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第1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关键词:存货;内部控制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概述

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中心环节,存货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流动资产,是有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流转的重要形式表现,在企业整体的流动总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存货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制造情况,而且更是企业销售扩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对于企业存货问题的反映还是企业调整利润,有效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影响很大。存货是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流动性非常强,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和重置中。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下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品而降低价值,从而造成损失,所以存货的内部控制十分重要。为了保证生产的活动的正常运行对存货的需求,降低存货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对企业存货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管理、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积极有效的存货管理是企业经营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生存与壮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供、产、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管理的重要中心环节。企业制订存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障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存货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存货资金使用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体系,是企业在日益激烈地复杂竞争中立于不败的重要条件。存货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最重要中心环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良好的存货管理,有效的完善并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极大加强企业对内部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维护企业资金安全与经营发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元素。此外,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营销活动的重点研究与实践对象,无数的实践证明了,存货管理的有效性、系统性、科学性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现状与财务情况,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壮大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得以生存与顺利经营的重要根本。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考虑不充分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存货管理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典型的如:使用印章凭证等传统方法进行存货管理的企业大量存在,在会计的记账凭证上除了印章与负责人的签字外,难以找寻到对此存货的其他有效信息,对于存货的再进入与再出库等问题完全没有涉及,这种存货管理办法对于传统单一的计划经济而言比较严谨规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增大。对于传统的只重视时间和金额的记载,不重视事由发展情况的记载,对整合与归纳企业的多项信息记载极为不利,难以适应今天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的存货管理最初是在会计系统中存在并日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会计系统结构单一,经营环境简单,因此存货的管理也是简单记录企业的库存与支出,缺乏对存货的连续性使用和供、产、销等环节问题,对企业销售支出的存货和因质量与其他原因产生的内部控制等问题缺乏积极有效地思考和系统科学地认识,不能充分有效的反映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够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自身经营现状不匹配,没有充分结合不同的企业单位的不同特点与需求。比如:就零售与批发企业而言,本身的实力有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以灵活为主,实行简化有力的操作;而对于大型的企业单位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则更多的讲究规范性,要求形成科学系统的明确分工管理;而针对网络式的营销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加强存货收、发、存与供、产、销管理,又需要根据货款与销售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总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效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有效需求,以更好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3、存货控制缺少定期稽核制度

对于企业的存货控制以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具体包括:企业的存货多采用分散仓储方式,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核算;而在财务报表中,存货的分类账目是由仓库通过实物盘点而提供的,但是财务的核算却是已经整合的各类存货的总量,财务与存货盘点工作不相接,其账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有待考究,需要积极加强与完善存货控制的定期稽核制度。

4、存货控制的应用范围太窄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存货控制的应用范围窄,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存货控制更多的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与管理制度,只注重时间与金额的记载,更多的应用在企业的存货收集、发放、存储等方面,而没有与存货的供应、生产、销售系统的联系起来,难以积极有效的发挥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难以给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帮助与指引,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存货的内部控制弱化,控制体系不完整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单位对于存货内部控制的观念与认识不强,认为存货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细微环节,普遍存在着习惯性的行政指挥管理行为。加上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效与成果,也难以觅求到有效的经验与措施方法指导。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更多的是概念引入,控制体系不完善也不完整,也缺乏强效有力的执行度,由此带来的存货舞弊行为日益增加,虚假采购与吃回扣、谎报盈亏、监守自盗等现象在存货的采购、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大量涌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6年,就我国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存货管理与积极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做了详细的阐释,对相关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三、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积极有效地建立健全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系统科学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将存货的收、发、存与供、产、销等诸多环节进行明确系统的规划控制与监督管理,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流程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实行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积极管理,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与统计,防止因存货而产生经营问题,避免舞弊等营私行为的发展。总之,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增加现代企业核心优势,在竞争中日益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2、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积极有效地加强存货的物资控制与管理。当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分散仓储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利用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仓储点建立完善的系统存货管理软件,针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进行明确具体、系统科学的核算与统计,以便快速、及时、准确的把握企业的存货信息,形成企业的内部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软件,可以让企业各部门间的职责与职能更加清晰明确,责任管理更加具体,有效避免部门间的责任推诿和共谋私利行为。此外在各仓储点建立完善的系统存货管理软件,还能够更加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帮助更好的对企业的库存物质进行数量、时效、价值等有效控制,有效实现企业的账、款、卡、物与现实的经营现状相符。而由此情况所出现的财会人员、保管员、供应人员“三位一体”的有效控制格局,能够更好的安排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与相关货物的采购供应。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历年生产和市场运行的规律进行积极有效的研究,从而确定采购的货品名称、时间、数量,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的价格差额来有效进行企业的订货、进仓、零用与核算工作。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要求在仓库货架上建立有效的物资卡登记制度,以便有效实现与企业物资的数量、价值切实相符,要求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经常到仓库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与核实工作,做到财务账与仓库账相符,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积极有效的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的存货周转流程。未来的企业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有效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流程,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积极有效地对公司的存货流程,如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实行合理的规划与完善的管理十分重要。比如最简单的在企业存货管理中对已经入库的货物要实行先进先出的有效原则,这类情况中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变动较大,技术更新速度快,某些电子原材料很可能因库存的积压而造成材料的贬值与淘汰,对公司的有效的控制降低成本管理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要求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积极的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量和产品生产量,有效的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现有库存更好地确定企业的采购计划,以有效地保证原材料的采购、领用、加工、入库、发货和销售,使每一环节物流、单证流同步进行,财务部根据单证按照一定的方法及时记账,对重点存货做到永续盘存,从财务账上反映出产品的生产过程。

