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虎年吉祥语范文

虎年吉祥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虎年吉祥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虎年吉祥语

第1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经济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现代化手段

在经济学家看来,文化是与制度并列的一种要素,是指一个社会中多数人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偏好和态度。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交汇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更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

一、博物馆、纪念馆的自身价值

《人的活动》是文明人必读的经济学《圣经》――罗斯巴德。

博物馆、纪念馆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精神文明窗口单位,发挥着历史教育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效应。对外介绍宣传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已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它是知识融汇与语言表演艺术的一种内在综合的表象反映,所以博物馆、纪念馆不单单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有职业素质的具备:

一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三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观众的能力;四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不仅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五是讲解员还应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

声音商标是非传统商标的一种,与其他可以作为商标的要素(文字、图形、数字、颜色、气味)一样要求具备能够将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基本功能所必须具有显著特征,便于消费者的识别。声音商标是已经为大众所熟识的,有特定的指向性的声音。首先我们知道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最本源组成要素:版面史料、文物等,然后讲解员根据讲解大纲及展览的顺序,将陈列文物蕴含的内容,运用独具风格的讲解语言,传递给观众陈列所不能或无法表述的文化内涵。其次,博物馆、纪念馆设有公开监督电话,观众意见薄、留言薄,使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服务不断规范和完善。

二、博物馆、纪念馆依托资源优势的社会价值

一般来说,一个展览的陈列内容、陈列展品是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载体,但这并不等于展览的布置好了,把门一开等着观众参观就可以了。博物馆、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主动、不失时机的宣传,不断拓宽教育的新层面,与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节假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充分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每一个展览都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让观众了解、理解,以认识到展览的内涵,让文物“说话”,这就需要讲解员在展品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与观众零距离的交流缩短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感,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能充分认识、体会到博物馆、纪念馆一流的服务。一场成功的接待,不仅仅需要讲解员要学会收集观众对展览的反映以及他们的兴趣和希望,再经过整理、归类后反馈,以便研究、总结、运用更好地提高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也正迎合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不断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教育活动的多元化

全球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如此迅猛,以致使今日的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和理论学者都断言,学习能力是能继续保持竞争有利地位的唯一真正的源泉。每一个博物馆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缩影,能否让观众享受到这一精神大餐,能否让观众满意,能否让观众记住博物馆,博物馆除了保证好硬件设施的服务外,还要利用多种宣传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地推介和宣传自己,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

1.搞好信息资源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存在于藏品本身,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交流。

2.建立网络平台,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又要实施维护。及时与大众沟通并反馈博物馆意见,使其成为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宣传活动中的重要窗口。

3.当然,还要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集中宣传介绍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报道教育基地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逐渐形成规模。

四、加强管理,实现其深远意义

毫无疑问,在一个基本社会里,所有能想到的组织形式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问题在于哪种形式最适用于已确定的任务和社会为达成这一任务所设定的活动范围。在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博物馆管理以及讲解员队伍壮大。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有个性特色。当然,要想通过讲解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毋庸置疑,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历史和传统是必须的,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地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走的更远。综上所述,在经济与文化视野中审视文明,如何让观众热爱博物馆、纪念馆,热爱历史,实现其更加深远的影响是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向鹏.文化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2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老年患者 ; 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公共问题,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截止2009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7% ,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随着当今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重视的问题。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老年病人大多患慢性病,尤其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患病率高,病史采集困难;多种疾病共存,当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生理和病理因素,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是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任务。因此,对老年忠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1临床资料

观察组选自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51例,女14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1.3岁。文化程度:文盲28例,小学及初中161例,高中以上111例,平均住院天数27.5 d。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1月底3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调查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明显差异。

2 护理

2.1 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 [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Leininger认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保持健康的一种过程 [3];Wat—son认为: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其目的是帮助他人达到心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

2.2 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护士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注重护士素质修养提高,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讲座、业务查房、外出听课等方式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加强护理专科知识,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人文关怀的基础: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关怀行为渗透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水平,推行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若老人的生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还与许多老年疾病有密切关系,如老年人的高血压、胃溃疡等病,均与老年人长期紧张焦虑情绪分不开。热情接待病人,消除病人的陌生心理,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积极给予帮助,使病人尽快适应

