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记总结发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国接触轨发展史1500V接触轨 系统设计标准 人身安全防护 钢铝复合接触轨 国产化
接触轨,又称第三轨,或简称三轨。接触轨系统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直接影响到地铁供电系统甚至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运以营。自1965年北京建造我国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仟随着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发展,接触轨技术也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接触轨枝术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安装方式由以上部接触搔流方式为主导发展成上部接触交流方式与下部接触授流方式并存:导电轨由低磺钢材料发展成钢铝复合材科:防护罩(及支架)由木板材料发展成玻璃钢材料:绝缘子材料除电瓷外,还开发出环氧树脂材料及硅橡胶材料。相应地,一些施工安装方法也有所改进.目前,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又在积极研发之中,同时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当然这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也有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将有助于目前接触轨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 概述
1.1 接触轨系统的国内应用概况
目前,在我国有3个城市6条地铁线路采用了接触轨系统,分别是:北京地铁1号线上程。北京地铁2号线(环线)工程、天津地铁1号线中段、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北京地铁门号线工程(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另外,由中国援建的1984年开通的朝鲜平壤地铁,以及由中国承建的2000年2月21日开通一期工程的伊朗德黑兰地铁,用了接触轨系统。这些线路韵总长度超过200km,触孰电压等级均为直流750V。
1.2 接触轨系统的构成
在接触轨系统零部件中,除包括作为导电轨的接触轨以外,还包括绝缘支架(或绝缘子)。防护罩.隔离开关设备、电缆等。接触轨、绝缘支架(或绝缘子)、防护罩是接触轨系统中送电。支撑、防护的三大件。
1.3接触轨系统的三大技术特征
谈及接触孰系统,其技术特征有三个级,二是安装方式,二是导电轨材料。
1 3.1 电压等级
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网电压等级繁多,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有600V、630V。700V、750V、825V,900V、1 000V、1 200V等,国外接触轨系统的标称电压一般在1 000V以下,西班牙巴塞罗那采用过直流1 500V及1 200V接触轨,美国旧金山BART系统为直流1000v接触轨。目前国内接触轨系统标称电压为直流750V,国际上接触轨电压等级的发展趋向是IEC标准中的直流600V、750V。
1.3.2 安装方式
接触轨系统根据授流位置的不同,司分为上部授流接触轨、下部授流接触轨和侧部授漉接触轨三种形式。
1 3.3导电蓑材料
接触轨可采用低碳钢材料或钢铝复合材料。
2 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
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的线路包括;1969年通车的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1984年通车的北京地铁环线工程,1999年9月通车的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
2.1 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
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东起北京站,西至苹果园,全长24,17km。工程于1958年开始前期研究,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69年9月20日基事建成并试运营。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地铁接触轨系统.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开始为直流825V,以后随着牵引变电所设备的改造而成为直流750V,安装方式为上部授挽方式,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2.1.1接触轨的技术条件
(1)接触轨断面的总断面积为6 543mm2,
(2)接触轨的比重为7.8g/cm3:
(3)每米接触轨的理论重量为51.36kg,每根理论重量为642kg,每根12.5m,
(4)对中性轴接触轨的惯性矩Jx=1 026.8cm4,断面系数Wz=176.2cm3
(5)接触轨的型号为JU-52,钢号为05铝(05A1);
(6)在温度为15度的情况下,接触轨的单位电阻不超过O.125Ω·mm2/m:
(7)接触轨的断面应铣平,断面歪斜在任何方向测量均不得超过1.0mm;
(8)接触轨采用转炉冶炼的优质镇静钢轧制。
2.1.2接抽孰用绝缘子
接触轨用绝缘子由以下三个丰要部分组成:
(1)瓷件,材料为电磁,工作电压1000V,抗弯800kg,
(2)下座,材料为HT15-33灰铸铁:
(1)上帽,材料为11T15-33灰铸铁。
另外,瓷件与下座间还没有1-5层的油毡纸垫片.
2.1.3木防护板
木防护板的木科全部是在天然干性油中浸透的松木制成,井做烘干处理,木防护板翠表面涂阽火滦,木防护板外表面涂防腐油漆。
2.1.4端部弯头
端部弯头总长度2300mm.
2.2 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
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线路长16.1Fan.1974年完成接触孰施工图设计,1976年建成并试运营,1984年完成改造.
根据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的施工运营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接触轨要加强防护的指示,1974年2号线在工程接触轨系统设计时进行了一些修改与完善.1978年5月,根据市兵办工程组技术处于1978年3月27日召开的关于地铁三轨防护板设计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将2号线工程接触轨防护板靠近线路侧上下的两块和防护支架下边的一块予以取消,形成了日前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地铁环线接触轨安装示意图
2.3 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
北京炔铁复八线工程,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线路长12.7KM。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施工图设计完成于1993年10月,工程于1999年9月通车。与北京地铁环线接触轨系统相比,主要进行了以下修改:
(1)接触轨端部弯头由原来的2300mm加长到2775mm,以使受流器与弯头接触时更平稳;同时减小了坡端的接触面到走行轨顶面的垂育距离。
(2)采用3000V支柱绝缘子代替原绝缘子。
(3)结合工程需要,本工程册剥开发了玻璃钢防护罩.并在车站、道岔、隧道联络线等局部地段进行了试验安装(单线总长度约6km).
