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信息知识大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知识大全

第1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微信支付;大学生群体;安全度;T.A.M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8月5日,微信5.0正式,引入了微信支付,标志着微信正式开启商务盈利模式。根据微信官网消息微信使用人群64.51%为大学生,可见大学生群体将会是微信支付推广的潜在的重要市场。而从微信支付平台推出至今,微信支付并没有大范围打开大学生群体的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群体对其安全使用的顾虑。

二、模型构建及作出假设

基于已有文献,本文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并做出如下假设:

X1 微信支付的易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

X2 微信支付的易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使用意愿;

X3 微信支付的易用性显著影响微信支付的有用性;

X4 微信支付的有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

X5 微信支付的有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

X6微信支付的安全措施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

X7他人对微信支付的评价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

X8腾讯对微信支付的营销宣传广度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

X9现实中其他支付方式即竞争对手优势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

X10消费者对微信支付安全度的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

因此,本文构建的概念模型为:

图1 研究模型图

三、变量间的相关性

在SPSS17.0的操作下,本调研采用P值表示显著性检验结果。运行结果:

表1 自变量与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附后)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的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四、结果与建议

(一)由以上分析可知:

X1、X2、X3、X7、X10均为为正相关,X6、X8结果显著,X9结果不明确。

(二)根据调研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2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余姚,宁波大学医学院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李子龙,Email: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大鼠心肺复苏期间叹气样呼吸(gasping)出现的时间及频率,评价其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 CA)时间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27只健康SD大鼠,根据CA的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CA 4 min, CA 6 min和CA 8 min,每组9只。实验采用电刺激法诱导CA,在动物经历不同时间的CA后,各组均进行8 min的心肺复苏,记录复苏期间动物的gasping信息及复苏效果。在CA前、复苏后1 h、2 h及4 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CA 4 min组,gasping的出现最早、频率最高,随着CA时间的延长,gasping的出现推迟、频率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gasping频繁的CA 4 min组,所有动物在8 min的复苏期间成功复苏,且除颤次数最少,其复苏效果明显好于CA 8 m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后的心功能评估中,较好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Tei指数出现在gasping频繁的CA 4 min组,CA 6 min组次之,CA 8 min组最差,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gasping出现越早、频率越高,提示较短的CA时间,并预示较好的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心功能。

【关键词】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叹气样呼吸;心功能不全

The value of spontaneous gasping associated with duration of cardiac arrest in predicting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a rat modelLi Zilong, Xu Jiefeng, Ye Sen, Wang Zhengquan, Chen Guofe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Yuyao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Yuyao 3154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Zilong,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spontaneous gasping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rat model, and evaluate its value bearing some relation to duration of cardiac arrest (CA) in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 Methods Twenty-seven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random number)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urations of CA: CA 4 min (n=9), CA 6 min (n=9) and CA 8 min (n=9). CA of rats was electrically induced and untreated for 4, 6 or 8 min respectively in the corresponding groups, and th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was initiated and continued for 8 min in all animals. The emergence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spontaneous gasping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resuscitation outcomes were documented. Myocardial function such as cardiac output, ejection fraction and Tei index was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prior to CA and at 1 h, 2 h and 4 h post-resuscitation. Results The earliest appearance of gasping with highest frequency was observed in the CA 4 min group during CPR. Gasping appeared later with decreased frequency observed following longer duration of CA.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gasping among the 3 groups. In the CA 4 min group with frequent gasping, all animals were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with 8-min CPR with the least number of defibrilla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A 8 min group. During the evaluation of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function, cardiac output, ejection fraction and myocardial work index (Tei index) were better in the CA 4 min group with frequent gasping, worse in the CA 6 min group and worst in the CA 8 min group, show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diac function among the 3 groups. Conclusions The spontaneous gasping appeared sooner with higher frequenc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dicated shorter duration of CA, and predicted better success of resuscitation and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function.

【Key words】Cardiac arre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Gasping;Myocardial dysfunction

叹气样呼吸(gasping),是发生在哺乳类动物生命诞生与终止时的一种普遍生理现象[1]。在突发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 CA)的患者中,gasping的出现被认为是机体自复苏机制的体现,有助于改善重要生命器官的灌注。动物研究显示,CA期间的gasping可以明显改善肺血流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可达到CA前的60%,随之动脉压与冠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CPP) 显著增加[2]。另有研究发现,CA期间gasping的出现,有助于改善颈动脉血流和脑灌注压,以及降低颅内压[3-4]。然而,在治疗缺失的情况下,gasping主要出现在CA发生后的2~5 min,6 min后将完全消失[5]。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急救人员通常需要至少8min赶到现场,已很难评估患者的gasping及CA时间[6]。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捕获心肺复苏期间的gasping信息,分析其出现的时间及频率,探讨其与CA时间、复苏效果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7只,体质量478~531 g,由美国Harlan公司提供。本研究通过美国南加州大学Weil危重病研究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审批,在Weil研究所进行。根据CA的时间不同,动物被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如下3组:CA 4 min, CA 6 min和CA 8 min,每组9只。

1.2 动物准备

戊巴比妥钠45 mg/kg腹腔注射麻醉,肢体Ⅱ导联监测心电图,经口气管插管,以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O2, PETCO2)监护仪(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ies, Lexington, USA)及小动物呼吸机(Weil Institute, Rancho Mirage, USA)。从左股动脉插入PE 50导管至降主动脉监测血压,左颈外静脉插入PE 50导管到右心房监测房压,右颈外静脉插入诱颤导管。经左股静脉插入温度传感器监测体温,通过灯照维持动物体温在(37.0±0.2) ℃。不定期予以肝素盐水2.5 U/mL冲管,戊巴比妥钠10 mg/kg维持麻醉状态。

1.3 动物模型制备

诱颤前15 min,采集动物的基础数据,如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诱颤前10 min,开始呼吸机辅助通气,初始氧质量分数为21%。经诱颤导管插入诱颤电极至右心室,予以2.7 mA电流诱导室颤,同时停止机械通气。诱颤成功标准为心电图呈室颤波形,动脉血压显著下降、搏动波形消失。经电极持续放电3 min,以防止大鼠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各组动物在经历不同的CA时间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机械胸外按压与机械通气比例设置为2∶1,如按压频率200次/min,通气频率100次/min,氧浓度调整为100%。胸外按压深度为下降大鼠胸廓前后径的1/3,以维持CPP在(24±2)mm Hg。心肺复苏8 min后,给予能量2 J的电除颤1~3次,并判断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ROSC的标准为出现室上性自主心律伴平均动脉压≥60 mm Hg,持续5 min以上[7]。若ROSC未恢复,重新开始心肺复苏30 s后再次除颤。若重复此流程3次后,动物仍未达到ROSC,视为复苏失败。复苏成功的动物观察1 h后氧浓度降至50%,2 h后降至21%,4 h后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150 mg/kg予以安乐死。

1.4 观察指标

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WINDAQ软件(DATAQ, Akron, USA)持续监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动脉血压及右心房压,PETCO2及体温。心肺复苏期间,密切观察动物的gasping信息,记录每组动物的复苏效果。在CA前与复苏后1 h、2 h及4 h使用超声机(Philips Heathcare, Endover, USA)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在CA前与复苏后4 h抽取动脉血,使用血气分析仪(Nova Biomedical Corporation, Waltham, USA)检测动脉血气与乳酸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表示,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如ROSC,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的基本情况及复苏期间的CPP

CA前,各组动物的体质量、血流动力学参数、PETCO2、血乳酸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等基础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4。心肺复苏期间,机械胸外按压产生的CPP,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各组动物复苏期间的gasping比较