医院的生活,消除其陌生感。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尊敬,对老年病人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交谈要有耐心。对于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要尽可能的做到同情即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2.4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根据患者生理与心理特点布置病区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墙上悬挂以自然景色为主壁画,画面温和宁静,使老人心情愉悦。被褥、窗帘以温馨的绿色为主,消除恐惧心理,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要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2.5体察尊重老年患者的需求 对病人来说就诊或住院,首先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护士应该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从不同患者的言语、神情、体态中了解患者的需求、病苦,护士要善于要针对患者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和习惯,例如把物品放在易取到的地方,饮食上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要勉强老人进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和睡眠,同时病室设备和布局要考虑老年人运动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打滑。在技术操作中,也要注重操作过程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操作前解释,操作中和操作后嘱咐等。如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前,对于某些药物疗法往往持怀疑态度,对此,护士应给予适当解释,说明药物的作用,让病人放心地接受治疗,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3效果

3.1 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排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满意,有助于提高老年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诚心、爱心、真心,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患关心更为融洽,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8.9%提高到98.7%。

3.2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由于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丰富护理内容,拓宽护理范围,使护理行为更加优良、更加规范,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护、关怀,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每位被护理者做到了知病、知情、知费,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更放心,使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已超过1亿人[J] .新华每日电讯,2006一09—05(1).

第3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

脑梗死临床又被称作缺血性卒中,其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脑组织局部出现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组织坏死[1]。临床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划分为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等[2]。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并发语言障碍及躯体运动障碍等。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至关重要,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我院近年来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资料,共72例,按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4.4±3.7)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2±3.5)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例。36例患者结合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均明确诊断为脑梗死[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继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利不便,疾病恢复比较缓慢,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干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恢复健康。

1.2.2语言恢复训练干预 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就是语言功能的受损,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使患者了解语言交流对于恢复语言功能的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语言交谈。

1.2.3身体功能恢复干预 急性期过后今早进行身体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活动,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进行锻炼。

1.2.4并发症护理干预 ①褥疮: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不利,无法自主翻身,非常容易并发褥疮。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保证患者受压部位正常血液循环。②肺部感染:老年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在饮食时容易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变换,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

1.3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消失[4]: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够自理,肌力恢复Ⅴ级。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肌力恢复Ⅲ~Ⅳ级。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肌力0~Ⅱ级。临床有效率=(治愈患者例数+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肺部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5.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1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我国,老年人群的脑梗死发病率较高,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甚至引起死亡[5]。

脑梗死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恢复期以后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对老年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监护以及生活照顾,而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恢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干预难以引起重视,错过了大脑功能改善以及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6]。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干预方案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性加强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病率。如果恢复时间延误,临床效果越差。在脑梗死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鼓励患者积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26.

[2]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3]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4]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3-34.

第4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1.新疆教育学院,乌鲁木齐 830043; 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13)

摘要:选取1991、2001、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Iandsat TM/ETM),通过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巴里坤湖区面积进行水体辨识与水域面积计算。同时,结合1981-2011年研究区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响应状况。结果表明,1991年巴里坤湖总水域面积为97.47 km2,2001年为45.65 km2,2010年为36.18 km2,湖泊水域面积萎缩,是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动态变化;气象因素;巴里坤湖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4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19

收稿日期:2014-11-15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11B015)

作者简介:曹相东(1983-),男,新疆哈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干旱区环境演变及其荒漠化防治研究,(电话)13565933677(电子信箱)285402062@qq.com;通信作者,武胜利(1977-),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干旱区环境演变及其荒漠化防治研究。

湖泊是地球上能流和物流特别活跃的场所之一,是内陆干旱地区各类生态要素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联系的枢纽,也是水圈和土壤圈等营养物质的交汇场所与耦合系统,同时是生物多样性得以维系的基本条件和决定性因素,为有效防止土壤沙化的重要屏障[1-5],目前,湖泊水域面积加速萎缩、水质恶化及水环境污染加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湖泊环境问题[6]。巴里坤湖水域面积急剧萎缩、湖周荒漠化程度加大、耕地大面积开发及化工厂的设制严重影响了本区域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研究区湖泊干缩,湖盆周边的植被退化十分严重,影响到湖泊湿地资源的有效开发,破坏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湖泊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和相关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保护研究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有着积极意义[7-9]。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

