣多样的互联网获取,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转换角色,运用其专业实践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互联网上的专业信息,合理经加工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注视点从互联网上转回到课堂上。
4.2“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结合完善课程设置,专业课精品化
在互联网时代,培养中药制剂应用型人才要开放合作、建立互通互助平台,“双师型”教师完善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突出了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双师型”教师可以了解互联网上新技术发展,运用教育方法将实质技能准确教授给学生,使专业课精品化成为可能,共享本校的精品课程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还可以有效利用成熟的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可以作为借鉴模板,整合精品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4.3“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基于企校合作,提升师生实践能力
中药制剂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与不少企业与高校共建基地项目,学生可以从中获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但学生不一定熟识全部各环节,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出现不全面的缺陷。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内容不同,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其学习,包括提供的企业实践视频。也可以聘请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现来源上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加深对实践岗位认识的信息资料,与岗位上的精英交流互动,提高自身实践素质。同时教师在企业岗位实习通过员工标准自我评价,设计符合自身的评价标准,为“双师型”师资建设开辟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中药制药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17-22.
[4]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5]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6]李先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J].教育观察,2016,5(2):61-62.
作者简介:
作为e成科技C端产品负责人,钱慧青主要负责设计求职类App。她要做的工作包括设计交互界面、帮助用户优化简历,以及提供职业决策。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她的专业分别是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工程―大多数时候,她是在跟钉子和包工头打交道。
工作对钱慧青来说是个“探索的过程”。从大一开始,她就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了规划。但即便保送了同济大学本校研究生,钱慧青还是担心,“我这个专业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她曾在万科做了6个月的室内设计管理的实习工作,如果不出意外,毕业后她或许会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
但意外来了。研究生期间,钱慧青收到朋友送的一台iPad,第一次使用,她就被流畅的交互界面吸引了。这台iPad激发了钱慧青对交互设计的兴趣,更改变了她的职业设想。
毕业后,钱慧青有针对性地寻找起了与互联网产品经理相关的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SAP用户体验设计师,虽然和互联网相关,但总体还是偏设计。一年后,她选择了跳槽。
这次她进入了互联网创业公司e成科技,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
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与房地产公司完全不一样,钱慧青感觉到了兴奋。“建筑行业的学习只能通过看枯燥的书,要么就是跑去工地上看,但互联网公司的人喜欢分享,信息随处可得,更重视体验。”钱慧青说。
由于e成科技成立不久,主营的求职App里有很多产品需要“从0到1”去开发。学设计出身的钱慧青没有技术功底,更加看不懂代码。但e成科技的团队里,多的是AI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基础的钱慧青在和技术团队沟通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障碍。
一个不会写代码的产品经理如何管理团队?钱慧青的办法是“各取所长”。
钱慧青把自己定位于“理解用户需求”和“代表用户向技术团队”提需求的角色。“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产品经理也不可能各方面能力都很强。”钱慧青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看问题有前瞻性。她擅长做规划,也善于看到团队中每位成员的闪光点,从而让团队发挥最大价值。
求职App里有很多看起来很枯燥的设计,钱慧青也要从中挖掘出更有价值感的东西。比如针对“我的简历”模块,她就想到:能不能做一份智能简历,让它“不仅仅显示用户填写的信息,而是能根据用户信息,分析出他的竞争力”。
这样的工作方法固然有效,同时钱慧青也在想办法让自己和技术团队的沟通更加通畅。毕竟在互联网公司,节约时间就等于创造利润。钱慧青正在学习机器学习等互联网领域的专业知识。她的心得是首先要打破心理障碍―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平时用的搜索引擎、购物推荐都和它有关。
不会代码,钱慧青目前也胜任了产品经理的工作,不过,她知道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可以对技术一窍不通。她给自己的新要求是尽快补课,把之前对探索工作的好奇心用在探索如何做好互联网产品上。
C=CBNweekly Q=Qian Huiqing
C: 工作中最让你兴奋的时刻?
Q: 最兴奋的是在讨论时跟不同部门的同事撞击出火花,有新的灵感迸发。有时候跟做数据算法的同事沟通,他们会从数据的角度提一些建议,那是我不曾想过的。
C: 朝九晚五之后做什么?
