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工业建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建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建筑论文

第1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1)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在中国LOFT空间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北京的798艺术中心是比较典型的,这里聚集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艺术家把艺术品直接放置在LOFT里面。LOFT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很随意,休闲,最大限度地激发想象的空间,所以最好的空间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创意能够迅速激发出来,最快的诞生。廉的租金,把一些厂房租下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在“798”艺术家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的工厂,整个区域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和生活,慢慢今天的798艺术区就形成了。出版社、艺术画廊、雕塑家、当代艺术家纷纷进入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出现出版、设计、演出、艺术家工作室、展示等文化行业,同时时装、精品家居、餐饮、酒吧等服务性行业也聚集于此。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正凝聚于北京大山子地区“798”空间。工厂,画廊,工业生产,艺术创作,秩序规范,率性随意———这就是今天的798。

(2)昆明“创库”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原来为昆明机模厂生产车间,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101号,空置后建立了20多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展览、休闲、餐饮空间,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昆明艺术家标志性的建筑。昆明创库是由空置厂房改建的艺术主题社区,在社区内广告人、艺术家、商人、策展人、学生、工人、艺术爱好者……各取所需。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大众艺术品,还有更附传统性的艺术品、民间技艺和实验性当代艺术、戏剧、电影、舞蹈、音乐、演讲等演示和交流。展示当代实验艺术在这个由艺术家开辟的上河车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活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融汇、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冲突与交融、时尚休闲的消费空间与简洁实用的创作空间交织汇聚,相互影响,形成了这一地区既有活力又富特色的社区。创库内的各种画廊、设计室、酒吧、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或企业,都因其各自不同的展运作模式和定位而互为补充。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公众艺术中心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还促使市民和企业开始关注艺术,激发当代艺术的活力,以提高其形象和完整性力度。

(3)重庆“坦克库”“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由四川美术学院购买一个废弃的军事仓库改建而成。这是一个公益性的艺术机构,既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又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可行性的探索,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经济的发展关系。该艺术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论坛、艺术展览和交流项目吸纳艺术基金会的资助。艺术中心为创意专业人士、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栖息地,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拓宽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沟通渠道,扩大了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丰富了相关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资源,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良好建议,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过去的对空置工业建筑的改造往往是大修大补,甚至直接被“夷为平地”或局限于纯粹的外观建筑的改造。拆除和重建都浪费很多资源,而且破坏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空置空间可以通过室内设计艺术的方法“变废为宝”,原来的自由空间只需要些微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保持原来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比国内外空置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实践差异找到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距离和不足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和注意事项。分析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阶层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试图找到一些适合中国国情,探索可持续发展空置工业建筑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空置工业建筑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尽管国外许多空置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我国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参考,但毕竟国内外人文环境、时代背景和所有的细节都不同。研究的方向不仅要考虑建筑具有历史意义还要注意到它正在形成于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城市文化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产业。

第2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1.1创意产业园的设计要素整体设计主要针对厂区的物质要素和社会要素两个方面。其中,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物质要素尤其重要。

1.2不同类型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向

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创业产业园模式、工业博览和商业共同发展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其中,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采用的是“创意产业园”模式。

1.3东区音乐公园的整体研究

首先,原有厂区建筑群体存在着:未加规划建筑布局带来空间整合方面的困难,多样的建筑风格带来形式设计上的难题;室外公共空间的缺失让功能转变困难等问题。因此要化零为整,就其体量、尺度、材质、比例、造型等等思考。3.3.1外部交通系统与停车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东区音乐公园西北面是主要交通干道:建设南路,其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较大。基于这两点,设置了次入口,而其西南方向和南面都是次要交通要道,人流量和车流量相对较少,道路氛围也相对安静。

1.3.2场地内道路系统园区内的交通系统基本沿袭原有的厂区交通系统,中央大道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沿路加建了许多商业空间并且设置景观以及休憩场所。改造策略:1)保留架空管道,用于敷设各种水、电、气管道;2)拆除厂房雨篷,形成开放的商业街区;3)加建商业壳体,激活道路空间。

