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情同意、保密、转介、价值中立等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起码的伦理规范|2,这些规范不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同时为心理咨询师们提供了在特定情境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在我国的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中,这些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在执行的时候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复杂性,这些基本原则也远远不能解决咨询师的所有问题和所面临的道德两难选择13。
国外有关心理咨询的伦理学和行为规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的过程,比如:美国心理协会(APA)1892年成立,在1938年就专门成立了科学及专业伦理学委员会,来处理与伦理学相关的问题;在1953年正式制定了“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标准’法典|4|;在1992年,伦理学标准委员会又通过调查把伦理学标准修改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
而我国在这方面发展比较缓慢和薄弱,使我们心理咨询师在工作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为此,笔者试结合国外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发展,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业规范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1我国心理咨询的伦理学现状
我国目前管理心理咨询工作的相关协会有两个:中国心理学会(CPA)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AMH)CPA创建于1921年,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没有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美国APA在建立46年后就专门成立了科学及专业伦理学委员会,61年后正式制定了“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标准”法典。而CPA在成立的85年中,只在1992年的时候,公布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其中包含了9条道德准则,但没有说明违背该准则伦理问题的受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CAMH成立于1985年,现在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但是也没有专业伦理学委员会,没有制定注册会员应该遵守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直到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试行《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时候,劳动部委托CAMH制定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中的2.1款中包括了6条职业道德,其中涉及:歧视、知情同意、避免双重关系、转诊和保密等。但是,该标准同样没有说明有关心理咨询中的伦理学问题的受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管理职能上的不明确和缺失,造成对心理咨询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真空和实践的困惑,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无从界定和约束,工作中出现纠纷后难以找到法律和职业规范依据,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相关法律和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乏也为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职业监控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些问题相互钳制,对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构成巨大阻碍.
2国外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发展
在国外,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比较长,基本上各个地方都有开业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尤其是欧美。在美国,对心理咨询的行业规范和管理的部门就有四个161:专业伦理学委员会、州注册机构、民事法庭(主要处理渎职的行为)以及刑事法庭。尽管这四个部门职能可能有相当的重叠,但每一个机构都有其不同执行标准,对心理咨询这一行业进行有效和严格的管理.
美国心理学会(APA)针对1319名会员做的随机调查中,有679名心理学家遇到过伦理学上的挑战和麻烦171。在美国各州的心理咨询的注册机构中,因为违反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而受到的惩罚案例中,与来访者发生性或非性的双重关系的就占35%;非专业、非伦理或忽视的行为占28.6%;欺骗性的治疗行为占9.5%;犯罪行为占8.6%.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诉正是因为病人对心理咨询的投诉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督促美国心理咨询的伦理学原则走上了规范和正规的管理.
成立于1892年的APA,于1938年首次成立了科学及专业伦理学委员会,主要处理心理咨询当中的投诉问题,但因为没有正式而明确的伦理学标准,只能以舆论和劝说为主要处理方式。APA认识到了伦理学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于1947年决定制订一个正式的伦理学法典,并随即成立了一个制订伦理学标准的委员会,1948年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经验研宄及起草法典的部门,发给APA的7500名成员每人一封信,请他们回答:通过对具体情况的描写反映出解决伦理学问题的经验,以便确定伦理学的主题委员会陆续收到了1000多份评论性事件报告。在认真分析、归类、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这些事件与附加评论于第2年制订了法典草稿,并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Psychologist)杂志(1951)上,此标准归纳为6个主要方面141:(1)心理咨询伦理学标准与公共责任;(2)心理咨询职业关系的伦理学标准;(3)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的伦理学标准;(4)心理咨询科学研宄的伦理学标准;5)心理咨询专业写作与出版的伦理学标准;(6)心理咨询教学的伦理学标准。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几经修改,最后在1953年正式定稿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标准美国心理协会结束了60年没有正式的伦理学标准的历史。
1990年APA依照上述方法,再次进行了调查研宄,然后把伦理学标准修改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EthicalPrinciplesofPsychologistsandCodeofConduct)(1992APA),发表在AmericanPsychologist杂志上,它包括介绍、前言、6个总的原则以及具体的伦理标准171。协会通过它的伦理学委员会,要求和约束其成员遵守该法典中规定的伦理学原则。如果有来访者投诉咨询师的伦理问题,那么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会予以受理处理,认定情况违反了伦理学规范,将会被处以除名、取消注册资格、判处渎职和刑事等处罚。在1996年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公开处理的案例当中,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性行为而被‘注销资格”的占63%;其次不适当的专业行为,涉及儿童的监护权,违反保密原则,测验的滥用,保险费用问题,不胜任职业;还包括不适当的研宄、教学、管理问题,不恰当的公开发表、错误、虚假或误导的言论等,也是咨询师被处理的主要原因|8)。2002年美国心理协会又一次对其进行了修订。
英国咨询与治疗协会(BACP)也在2002年对旧的伦理和执业法规进行了修订,颁布新的《关于咨询和治疗的伦理规范和执业完善框架〉,新框架较之旧法规在各方面都更趋于完善。伦理学原则包括:诚信(fidelity)、自决(autonomy)、有益(beneficence)、无伤害(non—maleficence)、公正(justice)、自尊(self—respect)等条款|91。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投诉程序,对于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我国心理咨询的伦理学思考
笔者依据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伦理学现状,结合欧美国家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首先,应该尽快成立心理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CPA)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AMH)应联合成立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探索、制定、修订“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同时受理各类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的投诉和处理。让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投诉渠道。
其次应该起草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伦理学规范。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所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行业规范和伦理学原则,而完全照搬欧美等国相应正式的心理学伦理规范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仅仅只能起借鉴作用。美国心理学家Hobbs说1101:产生于真正本土心理学的伦理学法典才有生命力。所以,中国心理学会应该尽快着手制定‘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业规范’,强化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和管理。该规范的制定方法可以借鉴欧美国家做法,以经验研宄为基础,向中国本土实践的心理学家发放调查问卷,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予以试行,然后再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再次,应该加强心理咨询师的注册和认证工作。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到最后是由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实施和遵守的,要想减少咨询当中伦理学问题,就必须对所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咨询师必须在中国心理协会或者注册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同时予以公开,来访者可以在网上查询,予以吊销执照的也能在网上进行查询,这样,就增加了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样,可以避免非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一项专业的、神圣的工作。在我国现阶段,心理咨询师鱼龙混杂,很多非专业人员未经任何正规的培训,就上岗咨询,而来访者又无从识辨,这样影响了心理咨询的信誉和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本科和研究生所学知识的不足,如果想要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好学员学生,就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对专业保持好奇心和钻研的心态。