3 德黑兰地铁1.2号线的接触轨系统
德黑兰地铁1、2号线,线路全长约53km.1992年初开始投标,1996年合同正式生效,2000年2月21日第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北京城建院联合高校与工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开发出“下部校流接触轨系统”,填补丁国内空白,该技术成果于1994年6月8H从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93 2 24173.5).相应地,研制出玻璃钢材料的接触轨支架及防护罩,代替了传统的木板防护罩,这一创新成果带来了接触轨支架与防护罩材料的革命。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
3.1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描述
下部授流接触轨主要由导电轨,绝缘支架、防护罩等构成,见图2.绝缘支架由顶郎支架,中部支架,下部支架三部分组成,并共同构成悬臂结构型式;导电轨通过顶部、中部支架,悬挂在下部支架上;下部支架刚根据线路情况固定在整体道床上或碎石道床的轨枕上:防护罩靠自身弹性及支撑垫块固定在导电轨上。
3.2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特点
防护罩对带电接触轨的防护性能好,带电接触轨不容易被无章识地触碰到,能确保人身安全,另外,下部授流方式的遮挡雨雪条件也优于上部授流方式,能确保牵引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这里需要说明,北京城铁采用的是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据2003年11月7日《北京晚报》报道:“城铁今晨中断一个多小时。由于昨天深夜雪量较大且融化速度慢,遭遇今天凌晨急剧下降的气温后,造成城铁部分路段轨道表面结冰。首发车在运行过程中,接触轨与列车受流器之间逐渐形成‘地穿甲’似的冰层.造成列车受流器无法受电,车辆网压不稳,使得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3.3 接触轨所含化学元素对电阻宰影响分析
合同要求:导电轨在15度时电阻率p=0.125mm2Ω/m.为确保接触轨按照上述合同要求交货,对制造厂欲采用的接触轨材料进行了电阻串测试及化学元素分析,前后历时达伴年之久,分析结论简述如下。
如果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材料来加工制造导电轨,则20度时电阻率p(平均值)在0.134Ω·mm2/m左右,将大于合同要求的15度时电阻率为0.125Ω·mm2/m.仅从各元素对电阻串的影响看,P、Si的影响较大,而Mn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接触轨中Mn的绝对含量比P与Si要高,因而Mn实际上对电阻系数的影响也非常大.换言之.在分析各元素对电阻系数的影响趋势时,要同时考虑各元素含量大小对此的影响。另外,工艺条件对各种成分在含量上有影响,即工艺条件也会影响导电轨的电阻系数.
在上述测试分析基础上,决定不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原材抖加工制造接触轨.而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来加工制造接触轨.最后的测试表明:用国外原材料加工制造的接触轨,在15度时电阻率p在0.111mm2Ω/m左右。
3.4 支架及防护罩的制造工艺
3.4.1玻璃钢支架制造工艺
玻璃钢支架制造采用了RTM成型工艺.其优点为:降低了产品成型过程中苯乙烯的挥发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工艺成熟、参数齐全,产品质量稳定:可防止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向发生偏移,使铺层设计、性能设计有保障;可使产品表面附着均匀的胶衣树脂层,增加产品的抗老化能力.
3.4.2 玻璃钢防护罩制造工艺
玻璃钢防护罩制造采用了拉挤成型工艺.其优点为:可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均匀,质量稳定;产品规格多样化.
4 北京地铁新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
4.1北京地铁13号线
北京地铁13号线,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线路全长40.85km。1999年8月12日,项目被批准立项:2000年9月26日,城市铁路西线全面开工:2002年9月28日,城市铁路西线开通试运行,2003年1月20门,城市铁路全线建成试运营。
结合该工程,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北京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开发出“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见图3.该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
新型上部受流接触轨系统的特点:
(1)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采用玻璃钢材质
的防火和耐候性功能.使用寿命长,
(2)结构形式造型比较美观,
(3)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承受力的情况较好,省材料:
(4)防护罩支架直接固定在接蚰轨上,所以能更好地保证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与接触轨的相对位置关系.
(5)防护罩支架可以在接触轨上移动安装,所以施工安装及运蕾管理维护比较方便,不受走行轨轨枕间距施工误差的影响,从而使防护罩的定货长度与设计长度一致.避免了材料及施工费的损失.
