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旅行社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行社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业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39-02

一、何为“作业教学法”

所谓“作业教学法”,即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讲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作业的参与性质强,形式多样,通过不同的作业反馈形式,达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作业的宗旨

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强迫学生带着作业深入到旅行社行业实践当中去,随着每一次和旅行社的接触,逐渐增加其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书本,再实践、再发现,达到正向螺旋上升的目的。

笔者发现,学生越是早和企业实践相接触,越能早适应其工业岗位要求,并为日后择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作业的表现形式

1.照片。该课程的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中外旅行社的发展,特点,分类等,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旅行社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即:交一份纸质版的作业,上面有学生和两家旅行社的合影。为了便于学生积极完成,规定所有合影的旅行社不能重复,以交作业的先后顺序判断,通过作业收集观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调查报告。例如,在讲到旅行社的设立与组织机构时,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不一定能达到令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这一章学习起来又比较枯燥,针对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即:访问、调查一家旅行社的设立经过,了解该家旅行社的组织结构,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讲到旅行社宣传手册这块,作业是这样设计的:(1)调查一家旅行社的宣传手册是如何制作的?(2)从专业角度,你认为该家旅行社的宣传手册应如何改进?(3)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4)最好拿回来一本展示一下。

3.自我设计。例如,在讲授旅行社产品之后,学生了解到旅行社产品包括三个部分: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部分。这个知识比较容易理解,但理解不是目的,需要学生应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即:“请你帮助旅行社设计一个旅游产品,要求:明确产品的核心部分,并围绕核心部分设计有形产品体现,同时设计附加部分,优化旅游产品。”

4.问卷调查。例如,在讲到旅行社质量时,书上有关于顾客满意问卷调研(CSQS) 的介绍,为了便于学生能够深刻学习问卷调查的目的、方法、过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即:请你为一家旅行社的某一具体旅游产品设计一项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要求:(1)分组:每组四至五人。(2)旅行社名称。(3)产品名称。(4)调查问卷如何设计。(5)调查过程。 (6)调查结果。

四、作业的相关要求

1.独立完成与分工协作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合作、分工及领导能力的训练,我设计的作业有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的要求分组完成。这里重点说一下分组作业。例如在旅游产品设计这个作业上,要求学生分成10组,每组6人左右,搜集资料、幻灯片制作、课堂汇报、多媒体操作各有分工。顾客满意度调查这块,问卷设计、发放、回收、调查报告撰写各有分工,从实践经验看,学生对这种分组、分工形式的作业积极性很高,作业各环节的质量较高。

2.硬性强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笔者在每一章都会联系实践留取相关作业,但考虑到学生都多门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要求,因此规定:有些作业必须完成,有些作业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完成。

例如,讲到旅行社的产品包装这块,我就是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我要求感兴趣的学生只要有和旅行社接触的机会,就不要忘了索要宣传手册,积攒起来再比较学习。一学期下来,有的同学搜集了很多或制作精美、或制作粗糙的宣传手册,并逐渐探索学习了制造电子宣传手册,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想,如果我采用强制的截至某日某日的作业的方法,学生很可能随便应付、提高便无从而谈。因此,我感叹,作业也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这种机动灵活的作业还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留取这样的作业时,我总是不忘强调:第一,是感兴趣的同学;第二,有机会。

“感兴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认为,任何灵感、发现均来自兴趣使然。

“有机会”,体现了这个作业的长期性。作为一个旅游人,或者今后着意从事旅行社行业的同学,这个机会,可能就是以后任何一个和旅行社接触的机会了,它是长期的,并且这个作业应该长期镌刻在我们的头脑中。

五、作业的检查形式

1.上交纸质版作业。对于一些未分组进行、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要以学生上交纸质版打印稿。如,与旅行社合影作业、调查旅行社设立经过与组织机构等,这类作业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已经与旅行社有了“亲密的接触”,也基本达到教师设计作业的初衷。

2.幻灯片汇报。对于一些分组进行、内容比较重要的作业,可以安排学生以幻灯片的形式汇报。如上述旅行社产品的作业。安排了10组,每组均做了不同的幻灯片,从汇报结果看,反映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组幻灯片制作精美,甚至用了像pocomaker这样的电子杂志的制作软件,有的产品设计新颖,丰富了其他同学的知识。同时,在前面汇报的同学均表现出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魅力,对其他同学均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课后交流。笔者在每周都是有答疑时间,对于一些作业,没办法在课堂上交流,可以采取在答疑时间进行。比如问卷调查、调查报告,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业处理方式,它更灵活、更机动,师生的互动性更强。

