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化学实验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设计

第1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一、教材资源的再开发,是优化实验设计的基础

优化实验设计是在传统实验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评估实验成败,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质,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通过优化实验方案设计,让学生体验创新发现的乐趣,使思维受阻的学生豁然开朗,并激起思维的共鸣,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从调查结果中得出,优化化学实验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立疑问、激发兴趣,可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状态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

二、准确运用知识迁移,是优化实验设计的途径

小到知识点之间,大到整个章节,关键是教师怎样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搭桥开路。在进行知识迁移发散过程中,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联系。无数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联系学生以前或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能使学生反应更快,教学效益更好。

以点带面,用一个实验设计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压强等相关的物理知识,设计出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探索,就能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并设计出较优的实验方案,充分促进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运用问题生成设计情境,是优化实验设计的核心

在化学实验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牢牢把握核心问题,把它作为贯穿实验的思维主线,围绕它进行猜想和假设、实验和分析,达到实验最优化的目的。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个体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经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修正,使实验设计达到最优化,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对实验异常的再探索,是优化实验设计的提升

有些实验会出现预料之外的现象,此现象往往包含学生还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我们可以抓住这些难得机会,追根溯源获得突破。

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索孕育着创新,也孕育着优化实验的机遇。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仅能体验探究的乐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

五、实验报告的科学准确,是优化实验设计的体现

第2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5-0083-02

化学学科的形成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体系的本质所在。通过不断地进行化学实验实践,研究者不断探索和拓展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极其关键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教学阶段,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初涉化学领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进行创新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中学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过对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实验的亲自操作和讲述,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化学实验操作明白了某个规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发挥自主思考能力,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最终化学实验教学变成与化学教学捆绑在一起的呆板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以及了解学生主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情况,张英波老师曾经对某一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挑选高二年级不同老师任教的、不同层次的9个班共4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随后对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发现,在实验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的表面层次,在遭遇实验失败或遇到异常现象时,学生表现为探究兴趣不会持久,在改进装置并使之微型化方面创造兴趣明显不足。随后,分别对化学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差异进行检验,发现不同化学成绩和性别的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目前来看,不论是成绩较好还是成绩较差,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化学实验创新的认知在兴趣感知、主动思考、动手实施三个层面均存在不足。

二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的创新原则

1.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在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实验过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对加强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后,对实验创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是否存在新的问题、新的实验现象等;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创新实验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践对创新成果进行检验,感悟创新的价值,增强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2.安全环保原则

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实验用品部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向学生强调具有毒性、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的取用及保存,废物的处理和药品的回收等方面的规范行为,实验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把环保理念作为实验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

对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创新性改进,一定要注意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效果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创新,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实验速度更加快捷;效益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简化实验的过程从而减少实验误差的概率,因此在改进、优化实验方案中一定要注重改进后实验的效果与效益是否已经最优化。

三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

1.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区分实验

在必修一胶体的性质探究实验中,有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的大小对比实验,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即此实验是为了证明浊液中胶体粒子大,胶体中胶体粒子小。教材中,对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包括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实验过程中总共需要过滤两次,通过两次过滤实验来辨别浊液中和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但是实验过程中仪器笨重,操作麻烦。在经过改进后的实验设计中,整个实验过程只需要三张滤纸即可完成实验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把三张滤纸叠放,用滴管吸取泥水滴在叠放的滤纸上。实验现象:在最上层滤纸上会有固体小颗粒,而第二层上对应位置没有固体颗粒,只是呈湿润状。实验说明:浊液中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接下来,在滤纸的另一位置滴上几滴Fe(OH)3红褐色胶体,会看到在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滤纸的对应位置都有红褐色,说明胶体中的胶体粒子透过了滤纸,从而验证了浊液中粒子比胶体中粒子大的事实。经过实验设计改进前后的对比可知,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当中运用到的实验器材简化了许多,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实验对比效果也更加明显。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实验