4、在积极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基础上,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各细则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以更好地提高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积极有效的控制采购流程。要求企业充分合理的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做好市场调研和生产预测,制定合适的采购物品的数量,不要因过多采购而造成内部积压,也不要因采购不足而影响产品的生产;同时对所采购的货物要求做好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工作,积极开发低成本、高质量的采购合作对象。

其次,积极有效的完善存货保管工作,避免监守自盗和侵占企业固定资产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要求积极有效的完善企业存货的库存管理,做到资产的及时统计与更新,采用定期不定期的监察制度,以更好的实现流程与责任的对应,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资产损失。

最后,积极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企业激励制度,完善相关流程的责任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有效的寻本究源,对于违规操作的个人或者部门实行严厉的惩处;而对于执行效果好的个人和相关部门则对应的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以便更好地确保与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与积极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存货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

四、结论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于存货的核算进行了重新的定义,随着会计相关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内部的存货操作提供了法律基础,有利于保护企业资金,维持资金的完整性。本文对于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方面以及执行方面的问题,然后对存货的内部控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重视从采购、领用、加工、入库、发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以现代内部控制原理为基础,推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同时要加强控制和监督,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推动科学、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存货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顾艳.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研究,2001,(06).

[2]李若山.COSO报告下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2005,(02).

第2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一)存货资金占用量大

一般的制造企业内,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比重达到40%-60%,而在医药制造企业,不但存货的资金占用率大,而且由于企业的主要客户都是医疗机构,国家虽然已经对药品招标的回款期限做出了不得超过六十天的规定,但在部分医疗机构中,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大多存在经费不足、财政补偿不能及时到位和层报药品审批程序较严格等问题,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回款期在三个月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半年及以上;企业药品平均周转期约为1.5-2个月,周转期长,存货资金占用较大。

(二)存货管理成本高、难度大

调查显示,药品生产的直接成本仅仅占总成本的百分之10左右,而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成本的百分之30以上。在医药物流过程中,库存成本产生的费用也是居高不下。而企业药品的库存也必须严格遵守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法规,并结合药品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医药流通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并且药品也有有效期,这些都增加了管理成品和难度。

二、制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层不重视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建立

我国的医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通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能为企业带来较大收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特别是对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停留在防止企业丢失药品的层面。由于制药企业处在国家药监局的严格监控下,所实施的质量管理规程相当严格,有时会与企业内控相重合,因此有的企业会认为质量管理就可以体现内部控制的作用,导致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缺乏。

(二)对具体风险控制点没有做明确分析和规定

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涵盖生产、采购、销货、固定资产、关联交易、货币资金、投资、研发、人事等环节,对于各个环节的具体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存货管理的物资流转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许多个部门相配合,风险性较高,但对存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点没有具体分析和规定。

(三)采购机制设置不合理采购效率低下

制药企业目前与采购有关的业务大都由采购部负责,采购部中有多个采购组,各个采购组与各分厂对接,按照每组负责采购一个分厂的所有物资进行设置,从表面看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但是由于每个分厂用到的物资有时会重复,如果分开采购,就会减少采购批量,增加采购成本,倘若统一采购,则需要协调,极易造成责任推诿或采购不及时等现象。

另外,企业对于采购与付款的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审批流程,采购流程由于涉及到采购、财务、仓储、法律事务部等多个部门,需多重审批,公司的制造中心又距离本部较远,每次批送都耗费大量时间。其次,公司的采购部门没有将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导致部分采购人员对提高采购效率不重视,采购不及时,这造成了公司采购效率低下。

(四)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合理

公司的绩效考核中没有将存货内部控制的实施纳入其中,目前企业内的绩效考核更偏重员工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因此导致员工对存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在日常管理存货的过程中,仅以完成采购,保证持续生产为目的,不断减少采购次数和加大采购量,从而导致增加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量。