1.1 研究区概况

巴里坤湖距离巴里坤县城约18 km(图1),位于北纬43°36′~43°43′,东经92°43′~92°51′,莫钦乌拉山以南、巴里坤山以北,海拔1 580 m,湖区年蒸发量达1 638 mm,年降水量低至202 mm,为封闭性的咸水湖,入湖河流年径流量小,流程较短,主要水量来源为积雪融水和山地冰川补给,多数发源于莫钦乌拉山南坡与巴里坤山北坡;湖水中生长被称为“软黄金”的水生生物卤虫(丰年虫),湖内盛产芒硝矿和盐田,对研究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选择遥感卫星影像和谷歌地球提供的地形图两种数据源。遥感卫星影像来源于美国地勘局(glovis.usgs.gov/),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影像(1991年8月4日)、Landsat ETM+影像(2001年9月24日)和LandsatTM影像(2010年9月25日)。所选取的研究区域遥感卫星影像无云层覆盖,影像清晰。通常情况下,在每年7~8月份巴里坤湖出现最高水位,但多年进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保持基本平衡,因此,研究区湖水水位变化不大,水位的年平均变幅和多年平均变幅很小,所选取的材料可以清晰反映研究区水域面积动态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遥感影像分析

1991年研究区总水域面积为97.47 km2,年均降水量为191.2 mm[7],年均蒸发量约1.86×103 m3,研究区周围湖泊汇入的河流径流量约为5×105 m3(图2),比维持研究区需要的水量平衡少;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区湖心新修建人工堤坝,将巴里坤湖分隔为东湖和西湖,西湖水域面积约43 km2,东湖水域面积约53 km2,随着汇入两个湖泊水量的递减,西湖几乎干涸,东湖在2001年水域面积约为45.65 km2,与1991年相比,全湖面积缩减了51.82 km2,截至2010年,巴里坤湖水域面积仅剩36.18 km2;与1991年相比,缩减了61.29 km2(图3和图4)。从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分析可判读出研究区水域面积自1981年以来的近30年时间内总体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萎缩趋势。

2.2 气象要素分析

分析1981-2010年巴里坤湖湿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如图5至图10所示。

2.2.1 年平均温度变化 由图5可见,近30年来,巴里坤湖区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和年均最低气温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近30年平均气温为2.7 ℃,2010年较1981年增加3.5 ℃,其气候倾向率为10.41 ℃/10年,其线性趋势为y=0.104 1x+1.088 7,其决定系数R2=0.41。自1984年起始,研究区年均气温缓慢上升,到1986年达到第一个峰值为2.6 ℃;自1984年到1986年气温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此后两年气温逐渐降低,从1986年的2.6 ℃ 降至1988年的1.70 ℃,随后气温逐步升高,1991年达3.20 ℃,1991年到1997年气温先回落后上升,1993年降至1.70 ℃,1997年升至4.05 ℃,此后年均气温经历波动,2007年年均气温升至4.30 ℃,是近 30年来的最高值,较多年平均值高1.30 ℃,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

2.2.2 年平均降水量变化 由图6可见,1981-2010年巴里坤湖湿地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波动且以较小幅度增加的趋势,近30年平均降水量为 230.60 mm,其气候倾向率为12.48 mm/10年;1981-1989年波动变化幅度较大,1984年降水量为295.4 mm,1985年降水量为139.5 mm,减少了155.9 mm,1989-1997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此后10年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上升,1997年为147.7 mm,2007年达到一个峰值342.4 mm,为近30年来的最高值,较多年平均值高111.8 mm,在1982年、1985年、1997年和2002年出现相对低值,分别比平均值低 77.6、91.1、82.9和62.4 mm。其后降水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近30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比增幅达145.4%。