4.2 北京地铁八通线
北京地铁八通线,西起八王坟,东至通州土桥,线路全长18.964km;2003年12月7日完成热滑,200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13号线,均使用的是瓷绝缘子.瓷件是脆性材料.在运输.安装、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容易受到了硬器撞击而破损.近年来,复合绝缘子发展迅猛,性价比,可靠性不断提高.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在前述北京城铁“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的基础上,在正线接触孰系统中采用了环氧树脂绝缘子,在车场线接触孰上试用了硅橡胶绝缘子.
5 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接触轨系统
武权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自宗关站经硚口至黄浦路,线路全长10.234km,为全高架线路:2000年4月开始初步设计,2003年12月11日完成热滑,将于200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技术。接触轨采用钢铝复合材料制成(见图4),可有效地降低电阻率,并减少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所的数量,降低运营时接触轨能量的的损耗;防腐蚀性能较好;钢铝复合接触轨重量小,便于运输和安装,在铝合金轨的接触面上包覆有一层不锈钢带,可人大提高耐磨性。
该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安装方式为下部授流方式.
5.2 不锈钢带技术数据(示例)
5.3 天津地铁1号线(延伸)工程的接姓轨系统
1984年12月,天津地铁1号线中段7.4km建成通车,其接触轨系统与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一致,2001年7月因线路需向两端延伸改造而停运.天津地铁1号线(延伸)工程,线路全长26.2km,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本工程采用直流750V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接触轨材料为钢铝复合接触轨,目前已完成钢铝复合接触孰的采购招标。
6 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地铁4号线接触轨系统
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大学城专线段工程,线路全长14.11km.该工程于2003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计划2005年12月建成通车.
广州地铁4号线几次穿越珠江水系,并且—部分线路位于已建城区.针对减少车站埋深及增加选线灵活度的需求.采用了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的直线电机交通系统.另外,考虑到该线路平均站间距大及工程建造尽量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因此该工程拟采用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接触轨材料为钢铝复合接触孰.
在100多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史上.建成于1927年的巴塞罗那地铁1号线曾采用过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其3号线及4号线也采用过直流1 200V接触轨,但现在已经拆除,而改用刚性架空接触网.在目前运营的地铁线路中,接触轨电压等级最高的是美国旧金山的“湾区快速交通”(Bay Area Rapid Transit)系统,简称BART系统,其接触轨电压等级为直流1000V.其接触轨为工宇钢两侧通过螺栓傍附铝型材而形成的钢铝“复合轨”。当然,工字钢与铝型材间要应用抗氧化油脂.该地铁系统于1972年开通了第一条线路.
前面已经介绍过,我国已经运营的地铁线路(甚至包括正在施工中的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等),均采用的是直流750V接触轨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广州地铁4号线拟采用的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是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7 关于研发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的一些建议
对于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研发.建议从“软件”及“硬件”两个层面考虑.所谓“软件”,是指直流1500V
接触孰的“系统性研究”,所谓“硬件”,是指以钢铝复合接触孰国产化为主导的接触轨“零部件研制”。
7.1 直流1 500V接触轨的系统性研究
7.1.1 系统性研究的主要内窖
系统性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环节”的研究:
(1)设计环节--系统设计标准的研究:
(2)制造环节--产品制造标准的研究;
(3)安装环节--施工安装标准的研究:
(4)运营环节--运营维护标准的研究.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成功地应用了“直流750V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到2005年底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段建成开通时.我国将积累起近两年的钢铝复合接触轨运营经验,这些经验将对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段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田而,在上述系统性研究中,建议对系统设计标准及产品制造标准进行重点研究,尤其是系统设计标准的研究.这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从事钢铝复合接触轨产品的制造商有多家,但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设计、运行经验却相当匮乏。另外,建议处理好“四大环节”研究的相互关系。
7.1.2 系统设计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标准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关系”的研究:
1)带电体与接地体关系研究
对于直流1500v系统,接触轨带电部分和结构体,车体之间的最小净距,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及IEC标准对比都做出了规定。研究内容应根据工程需要,确立带电体与接地体的相互关系,相对位置、定位尺寸等。在带电体与接地体关系的处理上,上部受流方式比下部授流方式更简洁。鉴于此,建议优先考虑上部授流方式。
2)接触轨与人的关系研究
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研发难度,不在干电气本身,即不和于电气设备的技术指标,而是在于1 500V电气设备的人身安全防护与750V电气设备相比要困难得多。因而,建议对1 500V接触轨与人的关系给予重点研究,即应阱究采取何种措施(包括硬件措施,软件措施、管理措施等),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维护人员及乘客公众的人身安全。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以走行轨为回流网的只有1 500v接触轨系统,应认真地研究分析正极接触网与负极回流网的阻抗分配,并合理地设置牵引变电所.避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走行轨对地电位超标,影响人身安全防护。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的走行轨电位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3)接触轨与车的关系研究
这既包括接触轨与车辆的限界关系研究,也包括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弓网”(器轨)配合关系研究.