第2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14年数据表明,除1989年外,13年都保持了两面三刀位数的增长速度。1999年入境过夜者2700万人次,外国旅游者人数可达840万人次,比1998年增长18%,比历史上最高年份1997年还增长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可突破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左右,提前一个实现“九五”计划指标,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达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发挥了刺激内需,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作用,全国国际国内旅游可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17%左右。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国际旅游业前景继续看好,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头号产业,到2001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就拿今年来说,旅游业在假日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产品的带动下,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到2001年一季度为止,入境旅游收入增幅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14%以上,旅游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17%,增幅提高近

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方面,由于旅游企业积极努力和节假日的延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来自旅游部门的初步预测,今年全国“五一”出游人数在4600万左右,出国游的为10万人,都大超过了今年春节和去年国庆的数量,其中北京市“五一”期间外出旅游人数达178万,外地进京的游客近300万。全国各条旅游热线、主要景区全部爆满,游人如织,就连以往相对清淡的宁夏沙坡头等西部地区景点也异常火爆。

虽然市场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次,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国旅、青旅和中旅三家骨干旅行社也仅仅占30%的市场份额;再次,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

改变这种市场状况的唯一出路是产品创新,为未来投资。对于公司来说,就需要考虑改变产品创新周期。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产品的提供基于物理网点,以点对点(人对人)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制约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销售,也就延长了产品创新周期和推广销售周期。我认为互联网提供了改变产品创新周期的可能,主要原因是通过互联网可以集中需求并迅速对需求进行分析并作出反应。集中需求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使需求在一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同时促使企业产生新的营销方式,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和迅速推广销售。

第3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本调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2月初到3月底,研究设计人力资源调查表及调查程序;第H阶段从4月初到9月底,各省(区、市)旅游局人教部门进行数据统计,核准并上报全部调查数据;第三阶段从10月初到12月中旬,主要由我司教育培训处进行调查数据的反复核实、汇总,并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的截止时间:*年8月31日。

(一)导游人员人力资源状况

对全国导游员进行资格考试,从1989年开始,至*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目前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8%;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

从性别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女性导游人员为主,男女比例约为l:2。在目前全国从业导游人员(131904人)中,男性导游人员45783人,占34.7%;女性导游人员86121人,占65.3%。

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导游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七成的导游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见表1)。

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见表2),这在中文类导游人员中显得更为突出。总体上,导游队伍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

从专业结构来看,总体上,中文类导游人员以学旅游类专业为主,占34.9%,学外语类专业的人员占12.l%,学管理类专业的人员占17%,学其他专业的人员占36%(见表3)。

从导游等级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持导游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员证书者占绝大多数,为96.3%;中级、高级、特级导游员所占比例极低,仅占3.7%(见表4)。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

从导游人员流失情况看,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各不相同,资格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l%,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从语种结构来看,中文类导游人员与外语类导游人员的比例为5:1(见表5)。在目前全国从业导游人员(131904人)中,中文类导游人员110666人,占83.9%,外语类导游人员21238人,占16.l%。在外语类导游人员中,一些语种人数与我国入境旅游者的数量不成比例,如我国客源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韩语、泰语、意大利语等人数太少。

从地区分布来看;导游人员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10省(市)共有导游人员67723人,占整个导游队伍人数的51.3%;中部9省共有导游人员32412人,占24.6%;西部12省(区、市)共有导游人员31769人,占24.1%。

(二)旅行社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

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从业人数为50650人,其中国际旅行社总经理5436人,占11%,国际旅行社部门经理10223人,占20%,国内旅行社总经理15768人,占31%,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19223人,占38%。在旅行社经理从业人员中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人数为34480人,持证率为68.l%。

从性别结构来看.旅行社经理队伍中男性经理人员要多于女性经理人员,但不同类型经理人员的性别比例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我国旅行社经理队伍中男性30362人,占60%;女性20288人,占40%。

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的学历较低,总体上,高中学历者占18.3%,大专学历者占54.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6.9%。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学历更低一些,高中学历者占29.7%。

二、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在全行业推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级考核及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在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培养合格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从1989年实行以来,共为行业培养选拔了近20万导游人员,其中13万人目前仍工作在导游岗位上。13年来导游考试合格人数从1989年的仅有9627人,*年累计增长到197375人,增长了近20倍。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从1997年实行以来,通过认证的人数近3.5万人,占旅行社经理队伍的近70%。

(二)导游队伍、旅行社经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在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l%,本科以上只占26.9%。学历偏低这一问题应引起旅游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

(四)外语类导游的语种结构不合理。从前面可见,中文导游人员数量已基本满足旅游接待工作的需要,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年,来我国的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国中排第二,而我国现有的韩语导游人员只有413人,占外语类导游的1.9%,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要;*年,来自越南的入境旅游人数达143499人,比上年增长26.l%,而目前我国仅有越南语导游28名,占外语类导游的0.13%。从外语导游人数与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数的比例关系(见表10)更能清楚地看出加快培养小语种导游迫在眉睫。