2.2.3 年平均日照时数 由图7可知,1981-2010 年巴里坤湖湿地年平均日照强度总体上平稳伴随小幅波动,近30年年均日照时间为3 031.05 h, 1983-1988年波动变化较大,1986年年均日照时间为3 193.80 h,为近30年最大值,此后一直有所波动但总体比较平稳,近30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比增幅为9.2%。

2.2.4 年平均蒸发量变化 由图8可见,巴里坤湖湿地年平均蒸发量总体表现比较平稳,在1984年平均蒸发量达到一个低值,随后出现轻微波动;1985年、1991年和1997年分别达到较高值,2001年以后由于数据缺失未列出其波动图形。

2.2.5 年平均风速变化和地温变化 图9和图10显示,近30年来,巴里坤湖湿地年平均风速变化和地温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1984年、1988年、1993年和2003年研究区年平均风速变化和地温变化达到低值,年平均风速和地温变化自2003年开始逐步增长,进入一个快速上升期,此后变化较为平稳。

4 结论与讨论

近30年来,研究区湖泊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为附近包括柳条河等几条较大的河流,这些较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107 m3[9],近年来冰川消退加剧使冰雪融水量增加,原因是研究区年均气温显著上升,近30年数据反映出的气候倾向率为10.41 ℃/10年,1981-2010年中,以1991年为拐点,其后4年年均气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逐渐增多,随着巴里坤湖整个流域大量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势必会不断打凿机井抽取地下淡水和截断上游补给巴里坤湖的河流,甚至在入湖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同时,毁坏林地活动频频发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加速增长,过度的放牧和矿产资源、化工原料的开发,也加剧了该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终使得汇入巴里坤湖的地表水、地下水补给大量减少,近30年来巴里坤湖泊面积空前剧烈的萎缩,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受到很大破坏,到2010年研究区水域面积仅剩约36.18 km2,并且西湖已基本干涸[9]。

通过对研究区人类活动与近30年来气象资料的总体分析可知,巴里坤湖水域面积的变化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农田灌溉等,其次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引起巴里坤湖湿地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及荒漠化防治以及综合评估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丰富与完善干旱区湖泊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以上仅对气象因素与人为因素对研究区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具体量化分析,并探讨了巴里坤湖近30年趋于干缩的可能原因。有关研究区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对气象因素变化与人为因素的定量相应关系将陆续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KAREIVA P. The final frontier for ecological theory[J]. Ecology, 1994,75:1.

[2] KOLASA J,PICKETT S T A. Ecological heterogeneity[M].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1991.

[3] TURNER M G.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disturbance[M].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1987.

[4] 邢文渊,肖继东,沙依然,等.基于MODIS影像的湖泊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以巴里坤湖为例[J].草业科学, 2009,26(7):28-31.

[5] 柯长青.湖泊遥感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04,(4):81-83.

[6] 林乃峰,沈渭寿,张 慧,等.近35 a西藏那曲地区湖泊动态遥感与气候因素关联度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 28(3):231-237.

第5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胃穿孔;手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5-01

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穿孔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现病变需要紧急处理,若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1]。而老年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应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现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来年急性胃穿孔的患者10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为72.17±5.3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一般护理术后取平卧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在患者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鼓励患者多自行床上活动,活动量因人而异,对于老年患者活动量相对减少。在患者禁食水期间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或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发现患者贫血或者营养不良应给予补充血浆或者白蛋白,以利于吻合口的愈合[2]。待病人拔出胃管时可以给患者进少量流食,并密切观察进食后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的症状,进食应循序渐进,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逐渐减少进食次数。

1.2.2引流管的护理①胃管:术后患者均进行胃肠减压,要确保有效的胃肠减压状态,可以减轻胃肠道的张力以及肠道粘膜的水肿,促进切口早日愈合。密切观察并胃肠减压的颜色、性质及量。②腹腔引流管:要将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翻身时牵拉、打折及受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发生堵塞。注意术后24h内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征兆。每日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发生。

1.2.3饮食指导讲解胃穿孔的诱因,说明病人暴饮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都是引起胃穿孔的诱因。告知胃癌急性穿孔术后的患者术后一年内由于胃容量受到限制,饮食受到控制,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营养丰富,逐步过度到正常的饮食,少吃腌制熏制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凉、过硬、过辣、过烫及油腻煎炸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药避免不良刺激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禁止吸烟饮酒。