1.3.3场地内停车系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交通与停车的设计过程中,园区内道路基本按原厂区道路布置,宽度为6m~7m。主要的两个人行及车行的入口和广场均设在东侧和西侧的城市支路上,并在用地范围内专设出租车停靠站。东侧规划路处开有地下车库的出口,以及行人与地下车库的入口。

1.3.4室外活动空间与设施针对原有的工厂室外开放空间缺失的问题,其重点再设计是必要的。一般意义上的开放空间是指园区内的公共外部空间,它包括室外活动场所、景观系统等,是提高全区空间使用品质的一个重要要素。现在就东区音乐公园有代表性的音乐广场进行分析。音乐广场是园区中室外活动场所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原来这一块区域是工厂的厂房,因其保护价值不大,而新的园区又需要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因此拆了新建。新建的建筑群以一种围合的组合方式在中央营造出一个广场,良好的广场与建筑群的尺度比例让人感觉视野是开阔的,并且还设置了舞台,作为全广场的视觉中心。可以说是全园的核心地带,并且也带动了其边界空间。图3是室外场地人群分布图,显示出整个音乐公园室外活动场地人群的分布情况以及聚集程度,其中人群最密集处为音乐广场。

1.3.5建筑小品与环境景观设施作为点缀和锦上添花的要素,创意产业园内的环境和景观施及建筑小品主要包括休闲设施、方便设施、花池、花台等绿化设施及灯具、雕塑等景观小品。电子管厂搬迁后遗留了大量的废弃设备和工业原料。这是一个主要生产电视机电子管的厂,其大跨度的厂房,代表着当时先进技术的电子管等等构筑物和设施设备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甚至比厂房更能作为承载时代记忆的载体。对这些设施、设备的符号化整理将使园区极具特性,同时,也能大大地节省景观环境塑造方面的投资。

1.3.6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红色年代的印记之一的“红色标语”和贴画等的保留,让使用者及参观的人们无形中联想起几十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所发生的故事。符合成都地域特色的“方言”被恰当地安置在园区建筑物的立面上。

2建筑角度: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保护再利用研究

2.1功能需求与变革

现代的创意产业园区的功能愈发趋向功能的多元化、复合性。东区音乐公园本身不仅作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为个人或者机构提供工作场所,还应该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到市民的使用情况。其主要的功能空间有以下几种:1)展示交流空间:在东区音乐公园中,配置相应的画廊、展览厅、表演场等空间。2)创意工作场所:这是园区的基本功能,是产业的物理载体。3)娱乐休憩空间:主要表现方式可以是设置公共空间,例如广场,有演出的时候,大量聚集的人群在广场中央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4)商业空间:商业空间是体验园区服务性的空间,提供各种商业设施以及公共休憩的空间。如音乐广场设置的咖啡吧、音乐吧等。

2.2建筑外部形象重构

2.2.1形象设计通过实地调研园区以及和设计团队的充分交流,总结出了东区音乐公园的保护策略。按照建筑的价值大小,可利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对园区的定位,将其进行了分类。对于外观有保留价值并且史感强烈的建筑采取的策略:1)在保证功能使用良好的情况下,少改动外观,只对其在结构上配合抗震加固,稍加调整或复原。2)在保留建筑整体工业历史感完整前提下,稍微配置现代时尚工业元素。对于外观保留价值弱的建筑,采取主体结构保留,对其立面进行较大程度的再设计。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中,这类建筑占据了一小部分。东区音乐公园前身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所生产彩色电视生产车间(如图4所示),由于其缺乏建筑的工业特征,再利用时作为各无线音乐媒体在成都的主要工作中心,其立面设计上运用红砖加强历史厚重感,增强了其可识别性,同时红色时代要素的运用让其与整个厂区风格相协调。对于新建建筑采取的策略:保持整个工业园区风格的延续性,在原有工业建筑中提取出典型要素,进行抽象—赋予的思路,力求使设计的新建筑在契合原有的风格、肌理的基础上又能体现新时代的特性。东区音乐公园中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广场,原红光电子管厂内该处是一栋蓝色的厂房。由于其在工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上保留的意义不大,以及其地理位置处于厂区的核心地带,若是新建构一处公共场所,其作用更大,因此,设计者决定对该处采用完全更新的策略。该广场经历了拆除—新建—配置相应空间和设施的历程。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采用了统一的红砖作为贴面,保留肌理的延续。而在窗户设置上,摒弃了工厂厂房“小高窗”的设计,采用大面积的玻璃,为室内争取更多的采光。这也是该建筑群是新建的标志之一。即便如此,在材质、肌理上的沿袭让新建的建筑仍然与整个园区的气质相符合。