Q: 我在学吉他,对这个爱好我也是有规划的。学完吉他,还想参加作曲班。因为学吉他的目的就是想写歌。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数学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信息技术爆发式地前进,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新技术日新月异,借助商业机构演绎出当前的高科技形态,带领人类步入“互联网+”数字时代。虽然当前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但他们都有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数字化。金融业的本质是信息数据,保险的基础是大数定理,保险业经营的核心是基于数据的预测,无论是产品研发定价还是各类风险模型的制定都需要以数据为依托。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与保险经营有天然的相容性,其对保险业的最终影响之一就是改善保险业核心的数据分析预测的方法,优化数据预测所针对的基础风险数据,从而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并最终给保险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从西方国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B2C模式,互联网保险B2C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保险公司网站、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及互联网金融超市三种形式。第二种是B2B模式。B2B模式又可分为互联网风险市场和互联网风险拍卖两种不同形式,前者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业伙伴能够不受地域、国别限制,共同分担风险,而后者就是大型公司或其他社会机构通过互联网把自身的风险“拍卖”给保险公司(高雷和杨爱军,2010;李红坤等,2014)。相较于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网络营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挖掘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维护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条款的知情权(陈栋、张俊岩,2011)。有学者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营销渠道产生了替代效应,但在减少营销渠道对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和促进投保人从该渠道获取全面信息方面,则对传统营销渠道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替代效应会受到保险公司网络营销布局等因素的干扰(李琼等,2015)。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保险的兴起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学者提出,互联网保险对包括保险合同在内的保险立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必然影响到保险合同制度规则的重新构建和适用(贾林青,2014)。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险消费者更注重保险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优质服务有助于自助消费的移动保险网销发展。因此,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唐金成、李亚茹,2015)。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的结构特征与互联网保险潜在消费群体特征并不匹配,我国互联网用户中26%为19岁以下的青少年,31.2%为20—29岁的在校生或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保险购买意识及购买力较低。普遍较低的网民收入水平也制约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我国月收入低于3000元/月的互联网用户高达71.4%,其中有34.1%的人群月收入甚至在1000元以下,具有实际保险购买力的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太低。学生是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5.5%),而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基本不具备购买保险的经济能力(唐金成和韦红鲜,2014)。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网络保险发展所引致的风险管控问题和相关保险业务的监管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罗艳君,2013;李琼、吴兴刚,201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借助网络渠道进行保险销售或者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在线捆绑销售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根据互联网的技术和数据优势来调整和创新保险营销模式,这对于提升保险服务效率和提高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与保险营销环节的契合分析
保险的营销过程可以大体分为“触及客户”、“连接客户”、“赢得客户”三个基本环节。在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中,销售渠道除保险公司自有销售团队外,均是采用各种形式的保险中介来完成。由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保险中介公司在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充当媒介作用,同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协调成本,从而为客户和保险公司带来经济价值。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营销是通过构建“数据产生”、“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处理应用”三大基础环节及其良性循环来替代这个流程。其中,“数据产生环节”对应传统营销的“触及客户”,“数据采集和传输环节”对应传统营销的“连接客户”,“数据处理应用环节”则对应了传统营销中的“赢得客户”(见图1)。“互联网+”技术与保险营销的融合,在这三个环节得到具体的体现。
(一)“互联网+”的“数据产生”与保险营销“触及客户”环节的契合
传统营销中的“触及客户”,主要是通过公司人员来完成。而保险公司想要通过数据“触及客户”,分析预测用户或者标的物,用户的行为或标的物的行为状态的数据化是最基本条件,移动智能终端则满足了这一条件。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在“触及客户”的环节,对保险营销的最重要贡献就是为保险公司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实现,提供了让客户“随时随地开口说话”的可能性。
移动设备、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新技术通过将客户行为完整的数据化,成为客户的“耳朵和嘴”。他们通过自身携带的各类传感器检测客户的行为习惯并记录。同时,各大公司也提供网站、APP等平台到各个设备上,供客户方便地体验和使用,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相当于主动提供了自身的想法、喜好等数据。这种主动和被动的数据化客户,实现了让客户可以从不同地点时时检索与发送信息,直接提升了客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公司可以接收到客户最直接的回应。保证公司在保险营销过程的每个阶段减少成本并增加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基于此项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方便地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效定制化的服务。