三、制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加强管理层的重视

公司应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的组织机制进行调整,建立专门的具有独立性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专门的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应包含管理层、监督层、领导层和执行层。管理层包含专门从审计法务组独立出来的内控专项组,主要负责领导协调公司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并且直接向领导层汇报工作;监督层由企业内现有的审计法务组担当,负责监督内控全过程的运行;领导层至少要包含CEO、CFO和董事长等高管,主要把握公司内控的方向性和战略层次的规划和决策;执行层由各职能部门共同担当,负责组织内控的日常工作及落实。

(二)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对公司存货管理进行评估

由于公司缺乏对导致存货管理风险进行评估的机制,并无法有效识别各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因此应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引入“SWOT”分析法风险进行分析。

“SWOT”是一种常用且直观的风险分析方法,是基于外部环境与竞争市场变化的条件下,进而影响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要素: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的列举,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匹配和综合分析,并将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要素结合起来的态势分析方法。具体联合到库存控制管理,可运用“SWOT”分析法可能对存货管理产生风险的因素,例如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的价格变化、竞争市场及销售渠道的变化、经济状况和存货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对可能造成的存货风险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范。并同时针对公司自身存货管理的特性,对于公司存货管理的物质流转控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做出明确的分析和规定,将采取预防措施防备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优化存货采购机制设置

公司现在的采购机制是采用与分厂对接的形式,极易造成采购物资的交叉,从而引起职责不明,调整原有分组,根据企业内采购存货的类别进行分类,设置权责更为清晰的机构分类,分为原料采购组、包材采购组、五金劳保采购组、溶剂采购组,同时新增核算小组,对于经过审批需求的单位请购物资进行预先归集和合算,再将核算采购的结果按照采购组的职能分配给各采购小组,进行物资采购。

在提高采购效率方面,改变现有的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审批模式,应用OA内部办公系统,采用网上联网审批。由物资请求单位在OA系统内发起物资请购申请,然后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转移到在系统内层层审批,审批完成以后,传回采购部,进行保存后按照审批过的单子进行采购。内部联网办公系统有利于缩短审批时间,加快采购效率。

第3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关键词:存货管理 内部控制系统 ABC控制法

0 引言

企业的本质就是资本循环,资本从采购原材料到加工原材料再到销售成品的总体投入最后到销售完成品收回成本投入,整个回收过程就是资本循环。在资本循环中,最后一个环节是产品的销售,将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才能获得二次循环资本的机会,因而,企业存货过多使大量资本积压,流动资本减少无疑是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的巨大瓶颈,供应链和资金链的失衡将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那么,该如何控制企业存货以达到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的和谐统一呢?由于中小型企业在供应链和资金链中都有着比较大的缺陷,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较高的代表性,故以中小型企业为例,对企业内部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1 目前中小型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受资本限制,设备和技术都相对缺乏,因此在市场预测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及走势,故而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决策依据,从而使原产品的采购计划失去决策依据,此时许多小企业为了赢得相对折扣就会大肆购入,从而加重了仓库的负担。[1]

1.2 采购员在采购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仓库状况和企业的生产状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采购计划,很多企业在生产前根本不去计算自己需要多少原料,盲目地采购生产原料,还有的企业根本不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存货积压的问题,导致企业没有相应的存货问责制度。

1.3 企业库存的验收保管和销售管理体制不完善。首先,在当天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生产余料的问题,而这些余料都会在下班后产生,然而那时候的仓库已经下班关门了,验收员也不会将这批余料验收后放回到仓库里,导致这批余料被随意放置而无人看管,最后可能丢失给企业带来财产损失;其次,在新的生产原料和成品入库前,没有专人对这批物料进行记录,在中小型企业中,采购员和记录人员往往会是同一个人,这样一旦碰到了素质不高的采购员,,又会给企业带来库存损失;第三,企业仓库内没有专人看管,没有对企业仓库进行分区标码,从而导致了仓库管理的混乱,在取货时,极易造成货物损害等现象,加之在产品出库时寻找产品浪费的时间也对企业造成了损失。第四,对仓库中物料的审计核算制度不合理,在一个生产周期完成后,普遍都会遗留下部分余料,而这些余料由于缺乏规范制度,可能不会被记载库存中,又让企业遭受了损失。[2]

1.4 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经验的缺乏,在机构设置和内部人员的安排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企业内部的资产审核部门应当是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对企业资产的审计核查的部门,可是在中小型企业,这些部门员工主要由采购和销售部门人员兼任,甚至没有审核部门。这给很多投机倒把的企业内部人员钻空子的机会。同时,与审核制度并存的盘点制度也在中小型企业演化成了一张白纸,这些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导致企业白白遭受损失。

2 解决策略

2.1 合理规划企业生产资源,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库存-销售体系。要制定和落实企业产品和原料出入库制度,在仓库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仓库物料进行物料编码,并在出入库时,将产品和原料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2.2 运用科学的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预测能力,根据市场需求控制原料的采购,提高对市场的敏锐度,在市场变化时,准确计算企业所需的资源,并根据剩余仓库空间采购相应数量的原料。