在本次培训的过程中,我有时会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他们并不是明白心理咨询师成长过程的艰辛,有时候这种成长的焦虑会以盲目的追寻各种流派、各种奇异的技术行为表现出来。如果督导师或老师能够及早告诉学员他们的路有多长,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就像一个来访者了解了心理咨询过程是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个快乐的过程一样,以后无论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心里会有所准备,焦虑情绪也不会变得更加强烈。其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健康成长和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类似,可以分为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其应有的特点、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个人从懵懂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快乐的、适应良好的的成人需要足够好的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正确帮助、引导和支持。同样,心理咨询师如果有条件或能够在督导师的帮助、支持下,认识清楚自己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正确地学会处理每一个阶段的问题以及和来访者之间表现出来的困难,那么这个心理咨询师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有力量、有能力、真正能够帮助别人的专业工作者。
根据自己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的体会,结合Ronnestad 和Skovholt的督导模型,我们可以把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本文简单描述一下这六个阶段的具体状态,希望能够减轻正在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焦虑。
第一阶段:外行帮助者状态
这是刚刚开始进入心理咨询的学习阶段,学员对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咨询理论囫囵吞枣,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消化,但这些新手已经具有了帮助他人的一些经验和比较强烈的助人热情。比如,他们曾经非常喜欢作为朋友,监护人或同事来为别人宽心和解答问题。处于外行帮助者状态的新手更多具备的是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心态。他们也经常很主动地为别人排忧解难、并且乐此不彼。在这个阶段新手的助人状态往往被称为“外行帮助者的状态”。
“外行帮助者状态的典型特点就是在与被帮助的人展开谈话以后,要迅速地确定被帮助者所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同时给予被帮助者强烈的、过分的情感支持,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Ronnestady 和Skovholt,2003)。所以,处于外行帮助者状态的新手一般倾向于快速界定具体问题,趋向于情感和干预的过度地卷入和参与,他们一般总是在表达同情而不能共情。快速界定问题背后的动机是帮助者面对有问题的被帮助者时内心的焦虑和急躁;情感和干预的过度卷入和参与凸显了帮助者在急躁焦虑的内心感受驱使下的无所不能的自恋体现和无能感;而共情是一种需要训练和体会的的情感卷入能力,只有帮助者能够真诚面对自己内心情感和冲动,而且羞耻感较低的时候才能与被帮助者的情感发生恰当的共鸣,而同情是不太需要训练的。
第二阶段:初级学生状态
当咨询师踏入做案例的阶段时,尽管这个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好奇和激动的阶段,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终于能够开始真正去体会和实践自己喜欢的助人工作了。但是他们在这个初级学生状态中通常会感到依赖、无助、敏感、担心和焦虑,并拥有脆弱的自信心。他们在案例工作中经常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技能不是那么有效,不能经受哪怕是很小的挫折,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自己的工作会伤害来访者,怀疑自己是不是做这一行的料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师们尤其重视和需要督导师的鼓励与支持。咨询师无论从督导师或是从来访者身上一旦察觉到哪怕是一点点批评的语言都会对他们自己的自信心和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主动地寻求“正确的方式和有效的技术”来完成自己的助人职责,寻找可以效仿的模型或专家级的从业人员以期得到真传。所以,你会看到在初级学生状态中的咨询师总是在向督导师提出:“对于这个问题请您告诉我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您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什么样的技术对这个问题最有效?等”。很多时候他们忘记了他们向督导师提出的寻求“正确而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问题恰恰就是在自己工作中,来访者经常向咨询师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竭力追随和效仿可以模仿的模型,同时也在到处追随专家级的人物。
在目前中国缺乏督导机制和条件的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的咨询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到处去听一些专家的工作坊和培训讲课,但是这些短期的授课很难达到督导的作用。
第三阶段、高级学生状态
这个阶段的咨询师通常处于高级见习或实习阶段,他们无论在在心理学理论,还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专业水平上已经具备和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和框架。在高级学生状态中,他们的中心任务是在一个基础专业水平上行使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这个阶段他们感觉到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何把心理咨询工作做的恰当、正确和有效。他们在所感到的这些压力促使自己“正确、有效地工作”,因此他们在工作中通常都表现出一种保守、谨慎和严格的风格(相对于放松、冒险或随意的风格),以此来追求“正确、结构和效率”。
这一状态上的咨询师能够认识到他们已经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活动中获得收益、进步和成长,并同时感觉到了舒适。然而在这一阶段中,他们仍会产生不安全和脆弱的感觉。因此,督导对他们所提供的支持和肯定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同时,对初级学生提供督导的机会是使他们“能够成为高级学生的一个有力的影响因素” (Ronnestady 和Skovholt,2003)。进一步的督导的机会使进入高级学生状态的咨询师能够看到自己已学会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自信心和继续成长的动力。除此之外,为咨询师提供督导的过程也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阶段:新任专业人员状态
在这一阶段,心理咨询师学员走出了学习的状态,开始了独立工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不用再受学习阶段的种种要求和督导的制约,刚刚独立工作之后的几年可能会是一个随心所欲、令人兴奋、富于创造、勇于探索、不知疲倦的时期。
新任咨询师对自己的人格不断理解和接纳,逐渐将自己的人格特点融合于咨询和治疗中。随着这一过程的进展,咨询师会变得更加有自信和应付自如。这一时期他们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环境。然而,许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他们并非如他们自己想像的那样做好了准备、那样有能力。所以,他们还是需要阶段性的接受督导师的督导,或同辈之间的互相督导,以期不断加深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人格和局限性,不断提高咨询的能力。
第五阶段: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状态
这个阶段中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已经具有一定的年资和某些类型经验,这个时期咨询师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发现一种可以建立专业权威的方式,特别是要建立一种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兴趣和人格高度相一致的工作风格。
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师已经比较深入的领悟了焦虑的本质、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自己人格特征和防御、应对方式、能够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因此,他们在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平和的、安静的、等待的、有力量的、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这些咨询师都已经开始明白和深入理解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技术应用层面也已经达到非常灵活并具有个性化的水平。同时,他们逐渐明白要想对所遇到的情形都找到明确的答案通常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平静、不焦虑、不紧张、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这种状态中心理咨询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咨询师或治疗师有能力调整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参与和卷入水平,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在咨询和治疗中咨询师和治疗师什么时候参与、什么时候不参与、什么时候参与多少等。因此他们可以在与来访者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和卷入,随后又能够从此情境中自由地脱离出来。他们能够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许多咨询师感觉到他们所帮助的来访者是他们对初级专业人员进行教导和督导时的重要信息来源的途径。
另外,在此阶段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也将目光投向职业之外的领域,如宗教或诗歌,甚至是剧院或电影院,由此来扩大他们对人性和人生生死的理解。
第六阶段:高级专业人员状态
这个阶段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通常已有20年以上的经验,其特征是已经建立了非常个性化和可靠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尽管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足够胜任工作,但是他们通常对于自己能够给予来访者的影响作用更为谦虚。同时,他们对于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理论、新技术也常抱有怀疑态度。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职业成长;成长境界;成长需要;成长内容;成长途径
分类号 B849
1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境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入职,不过刚刚进门,入职后还有漫长的职业成长历程。这是心理咨询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咨询师的职业成长,一般可以分为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三重境界。
1.1 第一重是专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已经获得了各种相关的专业资质,已经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
