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论文

第1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差生的表现状态和转化方法

 

缺乏来自家庭的有效监管和辅导,差生的面比较大,常常令数学老师们头疼不已。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学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每次的单元素质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差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考试题目,让差生认识到学习上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回报。考前教师应抽时间对差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开小灶”,这样可使有些差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得较高分,逐步改变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卑感,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差工作艰巨而繁琐,上述各种转差方法综合运用对提高差生的成绩有一定效果。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引导转化差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2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先学后教”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当学生对自学能力有一定掌握后,就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原本积累的经验。作为教师,就要懂得“取舍”的涵义,敢于对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教学的重难点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情,教学生不会的、不懂的,教学生需要的。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坚决不教。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解答书本上的问题,如“56+40”和“40+56”,都可以轻松的计算出结果,还可以观察到两个计算式的结果。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然后从中找出规律:加数的位置交换之后,其和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比教师直接讲解交换律的效果来得更佳。

二、精心预设,注重因材施教,“学教”合一

将“先学后教”模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精心预设,做到因材施教。在对农村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分析的前提下,处理好优等生与差生、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推进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陪同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第一,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处、差异处在哪里?第二,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之后,你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推导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吗?第三,a的三次方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在认真阅读教材之后,学生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就能够顺利的推导出答案。此外,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优等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解决;差生则只需要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等待熟练之后,再尝试进行深入探索。

三、结语

第3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一、巧挑儿歌——开启一扇数学兴趣之门

作为数学老师,不是任何一首只要牵涉到数学的儿歌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儿歌的挑选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巧”的要求就是,不仅需要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事情情况,还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虽然都是小学生,但是在大脑意识上,学生会倾向于那个通俗易懂的儿歌。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需要认真的、合理的进行挑选,用最优美、最动听的儿歌来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二、巧编儿歌——开启一扇学生记忆之门

对于喜欢新奇、热闹的小学生来说,普通的数学公式、法则是枯燥的、无味的、沉闷的,学生会从心理对其产生厌恶。笔者在此思考,为什么就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将公式、法则编成儿歌的形式传输给学生呢?

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虽然可以分开进行简单的加加、加减、除除、乘乘的运算,但是加入了括号、混合使用后,学生就有点理不清楚顺序了。我就带着学生编写了一首儿歌:“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依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横式计算竖检验,一步一查是关键。”我将所学的编入儿歌,并且边唱边打节奏,学生不仅觉得新奇好玩,也会随着我的节拍一起打节奏,这样的教学,学生忘记了乏味、枯燥,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四则运算的特点。

当然,虽然在编写儿歌上主要是老师的编写,但是我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我也经常让学生来尝试运用自己的理解编写适合的儿歌歌曲。如果学生在编写歌曲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立即给予其帮助,帮学生将歌曲补充完整,学生向着自己编写的歌曲,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时、分、秒的时候,我借鉴在“认识钟表”中的“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学生根据歌曲,了解了时、分、秒谁跑的最快,某一个学生提出:“时分秒快快跑,一时等于六十分,一分等于六十秒,巧妙巧妙运用好,牢牢记住会更好。”这里我对其提出了整理:“时分秒快快跑,一时等于六十分,一分等于六十秒,(一时三千六百秒),巧妙巧妙运用好,牢牢记住会更好,你们学习真聪明,计算方法的确好。”在添加了之后,也不忘记鼓励一下学生,学生不但能接受修改,听到最后的话语,心理也非常高兴,从而对儿歌式的教学也会更有兴趣。

通过这样的合作,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好好的利用“儿歌”这一把金钥匙,将学生的记忆大门打开。下面就对巧用儿歌的具体使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三、巧用儿歌——开启一扇学生方便之门

(一)巧用儿歌——常规引导

1、课前

从某个方面讲,人是否能好好学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绪。儿歌中,优美旋律、柔美的情感、轻快的节奏给学生以美的感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课堂铃声响起之时,传来了“铃儿响,进课堂,课本用具都放好,静静等待老师来,比比哪个坐的乖!”一首儿歌,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强调了学生上课前应准备的常规性要求,老师也能在一进教室就能够开展教学活动。

2、课堂中

在课堂中,为了引起学生对常规课堂要求的理解,还可以运用儿歌。

例如:“小小铅笔,手中握,身体正直书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端端正正听好课。”、“老师讲课你来听,动动脑来动动手,认认真真学数学。”

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表扬性、竞赛性的儿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在夸奖一个学生学子棒:“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不仅是个人受到了表扬,也会带动其他学生更为积极的回答问题,有助于学习氛围的养成与提高。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

在小学数学中,所谓的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抓住数学中的重点,能够将之讲解透彻,才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追求的境界。笔者在实践中证明了:儿歌的概念,更方便记忆,也不容易忘记。而儿歌的巧妙运用,能帮助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存在理不清、理不顺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出现问题。

例如:在教授学生周长、面积的时候,简简单单的四句儿歌就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混乱的局面:“长度长度一条线,面积面积一大片;体积体积占空间,容积容积算里面”。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