2.2.2细部处理在对工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中,仅仅注重建筑的实体结构和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更新,而忽略其工业特征的保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熟悉的场所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认知缺失,进一步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因此在单体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中也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工业建筑的特色。其中,工业建筑的构件(如架梁、柱等)和建筑立面的细部(如窗、材质等)是重要的保护要素。对它们的保留无疑增加了建筑空间的工业历史片段,使城市记忆获得保存和延续。

2.2.3窗在建筑立面上,因为建筑工业特性明确,因此策略是基本保留。灰色的水泥墙面,雨滴流过的痕迹,无不昭示着建筑历史内涵的深厚。因此,只是在外部加建了多个钢质的广告牌位。直接与原有建筑立面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原有建筑的附属设施之一,原建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保留了原有窗户的尺寸和韵律,用新材料工艺修饰窗户,同时加入的立面的景观灯,也是以相似的尺寸和韵律融入立面设计。在保留工业特性的同时也加入了时尚元素。

2.2.4材质原有工厂立面的清水混凝土、红砖等材质得到了保留。一部分是直接保留,一部分用现代的方式重新诠释。在园区西入口进门的一处建筑立面,远看是简洁的抹灰,非常有工业时代的特征,但是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重新设计的。其材质仍然未改变,但是形式上,则是做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并特意印有纹理。

2.2.5构筑物构筑物作为原有厂房极具工业特征的代表,最大程度得到了保留。但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对于其构筑物例如梁、管道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固。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工业记忆的载体,是技术进步的表征。同时,由于毫无修饰,人们更能直观地看出两者强烈的对比。一个是传统结构,一个是新技术的产物,不得不引人深思,技术的进步推进着时代的进步,而时代的进步又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温床。

3结语

第3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1.1防水设计的原则。隧道防水设计的原则一般是指地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该遵循“防水、排水、不堵塞等等,刚柔相济,因地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处理隧道防水”的原则。

1.2隧道防水的等级和标准。隧道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所使用的范围标准如下:一级: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为会有少量的带水的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机工程安全运作的部分。二级: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有少量的带水的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但是其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三级: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四级:对漏水没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2漏水情况的描述与原因

2.1渗漏情况的描述。电缆隧道在使用之后,各个部位出现渗漏现象,对混泥土的结构和电缆的安全使用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从渗漏部位的情况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隧道过路段、变形缝部位和顶板的开裂。

2.2渗漏情况的原因分析。隧道过路段的渗漏是非常严重的,在这个地段,应该考虑的是该地段路面车辆通行的负载量将会对地下电缆隧道产生的影响,但是由于工程设计时都是针对小型车辆通过,根据小型车辆的负载量进行测算克制,再投入去使用之后,发现该路段不能行驶重载运输车辆。实践证明,卸载板底标高-1.800m,隧道顶板高-2.000m,期间存在200mm的压缩距离是不行的。因为,在路面通行车辆反复的负载作用下,卸载板不能起到起到有效的卸载作用,导致无法愈合的裂缝。在水压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的溶解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在后期趋势的作用下又会相对稳定下来。