但是,这样的咨询师,也许可以说在专业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却多是心理咨询之术的功夫,往往乐于使用各种所谓立竿见影的方法,张口概念,闭口术语,而缺乏实践的探索,缺乏对人心的探索,缺乏心理咨询之道的探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只见问题不见人,只见技术不见道。他们自视过高,职业角色意识很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实际上自身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心结还没有打开,从而影响咨询的心态与效果。这时候,你会感到这样的咨询师非常自信,比较张扬,很有锐气。
1.2 第二重是行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精通专业理论和技术,更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对人心的深入探索,拥有了对心理咨询之道的深入探索。
这样的咨询师,比一般人的心理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成没有缺点的完人。这时候,你会感到他内在的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已经不再给人压力,他精神内敛,待人平易,接近他就像接近春天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爱戴和崇敬。
1.3 第三重是大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超越了职业角色的概念,不再刻意扮演职业角色,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他们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了一种超然的观照。
大道至简,在他的身上,一切理论和技术都隐退了,只有那化育万物的精神,只有那博爱众生的情怀。大象无形,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看不出有什么专家或行家的影子,你会觉得他是个特别朴实平凡的人。但是,你又会感到他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他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你感到温暖,哪怕他只是静默地坐在那里,你也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对人类的悲悯与慈爱。你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外显之气,更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张扬之气,只会感觉他的内心像大海一样的深邃而平静,不知不觉间给你力量,让你的心也归于沉静和安宁。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都能经过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就是说,假以时日,每一位咨询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心理咨询专家。第二重境界,就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了,需要更扎实的实践探索,需要更深刻的自我修炼。但是,只要不懈地潜心努力,很多咨询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行家。第三重境界,就不是随便谁都能企及的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大家。只有经历不断的人生修炼,只有经历不断的人格修炼,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大家境界。
我们究竟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也许不好妄自定论,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个三重境界告诉我们,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地职业成长。
2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需要
2.1 成长是规避职业风险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可能遇到很多的职业风险。比如,情绪被感染,认知被污染,态度变得冷漠,对求询者难以保持真诚,对求询者的问题习以为常,甚至看透红尘,厌倦人生与工作,可能出现抑郁或自杀。前些年,就曾有报道说,有个别媒体工作者盲目介入心理咨询,而让自己走上不归路。这是必须要最大限度规避的。
2.2 成长是化解职业压力的需要
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会产生很多消极的自我感受。比如:因为难免的老生常谈,产生资源枯竭感;因为解释难以自圆其说,产生内心矛盾感;因为每天苦口婆心,产生身心疲倦感;因为要替人保守秘密,产生心理压抑感;因为咨询问题错综复杂,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求询者悟性差,产生无可奈何感;因为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反馈与感恩,产生心理挫败感。诸如此类,这些消极的自我感受,都会形成咨询师的职业压力,都需要通过职业成长来学会自我化解。
2.3 成长是积累临床经验的需要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能坐等经验,而是必须做好职前培训。但是,不管怎么职前培训,咨询师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个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职业成长的过程。积累临床经验,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后续的追踪和研究,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反思与探索。
2.4 成长是积累生活阅历的需要
有些国家对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有年龄限制,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不到限定年龄不允许从业。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咨询师要开展工作,光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生活经验,有生活阅历。比如,一个没有当过父母的咨询师,很难接待家庭亲子关系的咨询,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咨询师,也很难接待婚姻咨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 (总第28期)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2.5 成长是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校心理咨询,更是刚刚起步,发展会更快。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也许,说日新月异并不算夸张。你今天学得很好的东西,明天也许就成了落伍的东西。没有职业成长,要想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3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内容
3.1 提高自我的职业道德
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表现为对咨询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爱护求询者,帮助求询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当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品格,保护求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求询者的人格和意愿。咨询师不在咨询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一切为了求询者。
进一步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把心理咨询,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一种关怀人类心灵的崇高事业。这样,咨询师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感。
3.2 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师来讲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没有一颗健康的“心”,最好不要盲目入行。但是,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更不是静态的。在从业之后,咨询师也要时时注意维护和促进自我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做到:生活规律,淡泊名利,有限接待,不做工作狂,把工作留在咨询室,生活中不谈工作与案例,不让工作进入个人的业余空间,等等。这些似乎是小事,却都是关乎我们自身心理健康的大事。
再有,即便心理健康的人,也有情绪低落或不稳定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难免喜怒哀乐,也会有情绪低谷。这种心态下,就不宜接待求询者。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求询者,还有可能伤害求询者,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3.3 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一是专业知识,一是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适应心理咨询的专业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有人说,心理咨询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不论是其他领域的咨询师,还是中小学领域的咨询师,很多是在没有见习与实习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的。所幸的是,其中的大多数咨询师能够自觉遵循“实践规范实践提高”的发展过程,来提高专业技能。再有,咨询师之间增进业务交流,也十分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咨询师的专业素养。
3.4 提升自我的人生观念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一来,如果咨询师没有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在心理咨询中,即便你掌握了所谓的咨询技术,也不过是“术”,没有“道”,你的心理咨询也会盲人摸象。二来,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的人生观,你自我披露的内容也很难有积极意义,不会对求询者产生应有的心理冲击,不会给求询者应有的感动或启示。为此,咨询师在生活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我有怎样的人生观?我有怎样的价值观?我有怎样的世界观?这不仅需要广泛的阅读与思考,更需要深厚的生活与阅历。
3.5 防治自我的职业倦怠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一是有助人者情结。咨询师把助人看成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求询者的施助而获取优越感。于是,就容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而感到职业倦怠。二是工作遇到挫折。咨询师或者由于个人付出太多、工作压力太大而缺少成就感,或者由于面对求询者的阻抗而难以取得咨询的进展,或者由于缺乏支持系统以及自己有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而陷入职业倦怠。三是过度的情感卷入。咨询师过多地为求询者担心,或是过于投入,激发了自己被潜抑的内心痛苦,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四是潜在新手焦虑。咨询师害怕因为自我披露,或拘泥于理论和方法,追求完美,渴望得到求询者的赞许,为求询者所控制,也会感到职业倦怠。
