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三方物流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大数据的背景与特点大数据正如其他新兴的学术术语一样,作为一个曝光率极高的关键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大数据的准确概念现今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尚未提出一个能够完全阐述其自身含义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实践者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定义。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大数据、理解大数据的时代背景,我们从大数据的特点予以阐述。(1)信息规模大。大数据的发展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互联网技术的时时更新与不断发展,无疑产生了海量数据。毫不夸张地说,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数据。常规数据的存储单位一般为GB或TB,而大数据的单位往往是PB、EB甚至ZB,可见大数据的数据量之大之多。(2)数据的多样性。以前的数据大都是结构化的数据,现在由于信息的采集、加工与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络上,产生各种非结构化的数据,代表性的非结构化数据包括音频、视频、传感数据,互联网上的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文本数据等,使得数据的具体形态呈现多样性。(3)复杂关联性。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曾经搜索过的关键词会成为电商网站制定个性化推荐、进行精准营销的最主要依据,个人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所提供的个人信息,以及在电商网站购物所留的具体信息都可以转成为有效的商业信息。这就表明了数据之间联系的紧密与密度,也说明了数据间的关联复杂性。(4)价值密度低。当然,海量的数据并不意味着海量的价值,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具有价值,如一些冗余信息。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提取与挖掘,找到具有价值的数据,并将其运用到商业活动中。
2.大数据时代第三方物流企业CRM面临的挑战在了解了大数据的特征之后,我们便对大数据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在这个以数据为中心的大时代背景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现在逐步将客户升级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CRM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我们深思。CRM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应用软件,更是一种管理模式。客户一直都是企业非常重视的资源,而且对客户的重视早已从交易进行中扩展为注重潜在客户(即交易尚未发生时)、重视售后管理(即交易发生后),即在整个过程中都强调客户的地位和重要性。当今充满信息的时代,人们更加重视客户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客户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客户概念的泛化,无疑使客户需求变得具有多样性、多重性和差异性。在这个数据高速增长、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无疑数据是驱动物流企业发展的动力。那么面对海量数据,低密度的价值数据,物流企业的数据“短板”,与客户信息、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使得物流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不足与客户流失控制与预测不足之间的矛盾。客户流失一直以来就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而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与预测客户的流失也一直是长期讨论的热点。针对客户流失的控制与预测,传统的方法是建立在收集客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而往往这些数据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仅仅是来自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积累的客户服务信息,而且在分析时并没有突出分析客户的忠诚度。而现如今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且时时变化,客户的很多信息大多体现在社交网站或商务网站,而且信息的价值密度又比较低,造成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去收集、分析客户的信息,去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需要,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只能用相对少且相对固定的数据制定客户流失控制策略,或进行客户需求预测及市场预测,这些做法往往效果不理想。(2)数据更新不足与客户聚类以及个性化服务不足的矛盾。对客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管理、销售服务等都与客户关系管理密切相关,都是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而根据数据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聚类分析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在降低客户关系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制定实施营销策略。而对于物流行业这样一个数据驱动型的物流企业,数据的更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要求及时将新的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而普遍的结构化数据,或已有的数据库数据信息相对陈旧,脱离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必然导致据此制定的各项CRM策略缺少有效性,甚至是营销策略的失误。(3)数据类型单一与关联性分析不足的矛盾。大量单一的客户结构化数据对已有客户的需求分析具有一定作用,然后对潜在客户或提高客户忠诚度上的作用不是很大。当前信息时代,除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各项技术获得更多的半结构化的如网页、文本等数据,及一些非机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和客户的已有信息相关联,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够为发展潜在客户提供基础。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部分依旧依赖于结构化数据,数据类型比较单一,不能及时了解客户的进一步需求或与当前需求相关的产品或服务,造成对潜在市场的忽略。(4)客户需求变化与CRM模式滞后之间的矛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CRM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与客户互动及管理方式上,虽然认识到了客户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客户关系实施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严重脱节。同时,在海量数据到来之时,又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挖掘出有效的价值信息。这种“迟钝”导致客户需求得不到最大满足,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刻把握客户的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反之,则会导致被潜在客户所忽视,被老客户所抛弃,被客户抛弃意味着企业被市场淘汰。
二、大数据在第三方物流企业CRM中的应用
1.大数据下第三方物流企业CRM框架设计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CRM的过程中,在整个CRM框架设计中都要明确体现出整个CRM的工作都是围绕客户进行的。各种商业目标定义的来源是客户,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数据来源也是客户,最后具体的商业应用也是作用于客户。同时,数据的正确获取,数据的有效预处理,数据的合理存储,采用优秀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优秀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互联网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根据这种指导思想,在第三方物流企业CRM中,应用大数据的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该模型以客户信息为主线,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客户信息收集层、客户信息分析层、信息输出———客户服务与支持层,在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层面的支持。具体说,在将大数据应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CRM中时,第一步需要通过大数据获取技术得到足够多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主要包括从客户和市场等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公司销售记录等内部渠道,收集各种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形成大数据集;第二步需要应用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获取的大数据集进行计算、汇总,通过“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数据融合”,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分析、竞争情报分析、市场需要变动和产品扩展分析及共性分析,得到应用型数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解决传统CRM中个性化服务不足、市场拓展、市场趋势预测不足的问题;第三步针对第二步的客户分析,围绕这个“中心”,把这些信息输出给客户或企业内部用来制定各种决策及提供服务支持,形成可行性报告,应用于服务管理、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及物流企业管理。通过整个CRM系统,不仅成功的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输出,同时将客户各种背景数据和动态数据收集整合在一起,同时将运营数据和外来市场数据经过整合、变换载进数据仓库。不仅重视怎样从技术上实现对大数据应用的过程,并且着重强调的是解决传统CRM的弊端,将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CRM所面临的问题在整个流程中进行解决。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征理论机理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物流业务———成为非物流企业外包的对象,而第三方物流则是一种专业物流模式,是非物流企业理想的选择。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成功的实践来看,第三方物流已经逐渐形成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