2.3工程建设的复杂环境导致变形缝。地下防水工程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变形缝的形成,它的防水处理很复杂,而且处理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地下工程的使用和耐久力。地下的水位是相对较高的,电缆隧道又在地下水位之下,在变形缝的位置的防水构造主要是依靠埋橡胶止水带。

3处理方法

3.1电缆隧道的重视性。对于电缆隧道首先还是要重视它的整体防水。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隧道防水这个工程上,只要其中任意一个位置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漏水现象,所以,要加强重视地下隧道的整体防护性意识,认认真真的去对待地下防水系统的每一步施工,一定要严格监督与管理,有效的保障地下防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不仅可以减轻隧道使用后的漏水现象,也可以保障它的持久性与安全性。

3.2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性也相当重要,现在很多房屋建造的施工队伍专业性较高,但是防水工程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性相对较低,一般这些施工队基本上是没有具备资质与等级要求的。很多企业使用的施工队伍缺乏专业性,专业技能差,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应该成立专业的地下隧道防水施工队伍来保障地下隧道防水措施的安全性。

3.3加强地下防水的施工控制和质量检查。防水系统是一个工艺较多且较为复杂的一个施工系统。防水系统的好坏取决于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的控制,要有好的防水效果,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加强防水施工中施工工艺的控制,还有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是保障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4重视施工中的排水降水工作。在隧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明挖隧道,为了方便施工,一般都是采用安设降水井与系统排水管道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从而来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但是,地下水的大量排除,不仅会导致地下水的平衡,对生态平衡也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工程带来一些不要的影响,地下水的排出业会直接的带出泥沙等物质,不仅会堵塞管道,对之后的施工也会存在很大的隐患。虽说注浆止水的方法现在已经普遍通用了,施工过程也是相当的便捷的,对于山岭隧道来说,该方法是首当其选的。但是,在隧道排水时,还是应该慎重。应该做到权衡利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方法和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和关键。

4结束语

第4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1)区位优势。

旧工业建筑由于历史的特殊性,以前的老工业建筑在几百年的城市扩张之后,区位性价值普遍得到提升,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这个区位优势使得改造的投资小、回报高。

2)结构优势。

工业厂房结构坚固、空间高敞、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承载力。

3)空间功能优势。

旧工业建筑大多是大空间、大跨度结构,这使得改造时的空间划分比较灵活,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空间功能的转换要求。

4)基础设施优势。

旧工业建筑的电力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有较强的负荷能力,保留其可以节省添置这些设施的费用。

2绿色节能技术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旧工业改造也应采取绿色改造的方式。与推倒重建相比,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的来源和组成,把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分为两类: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其中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空间设计的绿色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建筑能源设备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节地与室外环境。

旧工业建筑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对旧工业建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是节约土地最直接的方法。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既能节约土地,又可以起到绿化环境的功效。屋顶植被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浮尘以及CO2,可以有效的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也可延长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表面,从外观上看既遮挡了建筑物原有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风格又赋予建筑物一种古朴的气息。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约能源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核心理念,根据旧工业厂房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风能等等可以再生的资源,在改造中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热与光电系统等节能技术等。由于经济技术和建筑功能的因素,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样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性能,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但是,旧工业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也正是改造者所看重的,他们在改造之后往往愿意保留此类大空间,引入自然光,这样白天可以不需采用其他照明措施,节约资源。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通过采用节能型设备,如无水小便斗,节约用水;将地面雨水、屋面雨水、生活用水利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分别收集后合并,通过净化用作冲厕或绿化用水;在停车场铺装易渗水的材料,使得雨水快速的渗入地下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若对旧工业建筑不进行改造再利用,而是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无疑造成了资源和建筑材料的极大浪费,推倒破坏产生的建筑垃圾更是增加了环境的负担。而如果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使它真正达到实际的使用寿命,也是节约建筑材料的一种表现方式。旧工业拆除下来的一些物件,可以作为装饰物品摆放在工业园区,既不浪费材料造成环境污染,又美化环境,使得这些物品更具有历史价值。