(五)导游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总体上,东部省(市)导游人员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省(区、市)导游人员的数量较少,基本上和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但西部个别省(区、市)导游人员严重不足,如目前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只有151人,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局开展的导游工作是一项重要而正确的决策。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和旅行社经理队伍建设,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针对导游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的问题,要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增加导游人数与保证导游质量的关系。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严把导游入门关;要坚持业务培训、考核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不断提高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导游考试在培养、选拔合格导游人员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针对导游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要进一步推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通过导游等级考核优化导游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等级结构,整体推进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针对导游员学历普遍偏低的问题,建议:

1.在适当时机,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关于"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方能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进行修改。

2.加强年审培训。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大年审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年审培训的作用,切实通过年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3.旅行社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低学历的导游员积极参加大专(大本)的学历教育,以适应竞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针对外语类小语种导游人才紧缺问题,要加快培养紧缺外语导游人才的步伐。

1.我司应抓紧调研,弄清全行业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情况,采取委托院校办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形式,抓紧外语紧缺导游人才的培养。

2.省级旅游局要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本地区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外语人才,特别是紧缺小语种外语人才,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从事兼职导游工作。

3.旅游院校要根据导游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开设紧缺语种的导游专业学历班。

4.旅行社要鼓励现有的外语导游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短训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语,在现有导游队伍中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

(五)针对我国导游员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导游人员的跨地区流动。鼓励东部地区的导游人员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指导和支持西部省(区、市)旅游人才建设,特别是导游队伍的建设,重点支持自治区的导游队伍建设;配合导游人员IC卡管理,建立网上导游人才市场和全国导游人员数据库,将导游人员档案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加强对导游行为的社会监督。

第4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基于创业理论,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设计整合,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加以探讨。

关键词 :创业过程;创业教育;创业技能;旅行社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86-03

旅游管理教育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人才。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遍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教育已初具规模,这为旅游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2012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工作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4 944家,同比增长5.29%,急需大量旅游人才。但现实是,旅游专业毕业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与市场需求间存在不小差距,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我国加入“世贸”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通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培养更多具备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研究背景

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介绍旅行社管理与业务经营,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一门应用型管理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具备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既能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解读和分析,又能掌握旅行社的运作流程及管理规范,为旅游行业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善于发现、学习和思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高级旅行社人才。

课程特点 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特点可归纳为知识涵盖面广、行业规范更新速度快、系统性较弱等,这也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学习本课程前,需要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及政策法规知识,树立大局观念和管理意识,这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仍是该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课程内容一般是按章节划分,包括旅行社发展概述、旅行社设立、产品开发、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旅行社实际操作流程有一定的差异。学习目标的定位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忽略实践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在此种目标指导下的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不强。

基于创业教育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旅游人才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现象已趋严重,其出路之一就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导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是指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个体或群体,挖掘和提高人的创业能力;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兴办或经营各类经济实体。因此,在运用创业理论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思考以下问题。

基于创业教育重设教学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就业岗位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变化,重新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在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形成主动性、研究性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业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或合作经营小型旅行社或中介服务部门。

融入创业素质教育 创业素质是指一个人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强化和补充所形成的作用于创业的内在思想和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协作等方面。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要重视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的培养;创业精神是指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要从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等方面进行培养强化;创业协作则是团队合作、资源整合的意识和愿望,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计划制定和协同作业促进组员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其团队精神。融入创业素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形成对创业的价值认识。

多方位开展创业技能教育 创业技能是从事或胜任具体创业活动的能力,是创业者拥有的关键技能,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作为高层次的特征,其中包含个性、技能和知识,被视为创业者能履行职责的整体能力。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托课程,开展各种与创业相关的主题活动,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产品策划、旅游产品促销创业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例如,在“旅行社产品开发”学习模块中,可设置“旅游产品市场调查”的学习项目,由已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旅行社给出开发旅游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市场调研,完成调查报告,由旅行社验收成果,从中评优,并择优跟进完成相关线路的设计开发。我院旅游专业与合作企业苏州茵梦湖旅行社就曾将“苏州深度游”产品调研任务交给学生,择优共同参与线路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与市场面对面接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创业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建设举措

围绕如何将创业融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具体举措如下。

围绕岗位要求,设计创业式的教学思路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创业型”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围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可将框架调整为五大模块内容,从旅行社的创立到运营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如表1所示。