(一)契约关系明显化
第三方物流通过委托方和方签订的正式合约,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第三方物流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来为物流业务的需求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并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所以第三方物流个体之间及物流联盟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契约化的特征。
(二)业务专业化
专业化是物流提供方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委托方的需要。第三方物流必须要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现在物流方案的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活动的管理等方面。
(三)服务针对性
物流需求者在对物流服务项目上有特殊性,第三方物流作为方应该根据委托方在需求特性、产品特征、企业形象、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要在物流行业的竞争中取胜,也要持续强化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来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管理系统科学化
第三方物流应该具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功能,这是第三方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第三方物流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五)信息资源共享化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软件基础。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物流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为物流企业以及物流与物流需求企业的顺利合作提供了条件。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的理论机理的综述
(一)交易费用理论
罗纳德•科斯研究表明,“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的交易成本可能会上升。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的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物流不属于非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由于物流业务存在的管理费用大于将其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的交易费用,另外,由于物流设备的专用性,也会占用企业的资金以及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这就构成第三方物流产生的一个理论基础。
(二)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Resources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目前已基本成为企业战略竞争理论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强调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和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按照主要代表人物柯林斯(Colis1995)和蒙哥马利(A.ontgomery)的观点,资源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物质性有形资源、非物质性有形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
企业资源理论较全面、客观地解释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从这个理论出发,企业在保留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优势的同时,可以考虑将不具优势的资源外包。非物流企业中,物流业务所涉及的资源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并不具有资源优势,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将这些物流业务所涉及的资源外包,是必要的,这就构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产生的一个理论机理。中国-(三)管理学组织结构变革理论
组织结构的变革企业做出计划,进行各种制度、协调和管理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形式,所以组织是管理的中心。企业对于人力、生产、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管理都离不开组织手段,所以组织又是管理的工具。一个企业的运作如何,组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外部就体现为组织结构形式的变化。
在企业自营物流的情况下,比较现实的情况是企业自设的物流设施由于具有资产专用性且较为分散,企业的生产可能还有季节性、周期性的波动,往往自设的物流设施并得不到充分利用,主要体现在仓库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方面。这样的重复建设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浪费了社会资源。效率低下的组织和部门降低了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而明智的决策就是将其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将社会中闲散的物流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以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社会分工后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竞争优势,来打造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社会分工理论
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具有与工业革命期间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模式过渡为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再过渡为社会化和机器大生产模式一样的演变规律,都是生产不断社会化的表现。开始时生产力不是很发达,流通的产品数量有限,生产企业自己拥有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来自营物流服务,这就好比是家庭作坊式的物流生产,自给自足,能流通多少就流通多少,物流生产能力很小,服务方式单一并且范围较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生产和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此时的企业自营物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不得不到市场中寻找物流服务供应商来帮助自己。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就有了必要性。
(五)核心竞争力理论
C.K.Prahalad和G.Hmael在1990年《公司核心能力》中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其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等特征。1990年,他们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Teece、Pisano和Shuen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撑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鲍•埃里克森和杰克尔森的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核心能力理论表明企业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其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非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业务并不是该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就无所谓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在持续发展的经济或高速成长的企业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以此来取胜,就必须致力于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可以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培育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取稳固的市场地位,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不仅有经济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方物流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管理学组织结构变革理论、社会分工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前提的。通过对其理论机理的阐述,可以加深我们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发展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骆温平.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版社,2001.