3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3.1天津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

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原为天津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138亩,厂房面积6.1万m2。改扩建后园区所占地面积近9.3万m2,总建筑面积10万m2。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新建材料保温外墙、新技术窗体遮阳、可控开窗面积、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等,使得这些建筑既是节能房又是展示厅。应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交换新风系统、屋面雨水收集、风光互补路灯、室外自渗透型停车位地面等环保节能手段。经过测算,一期的改造成本仅为拆除的36.4%。

3.2上海市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

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环保产业园前身为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厂(1954年—1966年),于20世纪初搬迁,留下18栋工业厂房,总占地面积为3.23万m2,总建筑面积为5万m2。属于节能研发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文化传媒、节能咨询策划为一体的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原厂区18栋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框架结构,原有的外墙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既能减轻负荷又能起到保温作用。新砌外墙则采用复合墙体系统,能够消除冷、热桥,维持室内气温平稳,节省空调能耗。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无水小便斗、窗体遮阳、门窗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两层透气型木窗、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卫生间冲厕及清洗车辆等绿色节能技术。

3.3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前身为法资企业美西航空机械设备厂区,始建于1895年,改建于2001年,为框架结构。在改造的设计阶段,将经济、节能、生态性融入到其中。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到一些节能高效的新材料,如太阳能灯,将原先部分老厂房的屋面拆除,在屋面开天窗,增加了室内光线和通风,在屋面开小口,安装太阳能灯,白天可享用自然光线办公。将原来普通玻璃更换为双层断桥玻璃,来达到保温节能的功效。原来老厂房的蓄水池、水塔均保留再利用,采用蓄水池的水清洗车辆,洗完车的水再次利用浇花,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楼层阳台上种植植物,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使夏天有效的缓解太阳的直射,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降低对能源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办公条件。

4结语

第5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6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美国还未发生经济危机时,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趋势,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这种繁荣的表象下只是不断地拓展建筑施工业务,增加业务量,以期更好的获得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只是依靠于进行投保来实现对自己产业以及施工工程的保护。然而,在发生经济危机后,建筑行业大范围的衰败和企业破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他们整个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不可估计的损失,风险管理这一词汇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有风险的部分或者是工作环节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方式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值,风险管理并不是说零风险,实行风险管理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呢?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与整个企业进行共同的努力,来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现今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意识不明确。

由于风险管理的概念还比较新颖,这就造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把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当成重点来抓,这就导致了在后期的过程中整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对风险管理环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规划。我们所说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过度的关注整个企业所接收的建筑工程量和取得的价格成果,即使有关于风险的管理环节,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工程的进度、安全等肤浅环节,没有从实质上去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因此,当风险一旦发生,很多企业都没有办法去缓解,从而造成很多企业面临破产。

2.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在,各行各业都应用信息技术来间接地管理行业的内部环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长期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他们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方便、快捷和完善的特点来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当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招标时,就需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及投标的项目细节,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使之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不全面,导致中标率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益,也会导致企业出现突然的风险时没有办法解决,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3.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管制和有效运行,由于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相对陌生,在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各个环节都没有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和看管措施,这就造成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对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4.缺少风险评估的环节。