4)接触轨与道的关系研究
这里的“道”,狭义上指道床,广义上也涉及轨道、隧道,行车道,并包括地下、地面、高架等各种线路形式,即上建的概念。所谓接触轨与道的关系研究,就是接触轨与土建关系研究.即如何将1 500V接触轨合理地布置、安装、固定在各种道床上,这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7.2 直流1 500V接触轨的零部件研制
7.2.1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
早在2000年7月,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准备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时.国内一些企业对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问题就开始关注了。但山于这些厂家对市场前景分析不透,因而未能正式启动.现在,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全线钢铝复合接触轨安装已经结束,并己完成热滑,该工程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钢铝复合接触轨。天津地铁1号线,钢铝复合接触轨供货招标已经结束,也采用的是国外产品。
目前,除广州地铁4号线以外,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含奥运支线)、4号线等,也准备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如果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研发应用成功,广州地铁5号、6号、7号线及某些城市地铁,也将采用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这样,在未来的5年内,国内钢铝复合接触轨的需求量将达到单线300km以上,产值估计在2-3亿人民币.因而,建议有识企业抓住机遇,联合业主,设计单位,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等.加速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进程.
据悉,国内铁路企业已启动了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并于近期研制出钢铝复合接触轨样品,这对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业无疑是一喜讯。
根据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在武汉轨道交通工程中对钢铝复合接触轨的研究设汁应用,建议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中,注童解决好以下两个重点问题:
(1)不锈钢带与铝型材的结合问题,
(2)不锈钢带的材质及外型表面平顾问颧。72.2直谴1 500V系统用绝缘子等零部件的研稍
直流1 500V系统用绝缘子.玻璃钢支架、玻璃钢防护罩,钢铝复合接触轨附件等,利用国内既有技术与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加工制造。
7.3 关于接触轨系统允许的量高速度
目前,广州地铁4号线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90km/h.但是,考率到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应有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建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按130km/h考虑.这样,1 500v接触轨系统一旦研发成功,可在国内其他城市迅速推广。有资料表明,美国旧金山BART的1 000V接触轨系统,其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英里/h(126km/h).笔者在参观该地铁系统时,曾拍摄到列车运行速度为72英里/h(112km/h)的画面.
8 结语
在我国近40年的地铁发展史上,其接触轨技术从零开始一步步向前发展,现在已经瞄准了接触轨技术的国际前沿。在直流1 500V接触轨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将有许多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在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四大环节”研究中,建议重点对系统设计标准及产品制造标准进行研究,在系统设计标准的“四大关系”研究中,建议重点对1 500V接触轨与人身安全防护关系进行研究.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中,建议解决好不锈钢带与铝型材的结合问题及不锈钢带的材质及外型表面平顺问题。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一旦研
发成功,将使得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井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义.上部接触轨防护结构型式的研制及总结2002.
[2]北京城建设计院.北京地铁10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投标文件.2003.
>> 基于Web结构挖掘的HITS算法研究 基于C程序冒泡排序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排序算法综述 基于数据结构的选择排序算法剖析与改进 快速排序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探究基于云计算的Web结构挖掘算法 基于Web结构挖掘算法的网站构建 排序算法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混合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综述 数据挖掘算法研究与综述 基于超链接分析技术的排序算法的研究高国顺 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及推荐技术的搜索引擎结果排序研究 基于综合排序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可视化的设计 一种基于排序奖惩的蚁群算法 基于Hadoop的海量网分数据MapReduce排序算法 基于快速排序算法的文献检索技术 基于FPGA的并行全比较排序算法 基于C语言排序的算法改进与应用 基于排序的增强球形空时码译码算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http:///f?kz=691510974.
[3] J.M.Kleinberg. Authoritativesources in ahyperlinked environment. Proc.9th ACM-SIA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 1998:668-677.
[4] 李晓明,刘建国.搜索引擎技术及趋势.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6).
[5] 陈新中,李岩,谢永红,杨炳儒. Web挖掘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_13.
[6] 刘军.基于Web结构挖掘的HITS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
[7] 刘悦.WWW上链接分析算法的若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2003.
[8] A. Blum and T. Mitchell. Combining labeled and unlabeled data with Containing. In COLT: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Learning Theory.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8.
[9] Chakrabarti S, Gerg M, Dom B. Focused Crawling:A New Approach to Topic-Specific Web Resource Discovery. Computer Networks. 1999,31(11):1623-1640.
[10] S. Brin and L. Page. 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 In seven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1998.
[11] Haveliwala T H. Topic-sensitive PageRank[C].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Word Wide Web Conference. Hoho Lulu Hawaii,2002.
[12] 江裕明.基于超链接的Web结构挖掘算法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1.
[13]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organ Kaufmann 2000.
[14] 刘芳芳.Web链接分析中HITS算法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6.
[15] 李秋锐.基于蜜罐网络的邮件捕获系统分析与部署[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64-67.