就目前的实践来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触及客户”做得最成功的当属运费保险业务。保险公司通过与电商进行深度合作,利用电商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在一笔交易即将完成、进入到付款环节时,电商的后台系统会自动向消费者推送一个是否购买运费保险的选项,如果消费者愿意购买运费保险,只需要点击确认便可以完成整个购买流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与互联网连接的智能终端设备完成。在传统的保险营销过程中,保险公司往往是利用保险人来触及客户(在寿险营销中这一特点最为明显),保险人或者通过银行等渠道寻找潜在的客户群体,或者直接采用陌生拜访的方式来接触客户,无论采用哪种营销方式,最后的成功率都很低,即使最后达成购买意向,保险公司也需要向人支付高比例的费。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网络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再精准定位他们的保险需求。例如在运费险的营销模式中,保险公司先是利用大数据发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然后第一时间针对消费者网购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完全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来准确定位潜在客户,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来完成最后的产品销售,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网购”这一数据的产生是保险公司与潜在客户接触的基本前提。随着网络消费的不断壮大和大数据技术挖掘水平的提升,保险公司通过对社会公众网络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每一位网络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收入水平、风险偏好、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性质、日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等各类信息,根据上述信息可以为不同风险群体的公众推送相应的保险产品及服务。这种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让保险公司回归到自身产品力的提升,变被动触及客户为主动吸引客户到来,可以大大地提高公司本身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精准客户,成为适应目前社会主流的高端销售模式。当前,新生代中产阶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整体社会各行各业正在由重营销轻产品到产品与营销并重的方向转变,即使是淘商微商等前沿电子商家,这两年也同样是大批倒闭,而真正存活下来且做大做强的,无一不是产品本身可以号召到大量客户,以“吸引客户自己来”取代“用力拉客户来”。因此,考虑到人身保险领域传统的营销模式触及客户的人力资源浪费率较高,且人身保险领域的客户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需要保险公司长期维护,预计在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产品等人身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产生来定位和接触客户的吸引客户新模式将会逐步取代直接上门拜访的传统客户接触模式。另外,类似于运费险这类直接由于互联网交易或者应用而产生的新险种,未来预计也将跳过传统的客户接触模式,保险公司将直接利用互联网使用中产生的大数据来定位潜在的客户群体。
(二)“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与保险营销“连接客户”环节的契合
“触及客户”后,就需要跟客户进行沟通互动,产生“连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作为中间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通道,将公司和客户的即时信息互相传递,成为保险公司与客户沟通的平台。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合力实现了公司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深刻改变传统的公司与客户的沟通互动模式。目前4G、4.5G、位置导航等通信技术的商用,从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到客户位置、身体行为状态,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能实现及时高效的传输,公司与客户的沟通将更加简单、更加快捷,而公司和客户想互相传达的信息也将更加全面直观高效。
移动互联网让客户以最高效的速度与保险公司产生连接,省去客户的麻烦,客户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自然跟保险公司的连接更紧密。同时高效地连接客户可以让保险公司短时间聚集大量客户,整个模式大量节省了中间环节的人财物成本,从而使保险产品的价格本身大幅下降,更加惠民,低廉价格又促进销售,形成良性的正面流动。目前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来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方面目前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国内各家保险公司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绝大部分网站都设有服务热线为客户提品咨询服务,随时为消费者解决保险产品购买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不过当前保险公司并不是为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提供在线客服咨询服务,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只针对车险这类相对标准化,而且单笔成交额相对较大的保险产品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客户可以利用公司网站上的网络通信软件来实现与在线客服人员的实时交流,但其他的保险产品类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由于不同的保险金额对应不同的保险费,而且最低缴费金额最低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元,保险公司或是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暂未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推送产品,针对高端客户或者单笔成交金额较大的产品类型,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也可能成为未来保险行业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80后、90后这批已经习惯使用网络进行购物和消费的群体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未来社会公众对网络保险销售模式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也有望摒弃传统的客户交流模式,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交流。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利用“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来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模式将实现两极分化,即在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销售中,将有可能会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传统营销模式中的连接客户环节形成替代,形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销售流程;而针对人身保险这类非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模式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替代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短期内将以人与“互联网+”融合协作的模式为主。