基于创业过程,整合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设计为“模拟旅行社的设立及运作”,将学习内容具体化,通过学生分组模拟组建旅行社,学习旅行社设立及运营各环节涉及的知识。课程分为5个学习模块,具体有10个项目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 创业人才要做到灵活应变,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如就怎样开展创业及创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开展调查和讨论,增加互动、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观点;将参与式教学贯穿始终,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情境任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应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三个主要环节,教师可针对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参与式教学环节。比如根据之前分组模拟设立的旅行社,由学生各自为设计的旅游线路制定销售价格,选择线路的销售渠道,根据旅行社的规模、特色、产品特征为旅游线路制定适合的宣传促销方案,各自展示,小组互评。可适时根据学院举办的主题活动,如硅湖之春艺术节,开展促销方案评比大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任务是作为辅助者和监督者,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激励学生,对其不足之处委婉指出,在肯定其创作的同时,鼓励学生站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分析、总结,既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独创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会加深学生对旅行社运营流程的理解和掌握,训练他们的创造能力、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经过改革后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将以创办旅行社及旅行社主要业务运营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特点、组织结构和业务范围,掌握旅行社产品开发、产品促销、销售及计调、接待等基本业务操作知识,熟悉旅行社人事、财务、采购、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操作与管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行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如何设立旅行社,分析和处理主要的经营管理问题,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2]曹华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9).

[3]Man T W Y,Theresa L,Chan K F.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3-142.

第5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内容摘要:网上支付和电子商务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已经逐步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网上支付手段,但是也出现了信用缺失问题。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发达的情况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探索发展网上支付信用工具,加强信用保障,实现网上支付的普及性,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信用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成为21世纪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和各国经济活动的核心。而完整的电子商务要求做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尽可能在网上进行,这有赖于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制度的建立。

国外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比较密切,据调查,全球有17万家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4200亿美元,其中旅游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24%;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上以350%的速度发展。这都离不开良好的网上支付体系的运行。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网上年旅游交易额已达到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约占所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总量的20%。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结合改变了我国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期,电子商务对于旅游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而网上支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此,对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方式与工具

(一)网上支付方式

1.信用卡支付方式。互联网针对消费者商务的交易(B2C为主)的支付主要通过信用卡来完成。信用卡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授权持卡人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账消费的信用凭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功能包括:ID身份功能,证明持卡人身份;结算功能,可用于支付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款项;信息记录功能,将持卡人的属性、对卡的使用情况等各种数据记录在卡中。

2.电子支票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是—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一般通过专用的网络、设备、软件及一整套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安全性。在交易中,商家要验证支票的签发单位是否存在,支票的单位是否与购货单位一致,还要验证客户的签名。

3.电子现金支付方式。又称数字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Inter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的货币。即以电子方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其实质是代表价值的数字。这是一种储值型的支付工具,使用时与纸币类似,多用于小额支付,可以实现脱机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币值存储在IC卡上;以数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电子现金具有人们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电脑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正逐步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4.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是指银行使用电子工具通过互联网向其客户提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提存款服务、信贷服务、账户管理、提供财务意见、电子单据支付以及提供其他电子支付的工具和服务如

电子货币等。完整的电子商务一般包括信息沟通、资金支付及商品配送三大环节,缺少资金支付,商品配送将难以完成。因此,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手段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自从美国的安全第一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诞生以后,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争取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网上业务也有了重大发展,各大国有和商业银行均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在线支付工具,如表1所示。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现状

(一)旅游中介商

以携程旅行网为例进行分析。携程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酒店预订费;机票预订费;自助游与商务游中的酒店、机票预订费,其收入的途径与前两项基本一致;线路预订费,携程通过与其他旅行社合作,经营一些组团的业务(非主营业务)。

除了酒店预订大多采用酒店前台支付的办法,对于其他三项的交易而言,顾客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线上浏览、电话确认、离线交易的办法。尽管携程采取了积点奖励的办法来鼓励网上支付,但是大部分交易还是离线完成的。

(二)旅行社

自2000年4月中青旅推出“青旅在线”后,国内三大旅行社(国旅、中旅、中青旅)和其他具有地区优势的旅行社(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广州广之旅等)都陆续开展了旅游电子商务。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春秋旅游网)为例进行分析。

春秋旅游网的盈利模型是由网站、春秋国旅总社及各网点、上游的旅游企业(各地分社及合作旅行社、航空票务商、目的地酒店)和网民市场共同构成。其目标市场主要为观光和度假游客,由于春秋国旅具有强大的资源,线路预订成为了网站的主营业务。春秋旅游网提供的产品,顾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网上浏览、电话确定、离线交易的办法,同时还可以到春秋国旅的各分社进行购买。但就目前的经营状况而言,电话确定与离线交易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对于网上支付并没有真正接受;主流的B2C网站中,最主要的支付形式仍是货到付款。网上支付的滞后,将阻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排斥呢?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主要障碍:信用缺失

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旅游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网上支付等手段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

根据艾瑞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网上支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六成的网民认为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而据CNNIC的调查报告表明,大约有四成的网民认为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信用问题。

首先,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对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习惯于面对实物进行挑选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适应面

虚拟旅游产品使用虚拟的电子货币、电子机票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网络营销还需要经历一个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