2.3 拓宽原料采购渠道,增加原料采购的选择余地,从而针对不同的库存状况对原料产品型号和质地的选择,在原料采购时要确立合理的采购计划,选择最低成本的采购方案和采购路线,节约采购成本。

2.4 采用ABC控制法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ABC控制法是指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存货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产品为存货总额80%,而存货品种占全部库存10%的产品,实行重点管理和严格控制;B产品为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15%、品种占全部存货20%的一般类产品实行日常管理和一般控制;C为资金占存货总额5%、种类占90%的产品进行一般管理,这些用品可以随时采购,因而可以减少它们对库存的压力。[3]

2.5 提高企业货款支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企业货款支付能力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货款支付能力可以增强供货商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从而使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更有余地。

3 结语

仓库是企业的另一块“金库”,里面的管理状况和存货的质量将化成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积极引进ERP等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有效控制库存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力度,为企业添加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2]陈斯雯主编.企业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0).

第4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存货运动可用如下流程来表示:购买生产销售购买,在企业作业流的各个环节中,存货会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仍可以在生产步骤的基础上,将实物流的内部循环简化为三大环节:

(1)存货购入环节。在存货购入环节中,保证购入与采购业务的良好对接,其中包含物资验收、凭证校对及实物验收等各个业务流程。

(2)存货储存环节。在存货流转中间业务中,仓储业务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物资保管、记账管理、养护管理及仓储设备管理等业务流程。

(3)存货出库环节。在存货出库环节中,出库流转、生产业务及销售业务三者相互衔接,其中以存货出库管理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的内部控制涉及到对整个存货生产及出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存货使用量,降低资金占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至关重要,且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的环节和内容众多。就目前来看,许多工业企业在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出现了存货利用效率低、账实不符、物流与资金不同步、货物积压、存货占用资金多等一系列不良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控制和管理的基础,就目前来看,许多工业企业缺乏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控制工作不能良好开展,管理效率不高,成本投入较大。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的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工业企业对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缺失,使得整个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出现随意性和模糊性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体现在存货实物流管理过程中职责分工不明确。

2、采购决策机制缺失

相较于普通商品制造企业来说,工业企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经营管理有着高成本和高风险特征,在生产经营中,原材料供应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环环相扣,一旦三者衔接不良,必然会降低经营效率,提升时间成本,这就需要工业企业合理的确定最佳采购时间及数量。不同工业企业实际情况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最佳采购时间及数量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但采购时间与采购数量的不合理会带来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目前来看,一些工业企业在确定最佳采购时间和数量的过程缺乏合理分析和有效的成本计算,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保证采购与生产两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是合理确定采购时间和数量的重要基础,而一些工业企业缺乏最佳采购决策机制,欠缺相关配套措施,没有科学的成本计算和方案比对,只是单纯的依照企业生产情况分析来制定采购决策,必然会导致采购时间与采购数量不合理,严重时可造成绝大成本损失。

3、存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有待加强

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当前一些工业企业并没有将存货实物流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没有指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制度,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使得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这使得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了存货实物流管理水平。国外发达国家许多工业企业都针对存货内部控制特点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存货内部控制工作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因此我国工业企业也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关键点把握不足

首先,内部控制部门没能发挥有效职能,使得企业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存货存在暗损问题;第二,一些存货实物流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对重要工作了解和把握不足,关键岗位漏洞较多;第三,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参与力度不足,能力不够,控制力薄弱,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物流与资金流不同步、积压物资、资金占用大等问题。

三、完善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措施探?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工业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其一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企业规模和实际经营状况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要结合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进行岗位分工。

2、建立最佳采购决策机制

工业企业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科学的成本核算与评估为基础,确定最佳采购时间和数量。此外,要建立沟通机制,促进采购、生产与销售等各环节的衔接,避免出现采购失误问题。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系统,以存货成本和收益比较为依据,确定最佳库存量。

3、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存货出入库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指导员工管理工作。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保证存货质量。

4、加强绩效考核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实现存货实物流的精细化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及人员完成工作,结合奖惩机制,防止舞弊行为和现象的发生。

5、完善监督机制

工业企业应当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力度,做好监督工作,实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约束作用。

(二)分解业务流程,把握控制关键点

1、货币性控制

会计部门支付存货采购价款和销售收款执行的存货实物流内部控制就是货币性控制,货币性控制立足于会计内部各岗位与资金流控制之间的不相容,通过会计票据与账簿之间的相互审核和牵制来有效提升存货实物流管理控制水平,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资金流与存货实物流的同步性,从而避免存货积压或占用资金过多的情况出现。

2、非货币性控制

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非货币性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工作:

(1)单据信息传递的有效控制。在工业企业采购验收及出库管理等关节中,单据信息传递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以相互牵制的各项单据和不相容的各个岗位为立足点,通过流程单据及流程单据附带的信息流转来实现对存货实物流的有效控制。