(三)“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应用”与保险营销“赢得客户”环节的契合
客户的想法需求传递到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需要即时优质地回应客户的想法和需求,才能赢得客户。保险公司如何“开口回应”,则需要依靠数据处理应用。全方位大量的数据采集并传输到公司之后,必须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应用,才能有效地回应客户。这些客户数据的规模、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因此,针对大体量数据分析处理的大数据理论,以及为实现大数据理论进入应用层面的云计算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大类新兴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保证了大量用户数据到达公司后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实现针对客户的评估、预测以及动态定价,保证了高效地回应客户需求。同时,在对客户数据的深度利用过程中,保险公司将潜移默化地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数据处理应用的环节让保险公司可以“开口回应”,形成了与客户有效的互动循环,活化了整个数字保险营销模式,帮助公司赢得客户。 以汽车保险为例,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来接触客户,同时利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来了解客户的驾驶习惯、往年的事故发生情况及索赔记录等信息,保险公司再根据上述信息来评估车主的风险,进而计算车险保费。由于保险营销员对于客户单方面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难以进行核实(或者核实的成本过高),导致大部分客户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优惠费率而瞒报事故发生率和索赔记录,以及美化自己的驾车行为。这使得本应该对有不良记录的客户收取更高费率的保险公司,由于客户的瞒报行为而不得不收取比公平保险费率更低的保险费,而原本有良好记录的车主只能以高于市场公平价格的方式购买保险服务①。更有甚者,部分车险客户会利用虚假的事故信息与保险理赔员和4S店的维修人员一起合谋欺诈,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款。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导致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赔付率居高不下,并且对整个保险公司的盈利预期产生了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客户产生不满,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对立,导致保险公司在盈利与客服方面两难,保证盈利会导致客户缺乏黏性,注重客服又导致保险公司盈利不稳。然而,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汽车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极其有效的解决。在车联网技术下,所有车辆均可以利用传感器、GPS、RFID、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完成自身环境状态的信息采集工作,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所有车辆的信息汇总到服务器,服务器再对每一台车辆的行车信息(包括实习车速、驾驶员信息、驾驶习惯、事故记录等)进行分析和处理,每一台车的信息均对应一个被保险车主,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每一位车主设定一个公平的保险费率。由于所有与车主行车相关的信息保险公司都可以从车联网信息平台获取,因此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车主无法再对保险公司隐瞒自己的不良记录信息,也无法再通过瞒报事故和索赔记录的方式来获取保费优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未来汽车保险领域完全可以实现互联网销售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完全替代,通过构建车联网信息平台,今后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个车主的保险费进行单独定价。那些具有不良记录的车主必须支付更高的保险费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险服务,从而迫使他们改善自己的驾驶习惯以降低投保成本;有良好投保记录的车主将会获得更公平的保险费,使得他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但却获得与以前一样的服务,这对那些诚信守法的车主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来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因此,至少在汽车保险这一领域,“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应用”与传统保险营销中的“赢得客户”环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完全的替代关系。但在医疗保险、健康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这类涉及个人或者企业私密信息的保险领域,由于信息保密或者目前受法律保护而不能公开,短时间内难以利用大数据对上述领域的投保人进行优劣区分。如果未来国家允许个人的医疗、健康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向保险公司这类经营实体公开,那么对存在严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医疗保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不过就目前的法律环境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现阶段上述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公司只能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赢得客户。
三、“互联网+”对保险营销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传统销售渠道保费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见图2),因此保险市场急需运用“互联网+”为保险行业提供新的营销渠道和增长动力。据统计,2011—2014年间我国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已经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保险业保费规模仍以传统营销渠道为主,但从发展方向看,“互联网+”对保险营销的影响是趋势性的,它们各自分工,交汇融合,对保险营销模式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确立了“完全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
“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是较“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更高阶段,即更关注客户结果和需求,并由此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经营的流程将会简化,保险营销已不限于一个卖保单的平台,其更大的功能则是通过其先天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优势,解读客户的每一个行为,掌握全方位资讯,准确地挖掘出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其定制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从互联网采集到的客户行为信息(见图3),完成用数据描述客户,复原客户的状态,从而建立相对应的模型,对客户的各项风险进行更缜密的评估预测,实现客户细化分类。