其次,在网上支付的实际使用中,信用问题成为一个制约因素。在以纸质媒介作为支付交易的商务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并有纸质交易凭证,加上法律体系的保证,人们在这种长期形成的商务活动中建立起了对这整套体系的信用,如果出现经济纠纷会由法律体系仲裁而给予经济利益的保证。但电子商务的经济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交易过程中没有确认过程合法存在的纸质凭证,这就带来了可信度的问题。因此,消费者和商家在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互连带的问题。

当前,是否信守服务承诺,即是否拥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成为人们衡量电子商务服务商或电子商务网站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据统计,2007年互联网服务投诉中,网购被骗位居首位。企业或个人商家的不诚信行为,更加重了网民对网上支付的排斥性。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各种失信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可以完全确定交易行为人的信用。并且,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远未达到任何行为都有记录可查的情况,在这种信用环境下发展网上支付会有较大的障碍。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旅游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旅游预订用网络,付款交易用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体现,使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级层次。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发展建议

由上可知,推动网上支付在旅游业的有效发展与普及,必须从增强“信用保障”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制订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各种信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下文主要从企业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旅游企业网络支付的安全建设

首先,旅游企业应积极与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银行合作,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保证游客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必须由其账户所在的银行发行,游客可以到与旅行社有业务关系的银行去使用现金购买货币卡,当游客进行网上支付时可以向旅行社和银行同时发通知,将资金从银行的账户上转移到旅行社的账户上。其次,旅游企业的网站应安装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促进网上支付的实施。

(二)加强宣传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程度

旅行企业应通过广告宣传、新闻会、现场活动、网上促销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本旅行企业的网址,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网络信誉,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减轻阻力。

(三)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

目前的网上支付方式中,以信用卡使用为主,为解决社会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出现了具有“信用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网上支付平台演变成了资金流的中间环节。走在前列的商家已经涵盖了B2B、B2C和C2C三个领域。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诚信指数,易趣的买家、卖家互评制度,淘宝网的“支付宝”,都是建立诚信

体系、保障用户利益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以第三方信用评估为基础的交易行为逐渐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

旅游企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除了推广电子支票、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等工具外,应推动“诚信支付工具”的使用,其代表是“支付宝”和“贝宝”。

在零售行业,由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支付平台大力拓展市场,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个人网上交易以及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旅游业引入这种模式将很有前景,可以让不同的机票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网上交易和支付。这种平台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即通过商家信用认证、信用凭证上传、支付信用度累计和用户监督(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确保商户的诚信和信息的真实;二是引入类似“支付宝”的诚信支付工具,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进一步减少交易风险。

综上所述,网上支付信用缺失及相关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阻碍网上支付在旅游业普及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当前对于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很多游客还是处于观望状态,但相信随着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技术日趋完善,信用保障机制日益健全,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会为广大游客所接受,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葛晓敏,刘敏,王少华.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下

第6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兴旅”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促进全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有效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营造更加和谐的旅游环境,促进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三、活动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开展旅游重点领域服务质量提升活动。

1、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继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活动,推进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加大对A级景区的评定与复核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标准的权威性。完善旅游景区游客中心、标识牌系统,提升旅游厕所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全面清理景区内乱搭乱建、乱摆乱占,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景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秩序。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各景区参与。

2、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深入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以广告、合同和价格监管为重点,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提升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有效遏制低价竞争、零负团费、欺诈旅游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擅自变更行程、非法滞留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旅行社服务质量分类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的培育,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降低投诉率。规范旅行社委托服务行为,抓好旅行社强制责任险的管理,切实保障旅游者安全。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工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各旅行社参与。

3、提升星级旅游饭店服务质量。深入贯彻实施《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星级饭店访查规范》,加强星级饭店评审、评定和复核工作,完善退出机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组织举办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员工服务技能,提升旅游饭店品牌影响力。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商务局、卫生局、药监局负责,各星级旅游饭店参与。

4、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加强与旅游院校的交流合作,聘请高层次专家教授开展大规模导游培训活动,提高导游培训专业化水平。加强导游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完善年审培训考核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导游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负责,各旅行社和景区导游员参与。

5、确保旅游车辆出行安全。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搞好对旅游发车点、运行线路的集中整治,强化旅游车辆安全运行监管,严防“病车”、“黑车”上路。督促有关企业加强对旅游车辆驾驶人员、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搞好车辆维护检修,确保旅游交通安全。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负责,各相关单位参与。

(二)开展旅游质量专项治理,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1、开展对旅行社的专项治理活动。针对强迫购物、参加自费项目以及旅游合同、广告欺诈等游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依法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旅游业声誉的旅行社,重点查处旅行社非法办事处在县内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促进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提高。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工商局负责,各旅行社参与。

2、开展对星级饭店的暗访检查活动。对星级饭店进行暗访,发现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星级饭店,严格按星级标准及相关规定处理。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商务局、安监局负责,各星级饭店参与。