(2)专业技术方法控制。在存货安全管理及使用管理方面,主要应用专业技术方法控制,保证存货的安全性,提升存货使用效率,其在存货实物保管存储这一工作环节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5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关键词:商业零售企业 内部控制 存货管理

商业零售企业的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存货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保持存货数量和周转率的合理性,降低存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

一、商业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因素

商业零售企业购入商品存货直接销售给用于非生产性消费目的的消费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实际经营中实施存货管理将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影响

商业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企业直面终端消费者提供商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个人需求和环境因素多重影响,企业销售业绩受到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谐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社会收入的增加创造了更大的消费需求,企业应该采取相对积极的存货管理策略,反之亦成立。

(二)市场需求的影响

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人数众多的客户群体决定了市场对企业所提供商品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商品的不同品种和型号的存货数量。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有效管理存货,以实现存货向销售转化,资金占用快速变现的目标,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课题。

(三)行业竞争的影响

商业零售企业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新兴的电商产业快速崛起,对传统商业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传统的商业零售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存货管理,提升销售和盈利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保证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四)商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依托技术创新,商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用于消费的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更新换代。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带来商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消费者在市场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企业作为商品供应方必须把握市场脉搏,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保证存货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有效应对因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经营管理能力的影响

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保证对存货在计划、采购、存放、流转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加速存货周转和库存资金回笼,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以最小的存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商业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的改进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和经营模式创新,存货资产占比不断提升,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日趋复杂并亟待改进。

(一)控制存货规模,优化存货结构,保证存货流动性

计划是存货管理的基础,商业零售企业需要经过充分地市场需求调研,拟订合理的商品采购计划和库存品种配置计划,建立科学的方法有效地管理存货资产。

(1)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企业结合经营中一定期间的销售规模和存货周转率完成情况,制定合理的存货储备计划;建立科学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以销售计划确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并进行周期性采购,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购数量增加采购批次,降低存货成本,控制经营风险。

(2)采用ABC存货分类管理法,依据存货的价值实行分类管理。对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作为重点加强管理和控制,计算每个品种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合理增加订货次数,减少存货积压;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计算每个品种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但不必像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那样要求严格;不重要的库存(C类)品种数量很多,但单位价值不高,只需采用相对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合理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订货次数。

(3)保持合理的存货经销代销库存比例。在存货实现销售之前,代销商品的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仍在委托方。商业零售企业通过适当增加代销商品在库存总额中所占比例,有利于降低资金占用,优化库存结构,规避存货积压引发的财物风险。

(二)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存货管理效率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能够满足业务管理需要的ERP管理软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企业中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和进、销、存等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信息统一、数据共享、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有效杜绝信息不通畅、账实不相符、行动不一致等管理漏洞,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增强员工管理理念与意识

企业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管理的执行力,建立健全符合内部控制规范的存货管理制度,对存货从计划、采购、存放、流转、销售的整个业务流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执行严格管理和有效控制。

(1)建立存货库龄管理制度,对于周转缓慢、超龄滞销的存货,分析形成原因、处理方法和责任人员,积极与供应商协商进行退换货,或者执行打折促销方案,清理库存积压,加速资金回笼。

(2)建立存货盘点制度,对存货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准确掌握存货实时状况,保证存货安全完整。企业通过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核实账实是否相符,掌握真实的存货信息,杜绝管理漏洞。

(3)建立存货损耗追偿制度,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对于管理不到位、人为原因造成的存货损失追偿至责任部门和人员。

(四)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内控管理,强化内部考评和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控制可以明确职能部门权责,促进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保证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内部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其职能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各项经营业务和各个业务环节。

(1)内部控制前提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离制度,企业需要依据业务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各个业务环节的管理规范,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存货管理工作岗位职责清晰明确,建立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避免企业内部员工和等行为发生。

(2)内部控制需要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支持,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应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取得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并依据员工的考评结果对其进行激励与约束。有效的绩效考评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和业绩,最终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3)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企业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很多企业已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强化制度执行,避免内控失效。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负责,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贯穿整个经营活动,内控目标必须依靠审计控制和评价体系实现。审计人员需要提升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提高执行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企业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零售企业由于所经营商品流通时间短、季节性强、客户群体大、资金占用多等行业特征,面临着更多的经营风险。商业零售企业必须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对存货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

[2]周建共.浅议商业零售企业内控管理[J].中国市场,2015(1).

[3]金彤.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16).