[16] 郎为民, 杨德鹏, 李虎生.智能电网WCSN安全体系架构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4):19-22.
基金项目:
阿坝师专2011年校级科研基金(编号:ASC10-19)。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教师教育
一、数学知识研究
传统上认为数学教师至少要掌握他所教的数学知识。班级授课制成熟后,人们开始同意这样一个原则:除了所教的数学知识以外,数学教师还需要掌握像组织教学、控制课堂秩序等一些教学知识。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教师仅仅知道他所教的数学的术语、概念、命题、法则等知识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知道数学的学科结构。学科结构的概念最早源于Schwab。他指出了理解学科结构的两种方式:一个方式是句法性地(syntactically),另一个方式是实体性地(substantively)。所谓句法性地是指从学科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结构方面去了解学科结构。比如,引入无理数表示不可公度线段,引入负数与复数表示某些方程的解。前者可以看到,后者看不到,仅是为了保持方程都有解这个论断的完整性和通用性所做出的一种假设与解释。对这三个概念含义的理解,只能通过产生这些概念的前后联系才能揭示。所谓实体性地是指从学科的概念设计角度去了解学科结构。比如,欧氏几何与解析几何有不同的概念框架。Ball把数学的学科结构知识称为关于数学的知识。它是指知识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发展的,真理是如何确认的,又将用到哪里去。
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约定与逻辑建构的区别。正数在数轴的右边或者我们使用十进位值制都是任意的、约定的。而0做除数没有定义或者任意一个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就不是任意的、约定的;二是数学内部之问的联系以及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三是了解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活动:寻找模式、提出猜想、证明断言、证实解法和寻求一般化。
对数学知识的研究,拓宽了人们对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它显示教学用的数学知识是很复杂的,除了术语、概念、法则、程序之外,还有数学学科结构或者关于数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确定为什么教、选择教什么和怎么教都会产生影响。比如,约定的与逻辑建构的概念的教学策略会有很大的不同,逻辑建构的概念就必须讲清楚它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定义这个概念,怎样定义,它会有什么用,它与其他的概念的关系是怎样的,它的应用有哪些限度。而约定的概念就没有这些必要。但是,有效地数学教学,仅仅具有上述知识还不够。它缺少对学生的考虑,不能给教师提供教授一群特定的学生所必须的教学上的理解。比如,仅仅通过推导知道(+6)=a+2ab+b对有效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知道一些学生容易把分配律过度推广而记成+6)=a+b,知道用矩形的面积表征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误解。学生误解的知识与消除误解的教学策略显然不能纳入数学知识的框架,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的复杂性要求更精致的框架来描述。
二、教材分析研究
有效的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呈现的最佳序列。在数学学科中,马力平的知识包(Knowledgepackage)是国际上较为典型的此类研究。知识包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概念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相关概念,是在学生的头脑里培育这样一个领域的纵向过程。(n知识包含有三种主要成分:中心概念、概念序列和概念结点,也包括概念的表征、意义和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算法。下例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包(图1)。在这个知识包内,中心概念是20至100数的“借位减法”,它是学习多位数的加减的关键前提。
马力平的知识包实际上是我国内地传统的教材分析研究。这类研究结果是教学参考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种课程知识,是教师对课程的分析,比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更接近教学用的数学。但它也不是教师教学时使用的数学知识。它最多是教师对教学的考虑,没有考虑师生互动时产生的数学需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动员起来的知识不一定符合教学情境的需要。比如教师预期的一种学生的反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没有出现,教师以学生的这种反应为跳板的后继知识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马力平概括出的知识包,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数学知识还有一段距离,教师在教学时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教师在教学时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远远超出教材分析所能提供的内容。
三、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研究
Ball开创了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研究。她通过分析数学教学的核心活动,直接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数学知识及其影响。下面以Ball的一个课例来说明其研究方法与结果。该课内容是三年级多位数减法:Joshua星期一吃了16粒豌豆,星期二吃了32粒豌豆。问Joshua星期二比星期一多吃了多少粒豌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供了六种解法。Sean从16的后继数l7开始向后数数,一直数到32得到答案。ba认为,32的一半是16,答案就是16。Betsy把表示16和32的教具(豆子)一一配对,数一下表示32的教具中剩余的没有配对的豆子得到答案。MEi的方法是直接从表示32的豆子中拿走16粒,数一下剩余的就行了。Cassandia提供了标准的减法算法,Scan受到启发,提供了另一种解法:16+16=32,整节课,学生想尽办法鉴定这些解法的异同。L6JBall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核心活动是处理数学知识的关联和控制课堂讨论。知识的关联涉及到在具体和符号的模式中,减法和加法是如何关联的、减法的“比较”和“拿走”的解释是如何关联的、教具的表征如何转化为符号表征、Betsy的配对比较法如何转化为Sean的向后数数的方法、Betsy的方法如何和MEI的方法协调,控制课堂讨论首先表现在提供线索和解释,推动正确的方法的发展;其次表现在搁置有问题的方法。比如搁置Riba的说法。Riba的论断是正确的,但要使其他的学生能够明白他的意思,还需要添加几步推理。但这几步推理与用它来证明Sean的结论超过了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Ball对这节课教师需要使用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归纳。除了传统的教材分析提供的借位减法的符号算法及其背后的位值制之外,教师还需要其他知识。首先需要知道问题的两种表征模式(如减法32—16:?与缺失加数的加法16+?=32)是等价的。其次,还要知道此问题的一些表征:比如像Sean的从17数到32,或者Mei的从32里拿走l6个等等。第三,教师还需要具有深刻的数学眼光去审查、分析和协调学生的多种解法。最后,教师还需要一些关于数学论证的知识。通过上述分析,Ball指出,教材分析只能提供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只能在分析数学教学的核心活动中才能得到。
四、启示
1.教学用的数学知识是有效教学的知识基础。它与数学家的数学知识、教材分析得出的数学知识是不一样的。它具有一种教学上有用的数学理解,这种理解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观念和误解上。学生对特定内容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需要调和学生不同的理解方式并在这些方式之间灵活自如地转换,引导学生把知识进一步组织,促进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学习。