复苏期间的gasping信息见图1,可见呼吸波形改变,血压明显升高,PETCO2和心房压轻度升高。心肺复苏期间,CA 4 min组的动物最早观察到gasping,其频率亦高于另外两组,统计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图1 心肺复苏期间的叹气样呼吸

Fig 1 Spontaneous gasping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2.3 各组动物的复苏效果比较

在gasping频繁的CA 4 min组9只大鼠全部复苏成功,CA 6 min组和CA 8 min组各有7只大鼠复苏成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另外两组相比,CA 4 min组的动物复苏时间最短,除颤次数最少,与CA 8 mi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各组动物的复苏后心功能比较

复苏后的4h观察中,超声显示所有动物均存在明显的心功能不全,与基础心功能状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973年gasping被定义为突然的、生硬的、短暂的呼吸活动,随之常有较长时间的呼吸停止[8]。此后,Lumsden[9]进一步发现gasping的呼吸调节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尾部。CA期间,机体通过延髓触发gasping,促进静脉回流及血流前进,进而改善重要器官的灌注。然而,当机体血供停止一定的时间后,大脑的能量耗竭,机体的自复苏方式――gasping将消失。早期的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在目击的院外CA中,高达55%的患者存在gasping的自复苏现象[10]。最近的临床分析发现,伴有gasping的CA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达28%,而未出现gasping的患者存活率只有8%[11]。然而,很多患者发生CA时没有目击者,或是错过gasping的评估时机,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无法观察到gasping及判断CA的时间。心肺复苏期间,机体的循环功能得以支持,大脑的灌注得到部分改善,或许能重新触发gasping现象。在我们的研究中,8 min的心肺复苏实施期间,所有动物均重新出现gasping。而且,CA时间越短,gasping出现的时间越早,持续的频率越高。这可能因为CA的时间与延髓的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经历较短时间CA打击后的延髓在得以心肺复苏的循环支持后,可以更早及更多地触发gasping。同时,这一结果提示复苏期间的gasping时机与频率可以间接预测CA的时间。

早期的动物研究,也已发现复苏期间gasping的存在。最初,Noc等[12]在大鼠的CA模型中发现复苏成功的大鼠在复苏期间的gasping频率明显高于复苏失败的大鼠,而且有助于升高PO2及降低PCO2。接着,他们在猪的CA模型中发现复苏期间的gasping可产生5L以上的分钟通气量,同样有助于改善PO2及复苏成功率[13]。然而,他们的动物模型只设定4 min的CA,而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设定不同的CA时间来评估gasping信息与大鼠复苏结局之间的关系。复苏期间,相同的呼吸机参数及胸外按压条件被实施,组间一致的CPP被达到。因此在复苏治疗干预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同样观察到大鼠的复苏效果与gasping相关,而且复苏期间gasping出现越早,频率越高,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降低复苏时间与除颤次数的需求。

目前,普遍认为CA的病理损伤机制表现为,早期阶段的缺血损伤,以及复苏成功后的再灌注损伤。而且,CA患者的预后主要与心脑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关。临床调查研究显示,院外CA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分析中,67.7%归因于复苏后脑损伤,23.1%与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有关[14]。此外,心功能不全成为复苏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持续的低血压、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再发的CA等。最初,Tang等[15]发现大鼠复苏后的2 min就可观察到心功能的下降,复苏后20 min已出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而且舒张与收缩功能不全并存。接着,Kern[16]等利用猪的CA模型,在复苏后30 min同样发现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显著下降,这种心功能损伤一直持续到复苏后5 h,在复苏后24 h可观察到心功能部分恢复,至48 h时完全恢复。这种严重但可逆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也已在相关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17]。在本研究中,笔者同样观察到复苏后全心功能不全的存在,而且复苏后4 h的观察中,所有动物的心功能一直明显差于基础心功能状态。不过,笔者发现心肺复苏期间gasping的时机及频率与复苏后心功能呈正相关,而且在gasping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CA 4 min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在复苏后4 h的观察期间已开始恢复。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高频率的gasping更多地增加复苏期间心脏的灌注以及随之而来的较好的复苏结局,有利于降低复苏后的心功能损伤。

该研究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并未分析每个gasping的时长与幅度,但是从图1的gasping信息中,可以观察到gasping期间CPP与PETCO2的增加程度与gasping的时长及幅度相关。不过,在该研究中gasping的出现时机与频率已能很好地预测CA时间、复苏效果及复苏后心功能损伤程度,而且更利于在临床应用。其次,心肺复苏期间实施机械通气,可能造成大鼠的gasping信息部分隐藏在机械呼吸波形中,而且可能干扰大鼠的自主gasping。

参考文献

[1]Guntheroth WG, Kawabori I. Hypoxic apnea and gasping [J]. J Clin Invest, 1975, 56(6):1371-1377.

[2]Xie J, Weil MH, Sun S, et al. Spontaneous gasping generates cardiac output during cardiac arrest [J]. Crit Care Med, 2004, 32(1):238-240.

[3]Ristagno G, Tang W, Sun S, et al. Spontaneous gasping produces carotid blood flow during untreated cardiac arrest [J]. Resuscitation, 2007, 75(2):366-371.

[4]Srinivasan V, Nadkarni VM, Yannopoulos D, et al. Spontaneous gasping decreases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improves cerebral perfusion in a pig model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J]. Resuscitation, 2006, 69(2):329-334.

[5]Zuercher M, Ewy GA, Hilwig RW, et al. Continued breathing followed by gasping or apnea in a swine model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cardiac arrest [J].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0, 10:36.

[6]van Alem AP, Vrenken RH, de Vos R, et al. Use of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by first responders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J]. BMJ, 2003, 327(7427):1312.

[7]Sun S, Weil MH, Tang W, et al. alpha-Methylnorepinephrine, a selective alpha2-adrenergic agonist for cardiac resuscitation [J]. J Am Coll Cardiol, 2001, 37(3):951-956.

[8]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for Respiration Physiology. Glossary on respiration and gas exchange [J]. J Appl Physiol, 1973, 4(4):549-558.

[9]Lumsden T. Observations on the respiratory centres in the cat [J]. J Physiol, 1923, 57(3/4):153-160.

[10]Clark JJ, Larsen MP, Culley LL, et al. Incidence of agonal respirations in sudden cardiac arrest [J]. Ann Emerg Med, 1992, 21(12):1464-1467.

[11]Bobrow BJ, Zuercher M, Ewy GA, et al. Gasping during cardiac arrest in humans is frequent and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J]. Circulation, 2008, 118(24):2550-2554.

[12]Noc M, Weil MH, Sun S, et al. Spontaneous gasping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ou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 150(3):861-864.

[13]Noc M, Weil MH, Tang W, et 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y not be essential for initi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J]. Chest, 1995, 108(3):821-827.

[14]Laver S, Farrow C, Turner D, et al. Mode of death after admission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 [J]. Intensive Care Med, 2004, 30(11):2126-2128.

[15]Tang W, Weil MH, Sun S, et al. Progressiv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fter cardiac resuscitation [J]. Crit Care Med, 1993, 21(7):1046-1050.

[16]Kern KB, Hilwig RW, Rhee KH, et al.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fter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 an example of global myocardial stunning [J]. J Am Coll Cardiol, 1996, 28(1):232-240.

[17]Laurent I, Monchi M, Chiche JD, et al. Reversibl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survivor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J Am Coll Cardiol, 2002, 40(12):2110-2116.