进行风险评估能够估算出工程项目的潜在风险,从而更好的进行解决,但是现如今,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现风险管理的原则相脱离,过于注重取得业务成绩,没有具体的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制度,缺乏相应的战略规划。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又缺乏有效的资源,无法对其他的对手进行准确的估计,这就造成在各个环节及工程的竞拍时,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同行。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中,对施工的工程项目缺乏了解,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不规范,大投入的设计却换来低成本的回报。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意识观念。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观念。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往的工程效果,对其进行总结和判断,对施工的工程项目做好风险准备。另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流程上,各个部门要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连接,各部门都强化自身的风险因素,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估和优化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更好的解决,从而将风险管理的概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2.进行专业的人员培训和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可以进行规划创新,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评估部门,配备专业的经理及工作人员,适时的对于工程项目和施工进行风险预测和规划,并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促使建筑施工的工程能够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运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可以直接和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直接沟通,在发生问题时,直接由风险管理部门的主管进行直接监管,使风险管理运行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3.强化内部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内部的监督,进行日常监督和抽查监督等两种方法。日常监督就是每天企业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抽查和核对,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调查减少风险。抽查监督就是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4.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为减少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以及项目工程中的不确定和潜在的风险性,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在各阶段和各个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连续的管理过程,实现公司全员参与、各个工作岗位全力配合的景象。

四、结语

第7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企业中,工程造价管理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应指派一批高素质的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2]。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专业人员很少,经验较丰富但是资格较老的人员缺乏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而那些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知识的年轻技术人员却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很少能将自己的能力转换为工作上的成绩,所以这种现象造成了信息建设的人才缺失。建筑企业之间应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共享交流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根据建筑企业的建设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为主,将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工程造价信息联系起来[3]。一般来讲,建筑企业拥有各种各样的材料信息,但是建设单位引起工作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导致其对造价信息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应该取长补短,这种方式还能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透明度。在信息共享过程中,材料供应方和建设单位应做好监督工作,并交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能够有效节省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资源,并加强了建筑企业之间的协同性。

二、开展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培养工作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具有较强交叉性的工作,并且这种管理比较复杂,需要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并做好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其中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管理费用,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所以,建筑企业应先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并将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仔细的记录下来。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对这些人员进行排名,激发这些人员的竞争心理和工作积极性[4]。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造价人员的引导,将这些人组建成一个团队,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体系。在建筑企业中,工程造价人员都具有一定流动性,所以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并积极开展一些日常的交流活动,例如专业知识培训、实际演练等工作。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还能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

三、结束语

第8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1、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管理、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几个方面。我国推行招投标制度,各个工程企业投标过程中需要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价格竞争混乱的局面以及暗箱操作等问题,导致整个工程出现不规范招标不;同时盲目的价格战造成开发商正常施工利润无法得到保障和满足,为了保证效益不得不想方设法降低成本,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等等,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还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施工资质不符合国家要求。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使得整个的施工工作无法正常实施,造成施工失误、合同违约、工程延误等。人员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如果出现漏洞就会造成一系列工程的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把整个企业和工程置于一种非常大的安全风险之中,需要认真和解决。

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工程施工越来庞大,每一个工程量非常庞大,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非常之多,工程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由专业技能人才参与施工,但是很多的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工程的高技术要求无法全面得到完全的落实,这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诸多的部门和环节,每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认真落实,做好管理,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要做好有效的协调,如果相关环节不能做好有效的协调,各个管理部门不能做好有效的配合,都可能会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3、工程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包括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安全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安排,对工程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会存在问题做好有效的预测,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施工技术不达标会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在选择原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的数量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同时作为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督如果不能够严格地按照质量标准全方位的监督检测,都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工程庞大,工期较长,部门较多,环节繁杂,施工过程一点的疏忽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不善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浪费,增强工程成本。

二、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策研究

1、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好人员的配备,确保各种施工人员的技能化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选择善于市场运作的人员参与招投标制度,确保工程招标和理性竞争,确保所选择的开发商符合资质要求和施工要求,严格检查他们的施工资质。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实现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成本方控制等方面的有效配合,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够对工程施工各个方面各个程序以及各个部门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对工程监督部门做好有效的整改,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出现重大的安全问题。对于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很好地预测并制定有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训练,确保工程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于工程质量严把质量关,增强开发商和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始终把工程的高质量和管理的零风险作为整个施工工程的终极目标。