3、开展旅游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标识系统国家标准讲座培训,引导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尤其是星级饭店开展标识自查工作,及时更换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旅游标识系统。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质监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4、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大检查活动。制定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组织专业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景区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公开检查结果,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工商局、安监局、卫生局、药监局、质监局、商务局、广播影视中心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三)大力加强旅游质量保障工作。

1、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认真贯彻《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旅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周”、“旅游保险宣传月”和“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增强安全意识,保障旅游安全。

责任分工:县安监局、旅游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2、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活动。着力提高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突出抓好国家和省、市行业标准的宣传、推广、实施工作,切实发挥标准的规范、指导作用,不断增强标准意识、规范意识,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基础和保证。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质监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3、加强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建立岗前、在岗和脱产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鼓励并推荐旅游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市开展的各类旅游企业人才培训活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4、开展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活动。通过A级景区创建、星级饭店创评、旅游强镇和农家乐创建等工作,促进旅游目的地上档升级,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责任分工:各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各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参与。

(四)组织开展旅游质量宣传活动。

1、大力开展“灵气所钟、山水”旅游品牌宣传。县旅游局制定工作方案,制作广告宣传片、编印宣传资料,分时段集中开展媒体宣传。

责任分工: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2、组织媒体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系列宣传和报道,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分工: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广播影视中心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五)定期旅游质量及相关信息。

1、游客满意度状况信息。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公布旅行社、饭店、景区、交通等服务领域游客满意度状况信息,引导、督促各旅游经营单位围绕游客意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统计局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2、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曝光台。在县内主流媒体设立曝光台,及时将检查结果及查处的旅游服务质量案件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单位搞好整改。

责任分工:县旅游局、广播影视中心、报社负责,各旅游经营单位参与。

四、活动计划安排

(一)前期准备。

3月份,完成活动总体方案和重点专项活动方案制定、宣传材料编印等准备工作。

(二)宣传发动。

4月份,印发活动方案,结合全县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三)重点活动。

1、5月份,制定“灵气所钟、山水”旅游宣传活动方案,在报纸、电视、平面和网络等媒体开展系列、专题、深度宣传。

2、4-5月份,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环境卫生大检查活动。通过旅游经营单位自查、县旅游局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理排查各旅游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工作台帐,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抓好整改,全面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严格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面清理景区乱搭乱建、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现象,营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旅游经营秩序。

3、6月份,组织导游员参加市首届导游风采大赛。

4、7-9月份,组织召开旅游目的地创建暨旅游景区发展工作座谈会。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立旅游集散、咨询、救援体系,完善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和旅游引导标识体系,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星级饭店、星级餐馆建设,出台《县农家乐管理规范》,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酒店,重点搞好镇和九山镇农家乐改建提升。大力开发集观赏、使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加快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店。强力推动乡村旅游,引导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发挥乡村民俗特色优势,提高接待质量,努力打造优秀旅游目的地。

5、8-10月份,组织开展旅游市场检查及导游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组织有关媒体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专题采访,广泛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

6、全年组织开展星级饭店暗访检查活动,搞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定期编发质量提升年活动简报。

(四)总结。

12月,全年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进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推动全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全行业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把质量提升年各项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活动效果。

第7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在招股书披露后不久,便有媒体报道浙旅控股在招股书中隐瞒了“万州大瀑布需人工干预”、“大瀑布群在枯水期很难形成”的事实,且被指“以瀑布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前景不佳”。

除此之外,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浙旅控股补充的预披露发现,其2012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没有达到2011年全年的一半,另外,浙旅控股大股东在历次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转让不规范的问题,且浙旅控股子公司曾在重庆市万州区内多次成功以底价轻松获得多宗土地、浙旅控股在成立之初存在出资不实等现象。

募投项目存疑

招股书显示,浙旅控股此次要投资的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原青龙瀑布群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境内,总面积74.7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4.58平方公里。位于瀑布群核心区的万州大瀑布,宽115米,高64.5米,面积达7417.5平方米。除了万州大瀑布,瀑布群还包括仙女滩、鲸鱼口、马尿溪等多个瀑布。

然而,据有关媒体报道,所谓的“亚洲第一宽瀑”—万州大瀑布(原青龙瀑布)实际上是人造景观,目前由甘宁水库放水形成。而所谓的“大瀑布群”则是游客进入景区后,景区通过人工干预水库放水形成,且“在正常情况下尤其是枯水期很难形成”。而浙旅控股对于这些事实却只字未提,时代周报记者翻阅其招股书,确实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大瀑布群需要人工干预”的信息。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浙旅控股负责媒体接待的顾先生,对方表示,“上述报道并不属实。资料显示,万州大瀑布115米宽的截面和64.5米高的落差是由于青龙河流经地表的断裂而天然存在的,在现场经年水流痕迹明显可见,‘亚洲第一宽瀑’是天然形成。万州旅游区所在地降雨充沛,河道的下垫面条件有利于地表水的形成,河道沿岸的水利设施建设对旅游区的水源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除了上述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募集资金过于集中是浙旅控股此次募投的另一风险。