第3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 120)

摘 要:“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隐私;公法;私法;整合保护

中图分类号:D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15)05-0063-09

收稿日期:2015 -01-09 该文已由“中国知网”(www.cnki.net) 2015年4月8日数字出版,全球发行

作者简介:王学辉(1965 -),男,四川南充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赵 昕(1981-),女,四川遂宁人,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201 1级博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除法学,公共行政学。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在人们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数据,标志现代社会进入依赖网络信息系统的“大数据(Big Data)时代”。所谓“大数据”是基于海量、多样化的数据集合,通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快速获取、处理、分析等手段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一般来说,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Volume)、数据种类多(Variet)、处理速度快(Velocity)、价值密度低( Value)等基本特征。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已从传统法律界分“隐私权”的“私域”中“溢出”,并向“公域”延伸,从而成为横跨“公私两域”的“复合性”权利。而因袭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面对“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诉求,厘清隐私权范畴,重新审视私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推动公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建构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隐私权“私域溢出”:私法保护之困境

隐私权概念自确立之日起,即被视为一种绝对的“自治权”,即“不受别人干涉的权利”,“个人自治”也成为隐私权的价值与目的。在我国,有学者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对于私人信息的自我控制,不被非法利用,私人事务自主支配,不受侵扰和私人活动自主决定,不受侵犯秘密的自由权,即隐私权是私人生活自由权”。由于隐私常常与“私人”、“私生活”之类的概念连在一起,所以,在很长时间被作为与公权力、公益无正面关联的私法性权利。正如王利明教授将隐私权定义为“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对隐私权确立了私法保护模式,其深刻原因主要是对发达的市民社会作出回应。因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市民社会的自治发展提供了条件,而近代宪法将“私域”自由归还了市民社会。在国家治理的理念上,资产阶级倡导“最小政府即最好政府”,公权力被严格控制在狭小的“公域”。这样,市民社会“私域”就没有受到公权力广泛介入和侵扰。同时,在市民社会内部,各成员的个性张扬与权利行使,由此引发的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争议与纠纷,以私法予以解决也具有合理性。因此,私法保护的价值在市民社会“私域”中得以充分展示,这也体现了私法自治与权利保护的契合性特征。

“隐私”在一定程度上确属“私域”,“自主决定”、“自我控制”为“私域”权利主体意志表达的特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传统“隐私权”的延伸,自然属于私法性权利。同时,它作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的标的,也具有排他性。这意味着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有正向性与负向性。正向性在于权利者可以直接支配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而无需他人行为介入;负向性在于私权利者有权禁止他人妨碍其对自己相关信息的支配,即有排他性。此其一。其二,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体现为权利人自治,强调权利者对权利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这即凸显了私权性。其三,在保护方式上,英美法系国家以侵权保护为主;而大陆法系国家,以德国为代表则将隐私权界定为人格权,以民法典对之进行保护;而在我国,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直接性规定,一般认为其间接体现于宪法对公民的人格尊严、住宅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中,足见也是以私法保护为主。

上述理由,显而易见是基于传统“隐私权”的定义,而此逻辑演绎中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传统“隐私权”的定义是否准确涵盖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范畴?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完全沿袭传统私法保护模式合适吗?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其主要理由在于,“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私人性减弱,而其社会性与公共性增强,这意味着个人信息隐私权从“私域”中“溢出”,由此引发私法规范与现实状态的不和谐。

传统观点将隐私权看作一种支配权,强调这种权利享有者对自己相关信息的支配性,不需要他人的介入,具有排他性。但是,现实中隐私权并非仅有支配性特征,还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特征。人的社会性决定其在社会中生存,必然与外界有着各种交往,在这些交往过程中,某些事态、关系、信息因其具备特殊性质,成为现代人珍视的隐私。所以,隐私除了具备个人性外,也具备很强的社会性。在以网络通讯为标志的“大数据时代”,人的交往更为频繁,信息的传递更快捷,隐私的社会性也就愈发突显。因此,一种绝对独立的隐私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传统私法理念基于人的理性、强大一面,而强调人的自治,而现代私法理念却认为尽管人存在理性的一面,而其力量是弱小的,生存在现代社会需要依靠他人,尤其在发展中需要政府提供“生存照顾”。显然,个体人的支配能力大为降低。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公权力膨胀与扩张并大肆介入“私域”。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个人信息为国家与政府所掌控,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自然涉及国家与政府或其他人对这些信息是否有权获取、怎样获取问题。也即是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决定了公民个人不可能完全支配自己的信息。传统“隐私权”的支配性观点,与“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现实尴尬,对传统“隐私权”定义提出了异议。因此,片面地强调支配私权的标的,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其隐私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很大的伤害。

从保护方式看,传统的私法观点一般将隐私作为个体人自治的范畴,国家与政府对隐私权的保护只负有消极义务。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不再是绝对的自治,国家与政府乃至非政府公共组织不仅负有消极的义务,而且还负有积极地运用适当的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防止他人对其侵害的义务。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工具性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人们生活对其依存愈来愈强的情况下,利用信息和数据将会创造巨大价值,一旦这类技术工具被滥用,就会给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若停滞在国家与政府的消极义务观上,完全沿袭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这均不利于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从“私域”已经“溢出”,不再是一种绝对的“自治权”,也不完全就是一个人“不受别人干预的权利”。“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实际状态突破传统隐私权范畴,改变了隐私权的“私性”与“私法保护”的“绝对性”。因此,在传统“私法保护”的基础上,建构另外的法律保护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呼唤。

二、个人信息隐私权之“公域延伸”:公法介入保护之必然

面对科技发展,网络技术成熟,公民个人对自己信息的自我支配能力逐渐减弱。政府为了适应现代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要,要搜集、使用公民个人大量的相关信息,而基于国家安全需要,政府加强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监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在许多情况下,都为公权力所掌控,公民个人几乎不能支配这些含隐私的信息。由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由“私人问题”成为丫“公共问题”。面对个人信息隐私权之“公域”延伸,公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即为必然。

公法如何规制与约束公权力行使,防止其滥用,以规避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这是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一个法制建设内容。首先,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负有积极的义务。美国著名学者罗纳德,德沃金在《生命的主权》中谈到:“人人有权享有尊严”=。隐私权的产生是因为人有被尊重之需要,尊重隐私权即尊重人性之需要。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马斯洛的理论),最基本分类即为生存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而被尊重即为精神需要的一种=。

德国在1983年人口普查案中,认为个人信息是对个人生活事实的记载,是对自然人的“人格图像”的勾画,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个人隐私的不受侵犯是人格尊严的重要体现,与私生活相关的隐私,都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如果隐私不受保护,将严重损害个人人格尊严=。个人信息隐私权所表达的是信息所有者对自己信息的自主支配,自己的信息不被他人擅自收集、使用,从而在精神上得到被尊重的满足,维护个人的人性尊严。同时,隐私权作为人的一种权利,而权利之本即为利益,当这种利益具有基本性与重要性时即上升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因此,作为一种与人格尊严相联系的基本权利,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予以尊重,这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国际人权法对此也做出了相应之规定。《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指出:“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其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也做出相同之规定。《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也规定了“儿童隐私权”之保护。1950年《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维护隐私和家庭生活的权利”第1款规定:“人人都有维护其隐私、家庭生活、居所和通信的权利”①。