2.教学用的数学知识是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它联系着更深刻的概念和方法。Ball的课例仅是小学三年级的两位数退位减法,但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核心数学活动的分析显示,隐藏在退位减法之外的,是高等数学的等价、同构、相似性和表征之间的转化等概念。从结构上说,前五种解法是同构的,前五种解法和最后一种缺失加数的加法是等价的。但前四种解法的解释模型是不同的,有三种是“拿走”模型,一种是“比较”模型。只有从数学结构上理清这些解法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之间转换并分清这些方法的异同,促进学生高效地组织自己的数学知识。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也证实,数学专家参与的教研活动,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用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结构。首先是学生理解的知识。像Ball的课例所展示的,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次和一些误解,这些知识是教师教学的起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自下而上的讲授使知识加以扩充,把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构成内在网络的概念和方法联系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奥妙;其次是教学策略。像Ball的课例所展示的,学生的理解各种各样,需要教师使用相应的策略来控制课堂讨论,协调不同的方法,促进正确的方法发展,搁置有问题的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第三、控制与反馈的知识。教师需要提供线索和解释,矫正学生的误解,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促进学生进一步精简合理化知识;第四,课程知识。像马力平的知识包概念所揭示的,特定课题呈现的最佳序列,它的来龙去脉及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数学知识基础。顾泠沅的研究也揭示,辨明一门学科各知识点的固着关系及其潜在距离,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具有合适梯度的结构序列,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最后是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像退位减法,是像Ball那样对学生的经验进行精简合理化还是直接教授退位减法的法则,取决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信念数学的认识论以及对特定学生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判断。当然,这些成分是从不同的维度来说明教学用的数学知识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提高课题教学效率的机制还需从课堂教学的经验出发进一步的概念化。
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作专题报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主持了当天的全程活动。
作为该套丛书的主编,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超文在项目总结会上首先介绍了丛书的“诞生”过程。黄超文介绍,《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丛书》是在新课程推进的背景下,基于中小学教师“国培”过程中所沉淀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疑难问题而编写的,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旨在为教师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自 2011 年 11 月丛书项目启动至今,已历时三年多。丛书是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共 30 册,总字数约 700 万字。目前图书已正式出版 23 册,有 7 册正在后期的出版审校环节中。编写团队涉及湖南省和全国部分省市知名课程专家、资深学科教研员、一线的名优教师、特级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共 371 人。
会上,作为丛书的出版方,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对丛书编写团队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致以敬意,对湖南省教育厅在此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教育科学出版社始终把丛书的出版当做全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选题策划、内容选定、修改斟酌上与湖南精诚合作,与每一位作者深入交流,确保丛书的高质量。丛书的出版,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是湖南乃至全国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件具有分量的智慧工程,成绩属于大家,荣誉属于大家。
历时3年多的编写,对参与其中的老师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学习、吸收和成长的过程。项目总结会上,编写团队的成员代表们上台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大家感言,从中切身感受到了“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淬炼。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参与小学语文分册编写、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胡冉动情地说,编写的过程就是一次经验的梳理、实践的反思、理论的夯实、思维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蜕变之旅。手捧凝聚着自己心血智慧、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内心开满了花,那朵朵的花儿虽然幼小,却色泽动人,充满芬芳。
“非常不容易!”听了大家的发言后,王建华对丛书的出版表达了由衷称赞。王建华担任过多年的中学校长,也担任过多年的教育局局长,他深知新课改推进的不易。他说,湖南是基础教育大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实践,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绩,该套丛书的出版,也是我们对新课改的一大智慧贡献。它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多年来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与经验的深入研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课改理念与课堂行为对接的实践关怀,体现了教师由课堂实施者向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转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研究性,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灵发育和个体成长的智慧宝典。尤其是在当下教辅资料鱼龙混杂的现实环境下,这套高质量丛书走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案头,意义更加凸显。王建华还希望,丛书顺利出版了,关键还要把成果运用好,要不断总结、修改、提升,真正使丛书成为指导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宝典。
王建华还对田慧生院长专程来湖南作学术报告表达了衷心谢意,他说,田院长的报告将为我们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权威性解读,将使我们更加明确新一轮课改的思路、方向和重点攻坚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示性,湖南基础教育界将认真领会国家层面对于新阶段新课改做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在新课改过程中做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讲课之前,田慧生也表达了对丛书价值的充分肯定,认为丛书的整体思路指向了课改的前沿,重点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核心难题,值得大力推介。随后,田慧生围绕《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深入梳理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归纳慨括。
作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在课程与教学论方面享有盛名的专家,田慧生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他在报告中指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课改的新阶段,国家对新一轮的课改,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体现出了大课程、大教育的特点,新课改不再局限于基础教育领域,还把触角延伸到了大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形成了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了统筹规划,理顺了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强化了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内容、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统筹了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重要环节的各自作用,推动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加强了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推动解决一些过去没有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围绕体制、机制等瓶颈性难题进行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基层广泛推动和国家顶层设计任务不断完成的齐头并进新常态;加强了关键环节的改革,如每个学科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究竟怎样构建,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切实减轻等,在全面深化课改的重点任务中对这些重要环节的改革作出了深入部署。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理论介绍 不同年龄阶段 应用研究
