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虎年吉祥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经济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现代化手段
在经济学家看来,文化是与制度并列的一种要素,是指一个社会中多数人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偏好和态度。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交汇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更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
一、博物馆、纪念馆的自身价值
《人的活动》是文明人必读的经济学《圣经》――罗斯巴德。
博物馆、纪念馆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精神文明窗口单位,发挥着历史教育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效应。对外介绍宣传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已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它是知识融汇与语言表演艺术的一种内在综合的表象反映,所以博物馆、纪念馆不单单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有职业素质的具备:
一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三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观众的能力;四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不仅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五是讲解员还应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
声音商标是非传统商标的一种,与其他可以作为商标的要素(文字、图形、数字、颜色、气味)一样要求具备能够将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基本功能所必须具有显著特征,便于消费者的识别。声音商标是已经为大众所熟识的,有特定的指向性的声音。首先我们知道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最本源组成要素:版面史料、文物等,然后讲解员根据讲解大纲及展览的顺序,将陈列文物蕴含的内容,运用独具风格的讲解语言,传递给观众陈列所不能或无法表述的文化内涵。其次,博物馆、纪念馆设有公开监督电话,观众意见薄、留言薄,使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服务不断规范和完善。
二、博物馆、纪念馆依托资源优势的社会价值
一般来说,一个展览的陈列内容、陈列展品是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载体,但这并不等于展览的布置好了,把门一开等着观众参观就可以了。博物馆、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主动、不失时机的宣传,不断拓宽教育的新层面,与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节假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充分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每一个展览都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让观众了解、理解,以认识到展览的内涵,让文物“说话”,这就需要讲解员在展品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与观众零距离的交流缩短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感,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能充分认识、体会到博物馆、纪念馆一流的服务。一场成功的接待,不仅仅需要讲解员要学会收集观众对展览的反映以及他们的兴趣和希望,再经过整理、归类后反馈,以便研究、总结、运用更好地提高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也正迎合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不断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教育活动的多元化
全球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如此迅猛,以致使今日的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和理论学者都断言,学习能力是能继续保持竞争有利地位的唯一真正的源泉。每一个博物馆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缩影,能否让观众享受到这一精神大餐,能否让观众满意,能否让观众记住博物馆,博物馆除了保证好硬件设施的服务外,还要利用多种宣传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地推介和宣传自己,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
1.搞好信息资源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存在于藏品本身,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交流。
2.建立网络平台,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又要实施维护。及时与大众沟通并反馈博物馆意见,使其成为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宣传活动中的重要窗口。
3.当然,还要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集中宣传介绍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报道教育基地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逐渐形成规模。
四、加强管理,实现其深远意义
毫无疑问,在一个基本社会里,所有能想到的组织形式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问题在于哪种形式最适用于已确定的任务和社会为达成这一任务所设定的活动范围。在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博物馆管理以及讲解员队伍壮大。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有个性特色。当然,要想通过讲解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毋庸置疑,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历史和传统是必须的,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地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走的更远。综上所述,在经济与文化视野中审视文明,如何让观众热爱博物馆、纪念馆,热爱历史,实现其更加深远的影响是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向鹏.文化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老年患者 ; 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公共问题,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截止2009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7% ,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随着当今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重视的问题。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老年病人大多患慢性病,尤其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患病率高,病史采集困难;多种疾病共存,当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生理和病理因素,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是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任务。因此,对老年忠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1临床资料
观察组选自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51例,女14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1.3岁。文化程度:文盲28例,小学及初中161例,高中以上111例,平均住院天数27.5 d。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1月底3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调查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明显差异。
2 护理
2.1 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 [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Leininger认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保持健康的一种过程 [3];Wat—son认为: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其目的是帮助他人达到心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
2.2 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护士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注重护士素质修养提高,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讲座、业务查房、外出听课等方式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加强护理专科知识,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人文关怀的基础: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关怀行为渗透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水平,推行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若老人的生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还与许多老年疾病有密切关系,如老年人的高血压、胃溃疡等病,均与老年人长期紧张焦虑情绪分不开。热情接待病人,消除病人的陌生心理,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积极给予帮助,使病人尽快适应