第6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摘 要 货币资金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中的重点处理内容。也就是说,企业资本资金是企业经营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主体会计实务的重点工作。当前形势下,企业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为了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自身立足市场所需的应变能力,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 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问题 举措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货币资金管理。目前来说,市场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项目经营范畴与理财投资空间也就愈发宽广。因此,当前形势下,加强资本资金的管理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重要价值极大,即通过资金高效管理,能够实现资产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促进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定义概述

(一)企业货币资金种类

货币资金是企业各项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货币资金的使用性能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本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商用信贷、以及其它形态的货币资金。经营所需的资本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现金,即库存现金,属于流动资金,但不包括备用金;银行存款资金,主要指利用银行金融组织机构服务内容延伸而来的外阜存款、信用卡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保证金等;而商用信贷实则可以归于银行存款范畴之内,但是其性质主要倾向于企业资金筹措、融资方面。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简单来说,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指为了保证资本资金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制衡约束举措、方法、机制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得资金管理能够有理有据与有章可循。为此,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规划应当明确以下几点:其一是资金安全,即通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实现资本资金的财务信息安全,进而保证资金安全完整。企业财务工作主体应当遵循各项财经法规、内部控制体系机制、以及各项管理规章机制等,从而才能确保合理调度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其二是资金使用效益。货币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作用。因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货币资金的重要价值;其三是资金完整性。通过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落实企业权责发生制,将所有资金收入入账,避免出现私自挪用、截留或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其四是资金合法性。企业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企业应提高法律意识,确保资金获得与使用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手续齐全,规范企业运营发展。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

(一)岗位分工执行方式

岗位分工是确保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执行基础,它主要凭借企业各责任单位人员岗位的部署去实现各岗位间的制衡与约束。因此,会计行为主体岗位职责分工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其一,会计工作人员应当负责账务的分类、登记、原始凭证等的会计信息复核、以及收付凭证的编制等工作。其二,出纳人员应当注重货币资金的保管,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管理,如签发、每日记账登记,而不能负责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货币资金这项事宜的处理应当只负责定期审计账目、对现金进行清查及盘点、以及组织不定期抽查活动等。其四,会计主管应主要负责审核工作,即确认收支、以及复合单位负责人印章等工作事宜,即银行预留印章必须由不同的人员经管,并能够定期和银行组织机构进行对账,负责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

(二)收支控制执行方式

1.收入控制。财务资金活动收款支付环节必须要有票据,同时能够确保结算时尽量转账,如果现金结算时应当按照期限时间内及时递送到银行。另外,结算时也应当尽量采取集中收付结算方式,分散收款有一定弊端,会导致部分账款出现坏账的可能,进而导致赊销规模扩大,不利于账款的有效回笼;分散方式收款时,也要保证及时能够将账款递交到负责单位的出纳员手中,并杜绝坐收坐支。

2.支出控制。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每笔支出必须经得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复核与审批,一般是会计工作人员负责复核,会计主管负责审核,出纳负责付款事宜。另外,也要确保各项财务活动支出是在预算编制计划之内的,并能够严格把好人员合理分工,坚持会计行为主体职务不相容分离机制。

3.货币资金保管控制。货币资金收付和保管只能由出纳员负责,其他任何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非经单位领导集体特别授权,不得接触货币资金;要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出纳员要自觉进行经常性的对账,每日结出现金日记账余额与自己所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事先连续编号并按顺序使用,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

三、强化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实行举措

(一)健全内控体系制度、落实财务岗位人员职务不相容分离机制

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逐步健全是落实财务岗位人员职务不相容分离机制的必要保障。也就是说,单位财务活动的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会计实务处理必须要坚定财务工作原则,并且涉及到付款、结算、以及办理登记手续的任意财务业务处理,都必须严格把控不能交由一人负责,确保落实不相容人员职务分离机制的牵制、制衡职能发挥。

(二)加强运作资金管理

加快企业组织机构的资金周转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资金只有在流转运作中才能实现增值及保值。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组织机构的财务运作资金管理要始终保持合理“三率”的控制,即流动比率、运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尤其是现金比率这项指标,它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近期项目活动的支付偿还能力,所以就要尽可能保持现金收入总和大于现金支出总和,并使得现金流转收入与流转支出实现“差值余额为零”,以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使得现金能够充分利用,提高运作效率。

(三)健全审批控制体系机制内容

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点内容。为此,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权责岗位责任机制,并要定期随着财务活动内容的管理状况作出更新与补充,尤其是货币资金相关的支付业务处理,务必要保证权责岗位责任机制内容能够配套货币资金收入与支出执行活动的各项作业环节;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执行程序、岗位职责、资金控制举措必须重点明确;并且能够规范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工作执行要求,不能凭经验及本位观念用事,从而才能提高工作主体的职业判断能力,避免“一支笔”现象发生。

(四)专项设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机制

首先,货币资金内控体系机制的设立,必须能够明确资金货币的控制范畴,能够涵盖企业财务活动的各项收支业务事宜,按规定所需把收支业务记入相关账户。其次,要把握好控制方向。即企业货币资金控制必须从账务盘点、清查,库存限额,实务隔离三个方面进行控制,力求确保资金安全。最后,要保证货币资金控制合规合法,保证货币资金活动的收支业务能够落实票据及印章管理机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四、结语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货币资金内控执行内容为之重要,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监测重点。其主要内部控制目的执行成效的变现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活动收支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而才能避免人员舞弊行为的发生,真正使得资金资产的安全程度得以保障,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机制及相关内容,并保证制度可行,能够长期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计实务处理,从而才能实现财务货币资金控制目标,发挥内部控制效用。

参考文献:

[1]文惠明.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2]陈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11(09).