[2]郝聚民.第三方物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审计;第三方物流公司
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查需要考虑的多因素划分成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综合评价层次体系结构:目标层审计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综合审计评价;准则层审计主要包括影响公司选择的四个主要的因素审查,这四个因素的审计又可具体到影响因子在子准则层的审查;操作层的审查,是指对各备选的物流公司的各个因子的审查。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所以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时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个是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另一个是服务价格(或产品价格)。服务价格的比较是容易的,而服务质量的比较则较为困难。因为服务产品质量具有难于标准化、时间性强,在消费过程中提供,同时具有无形性,不可分割,不可储存等特点。顾客购买服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感知服务的过程,其可伸缩性很强。同一服务,有的人会感到满意,而有的人却会不满意。例如,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看同一部电视剧,一个人认为电视很好看,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一点也不好看。
我们可以视客户满意度为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物流公司以及该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仅是一个概括的指标,需要对其进行比较才能对其进行细分和量化。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细化为:赔付及时性、投诉处理时间、投诉率、运输准点率、定单完成率、准时回单率、货差率、货损率、价格正常率、定单跟踪、平均运送时间、定单处理正确率、定单响应时间、定单满足率、下定单的方便率、公司设备设施、组织结构、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公司信誉等。这不仅意味着确定多目标的和多样性的审计原则,而且意味着其构建的难度和复杂度。
审计原则是指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意识形态方面指导性的规定。可分为审计总体原则和审计具体原则。审计总体原则具有总体统驭作用,审计具体原则具补充说明作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应具有什么特征,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原则应如何构建等,这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的特征分析
(1)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多目标性。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存在性、完整性等,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多种提法决定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多目标性。
(2)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多样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潜力、物流技术、设备状况以及公司的服务质量均是审计的内容,决定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多样性。
(3)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复杂性。这是因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满意程度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满意程度可以细化为:赔付及时性、投诉处理时间、投诉率、运输准点率、定单完成率、准时回单率、货差率、货损率、价格正常率、定单跟踪、平均运送时间、定单处理正确率、定单响应时间、定单满足率、下定单的方便率、公司设备设施、组织结构、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公司信誉等。由这些指标体系等可知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复杂性。
(4)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层次性。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查需要考虑的多因素划分成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建立综合评价层次体系结构:目标层审计、准则层、审计操作层的审查。另一方面对面审计原则可分为审计总体原则和审计操具体原则。这势必决定审计原则构建的层次性。
2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是指审计机构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意识形态方面指导性的规定。可分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原则。总体原则具有总体统驭作用,具体原则具补充说明作用。
2.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总体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在我国,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审计评价的方法和审计模型也比较少,因此通过审计分析评价,对于研究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解决发包公司如何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是应建立什么样的总体审计原则。下面作些探讨:
(1)完整性原则。作为合作伙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选择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的审计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于合作伙伴的一些主要因素既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保证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审计评价,使得审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客观性。为公司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是指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程序应在第三方物流公司中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时空范围、计算口径和方法等应当可比,前后阶段不宜变化太大,并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可比性就无从谈起。
(3)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原则。由于市场机遇的瞬息万变,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的不同以及有的合作伙伴具有的核心优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合作伙伴的审计评价应有所区别,因此审计评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一原则与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第三方物流的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一些审计评价内容可能会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被逐步的添加进去;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因服务的行业不同而各有差异。因此审计评价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影响审计评价合作伙伴优劣的诸多因素是无法用定量指标描述的,因此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理念来对合作伙伴进行审计评价和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说,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当中,有些指标可以定量描述,如车辆拥有量;还有许多因素是定性的,如运输安全性、行业经验等,因此需要定性审计分析与定量审计分析相结合。
(5)客观公正原则。是指进行科学、适用、规范的审计评价时,要求避免主观臆断,以客观的立场、公平的态度、合理的方法评价第三方物流公司。
(6)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原则。是指多方收集要审计的信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审查评价。