咨询师怎样避免职业倦怠?一是确立现实恰当的咨询目标,避免高估个人的职业能力。二是准确识别自己的压力源,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法。三是进行咨询师的相互咨询与交流,获得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倦怠。四是积极接受督导,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五是丰富业余活动,调节心态,缓解压力。同时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倦怠正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3.6 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只有出色的技巧,而缺乏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最多只能算一个工匠,而不成其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增强自我意识。
一是增强临床的自我意识。尽可能回顾自己咨询时的感受,或者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或重听自己的录音,对产生不适感的部分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组或者你信任的同事中讨论自己的不适感,并倾听别人的评价与建议。这样,你的自我不适感逐渐消失,自我关注水平逐渐下降,从而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自我意识。
二是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我在求询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我的长相会给求询者什么感受?这就是躯体的自我意识。有意识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求询者的消极影响,发挥对求询者的积极影响。
三是增强成长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事件的生动记忆,特别是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经历。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地坐下来,从你记忆的源头开始,静静地回忆你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场景,画出自己的心理成长地图,并对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体味和评估。
四是增强文化的自我意识。咨询师不应在人文知识上孤陋寡闻,而应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有起码的理解,这有助于减少咨询中的沟通障碍,接纳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如此你也许就能达到上能理解“伟人”、下能理解“乞丐”的境界了。
4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4.1 通过自我提高获得成长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个人成长报告
文章题目: 成长,终身的课题
姓 名: 李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
所在单位:
成长,终身的课题
平顶山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中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回顾,阐述了个人不断成熟的心路历程,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以及要完善的方面,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原因,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给自己以后的职业范围定位,指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成长,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可谓是人之心灵沟通的艺术,更是使人开心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有自由想象及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心理咨询中需要有感悟、有想象、有创造。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的远远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需要经历、了解、感悟社会和人生,这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基础。
人生是由一系列难忘的生活事件组成的,其中有悲、有欢、有苦、有乐,这些事件犹如点点花絮,点缀了人生的画卷,而每当回首这些往事时,都会有几许新的感悟与收获,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体验与感悟中度过的。虽然过去经历过坎坷,虽然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但我总有信心去微笑面对。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母亲也是高中毕业,因此从小就接受着浓郁的文化家庭气息的熏陶,善良的父母及祥和的氛围培养了我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善良品质。由于父亲工作很忙,性格又较为随和,所以母亲就更多承担起了启蒙教育我的责任。母亲知识渊博,果敢担挡,从小对我严格要求,教授做人道理,甚至是文化课知识。我很小就识字读书,知书达礼,小学期间学习优秀,成绩突出。
初中前期,受班级不良氛围影响,再加上正是贪玩的年纪,放学后总是跟着班级一些“调皮捣蛋”的同学四处玩耍,学习成绩不再处于班级拔尖行列,为此没少让母亲担忧,这一时期是我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时期。好在到初中二年级后,在学校及母亲的教育下及时调整过来,又重新找回了自我,学习成绩很快就提上去了,在毕业前夕还光荣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中考我考进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当我自信满怀的来到这所学校时,才发现这里真的是高手云集,而我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再加上进入高中,学业难度变大,我一下子由原来的前几名到班级的中等水平了,这对于好强的我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非常刻苦努力的学习,可是总也不见成绩的提高,反而还退步,我真的非常着急。当时学校开设的有一门课程叫“学习方法课”,讲授如何调整心态,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现在回想,其实这就是我最初接触到的心理学方面课程。按照课程的要求,我及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成绩不断提高,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名,高考时也发挥正常,顺利考上一所铁路院校,父母、亲戚也都为我高兴。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正式开始接触到心理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在课余时间旁听心理学专业的课程,慢慢的对心理学有了一些了解。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企上班,刚开始从事生产技术方面业务,因为生产任务饱满,周六经常加班,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因而无暇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到后来从事管理岗位后,有了较多空闲时间,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利用业务时间继续深造。2004年,经过两年的学习,我终于拿到了在职研究生(管理学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无论是在管理学专业学习中还是在我的工作中,都使我体会到,只有更好的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探明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体或者团队的潜力。特别在大量接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业务期间,感觉心理学方面知识对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于是在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精力到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内在成长的探索当中。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由于工作成绩出色,我从一名技术员一步步走到部门负责人,到现在成为一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我认为心理学知识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使我达到了人生中阶段性的高峰。
二、自我人格分析
工作以来的近二十年,在与家人、领导、同事、供方、客户等各种角色间的接触、碰撞、合作当中,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来总结和反思自己。我认为我的优点是为人诚恳,待人友善,做事认真执着,能充分换位思考。我的缺点是对细节追求完美、感情用事、固执等,这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对金钱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的人生信念是:“直面人生,成为自己”。我认为成熟的标准是:有一定范围的朋友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容忍别人和自己在价值观上的差异;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为一定的目的生活。
我认为我的人格类型是黏液质,且伴有部分抑郁质,性情稳重、责任感强、忠诚度高、甘于奉献,但因循守旧、反应慢、创新力不足。这可以从我做事的风格和朋友的批评中看出来,人们总觉得我办事认真、负责、自律,但朋友们有时会批评我过于苛求、容易轻信他人。
最近这几年,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都是比较平静愉悦的。我对他人比较宽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去理解他人的观点、行为、情绪。但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改善,主要在五个方面:一是要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拓展我在心理学方面知识广度;三是要更多的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四是要增强我的创新能力;五是要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自我。
人生有很多次成长的机会,每一件事情都能够对人有很大的启发,只要我们用心体验。所以我相信人生是一场经历。无论是挫折还是磨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而生活中遭遇的任何事件都只是增加了你成长的经历,都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这和心理咨询的理念“自我成长”是相吻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课题。
三、职业行为分析
(一)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动机
我从事企业高层管理工作,在我的工作中最多内容的就是跟人打交道,跟人们的情绪打交道,心理学知识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在为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但要清晰应聘者的业务水平是否符合企业标准,还要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是否可以与其加入的团队相融和,更要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跟应聘者做有效的沟通。心理学知识为我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学习的渐渐深入,我深切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心理学的决心。并且也让我慢慢清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我希望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更多的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1、我具备的