1.2.4并发症的指导教育①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此项并发症的表现为患者在进餐30分钟内,病人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面色苍白、无力等表现,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能减轻或消失。②晚期倾倒综合征:又称低血糖综合征[3]。病人表现为进餐后2-4小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无力并伴有出冷汗,甚至会出现脉弱细数甚至晕厥,严重也可导致虚脱。预防与处理方法:通过饮食调整,食物中加入果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各项措施,晚期倾倒综合征的症状即可缓解。③反流性胃炎:胃溃疡术后的患者发生反流性胃炎的时间多为数月至数年。主要是碱性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入胃内,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所导致的[4]。患者出现此项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者胸骨后灼烧痛进餐后加重使用抑酸剂无效,出现呕吐胆汁样液体,呕吐后疼痛不缓解,体重减轻或者贫血。一般治疗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以及胆汁酸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选择手术治疗。

1.3效果判定术后并发症的统计比例比较以及术后测量患者血清白蛋白值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详见表1。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的恢复情况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急性胃穿孔手术效果以及转归中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胃穿孔受到各种应激、心理以及创伤都会导致老年患者疾病的复发化,对于急性胃穿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愈合时间,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1]唐冬良.胃溃疡患者的术后分析和健康指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1(3):62-63.

[2]孙勤勤.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2009,36(5):483.

第6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12-01

患者安全是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工作。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比例逐年上升,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对这一高风险群体在住院期间,积极寻找分析其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较常见的相关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阐述。

1 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1.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由于生理功能退化,感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下降等原因,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肖春梅[1] 等的调查中发现,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比无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再次跌倒。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的跌倒的风险增加[2]。疾病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如贫血、骨质疏松、足部疾病、电解质紊乱等也易引起患者跌倒。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3],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反应迟钝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特别是老年人服用降糖药和精神类药物后更易导致跌倒。环境因素:房间的采光、地面的湿滑、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不适合的鞋子、厕所蹲位没有扶手等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客观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影响会使病人出现情绪障碍,会导致削弱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老年患者高估自已的能力或自尊心强等因素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人力资源因素:跌倒高发于夜间,且集中于患者床旁,夜班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无陪护等因素存在,均会导致患者跌倒机率增加。

1.2 护理干预对策:当老年病人入院后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有效和必要的防范措施[4] 。就患者年龄、行动能力、曾有过跌倒史、服用有关药物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于达到一定分值的高危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监控。蒋小剑[5] 建立跌倒管理流程从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质量三级考评等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有效预防模式,值得借鉴。姚春香[6]等人的“防跌六步走”,即“一评”-评估;“二挂”-挂警示牌;“三告知”-告知病人和家属;“四拉”-拉上床栏;“五测”-测床高;“六放”-物品放于病人易取处,对患者的防跌倒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对病房布局进行无障碍安排。对用药方式进行正确指导等,使跌倒事件降到最低或无发生。

2. 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误吸的风险增大[7] ,因为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在吞咽时易因吞咽困难而导致误吸。疾病因素:脑梗塞后遗症是导致误吸的原因之一。脑梗塞后遗症的病人常伴有反应迟钝、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如进食时过急过快,极易发生呛咳,致食物误入呼吸道。患者呕吐、心功能不全、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等都是误吸的危险因素。进食:不同的发生误吸的风险不同[8].平卧位风险最高。进食方式:李冰洁[9]等研究显示,鼻饲发生误吸的机率较高。而老年病人以鼻饲进食的方式较多。食物性状:糜状食物最易吞咽,糊状液体不易吸入气管。

2.2 护理干预对策: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是维持正常吞咽功能及正常咽反射,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进食情绪,正确掌握进食的方法,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切忌进食时说笑,避免一次进食过多。指导患者掌握发生误吸时的自我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老年人应以细、软、碎、温度适宜为原则。有吞咽困难和呛咳的老年患者,以半流饮食而非流质。避免进粘性强的粉状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如病情允许,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进食后不宜过早平卧。鼻饲患者的护理:有机械通气患者鼻饲前充分吸尽痰液及口腔分泌物。鼻饲前确认鼻饲管的位置,并先回抽胃内容物以确认有无胃潴留,有潴留患者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有研究表明,插管长度比原来延长8-10cm可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10]。鼻饲是抬高床头30度,进食速度宜慢,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鼻饲后30分钟不宜改变及吸痰。有研究表明[11] ,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避免鼻胃管带来的误吸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误吸。