2.2第三方物流公司具体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任何体系的设计都同组织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适应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营的具操作性具体审计原则的构建,有助于实施适当的审计控制,同时也影响着信息的流向与流量。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是在总体审计原则的统驭下构建的,是对总体审计评价原则的补统和细化,下面作一些建树性磋商:
(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接受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体系,只有有利用价值的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不被人们所接受或者不情愿地接受下来,就称不上是有价值的体系。所以在体系设计时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够接受。
(2)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准确性。要使审计结果具有准确性,与审计评价指标相关的信息就必须准确。在审计过程中,计量什么、为何计量,审计人员必须十分清楚,才能做到量化值的准确。
(3)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全面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公司独有的特性和其共性的方方面面。
(4)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理解性。能被用户理解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确定信息的清晰度是建立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5)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应变性。良好的审计评价体系应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战略调整及内外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体系自身能够作出较快的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要求。
(6)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控性与激励性。审计评价必须限制在其可控范围内,只有这样,管理者当局才能接受,对他们也公平。即使某项指标与战略目标非常相关,而对审计要评价的对象无法实施控制,他就没有能力对该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即应尽量避免非可控指标。另外审计评价指标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潜能。
(7)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一致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其审计评价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构建具体审计原则时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注意:
(1)不可过分注重财务性审计,非财务性的绩效审计也不能忽视。例如顾客满意度,交货效率,订发货周期审计分析不可少等等。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不可定定得过高或过低。第三方物流公司是服务性公司,特别是本公司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其经营方略是要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指标过高公司无法接受。但是也不能过低,这会失去审计评价的意义。国际上的物流公司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指标是销售的增长、市场份额及利润率等。
(3)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价格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客户不多,在利用审计结果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在体系设计时,要注意可比性。
(4)审计评价体系应兼顾眼前利益最大化和长远利益最大化。实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规律,获取长期利益最大化。
总之,第三方物流业处于发展阶段,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从而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因此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活动,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审计原则,并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业务实践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晋等.供应商信用等级分析及评价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
[2]王伟等.基于可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选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4).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三)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仅有20多年历史的行业。据UPS环球物流公司的调查资料显示,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物流服务用户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考虑。由于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资还主要限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涉足驳船、内陆集卡甚至航空货运等。另外,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便保证外商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在“商业存在”方面应秉持机遇平等的原则,我国与美国、欧盟所签订的具体协议,外国公司将享有产品分销权,现有的法规限制将取消。另外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中,国内物流企业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竞争形势,无论哪家企业,只要能够掌握了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改造物流网络,致力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进而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都是有可能的。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4];况且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
一是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二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经济效益低。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出现不少“三拍”(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工程项目,资金有投无回;有的用企业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企业领导、挥霍浪费,对企业业务骨干管理乏力,“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雪上加霜。
(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流企业,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流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现状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5]。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因而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
(三)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总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贸经济,2002,(10).
[2]郭晓帆.物流业与海南经济发展[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3]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03-03-19.