虽然国际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之公法保护在各国之国内法保护上存有差异,但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国家要对其进行尊重与保护,这一点是相同的。因此,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既是《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缔约国的义务,也是这些国家制定国内法保护之依据。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就是要求国家公权力要尊重人性情感利益的需求,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个人信息的自我支配,不随意侵扰和剥夺个人的隐私权。从公法视野促进国家履行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积极义务,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第二,“行政国家”的出现,政府公权力膨胀与扩张,公权力侵害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机率的增长,加大了公法保护的迫切性。传统隐私权的私法保护是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在“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警察国家,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公权力较少介入私人领域,市民社会得以充分自治。而随着政府角色变化,公权力的膨胀与扩张,不断挤压私权利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仅对隐私权进行“私法保护”,显然就不适时务了。随着福利国家的到来,秩序行政向给付行政的转变,政府公权力拓展到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网络化使公民个人信息隐私进一步从私域延伸到公域。政府建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库,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户籍资料、通讯信息、疾病信息、信用信息等都被录入到政府数据库中,政府成为影响个人信息最大的主体。以往,政府对公民信息的获取大多源于公民自己提供,但在大数据时代,政府掌握个人信息的途径增多,通过监控和信息的累积,公民的各种信息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政府所掌控。而且这些信息不仅是数量不断地增加,通过整合、加工,其运用价值也大幅度提高。因此,电子政务的兴起,网络数字化的管理,政府能高效便捷地对完成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但是,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搜集、使用的相关信息,因自身原因可能导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简言之,由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公用化,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面临着来自公权力的侵犯,在大数据时代侵犯隐私的潜在危险也随之提高。公权力越强大,公民个人权利与之抗衡的能力就愈显单薄,因此,规制公权力同时保护私权利,催生公法的介入。

其三,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是对公权力运作的规范,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也是建构有限政府的需要。“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会停止”。权力因权利的让渡而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扩张的本能,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因此,权力对权利的侵犯永无休止。在“私域”与“公域”界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公权力介入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打破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法谚。这个事实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个人权利的弱势无法改变公权力的侵犯。宪法、行政法等公法的任务就是要约束公权力行使,合理界定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边界,确保私人领域的自由。从对抗国家权力的角度出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就是要给予个人自治的空间,这种自治即为保护个人信息的自决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和利用个人信息,但前提必须是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隐私。同时,为了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公法要为政府设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因为公法的本质不是为了保障公权力,而是要控制公权力,因此,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所强调的也是如何限制公权力。宪法设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将隐私权纳入其中也就是给隐私权划出一个独立的自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保持个体的独立,公权力的运行就必须规范,对个人私事要保持克制的态度。在实践中,宪法内容许多抽象性给适用带来不便,因此,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就需要更具技术性、实践性的“动态宪法”——行政法,将公民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转化为行政法上的具体权利予以落实。另外,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还要建立当个人信息隐私受到侵犯时的救济途径。“无救济即无权利”,没有救济,权利就是一纸空文。因此,公法应当为公民提供因公权力之不当使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救济途径,否则,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只停留于形式,不具有适用性。

第四,平衡公益与个人隐私利益,需要公法介入。法哲学家博登海默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的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必须通过颁布一些评价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和提供调整这种利益冲突标准的一般性规则方能实现。”公权力行使之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公益性质之行政目标,而运用公法对个人信息隐私权之保护是为了对抗公权力对个人隐私权之侵犯,因此,这势必就造成政府所要通过公权力实现公益与个人之隐私利益二者间所出现的冲突。过多强调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可能会导致政府不能履行某些正常的公共管理职能,公益也无法实现;而过多重视公益之实现,可能导致公权力打着公益的旗号肆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因此,公法调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于对二者进行平等保护,妥善解决二者的冲突,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社会性和公共性,“隐私”保护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公共性问题。在公共决策视野中,若继续扼守传统私法调整的法律原则,无视私法保护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则不利于这一公共性问题的解决。在纯私法保护模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需求的情况下,“公法捕获”即有其必然性。

三、隐私“复合性”: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之发展

个人信息隐私具有横跨“公私两域”复合性①之特征,这说明在“大数据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使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的联系与交叉更加紧密,推进了公私合一混合管理模式的形成。随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管理难度和复杂性增加,政府与社会、公与私的观念逐渐更新,公私合作已经成为必然需求和总体趋势。公私合作在一个现代的国家中,虽然不是全部内容,但是它却是不可逆转的一个现象。这就使公法原理和私法原理支配的权力行政和非权力行政两个领域论述的制度基础丧失殆尽。而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现代信息技术的公私合作关系直接导致公法与私法在功能、调整对象乃至规制方法等方面的汇合和借鉴。为实现政府行政任务之目的,公法也采用了私法手段,其突出表现即为行政私法行为,这体现了公私法的融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公法与私法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调整。

从另一个层面看,公民个人信息隐私虽然是当事人的私益,但是在某种情形下关涉到公益,诸如国家安全等。这也就需要法律平衡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关系。然而,公益与私益尽管都是利益范畴中的一种特殊利益,且均有一般利益特征,但是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公益范围界在公域,为满足整个社会生存、享有、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不仅具有主观的需求性,而且本身还有合法性与正当性。而私益则界在私域内,为满足私人即社会个体或组织的生成、享有、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虽然私益也有主观需求性,需求本身也有合法性、正当性之特点,但是毕竟为两种对立领域的利益,因而在性质上相悖。由于公益是公域内的利益,不是满足具体个体与组织的需求,而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所以,公益所涵盖的资源与条件往往同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相联系,成为政治国家的公共目标价值诉求。但是,公域与私域的分界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清晰,并且重合交叉,因此,公益与私益又具有交融性。也即是说,公益是普遍性私益的集合,诉求公益同时也在维护或保障私益。有时诉求私益也与公益具有一致性,但也不能因此而要求私益诉求必须符合公益,二者毕竟是两个相对立的利益范畴。私益与公益的对立与冲突的存在,需要一种特殊法律规范,使公益诉求不侵犯私益,私益诉求也不侵犯公益,从而使公益与私益的实现保持一种平衡。因此,公私法整合也是“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模式选择。

法国学者沃林认为“公法实际上是调整公共机构和被统治者,即以国家为一方并且以个人为另一方的法律,但并非公共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一切法律关系都包括在内,事实上,并非所有这些关系都由公法来调整,它仅调整公共结构在行使其命令权时的那些关系。”这即是说,公法与私法分别在各自调整领域都存在局限性,因而实现公法与私法的互补是“大数据时代”保障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需要。私法虽然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性法律,但是私法本身也有渚多法律盲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抽象的人格平等,而无法解决“大数据时代”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侵权行为。信息社会中网络传播、数据存储技术飞速发展,公民个人的隐私资料随时可能被搜集利用传播,其本人难以防范,同时也可能一不小心会侵害他人的隐私。因为,人的生活每天都在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不同的途径了解他人的事件,甚至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他人事件,而媒体为了满足人的这种窥视他人信息兴趣,就会大量搜集、传播此类信息,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过程也不乏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因此私法不可能单独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同时,公民个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与政府作为公权力代表的行政主体不平等性,使公民个人权利行使自由、意思自治在占优势地位的公权力运行中而成为附属,强势的公权方挤压弱势的私权方,并还有着堂而皇之借口,而过错责任是以受害公民个人利益牺牲为代价。也即是说,将以公民个人利益的牺牲,方能换取对公权方的责任追究。

私法只能在微观私域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有限的法律保护,这就需要从私法的外部寻求补充。公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从实质上说就是弥补私法保护之不足。但“大数据时代”政府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失灵,而这种失灵的危害远比市场失灵严重,衍生出公法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缺陷性。因此,面对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特点的隐私侵权行为,公法与私法各自都须规避调整劣势,充分发挥两者互补之优点,从而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侵权行为建构一个“公法与私法合作保护模式”,以便从实体、程序以及救济方面更好地约束此类侵权行为发生,这样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公私法整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有以下几点法律思考:

其一,公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并非要否定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应当说,在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中,传统私法保护在权利对抗权利中产生了重要的实际效果,但是在国家从“警察行政”(秩序行政)扮演“守夜人”的消极角色转向“给付行政”提供“生存照顾”的积极角色的过程中,公权力不断膨胀与扩张,私权利不断地被公权力挤压,“私域”空间愈来愈狭小之时,权利对抗权力却是十分贫弱的。这说明,私法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时不能有效抵御公权力的侵害,若扼守单一的私法保护则显然不识时务。尽管隐私权的“私性”与“私法保护”的“绝对性”逐渐消逝,而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所含的“私性”并非改变,以私法保护为基础也不可动摇。但是,这并非就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因此,探索私法公法化是顺应时代的回应。