在必修二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章节中,通过对Ba(OH)2·8H2O+NH4CL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证明该反应过程吸收了热量。教材上的实验操作:将两种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在快速搅拌以后,提起烧杯可以发现玻璃片和烧杯底部粘在了一起,同时烧杯上的水滴变成了冰状物。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由于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化学反应吸收了大量热量,从而使水滴结冰,因此也可以证明该实验为吸热反应。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发现,如果搅拌时烧杯有所滑动,或者室温较高,玻璃片与烧杯底部往往粘不起来,针对此问题对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设计:将实验过程中玻璃片上的水滴换成冰醋酸再进行实验操作,多次实验现象发现将水滴换成冰醋酸后烧杯和玻璃片更加容易进行黏合,因此实验效果更好,这是由于冰醋酸的熔点比水高(16.6℃),在吸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结成冰状物。因此,在很多实验中如果对实验材料进行稍加改进,实验难度会降低,实验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与建议

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实践操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优势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化学实验在设计和教学中还具有相当的创新优化潜力。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化学教育体系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的实验创新设计应当以挖掘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教材和实验评价五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进行教学理论与设计创新,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如设计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和想法,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起进行探究式活动。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化学实验在设计与教学上的创新发展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晓霞、蔡河山、易芬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分析化学实验为例[J].广东化工,2010(3):37

[2]秦于章、代旭娅、郑云祥.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5)

[3]刘芳红.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

第3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翻看近几年的中考和化学奥赛中的有关实验试题,不难发现,新课标下创新实验设计的题目都占有一定的分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常规实验但不常规做法”的教材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在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产生疑问,最好同学之间能出现争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带着这些讨论和争论用实验验证说明问题,某些不能顺利完成的实验,还倡导课外查阅资料,深入学习,加深理解和证明。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书本上是用具支试管、注射器、酒精灯、小气球等来完成的,实验比较复杂还难以控制,出现失误较多。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让学生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要求既达到实验要求,又能够减少误差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一位同学通过网络学习到了一种方法,用带刻度的玻璃瓶代替了具支试管和注射器,用白磷代替了铜粉,这样既节约了仪器又大大减少了误差,效果较好。

创新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写小论文或“论文答辩”的形式来加以完善。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实验语言表达能力。在创新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本身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提出要具有针对性,要适合于中考,范围不应该太大,要紧扣同学们身边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如利用你身边最简单的用品来验证你周围空气的存在;

2)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机会,既然意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在问题提出后大胆让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思考、甚至辩论,教师只能做引导者,适时的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辩论中去;

3)采用“鼓励教学法”,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所提出的创新式探究问题,他们不一定都能顺利解决,注意多给予鼓励,多给他们一些条件和信息,当学生设计完成时,要及时表扬,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质疑并提供必要帮助。

在演示实验中,善于利用“意外”,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很多时候,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欠缺教学经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教参”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是由于各种因素、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要沉稳地和同学们分析、交流,将真实的原理再现,或者在课前准备中就预料发现“意外”,并及时解决这种“意外”,带着这种“意外”收获去做课堂演示实验,自然能做到胸有成竹。

例如,用盐酸检验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演示实验中,出现了Na2CO3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快于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该同学又用稀硫酸来验证,结果还是Na2CO3反应的快。为什么出现了与理论的知识不相符合的实验现象呢?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个同学急切地、高兴地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想用这种方法来看反应速度快慢,要有个前提,那就是两种液体的浓度要相同,这样才具有可比性。”实验中的“意外”可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可以在“意外”中寻找正确的设计方案。上面的实验通过重新设计,同学们得出结论,用加热的方法检验两种固体,效果会更好,更具有说服力。利用实验中的“意外”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第4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

改革后的新教材在实验编排上得到加强,《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Ⅰ模块的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如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的设计都应围绕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实验原理、装置原理以及操作原理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和实验研究过程相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实验设计应该具有合理性。