其次,在完成对客户的描述之后,公司就能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与掌握的客户信息,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对客户行为进行追踪和建模。例如通过从互联网采集到的客户行为信息(客户搜索历史和档案),分析确定哪些人正在寻找但却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保险保障,从而帮助保险公司寻找缺失的保险市场,并进行高效率的占领。
第三,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与风险定价,保险公司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做出迅速响应,从而有助于保险公司更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向准客户展示“最可能动心”的保险产品,改变传统“卖保险”的销售模式。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完全动态的定价模式,可以即刻调整保费费率,以反映保单持有人的相关风险并对减少风险行为的保单持有人给予奖励。
(二)“互联网+”引致了销售渠道与平台的革新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见图4),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客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合越来越多,从家里到单位,从网吧到学校,乃至公共场所,智能手机已经深度融入客户的日常生活中,与客户形影不离。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渠道可以像移动互联网一样做到在各种场合下都能接触连接客户。客户已经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通过它来了解各种信息,打理生活,活跃社交,从新闻资讯到商品价格、服务评价再到朋友状态,已经无所不包。因此,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接触、收集客户信息数据,与客户连接不可替代的关键渠道。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将大幅度降低保险交易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让保险需求方可以有效地联系提供这种保障的供给方,从而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降低保险交易成本。这是因为在数据比较充分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在线研究比较各家公司产品,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保险险种。
(三)“互联网+”实现了在线销售理赔等保险服务
从产品介绍、价格对比,到在线实时沟通的实现,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已经日益娴熟。保险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更好的展示,通过跟踪分析,保险产品可以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出现在客户的视野中,提高客户的接受程度。同时,快捷的互联网流程优化,客户只需简单地点击几个按键就可以完成购买流程,没有了复杂的手续,就可以成倍提升销售能力。例如淘宝在客户支付环节嵌入运费险推介,客户只需要在选项上打一个勾,就完成了购买。
通过这个平台,保险公司可以打造出更便利的服务平台,客户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客户自助办理部分业务,节约客户的时间。客户越来越多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可打印的保险识别卡和保单,并可以启动理赔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客户甚至可以修改保障条款、更新被保险财产信息、更改支付信息,还可以修改投资联结保单的资产配置。简化的程序方便了客户办理业务,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受,而这都源于移动互联网平台。
(四)“互联网+” 开拓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手段
支付系统是“互联网+”保险营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了2.92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2.3%。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63.4%。网上支付及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使很多之前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加入到正式的金融系统中。移动支付对保险行业支付方式的颠覆是明显的,它比银行转账支付方便得多。移动支付实现了保险营销最终的支付环节的便利性,让客户在保险营销的整个流程中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流程体验,完成了互联网保险营销的闭环运行。
在中国,很多低收人群不一定有银行账户,但大多数拥有移动终端,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将促进保险营销向低收入人群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近年来,中国各年龄层的网民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在不断提高(见图5),且年轻人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更高,而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市场。
(五)“互联网+”扩大保险公司的客户基础
网上销售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它让保险公司网上销售针对的客户层越来越广泛,网上销售目前已经覆盖各个年龄层的客户(见图6)。传统上我们认为青年一代是互联网的主流,而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已经较容易接受网上销售,这显示了网上销售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年龄较小的客户因目前购买能力有限,保险意识还在形成中,所以依然处于市场培养阶段。但是随着这一代的成长,同时科技的持续进步让网上销售平台更加简单且功能强大,可以预期未来网络销售将覆盖更多的客户,成为销售主流。
四、“互联网+”时代保险营销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对保险营销一个很重要的革新是,它正在重塑客户的期望,使得保险产品、服务与价格的比较变得更容易,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党的十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保险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度是企业特色的关键指标,“互联网+”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随时随地接触客户的崭新方式,让保险业可以以更迅速、更经济和灵活的方式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占领更广泛优质的市场。同时,数字化的客户意志浪潮也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保险公司如何在巨浪涌动中生存下来并踏浪前行,考验着保险行业的智慧。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这说明保险市场的未来趋势已形成共识,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实现“增加个性定制,减少同质低效”的目标,保险业必须要完成自我蜕变重生。
(一)“互联网+”促进了保险公司自我意识的变革