[3]张红梅.浅议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者.2010(13).

[4]周佳,田华秀,项金燕.浅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方法.消费导刊.2008(12).

第7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关键词:存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不仅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一般在40%—60%之间,而且还是在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创造价值和提高价值的基础物类;企业的存货还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运作的晴雨表,存货的周转快慢,对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存货的安全与完整、加速存货周转、提高存货的经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存货》对于存货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存货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二是控制存货的价值流转记录程序,即在实物流转的过程中要同时对实物的价值进行结转和记录。控制实物流转程序主要是针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存储、发出、生产及发货等各实物流转环节,对存货主要的工作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划分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同时设置必要的控制环节以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并且明确相应的授权等。控制存货价值流转记录程序,会计部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存货入库及存货出售的全过程建立控制制度,在以配合企业存货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和企业相统一的存货控制制度。

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对存货内部控制认识和理解不足

很多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性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对于内控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而未落实到企业文化战略和机制上,内部控制的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贯穿企业的日常经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因素、每个环节都是相关联的,相互作用的。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应具有适时性、系统性和严肃性。而很多企业随着自身经营范围的扩大,内部管理需求增大的同时,内部控制并没有进行及时和完善的修改。不少企业目前意识到在内部控制这个环节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及一些业务人员对上述的内部控制规范行为没有一点相关医师,可谓是一无所知。一些企业的财物或者业务人员只是对内部控制规范有少许了解,没有认真贯彻学习实施,所以,内部控制相应地失去了他们严肃性,此类问题的存在我们理应加强贯彻实施。

(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很多企业虽然对存货设计了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完善,存在缺陷。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完善的控制制度,例如与存货相关的采购和销售往往都是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来完成,存货管理人员在负责采购的同时又负责收付款工作,身兼数职。内部牵制制度尚未建立,岗位职责界定不清晰,存货出入库没有严格的管理,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事后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存货出现短缺、变质、毁损时也无法根据相应制度来追究责任。

(三)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当今的社会中,首先树立应有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对风险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评估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1)在企业运行良好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往往过于乐观和自信,企业管理者对经济形势的波动所产生的风险认识不足,,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危机,盲目扩张。风险管控的意识并不是企业日常工作的职能,而只是应付危机时的形式。(2)内部控制的动力源自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它没有单一的专业化,在企业当中,风险意识也没有被当做一项单独的职能工作,更没有设置独立的相关管理部门和专们的负责人,这在某种方面也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深入实施。风险管理专门人员的匮乏,再加上管理意识的淡薄,风险评估工作也不能进行定量分析,自然也就无法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无法转变成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和数据,风险也就无法度量。

(四)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尺度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指定相应的存货内部控制模式。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工较为细致,存货内部控制程序也严密一些;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自身情况的各种限制,存货内部控制程序也就粗略一些。在不同的业务处理上,如果没有一个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具体衡量标准,也就很难对于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样是销售和收款业务,是集中首款还是分期收款,是先提货还是先付款,关于这些业务的处理都应该是明确清晰的标准,然而目前现实生活中很明显一些企业中缺乏这些标准,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单位的存货控制流于形式。

二、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及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而它的实施,是要靠企业的每个员工。要明确存货管理的链条价值观念,存货不仅仅是存货管理部门的事情,而应该发生在企业运营的全部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管理。要将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加强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管理层要率先提高自身认识,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货品种繁多,业务比较复杂,存货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员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了解内部空的重要性知识,先从自己做起。从流程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存货的基本流程包括存货预算、采购、验收入库、存储保管、出库、存货的处置、退回、盘点清查等环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的存货周转流程,要把企业单位存货周转的各个环节全都融入内部的控制体系当中,加以完善这项制度,防止意外发生。规范存货单据流转程序,出入库单据必须连续编号。严格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程序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按照制定的存货业务流程, 明确存货的入库、出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等环节的控制,使得相应单据的流转与实物一致。在存货的周转中,各部门要按照流程来填制单据,保证存货的每一环节物流和单证的流转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使得物流和价值流归于统一。

(二)建立存货风险管理

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一般有三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首先,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而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企业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使得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个员工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其次,要建立存货风险评估系统。这主要以存货的业务流程为主,梳理企业存货流程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应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细化和评估,最后对每一类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管控,最终对风险进行量化,从而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三)建立存货内控评价体系

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用来对存货的内控绩效进行评价。内控评价是一种自律机制,这种机制将对存货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并发现新的问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应定期根据评价标准的规定对存货的所有流转环节进行考核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它不仅仅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评价,企业员工也要参照相应标准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内部控制的评价基础就是要要奖惩分明,这就将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内审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确保内部控制真正得到执行。

三、总结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存货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学会控制存货,掌握存货管理的主动权。加强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对于确保存货会计信息相关资料的可靠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存货内部控制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的调整存货内部控制,使其适应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汤双喜.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4).