经统计分析,2014年3月份江苏邮政物流下属分公司利用供应商发货量共计3466万公斤,其中,整车发货量占比68%,零担32%。在发运流向上,整车共涉及27个省、市、自治区,零担涉及33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从整车发运看,流量的流向较为集中。在江苏发往全国27个省份中,包括本省,共计发货2366万公斤(表1)。其中排名前五的为本省、四川、上海、安徽和新疆,合计发货1744万公斤,占比74%02.从发货主体看,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项目以本省各分公司发往省内为例,发货量为827万公斤,占比最高,达35%。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3月份有12个分公司向省内发货。其中排名前5的苏州、昆山、南京、太仓、扬州和宜兴占比合计为75.13%,主要涉及苏州的大润发项目24(单个项目发货量占全省的比重,下同)、昆山的迪卡侬项目7%和亚龙项目8%、南京的苏果项目10%、太仓的中联地毯项目11%、扬州的森萨塔项目5%,以及宜兴的显辉项目7%,以上7个项目合计占比72%。
二、江苏省邮政速递集中采购的SWOT分析
(一)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优势
1.品牌优势。邮政与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种先天的品牌优势使得江苏邮政物流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的优势明显好于由其下属分公司的分散采购。
2.资金优势。由于分公司资金安排不仅服务于物流业务,同时面向快递业务,因此会产生不能及时支付供应商资金的情况,特别在一些现金流不好的分公司。改由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总公司的资金优势明显优于分公司,能够保证按时按量支付采购费用。
3.规模优势。由于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范围是下属各分公司的采购量之和,因此在采购规模上远远大于分公司,较为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吸引有竞争力的第三方供应商参与到集中采购活动中。
(二)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劣势
1.发货的主体分散。从江苏邮政物流的范围看,虽然使用供应商发货的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发货地在各分公司,处于不同区域,且流向分散,不能直接叠加,难以体现规模优势。
2.项目的发货频次不同。对于不同的客户,由于其生产计划和物流安排的不同,其发货时间及其频次存在明显的不同,在一定的服务时限要求之下,增加了车辆调度和资源整合的难度。
3.货物装卸个性化。由于货物性质的不同,如重货与泡货,托盘包装与纸箱包装等等,导致对货物的包装、装车等有所不同,从而加大了盛加和配载的难度,例如镇江道达尔油与海澜之家的服装,两者不能混装等等。
4.结算模式多样化。不同客户的结算模式存在差异,例如常州托利多的结算是按照托数结算,而江阴海澜之家的结算单位是立方,因此当不同结算模式的货物配载到一辆整车时,必须使该整车价格低于按不同模式向客户结算的价格总和才能盈利,这将增加整合的难度。
(三)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机遇
1.市场发展的机遇。对于江苏邮政物流而言,由于自身的产品线覆盖了快递和物流两大细分市场,不仅可以为电子商务客户提供快递类服务,也可以提供物流类的仓储规划、仓库管理、分拨等服务,形成了综合性、差异化的竞争能力,给江苏邮政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作为总分公司模式的企业,集中管控正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企业所采用。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化,行业创新和盈利模式被颠覆的周期越来越快,更需要企业通过集中管控提高决策效率,并通过集中管控强化执行力,从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而集中采购正是企业集中管控的具体体现,可以降低成本,减小企业运营风险。
3.降本增效的要求。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10万亿元,占GDP18%,物流成本仍高。同时物流服务价格低位震荡,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2013年1-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通过集中采购,增加采购规模,提高议价能力,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四)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威胁
1.第三方供应商的潜在威胁。可以预见,通过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供应商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要远远高于其下属分公司采购的供应商,因此在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当集中采购的供应商逐渐熟悉了物流运作流程和客户关系后,对于江苏邮政物流的客户而言,有可能在客户下一轮的物流采购招标时,直接将江苏邮政物流替代。
2.供应商更替时运作质量下降的威胁。在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供应商后,由于新供应商不熟悉要运作的项目流程,以及老供应商因被替代而降低配合度,项目运作质量将下降,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
3.客户理性选择的威胁。由于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供应商相比较分散采购而言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但由于两者同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当客户的物流需求复杂度不高、且运营风险不大时,在物流合同期满后,为降低成本,客户有理性的、直接选择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供应商的内在动力,导致江苏邮政物流客户的丢失。
三、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面临的困境
(一(集中采购标的极其个性化
江苏邮政物流的客户横跨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IT、汽配、服装、医药和快速消耗品等。不同行业的产品性质有很大不同,例如汽配产品大小差异本身较大且重,而服装和药品有轻重,在包装时要求不一,在装卸时难以混合。因此将导致无法将各物流项目加以合并,提高规模,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成本。
(二)集由采购范比较分散
虽然从江苏邮政物流的总体范围看,集中采购的合计规模较大。但由于待采购的物流项目分处各下属分公司,发货区域的不同,导致各分公司的实际物流采购需求难以直接叠加以形成规模,造成有些规模较小地域的分公司难以吸引供应商参与。例如,连云港分公司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业务需求,无锡分公司也存在相应规模的物流业务需求,表面上看两者合并后规模更大,但由于物流业务需求分处两地,造成无法直接叠加,产生集中采购效应。
(三)配送范围万散
不同项目有不同的配送需求,更为困难的是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配送地点,因此导致配送环节难以产生集聚效益,如海澜之家的服装要求送到城市中心的门店,如果要在该项目之上叠加新的项目,那么势必增加新的配送地点,从而增加配送时间,导致无法满足项目的服务时限。而服务时限是客户极度关注的服务质量指标。
(四)集甲采购,信息化水平较低
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集中采购完全采用人工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量大,难以避免人为的数据误差,且效率较低,尤其当面临不同项目时,因为不同项目与客户的结算单位不同,业务量的单位难以统一,导致业务量信息不能直接累加,只能采取换算的方式统一业务量单位,这也必然造成误差。例如,某公司项目的结算单位为立方米,而另外某项目的结算单位为公斤量,如要将两个项目业务量进行加总,必须将业务量单位进行换算成统一单位才可进行。
四、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路径措施
(一)汪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路径
1.以单个项目为标的进行集中采购。对于单个项目收入规模(如500万)以上的,因其发货频率、流量流向、服务需求等均较为清晰。易于供应商操作,对该类项目先行由省公司进行集中采购,引入成本更低、服务更好、更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提高项目收益,降低全省运费占收入比重。