其二,隐私权的人宪保护,是公法保护的核心。“宪法权利是个人持有的抵制政府侵犯、限制与约束政府各机构的一种权利。”从宪法对抗公权力保护权利的属性看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具有必要性。从对抗公权力的角度出发,隐私权的公法保护要求给个人留出充分的个人自治的空间。个人自治是一种个人自由权意义上的价值,它以人格尊严为终极价值目标,然而却不会自动在人格尊严价值中实现,因此,需要在公民对抗公权力的基本权利保护别设定[。

在“大数据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既存在于私域,也存在于公域,“隐私权直到从侵权法移居到宪法领域之后,才显示出了它全面扩张的力量”。因此,面对来自公权力的侵害,隐私权的入宪保护则极为重要。然而,隐私权的人宪保护在西方国家只是间接的,以美国为例,联邦宪法就此事实上没有直接作出规定,而只是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这样规定:“保障身体、住所、书类及所有物之案例及不受不合理之逮捕、搜查或扣押之权利,不得予以侵害”。个人享有不受无理搜查、扣押的权利和反对自证其罪的权利,这种间接规定以宪法该条款作为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免受侵害的法律依据尚有欠缺。因此,大法官创立的“权利伴影”理论通过判例而将隐私权解释为宪法保护的权利内容,弥补了宪法对隐私权未作明确规定的局限。德国1949年基本法第10条规定了“邮政与通讯隐私”,而这种规定显然范围狭窄。但是,德国基本法第2条第1项,即“在不侵害他人权利且不违背宪法秩序与善良风俗的范围内,任何人均享有自由发展其人格的权利”,这即导入对“私域”的保护。应当说,德国宪法不是通过明确的条款或具体判例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而是在二战后通过宪法条款中的“人性尊严”而衍生出隐私保护。

“人性尊严”本质回应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命题,而“人性尊严”之基本要义则以人为目的,而不作为客体,人享有对自身信息处理和支配权利,国家公权力必须予以尊重并且受到限制。“人性尊严”入宪,使公民享有个人信息隐私权而有了宪法根据。但无论怎么说,美国的公法保护路径,抑或是德国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公法保护路径,首先寻求的是宪法规范,尤其是宪法对国家公权力的规范,这已成为两国的基本做法。“大数据”的到来,政府对个人信息的治理能力日渐突出,个人信息隐私的公法保护必要性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入宪的正当性根据在于尊重个人自主性及维护人性尊严的需要。

其三,行政法纲纲公法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从静态对公民权利做出规定,而对公权力也主要作出原则性规范。而作为“动态宪法”的行政法,则是对宪法原则的具体落实,因此,公权力介入私人领域,主要是通过行政法具体设定公权力运行范围,同时为社会个体与组织的自治的权利实施具体保护。因此,行政法在“大数据时代”担纲着公法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但是,传统行政法主要通过规范与控制公权力而实现对作为相对人的公民的权利保护,其内容与范围基本上囿于公域,这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公私合作的需要,因此,探索公法私法化即行政私法行为也是顺应时代而作出的有效回应。

其四,公私法整合保护遵循的原则。在“大数据时代”,非法获取网络私人信息、非法使用网络私人数据(在网络上非法披露私人数据或进行非法交易),严重侵犯隐私权。“网络私人领域是公民在网络上隐私的‘住宅’”,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会“严重地扰乱人们网络私人空间的安宁和独处。”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公私法整合保护也面临着“公域”与“私域”交叉中许多具体问题,如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与网络言论自由权二者交叉、相互冲突,在法律保护上涉及如何选择,这可以说是一个困扰法律界两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与网络自由二者权利属性虽有不同,但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二者之价值不能简单地以“权重”衡量,因此,在涉及到两个法治维度时,法律保障公民的网络自由,同时也要考量其隐私权保护。也即是说,为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不受侵犯,对网络言论自由也要作出一些限制。从各国的法律实践来看,在保护与限制之间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公益原则,即在必要时,为了公益的需要而限制私益,例如基于公益的考量,而禁止在网络上歧视少数族群、分裂国家等言论。反映在司法实践中,限制隐私权保护范围一个重要理由,即隐私权让位于公益。也即是说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也不得超越权利应有的界限和范围。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通迅技术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通迅对社会进步的意义明显,各种网络业务须符合公益的需要。但是,按照公益高于私益、个人利益让位于公益的原则,网络自由的诉求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禁止权利滥用,即为现行法律对公民个人权利行使的一般性限制。二是比例原则,即在处理权利冲突时,须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而对两者利益大小作出评价,然后再做取舍,或者对某项权利作出合理的限制。具体说,在隐私权与网络言论自由权之间,如果任由网络言论无限制地发展,民主共和制度则将难以继续运行,规范网络言论,则旨在维护民主程序和宪法秩序[16]。那么,保护隐私而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则可能更加促进言论自由。因此,在涉及到两个法治维度时,选择比例原则无疑具有正当性,这也是平衡权利冲突的一种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史卫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情报杂志,201 3,(12):155.

[2] Warren and Brandies: 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 Vol. IV, December 15,1890,N05:93.

[3]杨立新.人格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04.

[4]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11.

[5][美]罗纳德·德沃金.生命的主权[M].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1993. 154.

[6][美]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2.

[7]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比较法研究,2008,(6):32.

[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61. 154.

[9]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0.

[10]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73.

[11]孙国华,杨思斌,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4):27.

[12]郑贤君,试论宪法权利[EB/OL]http:// xianf´a.net.

[13]王秀哲.论个人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J].行政法学研究,2006,(2):46.

[14][美]玛丽·安·格伦顿,周威译,权利话语——穷途末路的政治言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15]梁燕,网络隐私保护的必要性[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7.

第4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感谢市农委一直以来对法库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近几年,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法库县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构建了监管能力强、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编织了保护网。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创新手段,继续抓好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1、继续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搞好县农业监测站的升级改造,增加仪器设备,拓展检测范围。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站检测服务工作,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风险监测任务。积极引导农事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检测室,开展自检工作。

2、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及范围。秉承“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质量方针,结合“双认证”到期复评审工作,将检验检测范围由过去的三项(土壤、肥料、农产品)拓展到六项(农产品、土壤、肥料、农田灌溉水、农田大气、植株),参数由过去的89个增加到162个,不断提升全县现代农业的服务水平。

3、进一步强化监控平台管理。将监控平台软硬件进行更新改造,安排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将全县重点农药商店、重点果蔬生产基地、所有检测室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切实发挥互联网+农产品监管的作用。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1、进一步加强农药经营管理。以源头可追溯为目标,按照先审查、后备案、再经营原则,对全县农药经销商店进行统一排查、备案管理。

2、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由县农经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资市场拉网式打假整治和执法监管行动,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3、加大农产品风险监测力度。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重点抽检树莓、辣椒、白菜、菠菜等重点品种,确保农产品安全产出。

三、注重品牌培育,着力提升品质

1、狠抓“标准化”生产。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0以上,面积65万亩以上。制定标准化栽培模式图,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推动“品牌化”认证。以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积极推动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第5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护生,护理专业形象,塑造

 

形象(image)指形体与意象,是具体事物(群体、个人等)精神实质的外在反映,是其本质特征的外在体现。护理专业形象(nursing professional image)指护士群体或个人在护理实践中的外表、思想、语言、行为 、知识等的外在体现,包括有形的外在形象和无形的内在形象。它不仅体现在护士的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姿态等外在形象中,而且反映了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知识、心理状态等内在素质[1]。美好的护理专业形象是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护理艺术美的呈现。护士职业形象美主要包括护士的外在形象和护士的内在形象。