医院的生活,消除其陌生感。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尊敬,对老年病人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交谈要有耐心。对于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要尽可能的做到同情即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2.4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根据患者生理与心理特点布置病区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墙上悬挂以自然景色为主壁画,画面温和宁静,使老人心情愉悦。被褥、窗帘以温馨的绿色为主,消除恐惧心理,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要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2.5体察尊重老年患者的需求 对病人来说就诊或住院,首先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护士应该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从不同患者的言语、神情、体态中了解患者的需求、病苦,护士要善于要针对患者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和习惯,例如把物品放在易取到的地方,饮食上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要勉强老人进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和睡眠,同时病室设备和布局要考虑老年人运动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打滑。在技术操作中,也要注重操作过程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操作前解释,操作中和操作后嘱咐等。如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前,对于某些药物疗法往往持怀疑态度,对此,护士应给予适当解释,说明药物的作用,让病人放心地接受治疗,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3效果
3.1 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排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满意,有助于提高老年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诚心、爱心、真心,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患关心更为融洽,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8.9%提高到98.7%。
3.2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由于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丰富护理内容,拓宽护理范围,使护理行为更加优良、更加规范,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护、关怀,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每位被护理者做到了知病、知情、知费,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更放心,使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已超过1亿人[J] .新华每日电讯,2006一09—05(1).
关键词: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
脑梗死临床又被称作缺血性卒中,其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脑组织局部出现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组织坏死[1]。临床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划分为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等[2]。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并发语言障碍及躯体运动障碍等。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至关重要,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我院近年来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资料,共72例,按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4.4±3.7)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2±3.5)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例。36例患者结合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均明确诊断为脑梗死[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继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利不便,疾病恢复比较缓慢,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干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恢复健康。
1.2.2语言恢复训练干预 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就是语言功能的受损,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使患者了解语言交流对于恢复语言功能的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语言交谈。
1.2.3身体功能恢复干预 急性期过后今早进行身体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活动,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进行锻炼。
1.2.4并发症护理干预 ①褥疮: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不利,无法自主翻身,非常容易并发褥疮。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保证患者受压部位正常血液循环。②肺部感染:老年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在饮食时容易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变换,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
1.3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消失[4]: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够自理,肌力恢复Ⅴ级。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肌力恢复Ⅲ~Ⅳ级。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肌力0~Ⅱ级。临床有效率=(治愈患者例数+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肺部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5.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1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我国,老年人群的脑梗死发病率较高,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甚至引起死亡[5]。
脑梗死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恢复期以后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对老年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监护以及生活照顾,而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恢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干预难以引起重视,错过了大脑功能改善以及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6]。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干预方案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性加强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病率。如果恢复时间延误,临床效果越差。在脑梗死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鼓励患者积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26.
[2]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3]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4]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3-34.
【关键词】 老年 肺心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1]。
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生活环境恶劣的地区高于生活环境适宜的地区,随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农民、工人及一般城市居民[1]。患者患病后,生活能力显著下降,精神、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就我院呼吸内科近三年45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针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肺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差别不大,但患病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住院时间最长182天,最短20天,平均35天。
由于肺心病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病程长,心理、精神负担较重,因此,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积极防治是防治肺心病的根本措施。
2 护理
2.1加强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肺心病,由于病程长,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自理能力的下降,常年病情反复,使经济负担的加重,身体、心理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悲观的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对医护人员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人格特征行为也慢慢的发生着变化,更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的关注、关爱和尊重。因此护士应采取鼓励关怀的态度及早有效的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主动、和谒可亲的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交谈,尽可能的理解患者,耐心细致的倾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感知等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多参与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事情及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逐渐让其树立自信心,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通过沟通,让其感受到温暖,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积极生活的勇气,也可以及时、快捷的捕捉到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然后有的放失,才能对其提供主动有效、快捷的护理,尊重病人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与患者建立起相互融洽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详细地讲解一定的肺心病知识及其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目的,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些了解和认识。在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不可逆的。告知患者通过治疗,心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1],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感,从而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尽快且完善的诊断、治疗疾病,对开展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疾病的康复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5]。