根据招股书,浙旅控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预计投资总额为3.5亿元,其中“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建设项目”投资额为3.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8.57%;项目建成后,预计税后年净利润为5495.29万元,其中“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建设项目”预期年净利润为4295万元,占预期净利润的78.16%,投资总额及未来预期效益来源均较为集中。

浙旅控股坦承,“如果未来‘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建设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募集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看法认为,从万州大瀑布的景观形成、景区规划以及收入模式上看,万州大瀑布可归属于以瀑布为特色的主题公园。

据了解,主题公园在中国似乎向来不被看好,存活期大多只能维持5年。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分析公司2002年的一份《新型娱乐设施市场潜力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主题公园70%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2010年,国内旅游人士进一步估计,中国目前的2500余个主题公园中,约有2/3景点难以收回投资。

不过,浙旅控股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非主题公园。”

国有资产转让不规范

浙旅控股现在的控股股东是浙江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 ),为避免同业竞争,整合上市公司业务,浙旅控股早在IPO前就对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等关联公司的股权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其中,在对集团公司前子公司宁波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国旅” )进行清理重组时,出现了国有产权转让未履行法定程序的现象。

宁波国旅成立于1990年7月14日,注册资金35万元,主营业务为接待外国人及华侨、港澳、台湾同胞在华旅游业务,公司性质为全民所有,成立时为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成员单位。

2007年1月6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将所持的宁波国旅10%股权转让给宁波大红鹰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大红鹰” ),转让完成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和宁波大红鹰各自持有宁波国旅的股份比例分别为41.36%和58.64%。

2007年6月,集团公司向宁波大红鹰收购宁波国旅58.64%的股权,转让价以经宁波恒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宁波国旅净资产值1819271.35元为基础,确定为110万元。

2007年9月,集团公司向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收购宁波国旅41.36%的股权,转让价款为45万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集团公司持有宁波国旅100%的股权。

集团公司的上述两起股权转让均涉及国有产权,招股书显示,其在收购宁波国旅58.64%的股权时并未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资产评估、进场公开交易程序。

尽管浙旅控股的保荐人—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和发行人律师—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均在招股书中说明,此次股权转让作价所依据的宁波国旅审计净资产值1819271.35元大于2007年1月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将宁波国旅10%的股权转让给宁波大红鹰时的评估净资产值1426435.01元,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8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端旅游 产品开发 对策

目前,高端旅游产品的界定没有一致观点,一般认可的是魏小安的说法:“所谓高端旅游产品,就是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于塔尖地位的产品,高端旅游基本的要求就是花费高、时间长、要求高;与高端对应的不是低端旅游,而是大众旅游,高端旅游产品应该是个性化的,非标准化产品,本身缺乏可参照性”。一般情况下,高端旅游产品分为五类:高端观光旅游产品,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商务旅游产品,专题旅游产品,专业旅游产品。高端旅游产品从实质上来说,是以大众旅游为参照物,强调在各个细分市场上的高品质、高档次、高消费、高层次的产品。

一、我国高端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我国高端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端旅游产品的定制最早大概可追溯到2001年,其发源地在广东,那时,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广东人想走出去,但很多人在普通旅行社找不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为一些有独特需求的群体定制旅游线路,使高端旅游产品以俱乐部形式发展起来。从开始至今,高端旅游产品已有二十年多的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仅商务旅游市场份额就达到250亿美元,并且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其中,我国高端旅游产品之之一的会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会展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富人以直线速度增长,根据2012年1月12日,胡润百富在上海的《2011至尚优品——中国富豪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和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消费为190万元,亿万富豪的平均年消费为250万元。而高端旅游则成了富豪们青睐的休闲生活方式。而定制的高端旅游产品,则成为很多新富阶层的首选。高端旅游市场在旅游市场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高端旅游产品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催生了其他相关的行业。

(2)我国高端旅游产品开发问题分析

1.缺乏高层次的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是高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我国的高端旅游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成长中的高端旅游市场,迫切需要有国际视野,具备跨界创意,深谙世界各国文化与历史的复合型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人才。

2.缺乏对高端旅游产品的深层认识

旅游企业及其旅游单位的相关人员大多只是停留在对高端旅游及其市场的表层认识上,对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高端旅游产品、高端生态和人文资源等没有深入的研究,对高端旅游产品的界定不清晰等,导致开发高端旅游产品思路有偏差,甚至是误区。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市场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考虑社会效益问题。