从人格方面看,我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条件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首先条件。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冲突,我真诚、善良,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人真诚、随和,并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我尊重他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从经历方面看,我从事管理工作,在目前的工作中也在不断的将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和清晰如何跟人、如何跟人们的情绪打交道,而这正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我也将继续不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剖
析自己、提高自己。
2、我需要完善的
我不是心理学与业出身,但是我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是一个终生学习的事业,我愿意通过各种培训、讲座、书籍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更进一步深入学习完整的学习心理学知识。作为心理咨询师不但需要有一颗爱心,更需要有一份耐心,对于来访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要让来访者感觉到包容和温暖。我有爱心,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历练自己的心智,努力培养耐心。 我清晰的知道,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我必须具备更健全的人格。我会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症结”搞清楚、解决好,只有我的心灵成长了,才能真正的帮助别人。
(三)职业的奋斗目标
现在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lan)这项工作在国内只是刚刚起步,有待有识之士将其推广。我希望可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各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将这样的心理帮助更深入的推广到企业当中去。在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专职的员工咨询师(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专职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心理帮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企业中的心理咨询师,更多的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们。
我清晰的明白,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还有差距,我期待各位老师能不吝给予我指导。
参考文献:
1.郭忌锋主编,《国宥职业资格培讦敃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
出身:自学
绝技:催眠
开业6年,胡萍的催眠工作室搬过3次家。最末一次是被赶走的,因为房东急着卖房子。不过搬来搬去,他也没敢离开过杨家坪步行街――重庆的一个老牌商圈,因为租金便宜。
当下,这个名为重庆心海拾贝催眠中心(以下简称“心海拾贝”)的催眠工作室,位于一座商住两用综合楼的12层。周围不少于5个百货商店、6个医院、7所学校和1个花鸟市场在一刻不停地喧嚣着,坐在客厅里,能清晰地听见窗外“一声比一声响”的高音喇叭。
不过对于胡萍,“三室一厅,月租才2000元”显然更为重要。只不过偶尔,他会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吐个槽:“杨家坪越来越像一个大商场。”这恰似当下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混乱、嘈杂,同时又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接地气”的收入清单
胡萍清晰地记着工作室开业以来每一年的收入:2008年,3000元;2009年,12000元;2010年,3万元;2011年,7万元……今年截至9月份,16万元。
――虽然与时下热门影视剧中“高大上”的催眠师相比,这份节节攀升的收入清单,或许显得有些太“接地气”,然而相比创业之初的窘迫,胡萍已经很是满意了。
他租的第一所房子只有一室一厅,月租1000元。可是直到2009年年底,心海拾贝的总收入只有15000元,还不够缴房租。为了将工作室撑下去,胡萍把还差一个月就还清贷款的房子无偿转让给朋友,然后以对方的名义向银行借贷10万元。这意味着,即便若干年后胡萍还掉了银行贷款,房子也不再是自己的了。
孤注一掷,胡萍并非一时头脑发热。2008年,重庆大大小小的心理咨询机构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质化严重。为了差异化竞争,胡萍将噱头十足的催眠技术作为自己的主打业务,彼时它只被当做心理咨询的辅助手段,不被重视。
当下,心海拾贝每小时200~300元的收费在业内属于一般水准。这是胡萍根据重庆市场的表现自己设定的,行业内并无统一标准。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他坚持每天最多接3单业务。这意味着,即便将胡萍的日工作量排满,每周工作7天,他一个月也只能挣18000~27000元。
而真实的情况是,往往连续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胡萍接不到一单业务。他只有通过不断参加“出场费不到千元”的讲座,帮大型心理培训机构教授催眠课程,或者组织一些主题修行等增补收入。
制造催眠师
胡萍与心理学结缘,要回溯到2001年。这一年,还差一个月过29岁生日的时候,他离婚了,这成为胡萍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伤痛。
原来,那一年,有感于重庆悄然上涨的房价,在保险业打拼多年的胡萍嗅到了商机。他辞去工作,和3个朋友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临近分红的时候,几名合伙人却产生矛盾。最后,胡萍心灰意冷,退出了团队,没有拿到一分钱。
然而,在创业的一年中,胡萍太过专注于事业,极少关心家庭。当他带着失败回家时,却哑然发现,被冷落了整整一年的妻子,对他只剩下绝望和冷漠。最终,两人离婚,留给胡萍刚满3周岁的女儿。
离婚后的几个月,他颓废度日,每天靠着看电视和去网吧打发时间。也就是在这时,胡萍从电视剧中了解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并对此产生兴趣。巧合的是,彼时重庆某高校刚好面向社会开设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胡萍顺势参加培训,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2008年,当胡萍创办心海拾贝时,他已经36岁了。在此之前,他自修心理学7年,并持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为了学习催眠技术,胡萍特意找到上海的一家与国外催眠培训有合作的机构,耗资1万5千元,经过7天的封闭式训练,获得了一纸美国NGH(美国催眠师协会)认证证书。随后,他又耗费重金,经过短暂的培训,又考取了中国国际IMHTC催眠治疗师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NGH所谓的“7天封闭式培训”,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催眠发展史、催眠理论等,并非完全用来学习催眠技术,“催眠技术只用1天就可以教完,大部分培训机构最多教2天”。
原来,在中国,不但心理咨询行业缺少必要的监管,催眠师甚至没有任何机构予以认证。而作为美国第二大协会的NGH所颁发的证书,即便通行于北美,在国内也毫无法律地位。对此,胡萍毫不讳言。然而他还是将这些写满英语的证书镶上玻璃相框,挂在心海拾贝门口的一面墙上,“就是个包装”。
当下,胡萍挺矛盾的,他一面希望这个行业能有所规范,但另一面,他又希望维持现状,“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一旦加紧监管,我又得重新开始了。”因此,他试图通过组织起民间的催眠协会,自我约束。
然而,这显然并非易事。2014年9月份,当结束一轮催眠师培训时,他和自己的学员商量:“要不,年底的时候咱搞个年会,商量商量成立个协会?”这些学员中,有不少从事律师、公务员等工作。
但胡萍并没有野心,“到时候再看吧”。他收拾了收拾背囊,领着一队学员跑去云南大理“修行”去了,这也是增收的一部分。
催眠体验
一道光门凭空出现在小何的眼前,他没有犹豫,径直穿了过去。门后是一条青石铺的小路,空气湿漉漉的,仿佛刚刚下过一场雨。不远处的墙角蜷缩着一个人,衣着邋遢,平伸着手脚,动也不动,被一团黑影笼罩着。小何走得近一些,想看清这个人的容貌,然而他惊讶地看见,对方竟然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
这是小何被催眠后看见的“梦境”。此时,真实的他躺在沙发里,被胡萍紧盯着,因为几秒钟前,他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起来,身体也开始抽搐。猛地,小何大叫一声,睁开眼睛,仿佛从噩梦中惊醒。胡萍立刻用语言引导:闭上眼睛,放轻松,调整呼吸,你现在感觉越来越平静……
小何又回到青石路上,看见那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衣衫褴褛地蹲在墙角。胡萍的声音从四周的虚空中传来:走过去,拥抱他。小何蹲了下来,仔细看着眼前的“自己”――胆小、自卑、懦弱,然而他发现笼罩着这个人的黑影开始慢慢消散,对方的脸上流露出感激的神情。小何心里一热,伸出手臂抱住了对方。
心理咨询江湖的其他门派
舞动治疗师
舞动治疗源于国外,是一种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它不同于编舞、表演,也不同于武术、太极、瑜伽和健美操,并不强调动作的技巧,也不减重塑身,强调在身体舞动、情绪表达与互动中,整合身心、调整心理。
经络催眠师
经络催眠,是以中医经络及五脏藏神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催眠理论,通过对经络穴位的点、压、推拿等手法,结合催眠指导语进行催眠治疗的一种操作性催眠技术。经络催眠创始人张维祥曾创办过的催眠协会,或许迄今为止中国催眠发展史中唯一的权威机构。
“卖笑”也能挣钱?而且年收入高达300万?原来张立新除了成立了国内首个爱笑俱乐部,还成立了中国笑疗研究中心,这在国内也属首次,与爱笑俱乐部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笑疗研究中心是一个商业性机构,其经营方式是通过笑疗培训来维持运作,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收费教人学大笑。
张立新,山东济南人,1987年下海经商,1997年来到深圳发展,因为病痛,他走上大笑之路。
2000年,张立新患上肩周炎,经过多方治疗均无效果,而且右肩的病情愈发严重,2004年到2005年,他又患抑郁症,和妻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些都让张立新百愁莫展。
2006年,在无意中,张立新通过观看电视综艺节目了解到台湾有爱笑俱乐部,受此启发,张立新开始坚持在家每天大笑,他说,没想到15天后,肩周炎竟逐渐治愈了,同时,他也逐渐摆脱了抑郁症的纠缠,紧接着,张立新又专门到印度孟买向笑瑜伽的发明人马丹·卡塔利亚医生学笑。
2006年2月,张立新学成归国后,在深圳成立了中国爱笑俱乐部,最初的成员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当年3月19日在深圳莲花山的首次大笑活动中,他带动了40多人参与,100多人围观,3月28日,又在广州白云山举行了大笑活动,并且散发了5000份宣传单,尽管参与的人不多,但他还是每天坚持5点起床,赶最早一班6点22分的动车,8点半到达白云山练笑,为了加强推广,张立新还每周在深圳组织10次大笑活动,在广州组织一次。到2007年5月中旬以后,张立新便专心在深圳发展,广州的大笑活动交给当地的老人组织。
用笑赚钱第一人·7年总结108种笑式
经过7年发展,目前张立新已经探索总结了108种笑式,并且出版了书籍,编辑了系列教学视频资料,举办各类健康讲座、论坛、课程1000多场,“笑长”师资培训两三百人,笑声之旅、养生师等培训9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国内目前的爱笑俱乐部已经达到30个,均为公益性质,全国的“笑友”也达到了100万人,而在全世界,爱笑俱乐部的数量已经达到6000多个。
在爱笑俱乐部成立的同时,张立新也开始了笑疗的经营,最初是因为两名西安人打电话要求交费学笑,这让张立新看到了市场需求,于是决定做笑疗培训。