3 老年人服药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3.1 相关因素分析: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据报道,同时使用三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占50%,服用4-6种药占25%[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13] 。而且,伴随增龄引起的记忆力的减退,学习新事物能力的下降,对药物的服用目的、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通常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3.2 护理干预对策:评估老年人服药的能力:包括视力、听力、理解力、阅读处理能力、准时准量服取能力等。通过评估,提出给予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过去及现在的用药记录,尤其是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评估各系统老化程度以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如肾功能、肝功能的指标等。规则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间隔: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习惯,尽量让患者可以自行安全服药。必要时用醒目的颜色标志在药袋上。加强用药疗效的健康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和方法,并可以采取卡片和小容器等帮助老年人对服药的记忆。

4 小结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还有许多,如压疮、坠床、走失、烫伤、窒息等,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老年患者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强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意识。

4.2 加强老年病人的的护理。掌握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对高危老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位做好标志,以引起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3 加强对护理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行为的相关培训与指导。于春妮[14]等人对护理人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相关行为不足,重点突出在老年患者的沟通、老年患者生理心理评估、老年患者功能状态安全管理、患者约束、疼痛管理等几个方面,需加强培训,且培训与指导的重点人群为护龄较低的护理人员。

4.5 展开健康宣教,防范于未然。护士对老年人及家属展开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安全隐患的方法,在现实中能够灵活应用,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4.6 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有调查显示[15],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够防止医疗差错,改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李阳,党繁义.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457-459.

[2] 张黎明,庄鸣如.老年病房长住患者不安全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10,27(3B):471-472.

[3] 覃朝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9-3101.

[4] 曾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4-76.

[5] 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6] 姚春香,梁贤芳,关秀琼,李艳玲.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使用“防跌六步走”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439-440.

[7] 黄兆选.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究[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6):286.

[8] 夏文兰,白姣姣,夏露等.住院病人误吸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2848-2839.

[9] 李冰洁,张通.脑卒中后误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C].北京: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157-160.

[10] 林英.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62-63.

[11]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2(19):65-67.

[12] 许士凯.老年药理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566-567.

[13] 薛自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

第7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5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数以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有关,该病发病时伴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等体征[1],这些症状很容易让患者产生抑郁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为了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选择在我院救治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1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做简单介绍。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救治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5±4.1)岁,慢支29例,阻塞性肺气肿12例;试验组41例,其数据依次为:22例,19例,(69.8±3.9)岁,28例,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二)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下面介绍护理干预内容。

1 情绪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而且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它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老年患者本身就不喜欢在医院救治,但病情反复发作使得老年患者不得不忍受长期住院折磨,这样就会使老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为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情绪反应做相应的疏导开通对策,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并争取患者家属对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陪伴,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 营养用餐护理干预:老年人因为以前的生活习惯,不知道养生,更不懂营养用餐,因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这种因素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制定出营养套餐,建议患者积极采纳,对患者做营养用餐的意义讲解,同时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吃高蛋白食物,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凉的、辣的、油腻的食物[2]。

3 加强呼吸功能的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都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了帮助患者减轻这种痛苦,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加强呼吸功能的护理,加强呼吸功能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像深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和呼吸训练器训练等。根据患者不同体质选择相应训练方式,每天做2―3次,每次10分钟,坚持锻炼就会增加患者的呼吸功能。4 排痰护理:排痰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做好排痰护理工作。首先让患者勤翻身,护士轻轻拍击患者后背,以便患者呼吸道里的异物顺利排出。还可以采用雾化仪器做辅助工具[3],帮助不易咳痰的患者排痰。

5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教育,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卫生,尽可能让自己生活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注意休息,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告知患者和家属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每天多饮水,多做呼吸锻炼,以加强患者体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呼吸问卷法对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护理前和实施护理干预半年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其中问卷里包括抑郁情绪、焦虑症状、呼吸困难等情况的调查,采用计分制,最低1分,最高10分,分值越低,证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 x?±y)表示,t做检验,p