2.通过逐步介入进行深度集中采购。通过上述对单个规模以上项目的集中采购后,可以增加江苏邮政物流对其分公司项目具体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所有项目的集中采购,具体分为三个步骤:①由省公司参与分公司供应商的采购和管理,包括采购全流程的监控,参加月度运营质量分析等等,掌握在用供应商的情况;②由省公司根据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协调和帮助各分公司对相同线路的整合,以及推荐相关分公司的合格供应商给省内其他分公司使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③由省公司主导对所有项目进行大范围的集中采购。
(二)江苏邮政物流集中采购的具体措施
1.建立采购组织。江苏邮政物流应配置相应资源,抽调采购专业人员,以及法务、财务、市场、审计和分公司相关人员,建立专业人员为主、相关人员为辅的集中采购工作虚拟小组。相应人员仍归属原各部门,只是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形成独立于原部门的工作关系。
2.明确岗位职责。由采购虚拟小组负责人根据集中采购工作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并对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明确至个人。小组设四个分组,一是业务分组,负责制定业务需求;二是法务分组,负责合同起草和审核;三是审计分组,负责对采购流程等进行监督;四是结算分组,负责集中采购后的资金清算。
3.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采购虚拟小组负责人应当根据采购目标制定组员的工作目标,目标应当量化,并与个人绩效挂钩,赏罚分明,从而调动各成员的工作主动性。
4.制定采购流程。岗位职责确立后,由各岗位自定工作流程,并经采购虚拟小组负责人综合统筹,形成整个集中采购工作的完整流程。
5.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采购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6.加强供应商管理。一是要确立供应商选择范围。在选择供应商时,除了考虑是否与江苏邮政物流有无合作经验,同时要看供应商有无运作项目型客户的经验,避免供应商接手后因无运作能力导致集中采购后运营对接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二是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同时今后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
关键词: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解决对策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如何更好的保证食品运输中的储存,受到食品企业和物流业的重视。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影响下,第三方物流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但是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国区域中其分布也不平衡。本篇论文主要就伊春市森林食品企业为例分析当地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的现状
第三方物流英文简称3PL或TPL,其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存在的企业,主要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合同进行约束,是一种结盟形式的物流服务,其具有系列化、个性化及信息化的特点。
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出现,是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里,越来越多的产品进行流通、生产、销售及消费,随着物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庞大,原有的第一、第二物流组织和方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此,伊春市森林食品清晰认识到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食品供应链的管理,降低运输过程中物流的成本投入,建设和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由之路,对企业参与世界性竞争有着重要意义。
二、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的问题
当前影响到伊春市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市场需求不足,没有市场,就没有经济利益,使得物流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中根本找不到动力,从而缺少积极性;其次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小,当前伊春市物流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没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中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就是现代物流人才缺乏,在建设第三方物流体系的过程中缺少专业性、科学性的人才操作和指导,这也是当前第三方物流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物流运输中设备的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而且技术设备的落后约束物流体系的发展,日积月累导致物流体系建设的滞后;最后,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缺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严重匮乏,导致企业有想法却不能够得到实现。
三、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伊春市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关于如何建设第三方物流体系,我们给出以下解决对策,以最终实现先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
1.整合物流资源,打破行业、地域等的限制,建设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
整合当前市场的物流资源,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物流中心或者物流企业群加大力度培养和发展,借助伊春市当地特有的产业与产品,特别是森林食品这一重点建设农业物流体系,重点建设连锁配送物流体系,为形成国际化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助力。
同时,鼓励和引导伊春市物流企业发展,突破行业、地域等的限制,组建在规模、技术以及人才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在功能、服务范围以及市场竞争力方面不断强化发展。
2.建立特产加工配送中心,对森林食品加大力度发展,以带动伊春市经济的发展
森林食品是伊春市的一大特色,发展绿色食品业,在伊春市建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山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以森林产品的纯天然无公害,有效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种植采集,通过食品配送中心进行集中的加工、储存和配送,有效的节约企业的成本投入,同时也提高了食品配送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森林食品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3.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和物流人才的建设
对于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一直以来受到困扰的问题就是当地交通运输落后,阻碍着物流业的发展。因此,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发展物流业就需要有效的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所以,伊春市改善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当务之急就是开辟新的铁路新通道,提高当地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为物流事业发展做贡献。此外对于伊春市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重点还要抓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让科技与人才推动其的发展和建设。
四、结论
本品论文主要从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分析和介绍了伊春市发展和建设第三方物流体系方法和对策,同时这也是不断提升当地物流发展必然走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 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伊春日报,2012(6).