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反应生成有毒气体物质,以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根本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切实可行;一是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在现有条件下能得到满足。

5.简约性原则:实验设计方案越简单越好。

6.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实验设计的灵魂。化学实验设计要敢于突破陈规,能反映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思路,体现新颖、独特的特点。

7.最优化原则: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对所运用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和实验方法等进行全面优化,或是在多个实验设计方案中选取最佳实验设计方案。

三、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

1.讲清实验原理,挖掘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

实验原理是化学实验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贯穿于化学实验的始终,而且还影响化学实验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是形成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思想是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之间的桥梁,是化学实验设计的灵魂,是根据相关的化学实验课题,以化学理论为依据,思考、指导怎样进行化学实验的理性认识。任何化学实验,都有其各自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包含着对以有知识灵活运用与创造性的科学构思。引导、启发学生挖掘、继承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2.挖掘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或设计相关实验

中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一般不可能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探究的途径去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于教材、贴近生活的情景素材,以具体的化学问题为载体,挖掘教材、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将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于某一具体的课题内容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目标。

3.改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为学生探索和创造提供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和思维分析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整实验设计方案,使自身的探索过程不断趋向科学、合理,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性实验的魅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4.重视生活情景中的科学探究实验体验

化学是与日常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都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科学探究素材。如食品袋中常放的脱氧剂,可以利用这一日常社会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去引导学生对脱氧剂成分进行探究,观察其颜色。根据其脱氧原理及颜色进行假设与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将粉末分别加入水、碱、酸中,观察到前两者没明显变化,后者冒气泡,反应后一段时间加硫氰化钾溶液,发现变红即存在铁离子,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脱氧剂粉末中存在铁粉这一结论。在这一实验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分析实验设计方法,拓宽实验设计思路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设计方法,拓宽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同一实验问题多个实验方案并优选的设计方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实验设计思想,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的目的。

6.对实验方案设计提供咨询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一一给予帮助,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采取边扶边放的政策,切不可包办代替,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7.在化学考核中渗透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化学考核时,要尽量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要求命题标准不仅要具有代表性和充分的知识覆盖面,而且要符合实验能力考核的目的要求。通过考核,真正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化学考核的命题,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方面考核。

8.及时指导学生总结,不断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水平

第5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字:新课标;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创新

1、采取新课标的方法,进行素质教育发展

新课标的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训练他们的独立创新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重视他们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教育,利用新课改的目标,结合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可以强化教师是配角,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案,调节一个宽松,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创新,不断地好奇疑问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尽可能的利用这个学习的舞台,转变教师的陈旧观念,开拓创新。其次就是要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生活态度的培训,在新课标的课程学习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美好感情认知,进一步的指导他们现代化学对人类的影响,化学是如何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学会如何分析现象,如何观察和思考实验的能力。

2、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化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化学的学习一般都是要求实验的研究,首先鼓励学生实验前的学习研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的促进交流与发展,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体的研究,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调查,在进行课前指导,课中教育,课后总结方面,让学生自己浅谈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积极指导学生思想心态情绪,课堂内采用提问、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保持良好情绪,活跃的思维,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具体的如下:

在演示一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观察态度和方法的教育,例如在做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实验的时候,向容器里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会变质,没有就说明不会,教师可以在前面做实验,让学生自己来仔细的观察,最后由观察的学生来总结结论,教师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开了他们的疑问,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又加强了知识的教育。同样地教学内容如果就单纯的讲解根本不会产生如此的活跃效果,所以要把课堂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更多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适时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指导,在实验的时候可以专门的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不经常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但要注意这些实验的安全性,例如可以指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溶液混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分解性反应,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都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索。比如,一次课堂听课上一位老师这样的作自我介绍的,用酚酞液在白纸上写了老师的姓名,贴在黑板上,然后往白纸上喷洒NaOH溶液,纸上立即显现老师的名字,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沉浸在乐趣里,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还拓展了他们学习的范围,更加增添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全面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指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在学校的教育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究,因为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的高分,而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的设计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讨论。例如: 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检测水污染问题,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化工厂,也可以开展小组调查队,对该学校附近地区进行污染问题调查,研究,治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还可以办一些小讲座,为当地居民的讲解一些化学与健康的问题,推动化学与环境保护,与生命科学的联系,例如:治疗胃病的药物有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但是对胃溃疡患者哪一个更合适呢?让学生讨论、比较,指出碳酸氢钠与胃里的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不宜使用,这样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化学技能解决更多的实际性问题等, 让他们学会化学学习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生活实践,还有可以让学生学习自制可乐,在网上查资料,向老师提问等方式,进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还有如果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煤气中毒,而不会单纯恐惧而束手无策,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化学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学习化学不能以课本,教材为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目标。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及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机会,达到培养真正有能力有知识的一批创新型的化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药学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还停留在相对机械的阶段,[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验内容方面,验证性实验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设计的实验较少,造成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创新素质、科研素质及协作能力等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4]在实验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教学热情高涨,但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乏对未知知识的探求精神以及独立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对于仪器的操作仍不规范,操作机会少,使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二、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目标

微型视频泛指播放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5]时长一般控制在几秒钟到30分钟左右,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6]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的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微视频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晰实验的原理目标、实验流程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验兴趣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三、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1.知识点聚焦

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设计,首先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和分析处理。[8]应遵从教育教学的认知规律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处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实验流程,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微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多媒体教育的功能,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9-10]微视频中心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最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交互性强

在微视频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三者应有效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微视频的价值。在微视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场景提出任务,拍摄任务完成的过程,再配上抑扬顿挫的解说,促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形成高效互动学习气氛。

四、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开发

现以“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为例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开发过程。

1.工作任务的选取

在工作任务选取时要兼顾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高职药学培养目标中明确毕业生能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尽量向药学专业靠拢,将药品检测内容收录其中。氯化钠注射液是常用的药品,其中氯化钠的含量“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是沉淀滴定法的工作任务之一,

2.实验微视频的设计

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成败,是微视频的灵魂,在设计时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设计步骤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接教师分布的工作任务——“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需要用到哪些实验用品,实验流程如何设计,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将学生带入到我要学习的状态。(2)将小组讨论结果以实验计划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计划,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整合,教师查看实验计划,并进行指正,确定实验方案。(3)学生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4)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详细,完整,写出实验报告,Rd不得大于0.2%为合格,完成工作任务。

3.实验微视频的制作

将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数据处理部分制作成动画演示文稿,然后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8.0进行录制,剪辑后转换成mp4格式,对于实验过程用数码相机录制,包括教师实验演示及同学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纠正等,最后进行视频合成,形成完整的微视频。

五、总结

高职药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停留在相对机械的阶段,将微视频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开发出适合高职药学专业特点的实验微视频,改变学生不感兴趣的状态,在微视频的设计中要体现将知识点整合、和学生良好互动的原则,对于实验微视频的制作要尽量教学实际情况,做出我们用的了、效果好的视频资料。通过对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超 于春涛 张淑凤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郇玉龙,梁洪瑞等.微时代背景下有关教学微视频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55-58.

[3]王冬梅,陈时洪.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96-200.

[4]冯建成罗盛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双轨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化学教育,2016(14):37-41.

[5]周个妹.开放大学微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及应用[J].高教论坛,2014,(1):71-73.

[6]杜玉霞,贺卫国,列丽基.高校学生应用微视频资源的现状调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12.

[7]夏颖.微视频对大学生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5(4):44-46.

[8]夏素新.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5(6).