二、结果

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试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问卷调查总分值明显比参考组低,得知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比参考组的好,p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的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加上吸烟人数日益增加,这就导致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日趋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接受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分组实验,给予试验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情绪护理、营养用餐护理、加强呼吸功能护理、排痰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护理干预对策。经对比,试验组患者心理恐惧和焦虑情绪比参考组患者有明显的改善,生存质量也有很大提高[4]。这对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参考文献

[1] 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8):206-206.

[2] 贾巧芝,贾艳梅,刘鹏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状况与营养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18-719.

第8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28-04

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反射过程,吞咽障碍时,口咽部或胃部的物质经声带反流至下呼吸道导致误吸,当吸入的食物或分泌物定植有致病菌时,则可能导致肺炎的发生,常见于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同时,吞咽障碍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浙江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0±5.4)岁;脑卒中后35例,帕金森氏征16例,阿尔兹海默病8例,其他5例。64例老年患者均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3-4],将以上患者按编码1-64运用数据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及吞咽障碍程度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对象:入院时有急性呼吸系统炎症、生命体征不平稳、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不能评估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病房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调整、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定期翻身拍背。

1.2.2 观察组

在病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流程,责任护士根据流程实施。

1.2.2.1 危险因素评估[5] 科室自制吸入性肺炎危险度评估表,内容包括:年龄大于65岁、原发病(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其他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无口腔疾病、有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否鼻饲、用药情况(、镇静剂、抗精神病药)。以上每项评分均为1分,总分6分,分值越高,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越大。责任护士每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同时在患者进食时评估患者的进食种类及进食速度,进食过程中有无呛咳情况。

1.2.2.2 健康教育[6] 健康教育的对象为患者本人以及照顾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以床边示范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并配以相关健康教育小手册。教育内容包括引起吞咽障碍的病因病理及治疗康复知识、进食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食物的形态选择、喂食工具选择及喂食技巧。

1.2.2.3 吞咽功能训练[7] 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日2次。②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做开闭颌关节5~10次,然后做空咀嚼和空吞咽。休息2 min后指导患者做鼓腮、磕牙训练以加强吞咽肌群力量。

1.2.2.4 针灸治疗 每位患者均经针灸科会诊,根据辩证选穴及施用手法,1次/d,3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每月进行1个疗程,共3个月。

1.2.2.5 口腔护理 配合较好的患者鼓励自主刷牙,并予三餐后漱口,每次含漱时间尽可能超过30 s。对于配合不佳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每日3次,同时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咽拭子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及口腔护理液。

1.2.2.6 无法配合常规坐位就餐的患者,床头抬高≥ 30°,必要时按需留置鼻胃管,进食后30 min或更长时间方可摇低床头,以减少胃残留量,从而降低返流、呛咳等导致误吸的风险系数。

1.2.2.7 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其翻身、扣背,至少每2小时1次。指导并督促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每日3次。

1.2.2.8 心理护理[8] 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吞咽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责任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给予鼓励和安慰。心理医师每2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干预,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1.3 评定方法

1.3.1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等;②临床表现:食物在口腔滞留咀嚼时间过长,吞咽前、中、后发生咳嗽、窒息,餐后口腔残留食物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肺部炎症症状或体征阳性;③影像学提示肺部炎症;④痰培养阳性。

1.3.2 日常观察

通过日常观察监测记录误吸的发生情况。

1.3.3 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

出现体重指数(BMI)男性

1.4 综合康复效果评价

1.4.1 采用SSA量表对康复治疗进行评价

SSA评价系统由3个方面构成。①临床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意识状态、头与颈部控制能力、呼吸功能、双唇的闭合程度、软腭的运动调节、咽反射及主动咳嗽功能;②嘱患者分3次进行吞咽,每次吞咽清水5 mL,此过程中观察咽喉运动、吞咽时有无喘鸣及喉功能等情况;③上述检查如未见异常,再次吞咽清水约60 mL,观察吞咽完成时间,吞咽过程中有无咳嗽等反应。SSA评分为17~46分,分值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4]。