最初,张立新赚取的是吃住费用和笑疗费用,训练则免费,2009年,张立新成立了中国笑疗研究中心,和爱笑俱乐部成立时一样,这次的注册资金也是30万,经历2008年以前的100万大投资后,现在张立新也开始赚钱了,收益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去年一年,张立新自称收入300多万。
笑疗培训第一人·笑疗培训瞄准三种人群
在张立新的首创下,目前利用大笑配合养生的疗法已经出现,但是培训和训练完全用大笑调理病情,即笑疗培训,这种培训市场发展瞄准三种人群,即减压人群、中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老年人慢性病群体。
目前,张立新的笑疗培训有三种收费方式,一种是笑声之旅训练营,学习期为一天(10个小时),收费为198元/人;一种是笑疗养生师培训,学习期为3天共30个小时,收费为5800元/人,以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培训方式培养出了多个全国各地爱笑俱乐部的“笑长”,通过他们,在全国各地发展了人数众多的“笑友”;一种是快乐训练师,学习期为100天,收费为58000元/人,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对慢性病全方位进行康复调理,除了治病,一部分健康学员的学习目的则是能进入心理咨询师行业,心理咨询师掌握的是西方心理学系统的治疗技术,而笑疗是行为疗法,能有效补充心理咨询治疗,还有一部分则从事健康师、养生师、调理师,有的则进入培训公司做讲师。
在经济收益的同时,张立新的名声也传遍国内,他多次受邀到高校和企业举办笑疗养生讲座,使得自己的笑疗事业得到了更大的推广。
目前除了笑疗培训,张立新还准备在梧桐山启动乐活小镇投资,即在此开发地产,投资建设金字塔能量房等环保设施,以国学、养生为主线,将市场瞄准都市减压人群。
带出多人用笑赚钱·健康顾问学笑欲开调理中心
从事健康顾问工作的蒋树军和两个生意上的合伙投资人,今年2月4日参加了笑声之旅培训,他们认为,这对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蒋树军所经营的主要为健康管理和营养素营销,客户参加公司的课程培训后,可以进行健康调理,这其中也有心理咨询的内容,消费的群体一般为慢性病患者,小到鼻炎患者,大到癌症患者,只要身体处于可控制状态而不用去医院进行抢救,均可以接受调理。
蒋树军之所以前往深圳学笑,也是想将笑疗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因为笑是一种运动,能打开人内心的开关,有利于心理健康治疗。接下来在为客户进行健康调理过程中,笑疗也将被列入到课程范围内,当然,这也是要收费的。
今年4月份,蒋树军还准备到中国笑疗中心当一段时间的笑疗中心助理,借此多学一些笑疗方面的知识,便于推广自己的工作,以后他还要在深圳成立一个重大疾病的调理中心。
重庆“笑长”会员3000
2006年,重庆钟运湘老人相伴40年的妻子去世了,悲伤让钟运湘一直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后来他的朋友找到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社区征集了上百名邻居,拉着钟运湘每天做大笑运动,逐渐地,钟运湘开启了心里那扇关闭已久的门。
媒体帮助发起千人大笑
紧接着,在重庆当地媒体的帮助下,由钟运湘发起的千人大笑活动于2007年1月20日在重庆举办,这是当时西南地区首次举办大笑活动,有600多人参与了此次活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呼声甚高,以后每个星期都要举行一次,初期每次参与的人数都达到了上千人。
然而随着活动的继续开展,钟运湘发现不仅其他人,就连积极性很高的自己,还是无法掌握如何笑,机缘巧合,他来到深圳,花了2000元,跟张立新学笑三天,包括来回机票费住宿费,共计四五千元。
商家赞助维持俱乐部运作
2007年3月,学成之后,钟运湘回到重庆,成立了重庆宏博爱笑俱乐部,这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爱笑俱乐部,注册资金为3万元,性质为社会公益团体,从此他被人亲切地唤作钟“笑长”,会员达到3000多名。
关键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综合医院;重要性
一 引言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健康题的求询患者,给予心理援助的过程。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和心理测验也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狭义的心理咨询不包括心理检查、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仅限于通过各种媒介与心理求询患者交流,并且给予专业指导的过程。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对象是心理异常的患者,是在临床和医疗情景中开展工作,无疑属于广义的心理咨询范畴。
我国的心理咨询研究和应用时间较短,上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的字眼才出现于中国大陆的一些媒体上,之后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逐渐增加,现在已经发展到职业化的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在一些组织开设和发展,其中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的心理咨询是最专业、最先进的一个类型。
我国心理咨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这与我国的国情及各类组织的重视有关。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发展底子薄、不富裕人口数量大,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人民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但是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群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过大,人际交往日益复杂,面临许多困境,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愈来愈多。据2016年有的媒体统计和报道,我国现在有过1亿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各类机构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具有迫切性,医院健全和大力发展心理咨询有着必然性。
新型综合性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主要场所,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巨大。现代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规定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才能取得心理医生执照,才能在组织中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也可以成为个体经营者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提供专业服务。我国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有各大医院提供,也非常注重专业性,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等综合知识和职业经验,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正规的心理咨询方法以及心理治疗,已是心理医疗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一)心理咨询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来源于现代文明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总结,反过来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彼此不可或缺、相互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身心一统"。一方面,身体健康影响到心理健康,如患者因疾病或身体缺陷而引起的悲观、焦虑、绝望和反叛等心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如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心理压抑和思想极端等不健康状态,容易身体上生病。当前的中国,许多人群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巨大。例如,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下,容易出现反叛和仇视工作的情绪;长期处于经济贫困中,容易出现仇富和爱搞破坏的情绪;不善与人交往,长期处于孤独中,会出现抑郁、悲观和消极的心理问题;长期处于受到身体疾病的困扰,容易出现恐惧和绝望的情绪。这类心理健康问题,看似是个人的问题,在社会中形成愈来愈大的心理不健康人群,就成了社会问题。综合医院为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群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仅是为患者带去福祉,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很重要。
(二)心理咨询对患者的重要性
现代新型综合性医院,必须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医院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一份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主要职能和基本职责所在,治愈患者是医院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患者是医院的客户群,是实现增加经济收益的来源,完善现代化的新型服务型医院,获得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的生存之道。因此,治愈患者身体上的疾病只是服务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现代化医院服务中已十分常见,对于患者的积极意义不可小觑。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功能障碍疾病、肿瘤等,一些慢性的难以快速治愈的疾病和一些重大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伤害很大,有的患者丧失了信心,对院方提供的治疗也或有不满情绪,容易出现思想行为方面不可控的动向,医院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更好的治愈患者身体上疾病有益处。患过重大身体疾病的人,即使将要治愈,也会留下心理阴影,医院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让患者心理上也能恢复健康,有利于患者以后的生活和家庭幸福。
(三)心理咨询对医院的重要性
现代医院引进的心理咨询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学科,注重的是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科学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是现代医院的专业性医疗和高质量服务的体现。心理咨询与精神病学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两方面互相配合、积极治疗,能有效的让患者治愈心理疾病。由于心理咨询是对患者的心理诊断,包括心理检查、心理测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病治疗医生不能等同,心理咨询师注重对精神疾病前期的发现和预防,对于可能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给予心理辅助与治疗,需要掌握的各方面知识更加丰富和具备更强的个人能力。而且心理咨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积极作用十分明显,现代医院的各个科室都能应用到心理咨询,辅助其他科室进行临床治疗,已是现代化医院的一项重要方法,对于医院的进步和发展意义重大。
三 心理咨询需注意的问题
(一)大量的知识储备,详细掌握患者信息和临床经验总结。心理咨询运用到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知识,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储备更全面的科学知识。由于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患者情况不同,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是提供咨询和治疗的前提,所以要做好患者资料收集和分析,也要做好以往的案例研究,总结出有用的经验。