第7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大学化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科研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立足于多角度考察方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设计性实验特点

1.1全面性

设计性实验涉及学科内容众多,化学实验应凸显科学、综合、灵活性思维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如:在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知识融合中,进行表征任务分析或是利用催化剂与性能检测融合等方法。

1.2研究性

不同实验中包含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结合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性书写论文。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应自主、独立进行课题探究,掌握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研究性具有重要影响。

1.3创新性

大学实验教学中,应立足多样化、创新、环保项目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角与创新思维。在设计性实验内,教师应将科研成果转为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先进的实验知识,对后续学习具有帮作用。

2大学化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不足

一些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为有机实验与无机实验、分析设备监测、物理化学实验等,使得学科项目被分解,缺少学科有效连接、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特点体现,多为验证性实验。种种原因造成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平平、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多数院校开始致力于教学革新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不过在事实教学中,并未有明显教学体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管理制度问题

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备、教师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相对于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成本投入高于普通化学实验。受经济因素限制,使得设计性实验一直未得到推广与普及。一些院校为达到基础评估需求,而选择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缺少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较为形式化,缺少完整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多数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实验教学报酬得不到有效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影响实验管理,造成设计性实验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2.2教学内容落后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学内容落后成为重要教学问题。通常状态下,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增加综合实验内容,而缺少有机、无机等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少直接连接,以及有效教学形式进而达到全面培养目标。尽管多数学校已经致力于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中,但缺少有效的成果转变机制,使得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

3大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方法

3.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解有关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知识运用机会。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阶段,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进而找到有效方法与结论。在其过程中,学生完全自主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自豪感。这对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化学设计性实验中。

3.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设计性实验中,能够将被动科研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设计性实验中涉及众多化学概念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遐想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创新型思维与探究性思维,将所思所想体现在实验设计中。当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创造思维得到了启发,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资料搜集,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有关实验设备与方案。在其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灵活运用思维得到实验答案。在这一形式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一个将实践转变知识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模式与总结思维,对实验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法转换为文字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3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设计性实验包含众多学科内容,例如:二级学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其实验阶段,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过渡至实验中进而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知识视角、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材料、环境概念知识融入至实验教学内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实验教学学科内容两极化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院校引起高度重视,提倡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笔者着重对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析,希望各院校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进而做好化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1).

[2]郭俊青,李佳,吕国伟,王海霞.甲基橙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设计[J].大学化学,2017(01).

[3]李子强,张圆.PBL与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

第8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效教学;化学实验设计;创造性思维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教学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呢?化学实验在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仅对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作初步探讨。

1 化学实验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不仅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著名化学家,都是在实验室里创造出科学上的奇迹。因此,化学实验一直都是化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更强调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数量,而且对实验技能的要求也有提高,这就对我们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

什么是高效教学呢?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认为,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结果一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化学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投入,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而高效教学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天津教科院的王敏勤老师认为,教师上完课后只要问自己4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这4个问题是:(1)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2)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3)让学生怎样获得?(4)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有一些印象;做过的才能理解、掌握。这句话说明,学生只有亲自操作,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能牢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继而通过交流、优化、深化,他们对知识理解会更透彻,运用会更灵活、准确,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而化学实验在使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为我们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提供了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上课的45分钟时间,通过对话讲解、实验探究、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效的整合到一起,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化学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教学目标的要求。

2 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下列情形: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进行分子间隔实验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不明显;做粉尘爆炸或氢氯爆炸实验时,不能按要求爆炸而使实验失败;做电泳实验的耗时较长;在学习熵的概念时,只有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无直观实验……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但不是高效课堂,反而会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负面影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前提,就要确保每一个实验都要安全、成功、高效。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进行化学实验创新方案的优化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知新先生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和设备条件,鼓励化学教师积极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并提出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标准,这就是:教学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量少;步骤少、时间短。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此标准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达到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3 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水平的催化剂