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简便易行、易掌握,同时又是低耗费、高效益的教育,因此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COPD发生原因和危害性,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避免和减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增强健康投资意识,密切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内容,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掌握其相关的知识,建立起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行为,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是肺心病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指导病人一些有关疾病康复的日常生活的健康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生活起居指导:给予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每天进行适当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2]。
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3],学会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气4—6秒钟[4],腹部内陷,膈肌松驰,尽量将其呼出,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或3:1,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12次[2];腹式呼吸:可采用卧位、坐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注意吸气要用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5次/min,逐渐增加,2—3次/d[4]。
卫生宣教指导:教育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不能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他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如冷风、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地方,适应新的饮食习惯,接受疾病带来的限制[3],注意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通过以上对病人实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病人增长了健康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威信,只有不断积极的充实医疗护理知识,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种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努力钻研业务才能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服务。
2 结果
45例患者,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防病治病意识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 讨论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生活能力受限,给精神、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再者,此病老年患者居多,文化差别、沟通能力存在着不同差异,从而给治疗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护士不仅仅局限于护理患者的病体,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广泛的医学知识去全方位的服务于患者,使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信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关爱老年性肺心病患者有利于促进我们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我们防治肺心病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杨英珍.肺源性心脏病.《实用内科学》11版.
[2]于静静,金霞,等.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国社区医师》,2009,12月11卷24期,临床护理.
[3]张彩虹,贺国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胃穿孔;手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5-01
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穿孔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现病变需要紧急处理,若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1]。而老年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应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现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来年急性胃穿孔的患者10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为72.17±5.3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一般护理术后取平卧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在患者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鼓励患者多自行床上活动,活动量因人而异,对于老年患者活动量相对减少。在患者禁食水期间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或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发现患者贫血或者营养不良应给予补充血浆或者白蛋白,以利于吻合口的愈合[2]。待病人拔出胃管时可以给患者进少量流食,并密切观察进食后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的症状,进食应循序渐进,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逐渐减少进食次数。
1.2.2引流管的护理①胃管:术后患者均进行胃肠减压,要确保有效的胃肠减压状态,可以减轻胃肠道的张力以及肠道粘膜的水肿,促进切口早日愈合。密切观察并胃肠减压的颜色、性质及量。②腹腔引流管:要将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翻身时牵拉、打折及受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发生堵塞。注意术后24h内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征兆。每日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发生。
1.2.3饮食指导讲解胃穿孔的诱因,说明病人暴饮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都是引起胃穿孔的诱因。告知胃癌急性穿孔术后的患者术后一年内由于胃容量受到限制,饮食受到控制,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营养丰富,逐步过度到正常的饮食,少吃腌制熏制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凉、过硬、过辣、过烫及油腻煎炸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药避免不良刺激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禁止吸烟饮酒。
1.2.4并发症的指导教育①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此项并发症的表现为患者在进餐30分钟内,病人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面色苍白、无力等表现,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能减轻或消失。②晚期倾倒综合征:又称低血糖综合征[3]。病人表现为进餐后2-4小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无力并伴有出冷汗,甚至会出现脉弱细数甚至晕厥,严重也可导致虚脱。预防与处理方法:通过饮食调整,食物中加入果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各项措施,晚期倾倒综合征的症状即可缓解。③反流性胃炎:胃溃疡术后的患者发生反流性胃炎的时间多为数月至数年。主要是碱性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入胃内,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所导致的[4]。患者出现此项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者胸骨后灼烧痛进餐后加重使用抑酸剂无效,出现呕吐胆汁样液体,呕吐后疼痛不缓解,体重减轻或者贫血。一般治疗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以及胆汁酸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选择手术治疗。
1.3效果判定术后并发症的统计比例比较以及术后测量患者血清白蛋白值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详见表1。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的恢复情况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急性胃穿孔手术效果以及转归中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胃穿孔受到各种应激、心理以及创伤都会导致老年患者疾病的复发化,对于急性胃穿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愈合时间,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1]唐冬良.胃溃疡患者的术后分析和健康指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1(3):62-63.