护理实践课堂是护生塑造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基地,要求护生不仅要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按护士的职业要求进行体态、仪态、仪表、言谈和举止的训练,服装规范、整洁,容貌自然、大方,态度和蔼、真诚,举止稳重、优雅,体态端庄,精神饱满,动作舒展。通过长期的严格要求,护生逐渐进入护士角色,将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养成护士专业特有的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

1、 护士的外在形象

1.1 护士的仪表美 仪表,即个人的外表,是个人形象的外部特征和基础,包括容貌,服饰,姿态、身材、表情等。一个人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内心境界与情趣、风度的雅俗,给人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服务时,首先感受的是护士的仪表。【2】护士仪表美的要求是:端庄、稳重、大方、利落,主要体现在着装整洁、姿态优美、服饰规范、修饰得体。

1.1.1护士的服饰护士的衣着应当整洁端庄、大方适体、松紧适度。工作帽、袜、鞋都要干净、规范。燕尾帽不仅是护士职业的标志,且能使护士的仪表显得美观大方,衬托护士形象的善良、圣洁,也象征着护士的自信和高尚。整齐后梳的短发或用发网聚拢的长发,反映出护士的不俗和高雅的气质。

1.1.2 护士的基本姿态 姿态可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论文大全,塑造。护士的基本姿态具体表现在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手姿当中。要求体现在:站姿,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双眼目视前方,挺胸收腹,立腰提臀,两腿并拢,双脚呈小八字,两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或交叉于腹前;坐姿要求坐如钟,例如腿直,身正,文雅;走姿要求行如风,基本特点是从容、平稳、直线、和均匀等等【3】

1.2护生的语言美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与感情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现个人素质与魅力的重要交际工具。护士通过语言和护理对象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医护、护护关系。护士使用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相当重要。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带教老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护生进行培养:一,基本礼貌用语,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特别是我们护士。论文大全,塑造。二,语言交往艺术,在学习及带教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特别是实践课程。三,体势语言的应用。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的感情全部表达=7%言词+38%声音+55%体势语言。护士是与护理对象接触最密切、最直接的人。在实践中,护生学会准确运用体势语言并注意其中的礼仪要求,才能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与交流,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学会微笑;运用眼神进行交流,对人讲话要直视对方眼睛;学会适当的触摸。

2 护士的内在形象

2.1高尚的品德 护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自觉维护护士良好的形象 。论文大全,塑造。如何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可以从这几个方法来加强。例如,带教老师的现身说法,实践课堂加强患者至上的观念,加强爱伤观念,从临床教学医院请优秀的护理人员来演讲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把为病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神圣职责,以真心、真情为病人服务。

2.2诚实的心灵,良好的性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专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护理工作本身决定了护士的人生观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而奉献。护士把患者的康复看作是对自己工作的最高奖赏,护理工作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事业。【4】因此,将自己人生的视角拓展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侧面,从而更深层的了解自己,关爱他人,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活力和价值。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善待生命,一诚挚之心面对患者。这就需要我们带教老师通过自身的渗透教育和组织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的目的

2.3 丰富的才识 加强学生技能与知识的积累加强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是护生能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基础,也是构建护生美好职业形象的前提。论文大全,塑造。因此在实践时间,加强同学们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能实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论文大全,塑造。

2.4 培养护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护士群体是一女性为绝对多数的组合而形成的专业群体,在实训课中,采取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强化训练,是呼声渐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做项目。论文大全,塑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护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宽容豁达的职业个性,是护理形象美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

总之,护理职业形象美是护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交映生辉的整体美,是护士的品德修养和知识素养在言谈举止中的自然流露。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塑造美的心灵,拥有美的情感、情操及健康的人格,使护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塑造出最佳的护理职业形象美。美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仅对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是护理对象产生愉悦的心情,获得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而且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近效果

[1]. 姜小鹰, 护理美学 ,北京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冯先琼,护理学导论, 北京,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殷磊, 护理学基础, 北京, 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任竹妮, 在护理实训课中构建护理职业形象美, 齐鲁护理杂志

第6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镇江市扬中电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竞争力

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进一步促进强大区域经济体的产生。

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区域优势效益提升显着,产业集群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因此,区域品牌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之上,与产业集群有着紧密联系。

纵观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但凡有一定影响力的集群品牌,首先表现在它产业规模大,在同行业中占相当的市场份额。镇江地区处于长三角的发达地区,其中以扬中电器为例。扬中市的电器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设施的改造。通过对扬中市电器代表产业,如大全集团,南自通华电器公司,江苏迪克集团等,以及当地统计局的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材料,在此基础上,对扬中电器企业产业集群进行评价,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扬中市工程电气集群分析

(一)区域品牌市场能力

1.集群市场占有能力。扬中市的工程电气产业经过25年的发展,产品从无到有,产业从小到大、档次从低到高,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根据扬中市统计局的数据,扬中拥有工程电气企业500-600家,产品包括高中低压开关柜、电力变压器、配电箱、母线槽、电力电缆等系列近千个品种。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设施的改造。

2.集群持久发展能力。集群内部现拥有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有2家,拥有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有4家,江苏省着名商标23件,高新技术企业共32家。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三家有一定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扬中工程电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某些特定产品的投标会上,例如,桥架,绝大部分投标人来自扬中。然而,正是由于集群内部竞争激烈导致出现了部分企业运用不当手段,用过低价、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一定程度影响到了集群的品牌声誉。当然,大部分企业的优质产品保证了集群整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3.集群企业规模。扬中市大大小小从事工程电气的企业共有500-600家,其中具有领头作用的亿元企业约有40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暂无上市公司,预计在2015年将会有5家公司上市。

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2009年11月16日在京揭晓第十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榜单,扬中市5家企业入围百强。其中,大全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4位,比上年提升一位,并连续被评为最具竞争力企业,中电电气集团公司列第24位,南自通华电气集团列43位,华鹏集团公司列第52位,华厦电气实业集团列第88位。

(二)区域品牌管理能力

1.品牌定位能力。扬中电气作为扬中的支柱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确立了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有最开始的“老三件”,桥架、母线、开关柜,以及现在的智能电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扬中市根据市场需求划分自己的生产力,充分的应对市场变化。

2.品牌传播能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中市有1万多人从事推销工作,正是凭借如此丰富的“销售员”资源而推动了全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据说,“销售员经济”成为了扬中发展史上的时代标签。扬中依靠这种“销售员经济”,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并迅速崛起于全国输配电行业。直到现在,扬中市工程电气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个角落,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把销售触角伸到了国外,例如,南自通华的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

3.品牌运作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等恶劣市场条件,扬中市工程电气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向电厂电器、船用电器、铁路电器、核电以及新能源电器五大领域全面挺进:大全集团、中电电气集团、南自通华等规模企业主动嫁接电厂、铁路、核电站、光伏发电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与电厂配套的脱硫除灰系统、输送系统已逐步实现产业化,配电控制、发电系统开关柜等船用电器多数已取代国外进口;大全集团牵引直流开关设备、中电集团牵引变压器等铁路建设配套设备初具规模,已形成市场效应;银佳集团、天源华威、兆伏新能源等企业在风力发电、核电开关设备、光伏逆变器、变流器等产品上延伸开发,一批市场新品相继问世,抢占了市场发展先机。同时,作为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全国最大的工程电器工业原料市场,国家电缆桥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母线槽标准化工作站,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国内低压电器检验站,国家级电力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均先后在扬中市集聚。