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伴随着化学实验设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笔者通过对天津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的部分获奖教师在化学实验设计时所应用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后得出:在化学实验设计过程中,融合着分析归纳、发散聚合、联想迁移、逆向、类比、组合、直觉……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过程就是多种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运用过程。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电泳”实验一般都是在U形管中进行的,在通直流电时,带电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在进行移动时,一方面要靠正、负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重力的吸引。因此,此实验所需要的电压高(110V),时间长(约20分钟),实验现象不明显。某老师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在不改变操作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了“自制电泳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即用的倒置U形管进行实验,电压只需12V,3分钟即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改进后的实验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将以前阻碍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上移动的重力,转变为促进它向下移动的动力。

第9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一、微型实验设计与实践

1.氯气制取的微型实验设计

(2)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如图1所示,打开自由夹A和C,关闭自由夹B,缓缓推动注射器M的活塞,按约1滴/秒的滴加速率逐滴滴入青霉素瓶G中.

②当观察到反应生成的黄绿色氯气充满青霉素药剂瓶G时,打开自由夹B,同时关闭自由夹C.

③此时便观察到氯气将青霉素药剂瓶H中的饱和NaCl溶液压入50 mL烧杯D中.

④当观察到青霉素药剂瓶H中的饱和NaCl全部被氯气压出时,关闭自由夹B,同时缓缓回抽注射器M活塞(旨在平衡反应容器青霉素药剂瓶G中的氯气压力).

⑤制取氯气实验结束时,关闭自由夹A,将注射器M从装有自由夹A的输液管中拔出,换约6 mL 4mol/L NaOH溶液,再按如图1所示使注射器M与装有自由夹A的输液管相连接,关闭自由夹B,打开自由夹A、C,将注射器M中的NaOH溶液一次性注入青霉素药剂瓶G中.

(3)实验注意

为了更安全地控制氯气用量,更有效地、灵活地进行氯气性质实验, 要缓缓抽拉10ml注射器N活塞,根据氯气性质实验所需,推动注射器N活塞,能安全地控制氯气用量,以保证氯气性质实验有效地、灵活地进行.

2.乙炔制取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1)实验用品

废青霉素瓶、微型U型管(用200 mm×7 mm或8 mm玻璃管弯制)、一次性使用废头皮针(5号或5号半,7号或8号),双向玻璃尖咀、一次性使用废注射器(规格为2.5 mL)等.电石、饱和硫酸铜溶液、0.05%高锰酸钾酸性溶液,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2)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干燥的废青霉素瓶,分别装入2~3小块玉米粒般大的电石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占瓶容积1/2).盖上胶盖,并用一根橡皮筋把两瓶捆在一起.注射器吸入半管水后按图2把仪器(从右至左)连接好.

1.水2.橡电筋3.电石4.饱和CuSO4溶液5.0.05% KMnO4酸性溶液(或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A为5号或5号半头皮针头,B、C、D为7号或8号头皮针头

图2②轻推注射器活塞,使水进入皮针并从针头上一滴一滴地慢慢落下.约数秒钟后即可在玻璃尖咀E上(青霉素瓶用来固定玻璃尖咀)点燃逸出的乙炔气(火焰大小可由滴水的速率控制).

③做完乙炔的燃烧试验后,从D针头处拔下连接尖咀的头皮针塑料管,换上另一个剪去注射器套头的头皮针塑料细管.先向U型管里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2~2.5 mL)通入乙炔(控制气流不可过大.细管插入液面下深度2~3 cm).不一会儿,便可看到通入乙炔一边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几乎褪成无色,与另一边未通乙炔的溶液(保持原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向另一U型管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2.5 mL)通入乙炔.现象同上.

(3)注意事项

①使用小号针头向反应瓶中慢慢地滴水.②C针头尖要插至饱和硫酸铜溶液深处.③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用0.05%最好,且要加稀硫酸充分酸化.现象紫红色几乎褪尽.

二、中学化学微型实验的评价

微型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不易破碎、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微型实验与常量实验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在教学上,效果十分突出,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微型化学实验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