[2]孙勤勤.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2009,36(5):483.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12-01
患者安全是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工作。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比例逐年上升,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对这一高风险群体在住院期间,积极寻找分析其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较常见的相关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阐述。
1 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1.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由于生理功能退化,感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下降等原因,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肖春梅[1] 等的调查中发现,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比无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再次跌倒。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的跌倒的风险增加[2]。疾病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如贫血、骨质疏松、足部疾病、电解质紊乱等也易引起患者跌倒。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3],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反应迟钝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特别是老年人服用降糖药和精神类药物后更易导致跌倒。环境因素:房间的采光、地面的湿滑、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不适合的鞋子、厕所蹲位没有扶手等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客观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影响会使病人出现情绪障碍,会导致削弱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老年患者高估自已的能力或自尊心强等因素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人力资源因素:跌倒高发于夜间,且集中于患者床旁,夜班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无陪护等因素存在,均会导致患者跌倒机率增加。
1.2 护理干预对策:当老年病人入院后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有效和必要的防范措施[4] 。就患者年龄、行动能力、曾有过跌倒史、服用有关药物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于达到一定分值的高危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监控。蒋小剑[5] 建立跌倒管理流程从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质量三级考评等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有效预防模式,值得借鉴。姚春香[6]等人的“防跌六步走”,即“一评”-评估;“二挂”-挂警示牌;“三告知”-告知病人和家属;“四拉”-拉上床栏;“五测”-测床高;“六放”-物品放于病人易取处,对患者的防跌倒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对病房布局进行无障碍安排。对用药方式进行正确指导等,使跌倒事件降到最低或无发生。
2. 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误吸的风险增大[7] ,因为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在吞咽时易因吞咽困难而导致误吸。疾病因素:脑梗塞后遗症是导致误吸的原因之一。脑梗塞后遗症的病人常伴有反应迟钝、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如进食时过急过快,极易发生呛咳,致食物误入呼吸道。患者呕吐、心功能不全、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等都是误吸的危险因素。进食:不同的发生误吸的风险不同[8].平卧位风险最高。进食方式:李冰洁[9]等研究显示,鼻饲发生误吸的机率较高。而老年病人以鼻饲进食的方式较多。食物性状:糜状食物最易吞咽,糊状液体不易吸入气管。
2.2 护理干预对策: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是维持正常吞咽功能及正常咽反射,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进食情绪,正确掌握进食的方法,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切忌进食时说笑,避免一次进食过多。指导患者掌握发生误吸时的自我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老年人应以细、软、碎、温度适宜为原则。有吞咽困难和呛咳的老年患者,以半流饮食而非流质。避免进粘性强的粉状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如病情允许,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进食后不宜过早平卧。鼻饲患者的护理:有机械通气患者鼻饲前充分吸尽痰液及口腔分泌物。鼻饲前确认鼻饲管的位置,并先回抽胃内容物以确认有无胃潴留,有潴留患者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有研究表明,插管长度比原来延长8-10cm可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10]。鼻饲是抬高床头30度,进食速度宜慢,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鼻饲后30分钟不宜改变及吸痰。有研究表明[11] ,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避免鼻胃管带来的误吸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误吸。
3 老年人服药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3.1 相关因素分析: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据报道,同时使用三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占50%,服用4-6种药占25%[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13] 。而且,伴随增龄引起的记忆力的减退,学习新事物能力的下降,对药物的服用目的、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通常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3.2 护理干预对策:评估老年人服药的能力:包括视力、听力、理解力、阅读处理能力、准时准量服取能力等。通过评估,提出给予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过去及现在的用药记录,尤其是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评估各系统老化程度以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如肾功能、肝功能的指标等。规则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间隔: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习惯,尽量让患者可以自行安全服药。必要时用醒目的颜色标志在药袋上。加强用药疗效的健康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和方法,并可以采取卡片和小容器等帮助老年人对服药的记忆。
4 小结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还有许多,如压疮、坠床、走失、烫伤、窒息等,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老年患者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强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意识。
4.2 加强老年病人的的护理。掌握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对高危老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位做好标志,以引起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3 加强对护理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行为的相关培训与指导。于春妮[14]等人对护理人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相关行为不足,重点突出在老年患者的沟通、老年患者生理心理评估、老年患者功能状态安全管理、患者约束、疼痛管理等几个方面,需加强培训,且培训与指导的重点人群为护龄较低的护理人员。
4.5 展开健康宣教,防范于未然。护士对老年人及家属展开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安全隐患的方法,在现实中能够灵活应用,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4.6 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有调查显示[15],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够防止医疗差错,改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李阳,党繁义.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457-459.