(三)区域品牌发展能力

1.品牌创新能力。目前,集群内部建立了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2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0多项,已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专业化配套强、协作紧密的产业链。2008年集群内部研发投入占GDP的1.89%,2009年已超过预计的1.91%,而江苏省13市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更是达到了4%,整体数据表明,研发投入较平均水平偏低。

通过对部分企业负责人的采访可知,在集群内部大型企业较注重自主研发,例如,南自通华每年研发投入8000万元,现拥有专利数量90件。它们的主要研发方式为自主研发,结合高校研究。而中小型企业则基本没有自己的专利,以贴牌生产为主导,但随着行业内部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中小型企业也在政府的扶持下投入部分资金,开始启动自己的研发项目。

2.人力资源能力。扬中岛虽然是长江流域第二大岛,但是相对周边的大型城市,并没有较大的能够留人才的优势,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扬中,镇江市也不例外。镇江市政府针对这种现象开展“331计划”,即镇江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2008-2010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内每年引进10个领军人才团队和30名左右领军人才,到2010年引进培育30个领军人才团队和100名领军人才。扬中市政府同样也认真落实贯彻实施该项计划,目前计划进行情况良好。

扬中市的大全集团、南自通华、华鹏等都有自己的研发基地和相当比例的研发人员。大全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电气检测站,科技研发人员600余人,博士、硕士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0多人,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已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取得多项成果,每年有近10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问世,累计申报各类专利250多项。同时大全在招揽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大全的“大”,就是人才第一;大全的“全”,就是人才为王在扬中市不仅是大全,在南自通华它们也有自己的方式,比如以高薪、住房等来吸引人才和防止人才流失。

二、扬中电气产业集群品牌力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品牌意识淡薄

扬中市的电气产业虽然大大小小五、六百家,扬中也因此获得中国工程电器岛的美名,但是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在树立集群品牌意识方面很欠缺。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南自通华电气公司明确表示和大全集团没有合作,只存在竞争。据分析,扬中电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还不够成熟,刚开始只考虑到自身利益,为了扩大企业范围而一心只想增加销售量,并且为了打出自己企业的品牌,而不愿与同类企业进行合作。

(二)恶性竞争

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人才抢夺、恶性举报等不良竞争也严重影响集群的健康发展。为了抢占更多市场,很多企业甚至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交易,用高薪互相挖角人才。这种行为是十分不理智的,既阻碍同类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有损自身利益

(三)网络信息不健全

中国工程电气网,应因地制宜的结合扬中、扬中电气品牌、扬中电气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栏目。网页更新速度很慢,浏览者不能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感觉处于一个空架子状态,网站的整体布局小气,没有行业门户的特色,其知名度、点击率不是很高。和浙江的一些大型产业集群相比,这方面显得相当不足。一些企业以为及时更新网站会泄露自己的商业信息,殊不知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反而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四)缺少研发专利技术和人才

虽然在一些大型企业有设立一些院士工作站,但数量还是相对来说较少的。一些企业还在使用挂名生产,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开发。加上许多周边的大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都想往着名的产业跻身,导致现在扬中电气企业缺少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人才。

三、提升扬中电气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一)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着力抓好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品牌经济,由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由制造产品向创造品牌转变,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工程电器和新兴产业(新能源)强化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规模企业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配套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形成与区域性共享品牌为纽带的专业协作体系,加快工程电器产业园区的集约开发。争取较多的创建国家级品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二)做好企业规划,加强竞争意识

首先,各个企业要做好规划。要分析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与劣势,了解目标客户的背景和需求特点。其次,要将自己的优势与目标客户的需求相联系。最后若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则需要做的是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去抢对手的客户。

(三)及时更新网络信息,加强交流与学习

加快更新网络信息,及时获取第一手的资讯;调整网站部局,突出扬中工程电器岛的特色;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学习;政府发挥好纽带作用,比如可以定期开展企业交流与合作交流大会,对优秀企业进行表扬。

(四)加强与高校合作,大力开发专利技术和引进人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企业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从一般企业研发走向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在工程电器领域创成一批国家级品牌。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以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对中小型研发力量不足的企业要逐步引向依托专利技术型的发展道路上去。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结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镇江市‘331计划’等人才项目,搭建企业与高端人才、项目的对接平台。对实现产业化且投产达效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一次性创业基金奖励。此外,面对当今社会中很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培训,或者开设专门的职业技校,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压力。

四、结束语

当前,镇江扬中市电气产业集群面临着大好机遇。只要认清自身存在问题,加强品牌意识和合作意识,健全网络信息,加大研发科研技术和人才,一定可以形成家喻户晓的扬中电器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品牌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胡大立,谌飞龙,吴群.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J].经济管理,2006(5)

第7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改革发展,档案工作,转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已迈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技术时代。为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各行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档案事业也不例外,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进行观念大转变、工作大转轨、事业大转型。由过去的传统型、封闭型向现代型、开放型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档案工作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特征。显示出了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局面。档案工作要适应和跟上新形势的发展,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工作:

1、档案工作必须由传统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长期以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封闭保守、管理落后、服务意识跟不上、利用率低。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闭门办公,档案(室)馆随处可见“顾客止步、谢绝参观、不得入内”等警示,把个档案部门列入“军事禁区、密秘部门”行列。档案工作处于封闭的环境里,工作人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弄故纸堆”,除了负责接待利用者的同志接待少数几个拿着盖有几个红印章证明的利用者外,其他人员很少甚至没有与外界接触和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封闭的档案管理模式,给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造成了一种封闭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工作只停留在接收档案、整理保管档案、坐等上门提供档案利用上。思维方式非常封闭保守、单一单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档案部门已经走出了这种传统的封闭形式。一是把档案工作由系统内部移向系统外部,由馆内走向馆外,采取多渠道、多方向、全方位的开展档案工作。二是档案价值取向有了突破性的转变,由原来关起门办公,档案资料自我欣赏转向社会、转向市场,档案资料来源更加广泛,服务更加全面。三是加大了档案工作力度,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多途径、多渠道发展档案事业,取得了明显效果。

2、档案工作必须由业务性专业性向社会性方向转变。档案工作确实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者不仅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等等。这一切给档案管理者在心理上、思想上产生了错觉,误认为档案工作就是单纯的业务工作,专业工作,只要管理好本级档案,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其实,档案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是党委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除了要抓好本级档案馆藏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外,还要抓好社会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依法对辖区内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要做好档案工作,让档案工作走向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运用社会性的工作方法来做好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

3、加强现代化档案馆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作为档案灵魂的档案网络信息,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档案部门必须加快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数字化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的内容有,档案储存

数字化和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数字化两个方面。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建立建全网络化服务体系,提高档案工

作管理水平,做到更加快捷、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4、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报务社会。随着产业

结构调整,企业产权变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明确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给档案部门服务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作为以服务为主要工作任务的档案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档案部门要在“服务”两个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围绕“服务”开展各项工作。一是服务观念要创新。论文大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的运用,档案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工作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抓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而是要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高度来认识。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做到快捷、有效地服务。要利用档案服务工作,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服务内容要创新。档案工作在服务内容上,也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做到广、快、全、准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服务内容有多种形式,在新时期,最主要的就是要抓好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属于现代化管理服务内容,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能及时播出、滚动播出,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利用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等,将档案信息出去,让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资料。

5、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的培养教育,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现代化管理科技知识、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关键。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信息开发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角色,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更应该是档案信息资源与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任何一种档案信息服务方式都与操作者的水平息息相关。论文大全。档案工作创新,实质上也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在专业人才方面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论文大全。要对档案人员进行现代化管理知识、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培训,培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放在应用上,要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法,以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提高全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专业研讨、知识竞赛、外出考察等。同时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边用边学,以用促学。

第8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满天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深夜,人们都进入了梦香,青蛙和蛐蛐唱起了动听的歌,小草和小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那景像真是美极了,犹如仙境一般。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日记200字大全1每天完成作业时,夜的帷幔便在不知不觉中徐徐拉开了。聒噪的大地渐渐的安静下来。此时的我带着憧憬悄悄地爬上楼顶,坐在楼房的最顶端,深情的仰望天空。

夜晚的天空多么特别,他是那样得宁静、深邃。数不清的小星星亮闪闪的,给广袤的天空中镶上了璀璨的宝石。有几颗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那一定是仙女挑着明灯在偷窥大地。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吗?