在小学数学中的很多难点,学生都不能够准确的掌握,如果不能将难点分散,一步一步的帮助学生脱坡,越积越多,学生以后对于新知识将更加难以理解,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有效的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运用儿歌,将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难点灵活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了解的更加清晰,这样不但能减轻学生负担,也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毫米与分米的换算,编成儿歌能帮助学生记忆,并具有良好的效果:“毫米分米好朋友,一起玩玩拉拉手,十个毫米成厘米,十个厘米成分米,一百个毫米围一团,小小的分米站中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换算的规律了。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很多的知识难点,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而且也不能牢牢的掌握知识。而短小精炼的儿歌就能够化繁琐为简单,总体的浓缩,将重点囊括其中,不仅方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圆的表妙计计算时,为了方便学生准确的理清知识的脉络,在教学中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可以编制一首儿歌:“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起来真容易;先算它的底面积,再算它的侧面积;底数个数有差异,需要你来辨仔细;圆柱圆柱有两底,水桶无盖取其一;通风管道没有底,只算侧面很容易。”学生在记住儿歌的同时,也能够将集中圆柱面积计算方法牢牢的掌握住,学生觉得学习容易了,也能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4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构建中较为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内容。我认为在生活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环境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改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时可以引入下列生活环境:池塘需要注水,每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2/7,求2/3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几分之几?多设计上述生活实用性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处理,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课堂情感切入,和谐课堂

在本次课程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我选取本学校3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取自身认为影响学习质量的课堂情感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板书质量及教学语言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分别达到85.0%、80.3%。因此,在对课堂情感体系实施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板书质量和教学语言,从上述三方面优化各项课堂内容结构。板书书写时要清晰、工整,让学生能够看清楚、看明白,从内心形成一种严谨、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学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在内心形成一种师生平等的感知,将教师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确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内心的问题。

三、从教学观念出发,转换角色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日渐完善,各项改革已经深入到教学各个方面、各个内容,教学观念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念认识,各项教学理念还缺乏层次感,我就上述问题阐述自身的观点。小学教学观念革新的过程中从学习观、师生观、动态生成观、互动交流观几方面出发,逐层深入,逐层落实,确保扎实教学根基,达到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习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由个体化转变为社会化学习,鼓励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将提升数学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师生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能够认清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动态生成观主要是针对学生思维锻炼的一种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探索、总结,让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中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三角形事物的特征。然后由教师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生成的三角形知识上加深认识和理解,提升掌握程度。互动交流观是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积累、再创造,在不同的基础层次上累加,对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四、从教学总结反思,步步高升

总结是数学教学工作中历来的传统,但随着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纯从教师角度实施教学或总结已经无法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无法对学生各项数学学习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在当前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也融入到反思工作内,让学生首先从自身角度对小学数学工作开展、落实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及学生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反思,为教师总结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事实。例如,在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反比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专门开展一堂反比例讨论课,让学生对反比例知识、问题交流和解答,对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真实反映。教师依照该课堂上学生表现对反比例课程设置进行评价,从学生理解状况、学习状况、应用状况三方面分析教学目标落实效果,对今后教学中注意事项进行列举,优化后续课堂构建质量。教师要从学生总结及自身教学发现两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总结教学规律,对存在问题的操作进行改正、优化,形成系统性反思。

五、总结

第5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应用与实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学习内容是主要方面,重点在于彰显学生主体,突出教育资源,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要求,在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实践能力。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识时,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以巩固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沙子堆圆锥,进行研究与测量,概括出圆柱的具体概念,并且总结物体体积。另外,通过统计学校树木情况,规划浏览路线、时间分配等内容,了解某个时间段某个路口的汽车经过情况,然后再设计数学问题。这类活动和生活实践比较贴近,容易操作,它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在综合应用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性、趣味性、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具体如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综合变式、数列变化等,增强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与深刻性,最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综合运用和创造力。例如:用恰当的计量单位填空,我国长江约长6200(),一个红茶饮料瓶的大概面积为500(),一头猪的体重约为400(),北京故宫的用地面积为72()。这道题旨在通过实践平台,在反复探索与经历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知识,它更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改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体验从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它很好的体现了学习多元化的整合。从教学内容与活动的特殊性来看:它具有探究性、设计性、制作性、参与性、观察性与体验性;从学习过程与活动方式来看:包含合作探究、角色访问、参观体验、评价交流、查询资料等内容。而这些都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化探究性与实践学习的整合力度,提高学习能力与体验。例如:在《小管家》这个实践活动中。此次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深化已有知识,让学生学会理财,知道怎样分化开支,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理财能力与意识,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准备阶段,老师先向学生引出每天的生活消费,然后要求学生探讨开支规律,学着做家庭的小管家。在交流开支中,先在小组交流,由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家庭开支进行分析,以及表中金额、项目、总计、小计的具体含义;然后再用折线统计一周的开支状况,在展示、交流与汇报中,明确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给与纠正。

在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环境下,学生很快就知道合理开支与计划支出的重要性,只有收支平衡了,日子才会越来越红火。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同时也体会到了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然后学着节省与理财。