(二)消除患者的阻碍心理,诚恳以对,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面对患者的戒心,首先要做到尊重、诚恳和共情,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降低对方的顾虑,让患者说实话。其次要换位思考,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让患者明白专业心理咨询的作用,适当诱导患者自我开放心扉,积极主动的配合心理咨询工作。
(三)咨询内容与程序要科学和专业,保护患者隐私,做好总结工作。心理咨询的问题设置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和专业性,与患者多方位沟通交流,存在矛盾或疑点要及时询问;发现的问题加以指导;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感;对于调查的结果认真研究。同时,要从心理咨询的形式和咨询师的职业素养两方面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人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是现代新型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方向,在医院的心理咨询领域,人性化是需要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融洽医患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心理咨询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培训2015(18)
关键词: 心理咨询行为回归分析路径分析访谈法问卷法
1.前言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1]心理咨询作为现代化生活的产物,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却感受到了更大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就很容易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危害。心理咨询业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服务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进行交流,为来访者排除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帮助每一个有心理困惑的人走出困惑,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2]近年来人们也开始渐渐接受心理咨询,零点调查公司[3]2008年公布的一份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这就客观上要求建立更加优秀的心理咨询室。在一些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业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们经常在困惑时找心理咨询师;而在我国,人们对心理咨询缺少必要的认识,这一行业的规范也尚未形成。对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建立更加优秀的咨询室和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推动心理咨询业的进步和发展。
以往关于心理咨询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多是关于咨询技术且属质化的研究,如姚月红[4]的“咨访代沟”的研究、魏荣[5]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而对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因素作调查分析的研究还很少见,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咨询行为有着显著性影响的研究则几乎没有。笔者通过编制问卷,对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相关模型,着重分析主要因素对咨询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赵小军[6]认为,量化研究本身有不足,当然,质化研究也有许多不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采用多种方法的交叉研究,以有利于结果的相互印证。笔者通过专家法收集若干变量,再根据变量编制问卷进行调查,最后通过SPSS对统计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并且进行访谈法等质化研究,旨在找出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程度。
2.方法
2.1被试
随机抽取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40人,男女各半,年龄17-23岁。
2.2工具
自编的心理咨询行为问卷(共50道选择题+5道开放性问答题,共6个因子分别为来访者因素、咨询师因素、硬件与费用、咨询益处、咨询损失和咨询行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10道题目)。
2.3程序
通过专家咨询法(通过短信、E-mail)及网络法(通过相关论坛、新闻组、群)收集对心理咨询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普遍认为目标受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态度及收费标准是影响本行业的最重要条件,其他的如地理位置、收费标准、咨询员资格、竞争对象、当地咨询气氛等也有影响。对收集来的变量进行分析总结,分六个维度考察咨询行为,问卷有40个选择题和3个问答题,选择题采用里克特五级评分制:“极不赞成”、“不赞成”、“不能确定”、“赞成”、“非常赞成”,赋值分别为1、2、3、4、5,编好后对初步编制的题目进行专家评估,经筛选补充,最终确定50道选择题和5道问答题。主试由心理学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担任,事先对主试进行培训。从安庆师范学院公选课里随机选择一班,将40份问卷和量表分成两份,一份只发男生,一份只发女生,随机发放,测试时间规定为半小时,共回收问卷37份,有效问卷33份。
3.研究一:量化研究
回归分析见表1。回归方程为咨询行为=0.552×咨询益处+0.373×费用与硬件。在检验显著的预测变量中,咨询益处对回归模型的贡献最大,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P
回归模型对咨询行为的预测效果比较好,但部分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线性,进一步探究课进行咨询益处、咨询损失和个人效能感对咨询行为的路径分析。从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在对“咨询行为”影响的路径中,有两条显著路径:一是“费用与硬件”“咨询行为”;二是“咨询益处”“咨询行为”。“费用与硬件”和“咨询益处”直接显著影响到“咨询行为”。“费用与硬件”越合适,“咨询行为”频率越高(Beta=0.459)。而咨询越受益,则人们去咨询的次数就越多。
4.研究二:质化研究
笔者主要在问卷第Ⅲ部分设计开放式问题,在课外进行非结构化访谈,[10]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质化研究。其目的是收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通过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咨询还是普遍接受的,只是有的学生担心咨询效果问题;有的学生则存在对心理咨询的理解问题,认为只有心理障碍的人才去咨询;大部分学生只要了解到咨询能帮助自己就会产生咨询行为,而不论是否仍存在对咨询的误解。由此看来,心理咨询的宣传很重要。
当问及对心理咨询的感觉时,33人中有10人作出了正面的评价(如舒心、爽快、轻松等),6人作出了负面评价(如羞怯、没意思、可有可无、敬而远之等),高达13人没作任何评价或作“不知道”评价,另外有4人作“神秘”评价。在问及籍贯时,18人未作回答或回答不够全面。当问及对心理咨询师的感觉时,18人作出正面评价(如和蔼、情切、微笑、知识面广等),没人作出负面评价,3人作出“神秘”评价,13人没作任何评价或作“不知道”评价。在问及对来访者的感觉时,14人认为是有发展中问题的人,7人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12人没作任何评价或作“不知道”评价。在问及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求助心理咨询,2人说自己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时,5人说自己解决,13人说遇到发展中问题时,13人没作任何评价或“不知道”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心理咨询很不了解,即使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咨询为何物。甚至对咨询有很深的误解,很多人也确实是没有作过咨询,在遇到问题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求助途径。怎样推广心理咨询,让人们认识心理咨询仍任重而道远。
5.讨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把个人效能感看做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他认为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变量,是行为的决定因素[11],在个人效能感通过咨询益处影响到心理咨询求助行为,个人效能感越高,顺利进行咨询的预期越高,咨询益处态度越强烈,心理咨询求助行为就越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明确哪些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增强救助益处的想法。而对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很少在需要心理援助的时候求助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而且即使求助身边的老师或同学,也不一定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这就增加了他们心理咨询行为的概率。费用与硬件直接影响心理咨询行为,费用是来访者按时付给心理咨询师的报酬,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是不是越低的费用就会产生越高的咨询行为?国外的一些报道显示:不收费或过少收费反而会使咨询效果不佳,这就像人们买东西时的心态一样,认为“便宜没好货”,收费过低反而让人产生怀疑,从而使咨询效果不佳。究竟该如何收费,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硬件是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室中专业器材(如催眠专用躺椅等)和装潢格调的整体印象,专业器材与装潢风格直接影响到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因为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辅以器材的作用,会减少咨询师主观的影响,装潢风格能否让人舒服、放松等都直接影响到咨询行为的频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总之,合理的费用、合适的硬件会增加心理咨询行为的频率。进一步的质化研究发现费用对咨询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硬件,可见现阶段人们对这种消费还是不习惯。研究者认为这种不习惯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在回归分析中知“咨询益处”对回归模型的贡献是压倒性的,其回归方程检验结果非常显著,且Beta=0.552,说明人们是否产生咨询行为或咨询行为的频率大小主要受他自己认为心理咨询能否带来益处决定的,而不是考虑“咨询损失”。也就是说,人们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心理咨询有没有效果?”而不是“我去做心理咨询,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说明人们对心理咨询看法比以前还是有所进步的。这与个人深度访谈结果相一致,其实,这与上医院看病一样,虽然看病让人们获得了一些损失(如打针,吃药,手术等),但只要能治好病(获得益处),人们还是会接受的。所以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质化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还是存在的,很多人还是不了解,所以心理咨询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
[2]毛歆.关于我国心理咨询业的营销及其创新研究[J].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2004:1-2.