瞧!他一闪一闪!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深情。他是在向大地传递信息吗。是呀!那道道明亮的星光不就是天空的语言吗?那语言绵长而动人。

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我深深的陶醉在这片美丽的童话般的世界里。 悄悄的倾听着天和地的私语。

日记200字大全2乡下夏天的星空,永远都是美丽的。顽皮的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说:“你们好快乐!我真想下去和你们一起玩。”

灿烂的星群躺在蓝蓝的天空中,给天空增添了许多生机。你看,那有个翘着尾巴的大蝎子,那是天蝎座。哇!那是北斗七星,想勺子一样的北斗七星。那几颗星星,多么像天鹅。这边的几颗,真像是一把小提琴,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放在那里的。还有这边的几颗星星像一个人拿着弓箭,这是射手座。最这边的像一只正要起飞的鹰。这颗牛郎星多么闪耀,好像一直在望着银河那边的织女星。这让我想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多么喜欢乡下的夜空!它们是多么美丽,多么灿烂!

日记200字大全3夏夜里,我最喜欢看星星。

太阳渐渐落山了,吃过晚饭后,我和妈妈在阳台上乘凉,我依偎在妈妈身上,数着天上的星星。

天空可真大呀!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而星星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棋子……天空又好像是一个珠宝柜台,星星则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珍珠。

天上还有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如“天鹅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正在隔着银河相望。

星星闪烁不定,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眨巴着自己明亮的眼睛,呆呆地望着世界。星星像一颗明亮的宝石,更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还有一些星星在玩捉迷藏,一会儿躲起来,一会儿跑出来,看的我眼花缭乱。

啊!夏夜的星空,我的梦。

日记200字大全4一个凉爽的夜晚,月亮还没有升上天空,繁星点点。

我将外婆家的小竹椅搬了出来,坐在屋檐下乘凉。习习微风吹来,送来了阵阵清香。我静静的仰望着美丽的星空。

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点,两点……,就像一个个淘气孩子的眼睛。银河似一条银线划破夜空。

这时,一颗罕见的流星飞来,似焰火,似闪电。一瞬间,它便消逝了……“他是谁?要到哪儿去?”我不禁这样想。它好似天上的信使,为小星星们传递信息。

过了不知多久,月亮?才羞答答的跑了出来,银色的月光立刻照亮了平静的天空。小星星们陆续消失了。只有几颗勇敢的留在银色的天幕中,好像要陪着月亮,又像是要与月亮媲美……

这样美妙的夏夜,怎不令人陶醉?

日记200字大全5傍晚,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和爸爸来到二一九公园看星星。

我们走着走着,爸爸问我:“你能找到北斗七星吗?”“我能!”我说道。我望着星空看着说:“那是北斗七星!”爸爸说:“OK!你找到了。”爸爸又说:“北斗七星是勺子形状的。”我仔细一看真是那样,和我在书上看到的是一个形状。爸爸还说:“天上有很多星座,比如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猎户座、天蝎座等等,宇宙很奇妙,等你长大学好了知识去发现更多的星座。”这是我感到星空好奇妙啊,我真的很喜欢。

夜深了,我们来到湖边,听青蛙的赛歌会,看萤火虫在草丛中游行。

我说:“夏天的迷人的,夏夜更是让人陶醉,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包括我们!”

日记200字大全6今天凌晨五点多,妈妈就把我从美梦中叫醒了。说是去奶奶家。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伸了伸懒腰,然后迅速的从床上跳了下来。我们简单的洗漱了一番就出发了。

到了地方我找了个小朋友整整玩了一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月亮挂了。开车走在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月色下散步,有时经过田间地头还可以听到蝉叫蛙鸣,好不惬意。在抬头看天,那闪烁的小星星们想一只只明亮的小眼睛,又像一盏盏的银灯。他们一眨一眨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那么调皮可爱。我还觉得他们在看着我,好想飞向天空和他们一起玩耍。我要努力学习将来要像杨利伟那样驾着宇宙飞船飞向蓝天。

日记200字大全7晚上,我在外婆家门前乘凉。抬头一看,天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数不清的星星镶嵌在“大海”上,好像闪闪的珍珠,又仿佛天空中的街灯。妈妈拉着我的手,去看星星。

我们站在月光下,妈妈指着北边的七颗星星说:“那就是北斗七星。”我一看北斗七星真像一把勺子。深蓝色的天空中,我发现一颗会动的星星。妈妈说:“那颗星星叫人造卫星。”我仔细一看,天上真的有好几颗人造卫星。

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月光洒满大地,树木呀、花草呀、房屋呀都笼罩在月光下。一切都像铺上了一层银纱。附近草地上,传来蟋蟀的弹琴声和青蛙的呱呱声。

第9篇:信息知识大全范文

《中国服装辅料大全(第二版)》

为满足行业需要,更好地促进辅料企业与服装企业之间的沟通,中国纺织出版社与中国服装协会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联手出版了《中国服装辅料大全(第二版)》。此书是集服装辅料生产技术、商品知识、应用方法于一体的专业书,也是作为服装工业配套的工具书,以沟通国内辅料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信息为主,门类齐全,有助于催化服装产业链间的融合,促进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

作者:孔繁薏 姬生力 主编

定价:48.00元 开本:16开

《服装・产业・设计师》

本书英文原版为第五版,是服装设计类经典读物。作者身处美国发达的服装工业第一线,运用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贯穿全书,有助于读者洞悉时装设计相关的产业、时尚、创造、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带领您进入奇妙的时装世界。本书对国外发达的时装产业进行了概貌式介绍,从设计事务、材质、分类设计、服装品类四个方面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全书内容丰富、务实,适合服装专业师生和服装从业人员使用。

作者:莎伦・李・塔特著

估价:48.00元 开本:16开

《渠道制胜――服装营销渠道管理》

本书通俗易懂,在广泛吸收国内外营销渠道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服装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我国服装企业的实际,对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服装企业提供一套渠道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探索出适合中国服装企业的营销渠道策略。既可作为服装企业领导、营销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了解和实施营销渠道管理的指南,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作者:马 刚 韩 燕

定价:29.80元 开本:16开

《时装设计元素》:与世界顶级品牌对话

Christian Dior、Chanel、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McQueen、Chloe、Prada……汇聚众多世界顶级品牌的经典案例;企业总裁、设计总监、时尚买手、营销总监……置身于顶级品牌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经验丰富的职业设计师剖析知名品牌的经典设计和成功个案……这些让每一个Fashion designer垂涎的精彩内容统统汇聚在一本书中,这就是在奥运年伊始,中国纺织出版社刚刚引进的英国版权图书《时装设计元素》。

作者:[英]理查德・索格杰妮・阿黛尔著 袁燕刘 驰 译

定价:48.00元 开本:16开

《现代服装产业运营》

《现代服装产业运营》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方位、及时的探索,以产业链为视角,论证了服装产业与服装消费的互动关系,洞察了日趋复杂的服装产业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在书中,服装产业系统的各个层次与环节,从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承包商)、商业买手、零售商到辅的流行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时尚传媒业等各部分各司其职,充分配合,共同推动了现代服装产业运营。