三、结语

第6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如在“认识周长”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在黑板上板书断开的描边线,让学生思考这是否正确。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以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投向全体学生。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正是在这种无声语言的引领下学生认真思考,课堂一片安静。但没用多长时间,学生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此时教师再加以指导与归纳,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描边线时不能断开,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短暂的冷场,正是等待艺术,换来的是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思维之后热闹的讨论场面,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整个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融洽,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二、等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虽然面对的是小学生,但是他们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受先天条件、后天教育因素的影响,在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正是创造高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改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同样,课堂教学中的等待也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特点,这样的等待才能实现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基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当教师提出问题后,预留时间,等待之后学生的答案也会因自身基础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一题多解,一道题有多种解法,可以分为一般解法与特殊解法。对于中差生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解法,而对于优生则要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多角度来展开思维,探寻新解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尤其对于中差生,教师的等待更要有耐心,也许他们并不能流利而完整地回答,也许在回答中会出现错误,此时都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动作、眼神上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这样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等待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数学思维。传统教学是快节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如果追求快节奏,学生没有充足的主体参与时间,同样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学会等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思维,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突破教学条款的限制,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中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正是这种等待给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如果没有等待,那么就会让学生与发现真理失之交臂,学生只能是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没有思维,没有主动构建,只有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7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其实,课堂导入也算是一种艺术,也算是一种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首先要备好课,不能盲目地去准备,要确保设计的这个导入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能够有效地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调动数学课堂的氛围,能够消除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等等,否则的话,这个课堂导入没有任何作用,就是多此一举了。

(一)运用与小学生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导入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选择一道与本节课有关的简单的题,然后与小学生一起分析。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然后按照小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这样就很容易与小学生产生共鸣。只要产生共鸣,数学教师再循序渐进,就把小学生真正地带入到数学的课堂中去了。

(二)运用诗歌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太复杂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一节课的最开始,数学教师就去讲重点难点的话,那小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渐渐地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难点都简单化,打个比方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教材上的公式都编成一个一个短小、押韵、朗朗上口的小儿歌,然后利用这些小儿歌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就很容易让小学生眼前一亮,发现数学还可以这样学。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随机导入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都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细观察小学生的状态,然后学会随机应变,快速地找到适合小学生现在这种状态的课堂导入方法。就算在备课时都准备好了课堂导入,在发现与小学生状态不符的时候,也要及时更正,否则就达不到任何的效果,做了也等于没做。

(四)运用趣味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趣味导入法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没有太多的顾虑,也没有太大的压力,非常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趣味导入法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这一学科并非想象中那么枯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只有学生放松了心理,消除了畏惧的心理,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五)运用复习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所谓的“复习导入法”,就是指数学教师在讲解新的课程时,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利用复习上节课的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因为在一节课的开始,老师都要讲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利用这些简单的知识再去引出重点难点,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才有助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就忽略了这一环节,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有的数学教师是进行课堂导入了,但因为没有从心理上把课堂导入重视起来,做的导入也不是成功的,很多都偏离了课堂内容,没有针对性。所以,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所做的课堂导入内容上还有形式上都不能脱离这一堂课的内容。除却以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丰富化、多样化。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每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进行导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一种导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要根据课堂的性质来选择导入的方法。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掘出新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小学生。

第8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1.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究其本质而言,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感性思维比较强,而且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很强的理性思维,面对这种特殊的规律,广大数学教师务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学导入阶段的重点内容,只有在此阶段将生活相关内容渗透进去,才能够利于小学生改变学习的动机,并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分类法这一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些事例来加以论证,尽量找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将数学的思想完全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

2.教学的内容当中应该完全地渗入生活化当中要想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设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生活情境。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比较自然地融入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和学生图片唤起学生的兴趣,运用简单数学模型,便能将这些枯燥的数字比较恰当准确地包含进去。一旦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学生再算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3.课后布置作业的生活化要求长期以来,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任何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知识回顾的最佳途径。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如果每天都要求学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纯数字的习题,小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也不能按时、准确、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尽量将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渗透进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同样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处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家里在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时候的付账明细,借此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口算能力,也温习课堂知识,还培养起小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思想。

二、结语

第9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1.科学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数学课堂上不是随意存在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合理步骤和原则。将其有效地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只有按照科学、合理地融合操作步骤,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材内容更加的贴近,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实效性原则。多媒体教学不是全部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这种误区。不要认为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复杂,教学效率就越高,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为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达不到改善教学的效果,反而对教学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3.最优化原则。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所利用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充分的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有效的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的作用

1.课前: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素材。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必备工作。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备课,教师必须就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在获得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搜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搜集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搜集的内容也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确保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备课过程中,传统的备课是教师一笔一划的完成备课教案,而利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师可以快速地对所获得资源进行下载整理,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丰富的图片、视频等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

2.课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使知识有效内化。①化无形为有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都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也比较简单,再加上做事的时候容易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对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因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使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②化抽象为形象。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学生对一些抽象思维的理解掌握程度就会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失去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依靠语言来进行抽象事物的教学是不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规律的,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③化有限为无限。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到以往教学方式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学会的数学知识,同时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靠和透彻,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和整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