[2]谭佳梅.浅论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会计之友,2008年(10).

[3]张克兵.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审计广角,2012(9).

第8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理论界一直在倡导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但收效不大。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存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这在会计实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存货是负债。当企业的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货就像是一种负债。

2.对ERP技术的疏漏。目前企业对资金效益管理意识、水平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对存货的管理要求也就不高;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因而也无法实现为资金管理提供依据。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订货的选择、订货数量,还是货品的分类验收与储存,或者是清货、退货,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然而实际上是悖向运行。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注重了运用数学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但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对存货管理还是仅仅靠一台秤和一支笔。库存管理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手段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不建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我们也可能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它毕竟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使我们无法实时、动态、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信息,并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间、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对存货成本缺乏系统技术控制,以求能更好地为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利润。

二、存货成本控制的技术

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应重点抓好采购和领用: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1)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3)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4)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5)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清理在途料,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6)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第9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范文

关键词:生产;存货;审计

存货的计价和相关销售成本都会对财务状况和利润表产生重大的影响。审计工作者应当确认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金额,存货在财务报表日是否实际存在和归公司所有,金额是否符合计价认定。期末库存价值的高估虚增税前净利润,如低估则相反。期末存货单位成本该算不准确,很有可能导致销售价格低于实际成本。长此以往,企业将很难持续经营。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以制造业为例,存货与仓储循环由将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的有关活动组成。该循环包括制订生产计划,控制、保持存货水平以及与制造过程有关的交易和事项,涉及领料、生产加工、销售产成品等主要环节。存货与仓储循环所涉及的凭证和记录主要包括: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生产与存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等。上述业务活动通常涉及以下部门:生产计划部门、仓库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等。

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总体上看,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存货的内部控制和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两项内容。

对于存货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审阅、观察等方法进行了解,并采用调查问卷、文字说明和流程图等方法,将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审计人员在了解了存货内部控制之后,应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并初步估计其控制风险水平,以确定存货印内部控制是否可以依赖,决定是否进控制测试以及控制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对成本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的测试。首先从对成本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的了解开始,审计人员一般是通过编制成本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调查表来完成这—任务的。

审计人员在了解了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对其进行控制测试,并据此判断报表及账户中的错弊数量和程度,决定实质性审查的程度和范围。常用的侧试程序有:检查相关凭证中的授权记录,以确定生产活动是否经过恰当审批;检查有关成本的记账凭证是否附有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等原始凭证,并要核实这些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检查上述原始凭证是否具有事先印制或制作的顺序编号,这些编号是否连续完整,是否有相应的过账符号;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判断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同时选取样本测试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的计算,以检验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前后各期一致;询问和观察存货盘点程序。通过以上测试,审计人员最终可对当期采用的成本会计制度作出合理评价。我们知道,存货通常是企业数额最大的流动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价值的确定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存货审计目标

评审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存货在报表日是否存在;确定存货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特定期间存货收发业务均己全部记录;确定存货计价是否合理,存货成本计算是否合理;确定存货的截止日期是否正确;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五、存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存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获取编制存货明细表

审计人员首先应获取或编制存货及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余额与明细账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和相应调整。

2.实施分析性复核

审计人员在存货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来获取审计证据,并协助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在存货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主要是简单比较法或比率分析法。

3.实地监督存货盘点

对期末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存货审计中的重要内容。存货监盘指审计人员参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工作,并对盘点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抽查,以获取存货真实存在的证据。

4.实施存货的计价测试

监盘程序主要是对存货的结存数量加以确认,为验证资产负债表上存货余额的真实性,还必须进行存货的计价测试,确定存货实物数量和永续盘存记录中的数量记录是否经过正确的计价和汇总。5.实施存货的截止测试

就是检查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止,所购入的存货或已销售的存货是否与其对应的会计科目一并记人同一会计期间。

6.审查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期未对存货进行盘点后,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和转销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进行核算。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审查主要包括: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于期末对存货作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方法是否合理,前后各期是否一致;存货跌价准备提取或补提的金额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抽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查明其期后售价是否低于原始成本。

7.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

为了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表达与披露的恰当性,审计人员应对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生产成本等各具体存货相关账户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各具体存货相关账户测试后,应确定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数字是否依据上述各账户的审定期未余额填列。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这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