一、引言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这个时代急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国的各阶段教学在此大环境中同样需要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时代的呼唤。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而且需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问题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模式,对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当然,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模式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能力选择和确定。
二、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介绍
(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最早提出的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他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的过程。到了20世纪中期,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法始于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等人。他们系统地探究了问题教学的本质、认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及方法体系后形成的系统的理论。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问题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问题教学也被广泛使用,促进了其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中国,问题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学家孔子就要求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到了南宋,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由此可见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定义与特点
问题教学法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特点是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提出问题是进行思考的前提,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另外还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性思维的效果。这种“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新兴的“问题教学法”还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为特征。
三、不同年龄阶段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在小学的应用
传统的小学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面临的改革,新课标提出改变这一现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是贯彻启发教学的重要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用生动活泼又简单易懂的语言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小学生把精力集中于课堂,再辅之以活动和游戏,并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时应优先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也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高中的应用
初、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与小学生有显著差异。他们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这一阶段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表现出的特点是:对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一些重要内容不能高效率地掌握。事实是,初、高中的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当然,他们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需对其思考方向稍加引导,同时要考虑如何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师不仅自身要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而且必须明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讨论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结果。
(三)问题教学法在大学的应用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逐渐形成世界观、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自主性是大学生活动的核心。与中学学习不同的是,他们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课堂讲授要求做到少而精,提出的问题要清楚明了,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势必要求大学生在课外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多;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学习。例如,参加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教辅活动为拓宽大学生知识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问题本身要有探讨价值和充满趣味性、刺激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或具有现实意义;老师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在学生的探究能力范围之内,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信继续探索;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问,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与大家一同探究与讨论;老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还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求理解、巩固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树立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创造性。在大学这种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老师要激励学生萌发一种重新组合各种知识,从新的角度解释已有现象的创新愿望,从而产生探索和创新的需求。
四、结语
对学生来说,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对老师来说,问题教学法对老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老师知识的更新。问题是老师知识更新的推动力,让老师及时查漏补缺,更好地站在时展的前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实,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一是课堂上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或者是没有问题可提,二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三是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参考书;四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困难、单调,或者模糊,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样下去,中国教育所培养出的将会是一批又一批的不假思索便接受新知识的“书呆子”。由此可见,尽管问题教学法有许多优势,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1]Schw arts, P. et a.l W ebb. Problem-Based L earning:Case studies,Experience and Pac tice[M].Kogan Page Limited,2001.
[2]卢钦萍.问题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2013.
[3]崔玉文.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2013.
[4]王艳.问题教学法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2013.
[5]袁蕊.浅议“问题教学法”在大学思政课中的运用,2013.