[2]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08(4).
[3]何静,程钧谟,宗传宏.我国视频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13).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第三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主流形式,更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与其同时,客户在决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时候,已经把成本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不断追求高品质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要求是希望其将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以最低的成本送达指定的地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实现符合客户要求,提供让其满意的物流服务。据此,本文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概念,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其成本优势而带来的超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那部分竞争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要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估自身企业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的优、劣势,才能找出巩固其优势、转变其劣势的方法,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估其成本竞争力,现有的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单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还未出现。因此,本文拟在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根据一系列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一套用以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实例进行应用性研究。
1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评价,应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重点考虑成本控制的要求,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来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归类出一部分能够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因素,其次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查看并评选出那些可以如实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的指标。
最后,本文从四个层面——财务层面、经营管理层面、效率层面和服务质量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1—2]。
2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
为了能准确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进行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评价(等级)集;再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及它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具体决策步骤:
(1)划分评价因素集
4 总结
本文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概念,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其成本优势而带来的超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那部分竞争能力。构建出了基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财务、经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四个层面,全面地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竞争进行量化评判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屈乾沁. 基于成本控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 物流技术,2009(12):172—173.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 发展 现状 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接着简要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物流企业深入展开,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
(二)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三)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整体看,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配置和服务水平低,尚不能真正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物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企业物流意识薄弱。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少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增加,而不是产品增值。
(二)缺乏规模经济。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物流效率不高。多数运输企业经营范围小而全,业务重叠现
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效益。
(三)标准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转贴于
(四)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虽然近几年通过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物流学历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但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相比,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较低,物流研究落后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招聘高端物流人才难度大,尤其是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企业物流职业经理、物流工程技术等中高级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迫。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能给物流需求者提供部分或全部的外部服务,各大公司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不仅提高了物流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益,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2)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产业的企业,有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上比单一企业更专业、更广泛,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3)强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它的独立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供应链的效能,使之从市场整体中分离出来,经过独立发展之后更加完整地补充了市场的范围和效能。(4)第三方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欧洲,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而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市场潜力大、成长性高的朝阳产业,将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首先,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再次,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最后,各地发展现代物流的热情高涨。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上千个物流园区,许多中心城市都制定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形成了物流建设的。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22-02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占物流经济的比例达到50%,才能形成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融资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方式、融资途径、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经验的分析,综合、总结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文献,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归纳出其研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唤起社会各方面对该问题的重视,从而实现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1.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Shawnee K.Vickery,Jayanth Jayaram,Cornelia Droge,Roger Calantone(2003)分析并总结了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业务开展形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
Gonzalo Guillen,Mariana Badell.Antonio Espuna,Luis Puianer(2006)等研究了生产型企业的融资管理,指出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模式,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
M.BadellE.FernandeZ,G.Guillen,L.Puiganer(2007)对供应链融资现状与发展前景做了相关研究,指出未来拥有资金来源的金融服务商和具备融资监管实力的物流企业会主导全球供应链。
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
Leora 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优越性。
关于风险方面的分析和解决措施,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