2、注重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

工程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在于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把各种各样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高质量完成。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科学高效,实现施工过程能够真正地按照,合同要求和技术要求,符合技术指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做好整个工程施工的团队配合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在发挥自主能力的同时能够和其他部门做好有效的衔接配合,无论是作为开发商还是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还是作为监管部门以及,各个监理单位,都要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有效的配合和协作,才能够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确保科学有序才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有效按照预定的进度安排保证工作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把各个管理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点施工过程中。

3、加强工程施工的控制管理

第9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一方面,搞好施工预算主要意义在于成本减低。另一方面,通过预算预测,不仅可以预测成本,而且可以估算出工程的大概利润,从而使得工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获得计划利润。具体来讲:

1、有利于通过计划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俗话说:未雨绸缪,预算计划管理就是未雨绸缪。通过成本预算,对施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为选择最佳成本方案和最优成本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严格的计划管理,恰到好处地组织施工材料,是减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通过科学的预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全部实行招标投标制度,这就进一步凸显了预算方案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在选择投标项目时,需要进行成本预测,以便选定成本预算值最低、利润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才能使得企业在招投标的竞争中优化施工过程、降低施工成本,使得方案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赢得市场先机,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3、有利于通过施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预算定额是工程是否有经济效益的一根标杆,在标杆的前面还是后面决定了工程是否能够盈利。因为在实际的预算计划与施工过程中,施工定额与施工图的定额两者之间是存在误差的。一般来讲,施工预算的结果要比施工图预算要少,但是施工预算只是为了企业施工提供计划,工程双方结算的时候最终是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的,这就为施工单位盈利留下了更宽泛的空间。

4、有利于促使企业提高技术与管理的水平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管理战略、技术水平、管理文化、品牌形象。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预算计划与预算管理不仅反映其技术水平,也反映其管理能力。同时,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加强也能给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因为预算就是一个施工的目标,目标就是动力,这充分体现了“目标引领”这个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由于为了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来讲都将预算制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这样就促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精心执行施工预算,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二、目前施工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状况

1、市场竞争对预算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出现空前繁荣,但同一时期、同一领域的施工项目是有限的,造成了施工项目供不应求的的局面。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在投标过程中竞相降低施工项目的承包价格,增大让利幅度,致使项目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小。严重压缩的预算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给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带来了风险。例如:一些施工企业,在接到工程后,只是按照理想状态下的工程管理成本进行计算,没有考虑到因为返工、停工而增加的管理成本,或者是保修费用,甚至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的索赔费用。

2、预算的执行存在问题

目前,有些企业忽视预算的作用,有的工程基本上不指定预算方案,凭经验办事,照经验投入,估算粗略,浪费严重,根本没有成本意识。有的企业工程有预算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根本无视预算的存在,管理不到位,仍然靠经验办事,使得施工预算流于形式,计划成本得不到控制。同时,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预算编制人员与预算监督管理人员,相关人员没有经过严格专业训练,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导致了在预算的计算中错误百出,预算成为误算,造成误导,形成更大的浪费。这种对预算管理极其不严肃的态度,反映企业的低水平管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对搞好施工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1、严格做好开工预算工作,不能先干后算

在预算中,不仅要考虑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还要考虑施工中能够采用的创新流程以及新技术等,努力降低成本。一是在工程的开始阶段对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以及大型机具有了一个详细而又准确的计划,不仅可以使得工程得到保证,而且防止物力人力的浪费。二是通过预算可以使得施工企业合理确定施工进度,而且在施工中能合理科学地适时组织人力物力,避免人工窝工、不足以及材料缺货积压等现象。

2、要严格执行施工预算

预算文件是经过严格的测算计算出来的,但是现在一些施工队伍素质差,文化水平低,缺乏基本的科学管理意识,在他们的眼里预算文件就是一张空纸。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对施工人员严格要求,奖惩到位。要教育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预算投工限料,杜绝浪费。在单项工程项目完工后要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实际投入是否超出计划指标。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