1.4.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WAL-QOL量表

包括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时间、症状出现的频率、进食种类、食欲好坏、心理压力、语言沟通情况、有无恐惧心理、心理健康程度、社交情况、疲劳、睡眠等11个维度共44个项目,全方位囊括了吞咽障碍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小项采用5个级制评分,1~5分分别代表由差到好。本量表的一大特点是由患者自己评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就越好[5-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个月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个月两组患者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3、4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SWAL-QOL比较

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10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的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2010年起老年人平均增加800~9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黄选兆[2]指出老年人的口腔、咽、喉与食管等部位的组织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不仅影响了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并有可能引起突然窒息、死亡,严重地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这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对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因此如何改善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研究显示针灸能通过改变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本研究中,64例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吞咽功能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吞咽障碍。本研究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吞咽障碍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采用SSA及SWAL-QOL量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避免了采用放射影像手段评估带来的注入辐射、耗时等一系列不便,且从评价效果看,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疗效及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3、4周观察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危险因素的识别是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危险因素评估表,由责任护士每周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警示标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及照顾者的安全意识。有研究显示[4],健康教育可使吞咽障碍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35.7%、误吸发生率下降9.1%。照顾者喂食护理得当,结合正确的护理、口腔护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起误吸和营养不良致疾病恶化。本研究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床边指导等方法,增强了患者和陪护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喂食技巧及正确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护理发展进程中心理护理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通过心理医师诊治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使得综合康复护理更能人性化体现[9]。虽然本研究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综合康复护理流程的系统化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将各项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流程标准化并进行推广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庄洁,金其林.老年人跌倒预防及社区卫生服务干预对策[J].社区卫生保健,2010,9(5):367-369.

[2] 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6):286-287.

[3] 李爱东,张志,周国强,等.早期吞咽障碍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1):1542-1544.

[4] 唐颖,林金生,成放群,等.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的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43-844.

[5] 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6] 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346.

[7] 李爱东,张志,周国强,等.早期吞咽障碍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1):1542-1544.

[8] Tsuzuki A,Kagaya H,Takahashi H,et al. Dysphagia causes exacerba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J Am Geriatr Soc,2012,60(8):1580-1582.

第9篇:虎年吉祥语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8-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接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接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患者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8.1±2.9)岁;观察组44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69.5±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全部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以及相同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观察组44例患者通过医院和患者所在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助5个月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有:社区护理人员采用上门指导?面对面沟通以及派发健康宣传与教育手册等措施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在社区广场以及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设关于慢性疾病的知识讲座;社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和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交流,创建彼此信任的朋友或是伙伴关系,引导患者改善厌倦以及低落等不良心理,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使用国际统一的PULSES量表【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其观察内容有身体情况[P]?日常生活自理能力[U]?行动受阻现象[L]?智能和情绪状态[SF]?排泄功能[E]以及感官和语言交流能力[SC]六个维度?对这六项予以评估,每项内容依据严重程度分别计分1~4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医院指派专业人士评估两组患者的得分结果?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使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予以评估,调查内容有运动量?服药情况?饮食控制?病情自理?不良生活习惯?定时复查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共七项,对这七项予以评估,每项内容依据依从情况划分为三个标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完成,计数资料借助率(%)表示,计量资料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的检验借助t或是x2完成;若对比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6.59±0.1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12.11±0.21)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差异(t=129.29,P=0.000),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是79.55%,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54.54%,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异(x2=6.223,P=0.013),具体分析如下表1?

3 讨论

我国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系统退行性十分显著,因此使得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2】?老年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所以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拥有许多优点,可以明显减少医疗费用以及服务费用,缓解老年患者的经济压力,慢性病具有较长病程且病情较为反复,若病情相对平稳时,社区护理干预和住院治疗对比,可以显著舒缓患者经济压力以及社会医疗资源【3】?社区护理主要的模式是上门护理,不仅可以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还能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较好地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6.59±0.1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是(12.11±0.21)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差异(t=129.29,P=0.000);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是79.55%,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54.54%,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异(x2=6.223,P=0.013)?结果充分证明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增加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