Miekael Comelli,Pierre Fenies,Nikohemev(2008)提出可以通过存货融资方式解决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制约,以及在现有融资条件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与风险研究。
1.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自1979年到2013年共5000多万份的期刊、会议报告和150万份的研究生、博士论文的研究中,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企业应如何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融资,很少有人将注意力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融资问题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方面文献的需求必将加大,并且基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对其融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1.2.1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研究
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施莉(2009)指出我国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占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比例远低于社会一般水平,而民间融资负债及成本在报表上则往往不能真实的表现出来,因而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摆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状况。刘凌(2009)认为没有改变传统观念也是阻碍我国物流融资的一个原因。王岩(2010)也指出我国物流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有资产信用不足,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社会信用危机的不良影响。
1.2.2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研究
融资方式根据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
对于内源融资,针对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积累乏力,资本增长缓慢,自身发展资金长期不足的现状,需要企业内部自身去加强完善工作。尹林芳(2009)就指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利润分配中真正用于企业自身扩大发展的只占据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要加强资产管理,增加自身的积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巩固自身的资金实力的效果。
对于外源融资,目前,解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难的建议性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设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拓宽自身融资渠道,联合发行债券,完善信用担保体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例如,谭峻(2012)表示,在目前的状况下,大连的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增强相互间的紧密性,可申请联保体申请贷款,成员之间互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物流企业无质押、难融资的问题。王岩(2010)也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联手发行债券,当其中一个中小企业难以偿债时,协会中的其他企业就必须无限责任地承担伙伴的债务。在多样化的融资手段中,除了这种互助担保联盟,还有一些其他创新,包括无形资产抵质押、动产托管、生产设备按揭贷款以及银行的创新金融产品等等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冯耕中等(2006)将“物资银行”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他们提出目前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银行也存在资金发贷不畅和规避风险的问题,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具有变现快而风险低得产品。同时,冯耕中等人还主持参与编写制定国家标准的《物资银行业务服务标准》。陈德修等(2008)探讨了基于物流金融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融资模式,指出我国物流企业融资起步比较晚,理论尚未成熟,在前人定性论证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心开展融资物流的前提下,定量论证了其必要性,并且阐述了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融资模式的优点,对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协调发展有深远意义。刘笑诵(2010)建议我国物流企业应当制定发展战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从国外研究历程来看,国际研究是以公司需求为导向,根据公司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分析给出具体的运作流程,操作方案和实施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此外,国外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了具体的如:存货质押融资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并对其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但国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的借鉴作用并不明显,因其主要针对当地的企业提出相关建议,其他国家与我国在金融市场现状、企业和行业特征上存在差异,其相关研究对解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可借鉴性和指导性较弱。
国外相关文献对该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提供了起点、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实证证据,为我们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2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从国内研究历程来看,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参考文献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以理论分析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然而到目前为止,该问题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大多研究文献都指明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的现状以及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而针对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涉及的并不是很多,理论研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果。其研究是伴随现实的需求及业务的发展而来的,演绎方法比较单一,但是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意义,尤其是基于现实个别物流企业第三方融资问题的研究。总体来说,国内研究存在两个问题,即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少,且偏重思想论述,案例分析比较少。
现阶段,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并不断在实践中走向完善和规范化,而未来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成为影响物流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第三方物流的主体将发生变化,大型物流企业将成为主要服务商,跨国公司将成为另外一个市场主力军,和我国物流企业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开展物流服务。更多的学术界人士将继续着重研究如何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链单一的状况、如何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并且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难的困境,以及如何利用创业板这个新的模式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阳光下照耀的黑土地”的局面将会被打破,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将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结论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融资及发展将会都到更多的瞩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引起国内对该问题的重视,指出:认真分析我国经济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特点和借鉴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发展经验的重要性;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亟待解决的融资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必要性。本文的实用性在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一种研究方向: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际融资发展中寻找到能够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方法,找到在社会大环境下真正适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从而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共同提出真正适合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Shawnee K.Vickery,Jayanth Jayaram,Cornelia Droge,et al.The effects of an integrative supply chain strategy on customer servi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n analysis of direct versus indirec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21):523-539.
[2]Gonzalo Guillen,Mariana Badell,Antonio Espuna,et al.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operations and financial decisions to enhance the integrated planning/ scheduling of chemical supply chains[J].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6(30):421-436.
[3]李电生,员丽芬.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