[3]零点调查.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20(9):15.
[4]姚月红.“咨访代沟”:影响高校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J].江苏高教,2007,(6):125-127.
[5]魏荣.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153-156.
[6]赵小军.浅析心理统计学教学设计中的统计意识[J].心理科学,2004,27(5):1226-1227.
[7]Naresh K Malhotra著.涂平译.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6-209.
[8]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4-104.
[9]丁国盛,李涛.统计教程-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6-267.
[10]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1-183.
关键词:大学新生 人际关系 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09-02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高某,男,19岁,汉族,广东揭阳人,大专一年级新生,会计专业。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官性伤病史。独生子,父亲在审计局上班,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1.2 个人成长史
高某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史。高某是独生子,家境较好且备受家人宠爱,性格较内向,自小比较听话,深受长辈的宠爱。父母从小对其要求比较高,在父母的庇护下,小学到高中都成长的比较顺利,父母也会满足高某提出的要求。中学阶段,高某的成绩和家族兄弟姐妹的差距不是很大,高考时却发挥失常,考取了一所3B类学校,因此引发了父亲的不满,高某自己也非常苦闷。
1.3 精神状态
情绪低下,感知觉正常,时间、空间定向力完整,思维连贯清晰,意识清楚。行为与情绪反应协调一致。无幻觉、无妄想、自知力完整。
1.4 身体状态
近半个月出现入睡困难。近期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
1.5 社会功能
能正常上课,与班级男生出现矛盾,交往意愿降低,学习效率下降。
1.6 心理测验结果
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完成以下心理测验,结果如下: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总分159,阳性项目数为41,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为2.6,抑郁为2.0,焦虑为2.4,其余因子分均低于2.0。
该测验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2分,显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6分,显示有轻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因宿舍矛盾引起的烦躁、焦虑,情绪低下,时间一个月。
2.2 个人陈述:一个月以前,高某来到了一所3B大专院校。在家族中,高某的堂兄堂姐都考取了国内一流大学,而其却读取了一所3B院校。父母对高某的高考成绩不满意,为了弥补之前的荒废,高某决定在大学里面努力学习。
高中时期高某作为走读生,在校人际关系处的不错,很少和同学产生冲突和矛盾。来到大学前,父母叮嘱过高某,要和同学融洽相处,可是,却没有告诉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当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解决。刚入校,高某与所读会计专业班级的其他5名男生一同住宿,一开始,大家彼此都特别照顾,来自不同地方的他们总能找到话题,渐渐的,生活习惯和起居时间的不一致导致高某和宿舍同学的矛盾越来越深,他们5人一起排挤高某,于是为了减少矛盾,高某选择减少在宿舍的时间,白天下课就去图书馆,晚上回去洗洗就睡觉。开学一个月来高某形单影只,感觉这样的大学生活不是其想象中的,越想努力学习却越为这些事情烦扰,导致其上课时容易分心,休息不好的他也感觉学习效率下降。高某认为大家住在一起,就得起居时间一致,当我午休时,其他人也应该午休。生活规律才能更有精力去学习。高某还是希望可以和宿舍同学好好相处,毕竟在这个校园大家还需要一起生活三年,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做,所以,就主动来咨询,寻求帮助。
3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3.1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讲话声音清晰,但声音低,思维连贯,情绪与反应一致。讲到舍友时,情绪略显激动,对舍友评价不好。有较为强烈的求助意愿和动机。
3.2 他人反映: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据陪其来咨询的班长反映,该生平时比较特立独行,很少与同学交往,在宿舍会要求大家起居同步。宿舍矛盾比较大,宿舍其他5人均不喜欢他。很少参加班级活动。
4 评估与诊断
4.1 评估
综合所收集的资料以及观察结果,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明显人格缺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情绪困扰,学习效率下降。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自己对于目前的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内心冲突并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烦闷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协调一致。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出现问题的时间没有超过俩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
原因分析如下: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近期体检报告显示没有躯体疾病,身体显示为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及其他遗传病史。故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
2、社会性因素:求助者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独生子,家人对其疼爱有加,但缺乏独立能力的培养。父母对其要求也比较高。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宿舍同学的摩擦矛盾。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与同学交流较少。
3、心理因素:
(1)性格偏内心、敏感、自卑、个性好胜。
(2)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宿舍同学都是针对自己,故意影响自己休息。求助者认为自己的苦恼是环境所致,忽视了自己的能动性。在高某看来,换一个良好的住宿氛围就能帮助其解决目前的痛苦。简单的认为,只有改变环境,自己的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正确完美的,只要宿舍有人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就认定他们为坏学生。求助者过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室友们兴趣爱好、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一时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
4.2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良
诊断依据:
1、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是由对宿舍环境的适应不良和与宿舍他人生活习惯产生矛盾的现实刺激所引起,与舍友相处不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
2、求助者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3、从反应的持续时间及影响程度来看,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为一个月,没有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根据求助者以上几个维度的症状特征,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5.1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重新进行归因分析;减轻其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测试结果恢复正常水平。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
5.2 咨询方案
针对个案和求助者的求助动机,与求助者商量,决定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
(1)认知行为疗法
该疗法的核心理论为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咨询师协助求助者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和控制其情绪和行为,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改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2)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训练方法。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因此,放松训练是训练求助者,使其能够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能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5.3 双方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
5.4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咨询时程为5周。
费用:本校学生不收费。
6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至第2次咨询)。咨询师通过真诚、共情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性会谈法收集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望。向来访者介绍ABC疗法,并根据具体事项做初步的相应分析和诊断。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领悟阶段和修通阶段,第3至第4次咨询)。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通过改变认知,帮助求助者改变情绪;教会求助者简单的放松训练方法。咨询师通过引导,求助者自我分析原因及出现的反应,基本领悟到了自己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自我反省意识增强了。
第三阶段:巩固和结束阶段(第5次咨询)。回顾、总结前几次的咨询,评估、巩固咨询效果。求助者开始认清引起宿舍矛盾并不是因为他人或者环境,愿意自己调整应对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焦虑、抑郁现象基本消失。
7 咨询效果的评估
7.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我的心胸开阔了很多,开始对目前自己的人际交往有了合理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以前因为自己的看不惯导致宿舍发生了很多摩擦,在日常的相处中,运用ABC理论让自己改变了很多固有的不合理信念。现在我已经没有了焦虑、抑郁的状态,可以和舍友进行户外活动,并且学会了放松方法。
7.2 求助者周围人员的评定
辅导员:高同学和其他同学的课外互动明显增多,与舍友的关系也比之前融洽了,会一同去课室上课,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
宿舍同学: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有时还会坐在旁边看我们游戏,我们也发现他爱学习的优点,也会有问题去问他,总之,宿舍同时在一同进步。
7.3 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追踪,高某已经适应了新的大学环境,个人也比以往开朗了许多,遇到问题会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达到了咨询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7.4 心理测试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结束时感觉已经完全恢复,认为没有进行心理测量的必要,故未进行再次的心理测评。
8 结语
在本次咨询中,咨询师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咨询师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和具体情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新的观念,与舍友同学达成良好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