3.未注重特色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行业没有深入研究高端旅游市场旅游者的基本特点和需求,没有设立专门面向高端旅游市场的特种旅游部或产品研发中心,缺少对高端旅游者进行深人的市场调研,缺少深度,没有把高端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开发各个细分市场的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细分市场包括探险、美食、建筑、摄影、体育、度假、高等。

4.高端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没有创新

在如今互联网急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我国高端旅游产品市场并未充分借助现代的便利的促销渠道对高端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加大高端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响应度,依旧主要依据传统的产品营销手段,无法开展对公众有影响力的宣传,而且在促销策略上不得当,对网络资源的运用上欠缺,使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抑制了高端旅游消费群体的增长。

5.政府、协会、企业职能划分不明确,高端旅游秩序混乱

由于高端旅游跟传统旅游一样同样要涉及到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景点三部分主体,有时候出现三部分主体由不同的机构和单位来承担。交叉区域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政府、协会、和企业三者在职能的划分关系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司活动、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上。

二、我国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分析

第9篇: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无锡市 旅游从业人员 现状 成因分析

一、引言

“十五”期间无锡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发展的各项指标翻了一番,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旅游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描绘的无锡市旅游业未来五年的蓝图,无锡旅游业进入了科学、和谐、稳步的发展时代。

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无锡市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对于促进无锡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旅游强市和实现“三大跨越”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为《无锡市旅游人才“十一五”发展规划》(横向课题)的成果之一,笔者参与了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2006年11月份至2007年2月,课题组对无锡市92家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66家旅行社,15家旅游景区景点、12家旅游推销商店、7家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形成了一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即为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和相应现状分析的依据。

二、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

“十五”期间,无锡市旅游大力发展推动了旅游人才规模迅速发展和质量稳步提升,旅游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无锡市共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1.5万,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10万人。直接从业人员中包括了旅游核心从业人员和具有旅游特征从业人员,110万间接从业人员是由旅游业带来的具有旅游经济特征的从业人员。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无锡市直接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见表1。

依据抽样调查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笔者就无锡市当前从业人员的现状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1.从业人员的地域开放性程度较高,地区之间流动性较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非常住人口(即外来打工人员)占21%,其中酒店的非常住人口从业人员达到29%。非常住人口来自江苏省内其他城市的占60%,来自江苏省外的占40%。

2.从业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特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旅游行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年龄以40岁~50岁中老年层次为主,占41%左右;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以30岁~40岁中青年层次为主,占37%左右;一般员工的年龄以20岁~30岁年轻阶层为主,占44%左右。平均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比例占到75%。

3.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或培训)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无锡市旅行社新员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到85%以上,酒店业新员工职业培训的比例在60%以上。

4.从业人员流动速度较快。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率达到32%,而流失率达到20%。其中,自动离职成为流动的主要形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流动人数的59.5%(表2),值得关注。

5.旅游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不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无锡市旅游行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分布较广泛,低到初中文化,高到研究生文化,其中以大专文化为多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40%左右,高层管理者的总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初中(中专)和高中文化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占比例高86%左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通高校大专教育和职业类教育,本科旅游专业与非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基本持平。

6.员工对旅游行业的认同度不高。抽样调查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有56%的员工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一般,43%认为说不定,与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一致。造成了员工队伍不稳定。

7.旅游企业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经费占营业额0.1%及以下的占到63%。旅游企业忽视了员工继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43%左右。而输出培训和国外短期培训的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为12%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以本企业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66%左右。其他类型尤其是高级培训形式比例较低。

8.旅游管理队伍缺乏“领军”人才。现有中高级经营管理队伍的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倾向明显,无锡市的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未形成,高层管理人员短缺。

9.员工的薪资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在管理阶层中的地位刚好成对应趋势,且差别很大。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普遍较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月薪3000元以上的占28%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平均收入普遍较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月薪低于1500元的占85%左右,月薪低于1000元的占54%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管理者中也出现了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现象,而在普通员工中也不乏月薪高于4000元的高收入者,主要以酒店的厨师和旅行社的导游为主,具有典型的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但是总体无锡旅游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较其他行业较低。

10.员工技术优势不明显。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称与其在管理阶层中的地位刚好成对应趋势,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职称普遍较高,以专业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31%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称普遍较低,以初级工和中级工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7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层管理者中,也存在一部分初级工,职称偏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22%左右。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占员工队伍的0.3%,有初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8.4%。

三、当前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传统观念制约了旅游业发展。传统的观念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有所偏见,这种偏见继而引发了对旅游行业经营管理过程理解上的偏见,从而形成了对旅游行业的行业偏见和职业歧视,并在旅游行业和非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种不利于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观念有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背景,与我国旅游行业历史和现代旅游行业建立时间不长密切相关。

2.薪资制度存在不和谐因素。合理的行业薪资体系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体系存在低收入群体化、薪资政策不合理,分配体制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缺乏、非理性的市场恶性竞争、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