[2] 张黎明,庄鸣如.老年病房长住患者不安全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10,27(3B):471-472.
[3] 覃朝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9-3101.
[4] 曾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4-76.
[5] 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6] 姚春香,梁贤芳,关秀琼,李艳玲.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使用“防跌六步走”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439-440.
[7] 黄兆选.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究[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6):286.
[8] 夏文兰,白姣姣,夏露等.住院病人误吸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2848-2839.
[9] 李冰洁,张通.脑卒中后误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C].北京: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157-160.
[10] 林英.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62-63.
[11]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2(19):65-67.
[12] 许士凯.老年药理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566-567.
[13] 薛自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黏膜下肌瘤; 电切术;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07-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57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见于各种年龄段女性[1],发病率约为10%。子宫黏膜下肌瘤进展缓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往往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常需要手术治疗。因宫腔镜技术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能保留子宫,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在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电切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3]。但宫腔镜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在对患者的护理要求上也有别于传统的手术。为进一步探讨良好而有效的护理方法,笔者所在科室对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例在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电切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在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且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B超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数量,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年龄31~52岁,平均(42.3±6.1)岁;肌瘤直径1~5 cm,平均2.8 cm;数目2~7个,平均3.8个;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32.4 min。对照组:年龄32~51岁,平均(43.5±5.2)岁;肌瘤直径1.5~5.6 cm,平均3.0 cm;数目1~6个,平均3.2个;手术时间27~65 min,平均32.6 min。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目、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统一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术前放置宫颈海藻扩张棒,术中取截石位,经静脉途径给予全身麻醉,铺巾、消毒,扩张宫颈后放置宫腔镜,使子宫内部情况清楚的呈现在显示屏上,在主刀医师及助理和护士的配合下行肌瘤电切术。术中用B超监测,操作需谨慎,并尽最大可能的切除肌瘤组织。及时进行止血,注意保护宫壁。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术前访视 (1)心理护理:因宫腔镜是一项新技术,目前尚未被更多患者了解、接受,患者在术前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就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优势及安全性。同时还要给患者多讲一些接受此类手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并鼓励患者树立对宫腔镜手术的信心。(2)肠道及阴道准备:术前2 d用碘伏擦洗阴道,并用呋喃西林上药,在术前一晚8点用肥皂水灌肠,次日清晨6点再用生理盐水灌肠。
1.2.2.2 术中护理 (1)术前护士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并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血气情况等;尽快协助麻醉师建立静脉通路,取咪唑达仑针2 mg,芬太尼针0.05 mg,力蒙欣针20 mg/h,缓慢静脉推注。(2)术中护理配合: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并常规消毒外阴,连接好手术中需要实用的各个仪器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多汗及烦躁不安等情况,一旦有异常,立即告知主刀医师。由于患者术中子宫内膜损伤面积大,同时手术时开放了血管,大量的灌流液可经静脉吸收入血循环,进而产生低钠血症,因此术中膨宫液用量要限制在1500 ml,护士应随时向医生报告灌流量[4]。
1.2.2.3 术后护理 (1)术后病房护士要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当发现患者有恶心、呕吐等情况,要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后误吸造成窒息。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心电监护,并详细记录,必要时予低流量吸氧。(2)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量。若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平素经血量,要保留会阴垫,以便获得准确的出血量。同时要告知患者术后一周内阴道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的,避免患者见到出血后产生不必要的恐慌。(3)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及腰酸等情况,因此护士应提前告知患者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在手术过程中植物神经受到牵拉后产生上述症状,也可能是子宫痉挛产生,一般休息3~4 h后会缓解,若症状较严重,则可以遵医嘱,服用止疼药[5]。(4)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外阴处于清洁的状态,每天使用碘伏棉球擦拭2次,同时还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术后要进行至少2 d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肌瘤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肌瘤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手术方法主要有开腹手术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两种。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术后患者康复缓慢,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逐渐被临床上弃用。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创伤小、康复快且可以保留子宫,逐渐被临床接受和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6]。但是,患者对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还没有广泛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病情的早日恢复。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梁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7):1464-1466.