面对“个性与集体、细分与广泛”深度共存的新市场环境,保险公司必须由内到外实施变革,才能适应在整个市场环境,从中存活。因为随着数据成为生产资料的趋势越发明朗,一批掌握“数据生产”技术的新型企业将进入保险市场,保险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传统的同业。其他行业的公司,如科技互联网公司,由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客户有更好的了解,他们更懂数据生产,及时抓住机会,进行跨业经营。因为他们的价值主张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所以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他们较少与传统保险公司正面竞争,通过影响消费者,频频上演“外围突破”的大戏。同时,其他行业已经开始从单个产品销售转向多个产品销售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的开发,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积极开拓保险市场“新战场”。
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变成了自己,挑战的是保险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思路和行为模式。具体的变革途径,一种选择是建立新的公司,和现有公司一起运营。其好处在于更容易融合联动,而难度在于新公司能否实现变革,抑或新瓶装旧酒。另一种是考虑收购那些已经具备相关能力的公司,或与他们合作。这种方法难度在于两个不同基因公司如何实现真正的联动,其好处是一方面能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同时又能降低成本、设计及执行风险。变革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将不再是规划和设计,而是如何解读不断变化的期望,快速推向市场,获取反馈并迅速调整。 (二)“互联网+”带来了场景化陪伴型保险产品的研发
自我意识实现变革的同时,承载意识的产品必须同步实现变革,才能发挥出强大力量。保险公司如要取得成功,将需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思维模式响应市场环境中的变化并设计出贴合客户需求的保险解决方案。在提高客户体验方面,其关键是整合多个实体与虚拟营销网络和接触点。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阻止一些险种出现的标准商品化趋势也十分重要。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流量大,接触客户数量和频率远高于传统渠道,需销售简单化标准化的产品。在产品研发方面,避开传统车险业务,主打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但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移植到互联网,而是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产品。
在开发出简单贴合客户的单个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再将各类保险产品有机串联起来,与客户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接,实现对客户完整生命周期的覆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风险防护,这种保障一直保护着客户,将产品融于客户生活,才能真正黏住客户。
(三)“互联网+”催生了集体意志与个性定制相融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逐渐消除保险市场中地域之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边界,保险市场层次变得更加广泛,客户变得更加“强大”,保险公司想要在这个市场上扎根,就必须要重构自己和客户的关联,利用数据网络强化延伸自己的触角,专注于了解数据浪潮背后的客户意志,保险业的经营将从“价差”时代走向“服务”时代。
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社会形成互联网生态,在新生态环境下滋生新的风险,并对各种未知的风险定量化,产生新的保险产品,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土壤。将保险需求、产品形态及其对应的价格机制精确到个人与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达到个性化风险控制和定价,提高保险产品的交互性,实现保险产品的完全定制。
(四)“互联网+”促使了保险业务经营模式的升级
“互联网+”时代下,分散的客户意志可以通过数据快速实现连接合流,客观上增加客户话语权,渐形成买方市场。现有的保险公司及传统的中介机构要在这样的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业务模式进行升级。无论市场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要预测并跟上这股浪潮,否则它们只能被这股浪潮吞没。因为客户在开放的技术架构下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一种基于个性化的经营与管理,在此基础上,“自保险”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
纵观整个数字化浪潮,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于单个客户可以通过数字化而进行快速整合一个巨大的客户群体意识,随着又可以迅速分散成单个存在提出个性要求,面对这种市场,保险公司业务模式必须变革,最高效最大化地满足个体需求,同时又保持公司整体与客户的群体意识实现合流,才能适应市场,而能帮助保险公司实现这种“快速聚散应对”的就是“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
目前所在: 花都区 年 龄: 26 岁
户口所在: 梅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我的特长:
求职 意向
应聘职位: IT-品管、技术支持及其它:管理员/网管/技术员,工程/设备主管:,其它类:
工作年限: 4 :
求职 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2000--3500
工作经历
深圳市有信达集团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0-09-19 ~ 至今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物流/运输
担任职位: 报关 操作员
工作描述: 负责联邦快递 进出口 业务空转处理;由于工作性质是将客户的物品准确办理空转,是和数字打交道,要求必须严格认真,不允许出现差错。这就锻炼了自己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注重细节等,工作期间没有出现过差错,准确完成了每天的工作。
离职原因: 在职
广州市中新塑料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6-30 ~ 2010-09-17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 网络担当
工作描述: 负责全公司的电脑及网络机房工作,闭路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
负责电脑及设备的采购、安装与维护,解决企业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网站的维护,企业网络的正常运作;
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及策划,活动组织与音响调配等;
在职期间,工作做的非常努力负责
离职原因: 更换新环境
广东梅州市政府 起止年月:2007-02-27 ~ 2007-06-18
公司性质: 政府机关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统计员
工作描述: 负责农业普查的数据录入并统计
离职原因: 临时性工作(实习期)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嘉应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7-06-08
专 业 一: 计算机应用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掌握windows系统的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其他常用软件的操作、硬件维护;熟练使用路由器与交换机,internet互联网的操作,对计算机组装、局域网的组建、应用、虚拟主机设置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熟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以及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互联网通讯技术等;并有大车B2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