轩余恩总裁围绕2011年工作情况以及2012年工作计划做了题为《大力倡导“共有文化”积极推进企业变革 探索一条精品特色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的工作报告。报告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2011年公司保持了平稳的安全运行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工作指标和安全生产目标,这是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报告还强调:我们不能被眼前的阶段性胜利所麻痹,要着眼未来,看到危机,并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变革,积极倡导符合昆明航发展实际的“共有文化”,积极学习实践“共享、共赢、共荣”的共有文化内涵,这才是未来昆明航发展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同时,报告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必须认识到推进企业变革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实际中积极践行起来,这样我们的企业才有希望,有前途,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航空公司。
沈锋副书记针对轩余恩总裁所作的报告,对公司工作做了指导发言。发言肯定了公司2011年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对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洪涛副总裁所作的安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1年公司安全工作,明确了2012年公司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对2012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要求。
刘睿常务副总裁、高文戈财务总监分别就了营销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鄢建平副总裁就民航局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会议精神进行传达。
x月x日上午,自动化所召开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第四季度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全面总结前一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形势,部署第四季度工作任务。会议由所长、党委书记石祥聪主持,所级领导及经营、业务部门正副职(含副总)、管理部门正职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是财务部部长凌雁做全所前一季度财务分析,从合同签定、销售回款、收入、利润及现金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通报,本所财务状况良好,资金运营正常。
然后由各经营和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了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和第四季度的重点工作思路。部分部门指标完成较好,但少数部门的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相差较大,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石所长分别对每个部门进行了点评,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大家要有紧迫感,业绩好的部门不要停留于现状,业绩不好的部门不要被困难和现状所吓倒,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提升业绩。希望全所干部职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是转变工作作风,从所领导开始,从干部抓起,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必须自己先做到。
一.领导重视
按照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13年民主生活会相关要求,局党委及时召开了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民主生活会相关事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精心组织
1.深入开展学习
民主生活会前班子成员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廉政准则》及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打好了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根据此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对照党的十精神和《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通过采取在局机关设置意见箱,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在局机关召开职工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干部到基层,征求系统内职工、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和自己查、互相帮、群众提等形式,查找出了班子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查找到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局政工股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汇总后,及时反馈给了班子和班子成员。
3.做好交心谈心和发言准备
一是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相互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了相关股室会议,征求大家对局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按照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要求,针对班子成员在学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系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集体、班子成员个人认真撰写了自查自纠材料。
三是召开基层站长和机关全体职工会议,通报了2011年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来班子和队伍建设情况以及整改落实情况。
三.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7日上午,局党委在局机关一会议室召开了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干部、党委成员以及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局长首先代表班子和个人作了自查自纠发言,随后每一个班子成员也相继作了自查自纠发言,最后展开了民主评议。在自查自纠发言中,无论是班子集体还是班子成员,都紧密联系思想、工作、作风实际,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找到了单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找出了个人存在的问题,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努力方向。在评议中,每个同志都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从团结共勉的愿望出发,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以理服人的原则,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会议最后,县纪委常委朱涛同志对此次我局民主生活会作了总结发言,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会前准备充分;二是会议主题明确;三是民主气氛浓厚;四是查摆问题准确;五是原因剖析深透;六是整整方向明确。
会议在严肃认真、热烈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召开,进一步查找出了问题,加强了团结,增强了友谊,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干劲,促进了工作。
四.会后认真落实工作
会议首先由协会主席杨兴同志传达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观看《迟开的玫瑰》后的讲话。接着,党组书记、副主席陆炳寰同志向大会汇报了协会1999年工作总结和2000年工作要点。去年,协会大力扶持戏剧创作,组织讨论、加工了一批优秀剧本,如:《涝池岸边》、《好军妹》、《悠悠春晖》、《轩辕黄帝》等剧目在我省庆祝建国50周年展演活动中,均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经协会推荐的《迟开的玫瑰》一剧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等7项奖;省剧协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经协会选拔推荐的省艺校三名小演员角逐中国戏剧“小梅花奖”,荣获银奖;省剧协又一次荣获优秀组织奖。2000年,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戏剧艺术要为经济建设擂鼓助威,协会要积极配合中国剧协,西安市政府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筹备好由中国剧协、陕西省文化厅、文联、剧协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搞好“首届陕西小品・小戏剧本奖”的评奖活动。继续抓好优秀剧目的论证、修改、扶持、推荐工作,召开陕西戏剧走向新世纪研讨会。办好《当代戏剧》,为繁荣戏剧创作,活跃戏剧评论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大事。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秦天行、省文联主席李若冰、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小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李若冰同志对剧协去年的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对今年的工作安排表示赞同,并希望协会下大力气培养青年剧作家,努力改变我省戏剧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王小康同志通报了“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筹备情况,倡议全省各院(团)、各地(市)剧协积极协助,共襄盛举。秦天行同志总结了去年我省文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今年文艺工作的有利因素和大好背景。提出了今年我省文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文艺工作者一手抓提高,力求上档次;一手抓群文,活跃城市文化生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努力创作出三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为建党80周年献礼。戏剧界要齐心协力,办好“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何同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李仲谋同志等。
省直及各地(市)剧协负责同志在会上互相交流了工作经验,围绕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促进我省戏剧繁荣为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对我省戏剧事业的发展,创作队伍的巩固和扩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会议期间,协会主席团表彰了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侯红琴、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李岚、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马小矛三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