[2]孜娜提古力・尼牙孜.宫腔镜下治疗黏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4,8(5):8-9.
[3]鄢碧玉,毛胜艳,程蓉,等.不同术式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及预后比较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8):5486-5488.
[4]李卉欣.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8):16-17.
[5]鲁淑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39-40.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28-04
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反射过程,吞咽障碍时,口咽部或胃部的物质经声带反流至下呼吸道导致误吸,当吸入的食物或分泌物定植有致病菌时,则可能导致肺炎的发生,常见于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同时,吞咽障碍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浙江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0±5.4)岁;脑卒中后35例,帕金森氏征16例,阿尔兹海默病8例,其他5例。64例老年患者均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3-4],将以上患者按编码1-64运用数据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及吞咽障碍程度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对象:入院时有急性呼吸系统炎症、生命体征不平稳、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不能评估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病房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调整、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定期翻身拍背。
1.2.2 观察组
在病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流程,责任护士根据流程实施。
1.2.2.1 危险因素评估[5] 科室自制吸入性肺炎危险度评估表,内容包括:年龄大于65岁、原发病(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其他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无口腔疾病、有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否鼻饲、用药情况(、镇静剂、抗精神病药)。以上每项评分均为1分,总分6分,分值越高,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越大。责任护士每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同时在患者进食时评估患者的进食种类及进食速度,进食过程中有无呛咳情况。
1.2.2.2 健康教育[6] 健康教育的对象为患者本人以及照顾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以床边示范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并配以相关健康教育小手册。教育内容包括引起吞咽障碍的病因病理及治疗康复知识、进食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食物的形态选择、喂食工具选择及喂食技巧。
1.2.2.3 吞咽功能训练[7] 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日2次。②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做开闭颌关节5~10次,然后做空咀嚼和空吞咽。休息2 min后指导患者做鼓腮、磕牙训练以加强吞咽肌群力量。
1.2.2.4 针灸治疗 每位患者均经针灸科会诊,根据辩证选穴及施用手法,1次/d,3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每月进行1个疗程,共3个月。
1.2.2.5 口腔护理 配合较好的患者鼓励自主刷牙,并予三餐后漱口,每次含漱时间尽可能超过30 s。对于配合不佳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每日3次,同时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咽拭子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及口腔护理液。
1.2.2.6 无法配合常规坐位就餐的患者,床头抬高≥ 30°,必要时按需留置鼻胃管,进食后30 min或更长时间方可摇低床头,以减少胃残留量,从而降低返流、呛咳等导致误吸的风险系数。
1.2.2.7 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其翻身、扣背,至少每2小时1次。指导并督促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每日3次。
1.2.2.8 心理护理[8] 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吞咽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责任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给予鼓励和安慰。心理医师每2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干预,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1.3 评定方法
1.3.1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等;②临床表现:食物在口腔滞留咀嚼时间过长,吞咽前、中、后发生咳嗽、窒息,餐后口腔残留食物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肺部炎症症状或体征阳性;③影像学提示肺部炎症;④痰培养阳性。
1.3.2 日常观察
通过日常观察监测记录误吸的发生情况。
1.3.3 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
出现体重指数(BMI)男性
1.4 综合康复效果评价
1.4.1 采用SSA量表对康复治疗进行评价
SSA评价系统由3个方面构成。①临床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意识状态、头与颈部控制能力、呼吸功能、双唇的闭合程度、软腭的运动调节、咽反射及主动咳嗽功能;②嘱患者分3次进行吞咽,每次吞咽清水5 mL,此过程中观察咽喉运动、吞咽时有无喘鸣及喉功能等情况;③上述检查如未见异常,再次吞咽清水约60 mL,观察吞咽完成时间,吞咽过程中有无咳嗽等反应。SSA评分为17~46分,分值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4]。
1.4.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WAL-QOL量表
包括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时间、症状出现的频率、进食种类、食欲好坏、心理压力、语言沟通情况、有无恐惧心理、心理健康程度、社交情况、疲劳、睡眠等11个维度共44个项目,全方位囊括了吞咽障碍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小项采用5个级制评分,1~5分分别代表由差到好。本量表的一大特点是由患者自己评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就越好[5-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个月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个月两组患者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3、4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SWAL-QOL比较
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10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的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2010年起老年人平均增加800~9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黄选兆[2]指出老年人的口腔、咽、喉与食管等部位的组织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不仅影响了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并有可能引起突然窒息、死亡,严重地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这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对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因此如何改善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研究显示针灸能通过改变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本研究中,64例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吞咽功能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本研究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吞咽障碍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采用SSA及SWAL-QOL量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避免了采用放射影像手段评估带来的注入辐射、耗时等一系列不便,且从评价效果看,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疗效及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3、4周观察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危险因素的识别是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危险因素评估表,由责任护士每周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警示标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及照顾者的安全意识。有研究显示[4],健康教育可使吞咽障碍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35.7%、误吸发生率下降9.1%。照顾者喂食护理得当,结合正确的护理、口腔护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起误吸和营养不良致疾病恶化。本研究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床边指导等方法,增强了患者和陪护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喂食技巧及正确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护理发展进程中心理护理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通过心理医师诊治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使得综合康复护理更能人性化体现[9]。虽然本研究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综合康复护理流程的系统化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将各项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流程标准化并进行推广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庄洁,金其林.老年人跌倒预防及社区卫生服务干预对策[J].社区卫生保健,2010,9(5):367-369.
[2] 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6):286-287.
[3] 李爱东,张志,周国强,等.早期吞咽障碍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1):1542-1544.
[4] 唐颖,林金生,成放群,等.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的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43-844.
[5] 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6] 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346.
[7] 李爱东,张志,周国强,等.早期吞咽障碍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1):1542-1544.
[8] Tsuzuki A,Kagaya H,Takahashi H,et al. Dysphagia causes exacerba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J Am Geriatr Soc,2012,60(8):1580-1582.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8-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接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接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患者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8.1±2.9)岁;观察组44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69.5±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全部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以及相同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观察组44例患者通过医院和患者所在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助5个月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有:社区护理人员采用上门指导?面对面沟通以及派发健康宣传与教育手册等措施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在社区广场以及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设关于慢性疾病的知识讲座;社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和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交流,创建彼此信任的朋友或是伙伴关系,引导患者改善厌倦以及低落等不良心理,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使用国际统一的PULSES量表【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其观察内容有身体情况[P]?日常生活自理能力[U]?行动受阻现象[L]?智能和情绪状态[SF]?排泄功能[E]以及感官和语言交流能力[SC]六个维度?对这六项予以评估,每项内容依据严重程度分别计分1~4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医院指派专业人士评估两组患者的得分结果?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使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予以评估,调查内容有运动量?服药情况?饮食控制?病情自理?不良生活习惯?定时复查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共七项,对这七项予以评估,每项内容依据依从情况划分为三个标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完成,计数资料借助率(%)表示,计量资料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的检验借助t或是x2完成;若对比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6.59±0.1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12.11±0.21)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差异(t=129.29,P=0.000),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是79.55%,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54.54%,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异(x2=6.223,P=0.013),具体分析如下表1?
3 讨论
我国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系统退行性十分显著,因此使得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2】?老年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所以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拥有许多优点,可以明显减少医疗费用以及服务费用,缓解老年患者的经济压力,慢性病具有较长病程且病情较为反复,若病情相对平稳时,社区护理干预和住院治疗对比,可以显著舒缓患者经济压力以及社会医疗资源【3】?社区护理主要的模式是上门护理,不仅可以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还能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较好地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6.59±0.1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12.11±0.21)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差异(t=129.29,P=0.000);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是79.55%,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54.54%,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异(x2=6.223,P=0.013)?结果充分证明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增加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